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836】多练练手

    “过去。”曹勇挥下手。

    曹师兄。黄志磊翻个眉头。

    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比起医生更需要积极积累临床病例经验。自己组不一定能收治各式各样的病人,别的组医生让去看一眼,未尝不可。

    况且是同个科室的病人,利益攸关,先过去瞧瞧是什么状况。

    在临床上想当大牛,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必须沉得住气的稳得住的。

    谢婉莹可以感觉得出来,在曹勇的眼里可能这些人不足为据因此不像黄师兄的反应。

    在曹勇的想法里确实是,这两家伙比起装吴老师的老顽童,完全不值一提。

    一行人移步到二床。

    二床病人是名男患者,四十多岁,体重一百多斤超胖。

    之前说到小孩子做皮下隧道,有神经外科医生能做的很好,除了短距离优势外,孩子皮下组织松散同是一大特点,方便让医生的手捏起皮肤,捏皮肤时同时容易捏到皮下的管子,利于医生随时随刻判断管子的位置继续穿管。

    同理,瘦人能有同样的优势在。

    胖子相比之下,这个优势没了。尤其分流管末端是要放入患者腹腔内而不是简单放置于皮下而已,是要切开腹部去放腹腔里头的。

    “他有胆囊炎手术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王医生给他们一行人介绍到这个病例的特殊难点。

    胆囊炎手术史,意味腹腔开过刀,再次开刀的话,医生势必要面临组织粘连难以分开的局面。这是所有手术史病人的特点。

    糖尿病病史,只要读点医学的都知道只怕会让切口愈合时间长,感染风险高。

    加上这个病人超胖,让医生要把分流管放到里头时需要多层次切开腹腔。如果分流管放不到位不够深,是会引起大网膜包裹分流管导致堵塞分流管手术失败的。

    听起来,这个病人的情况比上个病人棘手多了。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同学?”王医生转过脸直接点名谢同学。

    黄志磊想我的小师妹干嘛回答你。

    没料到一根筋的小师妹回答的超快,估计见到病人马上思维全陷入医学里头去了,说:“可以请普外科帮忙做腹腔镜。”

    “是个法子。”王医生恍然大悟,回头请示领导。

    吕副主任的眼睛闪闪发亮,频频点头表示满意,道:“年轻人是不一样,脑子比我们灵活多了。”

    这两个笨家伙承认自己脑子够笨。黄志磊愁眉国协神经外科正是被这样的人拉低智商线。

    脑子笨没关系,只要脸皮足够厚。吕副主任真不在意脑子智商的问题,对谢同学说:“这个病人的分流术给你来尝试,怎样?”

    “多练练手是好事。”王医生帮腔。

    这哪儿能是她自己决定的事情。

    读到她的表情,吕副主任明白了,转向曹勇:“曹医生,让她试,有你我看着不怕出事。”

    吕副主任与他在留人这方面是同一条心思。

    突然杀出来的是金医生,急得要死:“她要先给我的病人做手术的!”

【2837】跨科协助

    学霸谢同学第一天到神经外科,被两床病人争抢。

    自己与谢学霸的差距比在儿科时候更大。魏尚泉同学无奈地眨眼。

    潘同学和耿同学比较淡定。

    学霸,早就和谢同学一样找准自己的定位。

    立定主意要去骨科的耿同学,不会想着在神经外科争什么的。

    潘同学,更不会想和谢同学争抢当主角的。

    魏同学望望他们两个,眼里要泪汪汪:你们知道我怕什么吗?怕是以后想上谢同学的手术台当助手都没机会。

    查完房,走回医生办公室整理病历。公共办公室人多,曹勇打开自己个人办公室给大家用。

    王医生有走来敲下他们办公室门,问句:“找你谭老师过来帮忙,怎么样?”

    谭老师是腹腔镜专家,如果谭老师愿意来帮忙最好。问题这种小手术很难请到大佬亲自出马的。何况是全院最牛的腹腔镜手术医生。

    王医生对谢婉莹同学实话实说:“你去请最好,才能请得动。”

    面对以前的老师,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在于,老师会再用目光望着你,审视你究竟在临床上这么久后有无进步。

    “我来给谭医生打这通电话。”曹勇说着,好像怕为难到她,自己主动拿起桌上的电话机电话筒替她打电话。

    曹师兄准备鞭策下她。谢婉莹认了,来神经外科后必须习惯这样不同的曹师兄。

    见到,王医生不禁拿“同情”的目光望了下她。

    给她“同情”她目光的还有宋医生:谢医生终于像他一样要被老师们能者多劳了。

    电话嘟嘟声过去。

    周末,一般没有急诊手术安排的情况下,外科是比较闲的。

    有人在对面拿起了电话机,道:“找我们谭老师吗?”

    一听都知道是小孙老师的嗓子。

    “是我。”曹勇沉着地应道。

    “曹医生。”孙玉波很快联想起学生的消息,问,“我们小谢同学回来国协到你们科室实习了吗?”

    “是的。”

    “好家伙,居然没打个电话给谭老师报告自己回来了。”

    谢婉莹:……

    曹勇笑一笑:“她可能觉得不太好意思。”

    “什么不太好意思?我们没让她带礼物回来看我们。莫非她做错什么事了觉得不好意思?”

    “有个病人——”

    “什么病人?又是她什么人?”

    “不是。”

    “你电话给我。”

    谭老师发话了,底下人废话太多让他听不下去。

    孙玉波毕恭毕敬双手上交电话筒。

    之后,两位大佬在电话里交流这个病例。

    “肥胖?”

    “是,男性,一米八,两百二十斤。”

    “够胖的。做腹腔镜也不是好做的。当然,你们神经外有这个诉求可以理解,只是放分流管不是做腹部大手术,做大切口反而难搞。谁提的建议?”

    “对,谁的建议?”站在旁边的施旭老师和刘老师问,只能说神经外科以前未有过这样的做法。

    “想也知道是谁的建议,肯定是小谢同学。”孙玉波抢道。

    小孙老师毕竟是在普外二直接带她的人,很了解她。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838】被点名

    根据流程,要请普外科先过来会诊,再协商好两科如何配合做这个病例。

    有人谈笑风生对谭老师说:“那不是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吗?小手术而已,让她做,把腹腔镜借给她做。我不相信神经外科的人先前没有打过这样的主意。”

    神经外科哪怕敢打这样的主意,也是必然得让普外科的人在场,以防万一可以帮着收拾局面。

    敢对谭老师直接开这样提议的人不可能是一般人,是谭老师的老同学崔绍峰主任,过来串串门。

    谭老师对此是什么看法?

    看小孙老师接回话筒对她说:“小谢同学,早就知道你是要我们谭老师帮你收尾巴了的。”

    走到办公桌前,谢婉莹在电话里回了声小孙老师:“是。”

    小谢同学是聪明,无需多说,孙玉波挂了电话。

    回到国协,相当于老师们对他们一群学生的能力是知根知底的。正应了宋医生那句高兴的话:快跟上我能者多劳。

    今天周六,没手术,写完病历,其它手术事项推迟到下周进行。中午,曹勇请一群来到他这里实习的师弟师妹们吃顿饭。

    曹师兄除了工作上严格以外,是超级照顾人的好人。

    大家其实觉得能来跟曹师兄实习是高兴极了的。

    一行人收拾好东西,一窝蜂准备去附近的饭店。

    走出神经外科,迎面遇到肝胆外科一样预备要下班的一群老师。

    “你们回来国协,明明我们肝胆外在神经外科对面,几步路的距离,为什么没见你们过来打招呼?”何光佑毫不客气地点名他们几个学生,包括那只最不像话被黄志磊叫位猫的宋猫。

    被前辈点到脑袋上,一个个不敢吱声,心里自知有愧。他们不是不想过去打招呼,是畏惧。

    黄志磊帮师弟师妹们告诉肝胆外的:“不想想你们之前做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害怕?我们神经外绝对有不会这样的结果。”

    “我们能做了什么能让他们害怕我们?”肝胆外科的一帮人听到话确实是要气死的。

    在自己人群里头站着的陶智杰不得不走出来,诧异地问:“怎么回事?”

    这尊佛居然敢问怎么回事?不知道个个怕他吗?

    陶智杰问:“你们去吃饭吗?一块去吃吧。”

    于是神经外科的聚餐变成了和肝胆外一块吃。

    “他们怕什么?”陶智杰确实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了,走在路上时问问人。

    问的神经外科研究人脑的专家不会有错了的。

    曹勇的回答是:“你不是被誉为金牌带教吗?你不知道吗?”

    好比她谢婉莹去庄老师家里做客同样是有压力的。平日不会常去。原因很简单,怕自己做的不够好,经不住老师问情况,给老师丢脸了。

    说明曹师兄真的是很了解人脑,很了解他们脑子会怎么想的。

    “是这样吗?我不会问他们的。除非他们有问题来问我。”陶智杰失笑了,说道,“他们来我这做客,我只负责请他们吃饭。中午这顿饭我来请。”

【2839】恭喜

    走到医院门口时,谢婉莹接到了二师姐的来电。

    “莹莹,你在哪里?说是你回来了,我来找你了,中午一起吃饭,我有事和你商量。”何香瑜兴致匆匆,边打电话边走到医院楼下。

    见到小师妹的身影,她是一路狂跑过来,紧接来个急刹车,这是见到谁了?

    “你还没吃饭是不是?一块吃。”曹勇对她说。

    何香瑜默默走到了谢婉莹的身后,心想着可以吗。

    总觉得自己暗恋的那点小心思,已经被人猜透了。

    陶智杰好像没有看见她,既然决定了他请客,他拿手机打电话找另一家饭馆。

    “二师姐,你找我什么事?”谢婉莹想起电话里对方没说完的话,问。

    “我可能过两天要去国陟工作了。这个消息来不及和大师姐说,先和你说。”何香瑜道。

    谢婉莹心情难以掩盖的一阵激动,双手握紧二师姐的手:“恭喜二师姐。”

    二师姐这话意味着已经和国陟签好工作合同了,而且国陟很欢迎并且要求二师姐提早过去工作。说明二师姐很受就业单位的欢迎。

    接到小师妹的恭喜声,何香瑜的脸上从紧张变为大大的笑脸,不得不说小师妹最善解人意,道:“之前他们让我提前过去就业时,我临床导师不太高兴,要我等到学校毕业日期再过去。虽然我博士论文写完送审通过了,只差拿个纸质的毕业证书。后来国陟的人和我导师联系,我导师才决定放我走。”

    这些事情经过再次证实二师姐是好厉害的一个人。早早拿到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博士论文提早完成一次性通过,难怪用人单位如此喜欢。二师姐估计是他们班第一个找到工作并且要准备开始工作的医学生。

    何香瑜毫不掩饰这点,鼓励她:“莹莹,我和大师姐的成功,说明我们八年班不是眼高手低的家伙。就业能力是一流的,不会没人要,不会只是泡研究所,都到一线临床服务了。像我老师,带一群学生,同期只有我一个最快拿到三甲的合同。”

    听着二师姐的话,谢婉莹用力点头,心里告诉自己要加把劲,跟上两位师姐的优秀节奏。

    “你去国陟?”

    “对啊。”

    何香瑜转过头时,突然意识到这话不是小师妹问的。

    现场一帮人黑压压的目光全望着她们两个人。让她们这对师姐妹脑子上冒起汗来。

    “你怎么想着去国陟?”龚医生不敢相信地问,他的心声应是代表了现场所有国协人的心声了。

    这不是明显的叛徒行为吗?谁不知道国陟和国协算是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了。结果你在这里当场炫耀你一个国协的要去国陟上班了。

    谢婉莹陪二师姐耷拉下脑袋,刚才听二师姐说为二师姐太高兴,居然忘了这紧要的茬儿。

    其他人怎么看她算了。何香瑜双眼望过去碰到斜对面陶师兄那双月牙儿眼。陶师兄的眼里明显带上了点冰凉的气息,让她心头猛打个寒噤。

【2840】毫无破绽

    这个师妹每次遇到他都能在他面前丢下颗炸弹,要把他炸飞。陶智杰心里真的只剩下:尽可能绕道而走吧。

    何香瑜鼓起勇气,为自己辩解也是向陶师兄解释清楚,说:“我这是成绩不太好。国协留不下我,我没办法,只能转去其它医院找工作,不是说不想留在国协。没有国协医学生不想留在国协的。”

    问题她在这里面对的是一帮学霸。

    “你这借口找的太烂了。你是你们班上第一个就业的学生,你敢说你自己成绩不好?还有,国陟是什么地方?”龚医生本来没那么生气,现在反而被她这番凡尔赛语言气到不行。

    国陟不是普通三甲,要求和国协一样高的,甚至在某些领域招工比国协更高。

    何香瑜终于明白小师妹为什么不说话了。

    谢婉莹是不敢说话,在这种情况下,从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坦白从宽,跪,跪跪跪。

    二师姐没有她这个经验和觉悟深。

    “好了。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自己的个人就业选择。”曹勇摆下手,让大家不用太义愤填膺。

    说的是,叛徒不是她一个。现场多的是叛徒。不信,她随手可以拎出几个出来。宋学霖是圈内最有名的北都叛徒。肝胆外的邱瑞云原来一样是北都的。

    何香瑜撅起个不服气的嘴角。

    “不是这样意思。曹医生,你不好奇是谁把她骗去国陟的吗?”何光佑道出重点所在。

    成功挖走国协的人,才是让现场国协人不甘心的地方。

    国协可以挖其它家的人过来,但是国协不准让其它单位挖走自己的人。

    现场的北都人亲眼目睹到了国协人的自私自利,不愧为全国第一综合三甲本色。

    “是国陟之前有人找你说了什么话吗?”陶智杰问。

    没想到是陶师兄亲口问她,何香瑜心里想哭,这下子她怎么瞒。

    “我能猜到是谁的。是张华耀,肯定是。毕竟他是叛徒,最懂叛徒心理。”龚医生从她的表情读出什么,指着道。

    国协人对张大佬真是从头到尾的讨厌。

    没法,其他人当叛徒会灰溜溜夹着尾巴做人。张大佬不是,当叛徒是当出骄傲感,时不时回国协彰显一下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你说让不让国协人讨厌死他。

    “如果真是这样,她是笨。”何光佑道。

    实在忍不住,何香瑜反驳:“这样说,申师兄也是笨。”

    更别说小师妹班里一群内科生想跑去国陟当叛徒的。

    好吧,逞一时口舌之后,她再度后悔。

    陶师兄那双望着她的眼神里冰冷的气息更浓了。

    何香瑜的头垂如鸵鸟状。

    感觉到二师姐快要把自己埋起来了,谢婉莹抬起头对众位老师说:“吃,吃饭。”

    “你肚子饿了吗?”其他人问她。

    “不是饿不饿的问题,而是要准点吃饭。”

    当个好医生的准则之一,关注和保持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在病人面前以身作则。只要条件允许,准点吃饭是必须的。

    一帮人听完她正经且毫无破绽的学术话,个个笑起来。

【2841】关注点

    爱情是这样的,在迷恋期时无非想和最喜欢的人天天在一起。如果当发生和自己事业有矛盾的时候,个人该如何选择。

    二师姐给了她一个参考版本。

    中午这顿饭如意料之中的,有点低气压的气氛始终盘绕在饭局上空。

    散伙时,可以听见龚医生闷闷不乐地骂着:“张华耀这个毒王,什么时候愿意真正离开我们国协。他想去哪儿毒就去哪儿毒,只要别再来我们国协。”

    肝胆外科的人之所以对张大佬的感情更焦灼,因为张玉清和鲁老师的事全是发生在肝胆外科。

    说到鲁老师的近况,近来鲁老师是回医院做过一次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尚好,没什么大问题。看来,张大佬去国外给母亲争取来的最新实验化疗药起效了。

    这大概是最好的消息了,令人欣慰。

    转眼,到了两个病人的手术当天,手术时间安排在下午,两台手术为接台进行。第一台手术为二十三床病人。

    麻醉全部为气管插管的全麻。

    病人如期送进手术室。术前,外科医生给家属做术前告知,告诉家属各种风险,包括术后可能复发的风险。金医生和家属聊过。两个磁共振检查家属没同意做。金医生算是松口气可以卸下自己的责任了。

    按照常规,上级医生最慢抵达,黄志磊带师妹师弟们一行人先下来三楼手术室做准备工作。

    患者的检查报告全挂在手术室里的灯板上了。

    手术切口位置的话,每个手术大致有个常规切口位置给外科医生参考,神经外科手术是一样的。像今天的手术,同样有常规切口。

    患者头发剃光,躺在手术床上,上了麻药不会动,头部常规是转向左侧。

    几个医学生围在患者的脑袋周围。

    头一次亲临神经外科手术,动手的机会老师肯定不会给,但是给你模拟下人体头部切口定位是可以的。

    “冠状缝在这里,眉心中间,拉个十三厘米左右。”从头天被人说了后,魏尚泉同学回去学校有认真复习完功课了,这回拿了软尺有备而来,在真实的患者头部上量量量。

    魏同学或许有点儿学渣,可人家是真敢第一个动手。

    “然后呢?”耿永哲继续问他,怕他功课没有复习踏实。

    “然后再旁开2.5厘米,在这个地方。”魏同学拿棉签自信地点了点测量后的位置点,应该是没错了。见其他人没反驳他,他继续模拟手术步骤:“切个弧形切口,钻孔,把管子插进去,完成第一个步骤。”

    “嗯。”耿同学暂时没找到他错误的茬儿,转回头望下潘同学有何想法。

    潘世华同学严谨地说:“切口位置不一定是莹莹关注的重点。”

    话说,这种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规切口的三种分别是枕部钻孔、额部钻孔以及后顶部钻孔。刚魏同学说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额部钻孔。

    虽说方法有三种,但是这种穿刺术的外科切口想挪真挪不到哪儿去。侧脑室的结构是相对固定在人脑里的某个地方。

【2842】压力骤升

    这种手术目的是放一条管子到侧脑室,而不是说要针对侧脑室里头相对位置不固定的什么东西动手脚。等于说,三种皆可用一般也搞不出其它花样来。

    潘同学摸谢同学的脑袋是一级棒的。

    魏尚泉听到这儿没完全放心,转头去找谢同学了,喊话:“莹莹,你觉得怎样?用不用我再测量其它的位置?”

    比起他们三个围着患者脑袋转悠。谢婉莹跟随黄师兄是站在灯板前望着患者各项检查出炉的片子,商量着确定部分手术细节。

    不管她的脑子和眼睛是不是能“透视”出患者脑袋里什么东西,围着患者的脑袋转给黄师兄指着黄师兄也看不到里头,会变成沟通无效。一般来说,医生们肯定先围绕能照到患者头部里头的片子再转转。

    听见后面师弟叫,黄志磊把人招呼过来,问:“定位好了?有什么问题没有?”

    被黄师兄拷问,魏同学答:“没问题,已经量好切口在哪里了。师兄你可以过去看看对不对。”

    黄志磊连扫都不扫一眼他的定位,给他一记眼神:就这样?

    眼望黄师兄这个表情,潘同学和耿同学更是不敢随魏同学吱声。

    黄师兄再怎么被曹师兄点名为小笨蛋,也绝对是远超过他们的学霸师兄。

    “手术重点是什么?”黄志磊提示下这群比他更笨的师弟。

    重点。教科书上写的每个手术步骤应该都是重点。魏尚泉同学这次很谨慎地如此回答黄师兄。

    黄志磊手里的圆珠笔伸出去了,在魏师弟的脑壳上爽快地哒哒敲两下。

    长得如大姑娘似唇红齿白的黄师兄,一举一动压根儿不娘们的,而且很狂草。

    黄师兄比起儿科的程昱辰老师更“暴力”。程昱辰医生至多气急败坏时拿手指在他们面前戳戳戳地指着。

    魏尚泉立马缩两下脑袋。

    若不是考虑到这个师弟心脏不太好的,早被他黄志磊给拎出手术室罚站去了。

    你复习功课这样复习的?不带脑子的?每个步骤都是重点能叫做有重点?

    在神经外科医生的脑子里,这人的脑子八成是神经错落自己打结了,不想想自己的逻辑能否说通。

    现场的压力嗖嗖嗖急速上升。

    魏同学在缓慢喘息了。

    潘同学和耿同学汗都不敢流一粒下来。

    神经外科和其它科截然不同。其它科老师批评的重点不像神经外科老师。神经外科老师永远只抓你的脑子。

    这比其它科恐怖多了,不愧为外科之巅的科室。

    “需要不需要吸氧?”黄志磊度量下魏师弟的汗出,问。

    “不用。”魏同学吸吸气。

    手术室门开一下,再有人走进来了。

    宋学霖直走到他们这群人中间。

    魏尚泉躲着他,应该是想起班里赵兆伟同学的遭遇。

    人家却是懒得瞧他一眼,宋学霖说:“要插多长?”

    “是指腹部到头部的管子长度吗?我刚才帮莹莹量过了。大概是这么长。”魏同学学聪明些,不爆出数字,把量完的软尺上数字给谢同学过目下。

【2843】重点在这

    分流管多长是需要在术前先测量好剪裁好备用。

    听见他这话,宋学霖转过头望向他那一眼,目光匪夷所思。

    没有黄师兄的敲脑袋,可显然,北都才子这双眼神更侮辱人。不是在说他笨,而是在思索他是不是从哪个外星球来的。

    魏同学瞬间面红目赤,道:“你有话直说。”

    我问的是插多长,你告诉我说头部到腹部的通管多长,后者这是插吗?后者的动作是穿。这分明是地球语和外星语交流鸡同鸭讲。

    魏同学双手想抱住脑袋抱头鼠窜:嘛呀,自己为什么来神经外科实习找虐,而且被虐的是智商。

    没一个科室像神经外科这样的。

    不不不,是曹师兄这组恐怖而已。其它组,像吕副主任那组,一样是神经外科医生,都能被小笨蛋黄师兄称之为笨蛋组。

    插多长,是指脑袋开孔以后,分流管子到达侧脑室的长度。分流管是分几截来衔接的。重头戏肯定是在起始端脑袋里的管路这一端。因为脑袋比起人体其它地方更错综复杂,一点错误将是无可挽救。这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擅长的业务范围。

    具体来说,其一,这条分流管进入人脑以后,要准确到达侧脑室而不是错进到脑实质或是其它重要功能区。为此,把控分流管插入的精准长度必然摆在第一位。其二,分流管的尖端要放到室间孔的正前方。

    室间孔是左右侧脑室与第三脑室相通的一堆孔道,位于第三脑室侧壁的前部。分流管尖端准确放到这个位置,可以避免脉络丛和胶质增生这两大日常堵管的堵塞物堵塞分流管侧孔。

    一帮子同学回头,看见了器械护士在准备的消毒包装好的分流管。头次见,不由惊讶:这么细的管子?

    平常在临床其它科室看见的引流管,大多是比较粗的。粗的引流管有好处,容易引流出液体,避免堵塞。

    脑脊液这种分流管不同。它的要素首先在,它是一条要在人体内放置很长久的分流管。只要是没出什么事是不取出的。它的长度且长,一端在人体最精密的器官脑袋里头。医生必然要考虑人体的舒适性。不可以说弄条粗东西并且是这么长的东西放在人体内让患者整天感到膈应。

    分流管是一条直径细硅胶管,无论成人儿童均是。

    所以说百闻不如一见。教科书上说的东西大多是泛泛而谈的,有些东西说了也理解不了。需要到临床上见了实物,会忽然柳暗花明:原来如此。

    如此细的一条管子的头,要精准落到指定位置,可想而知有多难。

    第一步,是要计算好准确的长度。

    靠什么计算。

    只靠目前的各种片子,加上医生自身的经验和计算能力了。前身可以是指医生的手感。谢婉莹自认没有,绝对比不上曹师兄,只能靠自己的脑子算算算了。

    “额部通路的话深度在7.2差不多。如果是枕后入路,约10.5。”谢婉莹道。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844】别搞错

    现场所有人听着她报的数字,基于个个对她的三维计算能力天赋很了解的,没人认为她会算错错报数字。

    魏同学的嘴里接连几声:“嗯嗯嗯。”

    潘同学和耿同学不开声也是一脸支持的表情,力挺自己班学霸。

    手术间的门,这会儿,再悄悄地打开,合上。有人若无声无息地走进来,不声张,站到边上,不打扰这群正专注于术前讨论的年轻医生,显然想先听听年轻人的高见。

    越年轻,脑子越灵活,有活力,敢说敢为的。

    继续围绕灯片讨论的年轻人们,确实没有察觉到有人来了。是被谢同学的数字吊起了胃口,一个个热衷地思考起谢同学可能存在各式计算公式。

    “莹莹可能是用三角形或梯形公式计算的?”

    “什么呀。魏尚泉,这是人的脑袋,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图,只可能是用圆锥体或是不规则物体公式来计算其中点与点的距离。”

    耿同学说的没错。魏尚泉挠脑子,灯板上挂的片子全是二维平面图,光如何对照几张平面图来输入三维数据,一簇簇数字鉴别叫人脑子冒星星。

    谢同学的脑子是让其他人的脑子很烧脑。

    一群人的脑子就此快被逼着干到热火朝天,没开刀之前这些人脑袋有些冒汗了。

    黄志磊扶扶眼镜架,心思着:这小师妹的脑子够可以的,他这个学霸师兄同样半天没想明白怎么算的。

    论做这种手术,以他们的做法,惯常是靠手术里常规数字再加上多做这类手术积累下来手感。要他说,固然他们的手感永远别指望比得上曹师兄,但是要像小师妹这样精准计算同样绝无可能。

    天才真打击人。

    “谢医生,你决定好7.2吗?”

    终于有另一个在场天才出声了。

    魏同学他们回头,见到果然是宋学霖在说话,只听出对方这个声音里夹有疑问好像在质疑。魏尚泉为首的几位同学正想帮谢同学怼对方。

    谢婉莹突然先主动开口说:“我不太确定的,宋医生。”

    吓。魏尚泉他们几个呆了下,不肯定她是说什么话了。按理说,他们班里的学霸不会傻到在人家面前自打脸的。

    黄志磊同困惑,转头问她:“你真不确定吗?”

    小师妹,你想好了。之前定好了是由你来钻孔开这个刀的,结果你说不确定。这是犯了当主刀的大忌,会让所有人对你的操刀失去信心的。

    事实上,术前肯定是没有一个外科医生敢百分之百确定什么的。这是外科手术的本质。外科手术是要打开人体后外科医生亲眼见到人体里头的病灶,甚至把人体组织拿去做病检,再来做最终确定。

    “谢医生这话没说错。”宋学霖道。

    黄志磊额了下,恍惚到自己犯蠢了。问题是这只宋猫最先提出的疑问引得他们一个个入套,叫他很生气的,说:“是你最早提出问题的。”

    “我问的不是这个。”

    他问的是“决定”,别搞错。

【2845】学术算盘

    引导一帮人想错路的是谢医生,是狡猾的谢医生。

    “莹莹。”

    小师妹连他这个黄师兄的脑子都敢耍,赶紧快快老实招供出实话。

    被黄师兄射来的这记眼神敲打,谢婉莹说出原因:“我刚想说的,后想想不如等曹师兄来,这个事需要曹师兄拍板。”

    “不需要等到曹师兄来,你有什么想法先和我说。”曹师兄不在,黄志磊当场当起了代理大老板。

    偷偷站在边上的那几个人,见到黄大侠这幅狐假虎威,眯眯眼。

    “我想用神经内镜。”黄师兄这样说了,谢婉莹道。

    神经内镜,是好比我们在肝胆外科说过的胆道镜的一种医学电子内镜,同样有硬管和软管之分。这类医学内镜由于是基于同一种技术原理打造出来的仪器,发展历史几乎雷同。只是应用在不同专科领域时,导致结构上大同小异,基本操作方式差不多。只要学会其中一种,另一种很容易上手。

    从胆道镜的原理我们可以推测出神经内镜同样是一条管子。管子的头端带有光源和摄像头,连接外部的监视器,能随时录像手术里头的画面,仪器上可配带剪钳等手术工具方便医生直接做手术操作。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方便医生灵活插入脑室去做检查和手术。

    具体到今天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用神经内镜主要是让医生得以窥探到侧脑室里面的结构,让分流管尖端的放置位置更加精准。

    大家听完她这话是比较吃惊了。

    按照她的计算能力,几乎可以表演出神算般的精准度,只是放条管子完全无需要搞这个神经内镜。

    莫非是她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失去信心了?

    所以,他说了,谢医生此次回来后越来越技术狡诈了。宋学霖的褐眸眯一下。

    谢医生哪里是对自己的计算能力没信心,是想着趁机拿个内镜放入患者脑袋里给她自己积累真实人体数据经验加内镜手感训练。

    有这个觉悟,无非是谢医生去了其它科学习后发现什么新的医学技术之道。

    多点人体真实手术数据积累是需要的。这是她在儿科自己头次主刀后立马可以得出的结论。如果是自己做主刀,自己有掌控权,更要给自己积累出宝贵的数据库。

    各种先进医学技术手段可以因此用起来,正大光明为自己和患者服务。

    多用下神经内镜不是更好吗?更可以确保患者的分流管不会放错位置。

    唯独估计她的小心思会被其他人察觉到,要考虑到现场全是学霸。黄师兄魏同学再笨也是学霸的。结果宋医生第一个没被糊弄过去。

    她诚然需要考虑她的做法是否为宋医生以前已经常做的了。

    “你这只猫。”不舍得说小师妹,黄志磊说起狡诈多端的宋猫。能很快猜出他人的想法,这只宋猫肯定自己有做这种事以己推人。

    不管前辈怎么说,宋学霖心里蛮高兴。如果有人如他费尽心机狡猾在哪儿说明对这事在意。侧面反映出谢医生对神经外科感兴趣。

【2846】谁来这么早

    来到神经外科后,谢婉莹是不止带上学习轮科的任务,她有自己的私人小目的。一个人猝死,不一定只是心血管出毛病,心脑血管之间的联系太多,要排除下脑。

    手术间门外的走廊里头走来人有人在说话:“曹医生,来了?”

    曹勇听出问话的人口气里有其它含义,问:“怎么?出什么事了吗?”

    “你们的手术是不是请其它科医生过来帮忙?”

    看见有其它科医生来他们的神经外科手术间不奇怪。他们是请了普外二的人过来协助手术。等等,不对头。需要普外科协助手术的不是他的病人,是吕副主任的病人。

    手术间的门哗的滑开,曹勇出现在门口,先一眼望到角落里躲躲藏藏的那几个人:“谭医生,你们来这么早的。”

    直到这一刻听见曹师兄说话,那群自己讨论到热火朝天的年轻医生终于知道转过头来。当望清楚真有一群人躲在那里听他们说话好久,年轻人们一个个身体僵了僵,心头那股不安劲儿是因为怕自己不知不觉中有说错什么话被人听见。

    魏同学小心巴巴的眼色,向另外两位同学耿同学潘同学努下嘴:这是普外二那个可怕的人吗?

    说的是谭克林医生了,只当过他们班上谢同学的导师的谭老师。

    李启安同学肯定不算是谭老师的亲徒弟因为没有被谭老师亲自带教过。

    众所周知包括他们这些医学生全知道,谭克林是个脾气不好的,不爱带学生的。

    其他同学向来没有没怎么接触过谭老师本人,如今遭遇到谭老师那张不管说话不说话全冷冰冰的扑克脸,不禁打从内心再被谢同学深深折服:谢同学居然没被这样恐怖的扑克人摧垮。

    “你们是什么时候躲在这里的?”黄志磊代表所有后知后觉的同伴,不敢向扑克人当面发飙,只好冲站在后面的孙玉波老乡,压着声音发急地叫着。

    太不像样了。什么时候这群普外二的变成如泌尿外科的人那样,以躲着听壁角为荣耀。

    对这点,泌尿外科的人是绝对不认账的。有泌尿外的路过听到黄大侠的牢骚探个脑袋说明:“他们一早进来了。你们居然不知道。我们不像他们,不会道貌岸然的搞偷听。”

    偷听是多不好的行为。他们泌尿外的人最懂的,怎会像这些人直接站在同一地点室内当着人家的面演示如何偷听。

    “我们没有偷听。”孙玉波摆摆手否认。

    施旭点头附和:“我们对你们搞偷听,只是过来看看学生。”

    对方指名道姓了,只是来偷听谢同学的。

    谢婉莹早在看到普外二老师们在场的刹那,抬起手要捂下脸。谁让这事儿有点儿丢人。没有来得及在普外二老师们露出自己的技术长进如何了,反而先暴露出她变狡猾的一面。

    对此小孙老师安慰她说:“我说过很多遍了,早知你是这样了。”

    你不是第一天是这样的人,我们全知道的,小谢同学。

【2847】蜕化

    医生普遍怀有学术私心,没有的医生是不太上进。只要对病人有益,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说明医生愿意给病人争取更好的治疗方案。

    谢同学的学术私心不是今时今日才有的,早在去普外二第一天显露出端倪。

    唯一今天让他们普外二的老师看着,觉得她与以往有些不同的地方是。

    “自信心多了不少。看来对谭老师批改的笔记有认真学习和体会。”施旭道。

    “你不用把我带入内。”谭克林说话了,不给下属乱拍马屁。

    他那点批改,哪有可能让谢同学全面突飞猛进。这徒弟明显是去到其它科室后,像恐怖的吸血鬼一路吸着所有带教老师的技术最终有了今天的蜕化。

    刚来的曹勇听着他们的对话,一知半解的,问起师弟:“讨论的怎样了?”

    快开始手术了,他下来是琢磨时间差不多了,要准备实操了。

    普外二一帮人的目光唰的落到他曹勇的脑袋上。

    门口泌尿外的杀回来,一块儿再憋不住好奇偷窥。

    医院里的人早就在想着,当某人来到神经外科实习被分在谁手里带教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目前看来这个异常状况是:没异常?

    四周飞来的眼神,曹勇接着无语的。他人怎想的,他如果真想对谁好理应是更认真带教严格带教。

    他人瞟见他这个反应,好像明白好像不明白,估计个个脑子里全刷的是翟运升当时困惑不解的版本:这爱情好难懂。

    “说,什么问题。”曹勇追问,谈正事。

    “小师妹想用神经内镜辅助。”黄志磊报告。

    “想用脑室镜是不是?可以。”曹勇说。

    神经内镜不止分软管硬管也可根据用途来划分,用在脑室的叫做脑室镜。

    护士一听,急匆匆去追加准备脑室镜。

    曹师兄答应的太爽快,让谢婉莹的心头突感压力倍增。跟了这么多老师后,她太清楚了,越厉害的大佬越是非常爽直,因为拥有自信非凡的天赋。好比张大佬。

    普外二的人交互眼神,感觉这回提前来的很值了。

    想亲眼看看曹勇这号人物主导的手术间,绝对不容易。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很长的。从来是他们路过,如果只看上几眼的话看不明白曹勇和他的人是在做什么事。今天有预感会不太一样。

    走回到手术床头,曹勇亲自核实下魏同学测量出的切口位置。

    魏尚泉有点点担心。

    “你认为这个位置可以是吗?”曹勇问今日手术的主刀。

    “对。”谢婉莹说。

    谢同学大好人,没对他吹毛求疵。魏尚泉呼一口大气出来,接着看到全场医生对着他相望。

    生过病的医学生是在临床上备受歧视。毕竟老师们均有职业病,他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都免不了看看他。

    “去刷手。”曹勇下令。

    主刀操手的是谢同学。一助安排了宋医生。两个小年轻的当主力军,总得有个在旁陪着盯着随时搭把手的。由于这个手术很小不大,黄志磊先上。

【2848】第一刀

    其他同学和其它科医生全在圈外做壁上观。

    曹勇等有需要再上台收尾。普外二的人见他没打算洗手,说明他对底下一帮干将信心十足。

    洗完手,各自穿上手术衣。

    说实话这个手术几乎一个人能干完,助手可能都不用做任何事。今天几位助手的实在意义在于,主刀是头次上神经外科手术台主刀位的人,而且头次接触这类分流术和脑室镜。

    由于谢同学是从他们科室里出来的弟子,普外二的老师站在这里看着,心情不免跟随着起伏有点儿惶惶。

    老师看自己喜爱的学生在其他人面前露脸,也怕学生忽然栽个大跟头下来。

    幸好这谢同学一如既往表现的非常冷静自若,好像神经线全是冰冻出来的,没受到周围气氛丝毫影响。

    右手伸出去,护士递来手术刀,谢婉莹接过,在定好的位置上划一刀弧形小切口。这种弧形切口的好处在于不会与分流管平行,可以降低摩擦损坏管子的机率。手术切口向来对患者而言是越小越好,医生在自己的技术范围内是尽其所能地做小切口。

    对于第一天来尝试的谢同学来说,第一刀下去放小,不知是过于自信或是不怕事儿。那是,切口发现小了可以再扩大。

    从儿科一路陪伴谢同学走来的魏同学和潘同学却知道不是这样的,谢同学势必早算好所有极限值,不会存在切口不够大的情况。这是谢同学最擅长的点,哪怕切口小也能用三维脑子挪出大术野。

    头皮我们以前讲过,血管丰富容易大出血,其实这第一刀头皮开刀是挺考验医生的基础技能水平。

    在切这一刀时,两块大纱块备好在预设好的切口旁了。主刀没拿刀的左手自己压一块。另一块由助手帮压着,做好万全准备。

    过了片刻,旁观的人发现,挺好的,没怎么出血。很块切开的头皮残留的那点血被吸到干干净净。

    神经外科一样有各式各样的牵开器。主刀上头皮牵开器,准确的叫法可以是开颅软组织椎板撑开器,钳状,两个钳头是像梳子般的爪钩。这个东西放入切口内,撑开头皮后调节固定。

    头皮下再次确定好头骨位置,要钻孔了,电钻上。

    这种操作见老师们做过,辛老师都能一次做到的操作,她更不怕,很快上手。

    在她钻孔的时候,可以见到宋医生在帮她调节脑室镜了。

    这只宋猫动作干嘛那么快。黄志磊冲后辈蹙下。

    小师妹第一次主刀,当好助手更不可以催。

    谢医生哪里需要他催,他只怕自己动作慢点配合不上。宋学霖就此两手不敢停歇。

    四周观看的人是隐约察觉出这个手术有点儿过于顺,不正常:主要是这主刀好像表现的过于老练,纯然不像是新手一枚,问题这个主刀明明是个“新手”。

    谢同学总是能如此沉得住大气。魏尚泉要摸摸砰砰跳的心头。他这不是心脏病发作,是看着受到鼓舞热血沸腾。

【2849】行不行

    注意力只在自己的手术刀上,谢婉莹再笔持手术刀,十字切开钻孔后露出来的硬脑膜。

    切开后,继续小心把各种血液血块清理干净。这点很重要。

    这么一个小切口,露出来的小孔直径只有一厘米左右,几乎是看不清里头是什么东西的。这个手术医生也不会打算去亲自拿器具拨开里头。

    望一眼切口的地方,占据医生的视野是白白软乎乎的玩意儿,显然是脑组织。

    以前在肝胆外缝豆腐,说这是神经外科的活儿,亲眼见识这脑组织外形真就是十足的豆腐块模样。

    豆腐特点是软,容易碎块,表面形成股自我张力宛如层膜维持自身形状。脑组织真有点类似是这样的。真正追究细节的话,人的大脑里行走动静脉再加上脑室等特殊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全是豆腐类。脑穿刺针上马,这回医生需要定定神,毕竟是到关键步骤了,再目测或是不太自信的情况下再让助手帮忙估量下,是不是这个位置进入脑室。

    手拿穿刺针,主刀要再精准确定的是穿刺针的朝向,是向着双外耳连线中点。刺入深度要很小心了,别刺到蛛网膜去了。按照之前主刀自己的估算,是和分流管脑端导管长度差不多一致为七。

    鉴于类似豆腐块的组织,穿刺的时候缓慢稳定地入,避免过多损伤。在这期间,谢婉莹在把握机会积累手感了。以前其实她做过一次的,帮辛老师做的那一次。

    穿刺后轮到上脑室镜。

    黄志磊急忙再望眼那只宋猫。

    宋学霖想对小笨蛋前辈翻白眼了,瞧瞧吧,他早就知道怕来不及。

    脑室镜像穿刺针那样,先放镜鞘,沿穿刺针原有入路进入。

    在这样对第一次操作脑室镜的小师妹表述时,黄志磊是比当事人更紧张些的,正可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现场讲完课道:“需要我先给你示范下吗?”

    “原路进入对不对?”谢婉莹问。

    只要是原路进入,对于她来说自我感觉是不用担心的。这种刚做过的手术入路她肯定百分百记得。

    黄志磊想表达的是:“你拿下脑室镜镜鞘。”

    这回黄师兄的话谢婉莹听明白了。这个镜鞘手感和穿刺针不一样的,比穿刺针重些。

    穿刺针穿刺时,术者是可以拿一只手指给架着若支架避免穿刺针不稳歪斜。脑室镜的操作不是这样了。医生双手握住镜鞘的握柄,好比双手握把剑端往里头插。

    这样的操作,想都知道非常考验医生双手的稳定度。

    “角度很重要。”谢婉莹说。

    有她这句话,四周大佬的目光里点点头。

    宋学霖径直将脑室镜递给她了。

    或许他以前会对此犹豫下,今不用再迟疑不决。因为谢医生这趟回来显然在什么地方锻炼过大手术主刀。

    谢婉莹回想起来,神仙哥哥对她真是好到不用多说了。其他导师哪会给这样的机会让她练手。

    (曹昭: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850】提心吊胆

    脑室镜镜鞘宋医生递过来了,老师没有说让她需要停下,谢婉莹接手过来,掂量手感。每个医生干手工活均有第一次,无需过度紧张。

    来到神经外科后会发现,神经外科的高端手术工具很多,比其它科好像多一多,仿佛是要从另一方面越发彰显出神经外科不可撼动的珠穆朗玛峰地位。

    脑室镜初步看起来,似要比腹腔镜胆道镜“高端些”,表现在这玩意儿好像东西比较贵。

    贵在哪里?

    如在国协,腹腔镜胆道镜使用时,谢婉莹是没见过手术中使用时有保护膜往这些工具上套的。现在在她双手里的脑室镜镜鞘,握柄让护士给套了个厚实的透明塑料袋,很显然是为了防止术中各种飞溅污染物污染到高端仪器。

    使用的工具贵,是会给医生心头压力的。

    医院里的工具不是给医生乱用的。不懂得用给用坏了,医生要负责的。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老主任,每次让那些小年轻尝试新东西时,忍不住唠叨:小心小心点用。

    正是怕赔不起。

    之前早讲过了,东西买来,医院要从科室效益里把东西的成本逐月扣掉。相当于科室是跟医院借钱先买的东西使用之后要分期还款,而且是科室全员共同负担。

    这东西究竟贵到几何。或许没有胆道镜贵。她在肝胆外用的胆道镜是软镜。软镜的结构造成没法让护士拿塑料袋往哪个部位套着隔离防污染。

    软镜通常比硬镜贵。

    不管怎样,两手光握住握柄要非常小心。

    高端医疗器械最怕摔,最怕乱碰。

    双手握稳,不让摔,心态稳,力气要够。

    其次,对使用的工具要做到心里有数。

    术前,护士备好东西,有靠近去触摸了解过,让她对初次接触的脑室镜有了解。镜鞘结构相对来说简单,因它的作用是如穿刺针的外鞘建立条硬通道,拔出里头的导芯后可以置入真正的脑室镜。

    对于镜鞘,如之前说的,更重要的是医生做穿插进去颅脑里的动作。

    这个东西有多重其实术前有摸过她是清楚的。实际操作手感的话,没法有曹师兄的天生手感,头次操作自然没有过实操经验,只能靠脑子指挥手来进行。

    对自己的脑子,谢婉莹是有自信的,要把脑子传达到手部,靠的是心态稳以及手感的触类旁通。

    周围的人望着,她真就没人拦着的话开始做头次实操了。

    黄志磊和孙玉波心头咯噔下,提心吊胆。

    几个同学魏同学他们,心头直呼:谢同学是一如既往的勇士。

    施旭尚好,当初在普外二被谢同学吓过几次后不会再轻易上当被惊到。

    另外两位大佬加宋学霖,是不说话的,只默默观察。

    对大佬和天才来说,观察的重点绝对不是勇不勇,而是这个人敢这么勇究竟是什么智商底气。

    若是如鲁智深是不行。若是如爱因斯坦,需要耐心琢磨。

    谢同学爆料过的说自己的诀窍在于把握住角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