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天子车架
候选亲卫话落,马玩也是精神为之一震。
大胜、粮草,等词眼汇入他的脑海后,就自动串联出许多其他的信息。
其一,候选击败了徐晃,说明益州军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强大,说不定只是虚有其表,那样他们三部联合说不定可以直接将徐晃打退回汉中。
其二,候选上手如今握着关中目前最稀缺的资源,粮食。而且是足够他们三部合兵一起对战益州军月余的粮草。这是必然,否则候选不会傻到邀请他们去武功。
如此说来,他们不仅有机会存活下来,还有可能借助益州军送来的粮草兵械一举成为关中最强大的势力。
面上闪过几分激动,马玩悄然起身,单手握拳一边锤击着手掌,一边来回走动,“先前只因没有粮草所以无法聚拢兵卒,如今若是有了粮草,以关中目前的局势,顷刻间便可聚拢万余兵卒。有了大军,再对抗益州还是李郭,都能更有底气。”
目光灼灼盯着候选的亲卫,马玩喉头有些干涩,“侯将军,可曾说我等前往武功后,下一步当如何做?”
余光瞥了瞥堂内另一名马玩的扈从,见状马玩立即摆手示意他退下。
见他退走后,候选心腹才压低声音说道:“不敢欺瞒将军,我家主公此番虽然大胜徐晃军,但在武功的局势并不好过,依旧遭受以苏则为首的当地豪族的制衡!”
“苏则!”眼眸光芒闪烁,马玩当然知道苏则的存在,若不是武功有苏则,他还不会轻易相信候选会截取徐晃粮道,获得大捷。“如此说来,侯将军是想我等合兵前往武功,而后以军事压制城内的豪族?”
“正是!”亲卫似乎没有隐瞒,“临行前我家主公特意交代,与其让这个文士在身边指手画脚,还不如当初何东熟悉的老弟兄一起并肩作战!”
“候选果然还是念旧情的。”闻言,马玩不禁感慨,此时他已经有七八分相信这候选心腹说的话了。眼下关中时局艰难,唯有同乡抱团,才能继续存活下去。
“你且回去告诉侯将军,我这便整军联络程银部,短则三日,长不出十日,我们便能抵达武功,届时我们再携手把酒言欢,共同对抗益州来犯之敌!”把住候选心腹的手,马玩认真道。
当即后退半步,那心腹躬身长揖,慎重肃穆感谢道:“将军请放心,吾必将将军之言带回给我家主公。将军于我家主公的深厚情谊,必将延绵不绝。”
说罢,他再次肃穆一礼后,才在马玩的恳切叮嘱中缓缓退出。
而数个时辰后,高陵城也上演同样的场景。
得知候选奇袭徐晃,夺下大量粮草后,程银也是眼红不已,毕竟粮食眼下就是关中最最珍贵的资源,有了粮食就可以实现一切不可能。
他若不是粮食不足,无法供养足够兵马,他程银又何须忍受李傕的指使。
前几日李傕又差人来驱使他前去右扶风与益州军作战,程银当然知道这是李傕想用他来消耗益州军实力的方法。只是他兵马钱粮都没有李傕强,只能低头认怂。
其实就算候选不派人前来邀请,他在左冯翊也待不了多久。如今正好趁着候选邀请,迅速发兵赶往武功,分食候选截获的粮草,而后合三部兵马,与益州军再战一场。
赢了从此便走向人生巅峰,输了大不了老兄弟几个一起遁走西凉。
于是,程银没有多少犹豫,当日就整顿兵马往右扶风赶去。两日后,程银部与马玩部成功在右扶风的槐里汇合,两位难兄难弟互相见面后,也是一阵唏嘘。
想当初四人一同从河东走出来,意气风发,想要将来在关中有一番大作为,不曾想,如今却是四处离散,险些走投无路。
幸亏他们没有孤注一掷,现下候选抓住机会,斩获粮食,他们也能跟着一起享福了。
“此番候选在武功得了大机缘,往后恐怕便要高我等半阶了。”程银陪着马玩一起在槐里城外,看着军队往外走的时候忍不住感慨起来。
瞧着源源不断从城内出来的兵卒,马玩神情并没有多少波动,“之前在左冯翊时,压他一头的情况当然不会再出现。但他也未必能成为你我二人的首领。”
“你这是何意?他如今有兵有粮,又有苏则这样的名士辅助,你我二人又如何能与他争锋?”程银有些不解,末了也叹息一声,“早知当初便不让他去武功了,我若去了这份机缘也便是我的了。”
“当初也是看郿县残破,武功难下,才让他二人去的,这又怨得上谁?”瞥了眼程银,马玩依旧沉稳,“彼时谁又知道益州军会从汉中杀出来,且不见当初候选攻武功时是如何的艰难,被拒之城外,险些丧命。若不是益州大军逼近,他也是极其凄惨的。”
说起来,当初河东四人,马玩与程银分到的地方其实是最好的。程银占据高陵,乃左冯翊治所,马玩占据槐里也是右扶风的治所。两城又临近长安,一旦长安有何变故,最有机会获得好处的也是他二人。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机会却是从西边来的。
轻轻抖了抖手中缰绳,看部卒出来的差不多了,马玩也不再等候,兜转马缰前行。“其实我们此番前往武功,也未必事事都要依附候选,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定是先来后到的。”
诧异看着说话的马玩,程银面色微变,“你难道是想在武功夺取候选的兵马钱粮?”
横了他一眼,马玩没好气,“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
程银没说话。马玩也不等他回答,便自顾道:“可能你了解的较少,但据我所知候选在武功过的其实并不如意,似乎还受到苏则的挟制。我们此番前去就是被其引为外援的,只要安排妥当,击败苏则。
而后联络上在徐晃军中的李堪,作为内应,我等再来一波奇袭,夺取大量粮草后,整个右扶风的局势瞬间就会变化。届时,我们河东四人再次聚首,形势岂不是又回到从前。那时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我们,终究还是联军的最大受益者。”
马玩一番话说完,只听着程银眼神闪烁,异彩连连。“好,若当真能如你说的那样,此次前往武功,我一切都听你的。”
满意的瞥了眼程银,马玩轻笑没有说话,他要的就是程银俯首帖耳的附庸。
接下来两人率领近五千人的兵卒部曲向武功县进发,由于出发前两人都抱着最后一战的心理,在高陵与槐里搜刮了大量粮食。
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半个月的用度,也就是说即使武功形势有变,他们也能从容撤退,率领部曲转战其他地方。
从槐里往武功路途并不远,急行军其实一日夜就能抵达,不过马玩为了保持军队精力,还是延缓了行军速度。最后,大军走了大概两人的时间,才抵达武功境内。
抵达武功后,马玩就派遣斥候前去与候选联络。马玩的想法是,候选最好能先从武功城出来,三人合计商议清楚后,再决定接下来的行动方略。
不过意外的是,斥候回来禀报的消息是候选探查到了徐晃军的新的运粮道,正在准备兵马前去拦截。战机稍纵即逝,可能没有时间与马玩二人叙旧了。
听完斥候的回报,马玩也皱起眉头沉默起来。
“说起来从上次遣人告诉我等他劫了徐晃的粮食后,前后也过去有近半个月时间,难道他现在又发现徐晃军新的粮道了?”同样听到消息的程银有些不确定。
“是不是真的发现粮道,目前我也不能确定。但如果这次是真的发现粮道的话,我想他在徐晃那边一定是有内应的!”
“你是说李堪?”经过马玩这个一说,程银也有些意动起来,“如果李堪真的与候选联合起来,只怕这次截获的徐晃军粮道的位置也是真的。”
程银有些意动的说道。
同样,此时的马玩也细细思量起来,半晌,才抬头问向斥候,“他可曾说过,徐晃军粮道的大致位置?”
点点头,斥候连忙应和,“候将军就是让我快马回来向将军禀报的,此番探查的粮道位置,就在武功县的西南侧。居于郿县与武功之间。”
“那里是何地势?”扭头问向一边的向导,作为领军作战的将领,马玩行事也是十分谨慎,进入武功这个不熟悉的地方后,他随身也携带了一位当地的向导。
“武功以南就是渭水,城邑与渭水之间就是平原,由于河道流向的问题,其实武功西南方向的渭水河道是极其狭窄的,往年河水湍急时,堤坝高筑,今年估计就只剩一汪潜水了。不过若是用来运粮倒是真的能省去很大的人力与物力。”
“这么说来,从那条河道上过,其实最节省时间?”
“不错,若将汉中的粮食,由褒斜关运入郿县,从那条河道过来,不仅速度快,还能节省下渡河时有可能的落水损耗。不过通常情况下,这条道只能偶尔用一次,不能作为长久粮道使用。”
眼眸逐渐眯起,听着向导的解释,马玩也悄然盘算起来,“其实这原本并不能算作粮道,只不过徐晃军由于先前被候选截了粮食,军中粮食吃紧,所以才不得不冒险试一试这条粮道。毕竟偶尔一次的突然运粮,大军很难做出反应。
即便是能及时发现,等到发现得时候,粮食已经运上郿县平原,徐晃只需派遣大军接应就可以。候选兵力不及对方,很难正面爆发冲突。”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去不去,竟然成了左右候选此次借粮能否成功的因素?”程银听着马玩的分析,不由插嘴道。
点点头,马玩没有否认,“情况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们如今来武功也是为了粮食来的,如果有这样好的机会摆在面前,我们都不去试一试,恐怕后面即便候选想与我等合作,那苏文师估计也瞧不上我等。”
“你说的这是哪般话?”骤然嗡声出言,程银有些不悦,“我等纵横河东关中这么久,难不成还能被他一个文士给小觑了?既然候选都去了,我等一同前去助他便是!”
说着,程银已经兜转马缰,就准备往武功东南方向赶。
“我再确认一遍,武功东南方当真是一片平原?”没有立即被程银的激情影响,马玩再次和向导确认了郿县东南的地势。
“千真万确!”向导也是一脸认真,“我在右扶风生活多年,渭水的流向与郿县的情况,我一清二楚,绝不会出错。而且今岁大旱,渭水是绝对蓄水不成的!”
沉默颔首,当下马玩终于不再犹豫,召集程银就说道:“如今情况已经明晰,徐晃军中断粮,选择铤而走险,从渭水窄道横穿,运送粮食,但被候选提前安插的内应传递出来消息。眼下,候选已经率兵去劫粮,诸位与我也算在关中漂荡日久,此次能否吃上饱饭,就看各位用命了!”
说罢,马玩呛的一声抽出腰刀,对着武功西南方向就是一声怒吼,紧接着一马当先冲了出去。身后一众兵卒,犹如饿狼一般,疯狂的朝那边扑去。
越过武功城,西南边的平原也出现在众人眼前。
光芒的平原上,看不见一点可以遮蔽的地方,只有渭水窄处的河道旁,似乎又两波兵马正在焦灼交战。
四下平原,一趟平阳,根本看不见其他兵卒的身影。当下,程银直接兴奋的大吼起来,“没有伏兵,兄弟们粮食就在前面随我杀!”
说着,直接兴奋的向河道边冲去。
此时,马玩也心下松了口气,这种情况下至少可以断定是没有伏兵的,那么他们这五千兵卒就是压倒敌军的最后的稻草。
毕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倘若这次劫粮真的是个阴谋。他伏兵也不可能从地下冒出来吧?
第182章:距离
马玩心里想着这种情况下,徐晃就算神通再怎么广大,也不会有办法天降奇兵的。所以,即使渭水河滨那是引诱他们过去的兵马,他也不会产生多大损失。
抱着这样的心态,在程银兴奋的嘶吼声中,这支从河东一路走来都小心谨慎的兵马,终于冲着渭水河畔的人影杀了过去。
随着马玩、程银部的出现,原本空旷的平原似乎变的拥挤起来,大地似乎也在兵卒们的嘶吼中颤抖起来。
不过并没有人在意这突然颤抖的大地。众河东儿郎只盯着远处,即将唾手可得的粮食,脸上散露出莫名的潮红。
盯着那些粮食,这些天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然而随着他们逐渐靠近,马玩终于还是察觉到了异样。渭水河畔并没有如想象中的激烈厮杀,双方兵卒虽然有刀兵碰撞,但似乎都不是以命相搏的意思。
须知,战场之上非死即伤,哪里会有看起来这种像是互相切磋的样子。
眉头渐渐皱起,天生的警觉让马玩突然精神紧绷起来,“小心有埋伏,候选所部的战斗方式不对!”
“这种地方怎么会有埋伏?”大声嗤笑了下马玩,程银明显已经兴奋的想要直接参与战斗了,“难道他们的伏兵会从地底下冒出来?”
大声说着话,程银的话一出,倒是让周边的兵卒们轰然欢笑起来。
确实,眼前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一趟平原,又怎么会有地方埋伏兵呢?
大量军卒不断向候选靠近,待只剩下百余步的时候,程银也突然愣住了,因为虽然他发现,虽然这群人喊杀的激烈,但好像似乎真的没有出现伤亡!
兵卒战死,是一场战斗最明显的标志。一旦在战争中,没有出现兵卒战死,那么就只能说,这场战争是有猫腻的!
果然随着马玩、程银部靠近百余步的时候,渭水河畔一直在打斗的候选部与敌军竟相继停了下来。
震惊的看着突然和谐相处起来的候选与敌军,马玩当即勒紧马缰,再次环顾空荡的四周后,盯着候选,冷声开口,“眼下这个情形,也并不能说我就一定会败,。你故意设计让我等来此处,到底所为何事?”
马玩的话不仅在提点候选,也在提醒程银。当下,方才已然显露慌乱的程银迅速安静下来,单手紧紧提握着大刀,策马列在马玩身侧,冷冷盯着候选。
讪笑摇头,听到马玩的话,候选就知道,他还是那个谨慎的马玩,可有些时候,天下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你谨慎就足够的。
“有些事情,我也是迫于无奈,如今局势混乱,与其在这关中饥一餐饱一顿的苟活着,倒不如随着刘将军一起勘定叛乱,成为这关中的正式郡兵!”
幽幽说着话,候选看起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替再劝说马玩二人。
“你说的倒是轻巧,我等各自举家族私兵部曲数千人出来,如今刘伯常来关中,说让我等投降,我等就投降了?我河东儿郎,何时变成这般没有骨气的人?”厉声呵斥候选,眼下双方局势相当,候选只想以口舌劝说马玩投降,几乎是不可能的。
摇头叹息,候选有些无奈,“马玩,你要知道,天下英雄何其多?莫要以为吾等在河东算一地豪强,就能在其他地方也称王称霸,这个世界比我等有雄心,有胆魄的人多得多。”
“哼,没曾想你候选投了刘伯常后,竟然变的这般没有胆魄。这根本就不是我昔日认识的故交。”长刀直指候选,马玩面色冷冽,“既然我两无话可说,今日就在此诀别吧。我以后也不再视你为袍泽!”
说罢,马玩兜转马缰,就准备离去。
“你走不掉的!”马玩刚有动作,候选就叹息说道。
赫然停下动作,马玩冷冷盯着候选,“难道今日非要以河东儿郎的性命,分个你死我活?”
说了这么多,马玩其实是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儿郎在与的内斗中有所损伤,所以他才没有当即反目,只是希望两人能够好聚好散。
而看现在的情形,似乎候选连好聚好散都不愿意。冷冷盯着候选,马玩捏紧长刀,只要候选敢执迷不悟,他不会吝惜一战。
然而,候选并没有回应他怎样张狂的话。只是有些无奈和落寞道:“其实我之所以与你说这么久,也是受了旁人之命而已。若是刚才你转头便走,或许还能走脱,如今,恐怕是很难了!”
候选话落,马玩也是脸色一变,连忙扭头环顾四周。这一看,只叫他心惊胆战。不知从何时起,以武功县为核心,向两侧不断延伸出大量兵卒。
这些兵卒犹如长龙一般,直接罩住了候选东退的路。而且距离遥远,只看见黑压压的一片,哪处是突破口,马玩都没有办法知道。
“不好,我们被包围了!”此时程银也下意识惊呼起来,瞬间整个队伍也慌乱起来。
强自镇定,努力安抚住麾下儿郎,马玩冷冷盯着候选方向,“那些伏兵还在数里之外,我只要在他们赶来之前,击破你,就可以渡过渭水,成功走脱!”
马玩一语话落,众儿郎瞬间都精神振奋起来,一个个虎狼般直视候选部。似乎他们面前的这已经不是拦路虎,而是他们通往新生的大门。
然而眼看着马玩率领的这一群儿郎逐渐亢奋,候选却已经面色不改的看着他们,甚至想起马玩刚刚说的话,他都有点想笑。
“我与你苦口婆心,说了这么久,你却依旧执迷不悟。马玩啊,马玩。平素你那般聪明的你,怎的这个时候就不曾多想想我为何会有恃无恐呢?”摇头叹息。
而随着候选话落,马玩、程银的眉头也纷纷皱了起来。他们能聚拢部曲起兵造反的,本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如今再被候选这么一提醒,瞬间内心就警惕了起来。
“无论你为何有恃无恐,念在同乡的情分上,你让开道,我们日后也好相见!”马玩冷着脸说道。
摇摇头,候选显得格外无奈。“我做不了决定。”
随着他的话落,在马玩、程银震惊的目光下,候选身后的渭水河道中,竟不断有人站了出来。渐渐的越来越多。沿着河道边缘,一路延伸,直到很远很远。
漫长的河道边缘,不断有兵卒出现,还是那种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卒。原本光秃秃的平原上,忽然诡异的冒出大量的兵卒,这不仅让马玩等人心中震惊,更是一种变相的恐惧。
这些人竟然依附在河道堤岸边缘藏匿,若不是今岁关中大汉,他们岂能有这么好的地利。可成功就是成功,这招伏击直接成为击垮候选的最后一根稻草。
扭头看向候选,这一刻,马玩终于明白他刚才说的,决定不了的原因。
恐怕从始至终,候选都只是刘范用来谋划引诱他们的工具。因为候选与他们是旧相识,所以他们很容易会相信候选的话。同样在粮食资源的诱惑面前,没有人顶得住。
尤其是像候选这样当初与他们处在一个档次的豪强,如今直接凭借粮食成为雄踞一城的霸主。这份荣耀,对比映忖下,就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面容笑的惨淡,随着河道伏兵逐渐靠近,周围的河东军卒已经开始互相拥挤,骚乱不安起来,这是一场关于军事与心理的博弈。
从最初拿下粮食,到现在的陷入埋伏。众兵卒刚才有多激动,现在就会有多惶恐。
震惊的目光左右环顾横扫,程银因为恐惧而陡然提升的语速,“怎么办?前后都有伏兵,我们看起来好像逃不出去了?”
从一开始的与对方一战,到如今的逃不出去,时间只是在益州伏兵出现的前后。
盯着远处缓缓策马而来的几人,马玩知道决定他们身死的人物来了。
“不要慌张,大不了一死,况且有候选在或许我们也能乞降!”
“难道要向那刘伯常摇尾乞怜,我们怎么说也有五千兵卒,大不了与他们拼了!”马玩乞降的词明显挑起了程银反抗的心思,当下他情绪变的激烈起来。
“先冷静下来,并不一定要乞降的,但如李堪、候选一样归顺刘范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我们与他而言,只是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小人物。”
那边马玩与程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商议着。这边刘范缓缓策马,在徐晃、法正等人的陪同下,向他们靠近过来。
“果真如孝直所言,伏兵一出,他们就彻底慌了神。”瞧着众河东军慌乱样子,刘范笑着同法正说道。
“行军作战最怕的就是陷入埋伏当中,一旦陷入重围如果没有坚定意志,很难冲出来。”法正一边说着自己对军事的理解,一边观察着徐晃。
其实按照他的猜测,徐晃作为河东人,这群人肯定会引起他的同情。果然,刘范与法正说了一会后,徐晃也嗡声开口道:“将军,这群人若是愿意配合,或许我军可以将之招降,毕竟今后若往河东征战,这些人说不得也能派上用场。”
斜眼徐晃,刘范笑而不语,徐晃提出建议后,也不再赘言,有些话他作为臣属的并不适合强硬的向主公建议。但为了不让自己内心不安,他还是觉得说出来会更无愧于心一些。
而话说回来,刘范也并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君主。作为从未央宫就一直追随自己的将领,徐晃的感受,他又怎么会不考虑到。
“公明莫非是念在与他们同为河东人的情分上,才想出手留下他们性命?”见徐晃颔首不说话,刘范也不在意,继续说道:“但有件事公明需知晓,这些人手下率领的兵卒,有一半都是他们豪族自家的私兵部曲,若不加以限制,四部联合到一起,很有可能会良成大祸!”
听刘范这么说,徐晃面容也肃穆起来,其实他作为一军主将,又何尝没有想过这些。让他们全部留下的话,就必须要有人能出面压制他们。
否则只能斩杀其中跳脱的将领,以示惩戒,可这样终归是会在这些河东儿郎的心里留下芥蒂的,并不利于,今后河东军在刘范麾下集团发展。
可若是不杀鸡儆猴,正如刘范所说,一旦他们起了反心,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军力。
低头沉默,徐晃似乎在斟酌犹豫着。此过程,刘范则一直表情平静的注视着前方,法正的余光却不断在二人面上逡视。
“若是将军信得过徐晃,晃愿率领这支河东军!”就在众人即将与马玩等人接触的时候,徐晃终于开口向刘范请命道。
“公明,这可是你自己选的,我却不曾逼迫过你!”徐晃说完,刘范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平静的瞧着他。
短暂错愕,徐晃迅速回神,拱手向刘范,认真回应,“既然是晃自己的选择就绝不后悔!”
“好!你自己不后悔便行。”一边向前行,刘范一边淡定安排起来,“回去后,将賨叟兵成立新军-‘振武军’,由我直接统领,安排魏文长署理各中交接事宜。还有,河东军交给你后,希望我以后遇到的所有河东军,你都能妥善解决!”
刘范说完,就已经策马向前,与马玩交谈起来。
只留下徐晃一人怔怔的楞在原地,三言两语间,他不仅把手上的精锐賨叟兵丢了,还被刘范要求对付以后遇到的所有河东军。
那不就是白波军了?那么庞大的叛军势力,他如何顶得住?
不过这种安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徐晃有些后悔的同时,法正却微笑朝他拱了拱手,轻声贺道:“恭喜了徐将军!”
这一句恭喜,着实让徐晃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错愕。其实他看不到的是,法正恭喜的不是他的现在,而是他率领的河东军将成为关中区域军的将来。
当然,这些法正并不会与徐晃明说。
毕竟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先降服马玩等人。
第183章:止步
其实苏则也知道刘范在与他相见后,必然会询问他对于关中的想法。
所以关于关中的事情,苏则也事先有了准备。而他作为关中土生土长的士人,对于关中这数十年的情况,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毕竟右扶风苏氏在这片土地上,还是有不菲的影响力的。
“其实将军也知道,自从董卓将天子从洛阳迁徙到长安来后,这关中的情况可以说是每日都有变化。且不说董卓当时大量铸造的五铢钱如何彻底摧毁了关中的货币市场,即使是后来命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而造成的杀戮,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而随着董卓在关中的暴行不断,其麾下的西凉军更是在关中横行无忌。当时的关中百姓以为自己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可万没有想到,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带来的是更加惨痛的生活。”
深吸一口气,苏则有些不愿意回忆当初的艰难,“将军或许也听说过,当初李傕郭汜在董卓帐下的时候,是被派遣到山东颍川等地劫掠财富的。这样一群身具悍匪习性的人,我们又寄希望他会有什么善政。
事实果真也是如此。李傕郭汜把持长安后,不仅不对时局有半分改进,反而更加纵容麾下西凉军在关中三辅之地,烧杀抢掠。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土匪,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村落,因为没有坞堡庇佑,而家破人亡。
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有些小豪族因为坞堡不够坚固,直接被劫掠的西凉军给攻破屠戮了。这样的惨状,在关中几乎每日都有发生。可身在长安的公卿大臣们看不见,他们只知道与李傕郭汜角力。
李傕郭汜则醉心与争权夺利,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官职,但他们争抢的却十分激烈。甚至从今春开始,他们都开始大动干戈,刀兵相向。再次导致关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满含期待的看向刘范,苏则喟然长叹,“多亏将军的义军并没有让关中的百姓久等,关中的百姓盼将军的义军,就犹如久旱期盼甘霖一般,将军若再不来,关中就真的一蹶不振了。”说着,苏则也不由叹息起来,“如今关中的人口户数早已经十不存一了。”
听着苏则说着关中的情况,刘范也不由感慨。虽然他已经尽快向关中赶来,可终究还是抵不住西凉军霍霍关中的速度。
在西凉军的烧杀抢掠下,关中真的已经没有多少人口或者资源可以被利用的了。
“我也知道李傕郭汜在关中祸害百姓日久,可真的没有想到关中百姓这些年竟一直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当下,刘范也表达自己的感受。
瞥眼刘范,苏则欲言又止,其实当初刘范从长安杀出去的时候,他内心也只是钦佩刘范的勇气,并没有寄希望刘范真的会杀回来。
可让苏则没有想到的是,刘范在回归巴蜀一年后,竟然真的整顿大军回来了。
而这一年长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稳定运行的朝廷政权,也在李傕郭汜的兵争中,跌落神坛。甚至在关中大豪族的眼中,天子的威严这次真的是消耗殆尽。
天子就像一个货物一样,被两个西凉贼兵莽夫,来回争夺。
这种事情的发生,不仅让关中人感受到皇权的衰落,更让关中百姓对生活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希望。而事实上,也正是这件事后,关中人口才有大量的流失。
虽然之前在关中生活也很艰难,但百姓门还是习惯安土重迁的,不想背井离乡的,可无论怎样重视家乡的思想,也无法抵消人们内心没有信仰的崩溃。
天子以及公卿贵人们,在军阀的手中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这让关中百姓对皇权的敬畏心,瞬间崩塌,没有了敬畏心,他们就再也没有信念生活在这片如人间炼狱般的土地上了。
长长叹息一声,苏则也是对关中眼下的世道失望透顶,才会表现的如此无奈。
无论是什么人,但凡对这股世道有一丝丝希望,他都不会放弃生存。
可关中百姓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他们经历最惨痛的时代,有见证了最荒诞的事情。可以说,他们原本对天子有多期待,如今对关中就有多失望。
失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自我欺骗积攒下来的。
“那对于眼下关中的局势,文师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听完苏则对关中这几年恨铁不成钢的控诉,刘范也不得不将话题转移出去,询问他对于未来的看法。
“关中如今的情况已经进入了极致混乱的状态,没有官府署衙来维持各地的秩序。百姓根本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可言的,只有少数的大族勉强维持这周边的秩序。各地的豪强也蜂拥而起,将军也看到了单单是河东的军阀,这段时间就冒出来了四部。
若不是将军及时赶到,三辅这片地方还不知道要冒出多少让人绝望的势力。尤其是当西凉军阀掳掠而下的时候,绝望几乎深入到人内心的最深处。先如今的关中,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平定动乱,重新恢复各郡县的秩序,让百姓能够回归到正常生活。
只有百姓回归到正常生活,人们才不会产生迁徙的想法。虽然今年的关中注定艰难,但百姓自我克服的能力是极强的,只要给他一点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会再次辛勤的为关中这片土地发光发热,勤劳开垦。
皆是将军重新恢复三辅八百里秦川的盛况,在瞭望普天之下,根本就没有人胆敢再与将军争锋相对了!”苏则说着自己心中的设想,也对刘范在关中的未来予以了极大的翘盼。
而得到着些期盼的刘范并没有喜悦,依旧冷静的看向苏则,因为无论将来的规划有多么动人,只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后,事情才会如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瞧着苏则,刘范也说出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话,“文师既然觉得关中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那文师可知道关中有没有哪些贤才可以促使这些事情顺利完成?”
刘范这个时候倒是并没有藏着掖着的,而是如实的说出来自己的需求。毕竟,苏则说的真切且热闹,但有些事情就不是可以简单去说说就可以的。想要治理好关中,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人才。
即使在巴蜀,刘范也是结交了大量的名士豪族,才能够获得这方面人才的支持。然而面对,十室九空的关中,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才站出来主持大局,那么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地方。
听到刘范的问题,苏则先是一愣,然后便不加思索的说道:“若是数年前,关中的贤才名士还真是能够说出很多来。可随着西凉军的兵祸牵连,关中的贤才,走的走,死的死已经极少有知名的俊贤了。”
与王商这样的名士一样的习惯,苏则在举荐人才的时候,首先说了一下时局有多么艰难。直到确认刘范知晓了他的不容易后,才来一个转折说出心中的俊贤。
“三辅之地,今年来却是出现一位值得关注的青年,虽然并非出自是家大族,但其治理下的县邑,百姓人口流失最少。此人也算是关中近年来,口碑最好的郡吏。”
“三辅竟还出了这样贤才,文师速速与我说说,此人到底是谁?”听着苏则的描述,刘范的脑袋里瞬间闪过一人,但他并不是很敢确定。毕竟这个人是在曹操统领关中的时候,才被举荐出来的。
现在的他有没有出仕都还不确定。
“从人乃高陵人,张既、张德容,此人十六岁便在左冯翊郡中从事门下吏,属于当地寒门,但家境殷实。不过其并不是依靠家中的财富,而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得到身前。先前还曾被郡中举为孝廉,但他并没有前往郎署为官。
或许是看不上当时的郎署,后来在郡中一直从事曹吏的事务,治理县邑颇有政绩,还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所以,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若将军想要一人才来襄助治理关中,相比此人是最合适的。”
默默点头,刘范听着苏则说的,并没有多说什么。心下只是觉得,苏则说的果然和他想的一样,其实知晓汉末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关中这片土地上,若是论治理,张既居第二,似乎没有人敢居第一。
毕竟他基层为县令时的政绩就在那里,而他也是凭借政绩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对于这样的人才,刘范没有理由不关注,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将其招徕到麾下的。
“张既、张德容,听文师方才所言,此人似乎之前并没有从事州郡大事,若让其署理三辅治理之事,其是否能担当重任?我想还需谨慎些才好!”当下,刘范并没有表现的急不可奈,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质疑,让张既主动去证明自己。
毕竟但凡是想要今后在关中得到机会施展才华的,张既就一定会尽自己努力去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184章:局势
其实苏则也知道刘范与他相见后,必然会询问他关于关中的看法。所以对于关中的局势,苏则也事先有过准备。毕竟他作为关中土生土长的士人,这数十年的情况,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尤其苏氏在右扶风这片土地上,也算是派的上号的大族,影响力也足够。
“其实将军也知道,自从董卓将天子从洛阳迁徙到长安来后,这关中的情况可以说是每日都有变化。且不说董卓当时大量铸造的五铢钱如何彻底摧毁了关中的货币市场,即使是后来命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而造成的杀戮,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而随着董卓在关中的暴行不断,其麾下的西凉军更是在关中横行无忌。当时的关中百姓以为自己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可万没有想到,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带来的是更加惨痛的生活。”
深吸一口气,苏则有些不愿意回忆当初的艰难,“将军或许也听说过,当初李傕郭汜在董卓帐下的时候,是被派遣到山东颍川等地劫掠财富的。这样一群身具悍匪习性的人,我们又寄希望他会有什么善政。
事实果真也是如此。李傕郭汜把持长安后,不仅不对时局有半分改进,反而更加纵容麾下西凉军在关中三辅之地,烧杀抢掠。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土匪,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村落,因为没有坞堡庇佑,而家破人亡。
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有些小豪族因为坞堡不够坚固,直接被劫掠的西凉军给攻破屠戮了。这样的惨状,在关中几乎每日都有发生。可身在长安的公卿大臣们看不见,他们只知道与李傕郭汜角力。
李傕郭汜则醉心与争权夺利,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官职,但他们争抢的却十分激烈。甚至从今春开始,他们都开始大动干戈,刀兵相向。再次导致关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满含期待的看向刘范,苏则喟然长叹,“多亏将军的义军并没有让关中的百姓久等,关中的百姓盼将军的义军,就犹如久旱期盼甘霖一般,将军若再不来,关中就真的一蹶不振了。”说着,苏则也不由叹息起来,“如今关中的人口户数早已经十不存一了。”
听着苏则说着关中的情况,刘范也不由感慨。虽然他已经尽快向关中赶来,可终究还是抵不住西凉军霍霍关中的速度。
在西凉军的烧杀抢掠下,关中真的已经没有多少人口或者资源可以被利用的了。
“我也知道李傕郭汜在关中祸害百姓日久,可真的没有想到关中百姓这些年竟一直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当下,刘范也表达自己的感受。
瞥眼刘范,苏则欲言又止,其实当初刘范从长安杀出去的时候,他内心也只是钦佩刘范的勇气,并没有寄希望刘范真的会杀回来。
可让苏则没有想到的是,刘范在回归巴蜀一年后,竟然真的整顿大军回来了。
而这一年长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稳定运行的朝廷政权,也在李傕郭汜的兵争中,跌落神坛。甚至在关中大豪族的眼中,天子的威严这次真的是消耗殆尽。
天子就像一个货物一样,被两个西凉贼兵莽夫,来回争夺。
这种事情的发生,不仅让关中人感受到皇权的衰落,更让关中百姓对生活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希望。而事实上,也正是这件事后,关中人口才有大量的流失。
虽然之前在关中生活也很艰难,但百姓门还是习惯安土重迁的,不想背井离乡的,可无论怎样重视家乡的思想,也无法抵消人们内心没有信仰的崩溃。
天子以及公卿贵人们,在军阀的手中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这让关中百姓对皇权的敬畏心,瞬间崩塌,没有了敬畏心,他们就再也没有信念生活在这片如人间炼狱般的土地上了。
长长叹息一声,苏则也是对关中眼下的世道失望透顶,才会表现的如此无奈。
无论是什么人,但凡对这股世道有一丝丝希望,他都不会放弃生存。
可关中百姓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他们经历最惨痛的时代,有见证了最荒诞的事情。可以说,他们原本对天子有多期待,如今对关中就有多失望。
失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自我欺骗积攒下来的。
“那对于眼下关中的局势,文师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听完苏则对关中这几年恨铁不成钢的控诉,刘范也不得不将话题转移出去,询问他对于未来的看法。
“关中如今的情况已经进入了极致混乱的状态,没有官府署衙来维持各地的秩序。百姓根本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可言的,只有少数的大族勉强维持这周边的秩序。各地的豪强也蜂拥而起,将军也看到了单单是河东的军阀,这段时间就冒出来了四部。
若不是将军及时赶到,三辅这片地方还不知道要冒出多少让人绝望的势力。尤其是当西凉军阀掳掠而下的时候,绝望几乎深入到人内心的最深处。先如今的关中,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平定动乱,重新恢复各郡县的秩序,让百姓能够回归到正常生活。
只有百姓回归到正常生活,人们才不会产生迁徙的想法。虽然今年的关中注定艰难,但百姓自我克服的能力是极强的,只要给他一点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会再次辛勤的为关中这片土地发光发热,勤劳开垦。
皆是将军重新恢复三辅八百里秦川的盛况,在瞭望普天之下,根本就没有人胆敢再与将军争锋相对了!”苏则说着自己心中的设想,也对刘范在关中的未来予以了极大的翘盼。
而得到着些期盼的刘范并没有喜悦,依旧冷静的看向苏则,因为无论将来的规划有多么动人,只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后,事情才会如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瞧着苏则,刘范也说出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话,“文师既然觉得关中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那文师可知道关中有没有哪些贤才可以促使这些事情顺利完成?”
刘范这个时候倒是并没有藏着掖着的,而是如实的说出来自己的需求。毕竟,苏则说的真切且热闹,但有些事情就不是可以简单去说说就可以的。想要治理好关中,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人才。
即使在巴蜀,刘范也是结交了大量的名士豪族,才能够获得这方面人才的支持。然而面对,十室九空的关中,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才站出来主持大局,那么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地方。
听到刘范的问题,苏则先是一愣,然后便不加思索的说道:“若是数年前,关中的贤才名士还真是能够说出很多来。可随着西凉军的兵祸牵连,关中的贤才,走的走,死的死已经极少有知名的俊贤了。”
与王商这样的名士一样的习惯,苏则在举荐人才的时候,首先说了一下时局有多么艰难。直到确认刘范知晓了他的不容易后,才来一个转折说出心中的俊贤。
“三辅之地,今年来却是出现一位值得关注的青年,虽然并非出自是家大族,但其治理下的县邑,百姓人口流失最少。此人也算是关中近年来,口碑最好的郡吏。”
“三辅竟还出了这样贤才,文师速速与我说说,此人到底是谁?”听着苏则的描述,刘范的脑袋里瞬间闪过一人,但他并不是很敢确定。毕竟这个人是在曹操统领关中的时候,才被举荐出来的。
现在的他有没有出仕都还不确定。
“从人乃高陵人,张既、张德容,此人十六岁便在左冯翊郡中从事门下吏,属于当地寒门,但家境殷实。不过其并不是依靠家中的财富,而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得到身前。先前还曾被郡中举为孝廉,但他并没有前往郎署为官。
或许是看不上当时的郎署,后来在郡中一直从事曹吏的事务,治理县邑颇有政绩,还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所以,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若将军想要一人才来襄助治理关中,相比此人是最合适的。”
默默点头,刘范听着苏则说的,并没有多说什么。心下只是觉得,苏则说的果然和他想的一样,其实知晓汉末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关中这片土地上,若是论治理,张既居第二,似乎没有人敢居第一。
毕竟他基层为县令时的政绩就在那里,而他也是凭借政绩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对于这样的人才,刘范没有理由不关注,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将其招徕到麾下的。
“张既、张德容,听文师方才所言,此人似乎之前并没有从事州郡大事,若让其署理三辅治理之事,其是否能担当重任?我想还需谨慎些才好!”当下,刘范并没有表现的急不可奈,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质疑,让张既主动去证明自己。
毕竟但凡是想要今后在关中得到点机会施展才华,张既就必定要努力的去证明自己。只有他本身的能力足够突出,才会得到刘范的认可。
“将军请放心,张德容之能是有政绩支撑的。”对于张既,苏则同为关中人,还是要赞扬他的,“应对州郡事可能经验稍微有些欠缺,但相信其也能迅速掌握这门技能。”
见苏则对张既信心满满,刘范也不再多言,说到底,他也只是稍微矜持一下,毕竟他如今已经成为震慑一方的大人物,对于名臣能吏他也有选择的权力。
“既然文师如此看好他,我便将征募他的事情委托与你。”顺水推舟的将事情交给苏则,刘范也附加了解释,“眼下此间事情已经了解,我军接下来就是向长安挺进,届时我恐怕也无暇抽身。文师久在三辅,对于征辟士子当无虞的吧?”
“将军军务繁忙,既然将此时委托与在下。我便尽力为之,希望也能替将军有所分忧!”苏则心下觉着这或许是刘范对他的一个考验。
虽然他之前与刘范有些微薄交情,但如今两人的身份已经天差地别。苏则也不是不识时务的人,他往后若想在刘范麾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还有拉拢乡党势力。
苏则看的很清楚,刘范一旦制霸关中后,其麾下就会出现两股势力。分别代表关中和益州集团的利益。无法回避,苏则代表的肯定是关中三辅。
而刘范麾下目前勉强属于这股势力的有法正、孟达,以及射坚、射援兄弟,其他的不属于益州系的则有徐晃以及新加入候选四部。
所以,可以明显看出刘范麾下的派系中,关中系是极其薄弱的。征辟关中俊贤加入就是势在必行的。
苏则接下了征辟张既的事情后,刘范对关中今后的治理有多了几分信心。
其实有时候,刘范也恍惚,汉末这个时代士林互相举荐的风气正是格外盛行。在固定的交际圈内,但凡历史上出现,有些名气的人物,都是能够询问到出处的。
像荀彧可以替曹操举荐大量的颍川贤才,王商能为刘范列举许多益州俊贤,这都依赖与这个时代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有机会学习知识,并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必然会被人记住。
汉末的士林就这么大,当地的名人必然也会被人认识推崇的。
苏则如何与张既沟通,劝说他来为刘范效力,此处暂且不提。只说刘范在渭水河畔受降程银、马玩的同时,已经派轻兵前往槐里与高陵,拿下了此二城。
随之而去的,便是刘范大军即将抵达长安的消息。
而这段时间里,李傕郭汜却也同样率兵来到了华阴。李傕先是对贾诩动之以情,恳请其出面再帮他一次。无奈之下,贾诩点头答应。
于是,在贾诩的谋划下,华阴城内的数股力量竟又奇迹般的重新联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