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肝脏
由于时间紧迫,病房里没有学生问问题和讨论的机会。主治医生巡逻一圈和普外二一样先不讨论,赶去手术室做手术了。在这点上,外科医生比内科医生辛苦多了。
半个小时的跟班查房,对谢婉莹这样第一天来这个科学习的医学生来说是走马观花。很多病人的面孔没法认全,完全不知道怎回事。老师给她布置任务只能等下午之后,一点也没得急了。如此对比后,貌似她在普外二被冷落在病房里反而是件好事情了。
下去手术室,对手术室环境谢婉莹很熟悉了。只是这回跟的是肝胆外科不是普外二的手术了。牢记姜师姐的话,去到哪儿跟老师学习要专心不能花心,千万别惦记前任。没遇到谭老师他们,她直接站在了肝胆外科的手术间里观摩。
今早的手术是给一个原发性肝癌患者做腹腔镜。
所有外科科室均倾向做微创手术了。肝癌的腹腔镜推广很多了,但是能做的门槛比胃肠道的腹腔镜手术要求高得多。像今天这例手术,那天晚上前辈们开会讨论了很久。
具体那晚上小组会议谢婉莹没有参与不清楚内容,只能是站在手术间里观摩。
主刀是陶师兄,之前听说了。
一助是何医生了。
扶镜手不是邱医生,邱医生去另外一台手术帮忙了,是另一位住院医师叫龚翔斌,年纪比邱医生大一岁,个头比邱医生矮胖些,没有邱医生帅气,温和稳重型的一个医生。
再有被叫来说要试手的宋学霖穿上了手术衣,是站在了一助和主刀中级的后面像是待命,不清楚到时候会让他上去做什么操作。
人家是毕业了,她不是,只是实习生。所以老师叫她只看是合情合理的。谢婉莹聚精会神地看。在谭老师那里一直做扶镜手多,有比较多扶镜手经验的她头一次来肝胆外科看肝脏手术腹腔镜,不免先仔细观察起龚医生的操作。
龚医生的手像是不动的,要放大镜一样看,才能察觉到微小的幅度。肝脏不像胃肠道,是一个实质性的器官,固定在一个区域,围绕肝脏来做的手术基本是在这个区域内操作,需要相当的稳和细致感。胃肠道是中空器官,曲曲折折好多弯需要更多的是灵巧。
扶镜手已经注重谨慎,一助和主刀更不用说,如同何医生所说的像排雷兵,一点点地探入,根本不敢大幅操作。
毕竟肝脏作里头是布满了非常非常丰富的血管,切除肿瘤时要切肝,切的位置只要稍微偏差,很容易命中肝内的各种血管,血会在整个肝脏创面噗噗噗的冒泡。
实质**官大面积出血的话,在开腹手术中手术医生是急着用手直接去压肝脏创面止血。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的手进不去,只能是拿止血纱去压。如果压不住,大出血找不到出血点的话只能转开腹了。由此可见,止血难是肝脏手术腹腔镜的一大缺陷,严重制约了腹腔镜手术的肝脏肿瘤不能大,癌肿位置不能涉及到门静脉,并且对患者的肝功能等级有较高要求。
【677】你来切除
层层的门槛光是最后一项,将很多腹腔镜肝脏手术杜绝于门外了。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因为开腹手术中很多肝脏手术同样是非常难做的。
肝脏手术难做到什么程度,一旦给肝脏断血会给肝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肝胆外科医生梦想都是希望做到切除肿瘤过程中肝脏无断血无失血,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外科医生真的一直努力寻找完美解决方案。连把整个肝脏像肝移植那样取出做低温灌注再切除肿瘤的法子都拿来尝试了。
研究至今,各式各样肝脏外科手术方式均没有达到完美程度。可见肝脏这个人体器官对外科医生来说有多难了。
今天这个手术能做腹腔镜必是有它的特点了。
术台上的何医生和龚医生自己先讨论起来了:
“肿瘤不大,但是位置太深,靠近下腔静脉了。”
“ct暂时显示没有侵入下腔静脉,可天知道有没有。”
影像学检查不能代表最终结果。手术医生一如既往必须在患者的腹腔里亲自确认。腹腔镜在这种小体积的肿瘤切除术里反而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了,不需开腹伤害小,可以直接插入到病位深处放大了。好比根细针带着放大镜插进去,让病灶显示得更清晰可见。
手术医生们小心地先进行肝脏游离,观察周围器官血管淋巴结等,一路进去抵达肿瘤位置。
监控器上显露的这个肿瘤位置,没有病人病历参考,谢婉莹只能根据老师刚才的对话,步判断为肝脏的左侧尾状叶。紧接手术医生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测是对的。
“在左侧尾状叶,还好,肿瘤体积是6,没比ct结果大多少,可以做。”主刀没开声,作为一助的何光佑先庆幸地说了。
站在他对面的龚翔斌,冲他突然耸了耸两肩:你有没有发现后面那双眼睛?
后面是有双眼如同显微镜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观察入微,叫人不免有点点紧张起来。
是谢婉莹。何光佑口罩外的眉毛挑了起来。龚翔斌不像他和陶智杰,以前没接触过她这人,不知道她这人的古怪之处。天才嘛,均有点性格怪僻的。只是谢婉莹的奇怪点和其他天才还不太一样。
龚翔斌想和同事说的是:她这人盯他的目光有点像大佬了,超级细超级专。
很快的,他们两人不敢想其它的了。只看陶智杰突然停下了手,唤道:“你来切除。”
叫的是小宋,今天刚来的宋学霖。
手术间霎时像拉满弦的弓,从稍微有点谨微细致到变成一下子很紧瑟了。
麻醉医生和护士眼瞅宋学霖面生,足以断定他是新人。
纯新人突然被叫上术台,只能有两个结果。一是不负众望做成了,二是失败了,最怕新人上手遭殃,手术时间可能要拖延了。
麻醉医生抬头望了下钟,仿佛要站起身做麻醉药调适。但是,最终他没有站起来,而是回头看了眼陶智杰的表情。
应该说,他信赖陶智杰判断新人的目光,所以,不需要格外的准备了。
【678】强大的竞争者
陶智杰让开了主刀的位置。此时,他微侧头,是望到了谢婉莹站的位置上。只见她跟着手术人员调换的位置在挪动脚步,以便更好观察手术医生的操作。
她连作为旁观者都是恐怖的专注度。陶智杰回想起了第一次在普外二手术间见她的情景。自己真就被她脸上这抹表情深深吸引住了。
戴上护士送来的手套,宋学霖走上去奉命站在了主刀位置上,手接过了超声刀。他略显秀气的脸偏小,口罩外露出来的眉毛若两笔很清淡的描墨,有点像未长大的男孩。年纪终究摆在那里,刚毕业的医学生好比刚脱壳而出的雏鸡,小鸡苗似的稚气未脱。
如果真这么想这人,那肯定是错的离谱的。别忘了,这是第一次来这里的手术室马上被主刀钦点上台切肿瘤的年轻医生。
只听陶智杰先对上台的新人说:“如果你准备好的话,随时可以下刀。”
他这是把自由完全交给新人了。别以为这是信赖新人而已,这同时是超大的技术自信心表现。这就是技术大佬。
整个手术间因为陶智杰这句表态的话鸦雀无声。
谢婉莹的脑海里立马想起了谭老师。所以别小瞧陶师兄温温和和说话声,其强大的魄力和谭老师没两样。
听见主刀这句话,宋学霖嘴唇里吐出轻轻一个字:“嗯。”
没个多余的废字。
手握腹腔镜的超声刀,宋学霖眉间那股淡淡的漠然仿佛更深了,没簇眉也没挑眉,无波无澜。深褐的眸子如同两只镜筒,安静地在监控器上扫读。
最叫人惊讶的是,他的手摆动的幅度貌似很大。和刚一路做手术的三个医生完全相反。有一刻间,龚翔斌和何光佑被他的手幅给惊到了,吃惊的时候宛如不知道自己要怎么配合这个奇怪的新人了。
好像并不需要其他人配合。宋学霖自己操作着完全没见他默然的嘴有张开的意图,他手里的超声刀在监控器画面上是一路往下走。
何光佑和龚翔斌盯着监控器里超声刀的画面,四眼要缩成针孔一般的细了,因为暂时观察不出这个新人需要他们配合什么,他们继续只能不动。
嚓嚓嚓,吱吱吱,超声刀一会儿切,超声刀一会儿电凝止血,无需和任何人先打交道,单枪匹马同时非常干脆利落的操作。
外面一圈看的人望着宛如只能眼蒙了。
谢婉莹的心头咚咚跳了两拍,心里一叹:这是比她早两年毕业的医学生实力了,年纪不过比她大一点。如此可怕的优秀年轻前辈,对她这样年纪很近的后辈来说压力超级大了。
因为一个人才济济的科室招人不是年年招的,会几年才招一个。像她最想去的心胸外,据她所知,早人满为患了。相当于说,她很有可能和这样年龄相近的医生竞争。
谭老师不是带教的主力军,为此之前她在普外二没有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只有在陶师兄这,她开始碰到和她一样甚至比她优秀的年轻医生了。
【679】表现出色
经常带模范生的陶师兄和谭老师是不一样,给人一种带教高手的感觉。
屹立在新人旁边的陶智杰一声不作,脸部不会肃穆,目带微笑,却时刻盯紧学生的一举一动。
他的目光可以叫新人安心,是催促鼓励下面的人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同时盯紧的节奏,是要让新人存有敬畏之心,每一步必须如履薄冰,谨慎细微。
无疑是超高水平的执教境界。
在这样优秀的老师压力场下,宋学霖静静的褐眸里如同电钻一样闪光,手里的超声刀吱、吱、吱。患者6厘米大的肿瘤贴近下腔静脉的地方,被完美分离出来了。腹腔镜下,可见患者腹腔内没出血,很干净。对于易出血的肝脏手术来说,极为难得。
观望的人只能纷纷用大惊叹“喔”来表示了。
“不错。小宋。”何光佑赞誉新人。
宋学霖淡淡地点个下巴,像只处之泰然的猫,应该对这样的表扬司空见惯了。
龚翔斌医生能感觉到后辈直追上来的压强,要出汗了。
“行,你们收尾。”见手术没有大碍了,陶智杰脱下手套和手术衣,自己先去和病人家属交代手术情况了。
“是,陶老师。”何光佑带头应道。
收尾工作不急不躁,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走下术台的宋学霖,很快被护士姐姐勾搭了。
能第一天来科室突然被主刀叫上台,没有胆怯,完美切下来刁钻位置上的肿瘤。想也知道,宋学霖的名字会飞速名扬四海,名声迅速传遍整家医院。
如此出色的新人怎能轻易放过,最好流进自家田地。一个个七嘴八舌争着给年轻人介绍对象了:
“你有没有女朋友,宋医生?”
“需要我给你介绍一个吗?”
“我亲戚的女儿是北师大毕业的,留在首都师范附中当老师,人长得美,性格温顺。”
医生配老师的组合,像吴院长和蒋英老师,蛮常见的。
“难道你和你们医学院一块读医的女同学谈对象了?”
这样猜测一样正常,读医和读医的搭配成夫妻更常见。
“小宋过来!”何光佑向新人喊一声。
借前辈这声呼唤,宋学霖立马从说亲团体中突围归队。
单位差不多均是这个样,只要是个出点色的新人立马能招来一群说亲人群。不过没关系,这些人说着说着,见没任何成果后会慢慢消退热情,逐渐还给当事人清净。
等他走到近旁,何光佑一只胳膊绕过他脖子搭在他肩膊,问:“你之前在北都是不是也是万人迷?”
前辈这话,宋学霖的眼神有点疑惑地回应了下:怎么,前辈你不是吗?
想调侃下他的何光佑只好收住了嘴。
他何光佑刚来医院时一样被这样包围过,只是不如他这个北都才子引人注目。突然,他想起了神经外科黄志磊说过的一句话:“天才是懒于动脑筋的,所以才变得奇奇怪怪。”
在天才眼里,很多事情思考起来很蠢,干脆不动脑子。这话恰好贴合眼前这个北都才子的形象。何光佑瞟了瞟身边宋学霖那双安静到如同没有七情六欲的眸子。
【680】居然在意她的想法
“他说他有数据证实,人发呆有利于大脑休养。我们医院神经外科的人说话经常妙语连珠,真真假假难以识别。”何光佑继续引用黄志磊的话,说明他本人充分认可自家医院的神经外科实力。
“黄志磊?”宋学霖重复这三个字,好像依稀有点印象。
感觉这名字引起他兴致了,何光佑提醒他:“你应该见过他。上星期,他们神经外不是跑来我们肝胆外门口帮着救个孕妇吗?戴眼镜的医生是黄志磊了。”
宋学霖的脑子经过回忆和定位,确定了:“是曹医生的人。”
“对。他是曹医生的师弟,升主治了,今年住院总,全院跑来跑去。我们私底下笑他是戴眼镜的黄大侠。”何光佑想起黄志磊这个名号是想笑。
被叫黄大侠,谁让黄志磊这家伙日常过于热情正义。不是说热情正义不好,只是过犹不及。
“曹医生带他。”宋学霖嘴唇里再吐出这话时,很显然带了点闷的疑惑。
“我知道你想说他什么,他是不是上次有点冒冒失失急急火火的?是,他有时候是这样。曹医生一直批评他这点。”何光佑道。
“为什么?”宋学霖问。
不是问为什么黄志磊会冒失,而是问曹勇为什么会挑了这样一个明显缺陷的人来带。
曹勇是名声远播的顶级技术大佬,而且是在素有外科之巅的神经外科领域,声誉不同凡响的。在他们北都那边一样赫赫有名。曹勇如果想招人,放句话,估计全国最优秀的外科生全会蜂拥而至。
“不知道。”何光佑果断摇头,他不是曹勇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曹勇想的什么。
曹勇,宋学霖想着上次和今早上见过的两次面。这个传说中神一样的神经外科技术大佬,宛如对他没什么兴趣哪怕是问过他一次名字。相反,他看出来了,这位技术大佬对谢婉莹很感兴趣。
对了,她人呢?
意识到她人早已不在,宋学霖突然想起,在他把肿瘤切下来的时候脑子里下意识想的居然是想知道她的表情会是怎样。
为自己这个念头吓了跳。
“谢婉莹跑哪里了?”何光佑正好回头问其他人这个问题。
龚翔斌知道,告诉他们两人:“她跟随麻醉医生送病人回病房去了。”
手术顺利做完的病人是不需要手术医生护送回病房的,只需麻醉医生。一帮人不知道她怎回事陪病房回去了。
“可能刚来,不懂。”龚翔斌说。
“她在普外二呆了三个月怎么会不懂。”何光佑驳斥他的推测。
“她大概是想多观察下这个病人的术后情况。”宋学霖说话了。
何光佑发现:惜字如金的宋才子在涉及谢婉莹的问题上嘴巴会吐多些字数出来了。
接到前辈的眼神,宋学霖的嘴拧巴下。因为他也搞不清楚自己这是怎回事了。
*
先回到病区的谢婉莹,发现了在病房门口探头探脑的赵兆伟同学。
“莹莹。”赵兆伟见她送完病人,招手让她过来说话。
【681】帮同学检查
谢婉莹走过去,和同学说:“我写好你的学习生活计划表了,交给了陶师兄审阅,应该下午有结果。下午小组会重新讨论你的治疗方案,你不用急的了。”
说到这尊佛,赵兆伟向来对其信任度一般,反而对班上的女学霸谢同学比较有信赖感。
“莹莹,你帮我做下触诊。”赵兆伟邀请她给自己查体。
谢婉莹明白同学还是不太放心,点头答应。
躺回病床上,赵兆伟自己拉开病人服,双膝屈曲,让腹部放松,说:“你摸摸我的肝脏。我感觉好像有点儿背疼了。”
“你背疼吗?”谢婉莹问。
“对。”
“我摸下,你放松点。”谢婉莹对同学说,按照科室的规定双手戴上手套再给他触诊。
四只手指并拢,放在了同学右侧肋缘下平行的肝下缘部位,一面观察同学的呼吸。同学呼气时腹部下陷前,谢婉莹提前将手指往下压,同时是用指侧去感觉肝脏而不是用指尖指腹。等同学吸气时抬手慢一拍的话,这样可以再触摸到肝脏一次。
“疼。”赵兆伟反映道,呼气,对自己明显的压痛点感觉伤心,因为说明了他体内肝脏是有病变的了。
肝脏除了触诊还有叩诊。谢婉莹再给同学叩诊,同学的痛感更显著了。好在从触诊和叩诊的初步结果来看,均没有显示出肝脏体积特别的增大。现在需要留意的是赵同学自己所说的背痛。
右侧后背疼,原因不少。这个部位如果要怀疑是内脏有问题的话,需要排除下肺和肾输尿管病变的可能性。
同学住院期间做了全身其它部位的检查。影像学和超声报告均未见肺和肾输尿管异常。关注点落回到了胆结石胆囊炎引发的背痛可能性上,这是超声报告明确的病因之一。
谢婉莹仔细感觉同学的背疼点究竟在哪处,对同学说:“下午开会的时候,我会把你这个情况告诉给陶师兄他们。”
赵兆伟给她说是怎么回事:“莹莹,我比较相信你。那尊佛我知道他是什么性子的,他做事太小心了。我不是很相信他会愿意冒险帮我查清楚病由。我想根治,可能需要开刀探查的。”
同学竟然想着开刀了?谢婉莹愣了愣,继而陷入了认真思考。
同学的情况不排除结石堵塞了里头肝管胆管了,有些结石位置太刁钻不一定b超能照出来的,否则没法解释现在同学继续黄疸和疼痛反而加剧的原因。
问题同学这个情况不到危急,有点像她姥爷,医生比较难接受做手术这个建议的。
“莹莹?”赵兆伟瞄瞄她的表情,心头砰砰跳,怕她一样不敢说。之前李启安班上一帮男生来看他,一个个劝他听医生的话治病,没人愿意帮他给医生提意见。肯定是因为是医学生怕不小心得罪临床老师,怕以后没法在临床上混了。她会不会一样?
谢婉莹想了想,同学这个情况好过她姥爷很多,不属于完全没有手术指征,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如果讨论下来同学需要做,她无论如何会尽力帮同学的。
【682】误会大了
“我下午和老师提意见。”谢婉莹一口答应他。
赵兆伟握住了她的手,被她的勇气感动道:“莹莹,谢谢你,只有你愿意做这件不讨好的事情。还有,你早上说的对。我不该那样对我妈。隔壁十岁的孩子给生病的妈妈送饭。相比他,我像个混蛋。”
同学想通了就好,谢婉莹宽慰一笑,问:“十岁的孩子?”
“你今早查房没看见吗?”
今早查房属于一眼掠过式,谢婉莹考虑过中午抓时间把组内所有床位病历翻一遍,尽早掌握所有病人的情况。
“他妈妈是肝硬化病人,有腹水了。”赵兆伟说。
同学关注病人和病人家属,是认识回到自己是个医学生身上。谢婉莹很高兴,鼓励同学:“以后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说不定哪一天有需要,我会去找你看病。”
赵兆伟兴奋地想在床上翻两个跟头了:原来在她眼里,他是有成为优秀医生的潜力的。
同学的精神总算是振作了,谢婉莹自己一样受到了鼓舞,精神奕奕走回办公室准备找病历琢磨。
去到医生办公室发现组里的病历全被人取走了。问下护士,是被陶师兄拿了。
陶师兄和曹师兄谭老师他们一样,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的。谢婉莹只需要找过去。
咚咚,她抬手敲响办公室的门。
“进来。”陶智杰在里头应道,好像早料到门口站的会是谁。
谢婉莹推开门,视线直线望过去没有见到有人在办公桌办公,听见声响转头,见陶师兄是坐在茶几边。
打开茶叶罐的盖子,陶智杰的手在铁罐里头掏着茶叶,问她:“你朋友卖茶吗?”
师兄猝不及防问起她发小,谢婉莹杵了会儿点头:“是。师兄需要茶叶吗?我让她送点给师兄试试。”
“叫她送。”陶智杰不拒绝,“我听说了,心胸外全买她的茶了,说是非常划算,物美价廉。”
发小预备怎么做国协医生们的生意,谢婉莹不清楚也没想过去了解。让她没料到的是,这么多前辈爱喝茶的。
医生工作繁忙,吃饭吃得急又要吃得饱,自然喜欢喝点茶解腻,而且茶叶有提神醒脑的功能。
“你没介绍她给你谭老师送茶?”陶智杰冲笑一笑,有意继续下这个话题。
“谭老师知道她卖茶的。”那天发小在聚餐上推销过茶叶了,孙老师谭老师他们全在。谭老师他们后来没联系发小可能是对她发小的茶叶没兴趣。
听见她这个回答,陶智杰眼窝里的微笑更深了,笑到眼角的弧度全弯了,可见笑得厉害。
陶师兄这个笑有一丝丝诡异,谢婉莹猛眨了下眼:是怎么回事?
“你不知道吗?听说她只把她的联系方式给了傅昕恒医生。”
啊?!谢婉莹受到了不小的惊吓。想她发小怎么可能只想做傅老师的生意,生意人肯定希望客户越多越好。
“我回头问问她。”谢婉莹只能是找发小找答案了。
“不用问。”陶智杰对她说。
说的也是,如果发小是对傅老师有兴趣的话,问了岂不显得尴尬。
(吴丽璇:嘛呀,这误会怎起来的)
【683】分析手术的眼界高了
“坐下。”
听到师兄的指示,谢婉莹挪了把椅子坐。陶师兄和谭老师待人接物的风格迥然不同。在谭老师的办公室里,她从没有这样坐过,只在曹师兄那里有过。由此可见,师兄妹关系是亲近些。
“中午不用去打饭,在这里吃。我让他们送饭盒上来。”陶智杰说。
来到这,要全部听老师安排。叫人在这里吃饭,陶师兄定是吃饭时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今天的手术看了,感觉怎样?”陶智杰询问她作业了。
谢婉莹不知觉中双手放在了双膝上,好像小学生一样坐直了。
陶师兄和谭老师问问题不一样的。谭老师问人不喜欢看人的,漠视,然后在关键问题上会突然来个盯人动作,叫人害怕。陶师兄是从一开始问问题时用双眼的“仁慈”目光望着她了。
微笑明亮的眼珠,镶嵌在一张俊美的娃娃脸上,面前这男人如同一个完美男神。
如果理解为师兄是亲切的帅哥绝对错了,应该理解为前辈的恐怖压力场。
问的毕竟是很难的手术问题。她第一次来这个科室看的第一场手术,对这个科室的业务属于完全陌生的开始状态,要叫她怎么回答。
一般学生大概会回答个:老师个个好厉害,我要好好向老师们学习。除此之外,等老师继续提问再想再答。因为陶师兄问的这个问题范围过于泛了。
陶智杰微笑的眼突然掠起了一丝波澜:只见她那双清亮的大眼睛透露出一如既往的专注,是灵魂出窍去了。
不知觉中,谢婉莹的思维回到了早上的手术场景,脑海里重温手术过程中的细节,面前的陶师兄只能沦为空气了。
陶智杰显然没打算过打断她的思路,静静地等。
“龚老师的握力大,与何老师一样谨慎配合主刀的动作。可能是因为陶师兄在,两位老师有点放不开手脚,何老师的分离钳对抗牵拉张力不够,叫人感觉——”说到这,谢婉莹刹住了嘴,清楚不对,她怎么能拿谭老师的技术和何老师来比。何老师只是主治,谭老师是副高,是技术大牛。
聆听她这说法法,陶智杰两手搂抱在胸前眉毛一挑,似乎是猜到她说话时心里想到谁的操作了。
与此同时,何光佑和龚翔斌他们一群人来到了办公室门口,没来得及敲门,听里头有对话偷偷摸摸停住了脚跟先听一番,一下子听见了谢婉莹评价他们的话。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这女学霸今早在手术间,真像显微镜那样放大他们的动作了。俨然是在普外二时,被谭克林带到手术眼界和目光高起来了。
这谭克林真的是如黄志磊说的老谋深算。何光佑心里头想。
“你认为小宋的手术做得怎样?”陶智杰继续笑吟吟问她对其他人的评价。
“宋医生的话,他可能是第一天来,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排除他本人性格向来如此。我认为他早上手术能做得好,是师兄你先给他探好路很重要。他一刀纵切下去,毫无犹豫感,显然对手术路径非常明确。之前应该开讨论过这事。”
【684】师兄偷听了
“你是在夸我吗?我问的是他,不是我。”陶智杰不由哑然失笑。
陶师兄这样的大佬哪里需要她来夸,她没夸,只不过说的是事实。谢婉莹的脸上流露出了丝无奈。
小师妹老诚实了的这张脸,让陶智杰笑得微笑眼更弯了如抹弯月,说:“你看手术的观察视角是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看来你谭老师最后给你上的那节课意义非凡,让你有了新的眼界。”
想到谭老师的刀子嘴豆腐心,谢婉莹心头暖暖的。
“剔除掉我这个因素,你单独说说你对宋医生的想法。”陶智杰让她再说说。
可能师兄想知道后辈们同龄人的想法,谢婉莹直言:“我说过了,宋医生很好。”
“好在哪?”陶智杰细问。
立在何光佑他们身后的宋学霖,安静的褐眸像猫一样眯起了瞳孔,耳听她准备怎么转过弯来夸他。刚明明说了他做的好全是前辈的功劳。
“宋医生,他的手比龚医生更稳,突破时力度更足。”谢婉莹道,“他拿刀像个绣花姑娘,绵里藏针。这种风格的手术医生,在手术台上我是没见过,应该很多人也没有见过,很亮眼。他有不菲的才华,性格刚好是优秀的外科医生类型,有非常坚定的意志力,不被其他人意见所左右,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真的是,使劲地夸他了。宋学霖秀气的眉染上了一抹怔,想她夸人流利,而且和她之前挑的刺没有半点违和感。
一般人又夸又批叫人心头不舒服的,她的话却没给人这种印象,反而叫人很清爽。
因为她说的真吧。他听着她说话,比别人说他怎么好感觉好多了。
“你对他的评价蛮高的。”陶智杰点着头,认可了她言语中的这种真。
“陶师兄,我不认为我对宋医生评价过高。不是很多人说宋医生很厉害吗?”谢婉莹记得自己收到的小道消息,大家一致认定宋医生是北都有名的宋才子。
小师妹问他怎么回事,陶智杰的手捏捏下巴:“我知道,你刚夸过你住院的同学,说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我相信你对他们说的是真心话心里话。”
谢婉莹:陶师兄,你——偷听?
接到了她眼神,陶智杰一惊,立马澄清自己是正人君子绝不偷鸡摸狗:“我只是碰巧撞见你进去病房,在门口站了下,不是故意听的。”
师兄关心关爱他们师弟师妹。谢婉莹理解了。
“你们进来吧。”早注意到自己人来了站在门口,这里问完话陶智杰叫道。
接到命令,逗留在门外偷听的人不敢藏着了,打开门均走进来。
最后一个到的邱瑞云,高高帅帅的大帅哥,毫不费力两手拎了全组人的饭盒放到了茶几上。
一个个打开饭盒赶紧吃饭,边听副高指示。
陶智杰回来后科室工作多了,只能中午趁吃饭时开个小组会。
“18床要准备移植了,在等移植器官。”陶智杰先给组内医生打个忙碌的预防针,“这两个星期,如果有肝源的话,可能有两场肝移植手术要进行。”
【685】被前辈钦点
等于说18床的肝源有眉目了,手术是这两天的事情。
普外二没有器官移植手术,是由于国内肠道移植的手术开展的极少。科室讲经济效益的。如果病人少,去做这个业务不能保本肯定不做。开展器官移植手术有要求的,至少要像肝胆外科在科室里建立相关的隔离病房,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这类病人不多的话,相当于浪费病床数。
肝移植不一样,有这个市场需要,向来属于器官移植排名前二的两大类。
有新闻称医院领导有考虑建立一个器官移植中心,包揽所有科室的器官移植。然而现阶段国内器官移植是发展有局限性,很多法规未健全供体器官少手术做不来。像肝移植一年全国只做个两百多例。国协年内肝移植能做二三十例顶天了。
可以说,刚来能遇到肝移植病例,谢婉莹知道,这对于任何想学习的医学生来说是超级幸运。
很显然普外二很重视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并不是肝胆外科未来发展的重点。
腹腔镜只能做有限度的肝脏手术,来三甲求医的肝病患者很多属于危重病患做不了腹腔镜只能做开腹,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最终要挽回这些患者性命的途径仅剩肝移植。
据说,肝胆外科能安排学习肝移植的实习生见习生几乎没有,主力军是进修医生。进修医生大多数是其它医院的正式医生,再次说明了要来这里学习器官移植的门槛之高。
做器官移植有专门的器官移植团队。在国协肝胆外科的话,内部有组建划分专门做器官移植的队伍,一年病例数很少的情况下,这支团队人数并不多,属于小试牛刀。具体来讲,是由科内主任医师薛副主任领头,下面组成成员主要是陶智杰带的科内第二组医生团队。
肝移植手术除了手术医生技术如何,最关键点是能要获取到肝源。
国内的肝源向来紧缺。肝源其实可以是活体肝,由患者亲人捐部分肝脏出来给患者。亲人不捐,只能等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来捐了。后者只能排长龙。更加显示出肝源堪比黄金宝钻的稀缺度。
“到时候去取肝源的路上,你们一定要安全第一。”陶智杰对组内的医生向来是这样叮嘱的,“不要顾着急。一旦出车祸,肝源没了,患者的命也没了。最糟糕的是,你们自己的命对我和医院来说更至关重要。”
“是。”邱瑞云答应道。
可见去取肝源的医生早确定了,是他。
“你指定一个新人跟你去。”陶智杰给他选择。
“不能两个新人全跟我一块去吗?”邱瑞云趁机开个玩笑。
“当然不能了。”陶智杰回以笑给他。
“谢婉莹吧。”
被邱医生点名了。谢婉莹马上放下筷子应道:“是。”
“吃吧吃吧。”其他人发现到了她是一直挺专心吃饭的。
谢婉莹慢嚼细吞,由于专注吃,吃饭的速度反而并不慢。
“小宋到时候进手术室。”陶智杰继续安排新人上台。
宋学霖点了头。
【686】讨论同学的病例
吃完饭,陶智杰抽出赵兆伟同学的病历放到了茶几面上。
其他医生见着,先不说话了。今早大伙儿被汤主任痛批了顿,心里头闷着呢。一帮医生想不通这个医学生怎会这样,比普通患者更难管。
“最难管的病人本来就是他这一类。”陶智杰对下面的年轻医生们语重心长地说,可见他对这种状况早有所料。
普通老百姓肯定想不到,医生管生病的医生才是最难的。很简单的道理,什么都不懂的话,傻乎乎过去了,只需要听从医生的话。医生生病,自己懂是怎么回事,越懂越容易多疑。
“我错估计他了。”何光佑承认陶智杰不在的时候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疏忽,“他爷爷以前也在科室住过院治疗,可没他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疑心病。”
“他疑心什么?”
“他疑心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和他说,打这个针先控制感染。他说好,过两天说我们了,说怎么感染没有控制下来打的什么针。我和他解释,你血液里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指标掉下来了,针有效果。可他死活不信,非要我们改药。抗生素怎么能乱改,需要打够一个疗程的。”
邱瑞云插个嘴补充:“他在意的是身上的黄疸。认为黄疸消退了才是好。至于感染指标反而不太重要。但是,对我们医生来说,肯定是感染指标要先控制下来,不能让他的肝内脓肿再大了。黄疸会慢慢消退的。他的总胆红素其实不是很高。”
仔细听取下面人的汇报后,陶智杰望向了两个新人:“小宋,要不你先说几句你的看法。”
“我向来不认为他的情况是好的。”宋学霖秉持自己之前的观点,“他的肝脓肿不是很容易消退的,别看面积小,但是有好几处,连成大片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你意思是——”
“需要调查他的脂质代谢异常。”
一帮人听着宋才子这话,想着好比这人没说一样。脂质代谢异常,这不是明显的吗?赵兆伟这小子从小家里营养太好,吃多了,单纯性肥胖。如果是神经内分泌引起的继发性肥胖,住院早查出来了。即便如此,陶智杰谨慎地询问下何光佑:“开过检查单查甲状腺没有?”
“查了,胰岛素那些肯定更要查,查出来结果均没有什么问题。”何光佑答说。
“其他人有没有其它意见?”陶智杰向组里没有发言的人提问。
组内另一个主治医师贺久亮医生,年纪比何光佑大些,不是管赵兆伟的,只能以他刚听说的病人情况发表见解:“感觉他这个病不需要复杂化的。赵老的想法和我们前期的治疗方针是稳妥的,继续控制感染,再观察肝脓肿有没有缩小,最后目标是消失。黄疸自然而然会退的。病人的情绪是需要安慰好。如果要采取措施的话,现阶段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
“我感觉吧,他心急。”龚翔斌接上话,“他黄疸出现是因为减肥后才有的。归根到底是他性子问题。像汤主任建议的,找个心理科的医生和他谈谈。”
【687】勇敢地提出手术
一圈人几乎说了一遍。总体意见偏向于,病人现阶段的治疗方案可以不改。至于宋学霖提出的东西,一帮前辈觉得毫无操作性,泛泛而谈。
陶智杰的双眼扫视一遍坐着的人,最后带点疑问的目光落在了谢婉莹的脸上,问:“你不给你同学的情况提点意见?你没有想法吗?”
今早上她动情批评同学,努力地给自己同学写学习生活计划表,中午再给同学查体。陶智杰望向她的眼神里露出了抹较真儿。别告诉他,她之前做的其实是在他面前演戏。
听见师兄的声音谢婉莹猛地醒过神,刚边听其他人说法,她一直在脑子里想着怎么帮赵同学提意见。再仔细确认下思路,再说:“师兄。我中午询问他本人的意见。”
“嗯。”陶智杰既然偷听到他们的对话,肯定也看见这一幕了,“他很信任你。”
作为一个医学生而已,能得到同学相当程度的信赖很不容易的。这点陶智杰作为过来人很清楚。都是医学生凭什么让同学看,找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师看肯定更准确。
其他医生听陶智杰透露出来的消息,心里想:赵兆伟这小子,居然不相信他们医生反而情愿去相信一个只是实习生的同学。极为少见不说,莫非真是病到脑子里去了。
同学再天赋好,读课本读的多,没治疗经验的。好比刚宋才子提的那个,不知道叫他们前辈说什么好了。
“你继续说。”陶智杰鼓励新人发言。
陶师兄温和的语气超级鼓舞人。谢婉莹没有压力了,说了出来:“宋医生的话我是赞成的。但是,我想他的意思不是说查血。”
“不是查血查什么?”其他医生问,同时目光对向了宋学霖:你是她这个意思吗?
宋学霖慵懒安静的眸子里,此刻露出了些怔:怎么,难道她也暗中在观察他?
“我猜测宋医生的言外之意是直接做手术进到里头查看。”谢婉莹道。
什么?所有在座的前辈一声:“啊?!”讶异到差点冲她瞪眼瞳了。
“他现在没有必要的手术体征。”何光佑提醒两位新人。这个做手术的事情,不是电视剧上演的,拿着手术刀想挥就挥。手术很伤身体的。可以不做手术尽量不做。否则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这个谢婉莹肯定知道,之前因为这被病人家属怨过呢。
可现在赵同学的问题是,谢婉莹和前辈们商量:“他黄疸没消,感觉像轻微黄疸,可为什么打了抗生素一个星期了,没有消退的痕迹。我给他查体时,发现他后背疼是疼到了右肩。”
“他疼到了右肩吗?”何光佑因为她这句话吃一大惊。
陶智杰望着他这个表情,问:“你查房时没有给他做查体吗?”
“b超查过之后,基本诊断定了。每次去查房他闹情绪,也不让我们怎么碰。”何光佑坦诚,病人如果没有配合度,医生想仔细做个查体都很难。
【688】她的话是对的
好在现在有各种先进仪器可以代替查体。
“他自己本人说的,我们给他触诊,还不如去做ct。”何光佑道。
“你听他的,你们顺了他的意思去做事?一个星期的查房了没一天查体?”陶智杰对于下面人的答案不满意,指头敲打桌板了。
医生怎能全部按着患者的话违背自己的医生标准去做事,那肯定不用治了。
何光佑叹声气,承认是自己的疏忽:“是,我是——”
“他难管,你们不管,不做好沟通。”陶智杰直截了当地批评他们,“他和你们闹情绪,结果你们忘了自己是医生,同他一个生病的病人闹情绪?”
其他医生集体沉默了。
“好吧,他说他有右肩痛是怎么回事?”
“可能胆囊炎了。”何光佑这回不敢掉以轻心了,认真分析道,“b超结果是有显示他有胆囊结石,但是很小,胆囊炎也不严重。打了一星期的抗生素了,血查指标下降了,不太可能再疼。”
“所以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黄疸不退,为什么他还是觉得背疼右肩疼?”
“结石堵在哪条管里头了吧。”龚翔斌说。
“再做个b超?或是做个ct?“邱瑞云跟着挠挠后脑勺了,“做造影?”
放眼自己下面这一位位说的话,陶智杰突然想起了小师妹谢婉莹之前对何光佑他们的分析。
乍一听,她的话他没法接受。他在场,他是看得见自己的助手什么操作什么水平,说他的人畏手畏脚肯定是不对的。
无论是何光佑和龚翔斌,属于正常发挥,谨慎细微操作,符合肝外科手术的作风。
没有当场驳斥她,是因为她刚来。而且他作为医院里的知名带教老师,常年带过各式各样的新人并带出了不菲的成绩。丰富的带教经验格注定他和谭克林的态度不一样,不会动不动去反驳新人,这对新人的发展没好处。
一个老资格常去压一个新人做什么。
新人有活力,更需要带教给新人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和机会。
所以,他心里考虑过,盘算好了,等哪一天这事儿好像过去了之后,再给她仔细讲讲那天她的想法是受到普外二的影响,和肝胆外科的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
现在重温她说的话,是他听得有些疏忽大意了。
她前半句是说到今早他的人做手术畏手畏脚了。后半句才讲到分离钳,两半句是不一样的。很显然,她后半句说一半刹住嘴巴,是自我感觉到了拿谭克林的技术来作比较对何光佑不公平。至于前半句的畏手畏脚,是和谭克林没有任何关系的,是她作为一个外科医学生的感觉这么说的。
考虑到她不止见过谭克林和普外二的手术,曹勇的手术她见过的。神经外科的手术比肝胆外的更需要谨慎细微。
陶智杰蹙了下眉,抬头,温和的目光突然化为了两束尖锐,落在了谢婉莹的脸上。
被陶师兄注视着,谢婉莹一愣:极少见陶师兄如此眼神,陶师兄经常带笑的男神眼睛怎么有点变成谭老师的手术刀眼了。
【689】为她站台
“你刚说给他做手术?”陶智杰嗓音低沉了下去,问她。
在旁的何光佑他们见到他的神情和表态内心一惊了。
他们看得出陶智杰慎重的态度,不像和一个学生说话,更像和他技术差不多的同事在对话。
宋学霖抬起的褐眸里,静悄悄转了转光。
听着师兄的提问,谢婉莹点点头:“我是认为有必要的话,最好做个探查手术检查清楚些,好根治病因。”
“做什么手术你说?”
“腹腔镜胆道镜取石手术。我认为他的问题一直在结石。至于他体内的胆结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与特殊的脂质代谢异常有关联,宋医生怀疑的方向是不是对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手术观察,取石来完成。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可能他的脓肿是不会消失的,黄疸退不了。宋医生的直觉有一定的道理。”谢婉莹说。
陶智杰的目光肃穆,是在思索她说的话。想着她是否是已经得知过关于宋学霖的什么消息会说出最后那句话。宋学霖有另一个外号叫做数据分析专家,能很快地把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结合分析,为此有一定的预知直觉,比老医生可能还准。
其他医生听她这个话,再次反驳:“问题他现在没到手术适应症,有必要做腹腔镜吗?”
“是做探查。”谢婉莹纠正前辈们的说法,“手术中有一类叫做探查,查明病因。当然,具体要看病人的情况是否危急到这一步,手术是有伤害不否认。但是他自己想查清楚,而且,他症状确实没有好转,其它检查方法没法帮他查清,我们对此是不是需要帮他进行手术探查了呢。”
“你这个说法有一个错误。他症状没好转,是观察的时间还少,不代表他未来没好转。”
和她姥爷的情况一样了。想在没有明确手术体征的情况下让医生动手术,几乎不可能。赵兆伟比她姥爷的体征显著许多都被医生们使劲儿地否决掉。更何况她姥爷了。到时候,莫非她说她自己是重生的,知道她姥爷有一天一定会突然发作死掉所以必须先行探查?估计到时候前辈们先认为她是走火入魔疯了。
“现在争论的焦点是手术适应症?”
有人突然插入来说话,所有人唰的转头找是谁。
紧接,何光佑的手轻轻推了推宋学霖的胳膊:刚是你在说话?
当然是他在说话了。宋学霖回给前辈一束不需要疑问的目光。
“你想说什么?”何光佑问他。
莫非宋才子现在是准备为谢婉莹站台了?
“我认为不是手术适应症的问题,而是你们的时间和她的时间有出入。”宋学霖说。
“时间有出入?”何光佑一帮人想着他这话,差点又给搞糊涂过去了。莫非天才的话真是常人没法理解的。
“你们说的观察,是准备让患者等多长时间?给他打抗生素打多久?是允许他一直带轻微黄疸直至出院吗?”宋学霖褐眸里宛如划过了一抹狡黠。
前辈们认了:“不是!!”
【690】她是真学霸
“不是不是的!”何光佑急到喊破嗓子,再看宋学霖不紧不慢那张脸,让他这个前辈有些忍不住了,在年轻后辈的脸上瞪了下,“谁告诉你是这样的。”
“大家觉得不是,挺好的。”宋学霖张张嘴,慢慢地说,宛如带上节奏让大家慢慢思考下。
一帮前辈们听了他的话,暂时不言不语了。
沉默中大家意识到了问题在哪:黄疸始终没消退,保守治疗除了打针没有其它手段,可能是只能做手术探查了。两个新人说的对,结果摆在面前。
“或许这样,我们可以给他尝试做ERCP?”邱瑞云捏起了下巴,苦思冥想后提到一个可以不做外科手术的新办法。
ERCP,是指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用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再从十二指肠**开口部进入总胆管取石。检查方式趋像胃镜,从病人口腔入镜不需要在病人体表用手术刀划口子。所以在国协的话由擅长做腔镜的内科医生做了。
“要联系内五吗?”几个医生商量起来。
谢婉莹一听,焦急了,对前辈们说:“不行。ERCP取石的话,需要进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会损坏括约肌的。”
等等,她去过内五了吗?怎么好像很熟悉这个检查的?普外二的人给她讲过?一帮医生听她开口直插ERCP的致命要点,很吃惊。
“你懂什么是括约肌吗?”龚翔斌怀疑地问她。
“十二指肠括约肌是单向阀门,可以控制胆汁进入肠道而肠道内容物不进入胆道的。括约肌破坏了,相当于这道天然屏障没有了的。他是有胆结石症状,术后肠道内容物容易返流污染胆道,岂不是以后胆道感染更糟糕。”谢婉莹一字不漏,简明扼要。
龚翔斌闭住了嘴,不敢再轻易问她这个实习生了。
人家是真学霸。
“做腹腔镜可以仔仔细细检查的,避免破坏括约肌剖开胆总管插入胆道镜,更加快捷方便。我们是外科医生,本来在患者体内直视检查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没必要去让内科医生去做不是吗?”谢婉莹对前辈们说。
是,干嘛让给内科医生做这种事,岂不是把饭碗直接丢给人家去吃了。他们一帮外科的磨蹭什么。在席的前辈们忍俊不禁,差点爆出鸭笑声。
宋学霖秀气的嘴唇边跟着泛起了丝微波。
“莹莹。”
见陶智杰开口,其他人暂不说话了。
被陶师兄叫了小名,谢婉莹回头,静等陶师兄再提学术问题。
“你认为你曹师兄是怎样的人?”陶智杰问她,突然提的不是学术问题了。
谢婉莹愣了一下,答:“曹师兄是个绅士。”
长得帅的帅哥多着了,曹师兄可能不是最帅的,但绝对是很有涵养的绅士。
在座的其他人听她这个回答才意识到陶智杰问她曹勇是干什么。原来她之前说的话和曹勇像极了。
曹勇,让所有同行最佩服的一点是:敢做!
其他人畏畏缩缩的时候,曹勇敢站出来说做。这是超级名医的底气,叫人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