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8章
祁轩当然不会告诉陈春燕,三井村是他故意给万波留下的口子,但他提前给陈春燕送了信,他相信以陈春燕的谨慎程度,肯定会做好准备,他一点不担心三井村。
他的策略其实和武师父建议陈春燕采用的策略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运用的范围大一点,一个范围小一点而已。
万波:“我输在你手里,不冤。但是……你不怕我乱说话吗?”
祁轩哈哈大笑,“你不是输在我的手里,你是输在了天真上。你怎么会到现在还以为我会送你回京?”
他吐掉了嘴里的草,“广宁卫前总兵万波万大人畏罪自杀,你觉得听起来怎么样?”
万波指着祁轩,“你……”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脖子就被一个绳套套住了。
两个兵士拽着绳子的一端将万波挂在了树枝上,为了防止万波挣扎,下面还有人抱住了万波的手和脚。
这样子吊死的人才看不出来人为的痕迹。
万波的亲信想阻拦,可还没等他们出手,那区区几个人就感觉脖子一凉,人事不知了。
过了半晌,万波终于不动了。
兵士们赶紧松开手,紧接着便传来一股恶臭。
祁轩:“万大人畏罪自杀了,真是……可悲可叹,你们好生收殓万大人的尸身,送回京城去复命。”
“是!”
祁轩朝三井村方向看了一眼,调转马头回广宁卫去了。
他的队伍还带着尸体,去三井村实在是不多吉利。
他以为陈春燕不知道他的计划和安排,然而……
陈春燕在书房里暴跳如雷,“这个祁轩简直太过分了!他把三井村当成什么?当成引诱老鼠出洞的肥肉吗?”
她真的相当恼火。
自打周八一回来了,还告诉陈春燕不用再去追万波,陈春燕就猜到了,这是祁轩的一个局。
祁轩把三井村当饵,钓万波这条大鱼,偏偏万波还上当了。
可他有没有考虑过三井村,村子里住了好几百个人,万一真的被万波突破进来了,那一群老弱妇孺会死多少!
周八一站在那里,连哼都不敢哼一声。
就不说他本来就有些怕陈春燕了,就说他媳妇虎视眈眈地站在旁边,他立马就怂了。
他老老实实给陈春燕当个出气筒。
陈春燕:“我说你来得怎么这么快,怕是一直准备着吧!”
周八一面露为难之色。
他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反正怎么样都要挨骂。
其实这是明摆着的。
如果临时通知,召集人马,肯定是需要时间的,来不了这么快。
祁轩给陈春燕送了一封信,自然也给周八一送了一封信,周八一接到信,立刻备战。
各种细节联系在一起,想让陈春燕猜不到都难。
周八一:“县主,您对着我骂也没有用,这事儿吧,我又做不了主。”
老周家的也生气,“你也不知道给我们通风报信!”
那些受伤的人都是她的手下,她怎么可能不生气!
周八一都快冤死了。
祁轩一路提拔他,祁轩有了命令,他难道还能不听吗?
完事儿了,所有的错都是他的了。
他上哪儿说理去呀!
第2339章
陈春燕左思右想她都咽不下这口气,可这口气咽得下去也得咽,咽不下去也得咽。
有的事情她原先能够做,现在却不能做。
祁轩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如果她仗着三井村卡一卡祁轩,现在确实能让祁轩屈服,可将来真到了那一天,谁知道祁轩会不会翻旧账。
她磨了磨牙,挥挥手让周八一滚蛋了。
老周家的脸带歉意地凑到书桌边,“大小姐,这事儿我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我一定告诉你。”
陈春燕:“以后那边有什么情况,你注意打听一下,不要再出现和这次一样的事情。”
老周家的当然知道陈春燕是什么意思,这是让她亲自或者派人去盯着老周。
她只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下来。
老周算是端的祁轩的碗,老周帮祁轩瞒着他们行事,他们说不出什么,但她端的是陈春燕的碗,就得陈春燕的利益考虑。
双方没有利益冲突时,他们自然好好的,一旦双方利益冲突,他们就得各凭本事获取情报了。
通过这次的事情,她也算看清楚了他们将来可能产生的矛盾。
陈春燕挥挥手,让老周家的也下去。
她往后一倒,靠在了椅背上。
董明春:“你也别生气了,他好歹给我们送了一封信来。”
陈春燕手在扶手上重重一拍,“就没有这样做事儿的,他直接告诉我,我难道会不配合他?
“他根本就没有把三井村的安危放在心上,你不用帮他说话了。以后我们的事情,我们多上点心,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你这次应该也看出来了。”
董明春也觉得相当恼火,陈春燕的态度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她,她现在也把人命看得最重,祁轩这种行为显然触到了三井村人的底线。
“我知道,我会在那些地方安插自己的人手。”
村子里不断有被当作斥候培养的小子结业,把他们放到那些地方去磨砺也是极好的。
墨竹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大小姐,廖家商行从京城里捎带回来了一封信,你看看。”
三井村和京城通信早就用飞鸽传书了,突然来一封信,这么正式……恐怕不是普通的消息。
陈春燕拆开信封,取出厚厚一封信。
她一目十行读起了信。
信是小六写给她的,主要是说起了在京城的学习,言语中多有抱怨,说夫子太过老古板,教学方法很落后,听得他想瞌睡。
那个夫子还嫌弃乡下的夫子教得不好,说他基础不扎实,夫子要求他把曾经学过的内容重新学习一遍,所以没让他今年参加童生试。
不过今年冬天肯定回来,因为夫子要求他明年一定要下场,而且一定得考过。
小六表示他非常想换一个夫子,虽然知道他不可能像学堂里的那些人一样学习新知识,但他非常想换一个没那么古板的夫子。
他又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二表哥和三表哥如何如何待他,他长了多少见识,还问大表哥什么时候回京城。
直到信的末尾,他才问起父母,还语气幽怨地问是不是父母已经忘了他了。
第2340章
这事儿怎么说呢?
这大概是所有忽然有了弟弟妹妹的孩子都会有的感受吧。
大哥和二哥都还是小孩子心性,他们并不多知道多了一个最小的弟弟意味着什么,把该给他们的铜板给他们,他们就不会闹。
而陈春燕的心态和别人根本就不一样,她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很低,她所想的只是让更多的女子活得好一点。
陈谷秋在陈小六出生时,已经体会过这样的事情了,心态早就转变了过来。
父母的关注肯定会更多地放在最小的孩子身上。
是以心态唯一没有调节过来的就只有陈小六而已。
心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陈春燕曾经就看到过很多大宝不满意父母生二宝,故意欺负二宝,把沉睡中的二宝弄哭,更有甚者把二宝带出去丢掉。
陈春燕不强求陈小六尽快调节心态,她自问就算是她,如果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忽然转变,她心里肯定也会生出些不平的情绪来。
她侧头问:“我阿爹阿娘是不是很久没有给小六写信了?”
董明春还真没关注过这个问题。
“我去问问。”
陈春燕摆摆手,“不用问,我都猜得到。”
最小的那个还没有出生时,燕儿爹娘俩人会定期找人帮他们写信,再请廖家商行的人带到京城去。
频率虽然依旧不算高,可每回陈小六收到信都还是挺高兴的。
这回专门写信回来抱怨,可见父母已经很久没有带信过去了。
她最近忙得很,也没怎么关注父母那边的情况,倒是每个月该给陈小六送过去的东西,都让人带去京城了。
“我去五福村看看。”
董明春跟着走了两步,欲言又止的。
陈春燕:“你是不是知道那边的情况?”
董明春:“知道一些,听说要给小公子大办百日,周边稍微有点头脸的人都惊动了。
“我觉得那些人是冲着您的面子,所以就上了点心,但凡是要去参加百日宴的,都让他们记下名字,最后提交一个名单上来。”
办酒席收礼这种事情很难杜绝,陈春燕也无意标新立异,他们要借用她的名义办酒席收礼钱,她其实并不是很介意,只要不太过分,他们用她的名义想多赚一点钱,想生活得好一点,她觉得都没什么问题。
但太过分的,她肯定要管。
而以燕儿爹娘的格局,她觉得这俩人弄得很过分是经常的事情。
陈春燕:“把名单拿来我看看。”
董明春的脸色就更加怪异了。
陈春燕:“不行?”
董明春:“不是。是百日宴还没有办。”
陈春燕:“百日宴不在百日办,他们要拖到什么时候?”
董明春:“请帖刚送出去几天,总得给人家一个反应的时间。”
陈春燕挑眉,“还送了请帖?”
董明春听陈春燕的语气有些危险,赶紧说:“也不全是他们主动送的,有些是听到风声的乡绅主动派家人上门讨要的。
“你现在毕竟是县主了,县主的弟弟的百日宴,他们能到场就是一种风光了。”
陈春燕可以想象,提前给了请帖,那些乡绅会准备多少好东西了。
第2341章
陈春燕:“准备了多少酒席?”
董明春:“听说准备了一百席。”
陈春燕紧抿着唇,深感燕儿爹娘这一招其实和皇上用的那一招是一样一样的。
燕儿爹娘这一招可不就是告诉大家,他们想要收银子吗?
董明春见陈春燕的脸色不太好,问:“怎么了?”
陈春燕:“他们往外送了哪些请柬,你现在把名单拿过来,我看看。”
她得看看她将来得还哪些人情。
有的人情好欠不好还啊。
消息层层传递出去,通信处又把消息层层递进来,已经是小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
陈春燕看着名单,额角都开始跳着痛了。
陈家以前根本没有这些关系,这些人愿意来捧场,冲的是什么,她心里清楚得很。
她埋头将名单梳理了一遍,官宦之家的誊抄到一张大红洒金的纸上,当地乡绅誊抄到桃花笺上,普通富户誊抄到一个折子上。
普通富户的数量是最多的,而这些人的人情也是最容易还的。
托关系给他们的生意行个方便,或者哪一次五味居竞标时,优先考虑他们就是了。
麻烦的是官宦之家和当地乡绅。
官宦之家是家里现在还有人在当官的人家,这样的人一旦和他们沾上了,就撕扯不开了,就算你觉得你们的关系不深,可在文官集团看来,你们就是一党的。
而乡绅也很麻烦,他们是祖上有人当官,或者本身是秀才、举人,同窗有人当官。
这样的人有背景,最喜欢帮人牵线平事,谁知道他们会麻烦陈春燕帮他们干嘛。
陈春燕整理完名单,把大红洒金的递给董明春,“尽快帮我调查清楚他们各自的人脉关系。”
董明春:“是。”
她贴身放好名单,想了想,决定亲自去一趟县城。
文官的事情当然文官最清楚了。
有现成的人不用,反倒派人去京城打听,那就是舍近求远了。
董明春坐着马车一路进了城,直奔县衙。
最近可能没什么事儿发生,县衙里的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几个书吏还抬了张椅子坐在廊下晒太阳,他们每个人手边还放着一杯茶,有的人还哼着小曲,模样别提多惬意了。
他们看到董明春,有些尴尬地笑笑。
董明春比划了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手势。
有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行,没必要戳破。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看到书吏等人的状态,董明春就明白了,闵大人肯定不在前衙。
她叫住杂役,“麻烦帮忙通禀一声,就说三井村董明春来访。”
她顺手递上名帖。
她递上的自然是陈春燕的名帖。
后院里。
闵大人正和杨崇文一起下棋。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模样倒是挺闲适的,说的却都是朝廷大事。
杨崇文:“户部又拨不出银两了,今年没有修缮河堤,如果雨水比较多,就悬了。”
闵大人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都不是户部左侍郎了,就不要担心那些事了。”
他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把这事儿给记下了。
南方从去年开始就不太平,如果今年再决堤,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第2342章
陈春燕最缺的就是人手,知道了南方的消息,肯定会出手。
闵大人又下了一步棋,“国库没有钱,谁都没办法。去年江南闹匪患,粮食减产,这就给原本就吃紧的财政致命一击。”
杨崇文知道闵大人是什么意思。
税收连年减少,这不是哪一地特有的问题,而是全国性问题。
主要是税收有的用粮食、有的用布料、有的用煤炭等替代,核算很困难,而且品质参差不齐。
朝廷能收到的现银已经很少了,这几年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朝廷也知道应该修河堤,但是拿不出钱啊。
杨崇文叹气,“那位不能提的首辅大人,他的新政其实是有效的,奈何皇上非常厌恶他,凡是他推行的,皇上就反对,那些有用的新政全部被推翻了。”
闵大人自然知道杨崇文说的是什么样的新政。
那个新政改革了税制,不管商业也好,还是农民也罢,也不管他们出产的到底是什么,统一征收银子。
虽然银子的成色也参差不齐的,但好歹让朝廷有了银子。
那几年是朝廷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但皇上要废除所有新政,就没有人敢说新政好,然后户部的官员就眼睁睁看着银子一年比一年少。
闵大人笑了笑,没有说话。
太祖高皇帝说过,天下事天下人说得,唯儒生说不得。
杨崇文不在庙堂了,算是天下人中的一员,有些话他说得,闵大人就说不得。
杨崇文笑笑,没有说话,他知道闵大人不会接这种话。
“哈哈,大龙。”
闵大人抬手摆下一子,“断了。”
杨崇文看了闵大人一眼,嘿笑一声,“真行,原来在这儿等着我的。”
“大人,有人找。”
闵大人放下棋子,“什么人找我?”
杂役双手递上名帖。
闵大人接过来一看,“哟,这得去见一见,杨先生,少陪了。”
杨崇文自然也看到了名帖,他知道是什么人来了,自然不会阻止闵大人。
他指指棋盘,“那就封存起来,我们改天再下。”
闵大人拱拱手,“那感情好。”
送走了杨崇文。
闵大人背着手从后院到了前衙。
董明春正坐在班房里面喝茶。
她看到闵大人来了,赶紧起身,“大人。”
闵大人摆摆手,示意董明春坐下。
董明春拿出名单,“今天来主要是想请大人看看这一份名单。”
闵大人接过名单,嘶了一声。
这名单够复杂的啊。
“如今的朝堂,明面上大致可以分为四股势力,帝党、阉党以及南党和北党。
“南党主要是江南学子,尤其以江浙一地的为主,而北党主要以山西的学子为主。
“你看这一份名单,四个党的都占齐了。”
闵大人低低笑了声,“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份名单?”
董明春都无语了,“这是大小姐的弟弟百日宴的宾客名单。”
闵大人摸了摸下巴,“这样也好,谁都不得罪,有时候不表明态度就是最好的态度。”
董明春:“您能不能帮忙把这些人区分出来?”
闵大人立刻意识到陈春燕又要搞事情了。
他没多说什么,取出几张纸,开始写名单。
第2343章
闵大人放下笔,“如果陈春燕要动这上面的人,我觉得你最好还是劝一劝她,文官两党斗了这么多年,谁都没奈何谁,可见他们的厉害。
“而现在他们的手段更加圆融,就跟带了壳的王八似的,你根本没有下嘴的地儿。”
董明春:“我会将大人的意思转达到的。”
闵大人犹豫了一下,才说:“还有一件事,也请你帮我转达一下。
“我最好暂时不要从梁县调走,这里的位置太重要了,调其他人过来,你们放心,我都不放心。
“至于升迁……我不着急。”
陈春燕的摊子铺那么大,换一个胆子小,或者和祁轩有仇的人来做这个县令,这事儿恐怕就捂不住了。
三井村如今在做的事情,闵大人已经能看出些端倪了。
这样的事情太过危险,弄不好就得赔上身家性命。
而现在闵大人和三井村已经撕扯不开了,他不得不和三井村一条道走到黑。
那么他就暂时不能把自己的前途放在首要的位置,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三井村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不止他一个掉进了坑儿里。
他听说府城的廖府尹似乎也开始朝着陈春燕预设的方向前进的。
而且廖府尹的动作绝对比闵大人自个儿的要大太多。
董明春谢过了闵大人的体恤,取过名单转身走了。
闵大人对自己写下的名单还是很自信的,有时候身在局外的人看得更加清楚。
就比如说他看廖府尹就比廖府尹自个儿看自个儿清楚。
此时的廖府尹高坐府衙班房的首位,他脸色铁青,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
“怎么回事?!”
他手下的是一张状子,状告的是一名知事。
案情清晰明了,这名知事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害人致死。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富户的儿子看中了一个小娘子,小娘子的丈夫还健在,不肯屈从。
那个纨绔子弟便起了打猫心肠,诬陷人家的丈夫犯了事,府衙的差役将人关到大牢中,屈打成招,最后定罪刺配五百里。
这事儿还没完,那个纨绔子弟买通的负责押送犯人的差役,在路上虐待人家的丈夫,那个男人最终没能走到目的地就死了。
小娘子成了寡妇,发誓要为丈夫守寡。
纨绔子弟忍不了了,直接霸占了那个小娘子。
这名知事在里面起的作用就是牵线搭桥的作用,他串联起了各方人物,相当活跃,自然成了小娘子主要状告的对象。
廖府尹早就掌握了这些证据,只是没有发难而已。
现在既然需要清理府衙里那些不属于他的势力,他自然要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用。
而这名知事官不大,却是个抓手,抓住了他,就等于抓住了和他有关的所有人。
知事吓得发抖,“大人,冤枉啊,下官并不知道那是诬告。人家说丢了东西,下官总不能一口咬定人家没丢东西吧!”
廖府尹:“你还敢狡辩!本官念在你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本来想让你自行辞官,就放你一马的,但你既然如此冥顽不灵,那么本官也就不用跟你客气了。”
第2344章
廖府尹:“来人,把此人押下去,择日审理此案。”
择日审理?
班房里有人抬起眼意味深长地看了廖府尹一眼。
审个案子而已,又不是乔迁,也不是成亲,择日……呵呵,择的什么日。
恐怕府尹大人想要牵扯更多的人进来,要留够时间给那些人表演吧。
在场的聪明人不少,不是没有能看透廖府尹心思的,但即便他看透了,也未必能绕开这个坑。
他们要么等着廖府尹收拾他们,要么主动出击,万一就能把廖府尹拉下马呢?
廖府尹装作没有看到下面站着的人脸上异样的表情,他起身离开了班房。
他顺着夹道回了后院。
他脑子里不停梳理着他得到的消息,以防有什么没有想到的漏洞。
“老爷!”
廖夫人的喊声才拉回了廖府尹的思绪。
先前丫鬟来报说廖府尹在房门口站着。
廖夫人还以为廖府尹很快会进屋,谁知道廖府尹在门口一站就是一炷香时间。
丫鬟们不敢去打扰廖府尹,只好请廖夫人出面。
廖夫人笑着走到廖府尹身边,“今天灶上炖了银耳莲子汤,您要不要来一碗?我看您最近有些上火。”
廖大人:“嗯,来一碗。”
他说着朝里面走。
不用廖夫人吩咐,自然有丫鬟去盛银耳莲子汤。
廖大人盘膝坐在临窗大炕上,廖夫人盘膝坐在他身边,帮他轻轻揉太阳穴。
“老爷在烦心什么事情?”
廖大人:“朝堂上的事情你不懂。”
廖夫人:“我确实不懂,但我能给老爷提供您想不到的有用信息,有时候女人的消息灵通程度比男人还要高。”
廖大人呵呵笑,“我可丝毫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还记得你上次跟我抱怨的事情吗?那件事情可太有用了。
“要不是你说秦知事的夫人在银楼和你抢东西,我还想不到秦知事有问题。
“他一个小官哪有那个财力和你抢东西,还不断往上抬价。”
廖夫人看上了一件点翠的首饰,她都已经准备买了,秦知事的太太后一步进门,也看中了那根簪子。
廖夫人为人比较低调,很少办宴会,秦太太不认识她,当时就把簪子按住了,不讲先来后到,只讲价高者得。
而且秦太太一加价就是五十两。
廖夫人跟着加了两次价,就把那根簪子让给了秦太太。
别说再往上加价不划算,就说廖夫人也实在是不可能再往上加了,首先一点,那些钱是哪里来的,这就很说不清楚了。
有些事情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可御使却不会管这么多,只要被他们揪到了小辫子,他们就不会放手。
秦太太以五百两的高价买到了一根簪子,还兀自洋洋得意,挑衅似的看着廖夫人。
廖夫人气得当天晚上就跟廖大人抱怨了这件事情。
秦知事是不是廖大人的人,廖大人最清楚。
既然不是自己的人,那么他一点不在乎手里多握一点对方的小辫子。
他隔日就让人秘密调查了秦知事,然后牵出了一大串人,相当的触目惊心。
说真的,他们这些地方大员要商户一层干股太正常不过了,这一成干股不会让人伤筋动骨,还能在某些时刻为他们提供方便。
第2345章
而秦知事那伙人的吃相就太难看了些,他们什么钱都敢赚,什么事儿都敢沾,逼死了不少人,抢占了不少良田。
手上一旦沾上了血,就洗不干净了。
这就给廖府尹提供了机会。
他笑着拍了拍廖夫人的手背,“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廖夫人高兴极了,“那我可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
廖府尹:“为夫洗耳恭听。”
廖夫人:“我那天去去私房菜馆打牌,听到一个消息,有四个锦衣卫在我们这地界消失了。有人去找他们,到现在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有人想用锦衣卫失踪的事情做文章,我觉得这事儿有点悬,您恐怕得多上点心。”
窝草!
廖府尹只想骂人。
谁这么大的胆子,连锦衣卫都敢下手,不要命了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从哪儿听说的?”
“前天的事情。那几个锦衣卫来调查什么事情,每隔几天总会有一个人去点个卯,但最近一直没有露面,人家可不得怀疑出事了呀!
“要我说那些锦衣卫不干人事儿也不是一两天了,说不得被哪个仇人看到了,顺手解决了,也不一定。
“可人在这地界消失了,万一让老爷您去找人,老爷您可千万不能答应,城外那么多深山老林,弄死了人,往林子里一丢,哪里还能找得到。
“这事儿吧,只要沾上了,就是个坑,爬都爬不出去。”
廖府尹:“听你的意思,城里还有锦衣卫的人?”
廖夫人:“不好说,他是不是锦衣卫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在帮锦衣卫办事。”
廖府尹脑壳都痛了。
敢杀锦衣卫的可不多,而需要杀锦衣卫的人也不多。
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他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了陈春燕的身影。
方圆百里之内,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也有胆子做的,除了陈春燕,真的没有第二位了。
廖府尹手下不自觉用力,不小心揪掉了自己的胡须。
他骂娘的心都有了,陈春燕想干什么,她怎么敢对锦衣卫下手,打狗还要看主人呢,那可是陛下的鹰犬!
“这个消息很重要,你继续帮我打听着到底是谁和锦衣卫有联系,尽快告诉我。”
廖夫人被廖府尹的郑重吓了一大跳,“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廖府尹:“别多问,这事儿关乎我们的身家性命,你一定要办好了。”
廖夫人捂住了嘴,当真不敢多问了。
锦衣卫的事情,她本来是当八卦讲给丈夫听的,她完全没有料到丈夫的反应会这么大,说起来,就算锦衣卫出事了,他们家的责任也有限,那些个锦衣卫一天天的到处跑,谁知道是不是意外死哪儿了!
就算朝廷要问责,老爷顶多被申饬罚俸罢了,没必要这么害怕。
老爷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廖夫人心里觉得有些悬,但没有表现出来。
廖府尹坐了一会儿,忽然起身朝外走。
他径直去了书房,写了封信,让心腹送往三井村。
陈春燕却没有在三井村。
她此时在五福村燕儿爹娘的家里。
她进门一眼就发现家里和以往大不相同了。
第2346章
燕儿爹娘这里以往的水平只算得上普通富农,而现在已经无限朝乡绅靠拢。
陈春燕给他们的钱是有限的,他们断然不可能享受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哪里来的,不言而喻。
她的脑袋都开始痛了。
俗话说得真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她再怎么小心谨慎也没用,这边有燕儿爹娘这么大一个漏洞,只要是有心人就知道往这边钻营。
她沉着一张脸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的燕儿爹和燕儿娘。
燕儿娘只管抱着孩子看,没有理会陈春燕。
燕儿爹搓了搓手,“燕儿啊,你突然过来,家里也没准备什么东西……”
陈春燕:“我看家里准备的东西够多了。”
燕儿娘一愣,朝旁边看去,“你有本事能赚到钱,我们没本事,你就不要再盯着这点东西不放了。
“你将来出嫁了,我们也沾不到你的光,那些东西就留给你弟弟。
“你弟弟将来是要读书的,读书是要花钱的,你也知道那几十亩地是供不了你弟弟读书的。”
陈春燕感觉燕儿娘变了。
燕儿娘以前只是一个淳朴的乡下妇人,现在却被浮华迷了眼。
陈春燕:“你以为收了那些东西,将来不用还这份人情吗?”
燕儿娘的眼神闪了闪。
陈春燕就明白了。
燕儿娘不是不知道要还人情,她是知道这份人情她还不上,也不用她还。
那些人能来,冲的都是陈春燕,有事儿自然会求到陈春燕面前去。
陈春燕到时候总不能将人打出去!
陈春燕觉得自己少来这边是对的,来一次失望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失望。
她移开了视线,过了一会儿又移了回来。
“我本来觉得一家人,有些事情没必要计较太多。
“只要您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问题就不大,看来是我错了。
“您这没完没了的。您现在说帮小儿子存东西,可您还年轻啊,万一将来再生一个怎么办?”
有一句话她没有说出口。
她还真能被他们坑一辈子吗?
燕儿娘:“你怎么能这样说话!他可是你弟弟。”
陈春燕:“谁生的谁养。”
她沉了面色。
燕儿娘忽然意识到陈春燕是真的生气了。
陈春燕不在梁县,董明春这些人都敢拿捏他们,如果陈春燕明确表示不在管他们,董明春这些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欺负他们!
燕儿娘:“人家送来的礼物,我总不能说不要吧,那多伤人面子!”
陈春燕:“你不用担心这个,你就算连门都不让他们进,他们也不敢觉得被伤了脸面。”
燕儿娘:“你也不要生气,你跟我们说怎么处理,我们就怎么处理。”
她看向燕儿爹。
燕儿爹低着脑袋,他一早就觉得不应该收那些东西,什么事情都是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他们没有付出,却白白得到了那么多东西,这让他很不安心。
可他在家里向来说不上话,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他都是只管干活的那个。
燕儿娘偷偷掐住了燕儿爹的胳膊,“孩子他爹,你说呢?”
燕儿爹:“我觉得燕儿说得对。”
第2347章
燕儿娘瞬间转头,瞪视燕儿爹。
“你说什么?”
燕儿爹唯唯诺诺的,半天没敢言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吭吭哧哧地说:“咱们家就是这样的情况,根本不是能和那些人攀上关系的。
“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应该收,盘算燕儿的东西,说出去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燕儿娘:“胡说什么!燕儿的就是燕儿的,我们什么时候盘算过了……”
燕儿爹摆摆手,他的嘴笨,说不出那些大道理,他也就不想说了。
他们这边收礼,那些礼需要陈春燕去还,这不是变相把女儿的东西往自家扒拉是什么!
燕儿娘看了燕儿爹和陈春燕一眼,抱着婴儿的手偷偷掐了婴儿一下,婴儿哇的哭了起来。
孩子哭了,当娘的就得哄着,就把这茬给茬了过去。
陈春燕没有看到燕儿娘的小动作,但一个乖乖睡着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哭起来,明明之前连一点清醒的迹象都没有。
她的视线从弟弟身上挪到燕儿娘身上,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她站起身,“如果您不想谈,那就算了,不用谈了。”
她直接处理,也能把这件事情给压下去。
她向燕儿爹打招呼,“阿爹,我先回去了。”
燕儿爹嘴唇翕翕,有点想留陈春燕,可他最终也没说出一句话来。
陈春燕默不作声地离开了院子。
三井村的人都等在门外。
天气有些热了,他们都躲在树荫下。
“联络处的人在哪儿?”
有一个小子立刻出列,走到了陈春燕身前。
联络处就是负责传递消息的,平常一般会有两个人跟在陈春燕身边,以便陈春燕有人可用。
陈春燕:“通知各处,放出消息,这边办的百日宴跟我没有关系,如果想借百日宴跟我攀关系,劝他们趁早打消这种愚蠢的念头。”
联络处的小子应声而走。
陈春燕摆出了态度,那些人或许刚开始不会信,但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两边真的是割裂开来的,那些人也就不会再往那边使劲了。
陈春燕骑着踏雪一路踢踢踏踏地往三井村去。
她刚到蛮子门,就看到背着手站在门口的张谦。
蛮子门再往里就是二门了,哪怕张谦是她表哥,也不好进内院。
陈春燕:“大表哥,从草原回来啦!”
张谦神情凝重,指了指陈春燕,“你跟我来。”
陈春燕跟在张谦的身后。
张谦半点不耽误地去了外院书房。
他挥退奉茶的小丫头,“不需要你们伺候。”
小丫头吐了吐舌头,蹦跳着跑了。
张谦的脸色就更难看了,“你这里的丫鬟怎么这么没规矩?”
陈春燕:“她不是丫鬟。好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吧,现在没人了。”
张谦有更重要的事情,立刻放开了细枝末节。
“你老实说,你准备干什么?”
他还没有去过草原,来了这里,正好趁机去看看。
他一路过去看到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鞑靼的小部落缓慢地朝着三井村方向移动。
他让通译去问情况,通译回来告诉他,那些人全部是要来投奔三井村的。
如果不是人口比较多,牲口也比较多,他们早该到了。
第2348章
三井村收留这么多异族人,还不是朝廷授意的,这是要干什么?
三井村还是一个货物集散地,人多嘴杂,陈春燕不可能完全封锁消息,这里的消息只要有一星半点传到京城去了。
哪怕皇上不想处置陈春燕,御使就不会同意。
张谦认真看着陈春燕,他紧绷的身体,却透露了他此时紧张的心情。
陈春燕笑了笑,“大哥是如何想的呢?”
她把“表”字省略了,把二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
张谦不想思考。
他捂着额头靠在椅背上。
他现在都不知道这么多年一直寻找姑姑的后人是对还是错了。
有的事情就不能做,做了就有可能赔上全族的性命。
陈春燕:“你是想到了什么吗?”
张谦朝门外看了一眼,“我看你在这边布置的格局,你是想……”
陈春燕:“看来大哥是想到了。”
张谦:“你帮的人是谁?定国公世子祁轩?”
陈春燕:“大哥聪明。”
聪明你个头!
在京都时,两个人虽然不怎么见面,但是祁轩但凡得到点什么好东西,总要给永昌侯府送一份。
外人都以为定国公府和永昌侯府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交好了。
只有张谦知道定国公府冲的从来不是永昌侯府,而是府上暂住的表妹。
张谦的脑袋开始痛了。
三井村周围的格局已经成形,现在让陈春燕收手,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陈春燕掌财,祁轩掌军。
以三井村为中心,势力不断向外扩散。
周围已经被陈春燕经营得固若金汤了。
他不久前还收到消息,祁轩已经拿下了广宁卫。
这下好了,两个人一东一西呼应着向中间蚕食,辽东都司成为他们的囊中物只是迟早的问题。
张谦:“你有没有想过新乡该怎么办?”
陈春燕:“新乡不会有事,朝廷如果要查新乡,那会出大问题。
“所有成年的皇子都有新乡的干股,你说如果他们听到有人想动新乡,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张谦讶然,原来陈春燕这么早就开始布局了。
先用安置流民一事进入皇上的视线,让人看到她的能力。
再弄出新乡,让皇子和朝廷大员看到新乡赚钱的能力,想要分一杯羹的人自然会凑上前来。
利益自然就把这些人绑在了一起。
而后来推出的新乡娱乐业更是让京城半数以上的人参与了进来,他们自然而然成了新乡最好的保护伞。
民心所向,谁都不敢擅动。
而新乡也确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它就钉在京郊。
京城的消息会源源不断送到三井村来。
一旦发生战事,新乡绝对与三井村里应外合。
看似只是用来赚钱的一招,没想到现在看来竟然还有这样的深意。
张谦抬眼看向陈春燕。
他这个表妹真的不简单啊。
陈春燕拱拱手,“大哥也不用用这种眼神看我,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可就算是普通人只要有心,思考千百遍,也能找出最适合的道路。”
张谦:“我知道了,我会提前安排永昌侯府。”
陈春燕:“三井村欢迎你。”
欢迎你个头!
张谦眼皮狂跳。
第2349章
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他们全家就都跑了,这像话吗?
张谦根本不考虑这样的提议。
他们家的人即便要逃跑也不可能全跑了,那过于明显了。
把皇上当傻子的人,自己才是傻子。
他心里清楚,谁都能逃跑,作为长子嫡孙,他是绝对不能跑的,他得一直待在京城,待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
必要的时候,他该牺牲就得牺牲。
这是最稳当的做法。
他心里有了注意,神色就变得安定从容了。
陈春燕将张谦的神情变化收入眼中。
她也知道有的事情不好办。
现在她只能说:“有事先退入新乡,我会想办法保全你们。”
张谦看了陈春燕一眼,“算我倒霉。”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京城你不用担心,我会帮你盯着。”
陈春燕:“我替天下吃不上饭的穷苦百姓谢谢你。”
张谦愣住了。
原来陈春燕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
可那些人吃不上饭和她有什么关系,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志向?
他心中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是这样的志向却让他的心隐隐发热。
好男儿便该志在天下。
对天下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这算什么好男儿!
“难得你有这样的志向,做哥哥的,肯定要支持你。如果能等到那一天,我也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这些东西我都能看得到,那……徐懋怎么说?”
陈春燕:“他在这里一共也没待几天就被我忽悠去巡边了,现在估计在九边哪个卫所里郁闷吧。”
哈?
张谦还真信陈春燕有这样的本事。
陈春燕所料一点不差,徐懋此时正在榆林卫。
榆林卫现在暂时由宣同总兵暂时管辖,整个卫所都不太有活力。
那个宣同总兵就是府城罗家的女婿。
罗二少都得敬着这位姐夫,用他的话说,他这姐夫看着面带猪相,心里却亮堂得很。
宣同总兵知道徐懋在榆林卫,徐懋不上门拜访,他就当作不知道,只让下面的人陪着徐懋“好好玩”。
徐懋一会儿看卫所演武,一会儿看兵士的伙食,一会儿又检查兵器……每天没个闲暇的时候。
他检查了好多天,一直很满意,觉得榆林卫做得还不错,陈春燕说的事情太夸张了。
直到他前两天偶然听人抱怨,他才知道事情真相。
整个榆林卫都在配合他演戏!
他想看演武,榆林卫的人原本不训练的,都特地集合起来,演武给他看。
再说伙食,平时的怎么可能有肉!
他去看的那天,大白馒头、肉汤炖白菜、大骨头棒子管够,那是演给他看的。
兵士们吃了那一顿,之后吃了好几天稀粥,饿得面黄肌瘦的。
别说演武了,他们就连刀剑都拿不起来。
而兵器就更扯了,榆林卫这边的兵器都生锈了,平时基本没有人养护,徐懋要看兵器,还是宣同总兵临时调过来,让徐懋“赏玩”的。
徐懋那天又想检查军衣,这才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徐懋不嫌折腾,下面的人可都嫌折腾了。
所以他才能在偶然的情况下,听到几个兵士骂他的话,也就才能知道真相。
第2350章
徐懋的脸都被气青了。
他还只当陈春燕说得夸张了,没想到一点不夸张,恐怕这里面的猫腻,陈春燕了解的都不全面。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打得过鞑靼人?
百姓看到这样的兵士,难道不会绝望吗?
难怪陈春燕的互市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陈春燕解决了部分鞑靼人的生活问题,这些鞑靼人靠着三井村生活,很容易能得到米面、茶叶,也就不会来三井村附近抢掠了。
而且如果有人要对三井村动手,他们也不会答应。
三井村的互市反而给普通村民提供了安定的生活。
当卫所不能给村民提供安全感时,或许互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徐懋心里的天平渐渐向陈春燕倾斜了,他觉得陈春燕有的话说得很有道理。
这些个只会做表面功夫,却一味玩忽职守的总兵,真的指望不上。
他无意再待下去了,也无意再去其他卫所。
榆林卫还是一个距离京城不算太远的卫所都这样了,他去不去哈密卫那种偏远的卫所都一样,那边的情况绝对不会比榆林卫更好。
他完全失望之后,就让人带话给宣同总兵,“我带了一匹好马来,价格公道,如果总兵需要,可以全部拉走。”
他带了好几十匹马来,当时就非常引人注目,毕竟与他同行的并没有那么多人。
宣同总兵等了好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了答案。
不就是卖马,想要捞一笔吗,绕那么大个弯子做什么,折腾!
他当即派了人去榆林卫,告诉亲卫,只要一匹马的价格不超过一千两,就全部买下来。
这天,徐懋待在驿站哪里都没有去,就是等宣同总兵那边派人过来。
听说人到了,他便让来人过来见他。
“世子爷!”亲卫先行了礼。
徐懋:“让你来做什么的,你心里大概有数了。”
亲卫:“是!不知道马在哪里?”
徐懋抬手指了指长随,“带他去看。”
长随抬手引着亲卫往外走,“马都养在马棚里,你且随我来看看。”
看马只是走个过场,哪怕徐懋手里的是驽马,他来都来了,自然会把那些马全都买下来。
他们家总兵怕的不是有人上门要东西,而是手里有东西不知道该往哪里送。
亲卫在心里暗暗腹诽。
等到了马厩,他才知道自己想错了。
徐懋还真不是纯粹占便宜来了。
他带来的马还真不错,那些马膘肥体壮的,肌肉线条流畅,一看就是好马。
这些马他看了都非常喜欢,忍不住想上手摸一摸,相信卫所那些大爷,肯定也会喜欢的。
不说别人,就说他们家总兵,家里就养着十好几匹马,看着就让人羡慕。
他把这些马买回去,大人肯定喜欢。
“这些马怎么卖?”
长随心说:他们家世子爷也没说啊!
“你看着开个价?”
亲卫琢磨着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总兵的底线是一千两,他不可能一开始就报这个价。
他伸出了一个巴掌。
长随眼皮跳了跳。
他们买成几十两银子一匹的马,运过来就变成几十两银子一匹了,这生意真是太能做了。
第2351章
长随沉默的时间可能有点久,弄得亲卫心里无比忐忑,琢磨着是不是出的价格有点低,让对方不高兴了。
亲卫赶紧又比了个八。
长随挑了挑眉,合着刚才给出的价格还不是最终价格,他倒是想看看对方能把价格加到哪种地步。
他故意不说话,等着亲卫再加价。
亲卫有点为难,又增加了两根手指。
长随还是没说话。
亲卫的心就开始痛了,马匹再好,也不至于要那么高的价格啊,这不是趁火打劫么!
“兄弟,价格差不多就行了,再高的价格,我可就不敢给了,要不然我回去也交不了差。”
长随低头沉吟,他好悬才没有笑出声。
他一脸沉痛,纠结地说:“我也不是为难你,只是我也是替主子办事的,有的事情不太好拿主意。不过你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世子爷又是真心交总兵大人这个朋友的,就这个价格,马匹你全部牵走。”
亲卫松了一口气,好在他在总兵大人能接受的范围内把事情办妥了。
“兄弟,你可帮大忙了,你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来找我。”
长随和亲卫客气了几句,便拿着银票离开了。
“世子爷,银票都在这里了。”
徐懋看了一眼银票,“数目不对。”
长随:“确实不对。那个二愣子把马厩里原本就有的马当成咱们的了,给了钱一起买走了,反正凑了三十匹马。
“回头小的再去马市买几匹回来赔给驿站,向来驿站的人也是不敢多话的。”
徐懋手指在银票上点了点。
一个总兵出手就是三万两,钱是哪里来的?
越是在这里待得久,他就越是失望。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长随:“我们去哪儿啊?”
徐懋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长随,“回京。”
事情办完了,不回京,难不成还要继续在这里赚便宜钱?
长随有苦说不出,他的本意是想问世子爷还回不回三井村。
他可是记得世子爷离京的本意是娶个媳妇回去,现在不是没娶到媳妇吗?
徐懋现在已经没有了娶陈春燕的想法。
那样一个女子通透成这样,肯定不会愿意被后宅所困,让她每天守在后院处理杂事,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他只是觉得陈春燕很合适做徐家的主母,并不是非陈春燕不可,他对陈春燕更多的是欣赏,并没有感情。
所以放弃了,也只是遗憾,并没有太多难过。
几双眼睛一直盯视着徐懋,徐懋这边有了动静,他们立刻写了密报,用飞鸽传书传回三井村。
这些人就是从三井村出来的密探,他们扮作贩夫走卒前往大周各地,由于人数不够多,他们暂时盯的都是重点地方,比如说徐懋,肯定是他们重点盯的对象。
徐懋这边的消息不断传回村子,再由陈春燕指挥他们下一步动作。
几天后,一只鸽子降落在了三井村中。
联络处的人取下鸽腿上的竹筒,回了办公室。
“周哥,来消息了。”
周文严:“哪边来的消息?”
“宣同来的。”
周文严:“快给我。”
他看了一眼消息,一点没敢耽搁,直接拿去找陈春燕了。
第2352章
陈春燕正在收拾东西。
前几天于玲玲那边有了消息,她在鞑靼王庭站住了脚,现在经营着一家小胭脂香粉铺子。
她的设定是落难的官家小姐,自然不可能太有钱,只在王庭角落里盘下了一间不大的铺子,门脸特别小,两个人并排站着都嫌挤。
但由于鞑靼根本没有胭脂香粉师傅,于玲玲铺子里的胭脂香粉一下子变得非常抢手。
她对外宣称一部分货品是自己做的,一部分货品是从南边运来的。
不管是哪一种,都成为了鞑靼贵妇人的最爱。
她们常年吃牛羊肉,身上带着膻味,她们不是闻不到,只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已。
但有了香粉,她们就能遮掩住身上的味道了。
她们以往习惯了不觉得,可当她们过过没有膻味的日子,就再也回不去了。
于玲玲迅速在鞑靼王庭站稳了脚跟,并活跃在上层圈子里。
她不断送消息回来,由于距离太远,错过了几次非常好的时机。
陈春燕也是没有想到于玲玲能这么快打开局面,要不然她早就去前线了。
墨竹进了屋,“大小姐,刚刚周文严递进来一条消息。”
陈春燕摊开手。
墨竹把纸条放进了陈春燕的手里。
陈春燕展开看了一眼,就把纸条丢进了茶杯里。
墨迹浸了水,字迹散开,再也难以分辨。
徐懋离开了九边,她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徐懋这个人给她的感觉很聪明,如果再让他多待一段时间,三井村恐怕就要露馅儿了。
陈春燕:“传消息让京城的人盯着徐懋,不用跟得太紧,只需要看他有没有异动即可。”
墨竹应了一声出了屋子。
陈春燕收拾好随身物品,又拿着单子清点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这才把打包好的东西放进了一个大大的箱笼里。
湘竹瞄了屋里一眼,确定陈春燕没有动弹了,才进屋来帮陈春燕打包行李。
她默不作声的,就怕打扰到陈春燕。
陈春燕在收拾屋子,没人敢进来,怕越帮越忙。
那几个丫鬟,陈春燕其实最满意的就是湘竹了,从来不多话,办事却无比牢靠。
湘竹不止帮陈春燕带了夏装,还带了秋装和少量的冬装。
她没有问陈春燕去哪里,也没有问去多长时间,但她就是这么准备了。
她记得陈春燕说过,年底还要去京城过冬,那么冬天前肯定要回来。
而胡天八月即飞雪,所以冬装是一定要带上的。
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
陈春燕裹着头巾,骑在马上,带着一个小型的车队出发了。
他们打听过了,草原上的人即便用马车都是用的没有棚子的马车,他们准备的也是没有棚子的马车。
所有包袱都捆在板车上,摇摇晃晃往草原走。
经过了好几个月的筛选,他们从鞑靼人里面挑选出了可以信赖的一批人,临时组成一个部族,朝西边游牧。
陈春燕的长相和鞑靼人差别有点大,她就一直不露脸。
车队行驶了半个多月,停在了一片有湖的草原上。
从这里去鞑靼王庭还有半个多月路程,不过用飞鸽速度就很快了,不过二三日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