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2章
那段时间小王子的人一直向三井村提供着消息,让小王子越陷越深。
陈春燕估算了一下时间,觉得小王子陷得差不多深了,而且天气凉了,鞑靼人也猫起来过冬,不可能再出来烧杀抢掠了,她就传消息给董明春,让董明春把人放了。
她让小王子陷得足够深,但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只要所有知情人全部都死了,他就安全了。
不说别的,只要鞑靼内部的知情人全死了,他想跟陈春燕斩断关系,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陈春燕一个汉人,别说跑到他父王面前去告状,就连靠都没办法靠近王庭。
而且如果陈春燕真有办法靠近王庭,那才好了,他会把陈春燕抓起来,让陈春燕受一番他曾经受过的苦。
小王子比阿尔斯楞多了几分豁得出去,他母亲毕竟是鞑靼人,还是大部落头领的女儿,他做事情有底气得多,少了一批值得信任的人,他再换一批就是了。
而阿尔斯楞不一样,阿尔斯楞的出生决定了,他没有太多助力,还要受部分歧视。
陈春燕:“阿尔斯楞传话过来了?”
董明春:“是,他觉得非常恼火。双方明明合作得非常好,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中途插进来一个弟弟,这个弟弟还总是给他找麻烦。”
陈春燕:“谁见的他?什么时候见的?”
董明春:“我去见的。他一早传话要见你,你不在,我就去了。是上个月底,交易粮食时见的。”
陈春燕陷入了沉思。
她觉得小王子应该真的给阿尔斯楞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要不然他不会主动要求见她。
他们心照不宣,尽量不见面,对他们都好,见面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增加风险。
“现在改为月底交易了?”
董明春:“不是。我觉得固定时间交易不太稳当,和阿尔斯楞约定,这一次交易时,给出下一次交易的时间。
“到了交易时间,如果他们那边不来人,我们不会再等,如果这条线断掉了,能不能续上,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陈春燕颔首,“做得好。一切要以首先保证我们的人的安全为第一要务。三井二村那边归附的鞑靼人怎么样了?”
董明春:“他们都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往年他们总是冻死牛羊,甚至冻死人,今年所有人都挺过来了。特别是小孩子,因为在学堂里读书,连冻疮都没有生,他们都很感激你。”
陈春燕:“感谢我?呵呵,正好。你告诉他们,我要招募一批人组成骑兵维护治安。
“主要职责就是遇到袭击,不管是鞑靼的袭击还是山贼的袭击,要求他们能抵御抵御,不能抵御就提前示警。
“我会按月给他们发工钱,他们骑的马匹的饲料,我也出了。
“他们现在办的是暂住证,等立了功,就能换成正式的三井村户口了。”
董明春有点迷糊,“暂住证?我们不是只有一种证吗?”
陈春燕:“……我说他们的是暂住证,他们的就是。”
董明春低着头闷闷笑了起来。
陈春燕这奸商有时候比老虎还可怕,吃人不吐骨头啊。
第2203章
传话这种事情向来是盛小冬和周文严去干的。
现在业务多了,负责联络的只有他们俩显然不够,董明春又给他们拨了几个新人过去,让……周文严带着。
盛小冬那不靠谱的,多半会把好孩子给教歪了。
虽然不让盛小冬带新人吧,最后分配时,还是分配了一半人手听他调遣。
三井村成立了一个联络处,周文严是一把手,盛小冬是二把手。
平时盛小冬就在办公室筛选过滤信息,不太重要的就交给手底下的新人去办,比较重要的他就亲自去。
当然了,董明春点名让盛小冬办的事情,哪怕他本人觉得没必要亲自跑一趟,他还是会捏着鼻子跑一趟,他怕被春姐削啊。
盛小冬骑在马上,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小冬哥,不至于这么冷吧?”
盛小冬一巴掌打在小子的后脑勺上,“你懂个屁,春捂秋冻,晓得不。”
“呵呵呵,小冬哥,还是你有文化,这种事情,我就不懂。”
盛小冬一阵牙疼。
“你特么,二百斤的牛,三百斤的皮,你牛皮吹大了。”
董明春威武雄壮地指着盛小冬骂他不学无术,还不知道上进的事情,三井村鲜少人不知道的。
冬天大家都在猫冬,种地的,除了暖棚,大家都歇着了。
董明春就组织大家学习。
其他人都好好的,就盛小冬一看到书,立刻还是打瞌睡。
不少人都骂盛小冬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免费的学给他上,他还这个样子,好多人想上学却没有机会。
盛小冬小同志就成了不学无术的典型,经常被董明春提溜出来批评。
说他有文化,这不是夸他,是朝他脸上扇巴掌呢。
他摸摸鼻子,有点不自在。
他学不进去,能有什么办法?
因为学习的事情,他在三井村特别没有地位,好多人都不服气他管理联络处,那个位置有能力的人居之嘛。
自从看到了希望,不少人跑到董明春面前去表现,弄得盛小冬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去年冬天,有一个因为失职,没有发现火星子掉进了干柴草里,差一点引起大火。
实际损失虽然不大,事后,董明春还是撤换掉那个人,提拔了治安队的副队长成正队长。
从这件事里,所有人都看出了一个信号,不是永远都能待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一个弄不好,还是很有可能被换掉。
这下子盯着盛小冬的人就更多了。
联络处是个好地方啊,不仅可以接触各个作坊、各个酒楼分店的管事人,还能接触到大小姐和春姐,多么露脸的一个差事。
他们才不会管盛小冬会不会难受,只要觉得联络处哪儿不好,他们往董明春那儿交报告,最关键的是他们提交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行之有效的。
盛小冬的脸被打得啪啪响,有一天直接毛了,指着那些人的鼻子问,为什么专门盯着他,干什么不去盯着周文严。
那些人也光棍得很,直接告诉盛小冬,周文严神神秘秘的,肯定在帮大小姐办事情,还是保密的事情。
有这一件事情横亘在这里,他们不可能动得了周文严。
第2204章
盛小冬都要被气笑了。
这群人倒是看得很清楚,周文严自打开始在私底下帮陈春燕办事情,别说这群人了,就连盛小冬自己见到周文严了,也得礼让三分。
但一转念,盛小冬还是生气,他做的事情明明比周文严多,为什么董明春更看重周文严呢?
好在大小姐回来了,他好好干,大小姐总能看到他的有点。
他就不信了,大小姐也会觉得周文严比他好。
周文严就算有一万个不好的地方,但只要周文严的嘴巴紧、办事牢靠,就已经超越他的价值了。
他到现在都还没有意识到,他不被董明春重用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太长舌了而已。
他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三井二村。
一路上都是向他套近乎的人,他一般微笑致意。
三井村和三井二村中间那个村,年过得很困难,他们被两个过得不错的村子夹在中间别提多难受了,尤其是三井二村,一群吃肉的鞑靼人,那肉香能顺着风飘进他们的村子里。
形势比人强,刚过完正月十五,那个村的村长带着一群村中的宿老到三井村向董明春“投诚”了。
如今,三井四村的牌子都挂在了那个村子外头。
为什么是四村?
因为从三井二村过去,还有一个鞑靼人聚居地,是后面来的。
三井村对这群人的管束没有二村严格,准确还说还在观望中,连“暂住证”都没有给他们办。
不过有二村作为缓冲,三井村的人也不担心出乱子。
三井村扩展到了四个村,面积太大了,如果事事都要陈春燕来管理,那得乱套。
如今每个都有两个副村长,一个是陈春燕直接从三井村派驻过去的,一个是董明春深入接触后,从里面选出来的。
选出来的副村长并不是那群人里原本威望最高的人。
他想坐稳副村长的位置,能够依靠的,只有三井村而已,所以叛变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像直接用原本的领导,那样的话,三井村派过去的副村长很有可能被架空,而且他们用三井村的资源养肥了他们自个儿,弄不好还要反咬三井村一口。
如今的架构刚刚好可以控制好四个村,以后如果范围扩大,就得再在上面加一级领导了,那就是后话了。
盛小冬翻身下马。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正朝这边跑来。
这人名叫巴根,原本一家子被头领欺压得厉害,头领一家子被拿去换功劳后,他们就非常感激陈春燕,后来让他出来当副村长,他虽然不相信自己能干好,但还是愿意尽力试一试。
“兄弟,你来啦。”
巴根的汉话说得带着一股子羊膻味儿。
盛小冬还没法嫌弃巴根,他知道巴根已经尽力了。
年龄这么大了,纠正发音也很困难。
盛小冬:“上头有事交代,你可得上点儿心。”
巴根露出了然的神情,“春姐又交代了什么事?”
盛小冬连连摇头,“不不不,这回不是春姐,是大小姐直接下的命令。”
三井村只有一个大小姐,那就是陈春燕。
巴根的心噗通噗通跳,有点紧张了。
第2205章
巴根抓住盛小冬的手,无意识加重了力道。
盛小冬被捏得呲牙咧嘴,“哥们儿,轻点,我的手都快被你捏断了。”
巴根赶紧松开手,歉意地看着盛小冬。
盛小冬:“任务很简单,你们都擅长,可要做好了,也不容易,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巴根:“兄弟,你可得多多提点我。”
这话说得磕巴,意思却到位了。
盛小冬哼哼着点头。
巴根懂盛小冬的意思,从袖子里摸了小小一颗玛瑙珠子给盛小冬。
盛小冬:“三井二村前后两个村的面积太大了,出点什么事情,恐怕都照应不及,也没法及时发现情况。
“大小姐有意组织骑兵巡逻队。这支队伍的所有月钱都由大小姐出,而且这支队伍所骑的马,草料也由大小姐包了。
“选拔的任务归你,选好了人,你报给我一声就行,多的事情我不管。”
这当然好了。
巴根听说三井村的人月钱都挺高的,足足有一两银子呢,做得好,还能涨月钱。
巴根:“什么时候出结果?”
盛小冬:“你尽快吧。大小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一般速度太慢的,都会被认为没有能力。”
巴根:“这支巡逻队的所有人都从我们村出,还是有一部分得从其他村子出。”
盛小冬:“刚开始这支队伍的人数并不一定要很多,但有一点,必须要忠心,不能拿着大小姐的钱,反手捅大小姐一刀吧。”
巴根:“是是是,我懂了,人就从我们村找,稳当点。”
盛小冬:“我跟他们不熟,这个你自己考虑。”
巴根点点头,“好的,好的。小冬兄弟,今天中午你要不要在村里吃饭,弄只烤全羊你吃吃?”
盛小冬面露为难,“这个……不太好意思吧,每回来都受到你热情的款待。”
巴根:“自家兄弟,不说见外的话。”
盛小冬呵呵呵笑了起来,“既然是兄弟你相邀,我客气就显得见外了,那好吧,我谢谢你了。”
巴根的心疼得一抽一抽的,却只能摆出笑脸。
巡逻队的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陈春燕此时正坐在书房里查看她离开这几个月的详细情报。
事无巨细,按日子详细罗列,大到那些人参与了放小王子离开,小到那一天食堂供应的什么餐饭。
陈春燕揉揉眼睛,停下了动作。
董明春:“有问题?”
陈春燕:“这个盛小冬……”
董明春听到这个名字就一阵牙疼。
“他确实没什么上进心,我说过他很多回了,他都没有改。”
陈春燕摇头,“不,恰恰相反,他的上进心太强了些,只是上进的地方不太对而已。”
“嗯?”董明春凑到记录情报的册子旁边,她看了半天都没看出端倪来,“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陈春燕手指点在某一个条目上,“这天买了香粉送给村里的姑娘……”
她抬手往回翻,“那天买了胭脂送给另一个姑娘,还有……”
她一连点出了好几处。
董明春脸色变得不好看了,“这个盛小冬,从哪儿学的臭毛病,竟然勾三搭四的,这是品质问题。”
第2206章
陈春燕摇头,“他并没有对那些姑娘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送个礼物而已,真上升不到人品上去……”
董明春就不是很明白了,“不是这个问题,那是……”
陈春燕:“你算过没有,他要连续送礼,得花多少钱。”
董明春愣住了,她平时关注的事情太多了,还真没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她拿过记事簿,快速翻阅起来,她一条一条看过去,内容堪称触目惊心。
盛小冬用来讨好姑娘们的东西太多了些,不仅如此,盛小冬还买了几亩地,租给了别人耕种。
如果盛小冬不那么频繁送礼,他买地倒是正常的。
所有人吃住都在三井村,这个几乎不花钱,那么几个月下来,手里的银钱足够他们买一二亩地了。
这也是董明春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她啪一声合上记事本,“这个盛小冬!”
陈春燕:“这个人太灵活了,灵活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却不是。”
她抬眼看向董明春,“你懂我的意思吗?”
董明春当然懂。
对于这样一个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会不会叛变,他什么时候会叛变。
在男人的世界里,就三样东西钱、权、色,只要抓住了其中一点,就能攻克。
而盛小冬身上已经初见端倪了。
这几个月,董明春一直试图掰正盛小冬的毛病,可结果令她大失所望。
也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
董明春:“大小姐,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得漂漂亮亮的。”
陈春燕挑眉,“处理?你准备怎么处理?”
董明春:“该撤撤,该换换,绝对不姑息。”
陈春燕:“俗话说得好,做贼拿脏,仅凭这些东西,你要定他的罪,他能服气吗?
“我一再强调,做事情要讲程序。既然不能给他定罪,就不能莫名其妙撸了他的职位。
“我记得他是副职对吧?给他升个正职,就调去管理仓库。那里也是个肥差啊。
“我给他放了个饵,但我还是希望他知道收手,不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董明春知道陈春燕的矛盾心理。
盛小冬是陈春燕亲自挑选,买回来的,也是看着盛小冬成长起来的。
这样一个人,要亲手摁死他,谁都会舍不得。
董明春却不看好陈春燕的决定。
盛小冬看起来已经习惯了赚容易钱,到了仓库那种地方,搞不好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盛小冬吃得满嘴流油回到三井村,就被人叫住了。
“春姐叫你过去。”
盛小冬心里咯噔一声,怕自己的事情被董明春发现了。
他回头警告似的看了带去的两个手下一眼。
他和三井二村的人熟是熟了,可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得防着三井二村的人啊,就带了两个人去给他壮胆。
而现在这两个人却成了可能泄密的不稳定因素。
那两个人年纪虽然小,却和盛小冬一样机灵。
他们走上前,一左一右往盛小冬身边一站,“哥,你放心,我们一天跟着你混,就一辈子跟着你混。”
盛小冬嘿嘿笑了两声,伸手摸了摸那两人的后脑勺,“好兄弟。”
第2207章
陈家新宅花厅里换上了玻璃,通透性不算太好,可在寒冷的冬天,坐在装了玻璃的屋子里,总觉得比糊着窗户纸的屋子明亮一些。
董明春坐在下首位上,手边放着一壶茶,是普通的绿茶,散发着袅袅茶香。
在缺少蔬菜的冬日,茶叶可是帮了大忙了。
她静静等着,没有嫌弃盛小冬来得慢。
盛小冬和两个同伴商量好了说辞,这才慢吞吞进了花厅。
董明春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坐下说。”
能够坐,至少说明不是坏事了。
盛小冬的精神放松了几分,他嘿嘿笑着,大马金刀地坐在了董明春对面的椅子上。
董明春:“先汇报一下你最近的工作。”
盛小冬想了想,侃侃而谈,“最近主要是联系府城分店,督促他们张贴海报宣传小型游乐场。”
小型游乐场去年年底前就竣工了,不需要额外动力的秋千、滑梯等设施已经投入了使用。
而需要水里驱动的旋转木马等设施,随着河流的解冻,也会逐渐投入使用。
宣传只能提前,不能滞后,这不就已经开始宣传了。
宣传这事是董明春安排的,这么回答肯定没问题。
盛小冬笑吟吟地观察着董明春的脸色。
董明春:“嗯,做得好。现在仓库那边空了一个正职出来,我准备调你过去,你意下如何?”
盛小冬的心怦怦狂跳。
谁不愿意当家作主呢?
他面上还维持着基本的矜持,“瞧你说的,你安排的任务,哪有我挑拣的份儿。那自然是你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了。”
董明春:“那就这么说定了,从明天开始,你去仓库那边上工,手续会在今天之内办好。”
盛小冬乐得合不拢嘴。
他出来还跟两个小弟炫耀,“瞧瞧,哥还是很得春姐看重的,哥没有升上去,那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空缺,这不,一旦有了,哥马上就成了正职。”
两个小弟连连恭维,“还是哥厉害。我们俩跟着哥混才有前途,哥你看什么时候合适,把我们俩也调过去吧。”
盛小冬:“小意思,等哥把那边的事情理顺了,马上调你们过去。”
两个小子自然又是一番恭维。
董明春的心情显然没有盛小冬好。
她隐隐觉得,给盛小冬的最后的机会,盛小冬可能抓不住了。
陈春燕书桌上铺着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三井村特制的,用来标注陈春燕到底有多少土地。
地图以梁县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
图中标注的一块一块的土地就是陈春燕的,有的土地原本不规则,但经过这么多个月的购进,很多地块都趋于整齐。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地都是整齐的,后面买的也有游离在主地块之外的。
那种地块都很小,一二十亩,三四十亩的,放在地图上只有一个点,那种地块都不用统一分配了,直接租给老乡种,爱种什么种什么。
最主要的还是剩下的大地块,得统一规划。
陈春燕提笔给地块编了号,再在白纸上,对应写下地块种植的作物。
一号二号地块:水稻
三号地块:小麦
……
玉米、高粱等一应作物全都安排了下去。
第2208章
陈春燕的动作停顿了一下,手指在地图上某处点了点。
有一种经济作物,她带回了种子,却还没有下定决心种。
董明春觑着陈春燕的神色,小心问:“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吗?”
陈春燕:“嗯,有一种植物,如果种植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利益,但这种植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在每个烟盒上都能看见,可烟民从来视而不见,由此可见,只要种植了烟叶,就不怕卖不出去。
董明春:“你说的是什么植物?”
陈春燕揉揉脸,“其实就是烟叶。”
董明春好一阵无语,她还以为陈春燕要做什么违背良心的事情呢,结果只是在纠结要不要种烟叶。
她当然知道,每年走街串巷卖烟叶的人不少,而且销量都不错。
有的人买不起烟叶抽,会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一块地出来,自个儿种烟叶。
好多人一抽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损害健康的。
不过陈春燕是大夫,大夫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才会觉得损害健康吧。
她说:“就算你不种,人家自个儿家里也都还种着呢,那些走街串巷卖烟丝的,基本都是自家种了,自个儿又抽不完的。”
陈春燕想也是。
不过她还是有顾虑,“我有一条规定啊,凡是我们这儿的烟丝,不卖给十八岁以下的人。”
董明春知道陈春燕的拧劲儿又来了。
就像规定女子二十岁、男子二十二岁以上才能成婚一样,这又是一条让人无法理解的规定。
人家要抽烟,让他抽呗,管他们那么多做什么?
陈春燕:“吸烟真的有害健康,所以十八岁以下不能抽。”
这逻辑够怪的。
十八岁以下吸烟就有害健康,十八岁以上就不有害了吗?
当然不是的,只是十八岁以上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个儿选择害自个儿,谁都管不着。
不理解归不理解,领导的命令还是得执行的,董明春将这事儿记了下来。
叩叩。
敲门声响起。
陈春燕:“进。”
蔡大丫走了进来,她朝董明春点了点头,走到了陈春燕身边,附耳说:“陈太医有很重要的事情找你,说是事关你两个哥哥。”
陈春燕:“好,你请陈太医去外院花厅稍作,我随后就到。”
蔡大丫转身朝外走,并没有一点要跟董明春解释的意思。
董明春知道,几个月时间,蔡大丫已经成长到可以和她平起平坐的地步了。
陈春燕快速在纸上把最后的内容写完,“就照着这上面的规定种植作物。对了,以后种植什么作物,种植什么作物,全部根据仓库的存量来,缺什么就种什么。”
三井村的秘密粮仓已经建好了,尖顶、水泥和钢筋结构,钢筋是京城送回来的那批铁匠弄出来的。
粮仓和各种储备物资的仓库建得非常牢固,完全不是对外租赁的仓库能够比的。
这些仓库由派驻在三井村的兵士守着,人是周八一训练出来的人,可以信任,仓库没有库管,直接接受董明春的领导。
董明春也给自己规定了任务。
第2209章
粮仓足有三层楼高,是三井建业如今建筑水平的巅峰之作。
这么大一个粮仓,用三井村那一点可怜的余粮,还真填不满。
她向陈春燕申请之后,派人到各个城镇设点收购品相比较好的粮食,粮食价格比粮店的收购价格略高一点点。
百姓的消息都是很灵通的,哪儿的粮油价格稍微贵一点,可以让他们多得利,他们自然会上门。
而且收购点还提供杂粮换大米的服务,过年嘛,老人家想吃点米面,去买,粮店太贵了,去市场兑换,黑心小贩又往米里掺沙石,一斤米能淘出三两沙来,能心疼死个人。
但到收购点兑换米面,就公道多了,而且绝对没有往里面掺沙石,偶尔遇到一两颗小石子,肯定也是不小心掉进去的。
收购点的信用有了,很多人都愿意到收购点去兑换粮食,或者卖粮食。
收购点抢了不少正规米粮店的生意,被人找了好几次麻烦,但周八一拉了卫所的人出来溜溜,那些米粮店的人就老实了,再也不敢冒头。
当地县令也不敢管,他们这些文官,在心理上,对武官是有优势的,可武官真的横起来了,他们就缩了,还一副我不跟你计较的模样。
县令都不管了,收购点的生意自然就更稳当了。
过年前有人试探着问可不可以用粮食换一点肉,董明春手一挥就准了,但有限制,只能换兔肉。
兔子的繁殖能力超级强,一年时间,三井村里,就能看到成片的白团子到处跑了。
而且还有从鞑靼人手里买来的风干的兔肉,也可以拿出去交易。
收购点的生意一直不错。
风干的兔肉洗干净了,用来炖白菜一样好吃。
这就算过年了。
过了年,就是准备春耕的时候。
那些人听说三井村有几种神奇的植物,叫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产量特别大,如果种了,就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
周围十里八乡的,不少人上门求购种苗。
有钱的可以直接在种苗公司购买,没有钱的,也不要紧,可以在收购点兑换。
收购点的生意好得空前绝后。
储备物资的仓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盈起来。
有的人不敢冒险,只准备拿出一部分地来种,这也并不影响生意,种苗公司的种苗已经美名远播了。
有的人带着干粮走一天一夜路赶过来买种苗。
三井村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将收购点开到了更远的地方去。
保证老乡买种苗可以一天内打个来回,毕竟气温还低,如果种苗过夜了,弄不好会被冻死一部分,那样又成了三井村的事。
以至于种苗公司现在育苗都育不过来。
粮仓渐渐满了,可储备物资显然不仅仅指粮食,还有煤炭、布料、棉花等东西。
很显然,陈春燕在安排时,是根据仓储的账目安排的,像棉花,她就多安排了一些地块种植。
董明春明白陈春燕的意思了,他们手里的土地究竟种什么,得根据仓库储存的东西来,什么东西存储量小,他们就多种植什么东西。
陈春燕:“仓库那边要做好防虫防潮,别粮食拿出来,发现不能吃,我唯你试问啊。”
第2210章
陈春燕很少用这种郑重的口吻说话,董明春自然知道重要性。
董明春是吃过霉米的,灾荒年间,有米吃就不错了,根本没得挑,而且就算是霉米,也卖出了天价,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好多人都去挖草根树皮,她现在都还记得那种味道,有的草根泛苦泛涩,有的却泛甜。
她想到这里,保证道:“肯定不会糟蹋粮食。”
陈春燕嗯了一声,这才去了前院,陈太医还等着她。
她猜测,陈太医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跟她说,要不然不会她刚刚回到三井村,还没来得及去拜访陈太医,陈太医就来拜访她了。
陈太医坐在椅子上,神情中隐隐透着焦虑。
看来真出大事了。
一个在皇宫里混得如鱼得水,最后还能装病全身而退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肯定不是一般强,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露出了焦虑的神情,这得多大事。
陈春燕拱拱手,“陈太医。”
陈太医回过神,就要起身给陈春燕行礼,陈春燕按住了他。
“老大人不要客气,我还没有感谢您,我母亲生产还多亏了您照顾。”
陈太医来得非常及时,到这边来,还没有展开教学工作,就先遇到了燕儿娘临盆。
陈太医开了几剂药给燕儿娘服用,生产过程非常顺利。
燕儿娘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生下了这一个,原本最受宠爱的陈小六就靠边站了。
父母的心思全在小儿子身上。
在京城时,陈小六就不止一次抱怨,以前隔三差五的,还能得到廖家商行捎带来的家书。
家书是父母口述,找别人代写的,但好歹也看得出对他的关心。
自打有了弟弟,连家书都没有了。
陈小六还问陈春燕有没有觉得心里不舒服。
陈春燕当然觉得没有,反正那个小的还没有出生时,她也没有收到过家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
陈太医:“县主太客气了。身为大夫,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应尽的义务。”
陈春燕:“我们就比互吹了。”
陈太医呵呵笑两声,似乎也觉得这样做有些没趣。
“我今天找你,为的是你兄长的病,或者说,那根本不是病。”
陈春燕:“您的意思是?”
陈太医的眉头渐渐收紧,“是中了一种毒,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给他们服用微量的含毒的东西,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脑子……我把过脉了,这么多年了,他们体内还有毒素残留,足以证明当年服用有毒的东西时间比较长。”
陈春燕:“能治吗?”
陈太医:“损伤的脑子不能治了,他以后恐怕也就是那个样子,如果耐心一点教,他能像一个八岁左右的小孩子一样生活。
“这还是发现得及时,再晚一点发现,就算是我也没办法解毒了。我实话告诉你吧,那种毒一直残留在体内,肯定会影响寿命。”
陈春燕揉了揉眉心。
对小孩子都能下手的人,都是禽兽不如的东西!
她有些疲惫地说:“那就麻烦您了,这事儿还请您多关照。”
陈太医点点头,叹着气走了。
第2211章
陈春燕靠在椅背上,心里琢磨着事情。
对两个小孩子下手的,首先可以排除陈老爷子和燕儿爹娘。
他们都是傻大哥和傻二哥最亲的亲人,只要不是心理变态,不至于下毒害亲人。
而且把傻大哥和傻二哥给害了,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相反的,燕儿娘还得分出大部分时间照顾两个傻儿子,帮家里做的活儿就少了。
陈竹心……可能性也不大。
女儿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份嫁妆可以打发的人。
她就算性子好强,想要争夺什么,争下来了,也落不到她头上。
再说陈三叔。
这个人都懒得恨不得挂一张饼在脖子上了,下毒害人这么累的事情,他怎么肯干。
那么剩下的人,张氏和二房两口子都有可能。
傻大哥和傻二哥被废了,陈小三就成了孙辈正常的第一人了。
如果要选一个人挑起陈家的重担,陈老爷子正常情况下会选谁呢?
毋庸置疑,肯定会选陈小三。
然后大房自然而然就成了旁支,再顺理成章地被分出去。
剩下的都是一窝子一个娘生的。
这些人算漏了一点,那就是陈老爷子对陈春燕亲奶的感情,哪怕明知道陈小六只有六岁,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长大,也不知道长大后会是什么性情,也依旧想要把家交到大房手里。
她的脑海里不断闪过张氏和二房两口子的脸,最终停留在张氏的脸上。
二房两口子一个贪小便宜,一个惫懒,说他们动得了这种脑筋,陈春燕觉得不像。
分家分宗之后,二房的日子过得一团糟。
情报上都写得很清楚,他们靠着三个孩子过活,偶尔能得一点陈冬梅的接济,只要能有接济,不管陈冬梅怎么对待他们,他们也都是一副涎着脸的模样。
望江那边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突然不允许陈冬梅和外界接触了,二房两口子断了接济,差一点连年都过不去。
倒是三个孩子一直在学堂读书,他们到了学堂,学堂就管他们的饭。
三个孩子也挺有志气的,因着学堂说好了只管午饭,他们就帮工赚早饭和晚饭钱。
冬天里饿得二房两口气起不来床。
那俩也真是奇葩,家里也不是没有粮食,他们就是懒得做,非得等孩子回家后伺候他们。
陈春燕在看类似记录时连连摇头,顺便感慨一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这样一对奇葩,就算有那个脑子,想出了这样的毒计,也就是想想而已,想让他们把毒计实施出来……难!
陈春燕觉得,这事儿得知会陈老爷子一声。
张氏虽然被休了,不算她的正当长辈了,住在村里,好歹算是个老年人了。
她直接打上门,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她扬声吩咐:“大丫,套车,我要出一趟门。”
蔡大丫应声去了。
不多会儿,庄园的大门洞开,一辆马车缓缓驶出。
陈春燕靠在车厢上,看着蔡大丫临时准备好的几个礼盒,心里堵得厉害。
给陈老爷子吃这些东西,她一点都不心痛。
可现在要给二房两口子吃这些东西,她就不太乐意了。
谁也不是圣人。
第2212章
陈老爷子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他负责挣钱养家,媳妇负责管家。
现在媳妇没了,他还是会下意识顾好家。
就比如说,每个月大房都会给陈老爷子赡养费,说是赡养费,其实包括米面粮油和肉蛋,零花钱也有一百个钱。
可以说陈老爷子的日子应该比什么时候都好过。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陈老爷子见二房把日子过得乱七八糟,他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吃的用的腾给二房,让他们吃饱。
那两个人跟没有良心似的,觉得吃那一份东西理所应当。
陈春燕的赡养费给得再足,陈老爷子也一天一天瘦了下来。
董明春去看过机会,说陈老爷子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这事儿陈春燕该怎么说?她根本没法说。
她让陈老爷子不管二房,陈老爷子能听吗?不但不会听,恐怕还会骂她没有良心。
陈二叔毕竟是陈老爷子亲生的,陈老爷子不会不管。
这事情就进了死胡同,谁也没办法管了。
陈春燕脑子里乱七八糟想着,马车停在了大门口。
隔壁的墙头又冒出来一个头,还是那个爱看热闹爱八卦的婶子。
她被人逮个正着,面皮一红,缩了回去。
陈春燕笑着摇了摇头,懒得和这种人计较,实在是计较不完的。
你说她,她弄不好还觉得自己有理了,顶几句诸如“你没做见不得人的事情,为什么怕人看”之类的话,那可得膈应死人。
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隐私不可侵犯这一条。
蔡大丫上前敲门。
咚咚咚,咚咚咚。
敲门声非常有规律。
没有人应门。
蔡大丫继续敲着门。
依旧没有人应门。
梁婶子爬上墙头,冲着蔡大丫说:“陈家两口子都在睡觉,陈老爷子去亲戚家了,没人给你们开门。”
陈春燕听得一阵无语。
这两口子已经懒到这种境界了,当真无人能敌。
蔡大丫跳到车上,挥手让赶车的小子朝一个方向去。
陈家对于龙桥村来说是外来户,这个村子他们就只有一个亲戚家,那就是五叔公家。
五叔公家距离陈家老宅并不多远,更何况还是乘坐马车,不多会儿便到了。
蔡大丫再次跳下车去敲门。
门应声而开。
开门的是一个缩手缩脖子的妇人,那是五叔公的儿媳妇,也就是陈春燕的婶娘。
蔡大丫不认识人,她让婶娘等等,回身请陈春燕下车。
陈春燕提着礼盒下了车。
蔡大丫接了礼盒,跟在陈春燕身后。
过年时,董明春代表陈春燕送过年节礼。
陈春燕上门还是把给陈老爷子送的礼物拿了出来,这些东西给五叔公一家比给二房让她心里痛快。
“哟,那是……燕儿吧?”婶娘热情地迎上前,“几个月没见,长高了,也长白了,我差点不敢认了。”
陈春燕笑着打招呼,“婶娘好呀。”
婶娘:“好好好。快请进吧,正好你爷也在里面。”
陈春燕:“我就是来找我爷的,不打扰吧?”
婶娘:“不打扰。”
她说完,脸色变得很奇怪。
陈春燕:“婶娘有话就说,都是自家人,说话不用吞吞吐吐的。”
第2213章
婶娘朝里面看了一眼,最终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拉着陈春燕往外走了两步,停在了刚好可以被门挡住身形的位置。
“燕儿啊,不能再让你爷这样了,二房两口子没有良心,好吃懒做不说,连孝道都不顾了。
“你知道你爷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要出门吗?是因为家里更冷呀。
“那两个货色竟然不给你爷烧炕,说是要节省柴禾,白天烧炕,又不做饭不少水的,白白烧着,多浪费啊。
“你是没看到啊,你爷大腿上,全是冻疮。”
陈家以前的规矩是,正屋一天十二个时辰不断烧炕,小辈们如果觉得冷,就到正屋里来做针线活儿,或者到正屋来打叶子牌。
现在完全弄反了。
在厢房烧炕,不管正屋了。
以前那是有张氏在,一家人待在一起没关系。
现在做老公公的,难不成还能去和媳妇待一个屋?
好说不好听啊。
想也知道陈老爷子那么一个要脸皮的人,不可能愿意到厢房去。
那两口子可好了,厢房的火炕烧得暖暖的,有人敲门都不应。
陈春燕心里一阵膈应。
“婶娘,这么跟您说吧,给老爷子养老送终,是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应该做的。
“您去打听打听就应该知道,我每个月给老爷子的养老东西不少了,您能说您家里能吃得那么好吗?
“可老爷子拿去补贴了二房呀!他心里也清楚,他不补贴着二房一点,二房的日子过不下去。
“就这样的情况,您觉得我去劝说他住到我家去,他愿意吗?
“他离开了陈家老宅,我的东西肯定不会再往那边送。”
确实是这个理!
婶娘又开始叹气了。
她在风里瑟瑟发抖,半晌才说:“听说小六去京城了,你看能不能用小六没有人照顾,让老爷子到京城去。”
故土难离。
陈春燕没有把握。
不过倒是有一个更好的理由……
“我试试吧。”
把老爷子和二房三房的人隔开,恐怕还能够多活几年,要不然不被他们气死,都得被他们拖累死。
两人说完了话,这才相携进门。
五叔公扬声问:“谁来了,怎么半天都不进门?”
婶娘回答:“燕儿来了,带了些礼物来。”
话点到即止,给五叔公礼物太多,需要卸货卸很久的错觉。
陈春燕进了屋,先给两个老人家问了安。
五叔公掀着眼皮看了陈春燕一眼,“找你爷有事吧,行,地方让给你们爷孙俩,我出去转转。”
陈春燕欲言又止。
到别人家来说事情,还把正主赶走了,敲这事儿弄的。
陈老爷子摆手道:“还是我们祖孙俩出去谈吧,你好好坐着。”
五叔公看了陈春燕一眼,“行吧,那你们别着急,我让孩子他娘先在隔壁点个炭盆。”
他撩帘子出去了。
看得出来,五叔公并不是特别满意陈春燕。
也是,不管陈家这三房如何,陈老爷子过得不好是事实,这谁都无法狡辩。
陈春燕能说她给了赡养费了就行吗?当然不行。
这样的行为放在长辈那儿,肯定是不够孝顺的。
陈春燕一句话不敢说,只能站在那里受着五叔公的白眼。
第2214章
点碳不难,放在灶孔里面烧一会儿就燃了。
只不过屋子太冷了,就算有炭盆,升温也慢。
婶娘端了一碗热水给陈春燕喝。
陈春燕喝了一口,发现婶娘偷偷给她放了糖,她朝婶娘看了一眼,婶娘还在忙碌着。
五叔公家每年都是自己留种,自己育苗,婶娘就在暖和的屋子里育苗呢。
糖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一般是老人和小孩才有资格吃的,还不能是经常吃,都是谁生病了,用卧俩鸡蛋,加点糖,给病人吃的。
要是被五叔公知道婶娘那么浪费,给陈春燕泡了糖水,恐怕要挨骂。
陈春燕并不口渴,但为了不辜负婶娘的好意,她还是小口小口地喝完了一整碗水,喝得她肚子都发胀了。
婶娘挑帘子去了隔壁,过了会儿,她过来说:“那个屋的暖和起来了。”
意思是他们可以去谈话了。
陈春燕也不耽搁,搀扶着陈老爷子就去了隔壁。
婶娘找了两个垫子垫在椅子上,让他们坐了。
陈老爷子:“你刚回来吧,我昨天都没听说你回来了。”
陈春燕:“嗯,今天凌晨刚到。”
陈老爷子:“那你肯定没有好好休息,这么急着来找我,恐怕出了大事,你说吧,我还受得住。”
陈春燕:“大事确实是大事,您也不必着急上火,那事儿毕竟已经过了十几年了,要生气也真生不上气,我主要想请您老人家出面解决一下问题。”
陈老爷子:“你先把发生了什么事讲清楚。”
陈春燕:“爷,您和我奶|的脑子都是正常的,我爹娘的脑子也是正常的,您就没想过我大哥和二哥为什么会是傻的吗?”
一句话惊得陈老爷子站起了身。
他颤颤巍巍的,不复从前硬朗。
去年一年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对他的精神打击不小,再加上张氏推他伤到了腰,身体也不如前了,后来又因为要补贴二房,从嘴巴里省东西出来,营养跟不上,身体就越发不好了。
“你什么意思?”
他的手有些抖。
陈春燕:“去年我去了京城,认识了一位告老还乡的太医,机缘巧合下,我将太医请到了三井村,原本是想请太医治治看两个哥哥的,谁知道太医却告诉我,两个哥哥中毒了,身体里还残留着陈年余毒,如果不能及时清理掉,于寿数有碍。”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陈老爷子比谁都清楚。
“这是谁干的,是不是张氏?”
陈春燕:“我没有证据。”
陈老爷子气得脸都变形了,“除了她还有谁!你说你来找我处理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理?”
陈春燕:“害了我哥哥的人,不论是谁,我都不允许他在村里生活下去了。这个村子靠着我,日子越过越好,我不想这种人沾我的光。
“如果不是因为我还念点旧情,别说只是赶人出去,我连弄死他的心都有了。”
陈老爷子来回踱了几步,“家丑不可外扬,这件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陈春燕知道陈老爷子的顾虑,“行,就按您说的办,可如果您要徇情,我可不答应。”
她看着陈老爷子,一步不让。
第2215章
陈老爷子的性格就是如此,他脑子清楚,但为人有些优柔寡断,各方面的情绪都要照顾到。
一般而言,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各方面的情绪都照顾不到。
陈春燕有些担心,即便她拿到了确切证据,陈老爷子也只会跟张氏关起门来谈判,如果张氏不愿意离开龙桥村,陈老爷子也拿她没办法。
所以她必须要陈老爷子一句承诺。
陈老爷子有些恼怒,作为小辈,有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吗?
简直不知所谓!
他脸色阴晴不定,几次想要发怒,可只要想起,大房还靠这个孙女支撑着,他就不得不咽下这口气。
他有些颓然地坐在那里,整个人仿佛瞬间老了好几岁一般。
陈春燕也没想气死老爷子,当即缓和了语气,“您如果觉得不方便处理,不如选择眼不见为净。
“小六如今在京城,那边也没有个家里的长辈照应,他做错的事情,人家怕伤脸面,也不会狠狠教训他,终究还是需要个正经长辈教他的。
“我知道您想说永昌侯府不会亏待一个孩子,而且小六也听话懂事,不会做出格的事情。
“但是永昌侯府的太夫人,是奶的亲娘,无论如何,您都应该去拜见的,不是吗?”
最后一句话正中红心。
陈老爷子神情震动。
确实啊,不管怎么说,他都娶了人家的女儿,论理,他是应该上门拜见认亲的。
他倒是把这茬给忘记了。
“这个……”
陈春燕:“您去吧,太夫人会很欢迎您的。而且您也不用有心理负担,去了之后不用一直住在永昌侯府,我在京城买了宅子,您去了,就和小六一起住到双鱼胡同的宅子里。有您在,也能督促他学习。”
陈老爷子被说动了。
他一辈子不想叫人看轻了,自然也不希望到老了被人当成打秋风的人。
可如果有自己住的地方,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样他就不是去打秋风的,而是去走亲戚的了。
陈春燕继续鼓动,“太夫人觉得亏待了女儿,对小六多有溺爱,没有人在旁边盯着,小六万一学到了京城的纨绔习气,那就不好了。”
这句话彻底击溃了陈老爷子的心理防线。
大房将来还得靠小六支应门庭,小六可不能没有出息。
陈老爷子立刻做了决定,“我先去处理张氏的事情,然后马上进京。”
陈春燕:“进京的事情没那么急,我会安排人护送您去的,您可以提前做准备。”
陈老爷子知道陈春燕的意思了。
进京是要进的,但是不着急,先把张氏处理好了再说。
陈老爷子面色沉凝。
陈春燕陪着坐了一会儿,等老爷子回过了神,才说:“京城新宅子的书房完全空着,您老要是有空就去县城住住,顺便再买一些书,到时候一起带到京城去。
“读书人家里没有书,那怎么行!”
陈老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放心吧,我有空了会去城里看看的。”
陈春燕:“老爷子您该不会忘记了二婶撕了书点火的事情吧。只有读书人才知道书的价值。我看啊,您还是去城里住,买了书,就放城里为好。”
第2216章
陈春燕实在是见陈老爷子被二房拖累得可怜,她原本没想伸手管的,也伸手管了。
她一管陈老爷子,二房的麻烦事儿就会接踵而至。
那些麻烦不麻烦暂且不用考虑,只这样对一个老人就不应该。
她不能看着不管。
既然要管,放在龙桥村,依旧会被二房拖累,只有把老爷子和二房隔开,老爷子才能活得比现在好。
陈老爷子有些犹豫。
陈春燕直言道:“您难道还担心二叔二婶?”
陈老爷子:“我倒不担心他们,他们那么大的人了,横竖饿不死,我是担心你三个堂弟。”
陈春燕:“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三个堂弟在学堂吃饭,衣服也由学堂统一发放,冻不着,饿不着,您只管放心好了。”
陈老爷子当然是担心陈二叔的,可这话他说不出口。
大房连一个没有及笄的女娃都撑起门庭来了,陈二叔这么大一个人了,还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他怎么就立不起来?
这话说出来,他都脸红。
他吭吭哧哧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偏偏陈春燕好像非常有耐心似的,就那么等着陈老爷子表态。
陈老爷子:“读书当然是大事,这件事情我会放在心上,也会尽快解决。”
陈春燕点头,“那就好。爷,您还要和五叔公闲聊吧?那您聊着,我就不打扰了。”
陈老爷子没有留陈春燕。
他装了一袋烟,凑在炭盆前点燃了,吧嗒吧嗒地抽着。
五叔公撩帘进来,“她来说了什么?你怎么又愁上了?”
陈老爷子:“老一辈的人说,娶妻娶贤,这话果然没有错,我当初就不应该急着娶张氏来带孩子,结果孩子没带好,还留下了一辈子的祸根。”
“咋啦?”五叔公吓了一大跳,走到陈春燕刚刚坐过的位置坐下,“你不是已经休了张氏了吗?张氏还能闹出什么事来?”
陈老爷子深深叹了口气,“我的大孙子和二孙子原来不是天生痴傻,是中了毒。”
五叔公脸色大变,“这话可不能乱说。燕儿她做事情……”
陈老爷子摇摇头,“她再怎么心狠手辣,也不会用自己的哥哥栽赃陷害,就像你说的,我都休了张氏了,再揪着她不放有什么用处?”
五叔公:“我知道燕儿跟着许大夫学了医术,可她才学了几天啊,那么多年前的事情,她把把脉就能知道?”
陈老爷子摇头,“不是那样的。她说得很清楚了,她在京城时,偶然间结识了一位准备告老还乡的太医,特地请太医来给她两个哥哥瞧病。瞧完之后才发现不是病,而是中了毒。
“她今天才刚刚回来,那位太医恐怕不敢担这么大的责任,才第一时间找到她,她又马上找到我。”
五叔公:“这件事情她准备怎么办,你又准备怎么办?”
陈老爷子:“不好办。我都休了她了,跟她没了关系,还能怎么办?燕儿的意思是,绝对不允许害过她哥哥的人住在村子里。”
五叔公点头,“换成谁,谁都不会愿意。龙桥村受她的照顾良多。如果不按她说的办,我估计,她会亲自动手,那样就不能善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