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大军入关
关中
当徐晃率领军队抵达褒斜关的时候,关上值守的军卒已经没有几个了。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关中当徐晃率领军队抵达褒斜关的时候,关上值守的军卒已经没有几个了。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67章:混乱关中
关中的混乱程度让人无法想象。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关中当徐晃率领军队抵达褒斜关的时候,关上值守的军卒已经没有几个了。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68章:大战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关中当徐晃率领军队抵达褒斜关的时候,关上值守的军卒已经没有几个了。
当兵为了军饷,如今长安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他们的食俸也跟着早就断掉了。原本去年,朝廷对关中各郡县还颇有些照抚。
据说天子将董卓杀死后,留下的李傕郭汜并没有董卓的威势,所以众公卿大臣,联合起来勉强还可以在治理方面与他们相抗衡。
可随着马腾韩遂去岁被郭汜樊稠击退败走后,关中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那些在战乱中溃逃的兵卒,先是躲进了山里,待郭汜、马腾双方都退走后,他们又冒了出来,此类匪兵比真正的山贼还要凶残,只要他们想抢夺的,就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关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有豪强、村落家破人亡,而李傕郭汜等人又只顾着在长安城内争权夺利。根本不管地方县邑的百姓的死活,当后来,粮食不够用后,索性这些自命朝廷军的西凉军也开始洗劫关中。
到最后连天子准备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被李傕郭汜率兵给抢了。
当初天子颁布诏令要赈济灾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是遥首期盼,期待着天子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灾荒。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兵荒马乱的乱世。
赈济的粮食被西凉军劫持,天子在西凉军面前的威严再也不存在。朝廷与西凉莽夫间残存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撕开。
长安城内开始动乱,谁也不知道天子最终会怎样惩罚这群十恶不赦的西凉匪兵。
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几年内关中都将是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幽幽叹了口气,戍守在关楼上的中候颇为无奈,原本他是因为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想着守着关中谋份差事,勉强能够糊口就可以了。
可终究老天不会怜悯任何一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最后还是要背井离乡,客死他乡。
扭头看了身后数十名同样拄着长戈无精打采的同伴,中候有些悲凉,“听说长安城内的大人们都随着天子去东边了,这西边往后真的就没人管了。”
“唉!当初公卿大人们在时,郡县内还能寻到做主的人,如今恐怕连个人影也瞧不见。”同样叹口气,副军候是他的老搭档了,“想要关中再恢复往日的秩序还不知道要再等多久!”
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起来。稍倾,忽然一年轻的戍卒指着远处的关楼下大喊起来,“你们看,有旗帜,好像有军队入关!”
“你胡咧咧甚么!”抬手给了戍卒一巴掌,老中候嘟囔的低骂着,“这时节,关中连官军都找不到,还军队!”
可是他的话只说到一半,自己就愣住了。真正的看着远处山道中越聚越多的旗帜,以及渐渐扬子的烟尘,他终于可以断定真的是大军杀过来了!
“快!敲警钟,燃烽火!”军候大声喊道。
“现在关中哪里还有人啊?开关投降算了!”拎着长戈刚刚走出几步,军候便被副军候的话说听了脚步,“这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卒,就凭我等这几十人,还不够人家一波箭雨的,别操那份闲心了,开关献降吧!”
良久的沉默,许久,城关上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副军候。末了,还有一名干瘦的青年戍卒,干涩的滚动了下喉结,问了句,“他们有没有吃的?”
这一刻,包括军候在内所有的关上戍卒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倾泻掉。饥饿终究使他们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抵抗。
大军抵达城下,城门吱呀呀的打开。一名脸色蜡黄的中年军候领着不足百人,出城迎接,请大军入关。
看着他们的模样,徐晃大致也清楚关中现在的情况了。
李傕郭汜相争各自麾下囤聚了大量兵卒,自身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哪里还有别的粮食来照顾这些不在长安的关塞守军。
让军卒给他们一些干粮,徐晃向他们打听起关中的情况。不过,他们也是长期在褒斜关值守,对关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军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三人互相厮杀,西凉军一片混乱。
至于朝廷的公卿以及天子是现在何处,具体又是什么状态,他们并不知道。
不过他们倒也向徐晃证实了如今关中是没人管理了的。
得知关中情况后,徐晃也不由叹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关中已经再不是当初的关中了。当初走褒斜关的时候,徐晃还觉得西凉军对关中的控制力极强。
如今再回来看,关隘上哪里还有西凉军,全都是关中本地人。那些凉州出身的兵卒,该跑的早就跑了,就是不跑的也被山上的几个伙伴拉拢过去一起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公达先生,眼下我等该如何行事?”跟着徐晃身边一同上城关的荀攸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直到徐晃问他,他才稍微抬起眼睑看了看说话中候的表情,又低头沉默不语。
抬手向军候摆摆手,立马有从卒过来将军候带下去,等到阁内只剩下两个人后,荀攸才稳声开口,“李傕郭汜固然鲁莽,但同为西凉人的贾诩却并不鲁莽,若不是逼不得已,贾诩定然是会劝说两人的。既然眼下情况已经这般,那便是说,李郭二人主动放任天子离去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的意思是,李郭二人觉得手握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于是就放他东归,自己在这关中裂土称王?”徐晃是聪明人,荀攸稍微一点拨,他便能想明白。
而此番刘范之所以派荀攸与徐晃搭档,就是让他沉稳的同时,更能窥破事情的玄妙所在。显然荀攸的洞察能力,直接看到了徐晃没想到的地方。
“那李郭二人若想留在关中,我军拿下关中可就有些棘手了!”面露忧虑,荀攸说李郭想留在关中,那刘范原本计划的清理关中小喽啰的计划,也会变相的增加了难度。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70章:谋略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70章:圣战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71章:残酷的战争
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萧条的街道,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72章:郭汜亡
残破的墙垣,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篝火。
是的,不是烛火,是和野外一样的篝火。堆积的门扉木板,点着火光,周围瘫坐围据着好多难民。
火光映衬下围拢的流民,面颊饥瘦,双手环膝,眼睛深凹的脑袋无力的耷拉在手臂上,怔怔的盯着火光。
火光似乎是在为他们驱赶蚊虫,但又似乎是他们能看得见的唯一光明。
沉默的走过街道,目光从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难民脸上扫过,徐晃神情很沉重也很忧愁。
这些难民别看现在有的抱着孩子呱呱,有的骨瘦如柴饿倒在路边,可一旦他们听闻哪里有粮食,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向那里冲去。
徐晃不是什么慈悲大善人,他当年也是从白波军里面走出来的。见惯了恶寒交迫,也知道人间险恶,虽然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因为兵祸造成,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乱世,人命有时候就如草芥一般,随意丢弃,突然折断,再也不能生存。
世界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没有高贵出身的人,想要活命就先得不要命,拿起手中的刀枪和敌人拼命,这样你就能活下去,甚至会活得越来越好。
可眼前的这些人明显不是敢拼命的。
如今这个乱世,都已经被生活逼迫成这副模样,他们都不敢站出来去杀人,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力。他们永远也只能做个奴隶。
是的,在徐晃的眼里,他们将来终究逃不过奴仆的命运。连最基本的农民可能都做不成。
这就是现实。
在郿县城内转了一圈,出了道左路旁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城内还隐隐能见到几户人家是封闭大门的。
可见,在这城中还是有郿县本地的豪族没有离去的。
寻了一处稍微小一点的宅院,徐晃众人也不走正门,直接寻了处槐树墙垣,互相搭把手,翻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被宅自内守卫的家丁察觉,当即领着刀兵就冲了过来。可这些家丁平时拎着刀兵吓唬流民们还可以,对上徐晃训练的精锐叟兵。
根本不够练得,三下五除二,十数名家丁尽数被擒下,有两个搏斗激烈的直接被徐晃夺过一把兵刀给宰了。顿时,整个家丁群体就老实了下来。
而刚才还挣扎着要徐晃好看的宅子主人,也悄然放弃了挣扎。满面哀愁的看向徐晃,不等徐晃开口,他已经磕头如捣碎,“好汉饶命,我屋里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熬过今晚,我们明天也准备出城去别的地方避难了!好汉放我一马,我愿将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
头在地上撞个不停,瞧着一双大脚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宅子主人撞击的频率更加快。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鲜血从额头渗出,粘连在地上,宅主人却犹然不觉,依旧磕个不停。
脚步在宅主人面前停下,徐晃蹲下身,拎着他的后颈衣领一把拽起,“饶你命也可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是是是。”面色一怔,宅主人瞬间大喜,连忙应承下来,接着就是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徐晃。
郿县城自从之前被郭汜攻占后,就一直是郭汜的手下在驻守。虽说李傕郭汜代表的是西凉军一体的实力,后来加了个樊稠。
但他们各之间的地盘分的又很细致,前期的不算,后期的基本上谁打下来的就归谁。
像郿县就是郭汜的,陈仓是樊稠的,李傕主要在北部。关中主要分三个郡,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
而右扶风之前经过郭汜、樊稠与韩遂、,马腾的一场大战后,已经有些破败不堪了。
也就是时下郿县的现状。
后来李傕郭汜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兵戎相向,李傕先是杀害了樊稠、李蒙,兼并了他们的部曲。
而后,不知是不是准备对郭汜动手,被察觉了还是怎样。后来双方直接爆发了混战,期间麾下将领杨定也反了李傕。
杨定与胡轸都属于西凉军的老将,当年胡轸被王允派去抵挡从关东杀回的李傕时,反而与李傕合兵一起反攻了长安。
后来胡轸病死,余部被李傕兼并,杨定也由镇南将军转为安西将军,而随着樊稠、李蒙的相继遇害,他内心也有些紧张。
再加上长安部分士人的暗中挑唆,杨定便直接投了山东士人集团。
其中还拉拢了李傕麾下另一将领杨奉,也就是徐晃之前的老东家。连续损失杨奉、杨定两员悍将后,李傕的势力大不如前,也不能再压制郭汜。
于是六月,镇东将军张济从陕县赶到长安后,双方正式坐下来和谈。毕竟两方都不想鱼死网破后,被张济捡了便宜。
而由于各方此时的长安各方势力相互平衡又互相有矛盾,天子便乘机提出东归的想法。
这样在一众公卿大臣的支持下,天子由郭汜、杨定、杨奉、董承等人护送往东归洛阳。
天子东归洛阳的消息一传开,天下皆知,其时天子更是敕令四方诸侯入司隶护驾勤王,可此时山东诸侯各自为战,又哪有功夫来搭理他。
河北袁绍正和公孙瓒大战,中原曹操、吕布、陶谦三人混战不休,荆州刘表恰好年初时对荆南用兵,唯有袁术有这个实力,但他野心勃勃只想吞并扬州的刘繇,根本不会搭理天子诏令。
至于去年新拜的益州牧刘范,远在益州,且不说路途遥远又艰难险阻,只说他真的愿意来,天子銮驾又如何等起。
况且这满朝公卿大人们,难道还要随着他刘范一同往益州那等偏僻地去?
显然,众公卿是不愿意的,于是众公卿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山东诸侯更稳妥些。虽然袁绍暂时与公孙瓒大战未断,但只要有了结果,就一定会来尊奉天子的。
于是,众位公卿老大人,再苦再累,也要把天子往山东送。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纵观整个大汉天下,诸多他们给予厚望的诸侯闻听天子迁徙,都没有丝毫动静。
唯有益州偏僻地,山高水远的年轻的益州牧,率兵跋山涉水赶了过来。然而终究这一路沿途遥远,从七月下得知天子东归决定出兵关中开始,益州大军调动,粮草运输,已经算是极其有效率的。
八月下,刘范率兵抵达的汉中,只在汉中整顿半个月,就让先锋徐晃,率先兵出关中。
于是九月初,徐晃率兵抵达褒斜谷,此时若在益州应当是准备秋收的好时节,可关中大地却是一片荒芜,数百里没有庄稼。
当九月中徐晃率先锋部队抵达郿县的时候,整个郿县城更是透着一股秋的萧条与悲凉。毋庸置疑,今冬刘范若不率兵来关中,恐怕这关中沃野千里会死太多的人。
徐晃最终只能从宅主人那里探听到七月前,关中以及长安众势力间发生的火并事件。至于这之后,宅主人也无从知晓。
而真正的情况是,天子从七月开始离开长安,走了一个月,八月还没有出京兆。等到正要出京兆的时候,同行护送的郭汜又反悔,不想让天子继续东归,于是准备劫持天子。
可惜被杨定与杨奉联手击退。郭汜逃往南山。
后来天子继续东行,直到九月底,十月初才抵达弘农华阴。
而这时,刚刚抵达郿县的徐晃根本不知道,即便知道了恐怕也追不上。
放了那宅主人,徐晃也没有为难他,令扈从打开府门后,带着众人一同离开了郿县。郿县城池虽然坚固,但没有将领驻守的城池,和一座荒城并没有多少区别。
回到军营,徐晃将郿县的情况告诉了荀攸。
荀攸也是眉头紧皱,从郿县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傕郭汜是真的不打算留在关中了。但是关中这派荒凉景象,还是让荀攸内心悲凉的,当年他也曾在长安待过一段时间。
彼时的长安虽然说不上多么富庶,但也算是有人烟的。
如今的关中,似乎除了荒凉就只剩下白骨了。
“无论关中情况如何,眼下我军要做的就是率先拿下根据地。郿县城池坚厚,易守难攻,既然无人镇守,将军不如先将其拿下,而后再发兵东进。”
点点头,徐晃自然知道郿县是肯定要拿下的,“郿县当然是需拿下的,只我在思量接下来是我等往继续东进,还是等候主公前来,再向东兵入长安。从郿县往长安,还要经过武功、槐里等县邑,徐晃不知道要不要分兵驻守。”
沉吟片刻,荀攸也思忖道:“关中眼下局势着实不明了,将军攻占郿县后,主职还当拱卫郿县往褒斜关的道路顺畅,而后发兵向东西查探情况。若我所料不差,如今的陈仓与武功恐怕也不过堪堪自保而已。”
“好!”闻言,徐晃心下也拿定了主意,关中的局势比他开始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
原本徐晃都做好了进入关中后就与西凉军势力发生战斗,可没想到的是,不但没有触发战斗,还一路很顺畅的占领郿县,立足关中。
这样接下来就可以再缓缓做其他安排了。
然而数日后,徐晃率领大军正式抵达郿县城的时候,却发现郿县城门紧闭,城楼上重新战了戍卒,似乎搁着几天,郿县的局势竟然就变了。
抬头望着城楼上衣衫褴褛的戍守汉子,徐晃频频皱眉,“城上是何人部下,我乃振武将军益州牧麾下,刘益州听闻天子下诏敕令四方勤王,特率兵从益州赶来!”
听着徐晃的呼喊,城头众汉子也是各个色变,其中一身着皮甲的汉子,也有面色犹疑不定,“益州据此有山川险阻,刘益州去年才从关中回去,难道今年就敢重新踏足关中吗?”
“不是重新踏足!”朗声回应,徐晃朝着东边遥遥拱手,“当今天子身在长安,刘益州乃汉室宗亲,身负振兴汉室之责任,听闻天子召唤,无论如何也当发兵前来!”
“你是何人?又在刘益州麾下据何职务?”由于片刻,城楼上壮硕的汉子扶住腰刀朗声询问。
握着马缰,徐晃再次聚眸端详了眼城上的汉子,确认他身上的杀伐气势后,才又开口,“吾乃振武将军刘益州麾下,先锋将领河东徐晃!”
“你是河东人?”不曾想城上的人,别的没多问,倒是对徐晃河东人的身份起了兴趣,“你是河东何处人士?”眼眸微亮,城上汉子语气捎带惊喜。
“某河东杨县人,莫非阁下也出自河东?”听汉子语音中略微熟悉的河东音,徐晃也猛然反应过来,这竟然是乡音。
“正是!”城上汉子也高兴起来,“吾乃河东人李堪,只因河东活不下去了,才来关中谋生,数月前长安大战,我本想转向凉州凭着力气另谋出路,数日前才辗转来到郿县。听人说郿县城是当初董卓的聚财之地,所以想找寻些东西。没想到竟撞到了徐将军率兵前来!”
“不曾想河东竟已然破落成这般样子!”闻言,徐晃不由感慨。
“自从当年郭太在白波作乱,掀起动荡,我等河东民众又何时有过好的营生!”见徐晃感慨,李堪也无奈吐槽。
“不过如今情况好了,既然你等非李傕郭汜人马。刘益州大军入关后,我为你引荐,想必也能糊口活命。眼下你先将城门打开吧!”
----------------------
《三国志》:诸将争权,遂杀稠,并其众。汜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傕质天子於营,烧宫殿城门,略官寺,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傕使公卿诣汜请和,汜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众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间。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
《典略》: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後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ワ(ワ,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第172章:慌乱
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
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我等从河东一路走来,虽不曾烧杀抢掠,但也行过不少荒唐事。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我等若投了刘益州,将来关中百姓找过来,他可能庇佑我等周全?还有吾等若是投了刘益州,会不会直接被吞并,亦或者罚为敢死营?”
李堪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效果,因为他这些话说完后,周边的河东兵卒也都沉默起来。目光不再盯着李堪,而是纷纷看向城下的徐晃,似乎是在等他的信。
见众多河东汉子的目光都集聚在自己身上时,徐晃心下也不由波动,面上纹丝不动,徐晃扫视一眼城上,半晌,淡淡道:“某既然开口劝尔等开城献降,必然是能够保住尔等的。只要尔等不曾犯下罪孽,不过若想以此来挟持与我,恐怕诸位着实是小觑了我徐公明!”
眸光如炬,直射李堪,只看的他心中震荡,面色惊疑不定,数息,李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徐将军误会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众弟兄的安危而已。”
其实话说回来,这种拿捏的事情,就是看双方的底气。彼弱我强,彼强我若。遇到徐晃这等强势的对手,李堪也只能认栽,当下,李堪迅速扭头看向旁边,“还愣住作甚,速速下去打开城门!”
“遵令!”闻言,几名河东汉子连忙向下赶来,李堪也紧跟其后不敢怠慢。
稍倾,郿县城门口,李堪领着十数名面黄肌肉的河东汉子,恭迎徐晃进城。
朝着李堪点头颔首致意,徐晃也没有放下姿态,对他礼贤下士什么的,此时,刚刚入城还是要对李堪保持一定的威严。
而李堪见徐晃这种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也迅速低头,不敢多看。
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我等从河东一路走来,虽不曾烧杀抢掠,但也行过不少荒唐事。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我等若投了刘益州,将来关中百姓找过来,他可能庇佑我等周全?还有吾等若是投了刘益州,会不会直接被吞并,亦或者罚为敢死营?”
李堪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效果,因为他这些话说完后,周边的河东兵卒也都沉默起来。目光不再盯着李堪,而是纷纷看向城下的徐晃,似乎是在等他的信。
见众多河东汉子的目光都集聚在自己身上时,徐晃心下也不由波动,面上纹丝不动,徐晃扫视一眼城上,半晌,淡淡道:“某既然开口劝尔等开城献降,必然是能够保住尔等的。只要尔等不曾犯下罪孽,不过若想以此来挟持与我,恐怕诸位着实是小觑了我徐公明!”
眸光如炬,直射李堪,只看的他心中震荡,面色惊疑不定,数息,李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徐将军误会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众弟兄的安危而已。”
其实话说回来,这种拿捏的事情,就是看双方的底气。彼弱我强,彼强我若。遇到徐晃这等强势的对手,李堪也只能认栽,当下,李堪迅速扭头看向旁边,“还愣住作甚,速速下去打开城门!”
“遵令!”闻言,几名河东汉子连忙向下赶来,李堪也紧跟其后不敢怠慢。
稍倾,郿县城门口,李堪领着十数名面黄肌肉的河东汉子,恭迎徐晃进城。
朝着李堪点头颔首致意,徐晃也没有放下姿态,对他礼贤下士什么的,此时,刚刚入城还是要对李堪保持一定的威严。
而李堪见徐晃这种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也迅速低头,不敢多看。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我等从河东一路走来,虽不曾烧杀抢掠,但也行过不少荒唐事。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我等若投了刘益州,将来关中百姓找过来,他可能庇佑我等周全?还有吾等若是投了刘益州,会不会直接被吞并,亦或者罚为敢死营?”
李堪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效果,因为他这些话说完后,周边的河东兵卒也都沉默起来。目光不再盯着李堪,而是纷纷看向城下的徐晃,似乎是在等他的信。
见众多河东汉子的目光都集聚在自己身上时,徐晃心下也不由波动,面上纹丝不动,徐晃扫视一眼城上,半晌,淡淡道:“某既然开口劝尔等开城献降,必然是能够保住尔等的。只要尔等不曾犯下罪孽,不过若想以此来挟持与我,恐怕诸位着实是小觑了我徐公明!”
眸光如炬,直射李堪,只看的他心中震荡,面色惊疑不定,数息,李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徐将军误会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众弟兄的安危而已。”
其实话说回来,这种拿捏的事情,就是看双方的底气。彼弱我强,彼强我若。遇到徐晃这等强势的对手,李堪也只能认栽,当下,李堪迅速扭头看向旁边,“还愣住作甚,速速下去打开城门!”
“遵令!”闻言,几名河东汉子连忙向下赶来,李堪也紧跟其后不敢怠慢。
稍倾,郿县城门口,李堪领着十数名面黄肌肉的河东汉子,恭迎徐晃进城。
朝着李堪点头颔首致意,徐晃也没有放下姿态,对他礼贤下士什么的,此时,刚刚入城还是要对李堪保持一定的威严。
而李堪见徐晃这种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也迅速低头,不敢多看。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我等从河东一路走来,虽不曾烧杀抢掠,但也行过不少荒唐事。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我等若投了刘益州,将来关中百姓找过来,他可能庇佑我等周全?还有吾等若是投了刘益州,会不会直接被吞并,亦或者罚为敢死营?”
李堪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效果,因为他这些话说完后,周边的河东兵卒也都沉默起来。目光不再盯着李堪,而是纷纷看向城下的徐晃,似乎是在等他的信。
见众多河东汉子的目光都集聚在自己身上时,徐晃心下也不由波动,面上纹丝不动,徐晃扫视一眼城上,半晌,淡淡道:“某既然开口劝尔等开城献降,必然是能够保住尔等的。只要尔等不曾犯下罪孽,不过若想以此来挟持与我,恐怕诸位着实是小觑了我徐公明!”
眸光如炬,直射李堪,只看的他心中震荡,面色惊疑不定,数息,李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徐将军误会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众弟兄的安危而已。”
其实话说回来,这种拿捏的事情,就是看双方的底气。彼弱我强,彼强我若。遇到徐晃这等强势的对手,李堪也只能认栽,当下,李堪迅速扭头看向旁边,“还愣住作甚,速速下去打开城门!”
“遵令!”闻言,几名河东汉子连忙向下赶来,李堪也紧跟其后不敢怠慢。
稍倾,郿县城门口,李堪领着十数名面黄肌肉的河东汉子,恭迎徐晃进城。
朝着李堪点头颔首致意,徐晃也没有放下姿态,对他礼贤下士什么的,此时,刚刚入城还是要对李堪保持一定的威严。
而李堪见徐晃这种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也迅速低头,不敢多看。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活。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活。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第174章:联合
徐晃一语落下,方才还交流热烈的场面迅速安静了下来。
刚刚还喜笑颜开的李堪瞬间就收敛了笑容,神情凝重的与徐晃对视起来,一时间周边鸦雀无声。
“怎么,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地方吗?”瞧着踌躇的李堪,徐晃笑问道,“振武将军,益州牧的名声,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何必要将自己拘泥在这一方郿县城内,况且纵使你不想投刘益州,你身侧的诸位弟兄难道就不想吗?”
话落,城楼上依旧沉默,不过氛围却变得莫名起来。
终究李堪不是以勇武降服麾下众人的,只能说当初大家对李堪的期待是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眼下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李堪不愿意,中汉子当然各有心思。
“我并不是想阻碍众弟兄投奔好前程。”眼看气氛悄然变化,李堪也忍不住回应道:“只是在投奔刘益州前,我有些事情还要说清楚。”
“但讲无妨!”
“我等从河东一路走来,虽不曾烧杀抢掠,但也行过不少荒唐事。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我等若投了刘益州,将来关中百姓找过来,他可能庇佑我等周全?还有吾等若是投了刘益州,会不会直接被吞并,亦或者罚为敢死营?”
李堪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效果,因为他这些话说完后,周边的河东兵卒也都沉默起来。目光不再盯着李堪,而是纷纷看向城下的徐晃,似乎是在等他的信。
见众多河东汉子的目光都集聚在自己身上时,徐晃心下也不由波动,面上纹丝不动,徐晃扫视一眼城上,半晌,淡淡道:“某既然开口劝尔等开城献降,必然是能够保住尔等的。只要尔等不曾犯下罪孽,不过若想以此来挟持与我,恐怕诸位着实是小觑了我徐公明!”
眸光如炬,直射李堪,只看的他心中震荡,面色惊疑不定,数息,李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徐将军误会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众弟兄的安危而已。”
其实话说回来,这种拿捏的事情,就是看双方的底气。彼弱我强,彼强我若。遇到徐晃这等强势的对手,李堪也只能认栽,当下,李堪迅速扭头看向旁边,“还愣住作甚,速速下去打开城门!”
“遵令!”闻言,几名河东汉子连忙向下赶来,李堪也紧跟其后不敢怠慢。
稍倾,郿县城门口,李堪领着十数名面黄肌肉的河东汉子,恭迎徐晃进城。
朝着李堪点头颔首致意,徐晃也没有放下姿态,对他礼贤下士什么的,此时,刚刚入城还是要对李堪保持一定的威严。
而李堪见徐晃这种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也迅速低头,不敢多看。
随着徐晃领着大军入城,也昭示着以刘范为首的益州集团,正式入驻关中。按照之前与荀攸商议的,徐晃并没有遮掩这个消息。
只是派遣斥候分别前往陈仓与武功查探,倒是没有阻碍消息的传播。
于是,很快益州军进入关中的消息也开始在关中传扬起来。
池阳
李傕也是在九月中下旬的时候才得知刘范率军进入关中的消息。
大司马府邸
厅堂内李傕面色凝重,颇有些阴郁,自从之前刺杀樊稠、李蒙后,手底下的将领们都开始人心惶惶。
其实这些人也不能算做是李傕手底下的,当初董卓在时,他们都和李傕同殿为臣,甚至有的人官职当时比他还高。
毕竟在李傕没有纠集大军来长安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校尉而已,像胡轸、段煨等人当时可都是有中郎将职权的。
至于郭汜、杨定等人,当时也和李傕平起平坐的。
后来李傕趁势而起,虽然手握重兵,但也是威望不足。使得郭汜、樊稠等人一旦兵马积攒足够后,就开始向李傕的地位发起冲击。
然而已经习惯高位的李傕又如何肯将自己手中的权柄假手他人,于是在樊稠索要兵卒准备东出山东的时候,设下酒宴,让胡封刺死樊稠与李蒙,夺下他二人的兵权。
而随着两人兵权的丢失,也使得其他人对李傕更加忌惮。尤其是平日习惯与李傕互怼的郭汜,迅速警惕起来。
最后郭汜拉拢了杨定,与李傕爆发了大战,幸亏杨奉率兵前来救援,然而没多久杨奉也同样被策反,加入到以郭汜为首的所谓拥护天子的队伍中。
导致李傕不得不与郭汜和解,此时张济也从陕县赶来。
持续数月的争斗也慢慢沉寂下来,可是天子又提出东巡祭祖的想法,此想法一出,瞬间得到了大量的朝廷公卿支持。接着,这些公卿拉拢郭汜等人,天子也渐渐脱离李傕的掌控。
最后,眼见天子及公卿诸将都一起往山东,李傕心下升起了独霸关中的念头。于是也没有阻拦,天子车架,可李傕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有享受到如山东诸侯一样裂土称王的权势,就骤然听闻振武将军、益州牧率兵入关了!
盯着眼前的信使,李傕面色阴沉,“刘伯常当真率兵来关中了?”
“回禀大司马,郿县方向的消息确实是被一股从褒斜谷出来的精锐巴蜀军占领了。而且眼下,褒斜谷往郿县沿道还有巴蜀军在巡查清理道路!”
“嘭!”拳头重重捶在案几上,李傕十分恼怒,“他刘伯常把这关中当成什么地方了?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郭阿多的人是干甚么的?怎么连一个褒斜谷都束手不好!”熟悉,李傕开始怒斥褒斜关束手的郭汜麾下军卒。
“自从郭将军随天子东归,关中原先其麾下各部要么被招拢过去,要么四散遁入山林了。那褒斜谷所剩下的原本就只是些老弱的关中戍卒。”
“那郿县那般坚固,为何没有派兵驻守?郭阿多若是不要,可以早些告诉我,我派人驻守便是!”瞪大眼睛,李傕努力将责任怪到郭汜的身上。
“大司马忘了先前驱赶河东乱军入右扶风的事情了?大司马说,让乱兵将右扶风搅乱一通后,你再率兵稳定,一来可以名正言顺接手右扶风,二来,也能再右扶风树立威望。”
呼哧着粗气,李傕瞪着这个信使,他现在有种锤死眼前这戍卒的冲动。
“嘭!”半晌,李傕只能无奈愤恨的再次捶击一下桌子,“该死的刘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最虚弱的时候来!”
对刘范此时兵入关中,李傕是气愤无比的。
因为他不但在先前与郭汜的斗争中失去了杨定、杨奉等有力臂助,还因为天子离去的原因,失去了贾文和的襄助。
是的,贾诩在天子离开长安之后就交还印绶,离开了他。
往华阴投奔段煨去了!
明明一年前还威势无两的他,如今转眼间竟然成了孤家寡人!
然而无论怎样,时至今日,李傕也没有办法,沉默思量许久,李傕沉声开口,“既然你不想让我好过,那你也不好过。”
当下,李傕直接对戍卒吩咐道:“安排人将附近游荡的另外几股河东乱军全部驱逐到右扶风去。”这些乱军原本李傕是准备留着自己吸收的,现在看来只能给刘范增加点难度了。
“还有告诉郭阿多派遣来的信使,让他回去转告郭阿多,不要再躲在南山了,收拢散兵,我们一起将天子迎回来,关中有外人来插足了!”
闻言,那信使连忙应诺退下。
池阳李傕凝重的同时,在华阴的段煨也收到了郿县方面的消息。
手中握着信件,段煨能想到的就是立即去寻找贾诩,与他商议此事。贾诩自从长安出来后,就率领家中妻儿起来华阴投奔段煨。
当初贾诩建议李傕收拢兵卒反攻长安后,其实依照功勋可以做很久,但不巧的是贾诩的老母亲病故,后来贾诩挂职光禄大夫回家治丧。治丧结束后,他便带着妻儿一道来了关中。
后来李傕郭汜大乱,他为了自保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适当帮助天子东归后,就立即向李傕交还了宣义将军的印绶,领着家人来到华阴。
贾诩觉得段煨与他都是武威人,应该不至于对他有什么歹意。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段煨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但由于他贾文和的名声在关西太过响亮,段煨虽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但也对他防备甚严。
通常情况下只与他交流些局势,其他涉及到军中详细事情的,段煨基本上不会与他说。
不过,今夜段煨却是手握一份军报,看起来颇为着急的前来寻找他。
看着段煨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贾诩神情也不由凝重,虽然段煨不能与其先祖相比,但基本的城府与心性还是有的,能够让他如此失态,除了当初反攻长安的事情,恐怕就很难再有几次了。
“将军此时急匆匆而来,可是天子车架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天子从虽然七月从长安出来,但车架仪仗太大,公卿从属太多导致一路走走停停,眼下才刚刚进入华阴境内。
“并非天子车架,而是右扶风!”语气急促,段煨直接说道。
“右扶风?”面色一变,贾诩眉梢轻颤,“难道是马腾韩遂又杀过来了?”
段煨摇头。
见状,贾诩瞳眸骤缩,盯着段煨,酝酿数息才不确定开口,“难道是巴蜀的刘伯常?”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段煨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但由于他贾文和的名声在关西太过响亮,段煨虽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但也对他防备甚严。
通常情况下只与他交流些局势,其他涉及到军中详细事情的,段煨基本上不会与他说。
不过,今夜段煨却是手握一份军报,看起来颇为着急的前来寻找他。
看着段煨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贾诩神情也不由凝重,虽然段煨不能与其先祖相比,但基本的城府与心性还是有的,能够让他如此失态,除了当初反攻长安的事情,恐怕就很难再有几次了。
“将军此时急匆匆而来,可是天子车架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天子从虽然七月从长安出来,但车架仪仗太大,公卿从属太多导致一路走走停停,眼下才刚刚进入华阴境内。
“并非天子车架,而是右扶风!”语气急促,段煨直接说道。
“右扶风?”面色一变,贾诩眉梢轻颤,“难道是马腾韩遂又杀过来了?”
段煨摇头。
见状,贾诩瞳眸骤缩,盯着段煨,酝酿数息才不确定开口,“难道是巴蜀的刘伯常?”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段煨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但由于他贾文和的名声在关西太过响亮,段煨虽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但也对他防备甚严。
通常情况下只与他交流些局势,其他涉及到军中详细事情的,段煨基本上不会与他说。
不过,今夜段煨却是手握一份军报,看起来颇为着急的前来寻找他。
看着段煨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贾诩神情也不由凝重,虽然段煨不能与其先祖相比,但基本的城府与心性还是有的,能够让他如此失态,除了当初反攻长安的事情,恐怕就很难再有几次了。
“将军此时急匆匆而来,可是天子车架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天子从虽然七月从长安出来,但车架仪仗太大,公卿从属太多导致一路走走停停,眼下才刚刚进入华阴境内。
“并非天子车架,而是右扶风!”语气急促,段煨直接说道。
“右扶风?”面色一变,贾诩眉梢轻颤,“难道是马腾韩遂又杀过来了?”
段煨摇头。
见状,贾诩瞳眸骤缩,盯着段煨,酝酿数息才不确定开口,“难道是巴蜀的刘伯常?”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段煨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但由于他贾文和的名声在关西太过响亮,段煨虽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但也对他防备甚严。
通常情况下只与他交流些局势,其他涉及到军中详细事情的,段煨基本上不会与他说。
不过,今夜段煨却是手握一份军报,看起来颇为着急的前来寻找他。
看着段煨有些惊慌失措的样子,贾诩神情也不由凝重,虽然段煨不能与其先祖相比,但基本的城府与心性还是有的,能够让他如此失态,除了当初反攻长安的事情,恐怕就很难。
第175章:击破
褒斜关
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就这样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抵抗北方胡人的根基,刘范也不能让汉中控亏。
其实汉中若不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的人口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好的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掳掠汉人。
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就这样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抵抗北方胡人的根基,刘范也不能让汉中控亏。
其实汉中若不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的人口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好的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掳掠汉人。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就这样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抵抗北方胡人的根基,刘范也不能让汉中控亏。
其实汉中若不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的人口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好的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掳掠汉人。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就这样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抵抗北方胡人的根基,刘范也不能让汉中控亏。
其实汉中若不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的人口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好的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掳掠汉人。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就这样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抵抗北方胡人的根基,刘范也不能让汉中控亏。
其实汉中若不是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的人口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好的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掳掠汉人。
第176章:新局面
褒斜关
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反击北方胡人,刘范也不能让关中亏空。
其实关中若不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
昔年高皇帝定都长安,关中人口蓬勃发展,前汉一度发展到数百万至近千万的庞大规模。
如此多的人口,面对十余万的匈奴人,自然可以沉稳应对。
而随着后汉迁都洛阳后,关中人口一落再落,人口的稀少,导致西凉胡羌可以随意发起叛乱。
征讨胡羌的麻烦,更让关西之地成为朝廷的鸡肋。曾经太尉崔烈就建议灵帝,舍弃关中,固守中原,虽然当时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对,但有这样想法的山东士人恐怕不在少数。
而随着后来董卓入洛阳、迁都长安后,整个关西就真的成为西凉军的天下。
须知,凉州当年除了少数派去驻守胡羌的将领。其他基本上都是曾犯过罪责的犯民,如今多年积攒下来,这些人成为了凉州的原住民。
如今随着董卓的强势崛起,西凉军也跟着横行关中,于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饱受欺凌,劫掠加上灾荒,导致大部分人口流失,关中也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变得人丁萧条。
而这样的恶劣环境还将持续数年,终将导致,关中再也不能恢复到昔日的繁荣。
刘范正因为知道关中的重要性,才决定搏一把,他看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十年乃至百年之后。虽然现在他插手关中事务,可能要勒紧裤腰带,甚至要面对凉州群狼的围攻。
但他必须要挺过这一关,因为只有挺过这一关,他才有机会有根基崛起,去谈以后,盼望将来。
“关中乃高皇帝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了这副景象,着实让人痛惜。”环顾关中平原,刘范也兀自有些伤感,“希望我此番入关中能够将这股颓势遏制住。”
扭头怔怔盯着刘范,这一刻,法正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将军身为汉室帝胄,有肩负振兴天下的重任。关中也当受将军庇佑,臣正请将军务必保关中百姓!”
躬身揖礼长拜,刘范面色也是陡然变幻,连忙上前伸手将法正搀扶起来,“孝直何必如此,我既入关中自当尽力,绝不会遇险阻而后退的!”
刘范能感觉到,法正将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此刻的法正竟有些像将要溺水绝望的人,忽然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拼命的挣扎着想要握住。
显然,刘范也并没有见死不救的想法,于是接下来便演变成了君臣相协的励志画面。
在褒斜关城关上稍微停顿片刻,徐晃派来接应的人就已经到了。
“蹬蹬蹬。”作为刘范此行的贴身小跟班,魏延一直负责传递军令,整合消息的事情,“将军,徐将军的人带回来消息,郿县城已经拿下,等待大军进入关中。”
点点头,刘范也没有废话,“传令,严颜、张任率本部分别向陈仓、武功挺进,泠苞等其余人等率部与我一同进入郿县驻扎。”
“遵命!”轰然拱手,魏延连忙转身下去传令。
别看此时刘范似乎有闲情逸致在褒斜关欣赏关中风景,其实他主要也是为了等等后面的部队。
徐晃率领的賨叟兵,擅长山地作战,又属于先锋军,所以早在半月前就抵达褒斜关,兵入关中。可刘范及后续部队不一样,他们都是寻常的巴蜀兵卒,虽说山地行军倒也没有多大问题,但中军人数太多,狭窄山地行军还是颇费时间的。
所以,当徐晃在关中已经将刘范率领巴蜀军前来的消息散播开了,刘范才率领中军堪堪抵达褒斜关。不过,眼下刘范也算终于是进入关中与徐晃成功会师了。
不多时,褒斜关下就有大量的军卒涌出,向兵分三路分别向郿县、陈仓、武功进发。
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反击北方胡人,刘范也不能让关中亏空。
其实关中若不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
昔年高皇帝定都长安,关中人口蓬勃发展,前汉一度发展到数百万至近千万的庞大规模。
如此多的人口,面对十余万的匈奴人,自然可以沉稳应对。
而随着后汉迁都洛阳后,关中人口一落再落,人口的稀少,导致西凉胡羌可以随意发起叛乱。
征讨胡羌的麻烦,更让关西之地成为朝廷的鸡肋。曾经太尉崔烈就建议灵帝,舍弃关中,固守中原,虽然当时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对,但有这样想法的山东士人恐怕不在少数。
而随着后来董卓入洛阳、迁都长安后,整个关西就真的成为西凉军的天下。
须知,凉州当年除了少数派去驻守胡羌的将领。其他基本上都是曾犯过罪责的犯民,如今多年积攒下来,这些人成为了凉州的原住民。
如今随着董卓的强势崛起,西凉军也跟着横行关中,于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饱受欺凌,劫掠加上灾荒,导致大部分人口流失,关中也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变得人丁萧条。
而这样的恶劣环境还将持续数年,终将导致,关中再也不能恢复到昔日的繁荣。
刘范正因为知道关中的重要性,才决定搏一把,他看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十年乃至百年之后。虽然现在他插手关中事务,可能要勒紧裤腰带,甚至要面对凉州群狼的围攻。
但他必须要挺过这一关,因为只有挺过这一关,他才有机会有根基崛起,去谈以后,盼望将来。
“关中乃高皇帝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了这副景象,着实让人痛惜。”环顾关中平原,刘范也兀自有些伤感,“希望我此番入关中能够将这股颓势遏制住。”
扭头怔怔盯着刘范,这一刻,法正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将军身为汉室帝胄,有肩负振兴天下的重任。关中也当受将军庇佑,臣正请将军务必保关中百姓!”
躬身揖礼长拜,刘范面色也是陡然变幻,连忙上前伸手将法正搀扶起来,“孝直何必如此,我既入关中自当尽力,绝不会遇险阻而后退的!”
刘范能感觉到,法正将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此刻的法正竟有些像将要溺水绝望的人,忽然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拼命的挣扎着想要握住。
显然,刘范也并没有见死不救的想法,于是接下来便演变成了君臣相协的励志画面。
在褒斜关城关上稍微停顿片刻,徐晃派来接应的人就已经到了。
“蹬蹬蹬。”作为刘范此行的贴身小跟班,魏延一直负责传递军令,整合消息的事情,“将军,徐将军的人带回来消息,郿县城已经拿下,等待大军进入关中。”
点点头,刘范也没有废话,“传令,严颜、张任率本部分别向陈仓、武功挺进,泠苞等其余人等率部与我一同进入郿县驻扎。”
“遵命!”轰然拱手,魏延连忙转身下去传令。
别看此时刘范似乎有闲情逸致在褒斜关欣赏关中风景,其实他主要也是为了等等后面的部队。
徐晃率领的賨叟兵,擅长山地作战,又属于先锋军,所以早在半月前就抵达褒斜关,兵入关中。可刘范及后续部队不一样,他们都是寻常的巴蜀兵卒,虽说山地行军倒也没有多大问题,但中军人数太多,狭窄山地行军还是颇费时间的。
所以,当徐晃在关中已经将刘范率领巴蜀军前来的消息散播开了,刘范才率领中军堪堪抵达褒斜关。不过,眼下刘范也算终于是进入关中与徐晃成功会师了。
不多时,褒斜关下就有大量的军卒涌出,向兵分三路分别向郿县、陈仓、武功进发。
第177章:外力
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反击北方胡人,刘范也不能让关中亏空。
其实关中若不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
昔年高皇帝定都长安,关中人口蓬勃发展,前汉一度发展到数百万至近千万的庞大规模。
如此多的人口,面对十余万的匈奴人,自然可以沉稳应对。
而随着后汉迁都洛阳后,关中人口一落再落,人口的稀少,导致西凉胡羌可以随意发起叛乱。
征讨胡羌的麻烦,更让关西之地成为朝廷的鸡肋。曾经太尉崔烈就建议灵帝,舍弃关中,固守中原,虽然当时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对,但有这样想法的山东士人恐怕不在少数。
而随着后来董卓入洛阳、迁都长安后,整个关西就真的成为西凉军的天下。
须知,凉州当年除了少数派去驻守胡羌的将领。其他基本上都是曾犯过罪责的犯民,如今多年积攒下来,这些人成为了凉州的原住民。
如今随着董卓的强势崛起,西凉军也跟着横行关中,于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饱受欺凌,劫掠加上灾荒,导致大部分人口流失,关中也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变得人丁萧条。
而这样的恶劣环境还将持续数年,终将导致,关中再也不能恢复到昔日的繁荣。
刘范正因为知道关中的重要性,才决定搏一把,他看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十年乃至百年之后。虽然现在他插手关中事务,可能要勒紧裤腰带,甚至要面对凉州群狼的围攻。
但他必须要挺过这一关,因为只有挺过这一关,他才有机会有根基崛起,去谈以后,盼望将来。
“关中乃高皇帝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了这副景象,着实让人痛惜。”环顾关中平原,刘范也兀自有些伤感,“希望我此番入关中能够将这股颓势遏制住。”
扭头怔怔盯着刘范,这一刻,法正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将军身为汉室帝胄,有肩负振兴天下的重任。关中也当受将军庇佑,臣正请将军务必保关中百姓!”
躬身揖礼长拜,刘范面色也是陡然变幻,连忙上前伸手将法正搀扶起来,“孝直何必如此,我既入关中自当尽力,绝不会遇险阻而后退的!”
刘范能感觉到,法正将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此刻的法正竟有些像将要溺水绝望的人,忽然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拼命的挣扎着想要握住。
显然,刘范也并没有见死不救的想法,于是接下来便演变成了君臣相协的励志画面。
在褒斜关城关上稍微停顿片刻,徐晃派来接应的人就已经到了。
“蹬蹬蹬。”作为刘范此行的贴身小跟班,魏延一直负责传递军令,整合消息的事情,“将军,徐将军的人带回来消息,郿县城已经拿下,等待大军进入关中。”
点点头,刘范也没有废话,“传令,严颜、张任率本部分别向陈仓、武功挺进,泠苞等其余人等率部与我一同进入郿县驻扎。”
“遵命!”轰然拱手,魏延连忙转身下去传令。
别看此时刘范似乎有闲情逸致在褒斜关欣赏关中风景,其实他主要也是为了等等后面的部队。
徐晃率领的賨叟兵,擅长山地作战,又属于先锋军,所以早在半月前就抵达褒斜关,兵入关中。可刘范及后续部队不一样,他们都是寻常的巴蜀兵卒,虽说山地行军倒也没有多大问题,但中军人数太多,狭窄山地行军还是颇费时间的。
所以,当徐晃在关中已经将刘范率领巴蜀军前来的消息散播开了,刘范才率领中军堪堪抵达褒斜关。不过,眼下刘范也算终于是进入关中与徐晃成功会师了。
不多时,褒斜关下就有大量的军卒涌出,向兵分三路分别向郿县、陈仓、武功进发。
褒斜关刘范率大军抵达关隘的时候,城关已经被徐晃派人加固了。
原本关中戍卒也被徐晃安排巴蜀精锐替换了。
替换守军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这既是加强城关守军的实力,又是在向外界声明,褒斜关从今日起,不再是防备汉中来人,而是作为关中退往汉中的要塞。
简单从褒斜关军候口中了解些徐晃进入关中后,关中的军事情况,刘范就领着法正一起登上了城关,眺望一下千里沃野的关中。
极目望去,刘范与法正神色俱是一愣。
半晌,刘范才幽幽叹息一气,扭头看向法正,“想必孝直在关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荒凉的景象吧?”
怔怔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平原,法正一时间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又摇摇头,叹息一声,无奈又悲哀道:“不曾遇见。虽然曾想过李郭会将关中糟蹋的不成样子,却不想竟成了这副模样。”
荒芜的平原,杂草丛生,在初秋威风的渲染下,似乎这片往日富饶的平原,瞬间就进入了寒冬一般。
原本盛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逐渐枯黄,衬托着部分没有草科的土路,灰黄且萧条。
一眼望去,整个关中平原几乎找不到几处有种植庄稼的地方。而即使有种植的地方,似乎也因为今年关中的大旱,导致植被枯黄,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成。
可以预见,以这种情况,今冬的关中必将会是个残酷的灾荒之年。
默默叹息一声,其实刘范看的比法正更多,现在的关中只是看起来不是个丰收的年景而已,可刘范却知道,这一年的关中是多灾多难的。
因为在不久后,这关中就将掀起一场蝗灾浩劫,对于本就粮食不充裕的关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的关中才真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像。
而刘范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想见到原本尚且安稳的关中大地,变成残酷的人间炼狱,所以还是背负了责任来到关中。
他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冷血无情的机器。且不论关中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地盘,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消亡,就算是为了以后汉人反击北方胡人,刘范也不能让关中亏空。
其实关中若不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与消亡,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百年后,北方胡人怎敢嚣张南下。
昔年高皇帝定都长安,关中人口蓬勃发展,前汉一度发展到数百万至近千万的庞大规模。
如此多的人口,面对十余万的匈奴人,自然可以沉稳应对。
而随着后汉迁都洛阳后,关中人口一落再落,人口的稀少,导致西凉胡羌可以随意发起叛乱。
征讨胡羌的麻烦,更让关西之地成为朝廷的鸡肋。曾经太尉崔烈就建议灵帝,舍弃关中,固守中原,虽然当时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对,但有这样想法的山东士人恐怕不在少数。
而随着后来董卓入洛阳、迁都长安后,整个关西就真的成为西凉军的天下。
须知,凉州当年除了少数派去驻守胡羌的将领。其他基本上都是曾犯过罪责的犯民,如今多年积攒下来,这些人成为了凉州的原住民。
如今随着董卓的强势崛起,西凉军也跟着横行关中,于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饱受欺凌,劫掠加上灾荒,导致大部分人口流失,关中也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变得人丁萧条。
而这样的恶劣环境还将持续数年,终将导致,关中再也不能恢复到昔日的繁荣。
刘范正因为知道关中的重要性,才决定搏一把,他看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十年乃至百年之后。虽然现在他插手关中事务,可能要勒紧裤腰带,甚至要面对凉州群狼的围攻。
但他必须要挺过这一关,因为只有挺过这一关,他才有机会有根基崛起,去谈以后,盼望将来。
“关中乃高皇帝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了这副景象,着实让人痛惜。”环顾关中平原,刘范也兀自有些伤感,“希望我此番入关中能够将这股颓势遏制住。”
扭头怔怔盯着刘范,这一刻,法正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将军身为汉室帝胄,有肩负振兴天下的重任。关中也当受将军庇佑,臣正请将军务必保关中百姓!”
躬身揖礼长拜,刘范面色也是陡然变幻,连忙上前伸手将法正搀扶起来,“孝直何必如此,我既入关中自当尽力,绝不会遇险阻而后退的!”
刘范能感觉到,法正将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此刻的法正竟有些像将要溺水绝望的人,忽然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拼命的挣扎着想要握住。
显然,刘范也并没有见死不救的想法,于是接下来便演变成了君臣相协的励志画面。
在褒斜关城关上稍微停顿片刻,徐晃派来接应的人就已经到了。
“蹬蹬蹬。”作为刘范此行的贴身小跟班,魏延一直负责传递军令,整合消息的事情,“将军,徐将军的人带回来消息,郿县城已经拿下,等待大军进入关中。”
点点头,刘范也没有废话,“传令,严颜、张任率本部分别向陈仓、武功挺进,泠苞等其余人等率部与我一同进入郿县驻扎。”
“遵命!”轰然拱手,魏延连忙转身下去传令。
别看此时刘范似乎有闲情逸致在褒斜关欣赏关中风景,其实他主要也是为了等等后面的部队。
徐晃率领的賨叟兵,擅长山地作战,又属于先锋军,所以早在半月前就抵达褒斜关,兵入关中。可刘范及后续部队不一样,他们都是寻常的巴蜀兵卒,虽说山地行军倒也没有多大问题,但中军人数太多,狭窄山地行军还是颇费时间的。
所以,当徐晃在关中已经将刘范率领巴蜀军前来的消息散播开了,刘范才率领中军堪堪抵达褒斜关。不过,眼下刘范也算终于是进入关中与徐晃成功会师了。
不多时,褒斜关下就有大量的军卒涌出,向兵分三路分别向郿县、陈仓、武功进发。
第178章:变故
左冯翊、池阳
自从天子从长安撤离后,李傕就率兵退守到池阳。
一来,他没有那些闲工夫去管长安百姓的死活;二来,他本就是朝廷敕封的池阳侯,驻守池阳就食封邑无可厚非。
“大司马如今在池阳也算是一方霸主了。”瞧着高座府邸主位的李傕,郭汜也没有怒目相视,只笑着看他,感慨道。
“你也无需与我这般客套。”微微摆手,李傕免了郭汜的俗语,“我只问你,郿县的消息你可否知道?”
见李傕直截了当,郭汜也不扭捏,遂点点头,道:“传闻刘伯常率军从汉中进入关中,先锋徐晃领一万精锐賨叟兵,以右扶风的兵力,无人可挡。”
“右扶风如今残破不堪,又遭上次马寿成等人的战乱影响,如今根本没有多少驻军。想要抵挡住刘伯常的人马,恐怕难于登天。不过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右扶风。”瞧着郭汜,李傕知道他懂自己的意思。
果然,李傕话说道一半,停下来后郭汜面色也变得难堪起来,“莫非你觉得此番刘伯常进关中,并不是为了迎奉天子,而是想霸占关中?”
郭汜是聪明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其他西凉将领结连陨落的情况下,与李傕纠缠这么久。李傕之前留守池阳,准备等天子离去后,独霸关中的心思,他是知道的。
“刘伯常乃汉室宗亲,当年从长安杀出去的时候,打的就是匡扶汉室的名号。如今再回关中,他难道敢不迎奉天子?”郭汜有些不确定。
“迎奉当然是会迎奉。但如今天子在华阴,他在郿县,想迎奉也要能追的上才行。如果他赶到华阴的时候,天子已经出了关中,往山东去了呢?”
突然沉默,其实郭汜之前还真的有些小瞧了刘范。长期的长安生活,让他把刘范还归类到那些忠于汉室的公卿大臣行列。可是,刘范从杀出长安开始,恐怕就已经不再一心向着朝廷的这位小天子了。
“那你的意思是?”
“抓住小天子,以天子令,挟刘伯常听命就范!”李傕眸中闪烁光芒,这是他苦思冥想许久,才思索出来的方法。
闻言,郭汜也沉眸思考许久,却缓缓摇头,“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方才你说的话让我忽然有种顿悟,他刘伯常既然不是诚心迎奉天子,若我等以天子相要挟,其会不会直接以勤王之言与我等开战?”
眉头瞬间凝重,郭汜的话让李傕也为难起来,关中的情况他是知道的。以目前的军事力量和兵粮基础,很难在同刘范的正面冲突中占到便宜。
不到万不得已,李傕并不想与刘范开战。
或者说,李傕想的是至少探查清楚刘范的虚实才好动作。而不是现在这种,什么都清楚的情况下,就和刘范冒然开战。
“那按照你的说法,我等难道是要向他刘伯常献降?”
“此当然不可能!”立即否决,郭汜也不是那种愿意向别人轻易低头的人,毕竟身居高位这几年,让他尝到了权势的滋味。再让他回去过以前的穷兵日子,他肯定是受不住的。
“我们可以先一面尝试与刘范沟通,一面率兵将小天子重新接回长安,在以朝廷的名义的名义授予刘范官职,只要稳住他,等他兵粮消耗结束,我等不战自胜。”
“刘伯常此番盛势而来,岂会不动一兵一卒,就自己退走?”李傕皱着眉头,他觉得郭汜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化。
听李傕这般说,郭汜嘴角微微浮笑,眼角微挑,“所以此时,大司马先前的布置便起到效果了。”
眼眸微眯,李傕瞧着郭汜一副了如指掌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悦,“听你的意思,似乎我之前的布置你都尽皆知晓。”
“不敢不敢!”躬身拱手,郭汜口称不敢,面上却略显淡然,“大司马之与关中的谋划,郭汜自然不敢多有置喙,只是如今关中乃至吾等危急,还请大司马能够以大局为重。终究,我等眼下的强敌是他刘伯常。”
冷冷斜了郭汜一眼,李傕轻声冷哼,“我该怎么做,还用不到你来教我!”
“大司马教训的是!”低头颔首赔笑,自从被杨奉等人联手击退后,郭汜自知自身实力不足,也低调了许多。
“你如今手上还能聚拢多少兵卒?”没有再与郭汜废话,李傕直接确认他手上的兵力。
“收拢散部与各部回归兵卒,不下五千人。”盯着李傕的表情,见他稍微有些皱眉,郭汜又立即加道:“再聚拢征召,应该还能多增三千人!”
眉头深皱,李傕并没有因为郭汜增加了人而喜悦,反而面色依旧深沉,“眼下并不是兵卒的问题,而是粮食补给的问题,若是粮食不足,再多的人也只会被刘范的军队一冲就溃散。”
“不弱我等偷袭刘范粮道,劫走他的粮食留为己用?”眼珠滚动,郭汜献策道。
双手扶着腰带,李傕昂首挺胸,侧首瞧着郭汜堆笑的脸,也看不出他的献策真诚度,“此策甚妙,不如就有你郭阿多率兵去劫那刘范的粮道,我在后方替你压阵!”
李傕话出口,方才还面上堆笑的郭汜瞬间表情便僵硬起来,勉强挤出几分干笑,“方才大司马也说过,眼下还不宜同刘范交战,待后续试探出他们的强弱后,我等再发兵去劫取对方粮道也未尝不可。”
冷哼一声,李傕不再理郭汜,转身回到主案,“你立即回去纠集兵马,三日后在长安重新集合,发兵华阴,劫回天子!”
“喏!”肃容拱手,危急存亡时刻也容不得郭汜继续玩笑。
而池阳方面,李傕郭汜商议追回天子的同时,在华阴,也同样爆发了一场关于天子去留的争论。
作为华阴守将,段煨在华阴当地的军事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是比较大的。
所以当天子车驾抵达华阴的时候,段煨也很恭敬的执臣子礼,前去拜见,不过由于他之前与杨定有过摩擦,所以,当段煨带着物资领着兵卒抵达天子行辕的时候,却被杨定拦在了门外。
而段煨也是火爆脾气,当场就同杨定争执了起来,而后公卿大臣之首的杨彪也站了出来,替段煨说话,毕竟段煨带来了他们需要的物资补给。
于情于理,杨彪都没有理由让杨定将这件事情给搅合掉。于是在杨彪为首的一众公卿大臣的施压下,杨定最后被迫让段煨进了行辕,对天子进行参拜。
在参拜的过程中,段煨则顺势提出让天子先入华阴城暂住,眼下关中局势瞬息万变,说不定等刘振武抵达长安后,一切情况就有所好转了。
对于段煨的这个提议,刘协是很有意动的,只不过各位公卿大臣坚决反对抵制。
但作为公卿代表的杨彪这次出奇的首次没有与公卿保持一致,倒是沉默不发表意见。将杨彪的反应看在眼里,段煨心中明朗,事情正如贾诩分析的那样,杨家作为关西望族,绝对是希望天子留在关西的。
只要天子在关西,再有个百余年,莫说什么袁氏,就在关中,他刘氏本宗的影响力是否比得上杨氏都难说。所以,杨彪绝对不会阻拦,将天子留在关西的提议。
当然前提是关西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只要有能压服四方的强势将军主持大局,还是有不少关西士人支持天子留在长安的。
一来当初董卓迁都长安时,已经将洛阳焚烧殆尽,眼下就算返回洛阳,也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如今天下动乱,朝廷根本没有余力来重建洛阳。
二来,董卓当初迁都洛阳时也顺势将山东与关西的矛盾挑明了。像杨彪这些愿意追随天子来到长安的人,固然有心念汉室,至死不渝的肱骨老臣,但其中也不乏本身就属于关西势的士人。
而那些没有随董卓来长安,留在山东被册封为各州郡牧守的中青年们,已然成为如今山东势力的核心人物。
杨彪他们若返回洛阳,就意味着要想山东势力低头,虽然他们一直都是追随天子朝廷的,但还是不免要受到山东强大军阀的庇佑。
所以,若不是关中情况实在艰难,在长安的朝廷公卿们是不会随少年天子一同往东走的。
“陛下,末将以为如今关中局势混乱,不宜久留,还请陛下先行撤出关中,待关中局势稳定后,再抉择是否返回长安未尝不可!”等一众坚持东归的老臣发表完看法后,作为护军将领的杨定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眼下拱卫天子的两大势力之一,杨定的话在刘协这里分量还是很重的。
目光投向董承,刘协企图从他那里获取些信息,可最终,董承也没有丝毫表态。在加上方才反对滞留关中的声音较多,刘协也不得不开口道:“段将军所言虽然有道理,但朕既然决定东归,就不宜朝令夕改,所以此事还请容后再议,眼下还是以东归为主!”
刘协说完话,这件事基本上也就定下来基调。段煨内心幽幽叹了口气,结果与贾诩预料的又是一样的,于是,段煨只能拱手告辞。
然而在即将走出行辕的时候,段煨不知道是不是实在忍受不了杨定的言语攻击还是为何,直接与杨定爆发了拳脚斗争。
终究是在天子营帐,双方都比较克制,最后怒气冲冲的各自散去。
而杨定回到自己本部大营后,越想越生气,最后直接率领本部兵马,对段煨发动了攻击。至于段煨,好像也怀有同样的想法似的,领着麾下兵卒早就守在辕门口。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经过数个时辰的拼杀后,段煨成功用两翼伏击的方式,将杨定所部击退,而杨定的这场大败,直接导致了他在天子临时行军队伍中的话语权衰落。
于是,那些原本鼓噪着天子继续留在关中的关西士人,也开始劝说天子先且移驾华阴,待局势稳定后再做打算。
对此,天子也颇有意动,毕竟他对皇叔刘范的期待还是极高的。
而目前天子团体中唯一阻碍移驾华阴的因素,大概就是以杨奉为首的一众人,他们更
只要天子在关西,再有个百余年,莫说什么袁氏,就在关中,他刘氏本宗的影响力是否比得上杨氏都难说。所以,杨彪绝对不会阻拦,将天子留在关西的提议。当然前提是关西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只要有能压服四方的强势将军主持大局,还是有不少关西士人支持天子留在长安的。
一来当初董卓迁都长安时,已经将洛阳焚烧殆尽,眼下就算返回洛阳,也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如今天下动乱,朝廷根本没有余力来重建洛阳。
二来,董卓当初迁都洛阳时也顺势将山东与关西的矛盾挑明了。像杨彪这些愿意追随天子来到长安的人,固然有心念汉室,至死不渝的肱骨老臣,但其中也不乏本身就属于关西势的士人。
而那些没有随董卓来长安,留在山东被册封为各州郡牧守的中青年们,已然成为如今山东势力的核心人物。
杨彪他们若返回洛阳,就意味着要想山东势力低头,虽然他们一直都是追随天子朝廷的,但还是不免要受到山东强大军阀的庇佑。
所以,若不是关中情况实在艰难,在长安的朝廷公卿们是不会随少年天子一同往东走的。
“陛下,末将以为如今关中局势混乱,不宜久留,还请陛下先行撤出关中,待关中局势稳定后,再抉择是否返回长安未尝不可!”等一众坚持东归的老臣发表完看法后,作为护军将领的杨定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眼下拱卫天子的两大势力之一,杨定的话在刘协这里分量还是很重的。
目光投向董承,刘协企图从他那里获取些信息,可最终,董承也没有丝毫表态。在加上方才反对滞留关中的声音较多,刘协也不得不开口道:“段将军所言虽然有道理,但朕既然决定东归,就不宜朝令夕改,所以此事还请容后再议,眼下还是以东归为主!”
刘协说完话,这件事基本上也就定下来基调。段煨内心幽幽叹了口气,结果与贾诩预料的又是一样的,于是,段煨只能拱手告辞。
然而在即将走出行辕的时候,段煨不知道是不是实在忍受不了杨定的言语攻击还是为何,直接与杨定爆发了拳脚斗争。
第179章:威震
荀攸此言一出,议事堂内旋即就安静了下来。
虽然原本也并没有什么声音,不过此刻却显得格外安静,仿佛人们的呼吸声都摒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荀攸的身上,法正、郑度也都默默看着他,严格说来,这还是荀攸第一次替刘范出谋划策。
左冯翊、池阳
自从天子从长安撤离后,李傕就率兵退守到池阳。
一来,他没有那些闲工夫去管长安百姓的死活;二来,他本就是朝廷敕封的池阳侯,驻守池阳就食封邑无可厚非。
“大司马如今在池阳也算是一方霸主了。”瞧着高座府邸主位的李傕,郭汜也没有怒目相视,只笑着看他,感慨道。
“你也无需与我这般客套。”微微摆手,李傕免了郭汜的俗语,“我只问你,郿县的消息你可否知道?”
见李傕直截了当,郭汜也不扭捏,遂点点头,道:“传闻刘伯常率军从汉中进入关中,先锋徐晃领一万精锐賨叟兵,以右扶风的兵力,无人可挡。”
“右扶风如今残破不堪,又遭上次马寿成等人的战乱影响,如今根本没有多少驻军。想要抵挡住刘伯常的人马,恐怕难于登天。不过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右扶风。”瞧着郭汜,李傕知道他懂自己的意思。
果然,李傕话说道一半,停下来后郭汜面色也变得难堪起来,“莫非你觉得此番刘伯常进关中,并不是为了迎奉天子,而是想霸占关中?”
郭汜是聪明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其他西凉将领结连陨落的情况下,与李傕纠缠这么久。李傕之前留守池阳,准备等天子离去后,独霸关中的心思,他是知道的。
“刘伯常乃汉室宗亲,当年从长安杀出去的时候,打的就是匡扶汉室的名号。如今再回关中,他难道敢不迎奉天子?”郭汜有些不确定。
“迎奉当然是会迎奉。但如今天子在华阴,他在郿县,想迎奉也要能追的上才行。如果他赶到华阴的时候,天子已经出了关中,往山东去了呢?”
突然沉默,其实郭汜之前还真的有些小瞧了刘范。长期的长安生活,让他把刘范还归类到那些忠于汉室的公卿大臣行列。可是,刘范从杀出长安开始,恐怕就已经不再一心向着朝廷的这位小天子了。
“那你的意思是?”
“抓住小天子,以天子令,挟刘伯常听命就范!”李傕眸中闪烁光芒,这是他苦思冥想许久,才思索出来的方法。
闻言,郭汜也沉眸思考许久,却缓缓摇头,“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方才你说的话让我忽然有种顿悟,他刘伯常既然不是诚心迎奉天子,若我等以天子相要挟,其会不会直接以勤王之言与我等开战?”
眉头瞬间凝重,郭汜的话让李傕也为难起来,关中的情况他是知道的。以目前的军事力量和兵粮基础,很难在同刘范的正面冲突中占到便宜。
不到万不得已,李傕并不想与刘范开战。
或者说,李傕想的是至少探查清楚刘范的虚实才好动作。而不是现在这种,什么都清楚的情况下,就和刘范冒然开战。
“那按照你的说法,我等难道是要向他刘伯常献降?”
“此当然不可能!”立即否决,郭汜也不是那种愿意向别人轻易低头的人,毕竟身居高位这几年,让他尝到了权势的滋味。再让他回去过以前的穷兵日子,他肯定是受不住的。
“我们可以先一面尝试与刘范沟通,一面率兵将小天子重新接回长安,在以朝廷的名义的名义授予刘范官职,只要稳住他,等他兵粮消耗结束,我等不战自胜。”
“刘伯常此番盛势而来,岂会不动一兵一卒,就自己退走?”李傕皱着眉头,他觉得郭汜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化。
听李傕这般说,郭汜嘴角微微浮笑,眼角微挑,“所以此时,大司马先前的布置便起到效果了。”
眼眸微眯,李傕瞧着郭汜一副了如指掌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悦,“听你的意思,似乎我之前的布置你都尽皆知晓。”
“不敢不敢!”躬身拱手,郭汜口称不敢,面上却略显淡然,“大司马之与关中的谋划,郭汜自然不敢多有置喙,只是如今关中乃至吾等危急,还请大司马能够以大局为重。终究,我等眼下的强敌是他刘伯常。”
冷冷斜了郭汜一眼,李傕轻声冷哼,“我该怎么做,还用不到你来教我!”
“大司马教训的是!”低头颔首赔笑,自从被杨奉等人联手击退后,郭汜自知自身实力不足,也低调了许多。
“你如今手上还能聚拢多少兵卒?”没有再与郭汜废话,李傕直接确认他手上的兵力。
“收拢散部与各部回归兵卒,不下五千人。”盯着李傕的表情,见他稍微有些皱眉,郭汜又立即加道:“再聚拢征召,应该还能多增三千人!”
眉头深皱,李傕并没有因为郭汜增加了人而喜悦,反而面色依旧深沉,“眼下并不是兵卒的问题,而是粮食补给的问题,若是粮食不足,再多的人也只会被刘范的军队一冲就溃散。”
“不弱我等偷袭刘范粮道,劫走他的粮食留为己用?”眼珠滚动,郭汜献策道。
双手扶着腰带,李傕昂首挺胸,侧首瞧着郭汜堆笑的脸,也看不出他的献策真诚度,“此策甚妙,不如就有你郭阿多率兵去劫那刘范的粮道,我在后方替你压阵!”
李傕话出口,方才还面上堆笑的郭汜瞬间表情便僵硬起来,勉强挤出几分干笑,“方才大司马也说过,眼下还不宜同刘范交战,待后续试探出他们的强弱后,我等再发兵去劫取对方粮道也未尝不可。”
冷哼一声,李傕不再理郭汜,转身回到主案,“你立即回去纠集兵马,三日后在长安重新集合,发兵华阴,劫回天子!”
“喏!”肃容拱手,危急存亡时刻也容不得郭汜继续玩笑。
而池阳方面,李傕郭汜商议追回天子的同时,在华阴,也同样爆发了一场关于天子去留的争论。
作为华阴守将,段煨在华阴当地的军事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是比较大的。
所以当天子车驾抵达华阴的时候,段煨也很恭敬的执臣子礼,前去拜见,不过由于他之前与杨定有过摩擦,所以,当段煨带着物资领着兵卒抵达天子行辕的时候,却被杨定拦在了门外。
而段煨也是火爆脾气,当场就同杨定争执了起来,而后公卿大臣之首的杨彪也站了出来,替段煨说话,毕竟段煨带来了他们需要的物资补给。
于情于理,杨彪都没有理由让杨定将这件事情给搅合掉。于是在杨彪为首的一众公卿大臣的施压下,杨定最后被迫让段煨进了行辕,对天子进行参拜。
在参拜的过程中,段煨则顺势提出让天子先入华阴城暂住,眼下关中局势瞬息万变,说不定等刘振武抵达长安后,一切情况就有所好转了。
对于段煨的这个提议,刘协是很有意动的,只不过各位公卿大臣坚决反对抵制。
但作为公卿代表的杨彪这次出奇的首次没有与公卿保持一致,倒是沉默不发表意见。将杨彪的反应看在眼里,段煨心中明朗,事情正如贾诩分析的那样,杨家作为关西望族,绝对是希望天子留在关西的。
只要天子在关西,再有个百余年,莫说什么袁氏,就在关中,他刘氏本宗的影响力是否比得上杨氏都难说。所以,杨彪绝对不会阻拦,将天子留在关西的提议。
当然前提是关西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只要有能压服四方的强势将军主持大局,还是有不少关西士人支持天子留在长安的。
一来当初董卓迁都长安时,已经将洛阳焚烧殆尽,眼下就算返回洛阳,也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如今天下动乱,朝廷根本没有余力来重建洛阳。
二来,董卓当初迁都洛阳时也顺势将山东与关西的矛盾挑明了。像杨彪这些愿意追随天子来到长安的人,固然有心念汉室,至死不渝的肱骨老臣,但其中也不乏本身就属于关西势的士人。
而那些没有随董卓来长安,留在山东被册封为各州郡牧守的中青年们,已然成为如今山东势力的核心人物。
杨彪他们若返回洛阳,就意味着要想山东势力低头,虽然他们一直都是追随天子朝廷的,但还是不免要受到山东强大军阀的庇佑。
所以,若不是关中情况实在艰难,在长安的朝廷公卿们是不会随少年天子一同往东走的。
“陛下,末将以为如今关中局势混乱,不宜久留,还请陛下先行撤出关中,待关中局势稳定后,再抉择是否返回长安未尝不可!”等一众坚持东归的老臣发表完看法后,作为护军将领的杨定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眼下拱卫天子的两大势力之一,杨定的话在刘协这里分量还是很重的。
目光投向董承,刘协企图从他那里获取些信息,可最终,董承也没有丝毫表态。在加上方才反对滞留关中的声音较多,刘协也不得不开口道:“段将军所言虽然有道理,但朕既然决定东归,就不宜朝令夕改,所以此事还请容后再议,眼下还是以东归为主!”
刘协说完话,这件事基本上也就定下来基调。段煨内心幽幽叹了口气,结果与贾诩预料的又是一样的,于是,段煨只能拱手告辞。
然而在即将走出行辕的时候,段煨不知道是不是实在忍受不了杨定的言语攻击还是为何,直接与杨定爆发了拳脚斗争。
终究是在天子营帐,双方都比较克制,最后怒气冲冲的各自散去。
而杨定回到自己本部大营后,越想越生气,最后直接率领本部兵马,对段煨发动了攻击。至于段煨,好像也怀有同样的想法似的,领着麾下兵卒早就守在辕门口。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经过数个时辰的拼杀后,段煨成功用两翼伏击的方式,将杨定所部击退,而杨定的这场大败,直接导致了他在天子临时行军队伍中的话语权衰落。
于是,那些原本鼓噪着天子继续留在关中的关西士人,也开始劝说天子先且移驾华阴,待局势稳定后再做打算。
对此,天子也颇有意动,毕竟他对皇叔刘范的期待还是极高的。
而目前天子团体中唯一阻碍移驾华阴的因素,大概就是以杨奉为首的一众人,他们更多的倾向与中立,所以只要说服他们事情基本就可以定性。
接着,华阴便展开了一场关于天子是否出关的论证拉锯战。
最终,读书少杨奉还是被一众关西士子骗了去,同意天子移驾华阴城。至此,原本轰轰烈烈要东归的天子,此刻又在关中停下了脚步。
华阴发生的事情,远在郿县的刘范并不知道。
而且就算他知道,对于远在华阴的这个大势转折点的微妙变化,他也无能为力。
郿县县寺
将手中的竹简直接丢到桌案上,刘范抬头看着悬挂的舆图,频频皱眉,“这么说来,在李傕郭汜爆发矛盾这短短半年时间内,关中已经诞生了数股豪族势力?”
“不错!”颔首回应,荀攸作为先锋军师,也是将情况摸的很透彻,“其中陈仓的成宜属于西凉系,程银、候选、马玩属于河东人,张横、梁兴也属于凉州兵。数月前,趁着李傕郭汜火并,各自拉起队伍。
在天子东归,我军突袭入关中的这段时间内,迅速占据城池,固城自守。将军若想,平定关中,首先要向他们依次解决。”
眉头深皱,刘范极其郁闷,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荀攸刚才提到的这几个人,就是后来在关中随着马超、韩遂一起搅和曹操的西凉八部的将领。
如今由于刘范的到来,这些将领感觉机会来了,纷纷趁势崛起。
这对原本打算平推关中的刘范而言,无疑是增加了他的操作难度。
“现在这些豪强,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看向荀攸,刘范希望他能给出个计策。
而荀攸应该也是为这个计谋思索了许久,只见他凝眸深沉道:“将军若想一战而平定关中,就必须要将这些散乱的军阀集中到一起,聚集起来,发动一场大战将其击灭!”
第180章:平定
荀攸此言一出,议事堂内旋即就安静了下来。
虽然原本也并没有什么声音,不过此刻却显得格外安静,仿佛人们的呼吸声都摒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荀攸的身上,法正、郑度也都默默看着他,严格说来,这还是荀攸第一次替刘范出谋划策。
众人也不是觉得荀攸献不出什么良策,只是觉得这样一个声明在外的人,能献出怎样的策略。
荀攸也知道众人的心思,他也并不在意,稍微酝酿一番后,直接开口,“如今关中势力错综复杂,其中最强的当属李傕,其次便是郭汜、杨定、杨奉之流。再下来,便是如今趁势占据各城邑的程银、马玩之流。
而这些人豪强部曲中,又有地域之分。陈仓的成宜属凉州人,眼下占据陈仓,以一上将讨伐之,顷刻覆灭。而陈仓乃关中西进之要塞,必须将其拿下,此城,将军已然遣严希伯前往,自当无忧。
至于郿县以东,则有程银、马玩、候选等河东豪强,还有张横、梁兴等武威豪强,这些人随彼此不统属,但遇到敌情时,必会抱团。其中张横、梁兴恐怕会以同为武威人的段煨为首。
所以,眼下可以剿除的就是程银、马玩、候选三方。此三人,各拥兵马据城而守,若一城一战,不仅耗费时日,更会令关中各部感到恐慌,若导致其等再度联合,则有些棘手。毕竟,我益州军,眼下并不熟稔关中地理气候,若战事拖延,于我军而言,并无益处。
是以,攸以为,可以武功城为饵,诱其余两部前来汇合,而后分兵轻取槐里与高陵二城,届时大军直面长安,关中局势大变,将军之声望将传递三辅,而三郡亦被隔绝开来!”
荀攸说完,堂内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刘范也是思量片刻,才抬头瞥了眼一旁的徐晃,又看了看荀攸,最后面上浮现笑容,对徐晃问道:“如此说来,公明已经联络上武功了?”
微笑颔首,徐晃躬身拱手,作为追随刘范从长安一路杀出来的勋从战将,刘范在关中的布置,徐晃是再清楚不过,“已经联络上了,苏文师原本是想拒守坞堡,不出战,待关中局势稳定再出来。
不过在得知我是奉将军之命前来关中,大军不日将陆续抵达关中后。苏文师便主动请缨,以苏家豪族身份进入武功城协防。苏家在武功原本便有深厚积累,眼下再加上公义外部接应,想来,已经让城内人心浮动。”
“如今想来,当初文师携吾双臂,询问归期之景,仿佛就在昨日。”刘范喟然感慨,“既然有文师相助,我想武功城基本也便是拿下了。”目光投向荀攸,刘范继续道:“想来公达也是知晓其中情况,那接下来我军当如何布置?”
拱手回礼,荀攸继续稳声道:“苏文师乃武功名士,又有苏家百年人脉与底蕴支撑,那候选不过河东一豪强。公明将军联络上文师后,那候选便选择了向我军投诚。后来将军入关,直接以张公义大军围城,已然形成围困之势。
只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吸引其余兵马往武功来,如今关中,能够吸引大军注意的,唯有粮草!”
荀攸一语话落,刘范眸光闪烁,似有所悟,“公达的意思是以押运粮草往武功助公义为名,暗通文师,使其截下粮草,公义佯败退回。而后武功有屯粮消息一出,其余关中豪强必然蜂拥而至。届时再将其一举歼灭?”
“正是!”荀攸颔首,“不过这其中有一份顾虑便是,那苏文师能否压制住候选,若粮草被其夺取后,候选反目,我军将会损失惨重。”
“公达是在担心文师对候选的把控力?”刘范问道。
“不错。”荀攸也没有藏着掖着,“虽说苏文师在武功颇有声望,但在绝对的军事实力面前,区区的威望,恐怕不一定能够压制叛军心中暴动。毕竟,想要利用候选的人,不止我们一方。”
荀攸说话,刘范也若有所思的颔首认可,“公达此言着实是需要考虑的,相比于我们与候选的合作,李傕郭汜若是拉拢候选恐怕会给出我们给不了的高官厚禄。”
环顾堂内,刘范凝声,“方才公达所言,诸位也都听见了,可有何防备之法?”
“若想防备候选反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强苏文师手上的军事力量。”闻言,一直沉默不语的郑度出列缓缓说道。
“如何加强?”听他这么说,刘范也来了兴趣。
“可以使张公义率领五百精锐,伪装成运粮民夫,进入城中,以为苏则臂助。而后外部可使公明将军,率领兵卒前去邀战候选,最后佯败,示关中诸豪强以弱!如此下来,程银、马玩之辈必然轻视我军,而后得知候选截获大批军粮,必然会率军前来,届时我军再围而歼之,如探囊取物。”
郑度不愧是益州著名的筹划师,在荀攸提出大致战略构想后,他就能迅速将谋划的疏漏补充完整。
听着郑度的话,刘范沉吟许久,最后目光从荀攸、法正面上一一扫过,皆是颔首认可。
当下,刘范也不再犹豫,“如此便以仲法之言为部署,传令公义,精选五百军中悍卒,伪装成运粮民夫,进入武功城。徐晃即日起发兵前往武功,声势务必浩大,打出旗号,此战只许败不需胜!”
“遵令!”堂下徐晃轰然拱手,作为刘范的勋从宿将,徐晃很清楚在这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要一丝不苟的执行刘范的决定就可以了。
说罢,徐晃直接领命下去准备。而刘范则又环顾几人,继续问道:“以候选为饵,接下来就是等着程银、马玩等人上钩了,对于聚而歼之。诸位可有何良策可以降低我军损失?”
“伏兵诱敌,唯有攻心尔!”话落,只见法正笑吟吟开口,“主公若想以最低的代价击败叛军,唯有攻心、斩首。诱敌深入后,祭出伏兵已然破其军心,接下来只要令其胆寒,便可令乱军不战自溃!”
“如何使胆寒呢?”刘范再问。
“遣一战将,阵战敌酋,群龙无首之际,三军必然胆寒,而后十面伏兵尽出,贼兵必然无胆应战。”
“孝直已有良策在胸?”见法正淡定从容,刘范微笑道。
淡笑回应,法正点点头笑道:“不才正早年不甚向学,喜游历关中山川。那武功城南临渭水,北接美阳,既无北部高原陡峭,又无南部江水湍急,若要伏兵,恐怕不易。然而既设伏兵,已然弄险,何不再险几分?”
嘴角弯弯微笑,法正扫过荀攸、郑度,目光只灼灼盯着刘范。
此时,槐里城
自从益州军进入关中的消息传来,马玩就突然紧张起来。
其实之前李傕郭汜在长安即使斗的再激烈也基本上不会找他们下面这些小豪强麻烦,尤其是从今春开始,两人关系破裂后,互相间的针锋相对。
早已将马玩他们这些小豪强,抛之脑后。对此,马玩包括程银、候选等人都是乐于见到的。
毕竟,他两方斗的两败俱伤后,也就没有实力再对他们指手画脚。
而他们早就规划好,趁着李傕郭汜虚弱的时候,伺机夺下城池,据城而守,也尝尝成为一方城主的滋味。
于是,在今岁李傕郭汜斗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他们就纷纷秘密潜入关中腹地。
他们以为李傕郭汜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两人一个存着利用心思,一个懒得管而已。
不顾,这倒是让他们这几个河东小豪强,滋生了胆量,甚至在众人的怂恿下,作为河东豪强之一的李堪,率先对距离长安最远的郿县发起了攻击。
不料郿县县令,直接弃城逃了。最后,李堪在城外犹豫数日才决定进城掳掠一番,后来刚刚退走,就有城内豪族来向他禀报,有一股人马可能要占领郿县。
于是在徐晃率兵进驻郿县的前一晚,李堪又领着兵马将郿县占据下来。
原本他是想据城而守,待价而沽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哪部人马,胆敢打郿县城主意的要么是同他一样有河东豪强盟军的,要么就是有大量物资储备精锐兵卒的大势力。
李堪原本还以为是西凉的马腾、韩遂两个大佬杀过来了,准备装装样子再投靠他们,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是益州的刘范。
最后,迫于徐晃身后精锐兵卒的军事压力,以及内心不安的惶恐,李堪基本上没谈什么条件就投降了。后来,还在徐晃的要求下,将益州军进入关中的消息传递给了候选、程银、马玩等人。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候选,当即他就决定对武功发动攻击,却遇到了武功城内守军的抵抗。最终没有拿下,后来在武功本地豪族苏氏的帮助下,候选以武功县军的身份驻防武功城外。
候选不再攻城,武功豪族也给他提供粮食补给。双方协力驻守,益州军的入侵。
不过好景不长,协防只维持了半个月左右,益州军就发兵前来围攻武功城。见大军临近,候选慌了,武功城内豪族们也慌了,最后众人一致推举,一直在中间充做媒介的苏则为主帅。
率领候选与武功豪族抵抗益州军。这才让候选进入武功城避难。
可候选万万没想到,这武功城非但不是安全之所,反而更是龙潭虎穴。进入武功城的当夜,候选就被苏则告知了他与刘范的关系。也就是说,苏则直接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合作,要么杀了他,继续和刘范斗。
最后候选只能认栽,选择与苏则合作。于是数日下来,果然如苏则说的那样,益州军丝毫没有攻打武功城的意思。
不过,益州军围困武功城的这个消息,却早已经被传递到了槐里以及高陵。
马玩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占据槐里城,还没有享受到城主的生活,就要肩负起被强势军阀覆灭的命运。
他没有粮食,只能固守城池,搜刮盘剥大户。若是流落荒野,他们必然会死,可留守城池十天半个月还可以,一旦时间久了,城内的豪族也会耐不住压迫反抗的。
如今武功的候选,就已经被益州军围困了十余人,马玩不想脑子想都能猜到候选军如今的惨状。
幽幽叹口气,这几日他时常与程银通书信。两人在商议到底要不要合兵前往武功去救援候选,与其这样固守城池一个个被击破,倒不如合兵一处,势大后,才有资格与益州军谈条件。
可程银与他又都面临一个难题,没有军粮的他们,即便前去武功支援候选,若不能奇袭击败徐晃,他们恐怕都要一起完蛋。
于是就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马玩与程银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向武功发兵。
单手支着额头,马玩真的很纠结,其实他很害怕,毕竟武功拿下后,下一个就是他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也是懂得,如果现在不救援候选,就眼睁睁看着他被徐晃吞并,接下来他自己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长叹一口气,马玩无奈又无助。
然而就在他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门外忽然有一扈从匆匆跑进来,“将军,武功传来消息,侯将军大捷,邀速速前往武功合力抗敌!”
豁然抬头,马玩盯着扈从,难以置信,“消息当真?候选既然击败了徐晃?”
“千真万确,是侯将军身边的心腹亲自来传递的消息。”说着,扈从立即走出去,不多时带着一名兵卒进来。
甫一瞧见他,马玩眼睛一亮,此人正是候选的心腹扈从,他之前在左冯翊会盟的时候在候选身边见过。
“启禀将军,我家主公在武功名士苏则先生的帮助下,出兵奇袭了徐晃军的后方粮道,并截获了大量粮草。眼下,徐晃军已经因为断粮退兵了,我将主公邀马将军速速前往武功,共同抵抗益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