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过年咯
除夕夜的灯光表演七点钟开始,之后还有无人机灯光秀。
表演场地在湿地广场。
陈放他们过去的时候人山人海了。
璀璨绚烂的灯光秀取代了以前的烟火表演……
现在大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连云溪镇那边也禁止了。不过在农村,十二点迎新年放个烟花爆竹的没有人管。
可城市里,就不一样了。
灯光秀和无人机灯光秀结束,广场上很多人点燃了孔明灯。
赵吉阳也拉着陈放买了个孔明灯,两边父母笑着看着他们……
“老赵,暖暖和陈放结婚,你们这边有啥要求没有。”陈爸问。
赵郝帅笑着耸耸肩:“你儿子不错。”
赵郝帅起初对陈放有过意见……
陈放有钱没钱不重要,只要不是背负巨额债务,小两口在一起可以稳稳当当的生活,就很好。
赵郝帅没想过女儿将来大富大贵,可最起码的一点,不能背负巨额债务。
陈放太能折腾了,先后从周柏那里借了有400万。在知道那个消息的时候,赵郝帅可是吓了一跳的。
本来是有意见的,觉得陈放太急功近利。但后来陈放卖出一批鱼苗进账300万,他也知道陈放正在做的事情不简单。便好好了解了一下……
主要是向小舅子打听爬鮡养殖的前景。
赵郝帅对陈放最满意的一点,那就是女儿掌管了财政。陈放的身家不是小数目,先有几百万元由女儿保管着,由此可见陈放的真心和诚意。
现在,赵郝帅对陈放是真的很满意,唯一不高兴的,自家女儿大学还没有毕业呢,就准备要嫁人了。
不过他们想结婚,那就结吧。
陈爸也笑着,搂住赵郝帅肩膀:“跟你说过的,我儿子不错。暖暖嫁到我们家,保准不会受委屈。”
陈妈和吉阳妈妈相视一眼,笑着看着两个钓鱼佬。
作为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的幸福,那是最重要的。
两家都是独生子女,儿女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无人机秀结束,他们一起回去了半岛。
陈放家在半岛的房子好久没住人了,陈放爸妈晚上就住赵叔他们家。
陈放也住那边……
两家,不对,现在应该是一大家人喝着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守到十二点。
回到卧室,陈放将赵吉阳抱在怀里:“暖暖。”
赵吉阳面露羞涩:“爸妈都在呢,不许想那事儿。”
“想什么呢。”陈放才没想想那事儿。他是觉得自己特幸福,可不知道如何表达。
到浴室里刷牙洗脸,回到床上……
两人面对面的,幸福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双方的。
他们都能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温暖,感动和满足。这就是幸福了……
“亲亲。”赵吉阳嘟着嘴。
陈放亲了她一下:“睡觉了。”
……
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
天刚亮,陈放就听到外面有脚步声。
吉阳爸妈起来了。
陈放爸妈也起来了……
陈爸和吉阳爸爸在客厅聊着陈放的渔场。
陈妈和吉阳妈妈在厨房里煮汤圆。
汤圆下锅,陈妈和吉阳妈妈相互看了对方一眼。
“要喊他们起床了。”陈妈说。真是头疼,大年初一的,怎么还想睡懒觉,懂不懂事。
吉阳妈妈也是,觉得女儿的表现不好……
今天是什么日子?过年……不仅是过年,女儿未来的公公婆婆也在呢。
“我去喊。”吉阳妈妈说。
一会儿,吉阳妈妈就过来敲门:“赵吉阳,起来了。”
“哦。”赵吉阳应了一声。
等了一分多钟,汤圆都快煮好了,陈放又听到老妈的呼喊:“陈放,快点起来了。”带着一丝怒气。
陈放和赵吉阳躺在被窝,特舒服的。
两位妈妈的呼喊声,让陈放和赵吉阳都不敢继续懒床了,连忙爬起来。
赵吉阳嘟着嘴,可爱极了。
陈放捧着她的脸蛋儿,在她红润小嘴唇上亲了一下。
和赵吉阳在一起快半年了,每次拥抱着她,做出亲昵举动,陈放还是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冲动。
男人的冲动,都懂得。
赵吉阳身上有股香香的味道,似奶香混合了茉莉花的香味。这股香味让陈放痴迷,要起床了,陈放贪婪的嗅着心爱人儿身上香香的味道……
陈放时常在想,赵吉阳的胸脯如果再大一些,那奶香味是不是会浓郁一些。
陈放穿上衣服,就去洗脸刷牙了。
赵吉阳在房间里磨磨蹭蹭的,她还要梳头发。
等着赵吉阳出来,汤圆都煮好了。
两家……不对,应该是一大家人,吃上了汤圆。
汤圆,团圆,有个美好的寓意。
在四川,除夕夜吃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也吃汤圆……
“红岩寺远不远?”赵吉阳问。
“不远。距离大竹村直线距离几公里……不过红岩寺不在大竹村,在红岗村。”从碧水村到红岗山的路正在修,还没有修通,等修通了,从大竹村到红岩寺就很近了。
现在去红岩寺,要走红岗村那边。
从大竹村也能过去,但要走山路。那条山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走通。
“红岩寺大不大?”
“挺大的。”红岩寺在屏雅县都是比较出名的寺庙……
红岩寺在红岩山的半山之上。那里不止红岩寺一个寺庙,还有几个观。
红岩寺的历史不长,大概也就几十年历史。
也不对,红岩寺是很古老的寺庙,可红岩山上的红岩寺,是几十年前才修的。
听爷爷说起过,红岩寺原来不在红岩山,而是在万佛崖。可万佛崖早就消失了,因为建仙女湖水库。
仙女湖水库原来的名字就叫仙女湖,一个天然湖泊水库。水面的面积不大,估摸着千亩,但围绕仙女湖走一圈(仙女湖有岛屿、高山),也是十几公里。
后来依托仙女湖建了仙女湖水库。现在的仙女湖水库,水库区域是二三十平方公里……
不过水面的面积,并不大。再加上现在水位下降厉害……只有六七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
水库区域是沿着水域外围一圈,计算其面积。
原来的仙女湖周围有诸多庙宇,红岩寺,仙女庙,天尊观,麻衣观等等。建了水库,当地庙宇就搬到了红岩山。
吃完饭,赵吉阳回屋化妆打扮,然后开了三台车,前往云山。
“云山,云溪镇……云溪镇为什么不直接叫云山镇?”坐到车上,赵吉阳问道。
她在小竹沟生活也很久了,就感觉云山好大。
云溪镇为什么不直接叫云山镇?
陈放耸耸肩,说:“云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云山以前有三个镇,云溪镇,碧水镇,黄家镇。碧水村那边发展的很好,而且有大的居民集中区,那是因为碧水村原来是一个镇……以前的大竹村都归碧水村管。”
云溪镇是合并镇。
大概七八年前,碧水镇和黄家镇全部合并到了云溪镇……
而云山,就包括原来三个镇的区域。并不是单独指哪座山……
第二百二十六章:红岩山【求订阅,订阅】
小的时候总特别期盼过年。
长大后,对过年就没啥感觉了,而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
周柏去李雪那边过年了。
张晨刚打来电话,说是喂过鱼了,正准备去红岩寺。
县城到云溪镇的快速通道,车子一辆接着一辆。穿过云溪镇,车子更密集了。
来到红岗村,在距离红岩寺还有好几公里,道路被车辆堵个水泄不通。
今年红岩寺的头香,据说拍出了79万。二香,好像是34万……三香是十几万。不知道哪里来的土豪……将钱不当钱。
红岩寺在他们这个地方很有名,往年的头香也是拍卖,通常都是几十万元。
将车子停在农家院,陈放他们一大家子人步行过去。
陈放和赵吉阳牵着手,十指紧扣。
路上很多卖小饰品,竹艺的摊位,还有烧烤,套圈……
“爸,妈,你们吃烧烤不?”陈放问。
陈爸摆摆手,陈妈摇了摇头。
吉阳爸妈也摆了摆手……
陈放过去买了几串排骨,和赵吉阳吃着,跟随人流,进山。
今天来烧香的人特别多,车子不许进山,只能步行。大概还有五公里多,走路慢一些,要走一个多小时,因为是上山路……
进入山里,道路两边都是高大的原始树木。
红岩寺在半山之上,两座高山峡谷之间。峡谷是悬崖峭壁,估摸着几十米高……
进入山门,先看到陡峭的石梯,总共99阶。石梯两边是粗铁链做的扶手……
爬上去,就看到红岩寺的正殿,里面供奉弥勒菩萨。正殿内,四角分别是四大天王。
陈放他们在外面买了香,在正殿外面烧。
这里有专门插香的钢架子。这里烧的都是大香,有些大香两米多长……
钢架子前面还有一口大鼎。有些人带着小香,直接丢大鼎里面烧。大鼎里面火苗都窜出来了……
正殿可以烧烤,还有几个偏殿外面也能烧香。
白烟袅袅,飘荡在山谷的半山腰,形成了一条白色烟带。
红岩寺里到处是人,人挤人。
赵吉阳想去大殿里面看看,可看着拥挤水泄不通的人群,就放弃了。
出了正殿,后面还有千手观音殿,里面供奉一尊高9米的千手观音。
观音殿旁边是罗汉堂,里面有五百罗汉。
穿过红岩寺,进入峡谷。
峡谷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米。峡谷中间有石板路,过去峡谷就是后山,后山石梯可以到麻衣观,仙女庙,天尊观……
这些是比较小的庙观。其中仙女庙在右,面朝仙女湖水库。记得从仙女庙那里可以看到小竹沟。
红岩山可以游览的地方也挺多,毕竟是云山最主要的景区之一。
但过年,没什么好玩的,到处都是人。
想来耍,只要不是过年的几天,都行。平常时间山里面人不多,来看风景,吃斋饭,喝闲茶,都是不错的。
赵吉阳问:“天尊山远不远?”
“远得很。”陈放道:“天尊山红岩山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头。从这里走路过去,还得走一个多小时。如果平常时间可以开车过去,车子到天尊山的山下,再爬到山上十几分钟就够了。”
“这么远……那还有哪里好耍的么?”
来红岩山,就是看风景。好耍的地方没有,风景不错的地方,倒是挺多。
“去通天路嘛。通天路上去是看星台,那里的风景很好,也不远。”通天路,一条近乎笔直陡峭的石梯路,特别高,特别吓人。
如果有恐高症的人,站在上面都不敢动。
就算陈放,爬通天路也心惊胆战。
通天路很窄,半米宽左右,两边是铁锁链扶手。
通天路就在后山,穿过峡谷几十米就到到了。而看星台,就是峡谷左边山上……
赵吉阳过去看到通天路的样子,以及正在攀爬的人,吓得直摇头:“没别的路可以上去?”
“有,但是要绕一段路。”陈放他们沿着石板路进入向前走。
石板路一边是陡峭山坡,另一边是极陡的山坡。从这边就能看到瀑布所在的方向,群山起伏,延绵不尽。
有些山峰高耸,有些山脉如龙。
山谷间雾气缭绕。
在石板路的边上还有茶铺子可以坐下来看风景,喝茶……
从一条蜿蜒的石梯爬到看星台。看星台的视野更好,能看到东边的群山,东北边的巍峨高山。西北边是红岗山,茶山……西边就是云垄山,云垄梯田。
山上有拍照的,快速拍照,可以马上拿到照片的那种。
现在的手机,像素普遍很高了。但不是说传统拍照就没有了意义……
“拍照么,15元1张,现拍现拿。”陈放他们爬到看星台,就有拿着照相机的摄影师过来问道。
“拍。”赵吉阳拉着陈放:“帮我们多拍几张。”
陈放爸妈他们都回去了。
赵吉阳拉着陈放拍了好多照片,还从照相馆买了个相册……
快要中午了,陈放正准备给张晨打电话问他在哪儿,一起去吃斋饭,陈放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喂,小舅。”
“你还在逛庙子?”小舅问。
“在看星台。”陈放说。
“我和你爸他们在老榕树,快过来,准备吃饭了。”小舅说。
“马上。”
老榕树,红岩寺外面不远的一个山庄。
那个山庄是周太公小儿子开的。也就是老瓦房周叔的小叔……
从照相馆取了照片,陈放对赵吉阳道:“我舅舅他们在老榕树,喊过去吃饭。”
“老榕树在哪?”
“红岩寺外面。快中午了……”陈放牵起赵吉阳柔软的手,向山下走去,说:“等以后这边的人少了,我们再来耍。”
“嗯。”赵吉阳乖巧的点点头。
老榕树,山庄的名字。
老榕树山庄也真有几颗老榕树,估计是大几百年的榕树了,需要好几人才能环抱住。
这种榕树叫大叶榕,他们当地管这种树叫‘黄葛树’。
在看星台能看那几颗大榕树,不是太远。但走路过去,绕一个大圈,走快一些,都走了半个多小时。
陈放他们过去的刚刚好,正在上菜。
今天山庄里的生意爆好,陈爸也是认识山庄的老板,让老板临时多开了一桌。要不然想找个赶着饭点吃饭的地方,挺难。
第二百二十七章:参观渔场【求订阅】
吃过饭。
陈放舅舅想去看看他的渔场……
年前,陈放在小竹沟外面安装了大铁门。
陈放车子走最前面,停车开了门。
进去大门,拐个弯就到小竹沟了。山谷口建了拦水坝,能听到哗哗流水声。
里面是一人多高的水泥火砖墙。
水泥火砖墙砌成的鱼池,鱼池上面全覆盖的隔热彩钢瓦。彩钢瓦最低高度都有三米多……
山谷口竹林的里面,,一栋小瓦房,张晨、张瑶还有张坤和张文在院子里打牌。
大竹村姓张的人比较多,其次是姓李和姓罗的人。
张文是小叔的儿子。张坤……他和张晨的关系就不好描述了,都是张太公的重孙。张太公有三个儿子,到陈放他们这辈,太公的儿子,陈放他们都要喊爷爷……
称呼都差不多,就是个亲远的关系。
看到陈放他们回来,张晨放下牌,带着张瑶过来打了个招呼。
陈放舅舅他们认识张晨,每年过年陈放家里办招待,张晨都会过来。
陈放给舅舅介绍了张瑶,张坤他们,带着舅舅他们进去了渔场。
这里的鱼池,水泥墙高,但里面的水没有放满。鱼池里的水深基本在1.5米左右……
水泥墙最高的一面是1.75米的样子,差不多是1.8米。而池子内壁深度超过2米了。
建鱼池的时候,挖掘机还挖过塘基。水面到墙壁高度留有半米,是防止细鳞鱼跳出鱼池。
鱼池建设由低到高。往山谷内的水泥墙,露出地面部位也就一米多点,可以在外面直接看到鱼池里面的情况。
现在没有空闲池塘了,里面全养着鱼。
最下面养的是雅鱼,最小都是1斤半,最大有两斤多。
雅鱼的鱼池,每平米差不多3条雅鱼。雅鱼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池子里的水,1.5米深度,水质清澈见底,能清晰看到雅鱼的背部。
上面鱼塘排水出来,进入沉淀池。
沉淀池的水,经过小水渠,再注入下面的鱼塘……而不是将上面鱼塘水直接注入下面的鱼塘。
沉淀池作用很大。里面有过滤网格,能过滤掉上面鱼池里的杂物……从而保持整体的水质清洁,透明。
看过雅鱼的鱼池,陈放带舅舅他们去看山涧生态池。
生态池就是原来的小竹沟,经过改造了,生态池下面铺面大小鹅卵石。里面的水要浅一些,最深1.5米可能不到,最浅的地方就半米多深。
里面水依旧清澈见底,养着一条条黑背雅鱼,这里的雅鱼更大,全都4斤以上。
从山谷口参观到最里面,舅舅他们看到了云山细鳞,爬鮡。
云山细鳞长得特别快,在度过鱼仔期后,几乎是能看见的长大。当然了,这种鱼和草鱼、鲢鳙没法比。
草鱼一年能长一斤多,两斤。如果养半斤的鱼苗,当年喂草,食物充足的话年底就能长到3斤以上。
鲢鳙也差不多,一年能长几斤。
云山细鳞,体长普遍在14厘米以上了,有1两多重。
云山细鳞不管气温,食口一直不错,而且喜欢动。来到山谷中段,就看到池子里一群群活力很好的青黑色鱼背的云山细鳞鱼在池子里游动……
云山细鳞的长速会越来越快。通过对空间里细鳞鱼的观察,陈放估摸着,这种细鳞鱼只需要一年,应该就算成年。
以前觉得细鳞鱼不好养,但从鱼苗开始养细鳞鱼,只要水溶氧足够,也挺好养的。
而且外面养的细鳞鱼,因为食物充足,生长速度比空间里的细鳞鱼要快。空间里的小细鳞鱼,体长普遍才12厘米左右。
细鳞鱼最怕缺氧。
摸索到现在,陈放差不多也已经找出之前移出成年细鳞鱼失败的原因。
细鳞鱼这种鱼,太娇气了。
体型越大,越害怕缺氧。细鳞鱼喜欢游动,也是因为这种鱼需要足够的氧气。
不管海水还是淡水,总有一些特别娇气的鱼,号称出水死。
那些鱼只要捕捞上来,就很难养活,甚至根本养不活。
云山细鳞鱼的鱼鳔,鱼鳔就是鱼泡……
现在的细鳞鱼,鱼鳔很小,和普通鲫鱼差不多。但成年的细鳞鱼,鱼鳔肥厚,占体重的十分之一,甚至还多。
根据陈放的猜测,等细鳞鱼的鱼鳔肥厚起来,这种鱼,就是真正的出水死了。想移个鱼塘都难……
细鳞鱼比爬鮡难养的多。
陈放养的爬鮡,几乎没怎么死亡。但细鳞鱼,会各种死。
之前常见的就是鱼吃鱼,撑死了。
最近几个月也偶尔莫名其妙死掉一些,所幸死掉的数量不多。
“这些就是云山细鳞鱼?”小舅看着成群结队的小鱼,问道。
“嗯。”陈放点点头,道:“云山细鳞鱼更不好养,需要接近饱和的水溶氧值。”
“接近饱和的水溶氧,这怎么养?”小舅昨晚上网查了一下水溶氧的意思,觉得陈放在吹牛。
陈放两手一摊,指了指石梯:“再上面就是爬鮡了。现在的爬鮡还小,普遍5——7厘米。”
这个长度代表的是生长速度。差不多半年,5——7厘米的长度,要比外面的普通爬鮡长势快得多。
来到混养池,最大的爬鮡,已经和最小的细鳞鱼开始混养了。
细鳞鱼在水面,爬鮡在水底。中间还养着花鲢……
花鲢的数量很少,一个两百多平米的鱼池,里面就几条十几条花鲢。
最后到大塘。
大塘全封闭了,里面三个鱼苗池中间的平台,平台上放着一张桌子,这里有些仪器……可以检测水溶氧,水hp。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也好养鱼。
想要养稀有淡水鱼,最最重要的就是环境。有了好环境,之间是场地建设……
陈放为了建这个渔场,花进去的钱,超过五百万了。从周柏那里借的400万,就全投了进去。
小舅他们想养爬鮡,在较好的地形环境下,每亩的投入,估摸着也得要5万元。这是最低投入了。
毕竟按照正常的弄一亩普通鱼塘,要是建水泥墙边,也得花一万多接近两万。建好一些的,三四万也不多。
第二百二十八章:冬笋
大年初二。
往年,陈放家和吉阳家都是初二这天办招待。
今年,赵叔那边改了时间,初二这天就在陈放这边办招待。
陈放他们家往年办招待都在老瓦房吃,今年在陈家老宅办招待,他们自己做饭吃。
陈放这边的亲朋也挺多的。
舅舅那边三大家子,还有小姨两口子,以及陈放他们这边的三叔一家人,吉阳他们一家人……周叔这天没亲戚走,昨天就打电话说过了今天要来吃饭。
陈爸还邀请了他的一些朋友。
陈放也给庄老板打了个电话过去,问他有没有时间过来吃饭。
老宅这边有两张桌子,一大清早的,陈放给三叔打电话过去,再借两张桌子过来。
陈放爸妈也早早就过来了,买了菜,帮着做饭。
今天有蒸肘子,炖猪蹄,银耳汤,这三个是需要耗时间的,要提前下锅。
陈放背着背篼,拿着锄头,进去毛竹林挖了些冬笋出来。
陈放以前还认为云山这边没有冬笋,因为没见过有人挖冬笋。
冬笋是毛竹、楠竹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楠竹,也是毛竹的一种。只是楠竹更大,更高……
今年老早的,陈放就发现竹林里有冬笋。这些冬笋多藏得很深……
而且大竹村的毛竹林都是没人管理自然生长的毛竹林,竹林里厚厚的竹叶子,冬笋藏得很深,很不好找。
再就是海拔,气候的原因。
云山海拔较高,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冬季气温较冷,现在都一月底了,冬笋才长出肥肉。
陈放背着背篼进去竹林,半小时,就挖了小半背篼,背了回来。
“哟,冬笋?”庄老板和周叔站在外面聊天,看陈放背着背篼从竹林里出来,来看了一眼,颇为惊讶的说。
陈放笑着道:“不知道这些冬笋好不好吃,挖些出来尝尝。”
“冬笋肯定好吃的,鲜。”周叔说:“我们这边冬天冷,要立春后冬笋才肥厚。通常在二月份才有少量产出,这东西好吃,不好找……”
周叔在本地做厨师好多年了,知道的肯定比陈放多。
冬笋不是没有人挖,只是挖冬笋的人,太少了。不好找……
陈放将冬笋背了回去,交给几个舅舅剥笋壳,接着要出去抓鱼。
庄老板和周叔还在外面聊天,陈放走了过去,道:“周叔,现在的冬笋多少钱1斤?”
“新鲜冬笋,前几天我们才进了一批货,13元1斤。”周叔说。
庄老板笑了笑,说:“我那边的进货渠道,每斤才10块钱。”
“这么便宜?”周叔说。
“我们那边进货量大,就便宜。”庄老板说:“小量采购的价格,13元1斤,差不多了。”
冬笋,每个地方卖价不一样。像是屏雅县,云山这边都很少人挖冬笋,过年期间,冬笋在超市里的价格是20元以上。
但如果从批发商手上拿货,价钱肯定就不一样了。
冬笋是毛竹竹鞭上的萌芽在适宜的地温、湿度和阳光的作用下,在冬季土壤中长成的笋苞。
笋苞到春暖花开后,就会长成春笋并成竹,有的因缺乏足够的营养而死亡。
有毛竹林,就有冬笋。
冬笋通常在立春前后挖,最好……
10块钱1斤,也行的,小竹沟这边毛竹林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刚才进去竹林转悠了一圈,陈放发现好多冬笋。
“庄叔,周叔,你们那边还要冬笋不,需求量大不大?”陈放道:“我这边冬笋挺多,一上午,挖个一两百斤没啥问题。”
“我那边冬笋需求量不大。你如果挖冬笋卖,我可以试着推广,一天卖十几二十几斤冬笋,应该没啥问题。”周叔道。
庄老板摇了摇头:“冬笋我们是长期采购,有固定供货商。就屏顶度假村,对冬笋的需求量不大,可能还没有老瓦房卖得多。听说你养雅鱼了,带我过去看看。”
“走嘛。我正要抓几条雅鱼回来吃的……”
陈放拿了抄网,来到鱼池区。
庄老板看了看清澈见底的水泥鱼池,里面一群一群鱼儿游动,在水底下还趴着很多小爬鮡。
“这些鱼,云山细鳞?”庄老板指着游动的鱼群,问。
“嗯。”陈放笑着道:“云山细鳞养殖成功了。”
“多久可以上市?”庄老板还心心念念着云山细鳞鱼。
这种鱼美味,价格虽然贵,但之前买的云山细鳞全送去成都反响很好,那些尝过云山细鳞的食客,还经常提起这种鱼。
“最快五月份上市。最慢,**月份也应该可以上市了。”陈放说。
“云山细鳞养了多少?”
“几万尾。”陈放说:“这种鱼不好养,太娇嫩了。现在的几万尾,养到上市,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云山细鳞原来有十三万多尾。
养到现在,最起码还有十二万尾多。
陈放说只有几万尾,庄老板他又不知道实际情况……
只要数量少,就还能继续卖高价。
“将来养出来,准备卖多少钱1斤?”庄老板笑着说:“该不会还卖4千元?”
“这种鱼的养殖成本高,不好养。具体卖多少钱1斤,要等养出来之后我这边核算成本,同时也看看养殖的云山细鳞和野生的云山细鳞有没有太大区别。”陈放指了指隔壁的山涧生态池:“那里养的大雅鱼,过去看看。”
养在生态池的雅鱼,更瘦了。
之前的雅鱼,体型像草鱼、青鱼,甚至是圆的。
现在的雅鱼瘦了很多。体型接近红尾……
这些雅鱼12月初送来的,养到现在,差几天就两个月了。
送来的时候这些雅鱼都特别圆润,养着养着,就瘦了。冬天,鱼吃食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这边的气温也比原养殖场的低……
小竹沟的水清澈,水温低,养两个月,有些雅鱼瘦了快有半斤。普遍也瘦了二两以上。
雅鱼的身形更完美,好看。雅鱼的色泽,也更漂亮了。鱼肚皮雪白,但鱼背和鱼身的颜色更深了……鱼鳞光滑,看起来有光泽。
总的来说,将雅鱼放到生态池里驯养,是成功了的。就现在这个卖相,比送来的时候好了太多太多。
第二百二十九章:先养着,不急卖
在山涧生态池养了两个月的大雅鱼,捞鱼出水的时候,雅鱼在抄网里挣扎的特别有劲儿。
鱼儿摆尾,能听到‘啪啪’声响。
还记得这些鱼送来的时候,全没什么活力。鱼鳞光泽也暗淡……
“这些鱼,越养越漂亮了。”周师傅说:“可惜太贵。”
好水,真能养出好鱼。
这个鱼,颜色已经比较深了,鱼鳞光洁,有光泽,体态也漂亮。
月前,老瓦房从这里订了100条鱼,已经卖完了。临近过年又订了300条,这第二批,就达到了110元1斤。
颜值就是正义,颜值高,就能卖出好价钱。
而且在冷水溪里养了2个月,鱼瘦了,鱼肉更紧实。吃起来的口感更好……
庄老板提起一条大雅鱼,看了看:“这是养的瘦鱼?”
“塘口鱼,买过来养的。”陈放说。
“养多久了?”
“两个月。”
“挺漂亮的……这么大,多少钱?”庄老板管理的屏顶度假村,庄老板是大股东之一。
同时,屏顶度假村的股东还有他老婆的公司。庄老板妻子的公司是个餐厅投资公司,在蓉城投资了多家山庄,高档中餐厅。
屏顶度假村的餐厅经理,赵吉阳的表叔(表舅),有这层关系,庄老板和吉阳小舅所在的公司也有联系。和庄老板有联系的餐饮,一年从小舅公司那边采购雅鱼就一万多斤。
“这里的雅鱼有两种规格。一种是4斤大雅鱼,现在的卖价是每斤110元。大雅鱼,养的时间越久,价钱越高。这算是纯生态养殖了,而且养到现在,这些雅鱼的口感已经非常不错。”陈放说着看向周师傅。
周师傅点了点头:“确实,就口感来说,已经清水雅鱼的口感没什么差别。现在的这些雅鱼更漂亮了……再养几个月,估计就和深山渔场的雅鱼也差不多。”
深山渔场,建在大山里面的渔场,引天然山涧水慢养的雅鱼。那些雅鱼生长更慢,鱼背和鱼身的色泽比较深。那些雅鱼特别贵,基本都养到3斤以上,每斤价格至少一百五十元以上。
那种鱼,市面上很少见。
庄老板眼力劲还是有的,陈放这里的雅鱼,和深山里慢养的雅鱼比起来还有差距。不过110元1斤,差不多。毕竟个头摆在这里……
雅鱼难养,长得慢。
屏顶度假村的雅鱼,都是比较好的,一斤多两斤出头的,过年前的采购价都是95元1斤。那些是清水池里养接近两年的雅鱼……体态和颜色都比较好。
也有更好的雅鱼,就是周师傅说的深山渔场。深山,高海拔,用山涧水养的雅鱼。
山涧水不是山泉水。
山泉水,水流通常不大。
山涧水指的是大山里的溪流,水质清澈,水流量也比较大。山涧水氧容量高,水温较低,养出来的鱼,不仅颜色好看,体态优美,肉质也更加紧实。
小竹沟,就是山涧溪水。只是这条溪水比较小……
庄老板眼力尖,能看出这是瘦养的鱼,体型还不够完美。而且这个鱼的嘴唇比较薄,还不够厚。
正儿八经深山冷水溪养出来的雅鱼,鱼唇特别厚实,比野生大鲤鱼的鱼唇厚得多。
深山渔场的慢养大雅鱼,4斤多5斤,需要养四年以上,五年,甚至养更久。
慢养的雅鱼,越大越贵。四斤多的慢养雅鱼,过年前的那段时间每斤是170元,还买不到货。
雅鱼和其它鱼一样,有时候贵,有时候便宜。但慢养雅鱼,不管什么时候,都很贵。4斤以上,最便宜的时候都要150元以上。
“这个鱼确实不错了,110元1斤,不贵。再养几个月,每斤能到130元左右。”庄老板笑着道:“如果想卖更高,至少养一年以上。时间短的过塘鱼,还是很好区别的。养一年以上,体态才可能接近慢养……不过也看水温。水温低,养出来的鱼,就更好看,变化也越快。”
陈放连捞了四条:“回去做大锅鱼了。”
庄老板笑了笑:“你这些鱼,今后准备怎么卖?”
“我原来的想法是养半年以后看看,再卖。可今年冬天的气温低,连着下了两场比较大的雪,这让生态池的水温降低了很多,这些鱼,变化就快了很多。”陈放说着:“慢慢卖吧,多养一些时间。云山这边度假村多,等养好了,我就挨着去推销。最不济卖给鱼商,我这也不会亏本。”
“我……”庄老板欲言又止。
“怎么?”
“我想说,我这边有销售渠道。”庄老板说着摆了摆手:“不过,每个经营场所都有稳定供货渠道的,而且是长期合作的那种。”
用老瓦房举例,老瓦房好像有7个股东。
周师傅的占股不到百分之十,主要管理后厨,以及采购。占股份额虽然不是最大,但在采购这块的话语权,那是他说了算。
老瓦房的大股东姓廖,占了百分之三十几股份。那位大老板在云山还投资了好几个产业,他不怎么过问老瓦房的生意,只管老瓦房赚没有赚钱。
另外还有一个占股百分之二十几的大股东担任老瓦房的经理,负责筹办宴席什么的,就采购的这一块,那位经理也插不上手。
庄老板的销售渠道,指的是门路。
“你这些鱼,今后准备卖多少钱1斤?”庄老板又道。
“主要还是看成色,养的好,肯定就贵。要是卖相不好,就便宜卖了。”陈放道。
“嗯。”庄老板笑着说:“今后我的屏顶山庄也从你这里进货,包送货的吧?”
“包送。”陈放道:“当然包送。”
“养雅鱼,肯定不是你这边的主业吧。今后这边全部养爬鮡和细鳞鱼……”
“雅鱼,养个过塘鱼就好了。反正先养着,不着急。”陈放说。
庄老板刚才提到了销售渠道,他是想和陈放说些什么的,因为周叔在,才没有说。
回到家,陈放开始杀鱼了。
雅鱼也是细鳞鱼。鱼鳞细,又硬,很不好处理。
有些地方吃雅鱼不处理鱼鳞,那些是比较小的,也就是两斤左右的雅鱼。四斤多的雅鱼如果不将鱼鳞处理干净,特别影响口感……
第二百三十章:李雪的堂弟
厨房灶头,大铁锅……
四条大雅鱼处理好,烧锅热油,鱼煎到两面焦黄,加生姜片,大蒜……再加入开水。
四条大雅鱼,差不多17斤了。一锅炖……
开水加了大半锅,用大火,咕嘟嘟炖着。炖十来分钟,锅里鱼塘已经雪白,再加入番茄,胡椒面……小火再慢炖几分钟,开始放盐巴调味。最后起锅撒上葱花。
炖雅鱼,最后一道大菜了。
桌子摆在前院,宾客们已经坐下。
陈爸他们过来帮着将雅鱼端到桌上,陈放这边走正在做最后一个菜,冬笋炒腊肉。
所有菜齐活,陈放也端上了碗筷,上桌后先喝一碗雅鱼汤。
午餐特别丰盛,肘子、猪蹄、雅鱼汤。蒜薹炒肉,冬笋炒腊肉……还有腊肉和香肠。
香肠是张晨家提过来的,陈放不太会做香肠,今年杀猪的时间晚了,没工夫做香肠。
宾客尽欢。
……
第二天,陈放二舅家办招待,周叔那边也办招待,然后赵吉阳二舅也办招待……
舅舅那边陈放爸妈去。
陈放和赵吉阳中午在周叔这边吃饭,下午赶去芦山。
陈放这边要走的亲戚不多,但好多时间重叠了。晚上在吉阳二舅家吃饭,就住在了吉阳小舅家……
大年初四了,吉阳大舅这边办招待,在这边吃过中午饭,下去又赶回云山,到陈放小姨家吃饭。
然后到了初五,李雪那边又在喊吃饭了。
本来还说初五出去耍,去峨眉山或者九寨沟,李师傅那边又说7号开工了。
李雪老家在石成县,距离屏雅两百多公里。
一大早,陈放喊了张晨两口子,开着他的大众面包车,出发。
跟着周柏发来的定位,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到李雪家,就快中午了。
李雪家的客人不多,摆了三张桌子,这还是因为陈放他们过来多开了一张。不然两桌就能坐下……
陈放他们过来带了礼物,牛奶,水果之类的,还有云山特产地皮菜。烘干地皮菜,用水泡涨后就能吃的。
周柏在李雪家很受欢迎,坐在院子里和李雪家的亲朋聊着天,都没去干活,帮忙。
用周柏的话说,不是不想帮,而是李雪爸妈不让。
李雪在厨房里做饭。
陈放他们过来,就准备开中午饭了。周柏将陈放他们介绍给李雪的家人……
重点介绍了李雪的堂弟。
李雪的堂弟以前也在上海打工……
还记得有次周柏发病说李雪坐上了个‘**丝’的电瓶车,那人就是李雪的堂弟,李浩。
吃过饭,打牌的打牌,坐着闲聊的闲聊。
“李浩在上海学西厨的。”周柏拉着李浩对陈放说:“你在云山认识的人多,能不能给我浩弟介绍个工作。”
云山有西餐厅,但那是度假村内的西餐厅。有西餐厅的度假村,陈放知道的只有一家,可惜都不认识。
陈放两手一摊:“我只认识中餐。做西餐……我对西餐不了解。”
“我也会中餐。但主要做西厨……”李浩说。
“我能介绍的地方只有老瓦房,屏顶度假村。”陈放看着周柏。
“我想让李浩周叔做师父。这事情我跟李浩说过的了,你跟周叔说说。”周柏道。
“在周叔那里学艺,挺难的。他那个人,对厨师的要求高,对徒弟的要求更高。”陈放说着:“在他手下学厨,要做好经常挨骂的准备。”
“有本事的大厨脾气都不好,我知道的。听姐夫说周师傅的厨艺很好,特别是做传统菜。我想学做村厨,请陈哥帮忙跟周师傅说一下。”李浩拿出香烟,给陈放点了一根。
“行吧。”
也不知道周柏这几天干啥了,竟然答应管这档子闲事。
说起学厨,大年初二那天周师傅说找不到传统厨艺继承人了,小舅还让陈放的小老表跟着周师傅学厨。
小舅他们是真不想开大车了。今后不管做啥,有门手艺傍身,总归是好的。
“喂,周叔……”陈放拨通了周叔的电话。
“唉,啥子事?”
“之前我小老表说跟着您学艺,怎么样?”陈放问。
“学厨很苦的,你小老表那瘦小的身板,吃不吃得消哦。别过来干几天又跑……”
“放心吧,我小老表能吃苦。”
“行吧,让他过来试试。先说好薪水,学徒第一个月就是帮忙打杂,熟悉厨房和菜刀。在老瓦房做事,老瓦房这边给的薪水肯定不高,只能按临时杂工算,每个月3千8,比餐厅服务员还低。不过是我的徒弟,要是做得好,我私人再补贴两千块。试用一个月,看表现,第二个月可以安排个打荷或者案台的职位,每个月有六千五。”
“补贴就不用了,哪有师傅给徒弟补贴的。这个的,我有个朋友之前学西厨,现在想学中餐,能不能顺便再收个徒弟?”陈放说。
“这个……是熟人?”
陈放看了看李浩:“是。”
“你这一下给我安排了两个徒弟……行吧。什么时间将人带过来我看看……”
“好,就这几天。”陈放道。
“行。我这边在忙,这过年,老瓦房宴席排满了的。”
“唉,等您忙完了,请您喝酒哈。”
“哈哈哈……好,记得不要忘记了哈。”周叔那边笑着挂了电话。
陈放看着周柏他们:“搞定。”
周柏双手抱拳:“感谢。”然后对李浩说:“周师傅是传统川厨,祖辈就给老地主家做饭的。周师傅的手艺,那是真没话说……这事情你姐也给你说过,就一个最简单的猪血旺,那味道,简直是绝了。还有烧肥肠,油辣猪肺等等,全都是绝活。我吃过的美食不少,周师傅做的菜,味道比起国宴大厨做的菜,也是不逊色。”
“这就有点过了……”陈放好笑的道。
“一点都不过。周师傅做的菜,味道确实好。”周柏说。
李雪走了过来,说:“是真的。但周师傅那个人,脾气好像也是真的大。你今后跟着周师傅学厨,要认真学……”
“我怎么也是厨师学校毕业,有底子在。”李浩说。
第二百三十一章:老实人
拜一位大厨为师,学得可不仅仅只是厨艺。还会得到大厨这边的人脉……
在云山,周家人全是厨师。
周太公有三个儿子,孙子辈17人。
太公的小儿子,经营着老榕树。太公小儿子的儿子……有一人在老榕树,其他人都走出去了。其中一个叫周海的,在成都一家高档中餐厅做主厨,在厨师界名气挺大。
周太公二儿子,以及那一脉人,在成都的老巷子开苍蝇馆。
在四川,一些没有经过精美装修的小饭,一般卫生条件不好但是味道很好,这些就叫苍蝇馆。
在成都,苍蝇馆是一大特色。如果到成都,没吃过苍蝇馆,就算白来了。
苍蝇馆,才算地道的成都味道,或者说四川味道。没有精美的装修,也不是特别精美的菜品,有的只是公道的价格,丝毫不打折扣的味道……
像回锅肉,要说哪里的回锅肉最好吃……很多五星级酒店的回锅肉味道,都干不过苍蝇馆。
成都老巷子的苍蝇馆,那里的生意可是爆好。一个小小餐厅,几十张桌子摆到了餐厅外面,一道饭点满座食客。
想在成都经营地道的苍蝇馆,厨艺是很重要。成都人喜欢吃,爱吃,若是味道不好,根本经营不下去。
至于周太公的大儿子,云山地区有名的村厨。可年纪已经很大,很早就不做村厨了。
周大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另一个在家里照顾老人。
周大爷这一脉,就是村厨,但做村厨不赚钱……
像周叔,就和人开了老瓦房。
周师傅这边的人脉,还是很广的,主要是叔辈、兄弟。
周师傅也五十岁了,教过两个徒弟出来。一个徒弟出去自立门户,另一个徒弟还在老瓦房……
厨师,只要将手艺学到了,到哪里都不愁吃喝。
而厨师,出门易。想要成为大厨,就挺难。
城市里好处是餐馆,为什么有些餐馆的菜,味道就特别好。
在厨师界正儿八经的拜师,学成之后,师父都会尽自己能力帮徒弟安排后路。
……
这趟出来,陈放他们准备耍两天。
新的一年,开年后就要忙碌。
在李雪家吃了晚饭,陈放他们告辞。
周柏和李雪也收拾了行李,待李雪和爸妈告别……陈放他们一行人出发。
石成县附近有不好旅游景点,比如贡嘎山,贡嘎山有个海螺沟,那里有很出名的温泉。
陈放这次出来就想泡一泡温泉。
但石成县距离峨眉山也挺近的……
海螺沟的温泉酒店已经客满了,要不然去海螺沟,是不错的选择。
峨眉山有几家名气大的温泉酒店,陈放他们已经订到了房间。
石成县到峨眉山,一百七十多公里,六点钟厨房,快九点的时候,陈放他们才来到酒店。
办理了入住手续,拿到房卡,回到房间放下行李,就十点过了。
来了温泉酒店,不管多晚,都得去温泉里泡上一泡。不过公共温泉池已经关闭了,要明早九点才开放。现在开放的温泉池是付费区……
陈放穿了条花色四角裤,穿上厚厚的浴袍。
赵吉阳也换上了泳衣,那种在公共浴场穿的泳衣,四角裤,围胸,还穿着件连体纱裙,露出一双白皙修长的大腿长。
再拿上需要换的衣服,出门喊了周柏他们,一起下楼,到后山的小浴场。
进入温泉区,先付费拿了更衣室号码牌。陈放他们三个男人去了男更衣室,将换装的衣服放储物柜里即可。
过年期间游客很多,温泉区有一个个露天温泉池,里面还有客人在泡澡。
周柏询问了服务员,要了一个私密性比较好的汤池,来到吧台想点红酒的,可惜这里的温泉没有红酒,只有饮料和小甜品,以及一些零食。
赵吉阳她们也出来了,都穿着浴袍。
在服务员带领下,陈放他们进去一个小院。小院里有个露天汤池,估摸着二十平米左右,一个大卧室的面积。
汤池周围是绿化植物……
汤池里的水,冒着白烟。
陈放试了试水温,脱掉衣服挂在旁边架子上,跳了下去。
“舒服。”陈放喊道。
周柏和张晨也跳了下去……
赵吉阳解开浴袍,向陈放长开怀抱。陈放笑着将她抱了下来……
随后就看到李雪脱掉浴袍,她一身黑丝连体泳衣,包裹不住的傲人身材前凸后翘。
张瑶个子不高,身材也很丰满的。
就赵吉阳,高高的个子,却特别瘦。
温泉酒店,多数温泉池都是公共开放,一起在温泉池里泡。
有些温泉池有私密汤池,这些汤池又大有小。这里没有更小的私密汤池了,像现在他们泡的这个大汤池,六个人刚好合适。
不过都是熟人,泡着一个池子,起初稍微有点尴尬。
饮料和零食送来了。
陈放拿了饮料和零食,吃着,说:“这池子的温度,舒服。”
这个汤池的温度比较高,差不多有40度,泡着很舒服。
赵吉阳揪着陈放的手:“你们以前经常泡温泉?”
“哪有经常……就偶尔。”陈放说。
“上海温水?是桑拿会所吧。”李雪盯着周柏,在他腰间狠狠揪了一抓。
周柏疼的‘嗷’一声叫唤出来:“就偶尔出去按摩,蒸桑拿。我是不喜欢的,陈放喜欢……他说工作累。我的工作又不累,你知道的,我工作很轻松……”
赵吉阳狠狠盯着陈放。
“别乱说……”陈放气急,恶狠狠等着周柏,随后看向赵吉阳,笑嘻嘻道:“每次泡澡按摩都是周柏请客。不信问张晨。”
张晨讪讪笑着,拉着张瑶远离这两个基佬:“我……很纯洁的。不喜欢那些地方……”张晨也被张瑶给盯上了。
“我靠,什么那些地方。”周柏无语:“我们去的那都是正经澡堂子。”
“确实。”陈放使劲点点头。
“难得管你们以前爱干啥。但以后,什么按摩啊,泡澡啊,你自己好好掂量着点。”赵吉阳气呼呼道。
李雪白了周柏一眼:“你也是。”
张瑶吃着干果,笑着看着张晨。
“我是老实人……”张晨一脸无辜。
陈放摸着额头,真就不该带张晨出来……
周柏真想跳过去打张晨一顿。你是老实人,我俩就不是了?会不会说话……
第二百三十二章:温泉
氤氲的热气在空中蒸腾,全身浸泡汤池中,仅几分钟,便觉全身发热。
陈放他们舒服的靠在池边。池边是天然鹅卵石,这些鹅卵石也带着稍许温度……
泡着温泉,闲聊着,惬意又解乏。
陈放他们来的比较晚,泡在池子里,感觉汤池里的水温越来越烫,水面袅袅白烟,若是在汤池两边,看着就朦朦胧胧。
赵吉阳泡了没多久,身上皮肤就红了起来。不是水质的问题,而是水温……
“泡温泉挺舒服的,如果云山也有天然温泉,就好了。”赵吉阳说。
“云山有温泉。”陈放道:“温泉度假村都有好些……特别是凉水井村,那边有天然温泉,但可惜没有温泉酒店。”
张晨妈妈就是凉水井的人。
大竹村在云山最东边,凉水井就在云山最西边。
凉水井更偏僻,在深山里面了,那边村子的海拔较低。
不同国家对温泉的定义不同。
在我们国家,温泉水包括自然涌出或人为抽取的温水、冷水及水蒸气,在地表量测之温度高于或等于30c者,若温度低于30c的泉水,其水质符合温泉水质成分标准者,也视为温泉。
喜欢泡天然温泉的人应该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天然温泉都是滚烫。有些温泉,即便冬天过来泡,也会觉得冷。这是天然温泉……
只要符合温泉水质成分的,经过加热,那也可以叫做温泉。
真正的高温天然温泉哪有那么多。
峨眉山的氡温泉,也就是陈放他们现在泡的这个,是地下几千米开采的温泉。据介绍,开采水温达60度。
氡温泉,温泉中的贵族。
……
陈放老家那边早就有温泉度假村了,屏顶山,顶着温泉度假的度假村就有两家。可估摸着应该是加热自来水……或者加热井水。
云山的天然温泉,只有凉水井才有,而且是露天温泉。
凉水井的露天温泉是一条山溪。夏天比较正常,但到了冬天,凉水井的山涧水,水温就是比别的地方高。终日里白烟袅袅……
云山,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外围区域。
很早以前云山这边就勘探出了温泉资源,而是和陈放他们现在泡的这个温泉一样,是氡泉。
氡是由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镭的衰变形成放射性气体,在自然界通过岩石裂缝、土壤间隙、地下水源(包括温泉)不断向大气中转移和释放。
凉水井的露天氡泉好像叫黑石沟,冬天暖,夏天和普通山涧水差不太多。
陈放以前也去耍过,冬天的时候,黑石沟的水能有二十几度。到里面泡澡,适应一下就不会觉得冷了。
不过凉水井偏僻,是云山最偏僻的村子,没有之一。而且黑石沟温泉段落更偏僻,要深入无人区里面了。那边没有开发出温泉酒店、度假村……
云山多高山,高山都是岩石山体。红岗山那边都是红砂岩,而云溪河东边大山里,多是玄武岩……
云山存在大量温泉资源是事实,但除了凉水井有露天温泉,别的地方都是地下温泉资源。
“可能过几年,云山那边也有很不错的温泉酒店和度假村。”张晨说:“凉水井那边要建新农村了,家家户户建新房子,重新规划农田。之前听我舅舅说,他们那边来了好些考察团……”
“凉水井在哪,怎么没听过。”周柏问。
“我外公外婆就是凉水井的人。凉水井,云山最偏僻的村子,没有之一。”张晨道:“凉水井距离云溪镇还很远,路程是到大竹村的两倍多。”
聊着温泉,酒店服务员走了进来,说:“几位先生,女士,你们已经在温泉里泡半小时了。这是天然氡温泉,不宜泡太长时间……时间已晚,酒店的桑拿房在10点半停止运营。您们如果想蒸桑拿,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合适。”
“好的。”陈放说。
“请问,需要按摩师么?”
陈放点了点头:“要。”
“有没有spa。”周柏道。
“现在很晚了,spa需要明早预约。”
周柏看向李雪:“你们要不要按摩?”
李雪看看赵吉阳她们……
张瑶想摇头的,赵吉阳恶狠狠的看着陈放和周柏,点点头:“要。”
“给我们安排男按摩师。给她们安排女按摩师……”陈放说着从池子里爬了上去,伸手拉了一把赵吉阳。
拿上浴袍,陈放他们三个男人去了男澡堂子,先冲个澡,到桑拿房蒸了一会儿。
泡温泉,蒸桑拿,超级舒服。
完事之后再去按摩一下,真是无比的享受。
从按摩室出来,陈放感觉浑身都通透了,说不出的舒服。从上海回来,陈放还是第一次蒸桑拿,按摩……
这都快十一点了。
陈放给赵吉阳打了个电话,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她们才出来。
赵吉阳是第一次泡温泉,蒸桑拿,按摩。张瑶也是第一次……李雪,估计也是第一次。
中国很大,不同省份,地区,文化差异很大的。
在四川这边,以普通人的视角,常见的桑拿都带会所。按摩的地方,多在阴暗小巷,外面亮红灯……
公共澡堂子,没有的,至少是很少见。还有啥按摩院之类,就算人是正经人,但地方正不正经?
回到酒店房间,陈放将赵吉阳抱在怀里:“舒服不?”
“舒服。”赵吉阳嘻嘻笑道:“能不能在家里装一个桑拿房?”
“等空闲了,就在家里装一个。”陈放笑道。在家里安一个桑拿房,不错的主意。
赵吉阳从陈放怀里出来,脱掉浴袍,换上外套。
陈放也穿上了外套,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周柏过来敲门……
下午五点过吃的饭,这都十一点过了。
下楼取了车子,开车到外面吃烧烤。
纸上烧烤,再点了一瓶豆奶,三瓶啤酒。
“明天去哪里耍?”陈放和周柏,张晨碰了一个,说。
“随便逛逛吧。”周柏说。
“去报国寺?”张晨说:“不远的地方,可以去转转。”
第二天,陈放他们睡了个懒觉,去报国寺,然后就在峨眉山的山脚转了转。快晚上的时候才回来,继续泡温泉,蒸桑拿……
今晚就没有按摩了。昨晚才按过,再按,对身体反而不好。
第二百三十三章:年后
在外面玩了几天,回家……
这几天陈爸住在老宅,帮着陈放喂鱼。
有时张晨爸爸过来帮忙看看,喂一下鱼。
仓库里的鱼饲料快没有了,陈放给饲料厂打了个电话,让送两车过来。
过完年,初四,就已经立春。
天气开始回暖,鱼儿食口就会变好,吃更多,长更快。
云山细鳞是一天天看得见的长。一段时间不留心观察,再看这些细鳞鱼,就感觉又长了一些。最长的云山细鳞,估摸着有20厘米了。
最大的细鳞鱼,可以长到半米长,但重量,就1斤多。还没有最大的爬鮡重……
细鳞鱼体长,身窄……
空间里的细鳞鱼,多30厘米左右,4——7两居多。
回来后,陈放称了一下这些细鳞鱼的重量,最大的细鳞鱼,1两半。
现在的云山细鳞体长是有了,但身体还很薄,也窄。还没有成熟,等身体厚度长起来,就重了。
……
回家安顿好,陈放开着赵吉阳的五菱mini去了趟瀑布。
大山里的一条水泥路,沿着比较平缓的区域来到瀑布……
瀑布渔场那边已经开工,大工小工三十多人在那边加班加点。最慢,下个月能完工。
最快,这个月的月底就能交付。
周柏回家安顿好,也准备到瀑布渔场看看的,来到小竹沟,看到陈爸和赵叔。
“陈叔,赵叔。”周柏喊道。
陈放应了一声,说:“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
周柏从车上下来……
“是这样的,过年的时候陈放几个舅舅问起养鱼的事情。红岗山那边的清水溪,水质很好……本来他们想建一个清水渔场,但资金不够,镇上不批。那个地方的环境很好,水质也好。我想,那个地方我们可以利用起来,开发一片生态鱼塘。”陈爸道。
“嗯?”周柏有些疑惑。
“用云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再建一个渔场。”陈爸说:“不知道陈放有没有和你说过?”
周柏点点头:“说过。”
陈爸和周柏再说了一下陈放之前的说法。
周柏也知道随着爬鮡的长成,需要鱼池空间越大。
他也在网上爬鮡的研究资料,知道这种鱼不好养。就算养,养殖密度也不能大。
他之前还和陈放说就55亩鱼池,可能养不了40万爬鮡。
瀑布渔场还没建成,但拥有40万尾爬鮡,这是陈放作为瀑布渔场股东的出资。
瀑布渔场55亩鱼池,每亩要养七千多条。如果都是一二两一条的,那可能还行,但也容易出问题。
更何况陈放想将爬鮡养到至少4两以上再出售,那需要的养殖面积,就更大了。
不仅瀑布渔场面临养殖区域紧张的问题,小竹沟这边同样如此。
陈放在瀑布,那边没有手机信号。
周柏在老宅这边等了陈放好久……
“爸,叔。”陈放回来的时候天就要黑了。
“这样的,我们和周柏商量好了,用云山茶业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再建一个渔场。”陈爸说:“现在申请贷款,等建成,最快得五六月份了。到时候你们这边养不下的爬鮡,就交给我们养。”
“嗯。”陈放点点头:“舅舅他们不是说想养鱼么?”
“你小舅舅想养鱼。我们昨天还去镇上问过,但你小舅的资金太少了……修一条路过去,都够呛。”陈爸两手一摊:“你小舅在卖车,卖房子了,只等我们这边的消息就再去申请。至于你大舅和二舅,他们拿不出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他们咋想。”
昨天他们是一起去镇上问的。
陈放当时问大舅他们,究竟是不是真的准备养鱼。大舅半开玩笑半认真,说是:生态鱼塘的造价太高,真想养,能不能借一百几十万嘛。
陈爸当时就郁闷了。
他们自己还缺钱呢。
如果不是差钱,资金不够,陈放这边也不会让出爬鮡。
小舅是真准备养鱼,他的两台大车已经挂出去卖了。还有他们家刚给熊鹏买的房子,还没有装修的,也在联系房产中介准备卖掉了。
大舅和二舅确实拿不出太多钱,但他们家早就在城里买了房子。
大舅在城里更是有两套房子……
“你估计,每亩养多少尾爬鮡合适?”周柏看着陈放。
“我咋知道,我也是第一次养。”陈放两手一摊。
养殖密度这个问题,得实践。
杨教授那边养过爬鮡,有养爬鮡的经验,但那边养的少。
总之,要保证水的溶氧量。溶氧量足够,多养一些没啥大问题。溶氧量不够,那多养,就是找死。
每亩七千多尾,这个密度,真的有些高。养的又不是苗子了,而是商品鱼。还是爬鮡,这种需要溶氧量特别高的鱼。
第二天。
陈爸和赵叔叫上周柏一起来到镇上,谈新渔场的建设事情。
这又是大投资,投资额千万以上。
镇政府如果批准,那么清水溪渔场可以算是三号渔场了。
一号,陈放自己的渔场,小竹沟稀有鱼类繁殖养殖公司。小竹沟渔场……
二号,陈放、周柏、张晨他们三人合股的渔场,云山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瀑布渔场……
三号,云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建设的渔场,红岗清水渔场。清水渔场……
清水溪在红岗茶山北部直线距离5.5公里左右,要是开辟一条道路进去,估计也要七八公里。
清水溪那边已经是没有人家户的深山老林。那条溪流据说有十几公里长,上游是山涧小溪,到下游因为有多条小溪汇聚,就变成小河了。
要建清水渔场,养爬鮡的,肯定选上游海拔较高,水质最好的地段。
一觉睡到自然醒。
张晨已经喂完了鱼,骑着车准备去瀑布那边看看。
陈放到渔场里转了一圈,回家拿上锄头,背篼。
赵吉阳在家看会计书,等过完大年,她们就要考试了,考初级会计师证。
赵吉阳作为陈放的管家婆,是不需要会计师证的。也就李雪需要……
李雪要进入云山茶业公司的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明细。
周柏是公司股东之一,虽不参与日常管理,但公司财务明细,他得知道不是?
“做什么去?”赵吉阳看着陈放要出门,问道。
“挖冬笋。”陈放说。
“等等我,我也要去。”赵吉阳丢下书,从客厅跑出来:“我回屋换身旧衣服。”
第二百三十四章:水牛肉
已经立春了,天气一天天暖和,正是冬笋发育的时间。
陈放和赵吉阳去了山坡,山坡有裸露的土壤,陈放专门找那些小拱包,挖开就是冬笋。
小拱包很少的。
陈放先挖了几个大冬笋,拿给小白:“帮我找冬笋。”
‘嘤嘤’,小白叫唤了一声,带着陈放四处乱跑,找到大量的冬笋。
“小白真聪明,回头给你买好多好吃的水果。”赵吉阳高兴的摸着小白的脑袋。
有小白在,陈放不用暴露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挖了一背篼。
陈放将小锄头给赵吉阳,他先将背篼背回去,将冬笋装车上,再来竹林。
挖到九点过,陈放挖了三背篼多,差不多两百斤。
全部装车。
“我去镇上卖冬笋了,你去不。”陈放说。
“不去了。你买些菜回来吃,家里面没菜了。还有水果,给小白多买一些。”赵吉阳摸着小白的脑袋。
小白望着陈放:嘤嘤嘤……
开车来到镇上。
“小姨,我妈呢?”陈茶铺子,小姨守在铺子里。
“去县城进货了,找你妈做啥?”小姨问。
“我挖了冬笋,很多,想放一些在这边卖。”陈放说。
“摆在外面就好了,多少钱1斤?”
“8——10块钱就卖。小姨,你认不认识菜贩子,我这边的冬笋很多。零卖的话,可能卖不完。”
小姨摇了摇头,随后又点点头:“你等等,我打电话给你问问。”
小姨也来看了陈放挖的冬笋,真挺多。
小姨连打了三个电话,帮陈放要到了菜贩子的号码,然后陈放给菜贩子打了过去,等不多久,菜贩子骑着摩托车过来……
屏雅县的冬笋贵,市场上卖得少,基本都十五块以上1斤。但冬笋的批发价,他也是做蔬菜批发的,能拿到的最低价是8块钱1斤。
这是最近几天的价格……
郭师傅搞蔬菜批发的。将外地蔬菜批发给本地菜贩子,也将本地卖不完的蔬菜送到县城批发。云山好多餐厅,度假村,都从郭师傅这里进蔬菜。
陈放和郭师傅谈了一会儿,每斤7块5的价格,将冬笋打包了出去。
“我的冬笋还很多,可以长期供应。”陈放说。
“冬笋价格会一天比一天便宜。你那冬笋如果多,现在能多出货的话,就尽量多出。什么时候有货什么时候给我电话,两百斤起,我派人过去装车。”郭师傅道。
“行。”
再等了一会儿,郭师傅喊得车子过来了,陈放帮着将冬笋装到车上。总共卖了175斤,一千三百多块钱。
卖冬笋,以现在的价钱,比卖竹子赚得多。
一根五六十斤的竹子,除去人工成本,也就是四五块钱。
一颗冬笋,小的半斤左右,大的有1斤多了。
更主要的是,并不是所有冬笋都能发育成竹子。
收了钱,陈放到菜市场买了些蔬菜。
今年市场有牛肉卖,还是水牛肉。陈放买了十几斤,一些牛骨,给小姨拿了些,放一些到陈茶铺子厨房冰箱里保鲜。
回到家,赵吉阳在网上做会计考试模拟题,陈放给老爸打了个电话,让中午过来吃饭。
带回来的牛肉还有七八斤,以及牛骨,陈放将牛肉切块,焯水。拿出家里大砂锅,冷水下锅慢炖。然后到外面拔了几颗大白萝卜回来……
牛肉要和白萝卜一起炖,味道特别正。
将白萝卜洗干净,砂锅已经开了。
陈放丢了几颗八角两块老生姜到砂锅里,还有丢了橘子皮进去……
一口特别大的砂锅,陈放开始打去砂锅里的浮沫。然后改了小火……
十二点过,炖一个小时多了。
“好香啊。”赵叔笑着走进院子:“要开饭了不。”
“还没炖烂。买的是水牛肉,要多炖些时间。”陈放在淘米煮饭了:“新渔场谈的怎么样了?”
“明天派勘探队一起去看看。应该是成了……”陈爸说着,弯腰揉了揉小白的脑袋,又摸了摸跑到他面前的大黄。
再等了一会儿,张晨和张瑶也过来。
陈放开始制作蘸水……
蘸水做好。
陈放将白萝卜切块,放砂锅里,继续炖。
牛肉味混合了白萝卜的香味,就闻着这个味儿,口水流淌。
等周柏和李雪他们过来,便开始摆桌。
从十一点下锅,一直一点钟,这个牛肉才炖烂了,入口即化。
蘸水是青辣椒,蒜蓉,加了生抽、花椒面等等。里面还有香菜……
一股子青辣的味道,混合了香菜的味道,就一个字‘正’。
先喝一碗汤。
牛肉牛骨汤,加了白萝卜,汤味是相当不错。
牛肉已经炖烂了,入口即化。
牛骨,牛的肋骨。
这个牛肋骨上没啥肉,主要用来熬汤,增加汤的鲜味。
赵叔吃的大快朵颐,专门挑带肥肉的牛肉,那吃起来,是特别的过瘾。
“水牛肉的味道就是正。”赵叔说:“好久没吃过水牛肉了。这个肉,多少钱一斤?”
“四十多1斤。”
“这么贵……”
陈爸道:“乡下的牛肉本来就贵。云溪镇的菜市场,牛肉不是经常有的,得看运气。”
云溪镇菜市场的牛肉,猪肉,都比城里贵。特别是牛肉,比城里贵得多。但一些本地能产的蔬菜,就比城里便宜。
云溪镇的牛肉,如黄牛肉,便宜的都是三十多块1斤。但城里却能买到二十几块1斤的牛肉……
贵是贵了一些,但吃着放心不是么。
镇上牛肉都是挂在肉市场里买的,半边牛,吃哪里,割哪里。新鲜得很,没有水分……
而城市买的牛肉,都是柜子里冰鲜的。买回家,湿哒哒的……
镇上卖的牛肉。
如果去的早,那还能看到牛的肌肉在跳动。
陈放拿了七八斤牛肉回来,炖一大锅。中午这一顿,吃了个干干净净,连肉汤都快喝完了,就剩些白萝卜。
美美的一餐,吃的舒服。
饭后也是特别满足……
吃过饭午饭,陈爸他们到前院睡午觉。
陈放去收拾了厨房,也回去了卧室。
赵吉阳在外面看了会儿会计考题,进来卧室,缩到被窝里:“今天卖了多少钱?”
“一千三百多,买牛肉就花了几百块。”
“冬笋应该还挺多的,下午再去挖?”赵吉阳道。
“嗯。”陈放翻过身,将赵吉阳抱在怀里,笑着道:“让我睡个觉,下午挖冬笋。”
第二百三十五章:竹鼠
睡个午觉。
陈放拿了大锄头,赵吉阳拿小锄头,带上小白和大黄进去竹林。
有小白在,陈放他们寻找冬笋不要太简单。
张晨和张瑶刚喂完鱼,正准备去瀑布那边盯着的,看到陈放他们在挖冬笋,喊了声:“哥,嫂子。”
“哎。”陈放应道。
“挖冬笋呢?”张晨跑了过来:“要我一起挖不?”
“来哇,一起挖。”
“我回去拿锄头。”张晨小跑着回去,张瑶走了过来。
陈爸和赵叔吃过饭,就去前院睡午觉了,他们还说今天的天气不错,睡个午觉去钓鱼,听到陈放在挖冬笋,也出来帮忙。
六个人挖笋。
小白到处找笋……
人多,陈放和赵叔一直夸奖着小白。这让小家伙高兴极了,干劲十足,在林子里到处跑。
大黄也帮忙找笋,用爪子刨着泥土,但它一直放空枪。本以为大黄也能找笋的,看大黄刨地,张晨就去挖,连着挖了几个空坑,一颗冬笋没有找到。
人多,没一会儿就挖了一背篼。
先不着急将冬笋弄出去,继续挖着。
忽然,大黄汪汪叫唤起来,看着一个大洞犬吠。
洞口有什么动物刨出来的泥土,这些泥土有段时间的了。
“野猪洞?”赵叔问。
“野猪不打洞。”陈爸翻了个白眼,再说这个洞不大。
云山有野猪。
但在大竹村这一带,很少见。
陈放回来大半年了,也没见过野猪。
红岗山一带经常看到野猪,还有凉水井……
听说凉水井的野猪泛滥了。去年十一月份,凉水井有个村民做陷阱弄了几头野猪,被抓了。之后凉水井村来了好些人到镇上,那人才被放出去。
野猪是保护动物,虽然多,但不许猎杀。就很烦……
而野猪破坏庄家的能力,那是很恐怖的。在外面如果遇到带猪崽的大野猪,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听张晨说过,凉水井那边偶尔有人捕杀野猪。一直都没啥事情……
去年那人之所以被抓起来,他是脑壳铁了,将捕到的野猪送到镇上卖。还是在菜市场门口卖,刚好被镇政府的人看到。那种情况要是不被抓,才是奇怪了。
凉水井村的位置特别偏,当地的人,一直有狩猎传统。大概十年前吧,那边的人家户几乎都有猎枪。
到现在,猎枪是没有了。可现在的生态更好了,野猪多,都泛滥了的,捕猎野猪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
大竹村这边很少见野猪。
野生动物,偶尔可见小熊猫。
小熊猫,和干脆面长得像的那个玩意。也就偶尔可见,但平常,也是见不到的。
竹林里出现一个大洞,大黄对着洞口犬吠,说明里面肯定有东西。
“可能是竹鼠。”张晨说。
“挖开看看……”陈放道:“要是竹鼠,晚上红烧了。”
“竹鼠是不是保护动物哦。”赵吉阳说。她可不想吃保护动物……
家里不差钱,想吃啥没有。
“没事。大竹村的竹鼠都能吃。”张晨说。
吉阳看向老爸和陈放爸爸……
陈爸笑着点点头:“大竹村以前是没有竹笋的,属于入侵物种。”
大竹村的竹笋,不说很多吧,也真不少。特别是村口那边的竹林,特别是夏天,经常到竹林里有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就是竹鼠在咬小竹子吃。
大竹村最先养竹鼠的是李老二。
大概十几年前,李老二从外面弄了一批竹鼠回来养,进行繁殖。之后李家人就都开始养竹鼠……
村子里的包工头李师傅,他家也养过竹笋。
前年竹鼠不让养了,现全部改养了竹鸡。有些竹鼠被处理了,还有些竹鼠就被丢进竹林自生自灭。
当地养竹鼠十几年,外面的大片竹林里,也很早就有竹鼠。
只是小竹沟这边发现竹鼠,还是第一次。
陈放动手开始挖洞,很快就把里面的竹鼠挖了出来,肥嘟嘟萌萌哒,在洞穴里面瑟瑟发抖。可爱的东西,看着就很好吃。
洞穴里面不是一只竹鼠,而是两只,被陈放他们一网打尽,全抓进了编制口袋里。
这两只竹鼠都比较大,看着有七八斤的两只。两只最起码15斤……
大竹村那边的竹林里,竹鼠比较多。
现在的竹鼠不准卖了。不过自己吃,没有人管的。
且说的不准卖,也就是不准到市场上卖。
就算现在,大竹村这边依旧有人养竹鼠。有人特意上门收,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可以正大光明卖,需求量也小。
将竹笋搞出来,陈放他们继续挖冬笋,一直挖到傍晚。
张晨回去杀竹鼠去了。
陈放提前给郭师傅打了电话,那边已经派了车子。
陈爸和赵叔帮着过称,装车。
一下午,陈放他们挖了一千三百多斤的冬笋。
全靠小白找冬笋快,大家只需要跟着小白走就是了。
这批冬笋还是7.5元1斤,总共1371斤,卖了1万块钱。
回到家,竹鼠已经在铁盘上了。
干锅竹鼠,配菜有土豆,洋葱等。
陈放去打了梨子酒出来,喝着梨子酒,吃着竹鼠肉。
竹鼠皮厚,吃起来嚼劲,特别香。
可爱萌萌哒的东西,就很好吃。
只是小白,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看着他们这群两脚兽……
第二天继续挖冬笋。
小白干活更卖力了,不要陈放他们鼓励,小家伙就满山的跑。
小竹沟有近三百亩毛竹。
陈放不喜欢竹林里的竹子太过密集,要不然以后又要卖竹子。卖竹子,挺麻烦的……
陈放的小竹沟挖竹子,挖了十几天。起初七块五一斤,后面的批发价越来越便宜,到陈放这边冬笋快挖完的时候,批发价只卖到2块钱1斤。
三叔知道陈放的小白可以找冬笋,本来还想请陈放帮忙挖冬笋的,但冬笋价格掉的太快,就算了。
到月中了。
清水渔场的手续全部办下来,贷款审核也快走完。
用几千亩茶山作为抵押,陈爸他们向银行申请1500万贷款,最终批下来1200万元。
这1200万元将全部用作清水渔场的建设。同时,清水渔场也拿到了清水溪沿岸3.5公里的土地使用权……
陈放的小舅也拿到一块地的土地使用权了,是清水溪的支流。那条支流的水流量,比小竹沟还小一些,但刚好够他使用。
小舅卖了两台大车。熊鹏年前才买的房子,也卖了,还找银行贷了一些,筹齐1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屏雅县的房子比较便宜。
普通的房子,五千多1平米,还有更便宜的房子。
熊鹏的那套房子一百多平米,每平米四千二买的,卖出价才四千一。
陈放挖冬笋卖的这段时间,瀑布渔场也进入了收尾的工作。鱼池全部建好,池子已经在泡水了,等钢架棚搭建好,就全部完工。
第二百三十六章:活鱼运输车
天气在一天天的暖和。
最近时间阳光正好,每天早上依旧的有雾。
云垄山的油菜花开了,吸引来了众多游客。
老瓦房有宴会厅两个,餐厅区一个。在老瓦房举办宴席的多,结婚宴,满月宴,生日宴。听熊鹏说老瓦房的宴会厅排的满满当当……
老瓦房餐厅的生意,也比较好,每天都有十几桌,好的时候能有二三十桌。
老瓦房在推陈放的雅鱼,但没有人用雅鱼作为宴席菜。餐厅里雅鱼卖得不错,惨淡的时候,每天也能卖一两条。生意最好的一天,也就是大年,十五的那天,老瓦房卖出了27条雅鱼。4斤大雅鱼卖出了6条,剩下都是2斤左右的雅鱼。
大雅鱼,每斤120元。
2斤雅鱼,每斤85元。
养到现在,大雅鱼的成色已经很好了。
2斤雅鱼的成色稍差一些,但比普通养殖场出来的雅鱼,要好看很多。
老瓦房的雅鱼定价也很高,大雅鱼,每斤170元。2斤雅鱼,每斤135元……
屏顶度假村也从陈放这里进雅鱼了,和老瓦房那边是一样的价钱。
随后老榕树山庄听说陈放这里有雅鱼,周家小爷过来看了看,当天就买了十几条雅鱼。这些雅鱼那会山庄养,卖……
看销量,以后有需要再从陈放这里进货。
待到春暖花开,云山游客越来越多,众多山庄、度假村生意再次爆好。
陈爸和陈妈在云山认识的人,帮着陈放推销雅鱼。等大年过后,已经有21家酒店、度假村、山庄、酒楼从陈放这里订货。
陈放挖冬笋卖,张晨就每天开着车子帮陈放送货。
终于将小竹沟的冬笋挖完了。
小竹沟的冬笋,卖了11万多。如果不是后面价钱跨的太厉害……
吃过早饭,陈放开着车子来到镇上,接了熊鹏。
陈放的小表弟,已经拜了周叔做师傅,跟着学厨。
“跟着周师傅咋样?”陈放问。
熊鹏坐到副驾驶位:“才拿到厨刀。在开始练习削土豆,切菜……”
陈放笑了笑,熊鹏到老瓦房十几天了。他和李浩一起拜师的周叔,前面时间就是洗碗刷碟,收拾厨房……
最近几天才拿到他们自己的专属厨刀。
从铁匠铺定制的大方刀。
李浩的刀比较正常,就是普通厨师用刀。李浩是厨师学校出来的,又学过西厨,他有底子在。
熊鹏就不行了,他在家里就很少下厨。给他定制的厨刀是一斤多重的砍骨刀,用砍骨刀削土豆,切菜……
“吃得消么。”陈放说。
周叔跟陈放说过熊鹏的情况,他没有底子,又太瘦了。一七二的身高,体重刚到百斤。
厨师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没力气,做不成好厨师。
就熊鹏的体质,要成为掌勺,最起码得一年后了。
前几天周叔给陈放打电话,问起熊鹏今后的职业规划。
周师傅还是挺喜欢熊鹏的,人老实,话不多,但做事情踏实。想有大的成就挺难,但只要继续下去,肯定能成为一位很好的中餐厨师。
“吃得消。”熊鹏道。
陈放笑了笑,说:“周叔说你以后不用每天去老瓦房。你的底子太差了,要慢慢来。今后有切菜的活,就给你打电话,让你过去练习切菜。先将刀工练好,再学做菜。”
熊鹏愣了一下:“那……”
“什么?”
熊鹏摇摇头:“没什么。”
“你以后帮我开车,送鱼。先在我这边干一段时间……”陈放道:“小舅应该和你说过了?”
“说什么?”
“你爸要在清水溪那边建渔场,盖瓦房,弄个农家乐。小众农家乐,养鱼,顺便接待到客人。你不会想做餐厨吧?”陈放看了熊鹏一眼:“餐厨,村厨,家庭厨师,要求不一样的。以后你们自己开农家乐,要求的就是家庭厨师。要学的东西和餐厨不一样,只需要将菜的味道做好就行了。”
“我不去老瓦房,也能跟着师傅学厨?”熊鹏说。
“你是给周叔跪下敬过茶的。拜了师,只要你还认周叔是师父。那么周叔就一直是你师父……”陈放道:“跟周叔学艺,不一定要在老瓦房。之前让你到老瓦房学厨,那是你当时没有事情做,总不能闲着是吧。”
熊鹏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开滴滴,应该也算正经工作吧。
“周叔说你太瘦了,手上没力气。做餐厨,你会吃很多苦头。小舅要在山里建渔场,云山这边又是旅游开发区,今后弄个农家乐,也是不错的。做农家乐不用学太多,只要做好一些特色菜就行了。”
“行。”
陈放又道:“我买了台水产车,现在去开回来。你以后帮我送鱼,给你八千保底。闲着的时候就去老瓦房,跟着周叔做菜。”
“嗯。”熊鹏点点头。
当初小舅让熊鹏拜师,应该就已经想好了的。
开车直奔成都。
年后,陈放就从网上定了一台东风蓝牌的5方活鱼运输车。
外形尺寸mm:5998x2300x2900,罐体容积5立方米,可拉2-3吨活鱼、海鲜、鱼苗。
这是台短途运输鱼车,主要功能有维生系统、增氧系统、水循环过滤系统、恒温系统、水温监测系统、水下照明系统、电控系统及水循环泵等。采用水循环制冷机组、独立供氧、水循环过滤、聚氨酯发泡保温、独立分仓、吊机卸鱼。
车子不大,陈放弄得配置比较高,花了三十几万。
车子已经全部弄好了。
陈放过去付了尾款,熟悉车子的功能之后,将车子开出去转了一圈。
这台车可以进市区,就很棒。
现在有21家从陈放这里进雅鱼,每天卖出雅鱼不多,也就二三十条……
陈放这边没有专门的活鱼运输车,都是张晨开着皮卡车送货。用鱼箱装……很麻烦。
现在的情况,买台活鱼运输车回来有些大材小用。可以后,肯定需要活鱼运输车。
就前天,周叔还说给陈放介绍几个采购。赵吉阳的小舅也说给陈放介绍销路……
后面时间,活鱼运输车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百三十七章:那就挺无奈
开着活鱼运输车回到家,已经下午三点过了。
周叔和一个穿着汉服的中年男人正在渔场里看鱼……
“周叔。”陈放将车子停到仓库外面,下车喊道。
熊鹏开着陈放的皮卡车,停在路:“师父。”
周叔笑着应了一声,向陈放他们这边走来,介绍道:“这位是青湖餐饮的行政总厨,林师傅。”林师傅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男人,看着像是助手之类的。
“林总厨。”陈放笑着给林总厨递了香烟,再给周叔,熊鹏递,林总厨的助手递了一根。
“林师傅是我二叔的徒弟。这次带他过来看看你的渔场,顺便看能不能谈成合作。”周叔道:“青湖饭店对雅鱼需求很高的。”
林总厨笑着摇了摇头:“你这的雅鱼,太贵了。”
“一分钱一分货嘛。看我这边的水质,四斤多的大雅鱼,卖120元1斤,不贵了。”陈放道:“要再养一段时间,价钱还能更贵。”
林总厨笑了笑点燃烟:“我们这边对雅鱼需求量大。但有时候多,有时候,给我们供货,就是长期合作。每年,我们需求的雅鱼在1万5千斤以上。4斤以上的大雅鱼,至少700尾以上。剩下都是2斤左右的雅鱼……你这里的雅鱼,现在看来还不是特别好。”
陈放这里的雅鱼,颜色已经很好看了。
但体型,和清水慢养的雅鱼,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味道和口感,特别是4斤大雅鱼,已经相当不错了。
青湖饭店是屏雅最有名的饭店。
在陈放小时候,就知道屏雅县有家青湖饭店了。
青湖饭店是连锁饭店,在屏雅的总店。然后在成都有两家店,在阳城还有一家……另外在成都有两家高档餐厅。
饭店主要承包宴席。
餐厅才是吃饭的……
青湖饭店一直有采购雅鱼。可这两年,采购的雅鱼品质越来越差。
雅鱼和草鱼,鲤鱼等于一样,不同环境里的鱼,真就是两种味道。
便宜的草鱼几块钱1斤,但贵的草鱼,十几二十几块1斤。这里面有几倍的价格差异……
雅鱼也是一样。
最好的山涧慢养雅鱼,两斤左右的就要一百三十元1斤,这还是采购价。而且这类雅鱼很难买到……
稍微差一点的过塘雅鱼,差不多就是陈放现在卖的价钱。
养雅鱼,水质很重要。
过塘雅鱼价钱贵,但能不能找到好地方来养过塘雅鱼?
既然是过塘,那么新塘口的水质肯定比老塘口的水质更好。而且要将雅鱼养瘦,养的更漂亮,就要求新塘口的水温要比老塘口的水温更低……
就算是过塘鱼,也不那么好养的,最主要是能不能找到合适地方。
最常见的过塘鱼就是草鱼和鲤鱼了,过一次塘,价格翻倍是很正常的事情。
林总厨自然也知道过塘鱼,好的过塘鱼,可以达到和接近纯养鱼。但很显然,陈放这边养的时间不够长。
4斤大雅鱼,勉勉强强还算好。
2斤左右的雅鱼,看着挺瘦了,但身形,不好看。鱼身线条不够优美……
林总厨直接说出陈放这边雅鱼的问题,接着道:“2斤左右的雅鱼太差了。本来,2斤左右的雅鱼体型就不好看,这又养瘦了,让这些小雅鱼的身形看起来和草鱼差不多。给你个建议,等天气回暖,可以适当给小雅鱼多些饲料。过塘鱼不一定要养瘦,在冷水里的雅鱼,如果能养肥,味道会更好。而且在冷水里,鱼自己就会发生变化,体色会变深。2斤左右的雅鱼本来就不大,颜色深了,如果再瘦,看起来就很怪异。”
“该怎么养鱼陈放知道的,就说说你,买不买这边的鱼吧。”周叔听不下去林总厨的唠叨了,打断了他。
“买。”林志浩笑着摇了摇头,说:“先拟定个合同。4斤重量以上的雅鱼,1千尾。后天我这边就要第一批,75条,要送去阳城的华容路771号,青湖饭店。这是用作婚宴的雅鱼,帮我挑选大小一致,体型较宽的雅鱼。”
“好。”陈放应道。
开口就是75条,每条4斤算,三万六了。
“2斤左右的雅鱼,先签5千尾。总共6千尾,约1.4万斤。这些鱼不是一次性要,是我们什么时候要,要多少,提前给你打电话,你给我们送来。我们饭店有水箱,每次送货量基本满足一周需求,不是天天运输。”
林总厨连合同都准备好了。
陈放看了一下这个合同,这只是优先采购合同,算不得正式合同。同时付款方式,压一个月,结一个月。
也就是说这个越送的货,要四月份才能拿到。下个月卖的鱼,下个月是三月份了,得到五月份才能结款……
看了这份合同,陈放将合同给周叔看了看。
“你这的鱼,有销售压力不?”周叔问。
陈放耸耸肩:“没有。”
顶多是赚多和赚少的问题。陈放养的4斤雅鱼,现在卖给鱼贩子,百元1斤的话,能直接清塘了。
再说了,吉阳小舅那边还有渠道要介绍给陈放。
压一个月的鱼款,能压住二十几万。到时候如果出现扯皮的情况,去收钱,还真是个麻烦。
陈放以前做装修,就经常遇到尾款扯皮的事情。那么些年下来,没收回来的钱,估摸着也有二三十万。
装修的竞争压力大。
但卖鱼,只要鱼的品质好了,将鱼卖出去,可以说没啥压力。
还有就是鱼的价钱,120元和85元1斤,这就是固定好价钱了。而随着时间,陈放这里的鱼,品质肯定越来越好。
120元和85元1斤,价钱是很不错的,如果一直现货现款,这份合同,陈放可以签。毕竟是过塘鱼,有得赚就行了。可要压一个月款项,这一点,陈放没法接受。
“老林,你这就过分了。小竹沟渔场的雅鱼随着时间,鱼的品质肯定会越来越好。要养到年底,那些大雅鱼卖150元1斤也不过分。至于那些两斤左右的雅鱼,品质也肯定上去了。这样,你还要压一个月的鱼款,是不是过分了。我们在小竹沟采购都是现货现款……鱼送到,看品质,称重,当场就结清款项。”周师傅。
林总厨一脸无奈,摊了摊手:“公司要过账,采购结款都是压一个月,付一个月。这是公司规定,我也没有办法。”
“那就挺无奈。”陈放耸耸肩。
第二百三十八章:瀑布渔场完工
压一个月货款,这在供货渠道中非常的常见。
像超市,进货的时候赊账,很常见。又比如陈放这里,赊饲料,也属于正常情况。
到陈放这里,陈放不愿意对方压货款,这也能够理解。
陈放这里的雅鱼,他现在不着急卖。天气正在回暖,万物复苏,生态池的大雅鱼,食口变好了。之前最大的雅鱼,养瘦了三四两,这气温回暖,雅鱼已经适应了这边的水质,会慢慢增重。
至于水泥池里的2斤左右雅鱼,在这边养一个多月,也瘦了。而且两斤左右的雅鱼品质不太好,还需要时间……
随着时间,陈放这里的鱼,品质只会越来越好。
再说了,这里的雅鱼数量也不多,就两万多尾。云山茶业公司正在建渔场,陈放小舅那边也在建渔场……
陈爸他们建的是活水塘,没平米造价大概70元……将建11万平米半遮阳活水塘。
等清水渔场建成,陈放这边想要腾出鱼池,将雅鱼送过去养,就好了。
周叔和林志浩谈了一会儿,没谈成,想成为他们公司长期供货商,就得压一个月货款。
人家是大公司,采购量大。这一点,陈放完全理解。
像陈放,也压着饲料厂的钱没有结清。
送走周叔他们,陈放找到张晨,让张晨和熊鹏研究一下活鱼运输车。
小竹沟现在对外出售的只有雅鱼。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能卖出百来条,不过以2斤左右雅鱼居多。订单少的时候,十条以内。
一条两斤左右的雅鱼,陈放这边能赚六七十元。
过塘雅鱼,有些没能适应这边的水温。过塘的初期,死掉了不少。那些也要算进成本里面的……
晚上,张晨接到的雅鱼订单整理出来,老瓦房要11条,大雅鱼4条,2斤左右雅鱼7条。花溪谷度假村要7条,大雅鱼2条……
今天的订单只有这两家。总共18条雅鱼。
别看数量不多,卖出的鱼,陈放他们都挑大的。大的鱼,好看……
比如两斤左右的雅鱼,最小的有1斤5两,但现在不到1斤5两了,养瘦了。挑选2斤左右的雅鱼,全都条两斤以上的。
4斤大雅鱼,就尽量挑那些肥的,没瘦太多的……
明天就两个地方需要送货,十几条鱼,五千多块钱。陈放能赚两千左右。
这可以说是暴利……
小舅也要建渔场,陈放喊熊鹏过来,除了帮着开车送货,也让他了解这类渔场该怎么运作。
等差不多的时间,陈放就会放弃雅鱼,全部养云山细鳞和爬鮡。但雅鱼也有市场,这个生意可以交给小舅来做。
小舅投入了全部身家建山涧渔场,如果全部养爬鮡,对小舅来说风险太大了,今后可以养些雅鱼。
……
第二天,七点过,熊鹏开车来到小竹沟,和张晨一起抓鱼,送货。
送完货回到小竹沟才八点过,帮着一起喂鱼。
陈放和赵吉阳才起床,做好饭菜,吃着:“你待会儿给小舅打个电话,之前欠的一百万,先还了。”
“那笔鱼款走的是公司账目,可以先不着急还。”赵吉阳喝了口番茄蛋汤,问道:“渔场这边不差钱了?”
“账面上还有多少钱?”
“241万。”赵吉阳道。
陈放想了想:“先把钱还了。”
吉阳小舅是没有催陈放他们还款。可换个立场,如果谁牵着自己一百万,明明有钱,却不还……自己心里肯定不会舒服。
“雅鱼在开始卖了,咱们也算有稳定的收入。欠着钱,总归是不好的。”陈放说道:“先将小舅那边的一百万还了,手上别留太多钱,勉强花钱大手大脚。”
赵吉阳嘟着嘴,点了点头:“我待会儿去银行。”
钱,先还一笔是一笔。。还欠着周柏的钱,这笔钱,倒是不着急。
并不是说周柏不着急用钱,而是陈放这边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能继续欠着……
周柏这几天在忙茶山的事情,以及茶业公司即将建设的清水渔场。
陈放比较闲,就盯着小竹沟和瀑布渔场的收尾工作,顺便接待莫名而来的客人。渔场的雅鱼开始卖了,名气也出去了,偶尔会有游客开着车过来买鱼,以及和陈放谈生意的。
吃过饭,赵吉阳开着五菱mini去了镇上。陈放到鱼池里转悠一圈,回去开着皮卡前往瀑布渔场。
瀑布这边还有二十多工人,正加班加点搭建棚子。等这边的工作,就要前往清水溪……
对赚钱的事情,李师傅可是特别积极。
瀑布小山谷外面,一垄一垄鱼塘,以阶梯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边批了六十几亩土地,实际只建成55亩水域面积的水泥鱼池。
鱼池区铺设了水泥步道。
步道可以一直通道下游的山溪。也就是小竹沟下游……
小竹沟下游这条山溪没有名字。
陈放检查了一下瀑布渔场的建设情况,以及鱼池里的蓄水。
这个浴场,火砖水泥墙最高度只有1.5米。满蓄水,池内深度是1.7米……
将来继续的蓄水深度1.3——1.4米。得留下30——40厘米的池墙高度。
满蓄水,上游池区的水,清澈见底。下游池区,水稍微浑浊。
瀑布的水流比起小竹沟,水流量小了很多。水流量估计只有小竹沟的一半,不过鱼池的高低落差比较大……
在鱼池区转了一圈,陈放去了外面山谷的山溪。
山溪里满是鹅卵石,今天有事大太阳,但山溪里的水,依旧冰凉。
陈放到山溪边走了走,回去拿了个背篼出来,装了一背篼的水草回去,养小竹沟的生态池里面。然后又来弄了一背篼,养沉淀池里……
弄这些水草回来对于养鱼来说,起初只是为了好看而已。
然后在网上看到说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后面几天陈放每天都装一车水草回来,养沉淀池和水渠里面。
清水渔场开工了,开始修建道路。
瀑布渔场终于完工,瀑布渔场也建了个瓦房,两室一厅带水泥院坝。渔场的位置偏僻,且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过去……
但今后养的鱼贵,那边也肯定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看着才行。
第二百三十九章:进入四月
瀑布渔场位置偏僻,喊张晨和张瑶过去?
又或者喊周柏和李雪过去……
李雪马上要进去云山茶业公司了。至于周柏……也肯定不行。
到瀑布渔场,不仅仅是看着渔场,还要喂鱼。
几十亩鱼池,喂鱼也是辛苦活。
正想着瀑布渔场该请什么人,张晨的二叔和小叔骑着摩托车从瀑布渔场那边出来,陈放赶紧喊道:“二叔,小叔。”
“哎。”二叔刹了一脚,说:“瀑布渔场那边还有些收尾的活,我们明天去做。明天下午,你就能过去检查工作了。”
“二叔,小叔,跟你们商量个事情。”陈放拿出香烟,给他们递了一根。
“啥事?”
“瀑布渔场那边建起来了,之后需要有人过去帮我们守着,以及帮我们喂鱼。”陈放道:“瀑布渔场的位置偏僻,今后要养的鱼也比较贵,不敢请陌生人。所以,我想请您和小叔帮我们看渔场……瀑布渔场偏僻,养的鱼也比较贵,今后的渔场二十四小时都不能离开人。”
“你们的那个鱼太贵了,我可不敢帮你们看,要是养……”小叔心直口快,说道后面赶紧闭嘴,讪讪笑着:“你们的那个鱼太贵了,听说还不好养。”
“如何养,我们有经验的。今后要是出意外,如果是自然原因,那怪得了谁?”陈放道:“只需要帮我们看守渔场,以及喂鱼。二婶和小婶在家务农也赚不到几个钱,我想请她们一起过来帮我养鱼。”
陈放继续道:“瀑布那边偏僻,今后二叔和二婶一组,小叔和小婶一组,你们轮流看守瀑布渔场。给你们每人9千的月薪,两人就是一万八。”
高薪之下,陈放不信他们不心动。
二叔和小叔面面相觑:“那……如果养死了呢?凡事有万一,不会找我们赔吧。”
“肯定不会。”陈放道:“但在瀑布渔场的工作,是有一定要求的。除了喂鱼,其余时间也要对鱼池区进行巡逻,发现异常情况就要马上告诉我们。其实很简单的,我外面的鱼池,现在就是张晨和张瑶帮忙看着,到现在,也没出过什么问题。”
“这好……”二叔点点头,每个月一万八,一年就是二十来万,这薪水也太吓人了,不干就是傻子……
张晨他们都能做的事情,没道理自己做不了。
陈放随后给张晨打了个电话,让他多煮些腊肉,晚上二叔和小叔他们过去吃饭。
然后又给周柏打了个电话,跟他简单的说了一下。
二叔和小叔是泥水匠,有活干的时候,一个月多的时候能拿七八千。少的时候也有五千多……
陈放给出高薪水,也会制定些条件。
深山养鱼,最怕的就是耐不住寂寞。瀑布那边手机信号都没有,就安装了些太阳能板进行供电。
在那边工作,辛苦不说,还得耐住寂寞。所以陈放请了二叔和小叔,他们两家轮流看守瀑布渔场。
当二叔和二婶在瀑布渔场期间,陈放会给小叔和小婶安排别的工作。
他们的工资,瀑布渔场支付一半,陈放这边支付一半。
晚上张晨住的小瓦房吃饭,陈放将邀请二叔和小叔他们过来工作的事情给张晨,周柏说了。
周柏点了点头,也不觉得陈放给的薪水太高。
“张晨。”陈放看向张晨,说:“今后你带带二叔和小叔,还有两位婶婶,尽快将工作上手。”
“养鱼,很简单的,就是多巡逻。同时检测水溶氧……检测水溶氧有专门的设备。”张晨说起了养鱼需要注意的事情。
其实吧,这也不是有科技含量的工作。养特种鱼,最主要的就是场地。
有了场地基础,养特种鱼,和养鲤鱼草鱼这些的没啥区别。不用太紧张……
瀑布渔场的建设规格比小竹沟的高。
整个渔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雨棚内,安装的紫光灯一笔小竹沟这边多。
几天后,二叔和小叔安排完手头上的工作,过来报道。
张晨现在是两个渔场的负责人,将两个渔场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现在的天气已经回暖了。
冬天的时候,每天喂两次鱼,现在又恢复到了一天喂三次鱼。
每次喂的饲料保证一小时内吃完即可。早上九点过喂一次,午饭后一次,下午五点过再喂一次……
然后就是检测水质。
如果发现水溶氧下降,就要放水,用水流冲洗鱼池。
鱼池内的鱼粪多了,在降解过程中,也会消耗水溶氧。
陈放现在的鱼池养的鱼比较多,现在的鱼池,十几天就要冲洗一次。只针对爬鮡池……
雅鱼池,雅鱼对水溶氧的需求不那么高。
小竹沟的流水池,水流量大,雅鱼在里面的长势非常好。冬天,天气冷,雅鱼吃食不好,瘦了一圈。这天气暖和了,鱼口明显好转,正在养肥。
三月底了。
陈放再次对爬鮡进行筛选,将长势比较弱的爬鮡筛选出来,40万尾,分批送到瀑布渔场。之后再送了1万尾云山细鳞到瀑布渔场……
爬鮡的生命力还算不错。送到新渔场,没怎么过激反应。
但1万尾云山细鳞,送过去,十几天的时间陆陆续续死了一半。就剩下五千条左右……
到春暖花开,云山细鳞长势更快了。
但云山细鳞的适应能力,也更差。直接是出水死……
从小竹沟送到瀑布渔场,就这么一点点路程,换池的存活率,就只有百分之五十。
大的云山细鳞二十厘米多,有二两左右重。还没有完全长成,鱼的身体薄,鱼鳔也不肥厚……肉质鲜美。可是和空间里的细鳞鱼比起来,就差太远了。但味道,比起雅鱼鲜美太多。
赵吉阳她们考完了会计证。
李雪也已经进入云山茶业公司……
周柏那边的事情忙完,一天天的比陈放还要闲,每天都要往瀑布那边跑。
今天,终于没有细鳞鱼翻肚皮了,周柏长长出了口气。
陈放之前说这个鱼是出水死,移塘可能会死很多。周柏还不信,现在不得不信。但云山细鳞鱼的味道,也确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