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551】准备就绪

    接下来吃夜宵,各位医生提前补充好深夜手术的体力。

    什么时候可以开胸?考虑到近期雨天比较频繁,不知道机场天气会不会影响到飞机起降,要等供心在机场安全落地后再开始。

    好在朱星这孩子和他们组的运气不错,一切顺顺利利的。段三宝他们飞过去飞回来,居然比预计的少了快一个钟头。证实有个步骤天才段同学护送供心,赶不上飞机错过车辆等交通意外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时间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神仙哥哥指派段同学执行此项任务是有先见之明的。

    朱星被送入手术室开始麻醉了。被谢同学说中了,隔壁小慧的手术至今未有着落,韩医生未归。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展,朱星手术完成,小慧的手术不知有没有开始呢。

    最难熬的是家属了。朱星妈妈和小慧妈妈挨着坐在手术室门外的长板凳上是互相取暖了。

    深夜十二点钟,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告知手术医生:供心在机场落地。

    所有手术医生准备好站在手术台边就绪了。

    供心到了机场后送至首儿手术室预计在半小时左右。主刀医生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前面的手术,否则一样在浪费供心宝贵冷缺血的时间。

    墙上记录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电子钟哒哒哒一秒一秒蹦跳数字,令一股紧迫感向手术室里的所有人迎面扑来。

    床头孩子的小脸蛋被绿色的手术布隔开了,看不见。

    魏尚泉吸了口气在狂压自己紧张的心跳。由于段三宝和潘世华他们不在,二助由谢同学顶上了,三助老师安排他上了。

    他不是谢同学,没上过心外的手术台一点相关手术经验都没有的。最可怕的是,手术室靠墙是站了一排排准备学习的医学生。这些人相当于后备军,一个个目光如狼似虎的,虎视眈眈的,随时准备替掉台上的人。

    看出学生四助手抖了,程昱辰医生代主刀向魏同学瞪过去一目。

    魏同学逼着自己稳住手。

    对比他之下,二助谢同学表现的太超然。一帮子后备军不敢对她这个二助的位置存有非分之想了。只看她双目眸眼冷绝,视线焦点居然是一动不动落在主刀的手上?

    好不容易有机会亲眼目睹神仙哥哥操刀,眼睛变为三维录像机,时刻准备好录制老师操作的医学教学录像。这个为优等生的例行操作,众人无需惊讶的。——谢婉莹同学心里很坦诚地这样想。

    被学生目光锁住的主刀,再神仙的曹昭这会儿眉宇间不得不擦过一抹汗:这……很显然,他弟弟和国协的那帮人再瞒了他什么。

    想当初,第一个带教老师的皮快被善于偷师的学生扒完了,给了后续导师无数警示。——谭克林:说的正是在下了。

    主刀第一刀划下皮肤后显示手术正式开始。

    吱吱吱,电刀割开烧灼人体组织发出散散的气味。叫人惊讶的是,这主刀手拿电刀仿佛变激光刀一样,超快,超准,一划而过。

【2552】真正的考题在这

    非凡的操作场景映在众人视野中如电影画面感。大家惊叹着,主刀神仙堪比辗压机的手速,难怪不怕供心落地再开始动手。人家大佬做神仙是有非凡底气。

    望着神仙哥哥在手术中轻快如燕子在飞的手,谢婉莹想起了曹师兄:曹家人这一个个分明是天生手感超好。

    你想想,拿切割机要超快超准,没有顶级手感怎么可能。这刻和脑子聪明不聪明真的没有多大关系了。

    曹师兄从事的神经外科,以及曹二哥从事的心外科,两大外科专科正是对超快超准的要求特别高要到位。曹家人在这个巅峰外科领域发光发彩太自然了。

    众人焦距再集中:主刀这一刀划过去,是把部位烧到多深就有多深要多浅就有多浅,一条线过去居然能烧出多个不同深浅点,中间速度平滑如同冰刀在冰面上滑行,没有任何停顿点需要调整。

    这个技术,轻飘飘如仙如幻,叫人如同做梦似的。

    不止谢同学,手术室里所有医学生的眼睛再次被这个神仙样的男人迷到神魂颠倒:好想知道他们自己这群菜鸟什么时候可以如老师一样飞天变神仙。只能继续努力了。

    手术有条不紊进行中。

    “来了来了。”靠近手术室门口的同学望见了走廊里的飞人,激动的声音小声说。

    咚咚咚,段三宝和潘世华两人接连以赛跑速度跑进手术室。两人大气不敢喘一下,急忙把器官移植箱送到准备好的器械台上,给主刀过目可以不可以。

    箱盖打开,众人扫一目千里迢迢送到现场的供心:貌似没问题。

    “捐献者十四岁,男性,体重76斤,算正常体重。心脏预测在180克。现在看,这个心脏大概有190克比预计大些也算正常范围内。”程昱辰医生复述下捐献者病历资料说。

    现在要再衡量下受体的情况。朱星这孩子心脏有多大。朱星的体重是60斤,正常健康的同龄人心脏大约在130克左右。由于生病的关系,朱星的心肌扩张了,心包腔扩张到同龄人的两倍多,容纳这个190克的心脏目测是足够的。

    其实在术前,与捐献者的主治医生团队联系过了,受体供体的心脏各项检查结果均有,移植医生对供体心脏和受体心包腔有过粗步估算算得出合适才敢接受的。

    现在是供心抵达手术室现场,移植医生亲眼过目了,总算尘埃落定。

    心脏供受体比例大小问题没问题。医学生轻轻吐口气,唯独主刀医生他们的表情未有轻松。

    在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中,有经验的医生知道,最考验医生的不是心脏供受体比例而是血管的对接。

    心脏不像肝脏,它是个大泵,无时无刻跳个不停每分钟要泵多少次血流的。

    比受体大龄许多的供心,哪怕体积可以合适地放到受体心包腔内,但是实际上它的心肌力量肯定比受体原来的心脏强太多的。这将造成泵出的血流冲力过大,受体血管能不能承受住是个大问号。

【2553】摸摸老师脑袋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限制成人心脏合适不合适放到幼龄儿童受体内最重要的原因,和肝移植完全不一样。谢同学说的适合技术上限在此得到再一次体现。

    打个比方,把供心放入受体后,大的供心血管要比受体血管粗。尤其是当大口径供心动脉血管接受体小口径动脉血管时,你要联想到的不是一条大口径的橡皮管使劲儿拉合勉强缝合到一条小口径段橡皮管如此简单。

    你应该想到的是由于大口径的橡皮管前面接了个比原来的泵强多少倍的泵,这样变成小水管道被迫接了把高压水枪,你说这小血管是不是分分钟钟要惧怕被大流量血液撑爆了。

    最脆弱撑爆点会出现在哪里?无疑是医生在手术中用针线把大小两条血管非给衔接缝合住的吻合口。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之前说怕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了吧。

    为避免脆弱的针线缝合处爆掉,减少吻合口是一个方法,这个之前讲过了。现在从容纳供心的体积足够的情况,医生可以用双腔静脉法当然用双腔静脉法好过全心法了。

    只是,主刀说了句:准备全心吻合。

    一助的程昱辰医生脑袋率先懵了下:为什么?

    当听见一助摆出为什么的表情时,三助的魏同学和其他手术室里旁观的医学生脑袋更懵。他们没经验,完全搞不清楚当前手术是遇到什么问题呢。

    千万不要因此轻易说程医生和魏同学这帮人脑子不行,回来了的段三宝和潘世华两人一块站在边上瞅着手术视野老半天,一样在心思主刀的话是什么意思。

    实在想不到理由了,潘同学和魏同学习惯性用目光到谢同学那儿寻找答案。

    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谢同学说出了史上最一根筋的话:“因为这样做的话,手术更漂亮更完美。”

    什么!程昱辰医生若不是戴着口罩,张大的嘴能表态拍掉她这个人。

    这不是乱弹琴吗?只为手术做到更漂亮和完美去冒大险?

    谢同学你这样乱说要挨训的。

    等了几秒钟,所有人没见主刀怒火。程昱辰医生先被吓到合住嘴巴了。

    一群人惊到不能再惊,主刀只要不说话足以说明谢同学说对了。

    怎么?觉得大佬追求完美漂亮的手术会是不顾病人安危在大冒险吗?人家是大佬。本来就有技术底气的。

    这个供心如此漂亮完整,为什么非要把它的心房接到不完美的受体心房上。受体本身患有心肌病,留着患病的心肌干嘛,等着病魔余孽残留在病人体内找时机作妖作恶?一个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在手术室里斩病魔,只要有机会必然是要斩到越彻底越好。

    历史上所有经典的外科手术显示出的是外科医生不停对完美的追求,可以说,越大佬越有这种优秀的“弊病”。

    他人的错愕曹昭顾不着,头戴手术放大镜下他眼里的两个小漩涡是在想着了:我是再次被一帮家伙瞒了什么吗?

    (国协人:对,摸老师的脑袋是谢同学的强项。)

【2554】基本要素

    好吧,现在选择了最难的术式进行,但留给主刀和助手的时间不多了。墙上电子钟的数字吧啦吧啦跳,是跳到了五小时三十二分钟。

    手术室内的空气变得炙热烫手,医生们口罩后面的脸有些粘汗了。只听隔壁手术室有动静,手术室走廊里经过的人在说:“韩医生在回来的路上了是吗?”

    “是。幸好幸好赶得上能用。”

    “能不能用可能要等心脏到了再说。曹医生这边的手术进行的怎样?”

    “也难说吧。他们的供心距离远,拿回来时时间很长了。心脏最不待见时间长。或许两台手术结束时间差不多。”

    今晚两台手术全是不同寻常的供心极限在挑战移植医生的技术极限。

    “差不多结束?两台手术应该都是房房吻合吧。”

    “不是。曹医生这台说是要全心移植进去。”

    天啊。——这应该是听到答案的人心里几乎一致的呼声了。

    有人跑到曹昭的手术室门口探头探脑了,想探查出这难度高的手术对方准备如何完成。

    像神仙一样点点仙法吗?

    外科医生若有仙法,预计如谢婉莹同学在小儿骨科里露出的魔法一样,是一套理论加实践完整的外科技术。具体点放到手术里头来说,医生的手活儿是要和手里的器械融为一体方能做到出神入化的效果。这点是谢同学一早从谭老师那里得到的警示。

    说回来,实习这么久了跟的几位导师对自己手拿的器械法宝各有各的武功秘籍。比方说缝合,这个最最基础的外科技术,每位导师选择的材料与自己所属的专科息息相关,练就出来的手活儿变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可能一样的。

    在小儿心外科,刚说到了吻合口缝合处的超级难。医生要如何解决这个难处呢?

    缝合的基本要素是两样,一个是缝合材料,另一个是缝合的术式。

    先说缝合材料,若不用吻合器等特殊器械,医生一针一针的手工缝,考究的焦点在于缝合线。刚好在心脏移植这几个吻合口缝合上,真只能是医生用手工缝。这个地方各条血管的吻合角度太刁钻,对缝合操作的灵活性要求太高,刻板的吻合器是没法满足这些苛刻的条件。

    缝合线要如何挑?先说缝合线的直径,缝合线以几个零代表粗细,六个零的线是最细的。这里要讲个有意思的点,缝合线标志一样的数字,不同材料粗细还不太一样的,可能有的材料六个零比另一种六个零的材料粗。这些全需要外科医生自己摸索出来。

    好,主刀发出声音:六个零线。

    不意外,儿科各种薄各种小,用最细的线稳妥。

    用什么材料的线?

    熟练的器械护士无需主刀提醒,先穿了条聚丙烯线出来。这是外科手术里常用的一种优良不可吸收缝合线。

    只要听见是不可吸收缝线,可能有些患者如谈虎色变了,质疑医生是不是见患者没钱给用的坏线。

【2555】张力

    记得有一阵子,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刮起的一股临床歪风邪气。部分患者怕缝线怕到不得了,无论大小手术前非要缠着和医生说你得给我好线,要能在人体内吸收的。这群人是怕了在自己体内留异物了。也不知是哪里听说到的谣言,说体内留了这些缝线会死人的。

    想也知道这种说法不可能成立。可吸收缝线是后来发明出来的。按照这个说法,以前的手术患者岂不是全被不可吸收缝线害死了。

    在医学上考虑用何种缝线,第一步医生要思考的绝对缝线不是能不能被人体吸收,而是缝线材料的抗张力强度。

    关于人体组织的张力,从第一台手术用拉钩时我们说过了,打麻药后只要活着组织在活动始终存在收缩的张力。

    医学上使用缝线缝合伤口,目的是要把口子的两端拉在一起让伤口愈合。如果缝线抗张力不够强,是不足以抵抗人体组织的收缩张力。这样一来,吻合口两边人体组织反复收缩时,这股张力很容易直接把线拉断了,导致伤口重新裂开,致使缝合失败。

    失败的缝合有多可怕,口子再开,这不是要大出血?否则是漏液?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吻合口漏,反反复复感染,全身败血症,真是要折腾死人了——医生脑子里能想的全是这些更恐怖的事项。

    部分患者害怕的所谓缝线留在体内会死人的传言,如果指的是缝线感染,现在的缝线全是经过严格消毒,发生率太低。而且如果不可吸收缝线会有感染的风险,可吸收缝线一样有的。可吸收缝线不是一缝下去立马被人体吸收的,那一样变成缝合没意义了,要等伤口长好再被人体吸收掉的,这个过程短则数天长则一个月以上。

    这些患者其实怕的应该是缝线的排斥反应。问题是现在的医学技术早已发展到各种手术材料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哪些不可留,哪些可以长久留在人体均有明确标识。能留在人体内的材料全部要进行与人体组织相容性的测验研究,审核通过方能用上临床。这点在骨科材料学上讲过。骨科的复杂材料都能做到这点,小小的缝线早就跨过这道门槛了。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些人的顾虑属于无稽之谈了。

    确实在临床上能见到部分医生会在术前询问患者用不用可吸收缝线。这种能由患者选择的缝线一般用在哪儿?和患者性命不大关系无伤大雅的皮肤层。毕竟有的患者经济拮据能付出的医疗费有限,当年这个可吸收缝线叫做美容线很贵的要全自费的。

    事关患者性命之忧的缝线选择,医生才不可能把这个专业性的东西交给不懂医学的患者自己乱选择,那是相当于递刀子给人自杀了。

    说回聚丙烯线,最常用的地方是在血管。

    这种材料单股线优点是,比起多股线不易感染,光滑的性能让它在穿过人体组织时伤害小,长久留在人体体内排斥反应低。

【2556】儿科特点

    最重要的是,它弹性高的性能让它用在血管缝合上表现优异。

    简单来说,血管内血液是会随血压波动有量忽高忽低的波峰浪谷。当血管内液体爆满的时候,有它拉着吻合口,可以像橡皮筋被拉长而不容易像没弹力的绳子被硬性拉断。当血管内液体量处于低谷时,它能很好地收缩回来促使口子愈合。

    聚丙烯线这种独特的优势,放在人体最大血液泵心脏出入大血管的吻合上,无疑非常的合适。

    在成人的心脏移植上,确实只需用聚丙烯线缝合够了。

    儿科的话,不太一样。

    在儿科,儿科外科医生需要重点考虑儿童生长发育这个特点,在小儿骨科是,在小儿其它外科一样。在小儿心外科心脏移植大血管的吻合上,儿科医生一方面需要顾虑到儿童的血管会再长,一方面可以重点考虑下儿童旺盛的新陈代谢对比成人是个优势。

    综合衡量,医生可以在这个地方用可吸收缝线来搭配不可吸收缝线,给予患儿自身的人体组织在吻合口这块更多的自我修复容错空间。

    等于说,在这个手术里头,医生缝一个血管吻合口,能一半用不可吸收缝线,一半用可吸收缝线。

    可吸收缝合线需要怎么选择。记住一点,可吸收缝合线是会被人体吸收的。因此,医生要做的事是确保可吸收缝合线在伤口愈合之前没被人体吸收掉,否则的话,伤口没愈合好之前线都消失了,同样意味着缝合失败。

    市面上各种可吸收缝合线很多,有的降解快有的降解慢,这是指缝合线在人体内的消失时间。是不是在愈合慢的人体组织上只要选择降解慢的缝合线可以了?

    不是的,有的可吸收缝合线降解虽然慢,但是它提供的张力支撑时间更短,只有几天,不如降解快张力支撑时间长的缝合线。所以,选择这种缝合线要特别留意,你缝合的这个人体组织需要不需要强的张力支撑。如果需要,必须考虑因素是要放在张力支撑时间。

    如腹膜缝合,如现在的血管缝合,均是有张力支撑特别要求,那么需要重点考虑这点了。为此临床上在儿科这里常用的可吸收缝线为pds线。既然如此,这个线放在成人大血管行不行?不行。比起聚丙烯线,它还是差了些的。

    以上只不过再次表明医学妥妥是个工科。

    医生选择好缝线材料,如何用好它,同样是个技术问题。聚丙烯线也好pds线也好,两者有个共通点,太滑。滑的话穿过人体组织是方便少伤害,另一方面带来的痛点是,很容易打完结给溜出去了。使用这两种线在打结上,其它材料打一个结,医生需要给它们打上好几个结。打结打太多也不好。缝合的方式上,用间断缝合不太适合了,用的是连续缝合。

    缝合前,再次确定下一共六个吻合口缝合,要做个先后排序。首先选择的是左侧肺静脉组,因为这里的位置属于心脏后壁。

【2557】有点棘手

    先缝好后面的口子,等心脏摆正位置好再来缝合前面的血管吻合口会顺手。

    嗖嗖嗖,主刀手握持针钳和镊子,缝线轻巧地穿过血管壁,有经验的大佬缝起来是老快了。没会儿,第一个最难的左侧肺静脉组已经缝好,来到同属于左房后壁的右侧肺静脉组。

    在这里似乎遇到一点点难题了。

    几个助手一直在帮着吸的吸,拉钩的拉钩,剪线的剪线。现在见主刀停顿的那下,所有人的心头哐啷悬吊起。

    都说了,全心法是难,放在儿童病例里头是更难。程昱辰医生心里哀叹声。不知道自己上司是不是这种手术做得少在这方面警惕性被迫降低了。要知道,隔壁的穆永先今年做足了三例都不曾敢用全心法。

    不要以为受体心包腔扩张了,供心放得进去了,是完全适合了?肯定不是的。人体各有各的细节差异。现在是一个人的心脏放到另一人的身体内,这个供心绝对不属于原装配件,表现在吻合口上不止大小差异,必然也有形状间距差异。形状和大小差异你可以修剪后勉强拉,这个间距差异最要命。想想上次那个触电孩子的手术吧。你能说段医生缝合屡次失败是手感不好吗?他一样可以算是曹家的孩子。败就败在距离了。

    为什么很多医生喜欢用双腔静脉法把左心房踢出去。就因为这两个吻合口,一是在后壁,操作术野太刁了,二是为了减少吻合操作,直接修过剪掉一遍了,等于必然先剪短掉一大截。若是供心这修剪完的两个袖口间距刚好和受体两个口的间距不对口,没有什么余地给你硬拉。真不如留下半个左心房好挪移。

    也不可能说神仙哥哥这样的大佬会事先没有考虑到这点。可能是觉得差不多,结果实际操作后发现,哎,比目测间距大了些,刚好差那一点,棘手了。

    这次手术恐怖的一点在这,没能给医生留下思考的多余时间。为什么上次说触电孩子的手术是属于比较简单了,对比这个手术可以知道了,手术被限制时间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个高门槛。

    必须尽快决定,尽快尽快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做。

    手术室全体人员冒热汗。

    此刻墙上电子钟跳的每秒数字仿佛在宣告死亡的倒计时。

    “曹老师,我认为可以先缝一针下腔静脉。”谢婉莹说。

    其他人的目光唰的下落到她脸上。

    下腔静脉?为什么?先缝下腔静脉的话,心脏摆正,视野受阻怎么继续缝后面的吻合口,听起来不对路。

    “缝一针。”主刀开口了。

    “对。缝一针,定个支点。需要算下缝线能承受的最大张力大概到哪里。”

    想要摸到谢同学的脑子不容易。一群人听得如坠云雾了。三助魏同学的头顶上仿佛有无数颗金星在打转转。再看一助程昱辰医生的眉头上直接抹上生无可恋:他怎么完全听不懂这学生在说些什么话。

【2558】重点在这

    质问?他是不敢的。之前他猜错主刀的脑子一次了。主刀现在一样没马上说谢同学不行。

    不能说所有人绝对都摸不到谢同学的脑子。至少有个潘世华同学这样一个最善于摸索谢同学思维的人在这里。

    “我明白了。莹莹的意思是说,如果硬拉两个近点距离,张力怕要爆掉,但它终究是同块平面,可以先合拢合拢,把近距离这两个点的张力减轻了再拉。”潘世华同学道。

    完了,这潘同学说完,一大堆人发现更听不懂啥意思了。

    谢婉莹见状,匆匆再帮潘同学补充两句:“外科缝合好比缝纫技术,三维器官你也得转化成二维平面观来缝合。所有缝合平面可以简单看成具有张力表面的布。三维的器官表面不过是一块布绕了一圈。”

    哦。旁听的医学生恍然大悟间,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学霸间的差距有多大。

    现在是要把心脏表面这块“布”全部张力利用起来,来降低其中中间两点的张力。怎么做,可以靠上下腔静脉这两个支点拉一拉。上腔静脉会完全阻碍到操作视线,选择下腔静脉为着力点缝一针拉拉看,看能拉多少过来弥补这点不到位的差距。

    拉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了,留意什么?同样需要特别留意缝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这对应的是前面花时间讲过的缝合线张力原则了。否则这样拉平摊完张力,哪怕吻合口能对上缝合,但这里是心脏各出入口血管,压力超大的。一旦超过缝合线张力极限值,缝线一样很容易在后续崩掉的。

    如此看来,谢同学提的建议其实重点落在后面那句测算两种缝线最大张力上。

    怎么测?在数理化数学题里头要算最大值是直接给最大值吗?不是,给基础数据给你去算。在这里同样道理,不用说真的是把线给拉崩了查看极限值,只需测个其它数据推算两种缝线的张力上限,找到手术适合技术的上限值。

    理论上说通了,好像很简单,周围的人实际上能听懂一半很好了。接下来让他们算,全部人认定自己将变成一团脑浆糊涂掉。

    魏同学心里直接喊投降,太难太难,他情愿继续做差生。

    程昱辰医生傻傻眼:对于这学生的脑子,他这个前辈是无法用任何形容词句来描述了,因为他想不到这人脑子怎么转的了。

    手术室内其他站着的医学生包括戴南辉,想不到时只能猜:这位同学估计想乱押个数学答案。

    段三宝想到自己两位大佬表哥均很喜欢摸谢同学的脑子,说明曹家大佬从不觉得谢同学会乱猜乱说。曹家人擅长从事神经外科的很多,对人脑能达到何种高度有认知的。

    不意外,曹昭手术放大镜下墨眼里的小漩涡炫光熠熠,望望这学生的脑子,道:“你来缝这一针,更快些。”说完,指示护士把器械给她。

    其他人见着抽吸口气:大佬这是直接让谢同学验证是不是自打脸?

    这男人不是神仙是魔鬼。魏同学和潘同学心里再次核实。

【2559】进度更快

    没时间了。没犹豫,谢婉莹接过护士给的器械,目光锁住了自己脑子里计算的落脚点进行验证,只看她右手拿的持针钳,嗖的下,一针下去了。

    呼~众人吐口气。

    刚她这动作,是像谁了?

    段三宝诧异地飞飞眼皮:不会吧?他表哥大佬的动作被学了?

    那是像飞一样蜻蜓点水的动作,又轻又快又准,有他的风范。曹昭墨眼里的小漩涡不慢慢转悠了,肃穆起来:明摆着弟弟那边的人是瞒了他什么了。他是不曾见过哪个“孩子”现学现卖这么快的。

    除了动作快这谢同学脑子算的更是秒速,一针下完立马对护士道:“换pds线。”

    器械护士快因她飞快的动作和答速满头大汗,要手忙脚乱了,拼命拼命帮医生穿针。

    “我来。”曹昭的手伸出去重新接过护士递来的持针钳,没法,这学生是给了他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了。

    一助三助是傻愣着了,脑子没有反应过来,手更是一时没有能反应过来动作。

    现在手术区域里,只有主刀和二助在相互配合忙来忙去了。

    一助的程昱辰医生:汗颜了。

    不要怪他这个一助为何不动手,是由于眼前的局面是好似变成了花色织布机,各种线在拉来拉去,看得他眼花缭乱完全理不清头绪了。

    这样恐怖交织的情况好比最复杂的数理化方程式,要多清醒的脑子整理才能纹丝不乱。

    叫所有人看傻的是,你以为这么乱,进度会慢。好比解个难的数学题总得多费费时间和脑子吧。结果不是的,是进度更快。

    段三宝同学望着直点头,他这个步骤天才早一步察觉到谢同学的法子肯定会把手术进行的更快,所以他的主刀大佬表哥让谢同学指挥。

    其中的逻辑很容易想通的,复杂多口对合,重点部位先对准了最快最准。当然,能这样做到的人几乎没有,要做到的话前提必须有谢同学可怕的三维超算大脑。

    主刀最后一针缝完打上结。

    所有人望向墙上的钟:哇,五个钟头四十九分。

    大家原以为要超时王八蛋了,没想到居然只用了十几分钟把几条大血管吻合口全部缝完了。

    当大家见到新的心脏在朱星的胸腔里扑通扑通重新收缩舒张,代表着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里头衔接,伟大的爱让另一个生命有了延续。

    是一个叫人万分感动的场面。

    魏同学觉得自己要吸吸鼻头,想哭了。之前,他一直好像能感同身受到朱星这孩子带着病魔后人生的不容易。

    手术关键部分做完,主刀可以休息了,后续收尾工作让助手们完成。曹昭边脱掉手套边察觉到自己的手心居然粘汗了,这对他来说太少有了。今晚这种感觉令他想起了个人,叫他的眼底不由莞尔。

    此时,靠近手术室门口的人能听见外面有跑步声来来去去,好像隔壁手术室出了点什么事。

    按理说,做过多例心脏移植手术的穆永先医生团队经验丰富,怕就怕出点什么意外。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560】头一次来

    手术顺利,朱星作为移植术后病人要更注重防感染被送回picu里的隔离单间病房,要在这里观察一个月。

    医生找家属谈话聊到接下来孩子术后要继续经历的考验。

    朱星妈妈只知道,比起之前的毫无希望,现在自己孩子总算是有希望了,高兴地擦眼泪,连声道:“谢谢,谢谢你们,曹医生,程医生。”

    年轻的医学生们又疲又累,忙到这个时辰顺便吃完早餐再去睡了,几位同学在办公室里讨论着手术病历如何写。

    戴南辉搬了张椅子坐在他们一行人身边听。

    魏尚泉见到,向室友潘世华使使眼色:你说这人别扭不别扭?

    如神仙哥哥说的,此人一举一动是像个孩子。

    可能是这样,潘世华发现了,相对比较成熟稳重的谢同学对这人没什么意见。

    有些人故意行为举止上和其他人标榜不一样,这是典型的想吸引到他人注意力的孩子行为。好在不是严重到当初宋医生评价李亚希的表演型人格。

    看到这里,可能会察觉到这两家孩子父母之所以能成为朋友,从孩子的一些行为模式可以得出些结论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一直骄傲地认定自己孩子最优秀。如果某一天这孩子发觉自己并没有优秀到博得所有人认同,要该怎么办。

    成功人士不代表一定能做好成功的父母。谢婉莹就此想到了曹家,曹家太厉害了,能把一群孩子都教的特别棒,不知道怎么教的。

    临睡之前,大家再去看一看小朋友。刚好,小慧的手术结束了。

    几位同学透过玻璃窗,可以见到一大群医务人员亲自护送小慧进入了隔壁的隔离单间病房。和朱星不太一样的是,很多医生进来,貌似是术后存在比较严重的情况。

    “是怎么回事?”魏尚泉垫起脚尖张望着,神情很紧张。

    潘世华一样认为这个魏同学有些心理问题,如谢同学说的,说这人不是对儿科感兴趣真不太可能。只是这个魏同学奇怪在,同舍友四年多,他潘世华从没看见过对方和小朋友在一块玩。貌似,魏同学只对生病的孩子感兴趣对健康的孩子不感兴趣。

    见另外几个人没有回答他,魏尚泉意识到了什么闭上自己的嘴。

    段三宝的圆圆眼在这人脸上瞅了瞅,好似想揪出困惑点在哪里。

    众人回过头,看见心无旁骛的谢同学戴上听诊器在听小盆友的心跳了。

    扑通扑通,生命的律动听着真叫医生高兴。只是,要防止血压过高,这个心脏对于朱星小朋友来说是稍微强大了些需要适应适应。谢婉莹严肃地想。

    快凌晨,大家去补眠了。

    今晚睡觉由于他们不在急诊科上班了,不能占着急诊科休息室床位。段三宝带领他们几个去小儿心外二科找床睡。

    第一次去神仙哥哥的科室,几个同学好奇心大大的。

    段三宝走在路上边给他们介绍:“一共是五十二张床位,不包括加床。我们是第二组,组长是曹老师,一共负责十张病床。”

    小儿心外科有什么特点?心外一科和二科有什么区别吗?

【2561】三结果

    没什么区别,只是病人太多,一个科室不够收,分成两个科好管理。这点和国协的普外一普外二分科性质并不太一样。普外一普外二是为竞争给分开的。小儿心外一心外二是由于需要更多高级管理人员给分开的。

    意思是?

    太多危重病患。

    小儿心外科不像成人心外科,是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如果错过儿童时期的手术治疗,不说到成人阶段只是年纪大点都会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没救,等死。

    为此段三宝提醒新来的同学们:“不要听人介绍过来的病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先在我们医院重新检查排查一遍结果再说。有的家属为了让我们收下病人,会撒点谎。”

    “为,为什么?”这下子魏尚泉和戴南辉异口同声问。

    对医生撒谎患儿的病情无济于事的。这些家属怎么这么笨。

    “你们不知道吗?心外科医生做的手术真正有效果的占据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心外科和神经外科被称为两大专科,原因又有了。这两个科的手术,做出来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无论多大佬的医生,都可能是这个结果。

    谢婉莹很快再想起了那晚小张妈妈的手术,曹师兄早知道做了手术也没什么用阻止不了病人死。谁让神经外科的特点是这样了。心外科现在听段医生说也是这样。做这两个专科的医生,心理素质需要棒到不能再棒,否则天天要被现实锤到死。

    具体来说,这两个科的手术的结果有可能是:部分手术做了结果发现是无需做,部分手术是做了不如不做,部分手术是做完患者后续会再出现问题的,只有一部分做完是有效果的能痊愈的。

    其实放眼整个外科圈手术做完一样是这三个结果:要么死,要么痊愈,要么半死不活。

    这样的结果医生真没有瞒过病人和家属,术前知情同意告知书上明明白白列着的条款全是指向这三点。只是,心外科和神经外科不好的手术后果比例偏大。

    一般情况下,这样恐怖的风险告诉病人或家属,肯定会怕,部分病人或家属会退缩不做了。有的家属表现是相反的,不顾一切非要给病人做手术。

    这个手术做不做,能不能做,要医生自己来把关。但是,如果你把病人收入院后说不做,喂,你是外科不是内科,相当于骗人白住院一回是骗钱了。所以有了段三宝医生在前面说的有的家属来了以后故意对医生撒谎,想让医生收了病人再说,是变相逼迫医生做手术了。

    “之前科里有个孩子是这样了。我们医生是觉得不做,可能可以再活多几年,家属非要冒险,最后孩子死在手术台上了。”段三宝说,“后来主任把那个把病人收进科室里住院的年轻医生,大骂了一顿。”

    听故事的几位年轻医生立马受教育了。

    做医生对待这种事过分仁慈,不是好事情。

【2562】包治百病

    “你们如果接到病例不知道能不能收进来住院做手术,先问问曹老师的意见,把把关,别乱说话。”

    几位年轻医学生听下来,能听出来的是:今晚他们原以为心脏移植手术在小儿心外科属于最危险等级最高的手术了,现在看来不是。

    要想通这点其实不难。你一个东西坏了,拿个新的替上去,哪怕不是原配件只要差不多能吻合上,功能上使用可以没问题了。你要是按着原先坏的修来修去,有些坏的太彻底了,你勉强修,能修成功的比例能有多高呢。若换做是家电,你会想着不如把它扔了是不是。这从来是外科医生的痛点了,看到这样的器官真想扔掉换个新的,问题从哪儿拿新的来换,没有的,只能修修修。

    “最难做的手术是不是法洛四联症?”魏尚泉从来是几个同学中胆子最大的,大胆地求教。

    “你说什么?”段三宝的圆圆眼似乎吃惊地在他脸上戳了下。

    这显然不是国协学霸该问出来的问题。不能因为报纸上或影视剧里说到先天性心脏病时爱拿法洛四联症来举例子,以为这是最难的先天性心脏病了。

    法洛四联症的准确说法应该是,在临床上为常见的心脏畸形之一。

    再说同个病,之前一再强调过了,要分型的,分型轻重很不一样的。

    魏尚泉抬手擦下脸,给现场其他同班同学抹黑了,是他不够谨慎。

    戴南辉笑了两声。

    潘世华哎一声气。

    谢婉莹是边走边顺路找找看看科室走廊里张贴的各种宣传海报。

    想了解一个科室,不问的情况下,从这些科室里贴的宣传栏吸取有效信息是最有用的。

    在护士站旁边的白墙上,贴着全科室工作人员的介绍专栏。主任姓卢。护士长姓张。神仙哥哥排在第二位,门面很大,介绍里头写着,神仙哥哥擅长的是tga完全型大动脉扭转,taussig-bing畸形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为右心室双出口畸形的一种,弓缩窄即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畸形肯定不止主动脉弓缩窄还有主动脉弓离断等吧啦吧啦一堆。像什么室缺房缺法洛四联症,几乎是所有小儿心外科大佬的标配项目了,同列在介绍表中。最后来个省略号,说不完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种类。作为一个心外科大佬,那是不得不小儿心外的“包治百病”了。

    初步从以上医生介绍的病种来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百姓以为的心脏病是心脏里头出问题,现在看起来,有些小儿先天心脏病和心脏本身内部结构没关系,单纯是心脏出入的血管出问题了。法洛四联症在海量专科病淹没下不再独占鳌头了。

    跟随谢同学的目光望到这张介绍表的魏同学,羞愧到面红目赤。他真该回去好好读课本了。说来很多医学生一到临床,忙碌起来脑子忘了读书,几乎是把书交还给了课堂上的老师以空白脑子重新学一把。这样肯定是学的比较慢比较差的。

【2563】处理不了

    给他们在休息间找到床位,段三宝按照老师吩咐的对他们说:“明天调休,后天正式上班。”

    “朱星怎么办?”魏同学问孩子谁看着。

    “有值班医生负责的。主治医生随时能找到。”段三宝说。

    说明段三宝医生是很可爱的,愿意说话的时候好比碎碎念的唐僧,不停关心叮嘱他们不怕多说点废话:“有时间多休息,今晚的手术时间算是比较短的。有时候一台手术做下来要耗一天,后天正式回上班后要开始这种可怕的忙碌了。”

    几个同学没有辜负他的碎碎念,哎一声答应下来。相处久了,这个国都学霸不叫人讨厌。毕竟是曹师兄的表弟,为人老好了。

    几个人抓紧时间去补眠。

    谢婉莹一觉睡到隔天中午。起床后听说魏同学和潘同学回学校去拿东西了,她一个人去食堂吃了午饭,再整理下昨晚的手术笔记。避开人群高峰,等到午后没什么人,去picu探望小病号。

    朱星小朋友昨晚有点高的血压不知有没有降下来。昨晚护士有报告给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只是让先观察无需处理。

    来到孩子床边,血压如主治医生预料的降下来了。朱星小朋友在坚强努力地适应新的心脏,真叫医生宽慰。

    隔离病房的门咿呀声,戴南辉走进来了,发现只有自己和她,愣了下,接着是好像抓到了单独对话的机会走到她面前直接说:“听说你和她关系不错?”

    李亚希?

    “她给你制造麻烦,你为什么继续和她在一起?”戴南辉不明白地问。

    这人问这话分明不是像她班上的同学或朋友关心她。

    “你是讨厌她,不希望她和其他人交朋友吗?”谢婉莹反问。

    戴南辉的面色红了下,猫腻被对方的话一下子戳穿了。

    别看他平日故作姿态,心里知道谢同学人气高,他想和谢同学交个朋友都难。这李亚希凭什么和谢同学关系很好啊。

    好个别扭的孩子,想交朋友可以直接说的。

    戴南辉张下口:“我——”

    忽然间摆下手,谢婉莹示意对方安静。

    隔壁房间里,仪器响起了疯狂刺耳的红色警报声:嘀嘀嘀嘀嘀——

    冲入病房见到患儿需要抢救的护士大喊:“叫去通知医生过来!”

    “哪一床?”

    “穆医生的2床。”

    “完了,得叫小儿心外科的下来。我们处理不了的。”

    跑到两个房间中间的隔离墙前,戴南辉的眼球几乎贴在玻璃窗上,瞅望住对面仪器屏幕上显示的心电图大幅度波动,这是室颤了?

    这种情况要马上做心脏按压或是除颤。去喊小儿心外科医生从住院部过来岂不是浪费抢救时间?怎么回事?

    “她是做不了胸外心脏按压对不对?”有人对话。

    为什么患儿会做不了胸外心脏按压?

    “是延迟关胸。”

    听到这句话,戴南辉掉过头去。

    说完这句话的谢婉莹从房间门口冲出去了。

    她的反应好快如同飓风刮过。戴南辉发现自己的脑子被她的快速度碾压成一团渣。

【2564】关不了

    老半天想不起她说的知识点是什么。好在他一样是个优等生算是聪明的,知道跟在谢同学后面跑边问:“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边问他的脸边有点羞红了,一定是想起了当初自己嘲笑过耿凌飞的日子,说人家尾随谢同学是白痴,现在变成他是白痴了。

    “手术结束的时候没关胸。”谢婉莹是个谦虚人,不会装清高不搭理同学的,在有时间应答的范围内会回答。

    这一瞬间,戴南辉心头是突然被感动了下。

    两人跑步到了隔壁的病房。

    躺在雪白床单上的小慧,小脸蛋雪白雪白的,小喉咙那儿开的气管插管接的呼吸机,身上其它地方接的其它机器管道,宛如个破碎的娃娃只凭机器在支撑生命,看着叫人心碎。

    谢婉莹的手小心掀开孩子的被头,露出了孩子的胸前。

    望到这孩子胸前的那块透明敷料,戴南辉终于记起相关知识点:“是胸骨没关。”

    延迟关胸,如谢同学说的,手术结束的时候手术医生没按照常规手术程序给患者关闭胸腔。关胸腔最重要的步骤是关胸骨了。

    为什么医生不关胸骨?

    大多数时候医生不关,是由于术后发现关不了胸腔。

    这么奇怪的?胸骨能拉不上?硬拉都能拉上吧?

    准确地说,是一关胸腔,病人的命会没了所以关不了。这样的情形具体体现在,关完胸骨可能压迫到心脏造成心脏危象,可能心脏大血管出血不止需要开着胸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这样如何关,可能心包填塞需要开着胸敞开引流一样关不了。

    不关闭胸骨正中切口撑开着胸骨有什么好处?可以扩大患者纵隔的容积,减少对心脏的压迫主要是对心室壁的外压,同时增加心脏舒张期末期的容积,这一切有利于稳定住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

    延迟关胸不代表真的是不关患者的胸骨了,只是等患者这些危急的情况过去后再来关胸骨。

    不关胸骨,敞开露着的心脏要怎么办?医生可能会把外面的皮肤缝合起来。鉴于这种病人存在随时可能需要抢救的危急现象,现在很多医生选择只在伤口上覆盖一层消毒透明手术薄膜保护。

    如果靠近看,透过透明薄膜,能见到没关合的胸骨是用胸骨撑开器撑开着。

    这情况要怎么办?做胸内心脏按压和除颤吗?戴南辉的脑子里转到这,突然间看见面前的谢婉莹在行动了,担心起来叫道:“你想做什么?”

    谢婉莹的眼锁在心电监护仪屏幕上的心电图数据一下,紧接以最快速度冲到病房角落里护士预备的抢救车边,抓起上层放的无菌手套撕开外包装,熟练穿上手套。

    “你是想给她做胸内心脏按压吗?”感觉她戴手套可能要做这样的操作,戴南辉被吓到了,急喊。

    这回是没有时间回答了,要做的事情可能有点复杂短时间内难以解释个明白。谢婉莹没说话,转眼间戴着手套回到病床边,轻轻揭开覆盖切口的薄膜两眼观察。

【2565】没乱来

    “你不要乱来。等老师!这种抢救不是我们能做的。她不是我们的病人,她的手术不是我们做的。”戴南辉一面冲她喊一面再次强调自己为医生儿子有这方面经验,“我妈常说不归我们做的事情不要做,非专业人士背不起这个锅。你看,他们picu的人只是通知病人的主治医生都不敢自己来。”

    只能说,戴同学说的话是没错。胸内心脏按压除颤风险性比胸外操作高多了,因为是直接接触心脏。况且这个是术后患者,经过手术患儿胸腔心包腔心脏几条大动脉静脉是什么情况,通通只有手术医生心里门儿清。不知手术情况把手胡乱伸进去,若不小心将手术医生留在里头的物品弄乱了怎么办,纱布等物品掉到患儿体内其它地方怎么办,填塞的纱布挪开出血部位再大出血怎么办。

    戴南辉认为,自己主任老妈在一样不敢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医学生不是医生,更是没有资格做医生都不敢做的事了。

    咆哮完一堆理由,眼看谢同学好像没有听见他的话,戴南辉急到要死了。

    突然间,面前心电监护仪屏幕上变化的画面让他的眼珠子停滞住了:

    嘀嘀,嘀嘀,仪器的红色警报声不响了,转回平顺安全的绿色闪灯。

    这是?!!

    戴南辉快撑爆了的眼珠子瞅回谢同学带手套的手,人家的手并没有伸入患儿胸内:怎么回事?

    picu门口,一群picu的人总算迎接到了心外科医生。

    “韩医生,快快快——”

    韩医生带自己人是冲的老快,和picu一堆人马火速若洪水涌入患儿病房内。护士再哗哗哗再推进来一辆抢救车。

    当所有人站在病房内,望向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和各项数字:哎?

    “不是警报吗?”

    “不是心跳停了吗?”

    “是谁通知要抢救的?”

    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像击鼓传花寻找第一个发出警报的人,要质问清楚发生什么问题了。

    韩医生先抓住了picu的值班医生:“姚医生,是你值班吗?”

    姚医生的汗掉了掉:“对,是我,我听他们说2号床抢救,立马从值班房爬起来叫他们先通知心外。他们说他们通知你们了。——刘护士,你说是怎么回事?”

    “不是。护士通知你,你没有先进来看是怎么回事吗?”韩医生抓住对方这个漏洞先喷了。

    “我这是起床后从值班房出来先遇到你们了,想先进来抢救的。”姚医生为自己辩护说。

    刘护士回想起来事情经过,和医生们说:“我是真的听见警报声。你们可以问他们这两个在场的医学生。”

    “他们是谁?”姚医生与谢同学戴同学为初次见面,疑问重重。

    “他们是曹医生的学生。我听这个男生说,叫她不要把手伸进去给病人做胸内心脏按压。”刘护士道。

    什么?一个医学生没经老师同意和看着给其它组病人做胸内心脏按压,是胆大包天了。不管有没有做错,姚医生放话:“去,把曹医生叫下来。告诉他,他的学生闯祸了。”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