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会变的
国陟算是她的另一个娘家。
实习时来过,工作之后一直有业务往来,况且二师姐在这里工作,望眼过去皆是熟人的感觉。
路上遇到的人时不时和她打招呼。
只是这次些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可能消息至少在国陟内部传开了,个个望向她的目光里充斥着各种矛盾的心境。
包括陪她走的申师兄,平日里的幽默感荡然无存,愁云上眉,话语变得寥寥无几。
梁院长的身份注定影响力比鲁老师生病的事儿更大些。
走到张大佬的办公室门口,如同以前很容易遇到二师姐。
二师姐在国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张大佬手里的掌上宝,是张大佬手里的得力干将之一。
据说二师姐来国陟的事是让国协领导有后悔的想法。
反正是,国协人跑国陟,国协悔恨莫及。国陟放人回国协,心痛如绞。
两者谁也没好过谁。
兄弟之争一直如此。
由于平日里在两家医院工作,想见个面不太容易。
回想着,谢婉莹倒数到大概是个把月前和二师姐在外面吃过饭。
两人电话在上星期交流过,约好周末一块去看产科医生。
只记得电话里,二师姐对于是否要在国协建卡生孩子态度犹豫。
到底是国协有个人始终在二师姐心里头留存着。
二师姐的婚礼当初没在首都办,是回到李孝深医生的老家摆了喜酒。
所谓的首都土著,实则很多追究过去不是纯然的土著。像魏同学,同样老祖宗是在另外哪个省区。李孝深医生结婚以后一样留在国陟的病理科工作。
见上面,眼前是要叫着二师姐二师姐夫这样。
“莹莹,进去吧。”何香瑜对小师妹说。
换做以前,二师姐早搭着她的肩膀嘘寒问暖,同申师兄那般开着玩笑。可见结婚之后的何香瑜医生变了,从大大咧咧活活泼泼的样变为成熟的少妇风,说话老沉了。
说明一个人终会变的,只要遇过大事。
二师姐的口吻另一方面透露出国陟的人心中的忧心。
梁院长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是不是张大佬接棒难说。主要原因在于张大佬年纪在上面领导眼里稍微年轻些。
要当国陟国协这样举世闻名大单位的领导,年龄不上个五十,总叫人觉得不够稳重。
医院里和其它公司没区别,派别林立,有各自的利益斗争。即便张大佬在单位里位置早已稳当,上头再派来个空降的领导,难免再起风云。
国陟的人心惶惶,显而易见。
对比国协同样是。一旦吴院长有个事儿,国协里头更说不清道不定谁能接手。于是,国协里咒骂吴院长抠门的人有的是,但每个人更情愿吴院长能长命百岁。
二师姐言语变少,二师姐夫李孝深医生却是同她在门口硬聊了几句。
“周末我刚好有点事,可能会晚点陪她去医院。曹医生会陪你去吗?”
这个曹师兄没说,大可以认定只要没工作是陪的。
“她想一个人先去,不想耽误时间。你们约的哪个医生?我问她,她说由你安排。”
【336】未雨绸缪
“约的安医生,她刚好周末在门诊值班。”
“安医生是教授?”李孝深想着或许自己对国协产科不太了解,没听过这个安教授的大名。
“不是,她是主治医师,和我一样。”谢婉莹说。
李孝深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是有一刻的不敢相信:你在说什么?你在国协学习工作,不顺便找个大佬给自己看病,这岂不是浪费宝贵医疗资源。
李晓冰师姐当时直接找产科主任建卡。其他同事差不多。
谢婉莹考虑的是:“安医生比我先一年进的国协工作,工作能力很不错。”
没事儿的时候去找产科主任干嘛呢?
说白了,产科主任的工作任务有多重,医院内部的人对此一清二楚。
产科主任每天要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手里的病人太多了,不可能因你是同事把你的事放在心里第一位。
是医生,肯定只把重症患者摆在第一位。
再不信,回想李晓冰师姐当初的怀孕过程,出了问题照样没有床位可以留医,回家养去。
对比之下,不如找个她谢婉莹这样的医生好些是不是?
年轻,有精力,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管好自己的病人,可以专注地管着你的事儿,有事在领导面前也能说上话协调资源,怎不好呢。
有的人认为找普通年轻医生不好,这话不是绝对的。这事情要看这年轻医生在医院内部的关系来决定。
好的年轻医生胜过你去找个主任,尤其在你的病不算重的情形下,主任根本不会去顾及你。
李孝深听着她的话,望着她的目光有了两样,只差说:你这家伙,究竟是在医院里足足混了多少年的老手?
何香瑜拉下老公衣服,笑着说:“我早说了,事情只要交给莹莹去办绝对没问题的。”
在此期间,申师兄早在他们在门口谈话时,进去办公室里头了。估计在里面听见他们说了些什么,里面随之传来问询声:“谢婉莹医生,你准备找谁给你产检,你老公知道不?”
“曹医生他知道的。”这事情她肯定会与曹师兄提前商量过。
“他什么时候知道的?你什么时候和他商量这个事的?”
这是从旁打听他们夫妻俩把这个事瞒了所有人多久。
谢婉莹医生道:“结婚后不久就谈过了。”
周围所有人:你这高材生牛逼!
越是高材生,越是出了名的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谢医生,你快进来。”张大佬出声了。
谢婉莹走进去,要说刚问她那些话的人是谁,是现在为国协人以前为国陟人的毕永庆副院长。
昨晚打电话没能得到确切消息,今早上不用吴院长多说毕副院长亲自跑来问人。
一群人进来后自动自觉关上办公室门。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和他本人说?”毕永庆接着没聊完的话问。
张华耀医生坐在椅子里,是一反常态,脸色略显的苍白无力。是医生也会怀疑自己运气的。此刻张大佬心头疑心的全是自己命不好。
母亲去世才多久,轮到梁院长。
梁院长于他而言如父亲一般,当年招他进国陟,一手扶持他到今时今日。
最该死的是,昨晚听谢同学说了之后让他恍然道:杀死他母亲的病魔并没有离远,紧接把魔手伸向了梁院长。
【337】惊
悲伤,愤怒,如滚滚的咆哮浪潮,在张华耀医生内心里翻滚着。
等不到他说话的毕永庆可以想象到他的心情,叹一声气:“如果你们不好说,可以由我或是吴院长去和他说。”
这话提醒了张大佬,立马拒绝:“不用,我们国陟自己会和他说。”
这是国陟医生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自己有察觉吗?”
梁院长倘若察觉自己生病,不会说等晕倒再被人发现。病人的察觉应是指今早上再被人送去做ct时。
可悲的事总是这样的。
好比肝胆外科医生发现自己得的是肝癌的一刻会有多么震惊。天天和病魔斗,结果证实自己搞了一辈子没搞懂,被最熟悉的病魔占据身体,这样当专科医生该有多失败。
“他现在暂时以为还是脑的问题。”张华耀低声说。
真说明白,对梁院长的打击是千万重磅级的。
“准备做手术吗?还是说先取小部分做病理检查?”
“既然一定要切,病理在术中做够了。”张华耀医生对此的答案是不假思索。
众人不吃惊,毒舌大佬出名的狠辣风,外科医生下刀不狠的成不了名医。
“谁做这个手术?你来做?”毕永庆问后面这句话时同样是不用多想的。
如此重大手术若不是张大佬亲手动刀,叫人想不到谁能代替张大佬有这个主刀资格。
“我们要先开会再做决定。”张华耀答。
毕永庆再次惊疑他的异常:你心里认为有人可以代替你吗?
“谢医生,你坐,我和你聊两句。”张华耀锁定前面的目标人物。
申友焕拉张椅子让小师妹坐。
毕永庆走到外面去,给吴院长回个电话报告现阶段病人的情况:“我和张副院长聊了几句,他说要开会讨论,我们医院的谢医生被他喊过来了。”
“他喊我们医院谢医生过去做什么?”吴院长差点儿被惊出魂。
特么的奇怪好不好,全国最著名的心胸外科大佬在国陟数不胜数,张华耀本人的名气更不用说,这样都保证不了梁院长的手术?
叫国协的人过去帮忙不是不可以,为何叫的谢婉莹医生这个小主治过去?
“谢医生是我们医院心外科的。”
不叫国协胸外科的医生叫国协心外科的医生?叫人误以为病人得的是心脏病呢?
对这些疑问毕永庆和吴院长一样有,头贴在门板上先偷听会儿里头张大佬打的算盘。
“我听都医生说你昨晚给病人做的胸腔镜手术能只打两孔?”张华耀问。
大佬是大佬,看ct检查结果无需多虑赶紧给病人做手术。
问题随之变成手术技术探讨。
都医生的间谍报告为此或许能成为梁院长手术举足轻重的关键。
“如果是讨论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打几孔的问题——”谢婉莹医生说。
“胸腔镜双孔做不了肺结节手术是不是,只能做心外科手术?”站在边上的都叶青医生迫不及待问。
只听米同学报告他是暂时搞不清楚双孔胸腔镜操作的过程,只能先乱推测一番。
谢婉莹医生否定:“我意思是可以做到单孔。”
办公室内,吃吃吃,抽气声一片。
何香瑜轻轻推推小师妹的肩头:你是要惊死人哪。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38】不速之客
惊的人何止谁?
门口站着的毕永庆,眼皮子要眨飞了。
电话里吴院长好奇他怎不说话了,问:“什么问题?”
“我之前没听我们医院心外科说过什么。”毕永庆回想着自己的记忆是否有错,只得问下同事,“杨科长知道不知道,我们心外科有什么新技术出炉?”
杨科长在院长办公室里的,接到问声说:“他们心外科有申报过。”
“申报过什么?”
“具体可能需要问傅医生,他负责的,说是在原来的研究项目上再进一步做些什么研究,申请不少专利权。”
这些心外科新项目科研细则上好像杨科长不太清楚的样子。
毕永庆斥人了:“你管这个的,你说你不知道?”
“我不是不知道,他们刚搞没多久吧,有说过我是听着不太明白。”
“没搞多久吗?”
“对啊,在做临床试验。”
所以,你们让谢婉莹医生昨晚上跟谁说什么好呢?
同行们,都老师,张大佬,你们想也知道一个医学上新技术出炉放在临床实践中,是要经过各种试验见证再能正式应用和推广的。
谢婉莹医生就此在办公室里补充:“新技术是可以探讨,但是按照规定,如果梁院长要做这样的手术只能走临床试验。”
让梁院长当她谢医生新手术技术的小白鼠?
这——
室内室外那一片静寂啊。
大家联想着昨晚那位大明星的手术,瞬间全懂了:大明星自动自觉愿意做谢医生手术台上的小白鼠。
刘明星:你们要知道,想做谢医生手术台上的小白鼠,不是想就能做的,是我找人疏通关系争取了多久。“哎,傅医生来了。”外头的毕永庆副院长突然道,眼见走廊里从电梯口走出来的人影,正是自己家单位的不速之客。
“傅昕恒医生过去国陟了?也被国陟他们喊过去了吗?”吴院长边问边疑惑,这一个两个自己人过去国陟居然不向他吴院长报告。
吴院长对自己人的忠心不会随便的怀疑,属下若有要跳槽的心思不可能说明目张胆这样在对方单位现身的。
毕永庆代替吴院长问起傅医生:“张副院长喊你来的?”
这问题,办公室里的张大佬先自己抢答道:“谁来了?我喊谁了?”
有关傅领导要来这事儿,谢婉莹医生昨晚有听傅领导自己亲口说,道:“傅主任是基于关心梁院长所以过来探望病人。”
得了吧,你这一根筋的谎都不会撒。在场张大佬等人根本不信她帮傅昕恒医生想的这话。
“你知道他要来,他昨晚说过什么?”张大佬明明白白地直问。
傅领导那句话谢婉莹医生不敢明讲的,说傅领导怕她一根筋说错什么话。
既然听闻到张大佬这么说,毕永庆问傅昕恒医生:“谁让你来的?”
“我自己来的。”
“关心梁院长?”
“是。”
张大佬等人在办公室内坐不住了,喊人:“傅医生,你进来把话好好说。”
没犹豫,傅昕恒医生推开门直入。
【339】不怕
室内的气氛顿时变了,股股卷云势必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打转相撞的势头。
李孝深医生情不自禁走到老婆身边护着,不知自己和老婆会不会被卷入这个突发的战场内。
话说医学圈内卷放眼全世界是一个样的。李孝深医生跟老婆小声说:“国内这堪比国外啊。”
必须是,学术界兵戎相见太常见了,真理越辩越明。越是这样的盛况空前,其实越证明这个国家的学术界蒸蒸日上。
学术界和其它行业同样的,最怕没活力只有死水一片。
越争抢的技术越代表有利可图。
眼前这场面叫人畏惧,可个个一身胆子准备抢了。
傅昕恒医生先瞟眼谢下属:果然你这个一根筋的,没等到我来自己先说出去了。
谢婉莹医生的特点是,为了病人在所不辞,病人有需要就把法宝使出来。
“你们两个没说好一块来?”都叶青医生看出对方阵营里的缺漏处,立马指出破绽。
“昨晚说了,她开车来你们医院之前有跟我短信报备一声。”傅昕恒医生一口否认,绝不让对方抓住任何把柄。
张大佬嗯咳两声,道:“傅医生想说什么?”
“所有人都关心梁院长。我昨晚和曹勇医生沟通过,梁院长应该转到我们国协进行治疗,对他本人最好。”
场内张大佬代表的一帮国陟人脸齐齐刷黑。
“傅医生,梁院长要在我们医院先做肺结节手术。”都叶青医生告知对方,“未来做不做脑科手术可能要先进行的是化疗,这可以在我们医院做。届时会请曹勇医生再过来给院长会诊。”
傅昕恒医生把手里的公务包换只手拎着,表现出一种在他人地盘上的悠然自信,问道对方:“你们刚不是在向谢医生打听吗?”
这家伙听见了吗。
不用听见都猜得到的傅医生说:“谢婉莹医生应该告诉你们,如果想给梁院长做最小创伤的微创手术,必然要在我们医院进行,因为这是一项临床试验。”
张大佬的目光落在谢婉莹医生脸上。
应说张大佬事前没想到这里头再套了个坑。
谢医生一根筋的,该露就露底,也真不怕说出来。
“我跟你们说清楚吧,傅医生。”都叶青医生说话的口气有些火苗上头了,“这事情不是说我们不想,而是你们跟梁院长说,梁院长能肯吗?!”
为了病人着想,张大佬他们并不会在意脸面。但是梁院长不同,会在意的,必定更情愿在自己医院做几孔手术。
病人和家属想的东西往往反而不似医生思考的纯粹。
“他家人呢?”傅医生问。
病人不同意可以让家属做做工作。
“梁院长三个孩子。”
大儿子一家在国外定居,大女儿一家也去了国外生活。只剩小女儿的工作留在了首都陪着老父亲,等于说梁院长的太太早过世了。
梁院长生病的消息必定第一时间通知了他全部家人。儿子大女儿在国外赶回来需要时间,父亲全部事宜暂交给小女儿处理,梁院长家里一直是这样的程序。
【340】难处
梁院长的儿女应该说都是孝顺父亲而且很尊重父亲的,特别是小女儿,极其崇拜德高望重的老父亲。
“他们只听梁院长的决定。再说梁院长没昏迷,自己可以做主。”都叶青医生说。
“这样,讨论完如果你们的方案可行,走个特批。”张大佬发话,“你们带东西过来这边给院长做手术。”
傅昕恒医生脸上的肌肉有种抽不抽的犹豫感。
你说张大佬这话这决定,似不似掩耳盗铃。
本质上是由国协团队给梁院长做手术了,梁院长肯吗?让对手医院的人拿他当小白鼠在他医院地盘上炫技?
张大佬从对方表情读出自己话里的另外含义,脸上黑了一层又一层的。
这是前所未有的丢脸。让张大佬说,最该恨的是当初干嘛因为自己妈心软,把谢同学给放回到国协去了。
“病人的情况肯定是越早动手术越好。”傅昕恒医生说自己团队愿意接受张大佬的提议。
接下来看国陟自己人如何内部协调好。
“我和傅老师可以先过去关心下病人。”谢婉莹医生说。
何香瑜的手再推推她肩膀:真服死你了,他们斗得快目赤眼红了,你是镇定中再火上浇油一把是吧?
谢婉莹医生想法向来直线型,这病人特殊,不经梁院长知道背地里讨论完先斩后奏,唯恐梁院长更不同意。
关心梁院长是所有人的事,傅老师没说错这话儿。
张华耀医生深深吸口气之后点头。
一行人动身走去病房。
路上没人说话,气氛足够的沉重,没人有绝对把握能说服病人。
越是大领导平日里处事越坚决,脾气越倔强,梁院长不会出乎这个规律,所有医生想得到。
昨晚上没有怀疑到肺这个事之前,想叫梁院长转到国协治脑梁院长都不愿意。
哎——
叩叩,张大佬走在前面敲门。病房里面,梁院长的小女儿梁喜女士在给老父亲削苹果皮,听到声音立马走过去给医生们开门。
见到医生们,梁喜问:“早上去做ct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吗?”
“他们应该看到了的。”梁院长说。
医院里工作是走什么程序,院长更是一清二楚。
可见没医生能瞒得住梁院长。
张华耀进去走到病床边与梁院长沟通着:“谢医生和傅医生过来想关心院长。”
“他们来关心我是我肺有问题?”
大佬嘛,一猜即中。
张华耀点头。
“什么问题需要请他们过来会诊?”梁院长口气里满满是对自己下属们的质疑。
胸科是自家医院主业务,岂有此理需要请对手过来。
张华耀硬着头皮:“他们在搞一项新的手术技术试验。”
“我们医院没有吗?”
“我们医院之前有开过类似技术的讨论会,现在得知他们医院比我们先一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比对手慢了脚步,然后请对手过来自取其辱吗?梁院长差点儿要被气吐血。
跟来的毕永庆见状猛摇头,只怕他们国协人在这里说个字会在梁院长心口上撒盐。
刚这样想,一根筋的谢婉莹医生立马打他们的脸了。
“梁院长。”谢婉莹医生主动走上前说。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41】抓住机会
伫立在旁的各位,一个个望住胆大包天的谢婉莹医生。
“她是?”梁喜问,由于从没见过眼前这名女医生,有些好奇。
“她是国协的心外科谢医生。”
这句介绍对方身份的话是梁院长自己抢着说的。
梁喜掉头看向父亲。
“你看,以前说让你学医做个心胸外科医生,你说你学不来。”梁院长语气里满是惋惜。
自己几个儿女读书均很优秀,偏偏没有一个认为自己能继承父业。
尤其小女儿更是很可惜了。梁喜女士是在国内有名的高校里搞化学科研,与医学算擦边儿学科。
梁喜告诉父亲:“女孩子杀个猪鸭鹅都害怕,你说你让我学你给人动刀子,我能不怕吗?”
“谢医生不怕。”梁院长又批评女儿胆小。
梁喜吐句实话给父亲:“这外科圈,我当年打听过,没有一个女的能学成心胸外科。”
“有,有女心胸外科医生。”
“不是被你批过不行吗?”
可见当初自己表姨妈表姨父说的那番有关女外科医生的话是学术界内公认的。谢婉莹因此对在自己面前再有人这样说并不惊讶。
梁喜女士当众再次重申这话,明显是一种质疑:老父亲一直说女心胸外科科医生不行,新来没见过的谢医生行不行需要打个问号的。
梁院长指下张华耀医生:“谢医生曾经是他学生。”
随之,张华耀医生先澄清:“我和她没任何亲戚关系。”
“谢医生来自南方。”其他医生接二连三帮同行谢医生以正视听,“也没有亲戚在我们这边。”“你应该听说过她的事。她上过报纸的。”梁院长再告诉女儿。
“谢医生上过报纸?”
“对,给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林佳茵做手术是她了。”
梁喜这下猛点头,记起来了:“好多人想找她看病。”
家属理解她谢医生不是平凡无奇的小医生之后,问父亲:“爸,他们打算让她给你治吗?”
梁院长对女人说:“谁治都好。”
“只要是能治好我爸的病,哪个医生都行。”梁喜的表态是病人家属们的心声,所以接下来她问谢医生,“你想怎么给我爸治病?”
谢婉莹医生抓住机会猛夸病人和家属:“家属和病人这么想是对的,没什么比治好病更重要。”
梁院长和其他人一听她这话:好家伙,鬼马精灵谢医生是绝不会放掉任何一个可以治病救人的机会。
“你说他们有什么技术是我们医院做不了的。”梁院长仔细盘问下属。
张华耀清声嗓子:“说能做单孔胸腔镜手术。”
“单孔吗?!”梁院长确实被小震到。
梁喜在旁追着问医生们:“单孔什么意思?”
一帮医生们简单给她解释以前手术开大刀几十厘米刀疤,有胸腔镜后变成开小孔。
“四个孔,变成三个孔,再变成两个孔,说是最终能变成一个孔。这里头对病人来说有什么区别?只是开孔多和开孔少的区别吗?挨的刀疤少?会不会只有一个孔变成需要开大孔?”梁喜这些追问是梁院长张大佬他们等人同怀有的疑问。
【342】好比树木
个个再望向谢医生求解答。
“减少的孔是辅助孔,所以只剩一个孔的时候大小没变,甚至可以再缩小点。”谢婉莹医生说。
以前胸腔镜四孔是主操作孔观察孔加两个辅助孔,先减掉的肯定是辅助孔,观察孔实际上可以算在辅助功能之类,最终单孔手术减剩下的是一个主操作孔。
好处肯定不止是减少刀疤。
要说到四孔也好三孔也好,开的孔要落在胸壁,胸壁开孔进入胸腔时医生刀具是要从肋间隙插进人体胸腔内,相当于会伤及肋间神经。
心胸外科手术哪怕变成胸腔镜微创,手术毕竟是个创伤的活,肋间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这类手术术后遗症。
举一反三,想也知道,手术开口越少越好。
“我明白了。”病人家属就此总结医生的话,“开口小,开口少,损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
接着,梁喜望回父亲:“这样的手术好,为什么以前没听你说过?”
“我们医院刚在研究。好比你研究化学,化学学无止境,医学一个样。”
“他们意思是,爸你这里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谢医生能做?为什么?”
梁院长立马跟女儿说明自己医院不是没本事的:“单孔有很多技术难题要解决的。你要明白,如果一开始单孔手术很容易实现,不会说刚开始出现的形式是四个孔手术了。”
单孔手术的技术难题在哪里。
谢婉莹医生再给家属打个比方:“单孔手术相当于从一个狭窄的瓶口里放入多支筷子,接下来这些筷子要在瓶子里进行各种操作,可能是两个筷子配合操作,也可能是一个筷子做一项操作。”
“这?”
“是不是想想都知道筷子会在里头打架,这在腔镜手术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梁喜女士明白了,小声对父亲说:“谢医生讲的真好,必定是高材生。”梁院长点点头,女儿没猜错。
女儿在高校科研工作可懂什么是顶尖人才。顶尖人才是,越是能把复杂的学术道理讲的通透明白的越是厉害。
“不止这样——”谢婉莹医生继续说。
“哎?”
听到声音发自父亲,梁喜掉头问:爸,你不知道?
梁院长闭住嘴:不知道怎么解决单孔技术难题也算了,如果连技术难题都不知道有哪些,是丢脸丢透。
其实并不奇怪,临床技术是实践工,很多难点要在实践中继续持续再被发现,光纸面讨论是讨论不出来的。
张大佬他们那帮国陟的全竖起兔子耳朵睁大眼听着。
没法,谁让他们现在第一步实践试验都没有进入,完全不知有什么困难在前面等着他们。
“这样的手术不是一个医生可以完成的。”谢婉莹医生道。
不要以为单孔手术只需要主刀一个人动刀。想想机器人手术都没法完全做到这点。当然,机器人手术的好处不言而喻,是最接近一个人可以完成手术的技术路径。
“未来想让一个医生单独完成手术是要走机器人手术单孔的。”谢婉莹医生再说。
梁院长能大大吐出口气了。
据他掌握的,手术机器人研究国陟是走在国协前面。
“技术上永远没有谁能超越谁。梁院长你是胸科医生,你知道肺好比树木,科技也好比树木,交叉发展。”
【343】几助
“嗯嗯。”
梁院长这两声充分说明态度有所松动,认可谢婉莹医生的观点。
“爸,可以让谢医生他们给你做手术。”梁喜感觉到谢医生是高材生中之高材生,被说服了,主动向父亲提议。
梁院长不会轻易松口:“让谢医生再说说理由。”
面前是医学顶级大佬加大领导,这是所有医生来之前可以预见到的比天高难度。
因此,女儿不懂的医学内部门道梁院长深知其中。
单孔手术如果说只是减少副作用伤害,相比外科手术中一再强调的最好切干净方面,单孔比多孔有操作技术难度似乎并无优胜可取。
忍多一点痛与切不干净比较,肯定后者麻烦大,是医生更清楚这点利害关系。
“论切干净这方面,单孔手术优势更大。”谢婉莹医生说。
一群国陟人不是懵一点儿,是要彻底懵掉脑袋。
“你——”梁院长忍不住吐槽她,“不要夸张新技术。”
夸大新技术优势是很多医生的毛病,以前讲过。
一根筋谢医生没被大领导吓住,只说技术实话:“几个孔手术的话会有盲视角。”
这个问题早在腹腔镜手术时候提过,所以优秀的扶镜手是非常之难,要给主刀照到位有时候难免会被孔距离和角度局限住。
单孔不一样,相当于在主刀器械附近直接拿个最近距离摄像头照,想怎么照无疑方便许多。
主刀器械附近代表手术区域也代表病灶区域,这一想,还真是被谢医生说中是单孔的优势。
“单孔视角是像我们传统开刀手术,传统开刀从不是多开几个口好。”谢婉莹医生再续上尾话。
梁院长没声。傅昕恒医生差点没能板住机器人脸。
国陟人的心头大概郁闷到极致。
说真,这些问题谢婉莹医生不讲其实国陟人可以在讨论这个技术时涉及到,不会说谢医生一说一个不知晓。只能说明上次国陟内部讨论减孔方案时是一群无头苍蝇在乱飞舞,完全不知道往哪儿摸门道儿。
被打脸打到没脸,再有被对方从开初抓到把柄,梁院长松口说:“手术可以由你们带技术来做,让我们医院的医生辅助你做。”
什么意思?国陟医生给她谢医生当助手?
“你想让谁做你助手都可以。”梁院长说。
院长想指定自己人谁给自己做手术,能有不行吗?
行是行,岂不是意味着张大佬也可以给谢主治当小二?
张华耀医生主动表态:“我很想亲自参与这台手术,院长。”
“这事情——”傅昕恒医生赶紧插上嘴。
哪能行。张大佬真给谢主治当小二,随时可以在手术中反宾为主的。
对此,张华耀医生义正言辞:“你认为我会拿病人的命玩吗,傅医生?”
大佬实际上比小虾米更舍得放下无谓的自尊心,不然成不了行业内大佬。
众人看向谢婉莹医生。
显然,众望所归如今谢医生变成正儿八经的决事主人翁,地位比现场谁都高。
谢婉莹医生认真回答病人的要求:“可以让张副院长在手术中做个三助。”
现场这片鸦雀无声……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44】要冷静
后来听说这场面传回到国协传遍首都医学圈,是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场面。
何香瑜想到自己和大师姐从开初押小师妹这个宝押的太对。
说出去自己是小师妹的师姐,绝对的容光焕发。
医生们没说话是听懂其意思。
家属不是内行人,梁喜女士问谢医生:“您的意思是张副院长的技术水平不足够做您的手术助手?”
家属只能理解医生话语表面的意思,不明不白间说出的话反而袒露出一股真相感。
可谓旁观者最清。
这下子没人敢瞧眼张大佬脸色。
谢婉莹医生赶紧补充说明:“张副院长的技术水平是行业内最顶级的。”
她万万不敢说张大佬水平次。
“那是什么原因?”梁喜追问。
其他人替张华耀医生望向梁院长:你不拦下你女儿?
再不拦着问下去怕是张大佬的脸丢没了。
梁院长是也想听听原因,自己最得力的干将为何居然二助也混不上去?
在腔镜手术中,前文讲过很多案例,基本医生团队搭配组合是一主刀两助手。单孔手术减掉几孔是减少手术繁缛环节,可想团队成员人数只需减员无需增员。
就此推论下去,沦为三助的医生估计只在旁干站,大概率没机会动手参与手术中。
意味着张大佬想给谢主刀当小二?
没成!?
“你说。”
张大佬亲自催问谢主刀。
顶尖大佬不怕丢脸,只怕死不明白!
谢婉莹医生说:“主要是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磨合的。”
“你担心他配合不上你?”梁院长问。
“是一定配合不上。”谢婉莹医生点头。
现场再次那个静,死一般的静默。个个佩服谢医生一根筋的超级本事,涉及医学技术问题谁都不卖这个面子。
谢婉莹医生再“补”一刀意图拯救场面:“这技术张副院长没接触过。”
“单孔操作和多孔操作差别很大?”梁院长问。
实际上不用谢医生正面回答,众医生心里早有答案。如果两者差别不大,不会说自腔镜手术诞生以来过了如此多年才有单孔的尝试。
“我能看看你们做的单孔手术录像吗?”梁院长要求。
一方面作为全国最顶尖胸科医院院长,肯定始终不信自己手下没一个能行。
另一方面,身为病人多少会顾虑到医生很难练就的技术说明手术技术难度高连带手术风险高。
涉及科研秘密不是她能决定的事,需要领导拍板。
傅昕恒医生站出来介绍:“我过来正是想和你们强调这点,谢医生在贵院呆过,你们清楚她为人性格。谢医生对救每个病人都是竭尽全力。”
听完他几句话,国陟人隐隐约约听懂之时露出吃惊神色。
“你是说单孔手术没人做过吗?”都叶青医生问话的声音要打抖了。
国协人不敢让梁院长真做第一只小白鼠的。
“仅做过一例。”傅昕恒医生坦白,“而且那例比较简单。”
大家听明白了,梁院长有可能是要做第一只小白鼠。
按理说谢医生是个谨慎的人,为什么要说出这个试验技术?看出来她想鼓励梁院长做单孔?
“曹医生和宋医生要来看您的,院长。”谢婉莹医生道。
一个人的病是要看人整体而不是只看局部的病,多个病种需要多科医生一块决定。
现场所有人发现,自始自终一根筋的谢医生脑子无比冷静,医学思维永远在线。
【345】暖男
话说宋爸开车把未来儿媳妇送到国协后并不急着离开。
准确的说,宋爸想趁机见一面未来亲家母。
徐艾琳到医院后下车立马先打电话给大姨妈。
孙蓉芳告诉她:“你莹莹姐有点工作不在医院里,不过宋医生在这里等你了。”
徐艾琳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扑扑。
宋爸让她把行李先留在车上,陪她一起进医院,问:“你来过这里吗?”
“来过,这是我表姐的医院。”徐艾琳老老实实答。
“这么说,你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这里了?”宋爸的嗅觉敏锐嗅出儿子谈恋爱的味道。
徐艾琳点点头。
宋爸眯着眼瞧着未来儿媳妇,越看越中意:这女孩不像他儿子老奸巨猾,是个乖小孩。只要不和他儿子一个样的,均是好孩子。
说话间,宋爸放眼前面,在人群中发现穿白大褂的儿子。
不得不说,他儿子穿这身白衣天使工服总让他产生种错觉:是不是恶魔拿错衣服套上了天使衣。
旁边徐艾琳看着宋学霖医生,只觉得宋医生和她表姐一样套上白大褂是英姿飒爽。
“你觉得他这人怎样?”宋爸贴在未来儿媳妇耳边问。
徐艾琳答:“宋医生很好很善良。”
你说这女孩吧,可以说迷上他儿子英俊的外表或是迷上他儿子是个总裁儿子多金或是迷上他儿子是个医生有白大褂情节。归之是,怎么会说他儿子很善良了?
徐艾琳对自己的答案无需怀疑:不善良的人怎么可能当医生?宋学霖在边上应该听见父亲偷偷在问,嘴角衔上一抹笑。
他爸爸不想儿子智商多高。
这个女孩是和谢医生关系良好的表亲姐妹,说明两姐妹属于“臭味相投”的同路人。
谢医生一开嘴总夸他宋医生很好很温柔,你说徐艾琳老师怎会不夸他宋医生如何好。宋爸:……
“早餐吃了吗?”宋医生关心连夜赶来首都的女朋友。
“她说她在飞机上吃过东西。我有劝她路上吃点再过来,她说不用,应是担心她妈妈。她妈妈身体怎样了?”
对于父亲的抢着插话,宋学霖无语中:老人家,一般是连电灯泡三个字意思都不懂的。
边走宋医生边安抚女朋友:“谢医生在电话里和你说了吗?”
“表姐说我妈没问题。”
“过两天阿姨可以回家休息了。”
徐艾琳摸摸自己心口处。
见状,宋医生伸出的手握下她手腕似乎要给她数下脉。
后面跟随的宋爸目不转睛,不放过任何当电灯泡的机会。
前面有群人同样探头探脑的,直盯着宋猫的猫爪子放哪儿了。“你脉搏有些快,估计血糖有些低,我给你买了早餐,进去后吃点。”宋学霖医生说。
周围的人,包括宋爸,没听过他温言软语和一个人说话,差点儿跌穿眼球。
看来是谢医生目光最毒,一早说过宋医生是个暖男是说对了。进入病房,宋爸见上了未来亲家母,慌忙上前帮儿子美言关心:“你有什么要求,学霖他是这里的医生,你交代他去做。”
身体好了许多的孙蓉玉眨眼,心思忽然冲过来的这人是谁。
“妈,他是宋医生的爸爸。”徐艾琳有点害羞地介绍,“叔叔人很好,开车去机场接我过来医院看你。”
孙家姐妹反应过来。孙蓉芳急忙搬个椅子给宋爸:“您快坐。”
【346】后悔
门口围观的人们,有帮谢同学照看下病人的李启安医生潘医生段医生等,看着这幕只觉太神奇。
一帮人内心极其不服气的。
真正的人生赢家要数宋医生谢医生这种,事业有成之外,谈恋爱和婚姻居然一帆风顺,太叫人妒忌。
可见人生规划和抓住机会不放是缺一不可。
铃一声,潘世华医生掏出手机发现是林昊同学打来电话。
大佬们全集中在院长病房里,林昊本是没资格进去里头的,只因他是谢同学的同学。
更准确的定义是,张大佬认为有他在,可以帮着摸摸谢同学的底。
于是,他蹑手蹑脚跟在大佬们后头进去听完谢同学“讲课”,再接到张大佬的眼色及时撤出病房打电话刺探情报。
“你们能做单孔胸腔镜手术了也没告诉我。”
“我们为什么要告诉你?”
“潘世华,我们是不是同学,你用不用捂得死紧?”
潘世华同学没接上话前,李启安同学在旁高兴地要跳起来说:“他后悔了后悔了!”
林昊同学当初选择去国陟,一帮同学尤其李同学早放话给他:有你后悔的一天,谁让你不选择和莹莹一块做同事。
林昊内心是有后悔的地方,刚在里头听的时候,大佬们震惊,他更惊到想锤胸口。
谢同学说张大佬只配做个三助,他林昊同学非要挤上手术台的话,得排到哪儿去啊。
谢同学这技术飞到天上去了,完全出乎张大佬等人所料,更是出乎他林昊的预计。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潘世华,你是不是一助?他们说你们昨晚手术你是一助。”
对林昊同学的问题,潘世华同学很自然地回答:“我本来就是冲着这个目标。”
林昊同学留国陟目标应该是给张大佬当助手,结果没想到张大佬现在目标是想给谢同学当助手吧。
林昊胸头一口血想呕:“莹莹说我们张副院长没法给她当一助,而你能?”“我怎不能了。”
嗯,我潘世华同学跟谢同学是有这个本事,超过你们张副院长了——
“这个手术究竟有多难,你给我说!”林昊心急如焚。
“给你说你也听不懂。”
潘同学这个温柔人,说话语气像绵羊时打起太极拳,每一拳可以砸死人。
林昊同学领教到了:“潘世华,你跟着她越来越得意。”
搭上谢同学的顺风车怎能不如意。
林昊心里头哼一声,决定先不告诉对方谁准备当手术三助,道:“我们副院长问曹师兄和姓宋的来我们医院没有?”
此时此刻病房里宋学霖医生告知女朋友:“我有工作,回来再来陪你。”
林昊隔着电话听到什么,诧异:“他真有女朋友了?!”
现场的人不知道怎么告诉林昊,人家不止和女朋友好,两家人快变成一家人。
孙蓉玉对女儿挥手示意:“去送送宋医生。”
“不用的,阿姨。”宋学霖道。
孙蓉玉向宋爸夸人:“你儿子太有礼貌,贴心,照顾人。”
宋爸脸上一抹愧红:我儿子是只大懒猫,哪有对方说的好。
徐艾琳陪着宋医生走出门口,并不是因妈妈的指令,只是有事想问。
停住脚步的宋学霖好像在早等着她问。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47】跟你说
“我跟你说——”徐艾琳的嘴贴到男朋友耳朵附近悄声咛语。
宋学霖医生的眼里闪着光,感受女朋友在自己耳朵边吹风的甜美。
在周旁的人看来,此时应该是所有单身汉羡慕的时刻。
时间紧,黄志磊医生先帮曹医生宋医生带东西下楼,在他喊人找人的声音传过来之际。
徐艾琳急急忙忙站开一步。
反而是宋医生立即伸手拉住她的手一把,怕她被路人撞到。
走到他们面前的黄医生,愣了下,紧接反应过来之后,瞪着宋后辈:你居然敢比前辈快人一步找到人生另一半。
宋学霖医生桀骜不驯的傲娇目光不会变的。这哪能怪他,谈恋爱找对象的事永远是如干事业各凭本事。
黄医生果然照常被他气到够呛,这样说是他黄前辈没本事。
站在他们面前望着他们两个的徐艾琳,说:“玉树临风的黄师兄,又再见面了。”
哇,小师妹的表妹一样太会夸他黄师兄。黄志磊医生的眉毛如风筝飞扬。
“你刚才跟他说什么悄悄话?”黄医生问起当事人。
这正好是在后面看着的潘医生等人心头的疑问。
徐艾琳差点咬着自己舌头。
夸两句表姐的师兄并不能转移对方注意力。
表姐说的对,千万别和医院里的医生们玩智商游戏,必输无疑。上次她是侥幸得胜。
好在智商更爆表的男朋友出手拯救她。
宋学霖二话不说,伸手拿过黄前辈手里的公务包电脑包,另一只手拉着女朋友把女朋友先送回病房里的安全地带。
他这一举动,算是警告这里所有人不准为难他女朋友。
随之,他脱下白大褂扔回黄前辈的手里,走出医院大门去坐曹勇医生的车。
黄医生只好干瞪眼转身回科室。
潘世华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林昊医生人员出发了。林昊趁这个时间再问潘同学:“李亚希准备做手术吗?”
由于大家知道的缘故,林昊医生没打算接触李病人任何事情的。只是听说梁院长的病后心头难忍,顺道打听起同是脑转移病人的治疗进展。
潘世华道:“我没去了解。只知道她刚入院,不可能说很快动手术,先要在ICU把病情稳定再说。”
“他们神经外科暂时没有讨论过?”
“你可以打电话问班长的。”
问在神经外科的岳班长最直接。
理解林昊同学的心情,潘同学温柔地说:“只要是没去世的病人均有机会得救。”
“这话是莹莹说的?”
“是辅导员说的。”
那次抢救完自己同学之后,任老师拉着他潘同学谈心时说的话。当然,如果你天天看谢同学如何救病人,可以知道她内心定是和任老师一样的想法。
林昊略感意外。
再想想,可能是任老师本人并不是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少了那份工作久了的麻木,对预期很差的病人如外行人会始终抱紧希望。至于谢同学是个奇葩另论。
“其实。”潘医生想这应该是所有同学一致的观点,“找班长问,不如找莹莹。”
林昊内心悔到撞上百遍墙。
宋医生坐上曹医生的车。
开车的曹勇医生从他表情发现什么,问:“出什么事了?”
“没有。”宋学霖答,脑子里实则是女朋友的那句话一直在绕圈子。
我表姐应该知道我姥爷会死。——徐艾琳。
【348】不上
等待曹师兄他们来之前,谢婉莹医生拿到病人的最新病历再次仔细查看。
张华耀等人在旁边坐的站的,全望着她。
这场面中大家情不自留表露出来的神态,外行人梁喜女士能看出来,是所有医生在等谢医生的结论。
谢医生这个在同行内心中的技术地位,没得说了。
光看谢医生外貌年纪轻轻,梁喜再对父亲说:“谢医生的沉稳度,是我从没见过的年轻人。”
一个人事业有成,性格作风必然要走在前面。
梁院长不否认,谢医生有此成就全归咎于她的性格和做事风格。
很多年轻医生表现得非常草率,很喜欢把喜恶表露于脸上暴露无遗,这个是最不好的。
因为医疗行业是处于服务行业中最容易激化矛盾的领域。
要如何处理这些尖锐的矛盾,其实非常考验医生的智慧。
梁喜女士回忆谢医生来了之后与自己与父亲的这些对方,更是称赞谢医生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为此必须夸谢医生这样的年轻人前所未见。
低头查看完一遍完整病历的谢医生,抬头给同是医生的病人和其他同事最新看法:“病人这个肺结节位置比较深,更适合采用单孔做手术。”
相信这点以张大佬的直觉能感觉到,才会当她提出来这个新的手术方案时没多说立即拍板。
外行人梁喜女士再问句谢医生:“这是什么意思?”
谢婉莹医生说:“我们做肺的手术时像这种不大的结节,如果一旦发现是恶性,要完整切除的话不一定要切除一整边肺,可以切除肺段。”
肺的结构以前讲过,左肺加右肺,左肺由于要挪空个位置给心脏呆着,左肺一块容积是没有的,比右肺小。这样一来,左肺分肺段的话没有右肺多。
现在病人是肺结节在右肺,右肺肺段更多。
如果手术做多孔或是传统大开刀手术,手术创口多或是大,也知道很容易伤及其它肺段。
单孔一条路径进去如果精准,是能很好避免这种状况发生。
这样的做法,叫做内部创伤跟着小,所以说单孔的优势是外部创伤加内部创伤小,真正做到了内外部合理一致的微创手术。
“当然像病人这样病灶位置深,担心单孔定位不准的话,可以采用术前ct穿刺引导来定位。”谢婉莹医生再补充完。
梁院长的双眼全如小蜡烛亮起来了。
当一个医生把新技术的优点解释得越详细,无疑会越叫病人动心,这同样非常考验医生的功力。
只看,在旁的傅昕恒医生什么话都没说。
现场其他国陟人看出来了,张大佬抬拳捂着嘴巴直乐:看来你这机器人傅不见得比我知道多多少,意味着你上她的手术台大概率跟我一样的地位了。
梁院长更干脆地说出来问谢医生:“傅主任上你的手术台吗?”
“不。”
一根筋的谢医生连自己领导的面都打。
谢婉莹医生急忙解释:“我们傅主任是领导不需要做苦力活,只需在旁指导。”
张大佬忍不住了,哈哈大笑两声:被他料中了。
【349】讨论过
叩叩。
林昊推开病房的门报告:“曹医生来了。”
“进来,曹医生。”张大佬立即上前去接人。
曹勇医生走在前面,宋学霖医生拎着包包跟在后面。
与同事碰上面,曹医生问傅医生:“和病人说了吗?”
“说了。”傅昕恒医生道。
“你知道她能做单孔手术吗?”张大佬插句话问曹医生这个谢医生的枕边人。
曹勇医生是不知道。
“她连你都瞒着?”
这有什么奇怪的。像朱师兄和李师姐,像姜师姐和于师兄,像傅老师和温姐姐,像大师姐和胡大哥,彼此瞒着各自的事业秘密。
曹勇医生表情一副怡然。
“行。”张大佬承认他们夫妻是很专业的。
“你觉得单孔胸腔镜技术像什么?”梁院长问谢医生。
这问题一听,就知道梁院长这个老辣是再继续为自己医院医生争取手术地位。
谢婉莹医生说:“我觉得非要说感觉更像的话,可能是类似于神经外科手术。”
现场这片安静,是彻底服了她这一根筋的。
谢医生技术话一出来,是叫梁院长张大佬国陟人死心吧。
另一方面,她老公曹勇医生的心情是高兴到飞了。
“她在神经外科时是高材生。”曹勇医生努力拢住脸上溢出来的笑,认认真真说。
张大佬一巴掌拍到他后背上:行了!知道你们妇唱夫随。
接下来,是神经外科医生表态了。“我们科医生在接到病人最新的检查报告之后开了个会讨论了下。”曹勇医生说。
这话意思是,以下不是曹勇医生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肯定有跟来的宋学霖医生的观点。
国陟人,包括梁院长张大佬都知道这个北都宋才子是什么本事的。
“你说。”梁院长道。
“先做肺手术很重要,病理结果出来将决定如何处理梁院长您的脑部疾病。”
“如果病理结果不好——”
“伽玛刀是我们鼓励病人去尝试过的,但是复发率太高。”
简单来说,李亚希当时鼓励她去做伽玛刀,是由于直接做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太大,并且医生对她的病有预期已经很难去治疗她本身这种癌转移。
伽马刀和手术相比哪个能更好地消灭肿瘤,毋庸置疑是手术。伽玛刀到底属于外部远距离盲治,是治不到最精准的。
李亚希当时的情况,谢医生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让病人提高生存下来的信心。
癌症病人永远是治一步算一步。
“这个病人接下来有可能是再去做全脑放疗。”
应该说,病人的第三次生存治疗机会是他老婆在前期给病人一步步争取下来的。
给病人的治疗一定是要遵循这个策略去走,留有余地。
梁院长内行顶级大佬清楚要做到这种策略是很难的,再问句:“谢医生你认为这个病人,在全脑放疗后再有治疗机会吗?”
“当时我跟宋医生在给这病人做第一次手术前后,有讨论过这些问题。”谢婉莹医生说。
其他人秒速望向她和宋学霖医生:你们是捂着多少秘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