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你放心我没同意
顾云冬觉得奇怪,刚想问。
可董秀兰又很快换上了笑脸,将手里提着的篮子递过来。
“你爹考中了县案首,昨儿个你们家忙,我也不好过来打扰。这个你拿着,恭喜你们的。”
不止是菜篮子里的蔬菜瓜果和鸡蛋,还有一个红包。
“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的。”
三百文,对如今的顾云冬来说确实不多。
但对于董秀兰而言,已经是很厚的红包了。
顾云冬收下了,让她进来坐。
董秀兰正好也有事情想问问顾大江,便跟着进了堂屋。
“顾老哥,你考的那个县试,难不难啊?”
顾云冬给她倒了一杯茶,随即坐在了她对面,闻言忍不住诧异的看了她一眼,“婶子怎么问这个?”
“是这样的,我想着,要不要让我家老大也去考一考试试。虽然咱们没打算让他考上秀才举人啥的,但得个童生也好的。考上童生,他也能当个给孩童启蒙的私塾夫子了,我这也能放心了。”
曾家一开始是真的没想过往科举这方面走,只是觉得多认点字,回头找活计也容易,没看云冬他们铺子里的伙计都得认字记账的吗?
但看到顾大江得了县案首,整个村子都在热议,就觉得很激动很光荣的样子。
董秀兰也不由的动了心思。
顾大江对于这样的事情是很支持的,“若是曾嘉有这想法,我倒是可以跟他说说县试的一些事情。至于好不好考,也要他去试过才知道,我只能说,参加县试有几百名学子,但最终上榜的,只有五十名。”
董氏还真的不知道这个,顿时有些讶异,几百名里面就选五十名?
这,这岂不是说,想要上榜,必须要在全县五十名以内?这也太难了。
她一时又有些犹豫起来。
顾云冬说道,“曾嘉年纪还小,还可以再读几年书,婶子不用这么着急的。”
董秀兰点点头,“说的也是,我也得回去问问他的意思。”
说完,她站起身就想走了。
顾云冬送她出门,董秀兰让她留步,便径自往自家走去。
没想到刚要进自家院门,旁边突然出来一个人,一把将她拉了过去。
董秀兰惊呼一声,“啊……你干嘛?”
顾云冬正要转身,听到声音后顿时抬头看过去,但她只见到董秀兰被拉扯到拐角去了,至于拉她的人,正好被挡着没看清楚。
她猛地一惊,忙出声呵斥,“你干什么?放开她。”
说话间,顾云冬大步的朝着董家方向走去。
只是等她转过弯后,却只看到董秀兰一个人站在那里,方才拉她的人已经走了。
“婶子你没事吧?”顾云冬忙低头打量了她一阵。
董秀兰摆摆手,“没事没事,我好着呢。”
顾云冬拧眉,“刚才那人是谁?婶子认识吗?是咱们村子里的人,还是外来的,他要对你不利?”
董秀兰忙摇了摇头,“没有没有,她就是咱们村的,找我帮忙,但你放心我没同意。”
第九百九十二章 脸皮厚
顾云冬一愣,她向来敏锐,听她话里的意思,这个找她帮忙的人,似乎还跟自己有关?否则干嘛让她放心?
董秀兰还没意识到自己暴露了什么,拉着顾云冬走出来。
“行了,没事,你回去吧。不是说明儿个就要去府城吗?赶紧准备东西去,我去看看青远。”
“邵大哥去县城了。”顾云冬却拉住她,“婶子,那人找你帮什么忙?跟我有关是吧?想要进作坊,还是想去铺子当伙计,或者是果园种果树。”
董秀兰一愣,云冬咋知道那人找自己帮的忙跟她有关?
她不想回答,“没有没有,跟你无关。”
“婶子要是不说,我就当是外村的人心怀不轨,去找村长了。”
顾云冬说完就要走,董秀兰急忙一把拉住她。
她拗不过,所以叹了一口气,有些烦躁的说道,“就是咱村里的人,刚才那人就是那个李家老二的媳妇。”
李家老二?谁呀?
董秀兰看她一时没想起来,赶紧提醒她,“就是收养青远的那户人家,李家老二。”
顾云冬对李家一点好感都没有,闻言眉头跟着拧起来,“不是一向不来往吗?他们找你想做什么?”
“李家老二的儿子马上就要成亲了,娶的就是那何叶的侄女何秀。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想让我在青远面前说和说和,让他去吃喜酒。还说什么李老大夫妻两个做的事天理难容,但他们没害过青远,怎么说也是青远叫了那么多年的二叔二婶,都是亲戚,应该走动起来的。”
顾云冬,????
亲戚?以前邵青远独自一个人住在茅草屋里的时候,这什么二叔二婶怎么就没说过是亲戚了?
而且上次去李老大家大闹的时候,好像已经揭穿了李老爷子的真面目了吧?
邵青远算起来,那是跟李老爷子都有仇的,身为他的儿子,怎么有脸说亲戚走动的?
果然,金钱的魅力真是让人无法抵挡。
若是邵青远现在还是个没钱的穷小子,他们哪里还会来这么一遭?
可这还不算完……
董秀兰又说道,“还有何家那边,听说桩子一家都去府城了,非要我来找你,说是让你传个话给石大山夫妻两,让他们回来喝喜酒。说什么上回闹了点不愉快,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彼此有个台阶和好算了。”
何家之前还真的不知道桩子一家都去府城了,以为石大山夫妻两个至少是留在家里的。
没想到,等他们过来的时候,那房子都给锁上了。
顾云冬无语了,所以这断绝关系是闹着玩儿的?
这两家也真是会找软柿子捏,知道董秀兰跟他们关系好,性子也软绵好说话,就找她来当说客。
怪不得方才婶子进门的时候脸色不好看呢。
“婶子你不用管,反正我们明日就去府城了,他们也找不到我们的人。”
董秀兰点点头,“我知道,我也没打算答应他们,就是太烦人了。”
她一会儿就去作坊,李家老二那媳妇,反正是不敢去作坊找她的。
第九百九十三章 尴尬处境
顾云冬没管李家和何家的婚事,他们提出来的无理要求更不会理会。
第二天,顾家和邵家便驾着马车离开了永福村。
他们走得早,还没天亮就启程了。
然而就在他们走了没多久,李老二夫妻两个便磨磨蹭蹭的来到了山脚下。
他们先是在邵家门口探头探脑了一阵,到底有些害怕不太敢进门。
想了想,又跑到顾家门口。
顾家大门倒是开着,门房童老爹也在,李墩子就往前走了几步,可一看童老爹看过来了,又赶紧退了回来。
他妻子杜氏猛地拍了他一下,“你干啥呢?赶紧说话啊。”
童老爹皱着眉头,他当然认识这两人,李家二房的嘛。
他们不是跟姑爷有仇吗?这个时候找过来,怕是来找麻烦的吧?
童老爹想到这,当即往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你们想干什么?”
两人一惊,扭头就跑。
童老爹,“……”果然是想打什么坏主意,看着就是做贼心虚的样子。
老爷小姐刚离开不久,只有两位少爷去了县城读书。
回头他得跟两位少爷好好说说,让他们注意这两人才行。
想着,童老爹赶紧进门了。
至于李墩子两人,跑了几步又陡然反应过来,他们就是来找顾家人的啊,干啥被个老头给吓跑了?
杜氏又狠狠的拍了他两下,“你就这点老鼠胆,没出息,没出息。”
“好了,别打了,你有胆子,你倒是上啊。”
“我……”
杜氏不敢,不管是邵青远还是顾云冬,那都不是好惹的。
可,他们也没办法。
实在是这日子过不下去了,虽然他们跟大房划清界限了,但老头子做的那些事情曝光出来后,他们这一房也同样被指指点点的。
眼看着村里人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却越过越差,这心里的落差简直能逼死人。
但是如果就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李家受到了排挤。
永福村有不少人的家人都在顾家干活,就算没在他们家做事,也指望着有一天会被选中进作坊进铺子,所以对于跟顾家不对付的李家,他们都是敬而远之的。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看不惯顾家,没少在背地里说他们坏话。
这些人倒是乐意跟李家走动,可李墩子却不乐意跟他们混在一起。
他们可是亲眼看到过顾云冬和邵青远教训自家大哥大嫂的画面的,所以跟顾家作对,他们没那勇气。
再说了,没看到村长也站在顾家那边吗?顾家还认识县城府城的大人物,要收拾他们这种人还不是易如反掌?
就这样,李家二房三房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日子过的差不说,连儿子的亲事都成了大难题。
好不容易才定下了何秀,这何秀还是何叶的侄女,何叶家跟顾家走的多近啊,说不准看在何叶的面子上,能缓和关系呢?
可没想到,石家一家子都去府城了。
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来找邵青远和顾云冬,指望着他们在儿子大婚之日的时候来捧捧场,这样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其实跟邵家顾家关系很好,不至于举步维艰。
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们手里有东西给邵青远
李墩子夫妻两个叹了一口气,彼此对视了一眼后,又转身想往顾家走去。
董秀兰刚出门,就看见他们了,赶紧上前道,“你们咋又来了,还不死心呐?”
杜氏见到她还有些恼怒,要不是她不肯帮忙,他们夫妻两个何至于跑到这里来。
“你别管,反正你不肯帮忙,那我们自己说去。咱们又不是要害青远他们,请他们喝喜酒还喝出错来了?”
董秀兰眉头拧的紧紧的,“你们还是走吧,青远和云冬已经离开永福村,回府城去了。”
“啥?走了?”李墩子忍不住惊叫出声。
杜氏更是抓住董秀兰手,急切的问道,“咋走了,啥时候走的,我们咋没看见?”
“就今儿一大早走的,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了吧。”
李墩子和杜氏对视了一眼,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
顾家到村外现在有一条大路,根本就不必经过村子里,所以他们什么时候走的都没人看见。
来晚了。
董秀兰见他们满脸懊恼,想着他们找不到人了,应该就死心了吧。
因此从杜氏手里将自己的手臂抽了回来,就要往作坊的方向走去。
她还得上工呢,可没功夫理会他们的纠缠。
谁知还没走几步,杜氏又拦在了她跟前,“曾虎家的,你等等。”
“你们还想干啥?”董秀兰不耐烦了。
杜氏看了李墩子一眼,片刻后咬咬牙说道,“你,你帮我们给他们带个话,请他们来吃喜酒。”
董秀兰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满脸的不可思议。
以前看李家二房也没觉得这么不靠谱啊,都说了他们回府城了,他们还想要人家累死累活的赶回来?凭什么?想啥呢?美得他们。
“我说李墩子,虽然你在青远小时候没害过他,但风凉话也说了不少吧。他没跟你计较也就算了,你现在还上赶着找他麻烦是吧?你凭什么认为他会听你们的,你们让喝喜酒,他们就得来吗?你们真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董秀兰说完,绕过杜氏就要走。
没想到在经过杜氏时,她突然说道,“我们手里有东西给他。”
董秀兰一愣,瞬间停下步子。
“啥意思?”
杜氏看了李墩子一眼,说道,“当初,当初老爷子把他抱回来的时候,其实他身上有些东西,后来我趁老爷子不注意的时候,拿了一块帕子。我们想着,那帕子,说不定是青远的亲生爹娘留下的,跟他的身世有关。”
董秀兰听得眸子都瞪大了,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你,你说真的?那帕子呢?”
是关于青远的身世,那肯定必须要拿回来,说不定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到时候青远就能找到他爹娘了。
董秀兰激动起来,青远受了这么多年的苦,没爹没娘的,如今若是能找到他们,那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她豁然看向李墩子两人,“你把那帕子给我,我交给青远。”
杜氏,“帕子当然是藏好了的,不能给你。”
“你……”董秀兰有些愤怒,这两口子也不是啥好东西。
第九百九十五章 去信
这么重要的帕子,他们愣是藏了那么多年不肯拿出来。
若是早早的交给青远,说不定他就能早点找到他爹娘了。
杜氏被她那愤恨的目光看得有些心惊,忍不住微微的后退了一步。
还是李墩子硬着头皮说道,“我们不给你,但我们会给青远的,只要,只要你给他们带个信,让他们回来喝喜酒。到那天,我们肯定会把帕子亲手交给他的。”
董秀兰抿着唇,很不高兴,“那本来就是青远的东西,你们不还给他,还趁机威胁他。”
“这怎么能叫威胁?”杜氏不满,但声音却小,压低了说道,“就算咱们平日里在街上路上捡着了东西,还给失主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提要求让人家表示感谢?咱们也没要他给银子啥的,还请人来喝喜酒……”
董秀兰冷笑,“你们那是捡到的吗?你们那是直接从他身上拿的。”
“可要不是我们拿了,指不定那帕子早就被我爹给烧了,啥也没留下。”
当初李家老爷子把孩子抱回来之后,他身上的东西可是能丢的丢,能烧的烧的,一根头发丝都没了的。
要不是她眼尖,在给那小娃娃擦身子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那帕子。想着自家儿子也才刚出生没多久,这帕子料子又好,给小孩子用用非常合适,这才悄悄的收起来。
否则那帕子早化为灰烬了,邵青远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真正的身世。
董秀兰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她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而且这事毕竟关系到青远,所以她还是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行,我帮忙带话。但他们要不要决定回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诶,那就谢谢妹子了。”杜氏顿时笑逐颜开,高兴起来。
董秀兰感觉糟心的很,转身回了家。
她也不敢耽搁,赶紧让儿子拿了纸笔出来,给青远写了封信。
写完后,交代曾嘉要保密,不要告诉别人,然后便拿着那封信往顾家的作坊而去。
邵家没人,阿猫他们都跟着邵青远走了。
顾家也就剩下童老爹和几个女人了,董秀兰能找到信任的人帮忙的,也就现在在作坊里的童平童安兄弟两。
可没想到她到了作坊,这两人偏偏都不在。
董秀兰有些可惜,他们要是在,说不定骑马过去,还能追上云冬他们呢。
她只能暂时回家,把信给收好。
曾嘉见她有些焦躁,忙安抚她道,“娘,这事也不急,无论如何,李墩子他们也要等到一个月后的大喜之日才会将帕子给邵大哥的。晚一日送信,早一日送信,他们也都要等到一个月后才回来。”
“你说得也有道理。”董秀兰点点头,安定下来,收拾收拾去作坊上工了。
她一边干活一边等童平兄弟回来,谁知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晚上。
童平听说她有封信要交给邵青远,忙保证明日一定送到。
顾家过个几日便会往府城走一趟去送货,正好,明日便是童平他们送货过去的日子。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不好办呐
第二天晚上,邵青远和顾云冬果然收到了董秀兰的信。
两人都有些诧异,顾不得一天的劳累,赶紧将信给拆了开来。
看完后,两人都懵了。
“李家老二那边竟然有你的东西?”顾云冬满脸的不可思议。
邵青远微微皱了一下眉,摇头说道,“当初李老头将我抱回家的时候,是和陶家三公子交换了衣服的,那帕子,说不定是陶家三公子的。”
“可也有可能,就是你的。”顾云冬却不愿意放过唯一的线索,方才看完信之后,邵大哥的眼睛明显的亮了一下,说明其实他对于找到自己的亲生爹娘也是有所期待的。
既然如此,那便找找看又有什么关系呢?
指不定邵大哥的家人,过去这么多年了也依旧在找他呢?
“不管怎么说,现在也只是在猜测而已。既然李家老二想让咱们参加婚宴,那一个月后我们去一趟就是了。等拿到了那张帕子再调查看看,就能知道结果了。”
邵青远点了点头,“好。”
“你说,李家老二手里有你的东西,那李老大,是不是也有?”
“应该没有,就算有,只怕也被他们给卖了。”邵青远说,“当初李老头死了之后,我为了查找身世,在李老大的家里寻找过,没什么发现。”
而且董婶子的信里面也说了,李老头将他当初穿着的衣服物件全部都给烧了,什么也没留下。李老二能得到那块帕子,是个意外。
再说李老大那个人又是个贪生怕死的性子,若是手里真的有他的东西,当初他去揍他的时候,肯定会拿出来当筹码的。
顾云冬听了有些遗憾,看来只能等一个月后见到李老二再说了。
“这事不急。”邵青远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渐渐的烧成了灰烬后,才说道,“倒是牛痘接种刻不容缓,明日我们先去戴府,将皇上的旨意转达给戴大人。”
说起这个,顾云冬觉得有点头疼。
皇上也太能给人出难题了。
“这事不太好办,牛痘接种毕竟从未有人试过,人都怕死,只怕没人愿意当第一个试验者。就算皇上金口玉言,皇子亲身验证,可到底距离太远,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亲眼所见总是少了点说服力。”
天花这东西,有些人会得,有些人不会得。
就算得了,那也有可能会挺过去。
谁都会存着一份侥幸,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那个人。
牛痘接种法只是预防而已,还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法子,谁愿意冒险呢?万一失败了,他们死了怎么办?
问题是,皇上还下了旨意,不能采用太过粗暴的手段。
顾云冬脑门上只有四个字冒出来——以德服人??
果然,他们第二天去了戴府,等顾云冬去找戴夫人后,邵青远见到了戴知府。
戴知府在听了邵青远带来的旨意后,眉头就狠狠的拧了起来。
第一句便是,“这事,不好办呐。”
他叹着气在原地走来走去走了两圈,最后又站定在邵青远的面前,问他,“你心里可有主意?”
“倒是有一个。”
第九百九十七章 求而不得才好
有一个??
戴知府瞬间来了精神,当即眸光灼灼的看着他。
邵青远说,“说到底,这事利国利民,但我们这么想,百姓内心却不相信。我们若是主动说要帮人预防,接种牛痘,只怕人家心里还存疑觉得天上掉馅饼准没有好事。既然如此,还不如反其道而行,让人求而不得,百姓主动要求接种。”
“如何主动?”戴知府来了兴趣,这话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
邵青远低声,“给他们讲个故事。”
哈?
讲故事?
戴知府那么一瞬间有些失望,还以为是多了不得的主意,就说个故事?
但他还是问了,“什么故事?”
邵青远便低低的将故事的内容说了出来。
戴知府边听边点头,片刻后眸子也紧跟着亮了。
听完后更是猛地一拍手,“好,好,果然是个引人上钩的好方法,就这么办。这样,你先将内容写下来,回头我就让人找说书先生在府城最大的茶楼说去。”
邵青远点头,走到书桌后面,拿起笔来。
然而才刚落下第一行字,就被戴知府给嫌弃了,“诶诶诶,你这写得也太平淡了吧,咱们要激情澎湃,激动人心,高,潮迭起才行。你到旁边去,我来动笔,我来。”
邵青远站起身,看了一眼自己写的第一行字——牛痘接种法,就是预防天花的一种新方法,京城那边已经开始盛行……
嗯,确实是平淡了点。
他又看向戴知府写的第一句话——话说咱们大晋国,如今是越发的繁荣昌盛,百姓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得到了莫大的改善。这都是因为咱们圣上是个英明神武,心系天下的好皇上。自打皇上登基之后,为了大伙儿能过上好日子,那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就说这牛痘接种法吧,就是……
邵青远微微皱了皱眉,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比自己写的是要好上许多的。
罢了,那就先按照戴知府写的来说吧。
戴知府越写越激动,越写越顺手,最后洋洋洒洒的写了七八页字才意犹未尽的停下来。
他将那些纸张交给邵青远,“看看,我写的如何?”
邵青远拿过来,老实说……有点深奥。
不过比起自己肯定是好很多了的,反正他是写不出来的。
至少,戴知府将自己要表达出来的意思给写清楚明白了,回头让说书先生说的时候感情充沛一点,效果肯定很大。
邵青远便点点头,“戴大人好文采。”
“哈哈,是你的故事好。”
“是戴大人文笔好。”
“好说好说,也亏得你出了这么个好主意。”
刚走到书房门口的戴文霍,正好听到了这两人互夸的声音,忍不住嘴角一抽。
他敲了敲门,直至里面传来进来后,才推门而入,看了看两人说,“时候不早了,娘让我来找你们去花厅用膳。”
戴知府猛地反应过来,是了,他写了这么长时间,这会儿都过午时了。
“对对对,咱们先用膳,回头再讨论后面的事。”
戴知府说着率先往外走,走了几步又返回来,将那几张纸给带上了。
第九百九十八章 戴知府拍马屁太狠了
戴夫人和顾云冬已经坐在花厅说话了,见到他们,忙站了起来。
戴知府已经见过顾云冬,当即笑着摆摆手,“不必多礼不必多礼,都坐下,先用膳。”
顾云冬坐下后,忍不住看了邵青远一眼,问道,“你和戴伯父都谈好了?”
“谈好了。”还不等邵青远回答,戴知府率先开口。
他看起来比邵青远还要高兴的样子,“青远果真是个人才,他可给我出了个好主意。”
花厅里都是自家人,戴知府也没避讳,将他们在书房商议的结果告诉他们。
戴夫人听得频频点头,“确实如此,反其道而行,比起主动宣扬效果更好。”
“可不是?若是咱们直接贴了公告,或者找了大量的人苦口婆心的到处说服百姓,效果反而不大,咱们也没那时间和精力。如今让说书先生以说话本的方式,引人入胜,更会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告诉百姓,这接种时间有限,人数有限,百姓们为了抢个名额,反倒会迫不及待的参与。”
人都是这样的,限购限量什么的,人们反倒会比较着急,就怕这等好事落不到自己身上。
可若是什么限定都没有,甚至告诉他们这是上头给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些人反而觉得可能对他们不利。
这方法,老实说顾云冬也不知道。
她不由的看了邵青远一眼,问他们,“那你们打算如何说这个话本?”
戴知府哈哈一笑,“我们已经写下来了,来,给你们看看。”
他当即将那写满字的几页纸递了过来。
邵青远看了一眼,怪不得之前出门的时候戴知府要将这几页纸给带上,原来是炫耀来的。
顾云冬三人接了过来,戴夫人和戴文霍看了,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还不错。
“行文清楚流畅,故事脉络清晰,逻辑没问题。”
“故事很丰满,诗词引用恰当,头尾相呼应,好。”
顾云冬,“……”她说不出来夸奖的话怎么办?
戴知府看妻儿都说完了,心里还是很满意的。最后将视线落在了顾云冬的身上,却见她看完后,表情古怪,一脸便秘的样子。
戴知府心里咯噔了一下,有,有什么问题吗?他自认写得挺好的,检查了一遍也没错别字才对。
“那个,顾家丫头啊,我这故事写得如何?”
顾云冬不忍他失望,绞尽脑汁总算说了一句,“赞扬皇上的话,挺,挺多的,戴伯父词汇量很……惊人。”
在场四人,“……”算了,你还是别夸了,就差明说戴知府拍马屁拍得太狠了。
戴知府抹了一把脸,“你,你还是说实话吧,你戴伯父我还是能听得进去实话的。毕竟这事事关重大,咱们每一步都要谨慎才行。若是这故事不好,到时候就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对牛痘接种法也没好处,我可就白做工了。”
戴夫人也赶紧说道,“对对对,云冬你主意大,你说说哪里有问题。要是不好咱们能及时改。”
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来写
顾云冬的视线在四人面前一一划过,半晌后,小声的说道,“那我……直说了?”
“说吧。”
就连邵青远也眸光殷切的看着她,他自己是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的,但若是云冬说不行,他就赶紧另外再想。
顾云冬轻咳了一声,“故事没问题,就是这写的,不够引人入胜。”
戴知府忙往前倾了倾身子,“哪里不够?”
“伯父,咱们这故事主要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百姓们大多不识字,就算认识,对于太过深奥的字词也无法理解,尤其这些诗句,我们听得懂,可百姓们不一定能听懂。”
故事嘛,当然是要简单直白的,文绉绉的,那是做文章啊。
“这么说来,倒是有几分道理。”
戴知府微微的点了点头,就听顾云冬接下去说道,“这话本和文章毕竟不一样,话本里除了逻辑严谨之外,重要的还是要设置悬念抓人眼球,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有猜测有期待。而且第一句话尤其重要,最好简练干脆,直击主题,辞藻太过华丽,让人听了会昏昏欲睡。”
感觉自己第一句话写得很精彩的戴知府,“……”
感觉戴知府写得比自己强上许多的邵青远,“……”
感觉第一句话绝对能让皇上高兴的戴夫人和戴公子,“……”
这第一句话,好像,确实,不够简练干脆来着。
戴知府觉得自己受到了打击,他拿过那几张纸,再看了两眼后,突然觉得索然无味了起来。
他倒也是个确实能听得进话的人,当即虚心请教,“那依你看,该如何写?”
戴文霍说道,“写话本咱们都不擅长,要不,找个擅长话本的书生来试试?”
顾云冬摆摆手,“不用。我来写,一会儿我写出来了你们再看看,如果不行,我们再找别人试试看。”
好歹也是看过那么多话本小说新闻的人了,这故事也不长,抓人眼球什么的,她擅长啊。
“行,那你先写。”
戴夫人瞥了几人一眼,“写什么写?先用膳,用完再写也来得及。”
真是的,一个个的都讨论的忘记肚子饿了是吧?
她赶紧让下人将膳食摆上来,招待云冬先吃饭。
顾云冬一边吃一边在脑子里构思,其他人都默不作声,速度也十分的快,没多久便吃完了。
顾云冬用完饭没多久,便拿了那些纸张进了书房。
谁也没打扰她,让她自个儿慢慢写,他们继续商讨接下来的流程。
顾云冬提着笔想了片刻,终于在纸张上落下第一句话。
“话说,前段时间,京城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顾云冬也不是专业的写手,但至少比戴知府写的,更像个话本,更能让人听下去。
她动作倒也快,反正有戴知府的样本,她稍稍的换个写法,再将前后顺序调整一下,把那些歌功颂德的废话都给删掉,最后留下一个悬念,搞定。
顾云冬放下笔,吹了吹墨汁,便拿着几页纸出了书房的门。
第一千章 要取个好题目
门外的人立刻围了上来,戴夫人将那几页纸接了过来,顿时愣了愣。
“怎么好像少了两张?”
顾云冬点头,“我将故事简练了。”其实是将那些废话给删除了。
戴知府不愧是当官做领导的,满打满算将皇帝的丰功伟绩就吹捧了足足一张,拍马屁的那些字句就没有重复的。
顾云冬真的想不到,他竟然是这样的知府大人,彩虹屁一级人才。
戴夫人点点头,然后便低头看了起来。
戴知府想拿过来先瞄两眼,只是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去抢,只能先忍着,给戴夫人看完一张后自己再接过来。
戴夫人却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激动。
看完后眸光熠熠的看着顾云冬,“写得太好了,我就是看完了还意犹未尽,真的就跟看话本子一样。”
文章哪有话本子好看?
反正戴夫人觉得,看完自家老爷写的,再看云冬修改的,那就像是在看两个故事一样。
顾云冬松了一口气,她问其他人,“你们觉得可以吗?”
邵青远就算没看完,也立刻点头,“好的不能再好了。”
戴文霍也哈哈一笑,“可。”
只有戴知府,眼神复杂,写的……确实比自己引人入胜。
就是太白话了,而且,“是不是加点赞扬皇上的词句比较好?”
在场四人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戴夫人更是直接说道,“我看这样就挺好,不需要那些赞扬的话,百姓也能知道皇上都做了什么。若是胡乱加上,反而画蛇添足,诸多累赘。”
戴知府看其他人都赞同,只能暗暗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行,那就用这个,文霍,你拿去交给府城最大的茶楼,若是他们把事情办好了,回头有赏。”
“爹放心,我会办妥的。”
他说着拿着纸张就要走,没想到顾云冬却突然叫道,“等等,我记得,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都会提前将要说的内容给通报出来。”
“对,会提前两天告诉客人要说的话本内容。”
顾云冬笑得有些古怪,“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先给这话本取个名字?”
“说的对,那应该取个什么名字才好?”
邵青远,“关于牛痘接种法的故事。”
戴知府,“百姓们的好日子来了。”
戴文霍,“天花终于有救了。”
戴夫人,“当父母的,总算可以放心了。”
顾云冬,“……”你们都是认真的吗?
这算个什么题目?要是她,她肯定不会为了这莫名其妙的标题进茶楼听故事的。
见她一脸无语的模样,四人都愣了愣,不是挺符合内容的吗?怎么好像不太满意的样子?
“云冬,你有什么好的题目?”
顾云冬拿着纸笔,在其中一张纸上写了一个。
四人齐齐探头来看,“……”这题目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顾云冬又写了两个,几人探着脑袋细细的讨论了一阵后,终于选定了其中一个。
敲定了题目,顾云冬总算松了一口气。
戴文霍立刻拿着几张纸离开了戴府,走出大门,他瞬间觉得自己的手里的东西重达千金。
第一千零一章 震惊!京城人被吓坏了
府城最大的茶楼叫鸿运楼,这茶楼经营上百年了,是个老字号。
茶楼的东家是个会花心思的,不止茶叶多样化,连各种点心也丰富的很。之前顾云冬他们的新茗阁开业之后推出了几样吃食,这茶楼的东家就过来接洽过,顾云冬他们也没藏着掖着,跟鸿运楼有了生意往来。
而除此之外,鸿运楼还有一个特色,便是这说书先生。
这里的说书先生说的故事都很新颖,也格外的声情并茂,更绝的是,屏风后面还有人敲鼓打锣配音的。
因此茶楼里慕名而来的人有不少,而茶楼的客人不拘身份,消费的起的贵客,楼上有包厢。消费低的客人,楼下大堂照样能拼桌。
所以这茶楼的生意格外好,有时候还需要排队,因此就算顾云冬他们开了新茗阁,也不影响他们的客源。
戴文霍进的就是这家鸿运楼。
这次他是直接传达了官府的指令,鸿运楼的东家是必须配合的。
不过那东家看了戴文霍带来的话本后,却立刻就来了兴趣,就算没有官府的命令,他也想花银子买下来的。
只是……
“戴公子,这故事,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这等关系到几十万百姓的性命之事,哪里做得了假?”
东家点点头,“说的是,戴大人一向爱民如子,我信他!!”
他甚至隐隐有些激动,小声的试探问道,“只是这前面免费的名额,当真只有几百个而已?那是不是可以给我们留几个?”
“留东家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自然可以的。”戴文霍竭力压下嘴角的弧度。
看,邵青远说得果然没错,限定了数量,大伙儿反而争着抢着想要先定下来。
连茶楼里见识多广的留东家都这般动心,更何况别人?
不过这与他爹当官多年留下的好名声也分不开。
戴文霍相信,他们的计划会很快就铺开了。
留东家顿时笑眯眯的,“那就多谢戴公子了。”
戴文霍拱拱手,很快便离开了。
等人一走,留东家便赶紧找来说书先生,让他将这几页纸的内容给背下来,到时候一定要说得完完整整一字不漏激情澎湃。
说书先生见东家如此重视,忙谨慎的将几张纸给接了过来。
留东家让他留在包间里看,不要将这内容给泄露出去。
随即,他便出门,在一块牌子上写了一行字,紧跟着,挂到了门外。
门外这块地方,就是挂说书内容的标题的。
留东家一走,就有人走过来看了。
“后面两天说的是啥内容?是不是关于书生狐妖的话本子?昨儿个我没来错过结尾了,后面还说不说了?”
“我想听王将军打仗的事。”
“别吵别吵,我看看……”
最后那人眯起眼,看着上面的标题——震惊!全京城人知道后都被吓坏了。
众人,“……”
哈?
啥东西?
“这次的话本子,好像……很不一样的样子。”
“多严重的事情啊,京城那边的人居然都被吓坏了。”
“等等,为何这个话本子要等到六天后才说?”
第一千零二章 了不得的大事
关于这次说书的内容,很快就在茶楼里面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实在是这标题,太引人遐想了。
有人还找上留东家,想问问他是不是京城那边有什么重要的消息。
留东家笑而不语,只是说道,“等过两天你们来听了不就知道了吗?”
“那你给我们透露一下关于哪方面的。”
留东家摇摇头,趁人不注意赶紧跑了。
这事很快就被宣扬了出去,实在是原本京城的事情就是整个大晋朝的风向标,大伙儿对京城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格外的感兴趣。
如今居然说京城里的人都被吓坏了,那他们呢?是不是得吓死才行?
戴文霍在外边打听了一圈后回来,兴致勃勃的说道,“现在街上好多人都在议论这事,顾姑娘果然厉害,取了这么个名字。”
顾云冬呵呵。
其实她一开始的标题根本就不是这个。
她原本写出来的是:震惊!皇上竟然做出这种事。
难以置信!皇子为何要做出这般生死抉择。
这个一看就仿佛是皇家秘辛一样,多抓人眼球,是吧?
可戴知府看到后脑袋都差点要摇下来了,坚决不肯用这个。说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回头别事儿没办好,反倒被追究问罪了。
顾云冬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另外取了一个。
虽然效果貌似也还可以,但她这心里还是有那么点遗憾在。
至于为何要六天后才开始讲,自然是为了留下充足的时间给邵青远他们做好其他准备了,当然也能让事件继续发酵。
说书茶楼这边已经没问题了,戴知府这边便紧锣密鼓的开始召集这府城县城的大夫了。
给全宣和府的百姓进行牛痘接种,邵青远一个人肯定无法成行的。
他得先告诉那些大夫如何操作,大伙儿同心协力共同运作才行。
不过就像邵青远说的,不管是大夫还是百姓,都得让人求而不得才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质疑和麻烦,戴知府放出去了一个消息。
某种无法治疗的疾病终于有了解决方式,太医院的太医打算挑选一部分天赋好的大夫,将此方法传授给他。
若有那感兴趣的大夫,近日可到府城衙门报道,衙门会从中挑选合适的十个人精心教导。
对,名额只有十个人,先到先得吧。
这消息一出,府城里各个医馆的大夫便率先到衙门报道了。
戴知府将名字都记了下来,不过他也怕所有的大夫都过来,导致城内的医馆空荡荡的,病人没法看病,所以他还是限定了条件。
比如,一个医馆内,最多只能两人参加。
这一限定条件,让这些大夫更是心痒痒,更加趋之若鹜了。
六天后,大夫已经集结完毕,连底下的各个县城的大夫也来了许多。
戴知府在府衙后面收拾了几间院子房间,让人都住了进去。
邵青远,开始正式授课。
与此同时,鸿运茶楼的说书先生,惊堂木陡然一拍,屏风后面的锣鼓重重的一敲。
然后,开始侃侃而谈。
“话说,前段时间,京城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第一千零三章 此人英俊潇洒
鸿运茶楼里面全是人,楼上的包厢已经全部满了,楼下的大堂更是或坐或站,挤得满满当当的。
就连门口窗台也都是人,大伙儿都侧着耳朵听故事。
实在是这次宣传格外给力,不止是那个震惊体标题的作用,还有戴知府让人暗中宣传的原因。
所以鸿运茶楼今天的客人前所未有的多。
说书先生莫名的还有了那么一丝丝的紧张,但到底经验丰富,很快就沉浸在了故事里面。
“话说去年年底,京城里突然来了一个人,此人年纪轻轻英俊潇洒,最重要的是,他有一身好本事。”
说书先生抑扬顿挫又神秘兮兮的说道,“此人风尘仆仆一身疲惫,到达京城后,便立刻前往太医院院首宋太医的府邸,使出浑身力气敲开宋太医的家门,然后,便晕了过去。大家猜猜,这人跑到宋太医家所为何事?”
底下立刻有人猜到,“找太医还能为什么?当然是他得了不治之症,请这位宋太医治病呗。”
“非也。”说书先生摇摇头。
“难不成是宋太医的亲戚,遇着什么困难了找他帮忙?”
说书先生还是摇头,“非也非也。”他卖了两个关子,很快就解开了谜底,“他找宋太医,是因为手里有秘密医方,想要交给宋太医。可惜啊……”
他摇摇头,众人立刻挺直了身体,“可惜什么?难不成他晕过去后就没醒过来?”
楼上的顾云冬听了忍不住嘴角一抽,你们的心咋就那么黑呢?专门往坏处想,就不能想想好的?
说书先生又‘啪’的一声拍了惊堂木,摇头说道,“可惜区区无名百姓,没有拜帖没有引荐,想见太医院院首何其困难?门房根本就不让人进去,此人连宋太医的面都没见着,就被人赶出来了。但他没有放弃,这份医方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百姓,只有交给宋太医,才能递到皇上手里,才能昭告天下,让世人不再因此病去世,家破人亡。”
“于是,他拖着疲累的身体,守在宋太医的府邸外,想着等到天黑了肯定就能见到他了。可他不知道的是,宋太医正巧出门采药,这日根本就不会回来。大家想想,十二月的天啊,京城里那得多冷啊,他愣是抗住所有的风寒,足足在门外守了三天三夜,总算等到了宋太医回来。”
“宋太医见他脸色惨白身体僵硬突然出现,那是狠狠的吓了一跳哇。还好,宋太医医者仁心,见他冻得瑟瑟发抖,赶紧让人把他带回府,让他吃了东西喝了热水,这人啊,才慢慢的缓过来。”
“哪里知道这人身子一暖和,终于能够说利索话了。立刻便抓着宋太医的手,迫不及待又激动万分的说道,‘宋太医,困扰了咱们上千年的病症,终于能解决了。咱们终于找到预防天花的方法了,以后,再不会让人死于天花传染了。’”
“啥??”
不论是楼上楼下,整个茶楼的客人全都忍不住站了起来,猛地瞪大了眼睛。
第一千零四章 愿下十八层地狱
“你刚才说啥病?天花?”
有人甚至激动的就要冲上前去,还好店小二机灵,赶紧把人给拦下了。
“大伙儿先冷静点,等先生说完。”
楼上有那身份尊贵的客人提出质疑,“这怎么可能?从古至今,从没有人找到治疗天花的办法,你吹牛呢。”
说书先生笑眯眯的,“这位先生说得对,宋太医也不相信,这不是胡闹吗?这等性命攸关的事情,怎么可能你说能治就能治的?不可能!!宋太医生气了,宋太医愤怒了,宋太医想把此人赶出去了。但是!!”
“此人斩钉截铁发下重誓,说若有半句虚言,愿下十八层地狱,被五马分尸,让人千刀万剐,永不超生!!”
楼上的顾云冬,“……”她有写过这样的字句?你不要胡乱添加好不好??
可说书先生却越发说的激动起来,脸色都涨红了,手里的惊堂木‘啪’的一拍。
整个鸿运茶楼的声音彻底消失,所有人都被这样的誓言惊得大气不敢出。
这得多狠呐?对自己下这么重的誓。
“宋太医被震惊了,他见此人如此信誓旦旦,想着若他说的是真的,那岂不是造福万民?再不会有人因为得了天花只能等死,这对于天下苍生来说是何等震撼的大喜事?”
他说的激情澎湃,底下的人也听得热血沸腾。
说书先生声音一顿,低了下去,“于是宋太医半信半疑,耐着性子听他说了医方。没想到,他越听越是兴奋,越听越认可这医方,当即抚掌大乐,连叫了三声好。”
“但是,宋太医作为太医院的院首,没有亲眼看到过这医方的效果,自然不会昭告天下,他得对天下人负责任。因此,他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一边,专心试验此药方,连皇上那边也请了假。”
“一个月后,宋太医满脸疲惫的从府邸里面出来,但他的眼神却散发着光,灼热的都能烧伤人。他连夜进宫,第一时间禀告了当今圣上。”
说书先生朝着东方拱了拱手,“圣上英明,大伙儿都知道。自打皇上登基后那是励精图治,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堪称千古一帝啊。永宁府赈灾,万庆府斩落贪官污吏,就说咱们宣和府,那山上的盗贼也被皇上派兵捉拿,咱们老百姓才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过,是不是?”
“是!!”这个倒是真的,当今圣上也才上位没多久,可作出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全部都是为了百姓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说书先生满意,“所以,圣上虽然半夜被吵醒,但是一听宋太医带过来能预防天花的医方,当即什么火气都没有了,激动万分又满怀期待的和宋太医商讨到半夜。甚至第二天,皇上亲自出宫查证结果。”
“看到医方果真有用,皇上大喜,当场袖子一挥,给此医方赐了名字——牛痘接种法。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接种了牛痘的人,从此以后,再不会染上天花了。”
众人都惊呆了,接种牛痘?
“真的假的?”有人小声的问。
说书先生大声,“问的好。”
第一千零五章 全京城人都被吓坏了
“皇上在宣布了牛痘接种法后,所有人都在质疑,这牛痘接种法是不是真的有用,真的假的?万一是假的,那岂不是得没命?”
说书先生继续,“尽管皇上再三保证,绝对没问题,已经有超过三四十个人接种过牛痘了。皇上亲眼所见的,可还是有不少人存疑。”
“皇上着急啊,这可如何是好?这等造福百姓的事情原本是天大的好事,但没人愿意尝试,岂不是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医方?每年得了天花的人还是会成批成批的死去,皇上的心都在滴血啊,这些都是他的子民,他想救大伙儿的命呐。”
说书先生声嘶力竭,底下竟然已经有人开始抹起了眼泪,皇上当真是爱名如子啊。
“皇上是个仁君,他虽然心里着急,但也不想强迫别人非要接种,可事情难道就只能这样,毫无进展了吗?就在这个时候,十一岁的二皇子,郑重的跪在皇上面前,面色坚定的说,‘父皇,儿臣愿意一试,儿臣还未得过天花,正好可以接种牛痘。到时候父皇请百官和百姓们一同亲眼见证,必然会相信父皇的。’”
“哗”的一声,所有人都惊呆了。
二皇子?二皇子竟然愿意亲自当试验品??
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难道他就不怕失败吗?
说书先生惊堂木又是一拍,“大家没听错,二皇子当真要亲自试验,大皇子得过天花,纵然有心帮忙也无可奈何。但二皇子没得过,他要接种,必然是拿自己的性命在赌。这等惊世骇俗的举动一传出去,全京城人都吓坏了。”
很好,点题了。
楼上的顾云冬微微的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水,她没有胡乱取标题吧,多贴切。
茶楼里的客人纷纷瞪大了眼睛,可,可不是吗?不说京城里的人,他们听了也吓坏了。
那可是皇子啊,二皇子还是嫡子,身份何等尊贵,居然也乐意,乐意接种牛痘?
说书先生喝了一口茶水,刚才说得太激动些,嗓子有点冒烟。
底下有人忍不住了,屏着呼吸小心翼翼的问道,“那后来呢,皇上同意了?”
说书先生点了一下他,“问得好,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件事,这事不到一天,便震惊朝野。京城百官无人同意,纷纷上奏折恳请皇上打消二皇子的念头。甚至有那忠君爱国的大臣,将自己的儿子带进宫,让他代替二皇子来接种这牛痘。”
“你们猜皇上说了什么?”说书先生顿了顿,不等人开口,又接着说道,“皇上说,朕的儿子是皇子,他受万人敬重,得世人称赞,享受到了权利和衣食无忧,那他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那也是应该的。为了天下苍生,朕,赞同他亲自试验牛痘接种法,尔等不必再劝,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在场的众人狠狠的倒抽了一口凉气,“皇上,皇上就这样同意了?”
“皇上恩泽天下,有此明君,是百姓之福,天下之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