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鞑靼人游牧,一年总有大半年在路上,最近有一个小部族游牧到附近,见人带了东西回去,他们立刻起了心思。
部族里的青壮年都被征走了,马匹也是给王庭那边代养的,牛羊一般不给杀,每年还得往上交一百头。
他们的日子过得是真的苦。
让他们去抢,也不现实,老弱妇孺怎么抢?
听说兔子也能换粮食,活的兔子更值钱,他们便一边走,一边逮兔子。
遇到浅表的玛瑙,他们也顺手给挖了来。
草原上很多玛瑙,他们的小姑娘喜欢在辫子末端缀一小颗,可见有多少了。
但漂亮远没有吃饱肚子重要,这些小姑娘也都很懂事地把玛瑙贡献了出来。
这几天时间,这个部族都加紧时间往三井村这边赶。
乌泱泱一大群人就围在围墙外面。
这种情况真的很容易生事,语言又不通,推推搡搡的,万一闹出人命来,这市场还没开始,就得结束了。
陈春燕搓着脸,站在围墙后面,紧盯着外面的人。
盛小冬递来一杯茶,“他们要粮食的不多,要茶叶和干菌子、干蔬菜的倒是不少。毕竟粮食太贵了。他们可以吃牛羊当粮食,还能顶饿,但是不吃蔬菜不喝茶是真的不行,那……”
陈春燕瞪了盛小冬一眼。
行了,别说了,我还能没你懂?
盛小冬就闭了嘴。
陈春燕:“通知廖小姐了吗?”
盛小冬:“通知了,廖小姐已经让人去找通译了。”
陈春燕:“成,那你先下去安抚一下他们,我们待会儿再送东西出去。”
您可真是不心疼我。
盛小冬硬着头皮下去了。
他刚刚下去就被人围住了,汗毛立刻炸了起来。
咋的,你们要打人啊?
人家真不是要打人,是上次跟他做过交易的牧民认出了他,带着人过来了,冲着他一顿咿里哇啦。
盛小冬等了会儿,没见人要打他,他就放松了,冲人摆摆手。
牧民都愣了,上次不是说,带东西来就交易吗?怎么人来了,你们却不交易了呢?
他着急了,上去就抓住了盛小冬的衣领。
他比盛小冬高出整整一个头,压迫感十足。
盛小冬赶紧向陈春燕求助,“大小姐救命,他们要打我。”
陈春燕没急着往外叫人,这冲突来得莫名其妙的,如果贸然行事,搞不好会让冲突扩大。
她道:“你尽量向他们释放善意,等通译来了就好了。”
盛小冬都要哭了,他扯着嘴角笑笑,轻轻拍牧民的手。
牧民迟疑地看着盛小冬,过了半晌才迟疑地松开了手。
盛小冬指指自己的耳朵,又指指牧民的嘴巴,再摆摆手,示意自己听不同。
就这么比划着,牧民还真看懂了,也就不闹了。
那些牧民相互说着话,说的什么,也没人听得懂。
廖敏柔:“哇,来了这么多人,赶紧的,我把通译带来了。”
陈春燕:“赶紧下去吧,再不去可不得打起来了。”
通译不敢耽搁,坐在篮子里,就被送了下去。
通译:“都别吵了,你们要什么东西,跟我说,我帮你们换。”
第1556章
牧民们也不敢多用牛羊换,牛羊还得养着呢!
但多了也不行,冬天人都没吃的,牛羊吃啥?
每家人都出了三五头牛羊,换了两石粮食,剩下的东西用兔子、玛瑙等东西换。
总的来说,基本上每家都换了至少三石粮食,一袋子干菌子,一袋子干胡萝卜,几斤茶叶,一两斤盐。
别看每家三头牛,五头羊的,这个小部族有一百多户人家,好几百个人,总的算起来,陈春燕这边就得了三百多头牛,五百多头羊了。
一大群啊!
而牧民也没有伤筋动骨,他们一家人养个一百多只羊都是很正常的,拿出五只换粮食,根本不心疼。
通译:“价格就是这样了,我们童叟无欺,你们随时来换,随时都是这个价格。你们如果还有需要的东西,可以先跟我们定,下次再派人来取也是一样的。像糖啊,布料啊,都是草原上没有的,尽可以向我们买嘛。”
没提铁矿,所以您可别开口。
还真有牧民问:“有锅吗?”
通译腹诽,他刚刚还在心里想,千万别提铁料,你就开口要锅了。
他正想说没有,可听到话的陈春燕却说:“告诉他,有锅,问他要多大的。”
通译:“……”
你们也是蛮拼的,为了钱,连命都不要了。
他还是照实翻译了。
牧民就比划,“这么高,这么大的。”
他们平时就是煮奶茶、猪牛羊肉,也不炒菜,就那样的锅也就行了。
陈春燕看到了,便道:“赶紧去一趟郑家,让郑叔带一批炖汤用的陶锅过来。”
她说的郑叔就是郑林的爹,之前伤了脑袋,还是陈春燕给治的,人家是个货郎,家里存着不少货,有锅有壶的。
她又朝外喊:“你让他们等一会儿,我给他们调货去了。”
管他什么锅呢,陶锅砂锅不都是锅?是锅就行呗。
郑林家距离三井村本来就不算太远,快马加鞭一会儿就回。
只是郑货郎拉着货,肯定是走不快的,这就得多等会儿。
通译还在继续跟牧民交流,牧民的生活简单得很,他们这样的生活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就算陈春燕承诺了,要什么都能交换,他们也想不出需要什么。
陈春燕倒是想趁机推销她的“奢侈品”呢,但她估摸着牧民不会买,用牛羊换面霜和手霜,可拉倒吧,脸上粗糙点,手上粗糙点那怕啥,能生娃就行呗。
她只在心里转了转这个念头,便打消了。
郑货郎听到小子带的话,立刻收拾了东西朝三井村赶。
对他来说,陈春燕是他的恩人,不仅救了他的命,还给他儿子找了一碗稳定的饭吃,这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他正往外走呢,有村民看到他,就问他干啥去。
郑货郎笑呵呵的,“不是燕老板叫了么,我去瞧瞧。”
村民就道:“有需要帮忙的就喊一声啊,燕老板的事情,我们得兜住了。”
陈春燕跟他们整个村的关系都很好,她不仅帮这个村的人抢水抢赢了,还让大家用上了“自来水”,还雇了村里人种地,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因为陈春燕好过了不少。
第1557章
郑货郎乐呵呵的,如今帮陈春燕干活可有脸面了。
陈春燕舍得给钱啊,给得利利索索的,人也不抠索。
而且人家那地种粮食,固定一亩地只收一石,你种出两石,别人收一石,种出三石别人还是只收一石,干得好了都是自己的,所有人都愿意卖力。
好多人都提着东西上郑家的门,求着郑林帮忙说项,让他们能优先佃到土地。
郑林今儿是没休息,要休息时,家里热闹极了。
郑货郎一辈子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觉得可有面儿了,他还叮嘱郑林,一定要好好干,不然就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燕老板的栽培。
郑林心里清楚,他也感激陈春燕。
他以前走街串巷卖点小木工活的时候,谁搭理他呀,他还得陪笑脸,别人才愿意买一个。
如今……他只发愁订单做不完的。
郑货郎:“你放心吧,我去瞧着,如果真有啥事儿,一准儿回来告诉你们。”
他就颠颠地走了。
三井村来的小子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郑货郎:“好小子。”
这就是把面子给他兜住了。
人家这小子,可知道陈春燕叫他去干嘛,人不是没拆穿么,这就很让郑货郎心里舒服了。
到了地方,郑货郎先来见了陈春燕,“燕老板。”
陈春燕:“来啦!你看,我准备在这里弄个集市,你可以把货寄存在这里,卖出去了,我同意给你算钱。”
郑货郎眼珠一转,“这……进集市得付钱的吧?”
他在东头的集市摆地摊,一天都得花几个铜板呢!
陈春燕一愣,她还真没想过这事儿。
但市场得管理吧,还真不能不收钱,规矩已经立下了,如果这边没有提成,那必然没人肯过来干活了。
陈春燕:“你来这儿摆一天摊,如果一件东西都卖不出去,这摊位费就算是白交了,我还没有那么黑心。”
郑货郎连连点头。
陈春燕:“这么着,在这市场交易,百取三,也就是说你卖出去一百文钱,我取三文钱,如何?”
这倒是不贵。
郑货郎觉得这事儿能干。
至于陈春燕如何才能保证别人不偷奸耍滑的,他就不知道了。
陈春燕的脑子转得快呀,抽税这本就是靠自觉的事情,但人嘛……谁嫌钱多?这事儿根本就自觉不起来。
她便说:“从这里出去前要清点货物登记,回来的时候也要清点货物登记,到时候咱们按那个收费。”
这就是了!
郑货郎就晓得人家是怎么防着偷奸耍滑的了。
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办法。
于玲玲带着人清点完了货物,登记了数量,又登记了单价,便放行了。
她也长着心眼呢,如果郑货郎报的价格低于市场价太多,她可就不干了。
郑货郎相当艰难地把东西往围墙对面搬。
不能用车,单靠人力,还得三井村的小子们帮忙。
陈春燕回头就跟盛小冬说:“回头把墙上掏个洞出来,装上厚木门。这么进进出出的也不方便。门也不需要太宽,就容一辆车进出就行。”
盛小冬就无语了,心说:你这还不够折腾的,这墙可是才刚修好的。
第1558章
盛小冬腹诽着呢,人陈春燕嘴巴还没停。
“在距离围墙这么远的位置,修一道照壁,反正就是要让人冲进来了,也不能长驱直入,得挡一挡。”
如今是没打三井村了,可万一以后还要打呢?
整体的围墙不容易突破,但装了木门的围墙,那就容易突破得多了。
所以得挡一挡,你冲进来了,速度快,还得在照壁上给碰一下呢!
盛小冬:“……”
陈春燕比划的那个距离,也就是比马车宽一点点,这要是想把车赶出去,那这是需要一点技术的。
盛小冬:“行,我知道了。”
陈春燕又回头看两堵围墙之间的空地。
这地空着也是空着,不也浪费么!
她就给占了也没什么,回头补一张契书就行。
她说:“回头让人在这一片修一排排的砖瓦房,作为仓库,谁要用,谁就租。”
她倒是想用玻璃在楼上搭个棚子,这样肯定不漏雨。
但架不住别人都觉得她是败家子呢!
她虽然是东家,但也不能不顺应民意不是?
她便琢磨着弄瓦。
瓦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东西,皇宫用的不就是红墙黛瓦么。
工匠师傅说用瓦成,那就用瓦。
她这边也就不折腾了,毕竟修房子,她是非常业余的。
人家师傅说怎么修就怎么修呗。
不过师傅还是很肯动脑筋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弄的,竟然还真的弄好了防水。
只是砖不太结实,又没有钢筋,所以暂时也只弄二层楼房。
那边正弄着呢,也就是给顶楼的露台封了,再加个斜的瓦顶。
师傅说:“防水我能给你们做,但是这东西还是比较贵的,就做厨房和厕所吧,平时用水的时候小心点,屋里别积水,就漏不到一楼去。”
这就行了。
谁家做防水也不是全屋做的。
那些个师傅见陈春燕这边的活计多,跟陈春燕打商量,看陈春燕能不能像签下郑林那样签下他们。
当然了,他们问这话是背着包工头的。
小丫头们也鬼精着呢,避着人,偷偷问了陈春燕。
陈春燕就知道师傅们的意思了,陈春燕这边是没活的时候有底薪,有活的时候,有提成。
他们现在每天干那么多活,其实工钱没涨,心里就不是很乐意了。
陈春燕一琢磨,其实这是对她有利的事情啊。
像刘达能那边,马上就要修房子了,她就自己就能派人去干,赚的钱,多多少少的都能进自己的腰包。
她这就算是婚姻一条龙服务了。
从盖房子起,到打家具,再到衣服、毛巾等东西,再到酒席,她这边都可以做。
但这话她不能明着说。
这么挖人墙角,是要被人吐唾沫的。
她让小姑娘给师傅们偷偷传话,就说:“你们忙完了这几间屋子,我这边就暂停了,你们回去找包工头结算工钱,再把工辞了,回头我这边有活了,你们听到消息就赶紧来,在我手底下做事的规矩,你们多多少少都听说了……”
这些人就没有不愿意的,私下里这么一沟通,便都做了决定。
他们只没有通知那嘴巴大,爱打小报告的。
第1559章
这事儿只有小范围内的人知道。
所以……陈春燕说要给这边修几排仓库,听起来好像真挺费钱的啊,实际上也没那么费钱,费的也就是一点人工费了。
搞不好这边修两间屋子的人工费只当那边修一间屋子的呢!
毕竟没有包工头在中间抽成了。
陈春燕心里有数。
盛小冬心里没数,听着陈春燕这样一说那样一说,牙都疼了。
他还嘀嘀咕咕的,“怎么就这么能败家呢!”
却说聂太太起了床,先按照陈春燕教的用法,用洗面奶洗了脸。
据说这洗面奶还是用羊奶还是啥做的,精贵着呢!
也是啊,现在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谁听说用羊奶洗脸了?
糟践东西!
大丫鬟给换了清水。
聂太太才在盆里,加一滴精油,她低头捧水洗了,又拧了热毛巾,敷在脸上。
再取了那一瓶子什么水的,她轻轻拍在脸上,又取了另一瓶奶白的东西敷脸,最后才是面霜。
瞧这精细得!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聂太太对着镜子瞅,觉得皱纹都少了些,再用手摸摸,确实是嫩。
她转头问丫鬟,“你们觉得如何?”
丫鬟哪里敢说不好,都夸呢,“白了不少,气色也显得好了。”
聂太太就高兴了,还介绍,“都多亏了这一瓶小东西,听三元说,一斤这玩意儿,需要二千五百斤玫瑰花才提取得出来,这些都是花中的精华,特别养人。”
我的那个天啊。
丫鬟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她们什么时候听说过花是按斤算的啊,不都是按株按朵算的么!
聂太太便打开了瓶儿给丫鬟们闻,“你们闻闻,别的不说,单说这味儿,就值当这价钱了。”
她挥挥手让贴身大丫鬟收了东西,“所以说还是女人的钱最好赚,哪个女人不怕老不怕丑啊,我且得千年万年地活着,绝不能让那些小妖精占了便宜。”
这话就没人敢接了。
她收拾好了,叫人摆了饭,聂老爷来了。
聂老爷进来就多看了聂太太几眼,倒没觉得聂太太哪里不一样了,只是觉得那味道乖好闻的,比胭脂水粉还好闻。
聂太太心里得意,越发觉得这生意能做了。
不说一瓶精油加一二百两的价吧,加个一二十两还是能的。
这附近不是没有有钱人,有钱的太太多得是,陪嫁的庄子都是按千顷计算的,都买得起这东西。
送走了聂老爷,聂太太就让人把聂管事请到了内院花厅。
这是聂太太平时主持中馈的地方。
聂管事观察了一下聂太太的神情就知道,聂太太必是极满意的。
聂太太:“你事情办得好,
她往前推了一个箱子,“燕老板的要求我同意了,这些银子你拿去,把货带回来。”
其实陈春燕那样做生意才好呢!
有规矩,她也放心。
有人往南边卖那些东西,就不准其他人再往南边卖。
同样的道理,她现在要把东西往北边卖了,燕老板肯定就不会再给其他人货。
谁不愿意给讲信用的人做生意呢!
聂管事:“太太放心,我今儿就把货带回来。”
第1560章
聂管事出门去了。
聂太太也没闲着,发了帖子约周围镇上县城里的太太们来喝茶,说是得了好东西,请她们来品鉴品鉴。
这也是惯例了。
这些个内宅的太太,平时在家里也就是管管家,管家也不能从早管到晚吧,是以谁得了一盆品相好的花,谁得了一盘口味好的点心,或是谁得了好的花样子,都做局请大家来看。
今儿这家,明儿那家的,一个月有个七八次都很正常,多的时候,比如春天时,天天都有宴请也很正常。
当家的爷们也不管,内宅不也是沟通联络感情的一种手段吗?有时候某些很重要的消息就是从这样的渠道透露出来的。
聂太太派出去的帖子有十好几张,那些个太太接到帖子都没觉得奇怪,还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奇物能让聂太太这么上心,连多等几天都不能,刚得到,马上就请人去品鉴。
时间定得急,必然就有很多太太没办法到场。
谁家还没点事儿了是不是?
但那些手里有钱,又不主持中馈的太太,还是准备来凑凑热闹。
聂太太便让人将花厅收拾了出来,摆上各色干果茶点,招待来客。
她自己得趁这点时间去把今天的庶务处理了。
前面有丫头报有太太上门了。
聂太太这边事情还没有处理完,不过都不打紧了,交给管事娘子去办,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再来回她。
她便撂下事情,去迎接好友了。
她见了人就笑,“倒是没想到,你今儿来得这么早。”
赵太太用帕子捂着嘴呵呵笑,“我才是个真正的闲人,家里的事情不用我管,成天待在家里不是看戏就是听曲的,早就腻烦了。谁请我我不得跑快点啊,这可是正大光明出来玩儿的机会!”
聂太太就跟着笑了两声。
她们熟得很,谁不知道谁。
赵太太很不得婆母的喜欢,在家里多少不自在,这才是实话。
赵太太也是个性子泼辣的,想着反正你也不喜欢我,你用了我的钱吃了我的东西,不也照样不喜欢我么,那我干嘛还要给你吃用。
她便将钱袋子捏得紧得很,除了四时八节的,按时给长辈送上规规矩矩的孝敬外,平时休想见到一点实在东西。
而且她的陪嫁多,也很能赚钱,但是她送的礼从来不越过大房的人去,人家送一车土特产,她就送半车。
她婆母能气死,大房在外为官,不说必须要多清廉吧,但也不能贪得多厉害,大面上得过得去是不是,总不能官逼民反吧?
就算贪了钱,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往外拿,日子过得太奢侈了,这都不用查,大家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吗!
所以大房这么送礼,不贵重,也就是送一点心意。
但二房有钱啊,老二本来就管着家里的庶务,虽然公中每年的钱都见长,但要说老二一点没往自己兜里划拉,谁都不信。
就这做媳妇的还扣扣索索的,跟着老大家的送礼,你寒碜谁呢!
到了现在老太太想起那半车大红枣,都气得肝疼啊。
第1561章
婆媳俩这关系就越处越差了。
二儿媳妇只要在家里,她就要找不自在。
赵太太渐渐的就不喜欢呆在家里了。
这都是不能为外人道的事情。
聂太太听到过一鳞半爪,她心里清楚,也不戳破,“你也是,家里待得无聊,你就到我这里来,我早上处理完事情,下午可不就闲着么,你来说说话也好啊。”
赵太太就说:“我的姐姐啊,你前段时间忙成那样,我就是再不晓事,我也不能来打扰你呀!”
家里的长辈要做寿,那可不是只有寿宴这一码子事,前期的准备工作那是一点都不少。
那些人家可以请,那些人家不能请,这都得根据当下的朝局调整。
她弄不清楚的,还得问聂老爷。
赵太太这个理由找得非常好。
聂太太不拆穿她,只拉了她的手,“你看看我这脸。”
脸咋了?
好像也没咋啊!
赵太太左看右看,没看出什么特别来,她不敢贸然开口,怕犯了忌讳。
聂太太抓了赵太太的手就往脸上摸。
赵太太吓了一跳,还以为聂太太有什么特殊爱好呢!
聂太太:“别动,你感受一下,嫩不嫩。”
赵太太当真不动了,“滑滑的,润润的。”
聂太太高兴了,“这就是了。我刚得了一套洗脸的东西,用了一次觉得好,就叫你们来看看。用了一次就有这效果了,再多用一段时间,你说说,我这张脸肯定不比那些小妖精差吧。”
赵太太又戳戳聂太太的脸。
还真是,摸上去挺细腻的。
她便问:“你这用的是什么?”
聂太太:“打温水来,给赵太太净面。”
赵太太就笑,“你还卖关子!”
她果然就等丫鬟打了水来。
陆陆续续就有太太来了,来了就看到赵太太正准备洗脸呢!
嚯,这可新鲜了。
请人干啥的没有,还真没听说过请人来洗脸的。
她们跟看稀奇的看着赵太太。
就有人看出聂太太拿出来的东西是什么了。
“这不是前儿办寿宴用的面霜么!”
聂太太抚掌,“可不就是!但那天用的是单个的,我后来觉得好用,便让人去买了一套回来,今儿给你们试试。”
她是深谙做生意的道理的,如果不让别人试了,感觉不到效果,谁会相信一个新东西啊。
就连她不也是用过之后觉得不错,才起了心思要卖的么。
所以她是真舍得给太太们试用的,但……玫瑰精油除外。
那玩意儿真是贵死个人了。
聂太太:“去给各位太太打温水来,大家一起净面。”
等所有人都洗完了,她又让大家看,是不是用洗面奶洗完之后,人都漂亮了几分。
基本上所有女人都会觉得自己洗了脸洗了澡之后更漂亮,这跟用什么洗的,没有关系。
聂太太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有了果然如此的感觉。
好东西呢!
聂太太又让所有人做到椅子上,再让丫鬟取出了那所谓的绿茶面膜,先薄薄得给太太们敷上一层,再取出蚕丝面膜来,覆盖在脸上,再喷上水就齐活了。
她嘴里还说:“这最后给你们敷上的一层是蚕丝做的,纯手工做成的脸的形状。”
第1562章
这玩意儿真是一听就很贵。
三井村还没有种桑养蚕,这些丝都是廖敏柔的商队从南边带来的。
主要陈春燕现在对蚕丝的需求量不大,这么着也行,如果面膜好卖,她就得考虑在暖棚那边养蚕缫丝了。
三井村还没有养蚕缫丝的技术,人还得从南边聘请。
以前这样的人肯定不愿意来北边,但如今南边比北边乱啊,想必还是有人愿意来的。
廖家商队送东西到三井村的时候还说了一嘴,南方起了这教那教的,小老百姓的生活不安生得很,好多人如果不是没办法,都想离开了。
所以要招人还是招得到的。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聂太太看着沙漏,算着时间,“再喷一次水。”
又等了一会儿,她说:“你们脸上有紧绷的感觉了就说啊,那就是差不多可以洗掉了。”
陆陆续续有太太说脸上有紧绷的感觉。
聂太太就笑她们,“你瞧瞧,你平时怎么都不知道保养自个儿,皮肤干成这样!皮肤觉得紧绷,就是因为把面膜里面的营养吸收干净了。”
哦,原来是这样!
太太们若有所思。
至于是不是这样的,聂太太也不知道,反正聂管事传回的话就是这样的。
太太们净了面,伸手摸了摸脸。
好像是要嫩一些了啊。
聂太太地上水乳霜那一套东西,让太太们使用,“这面膜看情况,一周敷一次或两次就行,如果你实在觉得皮肤干得不得了,那才每天敷。”
太太们用完之后,便开始相互打量。
好像确实有效果呀!
其实她们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果。
又不是灵丹妙药哪能用一次就见效的。
聂太太:“我这里还有一瓶东西,那东西可以美白,祛脸上的斑点的,只是东西太少了,这么些人,每人一滴都不够,我就不分给大家了。”
赵太太:“什么金贵玩意儿,我不要你的,拿出来给我看看就行。”
聂太太就把玫瑰精油递给赵太太看。
赵太太接过来一闻。
怪好闻的。
赵太太:“你说了那么多,肯定在卖这些玩意儿吧,别多说了,我们用着好,肯定也会买,你赶紧拿出来,我们也不是手里没银子的。”
聂太太:“呵呵,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这玩意儿确实金贵,一共只得三瓶,不是说我手里有三瓶啊,是市面上一共只有三瓶,每人一瓶是做不到的。”
赵太太一听,哟嗬,这到真是稀罕东西了。
她手一摆道:“谁都别跟我抢啊,我先要一瓶了,我可是第一个到的,算是最支持姐姐的人了。”
聂太太就呵呵笑。
有人从余光处一闪而过。
她就知道聂管事肯定带着东西回来了。
她起身往外走,“你们先吃着喝着,我去拿货去!”
她去了暖阁,聂管事正等在那里。
门窗全开,旁边还守着两个丫鬟两个婆子。
这是女主子跟奴才说话的规矩。
所以说不方便呢,特别是冬天,聂太太更愿意找三元家的传话也不要受这份冷。
聂管事:“幸不辱命,东西都带回来了。燕老板给我们的价格比市价低了一成,算是批发价。她是这么说的。”
第1563章
批发价。
这可是个新鲜词汇,不过也容易理解,就是买得多有优惠呗。
其他的就不说了,本来就没多贵,但玫瑰精油不一样,那东西本来就贵。
这样一来,就算是按照三百八十八两出货,也很有得赚。
就是产量低了点。
聂太太不知道这些货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第一次买肯定不敢买多了,一共只给了聂管事一千五百两货款,其中还有一千两银子用来买玫瑰精油了。
剩下的货款才用来可这劲儿的买其他东西。
聂管事按套买了二十套护肤品,剩下的都是散着买的,他问过陈春燕了,说是手霜的消耗才是最大的。
洗了手可不就得凃。
他买那个买得比较多。
聂太太就让丫鬟抱了几套护肤品去花厅,她亲自拿了玫瑰精油。
一套护肤品用木盒子装起来,说贵呢,也真是贵,得值十多两银子,一般小户人家,一年都存不下一两银子来。
要说不贵,也真是不贵,在座的,没有一位是缺钱的主儿,去一趟首饰铺子,扫一趟货,千儿八百两的银子也就花出去了。
聂太太:“一套这样的护肤品,洗面奶加水乳霜,不贵,只十八两银子而已。”
大家的消费水平都差不多,聂太太觉得不贵的,别人也不会觉得贵。
如果真能叫她们多漂亮几年,这钱就花得值。
赵太太眼珠一转,“你说的那什么玫瑰精油呢?”
聂太太就笑,“少了谁,也少不了你的。但咱们有一句说一句,这东西三百八十八一瓶,我昨儿派人去买的时候就是这个价。人家说了,二千五百斤玫瑰花,才只能得一斤精油,你们想想,这玩意儿,它能不贵吗?”
呀,这可比用粮食酿酒的抛费还大!
那花轻飘飘的,可想而知得多少花才能得一点点精油啊。
赵太太心头一跳。
她有钱是有钱,但那么小一瓶就三百八十八两,也确实太贵了。
主要它是消耗品,也不知道能用多久。
聂太太就把瓶子放在了桌子上,“三瓶,我自己用一瓶,剩下两瓶,你们谁要都可以。”
赵太太一看,聂太太手边的两瓶都是用蜡封好的,而单独放着的一瓶,却是开过的。
聂太太果然用过了。
这还有啥说的,那就买吧。
聂太太用得起,她也用得起。
她呵呵一笑,便抓了一瓶在手里,嘴里还打发人回家拿钱去。
如果这事儿让她婆母知道了,怕不是要在家里打起来。
哦,你买那么一小瓶东西洗脸,花三百多两银子你就舍得,给我你就只舍得买半车枣了,呵呵。
都是事儿!
剩下一瓶被另外一位太太买走了。
这么一倒腾,聂太太就赚了七十多两了。
赚钱的速度比什么都快,更别说还有买了成套护肤品的太太呢,那一两几钱的,赚起来也快呀。
赵太太又问:“怎么没见你刚才给我们用的那什么……面膜?”
聂太太:“面膜和护手霜都是单独卖的。不仅如此,还有眼膜,能淡化眼周细纹。人显老,最开始就是从眼睛开始显老的。”
第1564章
说得也对。
多的东西都买了,还在乎多买这两三样吗?
买买买!
就这么一上午的时间,聂太太就净赚了一百来两银子。
各位太太回家跟妯娌一说,打发人到聂太太家买东西的人就多了起来。
聂太太趁着天早,让人打扫了一间空置的铺子出来,让人把货拿过去卖。
她午觉还没起呢,货就卖出去了一半,而套装的护肤品已经卖完了。
她醒来听到了,赶紧打发人继续去进货。
这还只是在太平镇,还没有吸引到县城的买家呢!等县城得到了消息,这货根本就不愁卖了。
聂管事当即带着人朝三井村赶了。
路口人影一闪,不多会儿一辆马车远远地缀在了聂管事的身后。
有护院发现了,往上禀报到聂太太面前。
聂太太呵呵笑着,并不介意,这就是跟燕老板合作的放心之处了,她很肯定,陈春燕一定不会跟其他人合作的。
没见都不叫她把货往南卖么!
这么一想,跟陈春燕合作的好处越发凸显了出来。
放心啊,不怕人在背后插刀。
跟上聂管事的,是赵太太的人。
都是千年的狐狸,哪里看不懂是玩儿的哪门子聊斋。
谁都看得到护肤品里面有多大的利益。
说不心动,不想插一脚,那是糊弄人的。
一条路上,两辆马车不远不近地跑着。
聂管事就算是个二杆子,也该猜到后面那辆马车是跟着他来的了。
他气得呼哧呼哧喘气。
这背时玩意儿!
他又不能去赶人。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他总不能不让别人走吧。
万一他拦下了人家,人家只需要说一句,恰好同路,可不就把他撂空里了!
所以说……他现在唯一能抱希望的就是陈春燕,希望陈春燕真如她所言的那样信守承诺。
陈春燕也没想到聂太太的闺蜜们购买力那么强,才半天时间,货就卖出去一半了。
聂管事上门,她自然是高兴的,至于要货……
她很不好意思,“还得再等等,我们的货有严格的制作流程,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出来的,如果你放心,就留下定金,货出来后,我派人给你家送去。”
本来是有货的,作坊那边的出货量也不至于就那么少,这不是廖家的商队刚来了一回么,把货全带走了。
陈春燕给廖家商队的价格和跟聂家的价格是一样的,不过廖家越往远处运,价格就加得越多。
瓶子用蜡封着,只要不开封,短时间内没事。
但开了封,就得尽快用完,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这就是不让人省着用的节奏啊。
所以卖得特别好,一路走,一路卖,商队还没走到地方,带的护肤品就已经卖完了。
只能说聂管事来得不巧。
聂管事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放下定金,便准备走了。
陈春燕:“哎,等等,你还没拿提货单。跟我们合作,所有的事情都得按照流程来办,你不拿提货单,就算货送上了门,也是不会给你的。”
聂管事冷汗都下来了,这么多钱的东西,如果拿不到,他可赔不起。
他擦擦汗,“多谢提醒了。”
第1565章
陈春燕给开了提货单,还盖了章,送了聂管事离开。
虽然说早就知道做女人的生意好做,但这么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还是第一次。
她甩甩手里的银票,得让人偷偷的一点一点的,从钱庄兑换出来才行。
银票的价值,都是因为有金银作为储备,赋予的。
但世道这么乱,钱庄还稳当不稳当,谁知道呢?
这一点只看民国末年,纸币不值钱,用一麻袋法币去买菜就知道了。
还是真金白银放在手里比较好,不管世道怎么变,金银还是值钱的。
说得不客气一点,世道越乱,金银越值钱。
她留了一千两在外面,准备用来买地,其余的,她都收了起来。
有几张面额小的,她单独放着。
转头叫来了周文严,“你嘴巴紧,我有件事儿得让你去办。”
周文严不自觉站直了身体,“大小姐只管吩咐。”
陈春燕把小面额的银票往出一推,“你之后几天什么都别干,每天跑一个地方,把这些银票换成银子,银票别在一个地方换,得分开,你懂我的意思吗?”
嗐,这有啥听不懂的!
盛小冬露脸的机会多,并不代表我啥啥都不行吧。
不就是不叫人看出人挤兑银子吗?
如果有人挤兑,那些人闻到了味儿可不得一窝蜂地跟风啊。
那自家还能兑出银子来不?
别把钱庄挤兑垮了,到时候银票真成废纸了。
他就说:“我晓得的,跑一个城兑一张呗,绝对不叫人看出特别来。”
对的,就是这样!
至于大面额的银票……一千三千五千的这种……
陈春燕想换成金子。
金子价值大,还不占地方,就算运回来,只一辆马车就行,根本不打眼。
但金子……财帛动人心,她是真不敢叫周文严去办的。
半道上给跑了……她找谁说理去。
而且手上有钱了,户籍路引都好办得很,到时候换个身份,谁知道他曾经是陈家的下人?
这事儿吧,换成了董明春。
陈春燕敢让董明春去办,但周文严,还真不行。
周文严揣着银票就走了。
走路的时候脚都在发飘,他这辈子还没拿过这么多钱。
他出去了没一会儿,又退了回来,“大小姐,外面有个自称是赵家家仆的人等在门外。”
陈春燕就知道是对方因为什么来的了,“请进来。”
她就坐在花厅里,哪儿也没去。
对方进来,她也没起身,就那么坐在那里。
赵家人眼珠一转,知道这里没有他拿乔的地方,便朝陈春燕行了个礼。
陈春燕敢说,如果她起身迎接了,这人的态度反而会变得十分倨傲。
她指指椅子,“不要客气,坐下说。”
赵家人这才敢坐了,“这般前来,实在冒昧得很,只是我家太太听说,您家出的护肤品特别好用,便想着能不能也让我家太太跟着卖卖,沾沾光。”
陈春燕:“那你们可是来晚了,北边已经有人代卖了。”
赵家人动了动身体,“这也不影响什么,反正您都是得利的。”
陈春燕:“可我不能左手打右手啊。”
第1566章
赵家人认真观察着陈春燕的神情,想看看陈春燕是想抬价,还是认真的不想两家竞争。
他其实不太相信陈春燕会真的考虑下家的利益的,不管怎么说,她是把钱赚到了手里的。
可是他发现陈春燕是认真的,特别认真的那种。
他试探着问:“真的不能商量吗?哪怕我们将货卖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呢?”
陈春燕:“这个世界上赚钱的营生多了去了,干什么非得盯着人家碗里的这一点?”
赵家人:“还请燕老板指点一二。”
陈春燕:“眼看着就到冬天了,想吃蔬菜瓜果就不容易了,这时候如果有水果卖,你说能不能卖出高价来?”
那当然是能的!
但是就这破地方,这破天气,你还想冬天种出水果来,简直在开玩笑!
赵家人:“莫非燕老板能弄来水果?”
陈春燕:“我弄不来就不会提了。”
赵家人当即起身,“这个我做不了主,请容我去回禀。”
陈春燕点头。
罐头保存的时间长,不仅可以做水果罐头,也可以做午餐肉罐头和豆豉鱼罐头。
这一点也是她看到谢楠送来的海产后才想到的。
瑶柱和海参、海带那些是干货就不说了,鱼也晒成干,那味道……陈春燕是真心受不了,怎么闻怎么臭。
海鱼的腥味本来就大,那些海鱼也不知道怎么弄的,运过来之后,感觉腥味更大了,当时,陈春燕就让他们提着海鱼离她三丈远。
要是海鱼被打捞起来后,在海边做成豆豉鱼罐头,拿回来要吃的时候,蒸一下,开盖就吃了,这岂不是好?
豆豉慢慢腌着鱼,那玩意儿味儿重,正好压住海鱼的味道。
她之前一直在琢磨这事情呢!
只是吧目前没有食品添加剂,她还不知道密封后的熟食能够存放多久,暂时不敢大量制作。
等把里面的门道摸透了,这些东西卖到哪儿去,赚不到钱啊!
这个年月吃肉不容易,吃新鲜肉更不容易,基本上吃的都是烟熏肉,那个至少不容易放坏。
制作成罐头的肉,哪怕不是新鲜肉,它不也距离新鲜肉更近了一步么。
陈春燕这么想着就低头,在草稿纸上核算成本。
她得看看到底用哪一种材料比较省钱。
玻璃她这边确实是可以自己烧了,但工艺还很粗糙,达不到后世那种地步,后世装黄桃罐头的玻璃瓶,她不小心摔过一下,人家那瓶子竟然没破。
她自家的玻璃工坊生产出来的玻璃显然就没有那种质量了,属于拿个瓶子碰一下都能碎掉的那种。
这瓶子好看是好看了,但运输上却很麻烦。
坏处多多,好处却有一条,那就是提得上价格。
玻璃少见啊,哪怕是买椟还珠呢,不也能把价格提上去么。
还有一种方案,那就是用陶罐装,陶罐那才是不容易碰坏的,而且密封性也好,工艺成熟。
但谁打眼一瞧就知道这玩意儿高档不起来。
让赵家人卖这玩意儿……还得琢磨一套说辞来忽悠啊!
陶罐装的罐头,别的不敢说,哪怕是春秋两季,也能至少保证肉一个月不坏的。
第1567章
陈春燕自个儿没做过,但看过祖母辈儿的人做过,是怎么做的呢?
先把肉切片,厚厚的一片一片的,在锅上蒸熟,然后和米粉、青椒末子、盐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码放到坛子里密封,放在阴凉处。
要吃的时候,揭盖,取肉,放到锅上再蒸一遍也行,切成条,配菜炒也行。
坛子里的肉具体放了多久,她记不得了,但她记得是四月底五月初做的,到六月份偶尔还能吃到,至少说明,没有坏。
在新鲜肉不够的情况下,这样吃也挺好的。
别看五味居的肉供应充足,那是刘屠夫家给面儿,也是想有一个稳定的合作对象,所以优先供给五味居。
五味居不要的,刘屠夫才会放到市场上卖。
要知道他一天只杀一头猪啊,多了的肉还真没有。
不是他不会做生意,是猪长得慢,满打满算也得一年才能长到一百多斤,他可不得悠着点儿杀么!
至于五味居办席面的肘子是哪里来的?
肯定是提前留起来的。
五味居的人秉承了陈春燕的宗旨,牲口的腿脚是得单独留起来的,就比如说鸡爪,五味居杀了鸡,鸡爪和鸡翅全部单独存放,鸡爪和鸡翅是能单独成菜的嘛。
猪蹄和蹄髈也一样,除非刘屠夫那边有人专门提前打了招呼说要那两样东西,要不然这些东西全部都送到五味居去了。
陈春燕举起草稿纸一看。
嗐!
是不是傻!
左左右右的,怎么全在这上面打转了。
东西只有这么多东西,怎么算计不都还是少么!
可要是东西多了呢?
每天杀一头猪不够,杀十头还不够么!
吃得起肉的人毕竟不多!
她在考虑如何储存的前提下,应该想的还是如何提高产量。
她忽然想起了她跑到脑后一万年的系统小可爱。
她戳了戳系统:你知不知道猪饲料的配方?
小可爱可太知道了。
只要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她之前还尽职尽责地给陈春燕做天气预报,后来发现陈春燕根本不理她,她就难得报了,反正这个人也不从事农业生产。
而有经验的老农,预测天气的能力也不差。
他们不需要知道明天吹南风还是东南风,他们只需要知道明天是天晴还是下雨就够了。
所以小可爱的作用一直不大。
这一回正好派上用场了。
好不容易用她一回,她倒是傲娇上了。
陈春燕好说歹说,低声下气,好话说了一箩筐,小可爱才把饲料配方给说了。
她说了两种。
一种里面全是蛋氨酸、苏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D3等等配料。
这根本办不到。
还有一种的主料是玉米、小麦麸、花生饼(豆饼)、草粉(玉米秸、地瓜蔓、花生蔓、苜蓿粉和青草粉、国产鱼、骨粉、食盐等等。
这完全办得到。
之前不是找到很多种子么,陈春燕没管全部拿给花圃老板育苗了。
其中就有玉米和土豆的种子。
这两种出苗后,因为量不是很大,就在暖棚的山脚下那几亩地种的。
这眼看着再有半个月或者大半个月就要收获了。
第1568章
到底种了多少玉米和土豆呢?
陈春燕不是很清楚。
她还是得去瞧瞧。
她仰头朝外面喊:“春姐,春姐。”
蔡大丫冒了出来,“春姑姑还没有回来。”
陈春燕:“……”
用惯了一个,这个人忽然一连几天不在身边,还真是特别不习惯。
她说:“我去看看玉米地,你去问问地在哪里。”
不多会儿,蔡大丫就回来了,不仅她自个儿回来了,还顺手带了件斗篷回来。
农历七月底,天气渐凉了。
陈春燕忽然觉得蔡大丫闷不吭声的,也很贴心嘛。
两人相携往外走。
门口有两个小子牵着两匹马,有一匹显然是给蔡大丫准备的。
陈春燕:“什么时候学会的?”
蔡大丫:“刚学会。”
她在家里受过舅妈的磋磨,不说话,蔫不拉几的,但早就学会看人的眉眼高低了。
陈春燕去哪儿基本上都骑马,你说,她身边的人不会行吗?
如果不会,迟早会被丢下。
她咬了咬牙,提着两斤腊肉去求了武师父,每天学完该学的知识后,就学骑马。
用的都是晚上的时间。
第一天学,她真是腰酸背痛的,第二天连床都起不来。
但是坚持了几天,大腿内侧起了茧子,她反倒不那么难受了。
她还提醒过于玲玲,让于玲玲去学。
于玲玲胆子小啊,看着高头大马,她连碰都没胆子碰。
不是她不愿意吃苦,是真的害怕。
这叫人咋说?
蔡大丫只好不管了。
不过于玲玲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她知道蔡大丫是为了她好,她也确实应该学骑马,转头提着点心去央求陈大姑,求陈大姑好歹给她留一匹马驹,她到时候按市价买。
陈大姑哭笑不得的,说:“买啥啊,你有空了去草场看看,看上了带回来,借你骑。”
于玲玲脸都吓白了,她得有多大胆子才敢占主家的便宜!
她只说:“不行不行,钱一定要给的,您别瞧我,我每个月的工钱也不老少,买一匹不那么好的马驹还是行的。”
陈大姑能说啥,她转头跟陈大姑父说,下次去草场检查牛羊情况的时候顺便弄一匹一般的马驹回来。
于玲玲这不还没拿到马吗。
她说的也是实话,她挣的钱真是不少的,基本的工钱照拿,因为陈春燕把她和蔡大丫当秘书用,她们俩的基本工钱只比董明春低一档而已。
董明春……毕竟是秘书长。
于玲玲胆子小点,不敢在人身上扎针,但给牲口扎,她是真的一点都不手软。
之前刘屠夫的猪难产,请了人看没看好,眼看着猪都奄奄一息了。
替刘屠夫来送猪肉的刘大姐顺嘴那么一说,于玲玲和蔡大丫提着药箱就去了。
蔡大丫在旁边看着,于玲玲动的手,先给猪身上扎了几针,也不管人的穴位和猪的是不是一样,反正大致按照人的穴位位置扎的,给猪减轻疼痛,再提气。
完事儿之后用上了稳婆教她们的助产方法,在猪肚子上这儿揉揉,那儿揉揉,竟然让她顺利接生出了小猪。
那猪一口气生了十六只小猪,伺候得精心些,至少能活十只。
这是多大笔钱啊,刘屠夫当场就给了二百个钱作为接生费用。
第1569章
那天看到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嘛,三井村的于玲玲会给牲口接生的事情就给传开了。
这谁家的驴第一胎要生个骡子生不下来,叫她去,她也去。
谁家的狗痛得嗷嗷的,生不下来,也叫她去。
有时候又是谁家的猪拉稀,看着要不好了,还是叫她去。
她胆子小是小,不敢给人开药,还不敢给牲口开药么,一碗药灌下去,真别说还真给灌好了。
这么一来,她的生意就更好了,见天的有人找来。
蔡大丫有心提醒于玲玲不要那么高调,但看着于玲玲高兴数钱的样子,她就闭了嘴。
你说你一天天的给牲口接生,谁都知道了这一点,将来谁还愿意让你接生啊,怕不是一辈子都得做个兽医了吧。
于玲玲还是懂规矩有分寸的,她知道在三井村过活,她只能拿提成,便主动跟董明春说她给猪接生的钱上交上来。
董明春当时没应,偷摸问过陈春燕之后,陈春燕表示:“诊金她拿一半,用了药了,药钱她提一成。”
就这么着,于玲玲手里的银子就多了起来。
这姑娘傻乎乎的,还一直高兴着呢!
但蔡大丫心里却为她捏一把汗。
陈春燕当初为什么买她们俩来学医,那是给太太预备着的,准备给太太接生的。
你说说,你一转头就把这事儿丢开了,跑去看牲口赚钱了。
她隐晦地跟陈春燕提过这事儿。
陈春燕却不在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她胆子小,见了人血,病人还没如何,她先倒了,那可不行。她既然能治牲口,你就跟她提一提,让她好好钻研,不说别的,就说咱们三井村,牲口只会越来越多的,怎么防疫,怎么让牲口长肉,都是大学问。”
蔡大丫这才放下了心,回去就提点于玲玲,“你这次用的什么方法,治的是什么情况,你记录下来,下一次是什么情况,如果这种方法不行了,你又是怎么改进的。到时候整理成一本册子,大小姐肯定会奖励。”
于玲玲的眼睛就亮晶晶的,郑林改良个水泥,都从里面捞多少回钱了,奖励是一次一次往下发啊。
郑林都可以,她为什么不行?
她还是大小姐的亲传弟子呢!
从那之后,每天晚上蔡大丫练习骑马,于玲玲就记录她给牲口看诊的情况。
陈春燕也确实是需要兽医的,牲口越来越多,哪一头生了病,再给传染一片,可不都是钱。
话说回来,陈春燕和蔡大丫骑马到了山下,却并没有看到玉米。
蔡大丫:“不在这头,在山背面,杨老板说那边的地热一些,咱们今年种得晚了,把您说的玉米和土豆种在那边,不至于耽误收成。”
可山背面不是咱们的地呀!
花圃老板什么时候也添了先下手围墙的毛病了?
山背面日照不足,肯定不能种小麦那些东西,没人肯要的,全长着杂草呢!
再是没人要,你开垦出来了,肯定有人争。
陈春燕就拿定了主意,她回去就把契书给补上。
契书分为红契和白契嘛,不办红契,只要白契,那么只需要村长签字画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