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敲课本重点了
对这个医生的话,不少有过体会的医生颇为赞同。
外院的医生好比露脸的武功高手谈及问题发表言论头头是道,自己医院的老师们不讲课。第一次来听讲座的医学生是要听糊涂了,像见习生范芸芸是感觉自己脑袋快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要跟随谢师姐学习很不容易的,谢师姐都能进入这么重要的手术里头帮忙在全国同行面前露脸了,而她,居然尚未搞清楚这个手术做到这是怎么回事。
谢师姐和她说过,要啃硬骨头,老师讲不如自己多点精力去摸索,只有解剖学吃的透才能理解所有的外科问题。
范芸芸赶紧低头,从书包里掏掏出厚厚的一本解剖学图谱翻开相关页面。
坐在她旁边的耿凌飞惊讶地望了眼她手里的大课本,此时才终于发现和意识到为什么她来听讲座要带个大书包。人家当讲座是学校自习课堂了。
望着她的动作,耿凌飞皱了皱眉头转了头回去:嘛的,这个见习生所有动作好像均是有意无意在和他抢老师。
“你说他们说的是肝门哪里的问题。”范芸芸像是自问自答。
耿凌飞看都不看她一眼,不和她这种抢老师的人讨论。
戴南辉若是感到有趣,望望他们两个脸上不一样的表情。总觉得这两人跟着一个实习生学习真是从未听说也很奇怪。
翻到了,范芸芸对着书本小声在心里念起知识要点:肝静脉是肝脏的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经过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汇合成的,多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位置汇入了下腔静脉。
患者得布加综合征时,肝静脉流出部分受到梗阻了,因此在通畅的肝静脉和阻塞的肝静脉中间,肝脏被膜下弓与肝脏实质窦状间隙,膈静脉和肝静脉彼此之间,肝静脉和肝短静脉彼此间,小叶间和肝周围粘连带之间,肝周围韧带等等地方,可以广泛形成刚才那个外院医生所言的侧支循环。
再有第三肝门,有大量中小静脉被称为肝短静脉,有三五十支之多。以上这些要素构成了术中若医生处理不当,会导致出血难以控制,造成病人在术台上死亡的巨大风险。
需要在这种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意义是在这里了。下腔静脉是血液流回心脏的大通道,一旦阻断,有可能发生以下段的静脉淤血。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有时候会造成下段的肾衰。除了这个,像布加综合征的患者在病变过程中形成的侧支循环,多数是小血管,一旦大通道被卡死,这些小血管会像地雷区大片被引爆。到时候血漫成海,医生只有几只手,哪能对付这么大片雷区爆血管。
出血难以控制说的就是这个恐怖后果。
懂了懂了。范芸芸点着头,谢师姐厉害,果然是读好理解好解剖学最重要。
既然如此,为什么医生们要犹豫用不用这个体外循环。
原因很简单,没到必要时对病人做什么深低温麻醉停循环这些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
【1037】现场又猜错了
好医生除了考虑手术的安全性,必须尽可能考虑到不恰当和高负担的手术会对患者整个身体机能造成的影响。
国协的老师们和谢师姐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努力帮患者争取更好的手术方式了,力图患者的身体机能在术中平稳度过难关。
范芸芸对谢师姐有信心,握紧拳头。
耿凌飞见到她这个好像拍马屁的动作,好想把她一脚踢到南极去考察。
“除了建立体外循环和单纯阻断下腔静脉,有其它方法吗?有的对不对?虽然他们只说了这两个,我知道谢师姐有的。”读到他的表情,范芸芸哼一下说,她才不是个低等的马屁精,是高情商高智商马屁精。
这个家伙哪来的自信心,耿凌飞心里头快气爆了。耳听前排老师们一片高高低低的笑声,外加有人在问起了:“是她的那个小粉丝吗?”
全医院老师大概都要知道这家伙和他抢老师了。耿凌飞两只手抱住了脑袋。
隔壁坐着的外院医生听见了,也来凑个热闹,特意问一句这位勇气大大的菜鸟:“有吗有吗?在哪啊?”
“在那里。”范芸芸的手指向了布幕。
大家根据她手指的方向转回头去,才意识到手术画面变了,直播镜头回到了手术开初显示的TEE图,可以说谜底即将揭开。
TEE图像在起变化,是谁在给患者行实时术中监测,探头是在患者食管里头转动吗?这是要进一步探查心脏吗?看来不太像是。有许久的时间段变化的不是图像只是图像上的数值,不像是探头转动的迹象。
“难道是麻醉医生在更换药物了?”讲厅里的观众们一片的疑惑重重。直播画面暂时没有手术医生的操作画面,TEE显示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有了变化,叫人难以推测。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麻醉医生看需要更换麻醉药了,奇怪的是好端端的为什么麻醉医生突然要换药。
“可能是因为要建立体外循环了。”之前坚持要做体外循环的那帮医生们高兴地说,认为他们是对的了,“这个肿瘤堵塞肝门了,总不能随随便便阻断下腔静脉以为可以一劳永逸。”
真是如此吗?一群人望向台上主讲人,结果台上空无一人。
邱瑞云在底下找了张椅子坐把自己隐身了,只等待陶智杰做完手术回来救场。
手术直播画面终于切了,这一切换的镜头显示,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腹腔镜监控器上图像是把血管钳在哪条血管上轻轻地夹了下,伴随之TEE图像有了起伏的变化。
场内遍起了惊嘘声,宛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扑通,引起的反响超大。
“这应该不是想建立体外循环了。”说是建体外循环的人惊讶声最大。
“个人以为,他们恐怕是要做腔房流转术。”
现场到底是有火眼金睛和经验老道的医生,一下子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腔房流转,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另一种手术方式。
【1038】手术新思路
建一条人造血管把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端进行衔接,绕开梗阻的下腔静脉端。
又有医生提出了根据现实画面提出进一步的想法。
“不一定是腔房流转,也可能是肠房流转或是脾房流转。由于不可确定哪种方式更好,他们用TEE的方式在估算做做哪种术式对患者最有利。”
肠房流转脾房流转和腔房流转一样,顾名思义,只不过是把下腔静脉那端换为了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与右心房做连接,同样建一条人工血管去绕开梗阻段。
“你们说的都要道理,但是如果陶医生的团队想要这样试,我认为可以再大胆一点去试想,他们可以做到这几种流转术的混合。”
这个猜想可能是终极答案了。
有关流转术和布加综合征的研究在医学论文期刊上发表过很多了。所以同行们谈起来一点也不会陌生,笃定了手术画面里做的肯定是流转术。
隔壁外院的同行们似乎做出定论了,国协外科医生们坐的那片区域却几乎是没有声音的,一片沉默,叫人感觉到的是专业的凝重性。
应该说,他们见到这出人意料的手术画面时,和外院的同行一样内心被惊呆了。
主要是没见过自己医院的肝胆外科做如此大胆另类的手术方式。肝胆外科那群人是保守派,永远别指意他们在一场暂未出现紧急情况下的手术做出好像看都看不明白的事情。再说了,不谈肝胆外科,其它科大概也没人敢这么做吧。
“是陶智杰在做吗?”于学贤很质疑了,回头悄声问起普外二那帮人马。他是内科医生很少去手术室逛悠的,不像普外二了解陶智杰的手术。
普外二的人面上似有些犹豫的神色浮现出来。
“是小谢同学。”孙玉波吐出了声音,紧接着知道自己好像说漏嘴了,赶紧捂住自己快言快语的嘴巴,往谭克林那边紧张地望一眼,生怕挨骂。
谭克林其实不爱让自己的得意门徒出来炫耀的。
“你说的谁?谢婉莹?”于学贤以为自己听错了,转头再问朱会苍,“他们说是她,你知道不?”
朱会苍摇摇头,看回他:怎么可能知道,不在手术室看不见,哪里能知道手术室里具体什么情况。
普外二的人乱说话。于学贤想。
对面的外院医生部分喜欢高谈阔论的人看得很兴奋,是陶醉在自己的理念中了,喋喋不休地继续辩论。
“陶医生在一条条血管上做尝试,来查探采取哪条血管连接对心脏影响最小,最符合患者原有的血流动力学。这样一旦建立新的血管连接,相当于做了个主要的侧支循环,可以将手术中最可怕的大出血风险性降到最低。因为这个患者的心脏好像说是有点事的。”
这些说话的人一个个俨然变成了陶智杰肚子里的蛔虫似的,自认很了解陶智杰的手术思路,对陶智杰大声赞美。
“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新思路,扩宽了我们的手术思维方式。陶医生作为国内有名的中青年肝胆外科专家,今天是要让我们继续大开眼界了。”
【1039】术中难点辩论
这次交流会有麻醉医生来观摩的,同样赞叹不已:“术中麻醉向来是个难题,尤其是这种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又关系大的手术。之前我们尝试用的Swan-Ganz漂浮导管做术中监测实在是价钱贵而且买不到,对病人是有创行为,置管的时机很难掌控。希望陶医生这样的方法能和麻醉科进行合作,非常期待他等会儿到达现场给我们再讲讲课,在各医院展开这样的研究。”
临床上,只有降低成本的医疗操作才能被有效推广。外科医生们听到了麻醉医生跨科的心声,更是深感今天这台手术对技术前沿探索的重要性。
一个个热烈期盼着陶智杰赶紧来开讲座,气氛俨如要将陶智杰打造为神明了。
国协普外二的一排老师望望天花板。
想想这群人如果最后得知不是陶智杰做的呢。
话说回来,这些人突然热追捧起“陶智杰”是有理由的。因为哪怕他们想出了“陶智杰”可能是要做流转术,却显而易见要遇到手术实践中最大的难题了。
“你们说,陶医生是怎么根据这些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的,怎样得出结论衔接哪条血管是最好最适合目前这个患者。”
“我们曾经有做过中心静脉压和CVP流转术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陶医生是按照这个研究作为基础来做手术论证。”
“你们有得出结论了吗?”
“肯定是中心静脉压偏低越好,出血量较少。”
“是用陶医生现在在手术里的这种方法做比较吗?”
“不是,是做完了再做的数据统计,希望给下次手术做借鉴。”
“你说的太简单了,取数值低行了吗?”
“是初步的研究,离如何说到指导外科医生的距离比较远。其实用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或是直接测量下腔静脉压IVCP一样的,在统计学方面暂未找到研究的突破点。”
因此难点只恐怕不是用哪种方式来监测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而是如何计算如何去运用到手术中。当然,比起用Swan-Ganz漂浮导管或是中心静脉置管等,TEE无疑是要简单多了安全多了。问题是,后者肯定也比前两者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研究突破点更难。
大家全静了声,是清楚这个手术创意想要真正付诸于实践中是真难,太难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协的外科医生从一开始是默声状,是知道自己医院肝胆外科在做比登天难的一件事。
“我脑袋必须先炸了。”气氛太压抑了,有医生像开玩笑率直地哈一声大笑出来打破沉寂。
再怎么说,他办不到不代表同行绝对做不到。是医生,都希望技术赶紧有突破造福人间。
没人会取笑这位医生说的玩笑话。因为手术直播画面里是把数值全摆出来了,不怕给同行们亲眼看。谁都可以就此去做推算和判断。
结果是所有人要举白旗投降。
谁能算出来,那个能的人肯定是神了。
【1040】主刀出声
室内音响再次发出了手术室的实时转播音频:
“我知道了。”
这道清亮的嗓音是——小谢同学。
孙玉波一帮老师飞扬起了眉毛。
他们早就知道不可能是那尊佛做的。
陶智杰做事向来畏首畏尾。只有小谢同学敢,像吃了豹子胆,虽然偶尔会让他们普外二老师有点儿头疼。
黄志磊镜片下的眼睛偷瞄下曹勇。
曹勇嘴角边的小酒窝浅露浅露的,没紧张过,是一直认为她能做到的。
不像他们,外院那帮人听出是个女孩子在操作的声音,当场炸锅。
“不是陶医生主刀吗,怎么是她在操作?”
“这个声音很年轻。海归的医生有这么年轻了的吗?”
国外培养一个医生的时长只会比国内长不会比国内短,因为做医生的门槛更严格。可以说,这个声音直接打翻掉了他们一开始的猜疑。
“真是她啊。”肖扬吐出了郁闷声,听出是谢婉莹了。
魏国远瞥了眼他,心想这个小子慢半拍的,竟然是直到这一刻才认识到问题。
如果说昨天谢婉莹那番话只叫肖扬警惕到她知识的渊博,那么现在是让肖扬这些年龄差不多医生意识到天大的差距了。即使不在一家医院工作,只要身在同个医学行业内,永远是会面临同行的竞争。年龄差不多的医生更会被放在同赛道进行比较。
在场国西那帮医生中有年轻医生的争议起来:
“她知道些什么了?”
“她不是主刀。”
手术间里的实时对话声陆续传送过来,只听一道男人冷静的声色好比运转的机械,道:“我看她指的这个是可以的。”
是那个机器人傅昕恒在说谢婉莹可以。国协的人笑了,想着这话对傅昕恒来说应该是从未试过,苛刻到没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竟然对一个医学生说可以了。
紧随傅昕恒的话,再有个人发声,说了一模一样的两个字:“可以。”
外院的医生听出是陶智杰在说认可。
国西几位嚷嚷的医生安静下来了。
讲厅内静到掉根针都能听见。
外院的医生们脑袋要转疯了。这听起来明显不是平常的手术间情况。从来是高年资医生在手术间里给低年资的指点江山,什么时候能听到一个小年轻的来指引高年资医生的思路了。
手术室内肯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状况!
说到国协手术间,哪有听讲座的观众们这般闲聊八卦的功夫。
这些人可以马后炮地号称自己都看懂了,分析这个手术的难点在哪里。手术间的医务人员是上战场的人,绷紧的神经没松过。
是难,最难的是,大家不想采用传统方式给患者造成大的手术损伤了,试图采取新的手术方式来解决难题。为此,张庭海的脑子早就转不动了,只知道从手术开始到现在他完全搞不明白医生拿TEE能干嘛。傅昕恒并没有叫他在手术中特别做什么事。
讲座的麻醉医生叽叽喳喳说对术中麻醉有用,他是感觉到是绝对有用的。
【1041】事实是她进步得飞快
他和众人一样不清楚的是拿这些检测到的数值怎么办。
傅昕恒这个机器人变成是个哑巴似的,指导不了他的样子。
因为法子不是傅昕恒提出来的是谢婉莹,傅昕恒只说了可以用。张庭海现在越发百分之百怀疑了,这个机器人傅昕恒根本不知道法子。
他看似猜对了傅昕恒部分哑巴原因,却没计算到这家伙的老奸巨猾。
搞了半天,傅昕恒之所以敢说用并不是对他自己有信心,是到了关键时刻和陶智杰一模一样全去问谢婉莹了。
谢婉莹只说了句:我可以试试。
两位主刀居然异口同声:行,你试。
张庭海眯起眼,深刻领悟到为什么这两人能当领导他不能,因为人家是真会也真敢用人。
为此在旁观看的杨科长差点被吓晕了,叫摄像团队先切换镜头保留画面,防止这场面对全国同行的重要直播被一个实习生弄翻车了。
于是手术直播并没有播全谢婉莹的操作画面。手术间里张庭海等人却是全程亲眼目睹了她的操作,太直观,惊讶度绝对远超讲厅里的人。
她的速度快,不是在动作只要快,是她做的很准,她的脑子里似乎把患者体内的血管位置全记在脑子里形成恐怖的三维地图图形,使得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目标血管。
在张庭海他们看来,谢婉莹的脑袋像是一台三维计算机大脑了,才能在尝试过后不久马上得出结论:“我知道了。”
这话带过全手术室里的震惊不亚于上帝降临了的震动。
因为都知道这个能算出来的人是神了。
张庭海的脑子里刹那回想起她在普外二第一次做主刀时,他给她的手术当的麻醉医生,她当时并未如此自信十足。只能说,她进步得飞快啊。
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她在手术室上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了,给人一种能独当一面乾坤在握的老资格印象了。
张庭海的目光耐人寻味地在陶智杰和傅昕恒两个人脸上一瞥。
这两人说“可以”,估计不是看懂了她做的事,只是从她牛弊的手术操作判定她说的话可信。
作为手术室里头比较老资格的麻醉医生,他张庭海再次猜对了。陶智杰这尊腹黑的笑面佛才不怕翻车,为了以防万一将北都的宋才子放在一边待命了。
时机已到,赶紧把人才用上。陶智杰神情淡定地转下头,对宋学霖说:“你怎么想,小宋?”
宋学霖两道安静的眸光专注在手术画面上,似乎是和谢婉莹一样在进行超算了,算出来的结果自然和她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我估算的方式和谢医生不一样。谢医生在立体这方面的判断比我强。刚好患者这部分血管由于病变,像异形化的大树一样发出了很多毛细分叉。如果按照每条去算,计算量太大。她不一样,她能宏观用三维整体去做预判三维整体的走势,人体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我算得肯定没她快没她准。所以我个人认为她说的话是可行的。”
【1042】快,切镜头
这人说的是什么人话吗?
张庭海走回自己的麻醉医生位置呆着了,要他说的话,这家伙说的好像是科幻片情节。话面意思看似能听懂,可他脑子想象不出来更别提能做出来。
这是两个异于普通人类的大脑了,比傅昕恒那个机器人恐怖多了。
宋学霖的话语声是断断续续传到了交流会的讲厅。
讲厅里的人听完,感受和张庭海基本一致:听懵了。
“是你们北都那位姓宋的医学生吗?他毕业了?”有人记起了陶智杰叫的那句小宋,问起在场的北都人,是想知道这个小宋说的话究竟是不是在做梦。
北都人今天是来了不少的,而且听出刚那道声音是宋学霖了。
宋学霖作为他们医学院那位鼎鼎大名的宋学霖被吴院长挖走时,北都人是好心痛的。
因为北都人知道他是个天才。
他们不会怀疑宋学霖口里说的每个字,只好个个惊诧于宋学霖吐出的那句“谢医生比我强”。
让宋学霖承认有人比他的天赋强?!完成超出他们北都人的认知了。
谢医生是谁?
北都人的眼像针一样意图射穿布幕去到手术室里挖出“谢医生”的真人真貌。
手术间里在得到了宋学霖肯定的意见后,陶智杰当机立断决定:“做。”
负责协助的心胸外科立即投入配合的行动。
直播画面插入了胸腔镜的手术。
“他们是要做流转术了。”讲厅里的观众们见着,纷纷欣慰手术走向吻合他们推测的思路。否则的话,太超乎他们原有的从医经验他们也没法想了。
错了。
胸腔镜下去的手术器械,是单纯阻断下腔静脉。
一帮同行们惊到要跳起来:岂不是要引爆小血管雷区?
“出血了吗?出血多少?”好几个人看到紧张,忍不住叫出了声音。
没出血,没有小血管被引爆。
手术直播画面似乎是播不过来了,因为不是开腹手术,镜头要看到患者体内只能通过监控器去拍。
只有一台摄像机不够啊。在手术间里做指挥的杨科长懊悔地直跺脚了,早知道再调配摄像机过来。俨然这场手术拍摄在杨科长眼里不仅是手术直播了,是势必要做教学存档的,后者更重要。
作为医教科科长的杨科长有预感:这台手术会在医院里名垂青史了。
“快,快,换镜头。”杨科长向摄像师挥手,同时避免惊扰到手术医生的操作。
画面之后切回到腹腔镜操作画面,讲厅里的观众们再一次惊呼:原来手术画面是忽然进展到陶智杰的超声刀在切肿瘤了。
可见刚胸腔镜手术进行时腹腔镜一直有人在配合的。
是什么让这个手术速度之快,一帮医生诧异着。
画面中清晰可见,患者的肿瘤仅在腔内生长,有鸽子蛋大,相对下腔静脉的粗直径来说体积不算太大,但是梗阻已经很明显了。
取样送病理,手术切掉了一段大概有一指长的下腔静脉,再行人工血管衔接,这里涉及到肝静脉口的堵塞需解除。
【1043】完美
分离肝门这一段,切血管这一段,加上下腔静脉被单纯阻断,像之前多人叫起来的那样真可能随时引爆小血管雷区。
所有人紧张到宛如心口被捏住了,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术画面。
很快关于出血量这个引人最关注的问题有结论出来了。
很少,总体出血量按照在场这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们估算,不超过二三十毫升吧。
怎么办到的!
“我看不懂了。”有内行大佬摸下自己脑门。
“他们没有做流转术,如何做到出血量小的?”
“不是转流术肯定做了其它操作,否则无法解释他们详细运用了TEE监测。”
“这个操作绝对是完美了,不然不可能术中出血量被完美控制住。”
有医生连续用了完美的惊叹词。在座的同行们纷纷点头赞成。
完美,是真完美。因为他们都想不到了。
究竟如何做到,所有人只能再每一秒钟都盯住手术画面了。
总算是手术做到了一定阶段后,腹腔镜监控器里的画面移动了,从肿瘤区域应该是回到了之前的另一些没有被直播到的关键位置。
见到了,是几条血管被线套扎的画面。
台下的人瞠目结舌,是没想到刚那位小宋说的话,能把人体整体血管系统想象成宏观三维的奇人异士是真有的。
简单地说,被堵塞的人体血管系统可以好比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采取的方式是疏通了,疏通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计算的。从哪儿阻断让其往其它道路有效分流不再堵塞引爆是个高级学问。
想这样的交通系统做调度的话,研究项目是用超级计算机建模计算的。一般人脑别想能算出来。
人体血管的丰富和复杂度远超大城市交通系统,而且是三维不是二维。
现在是有三维软件可以辅佐医生来计算,可是医生需要先建模,试问哪个医生能在这样临时的情况快速建立起患者的术中血管系统。
这个能做到的人,那脑子是三维超算大脑了,比张庭海想的普通计算机大脑再进一步。毕竟是外科医生,比张庭海这个麻醉医生更认识到这个算法的难度系数。
“居然只凭TEE的监测值能算出来?”
“我想不出来。”
一个医生接着一个宣告投降。
“而且他们不用做流转术,直接套扎几条血管能做到位。”
这个最终的解决方案相当于天才数学难题的最佳答案了。
“是陶医生算的吗?”
“陶医生之前是在切肿瘤。”
没人敢再装作眼瞎了,这个操作的人明明和陶智杰无关。
“扶镜手是谁?”
“谢医生?”
听见外院的人在问谢医生,国协的人警惕性高涨。
“好耶!”啪,鲁老师激动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
“老师?”于学贤小声问。
曹勇浅笑道:“老师是高兴。”
作为最了解老师的狂徒学生,猜的叫一个准。
鲁老师是高兴,哈哈笑两声,手指摸摸眼角,问他:“曹勇,现在外科手术是可以这样做了吗?”
【1044】技术巅峰
多美好的手术画面,让她这位外科元老的太太看着很被触动。
手术里几乎没出血,只对准病灶部位切几下缝补几下,即可治好了病人的病灶。
平日里大家对外科手术的印象,停留在恐怖的开膛破腹,器官暴露,血海一片,血腥味喷鼻,没人会不怕。
对这点曹勇必须给老师说明:“医和患者一样,不喜欢开膛破腹。”
不要以为外科医生会喜欢在病人的体表划个大口子手伸入病人体内掏掏掏。医生做医学生时学解剖做这种事都是反胃恶心的。人性天然不喜欢这种事。
只是外科医生需要救人不得不做,行内人直接把外科活叫做脏活。
当然这是以前时代对外科的定义,现代医学改革换代,技术发展追求精准治疗。外科同样是精准最好。于是外科手术越做越微创,能否做到精准,做到精准的什么程度,是考验一个外科医生技术是否为行内顶尖的体现。
“现在的外科医生追求的正是这样的画面感。”曹勇对老师肯定地说。
今天这台手术无疑是外科手术划时代的技术巅峰象征。
因而隔壁外院那帮人被她搞破防了。
质疑声,好奇声,赞许声,起伏不断,讨论辩论始终贯穿全场,热情一波再一波地高潮不间断。参与的医生中有太多的高年资医生,不乏行业内专家和大佬。说这场讲座可以堪称此届交流会最热闹最爆棚学术讨论最有价值的的一场,是不负盛誉的。
瞧瞧旁边,不知何时架起了现场摄像机,有记者团队在拍摄和详细做记录。应该是主办方自己的记者团队。因为一般记者是不能随便进场拍摄人家的专题讲座的。
听着曹勇的话,鲁老师心里泛起了丝感慨,瞧瞧周围这帮学生们: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医生的个人技术发展像孩子长大每天不一样,她和老公看着成长的这帮学生真的在进步了,在变得不同了,变得更强大了。
谢婉莹那个孩子特意让她来看这个病例和手术是用心良苦的,是要让她体会到最新的医学理念和外科技术。这孩子的用心是做到位了,触动了她的内心世界。
嘟嘟嘟,手机响。邱瑞云急急忙忙举起了电话:“陶老师?”
“手术做完了,我和陶老师要赶去交流会现场。你们那边怎么样了?”贺久亮边交代事情边问询他们。
“这边——”邱瑞云放眼看一眼现场。
好像所有人听见了他和手术室连线,全场安静下来了。
于是邱瑞云给手术室报告:“他们都在等陶老师过来做手术的说明。”
接到现场传回来的实时状况,贺久亮放下了电话向陶智杰表达:“说是全部人在等你过去发表演讲。”
全部人在等他?陶智杰困惑地扬了下眉,低头看看现在几点钟了。
快中午了,要吃饭了。最精彩的手术直播结束了,他们这台是最后的手术。这些观众不赶着去吃饭等他过去是为什么。
【1045】大功臣
汤主任过来了,问他:“情况怎样?”
“刚完成,他们在收尾。”陶智杰把近况汇报给领导。
“隔壁两台一样。”汤主任告诉他。
这话让陶智杰他们意外。
科里另外两台手术比他们早开始,理应比他们早做完的。可实际上是三台的手术完成的时间差不多。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手术中采取了新的方式来处理难题,手术的进度得以加快许多。
今天的大功臣是谁,可想而知了。
这一想,陶智杰眼底闪了下光,转身和谢婉莹交代:“莹莹,你出去和患者家属说明病人的手术情况。最后那点收尾工作不直播了,让他们做完吧。”
师兄是要赶去做讲座没空要她代替,看在她和病人家属关系比较好的面上让她去说。接到任务,谢婉莹立马点头。
“谢医生,我来。”宋学霖走上前,主动接过她的棒。
“麻烦你了,宋医生。”谢婉莹将手术位置转给他,下了术台,脱了手术衣和手套跑出去给家属报告平安了。想必阳阳小朋友想看妈妈急得要命了。
目送她疾走的背影,陶智杰眼里闪过抹笑意。这哪里是他要去赶讲座的缘故,是关于这个手术可能没有人比她更懂了,方法是她一人想出来的。她去和病人家属解释最合适。
要走之前,陶智杰再扫一眼手术间内。心胸外的手术部分是结束了的,但心胸外的人像是脚跟黏在手术室里没动。
手术做完了,这个机器人居然不走?
“你去。”汤主任朝他挥挥手,让他先把交流会的任务完成。
陶智杰只得先嗯了声,带人出去。
手术床床头,傅昕恒和张庭海并肩站立。两人不时翻查术中监测记录,不时再看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傅昕恒本就很深的那双墨眸,目光是变得更深了。
周俊鹏望着他这个样子,突然想起谢婉莹之前在手术里突然转头对准他们,像要对他们心胸外说话。他这个主治是看不懂谢婉莹的眼神,但傅昕恒是懂了,所以谢婉莹转回头去了。
“这个吧。”张庭海擦擦手掌心,他自己把这些数值来来回回看了半天了,没看出个所以然。
谢婉莹的大脑怎么做的准确估计和判断,回头估计需要亲口问问谢婉莹本人了。
问她本人?只怕听她本人说了一样没用,因为脑子和脑子不一样。有些东西真只有某些人可以做到其他人不能的。
傅昕削薄宛如机器的冰眼是在过度审视目前她做出来的这些数据,再联想她之前给他留下的那几个深刻印象,包括前几次突发意外抢救的准确判断和操作。
可能是这个缘故,在手术中当她回望那一下时,他很快读懂了她的意思。
“张医生,麻烦你准备给患者加上点利尿药。”傅昕恒开口了。
“哎,现在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是平稳的吗?”张庭海疑问。
没什么事何必用药。
“不,她这个病,说来还是心脏的缘故导致的。不能让这个肿瘤复发,心脏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必须用药控制好。暂时看来波动不大,可是很至关重要。”傅昕恒的语气显出与平日里不太一样的缓慢和稳重。
【1046】恭喜他们科
张庭海听出来了,这是他听某人说的吧。因为这个预算貌似也不是这位机器人的特长。
傅昕恒啪下合上本子,才不会回应他这种疑问。
匆匆走出手术室,谢婉莹给门口的家属传达手术情况:“肿瘤切除了。手术里暂未发现有淋巴和血管转移,是好事情,具体要看最后的病理检查结果。这个术前给你们说过的。”
听见她的话,病人一家喜上眉梢。
“有救了有救了。”两个老人擦眼泪。
阳阳蹦蹦跳跳问医生姐姐:“我妈妈病治好了对不对?”
“不能因为做了手术以为没事了,你妈妈术后要继续服药的,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谢婉莹严肃地对小朋友说。
阳阳的小喉咙紧了紧,点了点小脑袋。
医生姐姐把他当小大人看了,他不能让医生姐姐失望的,因为他和妈妈说好了以后要做医生姐姐的学生当医生。
“我能做什么?”阳阳问。
“你妈妈吃药继续吃,复查要定期回医院来做。这个病最怕的是复发,所以之后会有心胸外的医生来帮忙给你妈妈调整药物和监测心脏功能及结构来防止复发。”谢婉莹说到这,回想傅老师在手术室里没走在看手术记录,很放心了。
傅老师很牛的,一个眼神立马懂了她的意思。
阳阳掏出学校的笔记本记记记医生姐姐的话。
手术室门口,拿着手机出去打电话的杨科长走回来了,见到汤主任问:“陶医生走了吗?”
“对。你有事找他?”汤主任说。
“今天这个手术做得好。我给吴院长打报告了。”杨科长恭喜他们肝胆外科。
这台手术一面世国协再次名扬,院领导这个心情好,倍有脸面,所以要犒劳本院医生。
“吴院长说了,让陶医生和傅医生到他家吃饭。”杨科长说,“汤主任一起来吧。”
“不来。”汤主任摆摆手笑笑,清楚院长叫这几个年轻的到自家里吃饭肯定另有任务,他一个要退休的才不去凑这个热闹。
杨科长掉个头,找到傅昕恒:“傅医生,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
听到了,傅昕恒问:“院长只请我们几个过去吗?”
这个机器人干嘛问这个,杨科长点头:“对。”接着望到了术台上的宋学霖,叫声:“宋医生也来。院长想听听你来我们医院一个月了对我们医院的想法。”
叫了宋学霖居然没打算叫谢婉莹?
是因为知道她只是个医学生所以不请?
傅昕恒是怀了一丝疑问,只知道这完全不符合两位院领导的办事风格。吴院长是个会十分拉拢新人的人。谢婉莹的才华杨科长在手术室里明明见到不报告的吗?
(吴院长:别乱猜啊,本人只是暂时不方便被拆穿吴老师的身份罢了。)
杨科长拿着手机再打电话去通知陶智杰了,后一想,不如亲自去交流会现场瞅瞅情况,于是后脚跟着走了。
从医院去交流会现场并不远,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坐在车上时,陶智杰和贺久亮看这个饭点时间,考虑现场应该没什么观众了。
【1047】讲厅的热烈欢迎
到了酒店门口,跑出来接他们的郭宜平开口就说:“陶老师,您来了,今天来了太多人了。”
“没人走吗?没去吃饭吗?”贺久亮问。
“电话里说了没人走。”郭宜平强调报告过了。
人真的都没走吗?陶智杰疑问,步至讲厅。
前面有工作人员推开了那扇门。
里头黑压压的人群如同蚂蚁窝,将硕大的讲厅都挤成了面饼似的。
见到他现身,现场立刻响起了掌声。
啪啪啪,咆哮般轰炸似能掀开屋顶。
有人起身鼓掌,向他打招呼:“陶医生!”
是位业内的大佬专家了。
陆续有人跟着站起,对着他笑脸相迎。
掌声连绵不断。
国协的人回头张望看热闹,亲眼目睹一抹大写的愣落在陶智杰这尊佛脸上。
怎回事?他听着这个掌声不太对劲,这些人不太对劲。陶智杰的眼里起了丝警惕,尤其是察觉到了自己医院那些人的眼神也不太对劲。
“请陶医生上台给我们说说这个手术。”
有人用双手合拢在嘴巴边朝他热情地叫喊,好像追星一族。
“对,我们有很多问题和疑惑想请教陶医生的。”
几个距他距离近的医生围住他,手里只差个采访话筒像记者对准他的嘴了。
这些人是要他说什么?陶智杰眼底的警戒警报再拉高了一截。
“给陶医生让路。”
见他没说话面上似有不悦,这些人像是反应过来,纷纷喊道。
“让陶医生上台发表手术演讲。”
一群人急不可待,好像众星捧月地要把他立刻推到舞台中央去唱歌。
国协人见到这个状况,回过头去了,窃笑着:此时的这尊佛貌似有点可怜。
所以说,出名也是一件麻烦事。
“陶医生,请问你是怎么想到用TEE这种方式来——”有人急得实在是不行了,没等陶智杰站到台上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陶智杰的眼沉了下来:果然是这样,所以这些人的行为异常了。
站在旁边的贺久亮心头焦急,想:早知道是这个情况,是不是该把谢婉莹带过来。这些人想知道的问题答案,他们答不上的。
“等等。”陶智杰沉重的一声,手严肃地高举阻止他人再说话,自带大佬的威严感。
现场的问话声只能暂时中止。
“让开。”郭宜平趁机喊话。
人群早就自动让开条路了,一个个心里很急的嘛。
陶智杰从门口走到了聚光灯聚焦的讲台中央,全程面部肃穆,眼中没笑,和往日完全不一样了。
国协的人看着这尊佛居然不笑了,个个想笑:这尊佛的这个表情显然是被逼出来的。
“他是怕别人问起她吗?”鲁老师笑着问,贴在曹勇耳朵边小声说。
不愧是很了解他们这帮学生的鲁老师,一说即中。
现场工作人员将话筒递到了陶智杰的手里。
台下举手要求提问的人一大把,几乎占了一半的人数。
陶智杰的双眼是必须眯成条缝了,手拿话筒先回答之前那人的问题说道:“关于这个手术,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手术中做了部分调整,很多属于第一次探讨,因此不太方便进行回答。”
【1048】这句是肯定了她的能力
“陶医生是说这个手术关于TEE那部分运用是临场想出来的吗?”
“是。”陶智杰答这个话很肯定。
谢婉莹在手术中速度是快,好像了然于胸。但确实是当时情况紧急。探查术中显示,患者的侧支循环即其他医生说的小血管雷区,比任何医生想象中都要来的严重和复杂。可能是因为这个病人病情很复杂的缘故,有心脏疾病,有长期的肝硬化和腹水。
如果她做不到的话,患者必须转开腹了,所以不能再耽搁时间,她必须快。
作为主刀也作为她的师兄,对手术中这些情况他是最清楚的。她和其他人没两样,是临时在手术中间想出来的调整方案。因为术前讨论中她并未提及用TEE来解决患者小血管网爆的问题。
这次手术给他和傅昕恒杨科长等人最大的惊喜,并不是她想出来的法子。她在这方面的能力之前在其它手术中有表露过了,他陶智杰心里有数的,和宋学霖一样。
相反,她在术中优秀的临场应变能力是第一次显眼。宋学霖都说算不过她了。而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
听到他这句“是”,国协的人先领悟过来了。
“小谢同学进步了。”孙玉波口气像老妈妈一样复杂,培养出来的孩子好像长出翅膀要飞了。
谢婉莹同学在普外二打外科基础,普外二的老师基本作风是严厉,因此不可能说安排什么手术叫她去自由发挥。陶智杰当老师的作风不像他们。
不得不说,这尊佛作为他们医院的名带教,是有一手的,能把学生带出个千变万化出来。
谭克林长刘海下方的单眼皮眸子闪出了道锐色。
孙玉波他们触到他的这道眼神,知道:孩子要单飞是好事,但是别被人拐走了。
“陶医生。很期待你们能很快总结出这场手术的经验发表在论文期刊上。让我们这些同行可以借鉴学习。”外院医生这番话像是在拍马屁,其实是恨不得赶紧国协把秘密技术贡献出来分享。
陶智杰对此严谨点头,对外院具有竞争意识的同行向来是:未来发表不发表,利益相关,到时候再说不迟。
“陶医生。”有人对他说,“可以告诉我们你们手术团队的所有成员名单吗?我们被今天这台手术感动到了,认为每个参与的医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你是指心胸外科的傅昕恒医生吗?”陶智杰面不改色说。
噗,朱会苍忍不住笑了句声出来。这尊佛为了和人家绕圈子,把机器人搬出来了,估计是今年度医院内最好笑的笑话了。
“不是。”提问的人稍微紧张后吐出实话,“我们想知道手术中那位担任扶镜手的医生是哪位。以前我们没听过她。”
不问更重要的一助问扶镜手是谁?只能说,迷糊不了这些眼神锐利的同行的。整个手术直播看下来,真是和一助关系不大,重要的手术环节基本是这个扶镜手在辅助主刀完成手术。
【1049】突然曝出她做的事
最最重要的是,但凡留心点都可以听出猜出手术中最难的那块技术操作是出自扶镜手。
这个人的问题是直接切中要害了。
对于陶智杰和国协的人自然是——铁拒。
陶智杰面目肃然,义正严辞:“手术是由一群人一块努力完成的,哪怕我身为主刀我也不认为我最重要。这里包括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协助,包括其它科医生的鼎力相助。因此我认为你问的问题不该是这样的。”
问问题的人一声苦笑,只能无奈地坐回凳子上了。
“这个手术是很难做的。你们医院和团队能做的如此成功,很希望你们未来能和我们医院进行相关的交流和探讨。”紧接的热情邀请出自前排坐着的某位专家大佬。
“这个需要看我们吴院长的安排的。我们没有这个权力。”陶智杰笑笑回应,周旋各种同行之间毫无压力,必要时刻只需要将老吴推出来。
鲁老师摸下额头:这帮子顽皮捣蛋鬼,诡计多端绕圈子捂盖子的程度和老顽童吴院长有得一比了。
台下寂静了,外院的人在喘气,不知如何才能撬开陶智杰的嘴套出机密。
“陶医生。”讲厅的门打开,有个人快步走进来。
众人纷纷回头看是谁。
只见魏国远肖扬和罗景明的面色齐齐一变。
进来的人是昨日做专题讲座的郝教授。
郝教授可能在其它地方忙完赶过来的,怕陶智杰要走,跑着进来问:“你们医院是不是有个医学生姓谢?昨天她说她是你们肝胆外科的。”
谢医生?一大帮外院医生眼前一亮,没错,他们在手术中直播音里是听到说是谢医生。
不过,郝教授说的谢医生是个学生?
外院的人面面相觑:真是个学生做的如此高难度的手术?
陶智杰吃惊地看着出现的郝教授,记得自己和这人不熟悉的。对方怎么知道谢婉莹。
“陶医生,你好你好。”郝教授急切地要给他解释着,“她跟我介绍了一项最新的胆管放疗技术构想,我认为很有创意很有深度,回去后我连夜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外没人做过这项研究。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肝胆外在做了,她说过不是,是这样吗,陶医生?我们两家医院可以进行合作的。”
陶智杰的面色煞然一变。
站在台边那群肝胆外的全目瞪口呆了。
什么肝胆外的新技术!这人如果说的是谢婉莹说的,他们压根不知道从未听她说过,更不可能是他们肝胆外不对外公开的秘密研究项目了。
台下的国协人见肝胆外的反应感觉到了大事不妙。
“是她说的吗?”聂加敏转头询问起了罗景明,是知道他昨天和谢婉莹在一起应该清楚来龙去脉。
逃不过了。他特意交代她不要说出去正是这个原因。罗景明其实觉得她有点冤,小声和聂加敏说明:“胆管放疗这个技术,我们医院肝胆外的从不将它列在重点项目。病房好多年没做过这样的病例了。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她见到有其它医院在做,给对方提了自己一些想法。”
【1050】她说的技术肯定是很棒
聂加敏抓住他话里的重点:“她的建议很有用吗?”
“这个吧。”罗景明实事求是地点了点下巴,“我个人以为是蛮可行的一套方案。只是我们肝胆外从来没做过相关的研究,想从头做起没有对方进度快,没有对方这个软硬件环境。她在肝胆外科是很清楚的。”
聂加敏发现他这些话不知不觉中是在为谢婉莹辩护了,笑了声:“You
like
her。”
罗景明低下头。大佬是大佬,一眼看穿了。
昨天和她相处了一天,对她这人是大大改观。自己那帮师妹没一个有她这样的性格和才华。
一个有才华性格又好的人是自带光环的,莫怪很多人对她印象很好。
摸了把眼镜架,罗景明突然发现前排医院同事们转过脸个个在看他。
这个小而外的家伙昨天偷偷摸摸来过是想暗地里抢人是不是?孙玉波愤怒地咕哝着转回头去。
说到昨天偷偷摸摸来过交流会的人,张书平耳听有老师抱怨明人不该做暗事,心虚地缩了下脖子。没想到自己奶奶主动招供了。
“昨天我来过,站在门口听见看到了。”鲁老师和其他人说道,语气和内容显然是在帮谢婉莹说话,“她内心只是想,别人的研究既然做到这个地步了,只差个突破点了,只需要推一把。因此给对方一点自己的想法,让好点的技术早点问世。再说了,这个项目估计我们医院可能是不怎么感兴趣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曹勇他们听懂了,鲁老师是昨天来过听见谢婉莹说了什么才有早上特意跑来医院视察手术的行为。等于说,鲁老师因为她昨天的表现心里动摇了。
她做了什么能让大佬心头动?
肯定她说的是很棒很棒的技术!
“老师,你不要说了,你越描越黑了。”于学贤耿直地说道。
吓。鲁老师反应过来,停住了嘴。
“陶医生,谢医生是什么时候毕业?”郝教授在台上缠着陶智杰没放,使劲儿问。
“你说的是谁,我不知道。”陶智杰回给他一抹僵硬的冷笑。
“你不知道?她不是你们国协的学生吗?她骗我的吗?”郝教授发出一连串吃惊。
陶智杰把话筒交会给工作人员,急速走下台。这一刻,谁都看得出来他恐怕是急着要亲自去问那个人了。
小师妹怕是要挨批评教育了。黄志磊担忧着,身边的曹师兄好似是肃起了眉头。
说来,小师妹可能是太善良了,不知道事情轻重。不是所有同行都不需要防备的,尤其涉及竞争的时候,医生和其它职场上的竞技没两样。有价值的研究想法需要藏掖起来为自己和自己人所用的。
讲座结束了,讲厅的门大开方便让观众离席。
国协的人要走时,见到了隔壁外院那帮人围不住陶智杰,转而去追郝教授了。
一个个是七嘴八舌地问郝教授:“那位谢医生是长什么样子?她昨天说了什么?”
郝教授这刻聪明了,回绝这些人:“陶医生说了,她不是国协的,你们别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