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6】导师
等学生们走开后,曹昭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弟弟打电话。
做完一天的手术曹勇刚好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听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堆后,突然打断他的话说:“你说的我知道。”
“你知道吗?”曹昭诧异,他好不容易刺探出来的秘密,结果弟弟说早知道了。
嗯,早知道,否则不会问过她她家里人是不是有人生病。
“我意思是,她对心外感兴趣。”曹昭说,这个秘密应该弟弟不知道。
“胡说。”
这对曹家兄弟一如既往在学术问题上忽然争执起来了。
“我怎么是胡说了?”
“她哪里知道是什么病因。你自己说的。她自己胡乱猜想呢。猝死的病人远不止心脏病。”
“猝死的病因明明排名第一的是心脏病。”
“只是排名第一,不代表全部。”
“她怀疑是,所以想看心肌细胞切片。”
“算了吧。那是她还没到神经外科实习,否则会知道这个科一样猝死病人很多。”
“曹勇,你得讲科学。”曹昭给弟弟讲大道理了,“你那个科猝死的比例远远比不上心源性猝死的机率。该排查的第一个是心脏病。”
“她不是排查很久没有排查出来吗?肯定要查查其它方面的原因。是我讲科学不是你讲科学。怎么?你一口咬定她对心外感兴趣想怎样?”曹勇没有被糊弄到,这个二哥在电话说了半天的话里飙着股啥得意的气味。
给这个弟弟刺探出情报不是该得意吗?没想到竟被弟弟泼冷水了。越说越气闷。
“等她到神经外科实习再说。”曹勇道。
弟弟这话显得对自己很有信心。曹昭禁不住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我提早提醒你了,不要到时候失望。”
原来这个哥打来电话是真的来向他宣告胜利的。
曹勇怼回去:“她说跟着你搞科研了吗?”
这,暂时没有。他这里没有她要的心肌细胞切片。当然,穆永先的实验室和她想要的研究方向不太一致。
要做她这个导师不容易。因为首先需要帮她把这个方向把准了再去实验室求证。然而事实上,她的噩梦是模模糊糊的,完全不清的,完全不知如何下手。
另一边,韩医生惋惜地对穆永先说:“她本来挺合适搞我们组课题研究的,毕竟想研究心肌细胞。”
“是心肌细胞的什么问题难说。”穆永先道。
他们的心肌细胞疗法现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冠心病而已。像朱星那种先天性心肌病和他们的研究搭不上边。穆大佬是实事求是的。
可韩医生认为太过求是不好,说:“这样,她要去找什么导师?我们不合适她吗?”
他们组的课题好歹是擦边球。曹昭是连他们的切片都没有的人。
这个问题,至少两个竞争对手想到一致去了:“先找到一个能替她把方向的老师吧。”
“谁?”
这个人应该在学术研究上的造诣比他和曹昭深多了,否则没法帮她在这么模糊的问题上想到方向的。只能是心外科里权威再权威的人物了。
【2597】被请吃饭
“莹莹。”几位同学一起走着,潘世华同学在她后面说,“做你想做的研究,我相信你。”
潘同学的支持让她想起了以前潘同学和她说过的那句话,谢婉莹内心里感动着:“是——”
“你们等我一下。”戴南辉突然对他们几个抛下一句,向前跑去。
原来之前李亚希打过电话来说送东西过来。
戴南辉第一个看见人,先冲出去了。
其他人望着他跑步的背影,心想着这人为什么总这么别扭的,不喜欢对方现在抢着跑来干嘛?
走来的李亚希一样没想到他会跑来,愣了愣。
“东西给我。”戴南辉向她伸出手。
迟疑了下之后,李亚希把在家里搜找到的东西从书包里取出来。
戴南辉急不可待地抢走了她手里的病历复印纸,急速地翻了翻看了看,说:“你妈妈这个情况需要重视。”
额,南辉哥哥知道不知道自己的话和他母亲的话是截然相反的。李亚希一脸子难言了。
戴南辉望到她那表情,疑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没有没有。”李亚希摆手再摆手,绝对不敢说出口。
其他人走上来了,凑齐脑袋看患者的病历。
“谢医生,麻烦你了。”李亚希和自己最信赖的医生说。
“我会看过病历之后,和她的产检医生再沟通。”谢婉莹说。
李亚希露出了笑脸。
在旁看着的戴南辉想:她怎么不对他和他母亲笑呢,连病历都不想给他们母子看?
不习惯的原因在于,以前,她这人对着他和他母亲一直是那双崇拜的目光。现在,移到谢同学身上去了。
几位同学在家属不在后,叽叽咕咕热烈讨论起病例。段三宝同学刚好在,也凑了一脚。说明学术热情最吸引学医人了。
六点半钟,谭老师打来电话说车快到了。
谢婉莹走去首儿门口。
缤纷的晚霞下一辆崭新黑色奥迪行驶到她面前。谭老师预计是拿到什么大奖金,换新车了。
“谢婉莹,上车。”副驾座上的车窗摇下,露出张熟悉的脸对她说。
认出是许久未见的崔老师,谢婉莹道:“崔老师好。”
后面车门打开后,她见到了同车来的刘笠老师。看来,今晚这顿饭有问题要说了。
上车后,谭老师说好了请她吃饭,问她:“想吃什么?”
崔绍峰给她介绍着:“你谭老师帮你安排了几个用餐点你自己挑选。想吃火锅吗?或是想吃西餐?吃炒菜?或是上酒店去吃?”
“老师,你们决定好了。我觉得都可以。”
“你这么客气做什么?你谭老师好不容易出一次血请你吃饭。”
和一心想花钱的老师客气不行的。谢婉莹说:“吃炒菜。”
路上,与她坐在一起的刘笠老师没说话。显而易见,在大佬表哥和大佬表哥同学面前,刘笠老师紧张得要死。
年轻医生没什么经验,必得挨说的。
到了一家京菜馆,点了几道菜。等菜上桌时,谭克林问起学生:“你打电话给你刘笠老师了吗?”
【2598】大佬表哥太恐怖
“是。”果然,谭老师知道有事儿发生了。
“你该打电话给我的。”谭克林语重心长对宝贵徒弟叮嘱着。知道这学生插手这件事肯定是因为他而不是其它。
“没关系的,谭老师。”
崔绍峰被他们师徒俩的情感感动到了,想着自己老同学有这样一个学生是三生有幸了,说:“谢婉莹,有没有想过未来来我们北都三工作?你杜老师说你对妇产科不感兴趣,但是应该对普外科有点儿兴趣的。毕竟你跟着你谭老师学的很好。”
刷,谭克林对这老同学侧过脸去:你当着我的面想干嘛?
没干嘛。你培养出来的学生若到我这里工作,我会好好罩着她的。崔绍峰回应道。
谭克林刘海下的刀子眼死锐死锐了。
崔绍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老同学倒满茶水:我是实务派,暂时收回自己的话。
是不是当上领导的,皆是如此厚脸皮。谭克林想。
大家谈话时,刘笠缩着脖子,一声气不敢吭。
有感觉,自己表哥要念她了。
谭老师是个很严格的人,在医学问题上可不分谁和谁的,谁都骂。或许对自己表妹会更劈头盖脸地骂。
“你知道你自己错在哪了吗?”谭克林问表妹。
刘笠深呼吸,调整下气息,小声说:“我和患者沟通了。”
“你那叫做和患者沟通吗?你沟通什么了?”质问完这话,谭克林回头再对向学生寻求证据,“你说,你刘笠老师是不是向你说她对患者的牢骚了?”
谢婉莹想起了当初在普外二罗燕芬医生的事。罗医生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发牢骚时,直接被谭老师叫出病房冷静脑子。
谭老师对于医生对患者发牢骚的事儿是极其不喜欢的。
你发什么牢骚呢?你越发牢骚只能代表你这个医生当的越无能。
为什么人家情愿相信医生朋友而不是相信你,你认真考虑过原因没有?以为只是因为他们熟悉所以病人更喜欢这个医生朋友的话?如果你当一个脑力正常的病人是脑子傻的,你这个医生肯定是当失败了。
好比当初她谢同学更容易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同,原因只有一个,谢同学做的事情在医学技术上符合了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
你说你为患者负责任,不好意思,我这个大佬光从技术上可以看出你没负好相关责任。
完了。刘笠被大佬表哥刺到体无完肤快羞死了。她的大佬表哥实在太恐怖,能让她再三佩服对面的谢同学竟然能在她的恐怖表哥底下当好一名徒弟。
谭克林把话给表妹撩清楚了:“你是知道的,你们对这病人之前不够谨慎的行为让病人对你们的信任感降低。这点是需要你们以技术去弥补,可你们什么都没做。”
刘笠低下去的脸闪过一丝苍白。
“你说患者高血压有风险给她开一堆检查。结果,你怀疑的风险说不出个所以然。你光是撒网,没有动过脑子想要去捕什么鱼。这是患者最讨厌医生的一点。”
【2599】责之切
临床上有患者之所以讨厌部分年轻医生如谭老师所言,这些医生怀疑具体方向无能,只能撒网。患者如果对比有能力的医生,会认为这种医生只会开检查其它不会,肯定拒绝让你开检查浪费我的钱。你不要以为我有钱这样也可以这样愚弄我。这是亚希妈妈这部分患者可想而知的心态了。
对患者负责任,不是平白无故开一堆检查,给患者制造没证据的心理压力。你医生认为我这个患者有什么问题,麻烦说清楚不要模棱两可说着感觉怎样。患者找你医生看病是找科学的,不是你医生说神弄鬼凭感觉开检查。
刘笠承认自己技术不足,说:“我有跟她说,可以去找教授看。她自己有医生朋友,可以给她介绍合适的教授。”
人家患者想去找教授看,需要有确凿的医学证据再去找。患者同样怕去到专家面前,被专家喷一嘴子没问题来找我?这样继续在专家面前看病吗?不得重新回来找你?
再有,要分清责任。
“你管人家医生朋友是不是专家做什么。”谭克林对表妹的说法越发皱紧眉头,“她找的是你看病不是她的医生朋友。你投资支股票,一样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她的医生朋友只是获取她信息的一个途径。你要弄清楚这点。她的医生朋友不是她的主治医生,不用对她的病情负任何责任的,负责任的是你。你是不是觉得她狡猾?她的医生朋友一样狡猾是不是?”
是。刘笠心里知道自己最不爽的正是这点。
“所以你脑子里在想什么?!”由于是自己表妹,更是责之切,谭克林要发火了。
刘笠瑟缩了下身体。
崔绍峰缓和下气氛,对老同学说:“你息怒,慢点说。她坐在这里只能听你批评。”
没人想批评。谢婉莹知道,谭老师最讨厌批评人,所以最讨厌收学生,批评一句都觉得累。
刘笠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大佬表哥面前只能变成一个字,叫做:蠢。
问题她至今没意识到自己蠢在哪里。
见老同学被气到说不出话了,崔绍峰代替他对后辈说两句:“你表哥想说的是,你脑子该想的是你自己如何当好一名医生,而不是去管人家当医生的事。你无需想患者的医生朋友提什么建议,你该集中精力在怎么增进技术把病人的心抓回来。你在意她的医生朋友是因为你意识里认识到你们两人是在争夺向病人解释病情的话语权,结果是你自己先认输了。你表哥最气的是,你觉得你输了还高兴?我们问你,你以后究竟想不想更多的病人到你这里来看病?”
刘笠的面色一阵青色一阵红色一阵白色。
崔绍峰在医院里当领导的,更是可以在这方面给年轻后辈点明要害:“千万不要以为进了三甲医院与世无忧。不要以为多的是病人到你这里来看病。来三甲就医的病人是很多。”
【2600】不正常的是徒弟
“当很多人找同科室其他医生不到你这里看病的时候你怎么办?我们科室,每月度要评绩效考核的,事关你的奖金,你未来的升职空间。考核不达标的,领导要当众批评。你要怎么办?你每次遇到病情棘手的病人给上级看,上级不会觉得你无能吗?”
“是——”刘笠的嘴唇哆嗦两下。
“这种困境,不止你们年轻人有。我和你表哥天天一样要面对。年轻人不要轻易把年轻当借口无所作为。你现在遇到的这个病例算比较好的。更刁难的病人多的是。等你在临床经历越多,任务越重,会发现这样的病人是成倍增长的。你躲不了的。你的问题只有一个,心态不对,没有把心始终放在技术上。医生可以什么都不争,唯独技术上不可以不争。”崔绍峰说。
说白了,没有一个病人会想到一个对技术无追求的医生这里看病的。这样的医生肯定是庸医。只要病情转变成有点难在这样的医生手里要死翘翘了。
医生被人尊重是由于是高智商人群,你不思技术是自取灭亡。
说回到亚希妈妈这个病例,谭克林获悉表妹遇到的事儿后是很快和其他同行取得联系了解下,今天把老同学一块叫来正因为如此。崔绍峰再说:“来的路上,我们是问过其他人的,包括你所在科室的主任。你负责产检这块,筛查出患者的高危因素是你做为产检医生的任务。但是,要转到更高级的医生去看时,你是要对患者有个明确的指示。因为你要知道,你高危因素没指明方向,患者也不知道上哪儿找专家。是合并有脑血管风险吗?或是合并有心血管风险?合并有肾病风险?这些专家不同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先兆子痫,是可以在你这里继续看病的,无需转给上面的医生去看。只有先兆子痫进一步发展到了一定指标,需要住院了。这时候,你再去找上级医生,是不是这个流程?所以,你是不是在赌气?你和患者的医生朋友赌什么气呢?”
这是你作为产检医生的技术责任,你甩给大佬是不可以的。只能说,刘笠当医生的情绪是在不知觉中被患者和患者的医生朋友引导歪了。
说实话,年轻医生沉不住气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那种像老医生脾气稳如泰山的。想到这点的谭克林,目光嗖一下落到自己宝贵徒弟的脸上,单眼皮眸子快眯成条缝了:这徒儿,脾气能做到比他更稳。
谢婉莹是在等,等两位老师气消些再说,等刘笠老师情绪缓和点再说。
崔绍峰也发现了,抬头笑道:“谢婉莹,你有什么话就说。”
“是这样的。”见时机到了,谢婉莹从书包里拿出患者的复印病历,“我让她女儿回家,找来她妈妈的病历,包括以前多年的就医病历。”
哦!
瞧瞧吧。这是两个年轻医生的差距了。
刘笠如同被棒槌给敲醒了。
【2601】症状混淆
她把患者女儿找来,急火急火说了一堆你妈妈病情很严重,你需要注重啊。这种做法,好比什么?好比学校老师,见学生没完成作业,急火急火把家长找来,认为自己很负责任,对家长一顿心痛地批评,你该在家里盯着孩子做作业的。
家长要怎么办?
对啊,你医生这样说,你让李亚希怎么办?
李亚希不得和孩子家长一样发懵。医生啊,老师啊,我本职工作不是医生不是老师,我能力有限啊。你让我干活,你得让我干些我能配合你干的活好吗?
你让我在家里盯着孩子做作业?问题是,为什么我孩子必须被盯着来做作业?别人家的孩子不用?这不是我的孩子出现教育方面的问题了吗?你这老师作为教育家,应该给我这方面的专业解析,只叫我盯着孩子做作业?
同理,我妈妈不听你的话是什么原因啊,医生。她都不听你的医生的话能听我的话吗?我不是医生啊。你这个医生是不是该做出这方面的专业解析?
明白了吧。为什么谭老师说你只会对其他人发牢骚是技术无能。
刘笠声音里更咽着说:“谢谢你,莹莹。”
之前被表哥和崔领导批评了一堆,可是,她照样不知道如何入手。只有这个谢婉莹同学,把希望交到她手里了。
崔绍峰心里直叹:哎呀呀,这个老同学的徒弟是太优秀了。
刚气到铁板脸的谭克林露出一抹笑意。
谢婉莹坚持自己的想法,说:“刘笠老师你是为患者好为患者着急,这点,患者的女儿一样认为你是个好医生。”
刘笠的脸红了:“不,我做的不够好。”
“临床上,很多病人来就医时,当医生问及她既往有什么病史时,她能给你提起的通常是其他医生给她下的诊断。始终查不出来的时候,只能往她过去的就医病历寻找蛛丝马迹,看有没有纰漏。”谢婉莹说回到技术上的问题。
像亚希妈妈这种高资产人士,平常有医生朋友听医生朋友话的人,肯定十分注重身体方方面面的问题。所有病历资料会完好保存在自己家里。所以,要找出来近几年患者的就医病历不难。
再拿出个纸袋里头装了mr片,谢婉莹说:“患者一年前有过头晕的症状,去过医院检查,认为是颈椎病,做了mr。这张片子她女儿带来了。”
其实来之前,几位同学凑一块有过激烈的学术讨论。无论从检查报告或是从片子来看,患者颈椎病不严重。
不排除亚希妈妈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一点小头晕都跑去做mr。但是,今天这个患者复杂的情况,必须让医生从更坏的方面去做各种各样的考虑。
“她就诊是不是只因为头晕?从过去的病历上来看不是的。”
劲椎病有几大特征,除了头晕,最常见的有患侧上肢的麻木发冷疼痛等症状。刚好颈椎病这些常见症状经常与其它一些重大疾病的不典型症状混淆在一起。这将导致在医学上漏诊误诊,最终有可能夺去人命。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602】误会了
由于家在首都,回来首都医院实习的时候,戴南辉是不用申请住宿直接回家里去睡的。晚上,不在医院值班的时候他回家里吃饭。
他家三口人,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差,有时候出国搞工程要出去一年半载不回家。他在家里的时候基本是妈妈带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不和他们住在一起的。可以说,在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是常态。
儿子喜欢吃鱼,戴荣红回家后给儿子做了盘红烧鱼。吃饭时,戴南辉的眉毛飞扬,望着母亲欲言又止,差点憋不住话。
回想下午几位同学讨论亚希妈妈病历的场景,所有人各抒己见,遇到争执学术点争到激情澎湃,场面爆烈,太刺激了。他的心情随之波澜起伏,久久无法平息。
一时间,他仿佛回到高考前冲刺那段日子,那时候大家心念单纯,脑子里只有数学物理化学难题各种解法不会有其它。到了大学,大多数人心态变了,同学全是各顾各的。直到今天,他再次在谢同学这里感受到渴望已久的学术氛围,令他心旷神怡快感动到泪流满面了。
“你今天遇到什么好事了吗?”戴荣红能看出儿子脸上流露出来的好心情,笑吟吟问是什么喜事。
若不是答应了其他人不说,他是藏不住的。戴南辉只好吞吞吐吐:“能到首儿学习真好。”
首儿是多好的教学医院,然而等到听到儿子这句夸时,戴荣红内心里喜不自禁,想着终于帮儿子把事情办对了。在儿子碗里再放点鱼肉,说:“好好学习。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曹医生学习的。你能跟他没有被他拒绝,说明你一定有实力的。”
他妈妈好像误会他的意思了。临床上如曹昭这样的大佬从不会亲自带教。母亲不应该不知道。
吃完饭,戴南辉回自己房间,给同是首都土著的魏同学打电话聊天。
接到这人电话的魏尚泉同学,下巴快惊垮掉了:想不算是朋友的这人为何打电话给他们?
林昊同学等人来他们宿舍串门的。见状,林昊的脸冷冷的,对魏尚泉示意:挂了吧。和这种妈宝男扯什么扯。
“算了。”潘世华的语气温润如玉,让他们别急躁。再怎么说一个组的得留点面子。这人没干什么坏事儿。有事儿也是他妈搞出来的不是他。
魏尚泉侧着脑袋夹住手机,再听听情报。
“我妈不知道她妈妈的事。你们真觉得我不该说吗?我是不是该提醒我妈关心她的朋友。”自己母亲和亚希妈妈关系很好的,戴南辉道。
妈宝男的妈真能装,不怕有一天东窗事发被反噬吗?一众同学心思。
“你们信不信,绝对会再出事。”林昊竖起指头打赌。
魏同学和潘同学交互眼神,想起今天一帮同学讨论的结果,心头一阵紧缩:但愿患者不是他们所想的最坏的那个可能性。
为此戴南辉再主动提起这个事是可以理解的。
【2603】见多识广
“这样看来,她这个颈椎病是不严重,和她自诉的症状不太相符。”崔绍峰的指头点兵点将似的放在复印的病历纸上,逐字研究当初患者就医时门诊医生写的东西说。
谭克林再拿起那张mr片仔细看看。虽然他不是骨科的,但是到了他这个学术大佬级别,一般片子是能看的。
在两大佬的仔细研判下,发现谢同学他们的说法是顾着人家的面子说了。实际上,这片子和报告与患者所诉症状对不上号的。
首先要知道,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的退行性变化,退行性变化固然包含很多但最普遍常见的是骨刺。年纪到了中年的男女发生颈椎骨刺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骨刺即是骨质增生。颈椎病真正有症状发生不是说因为骨刺,要等到颈椎椎间盘出现病理性改变、颈椎管内径变窄、里头行走的血管神经被压迫等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症状。
你拍了片子出来,最终看到是骨质增生,韧带变厚,但是椎间盘属大致正常,椎管内径改变微小,血管神经暂无见受累倾向,理应难以形成典型显著的临床症状。
嗯,谭克林和崔绍峰的表情缄默了。
刘笠的心头蹦蹦跳。
这回她没觉得非产科的大佬表哥及崔领导不适合发表意见了。
在前面一段发人深省的教育后,她知道自己是被患者口口声声的医生朋友带歪思路了。
大佬之所以被称为大佬,除了专科厉害以外有个优秀的通病: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与其他专科大佬有沟通,信息面广,听的临床案例多多多,见多识广。对非自己专科范围的病种,大佬的涉猎广能提高警惕性。
这是为什么年轻医生在临床上遇到疑难杂症时怀疑不到其它病上,临床大佬来查房时能很快判定是其它科的专科病叫去做其它专科检查。
当然,临床大佬不是万事通,只能说比菜鸟厉害一些。同时大佬们经常不是意见一致。好比患者的医生朋友大佬,意见跟他们是完全相左的。
大佬们为什么意见不同,可能与大佬们各自的临床思路不同相关。
可能亚希妈妈的医生朋友认为患者个人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怀孕以来各方面指标维持的不错,意外机率很低。若要出问题,应该早出问题了而不是到现在。这是一个医生朋友对患者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推断。
相比下,现场医生们和亚希妈妈不熟悉,做诊断只能基于临床数据。
在临床实际案例中,医生朋友对的有,现场医生对的也有。最终谁对谁错是事实说了算。
如崔领导说的,医生是在用自己的技术争夺对病人病情的主导权。你不争,你病人减少是一回事。另一方面有可能你对但是没争取导致这病人死了。绝大部分医生仁心,不会说你不来我这里看病你死了是你活该。相反,后者的结果让医生痛心的,不信看全世界的新闻全是这样写医生心态的,新闻没夸张。
【2604】敲重点
刘笠脑子冷静之后想到这些,心头慌慌,后悔。比起挨批,作为产科医生她更怕病人有大问题她没看出来。产科的性质是一尸两命。
虚汗直流了,她拿纸巾再擦擦额头。
服务员端菜上桌。几个医生没吃饭的心思,埋头研究病人的病历。
“这位骨科的门诊医生不能说是毫无察觉,给她加开心电图检查。”崔绍峰翻到下一页检查报告书说道。
颈椎病不明显,再查下患者是不是冠心病。患者五十几岁,这个年纪若有冠心病在临床上为常见。冠心病的不典型症状里头有可能放射到上肢疼痛。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没见明显异常。接下来,患者家里有其它事情发生,女儿生病了。生病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工作忙家事忙,会提高对身体的小毛病的忍受度。加上初步检查医生说没事,患者之后到北都三就医没提颈椎病。刘笠和之前的妇产科医生对此全然不知。
患者来做试管婴儿,各种检查再来一遍。心电图再做,没问题,心脏彩超也没见问题。
有一点需要医生留意。
“她以前血压已经偏高。”崔绍峰再敲敲重点。
五十岁出头,家里为高资产,营养过剩,血脂偏高血压偏高太“正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的。在妇产科就医的时候,患者努力吃降脂药和调血压。把血压给稳定下来后可以做试管婴儿。怀孕后,各种药能停就停,包括降压药。直到近期,血压再不行往上飙了,再给开上降压药。
反复推敲患者的病历,能确定检查结果和病人某些临床症状是不相符的,解释不了根由。下一步肯定进一步针对性开检查单。
谭克林看到表妹要给患者开的检查,再批了:“你再给她开心脏彩超心电图做什么?你再给查她查血脂有什么用?”
这些检查查过几遍了,患者肯定不愿意再做反反复复做过的检查。
再说查血脂,血脂高是各种病的病理基础,降血脂是很多病的一种合并治疗手段,是从病因病理上去试图减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它起效慢,对于急重症的救急作用微小。这患者向来血脂偏高,你再查结果也查不多的。你若怕患者得的是危急重症,你开这个查血脂干嘛?
“这——”刘笠眉头纠结着,一个年轻医生想要打开思路不容易。
有什么检查是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都有可能查不出来漏诊掉的?
“她是孕妇,没到很紧要的关头上开不了ct的。她肯定也不肯做ct。”刘笠说。
孕妇是做ct?想也知道,尤其是腰腹部ct,压根儿不能做的。
“你给她开ct做什么?”
心电图心脏彩超查不出来,只能再做个ct扫描了。这应该是刘笠的临床思维了,这个机器不行,换种机器再试试。
得了,这个表妹,脑袋在技术上真是一团糊涂的。估计除了妇产科知识以外,其它科知识全丢了。
谭克林就此瞟了眼老同学:你知道吗?
【2605】前沿信息
同是北都人,谭克林没在北都三呆过。崔绍峰耸耸眉:北都三偏科厉害你不是不知道。
北都三妇产科一枝独秀,整家医院几乎以妇产科为中心,其它科技术除脊柱外科不大行的。新来的妇产科医生如刘笠,在医院内部规培时干脆没去其它科室学习,去了也学不到啥东西不如早点在妇产科规培了干活。
对于其它专科知识,刘笠只能是靠实习期的积累。实习生实习期能学到的太有限了,基本是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跟规培的独立性没法比。
医学课本是厚到没法形容的,知识点可以叫做海量。更可怕的是,这里很多疾病的知识点是相近的。对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来说,如果没有在临床经历过根本想不起来或是想成其它疾病了。
经验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
回头再说这个产科的特点,产科的特点是病人年轻。所谓的高龄产妇,三十岁以上。三十岁患者在其它科室只能叫做年轻,老年患者要到六十岁去呢。
很多年纪比较大的病,如亚希妈妈怀疑的动脉粥样硬化,这对年轻产妇来说是超级少见的。冠心病?孕妇心梗,可能有些,同属罕见病例。
刘笠真的很努力在怀疑罕见病了。
这里再要说到医生临床经验积累的问题。医生临床经验积累靠遇到病例。病例经验不是说遇到病例是积累了,要靠诊断的。否则遇到的病人你不知道是什么病,如何能说是积累了诊断经验。
因此,有些病的积累是和医学技术发展有特别大的关系。在以前,一些疾病由于技术不行主要是医疗检查仪器不行,导致捡查不出来,变相说成没有。等到一段时间这种病病例数显著增加。是由于这个病突然在国内流行起来了吗?不一定。大有可能是医学技术手段具备了可以发现大量这种病人原来早潜伏在病人群体中。
像这种事情,属于医学圈的前沿情报。刘笠这种年轻医生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是慢的。只有大佬有信息渠道优势。
谭克林想起了之前自己学生受伤时他出差去参加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和认识的其他大佬交流,说到了近来国内发现的某种病越来越多了。
你要知道这些大佬在交流这些事情的时候是私人交流。医学是谨慎的,能公布出来的信息是需要多方核实后才能广而告之的。
这同样是为什么刘笠和普通人获知消息慢的原因。
医学信息差,不止存在医学圈内外,更存在于大佬与非大佬之间。
谭克林这样一想,他表妹想不出来能理解。
不正常的是——他徒弟。
谭克林:==
作为重生人谢婉莹是有这个优势。好比最开始时遇到曹师兄,她能往主动脉瘤去怀疑,是由于她来自未来,知道这种病人越来越多被临床发现,不可小窥。
现在她判断亚希妈妈的颈椎病症状有可能来自主动脉疾病一样如此。
【2606】疑点在这
主动脉疾病常见的可以是刚说的主动脉瘤。和心梗一样,主动脉瘤有些病人症状不典型,奇奇怪怪的。包括下巴疼都可以是主动脉瘤。“颈椎病”可以是心梗,可以是脑动脉瘤,颈椎动脉瘤当然也可以是主动脉瘤了。因为这些病影响到的区域,从解剖学上讲,跟颈椎病所涉及的神经血管范围是可以部分重叠的。
什么是主动脉瘤?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管。在这条血管上的“瘤体”是主动脉瘤了。这里的瘤体二字加上引号,说明这个瘤体与我们经常所说的肿瘤有区别。它是血管病理性扩张形成的膨大,气球状,好像瘤体,不算长肿瘤,但是这样的瘤我们还称之为真性主动脉瘤。假性主动脉瘤是真性主动脉瘤破了以后血流出到血管外形成的瘤栓。
说到主动脉瘤,要再说到临床上另一个容易与之混淆的疾病叫做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区别在哪里。这要说到主动脉的壁分三个层,内膜中膜外膜。主动脉瘤破裂是三层膜一块破。主动脉夹层是内膜破外膜暂不破。内膜破后血流到中膜从上到下撕裂主动脉。形象点说是,撕开橡胶管的内外皮在中间注水。
这两个病的病因一样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两个病致命的时候都是急性破裂大出血。
如何怀疑到亚希妈妈的主动脉疾病,而不是亚希妈妈医生朋友所说的这点血压波动无大碍。这要说到患者近期血压忽高忽低的“奇怪症状”了。
“她量血压的时候是护士测的对不对?没有固定一侧肢体测量血压对不对?”
北都三的产检门诊谢婉莹去过的。产检医生是不可能亲自给患者量血压的,因为就诊患者太多了。量血压这种过于简单的医学检查护士代劳。医生没叮嘱过必须测哪边血压,患者随便伸出一只手给护士测。测血压这事在北都三一般是实习护士的练习项目,更没有这种固定测量一侧肢体血压的意识在。
亚希妈妈血压突然迸高,开降压药,吃完后,降下来,降多少?降了四五十?
开药的刘笠心头发虚,她这个年轻医生给孕妇开降压药哪敢开大量,猛降的?莫怪她越想越不对劲。她只是没想到有可能是患者两侧肢体血压量出来不一样的缘故。
年轻医生年轻护士全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觉得血压不对的时候,是要把两侧肢体血压全部重新测一遍的。为什么这次医务人员之所以警惕性低,是由于亚希妈妈的血压没爆表。临床上可怕的高血压以前说过,蹦到一百多两百,低压可以到六七十的。亚希妈妈没有,高的时候不到两百,低的时候一百一二十不算啥。
刘笠另一方面觉得亚希妈妈不对劲的地方在于,亚希妈妈说手脚近来比较容易发凉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胎儿大了觉得腰越来越不舒服。
【2607】狂炸
只是,她没其它科临床经验想不到是什么病因。
“这种两侧血压相差太多是什么病?”刘笠问。她知道正常人的话,一般是右边上肢血压比左边上肢血压高一二十。有先天左右手血压差距大的,极少见,有的话应该在以前检查早发现。
“我们几个人下午讨论过这个病例。大家的想法是这样的,要么是我们多虑了,最好是多虑了。可能问题不大。如果问题最坏的话,我个人猜测是这样的,她以前是有这个主动脉瘤了,只是瘤体小,症状不显著,夹杂在她的颈椎病症状中了。从骨科医生给病人加开心电图,可以得知病人以前有点儿胸背痛的,否则不再做检查了。主动脉瘤没破到外层,近期演变为主动脉夹层,所以引发出来的症状让刘笠老师你十分担心。”谢婉莹一口气把话说完。
有这个糟糕的讨论结果,肯定是需要尽快联系刘笠老师的。刚好要和谭老师见面,顺便问下谭老师的意见。没想刘笠老师来吃饭,谭老师主动说起。
现在她边说边看谭老师的表情。其实他们同学的讨论结果是写在病历复印纸后面的,谭老师和崔老师都是看见的。两位老师看来是赞成她的意见,让她说了。
刘笠的脑袋是被狂炸了:什么?!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要大出血?急性病死率多少?二三十以上?
“这,她心电图心脏彩超没有异常反映。”刘笠问,她怎么记得这两个病是可以用上述手段查出来的。
“心电图对这两个病的检出率太低了。以前的心脏彩超没法检查出来,说明这个主动脉瘤和夹层应该是发生在降主动脉到腹主动脉这段。当时若非要做彩超,需要做的是经食道的超声心动图而不是普通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这个病金标准是cta,她怀孕做不了ct造影,只能是做mr。”谢婉莹说,“好在刘老师你给她首先降压控制破裂也是对的。”
没觉得自己该被夸,刘笠的脑袋一片空白,说明她对这两个病压根不熟悉,专科知识几乎为零。
不怪她,在北都三要遇到这样一个罕见的产妇病例不知道一年有没有一个。这类病人若是在国协国陟遇到差不多。
望着表妹这个模样,谭克林眉头严峻。
崔绍峰站起身,给产科梁主任打电话了。这种棘手病例需要领导来压场子,让刘笠这样一个年轻医生来处理是不行的。
电话打过去一说,梁主任在对面肯定被吓到了,让年轻医生赶紧通知病人和家属到医院来。
刘笠没吃饭,一路匆匆跑出饭馆打车回医院,边打电话先通知病人家属。
“吃饭。”谭克林拿起筷子,指示徒弟。
目光追着刘老师身影的谢婉莹,被谭老师的眼神盯一下,回头来吃饭。
临床讲诊疗秩序,不是说遇到病人一窝蜂全涌上去救,会乱的,乱会出错。主治医生会先进行处理,处理不了再叫其他人来帮忙,无需担心过头。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608】是这样的大佬
一边吃饭,一边和谭老师聊了聊科研。
谭老师是腹腔镜专家,同时是普外科专家,消化道胃肠外科肿瘤专家。谭老师的外科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一样是一流的,他对肿瘤病人术外的治疗方案也是一级棒的。
如果将谭老师能做的学术研究范围想象成局限在腹腔镜是很可笑的。好比神仙哥哥很少做心脏移植手术,但是会研究终末期心脏治疗的辅助装置。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搞科研,手术是优势,表现在可以对各种手术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学科领域,外科医生有占便宜的地方,这里主要指的是外科医生取得的病理标本优势。
外科医生想在手术中捕获各种患者肿瘤的手术病理标本实在太容易。不像其它科要拿到个自己随心所欲的病理标本艰难重重。内科腔镜检查取得的标本是有范围限度的,远不如外科。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外科医生搞基础研究的大佬,居然可以比肩内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甚至更优秀些。
谭老师刚好是这样的大佬。
具体说到谭老师研究的课题,可以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赫赫有名的一大类明星抗肿瘤药物了:靶向药。
靶向药好比支箭对准肿瘤“突突”,比起化疗药向肿瘤发起进攻时如同洒杀虫剂,精准度高,避免伤及人体健康组织,受到医生和患者的热烈欢迎。靶向药的优势在精确度,靶向药的精准度基础在靶点,找准靶向药的靶点自然而然变成科研人员的重中之重。
对靶点的研究本质上离不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肿瘤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参与肿瘤发病的环节和物质多多,样样在理论上可以成为靶点。比如最常见的物质受体、转运体、酶、离子通道、基因等等,其中许多是一直在研究的基础课题了。这里有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是近年来才发现和提出来的,叫做微小rna。
微小ran,简单点的理解,可以说成好比肠道菌群的物质。好的微小rna,人类吸收后可以抑制肿瘤组织。坏的微小rna,会促进肿瘤组织的生长。根据这个原理,医学肿瘤学研究前者的话,可以做成肿瘤抑制剂。若要对付后面的坏东西,做成“突突”打击的靶向药最合适不过了。
医学发现对肿瘤只是抑制不如大开杀戒。对微小rna的靶向药有多前沿,根据谢婉莹从未来回来的人所知道的信息,是属于未来靶向药的新风潮。
不管怎样,前面说了,做靶向药要先找准靶点,做rna靶向药要把微小rna找出来。谭老师做的重点课题是研究结肠癌微小rna,并且在广泛的结肠癌标本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小rna,理论上能可以成为结肠癌新靶向药的靶点,是处于全世界肿瘤学科科研前列的重点领域了。
谭老师的研究项目如此前沿,谢婉莹肯定说自己没法对老师的研究指手画脚的。
【2609】遭遇
非要说的话,谢婉莹只能给谭老师提供点未来信息。比如说,谭老师这个靶点在结肠癌研究有所突破了。接下来是不是应用到胃癌等等方面去。谢婉莹根据自己知道的,给老师说:“直肠癌可以试一试,我觉得胃癌比较难出相似的结果。”
谭克林把学生的宝贵意见听进耳朵里。
崔绍峰在旁跟着偷听下,知道老同学在做什么研究,想不到的是老同学徒弟一样懂科研:优秀。
吃完饭,要走的时候,崔绍峰问:“你是需要回医院开会?”
“是。”谭克林点头。
吴院长在外面有事回来晚了,会议推迟到晚上八点半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新外科楼的建设。医院里的外科骨干均被要求来参加会议。说明国协的新外科楼建的很快。
如此说法,曹师兄、陶师兄、高师兄、傅老师他们今晚全在国协了?谢婉莹想。
“你搭我的车。”谭克林对学生说。
谢婉莹就此再蹭了趟谭老师的顺风车回学校去。崔老师半路和他们拜拜了。
奥迪开回到医院,没到八点钟。谢婉莹帮谭老师把东西拎到普外科,先在住院部楼下下车。一转身,见到前面两个人在望着她,惊到她差点儿两手没能抱住谭老师的公文包。
段三宝的圆圆眼大大睁着,边看她边回忆她是在哪辆车下的车。
离开同学们时,她并未向段同学报告过自己是和谭老师吃饭。
和表弟一块来的曹昭,墨眼儿里头转转,是在努力冷静思考面前的现象了:这谢同学好像上哪儿都能被人拐?
可以猜到神仙哥哥和段同学是来找曹师兄的。
尴尬的时候,谢婉莹找了找话说:“曹师兄应该在楼上。”
“你知道他在楼上,你要去找他吗?”曹昭抓住她这话笑眯眯地问。
这——谢婉莹道:“曹师兄要开会。”要找也得等曹师兄工作忙完。
好吧,这一根筋的回答太老实了。
段三宝耐不住好奇,问她下车的那辆奥迪:“你坐谁的车了?”
“谭老师。”
哪位谭老师?他们未曾听过?
再了解下,是她的第一位临床带教。为什么这个谭老师今晚找她?而且是请她吃饭?
谢婉莹脑子里再次猛然记起姜师姐说的话,不能对老师三心二意,只能是支支吾吾起来:“是,是很久没见面——”
“谢婉莹。”
困境时刻有人叫她名字好似能给她解围。谢婉莹回过头去,结果把她内心吓一跳。
叫他的人是何前辈,应该是在外头吃完饭与陶师兄一块走回来医院开会。
“你怎么在这里?”何光佑走到她面前,一眼尖锐地锁住她手里略显熟眼的公文包,说,“你和你谭老师在一起吗?”
“是——”
“你谭老师找你干嘛?找你做科研?”
前辈宾果。
“他竟然背着我们请你吃饭!”感觉被人偷袭了,何光佑不满意地嘟嘟囔囔,“谢婉莹,你是不是该先想着陪我们陶老师吃顿饭。我们陶老师给了你多少课题选择,你都不满意吗?”
【2610】只有谁知道
这这这——谢婉莹的脑子要变成一团麻花了,要如何安抚前辈的情绪。
“明晚,和我们一块吃饭。”何光佑一锤定音给她做主了。
这家伙,竟然不把现在的带教放在眼里。曹昭墨眼里沉沉,出声:“不行,她明晚没空。”
“你怎么知道她没空?”一时间没有回神到是谁在说话,何光佑张口就问。
“我明天要给她任务去做。”拴紧自家“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作业,这点他身为儿科医生最懂。
想起这人是儿科大佬了,何光佑:哧,抽口气。
陶智杰走的有点慢,是在等谁。
不会儿,谭克林停好车过来了。
何光佑想起医院里下午疯传的小道信息,眉头皱成个死紧。
“谭医生。”陶智杰开口。
谭克林站住脚,没有立即回应对方,显然猜到对方想问什么。
何光佑走上前急着说:“谭老师,你是不是和你妹妹见面了?我们听说你妹妹是北都三的产科医生,收了个你认识的病人。”
几个老师说话时,谢婉莹记起来了:陶师兄不知道亚希妈妈怀孕。
亚希妈妈不想给她知道,肯定更不想自己女儿的主治医生知道。导致亚希妈妈怀孕的事除了她和耿同学,消息只在她班里一小部分同学里传播。他们的辅导员任老师肯定是知道的,让他们这帮实习生菜鸟别掺合进去。此事事关大佬们之间的私人感情,更是和他们一群菜鸟无关。所以大家全没往外说了。
国协里预计有谁知道这事?可能只有戴师姐以及殷医生。殷奉春是从自己女朋友口里得知的。殷医生一样不往外说。
谭克林之所以得知是由于自己表妹要闯祸了。
刘笠此前没想过打电话给大佬表哥,直到谢同学给她打的奇怪电话让她怀疑亚希妈妈的医生朋友是国协大佬。赶紧打电话问大佬表哥认识这位大佬不。
李亚希。从表妹口里听见这三个字的刹那,谭克林脑袋上当场炸了好不好,不然不会急急忙忙找崔绍峰帮忙。
当初李亚希的事是把医院里好几个科室害惨了,包括他所在的普外二。
过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这家人居然去了他母校附属医院北都三祸祸他表妹了。
见到表妹先把表妹批死,让表妹振作起来,是知道是祸躲不过的。责任确实是他表妹的,做主治医生这个责任逃不掉。若不认真对待,到时候,表妹要像他们这群人一样被带坑里去了。
现在,陶智杰这尊佛站在这里问他。谭克林心里只能想:曹勇那次在会议上骂的,大家原以为够狠了。到今时今日看来,早知道他那晚上跟着曹勇骂了。
指的是该挨骂的戴荣红。
在自己表妹面前不提戴荣红,是骂戴荣红不能解决表妹身为主治医生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人作为同行真就是该骂。
戴荣红干嘛了?和曹勇骂的一样。做患者的医生朋友,随口出主意在朋友心里见立权威,拉来同事给患者治病,出事儿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不用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