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科研办公场所
被小孙老师带着,不走常见的进病房前门那条道,绕到了病房后面不开放的走廊。两人突然拐个弯开锁进了个门。
“这边是本院医生的内部办公室区。”孙玉波给她介绍,“一般不给进修实习的知道。”
主治是两三人一间办公室,住院医生暂时没有桌位安排但可以借上级医生的办公桌办公。副高有自己单间的办公室。
“我们很少来这边。”孙玉波说。
医生很忙的,外科医生多数时间泡手术室里,空余时间奔命于病房、开会、会诊、出诊。
写病历开医嘱都时常交给下面的实习生进修生练手,电子病历更是学生们去输入。
会怕实习生把医嘱搞砸吗?
不怕,有正式的护士复核电子医嘱和手写医嘱把关。
手写的病历医嘱要本科室的医生审核,所有医嘱以手写医嘱为准则来执行。
这些流程全部在病房区内那间挂着医生办公室牌子的大办公室里头完成。
病人要找医生也只知道找那里。
内部的医生办公区域属于外行人不知道的地方了,因为这里不是医生给病人看病的诊室。医生除了给病人看病,需要清静的地方搞科研写论文的,这个和看病无关了。
小孙老师说这边很少人来,真就一路走来的时候没人,和病区里的医生办公室人满为患成鲜明对比。
空空的办公区,每间办公室门不挂牌,有没有人在都锁紧门,敲门不见得会开。不知情的绝对以为是库房了。不是每间医院都有医生办公区,有的医院这种办公室等于闲置真当库房用了。
孙玉波先带她进了主治的办公室,见刘程然的办公桌上干净到渣都没有。
“刘师兄的东西全锁在柜子里头抽屉里头,怕有人来打扫卫生时弄坏了。”孙玉波解释,“我们去谭老师的办公室,那边东西多一点。”
谢婉莹想了下,小心地问问小孙老师:“我去谭老师办公室,谭老师知道吗?”
“他知道的,不知道我也肯定不敢带你过来。”孙玉波回头瞪她一眼,她以为他会不怕谭克林吗?
进了副高的办公室,谢婉莹扫了几眼:是和曹师兄那间是不太一样。曹师兄那间办公室里头没有那么多的柜子。
装锁的柜子里装的全是临床学术科研数据和资料了,难怪不让非本院职工的人知道。
回头见她表情挺平静,孙玉波深感稀奇,一般医学生不知道所以头一次来会好奇。
谢婉莹重生前在医院里工作的,也知道医生办公室是个什么情况。不挂医生办公室的牌子,是怕有人喜欢攀私情寻找后门。挂了牌子肯定各种人来私底下找。
医生大多数为技术派,不喜欢搞这种徇私枉法的事儿。正常病人求医都能找到医生,哪里需要走后门。
来这里一瞧,不过是更证实了她之前的想法。回国的曹师兄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了,而且是一般主任和副主任才有的待遇,指的是曹师兄有显摆的独立办公室了。
曹师兄应该有两个办公室。
一个外露给人家看的,一个私底下的。
真有可能,有的主任是有两个地方办公,其中一个是显摆给所有人看的。
【257】叫他们眼前一亮
小孙老师现在带她来这边的区域了,代表着?
当然是,只有被本院医生看好的医学生,未来极有可能留在本院工作的医学生,才有可能被老师待到这个领域看看。
本院临床医生很少来是因为没时间,来这边办公时果然是为了科室学术科研,因关系到科室的机密需要保密。
因此医生哪怕休息去值班房都好过来这里。值班的时候医生基本是24小时开机的,随时有人来找。值班房有人来找没问题,这边总是引来人敲门同事会骂的。
当时黄师兄拿到曹师兄那把钥匙时高兴死了,因为曹师兄那间办公室是公开的不怕人来找。
“你别告诉另外他们三个实习的知道。”孙玉波记起她有时候好像一根筋,提醒提醒她。
这点小孙老师肯定想多了,她过来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道。谢婉莹点头。
“你用谭老师的电脑吧。谭老师不是让你写7号病床的术前规划吗?明天要上交的。”孙玉波指了办公桌上那台电脑对她说。
可见谭老师人很好的,知道叫她去公共办公室抢电脑不切实际,何况会被其他人瞧见她写什么了。
登陆老师的电脑,谢婉莹拿出笔记本,再重新仔细看看7号病床的病历和记录下来重点,回头回宿舍可以继续想。
孙玉波走之前告诉她:“你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反锁上门。”
“是,老师。”
那晚,她忙到七八点才走,去吃了晚饭,再回宿舍。
*
第二天回科室,孙玉波手机通知她直接到谭老师的办公室里头。
她走去谭老师的办公室,发现谭老师今天来的早,喊:“谭老师。”
一个人的谭克林忙碌翻着桌上的文件夹找东西,好像没有听出是谁来了随意“嗯”了声。直到她走到了办公桌前,他在桌面上好像看见她的人影,立马抬起头。
这瞬间,谢婉莹感觉出老师看着她的目光很复杂。
“写好没有?”问她这话时,谭克林的语气里有一丝叹意。
不清楚老师怎么了,好像心情不太好?谢婉莹先将昨晚写好的手术规划递上去给老师审阅。
拿到手,原以为只需要一两张纸最多,术前规划简明扼要的话一张纸可以写完的。结果,她递上来了一沓纸。
除了前两张是文字,后面几张全是图。翻到那些图画时,谭克林高冷的脸凝固了。
刘程然和孙玉波进来了,走到谭克林身边凑凑脑袋看看她写的东西。
望到她画的解剖图时,孙玉波哇一声:“你学画画的吗?”
画的真好,好像医学课本里头的图一样,可标准了。孙玉波想。
刘程然扫过谢婉莹的目光里多了一抹很大的惊叹号。
“这个,是你根据她的ct推测的吗?”谭克林的目光锐利地锁住她画的每张图。
“是,也根据她之前的肠镜图片。”谢婉莹沉稳的声音说。
刘程然问起小师弟孙玉波:“7床手术同意书签了没有?”
【258】让老师们安心
“7号床签了的。昨天他们三说了一堆,终于她同意来签了。”孙玉波唠唠叨叨汇报一番说道,“我昨天下午在要下班前才得到的消息,赶紧跑去和患者进行了术前谈话。”
听完报告的刘程然却不高兴:“你是催了他们三个是不是?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签下来?”
都同意给病人做保肛了,结果病人老半天没有签下来手术,想也知道某些实习生不喜欢干活。
“管床管成这样,不怕考核不达标出不了科?”刘程然质问。
“出不了科扣我们科室奖金的。”谭克林提点下面的人,冷薄的语气里充满了戏剧式的嘲弄。
都不是小学生了,师傅只负责领进门的。师傅不会卡你,以后你自己的路得自己走。
归之,医学院医院制定的,学生出不了科老师也有责任扣老师钱。只要医学生不犯法,老师不会卡人不让人走的。反正,当不当得了医生,现在是有国家统一考试卡你,不是老师说了算了。
再有轮科的博士生,最终是博士导师来负责毕业问题的。轮科的带教老师也不想让同行的博士导师为难。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的学生不好带的,动不动到医教科背后告状,天天有大学生跳楼的。教育部都怕何况他们这些老师。
所以,技术实力强的谭老师有资格招生但是不招临床生。想出文章,招点干科研写论文的行了。
除非——谭克林低头看看手里这几张解剖图,是有点儿心头雀跃。
“你有男朋友吗?”
谭老师怎么忽然问起她的私人感情问题。
“没有。”
“想谈恋爱吗?”谭克林的语气低沉,仿佛做好了什么准备,视线这回在她美丽的脸庞上更尖锐了。
老师的目光谢婉莹这下子读懂了,谭老师原来一直怕她突然不学习要去结婚生孩子了。说起来只要是女学生都会给老师带来这样的顾虑。谢婉莹嘴角弯了弯,有些想笑,反过来提醒老师说:“谭老师,我今年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
这句话是在现场三个老师脑袋上浇了盆冷水。
醒了,彻底醒了。
谭克林眨了下眼:对哦~
“你这么年轻吗?”孙玉波仔细瞅瞅她,看她的脸是很年轻,进来会被罗燕芬针对上是有道理了。
二十一岁意味二十三岁博士毕业,二十五岁左右可以升主治。当了主治再升副高,只要科研产出够能力出色很快的。
最重要的问题是,只要当上了主治,临床很多杂活不用干了。因为顶级三甲医院本来人手就多。
不像其她女医学生,其她女医学生哪有她这么快的升职路径,而且完全不需要担心饭碗有没有的问题。这个念头在谭克林他们几个人脑袋里闪过时,居然没有感觉到任何违和感。
她的才华和能力摆在这,有目共睹的。
放下图纸,谭克林望回她的眼神里有了丝笑意:“行,你先回病房看昨天手术后的病人。”
【259】对比
眼神高冷唇角刻薄的谭老师居然有点微笑了。
谢婉莹内心里惊了惊,心里琢磨谭老师怎么心情又变好了,转身走出办公室。
等她走后,刘程然拳头捣着掌心说:“傅昕恒和曹勇大概是早算好了她的年龄。这两人真是出了名的狡诈多端,全算计好了。”
那两个家伙注意她啊。谭克林刘海下的眼夹成条缝,吐出:“难得,是能让我们医院两位未来专科主任留意的女学生。”
孙玉波吞了吞口水:这谢婉莹同学这么厉害的了?
“她安排到我们科实习,也是因为你听到什么消息吗?”刘程然问。
“没有。是医教科打电话问我带不带。”谭克林一只手插入白大褂,另一只手始终掂量着谢婉莹画的解剖图纸。
她画的这个图,分量确实够重的。以他的视角来看,临床上放眼整个医院的外科医学生,像她能画出这么美的解剖图的,没一个。
可怕的是,估计她画的很快,否则怎么能一夜出图?谭克林眸子中蕴含的目光更深了些。
“医教科打来电话特意问的你吗?”刘程然和孙玉波听完他的描述很惊讶。
这么说岂不是意味着有院领导在关注这个学生?就不知道是哪位院领导或是顶级医学前辈了。
“这个,我怎么知道。”谭克林以惯来高冷的语气答复他们俩。
哪怕知道,也不会说的。
下面那两人接到他这眼神也知道他这脾气,不问了。
“不管怎么说,她年轻,年轻是优势。”孙玉波总结。
对比之下,他们组内轮科实习的另一位大龄女博士生罗燕芬是遇到大困难了。
大多数医学生无论男女才华平平,升职不够快。女医学生倒霉在关键考硕博就业年龄和结婚生孩子期撞一起了。
男人晚点结婚可以的,只要有事业支撑。女孩子不一样,年纪上了三十很难被人爱了。
一旦事业期遇到阻碍,男生有时间可以缓冲,女生却需要做出选择。
是先结婚生孩子或是可能一辈子结不了婚。光是后面这点能折磨很多女医学生,谁让读医的时间太长了。
恋爱谈久了,女孩子愿意等男孩子晚结婚的绝对比男孩子愿意等女孩子晚结婚的多。
试问,有多少男朋友愿意等到女朋友三十几岁才结婚生孩子的?
“罗燕芬是有男朋友了。”孙玉波说。
“28肯定有了,要结婚的。”刘程然不觉得意外,大多数女博士生是罗燕芬这个年纪结婚。
“她和她男朋友是大学同学,她男朋友在一家二甲工作。”
几个临床老师没事时聊起了学生们的生活情况,关注是怕学生出个什么意外,或许是感受到近期自己组里另一位女医学生情绪上有些不对貌似被什么私事影响。
“说起来,谢婉莹这么漂亮能没有男朋友?”孙玉波对谢婉莹同学有些好奇,别说年轻可以不谈恋爱,问题漂亮优秀的女孩子向来很多人追。没有几个女孩子能把持得住鲜花和巧克力的。
“肯定没有。”四个字从谭克林的唇里突然吐出来。
【260】抱团不好
另外两人并不怀疑他的结论。
临床上的技术牛老师,想看出学生有没有男女朋友有什么难的。
人谈了恋爱,荷尔蒙分泌和其他人不同,形体上也会有所改变的。
*
走去病房时,谢婉莹听见了后面有人追上来的声音。
“谢婉莹。”到她面前罗燕芬说,“我们是同一个组的成员,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
谢婉莹也想和同组成员搞好关系,但不是像现在这人心里头所想的那样的关系。
来的第一天下午,她察觉到他们三个好像私下商量好的那样,很喜欢异口同声。这样不好的,感觉会私底下瞒老师什么事。
老师应该更喜欢同组成员各自独立而不是抱团,不利于学术讨论。想想总是一致意见怎么能进步。
再说这人不是总以为自己老资格吗?怎么突然对她新来的转变态度了?
小孙老师没说而已,可接连两次让他们去接病人而不见这个人。罗燕芬想了一夜想清楚了,老师们心头有新宠了,搞不好要把他们这些旧宠扔了。
“我们是女医学生。”罗燕芬拉近同性别特殊关系,“女医学生很困难的,经常被人认为我们女医学生不行。”
谢婉莹听了她这话说:“其他人说什么不重要,做好自己的。”
女生是比男生就业劣势,所以更需要面对现实去努力。谢婉莹是这么认为的,不需要和其他人吵。
这个新来的菜鸟,叫她感觉太单纯了。罗燕芬皱眉头,想着莫非自己老了所以和年轻的难以沟通,问她:“今天孙老师让你做什么了吗?”
“叫我去看看3床病人。”
“我和你一块去。我早上查过一遍的了。”说着,罗燕芬跟上她。
跟着谢婉莹刚走到昨天术后的3床,护士在后面低叫了声:“罗医生——”罗燕芬只得转回身走出去。
谢婉莹独自一人留在了病床边。
由于手术很顺利,同时为了给病人节省开支,病人没有去icu,只在科室病房里上了监护仪。谢婉莹翻阅监护仪的记录,检查病人体温,查看床头记录本的24小时出入量,检查鼻胃管和腹部术后引流管的情况以及腹部手术切口。这些听说罗医生查过,所以她不太担心。
再仔细听取了病人家属的意见。
“我感觉,昨天他中午回来后是不是麻药未过去,总睡着。”家属提出了顾虑。
谢婉莹告诉家属:“手术是大手术,恢复需要点时间,和麻药也有点关系,给他上了镇痛泵的。”
“多少天能好?”家属问,“我昨天听出来的谭医生他们说,说情况还行。”
“中分化癌,好好治,心态保持好,很有机会活很多年的。”谢婉莹说。
“本来要做腹腔镜,我后来又听人说,开腹的话癌细胞能切的更干净些。”
“是,腹腔镜只靠肉眼看,有时候肉眼看不太清楚的,开腹的话手术医生用手摸,能摸到一些其它东西给切掉,探查的范围更大一些。胃癌的话,不是早期,要根治肯定是开腹更好。当初谭医生和你们说的时候,应该有提过,腹腔镜哪怕做了也有可能中途转开腹。”
【261】病人家属投诉
听谢婉莹说到这,家属恍然大悟:“原来是,谭医生后来认为我老公生存的机会能再高一些是不是?”
谢婉莹笑着点点头。
家属也很高兴,握住她的手说:“谢医生,我们知道谭医生他们很忙的,叫我们找罗医生。可罗医生她没空,我们找不到她的时候找你行不行?”
谁管床的事需要老师来安排的。谢婉莹没来得及回答家属的话,听到要交班了,先走去办公室。
交班会开始,一如前两天沈主任不在场,快如闪电一下子结束了。各小组分别查房。今早上手术不大,被手术室那边安排成接台,手术开始时间比较晚。
谭克林带了一小组的人可以慢慢查房了。
医生查房时间,病人家属是不能进入病区的。但是今天3床病人第一天术后,经医生特别允许病人家属陪护留在了病房内。
一行人走到3床那儿,家属直接和谭克林说:“谭医生,以后我们找谢医生行不行?她比较容易找到。”
罗燕芬的脸色当场唰一下,青得难看极了。
听到家属这话,谭克林把手放入白大褂口袋里,问下面:“谁之前管的3床?”
同个小组成员有时候互相帮忙有的,但是有时候会追到具体管床的责任,像现在这个状况显然是管床人的问题了。科室医生很忙的,管床基本交给实习生进修生去做了,因为管床是医学生轮科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
孙玉波回想:“是罗燕芬,她管1到3床。”
罗燕芬解释:“老师,我今天早上站在这里的。她没和我说一个字,也没说要找我。”
心里头,是被病人家属气到要半死了。
想这些病人家属怎么能睁眼说瞎话,她今早上明明有来病房里检查过病人的,哪里来的无影无踪!
“她今早来了没有?”谭克林转回过头,仔细和病人家属交流。
做老师的,需要先查清楚问题不能冤枉到任何一个人。
“她是站在这里,但是不和我们说话。”病人家属口说实情。
“你有什么事可以问我,我是医生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不是来和你聊天的。”罗燕芬急得对家属瞪眼。这家属以为医生一个个像菜鸟谢婉莹闲到有时间和家属聊天吗?
“问题我不知道怎么问你们医生,你们医生是不是该先问问我,了解我老公的情况,我才知道怎样和你说话。”家属反诉苦道,“像谢医生那样,我才知道怎么和你说话。”
“你意思是需要我先和你聊天吗?”罗燕芬跺下脚。
其余人看着她失态的样子。
谭克林的目光冷了下来,道:“你出去。”
罗燕芬的面色再唰一下,苍白无血了。
老师的命令不得反驳,罗燕芬气呼呼转身走了出去。
从口袋里掏出听诊器,挂上听头,谭克林仔细听了听病人的心肺和肠道蠕动情况。其他人从他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听诊完,他抬起脸问家属:“你还有什么话和我说吗?”
【262】老师们的考量
“谭医生,今早上谢医生来看过一遍了。”家属强调之前的要求。
怎么说,有个医生早早来关心病人和病人家属,因病人家属也需要安慰的。谁管这个医生是不是实习的见习的。因为哪怕是实习的见习的,家属也知道。病人有问题的话,实习的见习的肯定比她家属懂,直接去找上面的医生也比她这个家属快啊。
听到病人家属这话,就知道这个3床病人住院住久了,家属成精了,懂得部分医院里的门门道道。
三个本院的医生嘴角微妙地弯弯。
说一个28岁了,一个21岁。怎么21岁的比28岁的更懂察言观色病人家属。只能说各人心思不同了。
谭克林把听诊器放回白大褂口袋里,和3床家属说:“回头我给你答复。”
“谢谢你,谭医生。有时候找不到医生对我们来说很痛苦的。”家属诉说心里话。
罗燕芬站在门外把头伸进来和家属辩论:“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你可以告诉护士,护士会通知我让我过来的,没让你不找我。”
“护士说叫了你,告诉你了,可是有时候等了一天也不见你过来。”家属见她顶嘴干脆抱怨,“我们以为我们这病房没医生了。”
“怎么可能!”
总之,病人家属怨气挺大。另一方面,某个医学生觉得被家属冤枉至极。
以前没有这种状况没有家属投诉,现在怎么有了?因为有对比了。
不是所有医学生均认为自己需要对病人负责任的。部分医学生认为实习是来学技术的,至于病人的责任划分问题属于科室医生和他们无关。
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可以了,其它的,做了没用,尽心尽力了也留不下来工作。国协自己本科培养起的医学生都留不下来,何况他们这些外来加入的。来了学技术把实习医院当跳板,哪来的利益驱动去尽全力服务病人。所以,做完事儿就走,懒得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多沟通。
正因为这样的缘故,连早上手术前去问病人有没有偷吃的事都需要本院医生自己去确定。除非有学生叫老师很放心。
带一组人查完病床,带人离开病房时,谭克林面色高深。
跟在最后面的罗燕芬小心观察他的神色说:“谭老师,我是和家属之间有些误解,我会解释清楚的。”
“你3号床交给她管。”刘程然直接道。
调个实习医生管床的事,这种病人家属的要求多容易满足,何必和家属扛引得家属去投诉。本院医生肯定这么想的。
“我——”罗燕芬的嘴唇气得哆嗦着,想不明白自己的付出怎么变成这个结果,3床家属简直是白眼狼。
扫了眼这人的表情,谭克林开口了:“让谢婉莹再管个7床。”
啊?在管7床的另一位男博士生李文豪愣了下:怎了?7床不是没投诉吗?
罗燕芬心头有点平衡下来了。
“她来了,你们管的床需要分给她管的。不然她以后怎么出科?”孙玉波对他们三说。
谢婉莹在旁清楚自己这会儿不该说话,老师们是在为了她尽力而为。
科室里头人际关系很重要的,要争取最大可能的和睦相处。
【263】谭老师是真牛
等学生们走开,谭克林对底下自己人说:“下星期,在急诊轮值的和出外开会的那两位会回来,除了张浩凡继续要在院内规培。”
本来他们两组不可能就这点人的。听见组内的医生要回来了。孙玉波高兴到要死,不用他一个住院忙上忙下了。
即使如此,孙玉波向上级争取下:“是不是谢婉莹以后也归我管?”
“你想的美。”谭克林吐出一句高冷,彻底打碎了他的美梦。
可预见是三头六臂的谢婉莹同学不归他管要归谁管?孙玉波继续眼馋着。
刘程然笑着一巴掌拍下小师弟的脑袋:真的别做梦了。
得到老师通知要管3号床和7号床,谢婉莹马上去找这两人的病历了,帮老师开医嘱写病历,全是管床实习生要做的事情。上午她和其他三个博士生没去手术室。一台小手术而已,听说谭克林去看了眼,之后忙其它事去了。
下午,7号病床要去手术室做腹腔镜手术,谢婉莹亲自护送病人到手术室。
腹腔镜手术以伤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获得了广大患者的欢迎。临床开展的越来越多,却很考验医生的技术操作。
传统手术做得好的医生,不一定腹腔镜能做的好。因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上是有区别的。听说谭老师的腹腔镜很牛逼。
三个博士生这样说时却举不出实例,可以想见是道听途说自己也没看个明白。
谢婉莹这回进到手术室里头后,也听人说到了。
“鲁主任找谭医生是吧?”
“听说是鲁主任的亲戚非要做腹腔镜。问题是鲁主任不太擅长做腹腔镜。”
“鲁主任怎么可能不擅长做腹腔镜,他是肛肠外科的主任,叫他自己科室的医生也行。”
“好像有个部位很难做,肛肠外科的做不下来本来说只能开腹。”
肛肠外科也做直肠疾病,和普外一普外二算竞争关系了。如果不是主任因为自己亲戚关系亲自来请人帮忙,那肯定不理的了。
同个医院其它科室的领导总要卖个面子。况且,鲁主任肯定也和普外二沈主任打过招呼了。
至于为什么非得找谭克林——
这要说到国内很久很久以前,患者是可以指定医院里哪个医生给自己做手术的,只要给额外的费用。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后面的医生青黄不接。不行的,医生的技术是需要给机会练出来的。
于是,改革后变成了病人住院以后,由高年资医生负责监台,至于主刀是谁不重要了,反正有老医生看着不会出事。至于手术难做的部分,别说是不是高年资医生,真有做不下来的手术,医院里哪个能做的都得请过去帮忙。
可见谭老师属于这种经常被请过去帮忙的医生,技术不用说肯定是大大的牛逼了。别人做不下来只有他能做。
听完这些人的对话,谢婉莹秒懂:做外科医生的水平,做到像谭老师这样才叫做真牛。
7号床上完麻药后,手术预备开始了。
【264】观摩手术的学生蜂拥
这年代腹腔镜在国内属于先进的外科手术方式,顶级三甲医院开展的多,下面基层医院根本没这个技术水平。所以国家卫生部门安排了许多基层人员到三甲进修。
不像之前的开腹手术,手术室里在病人麻醉前后涌进来一堆进修生。
这堆人全被护士赶到了手术室边角上站着。反正和开腹手术需要近看不一样,腹腔镜手术有监视器显示手术画面,站得远也能看得见。
至于进修生想在这里被老师亲手指导下操作,在谭老师的手术间据说是不可能的,不如去看其他老师的手术可能会有这个机会安排。
即便如此,蜂拥而至的学生挤满了手术间的角角落落,谁都想亲眼目睹腹腔镜技术大牛的操作。
谢婉莹在病人身边守着时,能闻到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气息,一转头,发现手术间快挤成菜市场了。
先进来的刘程然发现了问题,对护士说:“让一部分人出去,太多人了。”
“哪来这么多人。”孙玉波跟着进来见到现状也抱怨。
“他们好像是听说今天谭医生的手术不太一样,所以闻风跑过来看了。”护士把听说的消息做个报告。
“我们是猴子和马戏团吗?”孙玉波开骂了。
真想学,平常学基础不是更重要吗?来这里看看技术大牛做两下操作以为自己能跟着会了?这些人真当医院是马戏团表演了。
说白了,技术大牛做手术没说做演示手术,不带教不给人解释,操作瞬间完成,这些人看都看不清楚看了也没用。
然而总有些人认为自己的眼睛超级好,或许自己偷看两下外科大牛操作如同江湖中淘到了武功秘籍。所以,护士赶了,赶不走任何一个人。
挤是这么挤了,后来听说情报的罗燕芬他们三人无论如何跑上来也要看看老师的操作,被护士隔绝在门外走廊里,急得跳脚,喊:“我们是谭老师的学生!”
这下,护士只能放他们三个进来。
他们三人望到了里头站着的谢婉莹。那一刻,心头滋味可以想象得到。
“7号床本来是我管的,现在变成她管了。”李文豪叹出口气说,就不知道这个新来的是什么运气。
如果是他继续管,是不是现在站在手术间里头的是他而不是谢婉莹了。
“你不是今早找过她,说了什么?”李文豪忽然转头问罗燕芬。
罗燕芬不太想说谢婉莹的话,因为这两个男生之前也对她们女医学生看不起。
“她是说了什么对吧?”李文豪猜测她的表情。
“没。”罗燕芬直接否掉。
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两人立马闭上自己的嘴。
手术间里那帮聊着天的进修生猛然安静了下来。
门口出现了谭克林,他伟岸的身影在那儿一站,散发出对整个手术间绝对的掌控力。
四周刚说话的无不低下脑袋。
“去洗手。”谭克林三个字是对自己人说的。
孙玉波拉了下谢婉莹同学的袖子。
自己也有术前洗手参与手术的机会?
【265】突然被主刀叫上前
谢婉莹有点意外。腹腔镜手术她是第一次近距离参观,老师应该清楚这方面她是绝对的菜鸟。
不管怎样,听老师的安排。
术前洗手重新进来手术间,准备站在老师们旁边观摩。
同传统手术一样,消毒,铺单,不同的是,腹腔镜要先建立气腹。脐上切个小口旋转插入穿刺器,注入适量co2气体入腹腔,气体注入到一定量连接气腹机维持压力,拔出锥芯换腹腔镜进入。与此同时,监视器画面上会出现病人腹腔里头的状况。
再在左右中腹偏下以及耻骨联合上方刺入套管,这些套管里头要放入超声刀等手术器械。腹腔镜手术一般三个医生。除了主刀和一助,有一名特殊的扶镜手。
扶镜手,顾名思义,要拿腹腔镜给主刀照手术视野。主刀一般操作的是超声刀,一助拿其它器械,如弯钳吸引器等辅佐主刀操作。
这样看来,腹腔镜手术团队分工和传统手术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今天的手术特别在直肠低位肿瘤,腹腔镜手术不太好操作。站在角落里的学生们期盼着技术大牛显神迹。
继续作为一助的刘程然,帮主刀建立起了气腹,在病人腹腔内插入了腹腔镜。
监视器上马上出现病人腹腔内的彩色画面,腹腔镜照到的景象是肠道外面,和消化镜在肠道里头走不一样。所以可见患者里头的肠子隐隐约约蠕动着。
腹腔镜随之交到了主刀手里准备进行腹部探查。和传统手术一样,探查是为了确定肿瘤能不能切,需要切多少。
握过腹腔镜,谭克林望着监视器画面,对身后某个人说:“你站上来一点。”
主刀的一举一动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
手术间里所有学生听见了主刀喊谁上来,紧接见到谢婉莹走上去和主刀一块观看监视器画面。
学生内部马上炸了:
“她是谁?”
“住院医师?”
“是这个医院的医生,应该是。”
“不可能是进修生或是实习生。”
“女医生?”
“为什么是个女医生被谭医生叫上去?”
一个两个交头接耳,忘了禁声的命令,俨然是被这一幕刺激到了不少。
罗燕芬李文豪他们三个人更愣了:老师这是想让这只菜鸟干嘛?问题他们不认为这么年轻的谢婉莹能有丰富的临床技术操作足以让谭克林叫她上去做什么。
“再说话出去!”孙玉波往后转,冲那些说话的不耐烦地吼了声。
讲求肃静的手术间什么时候能变成菜市场了?!
所有纷纷嚷嚷声一秒钟消停。
手术间恢复了死静。
学生们的关注度回到了手术进度上。
监视器画面出现了腹腔镜视角在患者腹腔体内移动的场景,有时候画面变动速度很快,有时候慢吞吞的。
不是教学演示,没有带教老师做解释,学生们是难以全部看懂画面里的情况。
罗燕芬和张忠强询问的眼神问原来管7床的李文豪:你看出什么了吗?
李文豪摇摇头。
【266】领导莅临手术间
他和他们两人一样因崇拜谭老师的腹腔镜技术争取来谭老师组里轮科实习。可是,谭老师没教他他真看不懂。
也不是说完全看不懂画面。毕竟是医学生学过解剖,看得出腹腔里头有肠管,肠管外面有系膜。至于其它,腹腔镜走到了肠管什么位置上,系膜是哪里的系膜,主刀不说,学生只能瞎蒙。
这正是腹腔镜的技术要害了。
开腹是敞开了病人的肚皮,视角开放,病人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手术医生凭借课堂上全面的人体解剖图对照可以一目了然。
腹腔镜,只有一个像录像机的东西插入患者体内拍来拍去,每次能拍到的画面只一个圆圈大小,画面图像不立体。要把所有画面整合起来,形成和开腹手术一样的全视觉立体效果,只能靠手术医生自己脑补了。
视觉障碍一回事,在操作方面,腹腔镜手术器械比开腹手术长度长多了。很多操作不像开腹手术能不行的时候医生直接用手掏,需要用手术器械利用腹腔里头的环境即兴操作。光是这个力量怎么传导到远端去,对很多医生都是个艰难的考题。
很多传统手术做得好的老医生,一做腹腔镜晕头转向的一大堆,做不出来的也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医学生和年轻医生以为这样可以弯道超车老医生,是不负责任地撞运气。
医学技术的东西是像金字塔,一层一层往上垒的,地基无论如何得打好。腹腔镜中途出问题要马上转开腹的。
看看今天,一堆年轻的全来追求新技术腹腔镜,可实际上连传统手术能不能做好的好多个都没有保证。
这种情况,老师带什么带呢?
只要是同行,了解这个情况,都可以明白谭克林为什么不带临床生。我一个技术牛去带一堆基础都没打好的人做什么?
可今天这个技术大牛让一个实习才几天的上了腹腔镜手术近看?
手术间的门唰一下打开,又有人走进来了。见到的巡回护士刚要去拦人,发现走进来的人是谁后傻住了。
学生们回过头,惊讶的目光落在进来的那几个医生脸上:不是吧!
领导来巡查了吗?
谭老师知道吗?
罗燕芬、张忠强、李文豪三个人互相用眼神问,再看看进来后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男人:没错,是几天没见人影的普外二外科主任沈景晖。
和其他那些年纪很大主要挂名管杂事的老外科主任不同,年轻较轻的沈景晖是有技术实力的外科主任,所以经常出外开会和到院外进行专家会诊。
早上交班会上极少能见到沈主任身影正是这个原因。
站在前面的沈景晖,身着绿色刷手服,没戴口罩的脸显得削薄而肃穆,眉色黑浓,眼神拥有外科高年资医生那种很稳中的锐利,叫人感觉也是一个平日不爱开声的人,目光真一闪的时候则不一样了。有这样一个科室领头人,下面的人什么风格可想而知。
跟着沈景晖在其左侧后站着的青年医生,同样穿着手术室刷手服单只手小叉腰,白皙俊高个。
【267】她被注意到了
有人认出了是高钊诚,同是普外二有名的技术骨干,和谭克林一样不爱带学生的。
最叫人吃惊的是,沈景晖身后的另一个带眼镜的中年男人是?
“是医教科杨主任吗?我好像只记得见过他一面。”罗燕芬不太敢确定,问另外两个人。
张忠强和李文豪也不敢确定。医教科主任是院领导之一,一般只有什么特别的要事会露下脸。他们或许在那儿见过,但肯定对方是一眨眼在他们面前闪过去了,让人哪能记得。
几个大佬忽然杀进了手术间想干嘛?
也来学习谭老师的手术?
一帮学生们面面相觑。
三个大佬往中间一站,全望向了监视器画面,偶尔瞟瞟术台边操作的手术团队。
手术团队聚精会神于手术,似乎没有察觉到他们三个人进来。
术中探查一直在进行中。
只听谭克林低沉的语声问:“你知道现在到了哪个位置吗?”
“这里是邓氏筋膜,谭老师如果切开这里进去,应该是患者的子宫了。”回答的年轻女声吐字清晰,清冷的声音冷静无比。
三个后头进来的大佬,齐齐将目光定在谢婉莹口罩外露出的年轻眉眼上。无疑,她水灵灵宛如清澈山泉却很尖锐的双眼皮大眼睛,给人的印象格外具有冲击力。
“几岁?”沈景晖很小的声音贴在了医教科的人耳朵上。
“二十一。”对方俨然很清楚她的个人资料一样,很快回答出来。
这么年轻学外科的小师妹?高钊诚的眼望着谢婉莹,脑子里联想起八年班大群里头某天的爆料,应该说的是她了。
大群里不乏有人对她的问题争论不休,大都是怀疑关于她的传闻是真是假。
当然,他们一帮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她刚进临床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是让北都派的人来当她的临床带教。
这个安排医院里根本没人和普外二其他人打过招呼,医院只和谭克林本人通过电话。据说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她那天第一天来普外二他认不出她是谁,事后听一帮护士说才知道。
奇怪,让北都派的人来教,不怕不好好教?
如果真是自己医学院的好苗子的话,不是更该让自己人教吗?
高钊诚的视线落在另外两个人孙玉波和刘程然身上,这两人一样是北都派的,等于小师妹一帮老师全是北都派的人。
事情发生了,不知情的沈景晖回科室后深感蹊跷,一回来马上约了医教科主任过来看看情况,顺便把他叫过来了。
三个人来到这里后发现:哎,他这小师妹居然和北都派的三人相处得很和睦融洽?
小师妹估计不知道自己老师是什么派别的。高钊诚猜。
再看北都派老师们旁边的小师妹,继续冷静地和老师们沟通着:“谭老师你看看这边,对,这边,往下走,她这个地方组织很松弛的,女性骨盆本就没男性狭窄,空间较大,肿瘤已经这么大了,想再突然侵入其它组织很容易的。”
【268】她口气超乎冷静
“这个肿瘤没有,是个很聪明的癌,很容易混淆医生的感觉,让人第一个感觉像是良性肿瘤。这种癌偶尔会在中青年患者身上发现,很罕见,但是一旦发现不太好,有可能早就远端转移了。患者年纪较轻符合这个特点。所以,可能需要有心理准备。”
从小师妹的语气里听出的只有专业医生分析病人病情的口吻,真是超乎冷静了!
这种年纪的医学生,被主刀叫到前面去哪个不兴奋过头的。能站得住脚,表现如老医生的淡定沉稳,这样的医学生只能说他以前见都没见过。高钊诚的眉毛挑挑,眼里闪现出一抹大号惊奇。
旁边,作为科室领导的沈景晖也在听。既然来观摩手术了,顺道巡查下。向麻醉医生招下手。
得到沈景晖的指示,麻醉医生立马送上病人的病历。
接过病历,沈景晖的手翻到检查报告页面查阅。
站在他两侧的另两人凑近脑袋去瞅,同他一块看见了两张不一样结果的病理。
三个大佬皱眉头了。
“你当时那张图说这个地方可以怎么切?”谭克林低沉的语声再起。
“我想从这个角度进去切,尽可能保留多她的肛肌,但是全直肠系膜必须切除干净加四周淋巴结扫除。远端转移,只能让她保存更多对生活的期望,最少不要烦恼排尿排便的问题。谭老师你看看这个角度进去行不行?要谭老师您来决定。”谢婉莹道。
“这个腹腔镜你等下试下看能不能握得稳,孙医生操作时你帮他指路。等会儿我和刘医生操刀,你们拿腹腔镜来照明部位。”
知道老师是想确定她画的图是否准确了。
“是,老师。”谢婉莹点头。
除手术团队那几个人,其他人听完谭克林这番指示,有点儿懵。
什么意思?刚进临床几天的菜鸟可以要当扶镜手助手了?
“这人是怎么回事?”进修生们彼此询问道,“以前在谭老师的手术团队里没有见过这个人吧?”
扶镜手很重要的,相当于太阳和灯泡。照不好照不准,主刀瞬时成瞎子了,在黑漆漆的地方什么操作都不用做了。因而,要当腹腔镜主刀,先学会做扶镜手很重要。
这只菜鸟能帮扶镜手做什么?一帮人的目光齐齐落在谢婉莹的手上。
谢婉莹站到小孙老师前面,小孙老师给她腾位试握。
“来,左手托摄像头,是镜身,右手扶着光纤。”
小孙老师开始手把手教她了,同时手把在她手背上,实际上操作的还是他,只是给她尝尝腹腔镜操作的感觉。
有机会体验,谢婉莹屏住气息,全神贯注。
刚看谭老师来来回回操作,她的脑子里分析过数遍。感觉这玩意儿和她在宿舍练习的取物钳有点儿类似。
在宿舍里她买了把长铁钳,练习长距离取物。因为她知道腹腔镜是未来的手术主流,迟早要学会的,提早练习这个力量怎么传导很重要。
练过几年,现在腹腔镜握上手,小孙老师故意放松手让她感觉器械的分量。她为了锻炼手力在取物钳上绑过重物增加重量,所以,腹腔镜握在她手里没觉得分量重。
【269】偷师
没觉得分量的东西拿在手里才好自如操作。
拿东西不费力了,需要思考拿这东西主要是来干什么了。
扶镜手是主刀重要的辅佐力量。
辅佐主刀什么,谭老师说照明,她可以理解为术野。只要是术野,可以比拟传统手术中的拉钩了,都是尽可能暴露术野给主刀看清楚好下刀的地方。
不同点在于,拉钩是拉开人体内可见视野的面积,可以直接扩大。腹腔镜暴露的区域却只有一个小椭圆,注定了助手需要替主刀先脑补整个术野画面。
拉钩是拉到哪主刀做到哪。换做是腹腔镜,应该是照到哪主刀做到哪。
思索到这里,谢婉莹的思路越发清晰。有了清楚的脑子,手更是自如,知道该怎么动了。
主刀和一助在准备其它开口插入操作套管。
孙玉波稍微松开手,发现她将镜身稳稳当当停在了位置上,赞一句:“不错,有力气。”
女生总是很容易掉力气的,实则是力气不足所以拿东西不够稳。要维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操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力。
“和拉钩差不多。”谢婉莹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和老师交流。
孙玉波眨下眼,聪明的学生貌似抓到要点了,进一步考考她:“你知道腹腔内看哪当参照物吗?”
菜鸟做腹腔镜,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无非都是方向感缺失。人看任何东西须有参照物,不然像望茫茫大海了。
“子宫。”谢婉莹立马回答上。
不需要联系医学课本,刚谭老师第一下不是照到子宫上面去了吗?
子宫这个器官那么大不拿来做参照物,术者不是没脑袋就是个瞎子。
呵?孙玉波内心里笑了起来:爽妹子,太会现学现卖。
听见她的答案,谭克林的眼角静悄悄睨了她一眼:偷师~
“只有子宫吗?”
小孙老师提高考题难度了。
谢婉莹再度回想刚谭老师的操作,答:“无论是前进后退向左向右旋转,需要水平线做目标参照。子宫太大不满足这个条件,这里需要一些解剖平面来指引操作了。明显,两侧骶韧带是一条参照线。腹前壁是参照面。”
手术间里有了些奇妙的安静下来。后面大批站着的进修生听着她的话,如同醍醐灌顶,原来他们在这里站了半天学习了半天,不如她总结出一句话。
“你偷学谭老师到这个地步——”孙玉波对她惊讶的时候很小声地说,因为一听都知道她这只能是刚才现学现卖的进一步结果。
谭克林的双手顿了下,沉默的眼神里似乎也在考虑着:被学生偷师成这样,是不是下次这个学生要把他的技术全扒了?
对此,谢婉莹淡定地回老师一个眼神:不是让她来学吗?她学的会不是老师的光荣吗?
不知现场老师的心情如何,反正后头的杨主任笑出了鸭嗓子:嘎嘎,嘎嘎~
早知道有领导来视察了,孙玉波撇了撇眉毛儿。大佬一进门,修生们动静都不小。
【270】她是“恐怖如斯”的学生
只是估计有个人直接忽视掉了大佬的存在度。胆敢忽视大佬的人,想想都知道这人绝对是个奇葩。
为此,孙玉波瞟瞟身边的学生。
双目锁定在监视器上,谢婉莹的世界里宛如只剩下了手术。视野、耳朵全带了过滤器,和手术无关的内容通通被她忽视了。
没错了,一根筋的奇葩小妹子。孙玉波心头里感慨。
“来,我再教教你这个光纤怎么回事。”孙玉波紧锣密鼓给她加快腹腔镜教程,准备几句话几分钟之间给她快速辅导完。
临床老师现场手把手教是不一样。课堂上老师讲一堆没有实际上手,学生们听着如坠云雾缭绕。现在小孙老师这样一讲,结合手上抓器械的感觉,瞬间什么灵感都来了。
“不错不错,你没看镜身,只看监控器画面,是不是脑子里同步有画面出来了?”孙玉波观察她的动作说道。
腹腔镜最难的另一点是操作者容易手眼分离,和传统手术直视术野不一样,腹腔镜是需要通过中间监视器连接术野和手,需要脑子多一层思考。很多医生是卡这个点上了,脑子跟不上,手眼脑协调不行。
可很明显谢婉莹没有这个门槛。这变成她的先天优势了。毕竟她之前都有这样的医学感觉出来了,一看人体,脑袋里会神速出现相关解剖画面。
“是孙老师教的好。”谢婉莹说。
得到她的夸,小孙老师撇撇嘴:胡说八道,什么学生他没带过,要第一天一秒钟学成她这样的,他真就没见过。
“光纤的感觉现在怎么样?”带着她旋转两遍光纤后,孙玉波再提问她。
“孙老师说,光纤是腹腔镜上的光源。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它如同一支手电筒,因为镜身不能动,只能旋转光纤,相当于用手电筒照四面八方。但是我看谭老师旋转的时候更像是舞台上的筒灯斜照。估计是镜头为三十度角的缘故,照出来是个圆锥形立体视野。”
她这话说完,孙玉波等人偷看起谭克林的表情。
戴着大口罩,谭克林垂眉的脸几乎藏在阴影里头了:只一会儿,他什么都没讲,这学生却真是把他的技术全扒了。
就没见过如此“恐怖如斯”的学生,一层一层精准扒老师的技术,和拿手术刀解剖一样。现场老师们无不受到了些“惊吓”。
杨主任再笑出了嘎嘎嘎声。
高钊诚摸了下心口,笑着看看主任师兄沈景晖。
沈景晖摸了把下巴颏。
“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才能难倒你了。”孙玉波老师干脆先投降。
此时主刀一助准备好了,超声刀和分离钳进入了患者腹腔。
谢婉莹的手立马放开了腹腔镜,但是接下来重要的手术操作肯定不是她这个实习生。孙老师带她习惯熟悉腹腔镜操作,是为了让她脑子里对腹腔镜有些概念,等会儿帮孙老师指引下路子,这是谭老师所交代的。
其他人看她真站在扶镜手和主刀之间的关键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