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哪个科室业务能力第一
想她说的怎么能看出来。他这个技术大佬观察谭克林的手术多次,从没有看出这个原理。他刚看宋学霖操作,也没有看出她说的事儿。
角度?啥角度推?腹腔镜那样一照,一个局部,角度都是固定在局部里头了。除非她自己先事先预判好了宋学霖会从哪个角度推,给宋学霖照在那个范围内刚刚好。
同理,她要能知道谭克林的技巧,没有谭克林相似的洞察力怎么可能。
不管是不是什么女医学生了,这么个家伙到哪个外科组肯定都是如虎添翼的存在啊。
“要不,你以后也到我们科——”韦天朗邀请谢婉莹的话刚说到半截,背后收到了数道目光的凝视。
按照医学生的实习安排,肯定不可能所有科室给轮一遍的,只能重点科室轮一轮。她如果去泌尿外科实习,估计要刷掉另一个科实习计划或是缩短其它科室实习时间。有些人为此不高兴了,巴不得把泌尿外的立马踢出局去。
“这事情不是她能决定的。”陶智杰回过头和韦天朗说了,声音温和但是态度坚定。你别在我这里乱搞,有本事去和上面的人说。
韦天朗望着这四周一帮人,明白了,点头道:“好,我去向吴院长打个报告。我们泌尿外从普外分出来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业务蒸蒸日上。是个很有前途的科室。”
一直没说话的汤主任开口了,想这吗的厚脸皮的,敢在全国第一肝胆外面前夸自己科的业务实力:“有没有前途,做到第一再说吧。”
“第一会有的!”韦天朗很肯定地发誓,“我们泌尿外的肾移植现在数量做到全国数一数二了。”
哼。汤主任转过头去,一个科室的业务能力是综合的,综合的!
赵同学的手术,最后做到了晚上六七点钟结束。既然是几个外科大佬来主刀,肯定会帮他细细查细细缝合,时间长了些。
手术下来回到病房,赵兆伟迷迷糊糊地继续睡。等到第二天麻醉全过去了,人清醒了不少。
班里的男生们来探望他,一个个指住他脑袋批评:“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减个肥你要把自己差点折腾死。”
赵兆伟才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惊讶到合不拢嘴。
一班子同学气到够呛,想到在手术室外为个蠢家伙担惊受怕,都害怕赵同学得了不治之症要死了。
赵兆伟吞着口水,也害怕,怕自己以后无脸见人了。
他现在闹的笑话估计全院皆知了。
好在,人们除了关注他这件事以外更加关注另一个人的家里。
任崇达出差回来了,约了两个同学吃饭感谢:“我不在时,我的学生给你们添麻烦了。”
“你客气什么。”朱会苍对他摆手,扭个头对准曹勇,“今天所有人来问我,问我是不是每次去你家工作。我和我媳妇变成上你家搞学术研究去了。她领导问她啥时候准备在你的指导下出论文。”
出论文?!任崇达笑出了鸭叫声。
【752】去急诊接个病人
“你先别笑。”朱会苍回头冲任崇达瞪瞪眼,“你迟早一样被他们拉下水,被人催和我们一块赶紧出论文。”
“别给我乌鸦嘴。”任崇达怼回他,心有余悸摸摸心头。
见曹勇没说话,朱会苍扶下眼镜继续说他:“我媳妇看出来了,她要是不喜欢你,能上你家去?能让你亲手教她?你没看出来她喜欢你吗?”
”我说过,会等她毕业。“曹勇很冷静的声音说道。
小师妹现在没心思谈恋爱,他清楚的,所以他愿意等。
另两人见他态度如此认真,只能不说话了。
话说得冷静如斯,回头曹勇给小师妹发了条短信:香草冰淇淋在我家冰箱里,这个星期找一天过来吃,别浪费了。
不能浪费曹师兄特意为她买的冰淇淋,谢婉莹收到了,决定周末再去趟曹师兄家里。
*
周二正常上班中,下午四点钟左右,接到前辈派发的任务。
“你去下急诊接个病人进我们科室住院。”何光佑用钢笔指住她,“是从其它医院急诊室转过来的。”
“哪家医院?”谢婉莹问清楚了,怕接错病人。
“外语大学的校医院门诊部。”
大学生病人?
哒哒哒,谢婉莹从楼梯疾步走下去急诊。来到急诊向护士打听过后,知道病人未到,再打个电话到楼上去。何光佑让她在急诊等到病人来为止。
很久没有来急诊室了。这里一如既往的很急且有些乱。
怕打扰急诊的同事工作,谢婉莹走到门口去等救护车。
急诊门口的群众来来往往,不比门诊少多少人。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头谢婉莹无意中扫了一眼,见到了一个小女孩,单独坐在门口台阶的角落里。上身白色短袖校服,短头发,约十四五岁的样子,身材偏瘦,放在台阶上的两只膝盖屈着,仰着头,一口一口喘气。
来医院的人都是生病的,尤其来急诊,一个个都是病情急,此时谁也顾不上谁。四周过往的群众麻木了,根本没有感觉到女孩的异状。医务人员在里头忙成陀螺转,哪里能想到这里藏了个可能需要急救的病人。等到病人倒在地上,可能晚了。
揪起眉头,谢婉莹在自己病人未来之前,急急向女孩先走过去看看情况。
离对方越近,她越清楚地可以听见女孩急促的呼吸声,是在喘了。
哮喘病发作?青少年是有不少过敏性哮喘患者。
走到了女孩身边站住,谢婉莹弯下腰,手快速拂开女孩额前掉落的头发,摸到患者额头上的汗,湿冷的,再观察患者露出来的面色。
面色黄暗,两颊有点红,唇色不好看,加上夏天出汗太多,女孩的视野好像模糊不清,一时没有感知到有人来。
“你哪儿不舒服?”谢婉莹轻声问问病人。
不舒服,有人在问她不舒服了。女孩的手好像使劲了全身的力气才抓到了自己的衣服上。
望着患者那只手落的位置,谢婉莹立马明白了什么,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听诊器,给患者听听心脏和呼吸。
【753】心音强烈
挂上耳塞,听头贴在了女孩的心脏听诊区,常规听诊从二尖瓣区开始。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靠内0.5至1厘米处,心尖部即是二尖瓣区。这里可以听见心脏的心尖搏动和心音。
人体的心脏,外观可以粗略地看成是个桃子,桃子有个尖,心脏一样,尖的地方叫做心尖,具体描述为心脏左下部圆锥状的尖端处。
心脏收缩的时候,心尖会撞击前面的胸壁使肋间组织向外震动。如果是体瘦的人,肉眼都可以见到这个地方向外凸出的嘣嘣嘣了。听诊器听的话更明显。
医生听诊器听心脏要听什么。首先要听的是心率,即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正常人心率60至100次每分钟。
很多人误以为听心率是听嘣嘣嘣的心尖搏动,是不对的。医学上最准确的测心率,测脉搏都不行,必须用听诊器听,听的不是心尖搏动,而是第一心音。
心音在医学上有四个命名,依次往下数为第一心音到第四心音。其中,第一第二心音所有健康人都能听到,第三心音只在部分健康儿童青少年听见。第四心音能听见的话是生病的人了。
每个心音都是心脏里头活动发出的声音。譬如说,第一心音是心脏收缩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瓣叶突然关闭由此造成的瓣叶紧张引起振动。明白了这个道理,听到第一心音异常的话,医生可以判断出二尖瓣三尖瓣有问题了。
谢婉莹眉头拧了拧,她的耳朵里听见了患者心脏传来的强烈第一心音,隆隆隆的杂音发生在心脏舒张期的时候,是典型的二尖瓣狭窄体征了。
“你叫什么名字,你家里人呢?”谢婉莹先收起听诊器,问病人家属在哪里,女孩这个病肯定需要住院治疗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只身坐在门口。
刚好,前面有个中年男人从人群中穿行,向她们走回来了。
女孩望见了那个男人,努力地张口对医生说:“我叫马云莉。他是我爸爸。”
男人走到了谢婉莹面前,睁大的眼好像对她的出现很意外。
不是带女儿来看病吗?为什么看到医生是这个表情。谢婉莹心头浮现出了抹疑惑,对病人家属说:“她这个情况需要考虑住院。”
“住院?”莉莉爸爸说,“你们医生说过让她回家去,不用治的了。”
“哪个医生说的?”谢婉莹不认为国协急诊的老师们会对这样一个严重的心脏病病人做出误判。
问是哪个医生,莉莉爸爸说不清楚了,说:“我哪里知道是哪个,你们全穿着白大褂。我认不出来是哪个。”
“你和医生说她是什么情况来急诊看病的?”谢婉莹追问病人家属,这事情必须搞清楚了。不然的话,患者之后出了事,家属来找医生追责,医生医院要负责任的。
“学校老师说她在课堂上吐,叫我把她送医院过来。”莉莉爸爸的表情充分显示出不情愿,“本来就不用送医院的,买点药吃可以了的。瞧瞧,现在被医院赶了。”
【754】绝对不会误判
主诉胃肠道疾病,吐的不厉害,没脱水,没发烧,在急诊确实看起来没有其他更急的病人严重。问题是,谢婉莹继续认为国协老师不太可能做这种误判。每个急诊病人一来,医生完全不了解患者,需要先全面判断下病人的基本身体情况,拿听诊器听听心肺是医生的常规动作了,一听都知道这患者是心脏病了。
“是男医生还是女医生给她看的病?”谢婉莹再三问病人家属。
莉莉爸爸冲她皱眉头,感觉她这人怎么有完没完的,头一摆,手指向刚好经过门口里的一个男医生背影说:“是他了。”
顺对方的手指方向望过去,谢婉莹认出是自己认识的人,喊一声:“林老师!”
心内科的林医生,全名林晨容,以前在急诊带过谢婉莹半天,和谢婉莹老熟悉了。所以,谢婉莹更确信林老师绝不可能误判这个病人。
莉莉爸爸听见她喊人了,愣在了原地。
听到有人喊,林晨容转回头,看见了谢婉莹也是很惊喜,向她走了过来。
谢婉莹加快几步走过去,和老师汇合,说:“林老师。”
“你来急诊学习了吗?”
“不是,林老师,我来急诊接个病人。”谢婉莹说。
“我听说你现在是去了肝胆外科实习?”
林老师居然知道她实习去了哪里了,谢婉莹微笑着点头:“是。”
“找我?”林晨容有注意到刚才她好像和谁在一起。
“有个病人,老师,她家属说您给她看过病。”
“什么病人?”林医生一听这个话,警惕了。
“我发现她时她一个人在急诊门口坐,我给她听了下,可能是心脏病患者。”谢婉莹逐字报告。
心脏病患者单独坐急诊门口?这是什么状况?!林晨容被吓着了。他心内科的,怎能不知道心脏病的可怕,一发作不作处理患者动不动立马死给医生看。
“走,过去。”林晨容急急忙忙说,千万别死在急诊门口了,医院到时候真是一身污水洗不净了。
两人随后走回到了那对父女身边。
林医生先赶紧查看病人的情况,抓起女孩的手摸下患者脉搏,再查看患者的面色,他的眉头紧皱,表情严峻,知道谢婉莹说的没错了,真是心脏病患者而且病情不轻的。
回头,林医生问:“家属呢?”
莉莉爸爸似乎没能想明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在这里,愣着:“你们——”
“他是她爸爸,林老师。”谢婉莹说。
“你们医生给她看过的了。”莉莉爸爸说道,想拉女儿走了。
林晨容记起了谢婉莹之前说过的话,质问家属:“你说我给她看过病?挂号纸呢?”
“没挂号,护士叫你来看一眼——”
“没挂号我根本不可能给病人看病。除非病人急到需要先抢救,那样的话,病人在里头躺着了,怎么可能在这里坐着?”林晨容认定家属在撒谎了。
“不是你的话,可能是其他医生,你们全穿着白大褂我认不出来。”莉莉爸爸边说边拍自己大腿,“我撒谎做什么?”
【755】别想能糊弄医生
“那好,我现在先告诉你,你听清楚了。她的病情很严重,需要先进去里头躺着吸氧。我给她找张床。安排做检查。如果病房里有床位,马上转进去住院。”林医生不和病人家属废话了,说道。
莉莉爸爸听完着急,拉住医生的手:“我们不住院的。你给她开点止吐的药,让她不要吐,让她可以回学校读书行了。”
“她这个病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你带她来医院是想怎样?”林医生向病人家属摊牌。
这家伙,以为这样能糊弄到医生吗?
心脏瓣膜病,非急性心梗,不是突发,到严重有一定时间。女孩病情不轻,完全有可能在其它医院就医过。家属不可能不知道病人是什么病。除非,这病人家属从不让病人做检查。病人是未成年人,想做检查也只能是家属同意。
被医生捅破了层纸,莉莉爸爸恼羞成怒:“话全是你们医生说的,一会儿说她不严重一会儿说她严重,我怎么办?”
“我就问你一句,她不住院会死,你让不让她住院?”林医生说。
莉莉爸爸嘴巴哆嗦两下:“我,我需要打电话回家问问。”
问家里?不是她爸吗?
“哪里知道你们医院是不是骗我,住院要钱的。”莉莉爸爸骂骂咧咧的要打电话。
国协医院的医生哪里需要骗病人住院。明摆着,这病人家属是不想给女儿治了。
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每天会在医院里轮流上演。医务人员看似的麻木不仁正是因为看多了,看到无话可说了。病人想治病想活命,家属却不愿意出钱,病人自身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治病的话,最终,大部分这种病人只能不治身亡。有的家属回头会把责任撇到医生头上。这个莉莉爸爸不排除是这样想的,所以之前非要说是这里的医生给看了说病人不严重。
眼看这个孩子的爸不可靠了,谢婉莹的嘴巴靠在女孩耳朵边问:“你妈妈呢?”
“我妈妈死了。”马云莉吃力地回答医生的话。
莉莉爸爸听见了,回头瞪下女儿,对两个医生说:“别听她胡说,她有妈妈的。”
一个说自己没妈,一个非要说自己女儿有妈。
“真的,我让她妈妈过来。”莉莉爸爸打电话给老婆。
事情蹊跷,谢婉莹继续贴在女孩耳朵边小声说:“你可以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马云莉转过头,努力望了望面前的医生,眼里写了抹不太相信,不相信有人好像居然想主动帮她做点什么。其他人只要知道这人是她爸爸后,全不敢管她的事了。
“没事,你说,我不会说出去的。”谢婉莹给女孩保证。
“后妈。”马云莉艰难地说出这两个字,手抓紧了胸口的衣服,身体若是在微微颤抖。
一边扶住女孩,一边谢婉莹悄悄拉开女孩背后的校服,借着阳光她看到了患者背部皮肤上有两条淤青,眉头揪紧了。转回头,她轻轻喊了声:“林老师。”
【756】医务人员齐心协力
站在旁边的林医生满脸烦恼着。
这个病人他究竟要不要管。人家家属叫他不要管,不给治了。他再去和家属争执,多管闲事了,只会惹一身麻烦上身。
不管吧,这么个病人,年轻轻轻的,或许有的救,医生都不管的话,再严重下去肯定要死了。
一条人命摆在医生面前,你救还是不救?
况且这家属王八蛋一个,送病人来医院,不给医生看偷偷把人放在这里,九成九可能想把病人的死赖到医院脑袋上。
“林老师。”谢婉莹喊第二声。
林晨容反应过来了,走回到她旁边,问:“怎么了?”
谢婉莹静静拉开女孩背后的淤青给老师看。
林医生的脸色青了青,心想:事情越来越严重了!
估计需要报警了。他拿起手机,准备打电话给警察局,一方面必须警惕那头的家属突然发狂。
“林老师,要不我们先不打草惊蛇,找个借口,说她需要抢救,把她放到抢救室里关起门。等警察来了验伤。”谢婉莹小声说道。
林医生抬头扫了她一眼:这主意不错。
需要护士那边的配合了。林医生快步走去护士站找护士长帮忙安排。再找些同事一哄而上,不信家属一个人能拦得住。
没会儿,一帮护士和医生全走出来了,几个医务人员快速抬起起患者往拉来的车床上一放,往抢救室里头推。
打电话的莉莉爸爸回头发现情况,冲上来:“你们想干嘛?我说了她不住院。”
“现在不是住院的问题了,她心脏快停了需要抢救。家属到外面去,抢救室不给家属进。”砰一下,强势的急诊护士长直接把家属赶到抢救室门外去了,拉上门。
莉莉爸爸整个人傻了,只能站在外头去了。
“电话打了吗?”急诊室护士长回头问其他人。
“打了打了。”几个同事接二连三回应道,“我们说对方打人了。警察说很快就到。”
说病人需要抢救医务人员也不是在撒谎。给女孩身上连上心电监护仪后,仪器上面显示的数值没有一项是好的。
“心率快。血氧低。血压也偏低了。”
林晨容只能先给病人做下简单的急救处理,要打电话到科室安排病房的话,需要先等警察来了看看结果再说。
病人住院要交住院押金。像女孩这种情况是百分之百需要手术的了,未成年没有保险和社会保障,治疗费用不低。
最好的结果是,经过警方调解能迫使女孩家人出钱来给女孩治病。但是,这样的好结果,林晨容不敢打百分之百包票只能是赌赌先。
眼见老师揪着眉头没放,谢婉莹清楚这事儿没那么容易解决的,远远她眺望一眼那个女孩,想着:自己好歹是幸运的,有妈妈在保护她。这个女孩没妈妈了。像那首歌唱的歌词说的一样,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护士进来探个脑袋叫她:“谢医生,你来接肝胆外科的病人吗?”
自己科的病人来了,谢婉莹只得先离开这里了。
【757】病人不知情
救护车停在了急诊门口,一个病人从急救车下来,转坐上了医院的轮椅。可见这病人病情并不算严重。
谢婉莹走到病人面前,发现这病人面孔很熟悉:对了,是李启安说的那个校花李亚希。
怎么又要来住院了?而且这回没去普外二了转来肝胆外科了?
“这是她的病历。”送病人来的护士把病历给了谢婉莹。
接过病历,谢婉莹打开审阅上面附带的检查报告和医生写的转诊意见。
最新的ct检查显示,病人的胰腺出现了问题。
这个结果是让谢婉莹眨了下眼,想起了两个多月前自己叫李启安去观察这个病人。或许,她怀有让李启安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要任务太重的念头,但是,为什么不叫李启安去观察其他病人偏偏是这个人。原来在她的直觉里预判到这个病人病情不轻了。
胰腺癌,之所以被叫做癌中之王,是因为太难太难发现了,发现的时候病人基本全是中晚期了。
首先胰腺癌很多临床症状与其它病混淆的太厉害,难以辨认。
像这个病人,之前来普外二做检查怀疑的是胃十二指肠出问题。上消化道症状有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一般医生不会先怀疑到胰腺上去。是因为胰腺癌病人比起其它消化道肿瘤病人少见多了。高发年龄是四十几岁男性,李亚希完全不符合这些情况。
病人住院时医生并没有不负责任,给病人开了全身检查去排除其它病因的。
李亚希是做了肝胆和胰腺常规b超的。和肝胆不一样,早期胰腺癌的b超阳性检出率低到可怜至极。常有这样的病人,三个月前查b超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再查是胰腺肿瘤要死了。
做ct吗?不好意思,做常规ct对于早期胰腺癌同样很难排查到。需要做多层的薄层增强ct扫描,没有特别有经验的影像学医生来给患者做这个检查,也是查不出来的。
所以,哪怕现在患者能被查出来是胰腺肿瘤,肯定也是有高人指点过的,因为尚不属于晚期。
交接病人的护士要走时,轻轻捏了把谢婉莹的手臂给个眼神暗示。
谢婉莹表示收到提醒:病人暂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
年纪轻轻,大学生,如果被通知说得了要死的癌症了。这个打击会如同天崩地裂,彻底把病人的精神击毁的。
把病历折叠好,谢婉莹塞进了白大褂口袋里时用听诊器压实了,避免不小心掉出来被病人瞧见。
这边急诊护士帮忙拿来个氧气袋,接上了氧气管,让病人上去住院部的路上可以持续吸到氧气。
坐在轮椅上的李亚希,身体明显比两个多月前瘦了很多。病历上写了,正因为这个不明情况的消瘦导致她再去做检查。一开始八成可能再次没查出来,不知道是哪个高人指点她去做ct扫描,方给检查出来了。
除此之外,病人精神蛮好,和两个月前没什么变,可能认为自己是再次来医院走马观花检查一番,表现在姿态照样有点儿高。
【758】莫非前辈整后辈
等谢婉莹走过来,李亚希认出她,问:“林医生没有下来接我吗?”
这个林医生指的是她的同学林昊了。
谢婉莹说:“他去心内科实习了,我在肝胆外科。都不在普外二。”
听说遇不到林昊,李亚希有点儿失望。
病人家属跟来了,站在要走的救护车旁边打着电话,是个穿得很靓丽的中年妇女,是李亚希的妈妈。走来陪女儿一块去病房,亚希妈妈和女儿聊着:“我没来过这里的住院楼。”
“环境还不错。”住过院的李亚希告诉妈妈。
“听说他们科室有单人病房。到时候和医生要求让你进单人病房,这样舒服些。”亚希妈妈给女儿保证。
“上次我说要住单人病房,他们医生不给,几天检查做完赶我出院了。”李亚希抱怨上次在医院里的“不好”待遇,“这回允许我住几天?”
“住到把你的病治好。”亚希妈妈说。
“肯定是像上次那样了,没几天赶我走。”
李亚希说这话时,其他人全没了声音。
来到了肝胆外科,病人床位早安排好了,在21床。
护士先将病人轮椅推到病房内。
这里肝胆外科的病人看来比当时她住普外二遇到的病人“恐怖”一点,面色黄蜡,肚子有腹水,形体变异较厉害。
坐在轮椅上的李亚希望着那几个同病房病人毛发直炸:“我不住这!”
亚希妈妈见状,走到医生办公室门口抓住了谢婉莹的衣服说:“给我女儿换单人病房。”
单人病房整个病区只有两间,不是什么病人都能进去住的,和病人有没有钱没多大关系。像她那赵同学,科里教授的亲孙子,前天手术完没什么事,今天照样被赶到四人间去住了。估计过两天叫出院了,普通病床都不给呆了。大医院的病床向来无比紧张,尤其这里是国协,是全国最有名的肝胆外科。
谢婉莹只能表示理解家属的心情,说:“到时候看能不能争取下让她术后住进单人病房。”
手术前没什么事的话,普通病床可以了。
亚希妈妈生气道:“你找你们主任过来,我和他说!”
“什么事?”
有道声音插了进来。
见是前辈来了,谢婉莹报告情况:“何老师,病人想住单人病房。”
病人到了,何光佑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宋学霖说:“一个大学生,外语学院的,住21床,你管。”
突然接到任务,宋学霖怔了怔:什么病人?
谢婉莹把病人病历移交给他,小声交代:“她本人不知道自己什么病,以为自己又是进来医院做检查的。”
拿过病历,宋学霖翻开看了眼,转头望了望前辈,褐眸里闪过一抹思索:前辈这莫非是打算“整”他了?
“年轻人需要锻炼。”何光佑接到他的眼神毫不客气对他说。怎么了,前辈“整”后辈是应该的。
女大学生胰腺癌。当这种病人的管床医生,难度系数可想而知。考验的远远不只是医生的技术问题了。
宋学霖看眼焦虑过度的病人家属,似乎要头皮发麻了。
【759】同病相怜
“我要找你们主任!”亚希妈妈气势汹汹地说。
怕影响不好,何光佑让病人家属进会谈室里说话。
关起门,亚希妈妈批评他们医生:“我女儿两个多月前来你们医院做检查,没查出来。——她知道的!”
被病人家属点名道姓了。俨然路上李亚希和家人说了认识她的事。谢婉莹暂时保持沉默。固然李亚希当时不归她管,见到这样的结果作为医生她心里也不好受。
“我知道,你们是icu戴主任的朋友。她的情况在其它医院也没能查出来。是我们陶医生后来给的建议让她去照胰腺ct。现在,陶医生收了她住院,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何光佑反问家属。
这个病本就相当难查,亚希妈妈应是听过戴红荣解释的。现在想用这个问题闹,没道理。
亚希妈妈态度软和了:“她怕,所以我才想让她住单人病房。”
“单人病房会给她住的,前提条件陶医生说了,是她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了。我们科室的单人病房要么是病人有特殊的工作需要,要么只给病情严峻的病人住。你想她是后面这种情况吗?”
亚希妈妈改口:“我女儿当然不会严重了。”
转头,何光佑对宋学霖冷酷地交代:“以后这种事你自己处理。”
这话刚落地,护士跑过来了报告:“新来的21床,死活不肯进病房。”
“去吧。”何光佑给新人落下话,走人。
做个医生,不止要会技术活,更要会和病人的沟通活。否则,混不下去的。
听说那个北都人要被考验了,赵兆伟走出自己病房看热闹,见到谢同学招招手。
刚好谢婉莹有点事想和赵同学商量,走了过去。
“莹莹,你找我?”赵兆伟看出她有话要说,先让她说。
“我想跟你先借一千块钱。”谢婉莹道,“回头我想法子还给你,可能需要点时间。”
“你借钱,缺钱吗?什么事?”赵兆伟问。
“有个病人,初中生。她爸爸可能不给她治病,我想让她先住院做手术,她的病拖不得的。”谢婉莹说。
赵兆伟眨着眼看看她。知道她这人富有同情心但是从不做这种事情。可见这个病人给她感觉不太一样,为什么。
谢婉莹一时很难和同学解释清楚,因为这女孩让她想起了自己。
“行。”赵兆伟突然一口答应,因为发现不远处站着的宋学霖往他们这边看,他没忘记那家伙是老板的儿子。同学帮同学天经地义,他绝不能让那个北都人有机可乘嘲笑他们的同学情。
“回头我想法子还你,需要点时间。”谢婉莹强调自己一定会还的。
“不用还了。我和我妈当做慈善。”赵兆伟回去拿手机给自己妈妈打电话取钱。
一千块钱只足够先支付女孩的住院押金。谢婉莹考虑着接下来是不是打个电话给发小再借点。
之后打了电话回急诊询问情况。果然是如她所料,莉莉爸爸跑掉了,把女儿扔医院里不管了。警察需要去找家属调查,要搞定家属只恐怕很难了。
【760】拜托同学
谢婉莹打电话给了林医生商量。
“你说你帮她交住院押金?”林晨容听到她这话时很吃惊,“你认识她吗?”
“今天刚认识。”
“谢婉莹,我和你说,你现在只是个医学生,你也没钱是不是?”
“钱我会想办法。”
林晨容想不明白她这是怎么了,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她这样。
“林老师,可以帮帮我安排个床位让她先住上院吗?”谢婉莹请求道。
“床位我可以帮想办法。我想说的是,你没有必要这样做。社会上太多病人需要救助,不止她一个人的。”林晨容尽可能不伤害到她作为医学生的热情,“我们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
谢婉莹答应老师:“我会想办法帮她申请社会救助。”
只能是这样了。林晨容联系自己科室给女孩安排住院床位。
没多久,谢婉莹接到了同学林昊打来的电话。
“他们说你认识这个病人?”林昊问她,是因为自己奉命要去急诊接这个病人到心内科了。
“是。你可以帮我多照顾下她吗?”谢婉莹委托同学,“她一个人住院,没有家人陪伴她,可能会有点害怕。”
第一次被班上女学霸请求帮忙,林昊满口答应:“没问题。”
谢婉莹放下手机转回身,完全没想到有个人在自己背后站着。
不愿意进病房,不知何时走到这里来偷听电话,李亚希一双眼睛直盯在谢婉莹的脸上:“你刚和林医生说话吗?”
“是,我说过了,他不在这个科室实习了。”谢婉莹道,”我带你回病房去吧。“
“我不去!我要你找他过来。”李亚希甩开她伸过来要搀扶的手,嘴唇好像怒气腾腾地抖着。
“林医生不是你的管床医生了。你的管床医生是宋医生,还有主治医生是陶医生。”谢婉莹试图安抚病人的情绪,“你需要专科医生的帮忙。林医生他帮不上你忙的。”
“你让他去关心其他病人?”
“那个是他所在科室的病人,他是那个病人的管床医生,不需我说,他也得负起这个责任的。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治好病。”
“我没病,我愿意再来住院不过是想见见他!”
和玲玲姐当初担心的一样了,有些病人在医院时很容易对医务人员产生种和医疗无关的依赖感。谢婉莹心里头想想要怎么办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无助于病人自身的治疗的。
“这样,我陪你回病房去,陪你坐坐。”谢婉莹说。
“我不去那个病房,那里太可怕了。”李亚希双手抱住自己的身体,想到病房里的画面发着抖。
“我可以很肯定地和你说,那不是最可怕的。我是医生,比你清楚。”谢婉莹道,“那些病人等治好病,腹水消了,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有更可怕的吗?”李亚希怀疑地看看她。
“有,比如说,截肢的,瘫痪的,五官科肿瘤,整个脸变形了。这些都是今后也恢复不了的。”
“你这样说我还算幸运是不是?”
“是。”
【761】表演型人格
李亚希的双眼在她脸上寻找撒谎的痕迹,找半天没找着,好像能松口气了,说:“我没有像她们那样大肚子。”
谢婉莹扶她往病房里走。
“我妈不知道上哪里去了。”李亚希回到病房,背对其她病人坐在病床上,发出对父母的怨气。
亚希妈妈进来病房了,和女儿说:“你好好在这里住院,我今晚有事要回公司去处理。你爸爸不在公司需要我回去帮他忙。”
李亚希看了眼母亲。
“需要钱的话,随时打个电话给我,我给你拿来。主要医院里头不让家属陪。”亚希妈妈对女儿振振有词地说。
“你要走就走吧。”李亚希躺到床上,拿起手机和朋友互发短信。
“医生说了,要你多休息。”临走前,亚希妈妈还是叨念女儿几句,“别总是打电话。”
“我不打电话我干嘛?在这里无聊死了。”李亚希说,“你陪我说话吗?”
亚希妈妈叹口气,拿起手提包转身离开病房。
谢婉莹和护士帮病人盖盖被子。李亚希转过头对准她们问:“不是说宋医生负责管我吗?他人呢?”
“我帮你去找他过来,他可能刚好在忙其他病人的事。”谢婉莹说,之后走出去找宋学霖。
医生办公室里,宋学霖坐在电脑面前,两眼望着显示器上显示的电子病历,好像只猫看东西看出神了。
走进来,邱瑞云拍了下同校师弟的肩头,催促:“快去看病人,要下班了。”
新来的住院病人,管床医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病人首次住院检查,书写入院记录。
“表演型人格。”宋学霖若自言自语地吐出一句话。
邱瑞云靠近问:“你去看过了?”
不需近看,远观都能判断得出来。年纪轻轻能得胰腺癌,平日生活不规律肯定烂到极致了。没有医生会对这种自作孽出来的病人有好感。但是,医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医生必须对病人一视同仁。
“宋医生。”谢婉莹走进来找到他说,“21床病人想见见你。”
“嗯。”总得见面的,宋学霖起身。
其他人见他的背影和平常没有两样,没感觉到会有问题。谢婉莹认为有厉害的宋医生过去,病人该放心了。
走到病房,宋学霖站在了病床床尾。
李亚希见到他俊秀的五官很惊喜自己管床医生又是个帅哥,扬起眉笑:“是宋医生吗?这回我住院要做什么检查?”
偷偷摸摸过来看热闹的赵兆伟,心想北都人这下要麻烦了。他们的同学林昊在普外二的时候差点被这个女的缠死。宋学霖不可能有什么法子应付的。
李亚希挪着屁股靠近去打招呼,仰起头,见面前的宋医生盯人的那双褐眸,漂漂亮亮的让她心头乱蹦,可是看着看久了的话,怎么突然叫她心头发怵了!她的嘴唇不禁抖了抖:“宋,宋医生?”
“你的病——”宋学霖刚说完这三个字。
对面的李亚希骤然两眼一黑,倒了下去。
护士跑去医生办公室叫人:”出事了!“
【762】不是医生的锅
晕了。据说病人被医生的话吓晕了。
准备下班的前辈们只得重新穿起白大褂,冲去病房。
何光佑戴上听诊器听头,给病人听心肺。对面,护士拿着血压计给病人量血压时,病人的两只手抖个不停。
“要不先打针安定。”过来帮忙的贺久亮出主意说。
何光佑转个头,视线落在站在床尾的宋学霖脸上,青着面孔问:“你交接病人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听!”
“嗯。”宋学霖答,双眼继续望着病床上的病人认真观察。
躺在病床上的李亚希却是见到他好像怕了,怕到眼泪哗啦啦啦直掉。
站在周围的前辈们“哎呀”拍额头。
谢婉莹站在外围看着这一幕也是很吃惊,不清楚怎么回事。她交接病人给宋医生时说的很清楚了,说病人不知情的。
“莹莹。”后面赵同学喊她。
谢婉莹转回头走过去到同学身边。
赵兆伟双手捧着肚子已经笑过一场了。
谢婉莹叫同学小心点手术伤口。
“我和你说,他这人表情是这样的了,不说话都能吓死病人。”赵兆伟对她说。
其他人没有他这个病人感受深刻,第一次遇到这个北都人他已经觉得是像死神。
“宋医生很厉害的,你别乱说。”谢婉莹提醒下同学,“是他救回你的命。”
要不是有宋学霖一开始说的夹角不对,包括她哪里能最终联想到是肝脏位置问题。
“我没说他技术不行,而是——”赵兆伟没敢再说下去了,生怕那个北都人转头望过来那抹恐怖的眼神。
开了针让护士给病人打。何光佑拿出手机向上级报告情况:“是,陶老师。他没有告诉病人。我带他回办公室再问清楚。”
说完,何光佑的叫着宋学霖:“你给我过来。”
宋学霖转过身跟上前辈没忘记说:“她的情况不需打安定。她装的。”
听到他后面这句话,病人全身哆嗦得更强烈了。
“她是表演型人格,非常喜欢博取人注意。不要理她比较好。”宋学霖进一步分析,“她心率不是特别快,血压正常,让她自己安静安静会好的。”
何光佑想着他所说的,回头再看眼病人,决定不开安定了。
突然底下人出了事情,陶智杰下午去外面办事准备直接回家,现在只能是兜回来医院一趟。
“小宋,你进来。”陶智杰带人进自己的办公室,同时叫人关上门。
何光佑先做下汇报:“这事情,我和他说了,以后和病人说话不能这么直接的。他好像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摆摆手,陶智杰心知何光佑性子偏急,转头仔细地询问下宋学霖:“你和她说了吗?”
“没说。”宋学霖摇个头。
“没说她怎么晕倒了?”何光佑质问他。
“我认为她或许猜到什么了,怕我要说直接先故作晕倒。所以等她醒来,最好尽快把她的实际病情告诉她本人。好过到时候手术后她自己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宋学霖说。
【763】对病人的爱没有消失
“小宋。”何光佑手指着他,教教他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你首先要做的是和家属商量,商量完有个结果再看要不要和病人说。她家属不愿意被她知道自己的病的。你不能说的,没法和家属交代的。”
医闹大部分来源于家属而不是病人本人。医生需要和家属协调好避免起纠纷。当然,有些家属那种德行,医生看着也没辙。
宋学霖的语气一成不变:“这样的话,更需要和她家属说清楚了。她家属不是不知道她这病有多严重,她这个情况哪怕术后生存期很短的。需要她家属和她一起面对的。”
几个前辈听完他的话叽叽咕咕了。
“还说他这人不冷?”
“明明白白冷死了。他自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吧。”
医生是要把病人病情和病人及其家属说清楚,但是要因人而异。有些病人和病人家属可以直接说,有些需要找适当的时机。谁让医生干这行的,在临床看透了世间冷暖,知道病情一说透,有些事情发展可能会很可怕的。
一边听底下人交流意见,一边陶智杰拿起水杯给自己泡杯茶解解渴,对谢婉莹说:“你朋友拿来的茶叶不错。下次让她再拿点过来吧。”
“是,陶师兄。”谢婉莹给发小记下新订单。
“你的想法没变吗?”
眼看陶师兄微笑的眼睛,谢婉莹心一想,陶师兄或许早知道什么了,帮师兄说出来:“宋医生是个很暖的人,对这个想法我没有变过。”
陶智杰笑了两声出来:小师妹果然很聪明伶俐。
其他人正想怎么回事。
“你给他们说说吧。”陶智杰指了下小师妹道。
“胰腺癌像她这样年轻的,全身转移的机率太高了。前辈们可能是看一步走一步。宋医生愿意做这样一个坏人,是希望病人早点认清现实,逼迫家属早点表态。宋医生知道的,孩子没了,父母可以再生一个。那孩子却是可能就此没了。病人需要自强自立。”谢婉莹最后强调,“宋医生的勇气可嘉,是个很暖的人。”
吓,听完她这话前辈们醍醐灌醒:原来是——
宋学霖的眸子静悄悄望了望她:看来她知道亚希妈妈在医院里打电话是给谁了。
知道孩子要没了,不得赶紧准备再生一个。亚希妈妈是这样盘算了,打去妇产科了。高龄产妇只要有钱,是有机会再生的。
高资产人士不是普通百姓,接收消息的渠道广泛,所以亚希妈妈和爸爸不是不清楚女儿的病是绝症。这样的人对医生的话理解度很深的,大部分很会算计,斤斤计较到每一点上。没有儿女怎么成,资产会花落他家的。
不是说父母不救女儿了,而是肯定有很多名医告诉李家夫妇,你女儿绝对没法治了。普通百姓最终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何况高资产人士。
没什么好奇怪的。老公老婆病死了,不到一年再娶再嫁的一大堆。同样的,孩子没死或是死了不到一年,赶紧再生的父母一堆堆。对病人的爱并没有消失,只是活着的人生活必须继续过下去而已。
【764】对手的论文课题
这里头对病人的“爱”最深的,估计只剩下医务人员了。因为职业要求他们能做的事情只有一样,尽可能让病人活下来。
总归病人病情不是医生说出去的就好。后来病人情绪稳定下来了。陶智杰说起小师妹的事了,是他回来的另个原因之一:“你去资助病人是怎么回事?”
师兄担心她自不量力,谢婉莹连忙解释清楚:“我只是先帮着给病人垫付下早期的住院押金,让她不至于没得治了。和林医生商量过会给病人申请社会救助。”
“你谭老师那边说你不曾做过这样的事情。”陶智杰俨然和普外二的人沟通过了,觉得她这个动作有些不寻常。
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护谢婉莹明白的,只是,谁家没有那点破事,她说出来家里事没人能帮上忙的,需要自己处理的。她是成年人了,和那个小女孩是未成年人需要大人和社会帮助的性质不一样。
“谢谢师兄。”谢婉莹真挚地感谢道,“请师兄放心,我一定会处理好的。”
“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如果你哪天觉得合适,想要和我们聊聊天,随时可以找我们说的。”陶智杰宽容的目光对着小师妹说,“我不是说过了吗?我很好说话的。”
陶师兄好好人的,谢婉莹对师兄点点头。
全部人在,陶智杰下午出去开会了,把接到的新任务先告诉给组内的医生们:“下个月全国交流会议要开了。”
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交流会,算是国内肝胆胰专科最高的学术会议了,每年举办一次。这回在首都的雅兴大酒店举办。
学术会议每年大小不少于上百个,科室里的医生对这种事情滚瓜烂熟。何光佑给建议:“陶老师如果上台演讲要带助手,可以带他们两个新人去体验下。”
和高年资医师不同,低年资的医生尤其是菜鸟不可能被邀请为嘉宾,自己学习需要出钱,因此参与这种会议的机会极少。有机会带新人去先感受下国内学术氛围是不错。
陶智杰琢磨琢磨,说:“小宋可能去过了。——小宋,全国中青年普外科学术交流会你有没有去过?”
“去年的话,是在九月份,不在首都。”宋学霖答。这话意味着他是去过了。北都医学院一样,有个厉害的学生,老师有机会肯定带着出去炫耀一下。
“你博士答辩论文是与母细胞瘤有关。”陶智杰回忆新人的入职简历。
“是。”宋学霖不否认。
母细胞瘤定义太广泛了,良性恶性的母细胞瘤都有,全身各个器官都有可能长有母细胞瘤。甚至一些疾病与母细胞瘤无关的也可以叫母细胞瘤。以宋医生的实力来看,谢婉莹推测宋医生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恶性母细胞瘤才有学术价值。母细胞瘤在学术界和老百姓认知里头,最出名的母细胞瘤是神经外科的母细胞瘤了。
具体是不是难说,因为前辈让宋医生去管21床了。
【765】演示手术
说明陶师兄可能怀疑21床为罕见的姨母细胞瘤。
平常病人和病人家属只可能认为新来的管床医生年轻不可靠。实际上年轻医生同样做研究的,有潜力的年轻医生在这方面的研究甚至有可能切实地帮到临床病人。
高年资医生对低年资医生安排管哪张床是有考量的。
对于陶师兄这样的带教高手来说,更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一个富有潜力的年轻医生随便管个床。
陶师兄是个仁慈的医生,终究把病人的生存期放在首位。哪怕早知道这个病人家里是什么个情况,尽量给病人安排上最好的医生。
“莹莹,你没有去过是吗?”陶智杰回头,问小师妹。
“没有。”谢婉莹承认是没有。
在普外二的时候,谭老师没有带过她去参加学术会议,是认为她现阶段不需要操之过急。她刚进临床,在普外科先要做的是学会技术操作,打好基础,再来搞研究。她的博士论文课题是在临床科室实习结束后再决定的。
“到时候可以安排下。”陶智杰接受何光佑的建议,去是需要带个助手,一般带个学生。如果要带个本科医生去的话除非是特别需要协助的情况,不然浪费人手。
谢婉莹只知道无论是陶师兄或是谭老师都是忙死了。
医生的忙,忙在不止要在临床治疗病人,很多其它事情必须占据医生的时间。临床研究,学术会议,给医学院上课等等。
像陶智杰这样的技术大牛,肯定更是国内国际的会议经常需要去跑了。主要是国协的肝胆外科太出名了。
“这回的任务可能艰巨些。”说回今天接到的任务,陶智杰给底下的人打打预防针,“下午我受邀去那边了解下情况,主办方要求我们医院在交流会讲座上开展演示手术。到时候手术在我们医院手术室做,连线那边的多媒体做现场直播。”
不是吧?在场的年轻医生们吓到了。
“陶老师,你去开会现场做演讲的话,演示手术谁在手术室里做?”何光佑代替这里所有人紧张。
“给了我们医院一些提前准备的时间。要我们确定好演讲内容和展示病例。”陶智杰说的时候,见底下的人一个个焦虑了,有点后悔提早对大家说了,“你们不用着急,具体的安排我要和主任协商后再做决定的。”
散会。
一群人走出办公室。
走在最后面的谢婉莹,听前辈们在前头七嘴八舌地议论刚在里头爆出的大新闻。
“陶老师负责演讲,手术室里必须有个人代替他做主刀的。谁做?”
大家最担心的无非是这个,在全国同行面前表演手术刀,几个前辈自认实力不够,没有这个信心。
“不可能是我们做的。”
“肯定不可能。来参加会议的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专家。我们去做主刀?这不是变成我们医院的笑话吗?人家会误以为我们医院没人了。”
“估计是谁做这个手术?”
“汤主任,薛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