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桥
初传祥的儿子害怕挨揍,躲在了初世民家后的沟里,都天黑了,还是不敢回家。
初响森在大喇叭上广播之后,村上的人都开始留意起来,直到初世民吃过晚饭,这才在后面的大沟里发现了初传祥的傻儿子,便把他给送回了家。
初传祥见初世民帮他把傻儿子给送了回来,千恩万谢。
“明天把儿子送到他外婆家住几天吧,这几天我要去田里忙农活,没有人在家照看他,不要到时候又出什么状况。”
“也只有这样了,都不在家,我在外面干活也不安心。”
初世民听到他们夫妻两个说话,就问道:
“他外婆家在哪里?”
“就是小刘楼,在祝家集往南,大概有几里路。”
“小刘楼啊,我正好要开三轮车去那里,买点喂兔子的饲料。要不我明天去的话给你们带着。”
“那感情好,明天一早,我们早起去你们家门口等着你!”
第二天,初传祥带上两个孩子,和初世民一起去了小刘集。初世民先是把饲料买好,然后就把初传祥和他的两个孩子放到他外婆家。初传祥送到之后,就打算和初世民一起回到祝家集,他饭店要去开门营业啊!
当然回来的路就不用在走原来的路了。从小刘集直接去祝家集,中间要经过一条小石桥,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小桥。常年失修成了座危桥,现在基本很少有大车从那里过。就今年都有好多次,大车从桥上过,大小都出点意外。
初世民的三轮车到石桥的时候,这才发现这边聚集了很多人,把小石桥都给堵死了。原来是小刘集村委的人,他们打算把这个石桥给用炸药炸掉,然后重新在建一个小桥。
两个人也算巧合,在晚一会,他们两个就没有办法过去了。
为了大家安全期间,小刘集村委上的几个人开始设置路障,初世民急忙把车开过石桥。过了石桥以后,初世民没有走,就把车子停在路边,然后看着他们去炸桥。
小刘集的几个人布置好路障,就把他们村上请来的几个建筑队的人叫了过来,要他们要开始布置炸药。
这个石桥也算是相当古老了,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啥时候修的了,就是村上岁数最大的老人,他们也说不清楚这桥的来历,他们只是知道关于这个石桥的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这里是个蛇窝,经常有大大小小的蛇聚集在这里,人们怎么驱赶都赶不走,为此修桥人费劲心思,到最后就失去了耐心,强行在这里修建了这个小石桥。
后来这个小石桥从修好后就没有素静过,每年大事小事总要出上几次,所以后来传的有点玄乎。
建筑队的人把炸药安放好之后,给过来给村领导汇报,问啥时候可以引爆。
村里的几个负责人,合理了一下,就今天弄把,别在等着了。
一声巨响过后,大家通过爆炸的浓烟中看到了他们一生都很难忘的记忆,原来整个石桥下面全是空的,给炸药一炸,整个桥体都沉了下去,并且从下面出来了一大片大大小小的蛇,其中有一条最大的蛇,确切的说是条蟒蛇,大概有碗口粗细,长度至少有五六米。
这一下,大家炸开了锅,建筑队的几个也不管了,都掉头就跑了,给在多的钱也不干了。
一阵慌乱之后,村里的负责人才慢慢的定下神来,那条大蟒蛇被炸药给炸的晕了过去,应该是没有死,好多没有炸死的小蛇都很快的跑了,就就留下了炸死的蛇的尸体,还有这条大蟒蛇。
村委会的看到初世民的三轮车还没有走,就过来给初世民商量着,搭顺风车去祝家集。
祝家集有公共电话,通过电话上报县里。县里接到电话以后,就马上和县动物园取得联系,派出了几个专业养蛇,捕蛇的人,开车过来!
蟒蛇风波
小刘集炸桥炸出来一条大蟒蛇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一时之间好多人都涌向那里。大家都为了看个热闹,可是真正到了那里就都不敢靠近了,都远远的在外围站着。
至于以前的建筑队,这个时候也不想去修桥了,毕竟出了这种事,大家都有恐惧心里。
第二天,县动物园的几个专业人员很快就到了现场,他们先是查看了现场,用一个很大的笼子把那个大蟒蛇给装了进去,大蟒蛇明显是受了很重的伤,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先是给它做了简单的处理,然后在石桥下面撒了好多硫磺。就这样小刘集村上的领导这才敢靠近事发地。
为了安全期间,他们就在广播上通报,近期大家不要在这附近出没。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最后给出了他们的推断,说这个蟒蛇是成对的,目前受伤的是条公蛇,还有一条母蛇不知道去向,如果带走这条公蛇,有可能会遭受母蛇的报复,希望大家近期不要靠近。
可是如果不把这个公蛇带走,单凭蟒蛇自己,估计很难自己休养好。
他们也是两种选择,一是把公蛇治好之后,把它在放在附近,引诱那天母蛇出来,一起把他们抓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它放回去,回归自然!
小刘集的村领导害怕蛇进行报复,就商量着用最原始的办法,用车拉来大量的沙灰,还有土,把整个炸出来的大坑,全部填起来。然后在上面用水泥全部封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好多村上的老人都不同意这么做,他们说这样做是在作孽,容易受报应的。后来,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去说服他们,毕竟这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安全起见,整个过程,他们都一直在现场。
几天之后他们把整个桥洞,还有周边的坑全部都用土给堆满,然后在土的上面用水泥全都封死。
等他们这些忙好之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这才回去。
也许大家的惧怕心里,以后的很多年,这条路都很少有人在走。慢慢的,大家就都开始遗忘了这条路。村上的人自己集资在旁边重新修了一条路,从而取代了这条路。
不过说真的,刚开始的几年确实也传来了好多传说,都是些怪异的事,不过都是大家传的。
后来,那条被带走的蟒蛇,由于伤势太重,动物园的人也没有把它救好,死在了动物园里。
初世民是这件事的亲身经历着,所以说后来很多人提起这件事的事的时候,都去向他求证。可是初世民是个唯物主义者,每次和大家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就事论事,从来都不会去添油加醋的乱说。
可是初传祥就不这样,到处乱说,并且越说越玄乎,直到后来派出所的找他去谈话,他这才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祝家集镇上的领导,为了平大家的恐惧的心理,违心的找来法师,在那里做了一场法事,就这样大家恐惧的心才平和下来。
刺猬
初世民和李巧云搬到新家,一晃都有三个多月了,慢慢的也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晚饭之后,一家人都有出门在家周围的树林里溜达的习惯。
初世民这天,晚饭后带着两个小孩在树林里遛狗,脑子里都在思考着批改作业上的事。初一用手抓着小黑的脖子,靠着一棵树正和初二交流着。就在这个时候李巧云从家里出来。
“初世民,初世民,我们家放兔子草的房间里,好像最近几天总能发现好多鸡蛋壳,我们家也没有养鸡,最近我们家也没有吃多少鸡蛋,在说就是吃了鸡蛋,也不会把鸡蛋壳当房间里啊!”
“鸡蛋壳,这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楚,可能是两个小孩放的吧。”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在说儿子也没怎么在家里玩啊!一放学回到家,基本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之内!”
“那就奇怪了,好好的,家里最近怎么一直会多就这么多鸡蛋壳。”
“到时隔壁大嫂家,最近的几个母鸡下蛋明显变少了,这些鸡蛋壳是不是他们家的啊。”
就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听到小花狗在一直的叫,初一初二两个人还有小黑在树底下玩,小黑听到小花狗在叫,也跑了过去,紧接着初一初二他们两个人也跟着过去,李巧云这个时候也听到了狗叫,由于上次初二被马蜂蜇,所以这次她怕又出是啥事,就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原来在树旁边的柴火垛里有一只刺猬,李巧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小花狗见主人也过来了,叫的更凶了。本来小花狗一开始发现刺猬的时候,用爪子去挠刺猬,结果被刺猬给扎了。
然后小花狗就变聪明了,一个劲的围着刺猬转。
“初世民,你过来看啊,这边有个刺猬,还挺大的。”
初世民听到李巧云在喊,就也走了过来,到了跟前,初世民这才发现,确实是一个大刺猬。
“估计我们家兔子草堆里有它们的窝,刺猬有偷吃鸡蛋的嫌疑,要不我们家的鸡蛋壳怎么解释,还有隔壁大嫂家的鸡蛋估计就是它们干的!”
小花好像不服气,一直围着刺猬转圈,就见初一拿着一个小木棒去捅刺猬。到时初二,他应该是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没敢去弄,并且他还在阻止初一去搞刺猬!
按理说,在初家庄这一带,刺猬应该很少,看到刺猬,初世民也有点意外,他打算搞个箱子,把刺猬给抓起来,结果李巧云补不建议给抓起来,毕竟这不是宠物,在说这个刺猬养起来也没有啥用,弄不好,还有可能给扎到了。
初世民见李巧云不让他捉回家,也就没有去抓,然后带着两个小孩还有两条狗回家去了。
李巧云也在后面跟着回家,刚到家门口,正好遇见大嫂。
“大嫂啊,我们在柴火垛里发现了刺猬,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刺猬啊,估计你们家的鸡蛋就是它们这些刺猬干的。”
“真假的啊,我还没有发现刺猬那,你们有没有把它给抓住啊!”
“没有,我没叫初世民抓,在说就是抓到它也没有啥用,还没有东西给它做窝。家里又小孩,弄不好给扎到了就不好了!”
“你们把他放了,估计它还要去我家偷鸡蛋,下次我遇到了,肯定不会放它,最起码也要把它抓起来。”
红眼病
可能是因为初世民一家人发现了那只刺猬,并且又把它放回去,那个刺猬就在也没有在他们家附近出现。估计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大嫂家的鸡蛋后来在也没有给刺猬偷吃。
鲁西南这边常年都是比较干燥,并且这边的土质不容易保水,就造成了好多乡间的小路到处都是浮土,风一吹,天空上面全是灰蒙蒙的。
树叶上,房屋上,房间里面的桌椅板凳全是土,每天就是不停的去擦拭也没有用,所以这边的人们最后也就习惯了到处都是浮土的生活环境。
人们最后也就懒得去搞卫生了,灰尘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通过灰尘做载体,传播的很快。每年春秋天,好多传染病就会出现。
祝家集小学最近几天出现几个学生患上了红眼病,并且传播的很快,主要是小学生的防范意识太薄弱,并且自身的抵抗力也很差,初世民班上的学生很快也给传染上了。
说起这个红眼病,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眼睛疾病,其分为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以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顾名思义,大部分红眼病的产生都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
虽然红眼病比较常见,但是大多数人在感染红眼病以后,不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特别是在农村,也没有那个医疗条件,大多数就自己盲目用药进行治疗,最后会导致病情出现严重现象。
至于红眼病的出现,基本是就是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很多人由于不够注意清洁卫生,不经常洗澡、洗手、剪指甲,导致病菌通过很多途径感染眼部,如揉眼等,往导致病菌通过类似的方式入眼,对眼部造成感染,从而引发红眼病。
然后就是很多人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日常用品会与他人混用,要知道,病菌很可能通过这些进行交叉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的药注意自身的清洁,还要避免接触他人使用过的物品。
还有就是,在学生群体以及上班族中,很多人都有长时间工作或学习的习惯,长时间的用眼,导致眼部过度的劳累,出现酸痛等现象,若不注意保护眼睛,劳逸结合,那么,眼部抵抗力下降,就很可能引发感染,产生红眼病。
最后就是很多人由于工作或学习等特殊原因,导致长时间的逗留在不良环境中,如污染、沙尘、辐射等,长期的污染,将会导致眼部受损,此外,光线的刺激,也可能导致眼部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病菌感染,产生红眼病。
一开始就几个人患了红眼病,学校也没有重视,到最后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天,红眼病一下在学校各个班级都流传开了,到最后连老师也被感染上了,学校的领导这才意识到严重性,虽然这个病不会对人生命构成多大威胁,但是传播速度太快了。
初世民班上到后来也有了三个学生给传染上了,初世民害怕他们之间在相互传染,就叫他们都回家了,并且叮嘱他们在家里不要乱出门,然后叫父母带他们去医院治疗!
学校里别的班级见初世民把学生给赶回家,也纷纷效仿,最后学校领导干脆就直接出了公告,所有患红眼病的学生都回家治疗!
野炊(上)
学校里面闹了好多天红眼病,把老师们搞的焦头烂额,好在学校采取了隔离,没几天大多数孩子们的红眼病就都好了,慢慢的学校也恢复了正常。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每年的秋天,学校要安排一次秋游。在当时的农村条件,组织学生秋游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教育局的要求下来了,学校也不能一点反应也没有啊!
周五,祝家集小学的校长招开会议,讨论学校秋游的事,征取大家的意见。大家便讨论起来,有的建议去县城的烈士陵园,可以做一次爱国教育,一开始大家都很赞成,毕竟这是一个很符合教育局的安排的决定,可是当说到怎么组织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外出肯定需要经费,这个经费是学校出,还是从同学那里收。
毕竟当时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是很困难的,有很多家庭几个小孩,本身上学就很困难了,如果在收费用,估计很多学生家里不会答应。如果有学生不去,这样就会造成不统一,在学生之间肯定有不好的影响。孩子们中间肯定会有人说,谁家谁家穷,怎么怎么样,到时候很多孩子就会有各种歧视,那个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就在大家讨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初世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有班主任带队组织一下野炊,时间也也可以岔开,就在我们学校周围,不用跑多远,到时候有班主任把各个班级的情况汇总。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兴师动众的出去了,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也容易保证,就算和大部队分开,自己也可以回家。还有就是自己野炊也不需要啥费用,自己带上用具,还能通过野炊锻炼每个人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学校领导听了初世民的提议,感觉还算靠谱,就先叫初世民带着他们班级试一下,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全校推广开。
会议结束后,初世民就在脑子思考着怎么去组织,野炊其实也挺复杂的,最主要就是安全问题。到了班级后,就给班上的同学定好,明天一早在学校集合。
初世民回到家之后,就和李巧云说起这个事,李巧云也童心未泯。
“我也参加可以不,我可以帮你照看着孩子,另外我也会做吃的啊!”
“可以,反正我们每个班级都是独立的,到时候你跟着去,我也能省点心!”
周六,初世民开着三轮车,带着李巧云,初一初二,还有两个小狗,全部出发去学校。
到了学校之后,班上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等着他们了,初世民就先把大家召集起来,说了下注意事项,安全问题在一次重申一遍。
“下面我在宣布一下每个人的分工,整个班级平均分成两队,我带一队,李巧云带一队,就是一队和二队,一队的任务是采集食材,二队的任务负责做熟这些食材。”
接下来,初世民把班上家里就在祝家集的几个学生喊了过来,首先要准备一口大铁锅,然后在准备一些碗筷,还有烧水的壶,桌椅板凳,还有铁锹,一个小水桶,一个有盖的大水桶,并且要把大水桶里都装满干净的水,然后在准备一些做菜用的油盐酱醋,还有佐料啥的!
安排好这些之后,就叫他们都回家准备,初世民把他们队分成三个小组,一小组,主要负责挖野菜,孩子们都是在农村长大的,认识野菜问题都不大。
第二小组负责去河边抓青蛙,还有鱼,虾,等等一些水里的东西。
第三组主要去地里抓一些蚂蚱,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考虑抓野兔,还有麻雀,等等反正是野生的都可以。班上好多孩子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三个小组,都是自己选择,谁擅长做啥就去做啥,很快大家就分好工,初世民就告诉他们,下午三点到四点,无论收获多少,都在学校后面的大坑里集合。
初世民把一对的都安排走了之后,开始给第二队分配任务。
第二队分成两个小组,一小组,主要就是到处收集木棒,柴火,尽可能的越多越好。第二小组主要负责,挖坑埋锅,大锅,小锅,还有就是烧开水,布置桌椅板凳,搭建帐篷。
任务分配之后,孩子们都开始去忙,初世民就开着三轮车,把所有的用具都拉到了学校后面的大坑里,然后和李巧云一起领着孩子们安营扎寨。
李巧云一到大坑,就先把帐篷给扎了起来,扎好帐篷就等于有了根据地,然后在帐篷的前面,放好桌椅板凳。初世民负责挖坑,埋锅,然后就开始生火烧水,把所有用的餐具都用开水烫一下,消消毒!
野炊(中)
外出的三个小组,现在是最忙的,他们要负责搞食材,其中第一小组是几个女生,在家里估计也是经常下地干农活的,对野菜都十分了解。
在秋天,最常见得是野生江板菜,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齿苋,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被誉为“天然抗生素”,整株均可药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利尿明目的功效。
江板菜茎叶肥厚多汁,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磷、铁、铜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其味微酸,因此地道农家炒制的过程中,不会放醋,且会搭配农家咸菜,使其更加有味。又滑又脆,咬一口肥厚的菜叶,咸菜的咸香味中透着江板菜的微酸,绝对的美味!
几个女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个小篮子,她们穿梭在农田里,到中午的时候就基本上把篮子给采满了,然后她们几个把野菜归拢一下,都放在一个袋子里,由其中的一个给送了过来,剩下的几个人继续采摘。
还有一种植物的叶子其实在山东很多人吃,就是红薯叶子,只不过吃法和野菜不一样,人们把叶子采回来之后,清洗干净,然后和面粉和在一起,放点盐,有的在放个鸡蛋,放在大锅里蒸着吃,蒸熟之后,可以在放进去一些辣椒油,也有的放蒜泥,这个蒜泥其实在山东,吃的比较多,就是把大蒜头剥好后,捣碎,放上香醋,还有芝麻油。
几个人在地头歇歇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摘红薯叶子,毕竟全班人要吃,单单吃野菜,他们几个人采摘的肯定不够!到最后,她们又摘了满满的一大袋子红薯叶子,如果不够吃的话就可以做备用。
第二小组的全是班上的调皮鬼,一个个全是捉鱼摸虾的好手。
在祝家集附近方圆十里就两条河,一个是大堤河,一个是杨庄河,其中杨庄河近一点。他们几个先是回家拿渔具,然后都骑着自行车去的杨庄河。几个人也做了分工,两个人负责用网网鱼虾,两个人负责抓青蛙,还有两个用钓鱼竿钓鱼!
那个时候用网网鱼,其实根本也没有多先进的技术,主要用的就是粘网,还有就是我们常说的纱网。两个人到了河边先是把粘网下好,然后在用纱网去网!
抓青蛙的其实是最不容易抓,这个时候,长时间没有下雨,青蛙都上岸去农田了!抓了一段时间,两个人看实在不好抓,就加入了钓鱼的队伍,他们从家里拿了很多酒瓶,然后放一些馒头进去,一边用绳子栓好,甩到河里,这种的钓鱼方法是比较原始的,鱼儿看到瓶子里有吃的就会说着酒瓶口进去,可是一旦进去酒瓶,在想出来就难了,酒瓶的空间小,不容易掉头,这样的话就卡在酒瓶里!
第三小组最热闹,他们没有分工,都是一起。最先抓蚂蚱,那个时候,农田里的蚂蚱很多的,可以说到处都是,大的小的,青的灰的。网兜,菜篮子,是他们的主要工具。一上午几个人还真抓了不少,用个大坛子装的满满的,送回了学校后面的大坑里。
送回去之后,几个人一合计打算去抓麻雀,其实抓麻雀的方法也挺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晚上去抓,他们都藏在农村的树林里,还有茅草屋的屋檐上,用手电筒一照,麻雀就啥都看不到,一动不动,就等着人抓。可是现在是大白天这个办法根本就不行。
初世民到时告诉他们一个办法,就是用高度酒精,或者白酒,给小麦浸泡一下,大概半小时左右,然后把这些浸泡过的小麦,都撒在马路上,或者经常有麻雀出没的地方,一旦有麻雀进来吃,不要多久,就会醉倒,如果是贪吃的麻雀,到最后飞都飞不起来。
其实在那个年代,麻雀多的可以说成灾,到处都是,根本没有人会在乎。就像蚂蚱一样,遍地都是。
三个小组,到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回到学校后面的大坑里集合,当初都是约好的三点四点之间集合!集合完毕之后,就开始做他们的晚饭了,这个才是他们的重头戏!
野炊(下)
下午四点,初世民集合所有人,然后点名。全班除了两个家在祝家集的回家了,剩下的都到齐了。
李巧云在帐篷前的桌子上,登记三个小组的劳动成果。第一小组野菜六篮子,红薯叶子一袋子。第二小组,青蛙九只,大鱼三条,每条都有一斤多重,中型的鱼有十三条,每条也有半斤左右,还有好多小鱼。第三小组,蚂蚱抓了满满的一坛子,麻雀二十多只。
野菜先是用水清洗,然后用开水淖过之后,凉拌着吃。这个任务就有她们采摘野菜的那几个女生负责。红薯叶子,全部清洗过后,用面粉和起来,蒸着吃。这个有她自己来弄,这个也算是全班同学的主食了!
初世民带领着同学们搭起了三口锅,然后用铁丝还有木棒扎起来一个大的架子,把那十三条大概有半斤左右的鱼全部用铁丝吊起来,开始准备烧烤。
李巧云安排好几个女生的任务,把三口大锅做了下分工,一口烧开水,一口锅烧油,还有一口锅她自己动手,开始蒸红薯叶子。
负责收集柴火的同学在这个时候,把柴火在其他同学的协助下全部都搬了过来。
三口锅同时起火,大家就开始忙了起来,有的人杀鱼,有的人清理麻雀毛,有的人弄蚂蚱。
就在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两个回家的学生这个时候也到了,他们从家里带了一袋子红薯,初世民就安排他们放在锅下面进行烤红薯,这个烤红薯大家都喜欢吃。
随着同学们有序的推进这着野炊的进度,也吸引了好多人跑过来看。天慢慢的黑了下来,初世民就叫同学们围成一个大圆形。在中间,他们烧起来一个大火堆。
李巧云这个时候把那三条鱼开始放在锅里红烧,初世民负责把蚂蚱还有麻雀下油锅。
大概在七八点钟的时候,初世民宣布晚餐开始,大家都忙了大半天,好多小朋友都感觉到饿了。李巧云先把蒸的红薯叶子给端了上来,每个人都先来一碗,自己吃多少就盛多少,凉拌的野菜也都弄了上来,有的同学不喜欢吃,就去拿烤的红薯。
为了活跃气氛,十三条烤鱼,还有几十个麻雀,就放在正中间,作为奖励。比如说那个同学唱首歌,就可以选择拿一条鱼,或者麻雀。在比如做游戏,胜利的一组,也可以获得奖励。
活动进行一半的时候,油炸蚂蚱,用大锅也都盛了上来,这个比较多,他们炸了整整一大锅,男孩子们都喜欢吃。
班上的十多个小姑娘,都不敢吃,李巧云就带着他们吃鱼。
就在大家玩的正开心的时候,祝家集的几个老师也跑了过来。初世民在大坑里看到了他们,就走过来,给他们一起介绍了他们野炊的情况,几个人都感觉初世民组织的挺好。
慢慢的孩子们都玩累了,能吃的也都吃的差不多了,李巧云这个时候就和初世民合计着打扫战场,人多好干事,收帐篷,洗刷餐具,然后都放在三轮车上,还有桌椅板凳。
到最后,几个孩子把整个场地的垃圾汇集在一起,全部都汇集到正中间,给烧掉!烧不掉的,还有柴火烧过的灰烬全部都给埋了起来。
天已经很黑了,初世民就吩咐大家回家,那几个老师这才回去,李巧云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两条小狗上了三轮车,初世民发动车子就回家了。
刮大风
“乡亲们,下个通知,明天起,连续两天,天气预报说有大风经过我们这里,接到镇上通知,各家各户做好防范!”
一大早,村上的大喇叭就在广播。
“今年真不好,前些天刚下冰雹,破坏了这么多庄稼,现在还没恢复,又要刮大风了,不知道到底这准不准啊!”
李巧云在厨房里正做着早饭,听到大喇叭广播对初世民说到。
“估计不会有多少偏差,镇上都安排我们村做好防范了,如果不准的话,也不会在广播上说了。”
“这镇上的领导也搞笑,通知我们做好防范,我们做啥防范啊,明天刮不刮风还不知道,就是刮风的,我们又能做啥啊!不出门,庄稼在地里,我们也做不了啥啊!”
“别说那么多废话了,你一会去一下老院子,告诉咱娘,我这周末去县城,问老太太一下,有啥事要吩咐不!”
“还能有啥吩咐的,现在老太太最大的心事也就是初世密的婚事,不知道未来的那个弟媳妇工作的事,他们娘家处理好了没有,在说初世密也是,啥情况到现在都没个消息!”
“我不给你说了,我要吃饭了,一会就要走,去学校!”
一家人吃过早饭,初世民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李巧云洗刷完就去了老院子。
“娘,在没在家?”
一到门口,李巧云就喊了起来。
老太太自从初世民一家分家之后,家里一下清静了好多,老太太刚开始感觉听好的,后来越来越感觉无聊,这段时间经常出去串门,今天吃过早饭正打算出门,正好李巧云过来了。
“在家那,你怎么过来了,有啥事不?”
“初世民这周末去县城,可能是他们学校有啥事,叫我过来问问,你有啥话传给初世密不。还有就是,明天有大风过来,家里有啥东西收拾不,如果有的话,我帮你收拾一下。”
“主要就是问问,现在唐继尧家里有没有把她工作的事弄好,调过来了,我们就准备他们的婚礼!不管怎么说,今年的婚礼一定要办好!”
老太太和李巧云,把院子的一些重要的东西,都搬回到房间里面,然后在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院子!下午的时候,突然变天了,真够准的,开始起风了,一开始风不大,树上的叶子开始落了下来,农村那时候杨树还不多,大部分全是槐树,树上的叶子大多数都黄了,大风一来,漫天都是槐叶!
风越来越大,像是跟我们有深仇一样。地面上的尘土和塑料袋都被吹了起来,甚至连树枝也被吹断了。到了晚上,李巧云这时往外看,外面已是一片狼藉,无法形容。
李巧云回到家里之后,风是越刮越猛,只听窗外“嘭——”的一声响,外面的不知谁家的房门在风的“指使”下重重地关上了。
“嘭、嘭——”门被接二连三地关上。这个时候不能在叫大风了,应该说是狂风,它咆哮着向窗门撞击,不时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连大地都仿佛在颤抖着。李巧云开始害怕了,躲在被子里。狂风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它近乎疯狂地怒吼着,尽管门窗紧闭,仍给李巧云一种狂风近在咫尺的感觉,仿佛它随时都可能像一头发疯的野兽般冲进屋子来。
可能是大风一直没有停的原因,初世民还有两个小孩到现在还没有进家,李巧云开始担心起来,好在她把门窗关闭后,房子里就没有多少动静了,做晚饭吧!
刮大风(下)
李巧云晚饭做好,初世民带着两个孩子总算到家了。初一和初二两个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风,在自行车上,一路尖叫不停。
“怎么回家这么晚啊?外面这么大的风,不早点回来!”
“想着早点回家哪,就是看风太大,在学校里等了一下,本以为会风能变小,那知道越来越大!后来看实在是停不下来,就顶着风回的家!”
“不管了,反正也到家了,我们吃饭吧,不知道明天啥情况那?”
“明天在说明天的吧。今天你有没有去老院子,我周末去县城,咱娘怎么说!”
“也没有说啥,就是叫你督促着初世密和唐继尧婚礼的事,不知道唐继尧娘家,把她工作的事落实的怎么样了。”
“明天风不知道停不停,等风停下来,我开车去县城!”
“你开车去?要是这样的话,我也跟着去,我有多少年没去过县城了!”
“你想去也可以,明天也带上儿子们,我去办事,你带着儿子们转转。今天说今天的事,我们吃饭了。”
一家人在一起吃起晚饭,尽管外面狂风大作,家里永远是温暖的港湾!
大风刮了整整一夜,第二天终于停了下来。
初世民早上醒的很早,看李巧云还有两个孩子都没有醒,就自己起床了。
起床之后,初世民看到外面的树林里,到处都是树叶,还有好多被风吹断的树枝。就自己一个人拿着扫帚去扫树叶,扫回来可以喂兔子。
整整一个早晨,初世民把整个树林的树叶给打扫了个遍,李巧云也起了床,帮着初世民把那些树叶往家里送!
等他们把树叶送回家,初世民把三轮车的车厢用扫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在放上了两床被子。
李巧云带着孩子就躺在被窝里,一起向县城出发了。初一初二也醒了,李巧云给他们两个穿上新衣服,换上新鞋子!
初一初二两个人,穿上新衣服之后,别提多开心了,小孩子也知道新衣服好!
“爸爸,爸爸,我们是不是要去县城啊!”
“对啊,你妈妈还有我们三个都去县城,带你们去逛逛!看飞机,还有好多动物。”
初世民把三轮车的车厢用扫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又在上面放上了两床被子。
李巧云带着孩子就躺在被窝里,他们一起向县城出发了。
一路上,两个小孩别提多么兴奋,不停的叫喊着,李巧云也还不住他们。所到之处,大家都注意着他们一家!
很快他们就到了县城的外围,初世民打算先去加油站给车子加下油,到时候就免得在到处找加油站了!
逛街
“进城了!”
“进就进呗,有啥喊的。”
李巧云在车子后面听到初世民说话,低声的娇斥道。
也许是从来没有到过县城,两个孩子被一座座高楼吸引,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商铺,到处车水马龙。
初世民开着三轮车先是去了县二中,他打算先找到弟弟初世密,把她们娘仨放下来,自己去办事,带着这么多人也不方便。
今天周末,初世密就在家属院里看书,看到大哥一家过来,挺高兴的,多少有点意外。
“大嫂,你们也来了。”
“是啊,你大哥说来县城办点事,我们在家也没有事,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初世民因为有公事要办就给初世密说了几句,约好中午在商贸大厦碰头,然后就走了。
初世密见大哥走了,就换了件衣服,打算带着孩子们还有大嫂去出去转转。
商贸大厦离县二中最近,也是比较热闹的地方,人来人往的。并且在商贸大厦的顶楼有一架报废的小型直升机,这个也是当初经营者的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虽然说是架报废的飞机,但是它也五脏俱全。
那时候,不光是孩子们,很多人都没见过飞机的,所以说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来参观。
“大嫂,走,我们去商贸大厦看飞机去。”
“看飞机去了,看飞机去了。”
初一初二听说去看飞机,都开心坏了。
由于人多,初世密几个打算步行,八十年代的小城,生活节奏还是挺缓慢的,人们做啥事都慢慢悠悠的,也很少有红绿灯,小汽车当然也很少,马路上的大多数人们都是骑着自行车。
居民们家门口好多都是停着自行车,也有一些人家,门口挂着鸟笼子,估计家里是有一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闲着没事干。
初一初二似乎对这些小鸟感兴趣,只要见到门口有小鸟的人家,就跑到下面去看,然后问东问西,李巧云一开始还搭理他们,后来给他们问烦了,就不搭理他们了,两个小家伙就问初世密。
很快几个人就到了商贸大厦,大楼前面是个广场,广场和大楼中间是一条商业街,街道也不宽,两边全是一些小商小贩,最多的就是一些做小吃的。
李巧云看初一初二两个人到处乱跑,一点都不老实,就在一家卖烧饼的前面停了下来,这个是一家专门卖吊炉烧饼的。
其实在祝家集上也有一家,李巧云每次去赶集的时候都会买上几个,孩子们也喜欢吃,所以说今天一看到有卖吊炉饼的,就停了下来,打算买几个。孩子们有吃的,就会老实好多。
李巧云一下要了十个吊炉烧饼,就是吃不完也可以带着,这种吊炉烧饼其实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一种面食点心,先是选用优质小麦面粉,里面放生鸡蛋搅拌,然后在加入热油,芝麻盐,水。调好以后,就像做花卷一样,先把它们一个一个都用手捏好,然后把它们都放在最下面的一个很大的平底锅里,在锅的上面就是一个吊起来的炉子,炉子是圆锥体,最上面有一个用金属做的孔,给吊起来。炉子里面一般都是烧的木炭,炉子底部是铁的,传热比较快,烧饼就是靠这种方式烤熟。
看飞机
李巧云一行人买完吊炉烧饼,就进入了商贸大厦。初世密和两个孩子对逛商场没有啥兴趣,直接就奔顶楼参观飞机去了。李巧云对这个兴趣不大,就对他们说道:
“你们先上去,我在大厦离转转,一会我在上去找你们!”
初世密带着孩子去顶楼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先说李巧云,在商贸大厦的一楼,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商品全是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吃的零食,基本上也都是以批发为主,好多小地方上的小卖铺都是在这里进货。
李巧云平时也很少出远门,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在祝家集购买。当然价格和在这里对比相差了不少,没怎么逛就买了很多东西。由于带着不方便就把东西先寄存起来,然后又去了二楼,二楼大部分是卖衣服和鞋子的,还有就是一些女人用的化妆品。李巧云对这些很感兴趣,女人嘛,这个是天性,买不买是一回事,看一看,试一试,这个就够了!
就这样,在二楼,看到好看的衣服就自己试一试,在镜子面前一会摆个姿势,一会问问价格。衣服试了到时不少,一问价格,又放了回去,最后只是给儿子每人买了一套。
离开二楼,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李巧云这才想起来,儿子和初世密还在顶楼看小飞机。于是便去了顶层。
初世密和两个小孩现在在顶层正玩的开心的很,这架小飞机也就三四米长,里面算上驾驶员也就只能坐下两个成年人。初一初二个头太矮,初世密就把他们两个抱到飞机里。
初一和初二他们两个的兴奋点根本不一样,初一喜欢坐在飞机里的感觉,初二则是对飞机的构造感兴趣,他上了飞机以后,一会看看这里,一会摸摸那里,还不断的问初世密一些问题。
李巧云到了顶楼,看到孩子们,就把买的衣服给他们试一试,如果大小不合适的话好去更换,要是平时,有新衣服穿,肯定开心的很。李巧云没想到这次,两个人根本都不理会他。
初世密见大嫂上来了,就说道:
“大嫂,你先在这里看着他们两个,我下去看看,大哥这个时候应该回来了,说好的我们这个时候碰头。”
初世密别过大嫂,就下楼,去了大门口。就在初世密到了楼下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初世民,都在楼下等了一段时间了,等的似乎有点不耐烦了,三轮车就放在路边。
“大哥,我们在这里,你这么快就过来了。”
初世民看到初世密,就问道:
“她们几个人怎么没下来,走,我们去吃饭!”
“都在顶层看飞机那,叫我过来看看你过来没有。”
“我就不上去了,你去把他们喊下来,我找个小饭馆,我们吃饭了,我都饿了!”
初世密回头到楼上喊他们,初一初二还没有玩够,都不愿意下来,最后李巧云假装发火,两个小家伙这才恋恋不舍的下了飞机,在二楼给两个小孩试了一下衣服,大小还可以,李巧云这才放心。回到一楼,四个人把寄存的生活用品,还有买的零食取了出来。
这时,李巧云和初世密也感觉到饿了,就打算去吃饭!
羊肉汤
出了商贸大厦,四个人就看到了初世民。
“你们想吃点啥啊?”
“我们在这边看看呗,我也不知道吃啥?”
李巧云一手领着初一,一手拿着买的东西,初世民这时候急忙把李巧云手上的东西接了过来。
“你们学校的事情都办好了没有?”
“全弄利索了,吃过饭就可以回家了,你们上午都玩的啥?难道就是在这个地方逛了一上午吗?”
“孩子们都喜欢看飞机,不肯走!”
几个人边说边走,一抬头,就看见一个门脸,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羊肉汤’。初世密看到后就对他们几个说道:
“别乱逛了吧,我们去喝羊肉汤吧,在这一片,羊肉汤还是很有名气的。很多人都喜欢喝,我也经常喝,味道确实不错。”
“那行,我们去喝羊肉汤吧!”
中午喝羊肉汤的人不多,一般早上和晚上喝的比较多。另外羊肉汤是温性的,现在还不是喝羊肉汤的旺季,冬天喝羊肉汤的最多!
大家走进羊肉汤馆,这是个夫妻店,男的在烧汤配料,女的负责招呼客人,现在人还不多,里面只有一个食客,老板娘看一下来了几个人,急忙迎了上来。
“老乡,喝羊肉汤吧,一共几位啊?”
“你看看,就这么多,大人三个,小孩两个!”
“好嘞,大人三个,三碗大碗的,两个小孩来两碗小碗的!一共五碗,要不要辣!”
“大人的三碗要微辣,小孩子的就别放辣了!”
说起这个羊肉汤,我们在这里要介绍一下,羊肉汤属热性,具有温衷散寒、健脾开胃、醒脑明目、滋阴壮阳等功效,常喝可强身壮体,增强抗衰免疫能力,特别是饮酒之后,温胃养神的效果尤其明显。
如果晚上饮酒过量,夜间胃粘膜受到酒精腐蚀,早晨起来会很不舒服。早餐若喝上一碗羊肉汤,恰如水漫旱田,深滋缓润,感到透心的清爽。又似熨斗祛皱,渐烫渐平,真是通体的熨贴,一天都觉得蛮有精神。
其实,以羊肉做汤,这个也是人类饮食的自然选择,自古以来,相习成俗。羊肉汤之所以独领风骚,长盛久昌,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内在品质。
观其形态,汁浓色白,晶洁似乳,而且水脂交融,浑然一体。尝其味道,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糊,清香满溢,鲜美爽口。
另外羊肉本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十作为地方传统名吃,羊肉汤有其明显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鲁西南优质的青山羊和天然的水质,用外地的羊肉或水熬制出来就要大为逊色了。
这里是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地方,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南有黄河故道,北有大沙河,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是全国著名的鲁西青山羊繁育基地。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青山羊膘肥体壮,肉质细嫩,腥膻味小。尤其是有过生育又终止繁殖的“蒙羊”和挤碎**失去交配能力的“捶羯”,肉质更加丰腴肥美。
另外这里地处平原,水质纯净,蕴涵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许是天地作合,自然造化,优质水和优质肉给当地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高天厚土,物阜畜旺,羊肉汤便应运而生,可谓得天时之缘,地利之便,人杰之灵。
这种从原产地供应羊肉和水的做法,已经成为好多大城市羊肉汤馆炫耀的资本,虽然强化了“原汁原味”的竞争力,却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也带来诸多不便。
后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位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敢于向传统挑战,大胆创新,研制成功了方便盒装式全味羊肉汤。就是将传统羊肉汤,经过均质、喷雾、干燥等技术处理,使之由液态变成粉状固体,而原有营养成分并不减少。
然后加以精美包装,即可不胫而走,销往海内外。这就让远离家长的人想喝羊肉汤时,像吃方便面一样即食即饮,从而使原本锁在深闺的窈窕淑女,堂而皇之地成为外地人呼之即来随时可餐的秀色美味。分丰富。经过高温乳化和药物(佐料)调和,更凸显其药膳功能,古代许多养生典籍多把其列为温补佳品。
“别看这家羊肉汤馆很小,烧出来的味道相当正宗,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喜欢来这里喝的,我就是跟他们过来喝过几次才知道的,其实这家店的老板整个家族都是做这个行业,在县城有好多家分店!”
过了没有多大会,五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就给端了上来,另外喝羊肉汤一般在配上烙馍,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老板娘,在给我们配五个烙馍,不够的话一会在添!”
几个人没多大会,一碗汤就下肚了,都喝的一头汗!初世民感觉没喝过瘾,就问大家,还有没有在来一碗的。
“你饭桶啊,真能吃!”
李巧云边说边站起身。
“老板,在给我们来三碗!要喝就喝过瘾!”
李巧云估计是吃不下了,就分出来一大半给两个孩子。
一起回家
吃过饭,一行人从羊肉汤馆出来,初世民发动车子,大家都上了三轮车。大家都感觉有点累,特别是两个孩子,一上车就躺在了被子里面。李巧云这时候也感觉好乏,就建议回县二中家属院。
初世密看大家都不想溜达,就没有在提去动物园玩,就引路回了县二中。下午的马路上,人明显多了好多,初世民车开的也不快,孩子们没多大会就在车上睡着了,此刻虽然气温不低,李巧云还是给孩子把被子盖好。
到了县二中的家属院,初世民把车子停好,孩子们都睡的很香,就没有把他们喊醒!
“初世密,你看看你们家门口好像有个人,应该是个女的。”
“还别说,真有个人,别是唐继尧吧!”
“你一说还真像,你看看她在招手那。”
有客人来了,于是初世民和李巧云便一人抱起一个小孩,大家快步走了过来。
“嫂子,你们怎么来玩了,还把两个小家伙也带过来了。”
“你大哥来办点公事,我们就跟着一起过来玩了!”
初世密打开门,李巧云和初世民把孩子放在床上,这才都坐了下来!
“你今天怎么从荷县过来了,有什么急事吗?”
“我工作调到二中的事,我们家里给弄好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来这边报到了。本来要过几天才过来,现在我已经不上课了,一个人在荷县,都呆了好多天了,有点无聊,就到你这里住几天!”
初世密给大家倒好水,也坐了下来。
“明天我们还有一天休息,要不我们跟着大哥他们的车一起回家吧!我也有段时间没有回去了。”
“我们来的时候,老太太还叫我问问你们,现在你来了,就一起回家吧!”
唐继尧见大家都想叫她回祝家庄,也就没有在推辞。
“光顾着说话,都忘记问你中午饭吃了没有。”
“一点都不饿,虽然午饭没吃,来的时候吃了好多水果。”
“家里还有几袋方便面,要不我给你泡上一袋。”
“别泡了,我真不饿。”
李巧云突然想起来,在百货商厦给孩子刚买的好多小零食,就出来门去三轮车上拿!
“别去拿了,我们歇一下,就回去把,一会在回去的路上在吃吧!”
初世密在家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换了件衣服,就和大家一起出来,初世民忙着去弄车子,李巧云和唐继尧正要抱着孩子出门,初一初二这个时候突然醒了,看到唐继尧,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呆呆的看着她。
“傻了吧,你妈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家怎么样。”
“走吧,走吧,回祝家庄吧!”
初世民把车子车头调好,大家就都上了车,开始往家里赶!
和谐的家庭气氛
唐继尧的到来,大家的心情都很愉悦,特别是李巧云,话一下多了好多,订着问东问西,马上就要成为一家人了,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一个温馨的家庭,是用物质换不来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看你攫取财富的能力,还有你经营家庭的能力,一个善于经营家庭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才是最后的真正赢家。
当然我们说的家庭不仅是自己的小家庭,还有大家庭。小到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大一点的来说,一个大家庭之间的婆媳关系,妯娌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你就会体会到人活一世多么的舒心,我相信没有那一个人不向往。
人在这个社会上感受到的幸福感,好多人都以为是财富获取的时候,其实这种快感很短暂,真正给你带来持续的幸福感的是你在这个大家庭里,获得的到的尊重。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你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者家里添加了一个家具,要不了一个月,你的新奇感,幸福感就会所剩无几。但是你如果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它会叫你永远保持着幸福感。
唐继尧和李巧云也许是天生的就很投缘,有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岁月曾经给唐继尧带来了磨难,这造成了她对人的戒备心理,慢慢的给自己塑造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圈。开始很少对人敞开心扉,话也越来越少,但是自从遇到了李巧云之后,两个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一生中,每个人所要经历的苦,冥冥之中都有定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年轻的时候把该吃的苦都吃光,到将来就会少吃苦或者不吃苦。其实这个吃苦的过程就你成长的过程。
温柔的对待自己的身边人,是一种人生境界,那怕你曾经伤痕累累。
到了初家庄之后,初世民先去了老院子,老太太和老爷子见到唐继尧都高兴很,也许此刻老两口已经默认了这个儿媳!
唐继尧看到一家人这样对她,莫名的感激之情充斥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感谢上苍,让自己的余生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
老太太拉着唐继尧的手,询问着他们家里的情况,还有她工作上的事,老爷子当然没有老太太表现的这么强烈。
初一初二这个时候也没有了睡意,跑到老太太身边,扯着老太太的衣服角,老太太从初世民一家分了出去之后,老太太不像过去那样,能天天看到孙子。
李巧云在院子里待了一会,想到家里还有奶奶,就急忙回家去看看,毕竟从一大早就出门了。
初世民和初世密两个人看大家聊的这么热闹,就出去转了转,这个时候两个交流了一下各自在学校的情况。后来就说到了初世密年前婚礼的事。
傍晚时分,李巧云从家里又回到了老院子,和唐继尧忙乎起晚饭,两个人一起下厨房。
晚饭期间,大家说起了二姐初云芳,估计要生了,老太太叫初世民给写封信,问问情况,初世密的婚礼,到时候不一定能从内蒙赶回来。
老爷子这个一段时间,身体似乎没有过去好了,虽然身体没有啥毛病,精气神没有过去那么足了。回顾自己的一生,少年生在旧社会,年轻的时候,所有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祖国。现在又看着子女一个个成家立业,孙子,外孙,一个接一个的出生,还有啥不满足的那。
这时候,天终于完全黑了下来,整个初家庄也安静下来了,偶尔传出几声狗叫,点缀着初家庄的夜空。
晨练
第二天早上,初世民就把两个小家伙给喊了起来,带上两个小狗,打算去村外的马路上锻炼身体。一开始,两个人都不愿意起床,躺在床上装睡着,不搭理初世民。
李巧云昨天逛街逛的也累了,起床起的也晚。
“你们去溜达溜达吧,一会我就做早饭,我们吃过饭就到老院子,初世密和唐继尧也不经常回家,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就多陪陪他们吧!”
初世民带上儿子,出了家门,一路小跑着上了马路。小黑和小花就跟着两个小孩,小孩走的快,它们就跟的快。
两条小狗其实长的还挺快的,从李家庄带过来之后,就和两个小孩天天混在一起,所以说,初一初二和两个狗的感情也好。
清晨的阳光透过马路两边的树叶,均匀的撒在马路上,几个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初世民他们来回溜达了几圈。李巧云这时候做好早饭,就出来喊他们吃早饭。
早上早起,然后出门跑跑步,初一初二感觉清爽好多,也有了食欲,早饭之后,一家人就去了老院子,唐继尧正在做早饭,老太太和老爷子也是刚起床,初世密估计起的比较早,家里的兔子都喂好了。看到他们一家人过来了,唐继尧就从厨房里出来,问道:
“嫂子,你们吃过早饭没有,我刚做好。没吃的话,一起吃吧!”
“我们都吃过了,一大早他们三个都出去锻炼身体了。锻炼好,就回家吃的饭。”
“那他们起的是挺早的,小家伙能起的来吗?”
初一初二两个人跑了过,看看做的啥好吃的!
“刚吃过饭,没吃饱吗?没吃饱,一会在跟着我们一起吃。”
老太太看李巧云也过来了,就把她喊了过来,从兜里拿出一些钱,交给她:
“你一会,等唐继尧吃过饭,就带她去我们祝家集逛逛,看看又没有合适的衣服,我上岁数了,不想跑了,你就帮我给她买件衣服,对了你别说是我给的钱,就说你自己买衣服去,顺便给她买一件。毕竟你是她嫂子!”
“我有钱,你收回去吧!”
“你有钱是你的,我出钱给你们两个买件衣服还不可以啊。”
李巧云听到老太太这么说,只好把钱给接过来。
他们很快吃过早饭,李巧云拉着唐继尧说,
“我今天想去祝家集买件衣服,你跟我一起去,帮我也能长长眼,我也好久没买衣服了,昨天在商贸大厦,看了件衣服,看中是看中了就是太贵,没舍的买,还是我们集上的衣服便宜,考虑在三,还是打算来家里买!”
“好吧,我们一起过去,就不带他们两个大老爷们了,就把这两个小男生带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