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6】谁做的手术
手术结束后,护士和麻醉医生送患儿去PICU。主治医生要去和患儿家属谈话。
曹昭体恤几个年轻医生:“在手术室里的办公室呆着,我找人给你们送饭吃。”
几个年轻的听到这话,刚想站起来说不用,自己买饭吃。
曹昭对他们说:“说不定外面已经有人帮你们买好饭了,也可能没有。”
这?神仙向来料事如神的。
由于没有料中他们那么快结束手术,曹勇他们是急急忙忙再去外面买饭了。
一面接领导的电话,曹昭一面走出去,顾不上其它了。
“是,李主任。记者招待会是不是?要我出席?不需要吧。领导代言可以了。我手下几位学生更不用去了。”保护自己家孩子的意识始终有的,曹昭拒绝了孩子露面的可能性。
留在办公室里的几位同学见他出去后,紧接着,潘同学手快地拿起遥控器,打开了医生办公室里头的电视机。
转到地方电视台,电视直播的采访画面有了。有记者站在他们所在的首儿门口在做第一线报告,说到等会儿即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三个同学目不转睛盯着电视机,心头不由想着人家会怎么评价他们做的手术。
之前记者电话联系某专家得到专业分析内容,在电视里等待记者会召开期间再重复播放了一遍。
三位同学听完有所感悟:原来人家是这样推测他们的技术路线,只可惜,和他们做的不太一样。
估计是这个缘故,当听到医院消息说手术成功,不少人是满脸质疑。
“你们在看电视吗?”
是自己班上魏同学的声音。潘世华同学和谢婉莹同学掉过头。
魏尚泉一个人先踏进办公室里,显然是受到了师兄们的委托进来打前哨的。拉了把椅子坐在潘同学身边,眼睛偷偷望望谢同学,在潘同学耳朵边说:“蛋糕拿来了,怎么办?”
“跟莹莹直接说。”潘世华道。
“怎么和她说?”魏尚泉问。
谢婉莹这会儿是听见他们两个人的对话:“送蛋糕给曹师兄吗?蛋糕在哪里,我去拿。”
看吧,终究是他福尔摩斯潘猜的准,知道一根筋的谢同学不介意做那个送蛋糕的人。因为这是大家之前本来约定好的任务。
送蛋糕,是什么样的蛋糕?在旁听见的段三宝歪了歪脑袋,准备看过以后回家好向长辈做报告。
“我去拿。”魏尚泉跳起身去拿蛋糕过来。
魏同学刚出去,给他们几个拎饭盒的师兄和老师随之进门。
“来来来,吃饭。”任崇达把买来的夜宵放到三个年轻人面前喂食。
“谢谢老师。”三个小年轻起身感激。
“吃吧吃吧。”任崇达摆摆手让他们坐下来吃。
朱会苍有点儿迫不及待,站在对面问起他们三个手术的情况:“你们做的什么手术,速度这么快的,是曹老师带你们做的吗?”作为同行,需要打探下曹二哥手里握有什么新技术可以借机偷学来。
【2417】版本不一样
三个年轻的边吃边点头:对对对,是曹老师带他们做的。
“他带你们做的什么样的手术?”由于自己没见过曹家老二做手术,任崇达一样好奇曹二哥的技术水平。
“他有什么秘诀吗?”朱会苍师兄追着他们屁股后面问。
三个年轻的埋头吃饭,不知如何回答好,生怕说出是自己做的后让老师师兄大失所望。
“不好说吗?你们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和老师说说吗?”任崇达吃惊他这个辅导员都问不到秘诀。
曹师兄要是在的话可以帮他们脱身。谢婉莹想到这儿,不知觉抬头往门口瞄一眼。
“你找你曹师兄吗?”
其他人是捉到她这个小动作了,笑眯眯说。
说曹操曹操到,曹勇终于姗姗来迟,两手拎的给师弟师妹们从其它地方买来的鸡汤。进来时没放过两位老同学,严肃表达不满道:“你们准备逼他们说什么?”
朱会苍和任崇达冲他白白眼,知道他一来肯定是为她无条件说话。
曹勇不认,他这是为所有师弟师妹小年轻的说话。
“喝汤。”把汤分给三个年轻人,最后一碗亲自端到她面前后,坐在她旁边。
“谢谢师兄。”谢婉莹拿过汤,心里有点儿担忧了。魏同学帮她去拿蛋糕过来了,她等会儿要怎么开这个口。
曹勇要装做不知道一样很辛苦,不然不会刚才故意拖慢一步进来了。
“莹莹。”魏同学拎着蛋糕杀到。
这下子不止他们两个紧张,其他在场的人一块儿心头砰砰跳。
办公室里一时间的气氛堪比要断了的弦。朱会苍摸摸胸口。
你摸什么?你不是有老婆谈过恋爱吗?任崇达掉头不解他这个动作。
自己是当事人不紧张了。朱会苍发誓,自己和自己媳妇谈恋爱不会这样。他和他媳妇是坦诚人,要说就说,要骂就骂,真不怕两人间一言不合吵架的。哪里像面前这两个谈的,用两个字形容叫做闷骚,三个字形容叫做自闭症。
魏同学把蛋糕移交给谢同学,摸了把鼻梁转身溜走,接下来的戏他不可以做电灯泡了。
拿着蛋糕,谢婉莹紧张到头发竖起来,起身说:“师兄,我们送你吃的蛋糕可能有点大。”
谢同学你在说什么?在场的人齐齐一惊。在他们想象中的任何版本里头,绝对不可能包括刚才谢同学这样一句话。
曹勇眼中怔愣了下之后,笑了,嘴边的小酒窝笑得像清泉潮涌似的。
师兄笑起来是超好看的,叫她这个不追星的都幻想着好像在看舞台上歌星边弹吉他边对着她笑了。这个想法掠过她脑海的时候,让她自己囧到瞬间想低头。在想什么呢?师兄不是娱乐圈明星,是实打实的医学技术专家。她崇拜师兄也该是崇拜师兄的技术。
被师兄笑了后,谢婉莹惭愧道:“我们按照师兄的说法去做,忘了考虑尺寸。”言外之意,她和一帮同学犯蠢了。师兄说的配方是八寸大的蛋糕,他们做的时候应该按照实际要求减量的,而不是等做出来发现来不及了。
【2418】没个可靠自己来
更糟糕的是,她和同学们等到这会儿要把蛋糕送出去才发现到这个问题大了。
师兄不是过生日,被送这么大的蛋糕干嘛。
之前参与策划的潘同学和魏同学一样有点没脸见人,是该做小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这样能比较符合情人节的情调。
“没关系。大家一起吃,不浪费的。”曹勇温声对她说,拉了拉她的手让她坐下来。
“师兄,我们第一次做,可能不是很好吃。”谢婉莹之后开始担忧口味问题了。曹师兄是星级大厨,这是她妈妈对师兄厨艺的评价。他们送这个蛋糕有点儿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了。
对面一帮人见着,有的人认为需要加入来烘托下气氛了。朱会苍撩撩眼镜说:“你放心,你做多大的蛋糕,做得多难吃,他都必须吃完。这不是情人节礼物吗?”
这些自称红娘的人可以不可以闭上嘴。曹勇眉头瞬时快皱成老头子了。
空气里是充斥起浓浓的尴尬,所有人能从头尴尬到脚趾头去。
谢婉莹赶紧说道:“师兄,不好吃的话,你不要吃,免得吃坏肚子得不偿失。”
朱会苍刚挺得意,现在听见她这一根筋的话,直接掉头想抽自己的脸了。莫怪有些人私下评价说,也只有曹勇能和这种一根筋的谈恋爱。
“没关系,做不好的话。如果你有兴趣做蛋糕,下次可以到我家来,我给你看那本做甜点书,你可以在我家重新尝试做一遍的。”曹勇说。
说到底,周围红娘没一个是完全可靠的,需要他自己来。
嗯嗯。谢婉莹点点头,上师兄家学习是好事。
曹勇边说是边急着打开蛋糕盒子,他更想要的是拿到那张她亲笔写的卡片。
师兄会喜欢她和同学做的蛋糕吗?
谢婉莹睁着眼睛小心代替自己和同学们望着:见曹师兄先拿了她写的卡片放自己口袋里去了。
曹师兄对甜食不是很感兴趣,比较感兴趣的是卡片?
卡片拿完,她做的彩带花他也要带回家去。曹勇打定主意。
蛋糕可以分给所有人吃。给他吃,如她说的,他一个人吃不完得浪费掉。
门口有人回来了。
“曹主任,你不是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了吗?”
“不去。”曹昭潇洒地回答遇到的同事,“有李主任在,林副院长在,哪里轮得上我。”
这长得像男主角的曹家老二居然不打算在电视上露脸。一帮人可惜地想。否则这曹家老二绝对能杀进娱乐圈当头牌。
话是这么说。好像有记者拍到曹家老二的脸了,在电视上播放着。
和家属说完话,曹昭是要回来看看自己家孩子吃上饭没有,迈着轻闲的步子走进办公室里,察觉到了室内空气有些憋。
几乎所有人在见到他的一刻沦为静声器,这是个个不约而同打算瞒着他什么。
任崇达和朱会苍对对眼:曹家老二若掺合一脚,不知道会变成怎样。
潘同学和魏同学碰个眼神:千万别,这男人会把事情搞乱的。
【2419】你想不想知道
哎呀,这室内的情况好像有点儿什么意思。曹昭站在门口,眼睛迅速抓到桌上放着的大蛋糕:“是谁拿来的?”
“曹老师,你想吃蛋糕吗?”谢婉莹见到神仙哥哥好像要吃的眼神主动问。曹师兄说了蛋糕分给所有人吃。
曹昭恍然大悟这一路他人瞒着他什么了。说来这些人都是笨,没有他掺合怎么行。要说了解他弟弟肯定是他这个哥哥。
大踏步走进来走到桌子前,端详弟弟接到的情人节礼物,再找找除了蛋糕有没有其它东西。情人节礼物总得带上卡片和花吧。
曹勇早把卡片和花藏到衣服口袋和桌底下去了。
目光溜达一圈,貌似一无所获,曹昭捉着弟弟脸上故作淡定的表情,突然转个头对谢同学说:“他不太喜欢吃蛋糕是不是?”
看之前曹师兄的动作是好像对蛋糕没有卡片感兴趣,谢婉莹是对此怀疑了。
曹昭好比摇扇子的神知,主动给她透露消息说:“要不要我和你说他喜欢吃什么,下次你送的花绝对不会失误了。”
对这个多话的哥哥,曹勇眯眯眼。
仿佛没有注意到弟弟的眼神,曹昭继续勾勾对面的谢同学:“你想不想知道?”
曹师兄喜欢吃什么她是想知道。因为她妈妈也经常问曹师兄喜欢吃什么好买来报恩。
望到她点下巴的微神态,曹昭眼中旋转的笑意快变成飓风了:“他这个人喜欢吃的东西一般人估计猜不到。他特别爱吃西瓜。”
在弟弟喜欢的女孩子面前透露弟弟的秘密,这个感觉有点儿爽。
小时候,曹家三兄弟坐在家里门前竞赛吃西瓜算是比较出名的场面了。只是长大了,各自分家后,左邻右舍变了,这些场景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掉了。
神仙哥哥和曹师兄以前比赛吃西瓜的。谢婉莹不由脑补起这个画面感,一瞬间,是叫她感觉曹师兄和神仙哥哥好像她邻居家的小哥哥一样了。她小时候一样坐在家门口啃西瓜的。
曹家老二觉得爽是爽了,很快接到自己弟弟越来越发警告的眼神。搞到弟弟真生气不好了。曹昭见好就收,叫人拿来把刀子准备帮弟弟切蛋糕。
段三宝望望他们两个。如自己姥姥说的,家里这些哥哥神仙打架时他最好躲一边去,完全闭紧自己的嘴巴绝对不敢掺合进来。
电视机里咔哒咔哒响,记者招待会直播画面开场了。
一帮医生坐在办公室里边吃蛋糕,边观看电视。
记者招待会上医院说不了什么的。很多事情由于涉及病人隐私的内容医院肯定不能说,只能公布一些经过家属和警察同意能说的内容。
公众得到了两点确切的信息,一是伤者不像外面乱谣传被车撞被人殴打之类,纯纯粹粹是电击伤。其次,医院是给伤者做了特殊手术,将伤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媒体之前采访过类似专家,对这个结果很惊讶,追问:这个手术怎么做的,谁做的?
【2420】哪家哪户小姨妈
任崇达他们回头望起了曹昭。
这家伙如果现在出席在记者招待会上,真妥妥要变成社会上的大明星了。说明这曹家老二不凭容貌也可以凭实力出圈的。
曹昭品尝着谢同学和她同学做的蛋糕,实事求是道:“味道是差了些。”
神仙哥哥这样说,说明神仙哥哥也会做饭了?谢婉莹登时头顶上的压力有点儿大。妈妈说的对,自己学会做好饭,走到哪里都有用,自己不会饿肚子也不会输给人家。
其实曹昭这话是随心无意之口,说完接到弟弟不满的一瞥:分给你吃很好了,你还想怎样?这是我的蛋糕。
曹昭只好把那口蛋糕咽进去,啥都不敢说了。要说他这个弟弟自从谈了恋爱,真是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从不会为女孩子说话的人,过于正经的人,现在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宠了。
在记者会上的李主任和林副院长只好帮不喜欢露脸的属下当挡箭牌,说道是全体医院医务人员的努力,以淡化个人明星作用。
耐不住这些记者可能会事后继续追访调查。
怕外围这些媒体不依不挠地逮人,曹昭交代几个年轻医生:“今晚你们在这里睡吧。”
留在医院里比较安全些。
不说这些,其实几位年轻医生等会儿吃完饭需要写手术病历了,不见得能很快回家去。
下半夜无事。早上魏同学拉了同班同学一起去外头买饭吃。
路过医院门口的报刊亭。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一站一个报刊亭,卖的各式各样的杂志报纸和电话卡,围观买东西的路人不少,热热闹闹。魏同学挤进人群中买了两份报纸,传递给身边的同学一起看。大家顺便了解下昨晚事情的后续。
今早股市未开,有小道消息在传金主爸爸要出来镇场子。部分人幸灾乐祸股票大跌的场面预估不会出现了。同学们心想:金主爸爸是牛逼。
“莹莹——”
有人在叫谢同学,几个人望向前面,见路上出现一名中年女性,衣着简朴大方,约四十岁出头,长相娟秀,慈爱脸,眼里满是笑吟吟的,有点像哪家哪户的小姨妈。
几位同学疑惑着这人是谁,莫非真是谢同学家里的长辈。
“我是你们俞师姐。”以前没有和他们见过面的俞明惠,赶紧给师弟师妹们自我介绍一番。
师弟师妹们连声道:“师姐好。”
俞明惠热情把手搭在师弟师妹们的肩膀上关怀:“吃早餐没有?没有,我请你们吃。”
师姐阔气。
“我们去外头找个地儿聊天。”俞师姐直接拉着他们外去茶楼吃早点。
无疑跟着师姐吃饭会吃的非常好。师姐比师兄更会照顾人。瞧瞧俞师姐知道他们其中某人是来自南方,把他们带去吃南方的特色早茶。一碟碟精致早茶小点心摆满整个餐桌,叫人流涎三尺。
“吃。”俞明惠催促师弟师妹们动筷子。
几个同学有点儿迟疑,师姐突然请他们吃的太好让他们心虚。
【2421】指点开窍
俞明惠见他们不吃的话,心头焦急万分。
自从昨晚偷窥后,她这个拉人的任务重了不少。今早跑出来正是无论如何要开始笼络这批师弟师妹们的心。
歇下筷子,俞明惠转变策略,主动关心起学弟学妹们的学业:“我听你们辅导员说,你们的学习快要进入下一阶段。你们的博士论文找好方向没有?有心仪的导师没有?”
这个问题恰好是他们同学之间近期热衷讨论的点。
俞师姐是内科的,能给他们外科生建议吗?
“很多外科医生我很熟悉的,我和他们关系很好。”俞明惠张口就来,若是要给学弟学妹们打包票。
魏同学第一个壮胆子问:“师姐,您认为哪个老师当科研导师会好些?”
“做手术做得好的老师,不一定搞科研能搞的很好。同理,搞科研搞出色的能不能把手术做的好,需要打个问号。这里头涉及一个问题。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
“这样的话,要怎么挑选?直接选科研搞得好的老师吗?”
“这个问题该先问问你们自己对科研是什么想法。”俞明惠对师弟师妹谆谆教诲道,“科研选题方向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偏基础学科的,泡实验室多些。一种是和临床技术关系比较大的,做临床病例的流调统计之类比较多。这同样代表了你们以后做医生的抱负,想解决今后影响人类医学的大方向,是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找出医学潜在规律,或是从理论出发在前人基础上去推出自己的构想再找医学证据来佐证,两者思维路径图是不太一样的。”
有师姐点下思路是如仙女棒一样点开脑壳。同学们之前讨论的热点全在哪个老师资金雄厚容易出结果,现在一听,选导师不是这回事儿。除非你把你的博士论文当成是完成作业考试一样,否则,是需要从自身兴趣和事业目标出发的。博士论文可以给你的临床科研事业打个很好的锻炼基础。
按照俞师姐的指导方针,先要确定自己的科研思路往哪里走,再找这方面比较贴合自己的老师。因为如果你这个学生和老师的思路不搭不在一条线上,你作为学生想从老师的手下获得精准指导很难的,很可能变成鸡同鸭讲,让老师如何帮助到你。这真不是老师或是你的能力行不行的问题了。
临床科研最讲究思路对不对,否则和做手术一样,思路不对怎么都找不到解开问题的那把锁。
至于有没有科研和手术一样搞得很出色的临床大佬,有的,这方面俞师姐能给师弟师妹们提供必要的情报协助。
同学们听完心想姜师姐说对了,俞师姐是第一大好人。
几位师弟师妹说好随时打电话请教她,俞明惠抿抿嘴唇笑了。见师弟师妹们心情好动筷子了,令她笑得更合不拢嘴了。
吃完早餐赶着回医院上班。
他们几个和师姐一块走回到医院门口的身影,被谁的眼球抓住了。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422】严防
程医生早上拿东西来找上司,发现上司今早的表情不像以往,有些严肃。
“曹老师。”程昱辰医生隐隐担忧了,怕是昨晚几个年轻人做的手术出现问题了。
曹昭听见他这话,回头瞟一眼他:莫非你也知道昨晚有人要来偷人了吗?
程昱辰医生糊涂了。
“老师。”谢婉莹和魏尚泉同学走进办公室。
曹昭望望他们两个,想想昨晚的事,再想想今早上被自己眼睛逮到的场景。那女人是不知死活的,身在他的地盘上,居然敢一大早拐他手下的“孩子”去了哪儿。
“你们吃饭没有?”
一开始没有任何怀疑的谢婉莹和魏同学想老师这是关心他们,老实答:“吃了,老师。”
“去哪儿吃的?”
神仙哥哥这语气这话儿,让谢同学和魏同学两个人一下子惊醒过来。
“谁带你们去吃早餐了?”没等他们想好借口,曹昭轻声细语地问。不用紧张,赶紧说出来,坦白从宽。
不紧张肯定是假。谢婉莹和魏同学两人内心光想着怎么解说是焦头烂额了。
“你们两人跟啥人去吃饭了?”见他们两个犹犹豫豫,程昱辰医生很吃惊。想这两家伙莫非背着老师去干什么坏事。
“没有没有。”魏同学急得拼命摆手,“遇到我们的师姐,她请我们吃早点。”
“她为什么请你们吃早点?”
“俞师姐很好人的,她对师弟师妹们很好。”魏同学给老师讲讲清楚来龙去脉。
切~骗谁呢。程昱辰医生自认不如上司狡猾,都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临床上的后辈多着了。前辈的钱精打细算着,不是大风刮来的,没事能整天请后辈吃饭?
终于明白上司的脸为什么有些严肃。这不是偷人吗?这几个孩子没实习结束没毕业呢,这会儿拐骗孩子想干嘛,想让孩子以为被人挖了自己很了不起了可以不好好学习了吗?
程昱辰医生没有上司藏得住,转头直接告诫两个小年轻的:“人家开空头支票,说了你们就信,你们脑子是泡水了?”
老师们想的真多,俞师姐哪儿想挖他们了。再说俞师姐是内科的,挖他们有鬼用。魏同学心里头嘀咕着。谢同学闭紧自己的嘴巴是了。
内科的来拉人,背后岂不是更藏着条大鱼大boss不好出面?曹昭眼里的光不太那么神仙了,自己这帮新来的“孩子”越来越显得有点儿与众不同。
办公室门叩叩两下推开后段三宝走进来,问大家:“你们谁给我买了早餐?”
他先回的办公室,见到了桌上摆着饭盒一共五六个很壮观,上面贴了纸条写明是给他一个人买的早餐。早餐太丰富,让他十分惊讶必须问问情况。
魏同学转头对他说:“放心,不是给你下毒。我们师姐知道你可能没吃早餐,顺便给你买的。”
啪。程昱辰医生忍无可忍,走过去扫了扫这个小朋友的后脑勺。这是当着他们的面挖人挖到他们国都的学霸身上了。
时间到了。急诊科一样要交接班的。一行人走出办公室准备干活。
【2423】妈妈来探班
走出办公室的魏同学,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
“妈,你干嘛呢?我在上班。”
“我儿子上了电视我听人家说才知道,我能不打电话给你问问吗?”
“我昨晚在医院值班,没事了。有事我会打电话的。”
对小儿子这般大大咧咧的风格,魏妈妈始终有点担心,道:“我拿点吃的和衣服给你送医院来。估计你昨晚没有衣服可以换洗。”
几个人随之见到了来到医院的魏妈妈。
魏同学长得帅气,可以想见父母长相不会太差。果然,出现在急诊科门口的魏妈妈穿了件天鹅绒连衣裙子,风韵犹存,年轻人绝对是个大美人。
赵兆伟同学和张德胜同学拿手点点魏同学肩膀:你妈妈漂亮啊。
早过了小时候拿妈妈漂亮来炫耀的年纪,魏同学此刻无所适从。他是要独立当医生的人,竟然被妈妈来探班,搞得他好像个没长大的小朋友似的,不知道老师同学们会怎样想他。
三两步跑过去拿过妈妈手里的袋子,魏尚泉道:“妈,东西给我,你回去吧。”
“你老师和同学是不是在?”魏妈妈来探班肯定不急着走,垫着脚尖寻望里头那群穿白大褂的医生们,不会儿好像见到了熟人说,“那两人在电视上出现过。”
“妈,你不是没看电视吗?”
“你爸有用录像机录新闻的,我后来看了。”魏妈妈道。
那时候没有app新闻回放视频,有的人家为此在家里添置录像机连接电视,定点把来不及回家看的电视节目录像起来再看。
让魏同学更无奈的是,老师和同学走过来和他妈妈说话。
“阿姨,你好。”赵兆伟等人主动向魏妈妈表示感激,感谢魏妈妈昨天为他们提供做蛋糕的厨房和厨具。
“别客气。有空常来我们家坐坐。”魏妈妈热情招揽儿子的同学们上自己家里来,说完再拉了下儿子指着谢同学道,“你班里女生?”
“是。”
魏妈妈向儿子挤眉弄眼:如此漂亮的女孩子是不是和你有什么关系?昨天上我们家了是不是?我看见她在电视上和你在一起了。
魏尚泉同学要被吓死了,若是被曹师兄误会太糟糕了,使劲儿摆手:不是,人家有意中人的。
儿子说不是,魏妈妈有点儿惋惜,这女孩子看来很漂亮,而且和儿子是同学应该有共同话题。
“你是他妈妈吗?”
魏妈妈回头见是谁说话,再拉了下儿子衣服说:“我在电视上见过他,乍一看以为是演电视剧的。”这话是问儿子此人是现实中的医生或是演戏的演员。
头次见医生长得太帅被家属这样误解,四周部分人维持不住表情:魏妈妈太可爱。
魏同学心里一边乐,一边只得告诉妈妈说:“他是曹医生,我老师。”
“你好,曹老师。”魏妈妈赶紧给儿子的老师道个歉,“你长得太好看了,人人都说你是明星。”
“到我办公室里坐坐吧。”曹昭邀请学生家属来次现场家访。
【2424】家访
这人想干嘛?魏同学心里的不高兴快写到脸上去了。
其他人望着魏妈妈走进领导的办公室里头去。
谢婉莹同学和其他同学若有所思起来:这曹老师对魏同学的关注度不一般。
“你说他怎么回事?”赵兆伟贴在张德胜耳朵边商量。
似乎魏同学从一开始的错,在于露出爱马仕听诊器引起了偶像剧男主角老师的注意力。
魏尚泉同学一头气火到想把自己的爱马仕听诊器扔了。老师找学生家长谈话,一般是为的是差生的成绩,优等生用不上老师操心的,这点认知魏同学是有的。
“走吧,我们去诊室。”段同学对其他两位跟班的同学说。
不管怎样,继续上班。
潘同学下班去睡觉了,同其他同学拜拜手。
等魏妈妈进入办公室,程昱辰医生瞅瞅外面确定不会有人在门口窃听,再小心反锁上门。
单独面对儿子的老师时,魏妈妈心头砰砰跳了。和儿子一样,她怕老师找她是谈儿子学习不好的事情。
给学生家长亲自泡了杯茶,端着走过来,曹昭亲切的语调说:“您坐,阿姨。”
“老师,您太客气了。”魏妈妈哪敢坐下,这颗心随时等待审判似的,干脆主动问起,“老师,是不是我儿子哪方面做的不太好,回头我和他说说。”
“他做的很好,很关心患儿。他昨晚不是救了人吗?”曹昭道。
魏妈妈眼里闪现出一抹疑惑了。
把茶放到家长面前,曹昭说:“我好像很久以前见过你,阿姨。”
魏妈妈重新望起他这张脸以及他胸口挂的医生牌子,惊讶地啊了声。
外面几个年轻医生回到外科诊室。
因急诊科没有小儿骨科之类的进一步分科,属于外科大类的病人全来到外科诊室就诊。
这次来就医的是个五个半月大的男婴,发烧。本来孩子发烧首选分诊去内科,护士把孩子分到外科是由于见到这孩子的小脚丫子有问题。
这孩子的小脚丫怎么了?医生的手掂掂拉拉孩子的右足,孩子的右足受到些微刺激基于反射作用缩回去伸出来,表现正常。医生的手换到孩子的左足时,愈加小心稍微拉拉这孩子的左足背,孩子的左足根本拉不平。
这是典型的足内翻,踝关节背伸受限,目测跟骨内翻十度,好在孩子的足趾血运算正常的。段同学检查的时候,谢同学在孩子病历上哗哗哗下笔书写孩子的体征。
“这情况是不是需要叫骨科医生下来?”魏尚泉同学请示道。
没在手术台上的段同学重演鸵鸟状了,没说话,不吭声。
魏尚泉只好回头望下谢同学怎么说。
套上写一半病历的钢笔头,谢婉莹走过来,打开医生用手电筒,检查患儿的瞳孔,用手摸摸孩子的脑袋瓜。
魏尚泉同学其实不笨,只是需要被人点一下思路。见到谢同学这个动作,他瞬间明白了。人家摸孩子脑袋不是单纯地安抚孩子,是在检查孩子的囟门。
【2425】大同小异
这要说到孩子足内翻在儿科骨科里头是很常见的一种体征,俗称马蹄足。它的病由和骨头并不是有很大关系,是和肌腱韧带发育异常有关。
马蹄足怎么来的?有的孩子在没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能通过孕中后期的b超被检查出来马蹄足,这说明很可能不是胚胎畸形,因为在孕早期b超检查中几乎没见过有马蹄足出现。
一般医学上的解释为,马蹄足是出现在孩子妈妈怀孕期间,孩子由正常足变为的马蹄足。原因有可能是胎位不正或是胎儿过大,孩子在妈妈的子宫内受到压迫导致脚丫子变形。由于医学上无法完全确定唯一病因,其它病因不可以排除,医生们一直在调研包括遗传等因素是否导致孩子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足内翻现象。
马蹄足和其它病一样,有可能只是本身单纯的先天足畸形这种病,也有可能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出现的体征。继发于其它疾病中最常见的属神经外科疾病,神经外科疾病包括神经中枢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中枢系统疾病是颅脑和脊髓出问题了,这是大事情,需要医生仔细好好检查和鉴别。
儿科的神经外科检查和成人是大同小异的,检查患儿意识状态,检查各种浅反射深反射。儿童唯一有点和大人的区别在于,婴幼儿是在生长发育中的,不像大人已经发育完毕。这导致孩子一出生不是脑袋完全长好的。孩子出生后大脑会继续发育,头会伴随整个身体的发育慢慢变大,表现在头围会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变大生理范围。
测头围在婴幼儿正常体检中是常规项目。急诊再检查主要是防孩子突发的疾病,以及有些家长粗心大意并没有带孩子准时去做体检。
通过测头围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大脑在发育,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势必要往外扩展。人的生理构造为了配合这方面的成长需要,故意在出生后并不马上关闭所有颅骨缝,而是等孩子大脑发育好再把颅骨整个长合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大脑的最坚实头盔。正因为如此,在头颅未长合以前,婴幼儿的头颅是比成人脆弱得多。婴幼儿大脑一旦发生外伤可想而知会非常严重比大人重。
几块头颅骨未长合关闭以前,之间留下的缝隙区域形象地说像暂时打开的门,因而被称之为囟门。这样的囟门一共两个,一个在孩子头顶前中央,菱形的,为前囟门,完全关闭要等孩子一岁到一岁半。后囟门是三角形的脑后方,有的孩子一出生已经关闭了,最迟关闭是六至八周。
我们有时候在临床上能见到孩子刚出生脑袋尖尖的好像变形了大多是由于前囟门未关的缘故,无需紧张的,等关合后自然长好。有经验的老人说是出生的时候孩子被妈妈挤出来的尖脑袋,这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宝宝未闭合的囟门同时是为了自己脑袋能顺应妈妈的产道变化来做个调整,方便妈妈顺产。
【2426】被吓一跳
之前我们在产科一再提过了孩子能不能顺产取决的关键要素是孩子的头。为此顺产中医生的手要特别保护宝宝的大脑以及有规范的接生手势。
医生检查囟门的时候,除了看囟门关闭时间正常不正常以外,像今天发烧的患儿,摸摸前囟门查看有没有鼓起有没有紧绷感。有的话或许代表了孩子患有颅内高压的存在。如果囟门过大伴随头围过大,要怀疑下是不是先天性脑积水。囟门过小或是早闭,需要排查下是不是孩子大脑发育不良了。以上种种原因代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均有可能引发马蹄足。
谢同学检查囟门的时候,魏同学拿了软尺过来帮忙测量孩子的头围。
段同学翻查病历上护士给孩子之前量的体温和血压记录。
一系列神经外科检查下来。孩子意识状态尚可,没有表现为嗜睡等异常状态。后囟门闭合了,属正常。头围42cm,在正常范围内。前囟门没见膨隆或凹陷,不见颅内压异常情况。瞳孔3mm,正常的。孩子的脊柱未见畸形或异常弯曲。体重在81kg,体长60cm,说明这孩子营养可以,属正常发育。唯独这左足是畸形了。需要再给骨头拍个片子,看看有没有骨畸形。
只是马蹄足一般不会引起孩子发烧的。医生需要继续围绕孩子发烧这一环节进行检查。谢同学和段同学戴上听诊器给孩子听听心肺。
魏同学拿起圆珠笔和笔记,询问家属并记录下孩子的病史。
“你什么时候发现孩子发烧的?”魏同学的笔头在笔记本上点点着问。
孩子妈妈答:“应该是昨天。我们自己想法子给他擦下酒精,想给他退烧,退不了才抱他来医院看。”
老百姓知道看病麻烦,有些家长见孩子情况不严重的话,会在家里想着自己先找法子给孩子退烧,若是能退是小毛病不用上医院了。
“他这只脚什么时候这样子的,你知道吗?”
接到医生这个问题,孩子妈妈好像才发现儿子的左脚异常,惊讶地说:“之前抱他去做体检的时候,医生没说过他的脚有问题。”
说明这孩子的马蹄足是现在被发现的。并不奇怪,不少孩子先天性疾病症状不显著,要等后期症状越来越突显出来才能被人察觉到。
“他有没有呕吐,有没有拉肚子?”魏同学再问问。
孩子妈妈摇摇头。
“咳嗽有没有?”
“好像有。”孩子妈妈说,“还有哭,哭得声音嘶哑,我们觉得他好像喉咙不舒服。”
孩子哭声嘶哑,喉咙不舒服,声带声门出问题?是小儿急性喉炎吗?几个年轻医生被吓一跳。
儿科发病急和进展快,小儿喉炎在这方面体现到淋漓尽致。由于孩子的喉腔小,喉炎容易发生肿胀,孩子咽喉发射比成人差,气道分泌物没法自主排出来,进一步加重堵塞,最终形成喉梗阻窒息。是儿科常见的最需要警惕的急症病种之一。
【2427】孩子长大了
听诊的医生屏住声气仔细听,似乎能听见一些肺呼吸音的异常了。喉炎比较严重的话,是可以听见喉的传导音或是管状的呼吸音。孩子的心率稍微有点儿快。
段同学转个身,在办公桌上取了根消毒好的直接喉镜过来给孩子做简单的喉部检查。直接喉镜之前讲过了不再说。
医生看病是这样了,必须把所有常见的怀疑病种排除下避免漏诊误诊。这一番检查完,时间要过去十几分钟了。家属在旁边看着焦急,要怀疑这群年轻医生行不行的。家属永远想着一来到医院既然是挂急诊了,医生肯定能很快解决问题。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不止是年轻医生,年纪大的医生基于谨慎同样需要排查的。
“你们先给孩子打针是不是?”孩子妈妈催促医生。
初步判断有了,为小儿急性喉炎。医生是会先开药开针做处理。患儿病情比较急,为喉炎二度了。魏同学急匆匆跑出去叫护士先给这孩子打上针。
当魏同学在急诊科走廊里一路跑的时候,魏妈妈从老师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了。眼望着儿子穿着白大褂飘飘的身影,魏妈妈有些感慨,儿子长大了呀。
“一块去看看吧。”曹昭对学生家长说。
来了肯定是想近距离再看看儿子当医生的样子,魏妈妈深吸口气好像在安抚砰砰的心跳,走过去。曹昭和程医生随同她一起过去看看学生们的工作情况。
几个年轻医生是顾不上其它的,埋头处理患儿的病情。几个人帮着按住孩子四肢让护士给孩子顺利抽血和打吊针。
危及患儿性命的症状处理好之后,像孩子出现马蹄足这样的异常情况必须告知家长。
“你们说他这只脚是异常的,要怎么办?”孩子家长听完医生的话自然紧张了,问。
“我们会请骨科医生过来会诊。”给家长说着,联系住院部小儿骨科医生下来。
几个年轻医生没想到的是,下来的骨科医生非一线值班住院,而是他们之前见过的刘怀禹老师。
刘怀禹老师造型像个艺术家,白大褂没扣的,从步梯走下来时是风流潇洒。像这种副主任医师,除非叫人别跟着,一般后头跟的是一堆学生像小随从似的。
这一批医生突然出现,是能把孩子家长吓到的。为此,有经验的医生在进去见孩子和家长前,会考虑下,不让所有学生跟着进来。
到了患儿急诊观察床边,要拉开隔帘前,刘怀禹好奇地打量下站在这里没进去的老友曹昭:你怎么不进去?
曹昭不用说话:我想怎么看我家孩子就怎么看呗。
刘怀禹不是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站着的魏妈妈。
隔帘拉开后,魏同学发现了自己妈妈没有走,眉头皱起来了:妈妈你怎么不走,要我被同学笑话是不是?
魏妈妈向儿子摆摆手:行行行,我走。
见到儿子认认真真当医生的样子后,魏妈妈脸上重新展露出笑容,转身离开了医院。
------题外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428】久病麻烦
先天马蹄内翻足治疗的话,肯定是越早越好。畸形的话会给孩子带来骨骼负担,等孩子会走路后这种负担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骨骼畸形。
由于这病一开始不涉及骨头的问题,而且儿童的骨头是在发育过程中的,医生一般不会做涉及骨头的手术。要做手术的话,是做肌腱手术,全麻下在跟骨上方做一小切口,把跟腱切断,接下来做石膏固定。做完手术需要持续做带矫正器械,马蹄足是非常容易复发的病。
养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只有当过父母的人能亲身体会到。瞧瞧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的病,家长要伴随孩子治病不是一天两天几周的事情,是好多年的事情了。
只要听完医生这话的家长,脑子瞬时是懵掉的。
治病最怕什么,最怕时间长。久病床前无孝子,强调的是久。
一个非要命的病,可是同样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和一生,父母不得不给治。孩子妈妈给上班的老公打电话去了。电话通话间少不了争执和吵闹,吵的基本是孩子这病怎么来的,治疗这个病孩子要花多少钱。吵归吵,爱孩子的父母不是吝啬这个钱,怕的是这个钱砸下去后治不好。
老百姓对治不好的病向来是提心吊胆的。每逢听到医生说一个病要治好久,有点聪明的家属均能听出医生的言外之意,这个病能不能完全治好是很难说的。
只是抱着孩子来医院看孩子发烧的母亲哪里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坐在那里一脸茫然和生无可恋状了。孩子打了针不知事儿,舒服点在睡觉了。
医生安慰患者家属是有条件的,患者和家属来医院求医是求医生技术的。如果医生这个技术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开出去的安慰话是没什么效果的。
在一些有条件的国家和社区,会在医院里安排这样一部分社会人员。由于是非医务人员,和家属有种其它的共同感情,可以起到医务人员的补充作用,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扶助。
在国内,这样的社会慈善组织是极少有的,更多的是来医院晃荡想掏空治病老百姓那点钱袋子的骗子。再次说明经济决定一切。没有经济做基础,也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发善心,一个个光顾着自己生存来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病友之间的抱团取暖反而成为了国内病人得到心灵安慰的另类途径。
看完病人,刘怀禹给患儿开出了治疗方针,先把检查全部做完确定是否为单纯马蹄足,试行门诊矫正,若行不通再做Ponseti疗法即上面说的跟腱手术。检查和治疗需要家属自己商量后同意再说。医生不会逼迫患儿家长,只能提建议。
其实这个患儿病情根本不重,几个年轻医生是不太懂接到电话后为什么是副主任医师亲自下来看。
刘怀禹下来是想问问几个年轻人昨晚手术是不是他们做的。
【2429】要提防
没想到老友曹昭站在这里碍着眼让他不好开口直接问。
大概是猜到他为何出现在这,曹昭一路望着他。
真要把人急死了,刘怀禹只得走过去对他说:“你盯那么死紧做什么?想拿绳子拴人吗?”
现在想偷人的是一个脸皮比一个脸皮厚。曹昭内心里对这些人服气了,嘴角阴阳怪气地勾了下。
从他的表情读到什么,刘怀禹吃一惊:“有其他人吗?”
这人想什么?你都可以跑下楼来想偷人,能没有其他人和你一样心思吗?只有你一个人聪明?
“没偷没偷。”刘怀禹澄清着,“只是想问问。”
问完再偷人。神仙哥哥早对此了如指掌了,藏着黑森小漩涡的眼睛瞟着他。
几个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望着两老师边说边聊走开,想着可能刘老师是下来找曹老师聊天的,走回去诊室准备看下一个患儿。
有个梳着马尾的女大学生斜背着个挎包走进首儿急诊科,从人群中见到谢婉莹熟悉的脸,惊喜登时流露在脸上,边走边喊人:“谢医生。”
一帮在急诊科的人回头,见这女孩子长相十分靓丽,不由疑问这人是谁。
有人在喊谢同学,张德胜和赵兆伟随同大队伍探个脑袋,认出这张人脸哇一下:噢唛嘎,是那个给他们班上同学闯了无数祸的校花李亚希。
这个闯祸精来找谢同学想干嘛。
同样记起这人这事的魏尚泉满脸警惕着,对谢同学说:“你小心点。”
段三宝在旁听见他们的对话感到疑惑。
“没事的。”谢婉莹对同学说,经她从发小那里了解到人家早变好了。等李亚希走过来,关心下病人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定期回去医院复查?”离开肝胆外科后确实不太清楚以前那些病人的情况了。
“有。”李亚希笑着回答道。作为校花,本来有沉鱼落雁之容,恢复健康后脸颊有肉了,笑起来更好看了。
病人恢复好,谢婉莹作为医生很高兴。自己发小的付出能得到回报没有白白牺牲,是好事情。
“你来这里找人吗?”谢婉莹问她。
“我忘了告诉你,谢医生。我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梁老师手下学习。梁老师和首儿有个合作的研究项目,我来这里帮老师搞调研的。”李亚希拍拍身上装了沉重文件的背包说。
别小瞧人家校花了,到底不可能是差生,家里有人脉。报考的研究生在同个院校里头如果专业类别差不多,转个专业和导师是办得到的。而且心理学说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实际上没多少学霸争取,因国内这个专业就业路径相对狭窄不被看好。李亚希选这个专业真是为情怀和梦想了。
“你去忙吧,谢医生,等你有时间我再找你聊天。”李亚希说。
现在这姑娘变得善解人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了心理学的缘故。
和谢婉莹分开后,李亚希掉头看见了那个抱着马蹄足患儿一脸哀伤的孩子妈妈,于是走过去。
【2430】每个医院情况不一
“她想做什么?”魏同学见到李亚希向他们的病人走过去,紧张地问。
“没事没事。”谢婉莹拉住魏同学,稍安勿躁。
站在患儿妈妈面前,李亚希蹲下去,从自己书包里拿出条小纸巾递给对方擦擦脸。
她这是想安慰患者家属?
“这人能变好吗?”魏同学终究是有点怀疑的。当初,李亚希这个人是差点把国协医院几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全给害惨了。
谢婉莹受到发小和自己妈妈的影响,对人能不能变好还是有点儿信心的。
回到诊室接诊的第二个患儿,让魏同学的心再次悬挂起来了。
这次来就医的患儿症状是胎记。
“我们在其它医院就诊,他们说让我们来首儿看看能不能治,他们说他们治不了。”孩子父母抱着一岁半的患儿对医生说。
魏同学仔细查看这个患儿身上的胎记,是比较大块的咖啡色斑块,长在背上那块最大估计有两厘米。想到自己妈妈说过的话,魏同学心有余悸了,开始顾虑起自己那天下结论是否太快。可能需要回家去瞧瞧小侄子身上的胎记什么样子再说。再想到小侄子去过医院看过医生了,估计诊断能靠得住。
没想到这对孩子父母继续说的话打翻了他的想法:“我们一早觉得他身上胎记多了点,抱他看过医生。医生说没事儿,结果这胎记越来越大,现在医生说是有事儿了。”
值班的急诊医生有点无奈。段三宝同学问孩子家长:“这里是急诊不是门诊,急诊科护士没有和你们说清楚吗?”
“门诊我们挂不到号,我们从外地来的,求了这里的护士好久,最终答应让我们进来找医生看一看。”
异地就医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千里迢迢跑到首都求医是没有办法,因为首都是全国医学中心,是病人的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如果孩子看病,老百姓想也不用想,来首儿找儿科医生对了。都知道首儿是全国儿童医院排名第一的医院,这里的医生专门给儿童看病是最厉害的。
只能说老百姓终究为外行不太懂内行的信息。首儿的神经外科并不是最出名的,实际上首儿的神经外科医生要去方泽培养进修的。方泽的神经外科远比首儿出名多了,包揽了小儿神经外科。况且这两家医院同属一家医学院附属单位,彼此不分亲疏。
一家医院投资神经外科设备仪器要巨款的,首儿是儿科综合医院,很多科室均要钱,分到小儿神经外科上的款项有限度,干脆把一些治不了的神经外科患儿转去给方泽治。可以说首儿和方泽不是竞争关系更像是亲密的亲人关系,和国协国陟之间的关系真不太一样。
可能是首儿不需要神经外科同样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国协不一样,如果失去拥有大市场的心内心外科业务很要命的,不得不和国陟斤斤计较。
“他这个病初步判断怕是神经纤维瘤,如果确诊是,他皮肤上这些斑块不能叫做胎记,是神经纤维瘤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