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牛一松不是看不起燕儿娘啊。
事实上,他的亲娘不也是肯定跟杨小姐聊不到一块去的人嘛。
不说别的,就连陈春燕也跟燕儿娘聊不到一块去,那还是陈春燕的亲娘呢!
他就侧耳听杨小姐在说什么。
“小孩子的衣服上绣这样的花样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好看。”
“咦,好像真的不错,看起来也喜庆。”
哦,原来说的是针线,那肯定就有话说了。
牛一松无声嘿笑。
这杨小姐真是有本事,她如果想让谁舒服,谁肯定就能很舒服。
而陈春燕就不一样了,她的脾气比较硬,又不耐烦做针线,自然就跟燕儿娘聊不到一块儿去。
牛一松挑帘子进了屋,叫了声,“姐。”
杨桐丝毫没有不自然,她回头对牛一松笑笑,“嗯,坐吧。闵大人走了吗?”
牛一松点头,“嗯,已经走了。”
他还是盯着杨桐瞧。
杨桐放下手里的针线,“我先前看你好像就有话想跟我说,你想说什么就说吧,不要憋着了。”
呃!
牛一松尴尬地摸摸鼻子。
“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听说闵大小姐的脾气不是太好,之前燕儿对上她时,也多有避让的时候,就想知道你是怎么……管住她的。”
杨桐淡淡一笑,“燕儿管不住她,是因为燕儿拿捏不到她的弱点。我现在身为她的嫡母,她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捏在我的手里,自然不敢跟我扎翅。”
昨天,双朝贺红。
新媳妇进门后得认亲,闵大小姐醒是醒了,却借着中了暑气,起不了床,到晚上都不肯去拜见杨桐。
杨桐丝毫不生气,山不来就她,她就去就山嘛,她跟闵大人说了声,说是很担心闵琪雅的身体,想要去瞧瞧。
闵大人当时就握住了杨桐的手,“今后辛苦你了,是我没把女儿教好,让你跟着受委屈了。
“你是她正经的嫡母,今后你管着她是应该的,她做得不对的,你该罚就罚,不用什么事情都战战兢兢地跟我汇报。
“我们是夫妻,我不信你,我信谁?夫妻二人,合该男主外,女主内。”
杨桐当然不会把这话当真,她该跟闵大人说一声的时候还是会说的,那边是闵大人的亲生女儿,每出什么事,那自然什么都好,如果出了事,闵大人该怪她自作主张了,更甚者还会觉得她果然不是亲生母亲,才随便乱来。
不过有了这话,有的事情就好办了。
她走进闵大小姐的房间,远远地看着闵琪雅。
闵琪雅被看得火起,也不装睡了,恶狠狠地说:“你进来干什么?谁让你进来的?”
杨桐走过去,帮闵琪雅整理了一下铺盖,“这是我的家,我是这家的女主人,想进哪个房间就进哪个房间。”
闵琪雅:“你好臭不要脸!你是你的家吗?你是怎么嫁进来的,你心里没数吗?”
杨桐俯下身,贴在闵琪雅的耳边说:“我当然没忘,我嫁进来完全是拜你所赐。我爹是侍郎,我兄弟是翰林,我哪怕被退过亲,我要嫁一个没有成过家的人哪里做不到,是因为你,我才给人做了续弦的啊!”
第1676章
杨桐的语调不疾不徐,声音轻轻柔柔的。
闵琪雅却听出了浓浓的怨气。
她知道杨桐是真的不愿意嫁进来给她做继母。
但她不会承认是她自己蠢,才有了今天的下场。
她恶狠狠地看着杨桐,刚想说话,嘴巴就被捂住了。
杨桐将一根手指竖在唇边,“闵大小姐在大宅门里长大,听过见过的事情定然不少,应该知道什么叫后娘恶毒吧?
“你可千万不要惹我,我会随时变成恶毒的后娘的哦!
“你还没有定亲,要是把我惹急了,你信不信我给你找一个读书做学问很厉害,却长得很丑的男人做夫婿?”
闵琪雅:“我不信!我爹不会允许的。”
杨桐站直了身体,俯视着闵琪雅,“呵呵。女人才看脸,男人看本事,只要我给你找的夫婿有本事,长得丑一点,你爹不会介意的,你去闹,你爹只会觉得你无理取闹,你信吗?”
闵琪雅浑身发寒。
这话她信,她太信了,她爹就是这么一个人。
她娘还没有被休时,她爹就对她不停地做新衣服,装点门面很不满了,觉得内秀才更重要。
当时有她亲娘在前面撑着,所有的压力都落不到她身上,她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亲娘回了娘家,她有了后娘,而很显然,这个后娘一点都不喜欢她,根本不能指望后娘帮她说好话,不吹枕边风诋毁她,她都要偷笑了。
杨桐笑得更灿烂了,“没话可说了?因为你知道,我说的是对的。你爹根本不在乎男子的长相,只要不是断手断脚,缺眼少耳朵,这种有明显缺陷的,我就算是给你找个天阉,谁又能知道呢?”
闵琪雅打了个寒颤,“我爹会调查清楚男方的情况的。”
杨桐摇摇头,把之前闵大人说的话跟闵琪雅说了,“瞧,男主外,女主内,你的婚事,我说了算。从今天起,你就给我夹起尾巴做人吧,别来招我的眼,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闵琪雅的脑袋一阵阵眩晕,她有一种命运完全失控的感觉。
让她跟这样一个女人伏低做小,对不起,她做不到!
她顾不得身体不舒服,猛然坐起,推开杨桐就朝正屋跑。
“爹,您刚才是不是说我的事情都归那个女人管了?她是后娘您知道不知道,如果她要害我,这可太容易了。”
闵大人当时就沉了脸色,“你胡说八道什么,什么那个女人这个女人的,那是你的娘,一点礼貌都没有,你的规矩学到哪里去了?”
闵琪雅冲到闵大人面前,“爹,那是重点吗?我被那个女人捏在了手里,她今后要用婚事害我,我怎么办?”
闵大人啪一下拍响了桌子,“胡闹!你口口声声说她要害你,她要害你,在知道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专门去探望你?说起来你只是小辈而已,她身为长辈完全不必要如此。
“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明明可以起身,却躲着不给继母见礼,真是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闵琪雅一口气憋在了胸口里。
她忽然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对,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第1677章
杨桐想起昨天的事情,唇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用长辈身份压人,这可是她从杨老安人那里学来的万试万灵的招数啊!
牛一松听得云里雾里的,觉得杨小姐厉害极了,却也不准备再问了。
他学了这个去也没用,也就是好奇罢了。
中午饭用得很简单,不过三菜一汤罢了,佛跳墙这种大菜要留着晚上招待闵大人。
杨桐却始终带着笑,她在这个不属于她的家里,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燕儿爹娘并没把她当外人,也没把她当客人,该叫她帮忙做事的时候,就叫她帮忙做事,一点不含糊,就是这样,才让她心里更加舒服。
时间一晃到了晚上。
闵大人下了衙过来陪老丈人和丈母娘吃饭了。
饭菜上桌,也不分男女桌了,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吃了饭。
闵大人:“怎么不见燕儿?”
燕儿娘:“她今天送信回来了,她那边有很重要的事情,回不来了,等明儿,让她去见你。”
闵大人:“这倒不用。”
杨桐却朝闵大人看了一眼。
闵大人从杨桐眼里看出了深意,他立刻明白,陈春燕的事情没瞒着别人,只瞒着燕儿爹娘,这两个老实本分又有些胆小的人,知道的事情多了,反而坏事。
他便不再多言了。
吃完了饭,喝过一盏茶,夫妻两人便起身告辞了。
上了马车,杨桐才轻轻将事情说了,“燕儿那边抓到了鞑靼的小王子,她怕出变故,手下的人处理不了,便就近守着,万一有点什么,她也能及时做出反应。这事儿是牛一松午饭前告诉我的。”
闵大人眼皮狂跳。
陈春燕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连鞑靼小王子都能抓到。
真是……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照这么下去,世子爷升官发财的速度搞不好比谁都快。
这一次抓了小王子,下一次是不是要抓大王子,再下一次是不是就能抓到鞑靼王了?
这样的话,世子爷再封个国公都不是不可能的。
文官非翰林不入内阁,而武官则非军功不能封爵。
世子爷获取军功是不是太容易了点儿?
闵大人:“今后跟燕儿那边好好保持关系。”
杨桐勾唇一笑,男人果然最看重利益。
马车缓缓驶向县衙,两人却都没再说话。
而另一边的杨家,杨崇文却在转圈圈,“桐桐怎么还没回来,天都黑了。”
杨夫人:“要不我们先吃?”
杨崇文看了杨夫人一眼,“女儿女婿都没有回来,我们先吃像什么话?”
杨夫人撇嘴,她其实无所谓,她进进出出的,偷摸吃了不知道多少回点心了,反正她不饿。
至于杨崇文饿不饿……她才懒得管,就像杨崇文从来不管她是不是被婆母磋磨了一样。
杨崇文停下脚步,“你派个人去县衙问问,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又那么忙吗?怎么到现在还不晓得回门?”
杨夫人:“我派人去?我的人去县衙怕是不太方便吧?”
杨崇文一滞,也是啊,派个丫头去县衙,确实不太方便。
他摆摆手,出门找小厮去了。
呵!
杨夫人轻笑出声。
第1678章
杨崇文将用惯了的贴身小厮带回了梁县,有什么事情他还是习惯让贴身小厮去办,哪怕小厮对梁县各方面的人都不熟。
小厮到了县衙,笑呵呵地跟门房搭话,还顺手送上了一个小荷包。
“大人今天忙吗?”
门房跟看神经病一样看着这个来打问的小厮。
一个正常人怎么会跑到县衙来打听县太爷的情况呢,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做坏事还是怎么样?
小厮跟看不懂门房的眼神似的,“我家主人姓杨。”
哦哦哦,门房就懂了。
县太爷新娶的太太就姓杨,搞不好这个小厮是杨家哪个亲戚的人。
他的态度立刻变得好了些,虽然说不上多恭敬吧,但也至少没有带刺儿了。
谁也不知道这边跟太太的亲戚关系到底有多近不是?
“我们老爷哪一天不忙啊,天天都忙,百姓吃得好不好,老爷得管,谁家闹了矛盾,老爷得断官司,这么大个县城,一天天的鸡毛蒜皮的事儿多得不得了,偏偏这些事儿在人家眼里都不是小事,我们老爷忙得不可开交啊。”
门房也不可能说闵大人不忙,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忙像话吗?
而且他也不知道小厮的来意,万一小厮来一句,如果不忙的话,请闵大人帮个忙,他就完蛋了。
小厮心说:再忙也不能忙到连三朝回门的时间都没有吧,这也不像话啊。
“能麻烦你去打问一声,闵大人什么时候忙完吗?今天是我们家姑娘三朝回门的日子,你瞧瞧这天都黑了,马上就要宵禁了,怎么着也得回去一趟才和规矩是不是?”
门房都惊呆了,这是哪里来的二愣子!
“我说,你在这儿装谁的亲戚呢!”
小厮懵了,“我没装呀!”
门房插着腰,“我们老爷都带着太太在娘家吃了晚饭回来了,你说他们没回去,你是哪里冒出来的人,敢乱认官亲,我要叫人了啊!”
小厮脖子一缩赶紧跑了。
不对,太不对了。
这跟说的不一样!
他颠颠地往杨家跑,一路上都在想这里面的问题。
有些事情杨崇文并没有跟下面的人说,小厮并不知道。
而且身为主子,也实在没有事事给下人交代清楚的必要。
小厮一溜烟跑进杨家大门。
杨崇文正在外院大书房等着小厮回话。
“老爷,不好了,不知道谁冒名顶替了咱们家,让咱们家小姐和闵大人去回门了。”
杨崇文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小厮心肝一颤,果然是有人冒名,瞧瞧把老爷气的。
杨崇文气的当然跟小厮想的不一样。
他在气杨桐,三朝回门竟然回的是干亲家,这是彻底不认杨家,准备断道了吗?
都是老妻教的好女儿!
他冷冷瞥了小厮一眼,小厮倏地让开一步,低着头,讷讷不敢言。
杨崇文径直冲回了内院,指着杨夫人就说:“你教的好女儿,三朝回门竟然不回家!这是丢谁的脸。”
杨夫人装作吓了一大跳的样子,“你说什么?桐桐不回门,难不成一直待在县衙,这不是让别人知道她没娘家撑腰,要被瞧不起吗?”
第1679章
杨崇文更气了,“她哪里是没有娘家撑腰,她不是另外找了一个娘家吗?”
杨夫人就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哦,你说是陈家啊。这也没什么不对的,桐桐是从人家家里嫁出去的,按理说回门的时候回那边也没什么不对。
“老爷您在气什么?儿女都是债,只要他们过得好不就行了,很是没有必要在意面子上的事情。
“再说了,当初老安人做得十分不好看,向闵大人要的聘礼简直狮子大开口,卖女儿都没这么卖的。
“两家关系成了那样,闵大人过来,不也尴尬吗,这样我觉得就正好。”
杨崇文几乎被气死,“妇人之见!”
他再也懒得看杨夫人了,撩起了帘子,直接进了内室。
来往来往,有来才有往。
闵大人今天如果来了,杨崇文以后就能有正大光明的理由跟他走动了,但闵大人没来,以后四时八节的,到底走礼还是不走礼?
他躺在床上呼哧呼哧生闷气。
杨夫人知道杨崇文的状态,轻轻勾了勾唇,也不进去给自己找不自在,她让人在榻上铺了被褥,将就一晚。
晨曦撒向大地。
三井村又热闹了起来。
杨桐一大早乘坐马车,到了学堂,她今天是来收假的。
陈春燕给她的假只到三朝回门那天。
她今天来除了上课,还想调整一下课程,到底是嫁人了,后宅的事情她还是得管,就得预留出一些时间来。
如此一来,她教的课最好是放在下午,如果实在不行,也最好是上午的最后两节。
赵夫人帮杨桐办了手续,听杨桐这么一说,立刻就同意了。
“总要把家庭的事情平衡好,不能让后院起火。”
杨桐点头,“听说燕老板他们抓了……是不是真的?”
赵夫人:“不管是不是真的,都跟学堂没关系。今天会来几个先生,待会儿你跟着我见见,觉得好的,就留下来,我们的学堂要开了分堂,招进来的先生会送过去启蒙。”
杨桐:“三井二村?来的人知道他们需要去那边吗?”
赵夫人知道杨桐的意思,这是怕那些不知道,只看到了三井村的好处,担心到时候过去一看发现是给鞑靼人上课,当场闹起来不好看。
赵夫人:“当然是说过的,而且去三井二村上课给的束脩可比我们这边高,毕竟……去那边可能有生命危险嘛。”
虽然是早上天亮后去,晚上天黑前回来,遇到危险的可能性不大,不也得计算在内吗,万一鞑靼人想不开,想在冬天来之前,再攻打一次三井村,这不就很有可能遇上危险了么。
这是一开始就需要向所有人说明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先说断后不乱,为了钱甘冒危险,回头就别瞎哔哔。
陈春燕当时是这么说的。
杨桐就放心了,“只要先说好了,事后万一真有麻烦,我们也占了礼,哪怕出于好心愿意赔偿他们点钱财,我们本身也是没错的。”
赵夫人就点头,“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本就是无理闹三分,我们得防着点儿才行。”
第1680章
朝廷规定,举人可以去吏部侯缺,是可以当官的,只是官位低一些而已。
不过从举人开始,就能享受很多朝廷给的优待了,比如说免田赋徭役,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好的。
但是落第的秀才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真的没什么优待,还得继续读书,生活很是困苦,再加上北地的教学条件向来不如南地,就算分了南北榜,要上榜也苦难。
很多秀才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他们虽然也觉得到一个女子手底下做事于面子有碍,但人到了吃不饱饭的境地,面子就不那么重要了。
今天来面试的落第秀才还不少,足足有十位,都是周边县城的,如果不是时间太紧,远地方的秀才来不了,人数只会更多。
赵夫人带着不上课的先生都聚集在了小会议室里。
秀才们都有些尴尬,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不止东家是个姑娘,就连先生也大多是女人。
确实是这样的,到了现在,学堂也只有两个男性先生,还都是教数术的。
其中一个来得比较早,在教比较高的年级了,另一个是本月开学时才来的,教新招进来的学生。
不过两个先生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比最小的秀才都小了整整十岁。
赵夫人:“都坐吧,不要拘谨。我们的面试非常简单,你们挑一篇你们最拿手的文章,现在讲给我们听,我们听懂了,就算你们过关了。”
这算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要求了。
听懂是个怎样的标准?这根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不过既然是到人家的学堂找活干,就没有资格抱怨。
很快第一个秀才上场了,他摇头晃脑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
赵夫人嘴角一抽。
她家之前也请了西席先生,也是这么摇头晃脑地教的,她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见惯了陈春燕的风格,她就觉得这么晃脑袋不太对了。
陈春燕曾经问过一句话,这么晃脑袋,头都晃晕了,记得住什么?
赵夫人忽然就觉得陈春燕说得很对,从那之后,再看到谁摇头晃脑地念书,便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看得眼晕,不过还是好脾气地等对方讲完了那一段论语。
她才说:“能不能稍稍注意一下,读书的时候别晃脑袋,这样你难受,孩子们也难受。”
秀才一张脸憋得通红,“我的先生教我时就是这样的。”
赵夫人尽力安抚,“是是是,但我们也得与时俱进是不是?现在的孩子都不太习惯这样的上课方式了,所以先生得改改。”
秀才们回忆了一下,他们路过教室时,确实没看到哪个学生摇头晃脑的,心里就释然了,只要不是针对他们的就行。
第二个秀才上场了,他刚开始讲课就想晃脑袋,但因为之前的事情,他强逼自己别慌。
但是……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他晃太多年了,突然不晃了吧,连课都不会讲了。
赵夫人:“……”
她怎么没发现她家老头子有这样的毛病呢?
第1681章
赵夫人记得,她家老头子读书的时候并不这样。
或许是因为距离童生太远的关系吧,到后来都不用那样看书了,特别是朝廷上的事情多,不太有时间专心看书了,习惯就渐渐的淡化了。
肯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她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算了,你先晃着吧,这个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
秀才松了一口气,他重新收拾心情,开始讲课,果然比不晃脑袋时流畅了许多。
课上到一半,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人,直接坐到了赵夫人身边。
秀才顿了一下,紧接着便继续往下讲了。
进来的人是陈春燕,她一大早把暖棚的图纸赶了出去,送到三井建业去了,便顺便溜达着过来看看。
她对这些先生的要求很简单,是要能说会道的,换句话说就是能领会她的精神,给三井二村那些鞑靼人洗脑的,读死书的不要。
至于会不会摇头晃脑,她并不十分在意,反正她对三井二村的学堂的要求又不一样。
三井村的学堂培养的是实用人才,三井二村那边只需要磨掉那些人的反骨就行了。
十个人讲课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一晃一上午就过去了。
赵夫人几人就都看向了陈春燕。
秀才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姑娘才是话事人。
陈春燕:“各位先生请稍事休息,先用午饭,我们先讨论一下,再做最后的决定。”
一众秀才自然没有意见。
他们也确实饿了。
听说三井村跟五味居的关系很深,在这里大概能吃到五味居的手艺吧,那些东西都是他们平时吃不起的。
秀才们被带到膳堂吃饭,陈春燕几人就在会议室里将就吃了,也正好边吃边讨论。
赵夫人:“他们的基础还是扎实的,但是如果连汉话都不会,听他们讲课会有些吃力。”
陈春燕也有同感,她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听这些老秀才讲课,都会控制不住地走神,让那些鞑靼小孩听这样的课,真是难为他们了。
“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了,暂时这样吧,从里面挑一个最好的出来。你们不用在意我的意见,各自打分吧。”
这就是说,谁都别看谁打的分,最后汇总,选得分最高的那个。
陈春燕:“一共十个人,最好的那个十分,最差的一分,从最好的到最差的,分数依次递减,不要商量,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你们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打分就成。”
几个人相互看了眼,便散开了,挑了个座位,开始打分。
陈春燕打好了分,便将纸折叠起来放到会议桌中间。
赵夫人打完分,便将所有打分纸收走了。
除了陈春燕,其他人按照上场讲课的顺序,给十个人打了分,只有陈春燕只给九个人打了分。
这样的话对第一个人好像有点不公平。
赵夫人就看向了陈春燕。
陈春燕:“我打的分不计入总成绩,就作为参考吧,如果有两个人的总分一样,我给谁打的分数高,就用谁。”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有数术先生在,不过片刻就统计好了结果。
第1682章
还真就出现了陈春燕担心的情况,有两个人平分了,并列第一。
众人查看了陈春燕打的分,选出了得分更高的先生,一个姓钱的秀才。
吃过了午饭,小歇片刻,陈春燕亲自出去给各位先生送上程仪,并亲自给了钱秀才聘书。
“今后分院的孩子就交给先生了,请先生多多费心。”
钱秀才激动得几乎发抖,他刚才看见了,陈春燕给那些落选了的先生的程仪也足有一两银子,那他这个被留下来的先生,又该是如何的待遇呢?
他很快就知道了。
陈春燕去查看暖棚了,那才是三井村目前最重要的工程。
钱秀才被盛小冬带到宿舍,安排他住进了单身公寓一套两室一厅的屋子。
“先生暂且在这里将就几日,村子里还在修房子,将来肯定会给您换更好的屋子。”
宿舍这边冬天保暖确实是个大问题,只能烧暖盆,不像后来建的砖房有火墙和地龙,到了冬天确实不太妙。
是以三井建业那边的压力也很大,也在加紧盖房子呢!
钱秀才没什么不满意的,房子小是小了点,但说起来,比他原先住的地方要大,他原先是租住的房子,几家人合租一个院子,每家人其实都只有一两间房而已。
他住的房子,一间住人,一间做书房,连做饭都没地方做,哪怕是冬天,都得露天在外面做。
那是他刚开始没经验犯的错误,后来他就有经验了,冬天刚刚来临时,就做一大批豆包码放在大瓮里,等冻结实了,要吃的时候,用烧水的小炉子稍稍热一热,也就能吃了。
屋子里不能升火做饭,但是像用小炉子烧水还是能的,他以前的冬天就是那么过的。
所以如今的房子对他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他看到了一楼的食堂,他上来时,盛小冬告诉他,今后在食堂吃饭,吃标准餐是不用多花钱的,只有加肉菜得多花钱。
这简直太好了。
还有菜呢!
他以前自己住的时候,根本舍不得吃菜,都是馒头就着咸菜。
他满意极了。
“我还有家人在隔壁县里,能把他们接来吗?”
盛小冬一怔,拍了拍头,“怪我,我没问清楚。有家人的不该住这栋楼,该去最后面的楼住,那边是后面盖的,倒是留了火墙,而且房间也大很多,里面住的全是有家有口的人。
“不过有一点我得提前跟你说。家人住进来了,如果没有在三井村找到活计,我们是不包餐的,要去食堂吃饭,得自己花钱。
“当然了,如果是五岁以下幼童,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村里还是管饭的,五岁以上的孩子,去学堂读书,由学堂管午饭,至于早饭和晚饭,可以用做活来换。”
可以说很贴心了。
只管老管小这一点就让钱秀才对三井村的好感大增,在这样的地方教书,他感觉到了极大的尊敬,他愿意为这个地方变得更好而努力。
盛小冬看出了钱秀才的激动。
他拍拍钱秀才的胳膊,“老哥哥,我们三井村的宗旨就是,只要进了村,我们就当你是自家人,你以后也要这么对村里的其他人啊。”
第1683章
钱秀才对三井村的认同感几乎达到了顶点,听盛小冬这么说,便立刻同意了。
很快,他便感受到了来自三井村人的温暖,与盛小冬所说的没差别,三井村的人果然都当彼此是家人,很是亲切。
他跟着盛小冬往最后一栋高楼去,有几个丫头从后面追了过来。
“盛小冬,你往哪儿去?”
盛小冬停下脚步,回头看来,“钱先生有亲属,得换个大点的房子,你们把东西给我就行。”
小丫头们嘻嘻笑着把东西塞给了盛小冬,又嘻嘻笑着跑了。
盛小冬提桶拿盆儿的,“都是给你准备的东西,你刚来,肯定没准备洗漱用品,呐,里面什么都有了。”
钱秀才觉得就算是亲人,能为他考虑的也就是这样了。
他跟着盛小冬到了最后一栋楼的五楼,刚刚开始看房子,就有几个媳妇子跑了上来,手里拿着绳子,准备给他量尺寸。
盛小冬:“村里会给先生做四季衣裳,每个先生都一样。”
只不过学堂那几个张汝城的徒弟,除了村里提供的衣裳外,还有每个季度两套的五味居的制服。
钱先生来三井村一来是生活确实难以为继,而来是因为五味居的待遇好到让人眼红。
他一早就猜到学堂的先生待遇好,他只是没想到好到这种地步。
包吃住不算,还包四季衣裳,他需要的就只有鞋袜了,这些东西花不了几个钱,那么他每个月领的束脩便都能存起来,要不了一年他就能买房买地,过上小富的日子。
来三井村真是来对了。
盛小冬对三井村很有信心,看到钱秀才露出这样的表情,也丝毫不意外。
“先生需要马车吗?我可以安排马车去接先生的家人。学堂要尽快开课,您的家人还是尽快接过来的好,以免将来没有时间。”
钱秀才:“好好好,那就麻烦你了。”
盛小冬便安排马车带着钱秀才一起去了临县。
钱秀才住在外城,污水横流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人为了混一口饭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没心力再讲究那么许多,盆里的污水,伸手就往地上泼,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呗。
钱秀才面楼尴尬之色。
盛小冬却装作看不见,跟着钱秀才往小巷子里走。
巷子太窄了,马车根本进不去,只能用走的。
巷子里的人不停地打量钱秀才,有的人竟然还敢打趣两句。
“秀才公,您今儿没出去帮人写信吗?”
钱秀才哼了声,脊背挺得更加笔直了些。
看到的人啧啧称奇,以前要是有谁这么问,钱秀才早就掩面而逃了,哪里还能站得直!
那人还想说两句。
盛小冬冷了脸,“这是我们学堂的先生,岂是你能够轻贱的!你说话给我小心点,要不然,呵呵,有你好瞧的。”
“我呸!你又是个什么东西,跑到我们这儿来耍威风来了!”
盛小冬向身后的人看了一眼。
两个小子撸起袖子气势汹汹地朝那人逼近。
那人终于有些怕了,一步一步往后退。
钱秀才拦住那两个小子,“不用理会他,我今儿反正就搬走了。”
第1684章
搬走?
那人上下打量钱秀才,就钱秀才这样的死穷酸,一家四代人全都挤在一间破屋子里,还有钱搬家?
似乎是读懂了那人眼中的意思,钱秀才略带自豪地说:“所以说还是得读书呢,哪怕不能中举,只进书院当先生,也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这些人没少在他背后嘲笑他连妻儿老小都养不活,他是知道的,所以才觉得抬不起头来,但今天不一样了,从今天开始,他不但能养活妻儿老小,他还能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了!
孩子有书读,家人病了有大夫上门,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日子了。
那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
心里酸酸地想,神气什么,还不知道能教多久书呢!
但一转念,又觉得不对,钱秀才前些日子好像是揭了五味居贴出来的榜吧,五味居那是什么样的地方,难进去,但只要进去了,他们极其护短的东家,就会把每个人都安排好。
这不,刚刚进去的钱秀才就回来接家人了。
人心里泛酸,就难免说酸话,如此一来,钱秀才如何飞黄腾达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般飞了出去。
一时间,秀才们都开始期待三井村第二次招先生了。
能够去当先生,当然比困在家里帮三井村抄书强很多了,恨只恨他们闭门抄书连三井村的学堂招先生都不知道。
而闲话传着传着就将三井村传成了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好像去了那里,人人都能穿上好衣服,人人都能吃上好烦食。
有的人心思浮动了,也想去三井村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在三井村扎根。
有的人却想着能不能去三井村偷点东西。
而有权有势的人想的却是能不能将三井村收入囊中。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盛小冬还随着钱秀才往巷子里面走,快走到底了,二人停在了一个大杂院前。
钱秀才揉揉眼睛,才往里走,他刚才差一点点就哭出来了。
最开始是老爹老娘供他读书,爹过世了,娘眼睛瞎了,就变成媳妇供他读书了,他年龄一天天大了,也认清了现实,他恐怕不可能考得上举人了,这才放弃了读书,出来找事干,要不然妻儿老小恐怕过得更惨。
要说他心里没有一丝愧疚,那是不可能的,他心里也知道,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了,是以刚刚踏进门时,才会那么激动。
他捂着眼睛进了屋子,“娘,巧娘,我回来了,我被三井村聘用了。”
巧娘挑帘出来,怔怔地看着钱秀才。
钱秀才重重地点头,“今天就去退了房子,我们住到村里去,今后你再也不用给人洗衣服、糊纸盒赚钱了。”
钱老娘杵着拐棍出来,“儿啊,你说的是真的吗?”
钱秀才扶住老娘的手,“当然是真的,我连帮忙的人都带来了。”
钱老娘呜呜地哭了出来,“好啊,我的儿,你终于熬出头了。”
她用了一个熬字,可见这些年有多么心酸了。
钱秀才说着就要跪下,“是儿子不孝,让您跟着吃苦了。”
钱老娘:“不说这些,你能熬出头,是高兴的事!”
第1685章
钱家忙忙叨叨地收拾东西。
整个大杂院很快就知道钱家转运了,不少人围在门口看。
钱秀才看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面皮发烫,在三井村,连小丫头们穿的都是细棉布的衣服,有的小丫头头上还插着银簪,断断是没有打了补丁的衣服的。
他忙道:“这些旧衣裳就不要了,回头做新的,这些带过去了,你们也不一定穿,也是白占地方。”
钱老娘却不乐意,“都是好料子,你摸摸。”
什么好料子啊,这种料子穿在身上会越穿越长,长到一定地步,膝盖之类的地方就会破洞,就得打补丁。
钱秀才还想再说,却被盛小冬拦住了。
“老人家高兴就好,反正是马车拉东西,拉再多东西都不费劲。老太太,您想带什么只管带着,只要您高兴,咱们连一粒盐都不会留下。”
钱老娘便呵呵笑,“听到没有,人家都说要带什么都可以带。”
钱秀才很不好意思地看着盛小冬,“其实不用这么麻烦。”
盛小冬:“东家叫我们陪着来,就是为了来帮忙的。帮忙嘛,怕什么麻烦。您可千万别跟我们客气了。”
钱秀才还是不好意思,什么事情他都抢着干,几乎不让盛小冬三人沾手。
盛小冬自然不会跟钱秀才抢着干,他就是来摆姿态的,告诉钱秀才,大小姐很重视他,这就足够了,他好歹是跟在陈春燕身边的人,不能堕了陈春燕的面子。
他虽然时常被董明春骂不稳重,但好歹跟着董明春学了不少东西,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而做事的时候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他都学到了几分火候。
董明春说这叫什么?叫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架子搭起来了,自然有更多有本事的人前来投靠。
三井村现在最紧缺的不是教书先生,而是铁匠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铁匠上门,真真是急死个人。
听说世子爷让人从南边运来的那种黑乎乎的火油,需要非常好的钢才能提炼,现在有的那些东西是不行的,是以还得等铁匠改良钢材。
目前存放那些火油也很麻烦,大小姐说了,那玩意儿很容易发生爆炸,是以都存放在没有人的荒山里,那一座山,大小姐暂时不准备用,距离暖棚那边又远,用来存放那种危险的东西也合适。
盛小冬乱糟糟地想着。
他一抬眼,看到个人在门口探头探脑的。
“什么人?”
那个人咻地缩了回去。
盛小冬蹙起眉头,心知这是个来打探消息的人,便快步走了出去,想把这人给揪出来。
谁知道他才刚刚走了一步,那人又冒了出来,紧张兮兮地看着他。
“小人,小人是个铁匠,不知道五味居那边还需要不需要。”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盛小冬最近都帮郑林发愁招铁匠的事情,没想到铁匠就送上门来了。
“你是铁匠?技术如何?我们给你一张图纸,你能按要求打造出东西来吗?”
如果不行,当然也不能不要,但是得先去郑林那边接受培训了。
第1686章
盛小冬做主,雇了马车,一道将铁匠的家人接回了三井村。
跟车的两个小子,一个被他派去处理钱秀才家里的事情,一个被派去处理铁匠家的事情,而他则跑去跟陈春燕回禀事情去了,一碗水端得很平,不厚着谁,也不薄待了谁。
钱秀才那一层楼还有空房间,铁匠就被安排在了他家隔壁。
房间都是三室两厅的格局,两家人也都住的开。
钱秀才尤其满意,他们家一家三代人终于可以分开住进不同的房间了。
还有那一间所谓的饭厅,他准备拿来做书房,小是小了点,但好歹算是个独立的空间,可以留给他安静看书和思考。
钱秀才刚刚转身,便有哇哇大哭声传来。
是隔壁铁匠的小儿子。
他是顶顶看不上那孩子的人。
人穷没关系,但至少得把脸和衣服洗干净吧,那孩子怯生生站在那里,翻着眼皮看人,偶尔流出两管鼻涕,又猛地一吸气,又把那粘稠的鼻涕给吸了回去,还吞咽一下唾沫。
那是将鼻涕给吞进了肚子里啊!
这也就罢了,人家的孩子,看不惯,不看也就是了,可偏偏那孩子特别馋,看到什么都想吃,吃不到就哭。
出县城时,那孩子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非闹着要吃,铁匠挺舍不得的,卖那么大力气,能挣几个钱啊,就说不行。
结果那孩子就哭起来了,哭也就罢了,还死闹活闹要下车。
孩子可不能一直那样哭,会哭坏嗓子的,于是盛小冬就命令停车了。
一群大人就等着看那孩子要干什么。
那孩子一溜烟跑回买糖葫芦的小贩跟前,哇哇大哭。
铁匠的脸当时就被臊得通红,他赶紧过去拉小儿子,那小儿子便背着手不给拉。
小贩被哭得影响了生意,拔腿就要走。
那孩子也不说拉小贩,就是跟上去继续哭。
铁匠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了,他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拿了两个铜板买了一串糖葫芦。
不过是几个山楂裹了点糖稀,竟然卖两个铜板,太贵了啊!
铁匠这钱花得不甘心,又拍了小儿子几下。
那孩子嘴里有了吃的,随便打,只要不打死了,他连哼哼都不哼哼一声。
现在又哭起来了,怕是又看到了什么想吃的而吃不着吧。
烦死了。
钱秀才贴近墙,终于确定不是那孩子的哭声多么震耳欲聋,实在是因为墙不够厚实,难以隔音。
盛小冬说过,当初这么建房子就是因为要集中安置更多的人,所以只图实用,现在村里有了先生了,房子肯定会重新盖的,只是没那么快罢了。
忍忍吧,忍几天就好了。
呜呜呜!
已经哭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停下来。
忍不了了。
还不知道多久能建好房子呢!这些人没读过书不知道礼数,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最大的礼貌!
他气哼哼地过去敲隔壁的门。
铁匠家里正乱着呢,忙着归置东西,连孩子哭都没人有空理会,让孩子先哭着。
听到敲门声,也没人有心思开门。
让敲门的人,且敲着吧。
第1687章
钱秀才加重了敲门的力道。
铁匠家的门夹杂了一阵风,突然被拉开了。
“敲什么敲,不知道刚刚搬来,家里很忙啊!你有没有一点眼力见儿!人家家里小孩哭大人闹的,你就不该来敲门。”
嘭!
门又被关上了,一阵风拍在了钱秀才的脸上。
所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无比正确的呢。
瞧瞧这家人,明明打扰到了别人家的生活,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指责别人,谁给他的这么大的脸!
气死个人了。
钱秀才继续敲门。
铁匠也被整得烦了,过去就扇了那小孩一巴掌,把那孩子打得哭得更惨了。
孩子哭得那么惨,他也心疼,他可不会觉得是他打得太狠了,他只会觉得是钱秀才害他儿子挨了打。
他猛然拉开门,吓了钱秀才一跳。
钱秀才缩着脖子往后退了一步。
铁匠撸起袖子,亮出肌肉给钱秀才看。
鼓鼓的肌肉,看起来就很有力气,这样的隔壁用力往人脸上砸一拳……我的天,钱秀才那小身板哪里承受得住,肯定当场散架了。
钱秀才指着铁匠,“君子动手不动口,不兴打人的啊。”
他说着便转身跑了。
铁匠呸了一口,“没囊没气的东西,就这样,还敢出门找人家的麻烦!”
钱秀才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文人最重的就是气节,这个莽夫竟然敢嘲笑他没囊没气。
哈,那就试试吧,看看是自己对三井村重要还是区区一个铁匠对三井村重要。
他蹬蹬蹬下了楼,抓住了小童问:“知道盛小冬在哪儿吗?”
小童扎着个冲天辫,还不到入学的年纪,跟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面疯玩。
他们不是陈春燕买来的,是那一群流民带来的,现在也算是被陈春燕买下了,只不过没通过牙行。
别的事情,小童们可能不知道,但要问谁是盛小冬,谁是董明春,谁是蔡大丫,谁是于玲玲,他们一准儿知道。
小童童声童气地说:“你得往围墙那边去,我看到小冬哥往那边去了。”
盛小冬忙得脚打后脑勺。
自打陈春燕躲起来,把事情大部分都分给下面的人后,这些个人抓不到董明春和蔡大丫,就抓着盛小冬帮忙评理。
不止三井村这边,就连龙桥村的人也爱抓着盛小冬评理。
什么你家的牛踩了我家的田,你家的猪拱了我家的白菜,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小事也是最多的,烦得盛小冬不轻。
再烦,该做的他也还得做,陈春燕能躲,那是因为她是出钱的那个人,其他人可躲不了,因为他们都是拿钱的人。
盛小冬哪怕累得想立刻死了,但一到每月的望日,他看着拿到手里的钱,立刻满血复活。
陈春燕虽然没有在,但是蔡大丫或者于玲玲或者董明春,会将他做的事情看在眼里,这些都会算计绩效中,直接体现在他的月钱上。
盛小冬目前是痛并快乐着,有人叫他做事儿,他累得眼皮都睁不开,但他还是会去,他只要想起他藏在床底下的银子,他就是一身干劲。
第1688章
盛小冬还动过赎身的念头,但他很快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什么人最能让人安心?那自然是自己人最能让人安心。
自有从头到脚都属于大小姐,小命都捏在大小姐手里,才最能让大小姐安心。
只有让人安心了,他才能继续保持如今的地位。
这是他的想法。
是以他不再想着赎身,就以奴仆的身份行走在三井村也没什么不好,三井村绝大部分人都是奴仆,谁也不会比谁好多少。
不过没人会把盛小冬当个奴仆看就是了。
钱秀才走在夯实的土路上,远远地看到盛小冬在外墙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盛小冬在骂人。
“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做事情也太不用心了!那是俘虏怎么了?俘虏就不是人了?你们就这么虐待他们的?”
“唉,冬哥,话不是这样说的,我们减少开门的次数,也是减少他们逃跑的风险啊。”
“不要为你们的懒惰找借口。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天气,这天气那恭桶在仓库里一直闷着,不会把仓库给熏臭了吗?你们多跑两趟,多换两次恭桶,怎么了?”
“我们哪里知道他们吃得多拉得多啊,还特别臭,那只恭桶没半天呢,就满了,哎哟,他们也不讲究,弄得到处都是。”
“你还说,这怪谁,还不是怪你们,人有三急,人家急了,可不就得解决,恭桶满了怎么办?还不就得漫出来。你当他们喜欢被关在仓库里面闷着熏啊!他们又不是没有鼻子!你瞧瞧,好好瞧瞧,连苍蝇都招来,在仓库外面嗡嗡嗡了,仓库里面能是个什么味儿?”
天气确实热,仓库没有窗户不通风,就更热了,热了就得喝水,水喝多了就得出恭,这是谁都控制不了的事情。
“冬哥,你别骂了,别骂了,行不行,我知道了,我会给他们多换两次恭桶的。”
他心里却在想,这一群守仓库的给我等着,可千万别让我抓到错处,不然要狠狠告他们一状。
盛小冬其实挺担心那仓库被弄得脏污不堪的,之后来的客商如果知道那些仓库以前被这样那样过,谁还肯租谁还愿意租啊?
外面的集市生意越来越好了,来租仓库的行商也越来越多了,仓库的价格也一直在走高。
那几个仓库如果废了,那都是钱啊!
他握了握拳,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他挥挥手,“滚滚滚,赶紧去把事情解决了。”
小子缩着脖子一溜烟儿跑了,再不敢多说一句话。
要不怎么说人都想往大小姐身边钻呢,有那样一重身份,走出来,谁敢不给他们面子?哪怕大小姐从来没有明确过他们的地位。
钱秀才远远招呼,“盛小冬!”
盛小冬绝望闭眼,又有人叫他了!
他蹬蹬蹬跑下墙,“先生怎么来了?”
钱秀才:“我不能住在那间屋子里了。”
盛小冬:“为什么呀,之前不还觉得挺好的吗?”
钱秀才一言难尽,“之前是挺好的,但是邻居太吵了,那孩子太能哭,哭起来就没个完。你要么让我搬走,要么让铁匠那家人搬走。”
第1689章
原来是跟邻居不和。
盛小冬见过这样的,恨起邻居来,恨不得对方全家死绝的都有。
他不强求人人和睦,但大面上得过得去,不能内斗得太厉害,自个儿拖自个儿后腿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一点意思,陈春燕早就通过董明春透露给大家了。
看钱秀才这样子,当真是与铁匠那一家不共戴天了,这不刚认识吗?至于吗?
盛小冬不是很懂他们读书人的世界,想了想,想起来钱秀才住在那层楼的第一户里,铁匠挨着住,就是第二户,再往过去,还有最后一户。
供一家人居住的房间比较大,一层楼也就三套,像这种房间,卧室就有十五平到二十平,很是不小了。
是以钱秀才哪怕搬到最里面的那户,也还是得跟铁匠做邻居。
当然了,让铁匠往里面挪一户,一切都完美了。
但这样做会让刚来的铁匠对三井村生出怨气来,还会恨上钱秀才,这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会觉得为了钱秀才得罪一个铁匠很是值得,但懂陈春燕心的盛小冬却不会这样想。
如果这铁匠真有几分本事,那么铁匠在陈春燕心中的地位绝对会高过钱秀才。
铁匠是三井村最稀缺的人,是绝对不能得罪的人,这一点跟陈春燕稍微亲近些的人都知道。
盛小冬:“要换地方住啊……如今还真没什么好地方可以住。不过我们家经常租胡阿婆家的院子,他们家人口少,院子大,而且很干净,家里来了人,不方便住的,就往那边去。
“要不钱先生您也住过去?您放心,说了管吃管住的,过去租房子的钱,肯定由书院出,您不用担心。”
钱秀才听盛小冬说让他出去租房子住,他骇了一跳,他确实担心租金的问题,但盛小冬立马又说租金由学堂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搬就搬吧。
刚刚入住宿舍的钱秀才一家又搬出了宿舍。
这个消息不大不小,却还是惊动了不少人,首先就是宿管。
两个小子匆匆来了,“是我们安排得不好吗?怎么突然就要搬走?”
如果是他们的原因,他们可是要吃挂落的。
钱秀才:“不是,不是,是邻居太吵了,我做不了学问,搬去一个安静些的地方。”
但,这也在宿管的管辖范围内。
噪音扰民,还得别人休息不好,他们是得过问的。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钱秀才:“他家孩子太爱哭了,我受不了那声音,还是搬走吧,这事儿你们别管了。”
虽然这么说,但其实还是得管。
一栋楼里住着这么多户人家,为了不影响人,都尽量不打孩子了,新来的人家孩子那样哭能行吗?今儿搬一户走,明儿另外一户也要求搬走,他们从哪儿找那么多房子安家?
送走了钱秀才一家,宿管跑上了楼。
铁匠都要烦死了,又来敲门了!
他拉开门,“敲敲敲,你敲个头,你是不是着急投胎,想让我送你去?”
宿管蹙起了眉头,“三井村规定,禁止私底下斗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