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冰美人
“吃。”申友焕让大家不用客气开饭,再把标了特殊记号的饭盒单独拿出来放到谢婉莹面前,“来,这个是专门给你点的。女孩子要美颜,给你点了番茄炒鸡蛋和茄子。”
申师兄在她没来之前已经惦记她的吃饭问题了,谢婉莹深为感动,连声答谢。
“我有没有你靳师兄他们对你好?”申友焕故意笑眯眯问她。
师兄问这一句谢婉莹突然记起,手放入裤袋里掏出手机:手机没电了。
“我帮你找个充电器。”见状,申友焕叫人帮她去找个合适的充电器过来。
手机充电的时候,谢婉莹心里想着在这期间会不会有人打电话给她。
发小?她妈妈来问她表哥情况?或是曹师兄?
上飞机手机要关机,一路忙忘了重新打开手机,要开机的时候发现没电了。但愿打不通她电话的人别担心她。也或许没人打她电话。
望着她略有忧虑的表情,申友焕掏出自己手机放在台子上:“想打给谁,可以拿我的电话打,没事。”
申师兄太好,谢婉莹点点头,暂时不用,免得突兀打给人反而叫人怀疑她出了事。
吃饭,顺便翻开搁在桌上的大表哥的病历,有时间必须仔细再捋捋疑点和重点,方便接下来和师兄讨论。
办公室门口钻进来一个人,同穿着刷手服应该是本院的医生,走到申友焕身边耳语:你师妹?
指的对面坐着的谢婉莹。
是,干嘛?申友焕问对方。
“长得挺漂亮的。”
申友焕眉头皱紧了。回想他一路带小师妹在医院里走,路上不少人盯着他的莹莹小师妹目不转睛。小师妹一张素颜是很漂亮,最重要的是气质,气质很独特,年轻的医生极少有她这样不凡的学者气度。
“冰美人。”对方再赞一句。
申友焕回神,在瞎说的同事脑袋上拍过去:说什么呢?人家是医生来干正经事的。
对方笑嘻嘻地闪开申友焕的手,眼睛不忘再瞧瞧美女,意图向谢婉莹打招呼:“她叫什么名字?现在在我们医院吗?”
“不在。”申友焕挥挥手让这人可以滚了。
“有男朋友不?”这人被赶边继续问边走到门口,不巧和迎面进来的石磊撞上,吓了跳,“外科的人怎么过来了?”
“我叫他来吃饭的。”申友焕说。
石磊进来后拉开申友焕身边的椅子坐下。
在他们两人身边坐的李晓风,一口一口扒拉着米饭好像饿死鬼似的。要赶紧吃完,过会儿有急诊手术要做了。
见自己底下年轻医生吃饭像个猪八戒的模样儿,申友焕再望到对面的小师妹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吃,心里叹口气:小师妹这种稳在年轻医生里头少有的,别指望自己的人能有。
“申老师。”门口再进来一个人,这回来的是一个女医生,长头发扎着马尾,进来后对着申友焕哈下腰,道,“陈老师让我过会儿去手术室帮忙,让我过来先看看病人的病历。”
“检查结果没完全出来。出来后会同病人一块送到手术室里,杨医生你到时候再看吧。”申友焕告诉她。
【1562】需要勇气
杨医生发现坐在椅子上吃饭翻病历的谢婉莹,心里想着可能是新来的同事而且同是女医生,兴致勃勃走来搭两句腔:“你是一样来跟申老师学习的吗?”
谢婉莹抬头,如实回答:“不是。”
听见她这句不是,杨医生脸上流露出明显的一抹失望感,语气稍带了点悻悻然挤出一丝勉强的笑意:“不是啊。”
谢婉莹大致可以猜到对方是为什么沮丧,因为孤独感。
比起她谢婉莹要当个外科医生,这会儿未结婚生子的年轻女医生想要做个心血管介入医生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前面说过了,于师兄和靳师兄为保护她尽可能不让她进入介入手术间吃辐射。年轻的女医生比年轻的男医生要面对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结婚备孕。
当医生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不结婚不生孩子。所以,哪怕你奋不顾身在这个年轻的时候去学了,博士毕业就业后女医生基于将近三十的缘故需要上结婚计划。怀孕,生子,孩子出生后要母乳喂养。为了孩子着想,身为母亲的女医生至少几年间进不入有辐射的介入手术间。
任何医学操作如同新手司机考取驾驶执照的情况,若不上路不开车,不在临床上多实践,等于白学了。在这样各种顾虑之下,不少女医生只能选择未来再学,可以等结婚生完孩子后医院再派来进修时好好学。现在的学可以是走过场一样的学,不需要太当回事儿。只是这样的话,肯定比男医生要落一大截了。男医生压根儿不需要考虑孩子出生后那几年的问题。
像这位杨医生夜晚听说有急诊手术有机会练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咚咚咚跑过来,属于和其他人不同的想法。估计和她谢婉莹一样为很不服输的性格。
谷</span>
固然听谢婉莹否认自己不是,杨医生拉开椅子坐下,意图和她聊上几句。寂寞嘛,现场没几个女医生在。
国陟做心血管介入的女医生是有,晚上基本下班去了。白天女医学生是多,晚上却鲜有像她这样不怕辐射自己愿意赶过来的。到底是知道越多的人越会在心里惧怕。加上科室会偏向保护女同胞,吃力活不讨好的活儿让男医生先承担了。唯独这个医学技术不分男女的。受保护理所当然享受可以不学的权利,同时相当于放弃了与人同台竞争的机会。想当个牛逼逼的医生需要技术在身,升职同样要技术的。
“你是哪个医学院的学生,是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吗?”看谢婉莹的外表,杨医生判断她比自己年纪小,可能只是初来看看环境的内科生。
“我是外科生,国协的。”
“外科生晚上跑来介入室——”杨医生话的半截,意识到她手里拿的病历很不一般,登时明白了什么,眼里写上了抹同情,没再问下去。
“杨医生。”门外走廊里路过的一个男医生对着办公室里头喊,“病人要上来了,你过来做准备吧。”
【1563】人家有人了
“是陈老师来了。”杨医生只得起身,向谢婉莹拜拜,顺便安慰同学两句,“会没事的。申老师很厉害的。”
谢婉莹点点头,感谢对方的慰藉。
杨医生走出去,要和陈医生去看从急诊推来的病人。
老奶奶是情况稳定点后去做了相关其它检查,推来介入室先做术前准备,顺便等待具体结果出来。在这时候,没有过去急诊看过病人的手术医生,可以趁这个机会检查病人的情况。
申师兄可能不自己先上手术台,和靳师兄一样,需要把平常实践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有需要练手的医生,在关键时候自己再上。这和外科手术是同样的原则。
谢婉莹这一想,坐在椅子上没有着急,知道申师兄会晚点过去控制室免得给下面的人无形压力。
李晓风医生是吃完扔下饭盒,急匆匆跑去帮陈医生他们忙了。
“吃点水果。”见小师妹稳得住,申友焕拿来几根香蕉,一人一根分着。
做手术的医生无论是外科医生或是内科医生,全部需要随时随刻调节好心态,放轻松些,避免慌手慌脚的。
刚才进来想和新人搭讪的那个男医生再次钻进了办公室里,这回对着谢婉莹先自我介绍:“我姓尤,有什么想学习的问题可以过来找我的。”
眼看这人说什么都不死心,申友焕只能祭出必杀技,在对方耳朵边告知:“人家有人的。”
谷</span>
尤医生不太敢相信,转过头对着申友焕写着:她这么年轻,有男朋友了?
上回去过牙科,不需要他人说,申友焕一眼可以看出来。他那位大名鼎鼎的神经外科大佬曹师弟和小师妹之间暗情涌动,只差明面上官宣了。
怎么会没有?你不是夸人家大美人吗?大美人会等到这时候才被人抢?申友焕为此懒洋洋抛回眼神给对方。
尤医生擦擦眼睛,内心里悔恨莫及自己怎么不早点遇上。
申友焕回个头,看见了石磊抛来记探问的眼神,想翻个眼皮上去了:这个石头一样的家伙居然会对这种事好奇和八卦,算是西边出太阳的罕见事。
石磊想知道的缘故很简单,优秀的人只会找优秀的对象。在这样铁定的规律之下,这位谢医生的对象九成九只能是圈内哪位大佬了。大佬谈恋爱,谁都想八卦下的。
怕被曹师弟大牛抱怨,申友焕在人家自己宣布前不敢对外乱说的。其他人见他这个势必不说的回复,只能自己猜了。
慢了一步没能勾搭美人,尤医生和申友焕聊起了其它事:“张主任据说下午去了院长办公室直到现在没有出来,不知道怎么了。”
这消息傍晚的时候大家在传了。张华耀是国陟内部第一明星人物,一举一动备受瞩目。众所周知张华耀未来要接梁院长的班的。梁院长现在有什么事也要找张华耀商量着。只要是身在国陟内工作的医生,无不担心自己医院领导做的决定会关系到自己的饭碗。
【1564】摸不到
“没什么事吧。”申友焕答尤医生,“我估计是什么重要人物要来我们医院治病,两位领导在商量病历。”
“你不想是可能我们医院要买什么设备,或是要拓展什么业务,或是要给我们升工资降工资。”尤医生若是义愤填膺和他争执,人人都想快点升福利好不好。
“你越想的东西越没有的。”申友焕告诉同事,痴人做梦的事情少想为妙。不如不想的时候,领导突然给个大礼包砸下来。
申师兄是太会说笑,而且和朱师兄的幽默风格完全不一样。申师兄是百分百的逍遥乐天派,有种看透人世间的说笑,朱师兄不是。谢婉莹心里想着。
“她在认真研究谁的病历?”尤医生问,早就好奇新人一早坐在那里翻病历的样子。
小师妹的私事不说,申友焕起身。时间差不多了,该过去看看下面的人准备成怎样。见状,谢婉莹收起大表哥的病历,跟师兄过去控制室。
几位身着手术衣和铅服的医生在手术间内忙碌。其中陈医生年纪大些,现场指导下面两位年轻的:“申老师说了,病人要做的是IABP。首选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是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首选入路,这点之前说过了。比桡动脉粗看似好穿,属于心血管介入手术医生的基本功。只是对于刚入门的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而言,要练好这个基本功不容易的。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
和桡动脉不一样,股动脉深,比桡动脉不太好摸。说是这样说,作为人体下肢的主干动脉,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压迫止血和穿刺的地方,股动脉摸是比较好摸到的。好比谢婉莹刚入学校时救的那位大爷,想摸到股动脉不难,难的在怎么固定住。正常情况下,哪怕是病人只要不是很特殊的情况,在腹股沟中点的浅表位置可以触摸到明显的股动脉搏动。
谷</span>
杨医生戴着手套,在患者右侧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用中指和大拇指手指压着皮肤。这摸了半天,她怎么觉得找不到的样子。
患者心源性休克属于全身低灌注的情况,心脏打出来的动脉血减少,动脉搏动自然跟着减弱,股动脉不例外会受到影响。
临床上多的是摸不到患者血管的情况,像护士打针也是,只要是遇到这种休克病人,穿刺动静脉难度会拼命拨高。医学上把解剖学作为所有分支学科的基础是很必要的,尤其在这种时候。
想想解剖学吧。摸不到没关系,回忆股动脉的解剖图,完全盲穿。
杨医生不是没有想到这点,而是没试过,会心头慌两下。
“赶紧决定。”对面盯着她操作的陈医生催促她。
拼命赶过来,老师给练手机会,和别人不一样,必须努力。杨医生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患者现在这种情况比较稳定,老师为培养后人会给学生继续尝试的机会。陈医生陆续发出指引:“想清楚再下手,别穿到静脉去,先打个麻药。”
【1565】重点提醒
股静脉和股动脉伴行的,一旦损伤到股静脉会形成静脉瘘,麻烦了的。
老师的两句话直击要害,是让学生哆嗦两下的节奏。
杨医生接过护士递来的注射器,配好局部皮下注射的麻药。
患者意识清醒的,需要打个麻药在穿刺点附近,否则会感觉到疼痛。此时患者对侧大腿腹股沟处一样备皮消毒好了,以防这边穿刺失败要换到对侧。
注射麻药的话肯定是要在穿刺点股动脉周围下手,除了在股动脉两侧注射,最好是能注射到股动脉下方,这样能让股动脉抬起来更好穿刺。只是现在股动脉搏动点都摸不到。
在控制室里的对讲器冲着手术间里的人说话了。是申友焕的声音:“给患者透视下。”
谢婉莹站在申师兄身后,心想:申师兄人是很好的,关键时刻善意给重点提醒了。
想不起解剖图,老师让你可以透视下照照这个患者的骨头在哪里,借助骨头位置来确定患者的股动脉可能在哪里。
临床前辈们对于难操作的医学操作无论内科或是外科,有各式各样的经验总结,只是需要后面的医生努力去寻找知识情报自我学习。这些最新的经验学说不可能收入好多年才更新一次的医学课本里头。至于实习时候临床老师教不教你,大多数临床老师如果知道你不是要留在本院的毕业生,也不可能费心手把手教。
杨医生想用认真努力来感动老师们,是不足够的。
在申友焕提点了这句以后,杨医生的眼里似乎有一丝茫然在闪烁。透视下只能照出骨头有用吗?
站在对面的陈医生望着她这幅表情,眉头间略带出点焦虑。知道这种情况哪怕手把手教,怕对方一样会是一头蒙的。估计解剖没学踏实,这是大部分医学生的通病了。
控制室里,申友焕拿着对讲器,飞飞的眉毛尖跟着簇两下,眼看在铅玻璃对面的杨医生没动静。
谢婉莹回想到了杨医生事前那张和她想说话的表情,那幅很努力的样子。同为一样在医学上奋斗的医学生,她于心不忍对方就此在这里受困,说:“可以先给患者做个前后位的透视。股动脉在股骨头的中心点。拿把止血钳预备好摆放在穿刺区域,透视下将止血钳尖端放在股骨头下缘处帮助定位,这个地方是进针点了。这个患者偏胖,五十五度角度针孔斜面朝上进针,穿刺方向为股骨头中间,有文献记载穿到股动脉的机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她流利的话以及不紧不慢的语速,保证了隔着铅玻璃的杨医生可以听清楚她说的每个要点。有一刹那,杨医生和在手术间那边的陈医生李晓风医生,误以为是哪个大佬突到现场给人指点迷津了。
这个稳稳当当的语气,这个专业性十足的学术内容,说不是大佬的风格谁信。
陈医生问下面的住院医师:“刚是谁在说话?”
【1566】意见老练
李晓风告诉陈医生:“是申老师的师妹,是个外科生,姓谢。”
一个外科生对介入手术技术滚瓜烂熟了吗?陈医生讶异着。
申友焕笑吟吟地转过脸,对着小师妹弯了弯嘴角,眼里的亮光写着:小师妹是牛。
谢婉莹的视线落在申师兄按着对讲器通话键的那只手上,知道申师兄是人好帮杨医生留了条路,故意全程打开对讲器给杨医生听。为此,她才敢一口气说完提醒。
临床老师不喜欢出考卷的时候同学帮同学作弊的。
扫视完小师妹从容应对的神情,确定小师妹似乎是猜到他的意图,申友焕的眉毛飞了飞,对她吐了声:“我突然发现你有点狡猾。”
被申师兄说了她狡猾。谢婉莹想说申师兄最狡猾,明明是师兄你觉得不好亲口下场指导让我代替你说完的。
“解剖学的很好。”这道声音来自偷偷摸摸跟来的石磊。
其余两人听见声音回个头,方意识到有个人站在那里。
申友焕哼一下掉回头去。这个石头说这话,大概是想说他们外科生比内科生解剖学学的强些,是叫内科前辈不太服气。
事实上,临床上对解剖学能学到随时运用到临床实践上的医学生几乎没有,有的都被前辈称之为天才了。课本上的东西想变为千变万化的患者,难到无以形容,只能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慢慢积累下来经验。可能是想到这个缘故,他申友焕脑子里有一瞬间冒出和靳天宇一样的念头:把谢同学拐到内科来。
念头闪完,申友焕是不敢。
在国陟没人敢得罪张华耀的。谢同学是张华耀亲自盯着的人。后面这块石头今晚一直留在这里,肯定是受到张华耀的委托充当张华耀盯谢同学的眼线,否则干嘛不下班。
手术间里头,杨医生经过清晰的提点后恍然大悟,手术思路瞬间打开,手头不慌了。
“老师,我要透视。”杨医生申请道。
“行。”陈医生一边允许,一边在脑子里继续想那个提点的家伙老练死了,一说就到厉害处。要不是李晓风说了对方是谁,他真误以为是哪个大师级人物过来指导杨医生了。
按照谢婉莹口述的方法,确定好了股动脉可能所在的位置,杨医生胸有成竹地下针,有回血。按照既有的医学步骤,放入导丝。股动脉地方分支很多,为避免导丝误入小血管,最好在透视下进行。j型导丝要一路送到主动脉弓,这个和前面说过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步骤大同小异,血管扩张后沿导丝放入鞘管。
做到这一步后,对IABP零上手经验的杨医生先撤了,由有经验的陈医生上手。陈医生要把球囊导管中心腔穿过导丝,顶端沿鞘管送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一定距离处,大概1到2厘米左右,这里的位置是第二三肋骨间。
把球囊导管送到位,接下来是导管连接反搏机器。
【1567】技术弥补
IABP的技术原理体现在这里,利用的是纯物理作用,让球囊输入氦气在患者心脏舒张期时扩张,堵塞动脉管腔的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这样可以把血压在主动脉根部,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灌注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利于心脏活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的后负荷随之下降,心脏射血的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跟着下降。
以上如此多可以一并起到的功效,让IABP技术比起其它治疗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药物治疗的话需要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副作用多多,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外科的左室辅佐装置对患者的抗凝要求比IABP更严格,风险更高。IABP的种种优势,注定IABP技术问世之后,临床医生现在对于可以IABP适应症内的患者均是首选IABP方案。
各种新技术好归好,但是任何医学操作都有它的技术难点,IABP不例外。基于上述IABP的作用原理,球囊要在人体血管内起到最好的物理功效,和球囊止血一样,需要球囊扩张后的体积能达到医生给患者设定的目标,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选择合适患者动脉血管大小的球囊导管型号变得至关重要。大人有大人专用的,小孩子有小孩子专用的。女性和男性在血管直径数值上有略微偏差,患者的身材胖瘦血脂高低等因素同样会呈现出血管直径大小不一。
说归这样说,大人用的医疗器械型号分不了太细微的粗细差距的。何况,IABP导管常规四个型号粗细差异小反而是长度差异大,表现出让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高来选择型号的一面。这是由于除了球囊导管粗细以外,球囊导管放到人体血管内顶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附近,尾端是要去到膈肌下的肾动脉。要如此之大体积的球囊方能影响到人体大动脉的血流运作。
只能说,很多细微差距影响治疗效果时,只能靠医生的经验和操作进行技术弥补了。
机器连接上后手术医生现场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上机后的情况。根据这些数值,陈医生进行微调。几经调试过后,总觉得哪儿不太满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早黑到伸手不见五指。
夜十点钟了。
一天工作之后,领导和底下人没区别,疲倦上脸。
坐在院长办公室的沙发椅上,张华耀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在他面前的茶几上,院长的小秘书给他端了杯咖啡上来解困。
“不喝了。”张华耀道,今晚的晚餐被梁院长喂吃太多,喝咖啡有点过饱。
听他这样说,小秘书去给他换了杯龙井茶端上来。
没时间喝茶,张华耀的手一页翻过一页面前的病历纸。
被申友焕猜中了,他这是被梁院长抓过来帮忙给自己的同胞做越洋会诊,研究病人病历。
什么人的病历?能让院长亲自请院内专家过来办公室看病历,定是大富大贵人的病历。
【1568】后悔来不及
医院医生不会说不喜欢做富人生意,相反,恰饭不寒酸。
做富人生意利润高,赚到的钱给医院翻新设备仪器造福所有病人是真香。只是国内医院想做富人的生意不容易。富人崇尚发达国家堪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钱给外国人赚了。这是国内医院医生最痛心疾首的一点。
不是说国内医生做手术不行,而是仪器没人家先进,药物没人家新型,更新换代比人家慢半拍。医学不止需要医生的努力,更需要药学器材器械等后勤部门全方面的合作。
国内医生能抓到的机会只有:哎,外国人都说这病人必死了,只能回国再找同胞试试了。
部分国人讲究故土乡情,既然要死的话,回国死也好过客死他乡。
对于愿意回国求医的病人,国内医院医生始终敞开这扇门迎接的,都是同胞讲同胞情。
翻了半天,张华耀的指头放在台面上当着梁院长的面,不客气地咚咚咚敲起来。
梁百川知道他想索要什么情报,说:“病人的要求是要可以怀孕生孩子。国外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做心肺联合移植。他们家人去问过,认为这个手术太大了,而且心肺移植后,她想怀孕生子不太可能了。”
器官移植病人术后常年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女性患者想再怀孕生子的话,要面临抗排斥药物导致胎儿畸形的高风险。国际上有先例可以怀孕后生出健康孩子的病患,是非常零星的个案不能做参考。临床医生均是主张患者要避孕。
“她这个情况不做心肺移植要死。为了想要个孩子,命不想要了。”张华耀说这话时没有带半点问号而是肯定句。说明在临床上为了个孩子准备赴死的英雄母亲数不胜数,医生对这类病人常见到麻木。不要以为只有妇产科遇到这种患者,其它科室一样的,导致不能要孩子的病远不止妇科疾病。
谷</span>
“我们要尊重病人自身的意愿。”梁百川语重心长地道出专业口吻。
当医生对病人的事只提医学专业意见不能强加给病人自己的意愿,医生没有对生命的强制权。
有病人活着的愿望只有这个的时候,谁也阻拦不了。虽然医生早知道,很多病人会在生命临终之际后悔但是一切来不及。
张华耀的手在下巴的胡茬上捏捏。
“她和她家人听说国内医生手术其实做得比国外医生好。她这个病药物没得治,不如来找我们国内医生试试。”梁百川说到病人的想法,见张华耀没吭声提个意见说,“不然,张主任你找找我们医院其他医生一块开个会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拿个结果再回复给病人。”
张华耀的脑子里登时冒出个人影,抬起手腕上戴的表:这个点了,谢同学到了他们医院没有?估计到了的。
走,去看看谢同学。
收拾桌上的病历让院长小秘书送到他个人的办公室再研究,张华耀起身对梁院长说:“等我再问问人,再给结果。”
【1569】去看谢同学
“行。”梁院长想着他预计会去找医院里其他专家们一块问问。
张华耀眯下眼,不着急。找专家,没什么用的。这种病人,不是罕见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必死病。找专家的话,专家看多这种病有惯性思维,不如找个年轻人问问有没有异想天开的新思路。
时间晚了该回家休息了,梁院长一样要下班,拿起外套对他说:“张主任,一块走吧。”
张华耀道:“我要回下急诊科。”
底下人工作如此积极?梁院长吃一惊,在于知道张华耀不是这种人的。张华耀固然被自己母亲鲁老师调侃为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但不是那种常年泡医院的人。人家是天才,天才的习性是该划水就划水,该偷懒就偷懒,该让人做的事让人去做。
说白了,张大佬自小时候起都是位风流倜傥的爷。别人写一小时的作业他写十分钟,别人在埋头苦读的时候他跑出去溜达了,最终考出来的成绩却是别人远远比不上的。
想明白这点的梁院长动了心思,跟在张华耀后头一路去急诊瞧瞧是有什么事儿吸引这位天才大佬回去瞄。
不用回到急诊科路上接到眼线发来的短信告知谢同学去了介入手术室,张华耀当机立断转身去介入手术室。
介入手术间里的气氛略显凝固。
上了反搏机器的患者,一些数值始终未到医生预计的目标。几次调试的陈医生有些焦头烂额。
杨医生和李晓风医生大气不敢出,只看老师在焦虑头上,似乎这个手术情况不太妙。
谷</span>
无奈了,陈医生只得向上级医生求助:“申老师,您在旁边看,有发现是什么问题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吗?”
拿着对讲器的申友焕道:“你调试机器了没有?”
“调了。”对这点陈医生很确定。
先说反搏机器上能让医生看到什么并且进行哪些操作。导管的传感器以及贴在患者体表上的电极和反搏主机进行连接输出信号,主机监控屏幕上呈现出相关数据的波形图,共有三个。
最上方的图形是绿色的,为心电图。和普通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不同,患者上了球囊压力后,势必心脏活动会夹带出球囊的作用。在这里的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段白色的部分,这些白色的起始代表着球囊的充气放气时间。
以此类推,第二个波形图是红色波,为患者的动脉压,中间的白色部分同样是突出球囊的充放气时间段。
第三个图直接是球囊的压力图了,为蓝色波形图。
波形图和标显的附加数值可以让医生直观地了解球囊充放气对患者心脏起到的效果以外,这是起到一个监测的作用。其次,机器是给人操作的,势必有许多操作按钮。
和许多机器一样,越来越现代化的机器肯定是先自带傻瓜模式,好比家里的洗衣机。医疗机器同样有自动模式,机器自己感应患者的动脉血压等情况自己调整球囊压力和充放气时间等。
【1570】头大的问题
由于国内不少先进医疗仪器属进口,机器上的按键全英文,医生可以凭借熟悉“自动化”英文字母开头“AUTO”识别。
用机器给患者治疗比在家里用洗衣机洗衣服难多了,有时候我们用洗衣机都不能用全自动,需要自己调节参数洗一些特殊衣物。医疗机器一样,此时医生会开启“OPENATOR”工作模式,自己操作机器运作。像机器自动化调节参数一样,医生要用人脑来分辨波形数值来选择触发模式调整球囊充放气时间等操作。
同样医生的观察从上到下,先看心电图。有些患者本身有心律失常的现象,譬如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等,这些情况会影响到反搏效果最直接的影响是影响反搏比例不当。出现这种状况不怕,只要调节恰当的反搏比例和球囊充放气时间能纠正过来。
再看红色波的动脉压,这个通常是手术医生最需要观察的重点图形。
和心电图一样,加载了球囊压力的压力图形有个一组一组的完全周期性变化,如果这个一组一组的周期性变化的图形内部像心电图出现提前叠加或是放慢分离的现象,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充放气过早过晚的问题了。这时医生只要调整机器上的球囊充放气时间。
上述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去判断和解决的问题。有经验的陈医生逐一进行排除,因此和上级医生说自己调节过机器参数。
难的是哪儿,机器参数调完陆续发现问题没解决。球囊充气后的压力值没到位。如果是非机器参数的因素,其它影响反搏效果的原因不是光调调机器可以解决了。
需要医生重新检查机器连接人体起作用的这条球囊导管。
调整导管不像调参数在机器上简简单单按几下按键,全部是冒风险的操作。谁想已经放到患者体内的管子再挪来挪去的,搞到突然大出血怎么办。患者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随意乱动管子真有可能弄到出血。
是手术医生想到这里都会头大,多么希望不是。
谷</span>
申友焕一样希望不是,问题出现了只能面对现实,对陈医生说:“你让球囊顶端往后退一点或往前伸一点试试。”
球囊放的位置不到位,导致打气打不到预设压力,通常也是影响反搏效果的因素之一。现在看这个动脉压波形图大致这个因素没跑了。
“我试过没什么效果。”陈医生心里祈祷着不是,答。
“如果再不行,可能需要换条大点或是小点的导管进去试试。”申友焕给下面的人打打气说,突然想到什么转过头对准小师妹谢婉莹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被申师兄问及,同在观察手术情况的谢婉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像申师兄说的,可以让球囊顶端往前伸。”
“我说了我试了。”陈医生再三强调。
“你不要太焦急。”谢婉莹说。
陈医生愣了愣:一个医学生让他别太焦急,他是不是听错了?
【1571】指导主治
申友焕差点儿失笑,小师妹是稳的一牛逼,比他下面的人更稳。
“你再说说。”陈医生若皱着眉头的声音传过来。主要是申友焕并没有开口批评医学生说话,貌似赞成这人的想法,说明他本人可能在其他人眼里真有点略焦急了。
“球囊顶端再往前伸。”谢婉莹重复刚才的话说。
“我伸了。”陈医生执拗地说到自己做了的。
“你继续伸,伸到我说停为止。”谢婉莹给出更明确的指示。
好家伙,这个外科实习生是准备像老师一样指导他操作了吗?陈医生心里头不免嘀咕起来,想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实习生,让他是大开眼界。
申友焕没叫实习生住嘴也没有代替实习生对他发出指示,意味着申友焕要他照着实习生谢同学的话做。陈医生不甘心地照着谢婉莹说的将球囊的位置再调整着顺着血管往前放,想瞧瞧谢同学究竟是有什么本事敢出言不逊指导一个主治。
没多久,陈医生的声音传回来:“我往前放了。”
“对,继续,我没说停。”谢婉莹道。
得了这人,真是实习生吗?声色稳到如同泰山压顶,大概忘了在操作的人是个主治了。
杨医生和李晓风医生在手术间里猛吞口水,说实话,他们想不出谢同学面对上级医生的勇气从何而来。
谢婉莹想的很简单:申师兄没叫她停嘴啊。
整台手术的主帅是申师兄。申友焕的指示方是最高的命令所在。
由于上级医生没出声反对,陈医生继续按着谢同学说的话调导管。
谷</span>
放,往前放,再放。每把球囊挪前一点点,陈医生心底是虚的,没什么底气,眼看这个顶端放的位置即将抵达最接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极限值。他是焦虑了,焦躁到差点要跳起来了,粗声问:“还不停下吗?”
“差不多了,再挪前一点点。”谢婉莹道。
陈医生操作的手微微发了发抖,这情况他如同听着后面班长的命令排地雷一样,还一点点,感觉要炸了。
“好,停。”
这家伙终于叫停了,陈医生不止额头出汗而且脚底有点浮虚,回神他再确定下:天啊,这家伙竟然指挥他把球囊伸到了超过常规极限值的距离,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应该是不到一厘米了。
不行不行,往回缩缩可以可靠一点。
“你别动,不用缩,先照这个位置放着,再次连接主机试试。”申友焕道。
上级医生开口不让他缩了,要让他按照这个实习生说的位置去做,而且此人是个外科实习生不是学心血管内科专科的人。陈医生有瞬间快以为上级医生被个实习生洗脑了。
事实证明,人家真被谢同学洗过脑。
小师妹能力如何,申友焕上次在牙科的手术室里见过一次是比陈医生了解。
在场的医生们除了谢婉莹和申友焕以外均是捏起把冷汗。
调整的位置不是常规,能有效吗?临床上的常规是经验总结,医学是经验学科,多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相当于一条金定律屡试不爽。
【1572】不耻下问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违反金定律的操作可以说基本冒着极大的风险,陈医生的害怕是可以想象得到缘由的。
在上级的指示下,陈医生再次连接上机器。机器重新运行,患者的监测数据陆续出炉。
跃升的数字让陈医生一行人吃了惊。
“压力上去了。”杨医生悄悄声在李晓风医生耳朵边耳语了,“刚PDP数值怎么都超不过PSP,现在上去了。”
先前陈医生是调试了半天,波形图一直很残酷地显示着哪儿不对,快折腾死医生了。再没法纠正,意味着是手术失败。现在患者上机后的动脉压波形图终于回归到正常比例。一群人心头松了口气,是大大的惊喜。
李晓风医生听杨医生说话时闭紧自己的嘴巴,能见到陈医生的眼珠子快跌出去掉地上去了。
一时间似乎事情很难让陈医生想通:为什么导管位置放超常规距离反而突然行了?
“申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陈医生忐忑的疑问声传入控制室。
申友焕没给答案。具体细节不是他能回答的,他只能猜到个大概,细节唯有指导手术医生操作到位的人最清楚。
上级不同寻常的默让陈医生冒出丝丝冷汗。莫非上级的意思是要他亲口请教一个外科实习生问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仆后继对于业态是好事情。在临床上多的是要不耻下问的精神。
陈医生在前辈要不要脸和不耻下问之间犹豫片刻,最终后者战胜前者,实在好奇到不得了询问道:“那个外科的实习生,你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不要这样叫人家。人家是谢医生。”申友焕纠正底下人不礼貌的叫法。
陈医生立马改口:“谢医生,你给大家说说患者是个什么情况。”
谢婉莹从来乐于和其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前辈一问,回答:“主动脉的走向不是平面化的,它是三维化。我们现在从患者前正位透视看到的结果不代表血管三维的走向,只代表一个平面的走向。”
“你的意思是?”
“这个患者的降主动脉有一点纵面缓行的弧度。因此,前正位透视的情况下医生把球囊顶端放到的距离,看似有1到2厘米,实际上并未达到。”
此话落地似乎有一掷千金的奇特功效,全场登时安静到掉一根针可以听见。每个人内心里波涛汹涌,尤其是对以前见都见过谢婉莹操作的同行来说。
“哇。”杨医生忍不住赞叹一声,接着合拢嘴巴。
当着老师的面态度要慎重,情绪要低调,虽然她心里憋不住的高兴。同是女医学生的谢医生表现到太棒了,感觉是给她们这些年轻医学生争了口大气。
陈医生听完答案是万分惊奇,他想都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原因。之前和石磊一样,是觉得她提的建议违反了操作的常规金定律怕是要翻车。结果人家根本没有违反常规金定律。
【1573】领导突袭
实在是太叫他意外。这人的眼睛和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似的。同样只是一个平面透视图,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她为何能看到。
这人的脑子大概是超人吧。陈医生想。
小师妹的脑袋是超人脑袋没错的。申友焕记起国协那边的传闻,说国协神经外科大佬全在研究她的脑回路怎么长的。
呼。石磊呼出口气,感觉到自己额头上不由自主地冒出层汗,应该是不自觉中被她再次带上紧张。
他出汗时申友焕朝他脸上瞟过去一眼,想这块石头动则出汗这种事情几乎不见的,今晚被他见到两次绝对是刷新认知。
石磊摸着纸巾想擦下汗。
啪一下,他的肩头被只手按住。
石磊掉头,见到张华耀的脸突兀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只得嘴角硬邦邦地扭了扭:“张主任,你什么时候来的?”
张华耀老奸巨猾地笑一笑,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领导偷窥哪会告诉你是什么时候到的。最好是把你吓死。
张大佬的笑太诡异,导致石磊的视线很快越过对方的肩膀发现后面站着更大的领导:“院长——”这差点把他吓懵了,这回整个人真要变成石头一样僵着不能动。
刚转回去头的申友焕听见动静,急急转回身。
两位突袭的大领导赫赫站在他们一行人面前,如同皇帝亲临视察。申友焕和石磊一样大惊失色,差点儿一个踉跄。和石磊不一样的是,他内心清楚领导偷窥只会在事情完毕后现身,该偷看的早偷看完了。等于说,人家领导不知道在旁边观察他们有多久了。
站稳脚跟,申友焕急急忙忙向领导打招呼:“梁院长,张主任。你们来视察好歹提前通知下我们。”
对于下面人抱怨领导偷窥属于不礼貌行为,梁百川正正经经地解释道:“我不知道张主任要到这里来关心你们。”
领导说话是十分有艺术感的。偷窥下属叫做关心下属。
申友焕他们一群人心头唯有悲叹着:也对,领导关心下属有没有好好干活,有没有技术增进。
“这位是谢同学吧。”梁百川院长的目光聚焦在谢婉莹同学身上。刚才他是算看明白了,自己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专门跑到这里是来看谁的,来看这位谢同学的。
谢婉莹面朝着领导,规规矩矩地喊声:“张老师,梁院长。”
瞧瞧这位谢同学,神色从容不迫,似乎并没有把领导出现当回事儿。
申友焕再次想到了国协对谢同学一根筋的评价,一根筋真是只会一根筋的想法。
领导来不来一样,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拍两句领导马屁不见得活能干得更好。领导只看你干活干成怎样的。因为这里是首都顶级三甲专科医院,不是那些风气差的医院。——谢婉莹心里是这样想的。
张华耀和梁院长能从她脸上读取到这些信息。
梁院长严肃的瘦脸不禁溢出一抹笑意出来。
【1574】倔
梁百川回想起多年前的往事,有人的想法和她一模一样。而那个人,现在在这里望着她这表情在拿手指挖耳朵。
手指头勺了圈自己的耳洞,张华耀对向谢同学:“你说你护送什么病人来我们医院,是这个人吗?”
张大佬提问题永远是直射人心。
谢婉莹想了想,答:“是。”
也没错。她在飞机上遇到这个病人,把这个病人送到国陟来。
张华耀对着她这个答案眨了两下眼皮,差点儿爆出两个字:很好!
他是未想到,她竟然敢直接钻他话里的漏洞自己下台阶了,明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
空气中骤然充斥起一抹绷紧感,下面的医生每个人似乎紧张到毛发要竖起来了,眼看张大佬的面部表情十分怪异。
张华耀的眼是使劲儿眯着,尖锐的视线若是想戳了谢同学的脸皮似的。
申友焕为小师妹出把汗同时也有点想不通为什么小师妹刚答那句是。
总算是,张华耀张嘴了:“聪明鬼。”
吐出这三个大字,张大佬甩了下身上的白大褂,如刮起阵巨浪的大风离开留下满室惊骇。
其他人听着大佬的这幅口气是惊心胆颤。大佬这句“聪明鬼”究竟是夸人还是骂人,恐怕除了当事人没人猜得到了。
谢婉莹是想着,按部就班的医疗程序对她大表哥是最好的。如同她曾经对潘同学说过的话,对待生病的亲朋好友更需要一视同仁。端一颗医生的平常心,用冷静的头脑去处理专业问题。
如果未来大表哥的病情需要外科会诊需要请张老师帮忙。张老师哪里需要她走后门说人情,肯定会帮有需要的病人。
谷</span>
其他人瞄瞄她平静无风的脸庞。
梁百川院长挽了挽手里的外套,转身在张华耀身后离去。
小秘书帮院长拎着皮包走在后面保持距离。
控制室里的人见两位大领导终于走了,齐齐泄压。
介入手术室出去的外走廊,张华耀站在没人经过的地方,双手叉腰,面朝着院子里没灯的黑暗。夜中见他的两只眼珠略闪芒光,有点儿怒气要发的样子。
走来的梁百川见着,心想:难得一见这家伙被人气到的高光时刻。
想来也是,张华耀是他们医院最有名的急诊科主任,圈内最有名的大佬,曾几何时需要主动开口想给人家打开扇后门。没想到今晚张华耀刚要开这句嘴,对方居然不多解释句拐着弯儿拒绝了。
张华耀是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律,平息控制下自己的情绪。
给人单独开后门的事他是没有过。之所以他这样做,是由于她这人再怎么说之前救过他妈。
叫他瞬间情绪要爆的是,你说她,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而已,脾气怎能这样倔,像头正直的老黄牛一样倔。
是搞到他要瞪眼珠子了。
梁百川走过去在张华耀的肩膀上拍拍。
张华耀没发脾气,有点和自己母亲一样好奇了。好奇这人这如此年轻如何塑造出这样的性格。没有历经沧桑压根儿不可能的。
【1575】追来的电话
好在她亲戚在这里住院了,可以问问她亲戚她家是什么个情况。
刚这样想,铃铃铃,电话响了。
掏出手机的张华耀见到联系人母亲两个字时,发出声:“哎呀。”
鲁老师天天怕儿子抢走新宠儿,火烧眉毛的电话追着儿子的屁股来了。
不想接,只怕母亲更怀疑什么,张华耀只好速战速决地按下接听键,喊:“什么事?”
没有被对面儿子假装急迫的口气糊弄到,鲁老师问:“我听人家说,说莹莹回家去了,她下午晚上的电话打不通,是不是在你那边?”
张华耀快以为自己母亲有千里眼了,否认道:“没有。我哪里能知道她在哪儿,我这里急诊忙成什么样。”
“你说,你撒谎没有?”
最了解儿子的要属母亲了。
张华耀面不改色:“我撒谎干什么,说了,没这个闲空。”
“我知道你肯定撒谎了。”
同样的,最了解母亲的是儿子。张华耀没被老母亲吓唬到,说:“我很忙的,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再聊。要找她的话,需要我帮什么忙,你再说。”说完,这回不等对面再开口直接挂了电话。
老妈子气归气,知道他工作忙也不敢再打来的。
握着手机的张华耀望着院子里的黑夜眸子里再度闪过一抹沉思。
介入手术顺利完成,病人被送去监护病房。谢婉莹跟随申师兄离开。
李晓风医生拿着她大表哥的病历落实上级医生的命令开医嘱了。
“今天没有床位,你家里人只能在急诊住一晚上,明天再转到我们心内三科。”申友焕和小师妹说。
“谢谢申师兄。”谢婉莹知道,想在国陟内一两天之内调出个床位极其不容易,师兄绝对是帮了她大忙。
“你今晚留在这里吗?”申友焕感觉得到她今晚估计不会走,问说。
“是的。”表哥表嫂第一晚在这边人生地不熟难免会有些慌张,她最好跟着留下,顺便观察表哥的病情和安慰下表嫂。
“我让护士帮你们夜晚弄张陪护床。到时候你们可以轮流休息下。”申友焕帮她协调些问题,说。
谢婉莹再次连声感谢。
申友焕最后几句话是安抚她:“别焦急,全面查清楚了再来讨论。”
不管小师妹表现得好像多镇定,光是来了以后不断看病历的动作,他这个师兄能看出来她心里其实是焦虑的。
“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给我,我24小时开机的。”走之前,申友焕再叮嘱她一句。
没和师兄客气,谢婉莹点了点头。
师兄下班了,谢婉莹单独走回到急诊科找表哥表嫂。去到病床边,见表哥生命体征稳定,表嫂尚思玲看来是被李晓风医生找过去谈话,再走回来,见到她,问道:“吃完晚饭没有,莹莹?”
“吃完了。嫂子,你吃了没有?”谢婉莹转过身说话。
“我肯定有吃。你表哥今晚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吃多了些。”答着尚思玲的脸上展露一丝笑容,来到首都后感觉希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