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不太一样

    再被骗了,孙蓉芳骂骂咧咧起来。

    刚才那些人如何说的,说温医生和他儿子,没提人家有个女儿。

    温医生只重视儿子不重视女儿?

    结果一群患者全冲着温医生的“女儿”去?

    显然,这些患者巴不得她们别跟他们抢女温医生,绝口不提有个女温医生。

    不用再问去找哪个温医生了,是患者都知道找医生找所有患者追求的医生绝对是对的。

    眼看女温医生要被抢破头,孙蓉芳急忙拉着干女儿往前走,只怕慢一点看不上医生。

    “排队,排好队,不然都看不上病了——”现场人群一时混乱,学生立马走出来帮老师维持就医秩序。

    大家齐齐整整排队时,准备就医的人头次就医没见过医生的对医生评头论足是常态了。

    “你们看,温医生长得挺美的。”

    医生的技术未展露之前,人们只能先评评这医生的外貌举止了。

    说温医生长相美的人,当真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原因在于如果是拍马屁,不可能众口一致说违心话的。

    立在诊所门口的温医生,有着修长的个儿,日光沐浴下的脸庞明亮照人,五官如同月光皎皎,那双剪水秋瞳更是顾盼生辉,有种无以言喻的传神美。

    当然,人们更聚焦的是她的穿扮。

    谁让温医生目测身高有一米六八上,是标准模特儿身材。

    肩头披的是一头波浪大长发,时髦得很洋气得很。

    衣着时尚尖端,穿的一条皮粉色连衣裙,应为某时尚杂志封面款,脚着黑色小羊皮皮鞋很潮流。

    若不是被人喊医生,光凭温医生这番非凡的美丽打扮,让人更倾向于把其联想为文娱行业从业人员。

    不能说,会漂亮打扮的医生没有。

    吴丽璇回想国协的西医大夫,时尚衣装只会让人更加信赖其技术精湛。

    只是这温医生是个中医大夫。

    老百姓对中医大夫的固有印象始终难免停留在古画古书里头。洋味儿十足的温医生,是让人看着有点儿嘀咕了:中医传承人,穿相如此现代化是不是有问题呢?

    个人的衣装打扮是会反映到内心嗜好的,这样的心理映射行为是有科学验证过的。

    温医生是个怎样的中医大夫,到底靠谱靠谱啊。

    不如问下熟人?

    谢医生殷医生在医院工作不好打扰,刚好现场有位认识的医生。

    念头这一转,孙蓉芳和吴丽璇在人群中找寻佟医生的身影,只记得之前人群往前汹涌时佟医生的动作叫做一个飞快。

    果然,佟医生早钻到前头去了,站在离温医生咫尺之近的地方。

    “佟主任今天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孙蓉芳咕哝说。

    先前佟医生给过她们眼神告示的,今再看佟医生望着温医生:手指摸着自己脸上的墨镜,酷毙的形象似乎没了,隐约透露出的是一幅想对温医生说话但不太敢说话的样子?

    孙蓉芳转头和干女儿两眼对两眼:这?

    方泽脑外科主任这样子实在是前所未见。

    “他是想追求人家吗?”孙蓉芳小声问。

    干女儿在各家医院医生群里推销茶叶,八卦消息是十分灵通,或许吴丽璇有听说过相关的桃色新闻。

    吴丽璇马上猛摇头:不不不,方泽脑外科主任的恋爱史她哪敢打听!

【6】号称物美价廉

    (佟医生:……)

    几个学生把就医患者队伍排好了,一个个患者准备随医生上楼进行治疗。

    诊所在二楼是设置了单独的针灸诊疗室。

    温医生刚要迈开腿,突发状况来了。

    “医生医生,快帮我看看我孙子。”

    一个老爷子抱着自己家孩子拼了老命向诊所狂奔过来。

    其他患者家属见状,纷纷给老爷子和孩子让出救命通道。

    人群里肯定有当过孩子家长的家属,如孙蓉芳这样,看见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不由揪起心肠。

    “孩子怎了?”

    “抽搐了吗?”

    “发烧抽搐别让孩子咬到舌头,拿毛巾塞孩子嘴巴啊。”

    一个个不等大夫说话,七嘴八舌先给意见,着急批评孩子家属做的哪儿不够。

    跟老爷子跑来的有孩子其他家属,如孩子奶奶孩子妈妈。

    孩子奶奶当场抱屈说:“在家里没抽啊。”

    听起来患儿是在家里发现被唤不醒时马上被家长抱到诊所来求医,现场情况并未有抽搐症状发生。

    不是所有孩子昏迷不醒时会伴随抽搐的。

    医生肯定也不以患儿是否抽搐来判断孩子病情轻重。

    外行人说白了是看热闹,论专业诊断是不懂,但不怪这些人喜欢以自己的就医经验来说三道四。

    听完孩子奶奶的说法后,一群人疑窦顿生。

    “没抽,跑来看中医做什么?”

    老百姓知道,中医的神乎是有特定场景的,好比什么医生擅长治什么。

    电视剧里电影里演的中医神技,都是患者抽搐时中医神针一针刺下去立竿见影,可见中医的技术之神是在于给患者止抽。旁边的中医院学生听见,翻白眼。

    外行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每个专科医生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点,然而,中医的针灸不是专门仅给人止抽的。

    “送西医院是不是好一点?”

    被众人这样说,孩子奶奶孩子妈妈爷爷发急道:“我们家之前都是来找这里的医生看病的。”

    不要以为急症病人只会上医院急诊科,有的患者发急症更只会跑来找熟悉的医生。

    主要原因是:没钱。

    医学高昂的诊疗费用注定老百姓对看病这个事心怀不安。

    把孩子抱到医院去,西医大夫如果开口说先做个ct磁共振检查才能确定病因,穷点的老百姓家庭吃不消的。

    找个熟悉的医生,或许可以帮着省点钱。

    这同样是中医广受国内老百姓们欢迎的原因。相对西医动不动上千的诊疗费用,中医似乎是比较物美价廉。

    老百姓热议西医医疗费,作为西医生的佟医生在人群里头默默扶墨镜。

    说西医大夫爱开高价的仪器检查是没道理的。如果能简单看出来患者病因,医生肯定不会让病人做检查,那会显得医生自己技术水平很低的好不好。

    再说现在中医生在医院里工作,照样开各种各样检查。

    外面的人不知道,现代中医学院教科书里参杂了许多西医知识,中医院校学生第一年一样要学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病理学,这些全是西医知识。

    因此这个问题归结起来是要看具体医生的技术水平怎样,而不是说中西医怎样。

【7】当机立断

    人群安静下来了。

    刚一大群人讨论一大堆,不外乎最终要和佟医生想到一块去。医学说到底讲究的是有效没效。

    为省钱来找中医,如果中医大夫搞不定:?

    佟医生的墨镜片上犀利的光芒闪闪:嗯,说不定这患儿待会儿得送他们方泽去急救呢。

    倘若上演打脸环节,可就辜负他佟医生今日专程跑这里来的目的了。

    温医生弯腰先给患儿做检查。

    女医生一大特点是细致,温医生同样。

    所有围观的人能看见她的秀手如何温柔体贴地在患儿头上手上等部位做查体。

    但是要知道,当前患儿发的是急症,医生动作“慢吞吞”是要备受质疑的。

    温医生查体结束后,当机立断从身边学生手中接过根毫针。

    佟医生望下自己手腕上的表:对方查体的速度算老练。

    是得老练,否则患儿家属会急得嗷嗷叫。

    几个跟随的中医学生,望着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喉咙里暗地里不知道咽了几口口水了:他们是菜鸟嘛,只看有人围观自己都会怕。

    真心佩服温老师,这么多人众目睽睽之下,拿针的手毫不发抖的。

    持针的温老师现在是被上百双目光死命盯着呢,犹如被炙热的太阳烤着。

    佟医生的脸严肃了,固然他是西医大夫,也清楚大家看着温医生手里拿的针意味着什么。

    说是针灸的针可以治病,但针灸针的锋利程度堪比外科医生手里的手术刀,一有闪失绝不是救人是杀人。莫怪,曾有人提出中医的针灸是最原始的手术刀。

    当下诊所里诊断条件有限,患儿没有做任何高端仪器检查,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个针倘若刺下去在他们西医的眼里相当于盲刺——

    咳咳。佟医生咳两声嗓子压压心跳。

    真有点儿怕温医生翻车了。一旦翻车,他这个脑外科主任不能再装着了,需要立刻出马急救了。

    说时迟那时快,拿针的温医生转回身后,面对患儿,以迅雷不及的飞速抓起患儿一根手指头,秋眸定睛,持针的手指轻轻落下。

    那一下,犹如蜻蜓点水,其实更似飞剑中喉,毕竟是针啊。

    毫针以零点零几秒的人眨眼功夫没入患儿指尖穴位。

    周围群众争先恐后互相问起来:“你看清楚没有?”

    没人能看清楚温医生的动作,包括佟医生。

    患儿年纪小,自然用的针偏向细小。

    如此细针在温医生的手里宛如一根银发似的,最要命的是,太细的针必然针体针头偏软。

    软的东西难控力道。

    佟医生的面部颜色霎时更肃了肃。

    庆幸的是,温医生似乎没翻车,他佟医生不用卸下伪装。

    不庆幸的是,温医生的中医技术让他这个西医大夫看得同普通老百姓一样,叫做眼花缭乱让他只能内心里叫着:玄乎,玄乎。

    接下来,大家屏着那口气望着接受了温医生一针刺的孩子。孩子的眼皮动了动。

    妈妈激动地喊:“冬儿冬儿——妈,爸,冬儿醒了。”

    患儿醒了。

    神呐!

    周围群众奔走相告,一面欢呼一面称医生为神,谁让个个都看不懂。

    佟医生的头早就再往前伸伸了:看不懂,他一样看不懂。

    西医到底是上演不了这样的奇迹场面。

    按照西医常规诊疗,对这孩子能做的事肯定是第一时间做大脑检查。

    如果仪器检查患儿大脑内部暂无大碍,判断是高烧所致,会给孩子打退烧针。

    要等患儿烧退再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

    如果患儿再不醒有些麻烦。

    温医生一根针让患儿转醒的技术,只能说,是让他这个西医脑科主任追求到这里的原因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8】摇身一变

    佟医生的手用力握住下巴,墨镜背后的目光在闪闪中透出某种坚定意志。

    吴丽璇和孙蓉芳对于他表露的眼神,再次面面相觑了:或许佟医生真是来这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谢谢你,医生。”孩子爷爷孩子奶奶当场要给医生跪下叩恩了。

    中医生不止救了他们家孩子,而且给他们家省了好大一笔西医医疗费。

    温医生抬起头对家属们说的是:“以后,你们别在家里随便给孩子做推拿按摩。”

    患儿家属们的脸辣红辣红起来。

    温医生是美,但不是花瓶,人家是拔尖的医学专业人士。

    瞧瞧,急救完孩子之后的温医生,抓起学生递来的白大褂往自己身上披上。

    于是在白大褂衬托下的非凡美貌,瞬刻镀上另一层滤镜,是摇身一变,从潮流模特儿回归为专业的神仙。

    周旁一圈本是有些质疑的观众就此看傻目。

    医生的眼神均是很犀利的,这股子洞察力一般来源于临床实践积累,所谓是见得多吃一堑长一智。

    温医生如此教育家属定是以专业目光看出来患儿的昏迷与家属有关。怕是在家里着急为孩子退烧的家属,听信了民间那些不专业的谣言,给孩子乱推按穴位导致。

    现场接受教育的哪只患儿家属。

    见温医生的目光向四周人群里头再扫一遍过去。

    人群里立马出现不少缩脑袋的影子,显出心虚。

    明摆着,今日来求医的患者中,道不定如这类患儿的案例挺多的。

    没法,谁让民间不知何时起了道歪风邪气。

    这道歪风是很奇葩的,在于一般老百姓看西医,会认可人家是高大上专业医生以瞻仰的目光仰视,到了中医这边,有些老百姓态度截然相反了。

    可能是觉得中医是祖国医学,哪有自己看不懂的道理是不是。个个多觉得自己可以自学成才给自己治病了。

    真不知这部分人哪来的迷之自信,自信到能把中医贬成入门门槛极低的专业。

    不信,民间言论随意捡几条,关于敢自学西医给自己治病的寥寥无几,自学中医给家人和自己治病做保健的,随处可听可见的。

    有的患者甚至认为只需捧几本中医学古书,不只自己给自己治,都可以开堂向公众授课了。

    至于正宗院校出身的中医大夫,在这些人眼里变成了:不是一样按着老祖宗教的那样治。

    中医大夫对于这些人是畏惧的,所谓无知者无畏,知道的越多越怕。

    临床上遇见像患儿这样的病例太多了,导致西医大夫都抱怨起中医大夫,说他们中医大夫乱治。

    中医大夫觉得很冤呢,西医大夫先麻烦好好问问这些患者,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治的。

    现代中医的入职门槛一点都不低的,不是老百姓以为的只要读古书遵循古人行医痕迹可以当上中医大夫的。

    中医院校毕业生和西医学生想要当上医生,一样要经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考验,取得执业证书,并且要在相关单位注册。

【9】现代的神

    如温医生这样的专业针灸学科大夫,是要吃透解剖学的,否则分分钟钟有可能出医疗事故。

    行外之人哪有机会解剖研究人体,只习古书给患者治病,绝对是风险性操作。

    何况,如中药师诘问学生们说的:你们活在哪个时代。

    当下是现代中医了,中医是必须发展的。

    每个年代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等不同必然导致患者所患疾病会有变化,哪能再以古书作为完全标准来判断现代患者。

    “你们不用问,这个穴位古书上是没有的。”温医生告诉这帮人。

    她神操作时是有些这样的人不死心,偷偷摸摸望着她手法,心里头盘算着学她这招回头给自己和家里人急救去呢。

    你说她若是不先告诫这些人,到时候再搞出点意外——所以说中医大夫比西医大夫更难的地方在于,防贼自伤需要防到患者和患者家属脑袋上。

    这帮人内心根深蒂固的,如先前说的对中医自学上瘾了,对她的说法是不屑一顾:没神祖,中医大夫有可能神吗?

    “温老师施展的是手针。”一帮中医院的学生抢着帮起温老师科普现代中医学识,“手针在古代医书上是没有的,是现代中医发展归结出来的新技术。温老师给患儿扎的穴位叫做急救点。”

    急救点这样的穴位名称,一听都知道不可能是远古黄帝祖先的取名。

    现场静默了。

    佟医生扶了扶墨镜,看着有些感慨。这叫做以前不知道中医同行的处境,今亲身体验一把后,陡然发现中医同行一样不好当。

    中医科普工作和西医科普工作的沉重度没分别的。

    来电话了。

    拿着手机,佟医生急迫地走到人群圈外接听。

    “是,是,我在李医生的诊所里头,暂时没去见李医生。

    问温医生吗?刚见到人——

    觉得温医生人怎样?

    我个人认为,温医生的技术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比较靠近我们西医院的要求。”

    “佟主任,你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佟昌博压低声音:“院长,你只要见一下她这个人能立马明白我的话。”

    西医和中医是不同,这点印象医学圈里自己人都有。

    这不简单地只限于隔行如隔山的常识,更在于传统认知方面的差别。

    如中医大夫天天研究传统祖国医学,让西医大夫普遍认为与中医大夫交谈说话,对方怕是整天口头上念的之乎子也黄帝祖先。

    西医学反之,是没有中医学喜欢捧读古书仿佛墨守成规的惯性的,从不守旧。

    在西医学最时尚的是追求每天更新的医学信息,每个西医大夫会对全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技术着急,而不是沉浸在黄帝的古书里。

    嗯,这明摆着是西医大夫不了解中医,普遍和老百姓一样与中医大夫沟通不够。说实话,哪怕张仲景再世,都绝不会是这样的观念的。张仲景大夫本人不知创新了多少中医理念,怎可能守旧。

    好在温医生穿的很潮,佟医生想很潮的温医生,应不太可能为捧古书的老古板。

    最好不是。

    现代是科学的社会,哪怕是继承传统都得讲科学而不是拜神。

【10】外号

    在当代中医学里,早就不可能是拿几本古书谈书论道定谁赢,而是要遵循西医的科学方式验证中医治疗方案和理论。

    无论哪家医院招聘中医生都是如此的要求。

    好的医院对中医生的要求更高,会要求其在中医技术领域有所创新,因为这些全是医院评级拉业务的硬指标。

    “佟主任,反正你今天有空,帮我们再看看情况。”

    “我知道,院长。”

    收起电话,再转身,见温医生和患者们上楼去了。

    佟医生迈开腿要跟上,左边肩头陡的一沉,是被只手给按住了。

    按住他肩膀的手力气挺大,让他挣了下没挣开,只得扭头看后面是谁。

    墨镜对上张温文尔雅的书生脸,面孔尔然有些熟悉。认出之后,糟,被熟人逮住了。

    佟医生的酷脸浮现出抹难堪。

    “我好像记得你是谁。”对着佟医生看的书生说。

    佟医生的嘴角扯了扯:“是——”

    “脑科医院的佟主任,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见他似乎想继续狡辩,对方干脆撕破他的脸皮。

    佟昌博医生只好叹口气,无奈承认:“你好,温医生。”

    这是另一位温医生了,皮囊英俊的书生,名字叫做温锦生,是温家的老三。为前面患者家属向孙蓉芳介绍过温家父子中的儿子,在中医院工作的中医年轻大夫。

    中医大夫普遍性格偏温软,但不代表没脾气。

    眼下温锦生的白皙脸正是染上这么一股气,谁让他亲眼目睹有人在他姥爷的诊所里头做贼似的。

    对方不是想干“坏事儿”何必偷摸?

    “你跟在我堂妹后面想做什么?”温锦生当场质问对方。

    来做间谍之前佟医生必定是要先做些调查的,对方口述堂妹说明资料没错。

    先前那些患者家属也确实没有骗孙蓉芳,李医生的女婿温医生真的只有儿子没有女儿。

    女温医生不是温医生的儿子,是温锦生四叔的女儿叫做温子涵。

    温子涵是不是温医生的女儿李医生的外孙女无关紧要的。佟医生只知道,温子涵有另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针灸妹妹。

    一方面温子涵是温家大家族里一代子孙里头的老幺,因此被叫做妹妹。

    关注点在于妹妹之前的针灸二字,充分说明温子涵的针灸技术恐是比家里的堂哥叔伯等长辈厉害多了。否则,温锦生怎就没有针灸哥哥这个外号。

    传闻到底是传闻,真假难辨,直到今天来到现场亲眼目睹,佟医生这下信了针灸妹妹这个号称不是虚有其表的。

    温锦生管不了其它,只追问对方偷摸的目的:“你们方泽想来挖人吗?”

    对方这个动作太明显了嘛,追的是他堂妹这个针灸大夫身后。方泽想来挖他堂妹奇怪不?

    不奇怪。

    老百姓对中医有需求。

    这种市场需求来源于,西医满足不了。

    特别是在脑科这个医疗市场。

    想宣伍医院神经外科不行但是神经内科牛,靠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技术。

    西医对大脑的手术后遗症是没什么特别好的法子。中医在这方面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有神奇技术点,尤其在针灸方面。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1】大开眼界

    佟医生眼珠子转溜下:“我是来向温医生学习的。”

    这位脑外科主任说话鬼死鸡贼。

    温锦生的书生脸沉了沉,擦过对方向前走了,没时间跟这种说混话的人纠缠,反正对方目的已经摸到八九不离十。

    佟医生尾随上对方,说:“温医生的技术是很好。”

    “怎么个好法?”温锦生懒洋洋的声调反问他。

    首先得考你这个西医大夫是不是能看懂中医,中医大夫不给你乱拍马屁的。

    佟医生张口就来:“温医生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

    让你大开眼界是不是?

    想必是。

    佟医生说话说半节骤然喉咙卡壳。

    交谈间,这两人其实是赶到二楼针灸治疗室门口了。

    由于患者很多,温子涵带着学生赶紧着手给患者们进行诊治。针灸治疗室内,多的可见患者身上各个部位被针灸针刺着的场景。

    佟医生的眼睛目不转睛,仔细瞧,是目光发直,俨然被面前一幕幕景象吓到不轻……

    温锦生:噗~

    你说这给人开脑袋的脑外科主任怎会被吓成这样了?

    “没见过?”温锦生笑完声,问他。

    佟昌博回过神来,点头:是没见过。

    “听说你们脑外科把人的脑袋打开来看的,你不怕给人开脑袋,能怕我们这个?”温锦生勾起唇角,戏谑他。

    佟昌博医生的手想摸自个儿的心口了。

    西医开人脑袋是为了看清楚病灶好下手。西医对于盲操作向来是很怕的。

    中医吧,在他今天到现场后目睹的场面来看,最“神奇”之处无非是处处“盲”操作。

    西医说中医“盲”,肯定是不对的。中医哪可能盲目操作,那是医疗犯罪。

    温锦生冷笑两下:瞧你这个样,没做好中医预习功夫,也敢来这里号称要向他堂妹学习针灸。

    佟医生只好再给自己辩解几句了,贴在温锦生耳朵边细说:“我们西医要是做这样的操作是必须先做麻醉的。”

    看来,佟医生自认被吓得有道理的。

    佟医生不可能之前一点都没见过人家做针灸的场面,然而论到最专业的中医场所看技术最高端的中医大夫耍高难度针灸的情景,确实是很难见到的。

    全国注册针灸大夫没有外科医生多呢。

    想之前温医生那一针刺在患儿手指尖也就算了,固然古今均有手指连心之说,明显会很疼。

    面前的这位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是被针灸大夫的针扎到舌头上的。

    舌头扎针是怎样的一副爽疼境界,他这个西医大夫想都不敢想。

    西医敢大刀阔斧地做治疗全是倚靠了麻醉学。

    温锦生听完他这句自辨更是乐不思蜀,说道他:“你该不会不知道,我们中医针灸是可以当麻醉用的。”

    记起有这回事,佟医生的脸皮接着表态:有听说但没亲眼见识,是真?

    针灸麻醉不可能是哪个医院都能做到的技术,听听都知道有高技术门槛。

    温锦生告诉他:“我怕你真见着之后,又被吓着。”

【12】毫不逊色

    书生气十足的中医大夫调侃起同行来,可以号称厚黑到极致了。

    佟医生脸上黑的程度堪比背黑锅,谁让他从未被人嘲讽到如此彻底的。

    就对方这等浅薄的中医学识敢想挖他堂妹?温锦生嘴里飙出:啧啧。

    实在气不过了,得掰一掰这个中医书生,佟医生甩出自认的杀手锏:“实话告诉你,我们方泽是在寻找新设科室针灸科的主任。”

    鼎鼎大名脑科医院方泽的针灸科主任,这样个领导岗位足以吸人眼球,算是件爆炸性惊喜喜讯了吧。

    温锦生随即回脸,给了对方一双眯眼,书生鄙视起来仪态十足:呸!

    医学界里,向来有在自家学术系发展最好的说法。

    所有医学院校毕业生都巴不得能在自己母校系统里获得就业机会。具体原因以前文中讲过。

    中医与西医在这方面没区别的。

    没有中医生会认为去家西医院发展是最好的事业路径。

    “在我们中医院给你个外科主任当,你也不愿意来吧。”温锦生将心比心把大白话说给对方听。

    对方无需想着利用这点绳头小利以为能诱惑到中医大夫。中医生同样是医学人士,高智商的,怎可能被你忽悠瘸。

    事实如此,一般只有跟同行竞争不下去的次等水平中医生或西医生愿意去跨专业医院就业。

    佟医生墨镜后面的两眼瞳缩了缩,显示出严阵以待的严峻形势。

    事到如今要承认,他佟昌博小看了这群中医大夫。

    温锦生说的这些话是没和他认真较真儿呢。

    方泽的针灸科主任一职很了不起吗?

    虽说方泽在国内脑科圈属龙头大哥,但温锦生所在的中医院首都中医研究所附属东渠医院,是国内中医界公认的首席。不止如此,由于中医发源地在国内,排名国内中医老大的东渠医院必然随之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医医院,这个说法是世界认可不为过的。

    在这一点上,别说方泽比不上东渠,综合排名第一三甲的国协都比不过。

    譬如世界级脑外科西医院多着去了,国外患者如果找脑外科医院老大必然也不会找到国内的方泽来。

    倘若国外患者要追求最好的中医院中医生,却不可能在国外找只能跑来国内找东渠。

    东渠每年接诊的外国患者数不胜数,这样的世界客户群方泽国协都不会有。

    温锦生有中医大夫群体谦虚为主的秉性,没拿这个打他和方泽的脸,当真是对他客气着客气着了。

    知晓自己说错话,佟昌博医生唯有暂时憋住自个儿的嘴。好在他先前鸡贼说自己是来向同行学习的,可以在这里苟着看看情况再说。

    诊疗室内一如刚在楼下的场面,温医生给病人治疗时,围观人群只增不减。

    望着个技术高端的医生治病救人,是如欣赏赏心悦目的艺术动画似的。

    围观的人群一个个睁大眼,有的看到把手捂到自己嘴巴上了,显而易见和佟医生一样受到惊吓。

    拿针扎舌头这事儿,喔,想想都好可怕。

【13】奇人

    连那些拿着古书自以为是的患者,都没敢号称能自学成才了。毕竟舌针不同手针,在祖先黄帝那儿已有记载,是流传千古的技术。

    正规中医学院出身的温医生敢做,他们敢做吗?

    说明外行人到底是外行人,只能乱吹嘘,内里是空无一物的技术草包。如这种高难度技术他们是绝不敢碰一下的,都知道碰碰怕是闹出人命会让他们自己粉身碎骨的。

    以为舌针只是让患者把舌头伸出来,轻轻在患者舌面上扎一下吗?

    首先来接受舌针治疗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舌头本身功能有问题了,伸舌头都伸不出来的。

    这样的患者属于舌功能障碍,在脑疾病后遗症里头很常见,硬拉患者舌头只会伤害到患者,是绝不允许的,因此患者无法配合医生治疗。

    医生的针就此必须伸入患者嘴巴里进行针刺。

    显然,这是个极具高风险的治疗行为。

    温医生手里那根针是直刺到患者舌下后方去了。

    好像变戏法呢,耍杂技呢。

    武侠仙侠小说里如仙似幻的场景在现实中实现,让人仿佛在看电影做梦了似的。

    佟医生的眼皮子使劲儿眨,此刻他的心境何止心惊肉跳。

    回想他当年当学生时在外科手术室初次见习,看老师开膛破肚破人脑袋,心脏并没有过如此的鸡飞狗跳状态。

    “我服了她。”佟医生指出。

    要说温子涵医生是女医生呢,怎有如此之强大心脏做这种高风险性技术。

    女医生胆量普遍偏小的,中医圈应该不例外。

    对此温锦生不否认,他堂妹是比较另类。

    女生学习针灸的不是没有,相对男生想做到出类拔萃却是艰难。好比男生在西医外科里相对女生有绝对优势。

    只能说他堂妹有这方面的天赋。

    针灸说来是非常非常考验是否有奇人异士的领域。全世界科学界都知道,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经络学和西医解剖学解剖的人体实体是对不上号的。

    中医黑向来喜欢拿这个来说,说中医不科学,因为人体解剖出来根本看不见什么经络穴位。

    这一样是佟医生希望中医大夫解读的地方。

    “她现在给患者治疗的是什么穴位,我猜你也不知道。”温锦生再度懒洋洋调侃对方。

    佟医生的眼神要跟他这个中医大夫说:你不用调戏我了,我服输得了。

    服输也没用,清楚你们西医对中医最不服气的地方在哪里,就你刚提出的疑惑不正代表了你们西医的解剖学鄙视论。

    温锦生告诉对方:“她刺的是现代针灸学新穴位,不是黄帝祖先留下来的。”

    这说明现代中医比起古代中医,是能把中医技术耍到更高级更玄乎其乎的。

    于是,那些拿中医古书当圣典的,拿西医解剖学黑中医的,这下子要如何解释这种状况呢?

    玄,真是玄。本以为看几本中医古书很玄了,没想到看了中医大夫的技术后感觉这现代中医更玄乎。

    这是哪里来的神啊,佟医生的酷眉纠结成一把把的,纠结到手指头快把他自己的下巴捏碎了。

    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针灸妹妹是神人。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4】彼此彼此

    神人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有不同之处。

    佟医生联想起手中的其它资料,问道温家人:“你家里好像跟我同行的不少?”

    对方指的不是都是医生,是特指西医同行。

    均在首都医学圈,只要出点名的大夫圈内皆知,瞒不成。虽然他们温家人有首都圈知识分子的低调性格,并不爱宣扬家里人。

    “嗯,我爷爷应该你认识。”温锦生承认道。

    温爷爷不是李大夫,退休前在国陟工作,曾经是国内有名的心外科专家,算是西医外科圈里的知名人物,佟昌博绝对有听过。

    再言这回对方特意来找他堂妹,不可能没做对个人的调查研究。

    果然如此,佟医生点点头。

    说来,圈内西医大夫的孩子不对西医有兴趣反而感兴趣于中医,或是中医大夫的孩子更倾向于学习西医,孩子的爱好和父母的爱好截然相反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种事儿不过验证了现代教育学一个新观点:孩子是天赐的,没有父母能决定孩子的兴趣所在。

    温家里头子孙多,温爷爷有四个孩子五个孙子一个外孙女。其中两儿子两孙子跟着他学外科,温爷爷不是完全没有事业继承人。当二儿子和二孙子跟李爷爷去学中医,温爷爷心里不止毫不介意而且很高兴很乐意。

    真正的医学圈顶级大佬的眼界,从来是看得很远的。

    在医学圈的某些高人眼里,医学是殊途同归的,因为医学研究的人体这一类别永远不会变,所以历史上无论医学如何分类最终只会走到一块儿。

    现在处在争议焦点上的中西医之争,到了未来某天放在历史上回顾讨论的话,可能只会惹到未来人一笑呢:什么?这种事有什么好争的?医学不都是一家子吗?

    孙女在针灸学科上异军突起有建树,温爷爷对此很自豪的。

    佟医生的手指尖在下巴上再琢磨琢磨,眼珠子再一转,说:“我听闻你妹妹她有结婚对象了,是那——”

    温锦生的目光再像把刀向这位鸡贼的脑外科主任射过去了:我劝你少打什么乱七八糟的算盘,拐弯抹角说一堆,显然是你自己在学术上说服不了我们想搞曲线救国。想打听出什么私事好走私事路经下手拉人是不是?

    佟医生左手扶下酷墨镜,表态对方:彼此彼此嘛。

    你看看这温锦生,日常是在中医院工作的,现在是工作时间,温锦生为何跑来诊所?

    没去找李老医生,温锦生跟他来找温子涵,肯定是有技术问题只能求助温子涵。

    这样一来,可以解释为什么温锦生见到他出现,敌意大到不可思议。

    常理而言,如果没有利益之分,同行见个面,大都会友善交谈而不是像温锦生处处流露出让他快滚的念头。

    事实上温锦生越让他滚,越让他佟医生暗中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温子涵本人尚未想好去哪家单位落户就职,方泽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这个混蛋方泽脑科主任到现在都不滚舔着脸硬留在这里,温锦生一只手插在腰上是很生闷气了。

【15】默认

    不知不觉间,时间到了临近中午。

    两人身后的楼道里传来咚咚咚,有人急促上楼。

    “哎,佟主任?”

    听这声音熟耳来人是意料之中的人,佟昌博回过身,笑着和对方打个招呼:“你好啊,殷医生。”

    从对方热络的态度显示出对方早猜到他会来,殷奉春的眉紧了下:“佟主任你认识温医生吗?”

    或许谢医生是通过佟主任知道的温医生,转而介绍给他老婆来求医。

    佟昌博微笑不答,算是默认。

    温锦生见着,那只手差点想掐下这脑科主任的脖子:这家伙究竟打了多少算盘在他堂妹身上?

    老婆要紧,殷奉春先不追问具体情况来,赶紧进诊室里问老婆情况。

    今早患者多,由于来的晚,吴丽璇等了将近两三个钟头排到自己看病。

    即便在等,室内一众患者没有个不耐烦的。原因很简单,温医生行医速度快有目共睹。排队的人只要看队伍行进的快,不会不满意。

    坐在就医的凳子上,吴丽璇心头骤然打鼓。

    早上见识过温医生的医术,她肯定信任温医生,而是担心起其它。

    温医生不知会不会也说她这个怪病没得治?

    “这是她在国协的就诊病历。”孙蓉芳帮着递上病历给医生查看。在医生未有结论之前,她和病人一块儿担忧不已。

    殷奉春出现了:“丽璇。”

    转身看见他来,吴丽璇紧张道:“怎么回事,你怎么来了?”

    瞧瞧老婆这个表情,不希望他这个老公来?

    殷奉春疑惑着说:“我在之前电话里和你说过了,早上做完事我有点空中午会过来找你。”说完,他再把手搭在老婆肩膀上:有老公在这,你该很放心了。

    放心个鬼。吴丽璇心头的忧愁像湖水泛滥快要决堤,想的要是来的人是谢闺蜜真不会让她瞎担心。

    谁让当初她住院期间被自己老公管过,太晓得老公做医生时是个特严格的人,严格到律人律己,管人特凶。

    吴丽璇:怕了老公会不会接下来教训到温医生脑袋上。

    在旁的孙蓉芳插句嘴:“丽璇,放心,莹莹说了,殷医生来到这里只会夸这里的医生。”

    老婆来这里求医了,当老公的不拍医生马屁寄望医生治好老婆的病,来这里干嘛,专门砸医生场子吗?

    “是,这里的医生很好的。”接到孙干妈的眼神,殷奉春立马心领神会。

    娶了老婆的殷医生,不可能在老婆面前毫不知趣。

    吴丽璇抬头要翻白眼,听听,老公这句拍马屁的,僵到没法再僵了。真要拍温医生马屁,现在就该使劲儿夸从哪儿听说温医生有多厉害。

    被她料中了,她老公望着温医生的眼神很严肃。

    场面变成:温医生在审读她的病历,她老公在审阅温医生。

    吴丽璇低头叹气:哎。想她硬邦邦的老公学会她和干妈圆滑会做人,是一辈子不指望的。

    不是她吴丽璇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现场跟学的中医院校学生们同样能感受到温老师遇到危机。

【16】危机

    以前文中讲过,医生给同行治病最麻烦。

    同行知根知底你底细的,想抓你工作纰漏一抓一个正着。

    现在的情形更糟在西医同行对中医同行本有成见,导致会更用力地抓中医同行的把柄。

    温锦生走过去,适时准备帮堂妹一把。走过去前,他再望一眼身边的脑外科主任。

    戴墨镜的佟医生,一动不动,摆明了兴致勃发想看下面的热闹。

    “你——”温锦生怒指了下他。

    如果殷奉春真到这里来砸场子,这个“麻烦”必然要算到介绍人佟医生头上去的。

    佟医生开口了,显得很有自信:“我很相信温子涵医生的。”

    听到他这话,先转过头的是殷奉春了:佟医生什么意思?不都是西医外科医生吗?怎么首先说更信赖中医大夫了?

    “他们说她的病有些怪。”孙蓉芳帮病人继续介绍病史。

    有怪病不奇怪,临床上的怪病时常见。老百姓听的是医生们讨论病人病例时说怪,但不知道的是那只是医生们有时候心情烦躁的口头禅。

    医生说怪病,实际上意思是,这个病看不准难下手治疗。更准确的学术说法是:病因难定。

    接下来孙蓉芳的话更应证了这点:“她去过皮肤科看过,也去过内分泌科。那些医生一会儿说她是湿疹,一会儿又说不是,说什么汗疹,什么皮肤受损了,内分泌出问题了,免疫系统出事了——”

    总之是,没法找到确切病因的情况下,治疗上只能变成瞎猫碰上死耗子那般撞运气。

    运气好治好了,运气不好治成一塌糊涂,医生只能往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去怀疑。

    搞到最后,患者和家属不焦虑不抑郁都不成了。

    吴丽璇身上所谓暂不会死人的怪病正是这样折腾了她一个多月。

    “哎。”孙蓉芳替干女儿大叹口气。

    “皮肤病说不清原因很常见的。”温子涵医生开口了。

    不得不说,这年轻的温医生好会安慰人。一句常见,先告诉了患者和家属不用担心,这不是什么怪病。

    吴丽璇本担心自己会不会再被打入怪病阵营的心总算咕噜落地:安了。

    “会治好是不是?”孙蓉芳既高兴又迫不及待帮干女儿问。

    “等等。”殷医生插话。

    吴丽璇想抱脑袋:果然这样。

    自己老婆不可能被个医生随意治,哪怕是友人介绍的,但毕竟自己对这个医生的技术不了解,总得先现场调查清楚。

    殷奉春一本正经地考问起温医生:“你认为她是什么病?”说完这句再来一句正告:“不要跟我说什么邪气入侵,科学上没这个东西的。”

    中医讲病因最爱讲什么湿气什么外邪,好比直耿耿地给中医黑们递刀子。

    你说你中医讲科学,你搞湿气外邪的名字完全是神教那一套啊。

    所以说中医大夫要给西医同行治病,想搞黄帝说的之乎子也来解释是完全行不通的,会被人说你乱来。

    温锦生走入现场了,刚要帮堂妹撑场子,被堂妹轻轻摇头拒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7】越恨越爱

    自己病人的事当然只能自己来处理。

    “您先坐下吧。”温子涵医生对患者老公说。

    人家客气不代表心虚,极有可能是有底气。

    瞧出这点的殷奉春在坐下时略显踌躇了。

    “首先你可能对中医有点儿误解。”温子涵医生道。

    误解什么了?殷奉春坚持着:明明中医最爱在口头上说患者身上携带湿气,不是吗?

    “你是不是听谁说她有湿气?”温子涵医生问。

    好吧,现场所有人从殷奉春此刻的表情可以读出来:被温医生说中了。

    这不是很容易推断的事情吗?

    她温医生并没说过患者身上有湿气,患者家属一口一个叫湿气外邪。不是有人这样说过患者,难道是这位西医大夫家属自己给患者安上的湿气外邪?

    殷奉春立马急了:“不不不,不是我说的,是他们说的寒湿。”

    他是西医生,怎么可能给患者头上安中医诊断名?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殷医生更不该张口闭口提中医诊断名啊,因为你都不信还牢记?

    吴丽璇张大眼望着老公:自己的谢闺蜜说的对,她老公不似中医黑,相反像恋人一般很记得中医。

    事实如此,别看很多对中医抱满批评的人好像黑中医,实际上牢记着中医这个事儿。

    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表现之一,越恨可能是越爱呢。

    殷奉春平生第一次有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感觉,他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对中医有种特殊感情。

    隔岸观火的佟医生飙起股小得意:瞧瞧他一开始怎么说的,说很相信温医生,即意味着殷医生的栽是可以预料到的。

    不管怎么说,佟医生级别高,眼界必定要高些,很懂什么叫做隔行如隔山。

    西医隔个专业都没法搞明白其它科室的技术,你一个西医生想随随便便去质疑个拥有高等技术的中医,肯定自取其辱。

    要学习他佟医生,开口闭口谈的是:我来向温医生学习的。

    殷医生到底也是国协的高智商人才,脑子转溜回来了,改口道:“我其实是来请教的。”

    吴丽璇差点儿要从自己椅子上滑下去了。

    谢闺蜜牛,早料到她老公会这样。

    国协医生是学术人,既然反感神教一套,又怎会自己上演神教一套。所谓的神教一套,就是不讲道理不讲证据自己说我说的就是对的。

    话说回湿气这个事儿,谁说的患者有寒湿。

    这要提及国协是有中医门诊的。因为顶着国协的头号,国协中医科在老百姓中的口碑理应不会差到哪儿去。

    当然,对一直是追求最高学术殿堂的国协人自己来说,国协中医科有点儿鸡肋。

    真不是国协人自己黑自己人。

    简单举个例子,这年代没网上预约。

    早上在国协挂号大厅里挂号,基本上各个科室无论大小医生的当天号一早被抢光。

    唯独有个科室能挂得上:是中医科了。

    不管怎样,国协自己设有中医科,再次说明国协人不是无脑中医黑。

【18】逻辑上没区别

    西医治的结果不见好,转而问自己的中医同事不是不可以。

    话说患者这病发在下雨季节。

    皮肤科一开始说患者患的是湿疹,中医科再看看患者舌诊舌头有齿痕,推断大概率是季节交换期间被春寒带来的湿气侵犯了。

    这样说,在国协中医治不行吗?

    殷医生和谢医生主要考虑到,患者吃药吃好久了,不如改为其它方式治治看。

    西医大夫一般认为,中药西药混一堆,吃来吃去不太好的,药物副作用更难预测。

    中医不是只有吃药,有很神奇的其它治疗方式比如针灸。

    国协中医针灸更不怎样,于是来找更专业的中医生。

    回想到这里,殷医生明白了:九成九自己医院中医科的诊断意见和温医生不一致。

    温医生不认为患者是寒湿侵犯?

    “他们说她的舌头有齿痕,这不是湿气的症状吗?”殷奉春问。

    见老公这样先要笑倒的是吴丽璇。她不是医生都能听出老公不对劲。

    先前老公拿的西医理论来说温医生不是,现在老公怎么拿的中医理论来和温医生辩经了。

    好在温医生脾气温和没和她老公较劲,不拿这点来戳她老公的肺。

    实际上如果在临床多见点中医师和西医生做对比的话,会发现普遍科班出身的中医生比西医生心态平和开放宽容。

    中医生从不反感学学西医,借鉴西医的优点,继而化为中医所用。那些只捧古书无脑中医粉压根儿不是正宗科班出身的中医生。

    西医的话,既然占据着全世界主流医学圈话语权,态度难免比较傲慢。

    然而有些事实你必须说清楚,中医生是人,和西医生没区别。这意味着无论中医生西医生在人脑思维方面是有普遍共同性,这也是为什么顶级大佬断言医学会殊途同归。

    中医有逻辑性,和西医没区别。

    面对的是西医大夫家属,温医生在解释时干脆拿西医那一套来打比方让对方容易理解些。

    第一点,中医的历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反省进取精神。

    优秀的国人从来是集思广益,中医作为土生派医学,怎会没有国人的特点。因此现代中医不是反骨派。

    第二点,直白告诉西医大夫家属:“中医临床工作也包含研究,统计学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临床研究会用实打实的数据去佐证,湿气和齿痕不是百分百的必然联系。

    说了中医生和西医生都是人,逻辑思维没两样,表现到临床诊断思维方面:中医和西医一样,下诊断是要参考所有数据做综合分析。

    有齿痕说有湿气,估计殷医生是误会自家医院中医生的意思了。

    人家意思应该说的是,与西医爱写的诊断名一样:有湿气?给你打个问号先。

    只有完全外行的中医粉,会一知半解拿个齿痕说事儿。

    况且在中医专业领域里湿不是简单的湿。

    湿热?寒湿?

    哪个部位哪条经络患的湿?

    怎么造成的这个湿?

    只有不专业的笼笼统统给你说是湿,中医研究一个患者的湿如同西医研究一个病,是要把来龙去脉搞清楚的。

    听到这儿,殷医生只能往下听着了。

    现场科班出身的中医生们一瞧,果然是,好多中医“黑”属于道听途说没有彻底了解即下结论。

【19】明确

    殷医生怀疑中医古代的湿是神教一套,得再说说中医古代说的“湿”是什么,现代中医学要不要再继承古代中医学里的“湿”?

    “临床是实践性学科。”

    不管怎么黑,实践性学科只认事实,只要疗效有效是王道。

    西医临床同遵循这个规则,只要先治好病是胜利。

    临床证实中医归类为湿的病因理论对临床疗效有奇效,为何不用。

    现代中医回头去做湿的研究,好比西医学发现在临床治疗上有效的现象去做回溯性的研究。

    不要以为只有现代医学这样做,古代中医大夫做回溯性研究佐证前人发现的工作一直没有停过,有历史记载的。

    之所以古代中医没能像西医形成现代的科学体系,是由于国内当年的整体科学体系落后。这个锅让中医单独来背是铁定不成立的。

    现在国内科学体系发展了,中医要一块发展。

    一会儿说中医不是先人一套不叫做中医,一会儿指责中医不够科学方式。

    这些人对中医安好心吗?真了解中医吗?

    现场两位西医大夫听到此,表情肃穆。

    在学术的阐述中,温子涵语调平静,没叫过苦。

    可能是她越平和越只讲事实,反让人越领教到现代中医生的苦:一方面被中医黑骂,一方面被中医粉骂,现代中医生所处的环境是妥妥的两边不是人。

    以温子涵医生的家境可以选择西医路一帆风顺,什么缘故让她最终选了条最难走的医学路?

    佟医生墨镜后的目光烁了烁。

    医学的道理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全讲明白,能让病人和家属折服的永远先是医生本身的治学态度。

    温医生的学术态度在表述中明明白白显示出来:太正经。

    殷奉春表态:“请温医生给我太太治。”

    温医生把她老公说服了,吴丽璇心头小雀跃一把,因为她是越来越喜欢温医生。

    瞧瞧温医生如她的谢闺蜜好贴心,先笑笑对她说:“女孩子对扎针还是比较怕的,我换个比较舒服的方式给你治。”

    说着温子涵拉开诊台下方的抽屉拿出块塑料板。

    塑料板分有多个均等小格,格凹里放的“小黑石”是王不留行籽,一种中药。

    板子上面贴有医用胶布,按照格子分割后每块胶布上贴有一颗王不留行籽。

    再用医用镊子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每块胶布撕下来使用,而且不像西医用来治疗人体伤口,而是贴在人体上穴位上进行治疗,因此是针灸疗法的一种。

    针灸里头的“针”定义很广,很多东西可以作为针灸里的“针”。这里的王不留行籽是“针”。

    治疗之前患者要明确诊断,不是湿是?

    “她是心火旺。”

    火旺岂不是和之前说的寒湿外侵为一个内热一个外寒差了十万八千里。

    殷奉春问:“我怎么还听说外寒和内热可以并存?”

    中医是可以外寒内热并存,但和西医同样的逻辑,多种病因并存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病因去治。这点无需解释。

    殷医生:……我傻逼了。

    让他更觉得傻逼的是:温医生给患者耳朵贴了两粒王不留行籽,治疗结束?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