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431】遗传是雪上加霜

    “这些情况,你们就医当地的医生应该有和你们说过。”

    “是,让我们来首都儿童医院求医。”

    “你们需要去更专业的神经外科医院看,不是来首儿,要去方泽。”段三宝说到这,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刹住嘴。

    只怕这患儿和家属去到方泽后会继续大失所望。因为这个病,是没得治的。比马蹄足要惨得多。难怪当地医生怀疑后赶紧叫父母抱孩子来首都求医。

    问题首都医生不是神,首当医生只能说在现有医学的技术范围内把活儿干到最好。对于没有突破性医学进展和治疗方案的疾病,首都医生一样束手无策的。

    对于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手术主要针对的是长出来的瘤子,切了缓解症状,切完会复发,再手术这样反复折腾。

    现在医生要怕的是,孩子这个病是遗传病,说明很有可能这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早有有这个病遗传给了孩子。所以说,在临床上,有时候是等孩子得病后才知道原来大人一块有病,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百的雪上加霜。

    “我哥没这个病,我家里人没这个病的。”魏同学在旁边暗地里叨叨念道安慰下自己和小侄子。至于他嫂子和嫂子娘家人暂没听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病。总归是这个病人把他吓到了。

    “你们先去方泽看看吧。”段同学对患儿家长说。

    “医生,你不要骗我们。是不是嫌弃挂不上号?”患儿家属担心医生是变着法子赶他们走。

    没有没有。几位年轻医生异口同声摇头,这种事儿他们干不出来的。

    事实上段同学让护士进来帮着家属把挂号费退了,能退一点算一点,对这种患儿和家属来说一分钱全是珍贵的救命钱。

    对无能为力帮上忙的患儿和家属,医生心头蛮难受的。再次应证了老师们说的话,医生是技术第一。其它是次要,钱的问题可以再想想法子凑,唯独技术是想不到得不到的。

    中午休息时,和内科同学一块吃饭,据说内科那边早上一样来了个叫人不知道如何办的患儿。

    “怀疑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液科没有床位,说是下午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重新再做个骨穿。”赵兆伟同学和张德胜同学和外科同学们交流着病例经验。

    潘世华同学上午在医院值班室睡觉,中午起床吃饭了,一块听。

    听见内科同学有机会练手骨穿了,几个外科同学流露出点羡慕的表情。

    两内科同学叫他们先不用激动,道:“这患儿家属不太好相处的。”

    医生最怕家属不配合。几个外科同学问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患儿是转院过来的,三岁大,男孩。之前在北都五附属医院看病,听说是他们家离北都五近的缘故。”

    北都七大附属医院,不是每个医院每个科都很出名的。比如北都三,只有两个科室有技术实力其它科真心一般般。北都五最出名的不是儿科和血液科。

【2432】首选不是博眼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怀疑血液病了,家属抱孩子过来首儿求医很正常。

    “在北都五的时候,没第一时间查出来,给耽误了好像两个星期左右。因为这孩子一开始的症状只是发烧,没出血。医生没怀疑到血液病这个地步。”

    “发烧需要做血常规不是吗?”几个同学听完疑心这话哪儿不对。

    “家长宠小孩子吧,听说是要抽血什么的,这孩子比较害怕而且任性不配合,不给抽。所以没做血常规,给了退烧药回家服用,只怀疑是小感冒。”

    “这样说,这家属岂不是属于从头到尾不喜欢配合医生的那种人了?”魏尚泉同学问。

    “是。”两内科同学点点头,“早上刚说要在这边重新抽血化验,家长一直叫,不想给这孩子抽。”

    “反复抽血化验,小孩子比较辛苦的。”潘世华同学说。

    大人反复抽血折腾都受不住,何况孩子。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家属不配合,医务人员很难给孩子做进一步治疗的。

    什么时候能发明出抽血不疼的技术多好。想到下午的骨穿比抽血疼多了。几位外科同学是有点担心内科同学了,怕家属听见孩子哭闹起来要命。

    要他们内科同学说,最糟糕的不是这个。

    “家属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整天在打听是不是需要找人做骨髓移植。”

    现在新闻很喜欢拿耸人听闻的东西来做新闻报道吸人眼球。骨髓移植本身涉及到了医学伦理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比起讨论什么化疗放疗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有些家属看多了新闻,以为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救命神药,知道家人得病立马追着医生问这个。

    实际上肯定不是。之前说过了,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肯定是从最有效的治疗方针开始。白血病的救命神药始终是化疗放在首位。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科多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已经形成很有效的一套化疗方案。发现及时治疗早的话,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可喜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骨髓移植只用于复发,不是医生发现这个病的治疗首选。而且骨髓移植真不是神药,骨髓移植后同样会复发,属于临床其它治疗方案无效后走投无路的一条选择。

    外行人不太懂医学,媒体爱制造新闻,只拿可以引发社会议论热点的捐献者来制造话题,实在是叫搞科学的人很不高兴的。

    懂点医学的都知道,医学捐赠这种事情必须采取自愿原则。为什么?医学是科学,每年新出的科学医学结果不知道有多少是会推翻以前的某些研究成果。只能说是研究出来的东西目前能用就用,你想说我能保证今天的研究结果永远是对的,没人敢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治病肯定是有得有失。为了救自己的命牺牲一点自己的其它东西,有些患者都不愿意呢。

【2433】不要骗人

    何况叫一个健康人去给其他人捐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医学没法做百分之百的保障,体现在很多对捐的宣传方面只停留在道德宣传方面居多,技术缺陷方面是属于能逃避就逃避不敢说。问题老百姓骗不得的,这是所有医务人员对这种宣传策略最哭笑不得的一点。你骗一下老百姓说做这事儿毫无副作用,人家一查出来不是,会对你所说的东西全盘质疑并且恨死你了。

    宣传上说现在骨髓移植不是弄骨头了,是搞外周造血干细胞,不疼的,没什么风险了。实际上呢,当每个捐献者在真要捐之前会拿到手一张知情同意书,上面给你罗列出各种风险而且要你本人自负后果。搞到一大堆先前登记的志愿者骂人,之前宣传的时候根本没对他们说过有这个。

    医务人员为什么对这种事体会最深,因为在临床上解说不够充分的时候,会经常遇到被老百姓说你骗我然后恨死你这个医生。

    人命关天啊,人命在老百姓里是放在第一位的。你怎么可以骗人,你要知道说少一点东西在老百姓的认知里全是骗人。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不要说国内,国外骨髓悔捐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搞得这种宣传方式是不是感觉叫人是能骗一个算一个?简直是自我挖坑抹黑的策略,而且准备一路黑到底了,根本不知道算是宣传叫人捐还是宣传叫人不捐了。

    捐献究竟提倡不提倡,肯定提倡。很多医务人员本身是登记的志愿者,知道捐献对自身安全风险很低,可以救人命为何不做。然而有个重要的前提是捐献者必须是个健康人。

    医学研究的正是健康人捐给病人。你叫个不健康的人来捐是不行的,对患者一样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出现大家不想见到的意外,要具体病例具体科学分析的。撞上医学偶发事件刚好是那倒霉的百分之零点零一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更需要自愿原则。另一种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些,是出事大部分案例的根源。

    再不懂,譬如她谢同学上回献血被所有老师刮了顿鼻子。你要献爱心可以。麻烦你先对自己负责。捐献者出事造成严重后果的话,被传出去会影响整个社会对捐献事业的信任度和信心的。

    对于悔捐者,不懂的会骂。懂这事儿轻重程度的,任何一个医务人员或是捐献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会骂。你强逼按着他人头捐,是好比把人捆绑起来当牲畜用的,捐完出事的社会影响后果更是毁灭性的。像上次丁露露,你利诱她捐可以,逼捐不行的,她若是临阵不捐悔捐,是必须被尊重的。

    强硬逼捐一般发生在哪里?亲人。

    亲人捆绑逼捐可以到什么程度。同家族多少号人对个体进行逼捐,不捐要他/她社死。同情弱者要有个度,否则的话是对另一个弱者形成更可怕的欺压。

【2434】打的美妙主意

    放到面前这个患儿上,你说这家属没搞清楚医生的治疗方案,直接找人问需要不需要捐骨髓了。以为这爸妈急着给孩子捐吗?想多了。医生在临床上各种伦理剧看多了。

    你想也知道,哪怕父母很爱孩子,为了孩子至少需要打算下。比如孩子后续的治疗费需要不需要父母来付,捐完后如果身体衰弱了父母怎么继续养孩子,这些实际问题正常父母均需要慎重考虑再做定夺。再说了人皆有善心,普通人肯定会为捐献者着想会有顾虑,这是人之常情。

    这些人能知道说骨髓移植对病人的好处,也肯定能知道骨髓移植对捐献者的风险。结果急吼吼抢着要医生做骨髓移植的,可想而知是违反人的本能反应的,要打个问号的。如果再仔细查看,你会发现一般这种家庭的婚姻关系是不平等的,必然那个急吼吼的想好了,想好了要让另一方去捐。要么是想到可以捐的其他人,要他/她自己捐是不可能的。

    内科同学们这样一说,几位外科同学一下子听懂啥含义了。

    “什么人急着问这个?是孩子的爸还是孩子的妈?”魏尚泉同学问。

    “我看他们两人没觉得自己需要捐。”赵兆伟和张德胜摇头道。

    “你们怎么知道?”

    “他们想自己捐需要打电话吗?一通电话再一通电话打,全是在动员自己家人来医院做检查。”

    “喂,他们知道不知道,这个捐的话,这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吧,父母和孩子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最高,可能有百分之五十呢。”

    “你以为他们不知道吗?他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和这孩子不一样。所以认为排队首先排不到自己头上。”

    魏同学摸摸胸口:“这事儿我觉得——”

    “你不用觉得。”两个内科同学直接对外科同学们忧愁地说,“我们可以预感到接下来这家人肯定要在医院里吵吵闹闹了。”

    潘世华同学忍不住插句科学的话说:“你们要提前给这对父母科普,造血干细胞配型不是看血型的。”

    骨髓移植现在正式学名被改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了,根据来源可以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等。骨髓移植变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一类。只是老百姓口头上说习惯了暂时没能改掉,继续叫做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从一开始只有骨髓移植时配型都不是看血型的,主要看的是白细胞抗原HLA。

    移植这事儿,以前讲过,最怕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天生会对外来进入人体的异物进行攻击。由于人体免疫系统不太智能,只能分析为异物或不是异物分析不了异物好坏,对异物一律进行无差别攻击。正由于如此,无论是病魔或是医生想把异物植入人体,必须先让人体免疫系统认同异物。HLA可以看成是一个人体免疫系统判别是不是自己人的主要标志之一。

【2435】要互相理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配型不是为治病,是为防止排斥反应防止移植失败。简化来说,如果不是有这个HLA门槛在,什么人都可以给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了。

    HLA是一个系统,一个白细胞抗原系统,里头包含很多东西的。关注HLA是由于它是产生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因此被叫为移植抗原。是不是只有HLA引起排斥反应,肯定不一定。之前讲过了,医学研究只能是现阶段研究到哪儿用到哪儿。

    怕其它因素,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医学要在家属里头找捐献者,这样HLA相配合的机率高不说,有其它存在排斥反应的因素可以尽可能被排除掉,毕竟是有部分相同遗传基因的人。

    如果家属中找不到,医学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在其他人群中找HLA相合者,找到的话可以寄望这两人很久很久以前的老祖宗可能是同一个。为此在捐献圈中有一句老话,叫做匹配到是缘分,这缘分正是这样来的。

    理解这个缘分的陌生捐献者,会感觉到自己好像找到了远古时期的亲人,会非常愿意去做这个善事去捐。

    这也是为什么医务人员一再强调说捐献属于自愿原则,每个人选择捐不捐自有自己get到的点。人家get到的点,你get不到不能认为人家有错。

    “你想多了。世华,你认为他们这样急打电话给其他人,有可能他们自己想捐吗?如果他们自己想捐应该先追着医生问,我的血型和孩子不同的话有没有其它法子,是不是?”张德胜说到这里带了点闷气,在临床上遇到这种家属一言难尽了。

    “如果他们自己不想捐。”爷爷是肝胆外科搞肝移植的,赵兆伟为此听过不少捐献的出奇伦理剧,给其他同学讲道,“他们可以说自己身体不行,找其他医生开身体不行的报告,逼着另一个人捐的。”

    几位同学讨论到这儿,不约而同望向谢同学。

    其他同学想询问她对此事有何意见,谢婉莹坦白地说:“这事儿未搞清楚前,别议论人家的家事吧。”

    谢同学说的对,身为医务人员去八卦人家的家事干嘛。大家立马收住嘴巴。

    吃完午饭。上午实际上是临时代班,谢同学和魏同学今晚要变为夜班下午调休去睡觉。几个外科同学商量好让内科同学叫醒他们,准备中间起床去观摩骨穿技术。

    一帮人离开饭堂时,谢婉莹接到胡浩打来的电话。

    “莹莹,需要我们陪你去见他吗?”几位同学知道是谁打给她电话后,纷纷表态。

    “没关系的。”谢婉莹说,清楚胡浩现在兴不起任何波澜。

    胡浩作为孩子爸爸近些天是积极,天天来NICU看望儿子。现在是看完儿子再下来食堂找她。

    孩子做完手术很成功,接下来恢复良好没什么事估计要被叫出院了。全部人商量好了,孩子出院后去胡浩家。胡浩的妈妈来到首都了,准备帮儿子带孩子。

【2436】条件

    这事罗家兄妹俩能同意吗?估计不得不同意。虽说法官一般会把幼小的孩子判给母亲,但是罗小妹的条件也太差了。

    如果判给罗小妹,每月另一方支付的那点抚养费是不够给孩子用的,因为罗小妹也有义务出钱养孩子的。最怕的是这孩子一旦遇上急事好比这样动大手术的事情,很急需要钱怎么办,罗小妹拿不出来。法院再去找胡浩要钱,胡浩不急着给,拖一拖会拖死孩子的。

    在把孩子判给谁这方面的考虑上,法官只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父母次之。

    这种民事案件一般上诉到法院,法院基本动作是双方调停不要打官司,打完官司怕是两方矛盾更深无利解决问题。

    两家人坐下来,放下自身固执己见为孩子好好谈谈,是最好的事情。协商好在不结婚的前提下如何共同为孩子做到最好。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和胡家协商是罗大哥主动提出来的,并且为妹妹量身订制了三点要求:

    一是妹妹产后身体需要康复,需要营养钱,这样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母乳喂养。希望男方在这方面给予女方补偿,打钱。

    二是,胡家要知道,你去法院打官司要求孩子抚养权,法院即使把孩子判给男方同样会要求男方给足女方探视孩子时间。这是有相关法律律条给孩子母亲的正当权力。胡家需要满足罗小妹和罗家人定期探视孩子和与孩子保持接触相处的时间。

    胡家如果不傻,会知道强硬不让亲生母亲探视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届时孩子会长大知道真相会骂人的。

    三是,无论男方女方今后如果和其他第三人结婚生子,需要保留对这孩子的爱。体现在罗家和胡家从现在开始要给孩子设立共同账户每月放入一定资金,是给孩子未来留下保障的生活教育资金。

    三个条件有理有据,绝对不可能是没文化的罗家兄妹想出来的。

    胡浩无需多想只需来找谢同学谈,因为罗家兄妹现在只信任谢同学。

    打完电话,胡浩出现在食堂门口,一只手插着裤袋摆着副阔家少爷样。

    赵兆伟他们一帮人留下来看看动静。见到胡浩,几个人拉扯魏同学说:你与他均是富二代,对这人有什么感觉?

    其实胡浩同学算不上富二代,仅是比起一般中产多点资产的中产。魏尚泉当然对此人不屑一顾。

    “谢婉莹,你吃饭没有?”胡浩望下手腕上戴的名牌表,装作若无其事地说。

    如果胡同学想请她吃饭不会到这个时候,谢同学作为医生关心下患儿家属:“你是不是还没吃饭?需要我帮你打一份午餐吗?”

    被反呛回来,胡浩哽了下,悻悻然道:“别说的我不请你吃饭似的。我肯定要请你吃饭的,感谢你救了我儿子。我给你包了个大红包的。”

    老师都不敢收红包,她一个学生敢收患者家属红包是找死。谢婉莹直言:“感谢的话我收了,其它的不用,不要给我添麻烦。”

【2437】另一个要求

    给她钱是给她添麻烦?服了,胡浩冲她翻个白眼皮。

    医院食堂除了吃饭基本上没有其它零食。胡浩只能陪她走到角落里找张桌子落脚,光说话了。

    坐下来时,能察觉到她那几个大学同学在附近没走,胡浩内心是吃惊的。

    以前谢同学在他们高中班上,不是活跃分子,像呆在自己世界里的书呆子,完全不受男生欢迎的。

    “可能和赵文宗说的一样,你变了不少。”胡浩以阴阳怪气的语气说,说不定离开老家来了外面的世界后,这谢同学是懂得怎么吸引男孩子了。

    谢婉莹只知道自己重生后,心态上多多少少有些改变,这点得认。

    “是你教他们兄妹给我提的条件,是不是?”胡浩单刀直入,问她。

    “他提的条件你认为很难接受吗?”谢婉莹反问一句。

    “你先说,这条件是他们想的还是你想的。”

    “肯定是基于他们的愿望提的,不然他们怎么可能认可和你说。”谢婉莹道的是实话,如果罗家兄妹不认可,她说什么都没用。罗大哥执拗的脾气胡浩最清楚。

    “你错了,我会给他们钱,一大笔钱。”胡浩唱高调道。

    胡同学突然阔气了是好事儿啊。谢婉莹绝对不予置评。

    见她面无表情,胡浩意识到谢同学不是个书呆子而是真一个狡猾的,咬了咬牙说:“这三个条件我们家会全部接受的。我找你来是为了谈另一件事。”

    谢婉莹静等对方说。

    “我个人的事我自己能处理。你变相逼迫我要求我给我做下的事花钱,我认。反正只是花钱。像你谢婉莹所想的,我有钱,花钱消灾不算什么事。”

    谢婉莹比较淡定。胡浩同学能认清自己的本事并且赞成她的观点,好过不认清有钱不花。

    胡浩说出这番话,本意是冲她出气,最终发现气的是自己,气得他揪起领口自个儿透气。

    对方口里说的另一件事呢?

    “我不会和罗小妹结婚的。谢婉莹,你知道我只喜欢张薇。”

    到这个地步了,胡浩同学竟然声称对张薇同学一直念念不忘。

    谢婉莹心想同桌张薇坐在这里听到这人这话会怎想。估计张薇会像以前经常在她面前吐槽胡浩那样说:这人蠢死了。

    是蠢。跟另一个女人孩子都有了,结果来告白说爱的人是你,这不妥妥的证实自己渣吗?

    胡浩知道自己的话荒谬绝伦,后悔地抬起手捂额头:“我记不清楚自己怎么和罗小妹在一起的。”

    出事后找说辞想挽回旧人,人类常用的伎俩了。再不行说是被对方勾引的,自己是一只一时迷途的羔羊。归之,不是自己的错。

    为了再给自己正名,胡浩急急忙忙再说:“我在楼下急诊看见张薇他哥哥带孩子来看病了。我没有和他打招呼,听见他们在说医生叫他要找人捐骨髓。谢婉莹,你逼我花钱没关系,但是你千万别逼张薇去捐骨髓,否则我会恨死你的。”

【2438】意外

    等等,胡浩同学这意思是?

    潘世华和魏尚泉抓住两位内科同学问:“你们之前说的那个患儿叫什么名字?他爸爸姓张吗?”

    赵兆伟和张德胜要傻懵掉了:是姓张。天下姓张的人很多,让人没法第一时间联想到这患儿与谢同学的高中同学有关系。

    可能张家因为事业关系以及给老人治病等缘故搬到首都来了。谢婉莹确实是今天才知道张家这事。问题胡浩听错了医生的话,她认认真真解释:“据我所知,医生暂时未让家属去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是自愿原则,没人可以逼迫一个不愿意的人捐,这是违反法律了。”

    不管怎样,胡浩摆摆手,只认定她一点:“谢婉莹,我说的是你脑子有时候抽筋的。你想你上次跟我说那些流产恐怖的话,你考虑过我的心情吗?你只说你自己知道的所谓医学常识。”

    医生不是这样吗?到这个关头上不给你灌输医学常识,相当于是不告诉你真相。等你儿子被器械弄到五马分尸了,你回头不是一样要说我?

    当医生是这样了,有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你说你当医生你科学。我问你,如果她哥来问你她是否适合捐,你要怎么说?如果配型成功,她真的适合捐,你要怎么说?”

    谢婉莹沉默着。

    “看吧。我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了。你知道她哥是什么样的人,谢婉莹。她哥会逼着她捐的。你说实话,会成为那个助纣为虐的逼她捐的凶手的,你知道不知道?”

    医生有多难做,有些问题明明白白和技术无关,很莫名其妙被拉入病人的家庭伦理剧去了。

    在现在这部剧情里头,生病的三岁孩子是最无辜的。围绕这个无错的可怜孩子,四周会轮番上演一番剧。医生最怕什么,最怕荒诞剧,最怕到最后全部人来指责这个无辜的孩子是始作俑者。

    人家形容大学是个小社会。混过临床的人会知道,一张病床都是一个小社会了。

    回想去年张薇奶奶来国协治病,让她有幸见到张薇的家人包括张薇的父母和张薇的姑姑。张薇爸爸和姑姑算知书达理之人。但是要知道,再明事理的人都有可能做出不知如何叫人评价的事儿。

    作为张薇的同桌,谢婉莹记得张薇同学其实是个不太能藏得住心事和话的人。张薇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无非下面几个:

    国人很烂,表现在做事情不爱守时,比起外国人这点烂透了。

    国人不绅士,没有外国人绅士。

    我最讨厌孩子。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一辈子都不会想生孩子。

    我讨厌矮个子的人,就是讨厌。

    一个人讨厌这些事物肯定有原因的,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讨厌。

    张薇她哥是怎样的人。

    爱睡懒觉不爱读书,晚上打游戏,永远别想准时起床。

    喜欢闯入自己妹妹的房间乱翻东西。

    人很高,嘲笑妹妹是矮冬瓜。

    张薇说,自己哥是典型的小霸王。

    想找个男人,至少得比她哥长得高吧,能把她哥打回去。

【2439】虚的很

    有这样一个哥也确实是叫人难讲了。

    不要以为只有穷人家是重男轻女,富人的重男轻女比起穷人家更有意思。富人有钱,不至于像穷人家重男轻女时只把钱给儿子花不给女儿花。富人的重男轻女如何体现,可以看看张薇家:

    张薇哥哥不学习,张薇父母说了儿子不听,拿儿子没法也不管了,钱照给。

    张薇爱学习,喜欢学习,想考好成绩,父母支持。但是,如果这个哥来打扰她学习,她父母会说,忍着点,你哥心情不好。

    家里未来这个财产谁的,张薇姑姑想都不用想道,我哥财产肯定留给儿子的。

    张薇奶奶住院,张薇奶奶想张薇,张薇必须回国否则为不孝。

    张薇哥哥,算了,都知道张薇奶奶不怎么喜欢这个不读书的孙子怕孙子来捣乱。

    如果问老太太,将来财产留给孙女还是孙子?

    老太太和张薇姑姑一样,不用想的,道:给孙子。

    瞧瞧那段时间老太太住院,老公不在,孙子不在,外孙不在。照顾老太太的人是谁,主力军女儿儿媳妇再加一个必须回来的孙女,儿子偶尔来签下名代父亲做主意。是不是决定这家人实际上有点儿老谢家的味道了。

    说明啥,重男轻女这事儿和有钱没钱有文化没文化没多大关系。皇家重男轻女不就这样吗?给足女儿体面功夫,好处全留儿子。

    出去外面,张家人都知道,拿张薇拿的出手,张薇成绩好留学可以炫耀。张薇哥哥是自小不成器的,给他们脸上抹黑的,对外不说。害他人以为张薇是张家独生女。只有张薇知道,家里什么东西最终留给的是她哥而不是她。

    再如张薇妈妈,知道儿子靠不住的,怂恿女儿出国想让女儿带她升飞。说到最后如果儿子和女儿之间要牺牲掉谁,从上次张薇妈妈摆明不听女儿的话离婚都知道,只会站自己老公和儿子。

    “她爸逼着她回国的,谢婉莹。她爸有没有受到你影响,你扪心自问吧。”胡浩道。

    她哪有本事命令张薇爸爸做任何事情。胡浩同学太爱幻想了。谢婉莹说出自己重生预知的信息:“张薇回国发展好过在国外。”

    事实是这样,张薇所读专业需要有人撑腰,在国外一个人混不好的。家里的事不是逃避可以解决的。以为张薇出国选择崇洋媚外能摆脱这一切吗?不可能的。

    叫人最惊讶的是哪个。胡浩同学作为重男轻女家庭的既得利益者,对自己家这种表现都没想过反对。结果去同情和爱上一个被重男轻女家庭伤害的女孩。你说这女孩能爱上他吗?

    现在急着给她谢同学身上泼脏水能掩盖掉这些事实吗?不能的。

    胡浩面色苍白着,他同情张薇或许不过是在同情他自己,因为他和张薇一样摆脱不了家里的金钱救济。他身上穿的用的所有的价值不是他自己本人创造的,虚的很。

    他其实比坚持走自己奋斗路线的谢同学更没有底气。

【2440】谁的责任

    见状,谢婉莹起身,去找杯开水给胡同学喝缓解下情绪。

    喝完开水,胡浩眼眶红红地走了。他个人背负的压力很大的。他如果未能创造出比父母更具有价值的价值,始终只能被自己家人看轻看不起。

    对胡浩同学,谢婉莹是感谢的。感谢胡浩同学提前给她透露了消息让她能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去值班房睡觉,下午接近四点多,内科的同学终于打电话给他们外科同学。

    几位外科同学套上白大褂跑来和内科同学汇合。魏尚泉指到墙上的挂钟,惊讶说:“四点多。我们要上夜班了,你们居然还没开始骨穿?”

    “你是不知道,他们吵了一下午。”张德胜和赵兆伟给他们努努嘴,意指急诊走廊里某位男性的大嗓门。

    张薇哥哥叫张立,拿着电话在走廊里来回走动,偶尔像个霸王似的站在路中间,根本不会考虑到这里是公众场合,目中无人,说话声音超级大。

    你以为他只是对陌生人这样吗?不是的。听他说话的内容应是在和自己父母通话,可那口气比皇家老爷更胜一筹,气势汹汹,趾高气扬:“你们来不来?不来孙子没了。”

    “来,来,肯定来。我和你爸在外地,现在在赶回来的路上。之前你们说淘淘生病的时候,早叫你们带孩子去更好的医院看病了。”张薇妈妈对儿子道。

    “你意思说这责任是我的吗?”张立火冒三丈,指着电话里头骂爹骂娘,“医生说了,说可能是装修的祸。装修公司是姑姑找来的人。否则淘淘原本好好的,怎么可能突然得什么白血病?”

    听到孙子突然得大病,张家父母肯定心里全悬着了,比老人家生病更揪心。只是张小姑帮他们找装修公司装修房子是好心,他们怎么可以回头质问张小姑。张小姑不可能说对孩子下毒手。

    “你们叫我搬来,说奶奶后续治疗在首都,说全家人需要到首都来。”张立再控诉自己爸爸妈妈的罪状。

    “我们这么安排是为你和淘淘好。淘淘如果能在首都上学读书,首都的教育资源多好啊。这是多少人想要都办不到的事。你爸为这事儿奔波了多久花了多少钱下去你知道的。”张薇妈妈为自己老公辩护道。

    “话全是你们说的。”张立不接受父母这番借口,“你们当初的说法是说张薇要在首都发展,你们要陪着她。我这个哥哥一样要配合她。不然,我在老家好好的,干嘛非得跑首都来。好吧,你们说,现在出了这事儿要怎么收拾?张薇到现在都没来看我儿子,没接我电话。她行啊,把我儿子搞成这样,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这事儿——”张薇妈妈考虑着儿子可能是关心孙子上了火说的这些话,没反驳。实际上,女儿来首都工作真和儿子没多大关系。

    张立黑着脸,问:“张薇来不来?”

    “你让她来做什么?”张薇妈妈小声问句。

【2441】肝肠寸断

    家里这个小霸王,真是谁都不敢得罪。包括张薇爸爸这个本该作为家里的主人,一样不敢得罪自己儿子的。毕竟他们未来全是靠这个儿子养老。

    儿子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想想现在医院里老人家做个手术,没有直系家属签名,医生不敢给老人动手术的。靠女儿,女儿家天生弱势些,没法帮他们争取权益的。

    估计早摸到自己父母是这个想法了,张立冷笑一声,道:“我让她来做什么?医生说淘淘这个病,要找人捐献骨髓。她不来,你们来给淘淘捐吗?”

    “捐骨髓?”张薇妈妈被吓一大跳,不知道问题居然如此严重。

    “让她来医院配合医生做检查,该捐就给我儿子捐。”张立放话道,“我也和我媳妇那边的人说了,全部人必须来,一个个配合医生做检查,谁适合谁必须捐。你和姑姑说,让她来医院。”

    张薇妈妈这颗心跳到不行了,摸着心口要心梗了。

    叫其他人来捐骨髓,这事儿远比叫人捐钱难多了。想想,先把女儿叫到医院安抚下儿子再说吧。

    “立马叫张薇来!”张立给父母下军令状了,“否则的话,我会让她不得好死。”

    走廊里张立这一声一声的,每一声好像充分透彻着对妹妹的一股恨意。

    这对兄妹俩若是有深仇大恨似的。

    “我以前一直想要个妹妹。”赵兆伟同学说,有点想不明白张立为何对自己妹妹讨厌成这个样子。一般哥哥是比较喜欢照顾妹妹的。

    “那是由于你没有妹妹。如果你有了妹妹,说不定一样讨厌。”张德胜同学打打赵同学的脸。

    和谢同学说的一样,人家的家事说不好的。

    张薇妈妈临时找到个医生朋友询问捐骨髓的事,之后再打回来电话和儿子说:“我们问过医生了。如果我们家属不捐,可以请陌生人捐,在国家脊髓库里头找适合的。”

    有钱人始终第一个念头是花钱能消灾。

    这是找谁捐来给他儿子治病的问题吗?张立的火像火山爆发。其实听他之前的话和语气都知道,他这是想找人为他儿子生病的事负责。是家里人害的,必须有人背这个锅。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动不得,他要拿妹妹来开刀祭他儿子。刀子往最软的柿子砍嘛。

    “妈。你只给我说句话,张薇来不来?”

    “你别心急。我和你爸在路上了,上飞机了,很快飞到,再和你说。”张薇妈妈说。

    “我儿子要做骨穿了!”张立说完这话转过头,眼珠子好比野兽猛虎,使劲儿瞪着哪里去。

    被他瞪住的路人和医务人员纷纷闪躲。

    不远处,三岁半的淘淘在病床上哇哇哭着,大声喊着:爸爸妈妈,不要啊,我疼啊。

    哪家父母听见自己孩子哭成这样都得肝肠寸断。

    张立握紧拳头,啪一下,砸在医院的白墙上。

    几位外科同学见着这一幕,不由担忧地扫眼内科同学:你们做骨穿吗?

    张德胜和赵兆伟冷汗直流。

【2442】家属做不到

    信不信等会儿张立那拳头回来砸在他们两人脑袋上让他们的头如西瓜开花。

    带教老师田医生喊话自家学生了:“赵兆伟,张德胜,做准备。家属已经签好名了。”

    老师是老师,在临床上见多张立这种家属,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和反应出来。

    “走。”张德胜喘口气,挺了挺胸口说。

    赵兆伟摸摸鼻梁骨,嗯了声。

    他们两人不是在血液科轮科的医学生,田医生给他们争取到这样的练习机会是超难得了。据说,这是由于血液科老师一样听说昨晚的手术传闻后纷纷对他们一班子同学另眼相看有所期望。他们不能给谢同学和潘同学魏同学丢脸的。

    几位外科同学实在放心不下,尾随他们身后过去。

    血液科下来位王老师,据说和田老师是老同学关系。两位老师一见面,哗哗哗热情交流学术观点,关系融洽有商有量的,这样更有利于指导赵兆伟他们练手。

    在护士的协助下准备好骨穿的物品,张德胜和赵兆伟两人推着部治疗车行至急诊科的治疗室。

    孩子先一步被抱到治疗室的床上了。这里环境陌生,孩子更是被吓到不行哭个不停了。

    “你安抚下你孩子。”护士和医生老师对患儿家属说。

    这样哭下去,对孩子不好。家属和孩子最亲近,安抚最有效果。

    没想到孩子妈妈转过头,张嘴就对医务人员破口大骂:“这孩子小能不怕吗?我一个大人看见医院都怕。你们叫他别怕,他怎么能不怕?你们是不是人啊!”

    额。家属这个样,让医生怎么办。张德胜和赵兆伟两人没开始操作之前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田医生和王医生是好脾气,在儿科呆久了身经百战,对孩子家属种种离奇反应习以为常。

    孩子一哭,大人比孩子更烦躁的事儿在儿科是十分常见的。

    对于这种家长怎么办?田医生和王医生耳语协商。田医生接下来对家长说:“要不你们出去,由我们来照顾孩子,好不好?我们医生做操作的时候讲究无菌,不能让你们站在这里看的。”

    家属做不到,只能医务人员来做了。

    “妈妈,妈妈——”听见妈妈要走,小娃子淘淘两只小手抱紧妈妈的脖子,死活不肯放开。

    淘淘妈妈的脖子差点被儿子的小手勒死,喉咙里堵着气,更是气到要发疯了,冲着老公大喊大叫:“张立,你死哪里去了!”

    张立走回来,瓮声瓮气问媳妇:“干嘛了?”

    “你没听见你儿子在哭吗?他说他怕。医生说要他不怕,你说怎么办?”淘淘妈妈把问题抛到老公身上去了。

    你是男人你是一家之主你负责啊。

    孩子一生病,一哭闹,事实上每次都在把父母的情绪逼迫到极点。现在,无疑张立的情绪是要到临界值了。

    他真的快要被逼疯了。这他吗的啥事,为什么他儿子突然变成这个样。他现在只想找到那个罪魁祸首来揍。

【2443】被揪住

    在场的人见着张立的眼神不太对了。

    这人想干嘛。

    “你——”张立忽的掉头,一只手指到了谢婉莹身上,“我记得你。”

    谢婉莹高中时代去过张家做客,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能偶尔在同桌家里见过同桌哥哥,然而印象不深。

    在她对此人模糊的记忆里,貌似如张薇说的,张立只喜欢在自己房间里打游戏机,客人来也不见得会出来专门会客。哪怕中途出来到厨房拿吃的,遇见客人把冷脸一甩,毫无礼仪没礼貌。张家父母都说不得儿子,何况张薇了。

    张薇每次觉得自己哥哥在同学面前丢脸,头顶乌云一团。

    没对过脸两次,这张薇哥哥竟然记得她这人?

    张立怎会不记得这人。是他妹妹的同桌嘛,被他爸爸他妈妈认定为漂亮姑娘。他承认,妹妹这个同桌是长相漂亮。问题,这人好像是个呆子,上他家也不知道要讨好他,从未主动对他打招呼。说不好是他妹妹怂恿自己同学不跟他说话,把他当空气。在他想法里,面前的谢婉莹始终和他妹妹是一伙的。

    不和张立说话是由于人家压根儿不像是要和她打招呼的人。她为什么主动打扰这位大爷呢。

    “你是不是叫谢婉莹?”

    张立这句声音一出口,赵兆伟他们几个先紧张。这话充分说明对方认出谢同学是谁了。

    “是。”不承认不行,胸前挂的医生牌子上写着了,除非人家不认字。

    “你来安抚我儿子。”

    什么!

    张德胜和赵兆伟抢着向家属说明:“你不要弄错了,她不是这孩子的主治医生,你找她没用。”

    “她不是医生吗?她不干活站在这里干嘛?想看我儿子热闹吗?”张立的手指到他们一帮人脑袋上。

    这无赖,真就是个无赖。明明知道医学生站在这里主要是为学习的绝对不可能是看热闹。

    “你们自己说的,我和我老婆安抚不了孩子了你们医生来。我让她来安抚我儿子有错吗?怎么,她连安抚个孩子都做不到是不是?”

    无赖的特征是,可以把黑说成白,把无理由的事情经过一番情绪宣泄宣传自己是弱势群体,倒打一靶。

    “好了。”田医生和王医生对了下眼,阻止赵兆伟他们那一帮想继续和家属争执的学生,对家属说,“行,我们让她照顾你家孩子。这样你们家长可以放心出去了。”

    老师!?赵兆伟几位男生惊诧。这是主动把谢同学往火堆里推。

    在临床干事是必须有这种觉悟,接受病人家属的各种刁难。如果你和对方吵,唯一最后的结果是病人遭殃。从社会层面上说,医务人员可以和家属吵。如果医务人员牵累到无辜的患儿,绝对是要被所有人指着鼻子骂死的。

    安抚患儿的术前情绪确实是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范围,耍不了赖。

    当医生是这样,小不忍乱大谋的。

    “她行吗,老公?”淘淘妈妈对谢婉莹这样的年轻女医生满脸质疑。

【2444】一块儿傻了

    不要以为孩子家长对把孩子交给医务人员这事儿能放心。相反,大部分是不放心的。谁让外面谣言太多,让家长早就用有色眼镜看医务人员了。

    对方行不行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找借口弄死人。张薇不在,刚好拿张薇的同桌来献祭。这人一旦搞不定他儿子,他反口一告,正好可以找个人出口气。张立心思。

    老师命令下来,谢婉莹向孩子走过去。

    赵兆伟紧张拉下她衣角:“你小心点。”

    这家属显然不安好心。这孩子根本不是好安抚的。

    淘淘小朋友像极自己爸爸,天生妥妥的小霸王风范。瞧瞧他一双小手不曾顾及妈妈,在妈妈脸上用力抓。莫怪淘淘妈妈要炸开了。

    潘同学和魏同学暗中撸着袖管,准备好上去帮谢同学把小霸王按到病床上去。

    “你们不准弄伤我儿子。”张立看出其他人的动静,放出狠话。

    家属在这里亲眼看着,说是监督不如说是故意找茬儿。想也知道,医务人员怎么可能伤害患儿。

    谢婉莹对其他几位同学使个眼色:不怕。

    有些孩子好像力气大,终究是个孩子,孩子的力量不能和成年人比的。再说是个患儿,体力没有比健康孩子强的。只是哭闹起来让人觉得凶让人心底产生害怕而已。

    想要控制住一个熊孩子如何做?

    只见谢同学走到这对母子面前,一眼掠过这对母子的姿态,紧接双手如同雷霆出击,猛地插入到孩子的双腋下,一个提拉,直接把孩子从母亲身上拉开了。

    啊?淘淘妈妈大吃一惊。

    大闹特闹的淘淘双手双脚腾空了,小脑袋瞬间被吓懵,眼泪凝固在小脸蛋上。

    张立眼珠瞪得大大的。

    “你别把我儿子摔下来。”淘淘妈妈急喊,依旧没觉得看似单薄的年轻女医生能控制住她疯狂的儿子。

    要知道,张立一样制服不了发疯的淘淘,因为孩子身体扭来扭去大人很难抓得稳的。

    听见妈妈的声音,淘淘回过神来了,小手拼命往四周抓,抓得老凶了,伴随大声哭闹:“你放开我,爸爸,妈妈,让她放开我——”

    一边要控制住孩子,一边要防止伤害到孩子,简直是好像不可完成的任务。况且这孩子好比一只疯掉的小狮子。

    四周一帮人看得提心吊胆。

    “你放下我儿子。”淘淘妈妈冲上去和医务人员抢孩子了,脑子里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干什么。你说有这种妈阻碍着,这孩子如何治病啊。

    说时迟那时快,谢同学高举孩子转半个圈,成功躲开淘淘妈妈来捣乱的手。

    淘淘妈妈和淘淘一块儿傻了。

    开看病的孩子本性是“慕强”,这个“慕强”不是说追求拳头似的强,是追求能控制住疾病的强。

    强是一种力量。这点人类用本能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打败病魔怎么可能用温柔,只可能用力量。抗生素杀细菌用的是攻击毙掉对方的力量。免疫系统战胜病魔全是用力量。

【2445】瘟神出去

    力量与暴力是截然不同的两名词。在儿科暴力是绝不能,展现出安全感力量是必须的。

    好比神仙哥哥如何征服孩子?可不见他对孩子有多少温柔,人家颜值高高,眼神高高在上甚至有点儿冷漠派,无奈一帮孩子和家长很喜欢。因为神仙哥哥浑身透着股能镇得住邪气的力量。

    淘淘这孩子不闹了,发现自己小爪子抓来抓去只有空气时闹不动了。一个小霸王孩子不可能是傻子,相反是很聪明的,耍性子时和他爸爸耍无赖时一样聪明至极。费尽力气抓不到人闹不成了,这孩子终于知道要歇气了,乖乖垂下小手小脚和小脑袋。

    不闹时,这孩子发现自己没有受到伤害和威胁,呆在安全的力量圈里反而舒服了。这孩子靠在医生姐姐怀里不哭了。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孩子的表现是这样,闹着闹着闹不成就不闹了,本性只屈服于强者。

    田医生上来拉住淘淘妈妈,说:“行了。你儿子不闹了。”

    不闹了,她儿子不闹了!医生的话淘淘妈妈只能听半截,因为她这是当众丢大脸了。此刻她好想晃晃儿子:儿子,你怎么不闹了?你知道不知道你不闹变成自己爸爸妈妈无能啊??

    张立面色大变。

    “家长出去。”学生表现出色,王医生发出驱逐令。

    张立和自己老婆一脸极度不甘心走出治疗室。

    砰一下。魏同学立即把门给关上了,眼神儿吐槽两口:送走瘟神。

    有时候一些家长送孩子来看病结果只会添乱。以为自己心疼孩子啊,这是心疼孩子吗?

    孩子太小没法配合的。医务人员术前要给孩子来点儿镇定剂。一般来说,是给孩子喂服水合氯醛或是给孩子推安定。喂药太慢,外面两个家长虎视眈眈着。选择静推安定更高效些。几个医务人员哄着孩子给孩子推上安定针。

    不要以为孩子貌似入睡后,这骨穿可以顺顺利利做了。首先,这个安定针不是麻药,不可能打到孩子变成全麻似的毫无反应。其次,骨穿是真的疼,有多疼,老百姓光是听见如谈虎色变。

    有人说骨穿像腰穿,事实上是错的。

    腰穿我们之前讲过,腰穿针进去的部分不是骨头是骨间隙,刺破膜抽取的是脑脊液。其实血液病的检查里头也常规包括腰穿。血液病做腰穿的目的和神经外科以及麻醉科目的不同,是为了查看中枢系统有没有被白血病侵入。白血病主要用的药物为化疗药,化疗药很难通过血-脑屏障。一旦中枢系统被白血病侵入,可想而知化疗药效果会大打折扣。

    现在小朋友需要先明确是否为白血病及白血病分型的诊断,再到查中枢系统白血病,因此先要做的检查是骨穿。之前医生给家长说的急性淋巴白血病只是初步怀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是骨髓涂片,必须做骨穿。

    骨穿是为获得骨髓涂片,这根骨穿针要扎入到骨髓里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