【1111】来到北都一院
宋学霖就此提出要求,希望谢婉莹一块去。
两人立马换了衣服后出发,早餐拎着准备在车上解决了。接到通知,医院专门派了辆车接送他们来回。
北都一院离国协有一段距离的,不塞车最快要半小时车程。
路上谢婉莹接到了谭老师的电话。
“去到那边有什么问题打电话给我。”谭克林说。
说明谭克林决定去动用自己在北都的人脉了,对他来说是极少有的行为。
宋学霖惯来比较轻松悠闲的那张文艺青年脸,有点儿绷脸皮了。
回北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北都人毕业不留母校,甘愿被国协挖走。和国协人一样,被挖的人回去母校单位的话肯定是要被说的。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弟子,说走就走,哪个老师能开心。
车开到了北都一院,时间为六点多钟。北都一院门诊部,大堆病人在医院等待医生开诊,有些连夜排队,和国协一模一样。希望能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一样很多,有些通过熟人关系直接找到了科室病房找医生开单子。
在住院部管理上,北都一院相比国协较为宽松。两人走到消化内科时,只见科室病区门口不像在国协没有专人把守,陌生人基本上可以进出病区。走廊里不知怎回事,一群患者和患者家属挤在护士站周围,半路几乎是水泄不通了。
谢婉莹和宋学霖想过去问问方医生在哪,都挤不进去护士站的了。
护士站里的护士忙得是快分裂成四五个人的模样了。
“张主任还没到吗?”几个患者家属问。
“没来没来。”护士大声回答。
“他什么时候到?”患者家属追问医生的去向。
“没到医生的上班时间。”
好像没人听得见护士这个声音,一帮患者家属只焦急自己想要找的医生什么时候到。
如此乱糟糟的情形是出乎了谢婉莹和宋学霖的意料的。两人只能走到边上去。宋学霖想想,拿出了手机翻找联系人。
对于他来说,做这种事情是十分不擅长的,他并不喜欢人际交往和与其他人打交道。结果被国协的老师委派来执行这样一次任务。
北都一院的消化内科他学习时是来过。但是,他对内科不感兴趣,和内科的老师没什么来往。对于方医生,他似乎都忘了有这号人。
方医生与国协药学大佬鲁老师曾经是同学的关系,他更是不可能知晓。只能说,每个大佬都有自己的秘密人脉。
没有方老师的私人电话,宋学霖找到了一位内科的师兄电话打了过去问问。
“你来我们医院了?”对方接到他电话,惊讶的程度可以料得到,“我怎么没听说你要我回我们医院?国协那边不要你了吗?”
“不是。”宋学霖简单两个字打破了对方的幻想。
那位师兄嘀咕起来:“不是回母校探望我们,你想回来做什么?不是为国协办事过来的吧?”
宋学霖道:“是。”
谢婉莹吃了惊,也没有料到宋医生有如此耿直的时候。
【1112】都想给老师治好病
说电话的对方生气了:“你要为国协办什么事情到我们医院来?”
宋学霖的眼角此时瞄到了旁边谢婉莹的脸上。她平静的那张脸庞少有的流露出一丝不安。回头,他告诉对方:“是为了个病人。”
“什么病人?”
“国协一位老师生病了。”
没想到是这样的答案,对方沉了语气,道:“国协的老师生病为什么找到我们北都来?他们自己治不了吗?”
“她原先有同学在北都当医生,所以之前在北都做了检查。国协让我来找那位医生了解情况。是消化内科的方老师。师兄你知道方老师的电话号码吗?我这里没有。”宋学霖说道。
“实在好笑。不在国协做检查,跑我们北都做检查?哪位老师?我认得不?估计我可能都认得,毕竟能让国协动用到派人亲自来北都的地步。”对方叽叽咕咕了好一阵,“那大概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了。”
“所以,师兄——”
“行,方老师的号码我找找,等会儿发短信给你。”对方答应,大概是因为猜到了应该是医学界的某位大佬生病了。在这种事情上,其实不分任何医院的医生了,是都想给医学界的大佬治好病的。
方老师的电话号码有了。宋学霖打通了方老师的手机。
谢婉莹与此同时接到了于师兄的来电。
“你们找到人没有?听说你们要去北都一院找方雪晴老师。我找人问了她的电话号码。”于学贤说。
“刚找到了。”谢婉莹给师兄报告,“宋医生在打方老师的电话了。”
“如果和他们那边的人沟通不顺畅,你打电话给我。”于学贤叮嘱她。
这点陶师兄早吩咐过了,事情办不妥一定要打电话回去及时报告。再不行,恐怕师兄要自己亲自赶过来了。陶智杰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己先过来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免得北都的人误以为他们国协是过来向他们施压,到时候两方人马闹到心里不愉快。
国协和北都除了显而易见的竞争关系,两个医院各个科室由于业务交集谈合作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宋学霖在电话里得知方老师今天要在医院门诊出诊,和谢婉莹一块快步走去医院门诊部了。
不久之后,两个人在门诊的诊室见到了方教授。
作为鲁老师当年的同学,方教授年纪和鲁老师相当,两鬓斑白了,戴着老花眼镜,头发梳得很整齐绾成发髻,面容相较爽直的鲁老师是肃穆,目光里时不时流溢出一两丝锐利。
见到他们两人,尤其是看到宋学霖时,方老师的眼似乎是眯起来了。
“老师您好。”谢婉莹道,耳听身边的宋医生没开口。
宋学霖是在想,是不是自己先不要说话比较好。
“你们来找我做什么?我电话里没有听清楚。”方老师说话时,锋利的眼神好似瞄准了宋学霖。看来,她在电话里告诉宋学霖自己在哪里,是有意想和宋学霖碰碰面有话要说的。
【1113】按照医院流程办事吧
“听说方老师您打算送鲁老师的病历到国协。我们知道后,怕您来去麻烦,所以过来拿。”谢婉莹继续代替两个人发言,是一样看出宋医生不太好说话的氛围了。
“你们鲁老师的病历?”方雪晴记起和之前和同学之间的电话,疑问道,“她让我送过去给她,说她自己要看,没说送给国协,怎么回事?”
俨然对方并不知情鲁老师在国协住院了。
“她在国协住院了?”方雪晴很吃惊,“为什么没通知我?”
“可能鲁老师来不及通知方老师您。她昨晚决定住院的。”谢婉莹说。
“我早就叫她必须住院了。住外科,能做手术赶紧做手术。”方雪晴说道,“劝了好久,好不容易好像有些她松口了,我给她提前联系好我们医院外科的人了,和她提过的。因为她一直说在你们国协住院不方便。”
谢婉莹和宋学霖只能先站在旁边听老师发牢骚。
“哎呀,她这人——”方雪晴皱了皱眉头,扶着眼镜说,“想在国协住院早和我说清楚嘛。”
“鲁老师她是个病人,可能她忘了——”谢婉莹斟酌着说些什么话比较合适解释这种情况。
听出也看出她的言外之意,方雪晴坐了下来,说道:“我当然会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有可能她真的心事重重,把我提过的话忘了。——她让你们来找我拿门诊病历是吗?”
“鲁老师之前在贵院住院过,我们想复印她住院期间的病历一块拿走。”谢婉莹说出陶师兄给她的任务。
“这个的话,根据医院流程,需要病人自己亲自打申请,送到我们医院医务科签名,才可以去复印住院病历的。”方雪晴给她说这个规范的办事流程,再瞟了眼不吱声的宋学霖,“怎么,离开北都才几天,这些事情该怎么办你都忘了吗,宋医生?”
宋学霖的嘴巴抿了抿。他没忘,因此接到陶智杰给的任务时,他的心情是七上八下的。陶智杰想让他通过找关系不用按照规范流程走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他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来说却真的太难了。
“不说话,宋医生?”方雪晴望到他那张难以开口的表情,笑了笑,“我估计你忘了我是谁了。”
“方老师。”宋学霖终于挤出了对方的称谓。
“你来我们科室学习的时候,不是我带你。”方雪晴似乎是在帮他回忆母校的往事,“你记得不记得当初谁带你的?”
宋学霖点了点头。哪怕不记得是谁,也必须点头。
“老样子,人有本事但不爱说话。”方雪晴给了他台阶下,对他们两个年轻医生说,“流程刚才我给你们说明白了,你们照这个流程去做吧。”
看出来,人家老师不准备给他们开后门了。老师是公事公办不给徇私情,是正常的。
谢婉莹握着手机,考虑打电话给谭老师。同时跟方雪晴说:“方老师,鲁老师的门诊病历可以先给我们吗?”
“可以,我放在我科室的办公室抽屉里了。我带你们过去拿。”方雪晴道,符合规矩的事情她并不打算为难他们两个年轻的,也清楚他们两个年轻人办这事的艰难。
【1114】推荐她提意见
三个人急匆匆返回消化内科了。
走廊里围着护士站的那群患者家属没走。在病房里的一个年轻男医生应该是值班医生,见到方雪晴来了,赶紧冲过来抓到她说:“方教授,张主任出差了,要不你帮着给患者家属说两句。”
“马医生,什么事?”方雪晴问情况。
“昨晚八床病情看来有点反复了,人烦躁,家属见了焦急。”马医生小声汇报情况,“是张主任的病人。张主任可能在外地信号不好,一直联系不上本人。”
“家属现在想怎样?”方雪晴的声音跟着放低。
“他们说,说张主任帮他们联系好了外科要转外科做手术,但是为什么昨天没转成,现在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
“要等外科有床位。外科没空床的话病人怎么转过去?”方雪晴说。
“是,我给他们解释很多遍了。他们不接受,说8床那样都转不成,是医生要让8床死是不是?”
“病历我看看。”方雪晴道。
谢婉莹和宋学霖本是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外,方雪晴忽然招手让他们两个人进来。
马医生拿着8床病历过来了。
方雪晴对马医生说:“宋医生你认识的,让他看看怎样?他是外科的。”
可见方雪晴再怎么抱怨这个自己学校的逆子叛逃去了国协,到底是因为出自真心的喜欢和欣赏。只要是北都的老师,全都知道宋学霖的能力。
刚好要说服外科把这个病人急转过去做手术,现阶段唯恐需要找到最强有力的说服证据。昨天外科来会诊过了,没见急做手术的指证,只说可以做择期手术,因此告知病人家属需要耐心等待床位出来。
找个外科医生问问有没有法子是好事。宋学霖的名气在北都是有的,马医生猛点头:“让宋医生看看,可以的。”
宋学霖走了上来,对方雪晴说:“可以让谢医生一块看看吗?”
“她姓谢?”方雪晴回头望了眼谢婉莹,这次目光在谢婉莹的脸上打量总算是有点儿认真了,问,“她是国协的内科医生?”
“不,她是外科实习生。”宋学霖说。
女外科医学生,不少见的,挺多的。但是真正能做成外科顶尖的女外科医生,方雪晴清楚没几个。这人能不能毕业后留在国协或是首都三甲医院的外科工作难说。
奇怪的是为什么宋学霖要拉这人一块看,方雪晴拧了拧眉,小声问他:“你和她是什么关系?”
谢婉莹在旁边听见了这句问话,帮宋医生澄清:“我在我们医院的肝胆外科实习。宋医生在那里住院规培。”
这不是废话吗?难道她不知道宋学霖什么本事?方雪晴想这样对她说。他们北都出去的才子怎么可能随便带个女外科实习生做事。
好老师有资格挑好学生的。方雪晴不希望见到国协的人不重视他们北都的才子,给宋学霖随随便便的学生带。
对此,宋学霖道:“方老师,我说了,让她看。”
【1115】外科角度如何看
不爱说话,不太会说话,但是真正必须要说的时候,这个人说的每个字肯定是有分量的。
方雪晴抬头对视宋学霖褐眸里那道较真的光,不知觉中,点头了。
病历翻开,几个医生凑着脑袋在上面研究。
外面的患者家属几乎是等不及了,今天必须讨要到个说法。
“是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方雪晴给两个年轻医生指着病历上关键的几个地方,“三天前白天到达我们医院急诊的,主要症状为呕血,出血量较大。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输血过后,病情稍微稳定。急诊ct检查报告出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少不了。”
“由于外科没床位,病人病情有所稳定,经病人家属同意,先转到了我们内科治疗。”马医生跟着补充患者的情况,“在我们内科由张主任在前天帮患者做了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术,打了硬化剂,以及做了套扎。之后在昨晚上患者突然变得很烦躁,不清楚原因。生命体征是较为稳定的,并没有再出血,意识没有丧失,瞳孔反射等检查全是正常的。家属非常紧张,一直希望转外科再行手术治疗。”
听马医生这样说,似乎是先可以排除急性脑出血和脑梗等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烦躁?也没有再大出血的迹象出现。确实是,患者此刻的病情表现烦躁,是叫人觉得有些蹊跷了。
方雪晴的指头在病历上敲敲,感觉这个患者奇怪的反应出乎了她这个教授的行医经验,一时间有点想不透。转头,她问起宋学霖:“宋医生,你怎么看?这个病人能送外科再做手术不?”
内镜治疗做完了急诊止血,如果要进一步根治的话是可以做断流或是分流术,送到外科做传统手术,也可以做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这样的介入手术。
因此外科过来会诊后,说可以做择期根治术,让患者等。谁让现在患者没有了急诊手术指征。
“让谢医生先说。”宋学霖道。
非要让这个女医学生先说,这个宋学霖在想什么东西?方雪晴不解其意,只好望向了谢婉莹问:“你是要当外科医生的,你认为用外科的目光要怎么看待这个病例?”
“我个人认为,外科昨天那边给出的会诊报告是有道理的。昨天患者的情况貌似非特别着急必须去做这个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外科手术。”谢婉莹说,“是,他出血控制住了。不止如此,他一开始的血红蛋白97,只能算轻度贫血。我估计在急诊患者家属说患者在家里呕吐大量血是夸张了的说法。因为到急诊时患者神志清楚,出血量应该不是很大。内镜治疗看来也不是太大的出血。”
“你的意思是?”方雪晴和马医生听出了她这话底下埋藏着一层更深的含义。
谢婉莹表情严肃,道:“患者恐怕如果情况再不行,要马上转外科,不是转普外科,是要转心胸外科。”
【1116】叫人吃一惊的并发症
“患者突发心脏病吗?!”马医生惊道,“不可能,患者上心电监护的,心电图没见明显异常。”
要是真心脏病发作,拉个心电图知道了,他值班的哪会看不出来找教授。
“不。”谢婉莹摇了摇头,“我指的是,恐怕不是患者原来的疾病导致这种情况,是内镜治疗后的并发症出现了。”
“你说是什么并发症?”方雪晴和马医生焦躁地要让她讲清楚了。
这个事关内科的技术问题了,很要命了的。再说,内镜治疗远比手术治疗安全多了。内镜治疗最恐怖的并发症应该是大出血或是穿孔,但是,现在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不支持有这两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谢婉莹道:“是肺栓塞。”
方雪晴和马医生怔怔地望着她好一会儿,紧接着面面相觑。他们作为内科医生没听说过有这个并发症。
“有论文报道过这样的病例的。”谢婉莹告诉他们。
“方教授?”马医生请问方教授,自己完全捉不定主意。肺栓塞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他这个年轻的没见过,只能问教授这个病人的症状是不是可以怀疑为肺栓塞了。
方雪晴眉头拧着,要说肺栓塞,她印象里一样好似没见过。她是消化内科的医生,不是呼吸内科或是心胸外的。
最重要的是,临床上有极为罕见的病例出现可以作为特殊病例报道发表期刊论文。但确实是太少见了,根本不能用来推论到临床上。只能作为一个提醒,提醒临床医生或许需要注意有这种特殊病例的存在。
要怎么确定谢婉莹说的话是不是因为一篇论文胡思乱想联想出来的猜测?有些喜欢搞研究钻研论文脱离临床的医学生是这样,看到临床有相似病例马上疑神疑鬼的。这种医学生在临床老师眼里像是故意展现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技巧一样,让临床老师并不是很喜欢。
猜测可以,但是需要证据支持。猜测罕见的病例,意味病人需要格外多做检查。费用全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出的。如果怀疑错了,这些钱属于浪费,一旦医疗纠纷起来,患者家属会拿这点攻击医生的。现在这个病人,患者家属已经有不满情绪了,再给患者乱做检查?方雪晴的眉皱到没法解开了。马医生在等待她的决定,时而望下外面的家属是很焦急。
“宋医生。”方雪晴再次问起宋学霖的意见。
宋学霖说:“照谢医生说的做。”
方雪晴眼里划过一抹吃惊:“你支持她的意见吗,宋医生?”
马医生比谁都焦虑,急问:“如果怀疑是肺栓塞的话,需要做什么检查?马上送去做ct吗?”
临床上太少见的事情,医生也很容易突然记不起忘教科书上比较偏僻的知识点。
“可以先抽个血气分析试试。”谢婉莹建议道,“这个费用不高,而且出结果很快。急性肺栓塞的话,病人机体缺氧,憋闷,血气分析典型表现为血二氧化碳和血氧均低。这样的检查报告可以说区别掉不少疾病了,算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有数据支撑后,再考虑做其它检查进一步确定。”
【1117】北都外科的自信
原以为她这人只是看了篇论文来炫耀自己,哎,居然是有下一步详细操作步骤的,看来不是那种高谈阔论只会空中楼阁的人了。
方雪晴眨了眨眼。
马医生却是等不及了。给病人抽个血气分析并不难。刚好病人症状烦躁是像缺氧的,是该查一个血气分析。不怀疑这点都可以查的。二话不多说了,马医生迅速拔下钢笔开医嘱让护士去抽血,要给患者急查一个。
血气分析出结果最快需要十几分钟后。
方雪晴这时候想清楚了,和马医生说:“再送患者去做个ct,大脑和心肺以及消化道全做,看看是什么情况。这样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有个交代。”
是该保守起见,免得有紧急情况没有察觉出来。到时候病人一死,医生有口难辩了。主要是谢婉莹说的肺栓塞,让两位北都的医生感觉到了患者这个情况需要紧张紧张了。
“方老师,鲁老师的病历。”谢婉莹提醒下方老师,国协那边一样在焦急要给鲁老师治病。
方雪晴起身,带他们两人来到自己办公室,把代病人保存的门诊病历交给了他们。说到鲁老师的住院病历,方雪晴记起来了说:“我之前好像是向病案室借了病历的,拿去请教我们肝胆外科的医生了。要不,我带你们过去我们医院的肝胆外科问问。”
有机会肯定要抓住。谢婉莹和宋学霖连说好。三个人随之赶到了北都一院的肝胆外科。
“王医生。”方雪晴喊了位同事。
那位戴眼镜四十几岁的男医生转回头来,和方雪晴打了招呼说:“你好,方教授。”
“上回我把我同学的病历给你看过。”方雪晴走到他身边小声道了句,“病历现在是不是在你那里。”
“是。”
“现在可以给我吗?”
“你要拿回去了吗?”王医生问。
方雪晴突然想起了自己不好怎么给对方说人家病人不选择在北都外科住院了。
王医生看出了她脸上那抹表情,说:“病人找好另一家医院了是吧?我当时看到病历都觉得奇怪,和您说过的。”
“对,她自己说的,说不方便住国协。”
“现在她决定住回国协了吗?”王医生扶着眼镜理解地点点头,“到底是自己单位的医院嘛。”
“话是这么说,我是蛮担心她的。我们医院的技术又不差。”方雪晴对自己医院的技术水平很有信心。
对此王医生也说:“让太熟悉的人给自己治病,有时候是不是好事。其实在国协做手术,和在我们医院做手术没有差别的。两家医院在这个手术方面的技术是差不多的。”
方雪晴生怕自己同学是不是病糊涂了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出来。
谢婉莹不想他们误会了鲁老师,给他们说清楚:“鲁老师还是基于手术的技术问题,最后选择了我们国协。”
什么?方雪晴和王医生转回头,望向她。
王医生眼镜片上划过一抹疑问:“她是?”
“她是国协的实习生。”
【1118】表态国协的自信心
“国协的实习生。莫怪为国协说话。”王医生笑了笑,是想说医学生都是这样,为了自己母校的名誉权可以满腔热血,至于事实不事实的顾不上。要说不一样的医学生,恐怕要数她身边那位宋学霖。
“宋医生。你回来了?”
被同是外科的母校老师叫了句,宋学霖简单“嗯”了声,一样怕自己话多了反而惹事。
王医生不满他没为母校说话,说起他了:“你怎么想的,宋医生?你和她一起来是一样是这个事情吗?”
宋学霖脸上闪过抹纠结,但必须实话实说的是:“谢医生不是为她母校说话,我知道她这人是这样子的。”
医学需要讲究实事求是,这点上他必须是站在她这边的。
方雪晴和王医生差点为他这句话炸了。
“你说你们国协的技术比我们北都强,我承认每个医院有不同的长处。国协的肝胆外科我们经常和他们打交道,可以说知己知彼,他们的长处我很清楚的。但是,在这个病人的手术上,我可以确信,他们没多少其它选择,和我们一样。”王医生自信满满地说。
对方的老师摆出经验事实了。
谢婉莹想了想,问:“王老师的意思是北都的肝胆外科也可以做全腹腔镜下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吗?”
王医生被她吓了跳:“你说国协的肝胆外能做全腹腔镜下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你在开玩笑吗?我没见他们做过,国内没人能做。”
这个手术太复杂了,涉及的切除范围太广了,要全腹腔镜下完成的话基本难以完成。
“我们国协会为鲁老师做这个尝试。”谢婉莹道,对这点是有预感的。因为昨晚上陶师兄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安静了。如果只是单纯地做传统手术,陶师兄根本不需要如此大压力。要知道,鲁老师之所以改变主意愿意来国协做手术,是在观看了他们演示的全胸腔镜和腹腔镜手术后被撼动的。
鲁老师年纪大,清楚自己受不了大手术的折腾了。如果做传统开腹,她担心自己熬不过来给所有熟悉的人再次带来心理创伤。腹腔镜不同,创伤小很多。所以最终选择回了国协。
“她说的是真的吗?”基于她身份只是个医学生,谁不知道医学生有的不了解自己实习单位很夸夸其谈的,王医生不相信谢婉莹的话,转头问起了宋学霖,“国协的肝胆外能做这样的手术了吗?”
宋学霖还是那句话:“谢医生是说实话的人。”
“你知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吗?你认为她一个实习生的话可信吗,能比王医生对吗?”方雪晴忍无可忍,对宋学霖是点名批评了。好你个逆子,跑到国协后专门为国协的人说话去了。
铃铃铃,手机突然响了。方雪晴无奈只得先接了电话再批评教育,一听是马医生来电。
“方老师,怎么办?很可能是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出来了。和她说的一模一样。”马医生在电话对面说。
【1119】她火眼金睛
方雪晴猛吃了一口气,拿着手机好久好像没法说话了似的。刚才她是说谁谁谁说话怎么了。
“现在患者去做ct了,我在催ct室的检查报告出来。是不是先联系心胸外科比较好?”马医生请示教授。
“先,先是要——”忽然有点慌,方雪晴的目光望向了王医生请教。
王医生在旁边听见了,很吃惊:“肺栓塞?”
“好像是。”
“赶紧转心胸外科去啊。”王医生道,“难得一见的病例。谁发现的?”
肺栓塞之所以难得一见,是由于很大部分是被误诊漏诊了,有些病例医生根本没有察觉到病人是死于肺栓塞。能及时发现患者肺栓塞的医生在临床诊断上绝对是佼佼者了。
方雪晴同样清楚这点,喉咙里突然有些卡壳。此时,她好像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宋学霖非要让谢婉莹说而不是他自己说。宋学霖这是在向她表示他去国协的原因。
一个有才华的医生,有理由有条件去选择一家最好的医院工作。
最好的医院不仅仅体现在工作环境和设备是否支持优秀医生的工作。硬件条件比不上人的重要,因为只有人能使用硬件,好东西在技术差的医生手里用不上也是惋惜的。医生不是单打独斗,外科医生需要多方面人才支持。一个好的团队比什么都重要。找到合适的人比起前者只是花钱买东西难太多了。
现在,宋学霖和她表示的正是这点,国协有这个人才储备支持他宋学霖。即是说,要选择共事的同事的话,国协的同事比北都的强些。实际上,北都和国协确实在硬件方面基本没差别,国协的工作环境甚至比北都有的地方差,比如老旧的急诊大楼。
方雪晴吸了口气。
只听王医生赞美她了:“临床上这样罕见的病例,是方老师您发现的吧。”
罕见病例非教授发现莫属。
厚脸皮抢人家学生功劳的事情方雪晴哪会做,立即否认:“不是我。”最后吐出:“是她。”
她?王医生顺方雪晴的指引见到了谢婉莹,比方雪晴更惊讶:一个医学生能比他们医院的教授更火眼金睛?
“她叫什么名字?”王医生问谢婉莹姓名。
“她姓谢。”方雪晴记得他们说漏嘴的姓氏。
谢?王医生是灵机一动,恍然记起之前学术交流会闹得沸沸腾腾的神秘“谢医生”,目光直直瞅起了谢婉莹:“你是在陶智杰医生手术里担任助手的谢医生是不是?”
指的是哪场手术。陶师兄做很多台手术的,每台手术的助手不太一样的。
“不是你吗?”见她茫然的模样,王医生愣住了。
“老师,可以先把鲁老师的病历给我们吗?”谢婉莹真挚地请求道,“我相信这里每个人都是希望早点帮鲁老师治好病。”
她后面那句话让方雪晴和王医生深有同感,深深叹口气。
“走,跟我去拿。”王医生招个手,和方雪晴不同,爽快多了,给谢婉莹他们开了后门,同意让他们复印了鲁老师的病历,“回头我给我们医教科打个招呼,没什么问题。”
【1120】诊断不出意外
“谢谢王老师。”谢婉莹他们当即表达感激。
“有个要求。”王医生不与他们客气,提出要求说,“陶医生我认识的,彼此算是打交道的老熟人了。他要做这个全腹腔镜下手术的话,我想过去观摩。”
“对,可以让王医生过去帮点忙。”方雪晴说,到底是担心自己同学鲁老师的手术能不能在国协顺利完成。
两位老师的话谢婉莹他们只能代为传达回国协去了。
回到国协,科室交班会结束了,陶智杰在办公室里焦急等待他们两人归来。见病历总算全部拿回来,接过来后迫不及待坐下先看看。
何光佑询问他们两人情况:“去到北都有遇到事吗?”
两人去了快两个钟头,说明中间必定遇到些波折。
谢婉莹顺道给前辈说了方老师王医生他们的请求。
听完她说的话,何光佑诧异:“谁告诉你们我们要给鲁老师做全腹腔镜手术的。你们两人不会不知道鲁老师的手术可能有多难做吧。”
可以想见,前辈的想法是和王医生不谋而合。
陶师兄呢?
坐在办公桌后仔细阅读病人病历的陶智杰,不可能说听不见在场人说的话。他眉宇微拧,眼神专注于病历,对小师妹谢婉莹说的话好像没有生气等迹象。他的沉默,显然是颇赞成谢婉莹的想法。
何光佑吃了一惊:他是真如谢婉莹说的那样打算搏一搏了。
鲁老师选择信赖他,选择信赖自己医院的医生,他和同事必然是不可以让鲁老师失望的。为此,陶智杰的眸光在病人病历上锐利地一闪,纠结隐忧的神色埋藏在了眉眼中。
病历上初步显示的检查结果,和昨晚大家讨论后的医学推断大致相同,病人估计是肺癌转移到十二指肠没错。
肺癌的肿瘤小,有两三个,因此没症状。问题是,早早转移到肠说明这癌症分型不太好的了。十二指肠上面的肿瘤,虽然一样归于早发现比较小,但是位置长得刁钻,恰好靠近胆管了,是vater壶腹周围癌了。手术必须尽可能切除干净周围这些癌细胞可能浸润到的地方,否则没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这个手术必然很大的了。
“你们先出去。”陶智杰对他们几个人说,收拾下资料是准备好自己先单独去向科室领导报告。汤主任他们一样等病人病历等得很急了。
其他医生见状心头跟着沉重。
四年前他们给张老师没能治成功,现在再次要给张老师的太太鲁老师治病了。当医生是这样了,可能会给一家子治病,治不好这个再治另一个,这个巨大的压力是行外人没法想象的。再治不好,可能夫妻父子等等,一家命全栽在他们手里没了。
中午有空,谢婉莹赶到了鲁老师的病房。
和孙子在吃饭的鲁老师见到她很兴奋,招呼她:“来,一块吃,试试我孙子的手艺。”
张书平跟自己奶奶学了一手炒菜功夫的,奶奶生病,奶奶的病号饭由他掌勺了。
【1121】来人了
“老师,我叫师妹帮我从食堂打饭了。”谢婉莹说。
“你怕我这里不够吃吗?你放心,他像我,做菜记得炒多几份,生怕你们有的人没吃上饭过来。当医生是很忙的。”作为同是医学人,知道医生工作的性质,鲁老师笑笑说。
听是这样,谢婉莹坐下。
张书平取了个干净的碗,从保温瓶里头给她捞起炒面,忽然听见一串脚步声。抬头,门口出现一个男人的身影。
“小叔!”两个激动的字眼立即从张书平哆嗦的嘴唇里吐了出来。
听见动静,谢婉莹和鲁老师同样转过头去。
门口走进来的男人,四十岁上下,五官是长得很有个性的帅,浓眉,深眼窝,一双灰眸透着干净利落。唯独头发和胡子好像没来得及有时间打理,些长的发尾有丝邋遢,下巴的青胡茬没刮整齐。
一边走,男人把穿一半的白大褂利索地抖了抖,速度将另一只手伸进了白大褂另一只袖口里,穿上的白大褂没系扣子,走几步,带着风,犹如江湖大侠一般潇洒自如放荡不羁。
这样一位帅呼呼的医生大叔,走到哪里肯定都像明星出场似的,叫人印象深刻。一眼,谢婉莹确定自己是没见过这位医生的。而且对方穿的白大褂属于科室给参观人员准备的工作服,没有医院牌子,说明对方不是国协的医生。
是什么人?张书平喊他小叔,但是二师姐明明说过鲁老师只有一个儿子。疑惑的谢婉莹听见了身边鲁老师的突然大叫。
“你来做什么!”鲁老师开口即质问对方,面色有些青。
“我妈生病了,我能不来吗?”张小叔说。
俨然这人真是鲁老师的儿子了。
“你你你——”鲁老师手指着这个儿子。
张小叔两只手插进白大褂口袋里,行事风格是属独行侠,不管其他人包括鲁老师的瞪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直接走到张书平面前低头审视着保温瓶里头的炒面,摸摸胡子拉碴的下巴评价说:“嗯,给病人吃这个,可以的。”
“是。”张书平对他流露出了自奶奶住院后难得的笑容。
“我没有通知你来。”鲁老师拍打着病床对他说,感情是要赶这个儿子走。
“是,你没有告诉我。”张小叔转过脸,承认母亲说的事实。
“谁告诉你的?”鲁老师问。
“你可以猜猜是谁。”张小叔笑了笑,帅气的中年男人脸若是饱经风霜,笑容里因而看来很深沉很诡异。
鲁老师心头一惊,看向了孙子。
张小叔摇摇手指头:“妈,你不要为难我侄子了,书平怎么可能和我说。”
张书平是怕爷爷奶奶,奶奶没开口要他做的事他是不敢做的。
鲁老师越想越拧眉头:能是谁?
“你想不到是不是?你看看你,喜欢谁就栽到谁手里去了。”张小叔挥起的手指,像是在给母亲的表情解惑了。
鲁老师面色大变:“是曹勇通知你的吗?”
母亲总算猜中了。张小叔笑两声。
【1122】居然也是心胸外的
她喜欢的狂徒学生私下叫了这人过来。鲁老师想像鸵鸟栽脑袋了,如这个儿子说的是要叫她郁闷死了。
“鲁老师,你别急。”谢婉莹给鲁老师擦擦背。
鲁老师右手在自己胸口上摸摸,有些气粗。
“奶奶。”张书平担忧地喊声。
啪啪,张小叔在侄子的肩膀上拍两下。
张书平立马安定下来了:“小叔。”
可见张书平对张小叔有多信赖。
眼看孙子对这人的反应,鲁老师的脸上闪现出了一抹纠结,心里有点明白为什么曹勇要叫这个人来了。问题是这个人!
“妈,你冷静点。你心脏不太好的。”张小叔对母亲说。
“你知道我看到你会生气你还过来?”鲁老师对儿子不客气。
“你生病了,做儿子哪能不过来的?爸当初生病赶我走不让我来,我认了。但是,你生病要怎么办?除了我有谁能照顾你?”
“不需要你,我有的是人照顾。”
“要叫书平一个人帮你签署手术同意书吗?你知道他是个未长大的孩子,居然冷酷地叫他单独面对这种事情。明明有我在。”张小叔说着母亲。
“我有的是人照顾我。”鲁老师只能重复这句话。
张小叔从裤袋里掏出块表,走到母亲身边:“来,我给你数数脉搏。”
鲁老师不给他自己的手,背过身背过脸去,不想和他面对面说话的模样。
“她是?”张小叔犀锐的灰眸锁住了谢婉莹,“是你那个传说中的新宠儿吗?”
“你不要和她说话。”鲁老师转回头,不准他看她的新宠。
“妈,你是怕我把她拐走吗?”见着母亲的紧张好像意会到了什么回事,张小叔笑起来五官更深了,“对了,她可能没听说过我是谁。”
谢婉莹是不知道这男人的工作身份。若是普通家属,和张书平一样不可能穿白大褂进来的。
“要我告诉她我是谁吗?”张小叔琢磨着露出了意向。
“你能是谁。”鲁老师哼了声,不给他得意的机会。
“我能是谁。”张小叔眉头一挑,带了几分自嘲的笑说,“他们看来是没有告诉你,妈,我现在在那边做急诊科主任。”
鲁老师听完他这话猛一口气吞下去了,没站稳直接跌坐在了床上,面色一阵青一阵白的:“你这个家伙,你要知道,如果你爸知道你去给他们做急诊科主任——”
“我爸培养我是想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心胸外科医生。我在那边当个主任,爸该为我骄傲的。”张小叔说。
这男人居然是一名心胸外科医生前辈。谢婉莹惊疑时,心里认真一想,不觉得奇怪了。毕竟人家是鲁老师张老师的儿子,被两位大佬亲自栽培出来同样只可能是一位大佬。
站在她对面的张小叔,对她脸上的神色若是带了点研究的好奇瞄了瞄,貌似知道她这人似的。
鲁老师见状,不让他瞅,说:“你不用这样看她。”
“妈,你信不信,我不说,她也知道我是谁了。”张小叔告诉母亲。
【1123】专科医院
事实上谢婉莹是猜到了,而且估计自己猜的八九不离十。不是国协的医生,同时是著名心胸外科医生张老师的儿子,只可能去那家医院了:“国陟。”
当她吐出这两个字,现场几个人眼睛睁大了下。
“看吧,我说她能猜出来的。”张小叔得意地对母亲说。
鲁老师愤怒地伸手拍到他身上:“你高兴个什么劲儿。你爸把你培养出来是让你留在国协的,不是让你去国陟的。你明知道你爸心里最介意这个,非要去国陟当医生,去当人家的急诊科主任想把你爸气死!”
被母亲抽了下,张小叔眉毛扬扬,宛如皮厚不痛不痒似的,继续和母亲继续说:“搞不好,我未来会是国陟的院长呢。”
母子俩对视的这瞬间,张小叔的眸子里其实没笑。鲁老师的眼眶差点儿崩红了。
这个养子,从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在一场大灾难中接连失去了全部家人变成了彻底的孤儿。她和老公下乡援医发现这孩子后,把他带回家抚养成人,取名为张华耀,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可以说,对这个养子他们夫妻俩付出来的感情甚至比对亲儿子更亲。谁让这孩子比他们儿子有才华。
不能说张华耀不孝顺,但他后来做出来的选择是让张玉清很心痛。
国陟是一家什么医院?外面的人只知道国陟是全国最有名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在心血管领域,相当于国协在三甲综合领域一样,排头名的。
老百姓叫国陟直接叫国陟,好比叫国协直接叫国协,很少人留意到一个事实是,这两家医院其实与同一所医学院有关系。
国协医学院不像北都和其它医学院,三甲附属医院只有国协医院一家,其它几家与它关系的医院全是专科医院。等于说,国协医学院确实始终走的是精品路线。国协的附属医院不是第一附属第二附属第三附属这样挂招牌的。因而,老百姓们通常的认知里叫国协医院指的只有综合三甲这一家。
这样的情形下造成了什么局面呢,国协的专科医院反过来抢夺国协综合医院里某些科室的招牌了。
为什么国协的心胸外没法像肝胆外拿第一,原因很简单,有国陟这家心血管同出一家医学院的专科医院在。
张玉清一生心血全扑在自己的科室上。看到养子在心胸外领域表现出色,比谁都高兴,心想自己的事业总算后继有人了。结果,养子毕业后选择去了竞争对手国陟。
鲁老师知道自己老公到死都没有让养子回来参与给他治病,正是因为始终没法接受养子这个选择。“妈,来,换口气,冷静点,你心脏不太好的。”张华耀给母亲把脉,身为医生说。
“你给我说清楚,你为什么去国陟?”鲁老师再次诘问他。
“妈,北都每年有多少人被国协挖,你不问他们原因只问我为什么去国陟?”张华耀举例子了,让母亲不要把他单独对待。
【1124】大佬也知道她
每年不少优秀的医学生选择不留母校单位。像张小叔和宋医生一样,是被列为母校的“叛徒”了。原因为什么?不喜欢母校吗?认为母校不好吗?
没起任何矛盾,母校肯定好,只是可能不够好而已。最优秀的医学生握有选择权的。想去哪家最适合自己的医院就去哪家。
国陟属心血管专科医院,不像国协是三甲综合,不需要和其它科室抢资金来发展心脏科,因为它本身整个医院都是做这个专科业务和研究的。专科医院有专科的优势,专科钻的深,有些综合医院来不及开展的专科新技术专科医院能抢先进行。好比心血管内科介入和小儿心胸外科手术以及主动脉夹层破裂微创手术,国陟的技术在国内是首屈一指。
想在心胸外科发展,想做个最优秀的心胸外科医生,不谈论私人感情只谈论理智和医学梦想的话,选择国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只是张玉清和太太鲁老师在私人情感上没办法接受罢了。好比宋医生的北都老师们都觉得自己培养的心血白白送人了,岔气。
“谢医生,你说是不是呢?”
只见这位新来的心胸外科大佬突然问起她来了。对方大概是想着她会得出同样的答案。
估计对方要因此失望了。
她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宋医生这种个个都抢的人才,医学生势必要把自身身份放低低。医生这行业卷的太厉害,是研究生博士生到处有的一个行业。基本上没有医学生挑医院的,只有医院挑医学生的。所以想留在哪家医院不能看医学生的一腔情愿,是医院说了算。
不假思索,谢婉莹老样子那句话:“选择权不在我。”
不是她决定谁决定?张华耀和鲁老师愣愣地看着她。
鲁老师记起了养子的话,问养子:“你怎么知道她姓谢?”
“之前交流会的时候有幸观摩了她作为助手的手术。”张华耀说。
“你到交流会来了吗?”
“我能不去吗,妈?”张华耀意味深长的目光望着母亲。
俨然他是知道她要去交流会专程过去的,鲁老师意识到这点吃惊地问:“曹勇什么时候告诉你的?”
“不需他告诉,你是我妈。”张华耀严肃地说,喉咙里放低的嗓音如是在沉重宣誓些什么,深眼窝里的灰眸如同在漆夜中放射出了惊人的火炬。
接到养子这记眼神,鲁老师心头瑟缩了下,说:“没必要——”
“爸的事是我错了。我以为国协有法子救他。你再次选择在国协治病,我肯定要亲自盯着了。”张华耀道,相当于是向母亲正式表态自己要插手了。
“你想怎么做?”鲁老师忐忑。
“下午他们要开讨论会了,专门讨论你的病。我会参加。”
“他们不会让你参加的,你都不是国协的医生。”
“这点你放心,我和他打过招呼了,他同意了。”
“谁?”鲁老师问。
你说会是谁?张华耀给母亲一个笑意满满的眼神。
【1125】所有人吃惊这男人的出现
鲁老师知道是谁了,猛地说不出任何话。
瞧母亲不说话了,张华耀转过身,对谢婉莹说:“谢医生,你会参加下午的会议的,对不对?”
对面这位医生大叔永远像是皮笑肉不笑的,嘴角的漩涡很深,灰眸深不见底,是个叫人感觉特别有压力的大佬。谢婉莹对此向来是实事求是,清亮的声音咬字很清楚说:“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张医生,是要由我的老师决定的。”
对于她的回答,张华耀挑了挑浓眉。
“谁来了?”门口闻声而来好几个人,见到张华耀如同一群受惊的小鹿,脸上全是慌张。
午后吃完饭,没来得及休息,受邀来参加病例讨论会的医生陆续抵达了肝胆外科的会议室。来的人,每一个踏进门口时见到坐在那里的张华耀,无不惊讶。
朱会苍到的时候差点脚收回去往回走了。他背后跟来的于学贤把他推了下,使得他没得退。
“你走哪里?”于学贤说起他。
朱会苍想翻白眼,想他是不是眼瞎了没看见那个人坐在那里。
论张华耀和国协心胸外科之间久远的恩恩怨怨,只要是四年前在的人全知道。据说不止张玉清,大多数国协心胸外的老医生同样不太想见到这个人。
“他来很正常,他是鲁老师的儿子。”于学贤忽然变得善解人意,说道。
“鲁老师叫他来的?”朱会苍猜应该不可能是鲁老师,于是猜到他身上了,“是你叫他来的。”
“怎么可能是我?”于学贤想瞪他了。他没这个胆子敢把这个人叫过来。全医院里胆敢这样做的只有一个人。
“曹勇?!”朱会苍皱了眉头,琢磨不透老同学的心思了。只得先进去坐下,再看前面坐着的傅昕恒那脸是黑沉沉的,显然心情比他更糟糕。
扶了把眼镜,挠了挠脸,朱会苍可以想象到傅昕恒心头的巨大压力。眼看着他们心胸外的人,连对面向来作为竞争对手的心血管内科的人都顾不上了。同样的,正对面坐着的靳天宇,手里的钢笔像是聊胜于无地敲打桌面,没和他们心胸外的怼眼色,是暗地里使劲儿地瞄外院的那个男人。
大概只有在这一刻,心血管内科和心胸外突然必须卸下竞争意识,同仇敌忾一起面对外敌国陟的人入侵。
谁让张华耀这个男人,如果真留在国协注定要当心胸外主任的话,不一定能欣赏得了他们这群人。因为当初张华耀选择去了国陟而不是留在国协,就是认为国协的心血管内外科比国陟差。
据闻现在这男人是在国陟当急诊科主任了。
国陟急诊科,专收心血管重症,当之无愧的国家心血管急救中心。能当上国陟急诊科主任的男人,其能力绝对是全国心血管领域数一数二的了。
压力如山大齐齐压在现场所有心血管有关的医生心头上。
其它科室医生的心情比起他们两个科室的人其实没好多少。大家全猜得到这男人是为谁来的,为什么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