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1】影响难以估计
如果愈合的地方不对长成畸形,到时候处理更麻烦孩子更痛苦了。
另一方面,医生肯定是不愿意违背孩子意愿强送孩子进手术室。尤其珊珊这孩子是大龄儿童了,更不可能将她五花大绑。后续治疗全部需要这孩子的配合。
好吧,现在再曝出这事儿,得了,这孩子肯定更加死活不愿意做手术了。
曹昭那天和自己弟弟谈的时候,真没有料到后面有这样的事态发展。这是由于他不知道现场有另一个孩子叫做珊珊。
他和刘怀禹身为儿科医生,很清楚有时候人家说成人固执,是没见过真正固执的孩子有多能扛。想说服那四个老人,可能性是有的。想说服珊珊,估计难过上青天。
“今天的事——”刘怀禹可以想象到今天这个事情后续的影响。
短期内,儿童供体会变少几乎会成事实。所有想捐献的儿童家属必须再三考虑被社会舆论裹挟。儿科器官移植儿童供体本就稀少,这样打击下来更是堪比稀缺货。长期来看,如果接下来整件事没有转机,舆论不能扭转,这种影响要持续多少年不清楚了。
两位好友挂了电话,曹昭接到下属来电。
程昱辰医生通知上司自己赶到现场安慰朱星妈妈,说:“谢婉莹他们也在。她今天回来上班了吗?”
谢同学速度如此之快,可见这伤是痊愈到百分之一百二,超乎所有前辈的想象。
一点小伤本就不碍事,主要是老师们前辈们比较关心她,让她彻底养好伤再回来学习工作。
谢婉莹和魏同学走出PICU时,见到了现场老师们蜂拥而至的场面。
实际上这次事件波及的绝对不止小儿心外科,是波及到了整个儿科器官移植的患儿。来安慰家属的不仅仅有小儿心外科医生,有小儿泌尿外科同事、小儿普外科同事等。前者做心脏移植,后者们有做肾脏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的。
应该说,好在记者群暂时不懂行,不知大多数等待器官移植的患儿是在这个地方,没有跑到PICU门口处惹是生非。
医院临时提高安保等级,在住院部楼下进出口处设立门槛,不让闲杂人士进入骚扰患儿和患儿家属。这样的措施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医务人员是不太抱希望的。舆论一出去,如上面所说的要把公众顾虑打消不容易。
没多久,一帮老师被院领导叫去行政楼开会了,加紧讨论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要如何应付媒体,如何安抚家属,如何在不受到外界影响下继续正常的医疗工作。
围绕此次公众事件,整个社会舆论闹哄哄的。
作为年轻医生,本就人言式微。老师们都做不了什么的情况下,他们更是帮不上任何忙。做好本职工作要紧。谢婉莹他们回急诊值夜班。
在家属等候区挂的给家属解闷的电视机里,地方电视台频道滚播此次公众事件的追踪报道。
可以想见,当一个孩子主动走出来控诉自己父母的“不作为”时,这种爆炸性的社会威力堪比核弹。
【2522】斩钉截铁
能听见魏同学的叹息声了。谢同学让他别去看珊珊是对的。问题是,珊珊太可怜了。
魏同学有些担心是不是有些人去骂这个捅了“马蜂窝”的孩子。
不会的。至少医务人员能理解珊珊这孩子的心情。被自己女儿告了一状的珊珊爸爸妈妈,同样是不可能去抱怨想保护妹妹的大女儿。
珊珊告完状后,最慌的其实是那四位口口声声指责女儿儿子女婿儿媳妇卖器官的四个老人。四个老人口上这么说而已,心里怎可能认定自己家人真卖了孩子的器官。
老人沉默了,貌似在反省了。
所以,有时候一件事情被爆出来,初看好像是糟糕至极的坏事儿,结果不一定真全是坏事儿。
听见谢同学斩钉截铁说“不会”这两个字,魏尚泉和段三宝不由回头望了望她:想她这个乐观从哪儿来。
她从未来回来的,清楚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未来人们的观念会变,科学会让普罗大众变得越来越理智和向善的。
夜深了,急诊科不像住院部,锁不了门。保安一打瞌睡让人有了可乘之机。
李怀恩偷偷摸摸钻进急诊室。他没找其他人采访,只奔着找那位几日不见了的谢医生。记者的职业特征是追寻真相,他要找到那位不会对他撒谎能有真实答案的人。以他身为记者的嗅觉直觉,找任何人问均不如找她。
此时急诊人流量高峰期早过去了,内科医生下班了。外科患儿少了,看完手头上的患儿,段三宝让大家抓住空隙睡觉。
谢婉莹主动申请代替大家去睡前检查留观室的患儿,谁让她头天回来上班激情满满。等其他人去了休息室,她一个人走去留观室,期间不是没发现那位李记者在暗中盯着她。
说完全不怕记者,不可能的。问题怕也没用。
重生一回两世为人两世为医生,谢婉莹看问题的角度更深了。说到底今天的事是医患关系的一个体现。如果患者和家属以及社会信赖医生的专业性,是不可能相信器官买卖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要面对解决医患关系中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坦诚是第一步。只有让患者和家属明白医生的真实想法,才能让谣言的土壤消失殆尽。
基于这样的想法,干完本职工作,谢婉莹走回诊室时没拒绝与李记者的沟通。
随她进入办公室后,李怀恩有些意外她的接受,问:“你是知道些什么真相想和我说吗?”
心想上次她拒绝过了,这次态度不一样,莫非真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有。”谢婉莹肯定道。
李怀恩的眼睛亮了,感觉是大新闻来了,在身上摸摸笔和本子。
“真相是这样的。你知道儿科器官移植手术中受体和供体的比例上限吗?”
李怀恩,只听她前面这句反问,绝对给懵逼掉了。
记者最爱采访人,可能认为采访人挖掘人隐藏的秘密最靠近真相。实际上有些事情,但凡是用点心去查文献资料可以得出正确的事实。
【2523】摆科学
李怀恩发现自己再次被这位谢医生抓住七寸打了,这算不算他自找虐。
“谢医生,你说的问题跟今天发生的事情有关系吗?”李怀恩的口气变得小心慎微了。
“公众担心把孩子的器官卖了去救另一个孩子。我是没法给你举有没有买卖器官的证据,实际上我也没有这方面的证据。但是我作为一个医生,可以跟你罗列下医学技术的实际数据。举儿童心脏移植来说,儿童心脏受供体能做到0.9到2.5比1的比例。这话意思是,接受心脏移植的患儿能接受的心脏体积可以是患儿原来心脏体积的0.9到2.5倍。2.5倍代表什么,你应该很清楚了。”
“2.5?”李怀恩意识到这个数字的意义后确实很吃惊,“这个心脏比孩子的心脏大2.5,岂不是说——”
“基本上,我们国内也好国际也好,十岁以上的儿童由于儿童供体太少的缘故,做心脏移植的病例大部分用的是成人心脏。十岁以下儿童缺儿童器官供体的情况下,医生同样会最大限度用成人心脏来做移植。你想大点的孩子为什么拿成人心脏来移植,是为了给更小的婴幼儿孩童让度器官移植的生存空间。”
“这不是更证实儿童器官很缺乏吗?”
“稀缺不代表一定存在买卖。要是真大面积存在儿童器官买卖,医生和患儿大部分病例何必拿成人的来用。”谢婉莹说到这真的要失笑了。和曹师兄说的一样,儿童脑死亡判定都比成人严格上百倍。公众一听这种好像欺负弱小的故事版本,容易产生同情心结果太没有逻辑思考能力了。
不可能大面积儿童器官买卖,代表不可能有明显疏漏。这样的条件下,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一个在温暖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如何随处揭发所谓有儿童器官买卖的真相。说实话,警察都认为这事情太谬论太荒诞,根本不屑参与调查。
被医生说的事实啪啪啪打完脸,李怀恩是快哑口无言了。
谢婉莹知道眼前这人是个职业记者,不可能就此罢休。
职业记者最擅长提出另一个尖锐话题来戳对方的肺挽回颜面。李怀恩一样,突然抬头狡猾地问她:“谢医生,你们医生应该讲科学。医院对家属宣传说捐献出去的器官能让死去的孩子在另一个身体内活下去,对此,你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确定你们医院没有夹带私货吗?这不是神神怪怪搞迷信吗?”
“我相信,你们应该知道临床上有种东西叫做安慰剂,有种治疗方法叫做心理疗法。你能说这些属于搞迷信吗?部分家属在病人去世之后会得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本该是你们记者和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再说,捐献的器官在另一个人身体内会重新运作它的功能是科学事实。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器官继续运作堪比活着的定义你非要理解为神怪。”
李怀恩:完败~
【2524】意想不到
“莹莹,我给你带早餐来了。”
早上接到电话,谢婉莹记起了昨天发小一直强调自己要来的。
吴丽璇拎着几袋早餐走进了首儿急诊科医生办公室里。
通知其他同事同学一块来吃早餐,忙完没什么事等待接班时,谢婉莹急匆匆来和发小会面。
“昨晚我要来送夜宵的,但是听说首儿这里围了一堆记者,我心想不来给你添麻烦了。”吴丽璇解释着昨晚自己为什么没出现。
说来早上是少了很多看热闹的,可能是都去睡觉了没醒来。谢婉莹想。
段三宝和魏尚泉以及戴南辉进来了。见到桌上的绝品美食时,段三宝和魏尚泉四只眼睛不由齐齐亮晶晶的。他们早就听说了,谢医生发小带来的美食是超级出名的。
戴南辉的手撩了撩塑料袋口,心想免费早餐能有什么好吃的。
“你们好,医生。”吴丽璇热情地与新的潜在客户群打招呼。
同样有耳闻谢医生发小的茶叶很好喝。段三宝和魏尚泉向对方要了电话号码好方便下次买茶叶。戴南辉坐一边去了,始终和这帮人不太搭调。
在他们几个人吃早餐时,吴丽璇偷偷拿出一份报纸,是今早她路过报刊亭时买的,在桌底下传递给发小看,说:“这记者上面写的谢医生是不是你,莹莹?”
嗯?
低头,见发小传来的报纸是全国和地方出名的早报之一,不是什么三流报刊杂志,更叫人吃惊了。
“什么事?”段三宝察觉到她们两人的对话,抬起头问。
“没什么。”吴丽璇机灵地回答道。
身边发小的表情不像是对自己被刊登在报纸上的事知情,不是她原以为的发小上报纸采访是要出名了。说明她谨慎点先问问情况是对的。
谢婉莹是没想到,昨晚自己和李记者说话只是说了几个医学常识性问题。这些问题问哪个老师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的。李记者居然把她的回答当宝贝了,全刊登在头版新闻文章里面了。并且,在文章里头李记者给她安了个医学专业人士谢医生的名头。
等等,或许是另一个谢医生。因为对方应该知道,她只是个实习生根本不是业内大佬。
话说年纪轻轻的李记者是高材生吗?来头不小呢。不然怎么能写个文章立马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
魏尚泉绕个弯拿走吴丽璇手里的报纸。段三宝和戴南辉站起来一块阅读报上的文章。
谢医生这几个字对于熟知谢同学的人来说太醒目,很容易猜到是她。
和另外两个人想的不一样,戴南辉感觉那记者不傻吧,不可能把一个实习生误认为专家。
门外来上班的老师多了,热闹起来的声音传入办公室内。
田医生的声音响起说:“昨晚我们医院乱糟糟的。我估计今早上会更惨,得躲着进医院。没想到不像昨晚,没人来围观医院了。”
“是。”其他人一样认为今早少人这事情有蹊跷。
公众焦点事件不可能太早结束,会发酵到高潮。
【2525】真认为她是
大家在讨论是什么缘故时,有人拿了份报纸进来说道:“你们今早上没买报纸吗?快看,是因为有位谢医生专家帮我们首儿说话了。”
谢专家?
“是我们医院的医生吗?”
讨论的医生们在罗列自己医院里的专家了,看是哪位谢专家接受的记者采访。
田医生突然说:“不会是那位谢同学吧?”
谢婉莹:田老师——
“哪位谢同学?”
“没有。”田医生口上否认,但心里越来越笃定是谢同学了。因为他们医院根本没有一个谢专家。再说,记者在这么短时间内如何往其它地方找到个谢专家采访,而且刚好这位谢专家愿意为他们首儿说话的。太巧合的事情要证明不是巧合,只能剩下一个标准答案了。
为此,田医生笑了。说真,谢同学这勇气真不见得人人有。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事情都是想躲则躲,不让自己被牵涉其中,因为不知结果是好是坏。逃避潜在灾难是天性。只有正直勇敢值得被人钦佩的人会站出来说话。后者要叫人钦佩,必须有实力撑腰。否则的话,好事会变坏事,反而要被人批判的,叫你不如闭嘴。
谢同学这是有勇有谋有实力哈,所以那位有眼光的记者敢把她的话写在头版新闻上了。
(李怀恩:废话,他人不知,昨晚他是被驳得脸面全无了。这么能杠记者的不是专家是什么?他想不出来。)
“曹主任来了。”医生们见到领导来了,纷纷散开去。
跟着曹昭到的程昱辰医生早发现他们手里那份报纸了,要过来拿着随曹昭进入主任办公室。
没多久,谢同学被老师叫过去办公室了。
怕她要挨什么训,段三宝和魏尚泉紧跟着她过去。戴南辉跟在大部队后头看热闹。
“是你说的话吗?”果然,程昱辰医生点着报纸上写有谢专家说话的文章问她。
“老师。”谢婉莹说,“我牌子上挂的实习生记者能看见的。”
(李怀恩:真就是被他忽略过去了)
程昱辰瞅着她,表情写着不知道如何说几个大字,纠结纠结,复杂复杂。明明和田医生等人一样,看见后第一直觉是她,问题是,为什么记者会写着谢专家。
可能是,记者真认为她是专家了……
噗。
神仙哥哥坐在办公椅上笑出声来。
程昱辰回头一望,自己那上司在椅子上拳头捂着嘴巴笑到一面歪,快无语了:上司好歹要想到这是当着学生的面笑。
曹昭是一下子笑到有点停不下来的节奏。
几位同学看着老师笑成这样很傻目,不知这是触犯到老师哪根笑的神经了。
老师笑成这样是有理由的。与其说笑谢同学被人误解为专家,不如说是见谢同学一番歪打正着的操作之后舆论有扭转,才是真正叫医生们深感高兴的。
谢同学说的实实在在的话,既然能让刁钻的记者醒悟了,同样应该能让很多轻信谣言的人清醒过来了。叩叩两声敲门后,门推开从门缝里钻进了刘怀禹的脑袋。
【2526】受到鼓舞
“刘老师。”在场的学生们喊。
刘怀禹的目光迅速锁定到谢同学的脸上,招招手:“你来。”
“什么事?”曹昭敛住笑,立马出声。
谁敢在他眼皮底下招呼他家的“孩子”?
见状刘怀禹进来,走到他面前和他商量。
“把她借给我几天。我和你昨天说过的,解铃需要系铃人。”
这说的是珊珊那孩子了。这孩子的问题一日不解决,之后再起波澜是肯定的事情。再有身为医生,是必须想着先治好这孩子身上的伤。
谢同学能改变舆论的风向,说不好有妙招或是运气能把这孩子的难处一块解决掉。
老友的意思曹昭接到了。把自家最聪明的学生让出去,曹昭说白了心里绝对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他需要顾全大局。
“只借你两天。”曹昭道。
“三天?”刘怀禹跟他磨嘴皮。
“不,两天。你再说就一天。”曹昭铁了嘴说。
论讨价还价,预计绝对没人能说的过神仙哥哥。几个学生头次见到这场面,给惊到了。
神仙别看脸上笑眯眯的,实则说一不二的。
刘怀禹见好就收,让谢同学和魏同学早上好好休息过后,下午过去他的科室上两天白班。之后,要走时,酸溜溜地对老友说道:“你别把她当成你一个人的宝贝。她来这里,是所有人的宝贝。”
老友越来越厚颜无耻了,把他的学生说成公家的想干嘛。曹昭拿起桌子上的本子作势扔过去。刘怀禹跑了,把办公室门拉上。
戴南辉望到这儿目瞪口呆,他等来的热闹竟然是谢同学被老师们称之为宝贝了。
要再去见珊珊这孩子,两同学心里有点压力的。
休息时段,谢婉莹见到了师姐师兄们抽空给她发来的短信。
报纸是全国发行的。她上报纸的事情不可能只有首儿的人见到。
莹莹,谢专家是不是你?——师兄师姐们异口同声问。
谢婉莹:不是不是。
好在曹师兄给她那条短信上说: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管其他人怎么说。
有曹师兄这句话,她怎感觉信心满满了。
下午和魏同学一起到小儿骨科报到。
骨科病区很有特色,动不动能见到一些牵引器械出现患者的病房和病床上。
两人先去找老师,很容易认出站在护士站柜台前如艺术家的身影是刘怀禹老师。手指尖扬起一支朱檀色英雄牌钢笔,刘怀禹在医嘱单上挥笔洒墨。
再靠近去看能看得更真切了,刘老师书写的拉丁文墨迹儿带着艺术范儿,多好看,墨笔一划像帅飞的飞机一样,如盛开的花儿一般。
神仙哥哥的好朋友和神仙哥哥一样帅呆的。
发现两位同学来了,刘怀禹更是洒脱,把钢笔一收套上笔帽儿插入白大褂胸前口袋里:“走,去看病人。”
一行人抓紧时间走去病房。
儿童病房里头,珊珊坐在床上,两只飘忽的小眼神像惴惴不安的小兔子。
她以为昨天和记者哥哥说了后,今天会有人来告诉她妹妹得救了。结果,病房里其他人好像在说起她昨天说的不对了。
【2527】沟通要有道
“珊珊,这是谢医生,这是魏医生。”刘怀禹给小朋友介绍新来的两位年轻医生助手。
医生哥哥医生姐姐对珊珊来说不是陌生面孔,珊珊惊疑不定的小眼神缓和了些。
“想好让医生帮你做手术没有?”刘怀禹弯下腰,再次恳求小朋友的意见。
珊珊那句见不到妹妹不做手术的话卡在了喉咙口,昨天她放了自认的大招后好像没有什么效果,让她的小脑袋懵了。
医生们可以看出来这孩子内心里的惶恐不安。
杵立在老师后面的魏同学想搔搔脑袋,是不知对这孩子说什么好了,怕说什么都会伤害到小朋友的心灵。
事实上,珊珊的家长们也不知如何与孩子解释了,犯着老大的愁闷。珊珊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部在病房门口心虚地探着脑袋小心翼翼望着孩子。
“珊珊。”谢婉莹一只手搂在这孩子的小肩膀上,轻声说,“你想不想知道你的手不能动了是怎么回事?”
手,她的手怎么了?医生姐姐和其他人不一样,不是告诉她要怎么治,居然问她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了。珊珊的注意力被医生姐姐的话给转移过来了,说:“我不知道。”
“你想不想知道?”谢婉莹再诱导下孩子,这会儿最好不要让孩子回到难受的话题上。
珊珊抬起的小眼珠碰上医生姐姐明亮的大眼睛。
谢婉莹对孩子认真地对视着眼神,知道只有真诚能撼动孩子的内心。
应说这段日子这孩子真的被一众大人给骗怕了。看出眼前的医生姐姐没打算说话骗她,珊珊小小声说:“我想知道。你可以告诉我吗?”
孩子均有好奇心,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勾一勾能吊起孩子胃口的。
时机到了,洞察出学生用意的刘怀禹让魏同学跑腿去办公室拿来x光片。
这种片子珊珊以前见医生拿过,医生从不和她说这片子是什么东西。她是小孩子嘛,说了怕她不懂。今天不一样,医生姐姐哥哥们开始告诉她这片子里拍的是她的手。
“白色部分显示的是你的手骨头,你看这部分白的和这部分白的中间,是不是很明显的断了?”
她的手断了!珊珊的右手不禁摸向受伤的左手。
只能说以前医生和这孩子说你的手需要治疗,这孩子听完脑子里的概念是混沌状的。跟小孩子讲道理,一定需要图文并茂,不能光讲文字。例如老师在课堂上上课,有图总比没图好。图是最直观的,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最大。你想成年人都听不懂医生说的话,更何况小孩子。
“怎么办?”珊珊的小声音里透出浓浓的担忧,再笨的孩子都能听懂手断了的后果。
“不怕。能治好的。”谢婉莹摸摸孩子头说,“帮你做手术的时候,你可以边看医生怎么把你的手治好的。治好你的手,我们再去看小玉好吗?让医生再告诉你小玉是怎么回事。”
听见妹妹小玉两个字,珊珊的眼里全是泪花。
【2528】不打孔的手术
谢婉莹把这孩子搂在怀里,用力地搂搂。
失去至亲的痛楚,实际上不分大人和小孩子的。
在外面等候的家属们见到此情此景一块擦眼泪。珊珊的爸爸妈妈跑进病房抱紧大女儿。
和谢同学说的一样,家属何尝不是弱势群体的其中之一。
怕夜长梦多,医生立即联系手术室。到了下午五点钟有手术室空出后,谢婉莹和魏尚泉送孩子到手术室。
现在外科主流全是微创手术。在普外,微创是打孔放腹腔镜等器械进入患者体内操作。在骨科,微创可以更牛逼到不用打孔。对,手术刀都不用。
这种骨科的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为何手术刀都不用。实际上如之前所说,有些骨折处在手法复位后由于不牢固需要加内固定,而这种内固定部分用不到切开皮肤在骨头上打钢板钢钉这样的大刀阔斧,只需要经皮用几根针插进去固定好即可。在这种小手术里头,常用的内固定针叫做克氏针。
克氏针可以是钢不锈钢也可以是钛合金,直径很小,最大的不超过4毫米。像今天的手术只需用到1.5毫米的直径针。1.5毫米,不过和粗点的绣花针差不多。医生用手拿着即可插入患者的皮肤和骨头里去了。
打个针都疼,往皮肤和骨头里插个针肯定更疼。需要打麻药。一般打个局麻可以了。这个局麻犯不着麻醉医生动手,骨科医生自己来打。
其实,若不是由于需要机器辅助,以及怕在固定过程中始终不到位可能需要临时改开刀,这样的手术完全可以在病房治疗室里头做了。
上面说了不开刀,医生如何看到里头的碎骨进行固定插针。和介入手术一样,可以使用方便及时的用x光机指挥医生定位。在骨科,常用的是c臂x光机。同理,医务人员需要穿铅衣防辐射。
把孩子放好在手术床上,c臂x光机与手术床平行放置。
在车祸现场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出珊珊这孩子很坚强。果然,现在躺在手术床上,珊珊没有流露出一点害怕,两只眼睛望着医生们的动作。
护士见到说:“哎呀,这孩子是不是未来想做医生?”
一般孩子只要进手术室怕到不行的。若怀有白大褂梦想的孩子真不会怕。
珊珊的小脸蛋红了红。今天在看见穿着白大褂英姿飒爽的医生姐姐后,她心里有点儿这个念头了:想着哪天自己能和医生姐姐一样帅,是不是自己能治好妹妹小玉了。
“刘医生,只有你一个人吗?”护士见着洗完手进来的刘怀禹问。
“他们两个不是人吗?”刘怀禹指指学生们。
“他们两个我以前没见过。”
初来乍到的两位同学被前辈怀疑下技术实力很正常。
一名麻醉医生从手术室门口路过,发现谢婉莹道:“我认得她。有她在,手术不会有问题。”
这位前辈咬定她很厉害的话,引发了一大群人的好奇心。
要下班的儿科医生们纷纷跑来看热闹了。
【2529】变魔法
手术室门口挤满人,让从未见过这个场面的魏同学冒汗。
早前听班里同学们形容谢同学进手术室会带来车水马龙的效应,他听着好笑没想变真。
此等奇观要一样发生在首儿了吗?
回头看谢同学。
谢婉莹很冷静,当助手要尽好助手的责任,尤其今天刘老师只带了他们两个做这个手术没其他人了。打完局麻药,孩子受伤的左侧患肢向外伸展,和腋窝呈九十度角。
单独她一个人帮助刘老师是不够的,魏同学需要站在她身边帮忙。这是由于,你可以简单想象成两块复杂物体要形成一定角度接合时,光靠一双手是难以把控住两物体形态的,最好是两个人配合一人把控一个。魏尚泉双手握住孩子的上臂,关键的前臂当然是让给谢同学来做。
谢婉莹双手抓住患儿前臂,一步一步配合主刀来做牵引,寻找两个断骨的结合处。
打了麻药不疼了的珊珊歪歪头好奇着:医生给她治手原来是这样的吗?和以前老师和家长告诉她像魔法棒点点伤口会好了貌似不太一样?
“把她的前臂往后旋,屈肘大概是三十到五十度角——”准备指引学生助手的刘怀禹,忽然刹住自己的声音。
珊珊的小眼珠睁到更大更圆了:她错了,医生姐姐握着她的手开始变魔法了。
医生姐姐把她手臂旋一下,再旋一下。
“这这这?”护士伸长脖子,看花眼看不明白了,问起主刀,“刘医生?”
“这是旋转移位了是不是?她在纠正旋转移位,动作挺熟练的,莫非是骨科医生?”门口看热闹的,不等刘怀禹开口说话先评头论足。
谢同学是骨科医生要去骨科?魏同学联想到了花花公子爷的口头禅常说谢同学百分百对骨科感兴趣,急得摇头晃脑:不可能。谢同学绝不会跟姓常的走。
刘怀禹想到自己和曹昭借人正因为听到国协骨科的传闻,今一看,国协的传言很可能是真的了。
“她是你们骨科的学生吗?”门口那群人问刘怀禹,很想知道此人身份。
“是。”刘怀禹秉持三尺冰山厚的脸皮道,反正曹昭不在这儿。
在骨科,决定成败的地方在于调整回正确的位置,位置必须对。位置调整不对的话,接下来的固定等于瞎忙活了。
现在大家看出来了,这个助手几乎是把这个最关键的步骤全完成了。
“有点神了吧。”门口不知是谁喃喃说。
其他人猛点头。
充分说明众人的神态是拼命眨眼皮了,一是觉得有点儿看不懂人家的神操作,另一方面是怕漏掉对方动作里的一丝一毫技术精要。
医生们说的话珊珊这孩子听到了,跟着拼命点头:她一样能感觉到医生姐姐很神。
这个神在哪里?
按理说,旋了位置以后,该主刀上前,帮着助手用手指推挤骨折近端让其从软组织里退出来好接合骨折处。这助手可以啊,旋啊旋的期间,这是仅靠一个人推挤骨折端退出来了?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530】不错
“是真是假的?”
“我有没有看错?”
“我感觉她是做到了。”
“拍个片看看是不是我们的错觉。”
“别急!”
人家没做完神操作呢。
离谢同学最近的魏尚泉看得汗流浃背。想他来首儿实习,以为注定不会来骨科没做过骨科的预习功课不说,哪怕他真做了这方面的功课也绝对做不到谢同学这样。
谢同学没去过骨科实习吧。只看书本能知道怎么操作?
不不不,她只是见过一些骨科书上的手法图解和部分骨科教学视频。上次说过了肘关节骨折挺常见的,尤其是这个肱骨髁上骨折,算是骨科里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了。
她一边做一边是观察刘老师的眼神的。刘老师没说不对,她继续做。
做这种人体三维定位算得上为她的强项了。孩子的片子她看过分析过,脑子里有相对的三维画面感。结合上她进入外科实习这么久,接触人体的机会越多,如谭老师说的,只要多加练习手感会越强。现在,她只要握握摸摸这孩子的肌肉,脑子里能浮现出关联的肌肉群活动画面。
最后的关键步骤来了,要纠正前后移位,这时屈肘一百三十度。见她缓慢谨慎地把这个动作做完,围观的人群心底里呼要喘口气了,直呼惊叹。回想她刚才宛如电影镜头的慢动作,给人一种如两个分开物体契合起来的魔法感。
珊珊的小嘴巴缩成了小o型:姐姐真是在施展魔法了。
太太太厉害了。
“好了。刘老师。”谢婉莹作为所有步骤,请示老师检查。
刘怀禹听见她的声音,和其他人一样方才回过神。赶紧走上去,仔仔细细检查她复位后的肘关节部位里各个骨头位置。
艺术家似的刘老师,左摸摸右摸摸,摸完眉眼间划过一抹沉思者的表情:嗯嗯。
肯定不能靠摸来做最终判断,要结合仪器检查。
x光机准备开机。要从几个方位来全面透视这个肘关节,看对不对。医生旋转c形臂围绕患儿的肘关节透视。
透视出来的影像,让大家张大了眼睛去找瑕疵。找来找去,没找到什么漏洞,着实叫人很惊讶。
儿童肱骨髁上这个部位,如果看解剖图会发现很复杂的。前方是冠状突窝,后方是鹰嘴窝,骨质很薄,有的像层膜而已,整体和成人不太一样为扁平的。由于这个太复杂的原因,切开后医生很难找准复位位置,加上手术区域实际上是在肘关节内操作很容易产生异位骨化。什么是异位骨化,即在不生长骨头的地方出现骨组织,比如出现在肌肉里头了会进一步演化成骨化性肌炎。
手术难,像这种经皮不剖开肯定更难找准复位了。没想到这位同学一次性做到了准确的复位位置。这个准确的复位位置不是单指回复到肘关节的正常位置,而是要配合固定来个稍微外翻。不然的话,这个地方生长起来容易产生肘内翻。
【2531】不给
透视下来如此完美的影像,让前辈们只能顾着眨眼。
这是哪儿来的人?
做的过程很有技术范儿,做完如同完美的教学作品,快赶上老教授。
啪一下,刘怀禹拳头砸手心,发誓道:“以后跟着我学习对了。”
这人在说什么,没有主语的?现场一大帮人一时听不懂。
唯有一个人听懂了。
刘怀禹突然察觉到自己背后刮来一股冷飕飕的风,没会儿,有个人疾走到他后面瞪着他的目光若是要把他给万箭穿心。
“曹老师?”两位同学抬头,发现了来的人是谁后,吃一惊。
神仙哥哥怎么来了?这是骨科手术耶。
他怎能不来,当听说下午骨科要加班一台手术时,有预感要出什么事了。赶来手术室一看果真是这样。差点儿自己家“孩子”要被拐了。
曹昭内心怒到眼里惯常的笑全无,他把学生借出去不是被人拐的。
(黄志磊:总算有人跟我栽一样的坑了。)
再说这个笨老友,拐就拐,还招蜂引蝶吸引一帮人在门口看,是嫌弃不多人抢是吧。想他上回在手术室好不容易把人瞪走。
刘怀禹回他个眼神:是是是,后面你批评的没错。马上叫人把手术室门关了。
“哎哎哎,干嘛关门?”门口看一半的人大呼小叫,不给关。
主刀医生说了算:关!
关好门,安静了,好操作了。有了这位神手一般的助手帮忙后,常规消毒之后主刀很快地做好了交叉固定,分别从外侧和内侧插入克氏针。最终再用石膏托外固定好。
手术顺利结束,两位助手负责将孩子送回病房。
珊珊望着医生姐姐,张张口想说什么。
“想好再说,不用急的。”谢婉莹对小姑娘说,“大家会等的,等待你说完你想的。”
这个医生三言两语总是能戳到人家心头上。珊珊爸爸和珊珊妈妈想。他们年轻人想好了。老人家没想好,大女儿没想好。他们分明是操之过急了。
有问题可以协商,有人不同意的话需要包容。所有家人的想法要被尊重。要尊重老人家和大女儿的不同意。珊珊爸爸和珊珊妈妈深感从这位年轻谢医生的一言一行上受到教育了。
临床上器官捐献强调要所有家属同意正是这个原因。总不能叫人捐个器官搞到人家家里矛盾永远不可调和,给家属留个长久的心理伤疤。这样做绝对不是医学的本意。
手术室里,学生们走了以后,曹昭没好气的眼神瞟了下老友:你知耻不知耻?
人家真是厚脸皮不知耻了。刘怀禹端起艺术大家的范儿,反而说教起他:“你来我这里干嘛?你不是什么都不在意吗?”
谁不知道你神仙曹昭,万事不在意的程度可以达到竞争对手使足马力非要刺激他。
今天这事,一,不是像上次老师怕学生应付不了棘手病例必须赶到现场。二,骨科手术室是骨科医生的主战场,和心外无关。三,整体而言学生呆在这儿啥事不会有。
【2532】适合不是随便说说
曹昭急着来做什么?
护犊子没理由。抢人?他曹昭抢过任何东西吗?曹昭是神仙,从来与世无争的,不和人家抢的。
“是你奇怪。你一个骨科的,对跟着我学习心外的学生能有什么兴趣?”曹昭自认是最冷静的那个,说回老友。
刘怀禹吃惊的目光放在他脸上,琢磨一下说:“你弟弟是神经外科医生吧,要不让他帮你看看脑子?”
玩笑要适可而止,他接到曹昭冰冷如霜的目光一瞪。
这帮损友爱开玩笑和他一类性质爱玩,问题今天的话题讨论的是学生的学术和技术,不给玩笑。
对此,刘怀禹的态度严谨,说明从一开始自己谈的是学术而不是对方误以为的乐子:“他们是国协的学生,但是毕业不一定留在国协的。国协的学生有到我们学校工作的。我们国都的学生同样有去国协做贡献的。我打听过了,听说国协骨科认为她是骨科的可造之才,我今天一看,也是这样认为的。”
除去谢同学的个人兴趣不说,谢同学的三维构造能力放在骨科绝对是出类拔萃的金手指。骨科前辈们说她适合骨科不是随意说说的,不管是常家伟或是刘怀禹,全是从骨科技术的目光来看的。
(谢同学:原来她在观察老师的时候,老师们同样在分析她挖掘她的技术价值。临床前辈真没有一个是可以小睽的。)
“据说她在找科研导师。我在想是不是带她去我的实验室参观下。”刘怀禹说完这话后悔把想到的心里话直接说出口,应该不说出来偷偷带人去的。
曹昭那双墨眼确实很惊讶地望了他一下。
那天在国协他是搅局。谁都清楚,一个国都的老师争取去做国协学生的科研导师,其中多少道程序和手续要办理而且不一定能办成,直接可以劝退老师和学生。
“为什么不可以?”刘怀禹越说越笃定自己的想法。手续再难办理多走走路而已。临床上要遇到个天赋异禀的人才可能一辈子可遇不可求。
小儿骨科刚好不像成人骨科,力气活要求低。至于为什么从事这专业的女医生一样少,大概只是女医生可能不太擅长骨科思维。少的话意味着出现一个是另类,精英中的精英,容易超过一般骨科医生水平。
有这个天赋与其进入国协成人骨科,不如到他们小儿骨科来。小儿骨科很赚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跌跌撞撞意外事故多着了。给孩子治病,大人舍得的。
老友的技术分析一趟下来,曹昭的墨眼儿沉了。
这东西吧,从来是你自己不觉得怎样的时候,当越来越多其他人来抢,东西价值突然噗噗噗直线往上升。
他这算不算是开始翻车了?
好在他留了一手的,如他那天在国协表态,他随时可以先拐拐自己的学生。
刘怀禹好像猜到他在想什么了,惊讶:“你在想什么?主意是我先想出来的,是不是该我先?”
【2533】问题在哪
由于孩子的手术做完了,两同学接到曹老师的命令必须回来,不用呆在骨科了。听说两老师在他们离开后为“学术”问题吵了一架吵翻脸了。
真的,这早上来上班时,在路上听见其他人说起这个传言。
学生们不禁幻想连篇了:这老师吵的是什么重大学术问题?
在去老师办公室前,遇到了来汇合的潘同学。
今天起,潘世华不用跟罗师兄回到跟他们一个组别了。据说他们这组人在急诊值班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跟回导师去小儿心外了。
高兴,真高兴。潘同学貌美如花的脸上自从接到通知后喜滋滋的。
在门口,碰上了戴南辉。
戴南辉突然对着他们几个说:“你们挺傲的嘛。平常干嘛说自己谦虚。”
另外几个人怔了下:这人什么意思?
不是吗?他从自己妈妈口里听到了,说是他们这个班的学生收到不少科研导师的邀请意向了,结果迟迟没做决定选择哪位导师。如果是一般老师热情算了,这回导师里头据说包括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平日里是学生找老师,现在老师邀请学生都能被学生“冷落”?这是从未听说过的。
戴荣红认为,这班子学生有点儿过分了。要自己儿子千万别学习人家持才傲物。
神马子。
不管是硕士生或是博士生,找导师前学生和心意的导师之间从接触互动到最终敲定师生合作意向,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不然,怎会有学生一般提早个把月半年以上去找中意的导师进行接触。
学生哪怕接下导师抛来的橄榄枝,沟通完毕导师发现对方不合适,导师不要你了又得怎么说。
只能说这中间传言怎么传歪到戴师姐耳朵里的很叫人吃惊。
“进来吧。”听见他们在门口的动静,程昱辰医生打开办公室门让人进来。
几个人鱼串而入,进入办公室里头,刚好听见了有人在谈科研。
曹昭翻了翻桌上的记录本,惯例询问下学生的科研进度:“你实验做的怎样了?”
被表哥导师关心一句,段三宝有点紧张的,边思考边说:“现阶段出来的一些数据不太理想,是自己的方向有问题还是实验哪个环节有问题,在排查中。”
国都学霸自己承认有问题要排查,说明搞科研难度系数挺高。几个现场学生竖起耳朵,希望能先从学霸这里接受到什么经验教训。
“你实验的每个步骤不是都有记录在案吗?”程昱辰医生问,见优秀的后辈会碰到实验室困难有些意外,帮着找找症结。
“有是有。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
可以看出来,段三宝同学这个步骤天才是很稳的,这样回答不代表对自己没信心了,只是需要找出问题再来下手。太着急太慌张,找错方向的话不止没用而且会继续耽误宝贵的时间,导致延毕,届时问题更大了。
其次是。
“估计比较贵吧——”
站在谢同学身边的魏同学潘同学立马竖起长耳朵。
【2534】总体几方面
“什么东西贵,莹莹?”憋不住好奇心,魏尚泉小声问她。班上女学霸厉害,可能知道神仙哥哥实验室里会有什么神仙宝贝贵了。
关于这个问题,谢婉莹望了望魏同学这位富二代,有点难以启齿。可能魏同学这个家产上亿的老总儿子不会觉得贵的。她这个重生搞过科研的,比较实验贵的痛楚。尤其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做实验时穷到一逼的。
“他实验室里是不是有什么进口仪器?”魏尚泉再猜猜。
这个吧。魏同学可能真如他自己说的,从未参加过公司管理。知道公司管理也能借鉴一下到实验室这块了,知道做个项目下来花钱不简单的。
实验室开销,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科研业务费,比如说查文献需要查国内外资料库,打印文件等等,这些全需要钱的。
其次是众所周知的实验室材料费。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实验要用到的药物等等需要钱。不知道的是,导师用学校的实验室是租的,每天一平方米租金多少钱,每天电费水费多少钱,全部要入账的。像医学实验常要用到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有专门的动物实验室,养这些实验动物不止需要自己买,你养它,用的食材什么全部自己出钱,场地再加钱,并且要遵守学校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三学术会议费,导师带着课题去参加国家国际学术交流,一样得打钱。去得远打钱多,能去多远得看导师自己能申请到多少经费出远门。
莫怪有的滑头学生,喜欢前期打听观察哪个导师飞得多飞得远,这些代表导师经费充足啊。导师经费充足的话,有另外一个好处,在下面了。
四是关系学生自身了的劳务费了。你学生来给导师这里做实验,顺便给老师干干活赚取点生活费。导师有钱肯定不克扣你,一个爽,可能把你回家探亲的来回飞机费用都给你报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想想科研结果要出来,需要人家认证的。你一家说了不算的,这些叫做鉴定费。打钱让人说几句赞美的话吧。
学生把导师当老板叫boss,自称科研打工仔。
这个老板其实是需要从投资者口袋里掏钱出来的,自己本身没啥钱的。老板能与投资者叫板多少钱靠的是技术实力。
学生找好老板标准是看老板的技术实力,这点总方向是无错的。
技术实力靠什么体现,实验结果,要把实验做出来。以上几点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哪个,除了实验人员自己以外是实验材料了。
可以想见一个实验终究贵不贵大部分是有实验室材料总体费用贵不贵所决定。实验室是他人打造的包含环境仪器等,无需你先掏钱。实实在在要花出去的成本是一次性耗材费。在医学实验中,最常见到报纸上在吹的是什么贵?别说,媒体最爱讲真话了。是实验动物贵。
有的实验动物贵的离谱的。
【2535】别有深意
当然,一般穷逼医学生绝对是用不起昂贵的实验动物,用的是普通的实验鼠或家兔。问题,给学生做科研的费用很少的啊。穷到什么地步,在合乎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必然考虑成本,能用大鼠不用小鼠,只因一只小鼠比大鼠贵上几块能被穷逼科研人员斤斤计较上。家兔更不用说了,比老鼠贵太多了。
可能买得起爱马仕听诊器的魏同学听到这儿,想:这问题对我来说不太大,届时我让我爸打点钱给老师帮我买多点。
想简单了。魏同学。这个麻烦不止是买动物的钱。你动物买来不是直接用的,很多实验需要搞动物模型。因为你做临床医学研究基本研究的是病,动物拿来得让它带某种病模拟成病人方便研究。
好比在妇产科实习的时候,谢婉莹和段同学有幸接触到一些临床研究项目文件,老师们在研究妊娠糖尿病时在实验室里要建立大鼠妊娠糖尿病模型。
这模型怎么来?要么是向有关模型公司购买,比普通实验鼠贵多了,一只几千上万都有。你再有钱也很难烧得起这种巨款的。大多数时候,科研人员会自己试行建模养出病鼠。首先把买来合乎实验要求体重和岁数的大鼠先养两个星期,让它们熟悉四周的环境和饮食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到实验进程和结果。再把雌雄鼠进行交配,确定妊娠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两组妊娠雌鼠腹腔打入生理盐水和链脲佐菌素诱发雌鼠糖尿病。
你中间只要有一点点偏差导致不合格不符合你所设立的实验设想,只能全盘重做了。
此时是单只钱的问题吗?不是。有钱买不来实验结果的。有的科研学生和老师由于成果没按计划时间内做出来,暴躁到有跳楼跳河的压力。
谢同学这样给魏同学解释完一通,算是最普通的实验室问题解答吧。
暂未接触过科研的魏同学潘同学听得一愣一愣的。戴南辉再次严重质疑:这谢同学的父母真的是普通人吗?
“你这样说,莹莹,最重要的是——”魏尚泉问。
回头说到刚有人质疑他们这班子同学包括她谢同学持才傲物。现在看来,恰恰相反,谢同学是由于太懂科研了尊重每个导师,不想给导师添麻烦要慎重选择。
想少走弯路不白费功夫,前期实验设计最重要,这点需要自己和找到思路一致的导师做指导。所以俞师姐一开始的话是最正确的。
四周太安静,几个学生抬头惊觉到前辈们不知何时起在偷听他们说话,立马收起声音。
程昱辰和段三宝对对眼神:上司的表情眼神儿均不太对劲。
没多久,谢婉莹能感觉到前面神仙哥哥那双深谋远虑的腹黑美目射来别有深意的一瞥,要叫人心跳跳了。
这谢同学真叫人意外,一个看似没接触过科研的居然对科研挺懂的,这是怎么回事?最离谱的是,应该不少人早知道了没告诉他。莫怪一堆人抢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