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八十章 我只是觉得,你变了
晏儿深吸一口气:“皇叔公,也许朕还不能当一个真正的好皇帝。朕终究还是会心软,不愿意跟小二兵刃相见。”
“我只是说了最坏的结果,你作为皇帝,总是要考虑这些后果。至于到底如何做,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做主。一切的后果自己承担。”
“这责任,太沉重了。”
“这就是你作为皇帝所要付出的代价。”
“朕明白。”晏儿神色凝重。
整个除夕宫宴上,他都没有露出一丝笑意,始终蹙着眉。
云黛本来也在宴席上,但外头下着雪,她腿有些不舒服,就早早退席,回去歇着。
赵纾陪着她走了一段,说起小二的事情。
云黛的反应有些平淡:“这些事,他们兄弟俩处理去,要打还是如何,随便吧。”
正下着雪,赵纾举着伞,闻言朝她看了眼。
她裹着厚实的斗篷,一张白皙脸庞被围在白色的绒毛中,显得特别小,特别精致。
赵纾心中生出几分温柔来,抬手,轻轻把她发髻上的雪抚掉。
云黛抬头朝他看了眼。
赵纾微微一笑。
“你干嘛露出这种笑。”
“没什么。”赵纾看向前方,“我只是觉得,你变了。”
“人都会变的,年纪,容貌,各种。”
“我是说你的性情。”
“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哪儿有那么多纯粹的好坏啊。”赵纾抬手轻轻拍了下她的头顶,弄的她发间的步摇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云黛道:“你可注意到影响吧。”
赵纾笑道:“你如今是不是有点过于颓废了?别的事情不管,自己俩儿子相互争斗,你也不管?”
“你当我是玛利亚,管世间万物的苦难呢?我也算是奋斗了二十年,为北齐和大周殚精竭虑过,为商号和百姓夜不能寐过。如今弄到自己一身的病,阴天下雨哪哪儿都不舒服。您还是行行好,饶了我,让我过几年轻松日子。”
“你这话说的好像谁逼着你做事似的。”
“可千万别把我绑在十字架上烤,我受不起。而且也累了,什么都不想管。”云黛伸手从路旁枝叶上,抓起一把雪,在掌心搓成雪団,感受着手心传来的寒冷。
赵纾伸手把雪団拍掉:“还嫌腿不够疼呢?”
“过一会儿手就暖和了。”
“不管你是不是觉得累,不想再管事了。可是,小二终究是你儿子,你能眼睁睁看着他背叛大周,看着他在北齐称帝?”
“称就称吧。”
“那你之前做过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什么努力?”云黛看他一眼笑着反问。
赵纾怔了下:“你自己做过什么,自己不知道吗?当初你千里奔袭北齐,最后成功让北齐归顺了大周。如今你要眼睁睁看着北齐再次分裂出去,燃起战火?”
“别把我想的那么伟大。我当初让北齐归顺,也是无奈之举。当时北齐皇帝死了,我大哥也战死了。难道要我留在那里当女皇不成?我倒是想,可惜已经做了大周皇帝,还有了孩子。”
都二千九百八十一章 底线
“后来不是找到了萧子良?”
“可惜是个废柴,什么都干不成。把北齐交到他手里,那就彻底完了。”
“如此说来,你只是想借助元璟的才能,让他帮着管理北齐?”
“差不多吧。”
“这么说,你也有想过让萧子良做回北齐皇帝?”
“我说真的,北齐归不归顺,萧子良做不做皇帝,于我来说都无所谓。我是真的不在意。但我要对得起我大哥,起码,让萧氏血脉延续下去。”
“这么说,你不在乎小二会不会称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凡人何必螳臂当车。就算没有小二,以后也会有别人。”
“你倒是想得开。只是你这样,未免有种游戏人间的心态,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想不开,难道把自己气死?”云黛摇摇头,“他们虽是我儿子,但我已经把他们养大。他们愿意做什么便去做,只要别触及我的底线,我不会管。”
赵纾朝她看:“我能问一句,你的底线是什么吗?”
“不要祸及百姓,弄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如果小二称帝,即便皇上愿意满足他,北齐朝廷和百姓也不会答应。开战是必然的,只要打仗,怎么可能不殃及百姓?”赵纾说道,“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是想劝你,及时阻止这种事情发生。”
“我怎么阻止?小二不听我的。”
“本王相信,你还是有法子的。”
“哎,凭什么让我去辛苦费劲,跟自己亲儿子作对啊。”云黛停下脚步,“你呢?秦王殿下,这大周的国事与你无关是吧?”
赵纾也随之停下,把伞举到她头顶:“他们又不是我儿子。我管得着吗?”
“你不是大周的守护神吗?”
“那是百姓的吹捧,你还当真了不成。”
“反正我不管。”
“真不管?”
“管不了。”
“以后出事了,可别哭哭啼啼来找我。”
“我什么时候哭哭啼啼找你过?”云黛瞪他一眼,“你倒是跟我说说,我该怎么管小二?再跑一趟北齐,把他捆回来?上次幼儿去跟他打了一架,也没把人带回来。我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骨头,能干什么?啊?”
赵纾道:“你……怎么说着说着就急了。”
“我没急,就是烦。”
“那不是你的儿子?”
“我生了儿子就得管他们到死啊?”
赵纾朝她头顶看了看,也就不说话了。
她今天似乎心情不大好。
还是少惹为妙。
一直沉默着走到凤仪宫门口。
云黛停下脚步,开口:“抱歉,我不该朝你发脾气。”
“外面冷,进屋吧。”
“关于这件事,我会想想办法。”云黛又说。
赵纾道:“没关系,如果你觉得累,不想管。我可以替你管。”
云黛抬头看他:“你怎么管?”
“年后,我去一趟北齐。”
“可是……”
“没关系。”赵纾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如今我已经不是摄政王,不需要一直留在京都坐镇。晏儿很聪明,有能力管好朝政。”
第二千九百八十二章 本王要走了
云黛看见他眼底的浮光,有些内疚:“这些年,朝廷一直依赖你,却也是囚禁着你。对不起。”
他是战神,是需要在更辽阔天地驰骋的雄鹰。
他不该被禁锢在小小的京都。
可为了信守对赵元璟的承诺,他硬生生在京都守了三年。
云黛心里是一直感激他的,但也一直没说句谢谢。
赵纾把伞递给她:“我也姓赵,这本也是我分内之事,有什么对不起的。过完年,我就要走了。”
云黛抬头:“这么快?”
“晏儿已经亲政,身边也有不少得用的人。我在北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赵纾笑道。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说不好。”
“你都多大了,难道还以为自己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在那种苦寒之地熬着?”云黛不赞成。
赵纾笑道:“我怎么听着,你以为我已经六七十了?本王才四十多,不至于被你说的这般孱弱吧。”
他虽四十多,但看着也就三十来岁的模样,阔肩窄腰的修长身材。面容常年冷漠,但依旧是俊美的,感受不到什么大变化。
云黛道:“那你也不能跟年轻人比。还是别去了,小二的事情,我会想办法。”
“你在这里的办法再多,手也伸不到北齐去。还是我去解决吧,要么,我就驻守在那里。有我在,你总不会再担心小二和晏儿打仗了。”
云黛皱眉:“把你捆在北齐边境,就为了不让他们打架?别说你这法子可不可行,就是行,你怎么不算算,自己多大了,他们两个多大?你活得过他们吗?”
赵纾笑道:“你说的也是个理儿。不过,本王在一天,便守大周一天阿宁吧。等本王死了,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行!”云黛断然反对,“你再让我想想。”
“好,你就好好的想。不过,要在屋里想。”赵纾把伞塞到她手中,“外头冷,快回去吧。”
云黛道:“我都到门口了,还给我伞。”
“谁叫你娇气。”
“……今儿年三十,明早我差人送饺子给你。”
“好。”
赵纾点点头,转身走了。
云黛看着他的身影转过墙角不见,才回到宫里。
虽然穿的厚实,但还是腿脚冰冷。
青衣赶紧弄了一大盆热水,让她泡一泡,暖暖身子。
否则晚上会腿疼到睡不着。
按惯例,除夕要守夜。
浅儿和幼儿都来陪着她,采采和朱绣荣都要照看孩子,没法过来。
母女三个吃着干果点心,闲聊,下棋,时间过的也快。
守到子时的时候,外面响起鞭炮声。
远远近近,此起彼伏。
新的一年,来了。
云黛站起身走到门口,看漫天大雪,鼻端有淡淡的硫磺味。
这是记忆中的新年的味道。
只是,没了那个放烟花给她看的男人。
他不在的每一天,她的心都空落落的,仿佛三魂七魄都丢了一半。
青衣进来的时候,看见两个长公主都靠在软榻睡着了,她一个人站在廊下,只穿着身薄薄的绫袄,大吃一惊,慌忙拿着斗篷过去给她披上。
第二千九百八十三章 又一年
“您怎么一个人站外头,多冷啊。快跟奴婢回屋吧。”
“我没事。”云黛站着没动,喃喃自语,“雪下的这么大,冰山一定更冷了。”
青衣听清楚她的话,眼泪一下子流出来。
先帝走了三年了。
娘娘的心也跟着走了三年,至今无法回来。
只有她才知道,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娘娘是怎么暗自落泪,辗转反侧。
“娘娘,您别想了……”青衣哽咽,“先帝都走好几年了,您不能一直这样伤心难过啊。您……好歹保重自己的身子。”
“保重了身子有什么用?”
“您还有皇上,有公主们,有小皇子小公主们……他们都盼着您好。”
“他们只是子女,晚辈,不是伴侣。”
“奴婢看您这样,心里真是难受。”青衣落泪。
云黛看她:“青衣,你知道吗,上次我去看他,他就一个人躺在冰棺里面。一点点的变化都没有,但他的皮肤是透明的,睫毛上都结霜了。他一个人,一定又冷又寂寞。我真的,好想好想他。”
青衣哽咽着说:“娘娘,奴婢陪您去北齐吧,咱们陪着先帝,您想他了就去看一看。”
“可是我不想看他那个样子。”云黛深吸一口气,“又过去一年了,真好,还有七年。”
闷着头过,一年很快,七年也很快。
青衣有些茫然:“什么七年?”
云黛没回答,转身走回屋里,看见两个女儿头靠头,依偎着熟睡,便拿了条毯子给她们盖上,沉默注视女儿们的睡颜。
青衣端来一杯姜汤,“娘娘,喝了暖暖身子。”
云黛接过来,笑道:“这么大了,还贪睡。”
青衣笑道:“还没嫁人呢,可不就是孩子。”
“这过了年,就十九了。眼看就要二十了,就算是在皇室,再不议亲,在旁人眼里,也要成老姑娘了。”
跟浅儿姐妹相同年纪的那一批贵女们,还没嫁人的已经屈指可数。
青衣轻声说:“是该准备起来了。只是不知,谁家的儿郎有这样的好福气,尚了咱们的公主。”
云黛笑道:“看她们的缘分。这屋里暖和,让她们安静睡吧,咱们也回去睡觉。”
大年初一,凤仪宫的习惯一直就是聚众包饺子。
两个公主起来就吵吵嚷嚷的洗漱换衣服,赖在母后身边包饺子。
采采抱着慕安,淑妃抱着小公主小妮子,都来给太后磕头。
云黛笑道:“外头这么冷,就别抱着跑来跑去的了。”
采采笑道:“没事,小孩子哪里就怕冷了。妮妮长得也好,比生下来时壮多了。”
云黛伸手摸了摸小公主脸颊,问朱绣荣:“淑妃身子如何了?”
朱绣荣忙道:“多谢太后关心,妾身已经好多了。”
“那就好。”云黛点点头,让青衣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都分发给孩子们。
包了饺子,照例要分出去好些。
秦王府就不必说了,每年都送,都成惯例了。
另外侯府,顾家,靳家,云舞那里,也都收到了赏赐。
秦王府的管家一大早就在门口守着,直到看见保兴骑着马送来食盒,才松了口气。
“又辛苦保兴公公亲自送来。”管家笑眯眯的接过食盒,“这大年初一的饺子不送来,咱家王爷可就断了早膳了。”
第二千九百八十四章 隐形富豪
保兴抬手拍了拍棉衣领子上的雪,呼出一口热气,笑道:“秦王殿下这里,向来都是奴才亲自送,免得那些毛手毛脚的小子做不好。”
管家笑道:“保兴公公这是看重咱家王爷,但您也着实辛苦,还是多教教底下的小子,也叫他们出来见见世面不是?”
保兴笑道:“这话在理,明年再送,我可就不来了。派我徒弟来。”
“那敢情好。这是咱家王爷的一点心意,公公收好。”管家说着就递给保兴一个红色的丝绒红包,“吉祥如意,诸事遂心。”
保兴笑着接了,拱拱手也说了两句吉祥话,便转身上马离开。
这也不仅仅是王府的惯例,他是太后身边的人,大年初一来送赏赐,各家各院不可能让他空着手回去。
别人家的赏赐,保兴都尽量让自己手底下的小太监去送,也能得些好处。
唯有这秦王府,这么多年都是他亲自送。
他自己也习惯了。
拿着荷包回到宫里,云黛笑着问:“给我看看,秦王府赏了什么给你。”
保兴笑眯眯的递过去。
打开了看,里面是两个小巧的金锞子,一个大约一两重,上面刻着吉祥如意之类的话。
“又是这个。”云黛笑着还给他,“别人家府里,年年总有些变化,唯有这秦王府,多少年了都是这些。改天我得问问秦王,是不是一次打了几千个金锞子,就为了平时赏人方便。”
保兴笑道:“这东西,也没人不喜欢嘛。奴才觉得很好。”
“可不是?我这巴巴儿的包了一上午饺子,你跑去送一趟,就得了这么多金子。”云黛叹气,“明年咱换换。”
保兴知道她在逗趣,就笑。
每年节礼,秦王府送进宫里来的东西可不少。
别看秦王高冷低调,这大周的勋贵们,比他有钱的真不多。
他从十来岁就建功立业,一路走来这皇帝的赏赐不会少,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田产地契。
他立那么多功劳,不可能不赏赐。可他已经是秦王,权利上没的赏,就只能赏物质。
尤其是赵元璟,给的赏赐从来不带眨眼的,现在连云黛都不知道秦王手里有多少田产房产。
秦王又是个极度低调的人,府里只他一个主子。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地方。
他绝对是个隐形富豪。
所以,保兴他们从他那里拿金子银子这些赏赐,云黛从来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甚至还想多派几个人跟着去。
大年初一就在来来往往的说吉祥话和串门子中过去。
年初二,云黛去了趟顾家,陪着明敏吃了顿饭。
云舞也带着莹姐儿她们回来了。
莹姐儿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人也胖了好几圈,颇为圆润富态。
总归是日子过的舒心,才会如此。
正说笑的时候,安好和女婿也坐着马车回来。
宋千墨小心翼翼的扶着采采下了马车,寸步不离的牵着她的手。
安好连拐杖都没有用,就这么一步一步走了进来。
孙氏看的眼眶泛红,悄声对云舞说:“安好真是有福气,嫁了个真心疼她的男人。”
第二千九百八十五章 遗传
云舞笑道:“这是好事,你怎么还哭上了。好日子不许这样。”
孙氏忙擦擦眼泪。
小两口先过来给云黛行礼磕头。
云黛抬手叫他们起来,笑道:“安好的腿看着比从前更好了,都能自己走了。”
安好笑道:“倒也没有变好,只是有相公扶着。”
宋千墨有点不好意思:“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也就罢了。只要跟我在一起,哪里还需要她用那些,我就当她的拐杖。”
“坐下吧,怪累的。”云黛让她坐到身边。
安好是晚辈,哪里敢,就挨着旁边的小杌子坐。
宋千墨老老实实站在后面。
孙氏笑道:“你去前院找他们吃酒说话去。”
这是后院,他一个男人拘在这里难免不自在。
宋千墨便行了礼,转身去了。
云舞就问安好:“他对你怎么样啊?”
“还行。但我们俩在一块的时间也不多。”安好笑道,“平时我大多时间在医馆,晚上才回去,还要磨药,开方子,看书。很忙的。”
“这可不行,你这么着,还怎么生孩子?”
“姨母,我还没打算生孩子。”
“不生孩子怎么行?”云舞诧异,“你女婿还没孩子吧?”
安好摇头,轻声说:“我不会阻止他纳妾的,但他也一直没有。”
“他对你好,这是好事,你为何不肯跟他生孩子?”孙氏不免有些着急,“好容易嫁了户好人家,安好啊,你可不许拿乔。”
安好忙道:“母亲别急,我不是拿乔。我只是……担心。”
“你担心什么?”
“……”安好没说话,朝云黛看。
云黛说:“安好,你是不是担心将来孩子的身体?”
安好高兴,果然还是太后最明白自己。
孙氏纳闷:“这是怎么说的?还没生呢,就担心孩子的身子?”
“有遗传的可能。”云黛说。
“遗……传?”孙氏茫然。
云舞却听懂了一些,“哦,你是说,安好的孩子,也可能会跟安好一样,腿脚不好?”
安好点点头。
“这咋个可能嘛!”孙氏直摇头,“我从前在娘家时,认识街对面的一家子,两口子都有残疾,生出来的三个娃儿,都好端端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安好,你就是瞎操心。”
云黛笑道:“这种事,说不准的。如果是后天造成的残疾,比如说摔伤,生病之类的,就不会传给孩子。但如果是天生的,像咱们安好这样的,生下来便是如此,就有很大的可能传给孩子。”
安好听了使劲点头:“对了,我就是这个意思。还是太后明白。”
“但也不是一定的吧?”孙氏问,“好些生下来就残疾的人,也照样生出来好端端的孩子了。”
“确实不一定,这是概率问题。可能生出有问题的孩子,也可能是健康的孩子。”云黛实话实说,“但生出有问题孩子的概率,肯定远远大于正常人。”
“那也有两口子都没问题的,生出来的孩子有问题呢?”孙氏朝安好看了眼,小声说,“安好的爹娘都没问题啊。”
第二千九百八十六章 不生孩子不完整
安好垂首。
作为晚辈,关于爹娘的事情,她不好说什么。
云黛也没当着她面说什么,免得让孩子尴尬难看。
等安好不在眼前的时候,云黛便跟孙氏,云舞说了这件事,叫她们以后不要再提让安好生孩子的事情。
云舞很理解,加上听云黛的话,当即应下了。
唯有孙氏不解:“这不生孩子怎么好呢,将来在宋家可待不下去的。”
云黛道:“你觉得,安好的腿是因为什么缘故才变成这样的?”
“生下来就这样,依我看,大概是她娘亲怀她的时候还好好保养。”孙氏说。
云黛摇头:“因为安好爹娘的关系。”
“关系?”
顾承安和顾云湘虽不是同父同母的嫡亲兄妹,但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
亲近结婚,生出有问题的孩子的概率太大了。
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隔代遗传的想象。
也就是说,可能近亲成亲生下的孩子是正常的,但再下一代就生出弱智或者残疾的孩子。
古代人不了解这其中缘故,但肯定也见过这种事。
果然,云黛一说,孙氏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云黛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我那药铺时常遇到一个来买药的稳婆,那婆子接生了四十年,接过的孩子不知多少。她就说,好些堂兄妹或者表兄妹生下来的孩子,不大正常。”
孙氏道:“表兄妹这是亲上加亲。”
云黛道:“什么亲上加亲啊,根本就不该这样。五服之内的亲戚,都不该在一起成亲生孩子。我支持安好的决定,她自己学医,必然也懂一些。她不想害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跟着吃苦头。这是她负责任的表现。你还有顾承安,谁也不许在这件事上逼她做什么。”
孙氏不敢忤逆,忙垂首应了。
云舞看她这样,就笑道:“你急什么,安好的女婿都不介意呢。如果他要孩子,纳妾便是,想要嫡子嫡女,就把庶出的孩子给安好养,不是一样的吗?”
孙氏叹道:“到底不如自己亲生的好。”
云黛道:“只要男人对自己好,有没有亲生的孩子,也没什么。好好教养都是一样孝顺的。何况咱们安好自己有田产铺子,有嫁妆,还能自己开医馆赚钱。不依靠着谁。”
“如果她实在不肯生,我也没办法。”孙氏叹气。
虽然她答应了不会再嘟囔什么,但想到安好不肯生孩子,还是不大安心。
没人的时候,她悄悄跟顾承安说了这件事,说女人到底还是要有孩子傍身才行,不管生出来是什么,总归是要生的。
顾承安一听脸就沉下来,狠狠训斥了她,“你若是闲着没事,就去睡觉。安好的事情,连太后都发话不许管,你嘟囔什么?”
孙氏有些委屈:“我还不是关心安好?这女人不生孩子,还算是个完整的女人吗?”
“不生孩子的女人多了去了,能怎么着?你倒是生了不少,我看你也就这样。”
“……我倒里外不是人了,行行行,以后我不提了,行吧?”
孙氏讨了个没趣。
第二千九百八十七章 接回来
安好终究是不肯生,宋千墨也就依着他。
宋家自然是不满意的,但宋千墨也并不是嫡子,没有要继承家业和传承香火的任务。再加上宋千墨有皇帝撑腰,宋家叽咕一阵子,也就算了。
后来又说不生可以,但必须要过继宗族的孩子。
安好同意了。
她只是不想自己生,不想害了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孩子,也不排斥收养孩子。
但小两口都还很年轻,倒也不着急这些事。
过完正月十五,这年就差不多过完了。
朝廷休沐结束,一年的的活计又开始了。
过完元宵第二天,靳家就送来了口信。
是给皇后的。
说是给莲莲定了亲事,这就要接到府里来待嫁。
这些年方喜妹母女俩一直就住在庄子上,之前皇帝选秀的时候,方家使了个法子把莲莲的名字也添上去,直接被采采拦下来了。
不仅如此,还惹的太后生气,把方家秀女的名字也划去了。
那以后,方家再不敢去帮方喜妹母女,靳岚也不去接,这母女俩就只能一直住在庄子上。
如今莲莲已经十七了,选秀不成,也不能在家耗着当老姑娘,便让人写信上来,求靳岚做主给女儿寻个门当户对的婆家。
从前再多的错,毕竟是自己女儿,不可能真的就不管她的终身大事。
靳岚让族里的老人帮忙牵线,给安好定了个小官吏家的儿子。
他看过人了,虽不出彩,但老实本分,是个过日子的人,配得上莲莲。
靳岚就做主给定下来了日子。
但要接方氏母女回来待嫁,靳岚也没有想好,还是先递信给大女儿,询问她的意思。
采采知道后,觉得方氏是莲莲亲娘,要送女儿出嫁,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就说让父亲自己做主。
只要母亲没意见,她都可以。
红豆还住在靳府呢。
虽然俩人也没有重新在一起,但靳岚在心里,始终把她当唯一的妻子看待。
他询问红豆,红豆道:“哪个女儿出嫁,不想让自己娘亲看着?你既然决定让莲莲好好出嫁,自然也不能拦着方氏。都接回来吧。”
靳岚这才命管家去庄子上,把母女两个都接回来。
几年不见,方喜妹老了许多,不到四十的人,鬓角泛白,皮肤发黑,眼角都是皱纹。
看着像是五十多岁。
靳岚见了都吃惊:“你怎么变成这样?”
方喜妹已经完全失去了争强好胜的心。
这些年的庄户生活,已经磨平了她。
她做梦都想再次回到这里,回到相公身边。
如今再次回到了靳府,她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听见靳岚的话,有些拘谨,手脚不知往哪儿放。
“我在庄户里,时常出去做活,晒黑了。”她有些羞愧的垂着头。
眼前站着靳岚,红豆。
他们衣着虽不算华丽,但一个依旧是温文俊雅,另一个仍然美丽端庄。
他们站在一起,从来都是一对璧人。
而她自己,已经又老又丑。
方喜妹的自惭形秽之感,无法控制的涌出来。
第二千九百八十八章 天壤之别
但她已经没了那份心性。
她现在,就想安安稳稳的待在靳府,过不愁吃穿的平静日子。
不会有乡下人对着她们母女指指点点,风言风语,也不会被因为没柴火烧,而要亲自去捡柴。
她完全想开了。
她什么都不求了,只想有吃有喝,生活富足。
这些年住在乡下,她不知悔恨了多少次,多少回想就这么吊死。
可终究是熬过来了。
虽然她已经变成了十足的农妇模样,但终究是回来了。
靳岚看她这样,也于心不忍,说道:“先去安顿吧,莲莲的亲事定的是下个月,还有些日子,可以好好准备。”
莲莲不是十分满意这门亲事,但她已经不小了,若再闹腾,也许父亲就完全不管她了。
她绝对不要留在乡下,嫁给一个粗鲁的乡下汉子。
虽说那沈家不是高门大户,但好歹是官宦人家,比庄户人不知强了多少倍。
来之前,方氏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乖巧,千万不能再惹父亲生气。否则她们母女俩就彻底完了。
也许后半生都要在乡下度过。
这个可能性直接就把莲莲吓着了。
这时方氏说道:“下个月就成亲,是不是略微仓促了些?”
靳岚说:“沈家老爷子的身子不大好,看着快不行了。”
只这一句,方氏立即不说话了。
按当地规矩,沈家老爷子若是没了,他的孙子三年内都不能成亲。
莲莲都十七了,还能再耽搁三年?
那可不行。
“沈老爷子还能撑多久,要么就尽快办了吧,冲冲喜也好。”方喜妹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靳岚道:“也不至于就急到这个地步。按定好的日子来吧。我已经命管家把该准备的东西都放到了你们房里,这段时间好好准备。有什么需要的,跟红豆说。”
方喜妹立即对着红豆行礼:“劳烦姐姐了。”
红豆摆手:“你别跟我说。如今靳家管事的人是姑奶奶。”
“姑奶奶?”
“就是我。”话音刚落,一个蓝衫女子走过来。
容貌秀美,行动却风风火火。
正是靳姗。
方喜妹有点呆愣:“太,太妃?”
靳姗道:“我出宫了,搬回家里住。这是太后特意允许的。”
“啊,这是好事,好事。”
先帝都不在了,她一个没有子嗣的妃嫔,出不出宫的,也没人在意。
靳姗又道:“在卫红鸾完全接受哥哥之前,我暂时管着后宅事务,你和莲莲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哦,好,好,我记住了。”方喜妹拉着莲莲,“快给太妃磕头。”
“免了吧,少来这些虚头巴脑的。”靳姗摆摆手,转身走开。
她现在的日子过的挺逍遥的,陪着自己已经年老的姨娘,每天捣鼓吃的,看看戏,打打牌,虽跟宫里的日子不能比,但能够陪在老娘身边,倒也平静。
莲莲回来,不免问起采采在宫里的情况。
听说她已经生了个小皇子,地位尊贵,不可撼动之后,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一开始,她们的.asxs.都是一样的,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她们的地位已然是天壤之别。
第二千九百八十九章 心疼皇叔公
莲莲心里挺难受的。
认真论起来,她跟采采的出身是一样的,甚至,她应该比采采的身份还高一些。
因为方喜妹嫁给靳岚的时候是正妻,而卫红鸾只是平妻。
论跟太后娘娘的关系,当初方喜妹也是跟在太后身边侍奉,也有主仆之谊。
可后来……
一切就慢慢变了。
怪谁呢。
从理智来说,莲莲心里清楚,只能怪自己的娘亲太作,没有抓住与太后的那些情分,没得到好处。
只能怪她命不好,传了心疾,让娘亲为了自己而做出疯狂恶毒的事,害了贺氏。
她能甘心吗?
她千万百计的讨好外祖家,想要搭上宫里选秀这条路。
可是……
却没选上。
她真的很害怕,害怕自己只能一辈子待在乡下,最终嫁给一个粗俗的乡下汉子。
好在父亲并没有真的那般绝情,还记得她这个女儿,肯为她安排一门亲事。
对方门第不算高,但总比乡下人强许多。
莲莲虽不满意,但也不敢多说什么。直到听说采采已经生下了皇帝的嫡长子,心底的某一块情绪,有些崩溃。
但那又如何呢。
她再崩溃,也只能自己收拾情绪。
一个月后的出嫁,还是要嫁的。
过完年,朝廷的日常事务恢复正常。
晏儿正式亲政,各方面还算顺利,赵纾便提出了要去北齐边境这件事。
朝廷百官都很高兴。
他们觉得,有秦王去北齐那边,能够震慑北齐王,让他不至于乱来。
晏儿却不太愿意。
倒不是他猜忌秦王,他对秦王拥有绝对的信任。
下朝后,晏儿请皇叔公到御书房说话。
“皇叔公,您坐下说话。这里没有外人,朕也就不兜圈子。”晏儿沉吟,“您要去北齐的缘故,朕知道,是为了小二。”
赵纾笑道:“倒也不仅仅因为他。如今你已经亲政了,手底下的人也够用。我在这里,作用不大。”
“谁说皇叔公作用不大?”
“我的意思是,我留在这里,不如去北齐作用大。”赵纾说道,“皇上心里必定也为北齐那边的事情烦心。”
“朕也不怎么烦心,只是……”
“我知道,皇上顾念着兄弟之情,不肯做出决定。所以,我才更要去。”赵纾说道,“有我在那里,动静皆宜,也就不必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难道皇上信不过我吗?”
“不!”晏儿忙摇头,“朕不愿意让皇叔公离开,只因为不想让皇叔公再去北齐那苦寒之地吃苦头。这么多年,您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应该留在京都,安安稳稳的享享福。”
赵纾笑道:“皇上这话,与你母后倒是很像。”
“母后必然也是心疼皇叔公,不肯让你再去。”
“我才四十来岁,又不是六七十,你们不至于把我当作需要安享晚年的老人家来看吧?”
“皇叔公,朕绝不是这个意思。相信母后也绝对不是。”
“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事实上,对你们来说,北齐苦寒,对我来说,那里却是比大周还要熟悉的地方。”
第二千九百九十章 知己
北齐,毕竟是他从十几岁就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他曾经的上司,战友,属下。
无数英魂热血挥洒的地方。
他怎么会觉得那里苦呢。
他的骨子里燃烧着战斗的血液,叫他余生都待在京都养老,才是对他真正的折磨和囚禁。
晏儿心里明白这些,但总是觉得不忍。
毕竟那里真的苦,不是说喜欢那里,就能忍受的。
何况,母后也不大同意。
自从父皇过世,母后的性子就变得消沉许多,这几年因为有皇叔公在,时常聊天开解,出去散心,才好些。
若皇叔公一走,总觉得母后在宫里就更孤单了。
但赵纾态度坚决。
晏儿答应他会好好考虑,回头便去找了云黛。
“如果母后不想让皇叔公走,我便不放他走。”
“说什么傻话?”云黛笑道,“秦王又不是咱们的私人物品,因为喜欢,舍不得,就要留在身边?他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他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真的为他好,就遂了他的意。”
“可是皇叔公毕竟不是很年轻了,我担心……”
“你们这些小孩真是讨厌,自己二十岁的好年纪,就觉得我们三四十岁的人都是走不动道的老人家了呗?你皇叔公才四十多,对于一名武功高强的将军来说,正是精力充沛,身强力壮的好时候。”
晏儿笑道:“儿子可没有觉得母后老。这只是儿子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之心。”
“让人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是孝顺,而不是你强加自己以为的孝顺。”
“好吧,既然连母后也这么说,儿臣便答应皇叔公,让他去北齐。”
云黛点点头,没说话。
对她来说,秦王已经是比亲人还要亲的存在,甚至,可以说一句知己。
赵元璟离开后,给以她最多慰藉的人,便是秦王。
一旦对某个人产生了依赖,再分开,必然是难过的。
但她也知道,这只是习惯性的依赖,她可以克服。
很快就会再次习惯。
原本以为还要一段日子才出发,但没几天,汤圆圆就送来情报,说北齐那边有点不同寻常的动向。
似乎北齐王在收拢散落在北齐各地的军队。
朝廷百官对于他不肯缴纳赋税和抗旨不回的做法,本就是诸多非议。
传回来这个消息,更是让大臣们惶恐和愤怒。
北齐王要做什么?
他这分明是要搞事情。
晏儿忍了又忍,终究没忍住砸了手边的茶盏。
一直以来,他知道小二的心思,也知道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但,这么多年的兄弟情分在这里,他愿意满足小二的愿望,但绝不是无底线的满足。
就连浅儿也来问他:“小二是不是真的要在北齐称帝?”
她向来不理会朝事的,都得了这消息,有了这个想法。
何况是旁人。
这一次,晏儿主动传来秦王,请他立即出发去北齐。万一小二真的要做什么,也可以有时间反应,不至于被打的措手不及。
第二千九百九十一章 临别之礼
赵纾早已经准备好了,三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这天,再次挂帅,领军出发。
出发前,云黛去送他,送给他一件礼物。
一匹马。
照夜狮子。
“这照夜狮子只认你,你养了这么多年,竟舍得送给别人?”赵纾笑道。
云黛道:“你又不是别人。”
赵纾微怔,但还是挂着笑:“这礼物我不能要。”
“这匹马,是萧子业送给我的,本就是北齐之物,他的家长就是那里。”云黛说道,“它跟了我这么多年,从小狮子变成了老狮子。我让它回归家乡。”
“就这样?”
“照夜狮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神马,它应该在辽阔草原奔跑,而不是被我养在宫里做宠物。”云黛抚摸着照夜狮子雪白的毛,“虽然我很舍不得它,但……你带它走吧。”
“既然舍不得,就好好养着。反正已经养了这么多年。”
“落叶归根嘛。”云黛笑笑。
赵纾本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见她坚持,也就不再劝,说道:“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它。”
“多谢。”
云黛伸手抱住照夜狮子的脖子,把脸埋进它柔软的毛发间,低声说:“以后跟着秦王,要听话。他是个很厉害的大将军,你跟着他,比跟我有前途。我会一直记着你,想念你。再见,小狮子。”
照夜狮子有些焦躁不安的踢了踢前蹄,把大脑袋靠在云黛肩膀处,大眼睛里竟流出一滴泪水。
云黛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瞧你们这依依不舍的,干脆别走了。”赵纾说。
“你应该做的是赶紧把它带走,省的我难过!”
“行,走了。”
赵纾翻身骑到照夜狮子的马背上。
照夜狮子竟没有反抗,只是有些忧伤的看着云黛。
云黛道:“以后他就是你的主人,要保护他。”
赵纾笑道:“本王需要一匹马保护啊?别这么多话,回去吧。”
“对了,我还有样东西给你。”
“你不是已经送了我这匹马。”
“这马儿不是送你的,是托付你照顾。”云黛翻白眼,“照夜狮子又不是东西,它是我很重要的伙伴。救过我好几次呢。”
赵纾道:“好,我知道了。你有什么给我?”
云黛便摸出一只巴掌大的黑色锦盒,递给他:“这个你带走吧。”
“什么?”
“看看。”
赵纾便打开盒子,一股子淡淡的寒气冒出来。
盒子里,是一小块透明的灵芝。
底下压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护身符。
“雪灵芝?”赵纾看她。
“上次你昏迷,我请姬棠棠救你,用了一些,只剩下这小半块。”云黛笑道,“这东西对你更有用处。你带着吧。”
赵纾拿出护身符:“这个?”
“那是你送给我的礼物,你不是说很灵验的吗?随身带着保平安。”
赵纾道:“既然是给了你的东西,你收着便是。”
“我在宫里,能有什么危险?还是给你吧。”云黛笑道,“希望你平平安安,早日凯旋。如果……你跟小二战场见,你会杀他吗?”
第二千九百九十二章 此时此刻,只想在她身边
“当然不会。我会活捉他。”
“谢谢。”云黛真心实意的道谢,“这些年,你为大周付出了太多,不管是我,还是晏儿,都觉得亏欠你许多。将来你老了,晏儿一定会孝顺你的。”
赵纾笑:“你这说什么呢,跟交代遗言似的。”
“呸呸呸,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云黛顿了顿,“也祝你能够有缘遇到合心意的女子。”
“这种事,就不劳你操心了。”
“我知道自己也是瞎操心。”云黛笑道,“一定要平安回来。”
“放心,我会回来,到时你要请本王吃饭的。”
“那你得早点回来,不然,我怕我等不到那个时候。”
“你说什么?”
“没什么,毕竟世事无常嘛,尤其是我这样身体不好的,说不定哪天就没了。”云黛笑着挥挥手,“一路平安。”
赵纾皱眉,朝她多看了几眼。
她全身裹在厚厚的斗篷里,只露出一张清瘦白皙的精致脸庞。
美还是美的,只是……不再如从前那般充满了朝气。
眉宇间,总笼罩着淡淡的忧郁。
这一瞬间,赵纾忽然就不想走了。
什么战场,什么国家,什么命运。
都不想管了。
此时此刻,他只想留在她身边,抚平她微蹙的眉头,时时看她笑颜,不让她流泪伤心。
但,他知道这不可能。
纵使心中百转千回,面上依旧纹丝不动。
“等我回来。”赵纾说。
“好。”云黛仰脸看着他,“放心,一定还会再见的。”
“珍重。”赵纾深吸一口气,纵马而去。
云黛跟着走了几步,看着一人一马,消失在远处。
心里有些失落。
这种感觉,当初姬棠棠离开的时候,也曾有过。
好像身边的人,都在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只留下她,一直在原地。
被留下的人是最痛苦的。
云黛怔怔的站在原地,看了许久。
其实早已经看不清秦王的影子了,但她却不想走。
保兴上前扶她:“主子,咱们该回了。外头风大,还冷着呢,您这身子受不住。”
云黛道:“其实秦王就是为了解决小二的事情去的。他说得对,小二是我生的,这是我的责任。应该让我去北齐。”
保兴道:“臣子为家国天下领兵打仗,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何况太后您的身子,禁不住去北齐的。那边现在是最冷的时候。”
云黛道:“也不知这次一别,什么时候再见。”
保兴以为她这是伤感,也没多想,说道:“王爷很快就会回来的。主子,咱们回吧。”
云黛点点头,上了马车。
刚到太和门口,就遇到了侯府的人,说侯夫人不大好了。
云黛心中咯噔一下,赶紧调转方向,赶往侯府。
侯府一家子都围在田氏屋里,个个眼睛泛红。
田氏的身子,前几年开始就一直不大好,病病歪歪的,汤药不断。
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多岁的人,熬了这几年,形销骨立的,躺在床上,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
“舅母,您还好吗?”云黛穿过众人,坐到床边,拉着田氏的手,温声说,“您得好好保养身子呀,不要叫我担心嘛。”
第二千九百九十三章 田氏弥留
田氏神色憔悴,眼中无光,哑声说:“黛儿,舅母怕是不成了。”
云黛一下子喉头哽住,说不出话来。
虽然都有了心理准备,但事到眼前,还是令人难以接受。
舅舅明修文站在床边,眼眶泛红,低声说:“你不要当着太后的面,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什么太后呀,她在我眼里就是个孩子。”田氏握住云黛的手,“这些年,你母亲不在,我是把你当女儿看待的。等我不在了,你要好好孝顺你母亲。”
云黛哽道:“舅母,在我心里,您跟我母亲是一样亲的。”
“舅母也最心疼你吗,你可一定要好好的。”
云黛哽咽着答应。
这些年她有什么事,舅母都是忙前忙后,从不缺席。
她完全填补了云黛心中缺失的关于母亲的那一块。
屋里有低低的啜泣声传来。
那是明萱和两个儿媳。
明经和明纬虽没哭,但也都通红着眼眶。
田氏的目光扫过丈夫,儿子,女儿,儿媳和孙子孙女们,叹气:“你们都在这里,怎么就少了诚哥儿呢。”
若说子女一辈里,她最疼的是云黛,那么孙子辈,就怜惜的就是从小没爹的明诚。
上次他闹着要娶幼儿被暴怒的明萱关在房里,破房逃走到军中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也没送回来什么信。
明萱生气,也不许家里人去打听,说是就当这个儿子死了,以后再也见不着了。
但田氏哪里舍得,时常偷偷去打听。
晏儿贴心,命人照应着他。
这个时候了,田氏还是一心只惦记着明诚,明萱生气说道:“那个混账不孝东西,您还惦记做什么。”
田氏闭了闭眼,积攒了一些气力,才说:“他到底是你生的,你何必对他这样绝情。他才多大,那么小的孩子,一个在军里,还不知要如何吃苦头。”
明经说道:“母亲放心,我会照应他的。皇上也会命人关照他。”
田氏欣慰:“是了,有晏儿在,我是放心的。这些年,我手头剩下的东西不多,之前该分给你们姊妹的,也都分了。你们都各自有能耐养活自己,只有诚哥儿可怜。我这里还有几间铺子,都给了诚哥儿吧,你们该不会有意见。”
明萱落泪:“您说这些做什么啊,我们不要您的东西,您自己收着。”
明经兄弟俩忙道:“母亲且安心,您的东西,你喜欢怎么处置都可以。诚哥儿的东西,绝不会有人去动。”
田氏微微点头。
她的目光再一次扫过所有人,仔细看着他们,似乎要把这些她最亲的人的脸,记在骨子里。
云黛轻声说:“舅母您若是累了,就歇一歇。”
田氏缓缓摇头,“不想闭眼,怕闭上了,就再也看不见你们了。”
这时外面响起一片杂乱的脚步声。
明敏,顾承安,承宁,云舞她们都来了。
“你们都来了……”田氏有些欢喜。
临死之前,她惦记的所有人,都在眼前。
也算是人生圆满。
云黛让开位置,明敏靠在床边,拉着她的手,只是说不出话来。
第二千九百九十四章 那时美好
“真好啊。”
田氏呢喃着含笑说完,轻微眨了下眼睛,随即慢慢的闭上了。
手也垂了下去。
她是笑着走的。
神色安详。
“舅母……”云黛的眼泪流出来,难过到无法自已。
明萱也哭着喊了声。
孩子们都呜呜哭起来。
一直以来,田氏都温柔,通情达理,爱护子孙后辈。
她是侯府,顾家和云黛心中的母亲。
她对下人也宽容,不会轻易惩罚。
府里下人都感念她的好处。
一时间,侯府哭声震天。
晏儿和采采,朱绣荣也都亲自赶过来。
虽然这对于侯府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和体面,但人终究是不在了。
田氏走的虽安详,但临死也没能看一眼最疼爱的外孙子,明萱未免更加气明诚,又是生气又是伤心,情绪低落。
侯府的丧事,有明经和明纬兄弟俩操办,底下孩子也都大了。又有顾家兄弟俩帮衬着,办的很顺利体面。
持续了半个月的丧事,云黛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侯府。
陪着明敏,陪明萱她们说话,排解抑郁的情绪。
丧事结束后,侯府逐渐恢复正常秩序,云黛也就想着搬回宫。
天气虽然逐渐和暖,但夜晚还是寒意凌冽。
晚上有点睡不着,她就起身随处走走,不知不觉走到了从前外祖父住的院子。
她便信步走进去,想去看一看葡萄架。
却看见有一点烛光,在葡萄架那边闪烁。
云黛有些惊讶。
自从外祖父过世,这院子就没有人住,只是隔三差五的定期有仆人进来洒扫,顺便打理打理葡萄架子。
晚上是肯定没人的。
怎么会有烛火?
云黛放慢脚步走近,看见背对着自己的方向,在躺椅里坐着个身影,一摇一晃,发出轻柔的吱呀声。
还有淡淡酒味传来。
“是舅舅吗?”云黛问。
那人立即转身,在昏黄烛光下,果然是舅舅明修文。
他站起身,有些诧异:“太后?您怎么来了。”
说着要行礼。
云黛忙上前一步,扶住他胳膊,笑道:“舅舅,咱们是在在家里,您就不要这么多礼了。”
明修文道:“也不能全然不顾礼。”
“舅母从来就没跟我见外过,无论在宫里,还是家里,都叫我黛儿。”云黛笑道,“这是我最喜欢舅母的地方。”
“你舅母那个人……年轻时也是个没什么规矩的人。”
“我觉得舅母这样很好,咱们是亲人,一口一个太后的,反倒生分了。我不喜欢。舅舅坐。”云黛按他坐到躺椅里,自己坐到旁边的躺椅里。
一坐下,从前的感觉都回来了。
像是回到了那时候,外祖父还在,他们在夏夜的葡萄架下乘凉,下棋,摘葡萄吃,闲聊。
秋天了摘葡萄酿酒。
老人家总是贪酒,背着孩子们,偷偷摸摸的喝。
那时,所有人都还在。
美好的像梦。
“舅舅,这么晚了,外头还冷,您在这里莫不是也学外祖父偷酒吃?”
明修文失笑:“我不贪酒,只是偶尔喝几口。”
云黛朝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