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一堂课
话说这种事情,在医院里是见的太多了。
只见小张医生以神秘兮兮的语态说完这话后,首先被张德胜医生惊讶地望了回去:你究竟是几年级生?毕业没有?医学生一年级小学生吗?
家属对病人什么态度,压根不是医生该管的事儿。
清官都难判家务事,一个医生不是法官,哪能去判断人家的家事是非过错。
你要记住,社会舆论,普通人八卦可以,但是你是专业性很强的医生,只负责治病,一旦谈论起这种事儿分分钟钟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专业工作。
不信吗?
张德胜医生听完自然先问小张医生这个问题:“你给病人家属说了什么?”
先排除下是不是小张医生说了些什么话吓到家属?
“没说什么,我哪敢说什么。”小张医生立马澄清自我,“病人的情况拉回来下,我肯定马上出来跟家属下发病人病情的病危通知书,同时通知你们住院总过来。”
“病危通知书。”
“对啊,病危通知书,不都是在病人这个情况下发给告知家属吗?”小张医生回答时,忘了留意问这话的钦差已经由张德胜医生改为了谢婉莹医生。
“我问你的是,病危通知书上你给病人下了什么诊断?”谢婉莹医生道。
小张医生猛地挺了挺脖子。
张德胜医生心里想:喔,学到了,当钦差如何当,谢同学是给他上第一堂课了。
病危通知书一般有这个格式的,除了科室病人床位号年龄姓名性别这些基础名字号别搞错病人之外,最重要的是病人当前诊断以及告诉家属为什么病人现在这个情况属于病危。
家属过目后签字表示知情。
“病人当前诊断是什么?”张德胜医生效仿谢同学依样画葫芦追着呼叫住院总过来的一线值班小张医生问。
小张医生努力回忆着,先是解释下目前自己遭遇到的状况:“你们要知道,我这是同时有三个病人要抢救。”
“所以你叫我来帮你看三个病人?”张德胜医生再问,奇了,电话里小张医生是没讲清楚或是没来得及说清楚。
小张医生点点头:是没来得及说清楚。
张德胜医生的眼皮往天花板上翻翻:怎感觉自己今晚遇到个奇葩了。
什么是奇葩?如宋医生当初做住院总时,一开始同其他住院总一样,如张德胜医生今晚这样,动不动被人喊来。
即是说,有些值班医生认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有抢救,忙不过来先喊来住院总帮忙对了。
你喊住院总过来,你是要住院总帮你做什么,你自己脑子里必须先有个思路对不对。
小张医生点头,是的,我有思路,我不是说了吗?这病人可能需要转科。
“你现在是要我帮你马上联系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帮你把这个病人转过去吗?”张德胜医生继续问对方。
小张医生说:需要家属同意。所以他反映家属态度冷漠,可能不想转科不想给病人治了。
【156】别乱发
听完对方说的这些话,张德胜医生想跳脚了:他这是体会到宋医生当初的感觉了,你这家伙,你究竟找我来干嘛?
你说你有算盘你有思路,结果呢?你自己说的话都自相矛盾。小张医生口鼻里微微喘着气,他同时搞三个抢救病人很累的,叫来住院总有错吗?
张德胜医生要骂街:你累我不累吗?我在ICU当一线值班的时候天天搞抢救比你更累,哪像你这个样。
果然,一般人当住院总是像黄师兄,当的个冤大头。
也只有谢同学这样的当钦差,没人敢动不动轻易呼叫。毕竟要被钦差刮鼻子的。
小张医生的视线从张德胜医生脸上溜达到谢钦差脸上的刹那,赶紧缩回去。
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的,一份交给病人家属,一份放在病人病历中存档。
谢婉莹医生叫了个底下的医学生去把病人病历拿来。谁让小张医生自己说得不清不楚了。
至于小张医生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一再拐弯抹角的,可想而知是心虚。
谢钦差名不虚传,我不管你说三道四的,只抓你当医生的毛病。
说到底,小张医生是搞明白这个病人的病情诊断没有?
你给病人家属下个病危通知书,一般年轻医生只以为这玩意儿代表着先可以把部分免责条款告知清楚了。
我跟家属说,这病人病危了,待会儿如果病人突然抢救不回来死了,家属心里有预期不会闹。
事实上是,家属该闹的会继续闹,管你医生有没有发病危通知书。
只要是医学大佬,面对社会舆论出现的医疗纠纷,从不看什么值班医生有没有给家属发病危通知书,而是实事求是地去回溯整个病人入院治疗情况查找个中导致病人死亡的科学原因。
下发病危通知书不代表是医生的保命符。这点误解是年轻医生经常犯的毛病。
相反,如果病危通知书写的有疏漏,不如不写呢,不然上了法庭随时变为对方最有力的证据。
病危通知书上的当前诊断,医生必须下得准啊。
你作为医生要明白这东西写了的真正意义,说了是让家属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心理预期,不是说让家属去接受病人要死。
好医生写病危通知书的目的是让家属警惕起来,努力起来,努力抱着希望同医生一块帮助亲人渡过生死劫。
“你写的什么诊断,我看看。”张德胜医生皱着眉头,同谢同学凑一起儿翻阅病人病历。
几个钦差快速从头阅读病人的病历。
小张医生之前讲的病人病情也没错。
病人以前在其它医院门诊就诊过,曾经有一段日子得了肾小球肾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用药把病情控制得很好。
这次再次因为血尿到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尿常规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数值,之后在国协急诊医生建议再做详细检查需要住院治疗,因而把患者收入肾内科。
之前说了患者刚住院不久检查结果尚未全部出炉,只能先写上患者以前的诊断怀疑肾小球肾炎。
【157】得有实力
好吧,你说这么个没法全面搞清楚的情况下,病人发生抢救,你急急忙忙下个病危通知书,你能确定病危通知书上的当前诊断是正确的吗?
是肾小球肾炎而已?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导致病危?
张德胜医生先说了句实话:“你这个病人情况看起来比我们ICU的病人病情轻多了。“
小张医生一听这话急:“你们ICU里住的是什么病人?”
ICU里通常定义为收集了全院病情最危重的病人,否则没有资格住ICU。
得了。张德胜医生给他一个白眼。现实临床能和教科书上写的一模一样吗?
实际上,能不能住ICU,第一个条件是病人家庭是否有经济实力。
再说了,全院那么多危重病人,ICU寥寥无几的床位数能收集完?
张德胜医生不想客气了,想学宋猫当面甩眼给对方:你病危通知书别乱发啊。
对比张德胜医生头次见到被气到够呛,谢婉莹医生很淡定:临床上乱发通知书的现象,太常见了。
具体原因,第一个肯定是这医生自己先把自己搞的没底气。
最重要的第二点是,没经验。
病危通知书想发不是不可以,拉个人下水再发完全来得及啊。可以先报告给上级医生,或是找来住院总商量完再发。
当医生一定心态要稳,要狠狠地稳,不要焦虑,不要遇到情况先想着害怕。
病危通知书真不是你做医生的护身符。
对这点,小张医生可能脑子暂时没绕过弯来,蹙着眉头想着:我这写了发了的是当前诊断,也没错啊。
当前诊断,不意味与将来的诊断必须一致,这是检查结果没完全出来前的医学有限性。
“你先解释下,你为什么说这病人病危?”张德胜医生敲着纸问小张医生,必须问清楚自己为何被呼叫过来。
“吐血。”
“多少血?”
跟一个ICU医生谈论病人病危情况,你好歹得说清楚病人一次性一共失血多少是不是。
小张医生回头望下病人的床头:这——
吐血不是很严重的情况吗?
那是外行人的认知好不好,你是医生啊。
只因肾内科很少有吐血的病人,导致你忘了消化科的知识是不是。
小张医生再回忆起来:“他这个血常规有问题,血小板低于正常值。”
此时谢婉莹医生插进来说:“这是你们组的病人?”
“嗯——”
“上级医生这两天没回医院?”
“教授出公差了。这病人进来时病情一点都不算重的。”
肾内科多的是尿液异常的病人。只是单纯专科症状不突出的病人,在小张医生他们这些专科医生眼里对比下是不算重病患。
再次应证在医学圈里什么叫做隔行如隔山。隔个专业,啥都忘了,自己专业的,熟悉到无需留心。
谢婉莹医生再点病历:“患者有关节痛,是风湿性关节炎吗?”
小张医生:啊?
“你说他吐血源头是消化道溃疡,关节痛不就是老年人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低是怀疑病人白血病?”
噗~张德胜医生在内心里喷了,论怎么当钦差“抓”人他是怎么都比不上谢同学,因为这真得有技术实力。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58】惯性思维
外科的人要乐死了,据听内科有个蠢蛋找钦差来抓自己。要知道,他们外科的全是祈祷着钦差别来我科的。
内科的人纷纷捂脸,不不不,我们内科不认识这样的人。
如果问小张医生的话,小张医生会大呼冤枉:不是我叫的,是张德胜医生叫的,蠢蛋是张德胜医生。
张德胜医生拨高声调:怎么,我内科住院总能不算钦差吗?
谢同学是外科住院总能被叫做钦差,他内科住院总为何不是平起平坐的钦差称号。
虽然他张德胜医生知道,钦差这活儿不容易干,只是既然上任了这岗位,必然要向谢同学看齐而拼命努力的。
小张医生:……千错万错在于,不知道张医生是谢医生的同学而且是以谢医生为目标而奋斗不息的同学。
当时确实一大批同班同学想留在国协全是由于谢医生的缘故,张德胜医生是其中之一。
于是有了当下,张德胜医生一只手拍到小张医生肩膀上:“怎样?”
小张医生的肩膀耷拉下,如难言的泰山瞬间要崩塌。
谢医生连接一串的学术反问,让他直觉里知道自己定是哪儿错了。然而在找不到错之前,唯有涨红脸说:“这,这,当然不是这样子推断的——”
医学诊断怎能如此推断?
不是只有白血病会让病人的血小板降低的,不是只有风湿性关节炎会关节疼的,以此类推,肯定不是说消化道疾病绝对是消化道自身问题引起的。
可见自己的医学诊断压根儿站不住脚,逻辑漏洞百出。
原因是:他的惯性思维作怪了。
行业内的冷常识,惯性思维并不发生在职场老人身上而是多发生在职场新人身上。
职场老人踩的惯性思维坑多自会对此时常警惕。
职场新人踩坑少,每次一踩一个准。
小张医生汗淋淋,心思人家说谢钦差厉害,实际情况是百闻不如一见。
以前他没见过谢婉莹医生,对传言只能半信半疑或只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哪怕相信人家是真厉害,人家如何个厉害法,他是没概念的。今晚碰上领教了,方领悟到:什么是真厉害的钦差。
厉害钦差是如老医生,无需多问,一瞅把他的毛病抓对了。——是谢医生了。
“我推测的思路有误。”小张医生承认了自己的诊断逻辑毛病。
“这样说,他是什么病?”
需要回归正常的诊断思维路线,不再做惯性思维。正规思维诊断路线是要回到课堂上书本上所写的,老师一字一字敲黑板的,照本宣科,一步步对照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去想,去一一对应所有可能的医学诊断,再来做排除法,力图保证思考的全面性一个不漏。
由此可见,临床上惯性思维最可怕之处正是容易让医务人员漏诊。
在临床上的惯性思维究竟是什么?
如小张医生之前这样,思路上没有按照条条框框去执行,大脑在忙碌状态中如马医生产生惰性行为,倾向于把病人的疾病归类于临床上各种常见病而吝啬于按部就班全面思考,忽略了少数特殊情况。
【159】保险丝
只有当病人抢救时,意外状况出现,其他医生赶到场指出。因此这个其他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当于是给病人的生命拉个保险栓。
住院总,固然被后来许多年轻医生诟病为忙了没钱的一个苦力岗位,然而,它真的是一条保险丝。
试想想,如果这条保险丝也出现问题的话会是什么个结果?
如此一来,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有些医院搞了一层加一层的住院总,在住院总的执行规条上再作详细要求。
张德胜医生联想到此,面目不由严肃,手心在小张医生的肩膀上再拍拍:哥们,说不定咱俩一不小心一块掉坑里了。
小张医生此时已想到了对的方向,不说掉不掉坑里这回事儿,只说这个坑先是让他万分惊讶:“不可能吧。”
“你说什么不可能。”张德胜医生再催。
“有可能吗?他是男的,而且是中年患者——”小张医生边说边回头再看看病人。
“你注意他年龄年纪做什么?”
有些疾病的患者群体是有大比例的年龄和性别倾向,问题不排除特例。
小张医生的眉愁死了,眼看是张德胜医生批他的这话没错儿,谢婉莹医生是早已一句话把他的漏锅全揭盖。
“你认为他需要转科治疗吗?需要我联系其它科室的人来会诊吗?”谨记被呼叫来的冤大头责任,张德胜医生继续问对方。
“不用了。”小张医生摇头苦笑。
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其中一种临床表现,他们肾内科不是没有接收过这样的病人。
即使找人来会诊也绝不是找消化内或是普外,而是该找内分泌科。
幸好没让这两个科的人来,他会被全医院的人笑死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见新闻也知道,女性患者偏多,年轻人偏多。
瞧瞧教科书上的说法都是这样写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女性男性发病比例是大比例失调,年轻人发病群体最高,老年幼童比例有,至于男性中年患者:这是极少见啊。
医学上的坑是这样来的了。
另一句教科书上的表述,同是小张医生踩坑的原因。这种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
这病人症状如果不是谢医生如此可怕的犀利学术眼挑出来,光凭患者不典型和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再结合这完美容易叫医生误判的年龄和性别,是难以让年轻没经验的医生联想到狼疮肾炎的。
拿回病人病历,小张医生产生股冲动,要撕了撕了重来!
大佬说的没错,医学诊断最重要。为何,诊断一错,后面产生的将是步步错的可怕后果,治疗可能全错。
临床上所有疑难杂症第一个难关基本是诊断关。
对比之下,比他先发现,一来一看病人和病历马上能发现问题的谢医生?
谢医生,你是多少岁?小张医生冒出和马医生一样的问号。
【160】转机
单凭这病人容易误诊漏诊的不典型症状,正确诊断方向九成九需要等检查结果全部出来,教授回来后开学术讨论会,甚至要等治疗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定怀疑方向。
倘若今晚真的找消化内或普外科让病人转科去了,有可能是去到这两个科治一段时间后发生不对头再转回他们肾内科或是内分泌科。
医院里有些病人转科室转来转去转个不停,正因病人症状不典型,恰好没遇到对的医生诊断思维,诊断没找到准确。
越想越显得谢钦差的医学实力百分百。
等等,谢钦差是外科医生。
小张医生望了望内科住院总,怀疑今晚究竟谁是内科住院总了。
张德胜医生扶下眼镜:我只知道我找谢同学来是对的,总算没让自己跟着掉坑里去。
接下来回到那个棘手的问题,小张医生翻病历翻到自己给家属发的病危通知书。
现在,他该如何回头跟家属说?先不说,先给病人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把病人拉回来命最重要。
刚这样想,走廊里走来一群人。
这是另一个床位13床女性老年患者的家属群。
“你们有什么事找医生?”护士在中途遇到顺便问家属群,生怕有人闹事。
没想到这群家属挺理解医生的,说:“医生之前不是说了我妈没得治了吗?因为我们村里风俗死了的人要回乡落叶归根的。如果不是在村里死的不给回村安葬的,所以我们商量后现在想给我妈办出院。”
小张医生后背的汗猛然再出了一层。
“不是,医生没说你们妈要死。”护士善意提醒家属。
“发了病危通知书不就是说没得治了吗?”
病危通知书上医生洒洒脱脱写了一堆病人抢救难的问题。家属自然而然第一个理解是病人没得治了。
为什么家属想的不是继续努力再全力治而是没得治?正因为医生防范病人家属闹事是知道家属没钱。这些家属想的也简单,自己家经济条件确实有限,只能选择放弃。
最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被放弃的病人,头一种类正是13床这种老年人。
儿女其实也看不得年纪大的母亲继续在医院里受苦,反正医生说了没得治了,回到家乡安静死对老人家更好。
由于有个漏诊的在前,小张医生现在没法有自信自己今晚发的三张病危通知书全是对的了。
此时此刻,他只好急急忙忙拉住内科住院总私下道:“张医生,你帮我再看看13床病历。”
张德胜医生跟着出冷汗,这下子怎么办。
他是同没经验的年轻张。
谢婉莹医生随之接到了张同学的求助眼神:谢同学,顺便全靠你了。
医生面对的临床难题许多,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有技术性难题。如何和家属沟通是门太难的做人学问。
像今晚这样要怎么办?
谢婉莹医生同温姐姐先迅速对个眼神,接着转身对13床家属群说:“今晚我们这里刚好来个专家,可以给你们母亲会诊下。”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61】别误解
什么是话说出口,如水泼出去怕收不回来了。
只看家属们听完这番话,互相对对眼,显然不太相信医生此刻说的话了。
家属群中代表摆摆手向医生表态:算了算了,不用麻烦医生了,生怕专家看了结果一样,只是拖拖时间毫无意义。
前面医生既然病人的情况说得非常严重,感情是再治没意义。医生你再说下去,我们是要怀疑你是不是想多赚点我们的抢救费。
每次抢救费用单打印出来,家属见了是很多钱,感觉医院靠这个猛赚钱。
如果你把这问题拿去问小张医生,小张医生会吐血:谁要赚这么个钱!只要是医生,没人愿意要赚这个钱。
抢救钱费用高,多是机器和药品费用,和医务人员无关的。相反,医生对此需要做很多很多额外的活儿,属于入不敷出的劳动。
见状,谢婉莹医生使出杀手锏:“你们想把病人送回家去,需要保证中途她不会去世吧。”
这个是。家属们不否认,所以争分夺秒要把老太太从医院里送走。
“让我们医生给你们判断一下病人的病情,保证她离院不马上去世也是应该的,是不是?”
家属们斟酌着,商量着,是得有这样的保证。
小张医生站在后面,紧张地摸摸胸口处。
总算家属们松口了,医务人员跟着松口气。
病人的命好不容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把,如果家属直接说不救了,打击最大的绝对是医生。
医生的天职是无论如何从死神手里抢命,真就是必须“赚”这个抢救费。
一行人走向病房。
家属们问:专家在哪儿?
这个问题好答,两位张医生同步想:谢钦差是专家无误。
不过,谢婉莹医生向来低调,给家属介绍道:“这是刚到我们医院的中医专家。刚不是有西医生跟你们说没法子了吗?”
可以试试用中医救人。
家属们再对对眼了:好像记得中医费用便宜过西医费用。
需要再确认下的家属们问:“是不是要用安宫牛黄丸,要让我们去外面买吗?”
安宫牛黄丸在病人家属中的名气很大,据说这药吧,是皇家名药方,每次皇宫里皇帝或太后娘娘要死了吃这个药可以保命一把。
论安宫牛黄丸的历史,真不是产生于皇家,只是太有名气后来被皇家独占。
安宫牛黄丸自来有许多品牌,放在现代中医学里叫做中成药剂,要执行国内现代医药典的制药规定,肯定和古代古书里的药有所区分。准确地说,是要进步,把药的副作用降低,把药的药效提高,不能简单地说现代中成药一定亚于古代的药。
要清楚,古代的药效之神奇只能听古书里吹罢了,古药是没做过药效统计学,不像现代的药。现代的人如果连这点都分不清一昧吹古药,是脑子逻辑出错了。
安宫牛黄丸是不是将死之人才吃的吗?
这个问题,问有经济条件买安宫牛黄丸的人可以知道。事实上,有钱人买安宫牛黄丸来平日里降血压养生的都有。
医生认为安宫牛黄丸可以这样用吗?
【162】吓一跳
不用想也知道。
温子涵这样有品德涵养和技术的中医生,肯定是对此再三摇头。
中医用药是讲辩证。
光是高血压有很多种辩证,一人一个辩证,用药不同。况且在中医书籍里头,安宫牛黄丸从来不是拿来降血压用的。
安宫牛黄丸主要功效是解热镇静,而且在临床中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时是用于辅助作用。
等于说,主要用药是其它药而不是安宫牛黄丸。
为什么这个药会在家属群里面神话起来呢?这要说到临床上有些医生眼看病人不太行,会让家属去外面买点医院里没有的救命药,安宫牛黄丸属于其中之一。
然而,这些医生从没有说过,病人不用其它药了,只用这个药能救病人的命。家属呢,却因为部分医生这么个行为,自然地自以为是其它药全没效只有这个药有效救了病人的命。
这种误解哪只单指安宫牛黄丸。家属要知道的是,一般医生给你这样说了,是差不多什么法子全拿来试试的状态了。
临床上用药,医生当缺药时是会想尽法子找其它替代药或其它能替代的治疗方式来给病人治的。
于是新闻上屡见当家属买不到这个药回头来骂医院医生没药害死他们家的病人。
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只能是:……
走进十三床病房。
十三床老人家是尿毒症患者。
尿毒症晚期心衰肺炎惊厥昏迷,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
十三床患者傍晚突发惊厥,紧跟痰堵,昏迷。
小张医生例行公事下发病危通知书,并且考虑是不是请脑外科会诊。
神经外科来了其实没什么用,估计会建议不转科。因为这种病人不是脑梗脑出血引起的昏迷不醒。
尿毒症患者主要是电解质紊乱导致身体一系列器官跟着出毛病。从这里足以可见人体的肾脏在人体平日里的身体运作中发挥的是什么功能。
在中医学里面,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上述的话每一样均体现着临床现象的总结精要。
中医历来把肾称之为先天之本,侧重于补肾。上哪儿听专家讲养生课,一谈到肾,十人九肾虚十有九补。
说到这都知道,安宫牛黄丸和这个病人难以挨上边。
安宫牛黄丸不是补药,它侧重于泻,它最大的副作用是泻过头。
家属们听完是被吓一跳了。
不止,其他病人的家属有在场的跟着听的,会跟上心惊不已。被谢婉莹医生和温子涵医生一早说中了,中医门槛看似低,结果老百姓们个个喜欢自己以身试药,听谁说哪个中药材好,拿来吃着反正听说中药没副作用。
中药怎会没有副作用?如果没有,不会在古书里记载着吃死过皇家人的命了。
像尿毒症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换肾。没条件换肾的话,在西医学上同样是给患者“补补补”。
例如,患者贫血,需要输血了。
小张医生这回病人病危通知书没发错的,但绝不是指病人没得治了只能回家等死了。
【163】既想又不敢
首先,要给病人输血。
输血希望家属互助献血。
老太太的儿子女儿个个想着:谁去献?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这么多儿孙,到了关键时刻,能保证这些儿孙会争着给你献血?
有争的,也有不争的。
由此回头说起刚开始小张医生提过的家属冷漠态。家家情况不同,有的会争做孝子有的不会。
“一共需要我们献多少血?”
“我看算了吧,还是把妈带回家。治什么治呢?输血能叫做治病吗?医生没药给妈治了。”
在医学上输血是治疗的一种方式,无论中西医同医学观点。输血对贫血的病人意义重大。
眼看病人家属之间再起争执。
医生们干什么好呢。
温子涵医生走到病人床边,用自己擅长的针灸给病人针了两个穴位。
没见过她施针的同行是大饱眼福。
张德胜医生耸高眉头呼口气:是神,两针下去,病人从昏迷中睁开半只眼。
小张医生心想:专家是专家,幸好今晚专家来神助他。
护士提醒那帮家属们:“你们妈醒了,你们不跟她说几句话吗?”
听到这,刚嚷嚷着要把老母亲拉回家的那人,登时瞪大眼,眼中全是不知如何形容的表情。
一群儿女随之奔到床头喊:妈,妈——
亲情始终在的。
只要让家属见到病人其实还活着还能看着你说话。
人吧,总不愿意让个活生生的人死掉,除非不是个人。
要说到第三个被小张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患者。
同是一名老年患者,来自农村,陪她来的只有其中一个儿子。其他儿孙没来。
在国内,儿孙多的老人,风俗上习惯是轮着来养父母。这个时间段轮到谁养谁全权负责父母的一切。
“以为肾有问题收入院的,傍晚进来的。我过去查房时问患者本人,老人家自述胸部有肿物。”小张医生说。
是个怀疑乳腺癌患者全身转移的病人。
面对这样的病人,家属是不用多想的,直接要求回家。
在这事上小张医生不拦着。
医学上来讲,这种病人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唯有拖时间。病人家里经济不行的实在耗不起这种医疗费。
小张医生本人来自农村,是和范芸芸医生一样起点低的奋斗逼,靠自己爬到今时今刻。
可能正因为太有同病相怜的情感在,小张医生内心里是挺排斥家属冷漠的,同时深知这是贫穷家庭的患者家属在别无选择情况之下的抉择。
张德胜医生在小张医生的肩膀上再拍拍给予安慰。
不管怎样,今晚小张医生是接受到踩坑的教训,对钦差来访表示万分感谢。
张德胜医生的眼镜片上闪一闪,小声问对方:你需要我下次再呼叫谢医生来吗?
小张医生的目光望回张德胜医生:这个问题需要问吗?
答案肯定是:既爱又不爱。
不想钦差来抓自己毛病,又想钦差来可以纠正自己毛病。
此等复杂心境,徘徊在今晚所有一线头上。
话说,医院外面突然下雨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64】失算了
奇怪了,不是听说温子涵医生今晚没有带伞来医院吗?怎么这雨说下就下了?
温子涵医生:我不是天气预报器!
谁乱传我的谣言。
常家伟医生:哎,怎回事?莫非温妹妹把雨伞私下藏起来了?
这群家伙为什么不听不看官方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看看谢婉莹医生走出肾内科,走到医院走廊半开的窗户前,边听边看外面的雨说:“果然下雨了。”
“你知道会下雨吗?”跟上来的张德胜医生跟其他人抱着共同的疑惑,掉头悄悄望了眼温子涵医生:你的伞呢?
“姐姐你带伞没有?”没有外人在,谢婉莹医生亲切地称呼温医生问。
温子涵温柔地对谢妹妹摇了摇头:没带。
“看来姐姐知道这雨只下一阵子,我们下班时应该不下雨了。”谢婉莹医生说。
不奇怪。夏天雷阵雨多,下一阵停一阵的。
张德胜医生随即领悟了,谢同学聪明,这么一解释可以知道温医生仍旧算是个天气预报器。
温子涵医生是不知如何解释了。她根本没有预知能力,不是神只是个人。唯一比别人多一点“预知”,是天天有看天气预报和多琢磨点天气状况罢了。
在这一点上谢妹妹应是和她一样的准备工作。
琢磨天气做什么。好比经常出差旅行的人必须关注天气。
医生关注天气状况,是可以在心里估算下今天来的病人情况。很多临床的常见病和天气状况息息相关。
天气突变,必定会来什么急诊病人。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诊治工作,诊断和治疗理论基础与天气相结合,如何不让温医生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中医生不关注这些。
谢医生属于心外科医生,心脏病患者和天气很有关系的,她注重这方面的情报很正常。
说其他医生不关注天气了吗?不可能,否则不会个个盯着温医生有无带伞。
国协人爱开乐子的风格,温子涵医生觉得挺好的。不愧是全国第一三甲,带着医学上最乐观的精神实践医学路。
“姐姐今晚来我们这里上班感觉如何?”谢婉莹医生趁机为自己单位拉一把人。
张德胜有丢丢紧张,自己今晚可在温大佬面前丢过脸。
不知道温大佬会不会说他知识面不够广继而影响对国协的印象。
论技术面永远有说不够的地方,医学是干到老学到老的。温医生不会用这个来说事。
好比娶人嫁人首先看对象的人品,医生挑个单位首挑这点。
温子涵医生反问谢医生:“你觉得你领导怎样?”
温姐姐是要问傅领导工作做的如何再准备留不留国协吗?
谢婉莹医生机灵下:“我们先回心外科吃点夜宵。”
瞧她谢医生多聪明,一早和老公曹勇医生说好了,千万别给她送夜宵过来,要把这个珍贵的表现机会让给她的领导。
傅昕恒:我是不是该谢谢你这个聪明过头的下属??
一行人走回到心外科,推开医生办公室,桌上没见有夜宵准备。
谢婉莹医生:这——
来凑下热闹的张德胜医生:哇,头次见到聪明绝顶的谢同学失算了。
【165】不如天算
傅领导,什么毛病?
这个不是她谢医生说。她谢医生很记得第一次自己被傅领导抓包的经典场面,从那次可知傅领导这人有多不一样。
“姐姐,我让人送了,他们可能店里太忙忘了送过来。”赶紧圆下场子,谢婉莹背身打电话订夜宵。
“没事的。”知道是怎么回事,温子涵笑笑让谢妹妹不用为此愧疚的。
谢婉莹医生边打电话边再小心问下温姐姐:“姐姐,你很熟悉傅医生?”
熟悉,从小一块玩到大,怎会不熟悉。
叫傅哥哥,小时候是被叫做傅哥哥的小弟弟那样。
傅哥哥不点夜宵应是刚好想法和谢医生撞一块了。因此谢医生选择来傅哥哥这个科室工作,她是能理解到的。
“他为人很严,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想的比别人深远,考虑周到。”温子涵医生道。
在场他人一听。
张德胜挑起眉想着,回头跟其他老同学一说,是妥妥的大八卦:有名机器人居然能获得真爱,这让一堆没对象的单身好怎么办。
可能最不甘心的是花花公子爷常家伟医生。
不会谈恋爱的机器人能有真爱?很会谈恋爱的他常家伟呢?
据说常家伟医生今晚是逗留在医院里了。傅昕恒医生跟常医生吃碗面后选择回家去了。
一个要继续等看戏,另一个想着多的是人看戏,不想变成被人看戏的一份子给她增添压力,于是回家避嫌。
只是,人算永远不如天算的。
女儿去上班前有告知她可能今晚会突下大暴雨,先关好阳台窗户。
李福爱知道女儿天天听电台天气预报,因而不像其他人真把女儿的话比作神预知。
女儿估计随口一说,她左耳进右耳出去了。
睡觉前这边没下雨的征兆,李福爱没关窗户没把阳台上的花盆挪下来到屋里地上,发困回房间睡觉。
到了半夜两点钟左右,轰轰的响雷声袭击到他们这片住宅区天上。没一会儿功夫,狂风暴雨骤至。
哐的声响,有花盆被风刮落到地上碎了。
李福爱急急忙忙从床上跳起来,冲过去客厅阳台救花。
大雨如水盆倒水似的哗哗哗下,阳台积满了水。
夜黑看不清楚,再说起床起来的急,人睡到半夜注定脑袋有些迷糊没完全清醒,李福爱没开灯冲到阳台去,噗的下,脚底踩水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了地砖上。
当场一声惨叫,她喊了声自己老公温老四的名字。
空荡荡的屋子只有她在,没人应答。
瞬间她眼泪从脸上滑落下来了。
单亲妈妈,一辈子是这么苦了的。
到了哪一天女儿出嫁,家里又剩下她一个人过日子了。
很多人大概不理解,为什么李福爱不能一个人坚强起来?
那肯定是弄错了一回事,李福爱如果一个人不够坚强,如何单独抚养女儿成才。
这里是说,当一个人获得过爱之后,失去了爱人的那个痛,是没法弥补的,会何时何刻情不自禁回忆起过去的幸福时光而更痛不已。
发觉自己的腿站不起来,李福爱被迫在积水中拼了老命用手爬着,爬向客厅里找电话机。
【166】求助
半夜三更,个个在睡梦中。
之前讲过,首都之大,导致经常一个地方下雨另外的地方不一定下雨的。
意味不是所有人都会被雷声骤雨惊醒。
找到电话机,李福爱疼得满身是汗先打电话回娘家求助。
嘟嘟嘟,过了好久,对面没人接听。
李福爱心头一凉。
家里父母年纪大,她是不可能打电话给父母的怕父母受到惊吓,打给大姐,大姐家没人听电话。
打给小妹,小妹家没人接听。
打给弟弟?弟弟家更是安静如鸡。
李福爱的心头凉凉凉,凉透了,心思自己该不会是以这种状况等到早上?
到时候自己的腿会变成怎样?
作为医生家的儿媳妇,李福爱至少是听说过医学上的一个常理,早发现早治绝对好过晚治。
有些情况一旦拖一拖,说不定无可救药,比如她的腿,不知会不会残废?
想到这儿,李福爱觉得自己要疯了,但是没忘记自己女儿在上班不好轻易打扰,只得亲自打电话给120。
120接到她的求助电话问她:“受伤是你本人吗?你家里只有你吗?”
这不废话吗?若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她为什么需要打电话给120,叫家人直接送她去医院了。李福爱在心里头大骂。
人家120只是遵循常规程序在问的,主要是这伤者语无伦次的报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
120实话告诉她,即使拉她去了医院,发现要动手术的话,最好家人在场。
不是说没家人不给动手术,而是不算紧急的情况下,医院真不敢轻易给没家属的病人动手术。
李福爱的心凉了再凉。
毫无办法之下,她吐出:“我女婿是医生。”
120听说她家属是医生,好似能理解她家里为何没人了(医生通常值夜班不在家的),赶紧给她派车。
李福爱这么说,是想找准女婿吧,据说准女婿今晚没班上。
至于打给温家人?打给温家人对她来说和打给傅女婿没区别的,傅女婿和温家人是同一阵营的。
实话实说,拨傅女婿的电话号码时,李福爱的手指头抖了好几次,实在忐忑不安,不知对方会不会给她拒了。
虽然,她知道被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傅女婿是个被叫做机器人的医生。
机器人医生是绝不会因讨厌个人拒接病人。
电话号码拨对,嘟嘟,两声过去,对面不像她娘家睡死,而是即刻接起她的电话。
“喂,什么事?”
机器人也在睡梦中,需要有点重新开启程序的缓冲时间。
李福爱在电话里喘着气。
做医生的,听呼吸声都是能听出问题的,何况这是个搞心肺的医生。
“怎么了?”傅昕恒医生清醒了,追问,“哪儿受伤了?”
李福爱突然发现,找个医生当女婿也是有这个好处的,如她老公不用她说之前已经能察觉她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你现在能不能说话?不能说话没关系,我现在马上过去你那边,你自己努力保持清醒不要睡着,我不会挂了你的电话。”傅昕恒医生一连串话交代对面的病人。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67】谁更神
下雨,谁更有神预知的发言权。
温子涵医生认为肯定是谢妹妹谢婉莹医生比她更有。
人家重生的,经验老道,有堪比神预知的经验值的龙袍加身。好比今晚上,吃完夜宵,谢婉莹医生决定带温姐姐去睡觉了。这让张德胜医生惊呼:奋斗逼谢同学不奋斗了?
学生时代,需要看老师脸色做事的,积极点没问题。事实上她是个重生的老医生,早知道做临床医生其实是宋医生的老油条风格比较务实。
不好好睡觉,假积极做什么,等到时候半夜三更说抢救要医生时,你有精力对付病人抢救吗?
再说这是孙老师教的她。
孙玉波医生:你这是有问题说谁教坏的你找我来是吧?
主要是今晚下雨了,下暴雨,而且下的是雷阵雨。对于一些性格散漫的人来说,从不关心天气预报,下雨只会咒骂老天爷和交通状况,最终妥妥的车祸发生。
每逢下雨天等极端天气,来医院就医的人当中必然是有严重的车祸患者,而且连串车祸数字会剧增。
巡科任务由于下雨暂停,睡觉,养足精神,等明天早上起来再去巡科完全可以的。
没有规定住院总必须一晚上巡完所有科室。如果不放心,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各科室情况再去睡。
不过对于重回老油条状态的谢医生来说,知道这样做根本没必要。人家真有需要你,早就打电话给你了。
人家不想你住院总代替院领导来巡查的。
各位一线值班:谢医生,你挺有自知之明的。
普外二马医生: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选择第一个科室要回普外二老家?
谢婉莹医生:总得装装样子,顺便报恩下谭老师他们。
以上纯属笑话,没有的事儿。现实中是,一说睡觉,个个早就到了睡点困死了。无论是谢婉莹医生温子涵医生张德胜医生,或是其他一线值班医生,脑袋空空不会想其它,有的睡赶紧去睡吧。
医生是人,要睡觉的。
十一点去睡,睡了不到三四个钟头,半夜两点多一点,呼叫电话响爆了。
(李福爱:没打电话给女儿真是对了。)
国协急诊科爆满,医院救护车去了市郊区拉病人许久没回来。一开始值班人员喊:好,估计没有抢救病人来了,可以先打个盹儿。
哪里想到,刚要去睡,急诊科我们描写过一般一线值班有的睡都是被迫睡的晚,忙到一两点钟后再去睡的。
呼啦声,不是救护车声,是警车声到达国协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一惊,没报警,这警车怎么开来医院了?
急急走出去看情况,果真是警察亲自送病人到医院了。
警车被戏称为“二线”救护车,诚然需要在救护车没到场的情况下适时充当起救护车的责任拉病人救命。
急诊科一线值班的外科医生被喊起床了。
谢同学暂且不知情,今夜有好多同班同学恰到好处与她同时间段值夜班。
耿永哲医生坐诊急诊科,在急诊科睡觉,被护士喊起声了解下情况后,交代护士呼叫外科住院总。
【168】缘分
急诊科呼叫住院总是常有的事情。
和其它科室一个很不同的地方在于,急诊科除了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技术支持呼叫住院总,会经常发生我们常说的那种特殊情况需要呼叫住院总。
只有住院总了解完情况再去联系医院总值。
对了,是那个需要医院总值签字的特殊情况。
耿医生作为谢医生的老同学,肯定不敢随便叫班里的学霸过来,除非准备被班上同学们齐嘲。
之所以敢在没看到病人之前先让护士去通知了,是由于听到了说是同行受伤被送到医院了。
一辆同行(其它医院)的救护车在路上被撞了,警车赶紧把受伤的医务人员送到就近的医院来,期间都来不及通知120呢。
救护车出车祸的概率,并不低的。救护车司机的资质审查再三都没用,因为不撞人家人家也撞你。
最可怕的是什么情况?
如交警同志和环保工人,在外面场合救治病人时,有的肇事司机半夜开车不看路以为没车喜欢飞车,来不及刹车,一头撞过来,哪儿都不撞,直撞上在现场救病人的工作人员。如谢医生受伤那次。
按理说,受伤的医务人员送回自己家医院治最放心,可是按照救治原则来看,肯定是送哪家医院近先挽回命最要紧,再如徐姐的例子。
被拉到急诊科抢救的女医生,白大褂上沾的血,不知是之前被她救治的病人的或是她自己的,分不清了。
面色苍白,意识不清。
车祸病人,脑外伤,胸外伤,腹部外伤,骨折等等,均有可能。
谢婉莹医生和温子涵医生接到呼叫匆匆跑下楼到急诊科时,耿永哲医生正弯着腰给同行病人查看伤情。
护士拉着心电监护仪给病人接上电线。
这会儿半夜,能跟上老师来的医学生是很少的,基本因没通知到。正式工作的医生自己先忙活了。
来到抢救室里,谢婉莹医生望一眼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血压偏低,心率偏快,符合外伤病人基本特征。
暂时没到要做心肺复苏的阶段,赶紧趁这个得以喘息的黄金时间段送病人去做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身体内部受伤情况。
这些耿医生在做了。她谢医生身为住院总要做的是,马上电话通知医院总值。
之前有人打听过了,今晚当班的医院总值是靳科长。
靳科长好像没睡,很快在医院值班房里接起电话,问情况:“是哪家医院的人?”
医生白大褂上一般印有红色的医院名字字样。
现在只看被血污染了,绣上的字迹较为难以辨认,需要跟在场的警察再确认下。
警察告知:“宣伍的。”
这算不算缘分?
当年他们的人在宣伍抢救,这回宣伍的人被拉到他们医院抢救,同样是在外头工作时被撞。这位年轻的女医生是宣伍很有名气的神经内科的医生。
奇的是,神经内科医生怎么出去外面“车祸”现场抢救病人被车撞了?
谁说是车祸?不是。
【169】感情是
有人在路上晕倒了,路人叫警察,警察叫救护车。
没有外伤的情况下,怕这病人是什么旧疾犯了,于是宣伍派出内科医生出诊。
宣伍的救护车呢?
宣伍的救护车被撞歪了,开不动了。
由于现场有病人,护士在现场守着病人等待另一家医院救护车来接。
救护车的司机也受伤了,但是伤的没这个女医生重,在现场等待救援。
警察敢随随便便把伤者送医院来?不怕挪动下出事吗?
原来这女医生刚开始还能说话的,自己说可以送警察才敢把她送医院来,人是到了半路不行的。
靳科长交代一线值班:“你们先抢救,无论如何抢救,需要其它科医生会诊的,赶紧再给我电话。我下来急诊科。”
“伤者要输血,麻烦科长您先给血库打个电话。”谢婉莹医生当机立断道。
耿永哲医生抬个头,论到急诊科单独值班他这是第一天,真没谢同学老道。
当年谢同学到国陟被张大魔王扔去急诊单独训练,现在看是很有用的。
靳科长点点头,照她谢医生的话去做了。
感情这靳科长实际上对如何做医院总值夜班也不太懂?
设备科科长平日里不管临床工作的,对临床一些具体工作流程确实不怎熟悉的。
不怕的是,有一线值班提点下,像皇帝那样,该签字就签字对了。
医院内一般敢这样安排值班人员,想也知道如何回事,肯定是因今晚谢医生值班。这是后来一群人回头看归结出来的答案,显然吴院长老顽童是打算让谢医生顺便教育下医院总值了。
通知宣伍的事儿,交给靳科长去做了。一线的几位医生急着帮伤者做ct检查了。
估计这个情况是胸外伤脑外伤不排除兼有腹外伤。
胸外伤的话,由于国协原有的心胸外科拆分为了心外科和胸外科,让护士通知的话是通知到胸外科去了。
考虑到伤者是同行,事情比较大,谢婉莹医生考虑是否给个电话或短信让傅领导知道。
心胸外科固然分家了,但是领导和胸外科原同事们的感情不用说的好。还有,朱师兄现在是在胸外科当副主任了。
最终选择了发个短信过去,避免半夜吵醒领导。
怎知领导现在是在路上开车呢。
什么?突接到一条短信息,下属告知同行出车祸被拉到国协。傅昕恒医生望着前面路口明显再一车祸现场被堵的状况,皱起眉,想着今晚是什么邪。
有交警疏通路况,当他开车经过车祸的地方时瞄一眼,只见也是辆救护车被撞了。
这救护车开到他未来岳母家附近被撞,莫非是原本打算来拉他未来岳母的救护车?
傅昕恒医生不多想,先拿起另一部手机。
有的医生准备两部手机是常态。
现在看傅医生做事可以知道为什么。
一部跟病人接通始终不挂线,另一部随时看需要打给其他同事要求协助。
常家伟医生在医院自己办公室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接到傅医生的电话满腔疑惑,问:“你回医院了吗?”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