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关心家里
是妈妈做的腊肠。谢婉莹欣喜之余,想着要打个电话给母亲了。
今天这个事,让她惦记姥爷的病了。
夜晚十一点半了,孙蓉芳还没睡,接到女儿的电话高兴地问起话:“丽璇带过去的东西你拿到没有?”
“拿到了。妈,之前姥爷去医院做的检查结果怎样?”谢婉莹问。
“有,你说过的,我记着,年年要带你姥爷去医院做心电图,上星期我带他去了,今年刚做,医生说没什么事。你说的做心脏彩超,今年你表姨医院有了这个机器,我也带他去做了。他嫌贵,说麻烦。我说你叫做的,他才听话了去做。做出来,医生说也没什么大事情。”
果然如此,姥爷的病光做机器查不出明显的病症。谢婉莹拧起眉。
“妈,你找个时间把姥爷的详细检查结果报告书寄给我。”
“我知道的,你说做完检查报告单要寄给你,早安排好了明天给你寄过去。”孙蓉芳说着,不忘叮嘱女儿自己,“你好好保重身体。你姥爷说了,说当医生很忙很累的,你照顾好自己要紧。因为我们不在你身边,你要是生个病怎么办,没人照顾你的。”
“妈,不怕的,这里的老师同学都很好。”
“到底不是亲人家人,你懂不?”孙蓉芳叹口气,怕女儿有时候太想天真了。同学再好,老师再好,哪能比得过至亲。最简单的道理。生病了谁照顾你,只有至亲愿意舍弃一切来照顾。同学老师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的,不可能守在病床边的。
“妈,我身体好的很,天天锻炼,不会生病的。你和姥爷才是要关注身体。你们年纪大了的。”谢婉莹说。
“你弟弟和你说两句。”孙蓉芳见到小儿子从房间里跑出来了,把话筒给了儿子。
谢佑天现在上了初中。自从姐姐考试拿了状元,周围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对他态度不一样了。一个个说他将来像他姐姐有才华能拿状元。不能再偷懒,只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姐,我上次期中考试,考了班里第二。”谢天佑主动向姐姐汇报成绩。
“你用心念书。”谢婉莹对弟弟说。但愿她的命运改变也能让弟弟变得有出息起来,不像她重生前那样没考上高中一蹶不振。
“妈说了,让我将来去当医生,当律师,或是当老板。我想——”谢佑天想了想,问姐姐说,“姐姐,你觉得我当什么好?”
这个问题,谢婉莹不清楚的,只能对弟弟说:“主要看你自己喜欢什么职业。”
“我想当飞行员。”
“飞行员?异想天开。”孙蓉芳的手指头在小儿子的脑门上戳几下,“你小时候说你想当孙悟空呢。我问你是长大没有?”
远方家里的笑声,让谢婉莹的眉慢慢舒展开来。
*
同学在肝胆外科住院,一个星期后未出院,谢婉莹在普外二科的实习先结束了。走时要和普外二全体老师告个别,心里满满是舍不得。
小孙老师冲她翘眉毛:“你以为离开这里见不到我们了?我和你说,以后碰面的机会可能更多。”
【662】和老师们告别
“是,老师。”伤感的脸化为了笑颜,谢婉莹一想也是。在同个医院里,上上下下楼梯都能碰上。更别说,她要去的肝胆外科和普外二科向来交集很多的,经常有互相请来请去的会诊。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打电话来问。”刘程然温和亲切地告诉她。
刘老师真好,不在这个科室的话能继续给请教学习问题。谢婉莹猛点头。
施旭老师笑笑的,温温吞吞不说话了,好像不用说了,这样一个优等生能从他们普外二结业,算是老师们的骄傲了。等她去到哪里优秀一把的时候,谁都知道是他们普外二给打的外科基础。
谢婉莹走到了谭老师面前,鼓了鼓勇气:“谢谢谭老师!”说完,她要鞠躬。
对面伸来一个本子直接敲到她低下的脑袋上,谢婉莹抬起眼,见到了伸到了自己眼前的笔记本:是那本被谭老师没收的笔记本。
谭老师终于归还给她了。
听说谭老师给她批改笔记了,她等这一刻许久了,急不可待翻开笔记本。
“回去再看。”谭克林甩给她酷酷的四个字。
谢婉莹只得先把笔记本收了起来。
最后向所有老师致敬,暂别了普外二。
晚上回到宿舍,两师姐恭喜她第一个科室成功出科,买了火锅料三个人偷偷在宿舍里庆祝了。
“明天你要去肝胆外了。”何香瑜的手亲热地搭住了小师妹的肩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消息?”听是好消息,谢婉莹眼里放出期待的光芒。
“内六科要取消了,据说俞师姐准备调去icu了。她去icu之前要去肝胆外科进修,专门再学学人工肝。到时候到icu负责人工肝这一块。可能你们两人会在肝胆外科碰上。”
“我听说俞师姐人很好。”谢婉莹记起当初姜明珠师姐说的话。
“对,她人很好的。如果你在肝胆外科需要帮忙,去找她。至少不会像在普外二没人帮了。”
去肝胆外实习谢婉莹并不担心,因为陶师兄很好说话。再说哪怕像去普外二遇到挫折了,她也无需害怕,再艰难她照样走过来了。
“内六科真是惋惜。”何香瑜为俞师姐疼惜下,“俞师姐本想在内六干番大事业最终没干成。只能说,我们医院肝胆外科的人真的是——”
“没办法,外科向来比内科赚钱,吃香。”柳静云插句嘴,“你看现在内科做手术类的也不少。”
“对,心内科最积极,据说让心胸外的人老生气了。所以,肝胆外的人说了,绝不能重蹈心胸外科的覆辙,要把内六封死。肝胆外科的人成功了,陶师兄功不可没。”
为什么谈到陶师兄?陶师兄做了什么?谢婉莹疑问的眼神给向师姐。
有人说小师妹被陶智杰忽悠惨了。何香瑜接到小师妹的眼神发现果然如此,说:“希望俞师姐这回在肝胆外科不会被刁难了。”
师姐能被刁难?
“你忘了姜师姐之前说的话吗?科室之间的竞争,永远不要以仁慈来想象。”
医务人员很大一块收入是来自科室业务产生的奖金,所以,饭碗绝对不能被人抢了。
【663】被曹师兄邀请
周一来肝胆外科第一天报道,谢婉莹赶个大早来到住院部,准备爬九楼。夏天酷热季节爬楼梯不太容易,跑出汗的。爬着爬着,看见了前面有个拎着公文包的背影很熟悉。
听见后面的脚步声,站在台阶上的曹勇转回头,看见她帅气的眼笑成了飞起来的浪花儿。
“曹师兄,你这么早?”谢婉莹以为这个时间段前辈们应该都没到医院。
等着她走上来,曹勇望到了她手里提的袋子:“是什么?”
“给赵兆伟带的。我听李启安说他住院住的闷,我给他带几本书看看。”谢婉莹说。
赵华明的孙子住院住了一个星期了,这事全医院的人知道得七七八八。曹勇却是没想到的是,这病人好像没有要出院的消息。
赵同学病情如何了,医生没有给他们这些同班同学透露。陶师兄很好地遵守了给病人保密病情的承诺,谢婉莹和同学们对此无从怨起了。
“你去看过他了吗?”曹勇和她一块走,神经外科和肝胆外科是一个楼层面对面,可以趁机陪她走一趟过去看下病人。
“我想去看他。但是他刚住院那会儿心情不好,不让我们去看他。”谢婉莹说,“是今天开始我要去肝胆外科实习了。所以给他带书过去。”
“嗯,我知道。”
“师兄知道我要去肝胆外了吗?”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她的事。曹勇温柔地笑着,望下小师妹没开窍的那根筋,说:“上回说过,可以来我家找书。要不要和你黄师兄一块来我家吃个饭?”
对哦,曾经说好要去曹师兄家里书房找书看的。而且她借的书至今没还。谢婉莹记起了这事说:“曹师兄,你借我的那几本德语书我在研究。”
“磁带里的歌好听吗?”
还有曹师兄的磁带,记起来了,谢婉莹应道:“好听。”
“你很少听是不是?”
曹师兄好像变成了她脑子里的蛔虫,一猜即中。谢婉莹的脸浮现出了丝尴尬:“师兄,我该把磁带先还你的。我没时间听。”
“没关系,你慢慢听。我也很少听歌。”
“师兄很忙是不是?”
“没有你忙。”
谢婉莹忽然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曹师兄说话太艺术感了,让她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怎么师兄变成没有她忙了。好像她才是那个大忙人大红人一样。
“所以,要让你抽个空来我家做个客不容易。”
听见师兄这句感慨,谢婉莹立马答道:“师兄,这个周末可以的。”
“到时候你们两人帮我打扫书房,我请你们两人吃饭,这个安排可以吗?”曹勇绅士地问问她意见。
谢婉莹点点头。
两人并肩走进了肝胆外科。
进到病区,听见那些护士在护士站里头叽叽喳喳兴奋地说着:“发奖金了。你们的银卡里的钱到账没有?”
“我昨天立马去银行查了下,是医院转账进来了。这个月到手的奖金很高。”
说到钱一个个要流眼泪了,辛苦了一个月有报酬,比什么都叫人开心。
“我们医院里,比我们肝胆外科奖金高的科室没有几个吧?”
【664】哪个科穷又累
医务人员和其它行业一样,要吃饭的。恰饭钱天经地义,不用害羞。所以,医学毕业生想要去哪个科,除了自己向往的学术业务以外,每个科室分到自家工作人员个人头上的收入有多少一样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最简单的例子,像神经内科据说没什么钱,效益低,已经被众多内科生早早踢出自己心里头的科室目标。在医院挑医学生的同时,医学生一样在挑剔医院。
“大家说我们九楼最牛逼,是全院分钱最多的两个科室。”
神经外科和肝胆外科最有钱,谢婉莹的心里不由跟随大众冒出了小钱钱计算器。
“最累最没钱是哪个科,你们猜猜?”
一帮护士姐姐聊钱聊上了劲头,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来了。
谢婉莹也有点好奇,竖起了耳朵听。
“急诊,我知道他们急诊累死了,钱没有见到多少。我同学在急诊,她经常和我抱怨又累又没钱。”
“急诊还好吧。一直听说急诊科的收入在中层水平。”
“神经内科是比较少钱,但是他们不累,没什么特别重的活干。真的很重的病人不是转神经外科就是转icu去了。”
“外科一般钱不会少的。”
“小儿外科不是很少钱吗?”
“小儿外科没几个病人,哪里来的钱。”
“一分钱一分耕耘。你们说又累又没钱的,我真想不到是哪个科室。”
“所以说你们猜不出来,是心胸外科啦。”
谢婉莹心头惊讶:什么,心胸外科穷又累?
“你这样说,心内科也是。病人很重很急的,心脏病嘛。可是听说奖金没有内五高。”
“支架做起来比内五的内镜麻烦多了。”
“心胸外科是怎么回事?他们科不是病人很多吗?”
“他们科自己人说的,一直在被扣设备钱,不知道要扣多久。”
心胸外科这几年搞心内专区,引进设备,医院垫资花了很多钱。这些钱要慢慢从科室奖金里头分批扣出来的。
“我们肝胆外是比较幸运,一是设备没有他们花的钱多,二是我们买的早。”
“当时陶医生说一定要先买,好像当时科室里还有人反对,后来证实他是对的。现在好了,奖金来了。”
“陶医生来了吗?”
“来了,在办公室里,他上周出差今天刚回来,来的挺早的。”
说曹操曹操就到。陶智杰走出了医生办公室门口。一群护士发现他出来,继而转头看到了站在护士站边上的两个人。
谢婉莹心里喊,糟,刚听小钱钱听入迷了无意中让曹师兄站着一块听了。
“曹医生!”肝胆外科的护士们意识到是曹勇,一个个抽吸口气。
这里的护士姐姐怕曹师兄?谢婉莹对眼前这个情景有些惊讶。说护士姐姐们怕坏脾气的谭老师可以理解,但是很绅士的曹师兄向来广受好评。
“你们两个在路上碰到的吗?”陶智杰两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微笑的目光打量他们俩。
“是,在楼梯遇到的。曹师兄说要来看看我同学。”谢婉莹快人快语回答师兄的问题。
【665】四人一块去看病人
小师妹好诚实。陶智杰眼中的笑意未减,对她说:“你第一天来实习,先去换衣服。更衣室在那边。”
有护士姐姐主动走出来,带她去女更衣室了,给她体贴地找了个实习生用的储物柜可以放杂物。
肝胆外的人是比普外二热情亲切多了。谢婉莹更不用任何担心。
走廊里哒哒哒,一串皮鞋声后,一名斜背褐色公文包宛如背吉他弹音乐的文艺青年出现了。仔细一瞅,原来是北都才子宋学霖。
秀气英俊的脸,有点淡漠的深褐眸子像对神秘的猫眼,超级吸引女孩子。
护士们眼对眼,感觉来的这个新人估计又会是一位万人迷了,会让女孩子为之尖叫的。
宋学霖站在那,看见了陶智杰、曹勇,也见着了换完白大褂出来的谢婉莹,漂亮的褐眸里起了丝纳闷:这几个人怎么又撞一起了?
现在时间挺早的。陶智杰和曹勇这样的大佬这么早来医院的?而且曹勇怎么来肝胆外科了?
最奇怪是那个女医学生,只见过一次面,他竟然记住她名字叫谢婉莹了。
“小宋来的挺早的,去换衣服。”陶智杰对新来的人皆是热烈欢迎,亲切招呼。
“是,陶老师。”宋学霖点个头,走去更衣室。随之换好工作服出来。
见陶智杰和曹勇站立的位置没变,可见这两人没有交流过一句话。这下子,再傻的人也能看出好像哪儿有点不对了。
谢婉莹和宋学霖不觉中互相碰了碰眼神:这?
“要去看赵兆伟吗?”陶智杰问谢婉莹。
“是。师兄。”
曹勇低头望了下表,需要抓紧时间了,于是同其他人一块走向赵同学的病房。
陶智杰走在最前面。
来了只能跟老师行动,宋学霖跟在了最后。
赵兆伟作为老教授的孙子,住进科室里最好的单人病房。四人来到病房门口。
隔着门板,能听见里头传出那几声争吵。
“我叫了你别来管我。”
“医生说了,该吃的东西要吃。你爷爷科室的医生给你治病你都不信任?”
“我吃不下。”
“哪怕吃一点也行。你不吃怎么这个身体能好起来?”
“我好个鬼。”
咚咚,陶智杰敲门。
听见声响,和儿子说话的赵夫人走来开门,见到人惊喜地喊:“陶医生,你回来了。”
“他今天没吃早餐吗?”陶智杰既然听见了病房内发生的事,询问家属情况。
“对,他死活不吃。陶医生你说怎么办?他爷爷气到不说话了。”赵夫人马不停蹄地向医生汇报儿子的情况。
好像同学这个病没有好转。谢婉莹的心头相当意外。从那晚上的b超来看,脓肿小,结石小,理应会很快控制住可以出院的,怎么一个星期了还这样。
有很多人说话,嫌弃吵闹的赵兆伟移开了自己捂在脸上的枕头,睁开眼发现门口的人群吓到了:“这么多人?”
“全来关心你的。你赶紧起来吃东西。”赵夫人数落儿子。
赵兆伟坐起身,见到到曹勇的刹那舌头打结了:“曹,曹师兄。”
【666】恨铁不成钢
俨然她班上男生对曹师兄很敬畏。
曹勇的双目以专业的姿态审视着赵同学,帅气的眼睛里突然放出了一抹严厉:“你怎么回事?”
只需打量一番,他分明能感觉到对方闹情绪了,身为医学生住院治疗怎么会闹情绪。
“师兄,我——”赵兆伟没料到他们八年班的大明星师兄会亲自来看自己,哭丧自己是这副生病的模样面对明星师兄。
他们班里男生经常说,只要遇到曹勇,挺直胸背,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向师兄报告。最好是对答如流,让师兄刮目相看。只要师兄欣赏他们提携他们,留在医院里是一流人物顶呱呱了。
无疑这些男生想多了,据谢婉莹所知,她在神经外科见习跟曹师兄学习的时候,曹师兄根本不爱提问学生。
“你好好说你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曹勇严格地对师弟道。
赵兆伟呼两口气,脸丢尽了,干脆装死不回答吧。
“斗志全无?你想当医生你不知道人和生病是要斗一辈子的吗?你在战斗初期投降?你准备怎么陪中晚期的病人战斗?”曹勇见到不止眉头皱了,眼里有些不悦了。
这番话的口气绝对是恨铁不成钢。好好一个师弟把自己糟蹋成这样。不就生个病,不算特别严重的病。
曹师兄少有的像要生气。谢婉莹一样接受不了同学这个态度。临床上好多病人和病魔斗到最后一刻,凭什么赵同学准备宣布投降消极治疗了,如曹师兄说的斗志全无不该是医学生的素质。
挨了师兄的一串质问,赵兆伟反而觉得更委屈更愤怒。前辈们认为他没大碍,可他认为自己是完蛋了。这个病能不能治好不说,医院知道他有这个病了,未来他的就业前途没了。很可能他未来做不了医生了的。因此这个打击对他是毁灭性的。
早说了,不要住院,消息先不扩散出去,查明白再说。瞧瞧来医院后,除了打针,没其它措施了。说来说去全是那尊佛的错,为什么非要他住院。一住院怎么可能捂得住消息。捂不住消息,也没有给他怎么治疗。最叫人生气的是,几乎所有人在指责他却没人觉得是那尊佛的错。
气,很气,感觉自己倒霉透底了,完了。既然完了,干脆这样子了,想继续逼着他怎样。何况这尊佛叫他住院,自己消失了一个星期,现在终于知道出现了吗?
赵兆伟撇起了嘴角,差点咬牙了。
“我后来问才知道陶医生出差了。”赵夫人看看儿子生气的面孔,转回头和儿子的主治医生商量。
“是,我上星期出国去了,参加了个国际会议刚回来。”陶智杰说。
出国?这尊佛出国了,把他落在这里自己去出国。赵兆伟鼻孔里哼哼。
“陶医生,我想和你商议下——”赵夫人提起。
“我知道,我今天刚回来,想把他这个情况再拿出来单独讨论,不能让他这样下去。”
听到这话,赵夫人感激不尽:“谢谢陶医生,您费心了。”
【667】必要时必须批评同学
干嘛去感谢这尊佛。赵兆伟朝自己母亲瞪个眼。
谢婉莹把带来的书给同学,希望能振作同学的精神:“李启安让我给你找几本书。我给你找了这几本我以前喜欢看的,你看看。”
“什么书?”赵兆伟总算是抬起了头,了无兴趣地打开她送过来的袋子口,掏出其中一本,读道,“解剖名词中英文对照词典。”
不愧是班里的女学霸,爱看的书是这个。不忘记带给他解闷的书也是这个。赵兆伟的心头只有一串无言以对了。
“谢谢你,莹莹。”有气无力地说声谢后,赵兆伟把书随便放到床头柜上,准备继续躺平。
“哎。”赵夫人叹气,心里酸酸的又很无奈,完全不知道拿儿子怎么办了,只好继续劝着儿子,“你再吃一点。你想吃什么,我下楼去给你买。”
“不用!”赵兆伟耍个脾气拒绝母亲。
谢婉莹的目光陡然变冷,一只手伸出去抓起了赵同学的领子,将赵同学从床上猛地拽了起来。
所有人被她的力大如牛惊到。
赵兆伟面对她,脸上写满了手忙脚乱:“你怎么了,莹莹?”
“你给我从今天按照计划表来执行。每餐计划你吃多少你必须吃。到时间睡觉你才可以睡觉,不到时间睡觉你老老实实给我看书,活动活动。不想吃是不是?不想吃的话,给其他人喂个饭吧,别浪费时间。”谢婉莹说。
谢同学叫他去给其他人喂饭?赵兆伟被她的话吓傻了,应说他从未见过她如此生气的脸。女学霸凶怒起来,气势看来很可怕,让他要缩起脖子了,战兢问:“为什么我要给其他人喂饭?”
“你住单人病房,别的病人生病想进来治病还没有床位。你二十一岁了,需要你妈妈来给你喂饭,你好意思?你不觉得你才是那个该给你妈妈你爷爷喂饭的人吗?”
“我没叫我妈妈给我喂饭。”
“她把饭碗端到你面前了,你怎么不吃?”
“我,我没叫她做,她自己要做的——”
“你不觉得你说这话是三岁小孩子吗?什么叫做妈妈自己要做的。你妈妈要不是你妈妈会给你做这个事,求着你吃饭?”谢婉莹怒视的目光定格在同学脸上。
是同学,所以看不惯更要说。她不能让同学这样给废了,不仅废了,道德沦丧了。这样能算神马子医学生。
赵兆伟对视她的眼睛,再发现她眼里的红丝后心头一痛,好痛。因为他听见旁边他妈妈啜泣的声音了。
赵夫人两眼红着,之前儿子再怎样闹脾气为母则刚,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没哭过的她,没想到听见谢婉莹的话瞬间破防了。
只能背对儿子偷偷摸眼睛了。
曹勇、陶智杰的脸全肃着。
宋学霖褐眸里的光悠转悠转,思考思索状态中。
错了,他错了。赵兆伟的心里头对自己说。
“我看你该去产科复习,亲自感觉下你妈妈当初怎么费了条命把你生出来的。”谢婉莹保持住冷静对同学说完这话,转身出去。
【668】动之以情
病房门口早围满看热闹的人,这会儿见她出来急急忙忙给她让路。
人群对着她离开的背影热烈讨论:
“这不是那个谢医生吗?普外二科的人说她说话温柔,做事温柔,性格温柔,全面温柔。”
非常温柔的女医生骤然大发雷霆了,跌掉所有人的眼球。
“她刚是不是生气了?”
“她这算是生气吗?”有人提出质疑声。
生气的人不是这样的。生气的人会胡言乱语。
谢婉莹刚说的话有条有理着,给围观人群反而留了个印象是:好像大佬在训人。
“大佬”训人有成绩了。
“我吃。”病房内赵兆伟改口气了。
赵夫人一听,要去给儿子端饭碗。
“我自己来。”赵兆伟让自己妈妈走开,下床自己吃饭。
儿子这个样?赵夫人转头问向病房里的其他医生:是好事还是坏事?
曹勇严肃的嘴角处显出了温柔的小酒窝,对赵夫人点个头肯定:是好事。
赵夫人松出口气,转回头再问陶智杰。
陶智杰温文尔雅的声音向家属保证:“你们和他不用担心了。我们今天内应该会调整他的治疗方案。”
接到这话,赵夫人摸着心窝仿佛吃下了颗定心丸。
埋头吃早饭的赵兆伟,听背后那尊佛的话先憋着不吭气了。反正他愿意吃饭不是因为这尊佛,而是同学说的对,他不能让妈妈担心。
抬起手腕看时间,曹勇走出病房,回科室前再找找她在哪里。和其他人一样,他从没见过她如此气愤,让他心头有一丝担忧。
医生办公室里,谢婉莹动作快速拿出同学的病历查阅,拔下口袋里插的圆珠笔,唰唰唰在笔记本上写起同学的病情要点。
走到门口的曹勇,一只手插在西装裤袋里,爱笑的眼静静注视她认真写字的背影,眼底闪过了抹疼惜。
能感觉到她刚在病房说话时动了真情。真心外露,自然而然引起了他人强烈的共鸣感,赵夫人和儿子一块被她的话感动到心里边了。
他和陶智杰为此均没有插嘴,清楚只有她能说到动人心魄。可能因为她同为女性,能很懂做母亲的种种艰难困苦并且言之以情理。他们身为男性,在医学书上学过相关女性知识,可到底是男女生理结构上的不同,无法亲身体会到女性的这些苦。
譬如女性痛经是什么样的特殊感受,男人是没经历过。他们哪怕说出理解的话,也很难获得女性感情上的认同感。
手机嘟嘟声响,曹勇只得把视线从她身上抽开,拿起手机一面接听,一面返回自己科室:“是,我在肝胆外科,现在回去了。”
打给他电话的是师弟黄志磊,听见肝胆外科四个字,问起了师兄:“小师妹今天好像去肝胆外科实习了。曹师兄有遇到小师妹吗?”
“你说莹莹吗?有。”曹勇说。
有,所以,听着电话里曹师兄的声音好像很高兴。身为标准红娘的黄志磊兴奋不已了,暗地里抓下拳头。
【669】她会努力的
“在楼梯间遇到的。”既然聊开,趁这个机会,曹勇和师弟说起周末的安排,“我和她约好了,让你和她周末到我家来吃个饭。几个人在一起会热闹一些。”
曹师兄对小师妹真是爱护满满,怕别人知道有闲话,把他这颗巨大电灯泡安排上了。黄志磊表示接到了任务,大声答应:“知道了,曹师兄。我周末肯定腾出空上你家。”
和师弟交代完放下手机,曹勇与站在病房门口的陶智杰擦身而过。
陶智杰双眼注视医生办公室的方向,微笑眼略显凝滞,仿佛有什么意外超出他的预想而停顿了。
他这位被人号称为佛的师兄,这样的眼神极少见的。
曹勇掠过他脸上的表情,嘴角微勾,仿佛划出抹笑意。
不是没有注意到他,陶智杰一转头,好像捕捉住他脸上那抹笑,眉头微簇,再看他走远了,再走向医生办公室。
最后像只猫静悄悄走出来的宋学霖,两只手悠闲地一直放在白大褂口袋里,安静的眸光仿佛一台时光机不断回放刚才病房里的画面:嗯,有些情况貌似需要深度思索下。
陶智杰走进办公室。
谢婉莹刚好抬起头,见到他来了站起身说:“陶师兄,您看看,我给他初步列出的这些饮食注意事项和活动休息计划表行不行?”
“这么快?”陶智杰冲她一笑,记得她和病人说过这事结果行动速度也快,随即写好了。
这东西不像治疗方案,不需考虑用药和琢磨手术,是比较容易写的,所以她写起来没费什么时间。谢婉莹双手把自己写的草稿递上去给师兄审阅。
陶智杰伸手接过来,除去纸上的字迹娟秀养眼,几行要点十分清晰醒目,让他面容不知觉带上了学者的肃:“你翻看他的病历了?”
“是。”谢婉莹点头,“我知道我好像违反了承诺,但是一定会给他保密的。”
“你没有违反任何承诺。今天你来这个科室实习了,也算是给他治疗的医生之一,有权利看他的病历。”陶智杰驳回了她这话。
师兄的话,无疑鼓励了她。
“是。师兄。”谢婉莹想说的是,她自己一定会努力的,努力帮助同学尽快恢复健康。
“他班长和其他男生来过,好像没见他有听进去别人的话。但是今天他是听进去你说的话了。”陶智杰说完这个事实,赞赏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夸一句,“你的口才很好。”
不,她的口才很差的。谢婉莹想,要是她很会说话的话,不会被人叫做一根筋了。
快到上班时间了,办公室里的医生越来越多,准备参加今早到例行交班会。放眼望去,今天在办公室里的大多数属于本科室的医务人员,规培生实习生非常之少,包括宋学霖谢婉莹在内不过几个。
前辈们对今天到来的两个新人投以审核的目光,好像想一眼瞧出这两个新人有没有值得他们前辈注意的地方。
同样的,第一天正式报道的新人一样在暗中观察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全新世界的科室。
【670】管理病人的优秀能力
肝胆外科作为国协的金牌外科科室,人数多,才子居多,人才济济,竞争程度远超两个普外。
光是现在上班中的主任医师不包括退休老教授,破天的有三个,全是全国最顶尖的肝胆外专家。只是能做到主任医师级别的,年纪有了。如汤主任,主任医师,年龄五十几岁,随时要退休了,早就退到二线去了。手术台上的主力军永远是中青年医师,级别在副主任级。
肝胆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有多少,整整八个,后备军十足。其中,年纪四十岁以上的占了一半。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是众望所归的肝胆外科新秀陶智杰了。
据说一个年轻医生要早早做到像曹勇陶智杰的知名度,肯定要在医学生期间崭露头角。
谢婉莹后来听说,陶师兄在实习期间毕业那一年已经大红大紫了,作为负责一大批大领导的管床医生,工作表现非凡屡被领导们嘉奖。
这样的传闻乍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医生不是讲究技术的吗?谁技术更厉害谁出名。医学生应该同理。
错了,给一个病人治病,非是医生技术好就行的。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医生计划好好的给谁动手术,结果这个病人要么术前要么术后配合治疗度不够,导致多少原先没有预想到的意外产生。
如何管理病人成为医生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只有控制好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变量,才能很好地推进治疗计划达成完美成果。因此医学生踏入临床后重要的实习任务中有一条是学会如何管理病人。这话算是老调重弹了。但是真的决定了很多医学生最终的未来。
管病人非常烦人的。
很多病人不爱听医生的话,爱和医生顶嘴。大领导更不用说,很多时候在临床上摆起了自己单位里的架子,不是配合医生治疗,是对医生操起指挥棒。
正式医生都难以管理好的病人,更何况医学生。因此像陶师兄这样实习期能管好大领导的,当医生后成为明星大佬不奇怪。
按理说,陶师兄如此优秀怎么可能管不好赵兆伟同学?
陶师兄哪里可能去管赵兆伟。他是副主任医师,科室小组组长,肝胆外科科研攻关领头人,主任的左右膀子。如他自己透露的,他经常要出差,甚至出国去学术交流,时间紧凑得很,不可能再像医学生时期具体管个病人住院期间的起居生活。哪怕这病人是科室老教授的孙子。等病人抢救了再来叫他过去指导临床差不多。
管床向来是实习生的事。
赵兆伟住院的时候,刚好上一届实习生临毕业走人了,像宋学霖一样去各个工作单位了。下一届实习生未到位,属于临床上新老实习生交替的真空期。没有实习生来管赵兆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全忙没空来管,考虑这病人是医学生应该能管好自己,最后结果跌破众人眼球了。
如此一来,谢婉莹和其他提前进入临床实习的同班同学突然变成各科室的热饽饽了。
【671】考验医生的智慧了
“他们班有几个人和她一样在实习了?”果然,连不缺人的肝胆外科也悄悄打探起谢婉莹的同学们去向了。
“她最早转科。其他的应该在安排。不过他们班不是所有人可以像她这样提前进入临床实习的。内科生好像是五个,外科生是五个,一共十人进入提前实习。有的继续在普外科实习,有的在消化内科。”知情人士爆料。
“不多。”
“废话。怎么可能多,这是提前实习,需要非常优秀的才可能批准的。他们班这个人数是历史性突破了。其它届寥寥无几的。所以,那个任崇达现在在医学院里名声大噪,是他们班的辅导员。”
“任崇达是吗?明白明白。”
前辈们嘻嘻笑着。说到解剖室掌门人的大名,无人不晓,因此没人认为谢婉莹他们班有这个成绩会奇怪。
“开会。”
集体安静。
惯例夜班值班人员开始念交班。紧接主任发话。俨然,汤主任和普外二的沈主任一样属于严格派。听到今早上病房里传出来的动静,汤主任开训了:“不吃饭闹脾气,医生感觉所有临床指标还好,没管。你们想让他在病床上躺多久?为什么不叫心理科的过来介入?为什么不叫营养科的过来看看?他哪怕是赵老的孙子,一样没有资格在这里的病床上任性妄为地躺着的!”
交班会上登时沦为了死气沉沉。包括那些今早上兴高采烈收到奖金的护士们,喜悦一扫而光,只怕下个月要被罚款扣钱了。
汤主任点名护士组了:“没反映给医生知道吗?反映过后医生没有措施或是措施不到位,你们做了什么,没有追着医生问?把病人交给他的家人教养,他的家人如果有用的话需要叫他来住院求助医生?”
“汤主任,你说的对。这事我们交班结束护理组马上开会检讨,总结教训。”护士长点头称要反省。
即便护士长这样说了,这个责任究竟需要落到谁头上。
办公室里众人的目光,偷偷唰一下,全到了陶智杰身上。
说这病人不自觉吧,但是,显然病人有情绪,医生必须想法子去化解。不计一切,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很考验一个医生的智慧了。
陶智杰开口了,声音很平静:“上星期我出差没在科室。今早去病房才了解到具体情况。虽然管床医生关于病人的有些情况有反映给我,但是我不在医院里没亲眼看到病人是没法做决定的。赵老也没有打电话催促我,可能他本人认可病人现阶段的保守治疗。今天看病人本人的反应,病人的预期和医生的预期有差别。所以需要医生小组内重新给他的治疗方案做下修正。”
平和的语气,在空气紧绷的办公室里头宛如注入了股清流,会议的气氛随之改变了。
当领导的可以发发威,下面干活的却必须时刻保持住理智在线。
陶师兄超冷静,和谭老师曹师兄一样。谢婉莹学习到了,临床上的明星前辈在情商智商上均傲视群雄。
【672】肝胆外的特点
老百姓以为的好医生是开个药开个刀给你治好病,并不知道医生在后面的付出有多庞大。因为现在的医学手段不是医生单打独斗了,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医生是那个组织者,一点点中间环节没做好都会出问题的。
耳听陶师兄这段话主动把责任扛起来放在自己肩头上了。这让护士团队整个松了口大气。护士长眼里闪现出了感激之情。
出问题不要只想着甩锅,把责任扛起来的同时才能获得今后同事更大的支持。难怪护士姐姐们一个个看到陶师兄那样热情了。
生着气的汤主任也不气了,目光里对陶智杰写满了赞赏。
从这件事上同时可以看出,管理病人这个工作在普外二科或许很重要,但绝对没有肝胆外科重视到一点小毛病都无法容忍的程度。汤主任绝对不是因为那是赵老的孙子而大发雷霆。
为什么?
仔细对比下,普外二最突出的风格是快,而肝胆外科是严谨。谨慎到什么地步,瞧瞧医生办公桌一直是一尘不染。谢婉莹原以为那次来是保洁员刚擦过桌子,现在在这里呆久一点发现完全不是。
要靠医学生的觉悟来理解这个现象了。
肝胆胰脾外科,算得上是半个传染病科,主治的是肝病。谁让国内患肝病的人多,肝病大国。癌症是不传染,但是肝癌不一样,很多肝癌患者怎么来的,从乙肝患者到肝硬化再到肝癌。
不止乙肝,甲肝丙肝同是传染病,鼎鼎大名的甲肝曾经在沪东肆虐过。而这年代的老百姓听到乙肝基本上和谈癌色变差不多,怕的要死。曾有部知名电视剧里头演到不敢和乙肝病人一块吃饭,说是不要歧视乙肝病人但同时是现实。
老百姓怕,是不是医生可以不怕。不对的,医生不是不死之身,和普通人一样的身体结构怎么可能不怕。只是医生是本职工作不能排斥患者,只能做好职业防范了。
像科室洗手池,肝胆外科要比其它科室多两个。给病区消毒的次数,肝胆外科自动自觉比其它科室多几次。其它科室护士给病人抽血打针时或许可以不戴手套。肝胆外科严格规定必须戴。
交班会开完,陶智杰带人从医生办公室出来,谨慎地询问两个新人:“打过乙肝疫苗了吗?”
“打了。”
“查过有抗体吗?”
“有。”
得到这两人一致的回答,陶智杰放心了。
何光佑给两个新人再讲讲科室的规矩:“我们陶老师有一句话可以送给你们两个。在这里工作,我们好像排雷兵,四处埋满了地雷,小心不能再小心。不然被一炸,谁都救不了你,包括你的战友。”
明白了。谢婉莹和宋学霖脸上浮现出抹肃穆。
“知道最优秀的排雷兵是怎样的吗?不要等脑子去想,要养成肢体的习惯去避雷。所以先期你们要先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包括操作前后专业洗手,专业穿脱无菌手套,千万不可嫌这些防范工作是麻烦。
【673】人家真有本事的
一班人准备去查房。
肝胆外科病床数比普外二多了二十多张病床,空间却差不多,因而别的科室一间病房三张床这里是四张床。床与床间空间相对小了,只是这样还不够。病区分了两个区。五张特殊病床为单独一个小型icu区。在隔离病房里头,有监护仪器,类比心外专区,三张是做人工肝治疗的,两张病床是属于肝移植病房。
作为全国明星科室,这个床位数照旧不够。听说等外科楼建好后,肝胆外科会独占一层楼,到时候可以扩张两三倍的病床数了。于是说到从上个月开始,隔着旧住院楼病房窗户能听见隔壁打地基的隆隆声了。新楼预计两年可以建成投入使用。现阶段只能患者和医务人员再忍忍了。
全部病床数同样是分组管理,共分为了七个组,谢婉莹所在为第二组。
二组共有八张普通病床,数目不多,但是倘若再加上01至05的特殊病床,以及两间单人病房病床,病床总数也不少了。同时意味全科可能病情最重的病人及最得罪不起的病人都归第二组管了。病人的难度决定了第二组是肝胆外科名副其实的明星组攻坚组了。
是医学生谁都想跟到科室里最有名的老师。谢婉莹心知自己是幸运儿,普外二跟的大牛谭老师,到了肝胆外科跟到了同是外科明星的陶师兄。听说全院有本事的外科医学生全部要在陶师兄这里带一遍。
不知道消息真假,谢婉莹向来不敢以才自居。
至于北都人宋学霖,应该是真有本事的。
路上走着,何光佑私下吩咐宋学霖了:“小宋等会儿一块去手术室。上次你来的时候参与小组讨论里有个病例今早要开刀。陶老师主刀,说希望看看你的技术怎样,可能会中途让你上台去试下手。”
“嗯。”宋学霖应个声,淡漠的声音如同天塌下来也不能让他情绪上有任何波动,心静如水了。
才子,向来是比较傲气的,可以理解。何光佑的掌心在他肩头上拍了下,见到了后面的谢婉莹顺便道:“你到时候想看可以去手术室站在旁边看。”
“是,老师。”谢婉莹答声。老师只要给机会哪怕是观摩而已,她必须牢牢抓住机会绝不放手。
何光佑见到她这认真的表情怔了:她的反应和宋学霖完全不一样。
宋学霖转过去望她的褐眸,猫一样静态的目光起了丝微澜,好像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再有走前面去的陶智杰定是听见她说的话,侧脸上浮现出了趣意盎然的笑。
她这人是蛮奇怪的,很多时候不太像学霸的样。
一行人经过赵兆伟的病门房前,陶智杰没有带人进去,他早上去过没必要了,准备下午开个会讨论完再来和病人谈,感觉病人现在也需要自己安静地好想一想。
紧接先去另一间单人病房,不意外里头住的是需要在住院期间有单独空间办事的大领导了。
【674】谭老师留下的话
医生们敲了敲门进去,刚好遇到了领导在打电话。
手术做完了,这李总准备明天出院,今天先在紧锣密鼓安排明后日回公司后的工作了。见到医生来了才挂上电话,回头听医生说话。
“出院后,要记得回医院复查。”陶智杰对病人说。
“是,陶医生,全听你的。”李总笑得嘴巴大张,手术顺利,可以出院,是病人都高兴,满面春风。
“来之前,如果在复诊的时间安排上不方便,可以和何医生打个电话先沟通下。”陶智杰说。
“陶医生,真的太感谢你了!”医生这话正是这样的病人所需要的,李总走过来感激地握紧医生的手,说出自己的另一个请求,“明天打完针我直接走可以吗?”
“可以的。有什么其它事情不明白的,可以问问这里的护士,让其他人帮你办理住院手续。”
“谢谢谢谢,谢谢这里所有的医务人员!”李总猛点头,“我叫人做了锦旗送过来。”
“不用。”
“要的要的,必须挂在你们科墙上。”李总叮嘱医生,“我知道你们科墙上挂满了,麻烦给我腾个位置。”
有的病人居然连这点都在意。谢婉莹算第一次见识到了。
离开病房,陶智杰指示下面的人:“他明天出院应该是在下午,通知王局长明天下午把病人送过来。”
病床必须尽快住满,最好不能有一时半会儿的空,能挤出半天是半天。病床周转率对科室的效益以及对外排队等候就医的病人来说都太重要。
下面的医生不是医学生了,不可能拿本子记,上级医生交代的事要随时记在脑子里。于是,谢婉莹想起了谭老师给她那本笔记本批注的第一句话里写着:用脑子记,回去再写。
现在她不敢在口袋里随便掏出笔记本了。说明谭老师之前对她超级仁慈。
谭老师估计早预料到她来肝胆外会是什么情况了,在批注里提醒她。瞧瞧,她四周所有医生包括刚毕业的宋学霖,没有一个拿笔和笔记本出来的。哪怕查完房回头走都不可以。这对医生的形象很重要。
“是。”何光佑应着副高。大领导的电话需要他这个主治亲自去打,所以这事儿他自己记。
走去01至05的特殊病床,做人工肝治疗的病人大多数意识不太清的,没法和医生交流话。查房的医生均是要翻开病历查看。邱瑞云叫两个新来的去取病历。
谢婉莹速度跑去护士站了。
宋学霖不紧不慢地跟在她后头。
慢她半拍的时间,宋学霖最后只能站在旁边了,以一双有点惊呆的目光看着她嗖嗖嗖把十几本病历全抽出来后一个人抱在两个手臂间。
你不觉得重吗?这句话在宋学霖的胸口里徘徊了好几下硬是吐不出嘴唇。谁让她抱着病历见宛如没有见到他人在的模样,直接跑去老师那边了。
女生哪有这个样子的。他真就没见过一个女医学生这样的,在男生面前尽显出力大无穷怕男生不知道的。
【675】男孩子要主动点
一般女孩子包括女医学生,面对体力活大多对比下有点劣势的,有男生在都是希望男生帮一把或是全部代劳。
为此,他做好了准备帮她抱,没想到她全抱走了不说。等等,哪儿不太对?一个猛然醒悟过来,他不再像猫一样慢吞吞走了,而是赶紧走回去。
没错,回到老师们那里,全部老师正用诧异的目光瞄准她这个女大力士。
“这——”邱瑞云问向了从后面急匆匆赶回来的宋学霖。
宋学霖漠然的眼神里有一丝丝急了,为这种事急辩解他真没有过,让他嘴唇里吐出的话都不是完全自信自己要说的话了:“我想帮她拿,但是她跑了,好像没看到我。”
最后面那句她好像没有看到我,宋学霖秀气的脸稍稍僵硬了。
“给他抱。”邱瑞云对谢婉莹说,他本来的意图就是让男生去抱的,病历十多本有重量的。
“不用,不重的。”谢婉莹说。
这有什么,她在神经外科见习时一个人抱,普外二没有其他学生时她也是一个人抱,习惯了。
“这普外二的人真是出了名的冷漠派。”邱瑞云嘴里头嘀咕,没法想象叫一个女生抱这么多病历跑,换做是他做不出来。
“她要抱让她抱吧。”陶智杰笑了笑说。显然,他的态度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其他人吃愣他这个反应,想来这样的话不像是陶智杰以往的作风。
“如果觉得重,随时让他们帮你拿。”陶智杰继续对小师妹说,眼睛笑弯弯像弧夜空里的弯月,温柔宽容极了。
谢婉莹不禁唇角微弯,跟着陶师兄莞尔一笑,爽朗的声音回答道:“是,师兄。”
人家女孩子不嫌重也不能这样,不管陶智杰他们怎想,邱瑞云主动拿走一大半病历本扔给了宋学霖,再给这个北都才子一个眼神:男孩子要主动点知道不?怎能让人家女孩以为北都人这个样?谭克林那帮人他管不着,但他一样是北都人必须管着自己后辈。
抱着病历的宋学霖,唇里轻轻吐出口气:其实不用前辈说,他也想着,下次绝对不走在她后面了。这次十几本病历,下次要是来个大箱子她单独抱,估计他会被所有男的吐槽了。
小插曲不影响工作,查房继续。进入小型icu区时,先要做好保护性隔离穿戴和消毒。病人的病历翻出来,主要是刚回来的陶智杰需要查问,再听管床医生的报告。一面查房,一面他眼里的微笑时而有些凝固而肃穆,估计是在思考重大问题时。其它时候,他的表情总是偏向于轻松自得的。
陶师兄和谭老师的风格显然迥异。陶师兄亲切感十足,对病人来说有很大的亲和力。谭老师用的是比较酷的威严感,让病人不太敢乱来。谢婉莹感觉需要研究的是,陶师兄怎样用这种好像没有约束力的亲和力去很优秀地管理好病人的,在医学生的想象中这貌似是无法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