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遇见林炤
搬进城之后整整打扫了三四天,宅子后面就长了不少的艾草,越绣宁带着手套拔了很多,堆放在屋角落院墙等地方点着了熏,将蛇虫鼠蚁的熏了熏。
第二天拿出来一些雄黄粉和了水,将屋里屋外院墙角落的撒了一遍,第三天继续的用艾草熏了一天。
这样一收拾,整个宅子的蚊虫什么的减少了很多。马上就要到盛夏时节了,每天太阳很大,将屋门窗户门全都打开了暴晒着,潮气早没有了。
又拿出来从山里采集的艾草、菖蒲种子,在墙角的周围洒了很多,然后将土翻了一遍。隔段距离扔了些薄荷的种子,也同样翻了翻,浇了一遍水之后就不管了,任凭它们自由生长去。
在房前屋后的便撒了些瓜叶菊、杜鹃花的种子,同样的翻了地然后浇水,之后就不用管了,这些花有吸潮的作用。
三进院子,光屋子就有十几间,住的就非常的宽敞了,正房三间,中间堂屋,东西卧房,正房门出来左右还有两间耳房。院中左右厢房,厢房同样也是三间,正中堂屋,左右卧房。
原本吴玉可以住在右厢房,越绣宁住在左厢房。不过商量了一下,正房的三间都很大,于是吴邓氏住在右边卧房,吴玉住在左边卧房,越绣宁便住在右厢房中。
左厢房可以用来放药材。
这几天越尚耕和越榴红每天都过来一个人,主要是帮忙收拾。
七八天之后,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吴邓氏是常年住在乡下的人,出门就能找到人聊天说话,在这里便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女儿和外孙女,一时连认识的人都找不到。比起乡下,这里周围和家里头静了很多,恍如一下子从一个很热闹的地方来到了一个很清静的地方,开始还有些不适应。
不过住在哪里都是有好有坏。乡下有乡下的好处,热热闹闹地,出门就能遇见乡亲们闲话家常。但,乡下住着是非也多,吵来吵去的,尤其越赵氏、王大婶子等等的那些人,叫吴邓氏也着实的厌恶的很。
城里虽然清静一些,不过没有人随时拿着菜刀上门,也不会时不时的就听见谁在门口吵架骂人,这当然是好处。
而吴玉的性格,却恰好就适合安安静静的地方。何况她十六岁嫁到城里,在城里也住了十几年了,也很习惯这里。
虽然宅子里并无太多老鼠,不过住在河边,如今盛夏雨水还少,进入了秋季雨多了起来,越绣宁担心宅子里老鼠会多起来,所以要先预防起来。
预防老鼠也简单,四周围种的艾草薄荷便是老鼠讨厌的植物,只是现在还没长起来,所以需要买些药材,磨成粉撒在周围,便能保这多半年不受老鼠的侵扰。明年开春,艾草、菖蒲便会长起来了。
蛇床子在村里的时候采摘了一些,其余的几样,苦楝皮、紫苏油、樟脑就需要去药铺子买了,好在如今住在城里,到处都是药铺,买药是方便多了。
这天越绣宁收拾了一上午药材,中午吃过了饭,就跟姥姥和母亲说了一声,要去买药。
吴邓氏一听忙道:“你一个人出去可不要丢了!还是姥姥陪你去吧。”
越绣宁抿着嘴笑,知道姥姥这几天在家呆着也实在也是很闷了,很想出去走走了。
两人全都转向了吴玉,不约而同的问:“一起去吧?”
吴玉却着实是个能静得下来,也喜欢安静不爱走动的,一听便摇头笑道:“我还是在家继续收拾吧,今天太阳好,我要把被褥子全都拿出去在晒晒呢。”
越绣宁道:“这都晒了好几天了,差不多了。还是出去转转吧?”
吴玉还是摇头:“我是懒怠走的,你和你姥姥出去就行了,也别走远了,找家近一点的药铺子买了药就回来。”
祖孙两人看她实在不想出去,也就不勉强了,拿了两百文钱,两人出来。
这几天为了买一些小物件,盆、锅、小板凳小杌子什么的,也出来过几回,从家往前走两条街,是一个小菜市场,往东拐再过五条街,就是一个大的菜市场。
而药铺子就在她们家出来的这条街上就有,非常近。
祖孙俩从家里头出来,才走了两步吴邓氏就想起来了,道:“哎呦!昨天还想着,下一次出门的话多带点钱,要买些米粮什么的,倒忘了。”
说着对越绣宁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回去在拿些铜钱。”
越绣宁点头。搬家的时候,去年冬天三叔他们给的米粮就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因为知道要搬家,所以当时也没买,免得搬家的时候还要搬来搬去的,余下的一点粗面荞麦面儿一直凑合着吃。
她站在这边网外面看,就见隔壁的宅子大门开着,门口还放着好些的箱笼什么的,瞧着像是搬家的样子?
才搬来还是要搬走?挺奇怪的,这么巧隔壁居然也在搬家?只是没看见人,箱笼就这样放在门口也没人盯着,也不怕被人顺手拿走什么。
越绣宁心里觉着奇怪,因此就多看了几眼,大门开着,不小心的就看到了门里面的情况,这一看就发现门里头一个人正往外走着,看着自己居然还笑着。
越绣宁猛地大吃了一惊!
走出来的居然是林炤!
她惊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看着他,林炤走过来了,不等他说话越绣宁已经吃吃的道:“你,你在人家家里干什么?”但是因为门口的那些箱笼,瞬间又反应了过来,惊愕至极的道:“难不成……”
林炤看她吃惊成了这样子不由得便笑了。
其实他没提前说就是想看看她知道之后的表情,看她眼睛睁得大大的吃惊的样子着实挺可爱的。
林炤心情很好,含笑看着她很贴心的解释道:“我也搬家了,上一次和你们来看新宅子,我不是出来了一趟吗?正好看见这个宅子出售,想想也懒得到处找了,就这个宅子吧,今后咱们还是邻居。”
这么巧?!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2章我也搬家了
“哎呦!林炤你怎么来啦?怎么也不进屋?”没等越绣宁问清楚,身后传来了姥姥的声音。
吴邓氏走了过来,同样有些疑惑的看了看那些就在他们俩跟前的箱笼。
林炤笑着道:“我们也搬家了,这里就是我们新买的宅子。吴奶奶,以后咱们还是邻居。”
吴邓氏一听又惊又喜的道:“啊?你们也搬家了啊?又是邻居那敢情好啊,当然好了,住在城里太闷了。”不过马上纳闷的道:“你怎么也搬家了?怎么之前没听你姥姥姥爷提起?”
林炤看了看越绣宁,笑着道:“王大婶子不但是跟你们生气,其实更气的是我。我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实在也禁不起折腾,便也想着,不如搬出来住算了。”
吴邓氏‘哦哦哦’的点着头,其实心里头惊讶的很,别家人从村里搬出来,简直都跟要了老命一样的,郑重其事的不知道要盘算多少年,一家子商量啊,算账啊,乡下花费多少,城里花费多少,乡下的地如何如何啊,搬到城里来哪儿那么容易!可看看林炤家,简直和玩儿似得,说搬就搬了。
“不过也是啊,你姥姥姥爷都不是吵架的人,王家要是找你们的麻烦,只怕你家里没有一个能跟她吵的,避开也行。”吴邓氏道。
林炤笑着点头:“是啊。”
越绣宁听了林炤的话,虽然似乎解释的通,不过和姥姥一样,她也觉着他们家搬家太儿戏了,说搬就搬了?就因为王大婶子?
当然,王大婶子背后是王里正,在村里要是得罪了里正,日子会不好过这也是正常的。
“你们这是要出门吗?”林炤笑着问道。
吴邓氏便点头:“对呀,我们去买些药,药老鼠的。那你们先忙,我一会儿过来找你姥姥说。”
林炤点头:“好啊。正好我后续的治疗也想找绣宁商量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开始称呼‘绣宁’了,而且特别的顺口似得。
不等越绣宁说什么,吴邓氏已经连连点头的帮着答应了:“行行行,一会儿我们过来!你们才搬家,必然是连饭都做不了,正好我们拿点吃的过来,你回去跟你奶奶说,晚饭就不用做了。”
林炤也没客气,笑着道谢。
吴邓氏和越绣宁出来了,走到了外面这条街就已经能看见药铺子了,果然吴邓氏也奇怪起来,小声的问越绣宁:“绣宁啊,你给林炤看了这么久的病,有没有问他家到底干啥的啊?他外公外婆瞧着也没做啥事啊,怎么……好像不缺钱似得?说搬城里来就搬来了,跟玩儿似得。”
越绣宁摇头:“我哪好意思打听人家家里头这种事儿啊?这都是人家的私事……我也想过,也许林炤的父母亲是大户人家也说不定,给林炤留了不少的银钱。人家只是不爱炫耀而已。”
这话倒是能解释的通,吴邓氏恍然的点头,这就觉着肯定是这个缘故了。
一旦知道王家搬来了隔壁,吴邓氏一下就觉着有事干了,反倒不想在外面逛游,买了药就催着回去,越绣宁也就一块儿回来了。
回来跟吴玉一说王家也搬来了,吴玉一样也是吃了一惊。吴邓氏手脚勤快的去弄晚饭,吴玉跟着帮忙,越绣宁将买来的药分成了几份。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晚饭做好了,时辰还早,自家的就温在锅里,吴邓氏叫上越绣宁一块儿来王家。
王家果然还在收拾,来开门的是王笑云,看见了她们祖孙俩便低下头去,声音很小的说了一声:“吴奶奶来了……”
吴邓氏甚至都没听清楚,直觉着应该是打招呼的话,便‘啊啊’的笑着道:“知道你们搬来了,就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说着叫越绣宁将手里提的食盒给她:“这是我做的晚饭,你们晚上凑合吃点吧,看你们才搬来忙着收拾,肯定没时间去生火做饭呢,锅碗瓢勺的怕是都在行李里面不好找。”
她才搬了一次家,深有体会。
王笑云没有抬眼看越绣宁,直接就伸手接了过去。转身进去了。
越绣宁发现王笑云最近一段时间就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还跟自己玩两面派手段,一副把自己当成对手的样子,后来就有点泄气,好像有点躲着一样,只在河边洗衣裳的时候,被人鼓动着挑衅了一下。现在搬过来了,干脆就这副眼睛不抬蔫不嗒嗒的样子了?
王笑云就是这样横竖都看不顺眼自己的,越绣宁也不去多想,和吴邓氏进了院子,转身将院门关上了。
城里可不像乡下,一定要随手关门。
来到了院里,王奶奶已经迎了出来,笑着拉着吴邓氏的手亲热的打招呼,看见王笑云提着食盒过去了还道谢,又热情的招呼越绣宁,一路招呼着进了正房,王爷爷也笑着过来,赶紧的端来了两张椅子,擦拭了请她们坐下。
林炤先不在屋里,越绣宁扭头找了找,就看见他从内室出来了。
笑着过来,等王爷爷、王奶奶和吴邓氏说笑的告一段落了,这才笑着打招呼:“吴奶奶、绣宁来了。”
吴邓氏笑着点头,道:“你们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城里没啥熟人,我这儿住了几天了,闷得很呢,正好咱们还是邻居,今后多互相帮忙。”
“应该的,应该的。”王爷爷连声的说着。
林炤就对越绣宁道:“绣宁,我有件事跟你说,你进来一下?”
之前他跟吴邓氏说话的时候提过,治疗腿疾的事情,吴邓氏只当是这个,她也不知道针灸的疗程是完结了的,因此点着头叫越绣宁去。
越绣宁便起身跟着林炤来到了内室,和外屋隔着一个月亮门,门上暂时还没有挂帘子,倒是没什么避讳的。
越绣宁看见炕上铺着的是林炤的被褥,还有点奇怪的正想问,你怎么住正房?
不过嘴巴动了动又算了,跟自己也没太大关系,问这么多做什么?好像管闲事一样,自己已经够惹王笑云的厌弃了,还是别那么没顾忌的了。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3章黄花癣
“你的腿疾就是上次我说的,今后靠自己锻炼了。以前是说过,针灸之后可以艾灸的,不过你的腿恢复的比我想象的要快一些,艾灸可做也可以不做。”
越绣宁坐下了说道。
林炤去桌边给她倒了一杯茶,居然还冒着热气。越绣宁从外面进来的,看见厢房门口箱子还乱糟糟的摆着,有些打开盖子有些没有,东西都没拿出来呢,但是林炤的屋里倒是已经收拾的整齐干净,甚至连茶都给沏好了。
越绣宁今天才发现,王爷爷和王奶奶似乎有点太惯着林炤了。
“其实叫你进来不是说腿疾的事情,我知道现在只需要自己多锻炼就好。我想问你做生意的事。”林炤将茶杯递给她,笑着道。
越绣宁将茶杯端过来,道谢:“谢谢……生意?就和以前一样啊,有什么好问的?”
林炤坐下了,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慢慢的喝着道:“如果还是和去年一样,采了药之后切片、蒸煮烘干什么的,那不是也挣不了多少钱?杏林堂的书契就是唯一的生意,也就是说,一年定死了只有一百两。”
越绣宁有些惊讶:“一百两都很不错了,我还敢嫌弃?去年这个时候我连一两都挣不来呢……”
“去年是去年,今年你都已经搬到城里住了呢,去年怕是一点都不敢想?”林炤笑着道:“你现在挣的钱其实就是人工钱,全靠你懂如何处理药材,亲手一块一块的处理出来,赚的辛苦钱。”
越绣宁下意识的就道:“乡下人不就是这样?”
“这不是乡下人或者城里人的问题,你想做生意,如果你理解的生意就是赚人工钱的话,那你是完全理解错了。”林炤说着忙笑着补充了一句:“我觉着。”
“你觉着我理解错了……”越绣宁还想和他争辩几句的,但实际上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林炤说的其实有道理,做生意当然不是赚辛苦钱,但一开始不都是一点点的赚钱?谁能一步登天?不过,似乎也有……
“我当然知道生意不是这样的,我现在根本不算做生意。但是,我得先起步啊,不挣这些就没有本钱,想做什么生意啊?”
林炤笑道:“做生意的本钱很灵活的,一百两算本钱,一两本钱也可以,主要还是有消息,懂市场。”
越绣宁很敏感的抓住了他话里的重点,问道:“你有什么消息?”
药材市场她虽然不懂,但林炤很明显也不懂,他连药材都认不出太多,那么,明显说这番话是因为他有什么想法——根据什么消息?
林炤听她这样问,笑了,点头道:“你很聪明,我确实是知道一点事情——有些人到了秋季会面色发红,起痘,奇痒难耐,连续的打喷嚏,严重的时候会昏厥,只能吃一种药,叫甘草凝来防治。”
越绣宁听了疑惑的道:“听着像是一种过敏……就是一种癣?”
林炤点头:“对对,一开始说是桃花癣,后来说黄花癣。”
这么一说,越绣宁已经彻底弄明白了,林炤口中的这种病是什么了。就是过敏,这个年代称之为癣,黄花癣,其实就是黄花蒿过敏。
黄花蒿,一种蒿属类植物,可以入药的,有清热、解暑、截疟、凉血之功效,还作外用药,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饲料。黄花蒿含挥发油,并含青蒿素 、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的青蒿素,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
青蒿素是现在最主要的治疗疟疾的药物。
黄花蒿带着一种微微臭的味道,就和其他蒿属类植物一样,它的花期是在七月到十月,开花的这段时间,如果对黄花蒿过敏的人,就会产生刚刚林炤说的那种情况。
“黄花癣,怎么了呢?”越绣宁道。
林炤道:“你既然知道黄花癣,那么必然知道,这种病一般都是八、九、十月发病,而治疗最有效的,便是甘草凝。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个得了黄花癣的人来咱们这里,那么他必然就需要甘草凝,如果,这些甘草凝在你手中,那么……”
越绣宁恍然明白了他的意思,不过马上摇头道:“不太可能,第一,只是一个人而已,能用多少药?何况,他自己不会带药吗?既然有这样的病症,必然会随时带着药的。第二,甘草凝不算是常见药,但也不至于是紧缺的药材,想要买的话,估计大一点的药铺子都有。”
林炤笑着道:“是两个人,父子两个都有这样的病症。而甘草凝不是说药效最好的只能保持一个月?他们既然来长安,那么必然是会呆一段时间的,不会很快就走。而且,他们用的是最好的甘草凝,这些人不缺钱,夸张些说,富可敌国,这样的人用的自然是最好的药,普通的根本不入嘴的。而据我所知,好的和孬的甘草凝的价格相差也比较多?”
这倒是。
说实在话,甘草凝的药效其实都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有钱的人不管用什么都会想要最好的,最贵的,和普通人使用的东西区分开来,不管是什么年代都是如此。
而世面上的甘草凝,原料是甘草,越绣宁知道,确实是有价格最好的一种,所用的甘草都是精心处理的,就如自己处理其他的药材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让越绣宁来做,她做出来的一定是最高档的。
不过她依然不太明白:“我不是很明白你说的意思?”
林炤想了想,笑着道:“干脆和你直说了吧。我父母亲还在的时候,认识一家人,这家人是做皇家买卖的,就是人说的皇商。这个皇商和他的儿子全都有这种黄花癣的疾病,我前几天进城的时候,无意中听人说起来,这个皇商要来长安,因为我知道,他们只用最好的、最新的甘草凝,所以,必然是会来这边买。”
这么一说越绣宁就全明白了,恍然的道:“你是想让我将长安城最好的甘草凝都买下?”甘草凝的价格不低,很小的一瓶就要十两多银子,越绣宁哪有那么多银子?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4章好生意
林炤忙道:“我已经算过了,最好的甘草凝一瓶十五两银子,而在一个月之内的,只怕不多。他们还有四五天左右便到,咱们可以先去长安和咸阳两地查一下,看看都有多少,大一点的药铺子,估计两城最多也就二十家,两天能够查完。然后回来算算看需要多少钱。”
越绣宁惊讶的道:“你觉着可行吗?一瓶十五两,我现在手里的银子……”也就够买一瓶的。
林炤笑道:“先去调查一下总可以吧?我们家没什么进项,我也想做这笔生意,咱们可以联合起来。还有,时间可以定成二十天之内的,他们过来必然是带着还在用的,所以,二十天之内的便可以。如果生意可行,再想其他的。”
越绣宁沉吟了好半天。
她心里是觉着不太可能的,即便是林炤说的所有情况都是确凿的,但也着实有些偶然的情况,而自己那点家底,哪里能承担这样的风险呢?
但越绣宁也明白,做生意哪有没风险的?风险越大,利润越高,风险越小,利润也随着减少,就像自己进山采药,也有个可能遇上野兽什么的风险呢,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此自己挣得钱也少。
道理是都懂,可下定决心还是不容易。不过,就像林炤说的,去看看又如何?先看看市场,总没有什么风险。
想了想点头:“好吧……明天去看看好了。”
林炤笑着道:“那好,明天早上辰时初就出发。”
“车什么的……”
越绣宁的话还没说完,林炤已经道:“那个你不用管,我们借了马车。今晚上就能到家了。”
真是奇奇怪怪的,马车说借就借来了。越绣宁觉着林炤让人奇怪的地方真多,不过也没心思多想,满心都被他提出来的这个生意给吸引了。
盘算着出来,坐在那边听着姥姥和王爷爷、王奶奶说了半天话,起身告辞了。
回来了之后想了半天,跟姥姥和母亲说:“明天林炤去长安城,我想跟着去看看,看看那边的药铺子什么的。”
吴邓氏一听还奇怪:“药铺子有什么好看的?不跟县里的一样?”
越绣宁就道:“当然不一样了,大小都不一样,我主要是去看看药材,看看价格什么的。”这也不算是说谎,原本就是去看甘草凝的价格。
吴邓氏还要说话,吴玉忙问道:“林炤有车吗?”
“有,已经借好了。”越绣宁道。
吴玉就转头看吴邓氏道:“有车就叫绣宁去好了,绣宁现在每天都弄药材,多了解一些行情当然是好的,生意的事情咱们不懂,不过总要多看才能知道的更多。好在和林炤一起去,也放心。”
吴邓氏也是下意识的反对,觉着闲的,去长安干什么?不过听女儿这样一说,也就点头了。
第二天,越绣宁卯时就起身了,收拾了一下吃了个馒头,带了一块碎银子二三十文铜钱就出门来,往外走了两步就能看见林炤家了,果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林炤已经站在马车旁边等着了。
越绣宁走了过去,笑着道:“你等了多久了?”又忙跟赶车的王爷爷打招呼:“王爷爷。”
“没多久。”林炤道。
王爷爷在前面坐着忙笑着点头,越绣宁上了车,林炤也上来了。马车往前走起来,越绣宁道:“大概多长时间?”
“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林炤道,然后又笑:“昨天想过了?可有什么觉着不妥的?”
越绣宁还真的是想了一晚上,确实有一点觉着非常的不放心:“你确定吗?你说的那两个人一定会来,而且一定会买甘草凝?这两样是关键,若是不来,或者不买,那咱们花那么多钱进了货,不就傻了?”
林炤笑着点头:“这两点非常确定。”
越绣宁就道:“你为什么那么确定?只是因为听到别人说了两句?万一改变行程呢?或者其他的缘故呢?再说了,这些人是很久以前认识你爹娘,现在……”
林炤好笑的忙摆手:“你先听我说完。”
越绣宁只好闭上嘴看着他。
林炤笑着道:“这个消息我非常确定。他们是来做生意的,所以一定会来。你也别问我其他的了,比如他们来做什么生意,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是你担心的那两点,我很确定。你放心,这是这桩生意能成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我不确定,我一开始就不会找你说。”
越绣宁点头了:“好吧。”虽然还是觉着很突兀,但林炤原本就神神秘秘的,搞不清楚他到底认识什么人。不过给他看病这么久了,林炤的个性越绣宁还是了解的,很谨慎很沉稳,如果消息不那么的确切,他也不会沉不住气的找自己。
自家什么情况他很了解,消息不确定,也不会拉着自己做这样不靠谱的生意。
“甘草凝这种药,我一开始不算很了解,也是听说了这父子俩要来,赶紧的叫爷爷到县上的药堂询问了一下,有这药的只有两个铺子,一个济仁堂,一个就是杏林堂,但济仁堂的药已经三个多月了,杏林堂的药在一个月之内的,只有两瓶。”
林炤跟越绣宁说着:“咱们东暨县是长安城周围方圆五十地之内最大的县城,如果长安城和咸阳城买不到的话,必然来东暨县。”
这个道理越绣宁懂。杏花村到长安五十里地,而东暨县更近一点,就算四十里,寻常人骑马办事情,四十里地也得跑半个时辰左右,加上来回,加上在这边寻找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长安和咸阳没有的话,确实肯定来东暨县找。
“你的意思,咱们买的药要寄存在杏林堂售卖?”越绣宁的道:“毕竟人家不会从个人手里买药,也不放心啊。而东暨县最大的药汤就是杏林堂,他们在那里买药也放心。”
林炤一下子就笑了,点头:“对!我就是这样想的,你太聪明了……不过当然,咱们不能和杏林堂透露,而且要先将他们药堂里那两瓶药买下来。”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5章甘草凝
这个是当然,他们和杏林堂的关系原本就是生意关系。
越绣宁心中依然是疑虑重重,当然的,比开始觉着一点不靠谱的稍微好了点。
来到了长安城,王爷爷将马车停在了城门口的位置,他看守马车就不跟着进城了,越绣宁和林炤进城来。
到了长安才知道一座城池能有多大,过了护城河穿过城门往里走,外城门进了到内城门,进了内城门到了 街道上,一炷香的时间都过去了。
长安城太大了。
“这么大的城池,得有多少家药铺子啊?不可能只有二十家大一点的吧?”越绣宁道。
林炤笑着看她:“问问不就行了?咱们只说买甘草凝,到处都没有买到,没有的应该会给咱们指一指。”
他今天的心情很好,看着走在身边的越绣宁笑吟吟的。
越绣宁穿的还是去年的那件宽大的不像话的衣裳,腰中系了一根简单的宽带子,就是腰带了。粗糙的装扮掩饰不了灿如春华般美丽的脸,淡眉如秋水,肌肤似雪凝。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虽然闲静似娇花照水,但行动起来却绝对不是弱柳扶风,聪慧灵秀,漆黑的眼眸中总闪着一丝狡黠的光芒,灵动敏锐,却又稳重坚韧。
越绣宁哪里知道他想的什么,满脑子都是眼前的这桩生意,琢磨了一下道:“还是不要说专门买甘草凝了,既然是要垄断这种药材,让人得到了风声不好,做生意的人头脑都灵活的很。就说买虫草丸好了。”
“好,”林炤答应了,又问了一句:“虫草丸是什么药?”
越绣宁就道:“是治疗肾病的一种药丸,主要的成分是冬虫草,我知道咱们这里很少,几乎没有。”虽然冬虫草的产地就在甘肃,但实际使用的基本上只有甘肃往西的地方,越往中原越少,长安城里估计可能有,但肯定不多。
“附带的问一下有没有甘草凝。”越绣宁道。
林炤点头。
就这样说定了,找到了一家看起来门脸不大的,先询问有没有虫草丸,果然那药铺伙计摇头,然后询问有没有甘草凝,伙计同样摇头。
于是林炤问哪里能买到,那伙计便道:“往前走,过两条街右拐个弯那条街上全都是药铺子,你找门脸大的进去,估计就有。”
林炤忙道谢,不过那伙计又道:“甘草凝应该有,不过虫草丸只怕是未必。”
两人道着谢出来了,按照他说的往前走,走到了那全是药铺子的街上。
这条街的布局很简单,街头街尾的药铺子都非常的大,中间夹杂了一些小的药铺子,没有坐堂大夫的那种,然后街道的正中间两间大药铺子门脸对门脸,而这两个大药铺子名字是一样的,都叫慈仁堂,是同一个东家开的两间铺子。
从这头走到了那头,一开始两个人比较有精神,所以每间铺子都进去询问,就连很小的都进去了,街头街尾的都没有,只有中间的那个大铺子有甘草凝,没有冬虫草。
“只有三瓶了,全都要吗?”伙计去柜子里查看了之后问道。
林炤忙点头:“全都要。”
伙计有些疑惑的看了看越绣宁,不过还是拿过来了。因为越绣宁看装扮就是个乡下人,乡下人能买得起这么贵重的药材吗?伙计很怀疑。
不过林炤穿戴还有气质看起来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虽然朴素了点,不过伙计也不会仅凭这一点就确定人家买不起。
林炤接过来,递给越绣宁。
越绣宁拿过来看了看。甘草凝之所以很容易看出来日期,是因为瓶子口需要密封,密封的封条上面写日期,因为半年药效就过去了。像这种大一点的药房是绝对不会去做更改日期的事情的,坏了商誉。
上面的日期全都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其中一瓶甚至已经快到期了。
林炤问道:“多少银?”
伙计道:“一瓶十两,一共三十两。”
林炤一愣,越绣宁大吃了一惊,很震惊的将药瓶子放回到了柜子上,吃惊的抓住了林炤的胳膊小声道:“少爷!怎么这药这么贵?”
林炤更愣了一下。这买不起的样子自然是之前商量好的,可林炤万万没想到越绣宁居然临时发挥,管自己叫少爷。
林炤抿了抿嘴,抬眼去看那伙计,有些窘的道:“不好意思,银子没有带够……实在没想到这么贵。”
伙计就不耐烦:“到底买不买?”
“不不不,不买了。”林炤赶紧往外走,越绣宁跟在后面。
两人一出来便互相的看了一眼,全都忍不住的想笑,赶紧的走远点,转出去了这条街才笑了起来,林炤笑道:“你怎么乱喊啊,猛地吓我一跳。”
越绣宁‘噗’的笑道:“我看那伙计将我上下打量,又将你上下的打量,看咱们俩的眼神分明的不同,分明的认为我就是个丫鬟,我当然顺水推舟啦,这样让人信服。”
林炤好笑的道:“你这么厉害,看人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当然了。”越绣宁笑着道。
两人继续往前走了两条街,没看见药铺子,反倒是走到了小的巷道中,除了一些挑着担子的小商小贩,两边都是居住的人家宅子。
于是找小商贩打听了一下,小商贩给指了指,城西那边有条街,全都是买药的,看病的。
于是就去那边,因为有了之前的询问经验,两人也商量了一下,询问甘草凝的时候不要说全都要,只说要一瓶,但只要一个月之内的。
虽然这可能会被人呵斥,不过因为刚刚越绣宁喊他少爷,林炤倒想出来一个主意,两人就装成是大户人家的下人好了,原本大户人家出来跑腿买东西的就是下人啊。
所以等两人出现在下一个药铺子的时候,林炤的样子便稍微的倨傲了一些,说话的时候满嘴都是‘我们家爷’‘我们府’如何如何的,看着很像是个大户人家的嘚瑟的小厮。
越绣宁跟在后面不出声,低着头心里偷笑。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6章长安城的药铺
走了几家之后两人发现不至于询问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买药的人多,各种成药都有人询问,估计也不会有那么敏感的就发现什么,所以两人之后就没有再拿虫草丸做挡箭牌,直接询问甘草凝。
果然是大一点的铺子基本上都有,不过在一个月内的还真的不多,一上午就遇见了两家,第一家只有一瓶,第二家有两瓶都是才进的货。
过了一个月药效的倒是有几瓶,上午走过的这所有的药铺子加起来,大约十来瓶,一共五家药铺子有。
看到第一瓶一个月药效内的,林炤当时就掏银子买下了。
越绣宁当面的不好说什么,不过还是很吃惊,等出来了忙问道:“你怎么现在就买了?还没有定下来呢……我之前还忘了问你了,这种货都是从哪里进的?如果三五天之内就能进到货,咱们不是白忙活了?”
林炤笑着道:“这个你应该知道啊,我只上次和你一块儿去杏林堂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伙计,伙计说这种好点的甘草凝要去甘肃永昌那边进货,单趟就得近十天,永昌靠近西夏的地方有个偌大的药材市场,我听伙计说,药材市场每个月的月底才有集,每半年才有一次广集。”
越绣宁毕竟懂药材,一下就明白了这里面的情况。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生命力很强。而甘肃靠近西夏是甘草最适合生长的地方。所以那边的甘草可以说是最好的。
甘草凝既然是贵重药品,那么所用的甘草自然也要是最好的。
中原地带,只有山西朔州有甘草,不过和甘肃那边的品种略有差别,而长安这边进货,自然是去甘肃最好,朔州的距离和甘肃这边差不多远近,但品质上来说到底要比甘肃的差一点。
而每个月的月底有集,就是说即便是要去马上进货,也得凑到月底。而今天六月十日。就算是现在走,单趟十天到那边赶这个月底的集,下个月十日左右才能回来。
至于广集,就是西北的一种说法,如药材市场、木材市场、花卉市场等等这种的,在某个比较集中的地方半年甚至一年办一次这种广集,九州各地的商人就会在这种集市的时候过来,采购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地方很远的,来一趟路上就得走个把月。
这就是现在这种交通形式下,商贾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生意形式。
“你就是询问了伙计之后,就这么轻松的决定了?”越绣宁不由得还是说了一句。
林炤笑着道:“这件事只是才跟你说而已,但其实我自己琢磨了好一阵子了。从知道了那父子俩要来之后就开始琢磨了。毕竟我爹娘留给我们的银子不多了,我家日子也紧巴了起来,我腿也好了,当然要给外公和外婆分忧了。”
他似乎有点强调这一点,说了好几回了。
“但是……到底十两银子呢,你花的也太轻松了些。”越绣宁道。
林炤笑道:“做生意就是要心细胆大。俗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你可真能说。”越绣宁道。
林炤笑,问道:“怎么样?再碰到我就直接买了。不过我家只有一百两,估计能撑着将长安城的买完。明天咸阳的就交给你了……如果你改变主意,赶紧告诉我,不然我买了长安的,咸阳的你不买了,我可赔大了。”
越绣宁其实在跑了几个药铺子之后,就觉着这桩生意可行,虽然有点歪门邪道不属于正经的生意,但并不损害谁,只能说,他们占了得到内部消息的大便宜。
漏洞也有,但感觉上还是行得通。生意原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赚钱一说,那种生意如果有,肯定人人想做。
做生意就是要承担风险。
越绣宁想了半天,了不起就是自己这一年采药挣的钱全都赔进去呗!说难听点,也死不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还病在床上等死呢,可今年自己就已经开始琢磨做生意,琢磨一百两银子的生意了。
“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你没有发现。”越绣宁对林炤道:“虽然你算的很聪明也很精细,但是有一点你到底没有算到。”
“哪一点?”林炤笑着问。
越绣宁道:“如果上个月已经有咸阳或者长安两地的药铺商人在甘宁边境的那个药材批发市场了呢?正巧也准备进甘草凝了呢?哪个铺子要进货了,于是上个月去了,正好这个月回来,算起来就这几天到……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绝不是一点没有。”
林炤呆了呆,又想了想点头:“确实有这种可能。”他摸着下巴琢磨。
越绣宁摇头道:“不过确实,做生意不可能十成把握赚钱,那样的生意只怕是也不会叫你我抢来做。生意是肯定有风险的……行吧,就照你的意思,咱们试一试,大不了就将这一年采药挣的钱赔进去呗。”
林炤看她同意了,笑着点头:“你定了当然好。不过呢,即便是买了之后没卖出去,似乎也赔不了多少,咱们到时候再找药铺子卖出去就是了。除了药效过了一个月之外,药还是药啊,也许量大,低价一些卖掉也可以。”
越绣宁想了想点头:“是啊,如果这笔生意没做成,就想着怎么脱手吧,便宜一点再卖出去好了。”
这样一想,倒是更加轻松了一些。
于是,碰到了另一家药铺子有两瓶药效在一个月之内的甘草凝,林炤便掏银子买下了。这两瓶一瓶十二两,一共用了二十四两。
出来了,时辰也到了午时了,越绣宁询问怎么回城门那边,林炤忙道:“我来之前就和外公说过了,长安城大,进来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未必走得完,吃饭的时候我们就近了,外公在城门口找饭馆子自己吃。”
越绣宁便点点头。
确实,虽然一上午逛了不少的店铺,但是也走了不少的路,如果现在走回城门去吃了饭再回来,那就太浪费时间了,一天真的未必能走完。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7章收购药材
就近,林炤看旁边有个不大的饭馆子,就和她一块儿进去了,要了两碗臊子面,一碟凉拌牛肉,一盘炖鸡。
越绣宁不让他点这些菜,林炤却执意要点,又说花不了几个钱,弄得越绣宁特别别扭,吃的时候总想着家里头的娘和姥姥还在啃大饼,还有城门口的王爷爷,不知道怎么将中午这顿饭混过去呢,自己和林炤两个人反倒在这里大鱼大肉的。
不过既然点了,越绣宁就不愿意浪费,一盅炖鸡吃的干干净净的,最后都撑得不行了,还是坚决的将鸡汤都给喝了。
林炤在旁边含笑看了半天。
吃了饭出来继续找药铺子,好在两人都是天天去后山的人,体力上还是跟得上,尤其中午吃的那么好,越绣宁简直精神百倍。走了十几条街,进了十几家铺子,买了三瓶甘草凝药水。
在往前走,看见小点的药铺子真的就不进去了,一来没时间了,二来确实,今天逛了大半天,真的没发现小铺子有这种药的,价格太高了,基本上都是大铺子才有。
有两个大点的药铺子里各买了一瓶。
价格也很浮动,小铺子的话,九两银子也能买到,这四瓶全都是九两银子买的。
沿途询问了好几个人,将能找到的药铺子都找到了,该进去的进去询问过了,最后来到了有一条集中了几个药铺子的街上。
打听的时候就听人说了,这条街上的慈仁堂是最大的药铺,也是老店。
这一家的慈仁堂药铺还是有七八瓶的,新进的药效在一个月内的只有两瓶,于是买下了。
另外还有一家也有一瓶。
这会儿已经到了酉时正了,再过一个时辰左右天就要黑了,幸好中午吃的挺多的,才能撑到现在不饿。
买药的时候问了问店铺的伙计,又将虫草丸拿出来说要买,只说走了一天没买到,店铺的伙计便给指了几处药铺子。
指的都是今天确实走过得,又询问了路人,路人就不清楚了,哪里有药铺就给指。
算了算,差不多是都走过了。
到了这会儿,林炤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桩生意能不能做成其实真的没有自己把握的那么大。
确实,自己知道田中盛父子要来,也知道他们父子有黄花癣,能想到用这个做生意。但自己和越绣宁都是没做过生意的人,一开始就想的太麻烦了,而且用了个最笨的办法。
且还不能保证不会出什么意外情况。
不过已经到了这一步,却也不能后退了,必须按照之前的想法继续做下去,如果发现什么漏洞,只能赶紧的弥补。
如果真的赔钱了,那也只能再找别的方式看看能不能给越绣宁弥补上了。
林炤心里想着。
越绣宁也在琢磨。她一直在算,和林炤相反,经过今天一天的买药,走药铺子,她反倒是信心更大了些,虽然也知道这个办法有点笨,但谁开始赚第一笔银钱的时候能够面面俱到,一副老生意老油条的手段?
做生意不就是一点点的摸索出来的?就和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技能一样,都要从最开始的一点不懂一点不会来学。
而且走了一天,尽管很累,腿好像是灌了铅一样的重,但是她也有收获,很大的收获。
算了算,长安城一共买了十一瓶,共花了一百零五两银子。
来到了城门找到了王爷爷,简单的说了说今天的情况,上车之后,越绣宁就和林炤道:“今天这样走一天还是很有收获的,这笔生意且不说做的成做不成,其他方面我觉着大有收获。”
“哦,什么收获?”听她这样说,原本心里头有些微微的沮丧的林炤精神了一些,忙问道。
越绣宁就道:“我们去年冬天进山采的远志,从一开始就没卖,远志这种药材只要处理的好,烘焙的非常干之后,能存放很久,和有些药材一样,远志是越陈越好的一种药材。我当时想的是,存个一两年的量大了之后能买上去价格,今天走了一圈,发现很多药材都是按照季节来的,远志这种药材,到了夏天这会儿,如果哪个药铺子一时没接上,很有可能就会断货。”
林炤‘哦’了一声道:“药铺子断货似乎也很寻常,之前杏林堂不就是因为连翘快断货了,才肯看看你送来的药材?”
越绣宁点头:“是啊,某一种药材断货也正常,毕竟药材市场不是菜市场,缺什么了马上去买就行了,随时都开着门。各地的药材市场都有集,每年开集的时间不定,药材商人们天南海北的到处跑着买,难免有一种买少了,或者某些地方出现大面积生病吃某种药的可能性……”
林炤这才明白了,道:“远志是这会儿断货?”
越绣宁点头:“远志的采摘时间是秋冬天开始的,天冷了之后,也就是说,如果进货之后买的人多,最快的话夏天这会儿就断货了。杏林堂为什么会跟我这样的采药人签书契,就是因为需要我们送的药材补货,这样能够在下一次去药材集市的时候避免哪一种断货了。”
“你存了多少了?”林炤问道。
“不多,去年冬天开始采的,焙干了也就有十斤左右。倒是不着急,等等看最好的机会。”越绣宁道:“不但是远志,只要是没有和杏林堂签书契的药材,只要耐储存的,我都可以不着急卖掉了。”
林炤点头:“是啊,之前应该是没钱,用钱的地方又多,所以有什么卖掉什么,但现在也不是急于的用银子,可以储存的就储存起来。”
越绣宁点头。之前对于这一点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决定,现在好了,察看了一遍市场,倒是了解了不少药材生意的情况,心里头清楚了很多。
回到东暨县家里,天正好黑透了。
因为越绣宁要找二叔和三叔筹钱,所以明天就不去了,后天辰时出发去咸阳。
“明天早上你二叔、三叔过来的时间,咱们将县城的药铺子走走吧?将县城药铺子里的药买下来。”林炤道。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8章取银子
越绣宁点头同意。急急忙忙的回到家里头,她在回来的路上已经算清楚了,姥姥手里头应该有三十两左右。
二叔和三叔一般两三天就会进城一趟,主要是送药材,昨天和今天都没来,那么明天肯定会来。
吃晚饭的时候就一直琢磨,也没有跟吴邓氏和吴玉先说,主要是明天还要跟二叔或者三叔说,到时候一起说好了。
躺在床上的时候也盘算着,琢磨着,从头到尾的想了一遍,到底有没有什么大的漏洞,这桩生意能成的可能性。
第二天起来,去杏林堂就不用太早,洗漱了做饭,和姥姥、母亲一起吃过了早饭,便出来找林炤,两人一块儿去杏林堂。
“我昨天算了一下,撑死我也就只能拿出来五十两而已,这还得说服了姥姥和二叔他们。”越绣宁一见到林炤就说道。
林炤点头:“我在家翻了翻,找出来一块玉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留在家里的,如果钱不够的话,就将玉佩典当了,等赚了钱再去赎回来。”
越绣宁看了他一眼,终于忍不住的道:“总觉着你神神秘秘的,你……”马上又摇头:“算了算了,我也不是要询问。”
人家家底如何,到底是人家的私事,越绣宁凭什么去打听?
林炤笑了笑,原本想了个托词的,但她既然没有问,那就不说了,到底托词就带了些谎言,他并不想对她说谎。
来到了杏林堂,老远就看见门口站着两个伙计,正抬了一张桌子出来,因为已经熟悉了,看见他们过来伙计已经笑着打招呼了:“越姑娘来了,今天来送药材?掌柜的不在,你找邓哥好了。”
邓哥是伙计中的管事。
越绣宁忙道:“今天没有带药材来,倒是来买药的,咱们这里有没有甘草凝啊?”
两个伙计一起摇头:“没有。”其中一个道:“这种药买的人少,还贵,而且还容易过了药效,一般不进。”
越绣宁和林炤互相的看了一眼,就道:“哦,那算了,我去别的地方问一问。”
伙计点头。
越绣宁和林炤转身走了。
他们才走,从杏林堂的后院出来了三个人,是济仁堂的少东家白展堂,还有刘掌柜,另一个人,就是两次帮助越绣宁解围的那个伙计,叫程小民。
杏林堂后院离正门这边不远,刚刚几个人的对话他们显然听见了,白展堂看着越绣宁和林炤走远的背影沉吟不语,脸色微微的不好看。
刘掌柜斜睨了那边一眼,对白展堂道:“亏得少东家还记着这丫头,前一阵子还询问呢,怎么不见她来卖药材了,却原来已经找了杏林堂了。我就说,这样的采药人没什么信誉的,乡下人狗屁都不懂,一点不讲诚意,说好了药材供咱们家的,悄没声儿的又找了别家,什么人呐!”
白展堂脸色更加难看起来了,还有点尴尬。因为之前就是他看好越绣宁的药材,还是他跟越绣宁谈好了,以后药材送济仁堂的,可想不到人家真的是一声没吭送到了杏林堂来,他又难堪又有些愠怒。
只有旁边的程小民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当着掌柜的面也不好说穿,只能低头不语。
“算了,这样没诚意的咱们也不待见,以后就算是来咱们药铺子卖药也不搭理她就行了。”刘掌柜看见白展堂生气又窘迫,就劝说了一句。
白展堂没说话,往前走了。
而越绣宁和林炤已经来到了仁济堂,路上也说好了,越绣宁就不进去了,林炤没来过,上一次来也是坐在车上没下来,伙计是不认识他的,他去问问有没有甘草凝。
越绣宁在拐角的地方等着,林炤进了药铺子,一眼就看见了柜台后面站着的刘跃飞,他专门找着过去了:“请问有没有甘草凝?”
刘跃飞抬眼看了他一眼,道:“没有。”说完了转身就去柜台那头拿起自己的杯子喝茶。
林炤将他看了一会儿,刘跃飞倒是没注意他,厌烦的喝着茶,一副烦得很的样子。
另一个伙计看见林炤暂时没走,忙过来问道:“客官你还要什么?”
“虫草丸有吗?”林炤又问了一句,依然看着刘跃飞。
那伙计便笑着道:“客观要的都是不常见的药材,如果你要买的话,就得交一些定钱,我们专门去给客官进,大约一个月左右才能有。”
林炤收回了目光,对这个伙计道:“那算了。多谢。”转身出来了。
过来跟越绣宁说济仁堂也没有,越绣宁松了口气:“这两个铺子要是都没有,估计其他的铺子也没有。”
林炤点头,不过还是和她又走了另外的两家比较大的药铺子,其中一个药铺子倒是有一瓶,不过马上就要到期了。
从这个铺子出来,就没有在去其他的铺子,直接回家了。
越绣宁到家之后看见今天来的是三叔,心里还偷偷的松了口气的。三叔比二叔更果断一些,应该会比较快的做决定。
看见她进来,越尚耕道:“你跟着林炤跑什么呢?你姥姥说昨天去了长安城?什么事啊跑长安城去?”
越绣宁脸一红,知道三叔心里清楚,可能会怀疑什么。忙道:“是有一桩生意,我们去看看能不能做。”
越尚耕一听凝目问道:“什么生意?”
吴邓氏出来道:“快去洗了手边吃边说。”
越绣宁便去洗了手,过来正屋吃饭。
将打算做的生意,自己和林炤这两天跑药堂的情况说了。
果然,吴邓氏一听就咋舌震惊的道:“不行不行不行!一瓶药就得十两银子呢!咱们哪里能做的了那样的大生意?”说着就嗔了越绣宁一句:“你现在越来越长能耐了啊,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家里商量一下,自己就决定了?”
越绣宁无奈的道:“我这不是和你们商量呢吗?”
“那怎么不说昨天都已经买了一圈了?!你们两个胆子也太大了!一百两银子说花就花了,我的天啊……”
吴邓氏又震惊又紧张的瞪着越绣宁。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59章说服家人
越尚耕倒是没吴邓氏那么紧张,等她说完了才问越绣宁:“林炤的消息可靠吗?”
越绣宁点头:“绝对可靠。我一开始也担心这一点,他说了的,消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另外,我也安心这种垄断货源根本做不到,所以昨天和他去长安城,主要是看看到底有多少货在世面上,转了一天基本上长安城的大药铺子都走遍了,就是这十几瓶在一个月期限内的。当然了,我们不止是走了大药铺子,早上的时候甚至连很小的铺子都进去问过,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小铺子没有。”
说着歇了歇去看吴玉:“今天在城里走了走,还去了杏林堂和之前的那家济仁堂,这两家算是咱们县城比较大的药铺子了,也没有。整个县城只有一瓶这个药。”
吴玉比较没主意,听她这样说还点了点头。
吴邓氏有点着急,不过她觉着她是乡下女人,眼界什么的当然比不上男人,所以越尚耕说话之后,她暂时就没说什么等着越尚耕拿主意,脸上带着着急。
越尚耕想了想道:“万一要是有人正好去进货呢?这么多药铺子,长安、咸阳多大?难道连一瓶药都买不到?还有,人家既然有这个病,肯定带着药啊。”
越绣宁就道:“如果说做生意十成十的把握能赚,那也不可能。这桩生意也一样,没有十成的把握,不过,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林炤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至于到底能不能成,我也不能说,绝对能成,绝对赚钱什么什么的。只能说,有六成把握……”
吴邓氏实在是忍不住了,道:“才六成把握你就敢拿那么多银子去试?!我的天啊,你和林炤这两个孩子胆大包天的……”
越绣宁忙笑着道:“姥姥,做生意都是这样啊,谁也不能保证稳赚不赔,那不是所有人都去做生意了?生意都是有风险的,风险越大,赚头也越大,不承担风险,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赚头。当然了,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做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我原本也想踏踏实实从头开始,一点点赚钱的,不过现在有个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也有点可惜啊。”
吴邓氏道:“什么机会啊!这分明就是……”
原本想说陷阱的,顿了顿没说出来。说陷阱就不合适了,人家林炤也不是专门设计的骗越绣宁钱的,这一点吴邓氏还是能肯定。
越尚耕想了半天,他反倒是赞同越绣宁说的话,生意没有稳赚不赔的,全都有风险,而想要赚大钱,就要承担风险。
有机会当然要试一下。
他想好了,对吴邓氏笑着道:“亲家婶子,我倒是赞同……虽然确实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不过生意就是如此。”他倒是不去替吴邓氏做主,劝了这一句之后就对越绣宁道:“你是要凑银子吧?家里头有二十两左右,其实全都是跟着你采药卖药材挣得,这会儿我就回去给你拿来。明天你和林炤去咸阳?我和你们一块儿去。”
果然是很果断。
越绣宁忙点头:“好啊,那三叔下午过来就别回去了,晚上住这里好了,好些空房子呢。”
越尚耕起身:“再说吧。”跟吴邓氏和吴玉打了招呼就赶紧回村取银子去了。
这边吴邓氏就不太好说什么了,只能跟吴玉埋怨:“你看看你家三叔……性子也太着急了,绣宁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的……”
吴玉看见越尚耕答应了,心里就也已经赞同了,忙道:“娘,绣宁做事心里有数呢,原本采药卖药也是她自己琢磨的,谁也没去安排她呀?您放心好了,把银子拿出来给她吧?”
其实越尚耕答应了之后,吴邓氏就不能不答应。只是心里到底不安心,觉着三十两银子呢,要是省着点花,五年八年的都够了!这可倒好,一下就全都出去了。
心里头着实着急加上没底不安心,却也没办法,只能去给越绣宁拿钱。翻出来了三十两,过来给越绣宁:“你这个丫头,姥姥都没办法说你……”
叹着气扭身出去了。
越绣宁笑着道:“姥姥放心,不会全赔了的。”
吴玉又详细的问了问,不过还是那句话,不可能稳赚不赔的,所以说了半天心里其实也没底,只能如此了。
下午酉时初越尚耕满头大汗的拿了二十二两银子来了,吴邓氏和越绣宁全都叫他晚上住这里好了,都是一家人,赶紧的洗洗澡,这样别中暑了。明天还要去咸阳,正好从这边一块儿走行了。
不过越尚耕还是坚决的要回去,摆手走了。
越家人知书识礼,不做逾礼的事情。
吴邓氏跺着脚道:“早知道一定要回去,今下午就别送过来了,明早上一道过来不就行了?”
越绣宁和吴玉一呆,对呀,怎么就没想到?越绣宁拍了拍自己的头,满脑子都是盘算生意的事,其他什么都想不了了。
手里有了五十多两银子,她心里也更有把握了一些,就着天黑前这一个来时辰,赶紧的将这几天的药材收拾了一下。
处理药材的时候想了想,其实心里更有底了。肯定是不会全赔,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这桩生意没盘算成,买的甘草凝只能低价卖出去。即便是赔本也能拿回来一点的银子,十两不行五两,估计杏林堂就会收一两瓶,长安城小一点的药铺子,也许也会收一两瓶的。
那就只当是这一年白忙活了呗,也不至于就没吃的了,跟杏林堂还有书契呢,半年的时间就能再结一次账,那就是四十两银子。算算时间,就是十月到十一月的时候,正好年前。
想到这里,更加底气足了点。
夏天天长,戌时正天才彻底黑了,越绣宁回屋翻找了一下,将自己这边还有的一些碎银子、铜板的找出来数了数,大约也有一两多,这些钱明天带着,倒不是一定要买什么,不过出门当然是要带些钱才合适的。准备好了一切,便洗洗睡了。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0章咸阳买药
转天大早上的越尚耕又来了,来的还挺早的,越绣宁才吃了早饭就听见有人拍门,忙跑着去开门,见是越尚耕就叫他进来。
越尚耕摇头:“还进去干啥?我过来得时候看见人家林炤都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你忙完了没有?忙完赶紧走。”
越绣宁‘哦哦哦’的,忙去厨房拿了几个饼子,带上银子就冲了出来。将饼子塞进了越尚耕的手里,跑到了林炤家前面。
越尚耕倒被撂在了后面,好笑的跑着追上来,看见越绣宁已经和林炤有说有笑的爬上了车。
越尚耕摇头,过来和王爷爷笑着打招呼,递过去一个饼子,王爷爷笑着一个劲的摆手:“你吃,你吃!我吃了饭了。”
越尚耕就笑着道:“赶车这活儿我还不是很顺手,就不和大叔你抢了啊。”
王爷爷笑着道:“知道!你和你二哥赶车都不行,没事,路不远,你上车坐着行了。”
越尚耕这才上车,上车就将饼子给林炤:“你吃了没有?”
林炤忙笑着道:“我吃了的,越家三叔你吃你的。”
还真的只有越尚耕因为早上起来的太早赶路没吃早饭,于是也没客气吃了起来,听林炤又说了说情况。
到了咸阳,和昨天一样进城走药铺子。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秦皇定都的地方,汉唐时期的繁盛现在依然能够看得出来。
不过咸阳到底不能和长安城相比,从药铺子也能看得出来,没有长安城那么多,大约少了一半左右,能买到甘草凝的不多,走了一整天,一个月期内的只买到了四瓶。
奇怪的是,咸阳的价格倒是都比长安城的高,每瓶都要十四两,一点不少。咸阳本地的药铺子倒是齐整,要得价格一样,不像长安城那边高点的低点的,各个铺子不一样。
其中两瓶是一家的,越绣宁拉下脸来无论如何的跟别人议价,哭穷了半天,人家才每瓶便宜了一两。
这也不够,算了半天,还差二两。越绣宁将身上带的那些碎银子什么的拿出来,称了再加上铜板什么的,一共是一两多,然后越尚耕又从身上掏了一块碎银子,林炤也拿了一块看似银锞子的一半。
店铺的掌柜的都无奈的摇头,三块碎银子称了,还差一点点,人家也就算了,不要你那些铜板了,嫌寒碜。
越绣宁千恩万谢的将铜板拿了回来,将药拿上了。
出来之后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全都好笑。虽然身上的钱都花光了,不过好歹的咸阳这边的药也全都买了。
“别说,走这一趟觉着挺有收获的,起码药铺子有多少,都有什么药,有些药什么价格都看到了。觉着一下子好像了解这行了似得。”回来的车上,越尚耕笑着道。
越绣宁忙道:“对呀,就算是这桩生意做不成,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也算是尝试了一下,下一回有了点经验。”
林炤笑中带着些微的谨慎。和越绣宁这两天越来越有信心相比,他反倒是越来越慎重了。
毕竟,扯上越绣宁做生意是想帮她的意思,但是现在就怕没帮上忙,反倒是叫她赔出去了这一年辛苦挣的钱。
林炤已经在考虑,如果赔了的话,自己怎么说才能将所有赔的钱承担下来。不让越绣宁受损失。
“对了,买了的这些药是送去杏林堂?什么时候送过去?”越尚耕问道:“对了,如果真的有人来买,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瓶?”
越绣宁道:“这个还没商量呢。”说着去看林炤:“怎么着也得多一点啊,因为咱们买的这十几瓶不可能全都卖出去,起码要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一瓶怎么也得二……”
原本想说‘二三十两’的,但是还没说出来,林炤已经笑着道:“一瓶一百二十两。”
一开口就把越尚耕和越绣宁这叔侄俩吓了一大跳!
“什么?!一百二十两一瓶?这,这,这是不是太多了?人家又不是傻,为啥花那么多钱买?本地的价格不就是十两到十五两吗?人家不会问啊?”越尚耕道。
越绣宁也点头:“对呀,何况各个铺子还有咱们没买的,那些还在保质期内但只是过了一个月而已的那些药,那些都是十两一瓶,咱们卖一百多两,怕是连杏林堂的掌柜都会觉着咱们疯了吧?”
林炤笑了道:“一百二十两是按照他们买药的价格,他们是京城人士,这种药在京城就是一百两一瓶。”他看见越绣宁要说话,知道她想说什么,点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京城是因为离甘肃远,这种药运到了京城,还能在一个月之内的,怕是走的加急,专门给他们定制送的,所以贵。不过呢,咱们不管那么多,这桩生意做得就是……按照你的话说,就是垄断,既然都垄断了,管他嫌贵不嫌贵的?咱们挣钱最要紧。”
越尚耕好笑的道:“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挺心黑的……你是不是跟这父子俩有仇?”
林炤倒给逗笑了,忙道:“绝对没有。只是知道他们家有钱而已,有钱的人不在乎那些,何况我们做了这么一番的手脚,不能白忙活,也不能为了十两二十两如此,既然要赚,就赚大一点。”
这话说到了越绣宁的心坎里,不管有没有仇,有没有怨,生意就是生意,盘算的这么麻烦,就是盘算这父子俩兜里的钱,都已经到了现在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如林炤说的,既然要赚,就赚大一点。
“好,那就一百二十两,跟杏林堂说,一百二十两卖出去,给他们抽十两。”越绣宁道。
林炤点头:“可以,杏林堂得有赚头。”
越尚耕虽然觉着他们挺疯狂的,不过生意本就是他们商量来的,他就不插嘴了,想了想道:“那你们就看着办好了,我一会儿就直接回去了,天也不早了。”
林炤忙道:“越家三叔,用车把你送回去吧。”
越尚耕赶紧的摇头:“不用不用,你外公岁数大了,跑了一趟咸阳够辛苦了,不用了,我走回去用不了多长时间。”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1章想要一步登天?
两人又客气了一会儿,越尚耕到底没让送,到了东暨县下车就赶紧的回去了。
越绣宁回家,晚上免不了又听吴邓氏说担心的话,笑眯眯的只听着也不反驳,吴邓氏说了半天才道:“你三叔也真是的,紧赶慢赶的还是要回去,就两天来来回回的跑了几趟了?”
翌日休息了一天,整整走了两天的路实在太累了,加上家里头堆了些药材有些不能放太久的需要马上收拾出来,因此和林炤商量了一下,过一天再去杏林堂。
在家休息收拾药材,转天早上越绣宁吃了早饭来找林炤,两人去找杏林堂掌柜的。
经过几次打交道,掌柜的和他们也比较熟了,看见越绣宁空着手来便道:“前天来了一趟,今天又来了一趟,是家里人生病了吗?”
越绣宁忙摇头:“没有,今天来是和掌柜的谈一桩生意的。”
掌柜的一听笑了,道:“不是有一桩生意吗?这都几月了,才送了两次药材,一年的定量能不能保证?”
越绣宁刚要说话,林炤笑着道:“五月定的,现在七月,也才过去了两个月而已,放心,每天二叔和三叔都送药材进城,必然是能保证的。”
这话当然是他来说更好一点,若是掌柜的要责怪什么的也冲着他,越绣宁可以避免被掌柜的嗔怪。
掌柜的奇怪的重复了一句:“送药材进城?”顿了顿马上明白了,道:“你们已经搬到城里来住了?”
林炤点头笑道:“是啊,所以更跑不了了。”
掌柜的笑了,这倒是真的,感觉上更加稳固了一些,当然了,其实这家的书契在杏林堂只算是很小的生意罢了,不过呢,有个别人家比不上的好处,就是药材处理的非常好,品质也好,真的要是哪一样药材快要断货了,赶紧叫她送些过来,她送来马上就能上柜给人抓药。
因为药材品质好,从不偷奸耍滑,连带的掌柜的对越绣宁的人品也信任,对她态度自然很好,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就说说,什么生意?”
越绣宁便看着林炤,意思是让他说,林炤便道:“我们进了一些甘草凝,想要在这里寄卖。也不多,几瓶而已。”
“甘草凝?”掌柜的有些意外,没想到是这样的生意,顿了顿道:“进的?哪里进的货?”
旁边一个伙计道:“前天来不是还找呢嘛?我只当你们要买呢。”
掌柜的一听就看林炤和越绣宁,眉头微微皱着显然是猜到了什么。
林炤点头道:“没错,我们就是从长安、咸阳药铺子买的这些货,所以货源是很正规的,如果贵药堂进过甘草凝就知道,都是从甘宁那边药材市场进来的。”
掌柜的就更加纳闷了:“你们进这种药干什么?这种药用的人不多,有时候半年卖不出去一瓶,而且这种药保质期很短,过了药效就一文不值了。”
林炤到了这里就不说了,抿住了嘴。
越绣宁也感觉应该自己说话了,忙道:“这些我们都知道。货源是非常的正的,长安、咸阳的大药铺子,所以掌柜的放心,如果有人来买,我们打算是一瓶一百二十两银子,当然了,这里面有十两是柜上的。”
她说到‘一百二十两’的时候已经看见掌柜的吓了一跳了,然后看她的眼神都不对了,仿佛是看一个疯子。
不过越绣宁还是坚持的将话说完了:“一瓶药去甘宁那边进货的价格我们不知道,但是在长安城大药铺子售卖的价格就是十两银子,所以,您的药铺子是稳赚不赔的,不用先进货,也不用占柜台的地方,只是希望有人来问的时候卖掉我们的就行了。这样一瓶提成就是十两,就和卖掉自家的一瓶是一样的,但对于柜上区别很大,因为你们不用花本钱进货,所以总的说来,赚头还是很大的。”
掌柜的张着嘴听她将这番话说完,吃惊的道:“你们既然知道一瓶人家长安城的铺子才卖十两,你凭什么卖一百多两,还觉着能卖的出去?”
越绣宁笑。
林炤该说话了,笑着道:“这个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一点盘算吧,这就不跟您详细说了。情况就是如此,能卖掉的话柜上一瓶挣十两,卖不掉的话柜上一文不赔。一点损失都没有。”
显然,人家不说更加详细的情况。
虽然两人说的好像是头头是道,且还有些神秘把握似得,不过掌柜的却觉着实在荒唐可笑。心里可笑着,当然,因为对越绣宁的印象还不错,掌柜的倒是没说什么难听的。
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一对年轻人实在是太想一步登天,一下子就能挣上百两银子,一下就摆脱了贫穷。
这种小年轻想一步登天的太多了,掌柜的也见多了。年轻人不懂世道艰辛,不懂生意的门道,只想一蹴而就直登青天,想的太简单。
掌柜的道:“好吧,我知道了。”说着摆手,转身进去了。
有点没礼貌,不过人家掌柜的原本也不用对他们多客气,他们只是给杏林堂供货的很小的采药人而已。越绣宁和林炤出来了,越绣宁有些讪然道:“也没说是送过来还是怎么着……”
林炤忙道:“明天我送来好了。”他知道,掌柜的轻视他们,让越绣宁心里不好受了,别说越绣宁,就是林炤其实也不好受,谁也受不了这样当面的轻视。
当然,掌柜的和他们非亲非故,人家没必要也没责任一定要给你好脸色,顾着你的感受。
越绣宁想了想道:“看起来掌柜的根本没当回事,明天送过来只怕柜上的伙计们不收,到时候你要看脸色……”
林炤笑着道:“看点脸色怕什么?要做生意还能不看脸色?再说了掌柜的刚刚和咱们在堂里说话,伙计们都听到了的,不会不收的,杏林堂的伙计都是好好教出来的,这点道理还是懂。”
越绣宁点了点头。林炤跟着她回家拿了那些甘草凝回去,第二天就准备送去。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2章一起送药
晚上越绣宁想了一晚,觉着到底不能叫林炤一个人送去,自己要一起去。
越绣宁也不傻,林炤这一次一定要牵上自己做这桩生意,真的是因为他钱不够?
不太可能。更有可能是为了帮助自己挣钱,才如此的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林炤家虽然没见做什么事情,也不种地也不如何的,但感觉就是不缺钱。
说搬到城里来,马上就搬来了,这样的人家像是缺钱吗?即便是如林炤说的,父母亲留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想要挣钱,可挣钱的事情有千万种,生意也有那么多种,为什么偏要做这一桩看起来风险很大的买卖呢。
女人是很敏感的,越绣宁能感觉的出来林炤专门的为自己做一些事。也感觉到了,他似乎有什么不好说出来的,让他为难的事情。
既然他那么为难,越绣宁也不想胡思乱想些什么了,已经搬到了城里来,她现在一门心思的就想好好的挣钱,想办法家里稳定下来,将小姑接出来住。最好是决定下来自己到底做什么生意。
药材生意肯定是了,但是到底怎么做?如果只是和现在这样采药、处理药材卖掉的话,每年也就只有一百两的进项,根据药材的不同也许会多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
越绣宁当然想做正经的生意,买卖。
不过这也需要时间慢慢想,这一次走长安城和咸阳城,别的不说,对于药铺子倒是真有点了解了,药铺子的经营周转进货的情况等等,了解了一些。
这样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习惯了,每天卯时初就睁开眼睛了,爬起来穿好了衣裳,自己梳了头出去端水洗漱。
去厨房熬了栗米粥,切了些泡菜,蒸了三个饼。
如今手里有钱了,吃的和以前一下子就不同了,首先就不吃窝窝了,乡下的时候做的窝窝,是摘了野菜回来洗干净剁碎,倒一点面粉进来,然后揉成团蒸出来的,吃一两个还行,天天吃长久的吃,越绣宁已经到了看到窝窝头就食欲全无的地步。
当然,没钱的时候不吃就只能饿肚子,闭着眼睛也得吃。现在不同了,能不吃就绝对不吃了。
之前还吃了几天馒头,姥姥念叨了好几回,这样的吃哪里能受得了?正好这些天越绣宁在外面忙,吴玉和吴邓氏忙着处理药材,所以吴玉烙了十几个饼,也禁得住放。
粥熟了的时候,吴玉和吴邓氏也起来洗漱了,吃饭的时候吴邓氏问她今天还出去吗?越绣宁有些心虚,赶紧的陪笑着:“就上午出去一趟,半个时辰也就回来了,今天一天就再也不去哪里了,正经的把所有的药材都洗干净。”
吴邓氏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又闭上了没说,看得出来她是无声的叹了口气的。
是啊,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买都买了。
越绣宁吃了饭急急忙忙的出来,到了林炤家,今天不去长安或者咸阳,林炤自己没有在外面等着,大门也是关着的。
越绣宁上前拍门。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了一声疑惑的声音:“谁呀?”
不巧,居然是王笑云。
搬来几天了,越绣宁居然只是在和姥姥过来探望他们的时候见过王笑云一次,之后就再也没见到,不知道是不是城里的宅子庭院深了,不好见到了。
“是我,我找林炤。”越绣宁道。
门后面半天没有动静。就在越绣宁以为她又要装死不给自己开门的时候,门开了。王笑云低着头不看她,将门一打开转身就走了。
越绣宁倒惊讶,心想王笑云这个女孩儿到底怎么回事啊,别别扭扭的……难道要一直这样下去?
她也没时间多去想,进了门想了想,转身将院门给关上,绕过了照壁来到了正房院,刚要说话就听见王奶奶的声音:“谁来了?你这个丫头现在怎么回事?天天儿沉着脸给谁看……”
边说边往外走,然后就看到了越绣宁,顿时惊讶的道:“哎呀……是绣宁来了啊。”
越绣宁忙笑着道:“是啊,我来找林炤。”
不用王奶奶说话,林炤闻声已经从正房出来了,脸上带着惊讶的笑容:“不是说好了我今天送过去就行了?你不用跑一趟了。”
越绣宁讪然的道:“我还是和你一块儿去吧,万一怎么样的……我也帮着说两句。”
林炤一转念就明白了,她是不愿意让自己一个人去看别人的脸色,那样受了什么委屈别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肯定更加不好受。
请她进屋,林炤道:“没关系的,就是去给柜台上而已,即便是伙计真的不收也没关系,其实咱们就是叫他们知道这件事,这样有人询问的话,他们知道咱们手里有就行了。”
越绣宁点头:“对呀,我也觉着没关系的。掌柜的、伙计这些都是外人,又不欠我的钱,人家并不是一定要给我好脸色的,放心我已经想通了,不会看不得脸色了。”
林炤笑着叹气看着她。
越绣宁笑着道:“真的没事。以后和杏林堂打交道的时候还多的很,我也需要锻炼锻炼了,生意就是生意。”
林炤想了想,点头笑道:“好吧,那就一起去。”他转身进里屋:“我换件衣裳。”
越绣宁抿着嘴,这家伙还真的住在上房了,他怎么这么不懂事?上房该长辈住的啊。
也许是王爷爷王奶奶心疼这个外孙?到底是没有了儿子女儿,王爷爷和王奶奶要靠这个外孙子养老,所以对他格外的娇惯?
林炤换衣裳很快,只是进屋将外面穿的一件月白色的长衫换成了那件石青色长衫而已,就出来了。
“药呢?”越绣宁问。
林炤过去将放在窗户下面的长条桌上的一个盒子打开了,从里面拿出来五瓶:“先送过去五瓶吧。”瓶子不大,用一块大手绢就可以包住了。
“好。”越绣宁本想问问为什么只拿五瓶?不过好像也无所谓,自己不用那么事多什么都要追问一句,那样估计也挺烦人的。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3章药卖掉了
林炤做事慢条斯理的,两人从家里出来,已经巳时正了。
来到了杏林堂,老远就能看见里面没什么人,空荡荡的。
这会儿还早,一般的药堂早上辰时末或者巳时初才开门,大早上起来抓药的人确实不多。
“如果掌柜的在,就跟他说一下,我明天送药材过来,估计他能高兴点。”越绣宁笑着说了一句。
没听见林炤的回答,转头看他,见林炤盯着街那边,越绣宁于是也扭头去看。
先听见一阵马蹄声,然后看见有人从街角那边骑着马过来了,到了街那头还伸头左右看了看,又伸头看前面。
林炤突然的伸手拉着越绣宁的手:“快进屋。”三两步跑进了杏林堂,看了看柜台后面的伙计,正好,是比较熟悉的那两个,还有邓管事也在。
两个伙计正慢悠悠的擦着柜台,年轻的邓管事低着头看摊在柜台上的账本,然后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
越绣宁被林炤突然拉着手跑进来,已经吃了一惊,她自己都有点意外。
林炤将药拿了出来放在邓管事的面前,笑着道:“邓哥,昨天掌柜的答应了,这些药放在柜上寄卖,您听见了?”
邓管事当时就在场。
他的态度就比掌柜的好很多,笑着点头:“听见了。”说着将药瓶收进了柜台中,然后看着林炤道:“不过我们掌柜的也没交代……要跟你办什么手续吗?”
林炤摆手:“一百二十两银子一瓶,别忘了。”
这个时候,门口已经传来了马蹄声,有人下马的声音,显然是来客人了,林炤继续道:“余下的等客人走了咱们慢慢说。”
说着,拉着越绣宁去坐在了药铺子角落,给人歇脚的杌子上。
别说邓管事和伙计莫名其妙,就是越绣宁都奇怪的很,坐下了扭头看他:“你……”
林炤摇头看着这会儿进门的人轻声道:“看着点。”
越绣宁只好不问了,跟着他看向了门口。
门口的人已经进来了,伙计忙笑着打招呼:“客官来了?您要抓什么药?方子请给我们看看。”
进来的人四十来岁的样子,穿着长衫,手里还拿着马鞭,脸上带着一丝着急,眉头紧皱看得出来是比较焦虑的,听见伙计的招呼便道:“买成药。甘草凝有吗?”
邓管事微微的吃惊,不由自主的看了这边越绣宁和林炤一眼。招呼客人的伙计也忙点头:“有。”
“什么月份的?”那个人并没有什么惊喜,马上追问。
这边越绣宁已经又吃惊又意外的去看林炤,林炤嘴角勾着一个淡淡的笑,转头看她挤了一下眼睛。
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时候,越绣宁差点被他闪到。
“月份……”伙计停顿了一下才道:“六个月之内的不就行了?我们这里有一瓶才过了两个月的。”
那人就使劲摇头,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问道:“只有这一瓶?”
伙计没说话,去看邓管事。邓管事刚刚拿林炤给的药瓶子的时候已经看了一眼,他回答道:“还有几瓶最新的,六月二十一日的。”说着,从柜台里面拿出来了药瓶。
那个人一听大喜!脸上的焦虑一下就扫没了,忙道:“给我看看。”走到邓管事面前看了看,果然是六月底的,今天七月初五,过了十几日而已。
那人惊喜的忙道:“你们这有多少瓶?”一顿马上道:“就要六月下旬的。”
邓管事没忍住又看了林炤他们这边一眼,道:“你要几瓶?”做生意的人,哪里会轻易叫人知道自己的存货?就算是要说也不会是真的,一般客人询问不会回答,都是反问。
“五瓶。”那个人道。
“有,一百二十两一瓶。”邓管事说道。他在柜上也有好几年了,是见过一些场面的,所以面不改色。不过到底也觉着价格是奇高了,没什么底,因此马上就说了出来,避免客人先自以为是的就拿寻常价的银子出来,然后一听这个价格太意外,跳多高的叫贵。
还真不出意料之外,那人一听一百二十两一瓶,顿时吃惊的道:“你们这儿怎么这么贵?!”一嗓子吼出来,即便是大家觉着不出意外,但也难免被这嗓门吓一跳。
邓管事脸就涨红了,甚至还有些愠怒,当然了,这怒气是冲着越绣宁和林炤的:你们亲眼看到了吧!这个价格本就是太奇高了,叫人这样的怒斥……
邓管事刚想到这里。
谁知道那个人还没说完,接着叫道:“京城才一百两一瓶而已!这药不就是你们本地出的吗?怎么还比京城贵?!”
邓管事的脸又迅速的恢复了正常,面带镇定的笑容道:“客官您误会了,这药材是甘宁那边出的,离我们这儿还有一段距离呢,这是一点,其次,我们这里到底比不了京城,京城富贵人家多,用这种贵重药的人也多,大批量的一次过去,是省钱。我们这儿买这种药的人少,一次进不了多少货,有时候专门为了这个药跑一趟,盘缠钱也在里面啊。”
那人其实就只是问一句而已,还真的未必是认真计较这些钱,听了摇头,转身叫道:“箱子拿进来。”
一个年轻点的消息提着一个箱子进来了,那人就道:“没带宝钞,只有现银。”
邓管事到现在才确定了这个人是真的要买,连他自己都惊讶的忍不住又看了越绣宁这边一眼,赶紧的道:“现银自然是最好,最好。”
宝钞是朝廷发行的一种纸钞,不过现在市面上出了些伪造的,市面有些乱,大家都不愿意用宝钞,很多商家也不收。买东西的人为了保险起见,出门还是带着银子。
小厮将箱子放在了柜台上,那两个目瞪口呆的伙计急忙的打开了,将里面的银锭拿了出来,十两一锭,一共是六十块。
箱子里面还剩了十块,赶紧还给人家,那个小厮提着箱子又出去了。
这边买药的将药瓶拿过去看了看,这种药都是一两家进货的,样子都差不多,所以他只看了看上面的日期,便拿出来大手巾铺在柜台上,小心的将药瓶包好,然后揣怀里,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4章六百两银
邓管事惊呆了的看着买药人走了,然后和两个伙计不约而同的全都震惊的看越绣宁和林炤。
昨天林炤和越绣宁在这边说服杏林堂掌柜的时候,配合的简直可以说是默契。
哪句话该谁说就谁说,而且两个人很默契的没有提一件事。
就是关键的药效的问题,当时两人都是存了一个心思,不能将底全都拖出,以防掌柜的反应迅速的马上去哪里买两瓶。
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不是没有。即便是掌柜的不信不冒这个险,旁边那么多伙计听着,也许有头脑灵活的,看见他们两人如此的肯定,也和他们一样没多少钱的,想要钻空子发财的,抓住了机会怎么办?
所以关键的一点两个人都没说。
今天看看,果然,可能是以防万一吧,或者其他的什么缘故,横竖出来了一瓶存货,前两天越绣宁过来询问,还一瓶没有呢,今天就已经有了一瓶了。
生意场上就是如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银子……你们没有东西拎吧?我这儿有个空的兜搭,先给你们用。”一个伙计突然热情了很多,马上去后面拿出来一个兜搭过来。
林炤和越绣宁上前,林炤笑着道:“多谢。”从银锭中拿出来五锭,对邓管事的笑道:“这是跟掌柜说好的,柜上的提成。”
然后又拿出来一锭,对另一个伙计笑着道:“麻烦帮我换成一两一两的行不行?”
伙计们对他俩的态度已经是彻底改变了,马上点头,很殷勤的笑着:“好好好,没有问题。”急忙的去开银箱子帮着换。
邓管事这会儿才反应过来,惊讶的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看样子必然是知道内幕……或者,总不会是……”
后面的一句话停停顿顿的,显然是想说是不是商量好的?或者怎么的?不然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准!
当然这话就不能说出来了,再说了,人家商量好这样做是为什么?提高甘草凝的价格?
好像也八竿子打不着。
“邓哥无须多猜疑,只是知道一些情况而已,这些人是京城来的,在京城是有名的大户人家,主子有种皮肤病就只能用甘草凝治疗,我听说他们要来,也是赌了赌的,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林炤笑着道。
邓管事恍然了。
另一个伙计已经换了十个一两的银锭过来,林炤便给他们三个人每人一两,笑着道:“刚刚多承美言,辛苦了。”
两个伙计忙道谢拿了,只有邓管事稍微的矜持些,笑着道:“林爷何须如此客气?”
林炤忙笑道:“千万别这样称呼。也不是客气,亲兄弟明算账,以后还要多劳烦各位关照呢。”
刚说到这里,门口传来了脚步声,林炤和越绣宁扭头去看,这个时候邓管事便伸手将柜上的一两银子拿了揣了起来。
因为他看见了,进来的是掌柜的。
掌柜的过来看见柜台上那么多的银锭,吃惊的道:“这这,这是做什么?”说着看了越绣宁和林炤一眼。
邓管事道:“越姑娘和林爷过来送药,也没想到正巧就有人来买,一次买了五瓶,按照一百二十两一瓶卖的。”说着将还没有收起来的五两银子指了指:“这是咱们柜上的,我正在想怎么入账呢。”
掌柜的吃惊的道:“是不是……两个骑马的?我刚从街角拐弯过来就看见他们从咱们铺子门前走了。”
“对对,就是他们,京城人氏。”邓管事道:“京城这种药卖一百两一瓶,他还冲我嚷嚷,说咱们怎么能卖一百二十两?这药不就是咱们本地出的?看着是常买这种药的,产地在哪儿都知道。”
掌柜的依然是怔愣了半天,这才去看林炤和越绣宁:“看样子……两位是知道什么吧?”
林炤笑着道:“是啊,刚刚邓管事也这样问。我也说了,这家人在京城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得了一种必须用甘草凝的病,我只是偶尔的听说了他们要来咸阳,才想到了而已……也是运气好而已。”
掌柜的吃惊的看着他,过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道:“你说的京城来的人,是不是姓薛?做药材生意的皇商?”
林炤还是那副沉稳的笑容道:“我都是从旁听的一些消息,是不是皇商我不知道,只知道是很有钱的人,且有皮肤病。我也是瞎蒙的。”
越绣宁笑着道:“时辰不早了,一会儿可能就有来抓药的,我们也不打搅柜上忙了,明天或者后天,我把药材送过来。”
掌柜的便点点头:“好。”再次的看了一眼柜上的银子。
六百两银子真的不是小数目,掌柜的估计也得数年才能挣到这些钱,他也震惊的很,这两个乡下小年轻,瞎蒙居然能蒙的这么准!一蒙居然就是六百两!
将银子装进了兜搭,再次的道谢,从铺子出来一只走出了这条街了,越绣宁这才惊喜的去看林炤。
林炤笑着道:“没想到这么顺利。”
越绣宁又惊又喜:“真的是没想到……你怎么这么镇定?六百两银子呢!我的天啊,我完全没想到六百两银子这么好赚。”
林炤一听不大对劲啊,忙道:“银子可真没你想的那么好赚,今天的生意完全是因为咱们知道一些消息而已。你可不要以后都用这个当经验之谈……”
“知道,当然知道了。”越绣宁好笑的瞟了他一眼:“我辛辛苦苦大半年的采药处理药材,能不知道银子难赚吗?一次的偶然而已。不过六百两银子呢,你还不让我兴奋一下?”
林炤‘噗’的一下笑了,道:“好,你兴奋吧……”
越绣宁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如果不是强行忍着觉着实在太幼稚的话,几乎都要蹦蹦跳跳起来。林炤时不时的扭头看她一眼,笑着。
到了家,越绣宁看见林炤到他家门口还往前走,惊讶的道:“你干嘛去?”
林炤扭头看她,好笑:“先去你家分银子啊!”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
第165章分银子
越绣宁原本想说去你家商量也行,不过想想可能会遇见王笑云,实在不想看她的那张黑沉的脸,再说了去谁家也无所谓,离得那么近。
于是点头,两人来到了越绣宁家,拍门。
吴玉过来看门,见是越绣宁忙道:“你二叔来了。”然后对林炤笑着道:“林炤来了啊。”
林炤叫了一声:“越大婶子。”
进了院子,越民耕已经闻声出来了,看见林炤提着那么重的一个兜搭,忙过来帮忙:“什么东西啊,是买的面……”
一伸手就已经发现不对劲了,因为兜搭里面声音不大对。
“银子。”越绣宁在旁边笑眯眯的道。
越民耕吃惊的看她,有点呆。跟着出来的吴邓氏已经震惊的叫了起来:“啥?!你们拿的是啥?!”忙过来看。
越绣宁笑着道:“赶紧进屋说吧,人家林炤扛着也累得很。”
于是大家进屋,将兜搭放在了桌上,里面的银锭便散出来了一些,吴邓氏已经惊得眼睛都直了,忙拿起来一块仔细的看是不是真的。
越民耕和吴玉惊得目瞪口呆,越民耕忙问:“你们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
吴玉正好也再说:“难不成是那些药?”
越绣宁点着头笑着道:“对呀,就是那些药。没想到挺巧的,我们今天送去的时候正好就遇上了买药的,当时就卖掉了好几瓶,这些是卖药的钱。”
“什么药啊这么多钱?!你们又是哪来的那些药?”越民耕依然震惊的道。
越绣宁有些惊讶:“三叔没和你说吗?三叔不是拿了二十多两银子吗?从家里拿的。”
越民耕恍然了道:“那个啊,他只说你们做生意,还去了一趟咸阳不是?我倒没有详细的问,这几天家里事儿多……没想到,”顿了顿还是问银子的事:“到底什么生意能赚这么多?”
越绣宁少不得将情况简单说了说。那边吴邓氏和吴玉也从头又听了一遍,之前听那一遍觉着不可能,孩子们想的太简单了,现在听了一遍,觉着太厉害了!盘算的太清楚了!
“原来是这样……”越民耕恍然的点头,还是很吃惊:“真是太意外了,没想到,完全没想到。”
越绣宁笑着道:“别说二叔没想到,我也没想到呢。”说着去看林炤:“不过这桩生意严格的说是林炤照顾我们,其实他自己完全就能做了,扯上咱们就是照顾咱们。”
林炤一听忙道:“不是啊,这话可说错了。我真的是钱不够,没那么多钱将所有的药都买下来,这生意关键就在其他大药铺子买不到甘草凝,只要有一个铺子能买到,生意就做不成,所以,真的不是你说的什么照顾什么扯上你们,就算是扯上,也是互相帮忙。”
越绣宁笑着看了他一眼。
又看吴邓氏在那边跟吴玉说着:“六百两银子呢,一辈子不做啥都能舒舒坦坦过了……”
越绣宁忙道:“姥姥!您可误会了,这些是全部的,还要跟林炤分呢,人家林炤出的是大头,而且消息是人家的,按照股来说……”
话没说完林炤已经惊讶的看她:“你还懂股?”
越绣宁眨巴眼睛,道:“不就是算账吗?这有什么不懂得?我听杏林堂的伙计说,他们掌柜的分红就是按照分股什么的。”
林炤恍然了,原来是听别人说的?倒是好理解。
“哎呦呦,要算账了,那你们去绣宁的屋里算好了。我们是都不懂得。”吴邓氏笑着摆手。
林炤忙道:“就在这里算一算好了,不用那么麻烦什么股不股的,一人一半好了。”
“不行!当然不行了,你拿的银子多,消息也是你的,如果严格一点,这消息就可以分一半银子了,然后在按照出的钱论谁占了多少股,然后,我们最后在咸阳钱不够,你还出了一两多银子……”
越绣宁的话还没说完,林炤已经笑了:“我的天啊,你算的也太清楚了,这样算到明年也算不清楚。”
越绣宁惊讶:“怎么算不清楚?马上就能算出来,我这里有纸笔,列个算式……”
吴邓氏听的头疼,道:“还是你们去绣宁屋里算吧。”
越民耕也笑着点头:“对呀,生意是你们俩做的,你们俩去算好了。”
林炤笑,他知道越家和吴家姥姥是避嫌。免得让自己感觉他们全家算自己一个似得。
越绣宁还想说,简单算算,估计自己这边拿一百两差不多,余下都是林炤的。
不过还没说出来,吴玉也点头催促道:“绣宁,你们去你的屋里算好了,你屋里不是有笔墨吗?我们这边也有些事要说呢。”
越绣宁怔然,‘哦’了一声这才发现大人们的脸色似乎是有点不对,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想一下估计又是越赵氏出什么幺蛾子了?
赶紧的算了账过来问问好了。
于是点头答应,和林炤拿了银子来到了越绣宁住的厢房。
林炤进屋就直接对越绣宁道:“绣宁,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什么消息的那些都要算进去,那怎么算得清楚?就一人一半好了,今后说不定还要一块儿做生意呢,药材我也不懂,到时候要占你的便宜。”
“不不,绝对不可能一人一半,我才出了多少银子?何况这个消息本身就很值钱。”
越绣宁说着,去桌上拿了笔,列了个算式果然算了起来。
林炤没办法,笑着叹气过去坐下了看。
六百两银子,去掉给杏林堂和伙计的钱,一共还剩下五百四十七两。一半就是二百七十三两半,然后按照……
林炤一看已经伸手将她写的按住了,道:“不用分一半,为什么要分一半?如果你一定要按照几成占比来分的话,就找出的银子数不就行了?我出了一百两,你出了五十两,那么我占六成五,你占三成五。如果非要说消息,那就按照我占七成好了,你占三成,这样可以吧?七成是三百八十两,余下一百六十七两,全都是你的。”
他心算倒是挺快的。
喜欢天家药娘请大家收藏:天家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