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25】交流

    住院部夜里相对白天是比较安静的,但是只能叫相对的静。别看夜晚的治疗工作是要比白天少很多安排,可是实习生不见少的。

    何况今晚来了个院内众所周知的中医大佬。

    上次痛惜未能亲眼见识温大佬的实习生们终于抓住了机会,绝不会轻易放弃。

    一个个在走廊里垫着脚尖伸长脖子。

    等到谢医生带着温大佬回到科室休息,一帮人却不敢张望,只见后头有科室领导的影子在时而闪现着。

    傅领导没走,大概率是怕人家偷窥他的美丽未婚妻。临床学生们在心里头抱怨,只好腹诽谈笑起领导的桃色八卦。

    让开的人,边躲边继续观望风声。

    奇怪了。

    原以为傅医生回来直接敲办公室的门和未婚妻谈情说爱,结果杵在门口没进去。

    傅医生怎变成和他们一样变成偷偷摸摸的行为了?怕未婚妻?傅机器人会害羞吗?

    你看我,我看你,大家蒙圈中不知当前是个什么情况。

    再说办公室内,一线值班医生见病房暂无呼叫声怕半夜要起来于是先去睡觉,再有一批学生不敢靠近两位女大佬,谢医生和温医生恰好得到了独处的空间。

    嗯,说不好,这是有人故意安排出来的空隙?

    两人不约而同要说话之前先瞅了瞅门口。

    门关着,感觉外头没人。

    是没人。或许能感应到里面人的警觉。站在门口的傅昕恒和常家伟不仅不敢发出半点动静,而且早往后退了好几步。

    既然没人,有机会说话赶紧说吧。

    温子涵问出心里一直想问的问题:“妹妹从哪里来的?”

    温姐姐的话问得好像古书里能预知一二的算命先生。

    有点儿紧张,清下嗓子之后,谢婉莹尝试着解释自己的奇妙人生说:“我做过很特别的梦。”

    “做奇奇怪怪的梦我也有。”温子涵道。

    两人一碰眼,是对应上第一次见面那种熟悉的感觉。

    对此,谢婉莹早想请教下中医大佬对奇怪的梦境会有什么样的解释。

    是不是一样很玄乎的解说?

    温子涵不禁笑一笑,道:“妹妹你是个聪明伶俐的,也知道中医所谓的玄,是叫做观察到的现象所做出来的经验总结,由于没能再进一步去探究清楚其中的规律,导致大家说它玄。”

    “实际上,关于梦境,西医有对其进行研究,也说明它不是真的玄。”

    两位学识丰富的女大佬交谈起来,肯定是毫无阻碍,金字频出,简直是脑袋风暴的无线波交汇。

    门外的常家伟医生再偷偷贴近门板些搞窃听之后,时而眉头揪紧,是不太能听懂。只能说里头这两位年轻的女大佬本身已够耐人寻味。

    梦境是什么,现代医学可以肯定的是梦境跟人大脑有关。

    人脑是个神秘区域,因而可以说西医学和中医学半斤八两,能总结出观察现象然而迟迟未能完成其中最根底的解密。

    “古代说黄粱一梦。妹妹你认为它真的只是个故事吗?”

【126】要有警惕性

    当然不是。

    世界文学论坛上,有不少医生是著名的大文豪。

    医生之所以同样会对文学创作这种看似非常虚无主义的东西感兴趣,正因为知道文学创作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儿。

    一个故事,不管好看不好看,不管看起来离奇不离奇,它是人脑的创作。

    人脑的运作机制按照现代医学观察出来的现象来说,是对自然万物的反应。

    黄粱一梦绝对不是只是故事而已,定是人世间早有这样的人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人脑真能预知未来吗?

    说来好像又变成神话了。

    谢婉莹医生的眉尖蹙起来。

    “妹妹很担心是吧?”温子涵关心着她表情上的变化说。

    西医学和中医学其实有个观点对梦境的解释是通用的,叫做:人体自然而然发出的警号变成梦。

    温姐姐是医生不是神,看出有状况跟她说话时只会是以科学的态度去讲梦境这回事。

    “我爸爸说过,有的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科研成果,绝对是命中注定的。”

    温子涵医生说话里面命中注定四个大字,表达的不是神乎,而是当医学再研究下去发现:好多事儿是天生带来的轨迹。

    “现代医学研究到基因,说这个新世纪是基因的世纪。”

    是的。谢婉莹医生点着头,梦境中重生的她是早看见到这些。“关于基因,当前的研究只能限于表浅。”作为中医生的温子涵医生根据中医理论提出自己更前瞻的观点。

    神马意思?完全听不明白了。常家伟回头望向老同学:是你未婚妻,你知道她在说什么神话神语吗?

    傅昕恒默默没表情。

    常家伟瞪眼他:提到你女人,你装尼玛的高深莫测!

    是不是他装也好,听着她们说话是了,这是今晚逗留在这里的目的。要知道,他们两个至今没吃上晚饭呢。

    外面他们两个是听不懂温大神的话,没关系,里面的谢医生看来是完全听懂的。

    这才是完蛋了!常家伟心里痛骂,深深感受到听不懂女人间的对话很残酷。

    温姐姐言中的表浅,指的是中医早已指出天人合一。所以研究基因怎能说只研究基因本身呢。

    研究基因应该是放在整个宇宙的环境中去研究的。这个西医是完全不懂吗?

    不是,是人类科学现阶段办不到。所以温医生说是受限的表浅。

    说这些话,温子涵医生想表达的两点是:一个是,妹妹你做的梦,不要想着真是梦而已,要有警惕性。

    “医生救命,不是肯定只救一次能成功的。如今晚的病人,听说妹妹你救过她不止一次。”

    拉一个病人的命回来很难的。

    基因导致命中注定的人命,医学能做的只有不停地堤防。不能说医学行为毫无意义,纵观历史医学让人类总体寿命不断增长。

    就此谈及鲁老师的问题。

    “姐姐,当时老师她是全身扩散了吗?”

    “妹妹,我相信你们心里明白的。”

    听听姐姐的用词,实际上陶师兄心里也很明白。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大佬们有感知病人的癌细胞其实早扩散了。

【127】互相关心

    “你们全部人很努力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谁说的?

    常家伟悲伤地想:应该是鲁老师说的吧。

    “是张副院长说的吗?”谢婉莹医生说。

    常家伟:汗!

    论聪明,他是没她半点聪明啊。

    张大佬是大大佬,是绝对有资格评价他们这群小的。这点国协的前辈们哪怕心里不情不愿都得认的。

    从得知鲁老师生病,国协人的努力张大佬一路看在眼里心头早有感悟,因而对后来某些人的针锋相对采取了最宽容的姿态。

    张大佬是个明白人通透人,知道那全是爱他妈妈的缘故。

    “妹妹听完我这些话有什么想法吗?”

    温姐姐是想帮她解决梦境里的问题。

    谢婉莹的思路是更加清楚明确。

    她对她姥爷的身体监控并没有结束。两世为医早知道姐姐说的救命不是救一次能成的。

    另一方面,她开始担心另一点。

    温姐姐说的话提醒到她了。

    古话说梦能挡灾。做梦的人梦到自己死的,大概率反而是不太会死的,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警惕性最高。

    于是,民间常有传说会有另一个人被阎罗王抓去抵命。

    如果她因此有警惕性不会死了,是否有另一人代替她出车祸身亡?

    光想想觉得叫人怕。她谢婉莹极其不愿意这样的事发生。

    “姐姐,你爸爸——”

    不会是温姐姐的爸爸会代替她死吧?

    温子涵不这样认为是由于:“很多人觉得我爸爸已过世。”

    “死”过一次的人必有后福。

    或许,她爸爸会在关键时候再出现救对于谢妹妹来说很重要的人。温子涵的眼睛亮起来。

    谢婉莹能看出有个事和听到的信息不一样:温姐姐不是很伤心爸爸的事吗?

    她认定爸爸没死终有一天会相遇,怎会是最伤心的人。

    温子涵道起另一个故事:“有个人,他爷爷他奶奶是医生,但他原先不想当医生了,知道为什么吗?”

    医生家的孩子并不喜欢当医生的原因只有一个,看见很糟糕的事情。

    “她在说你的事?”常家伟回头问傅老友。

    傅昕恒照样没说话,可表情明显不太对,显然是没料到她居然如此关心他和他家里的事情。

    概括起来说,傅爷爷当医生时惹到不好惹的病人,那病人上门拿医生的儿子傅爸爸开刷。

    傅昕恒从小目睹,对当医生这事儿产生深刻的怀疑。

    当医生有什么好?救了人还得被病人拿刀子威胁?

    让傅家孙子再次选择从医之路的不是傅爷爷傅奶奶,而是:“傅哥哥很喜欢我爸。”

    温子涵谈起父亲难免骄傲又有点自卑。

    “我爸爸当医生很成功,不是说技术最棒,而是他和妹妹你一样,很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傅爷爷傅奶奶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瞧上次会餐傅奶奶和李福爱对话,可以看出傅奶奶的性格实则容易得罪人。

    套回医学的俗话,医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常安慰。

    可惜不少医生做不到,只能变成说我是个技术工。

    医学院院长叫学生们会做人是教你怎么会做个医生,别理解错了,不是让你走后门和贪污受贿。

    谢婉莹听完解释说出自己的感受,笑道:“姐姐和傅医生是真爱。”

    暗地里互相关心成这样,不是真爱是什么?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28】关系

    两个不善言语的人谈恋爱是什么样的?

    闷对了。

    骚更对了。

    里面的温子涵医生没声音。

    外面站着的傅医生更没声。

    常家伟耸耸两侧肩头,服了这两人,同时心里要佩服,谢医生比他太会当红娘。

    瞧瞧,这不在这两人脑袋上浇了把醍醐灌顶。

    一根筋的好处表现在这里,话语无需委婉的,看见是怎样的直接说出来是。

    科室的门打开。

    那些望风的人伸脑袋一看:哎,再来个大佬。

    曹勇来做什么?常家伟不高兴的目光望向老同学。

    傅昕恒没否认,自己喊人来的。

    其实里头说的话,大部分谢医生跟曹医生说过的。成夫妻了,有些心里话肯定会说说的。

    谢医生做的梦境,神经外科医生曹勇医生是如何想法。

    曹勇医生没有幻想。

    梦和现实到底是要分开的。

    事情没发生前,谁也说不好这事儿最终会不会发生。没关系的,怕的话,提前按照梦里可能会发生的事儿做好相关准备。神经外科医生研究大脑,不可避免地多懂些心理学的,上述建议说透了叫做安抚人的心理。

    如果真有一天事情发生了怎么办?再来一场心理治疗。

    你说这神经外科大佬是不是很科学。

    走到这两人身边的曹勇,恰能听见老婆在里面如何谈论他的执医理念。

    “曹师兄觉得救我的人是他。当然现在想起来不是。”谢婉莹医生说,“他应该是想让我吃颗定心丸。”

    我救你能救不成功吗?所以你无需为梦境慌手慌脚更不用慌神。——这是曹勇医生心里打的小九九了。

    “曹医生很务实,和傅哥哥差不多。”温子涵道。

    在谢妹妹面前,她真就没介意,没喊什么傅医生直接称呼傅哥哥。

    外面的人全听出来,温医生当真把谢医生当妹妹看。

    你说这缘分,站在门外的几个人听着内心感慨着羡慕着。

    姐妹兄弟缘分同爱情一样属于三生有幸前世修来的。

    两个太务实的人在一起,工作当合作伙伴是可以,论到日常做朋友不行的,会十分无趣的。

    莫怪傅医生找了常医生当朋友,曹师兄找了朱师兄任老师当朋友。常医生和朱师兄任老师都是有点儿逗逼型的行为风格。至于陶师兄,和曹师兄应该属于共谋型。日常玩乐这两个人不会在一起,论到谋划大事这两人脑袋必定凑在一块。

    谢婉莹医生算是几年时间已把这些师兄师姐们的脑子全给摸透了。

    和温姐姐的关系,谢婉莹医生也想建立起类似朋友和共谋的关系。

    女医生在医院里想找个知心的共谋女伴很不容易的。

    “温姐姐,现在暂时没人呼叫我们外科住院总,我带你先去逛下我们医院外科楼所有科室,我们边走边说。”谢婉莹医生提议。

    工作当先。看下时间是差不多去各科巡视一圈。

    外面的三人听到她们要出来,赶紧脚底抹油溜。

    其它外科科室的人,早听闻说今晚有两位外科住院总均拥有响当当的大名。

【129】谢医生的路线图

    女外科住院总而且是知名人物,在国协没见过的。住院总存在的时间历史短,再说了,像谢医生温医生这样的女外科医生本来就凤毛麟角的。

    两个女外科住院总出来巡视,会先去哪个科呢。

    按理来讲,如果交班的时候没有危重病例抢救必须床边交班,可以是刚谢医生她们那样回来心外科的路上与白天值班的外科住院总做简单口头交班即可。

    这样的话,巡视路线是可以单纯按照由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的原则来规划,减少来回奔波的路程。

    不不,别把常理放在两位女大佬身上。

    “温姐姐,你认为该先去哪个科看看?”走在路上谢医生谦虚请教。

    温子涵医生同样谦虚回应:“你说哪儿先走就先去哪儿,我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之前才来过两次。”

    来过两次,除了上次会诊,另一次是:是和吴院长见面的那次吧。

    据此谢医生带路,应说她走路没有左拐右拐,是目的明确心里早有数。

    大家正猜她会先走哪个科室去?

    后面跟着的曹勇他们三个一看:呵?!

    “她这是准备回老家吗?”常家伟问。

    曹勇记起今天老婆值班前心情是蛮好的。

    实力雄厚的谢婉莹医生,显然不仅仅是因能和温医生一块值班的缘故而心情好不忐忑。

    谢婉莹医生是想着,好久没回“老家”看看了。

    走时一帮老师总是批评她谢医生没人情味儿,不知回来多看看“老家”。

    刚好今晚当住院总,有这个机会,赶紧回去探望“老家”别再被“老家”骂。

    第一家“老家”肯定是谭老师孙老师那家。

    谭老师的扑克脸会有什么样表情不说。

    孙玉波老师绝对会是:我,是要被你气死。我让你回来普外二喝茶和玩,不是让你回来工作的。

    况且你这只是回来工作吗,谢同学?

    张望着她们两个人走去哪儿的方向,常家伟有点儿冒虚汗了,转回身非常需要打个电话提醒下自己科室的人。

    “常医生,谢医生她们要来巡视我们骨科三了吗?”骨科三的一线值班医生刘医生问。

    “她们暂时先走去普外二。”常家伟抹把汗,从这个轨迹可想到谢婉莹医生带路的这个路线图是打算寻旧,那肯定是会去他们骨科三逗留多点时间的。

    “谢医生回普外二,是找老熟人玩吧?”刘医生猜。

    寻旧不就是寻回感情吗?

    你以为谢医生是常人吗?她寻旧能是去喝茶和玩?如果是这样早就经常回普外二找老熟人们玩乐了。

    一根筋的工作狂,去哪儿肯定是脑子里带着全是工作。

    刘医生的心头抖抖:“不会是和宋医生一样的情况吧?”

    想想不可能。宋医生是个天生的懒人,不是工作狂,是有呼叫再到的,否则叫不动的。等于是有问题了暴露给宋医生看,被宋医生打脸算那些人活该。

    谢医生是没人呼叫的情况下自己走过去,自然而然是不会有什么事儿。

    是这样吗?

    前面是普外二的大门。

【130】“钦差”

    由于普外科早已分出一二两个科室,新外科楼普外科暂没有再分科。不过,普外一普外二一直在争取如神经外科心外科自建重症监护病房。

    新外科楼面积挺大的可以再挤出些空间,吴院长没有把话说死说不行。

    如果真要给普外科搞这个事儿肯定不是两个科一块搞,一个搞一个估计暂没钱搞。

    这导致普外一普外二这段时间业务再次争疯了。

    走入普外二科科室大门。

    谢婉莹医生和温子涵医生在门口杵了杵。

    走廊里摆了好多张临时的加床。

    国协一般是不允许走廊里加床的,今晚大概是很特殊的情形。病人多,医务人员忙到脚抽筋。

    见到老熟人玲玲姐,谢婉莹医生走过去打招呼。

    玲玲姐给新入院的患者打针,弯着腰聚精会神在找静脉。

    这病人年纪大,在其它医院转过来的,手脚处的静脉被打到不堪入眼。

    好不容易打上条静脉,发现补液瓶滴流不畅。

    检查针口没问题,有可能是病人自身的血管问题。

    “你冷吗?”

    老年患者没摇头没点头,神情漠然。

    陪患者来的家属说:“她老年痴呆的。”

    老年痴呆症,想和患者做有效沟通相当于零。

    医务人员唯有再做检查判断。

    摸摸患者的手脚且暖和,血管没痉挛,有可能血管内血栓较多。

    赶紧把管子交给护工送去检验科化验,这么计划,回身的玲玲姐遇到熟人不由惊喜:“你什么时候来的,谢医生?”

    谢婉莹医生问句:“今晚谁值班?”

    不知能否再遇到其他熟人。

    玲玲姐果然给她颗重磅吃:“你谭老师在手术室做手术。”

    谭老师没下班?是有些意外。

    “或许他知道你今晚值班在等你来。”玲玲姐说。

    谢婉莹医生:这——

    玲玲姐乐了:谢医生不知道今晚有多少人在等她吗?

    “护士。”家属喊。

    “什么事?”玲玲姐迅速走回病人床边。

    都说国协的护士是全国最专业的,忙成这样没有一点儿不耐烦。

    跟班的实习护士吃惊玲玲老师的稳重。

    因为家属的语气不好是要兴师问罪。

    “她说她手疼,可能是你打的针打到她手哪条神经了。”家属质疑,根据来源于之前观察到的输液不畅。

    玲玲姐耐心解释:“她针口的地方没肿,是她血管内的流动性不太好导致的。”

    “她没打针之前手没疼的。你喊个医生过来看看。”

    玲玲姐知道,叫来值班医生大概率说法和她是一个样的。

    换个位置打行不行?不是不行。只是要让患者再多挨针。

    打好穿刺的颈外静脉留针可以不?

    可以,但是患者转院来时输液口红肿拔针,打的正是颈外静脉。

    再不济让值班医生锁骨下静脉穿刺?

    这患者静脉糟糕,一线值班医生很年轻不知能不能一次穿刺成功,不是谁都是谢医生。

    “她们不是医生吗?”家属催促。

    玲玲姐没忘记现在谢医生是何身份。

    人家不是当初在普外二的实习生,是住院总。

    住院总固然不是领导但是要做查房记录的,要报给医院总值的。

    普外二你值班的这点小问题都处理不了吗?想想宋医生当住院总时各科的哀嚎声吧。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31】要按程序来

    没加班,等到八九点钟吃饭。

    常家伟不知如何形容今晚的感觉,一边提心吊胆一边吃饭。这完全不合常理的,明明他没有工作和任务在身。

    思来想去,都是因为今晚谁值班的原因。

    八九点钟医院外附近的饭馆是人少了些,但不代表会没顾客光临。

    医院和大学旁边向来是人气旺的商业区。

    点了两碗牛肉面,等了好一阵子厨房出菜。

    趁空隙,在医院外面尽可以随便讨论医院里的事情,包括私下说说院领导。

    和曹勇医生分开后,常家伟大胆地和老友八卦一通:“你说今晚谁是医院总值?你提前跟人家打过招呼了吗?”

    翻菜单的傅昕恒似乎想点小菜,没听见他说话的样子。

    “你在准备给谢医生和她点夜宵吗?”常家伟手里的筷子点点桌板,敲打对方。

    现在八九点。

    值班医生没事是可以去睡觉,指的是一线科室值班医生。住院总没这个福气,巡完所有任务内科室没到十一二点不可能去睡的。

    夜宵要带,十一点过后再说。

    况且他给谢医生带什么夜宵?

    “曹勇医生会给她送的。”

    “你等曹勇一块送夜宵给温医生吃吗?”

    你这个机器人谈个恋爱别太离谱,居然等其他人送你未婚妻夜宵。

    傅昕恒是想未尝不可。

    曹勇医生那人,谁都知道,当初追谢医生时送食物时都是一大份,请所有值班医生一块吃,彰显阔气和好人一。

    “这样说,你更得向曹勇学习。”

    “你不是挺讨厌他吗?”

    他常家伟讨厌的不正是曹勇医生很会追女孩子吗?把他喜欢的女孩拐走了能不讨厌?

    每个人有自己谈恋爱的风格。曹勇和谢医生那一套不能说一定适合他跟她的。

    曹医生和谢医生是两个直白货,两个勇士队的队员。

    他和温医生不是,两个含蓄派,两个规则为王的。

    “你们谈恋爱要按照规则来?”常家伟被傅好友的惊天语论惊到无以言语。

    是国人,人生大事遵循从古至今的国人风俗按部就班,不是最好吗?

    最省时省力。

    两家长辈先见过,沟通好了,婚早订了,到时候找个日子结了就是。

    两个人都是医生,天天忙工作的,哪有时间搞什么其它额外的没事找事做的事情。

    “日子挑好没有?”常家伟不服气地追问。

    “长辈在挑。”

    挑日子是长辈的工作,他们不用插手的。

    不愧是机器人,明明白白结婚顺序是怎么一回事。

    常家伟拿起大碗汤先喝为净,服气到五体投地,心头闷到哪儿不行。

    怎么说,所有人想看热闹,哪里想到机器人真就是机器人,全按程序去走的。

    对此,回答常医生最开始的问题,他何必去跟领导打招呼。

    医院总值值班表有的,只是大多数医生不会去留意,只有值班人员有工作需要去知道是谁。

    需要知道也不是科室一线。医院内部有一整套行为规则的,个个需要按照规则来工作,避免乱。

    具体来说,是否通知到医院总值是大内科大外科住院总的工作任务。

    况且每个医院总值不一样。

    有的医院总值能搞得很复杂,同样搞出二线三线。人员安排上,有的让行政人员去担任这个岗位,有的要配套技术人员。

【132】不是小年轻

    像国协这样十分讲究以技术为纲的单位,配套技术人员必不可少。

    问题院领导中有多少技术人员可以每天晚上陪着医院继续值二十小时班的?

    所以说医务人员所谓的二线三线值班,说是可以回家休息,其实心里是系着医院里很难睡踏实的。相当于一旦被排上值班表,这二十四小时根本属于心里没休息过的。

    院领导总数定是比基层人员数目少太多。

    这样一看也知道,不可能说让院领导里几个能搞技术的轮班,会累死这些领导的。

    最终只能是从医院的技术人员里头抽出人轮值技术岗。

    抽出的技术人员首当其冲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科室主任。其次,有些科室主任年纪大了也很难让人去这样值班,会抽每个科室有名的技术干部充数。

    医院总值干什么活儿?

    外面的人听到最多的,无非是某病人抢救没有家属在身边,赶紧汇报院领导让院领导批条子代签名。

    这情景,是不是让人第一时间回想起张大佬在范芸芸同学被抢救时在现场一个劲儿审批条子的场面。

    对,医院总值干的活儿正是代理院长不在医院时帮院长行使院长权力的一些工作。

    那天张大佬是代替梁院长在批条子的~

    如此看来,张大佬当时挂名是急诊科主任,实际上人家说他是未来的院长一点都不过为,他是国陟的三线总值。

    医院总值只帮院长审批条子这么个活儿吗?

    肯定不是。

    例如医院里经常讲质控,这事儿不可能只有医教科的人在干。杨主任底下一共几个人而已,包括他在内忙不过来的。

    质控这事儿是需要天天无时无刻去监控的。

    谁最合适做这个事儿?

    巡遍各科的住院总和总值。

    常医生问打招呼的事儿,你以为他想怎样?

    “你想多了。”傅昕恒告诉他。

    不是人人都是宋医生的。

    捅其他人娄子的事儿,基本没人愿意干。再说宋医生去捅人家篓子吗?

    没有的。

    宋医生白人眼有,但是说到告状到医院领导那儿是不会有的。宋医生想在医院里好好和各科同事们和睦相处呢。

    “谢医生很老人心态的。”

    这是傅领导对年轻谢医生的评价,谢医生心理上的医生年龄预计比他傅领导老多了。

    如此谢医生怎会捅人篓子。

    “我觉得你想的太简单。要先看看这值班的医院总值是谁。”常家伟竖起指头摇晃着说。

    每个医院甚至单个科室内或许有派系竞争。

    有利益关系,很难说有私心的瓜葛。话说回来,聪明人全是按照规则办事没错儿。

    等于说高智商的人真想对付对方只会等机会,不会不占理儿。理。

    “她有时候挺单纯的。”认定对自己喜欢的女孩是比较了解的,常家伟医生感觉谢医生一根筋起来说不定被人利用。

    傅昕恒拿起筷子,道:“吃饭。”

    如果真这样,在他这个傅领导看来也是应该的。年轻人,吃一堑长一智。

    只余一个问题:谢医生是年轻人吗?

【133】直接看最好

    “我来看看。”

    听见是谢医生出声,玲玲姐是不像以前,突然有点儿不安。

    家属高兴,追问:“是不是她这个针打歪了有问题?”

    好像医生站在家属这边说话了。

    “她不是手疼吧。”谢医生道。

    “我妈不是手疼是什么?”家属有些生气地问。

    想你医院里官官相卫,医生护着护士是不是?

    那是家属不知道这是有名的一根筋谢医生,不可能说护士打歪针硬说不是的,这样做反而不是护着护士是酿大祸害人命要让护士进监狱。

    老年痴呆患者本身说不清楚,你家属从何笃定患者肯定是手疼呢?

    别说是亲人了解患者真能读到亲人的身体情况,如果是这样何必送亲人来医院找医院人员问诊。

    家属的脸上有一些些尴尬了,继续犟着脾气说:“我妈转来这家医院确实因为肚子疼没治好。问题你这里护士针没打好,药进不去,她这肚子疼没缓解啊。”

    这患者是个常年病患,哪只一点点毛病。

    要回答这种家属,最好的方式是不用说话。谢医生直接掀开条患者的裤腿给家属看。

    好家伙,这一掀开,其他人吓一跳。

    患者左小腿外侧冒了一个好大的脓包。

    “这是不是褥疮?”实习护士问玲玲姐老师。

    玲玲姐点点头,估计是了。

    护理交接病人时本该这些病人的情况该交接到的。只是今晚普外二忙成这样,加上医生和家属催着要先给病人先抽血和打上针,导致她们接到病人后没来得记仔细检查病人全身皮肤情况。

    最该死的是,交接病人时护送病人来的它院护士没重点说这个问题。

    “去拿这人病历看看。”玲玲姐小声交代跟班的。

    实习护士提醒老师:“没有写的。”

    可能对方把病人送来时都没发现病人这里有个大褥疮。也有可能是知道这病人要转院了,没管了。

    褥疮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但不代表褥疮的所有问题护士都能解决的。

    像这样严重的褥疮,有可能是需要外科医生处理了。

    家属站在边上傻眼,明显同样不知自己妈身上有这情况。

    可见这家属看似斤斤计较对医务人员很挑剔,实则上是否真关心患者身体情况不好说的。

    真正关心患者身体的家属,一般反而是不会拼命找医务人员茬子的。

    玲玲姐让实习护士去通知值班医生。

    今晚普外二的一线值班是个博士生,姓马。

    等人走过来后,谢婉莹见着很面生。

    马医生看着她也面生。

    玲玲姐给他们彼此介绍:“马医生是这两年刚到我们科的,是主任门下的博士生。”

    普外二人手不够,让有医生执照的博士生代值一线是常有的事儿。她谢医生当时是没有医生执照,否则照样被这样叫代值的。

    “这位是谢医生,你应该听主任提过的。”

    马医生猛点头,怎会不知今晚所有值班的私下流通的信息:有谢大佬巡查,大家悠着点吧。

    “马医生,你看这是不是需要切开排脓?”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34】别忘了

    医院走廊里有时候背着光是比较暗的。

    马医生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支医用手电筒,弯腰打电筒观察患者小腿上的脓包。

    “什么时候发现的?在以前医院有吗?”马医生询问起患者的病史,记得交接病人时一开始并没有提及小腿脓包的问题。

    家属直接摇头说不知道。

    玲玲姐把自己揣摩的可能情况贴着医生耳朵边讲了遍。

    马医生听完是褥疮,收起手电筒说:“先化验,把医嘱上重要的检查做完再说。”

    脓包是小问题,当下没危及到病人性命无需放现在处理的,可以先不管不问。

    这要说到一线值班制度,一般如急诊主要是处理急症问题,像可以拖延到白天去处理的则等着交给明天接班的床位主管主治医生处理更好。

    怎么说?一线值班医生年纪轻轻,技术是不怎样的。这点很多一线值班小年轻很有自知之明的。

    家属反映道:“可我妈现在觉得腿很疼。”

    “不怕,本来就是给她要打消炎针的。”马医生用通俗话跟家属说。

    消炎药会一块把脓包消了,不用担心。

    “打消炎药有用是吗?”家属没能一下子听明白,再追问起医生。

    “她是阑尾炎,肯定要消炎,一块消,不用多花你钱不是更好吗?”马医生说。

    在旁的谢医生温医生于是在没见到这病人病历前听到患者转院到国协普外二的诊断信息:是个阑尾炎患者。

    阑尾炎的问题早在前文多次讲过,属于可大可小的一个病。

    严重起来,神仙都救不回来的病,而不是外行人所想当然的只听说阑尾炎手术算是个外科初级手术,“小手术”而已,误以为小病。

    放在当前这个患者身上,正由于她整体身体情况不行,导致她第一家入院治疗的医院不敢给她做手术,发现她有阑尾炎之后提议她转去好点的医院做手术。

    没想到转院到第二家医院人家也拒收,最终联系120通过急诊病人方式给转到国协就医。

    “是不是检查完马上给我妈做手术?”家属继续追问医生,既然说做检查了可以赶紧做手术了。

    家属追医生这问题一般是急着希望把亲人的病治好,另一方面是经济问题,住院天数没多一天花钱多一天的。

    医生肯定是不能这样顺着家属的意愿去说的,要以专业角度出发。马医生道:“你急什么呢?要动手术也需要把检查全部做完。”

    “她在之前医院做过检查的。”

    “她家医院有我们医院的机器先进吗?有时候病人病情发展很快的,瞬息万变,说不好是转好或是转坏了。需要不需要手术等检查完再说,这是为你们好,给你们省钱,知道不?”马医生苦口婆心地对家属说。

    从刚才看到这里,马医生的做法自认按着临床程序走,没任何错误。

    直到马医生转回身,突然碰面谢婉莹医生和温子涵医生的脸。他忘了,有谢大佬在这里巡逻。

    马医生的心底突突,莫名其妙有点儿慌。

【135】称呼您

    论如何当个“钦差”,谢婉莹医生回想起来,自己前世是干辅助后勤科室,所以是不可能在临床一线干过这种活儿的,没实际上手经验。

    再转头望向温姐姐。

    温子涵医生刚毕业回国,不是重生的,更不可能有这种经验。两人互相碰眼后,齐齐向马医生表示:先回医生办公室吧。

    固然没经验,可一定知道,哪怕发现同行有什么疑问当着家属的面说是万万不行的。

    马医生的心头更慌了:什么,钦差让他回医生办公室?莫非是钦差要找他谈话,是他做错什么了吗?

    “先送病人去做检查。”谢医生这个“钦差”对护士说,同时意图安抚下马医生的表情。

    玲玲姐快手快脚让实习护士帮着和家属一块推车床送病人去ct室做急诊ct。

    几个医生走回办公室。

    路上再见到今晚住院病人数量是多,不时有监护仪器警报声在响,可以想见科室里重病患者也不少的。

    马医生走到半路不时被护士或底下打帮手的医学生呼叫着。

    “马医生,你去看看2床病人,她说不舒服——”

    “马医生,十六床说他拉不出尿,你是不是开个导尿的医嘱?”

    “马医生,三十二床血压有点低,有没有问题?”

    “你怕是不是有问题,不会再测下测清楚了再跟我报告吗?人家不舒服你不会问清楚哪儿不舒服吗?”忙抽筋的马医生急跳脚说。

    在外科,如此忙碌的情况下,一线值班的所有医务人员,个个心里全希望是没火要灭的状态。

    最好大火变小火,小火变没。

    这么一想,大概率可以理解为什么马医生开始说脓包暂不用管,反正要打消炎针。因为现场的人实在没空去处理患者这样的小毛病,多的是需要救命的命要医生护士去救。

    这样做对吗?

    走到医生办公室里面,温子涵医生先低声问句谢妹妹:“你们医院平常是怎样一个流程?”

    每家医院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的。

    谢婉莹医生想都不用想,她是从国协出来的,普外二是她呆过的“老家”,很肯定地告诉温姐姐:“有错一定要当面指出来,这是国协的规章制度。”

    她谢医生当初在普外二实习期间因为行事程序错误问题被领导在会议上点名批评过。

    谭老师孙老师对她很严格的。

    普外二:喂,谢医生,你确定是今晚回来探访老家吗?不是来“报复”老家吧?

    一群医学生本来听说大佬在这,一个个跑过来想看看大佬风采。跑到附近好像听见大佬在密谋,一个个吓得缩回病房。

    马医生不会忘记钦差在这了,喝完下面的人去重新量血压,走回来请示两位钦差:“谢医生,您想跟我说什么吗?”

    对面这个“您”字,是要把谢婉莹医生的眼皮子惊飞了下。

    她很记得,那会儿黄师兄当住院总时走去哪个科室工作,没人喊黄师兄“您”啊。

    按理说住院总不是领导啊,对方不可能不知道。

【136】心领神会

    “送病人去做ct检查了,肯定等做完检查有结果再说。”谢婉莹医生客客气气肯定马医生之前的医嘱。

    谢钦差的话和自己的意见一样,马医生是摸不着头脑了。

    “没关系,你忙。我很久没回普外二,想在这里多呆会儿。”谢婉莹医生面容可掬的笑容再度安抚对方。

    (于是有了后来的传说,软刀子才是最狠的,比宋医生的白眼狠多了。谢医生的笑脸是学了谁的,学了肝胆外的那位佛爷吗?)

    钦差叫他回去工作,马医生立马回病房去。对他而言,忙忙碌碌绝对比在办公室里面对钦差应是好太多。

    病人做完检查回来,急诊报告出来最快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的。

    据说今晚刚好是她班上的同学鲁瑜医生值班。

    可以说消息传得太快,何时她谢钦差的行踪全变成透明的。

    给病人做完检查没过多久,鲁瑜医生打个电话给她:“莹莹,你今晚值班?”

    “是。”

    “普外二的病人你看过?”

    “你知道?”

    “我给她做的检查,报告马上写好给你们送回去。”

    鲁瑜医生想,同学一场,帮着谢同学做好工作是应该的。

    “你有没有在电话里先要问我的问题?”鲁瑜医生“好心”再问问谢同学打算。

    “急诊不是片子可以先送回科室吗?”谢医生没多想,直接答。

    鲁瑜医生心领神会,挂上电话打片子去了。

    在这期间,马医生只要走过来看见两钦差没走人,心里一直在着慌。没法子,要不打个电话去请教科室里的前辈问下钦差逗留在这里想干嘛。

    高钊诚医生照常代主任值班三线,接到一线马医生的求教电话,说:“谢医生回来我们科室,你没有好好招待她吗?给她倒杯茶啊。”

    “有,有的。”马医生赶紧让人去给钦差倒水。

    “她跟你说什么问题吗?”高钊诚问。

    “没有。她什么都没说。”

    不说的沉默钦差比什么都更可怕。马医生道。

    “她没说不就没事吗?”高钊诚道。

    你说这高师兄是不是也是个大坏蛋,明知道小师妹可能要“收拾”人了还配合着来。

    (谢医生:我如初好人怎么可能收拾人,高师兄别乱说)

    临床外科人通常被形容为幽默大师,正因为外科工作太紧张了,幽默有利于化解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同时,有问题可以因此让年轻医生印象深刻一辈子记住。

    当然,高师兄信赖实力十足的小师妹知道如何处理。

    “谢医生的谭老师不是在医院没走吗?你可以打电话给谭医生的。”幽默感十足的高医生再建议马医生可以找谁求救,找谢钦差的老师出场绝对能救你的。

    马医生在心头骂:我傻了才会去找扑克谭。

    ct室把片子先打印出来送回科室,到时候鲁医生的报告纸再送过来。

    这在临床上常见的,临床医生一样要学会看片子的,ct室医生出的检查报告书对临床医生来说只是参考而已的,急症病人可以先要片子看。

    一群医学生心里有感觉的,全在这会儿跑回到医生办公室里等待大佬讲。

    马医生调整好心理,走回来再请示:“谢医生,您说。”

    “这是你的病人,你看看要不要马上做手术?”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37】最怕的是

    钦差这样问,马医生心里想:八成是马上要的。

    兜着如此想法的马医生,抬头再冷不丁对上谢医生的眼睛,不由自主心头再打了个激灵。

    人家能被叫做谢钦差而不是如黄医生普通的住院总,必然是有缘故的,只看看钦差这眼神儿直接读透他心里想什么去了。

    怪不得神经外科的人不服气地说谢医生最会摸人脑子,本该是神经外科的料活生生被心外抢走。

    周旁站着的医学生们同心生敬畏感,只听,和马医生先一块接受谢大佬讲个未来的招聘故事会。

    “有家公司面试个新人,提了个面试题是这样的,问一只羊有四条腿,七十只羊呢?”谢婉莹医生道。

    这简直是太简单的心算题,小学生都能算的。医学生们和马医生个个反而因此不敢立即给上答案。

    温子涵医生转头望着谢妹妹:你这是比我更神仙更玄学,更像老道人布道神仙考凡人。

    见到没人敢回答这个状况,谢婉莹医生的脸是挺严肃的。实则有关这个故事只要在网上一查都知道结果,结果是答题者面试者回答的太快,被面试官“踢”出门去了。

    问题是,人家公司招人是招一些需要懂得察言观色的员工岗位,医院不是。

    当医生,怎能回答问题时变成察言观色的变色龙。

    再说她谢医生根本不是领导对方都这个样,遇到真正的领导医生如果因不敢说出技术真相只会拍见风使舵,绝对是害人害己。

    之前,马医生在处理脓包问题上,她和温姐姐已看出来马医生心里不是只单纯去考虑病人的病情问题,而是结合当前其它因素一块进行。

    是不是不可以去考虑其它因素?也不是,而是要有先后选择秩序。不管是什么情况,病人的实质病情应该摆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去处理。如果环境中有其它存在的困难难以解决,可以找人求助而不是畏手畏脚的。

    有的新人是挺怕求人的,最怕被领导骂干不了事儿,干脆能拖就拖。

    说到底,她谢医生和温医生最怕的还不是这点,最怕的是马医生在现场看起来是认真负责地观察了患者的脓包结果继续得出能拖则拖的结论。

    这?使得她们两个人不得不留下来再进一步看看情况,就怕马医生技术不过关,连个脓包都判断错误。

    谢婉莹医生就此直截了当和马医生做心理沟通说:“你说多少条腿就多少条腿,我们医生不撒谎的,是不是?”

    “是,是。”马医生这回听懂她意思了,有点儿脸红,点点头。

    患者的片子夹在灯板上面,等马医生回复技术问题。

    阑尾炎说白了也是一个“脓包”,不过是长在患者腹腔内脏器上,严重起来会要命。

    马医生对眼前患者这个体内的“脓包”通过阅片会如何判断?

    对此,马医生到底是个高材生,已经恍悟过来了,低声请教道:“谢医生,是不是刚患者那个小腿的脓包光靠打针不行?”

【138】会被笑的

    什么是脓包。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肯定是要讲讲脓液,没脓液哪来的脓包,脓液积攒着积攒着如蓄水池变成个脓包。

    脓液是怎么来的?

    脓液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东西”。

    这“东西”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浓稠或是如水样稀薄的混合物,基本是液态状。

    里面具体包含的成分,主要是脓细胞。

    脓细胞是人体和细菌进行激烈斗争的牺牲了的白细胞。

    除了脓细胞,有大量细菌,和坏死的组织碎片以及渗出液。

    从上述描述性文字可以得出个结论,它产生于人体的炎症过程,但不是必然的。

    发炎必然产生脓液吗?不一定。

    对应到西医学和中医学上,发炎没脓液没脓包的情况下理所当然以消炎为主了。

    尤其在中医外科学很明确地表示此处阶段适宜采用消法。

    另一个问题来了,如果产生脓液脓包了是不是不能消炎了?

    那也是错到离谱的。

    如果照旧很难理解上面的说法,可以举个几乎全民皆知的常见病来说:脸上的痘痘。

    脓包型痘痘是最常见的脓包。

    我们知道脓包痘痘自己长到一定阶段自己会破掉的。

    不管脓包痘痘是否自己破,医生一般会给你开个抗生素药膏甚至开抗生素口服药。说明自始自终人体炎症过程中采用抗生素治疗是没错的。

    所以马医生开消炎针有错吗?没错的。

    举这个例子来类比我们都知道的另一点,新闻上常报道的,有些人脓包痘痘没破,需要去医院做手术切掉。

    这说明,脓包如果自己不破,如果不管不顾只消炎,没用的,到最后需要手术切留大疤。

    也就是说,脓包到了一定阶段,如果它自己不破,需要外科介入。这点无论西医学或是中医学都可以说是有非常明确的研究结果:要切开排脓。

    上述说法你说马医生不懂吗?绝对不可以说不懂。

    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判断脓包当下是到什么阶段。

    被谢医生和温医生两双眼等待地打量着,犹如是在课堂上被老师瞅着,马医生回忆起课堂知识猛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初级错误。

    只用医用手电筒观察足够判断吗?

    医学查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是触诊。所以可以明白为什么阑尾炎的查体金标准是触诊中的麦氏点吧。

    阑尾炎的话,你不查体,靠更先进的医学仪器检查如ct机代替你医生查体不是不可以。

    像这种小脓包你如果去开个ct检查?会被临床上所有人笑的。会显得你的外科诊断技术超级无能的。因为这样的脓包不像阑尾炎是长在外面,你医生的手随时可以触摸来判断。

    倘若真不会,真就是如老百姓们嘲弄的,有了机器你医生都不会看病了废了。

    综上所述,他马医生应该当时戴上手套去触诊脓包。光视诊无法辨认仔细,需要触摸脓包的波动感,看看病患的具体疼痛情况再来判断。

【139】学以致用

    如谢钦差拿故事考你的,你心思不纯一忙潜意识里觉得戴手套给病人做检查老麻烦。

    反正乍看死不了人的病,草率可以了。

    难怪要被钦差们质疑你技术关究竟有没有过关。

    马医生脑袋上的汗一排地落下来。

    脓包的错,他不谨慎,认了没问题。

    马医生现在心头打鼓的是,对自己的技术没底气,没底气自己阅片判断当下病人的阑尾炎到什么个阶段。

    外科医生的技术难关,如果回忆当初谢婉莹医生实习阶段,会发现第一关不是做手术而是阅片。

    不是有影像学科医生出检查报告书吗,需要外科医生阅片?

    如外科医生自己阅片,影像科学科医生再出检查报告岂不是重复性工作。

    对,临床有许多重复性工作。

    例如医生开打针的医嘱,要药房的人把层关,要护士在执行前再把层关。

    临床的重复性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多层把关减少错误。

    说到这儿很多人会明白为什么每次新闻里谈到手术医生把患者左右手左右腿给搞错对调了,那些听到新闻的医务人员全摇头不断。

    怎么说?会觉得那个患者倒霉至极。因为这里至少三层把关全没把住。你说这患者是不是走了很彻底的霉运,方能让多少个医务人员全犯浑。

    医院内部处理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如新闻说的只追究手术医生的责任,手术室里的护士要担责,科室里备皮的护士要担责,出影像学报告的医生要看是不是一样错要不要担责。甚至如果是有麻醉医生帮忙做麻醉的一样要担责。

    因此,外科医生自己绝对要会阅片。

    阑尾炎的阅片难不难?

    先说急性阑尾炎可以病理分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最后面这种类型是最复杂的,会导致我们前文讲过的最糟糕的情况腹膜炎乃至致死病人。

    怕穿孔,一般情形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医生会建议尽早手术,最好在三天内。

    是不是急性阑尾炎一定要手术能手术,有时候医生会让打消炎针等等。

    分类处理依靠的是准确的诊断分类了。

    只要能理解以上的技术点,通过阅片判断患者是不是需要马上手术是必要的流程。

    马医生的脑袋估计有点儿犯浑了,一直站在原地没回答。

    是不是以上分类技术点没搞明白,也有可能不是,而是阅不出片里的分类。

    当学生跟老师学习,老师讲课喜欢用典型病例因好讲也不麻烦。模糊非典型病例老师自己可能都需要琢磨怎么给你讲。

    让临床年轻医生单独值班意义在这,要你自己尝试非典型病例。

    温子涵医生生性较温婉,问:“他(马医生)是什么时候自己值夜班的?”

    谢婉莹医生没有温医生的温柔主要因这趟她是回老家,很清楚地再次回答:“普外二的老师们很严格的。”

    相信不管是不是第一次值夜班,只要是在普外二马医生都应该看出来。

    马医生:……谢医生你不愧是曾经在普外二被教育出来的优等生,学以致用普外二的“严格”精髓。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