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80】现学现卖

    转眼来到周末。

    大清早的,身体好起来的孙蓉玉暂住在姐姐孙蓉芳家里可以做些轻松的劳作了,于是和姐姐孙蓉芳在厨房里一块给所有家人做早餐。

    孙爷爷说是带上女婿谢长荣和外孙谢佑天去附近超市买牛奶等东西。

    今天对他们孙家来说是个大日子,一旦外孙女确诊怀孕,孕妇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的。

    为此孙蓉玉委托女儿帮姐姐打听好权威医生口里的孕妇营养指南,告诉姐姐:“宋医生说从孕前期开始要补充叶酸。我们家莹莹对此应该早有准备。”

    宋医生笃定谢医生有准备,要说到隔壁好闺蜜吴丽璇在备孕阶段有听从谢好友建议补充叶酸片。

    “宋医生说,孕妇不单要补充叶酸,同时要补充铁、碘、维生素等,孕妇需要全方位提升能量。特别在孕早期,米饭面包这些叫做什么来着——”

    后面走来的徐艾琳帮妈妈补上专业名词:“孕早期怕碳水化合物补充不足会发生酮血症导致胎儿的脑和神经发育问题。”

    孙蓉芳想起来,听说女婿现在给她女儿搞的早餐花样百出:馒头面包,巧克力饼干,新鲜牛奶煮鸡蛋,水果鸡肉三明治……

    一旦孕妇胃口不好想吃点其它的,想要吃面条马上有面条,想要吃老字号豆浆大饼马上跑去买,即使媳妇想吃肯德基麦当劳,曹勇医生也不会拦着的。

    说来说去,孕妇补充营养的前提条件是孕妇必须吃得下。

    孕妇吃不下啥都完了。

    “吴姐姐好像早上又吐了。”徐艾琳小声说,起床不久从楼上窗口望出去,见到殷姐夫扶着弯腰的吴姐姐去坐车貌似要去医院看医生。

    孕妇吃不下的情况太严重影响的直接是营养不足体重下降,体液失衡,乃至体内酸中毒等,视情况需要医学干预例如打止吐针和输营养液。“这么严重?”听到新消息的孙蓉玉孙蓉芳急急转头,很是担心。

    “宋医生说有约半数孕妇会在孕早期六周后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孕早期妊娠反应。”徐艾琳掏出笔记本翻出向男朋友请教的孕妇照顾指南逐字念着,体现出有个医生男朋友的价值在于可以现学现卖医学知识。

    等同说让长辈们不用紧张过度,这是半数孕妇要渡过的劫。

    孙蓉玉给女儿瞟个眼:你这口气不是医生,怎就变得老医生似了的。

    没法,交了个无比自信的天才医生男朋友,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了。

    徐艾琳老师回忆起前些天与男朋友约会的场景,当她说到担心出车祸的妈妈想给妈妈献血,可见她那会儿心情如宋爸说的老紧张了只是装着。

    宋医生隔着桌面握住她的手,琥珀色的美丽瞳孔里写着:不用担心,有我在。但我必须告诉你,你刚想的那个献血有医学问题,是错的。

    徐艾琳:啊?

    “怪我没问仔细表姐。听说她给表哥献过血,以为是她的血直接给表哥用。”徐艾琳撇撇嘴。

    很多病人家人被医院叫去血站给亲人献血,误解拿自己的血给家人用,是错的。

    直系家属并不能给病人用自己的血,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血比不过拿陌生人的血给病人用。

    这是因为家属血型有可能不同以外,由于有血缘关系很有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后者可能会致病人死。

    而且如前文说的,血给病人用需要处理时间的。

【381】医学不走寻常路

    徐艾琳老师当场向男朋友提出异议:电视剧不是这么拍吗?

    说艺术高于生活,原来艺术是乱弹琴?

    并不是。

    一个是电视剧里拍直接拿谁的血输入另一人血的场景是极少的,只有以前医学不发达的年代有。

    另一个是有些电视剧是按照医学事实拍的并无乱来。

    三是在医学上如果真的没法为病人找到其他献血者的情形下,是可以对这些血进行特殊处理后给病人输入减轻风险。

    当然从节省成本以及从源头杜绝风险的最安全条件考虑,医学一般不提倡这么做。

    从这里可以知道,当初医院让谢医生去中心血站献血,一方面是响应国家集中管理血缘的规章制度杜绝卖血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真不太合适给病人用,只能去跟其他献血者交换得血名额。

    所谓的自己亲人要用血时干脆用自己的血再给病人用,反正抵制献血对了。这种太过自私自利的行为在医学上是行不通的。

    听完女儿说的,孙蓉玉也是第一直觉不相信:“捐骨髓不是指名道姓说亲属捐最好吗?”

    亲属捐骨髓可以,亲属献血反而不行?

    徐艾琳点点头:“他说医学从不走寻常路。”

    所以,天才医生宋医生怪是对的了。

    楼下,殷医生把老婆扶上自己的车,遇到下楼准备过去岳母家吃早餐的曹勇医生和媳妇谢医生。

    “她没事的。”殷医生也是个医生,怕媳妇状况吓着另一个孕妇立马说明。

    “她吐的多吗?”谢医生到底担心闺蜜再问问。

    “吐的不多,不是去医院打针。”殷医生道。

    谢医生懂了:“是去找温医生?”

    温医生母亲在继续住院治疗中,温医生就此休息时间也需要留在医院里陪伴病人。

    “是的,打电话和她说了。”殷医生改变巨大,从以前坚信的中医怀疑者到现在坚定的温医生中医技术支持者。

    中医是非常神奇,对于孕早期妊娠反应有一系列非常行之有效的技术。

    尤其针灸,只要用得好肯定比用药好不知道多少,完全没副作用。

    “实际上温医生有跟我说可以帮她按穴位,但是我——”殷医生艰难启齿自己学中医时从学霸陡变成学渣的历程。

    学中医是真难,太玄。

    说完一双羡慕眼瞟了瞟谢医生,转而对曹医生的眼神里写上:曹医生,你怎样?

    曹勇医生为媳妇准备好照顾孕妇的技术储备吗?例如中医?

    学中医,谢医生公认的西医学圈第一强。曹勇医生自知比不上,但态度有,而且是神经外科大佬,怎么都比你殷医生强些的。

    殷医生明白了,自己比不上这两家伙,赶紧带媳妇去见真正的中医大佬吧。

    目送殷医生的车离开,曹医生谢医生夫妻俩转身上楼去见长辈,只见又有人下楼来了,突然喊住他们。

    “莹莹,你什么时候去医院做产检?”陶智杰医生问。

    “师兄你今天要去医院?”谢婉莹答着时发现师兄手里拎着公务包。

    “今天有个病人要来医院。”陶医生说。

    显然是个身份贵重病人,需要陶医生周末亲自去医院接待。

    既然要去医院加班,顺便关心下师妹们,陶医生始终是个温柔极师兄。

    “和二师姐约好八点钟在门诊见面。”

【382】卡点

    国协,全国最顶级三甲,名声太大,导致这里头哪怕是个小医生的门诊都是车水马龙的状态。

    安医生今天在产科门诊值班。

    周六早上国协刚开张营业,安医生的门诊室门口挤满一堆人了。

    所以说,谢医生是对的。

    安医生的门诊量都如此恐怖,如何去跟其他患者挤占主任的看诊名额呢。

    由于是医院内部员工提前打好了招呼,谢婉莹和二师姐见面后来到诊室,作为第一第二名排序患者很快见到安医生。

    安医生看见她们两个反而有丢丢的紧张:眼前两位孕妇可是两家医院鼎鼎有名的年轻大佬。

    不过谢医生和何医生十分信赖她,安医生必须鼓起信心接受同行患者,这是每个医生的必经之路。

    护士关上诊室门。

    安医生望向陪孕妇来的家属们,有些事可能需要家属们跟着听更好些,问:“这三位,曹医生,柳医生和——”

    徐艾琳老师举手抢答:“谢医生是我表姐,我代我大姨妈她们来听课的。”

    安医生疑惑了:这里貌似没有一个是何医生的家属。

    “我老公有点事他慢点到医院。”何香瑜说,“没关系,我大师姐帮我老公先记下。”

    “对。”柳静云站在二师妹身后,呈现出一幅师姐保护师妹的强势姿态。

    安医生表示明白了,开始询问两位要做检查的女性:“你们最后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谢医生何医生各自报上时间。

    安医生给她们现场套上医学孕期计算公式: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到今日的日子一共间隔多少日,再除以七,是孕几周加几日。

    这种计算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有用,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可能需要加b超去确诊孕期。孕妇的第一次b超检查可以在孕六周做,如果孕七周做或许更好些,因为孕七周检查到胎心胎芽比孕六周容易些。

    检查到胎心胎芽有重要意义,过了一定时间例如超过八周没有检查到,可能提示胚胎停止发育要非常小心排查疾病了。

    第一次b超的意义除了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孕妇的孕期,另一方面是可以排除宫外孕等异常妊娠情况。

    这些安医生无需对同行多做解释的,看着计算出来的患者孕期数说:“谢医生,你卡着来我这里看诊的时间真准,刚好孕七周。”

    一帮人围在安医生算出来的结果面前,数人面上露出惊奇。可能只有非常了解谢医生平日里生活作息的曹勇医生不觉奇怪。

    “天啊,莹莹,你连这个都提前算计了?”何香瑜和柳静云对小师妹惊叹。

    知道小师妹是个工作狂只会在休息时间来看诊,不可能说为了产检特别要求调休。

    谢婉莹医生立即抬手表示不是,自己没卡点,是肚子里的孩子自己卡的刚刚好。

    况且看完安医生要做b超需要另约时间的。

    安医生道:“知道你们两位要来我这看诊,提前帮你们约好各项检查时间,b超今天可以顺便做。”

    这算是内部员工的福利,当然不是所有人全这样。

    像李晓冰当时需要老公朱医生亲自帮她去约这约那的。产科主任太忙根本不可能帮患者约检查时间,叫底下学生去约特殊时间的话说白了医院同行才不卖学生面子。

    “做完尿检做完b超再拿结果来找我。这几个检查今天应该能出结果,我会在门诊室等到你们回来。如果确定怀孕可以等周一空腹再来医院补完第一次产检所有检查,这样不用太辛苦。你们每年要在医院体检的,我想这些平日健康指标对于你们来说不会有问题。”

    安医生把早写好的检查申请单补充上空缺资料后递给两位患者。

    哇,安医生这服务是全方位提前计划和照顾。

    安医生意味深长的目光表示:你们两位年轻大佬,尤其谢医生为最年轻的顶级大佬,给你们提前计划绝不会有错。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83】不一样

    从诊室出来,除谢医生以外,一群人对安医生看诊有感受。

    “安医生做事看起来很稳。”何香瑜说。

    态度好,稳重,有谋有计,安医生在年轻医生中明显有点儿不凡。

    尤其相较起她何医生平日里可能有些毛毛躁躁的性格来说。

    “你不想想她是产科医生。”柳静云接上话。

    这是行内的经验谈。产科早说过是医患矛盾重灾区,逼得多年轻的产科医生都必须变成老太婆老头子那样稳。

    谢婉莹回想北都三的产科老师们,是没一个如二师姐过于活泼的。不过二师姐现在也变化不少。

    其他人望着她谢医生,想的是以为谢婉莹医生之前说找年轻医生看诊好或许会找个比较好的年轻医生给自己看,结果不是。

    可见张大佬没说错,谢医生是变大魔王本质,找的产科医生是全方位替患者谋虑说明其医生的各方面素质综合排名在国协年轻产科医生圈子里为第一。

    去做检查的路上,何香瑜跟老公说电话吧啦吧啦讲着。

    李孝深医生听着放了很大的心,对老婆道:“以后你跟着她产检生孩子一条龙,完全没问题。”

    何香瑜哈哈大笑,记得老公当初听安排的是个年轻医生时不是这么说的。

    说回来,谢医生的闺蜜吴丽璇同在国协产科建卡,找的并不是安医生。是殷医生听从自己领导韦教授建议安排的,国协产科副主任白医生。

    这不是说安医生不好,是因吴丽璇跟谢医生何医生两个人情况不一样,在备孕阶段已经有点儿问题,找个相对年轻医生经验多很多的副主任看诊是应该的未雨绸缪。

    走到b超室,安医生给她们约的是早上排序四到六号。不久喊名,两人进入两b超室进行检查。

    经b超医生同意,患者本人愿意,曹勇医生得以陪媳妇进去做检查。说明不是如传闻的完全不准男家属进入产检区,包括国协在内很多医院的检查医生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在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陪患者检查的家属要遵循医院规定,如最简单的不能乱碰检查室里的任何东西,如最好保持沉默医生没问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话。

    想要问医生的话例如安医生交代的,回头拿检查报告问她好过在这里问个检查科医生。人家检查科的医生说白了没有临床综合诊断资格。

    曹勇医生是这家医院自己的医生自然更懂这些,一路毫不做声。

    谢婉莹发现老公沉默好多,做了爸爸的男人是不太一样啦。

    患者和家属不紧张,b超医生反而看着他们俩有些紧张:诚然是两个大佬在检查自己工作的感觉。

    这话不见得夸张,可能让曹勇医生拿b超机探头帮老婆做检查都是可以的。人家当年实习轮过相关科室,并且神经外科时常自己用到b超机给患者做术中检查比较熟悉此类机器操作。

    检查进行中,整间检查室内的寂静程度堪比外科手术室只有机器运作声。

    铃一响,电话来。

    以为自己老妈子打来,曹勇医生本不想接听等会儿再说,见是毒舌张大佬的来电只得拿起电话。

    “曹医生,谢医生的检查结果怎样?”

    “在等。”

    “没一个结果出来吗?”

    张大佬啥时候变成他们长辈的自我良好感觉了,比他们两家任何一位长辈更焦虑追着问个不停?

    张大佬就此说明原因:“实话实话,我感觉你老婆是要怀两个。”

【384】反攻

    曹勇医生的目光盯着b超机屏幕上:两个完全分开的孕囊,两个胎心胎芽。

    不出意外,一般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b超科医生恭喜他们夫妻俩:喜得两贵子。

    两孕囊都在宫内,目前看起来没异常,发育良好。

    至于胎儿性别是男是女,按照相关规定不给报告的,这算是有时候医院必须禁止部分男家属陪孕妇检查的另一原因之一。用b超检查宝宝是男是女,要等孕妇孕是十六周后方能辨别,有的等,所以曹勇医生此时进来看不见这些没违反规定。

    电话对面的张大佬已经听见报告声,说:“将来最好生对龙凤胎,好过我生两个孽子。”

    这事儿他和他老婆可能决定吗?这是自然妊娠产子好不好?完全的达尔文自然选择。

    张大佬再说:“我预感是这样。”

    曹勇医生终于吭出气了,不准备惯着这太自我感觉良好的毒舌佬,说:“不是你的预感。”

    前面多的是人对他们夫妻俩说有可能未来怀龙凤胎。

    奇怪了,孕妇没检查前甚至在谢医生没怀孕前,个个能如此笃定这事简直怪到极致。

    嗯,真不是张大佬和其他人有对他们夫妇俩产子的神之预感,只是两人结婚那日谢医生跟老公提过,如果产一男一女你打算怎么给他们取名。

    神之预感是谢医生自己。

    张大佬够厚脸皮的,把他老婆的神之预感冠名到自己脑袋。

    张大佬有话说了,是曹勇医生一直不太相信太太这点神谕之让他有机可乘。

    曹勇医生怎能对老婆说,你自己这样说你一定未来得这样生是不是。

    张大佬继续厚脸皮恭喜对方成为爸爸:“不会当爸爸随时可以请教我的。”

    “会的。”曹勇医生一语双关。

    张大佬反而因对方这下猝不及防的反攻懵了下:是不是完了,谢大魔王的老公想怎样抓他张大佬?

    “想问手术安排时间?”曹勇医生问对方。

    无事不登三宝殿,张大佬是不可能无聊到比他们家长辈更积极的程度来追他曹医生这种孕妇电话。

    “我们梁院长在胸外科术后身体恢复的很好,想尽快做神经外科方面的手术。”张大佬说完正事,嘴巴里啧啧。

    单孔胸腔镜的利害他们国陟这回算是切身体会到一把,必须说:谢主刀这把刀太厉害太厉害。

    如梁院长这样不留管基本不怎疼的,三天后几乎完全没事儿的样子,是在他们国陟以前的胸外科术后病人中从没见过的。病房内可以看见梁院长使劲儿催自己人必须尽快搞定这项技术攻关,否则可以想象到国陟未来业务很快被抢完的日子。

    为此国协内部指的大国协系统内部,包括国陟等其它几家附属医院的质控联合会,众兄弟医院要求届时谢医生团队要上台讲讲这个新技术。

    “我太太周一忙,院长的神经外科手术安排在既定的周一上午,不会变。”曹勇医生先和对方说清楚,让他怀孕的太太再特意去国陟帮忙不切实际,他太太也不是神经外科的人。

    “没关系,有曹医生和宋医生在,我们很放心。”张大佬很认真地表态,是不可能真的对一个孕妇抽鞭子干活的。

【385】说话算话

    和老公一块从检查室出来,可能是因自己说过那话真有些预感,谢医生对这个喜讯并不见得很惊奇。

    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姥爷各位长辈他们告知情况。

    孙家人和曹家人一块儿沸腾了。

    徐艾琳并没有跟姐姐姐夫进入检查室是在外面等的,对姐姐姐夫指着另一间检查室门:何姐姐还没出来。

    由于在患者检查中间闯进去关心不合适,一群人在外面继续等待。

    耐心再等了阵,隔壁检查室门打开。

    柳静云扶着二师妹走出来,见到其他人说:“医生让下星期可以再来查一次。”

    之前说了孕六周的话是比较难以看清楚孕囊情况的,看起来是这个问题了?

    谢婉莹走上前,说:“没事儿,二师姐,你是孕期早了点陪我一块来做产检。下周我有空我陪你再来检查一次,b超能看得清楚些。”

    何香瑜摇摇头,表示不是简单的问题。

    柳静云把检查报告单交给小师妹阅读下。

    检查报告单上写着的情况,简单来说为卵黄囊偏大些,胎心偏弱些。

    卵黄囊太大或太小直接预示的是可能会流产。

    在有光线下,能照出柳静云的脸色比二师妹的脸色更白些。

    “拿回去给安医生看看再说。”谢婉莹收起报告单,先安抚起两位师姐。

    怀孕的过程中永远会有些七七八八的数据波动影响到孕妇的情绪。

    “莹莹。”柳静云考虑着,“她情况和你不同,是不是另外找个产科医生。”

    这点实则不用她们患者主动提出,谢婉莹直截了当道:“如果有转诊到上级医生的需要,安医生自己会帮我们联系。”

    年轻医生从来会比患者更怕自己搞不定。

    “你觉得问题不大,莹莹?”何香瑜寄望的目光望住小师妹。没法,这时候她不得不抱住小师妹这株救命稻草。

    “师姐,你来做检查的时间比较早一些。”谢婉莹重申,“b超不是能一次性照清楚的,不信可以问曹师兄。”

    曹勇医生对老婆的话附和点头。

    想想ct磁共振这些扫描精确度更准的仪器都可能照缺漏东西。b超经常照不太准是挺正常的。只要异常数值不是太离谱,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隔段日子来做复查。患者心急的话可以换家医院换台机器去做检查。

    对微量异常数据究竟算不算患者身体情况异常,这不是b超医生能单独下诊断的事情,是前文一再强调的需要临床医生出综合判断。

    何香瑜脸上慢慢流露出笑容了。

    回到安医生那儿,一群人撞遇个熟悉人影带患者同来到产科门诊。

    “陶师兄为什么在这里?”柳静云吓一跳。

    早上遇见过人的谢婉莹说:“陶师兄今早回医院加班,这是带病人到产科来。”

    陶智杰望着几位师妹和好友,微笑着问:“检查结果怎样?”

    瞧陶师兄这副表情,貌似听闻到什么好消息了。

    “申友焕到处说莹莹说话算话,说生两个是两个。”陶智杰说出答案。

    谢婉莹:……

    曹勇医生立马拿起电话教育申师兄去了。

    陶智杰笑不拢嘴,目光转而来到何师妹比较沉静的脸上,眉毛提一提,露出抹疑问。

    何香瑜这次没有躲避,应该说上次在手术室再遇到他之后发现自己真是个白痴,以前的事儿早就过去了有什么好避嫌的。他没变,永远的绅士风度,是个好师兄,纯粹关心同行们的身体健康。

    何香瑜坦诚道:“检查结果是有点点问题,但不用怕。”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86】选择权

    听何师妹这么说的陶智杰医生,面上的表情有一丝奇怪。

    何香瑜医生马上从他熟悉的那一抹神情变化,知道自己大概率又说错什么话了。

    她究竟说错什么了?

    “你们可以进来看病了。”护士打开门,邀请下一位就诊者进去诊室就诊。

    现在门口刚好只剩下三位候诊者。

    是医生,会不知不觉给患者让位。谢婉莹医生和何香瑜医生立即让开位置,做出个请字。

    谢过两个师妹,陶医生陪自己病人和病人家属先进去诊室。

    再没多久,咚咚咚,谢医生看见自己的同学顾鸿年医生跑过来了,手上抱了一堆东西,应该是给自己的上级老师陶医生送病人刚复印好的病历资料的。

    来不及和谢同学以及曹师兄等人打个招呼,顾鸿年走进去诊室送东西,然后诊室的门没完全关紧上。

    诊室里的声音断断续续点点滴滴流出到门口外面。

    听到里头安医生问询病人和肝胆外科同事:“陶医生,这位患者有肝病吗?”

    “是的。”陶医生答。

    “什么病?”问话的安医生同时打开患者的病历,见到里面写的检查报告结果,面上显出沉凝之色。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上述三项数据呈现阳性,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显示这类结果代表大三阳。

    大三阳通常意味着会走向肝硬化,最终有大概率走向肝癌的趋向。

    女患者自己开口问产科医生:“需要流产吗?”

    “你想要这个孩子吗?”

    “孩子的爸爸走了。”

    走了?离婚了?抛妻弃子?

    或是另一个更可怕的悲剧。

    “是去世了。”女患者补充上完整的话。

    安医生继续问:“孩子有其他亲戚吗?”

    虽说生孩子从医学上来讲是产妇一个人的事,实际上由于孩子跟其他亲属有亲缘关系,导致临床上有关生孩子的事情会与两个家庭挂钩,若处理不妥产生无数纠纷。

    为避免这种事情牵扯到医院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事儿,老练的产科医生必须问清楚这些问题。

    “有。”女患者说,“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希望这个孩子生下来。”

    可以想象到,孩子爷爷奶奶不要孩子是因为打听到情况知道这孩子会继承什么病不好,生出来养这孩子不划算。

    陪女患者来的女患者母亲,孩子的姥姥对产科医生说:“陶医生说,可以先问问你们产科的意见。我们在外面打听到的消息,这孩子想留下不是不可以,现在对乙肝患者孕妇有针可以打,让孩子不得乙肝。”

    “打不打针,还是选择吃药,或是等孩子出生后再看怎么办,医学阻断现在是有不少手段可以选择的,具体不是看大小三阳,而是看病毒载量。最终孩子会不会从母体遗传乙肝,同样要看最终实际结果,医生是没法百分之百的事的。”安医生说。

    正因为如此,安医生首先问的是,孩子的所有亲戚对留不留孩子有什看法。

    孩子出生后如果要治病或许有一堆麻烦事儿大家商量好了没有。

    是哪家其实都不愿意生养个有病的孩子。

【387】原来这样

    孩子爷爷奶奶明确不要了,不想要麻烦事儿。孩子姥姥和母亲想要这孩子,是否已经确定要自己兜底这全部麻烦事。

    可能想要,也怕要,所以拼命到处打听消息,甚至来国协找肝胆外科有名的陶医生。

    孩子姥姥听到医生这些话,很显然是不满意的,眉头皱着,咕哝句:你们这些医生真是的,怎么没人能说个准啊。

    是的,医生这些硬邦邦的科学话语很残酷,只告知你事实,绝不可能帮你做出选择。偏偏,这些患者和家属最缺的是那种自己选择的勇气,只想要医生帮你做出选择不想担负起自身要为自己身体负责的责任。

    门外的何香瑜坐在候诊的板凳上,算是一字不漏把里头人交谈的话听进去了。

    她突然间明白了,他那副听到她那样说的表情是怎么回事:你这师妹是个要当妈的人了,怎么还这个样呢?

    检查出有点点问题,不用怕?

    医学上没有百分百确定的事儿,健康孕妇每次检查出没问题照样要提心吊胆一整个孕期。你都检查出问题了你能说你不用怕?

    你是医生很懂这点的。说实话,不用怕这三个字很虚的。

    一听就知道,你压根儿心底是很怕。

    何香瑜的手不知觉地捂在自己额头上叹声长气:无论什么时候,她在他眼里估计一辈子都像是个小孩子了。

    说起来,她老公李孝深医生也很可能在他眼里同是个和她很搭的小孩子。

    “需要我打电话给李医生叫他赶紧过来吗?”柳静云望着二师妹的表情读出点什么问二师妹。

    “不用了,他之前说他在来医院的路上了。”何香瑜道。

    “他什么事?”柳静云和其他人一样好奇,今天这么重大的事儿为什么李孝深医生要晚点来。

    看这情况李医生不似是值班耽误来的缘故。

    “他爸爸妈妈回国了,他去机场接我公公婆婆再过来。”何香瑜说。

    听到儿媳妇很有可能怀孕,李父李母提前回国为照顾孙子或孙女做准备。

    “他爸爸妈妈没了他,没法自己从机场打车到你们家吗?”柳静云疑问道。

    这里要说到李孝深医生对自己父母有愧疚感的。

    父母一再培养他,到全家移居国外,可谓是李父李母人生得意的成就历程。

    结果只因为他喜欢的女孩要留在国内,他主动放弃了国外所有优厚的条件执意回国结婚。

    说李父李母对儿子的固念心中没存下任何芥蒂是不可能的。

    无奈这是他们的独生子,只能顺了儿子的意。

    “我当时让他不用一定要把心思放在我心上,是这个意思。”何香瑜解释道。

    说穿了,她也不想因她坏了公公婆婆的好心情。

    “你现在先放松心情。像莹莹说的,先听听安医生怎么说。”柳静云继续安慰二师妹。

    诊室里头爆出女患者家属的生气声:“你们医生说话怎么这样,一个两个再问下去都说让我们自己选择。我们是患者,怎么知道怎么选择呢?”

    “这不是把所有信息全告诉你们了吗?”安医生的语调沉稳不变。

    “这让我们怎么选!”

    医学上永远是没得选,任何事情均有风险性不确定性。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永远没法想通这点。

    何香瑜再次沉寂了。

    咚咚咚,走廊里再跑步出现个人影,是李孝深医生风风火火赶到医院。

    见到老公,何香瑜起身,欲言又止中说出第一句话是:“爸妈回家了吗?”

    “嗯,回家了。你怎样,检查结果拿到了吗?”李孝深着急地问她,“确诊怀孕了吗?是不是六周?”

【388】借机而已

    所有人能看清楚李医生对想当爸爸这事儿十分渴望的心情。

    何香瑜琢磨着该不该直接把事情告诉给老公知道。

    诊室的门呼的打开。女患者家属气冲冲跑出来,张口骂骂咧咧个不停:“你们医院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没有一个!”

    场面一时很是僵硬。

    李孝深医生惊讶着:怎回事?自己老婆的产科医生遇到医疗纠纷了?

    “没事儿。”何香瑜拉拉老公的衣服,“莹莹给我们选的医生很好。”

    “妈。”女患者在里面喊母亲回来诊室,看起来比母亲冷静许多,说,“陶医生说可以再商量下了,你不要这么急。”

    “你真想要这个孩子?”

    “错的不是这孩子,我有什么理由指责它不要它,你要骂谁都好,先骂我吧。”

    有时候,当了母亲的女人总是能说出一句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话来。

    很多时候,所谓的纠纷并不发生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是在患者和家属之间。

    后面自然是女家属软了,到底都是生为母亲。

    李孝深陪老婆坐下来,同谢医生的老公曹医生交流着:“你们的检查结果怎么样?”

    “双胞胎。”曹勇医生说,表情没写着特别高兴。

    双胞胎,相当于媳妇要一个身体养两条小生命,无论孕期或生产时都要比单胎母亲艰难。最糟糕的是,媳妇是个拼命三郎外科医生,越想越太难了。

    其他人听着高兴的喜讯,他这个老公只担心媳妇吃不吃得住。李孝深医生能理解曹勇医生的心境,握住曹医生的手表示:同为天下可怜人,一同为做爸爸奋斗吧。

    曹勇医生点个头。

    “知道我媳妇怎么回事吗?”李孝深医生已经察觉到些异常,问。

    “其实我和我媳妇对她说了,一点点微量数据异常,完全无需放在心上的。”曹勇医生答。

    谢婉莹医生同是点头向李医生示意。

    李孝深明白了,转身搂搂媳妇的肩膀安慰着。

    终于等到她们两位孕妇一块进去把检查报告交给安医生。

    安医生接过报告单,先对她们两位道恭喜,尤其恭喜谢婉莹医生一下子得了两孩子。

    说到何医生的检查报告里提出的问题,安医生是谨慎的,建议对方:“可以再等个十天或十天再来检查会更准确些。”

    何医生听从产科医生的话,因为安医生并没有提出让她转诊到上级医生那里去,可见小师妹的看法是正确的。

    陶智杰医生让顾鸿年同学送病人回去病房,没有跟着离开这里,而是在等两个师妹就诊结束。

    等一帮人出来后,陶医生找上谢师妹商量:“我听说你谭老师约你回普外二科去讲课。”

    新技术谁都着急谁都抢,他陶佛爷更不愿意落后了。

    陶师兄应该是没听到张大佬提供的最新消息,谢婉莹告知师兄:“到时候医院质控会上一块讲。”

    “什么时候?”

    “在几大医院一块开会的时候。”

    陶智杰一抹惊讶的眼神落在面前的谢师妹脸上:你好镇定。

    谢师妹果真不凡,早算计好了要在国协系所有大佬会上高光亮相。

    不不不!谢婉莹医生急忙摆手向看来误会了什么的陶师兄澄清。

    她没想过出名,不过是想着可以把重生带来的技术借机推广一把很开心而已。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89】结果如料

    周一,这回老公不在,由其他人来陪她来医院做完全部产检检查。

    曹姑姑在自家单位调休,被家里人派上用场了。

    谢家这边继续派遣徐艾琳老师来陪她产检。

    二师姐干脆等到下周再来补完所有产检项目,于是留在国陟负责梁院长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术后病理科检查项目工作。

    一边做产检,一边和二师姐电话连线中,可以获知病人的神经外科手术情况。

    知道这正是男朋友在对面给病人动的手术,徐艾琳老师坐在谢婉莹表姐身边很认真地听讲报告。

    “她有点担心。”谢婉莹说。

    “谁?”反问的何香瑜很快反应过来,“宋医生的女朋友徐老师是不是?”

    “是。”

    “宋医生可厉害了,她不知道吗?”

    徐老师应道:“不是不知道,是能感觉到他有点点紧张。”

    宋医生到底是年轻人,又不是重生的,想真的完全像老手不紧张不可能。

    只有谢婉莹医生是例外。

    “他们取的术中标本送到病理科来了。我老公现在正在给病人做术中病理。”何香瑜介绍,结果应该很快会出炉。

    接下来只剩下医生们术前的推测有无过错了。

    “大概率你是对的。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何香瑜告诉小师妹。

    医生们的直觉很少出错,特别是这种集体感觉,错的机会更少。

    李孝深医生做的结果出来,果然是有癌细胞出现,但是尚未形成癌细胞聚集。

    可以说梁院长是幸运至极。

    现在手术中的神经外科医生得到病理结论,要尽快能地帮病人切除已发生病变的病灶区。

    神经外科手术向来时间很长,梁院长的手术做完将近午后。曹勇医生一下手术台,马上先打电话问问老婆怎样。

    曹姑姑帮着回复的电话说:“她下午要回科室去工作了,比你妈拼多了。”

    “你觉得她身体吃得住吗?”曹勇医生这次不问老婆自己,必须问问产科医生的客观判断,这也是今日曹姑姑来陪孕妇做产检的重要任务。

    “我感觉没什么问题。我问她,你有了孩子以后还会拼命跑吗?她说她从来不拼命跑。”曹姑姑抬起的手捂下脸,有种自己被天才医生侄媳妇一反问是自己问的很傻。

    什么叫做拼命跑?就是跑完上气不接下气,直接把自己先跑瘫了。

    这样子的状态如何干活。

    跑是为了跑去救病人,自己跑到目的地先瘫是完全不合格的医生。

    医生其实比谁都应该清楚万事要量力而为。所以很多人以为谢婉莹医生是拼了老命去救人,实则不是,她一直知道这条行业规则的,不可能真拼尽全身力气否则没法救人了。

    媳妇脑子清晰无比,清楚自己什么状态,要做什么,能达到什么目标。曹勇医生无话可说了。

    “你自己很担心是吧?”曹姑姑据此可以判断出可能这事儿需要做医疗干预的是侄子而不是侄媳妇了,如侄媳妇所言。

    “我不是说了吗?想问如何当爸爸可以来问我的,曹医生。”后面张华耀医生再次喊话准曹爸爸。

【390】钦差集团

    下午谢婉莹医生并不是回科室工作,而是到医院领导办公室去做汇报。

    路上与温姐姐碰面。

    两人边走边聊工作。

    一路这样走,两位医生大美女穿着风度翩翩的白大褂,堪称是国协最美风景线了,引得无数人回头行注目礼。

    技术出众的女医生往往自带英挺独特的风姿,刚柔并济,这种独具一格的美实际上对虚弱求医的患者们而言对应着最恰合的心理需求。

    可见患者们生病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一种被爸爸和妈妈一块包围住的温暖可靠感,也只有温柔与钢铁般意志执行力超强并齐的女医生能最大满足化。

    只是这样的女医生,对其技术等各方面要求特别高。这是为什么各大医院每年招聘启从不排斥女医生,甚至恨不得有女医生加入队伍,可往往很难招到合乎理想中形象的女医生。

    杨科长站在院长办公室里,从窗口望出去,望到楼下这道最美风景线,一声赞美之声不由溢出嘴巴:“我们幸运啊,吴院长。”

    确实幸运,现在其他医院一提起他们国协都说现在他们国协有两大最美医学女神,国陟方泽等等大医院全部快恨死老顽童吴。

    吴院长低头批写工作报告,时而皱眉,时而沉思不语。

    今早梁院长的神经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出来后,让他再次感受到浓浓的危机感。

    梁院长倒了,他老顽童呢,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但愿如梁院长所愿,能在工作岗位上再坚持许久,可谁都清楚这有多难。

    首先最焦虑的是他太太蒋英老师,要求他去做肺部ct。

    这事儿发生之后,不用他太太催的,国协系内部已经充斥着这类消息:到一定年纪的医生即便是退休的老教授全部最好回医院做肺部ct检查排查,只做胸片是难以排查出肺癌初期的。

    抬起头的吴院长说:“是必须感谢谢婉莹医生透露的及时信息。”

    说句实话,他吴院长都觉得谢医生是有预知能力的神了。这要提到上面这则信息的来源,等谢医生到。

    叩叩,敲门声响。

    “是谢医生和温医生是吗?”杨科长帮院长问。

    “是,他们说杨科长您在院长这边等我们。”谢婉莹医生答。

    “你们进来吧,吴院长要亲自听你们的汇报工作。”杨科长说。

    “谭老师也来了。”谢婉莹医生转头时发现了继她们之后走来的人影,向领导一块报告。

    一路走来的谭克林医生,套上的白大褂一边走一边系扣子,估计从医院手术室匆匆忙忙赶过来行政楼。

    谭老师这种风格对于做过其弟子的谢婉莹医生来说太熟悉了,谭老师这是典型的来不及但是绝不能妨碍到他本人雷厉风行的速度风。

    走到徒弟面前,谭克林医生扫眼徒弟,关心一句:“做完产检了吗?”

    “做完了。”报告给老师让老师不用担心也是做优秀学生的责任,谢婉莹医生老实报告。

    况且面对谭老师这双鹰眼加扑克脸,哪个学生敢撒谎呢。

    谭克林医生放下心,转身打开院长办公室的门。

    一行人,准确说是这段日子的医院钦差团队,被集体召来院长办公室做汇报。

    所以,没多久,段医生潘医生张医生李医生先后抵达。

【391】大boss

    吴院长手里拿着的钢笔盖上笔头,举目中面色慈爱里带着丝严苛审视着这群年轻人,道:“各位请坐。”

    年轻的医生们奉命坐在院长办公室的长沙发上,如同一排小学生们。

    被工作单位最大boss叫来,是谁都会有点儿怕的,何况小年轻们。

    李启安医生小声问张德胜医生:你来过这里吗?

    张德胜医生翻白眼:什么时候能来过?

    说来可能只有谢同学来过?

    听吴院长对谢同学说:“你好像是第一次来我这。”

    只记得上次直接去的院长家,平日真要开会在会议室也不来院长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据说关起门来时是一面谈公事一面谈私事的最佳地点,嗯,因为吴院长是出了名的抠门鬼儿需要谈私事来拉拢人干活然后不用多付钱。

    近期确定来过这里的人应该是温子涵医生。

    吴院长再次对温子涵医生的选择做出正式官方表态:“温子涵医生,我们全体院领导认为你的选择是无比正确而且是聪明至极明智之极。我们医院针灸科的筹备工作已是许久,预计下半年开科,届时正式聘书会发出来,你将上任针灸科主任。现在先提前通知你一声。”

    只要再过一个月不用,温姐姐要做针灸科主任了,也是国协史上最年轻的科室主任。

    高兴吗?高兴是一回事,责任太大了是另一回事。

    温子涵医生默默点下头,表现出的是向来的谨慎感和责任感。一个人想前行,想达成自己的目标,尤其在医学路上,不可以缺乏勇往直前的勇气,不可以缺乏承担起重担的觉醒。这是谢妹妹在来的路上再次和她聊的。

    可以说,如吴院长接下来笑着对她说的那句话:“听说是谢医生让你决定留在我们医院的,而不是傅医生。”

    寡言少语的温子涵医生开口了:“是的。”

    傅昕恒医生:……

    “完了,傅医生——”杨科长忍不住笑出声来。

    吴院长跟着笑完,使劲儿摆回平日里那副严肃脸,对钦差集团们要求:“来,现在你们来做汇报吧。那些文绉绉的客气话不用说了,都写成报告给杨科长看了。你们现在要做的是,我们医院有哪些毛病直接给我说出口。”

    众位钦差面色有异,没想到院长召他们来是特意让他们告状的。

    “谁先说?”见没人抢着告状,吴院长表情更肃穆了。

    大伙儿看出来了,老顽童吴院长这位当大boss的是巴不得有人经常告状可以收拾人的。

    “谭医生。”吴院长率先点名最大的那位,“听说你学生第一天值班,马上到你科室抓了个人。”

    “是。”谭克林医生不否认,“我们沈主任之后开了会集中讨论谢医生温医生提出的整改意见。”

    “你们科如何整改,谭医生,说来听听。我暂时没有听见你们沈主任向我报告此事。”吴院长道。

    众人的脸色更变了:吴院长这次真是来真的,动真格啊。

    “科室里新人的培育机制要再改改。”谭克林医生说。

    “具体措施呢,谭医生?”吴院长打开手上笔记本,表明要记录啊。

    谭克林医生:吴院长你不是不知道,新人整改很难的吧。

    徒弟的领悟是靠各自天性,要不然,他谭克林医生不会是出名讨厌带徒弟的人了。

    “谢医生被你教过,你没从带谢医生身上学过什么吗?或者是现在需要谢医生这个学生来教教你怎么带学生?”

    谢婉莹医生:吴老师您——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92】说你有真有

    办公室内片刻的安静中。

    杨科长迟疑地望了望吴院长:你说真说假的?

    这个念头在办公室内几乎所有人的心头上盘旋。

    大概率吧,这是吴大boss的激将法。

    谢婉莹医生:吴老师您真是太抬举我了,认为这样拿我来说可以激将到谭老师吗?

    吴院长的沉稳在大气层最上层。

    不过接下来谭医生的话似乎让他这个大boss差点儿跌破脸。

    “我来向谢医生请教。”谭克林医生一句话直接吓呆所有人。

    那是吴院长不知道,他谭克林医生比谁都早在谢医生那里接受过教育。

    丢脸吗?他谭克林丝毫没觉得有。之前张大佬自愿给谢医生当小三助呢。

    吴院长举起的拳头放在嘴巴边上,喉咙里发出咳咳两声掩饰自己的失算。

    这下子要怎么收场,学生真给老师讲教育学?

    可能谭老师认为临床教育学是职业教育同样要以技术为中心,可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是职业技术知识与教育学应用两者有学科交叉性但要以教育为宗旨目标。这注定在临床上教学生和新人培训,并非是同行间简单化的技术信息交流。

    众所周知,谢同学当老师的时长比谭老师少太多,哪来的当老师经验谈。

    瞧瞧一根筋的谢同学一开口正色道:“谭老师,给学生讲课和科室开会做技术探讨是两码事。”

    谭老师说向谢同学学习技术是同行间技术交流,不是真的做她谢同学的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

    谭克林医生冷静的语调没变,显示出他说出此话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重申下向你请教的是临床新人培训。”

    等于说,他谭克林医生跟吴老师一样来真的了。

    谢婉莹医生看看谭老师,再看看吴老师。

    吴院长或许本想着激将谭医生,可不排除大boss心里策划起从她谢同学口里套出些东西。

    医师培训制度说来国内向国外学习多年,诸多方法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在引入国内后不可能全盘照搬,要适应当地。这造成初期摸索阶段中大佬老师们个个在黑暗里头走。

    她谢婉莹是重生的是在这方面有经验,这是为什么她当初在谭老师组里带李同学有问题能很快调整过来。

    可能她这些小动作早被谭老师收入眼里,所以说谭老师至少看学生的目光是很准的。

    重生后在一群高智商群体里混,是要:勇气了!

    谢婉莹医生道:“既然谭老师吴老师都认为我有其它想法,我可以说出来与老师们探讨。”

    两位老师目光深晦中带闪闪:说你有你还真有了是!

    没事儿,带未来教育策略与现在的大佬医生们讨论是种很不错的体验。只要有机会,她谢医生是一直想把未来的东西做推广的。谢婉莹医生想,有时候自己的一根筋不做思前顾后重重顾虑,如老师们说的确实挺好的。

    “临床新人培训,注重点说可以一是知识的应用积累,二是临床思维拓展训练。这些事其实贯穿一个医生执业的终身。”

    谁敢说,她谢婉莹医生重生两世当医生有停过以上这两件事?没有的。包括谭老师吴老师都没有的。

    职场新人与职场老人的不同点变成在于:哦,新人完全不懂这两件事怎么做。

    吴院长与杨科长立马交流目光:对了!

    谭克林医生目光炯炯望着这个徒弟:你真是藏了多少事儿啊。

【393】回旋镖

    理解完上述分歧点,是非常容易想到如何入手解决普外二等科室出现的新人培训问题。

    再简白点说,教会新人学习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刷刷刷,在场其他人不约而同拿出纸笔准备记录谢老师的重点讲课内容。

    医学是师徒制,代表临床上各位都要当老师的,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并不容易。譬如问专攻教育学的徐艾琳老师,徐老师都会说想当个厉害的老师太难了。

    为此谢老师不得不再次“打”下自己老师谭老师的脸了,道:“明白了这点以后,我们可以知道,新人培训要探讨的重点和医学临床治疗技术讨论毫无关系,与教育学才是重大联系。教育学非说与医学有关系的话可能是指脑科学。”

    所以,谭老师你不要再说这事儿和临床技术有关系了,哪怕新人培训内容是临床技术。

    她谢同学技术好不一定是个好老师的。

    真正的临床金牌老师众所皆知,是陶智杰医生。

    谢老师再“打”下吴老师大boss的脸:“这问题请教陶医生比谁都好。”

    说到这里会觉得奇怪,陶医生不是脑科学专家。

    不奇怪,教育学说到底也不是研究脑科学的。

    陶医生优势在有个脑科学专家当朋友。

    你也有脑科学专家当老公优势的,谢婉莹医生。

    谢婉莹医生再说到另一个问题,她对临床带教工作不如陶医生热情。

    你想傅昕恒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带教任务交给了潘医生,真的只是给她谢医生减轻负担吗?

    不止是这样,傅领导早可以看出她谢医生对带学生这事儿不太热情。

    陶医生是个对谁都温柔体贴细心的人,说句话可以绕梁三尺。她谢医生不是,说话往往还一根筋。

    重生让她有更多的自知之明,哪些是她擅长的,哪些不是她最擅长的。让她带学生她可以带的不差,但是叫她全心投入带教事业是不可能的事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归结下来,看众人反应都知道,个个说她是谭老师的学生,很少人去谈论她是陶医生的学生。

    而谁都知道:谭老师不爱带学生——

    谭克林医生:==

    自己学生这回旋镖打得,他们师徒俩全翻船。

    杨科长当场笑到弯腰起不来身。

    吴院长哈哈大笑,一扫之前心情上的阴云。

    其他在场医生不敢在大领导面前笑出声也是一脸的笑容飞扬。“好吧,你可以结合谈谈陶医生的教学特点给我们借鉴的地方。”吴大boss手里的笔一指,点名谢老师继续说。

    “陶医生本人性格好,非常适合当老师。”谢婉莹医生说,“挑选临床新人培训领头人是需要这样的老师来做总指导。”

    一个好老师要如陶医生,能做到恰到好处地认识并尊重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这点是最重要的一道卡死很多人当不了好老师的门槛。

    脑科学早指出,人格和大脑回路息息相关,学生的人格得不到认识和尊重,想把学生培养出来等于免谈。

    具体到做法上,临床教育喜欢让学生给老师写学习心得,如果这老师不尊重学生的各自人格特点在批示内容上不擅措辞是不够科学的。

    医学圈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经常体现在这里了。这同样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出来以后,无论怎么改革,批评声牢骚声永远不断的原因。

    医学不是只有医患矛盾的,师徒矛盾遍地皆是。

    不是所有学子如她谢婉莹医生是重生的早就学会自我调整适应各类老师和领导以及避开坏蛋。

【394】消息真

    “保障体系。”

    谢婉莹医生借陶医生给所有临床新人,如她未来会很快进入临床新人行列的范芸芸医生争取些赚钱的机会。

    当医生,一开始是很穷的,赚大钱要等到多少年之后了,这是一般年轻医生必然经历的事。

    偏偏很多人生大事并不容许时间的消耗,如结婚生孩子养孩子买房子,哪样不要钱,叫新人等老了赚到钱再做这些事吗?压根不可能。

    陶医生这个金牌带教在这方面的觉悟是走在国协最前面的,在生活细节上很关心师弟师妹学生们是出了名的,可以说尽可能给学生们生活消费上兜底。

    是否记得,当初她谢同学在陶老师那儿拿到的第一笔奖金。

    临床新人培训制度的保障体系之重要性,是在未来被证实并被多所重点知名大医院推广的重大策略之一。

    国协作为领头羊应走在最前面。但愿抠门儿的吴院长能听懂她谢医生带回来的未来信息:真别抠门在这事上,没任何好处。

    此时,所有人看见谢医生的目光与吴大boss的两只老眼对视着。

    吴院长本想开口说医院也很穷之类的话,居然生生地憋住了,吞回去了。

    这是他要的未来的神给他的启示,现在他得到了,他要怎么做?

    谢医生这个未来的神在等着他要怎么做。

    吴院长改口道:“我明白的,会开会仔细探讨具体措施。”

    由于临床新人培训,是没有学生时代的以老带新了属于独立工作去学习,但是这不代表医院对这些刚入临床的新人可以完全撇清带教责任。

    这是普外二等科室培训新人时出现的问题,在摸索路上有出现过不奇怪。

    弥补上即可。未来来的谢医生提出:“特别针对新人的培训课继续开,新人交流会要继续开,给新人提供的学习资料要齐全,这些要在规章制度上有所体现。”

    大家在记录的本子和笔,笔耕不辍。

    杨科长边记,边在吴院长耳朵边说些什么。

    吴院长嗯嗯,嗯嗯。

    谭克林医生离两位领导比较近,听得到杨科长说的是:温医生当科室领导好像还有点儿叫人担心,谢医生反而是最稳当的。

    这代表另一则传闻信息有可能是真的:他这手里最厉害的学生谢同学,估计要做国协史上比温医生更年轻的领导了。

    国陟,张副院长办公室里

    “请坐,曹勇医生。”

    曹勇医生没客气,坐下。

    张华耀拿出招待贵客的茶,亲自泡给他喝:“来问我怎么当爸爸是吧?”

    紧接见对方没回答,张大佬自己一个劲儿如岳父大人唠叨下去了:“怎么做,曹勇医生自己很懂,听说你给你老婆制定营养计划书了,执行中。”

    不是说准爸爸肚子里没孩子不负责生产于是做不了任何事。准爸爸能做的事很多,如何帮孕妇老婆根据产科医生要求记录母子身体状况,如何给孕妇老婆安排营养计划等等。

    如张大佬讲的,这些曹勇医生在做了。

    “好吧,我知道你想来问我什么,想问那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可以老实告诉你,你老婆本来就要当领导的。她的能力所有人都知道。至于怀孕的事儿,我从她一开始怀孕讲的话,她是能听明白的。”

    女职工怀孕是私事,单位任何发展计划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怀孕有所改变,所以接下来只能看你自己能否克服困难上任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