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清淤工程开始
河道内部干活,其实第一件事情都是要进行围堰挡水,即使是我们这里已经做了防漏处理,可总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漏水,而清淤必须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干爽,机械才能上的去,这样才能够干的好。
而这个围堰的活,干的也不是很费劲,毕竟现在有挖掘机,只要能够找到料场,能够找到干土,也就无所谓是怎么弄这个事情了。
当然为了速度,这次干这个活还是两边一起进行,之后合拢在一起的。
这是我们老河这边的工程,其实新河的话,那边清淤会到更上游的位置,所以这个情况下,围堰我们是看不到了。
不过经过这次的工程,我才仔细看了看下游的情况,实话实说,这个清淤工程也确实是应该做了。毕竟之前我说的是老河的上游部分,那个位置的淤积如果说就比较严重的话,那么这个下游,可以说是更加的严重。
这种淤积能够有多么的严重呢,大概描述一下的话,就是可以走水的这么一个河道里面,真正走水的水路只有那么一米多宽的样子,与其说是河,更像是一条小水沟。
而水面到两边淤积体的高度差,至少有半米的样子。而这些淤积和二滩上的粮食作物,其实距离也不算太远了。而其实堤防上面离着二滩的距离,也真的不算太远了。
如果真的是像邢台那边的大水的话,还真的不好判断这条河里面能不能够达到设计时的要求。
而随着围堰的完成,清淤工作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但这个时候我们却接到了一个非常诧异的决定,前面的鱼池需要当做淤泥堆积处完全垫平,跟我们的办公区里的地面弄到持平。
不仅仅是这边,还有西边院子的藕池里面,也是要完全垫平。
这种决定不能更改,但在我们的心里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张所长,对于这种事情着实是有些无奈,‘去年才把藕池以及周边弄好,刚刚种上藕,还没见收成呢,就这样埋起来了。这周围修的路啊,费了那么大功夫,也是直接就埋起来了。’
而此时张主任正好也是来到了我们的屋子里。工程指挥部的原因,我们为了倒房子出来,现在完全都集中在了张所长的办公室里面,而床铺完全摆放不开的情况下,我们用了当时上学时才会用的上下床。
而张主任就这样直接来到了我们这里,面露微笑的对着张所长说道,‘松林啊,鱼池那个房子你找人抓紧拆掉吧,不找人拆掉的话,也就用挖掘机直接推平了。另外鱼池里面有没有鱼的放一边,还是要稍微的抽干了水看一看的,如果没有,填平了机械也比较好进去,如果有的话,咱们还能分一分不是。’
既然张主任已经这么安排了,张所长也只能去让我跟着一起弄这件事,当然我们也只是直接把水泵弄出来,剩下的一切都是由施工方进行操作的。而鱼池里的监管房,也让老孙找人抓紧来拆了。毕竟这些旧砖旧瓦的,都还是可以变现的。尤其是瓦,这种东西现在不是很好买了,如果想要全新的,还得去定制。
而原本坡下面修筑的路,也是让老孙找人看看有愿意弄的吗,愿意弄就弄一些,不愿要的话,也就埋在下面是了。
不过相对于房子上的砖块,地面上这些砖,还真的没有人愿意要,一个是捡太困难了,毕竟整个路的宽度不算宽,而距离却不短,这需要用车来回倒,所以这个拆房的人一看,也就摇摇头走了。
这一切的时间,从安排到拆完房子完全运走,也就是只用了一整天,而鱼池里面的水还在持续的向外抽,虽然还是看不到底部,可那水中的一个个黑影子让我们都有些吃惊。
仅看影子就能发现这些剩下的鱼大约有那么一二十斤的样子,而数量也至少有个七八十条的样子。这还仅仅是现在这个水抽的并不算太干,仅仅能看见影子的情况,真的要再抽干一些,还不太清楚能有多少的鱼。
我们之所以吃惊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个鱼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就我们个人认为,这个鱼无论是被偷窃的次数,还是来钓鱼的次数,都不太会有鱼存在了。毕竟就是钓鱼老手来我们这个鱼池里面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这个鱼池里面只剩下一些小鱼了。
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景象,还是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喜悦,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无奈。毕竟这个鱼池,我们管理了也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因为工程需要,就这么直接抽干清塘了,实在是有些难受。
而里面的鱼虽然没有倾注我们完完全全的感情,却也是我们一点一滴的劳动心血在里面的。
但现在,这些鱼却成了工程管理处的收获,实在是有些让人烦躁的感觉。但无论是怎样的情况,我们也就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了。
而做完鱼池里面的事情,施工也就开始了。而为了让这个清淤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南边这个院墙直接是用挖掘机推倒了,之后从这些有高低差的路上修了一个非常平的道路,好让情理上来的淤泥能够有地方堆放。
而之前已经开始的清淤工程,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淤泥,堆放到了原来老孙种植的那一块院子外面的洼地上面了。而这样的活只要一开始干起来,可以说这个场面真的是如火如荼,场面是即迅速又快捷。
但是,只要是施工方面的问题,总归是要跟所在地有所牵扯,毕竟道路土地的问题,都是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而清淤工程这种事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扬尘和环保问题。
而这都是施工过程当中需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整个工程管理处里面就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而相对来说的话,我们这些做后勤的人,工作就要少得多了,毕竟后勤么,也就是管理吃喝的事情,喝水这种事情吧,一人一个电壶该咋弄咋弄。吃饭,我们可是专门找到了一个厨师。
第三六二章 后勤工作
要说这个厨师是多么的专业,我们的感觉应该也是非常的专业了。这个厨师姓孔,原本一直是在局机关食堂里面做菜的。可是因为财政制度收紧的缘故,这样的员工食堂也只能对外承包出去了。
而既然已经承包给了外人,那么孔师傅为了避免成为这种职业厨师,加上局机关也是照顾这么多年的老职工,便让孔师傅跟着一起来工程指挥部里,负责伙食的问题。
而我们作为非专业人士,自然是只能够在一旁打下手了。但所谓专业就是专业,之前几次做这个大锅菜之类地东西,还觉得比较一般,因为并不算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这种大锅菜的味道也确实再怎么弄也就是那个样子。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是毫无概念,毕竟就是这个下调料的手法也是让我震惊了一下。这次指挥部,吃饭的人大约有二十多人左右,那么,大锅菜的量,也基本上要比二十人份多一点。
毕竟万一有人疲劳吃的多一点,这个不够就是个问题了,但稍微的余下一点,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且不说盐要放多少,这个大概是个定式,有人吃咸有人不吃咸的,调出底味来就可以了。但这个鸡精却是慢慢的大半勺。
首先说这个勺不是一般吃饭的勺子(可能也有人叫做调羹),这个是手抖食堂打饭大妈所用的那种勺子。我们用这种勺子盛大锅菜,也基本上就是一勺子一碗。可以想象一下这个鸡精的量,也就跟我们平时吃的饭差不多。而味精大致也要放鸡精一半的量。
虽然要平均到二十个人的身上,但看着这样的调料量,整个嘴里面都感觉到了一股浓郁的味道。在家里做菜恐怕是不太敢这么弄的。
除了这个调料以外,油也确实是格外的大,基本上做一次菜至少用个一斤多油,即使是在那个八十公分直径的大锅里面,也明显能够看出有一定分量的油,还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油腻。并且这仅仅还是素油,还不算是肉里面的油水。
但看着从工地上奔波一天的其他人回到了这边的时候,吃的也是非常香甜,纷纷夸赞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但到了工程中期,因为要有工作餐的准备,加上中间也要进行或是改善,所以这个不可能顿顿都是大锅菜的情况下,我们后勤才算是稍微的忙一忙。
大锅菜这种只吃饭的事情,还算是比较好解决的,毕竟大部分的人吃完饭之后就把自己的碗刷干净放在一边了。
但吃桌餐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很多的种类,即使是伙食改善,也要准备很多的东西。这就让我们要跟着刷盘子刷碗了,用之前要稍微冲一下,用完了以后也要稍微的好好的把盘子刷干净。
这也让我们大致明白了,为什么饭店里面多数都用一些毕竟平的白盘子,一个是显得菜量会比较大,再一个就是显得干净整洁,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这种比较平的盘子好刷。
像是造型好看的盘子,虽然看上去非常的漂亮,又有一种独特的造型,可事实上来说,盛菜的量并没有多大。如果都是那样的盘子,虽然头一眼看上去会非常的舒服,但知道实际情况之后会有一种欺骗感觉,最终也就是会让人的心理产生一种不快感。这可能会影响到之后的生意。
而这种朴实无华的白色瓷平盘子,虽然朴实无华,但真的是要进行雕花或者是造型,那么这个盘子就不会喧宾夺主。而更能体现出的,却是厨师的手艺。并且干净整洁的外形,也让这样的盘子端上桌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东西的影响,反而更注重与菜品。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没有其他的花色,所以这种盘子的尺寸就会在桌子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小号的盘子,这上面的菜品就会让人觉得精致。而大号的盘子就会让人感觉到一种豪爽的感觉,怎么装都觉得这个菜非常的实惠。
但对于我们来说,用别的东西越多,花纹越多,那么这个残留的油脂就可能越难清理掉。
因为这些炒菜的油实在是太多了。先不说是别的油,就是这个明油,开饭之前就要先提前准备一桶(超市卖的5l的油,一般我们这边工地上不太会用差的,因为补助标准高)。
将一桶花生油烧热之后,先乘出一大半备用,有两个装油的坛子,一个是装炸鱼的废油的,因为炸完鱼之后的油,再干别的,总会有一种非常不佳的味道。而另一个坛子里面就是装这些熟油的地方了,因为这个熟油,还有别的用处。
而之后锅里剩下的这些油,掌握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之后,就要做一些事情了,先将这些切好造型的蔬菜,放入油锅当中油炸一下。当然按照孔师傅的说法,这个手法叫做滑,稍微的将蔬菜滑一下之后,能够拥有比较不错的口感,锁住蔬菜内的水分,保持爽脆的口感还能让蔬菜变熟。这样才能保证这些蔬菜一下锅之后翻炒一下就能出锅而不会产生夹生的情况,菜里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菜汤。
基本上所有的蔬菜类,除了像西红柿这样的菜,以及其他的凉拌菜,基本上所有的菜都需要在锅里面稍微的炸制一下,才能够保证其独特的风味。但这样弄完之后,可以想象这种菜里面拥有多少的油。
如果有需要炸的酥肉之类的(除了炸鱼),就会在滑完蔬菜的油锅里面,进行炸制,这时候油温和油的成熟度算是都比较适合炸制食品了,也比较适合给炸制的食品着色。
总之看了孔师傅的做饭方式,我也是大致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沟油卖的这么火了,毕竟这个用油的量实在是太大了。像我们这个二十多个人的工地上面,基本上两天一个5l左右的油桶就要用干净,就不用说是饭店了。二十多个人一桌都有可能,人要是多的话,这个油的用量就更大了。
并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我们这些菜上桌的时候,并不算是什么太过豪华好看的菜品。
第三六三章 口味
其实成品出来之后跟家常菜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对于这种做法,也是跟孔师傅多少的交流了一下,‘这些菜不能用水焯熟了再炒么,用油滑总感觉这么不好呢。’
孔师傅看了看正在帮忙洗菜的我,一脸无奈的说道,‘这个菜里面的水分如果不弄干净了,就是不好吃,毕竟有些菜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而把这个菜里面的水分用油逼出去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异味了,基本上所有的菜,就都是差不多的味道,吃起来也就不会有什么反感,也就不会挑食了。’
对于孔师傅的这种说法,我还真的是不敢苟同了,也许这就是饭店厨师的做饭方式吧,仔细想想,人们看菜谱,然后炒菜,炒出来的味道,也会不尽相同,可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因为吃菜的人不一样。但厨师不行,如果两个桌上的菜,味道不同,就会产生一个非常不好的感觉。所以饭店的厨师做饭都是相当程式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慢慢的出现了炒菜机器人的关系。因为像是孔师傅这样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也就比机器人做的菜有一定的提升,毕竟人能够控火么,而机器人不行。但无论是怎样的情况,这个饭菜的味道,都是主要靠着调料的味道来承载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厨师都这个样子,高端的厨师跟营养搭配是永远分不开的,所以渐渐地也会有一种自我发挥的功效。一些独创的手法,能够带来独创的味道。
但像是这样高端的大厨,一般来说就不会做这样的桌餐了,而是做一些比较高端的定制菜,这些菜其实吃上去真的好吃么?肯定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菜就是再好吃,天天吃也会觉得不适口。而新菜品的目的是获得新的口感,如果真的好吃的话,估计已经推广到了全国各地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虽然厨师们的程式化严重,但不得不说的是,只有一个足够程式化,对自己质量把关足够严格的厨师,才能够让这个饭店拥有足够稳定的客源,足够稳定的餐饮质量。
毕竟开饭店的老板不一定做过厨师,而厨房里面的事情,如果不懂的话,只注重成本,最终的结果就是人走茶凉。
饭店里面的东西,注重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口味,头一次吃,觉得味道非常不错,第二次去味道就变了,那么第三次,我是不会选择再去的。而像是某些地方,其实更多的则是一种服务质量,一种品牌意识,才能持久。而做品牌的话,势必就要更加工业化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中式的快餐很难找到一个全国都合适的品牌,这是因为中餐的复杂程度比较高,工业化困难。而这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原料很难控制,就算控制住了调料的质量,可所用到的蔬菜以及肉类的品质,却不能完全监控的到,导致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最终无论是加盟者还是这个品牌的经营者,都无法竖立这个品牌的好榜样,最终就倒闭了。
当然,中式快餐里面还是有一种比较稳定的,那就是火锅。火锅这种东西的工艺,比较简单,加之半成品都可以用冷链运输,对于下游的加盟商也有一个足够的控制。而品牌的力量也能很好的反馈回加盟商的头上,这种良性循环,慢慢的就会变好一些。
而像是我们国家里面,现在就已经拥有了这么几个不错的火锅品牌。而另一种大概能够推广开的就是烤鱼这种食品了。
总而言之,想要将中式快餐推广开来,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烹制手法要简单,火候控制要简单,配菜要简单。除了核心的调料控制住,核心的原材料控制住,剩下的东西,都是要有一种普适性,才能够将这种快餐推广开来。
但这种推广又有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出现,那就是一旦技术过于简单,很有可能就会被破解,最终从其他的方面进行竞争,最终导致恶性竞争,整个行业的崩坏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说到工业化,这个是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点的,就比如这个菜品的口味,如果经过工业化改革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很多的口味就都会消失,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选择的越来越少。这是谁也不能够接受的。
可像是真正好吃的口味,却不能推广的时候,这些口味的存在也是仅仅存在与一个小空间当中的,这样的情况下,也许随着封闭的空间,这个口味也会慢慢的消失掉,最终和工业化的结果也是一样。
而中式的餐饮就是这个样子的,有些独特创新的口味,因为没有普适性,虽然可能非常美味,却推广困难。而有些工业化的口味,虽然味道不怎么样,可却没有别的选择。
就以小见大来说,油炸臭豆腐这种东西,很难找到一个很合适的味道,那种本来靠着发酵获得的臭味到底怎么才能达到一种普适性又能有足够的产量呢,现代人想到了一个方式,就是用粪水浸泡,能够快速获得这种所谓的正宗的油炸臭豆腐味道。
虽然人们可能会觉得非常恶心,可这就是事实,因为靠着发酵,很难获得一个稳定的臭味。我们都是知道发酵这种事情,首先是拥有菌群,其次是恒温恒湿。而发臭的这种菌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不存在相同的菌种,就很难在自然环境当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味道。
而这个时候就想到了这种恶心的方式,来大批量的制作臭豆腐。虽然恶心,但是效果好,加上这些卖臭豆腐的人,就是知道吃臭豆腐的人不会在乎这样的问题,才会肆无忌惮的制作。利益为先的情况下,产能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有一点也就是,正宗的臭豆腐到底是什么味道,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毕竟正宗的臭豆腐产量不可能有这种水浸泡的产量大,自然也就传不出来制作方式,而那种味道也就不如这样的东西感觉味道正宗了。
而决定我们自己嘴里什么口味是正宗,其实就在于第一口吃到的味道。
第三六四章 第一口
也许有人会不太清楚,到底第一口对于这个食物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其实最早的时候,我知道这件事,也是在新闻上大致知道的。
那个时候大概是因为某些医院里面,负责给新生儿喂奶的都是护士,而这个第一口奶,本来是应该由家属提供的,但当地的医院和经销商挂钩,将某个品牌的奶粉作为第一口奶粉喂给婴儿。
之后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婴儿一降生之后尝到的第一口奶是什么味道的时候,之后对于这个奶的味道就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如果更换奶粉,就有可能产生不喝的情况。最为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连母乳都不会去喝。这样就导致了孩子很有可能会营养不良。
最终,国家出台了政策,制止了这种行为,也就导致了某些不法商贩的想法得到了阻断。
试想一个婴儿都能够对于第一口进入嘴里的东西进行一个味道的判断,更何况是成年人呢。
第一口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也说明了,任何东西的第一感觉,是最重要的一种感觉。虽然可能在以后的时间里面,会发生让这种感觉改观的情况,但如果不是被强迫改变这样的感官,那么第一次的认知就很难被推翻。
这也是为什么,在外国人眼里面,松花蛋是一种非常难吃的食品。如果第一次尝试一种黑褐色的鸭蛋,带着腥味和石灰的味道,一口咽下去之后,认谁也不会好好地咀嚼之后,再咽下去。
松花蛋这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无论是感官和口感,都是外国人没有接受过的一种感觉。因为国外的人只吃蒸蛋或者是煎蛋,颜色也都是白色的。可松花蛋这样的东西,就突破了外国人对于蛋的认知。而松花蛋这种东西如果直接一口气吞下去的话,其实那个味道真的是难以言表。就连我这样非常喜欢吃松花蛋的人,都有一种反胃的感觉。更不要提别的人了。
另外还有一些受到误解的食品,其实也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对,才导致了这种误解。就比如鲱鱼罐头,这个东西人们都觉得是天下第一奇臭无比的食品,直接吃的话又咸又腥气还特别的臭。可事实上这种东西的吃法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臭豆腐和虾酱的混合吃法。
就如一个从来没吃过虾酱的人,第一次打开罐子,然后直接用勺子挖出一点直接吞咽的话,恐怕那个味道也是不容易接受的,可经过炒制之后,就能发挥出自己的独特鲜味和香味了。
所以,第一口的味道,代表了一种能吃的东西在一个人的心里面的定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餐馆,更新换代那么快,很有可能开上一年就会换一个牌子,重新开始。其实就是这样,第一口的味道决定了你喜欢不喜欢,而下次去吃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风味还好,但一旦有细微的变差,那么这个感官就会急剧下降,最终就会导致饭店客户人流量的下降。而对于现在的饭店来说,人流的多少代表了一种宣传。一看人不少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新客户过去尝试一下是不是好吃,但没有人的情况下,没有尝试过的店就不太会选择去吃了。
然而我们从吃上面,可以看到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现在有很多的饭店,其实都是注重这些东西的,注重的是第一印象和第一气氛。但经营起来,很难持续下去,毕竟注重第一感觉的人,往往会在店里面找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就好像是花里胡哨的东西,乍一看非常吸引眼球,但当你想要深究这个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一旦低于预期的时候,这个东西往往会比正常的东西反响还要差得多。
这种情况下,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但却也是事实,毕竟同样的东西,如果一个东西花里胡哨的,而另一个只表现出普通的状态,人们的目光自然会被这些扎眼的东西吸引到。而只有能够吸引人们目光的东西,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东西,才有能够继续发展的潜力。
而到了发展期之后,其实就有一种路线选择上的问题,是搂了钱就走,搞投机,还是说苦心经营这一样,让自己慢慢发展,这种选择就很困难。
当然不得不说的问题就是,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时候利益的诱惑总会比其他的东西来的更加重要一些,这就导致了,现在的行业更新很快,却总会产生非常多的纠纷。
这也是因为人们过度重视第一口,导致了后面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总是吃不好,而现在的新东西新行业这么多,这就导致了没有人有耐心等待去吃第二口第三口的改变,就直接去别的地方吃第一口去了。
而为了促进客源,这些老的店也只能开拓创新,去尝试一些没尝试过的新鲜东西,而尝试成功的总在少数,失败之后的东西,却是让整个品牌整个企业的信誉都会下滑的一个状态。
创新是把双刃剑,这件事情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再说回来就是,一个顶级大厨也可以进行创新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名望,可能并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手而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烹饪这种东西,只要是食材足够新鲜,食材足够特殊,简单的烹饪这个食材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反响,因为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第一口,是一种新的尝试,即使是这种尝试的体验并不算好,也许下一次就没有机会吃到这样的东西了。
而一些小型饭店里的主厨,他们没有尝试新东西的机会,因为这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整个饭店的名望下降,最终导致的是丢掉工作,丢掉一切。如果没有生活的压力,这种创新,就没有任何事情。但生活的压力,不允许这些东西。
这也就返回说道我们孔师傅身上,其实相对于别人,孔师傅创新的机会更多,毕竟相对于这个饭店,单位的食堂毕竟都是自己单位的人,就算是偶尔有一些变化,也并不会影响太多的收入。可孔师傅却没有想到这些东西。
第三六五章 孔师傅的创新
然而孔师傅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这一天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所以食材都是早备下的,然而当制作的时候才发现,食材已经有变质的情况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菜的数量有点不够了。这样的情况下,其实真的是有点难受了。
而孔师傅却稍微想了想,就拿出了几个陈馒头,切成了长条之后,将馒头炸制金黄,然后就乘出备用了。让我们都有些纳闷的是,这样炸出来的馒头虽然看上去颜色非常不错,可馒头毕竟是馒头,能作为一个菜么。
不过孔师傅可是不慌不忙的开始烧锅做油,相对于炒菜来说,这次的炉子里面火要小得多。而油温稍微升高之后,白糖就投入锅中,之后依旧是小火慢熬,然而到了锅里的白糖稍微的冒泡的时候,火力调大,将馒头条放入锅中,稍微翻炒两下之后,就放在了一边准备晾凉之后,再备用。
等待晾凉之后,这些馒头经过一个精细的摆盘,就这么准备上桌了。
这让我有些奇怪,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菜,‘孔师傅这做的是个什么菜呢?没见过这样的菜啊。’
孔师傅稍微的擦了擦手才说道,‘这个叫做琉璃馒头,这不是桌上菜不够了么,凑个数量吧,毕竟这个东西就是凑数用的。正好小白你来尝尝味道,觉得咋样给个评价。’
馒头中间的部分,比较长又比较匀实的部分都上桌了,但馒头的边边角角还是在这里的案板上放着。所以我也就拿起一块来尝了尝。
就味道而言,是真的不错的味道,油腻又甜蜜,更像是那种点心一样的东西,而不像是一个菜品。就说外面的这层琉璃来说,大概是因为糖比较少,所以糖壳子比较薄,但甜味却不低。而馒头里面的油很多,趁着热的时候,还是味道很不错的。
但真的没有一个多吃的**,因为油大糖多的这种东西,在晚上的时候,吃也不敢多吃。但也不得不说的事情,这个东西如果是早一点的时代,真的是一种好东西。因为既可以挡饿,又能够让这个味蕾得到一种甜蜜的满足。
而这种满足感,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甜蜜的负担,毕竟这个东西对于大鱼大肉已经吃习惯的人来说,可能偶尔尝一口还行,但是要多吃几口的话,就觉得自己有非常大的罪恶感。
这一块馒头到底需要多少的运动才能减下去,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面对孔师傅的问话,我想了想才说道,‘其实吧,这个菜的味道是真的不错的,非常的解酒。可今天晚上估计会剩下不少,毕竟这些领导们都在意自己的健康。这个菜对于领导们来说过于油了,但我还是真的很喜欢吃的。’
孔师傅笑了笑,‘凑数的事情吧,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纠结了,但要是喝酒的话,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弄个这个菜吃的,因为吃了这个以后,喝酒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的。’
我对于孔师傅的这个理论,还是真的有些同意的,因为这个一定的油脂先吸入胃肠道之后,能够阻止一些油腻的东西吸入胃肠道。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
当然这也仅仅是有限的程度,酒量这种事情,其实更多的是在于自己身体的适应能力,如果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了,这个酒就能多喝一些。但正常来说,没有适应能力的话,是吃什么东西也解决不了这个酒意的。
但不得不说的事情,从孔师傅的身上,我看到了饭店菜的做法,也知道了为什么饭店里的菜到底为什么这么好吃。
其实就食材上的选择来说,饭店的食材肯定是不如我们自己购买的这些东西又好又新鲜,可味道上就要比家常的味道好一些,就是因为佐料的量比较大,油也比较大,火候的处理也是比较到位。
而我们家常菜的这个火候,其实是很难达到这种饭店的那种程度的。毕竟家常的灶具,为了减少油烟,总会降低很多的瞬时能量。
而饭店的灶具,即使是使用同样的燃气,也会用鼓风机加大这个路子的能量。这种灶具的差别就造就了这种口感的差距,因为只有足够的瞬时能量,才能让这个食材自身封闭住自身的所有味道,并且食材内部产生足够的孔隙之后,才能够让这个食材变得好吃。
尤其是某些经典的菜品,家常做法和饭店做法就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毕竟这个油也是封闭食材本身味道的很重要的一个介质,另外也是保持国内温度的一种介质,如果没有油的话,整个锅里面,食材放入以后就会有一个温度差,这样即使是灶具能量再高,锅里面的温度也会下降非常迅速。
而这样剧烈的温度变化,其实会让食材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这个菜品的味道,以及菜品的颜色。
这同样又说一点,其实锅的材质,还是由铁锅最好。一个是因为铁锅导热性好,并且铁锅的性质相对稳定,并不会因为一些高温或者盐或者是酸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化学性质变化。
铁锅的不好处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非常的不好保养,如果是像饭店这样的地方,天天都要用,并且天天的都要用油来滋润铁锅,那么这个铁锅还是非常的好用的。但最怕的用过那么一两次之后,就把铁锅放在一边弃之不用了。这样的铁锅就会非常容易产生锈蚀,并且铁锈还会非常的多又非常的厚。
因为用过的铁锅是粘过水和粘过油以及其他的调料的。所以会比刚刚买来的铁锅更容易锈蚀。
一旦锈蚀之后,清理起来就非常的费力,并且还会影响这个做菜时成品的菜色。毕竟铁锈的颜色就是那种红褐色的,如果是一些红烧的菜品还算好一点,最多也就是菜品上面看上去会有一些黑色的东西。但如果是做一些清汤或者是无色的菜品的的时候,这些铁锈就会成为致命的瑕疵,最终可能让这个菜品完全浪费掉。当然了,我们这里一定会非常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六六章 工程进度
然而我们做后勤工作的,毕竟差不多就是那么多的事情,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其实也算是不少的,比如这个工程进度,其实我们也大致能够知道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到面前的这个鱼池被填埋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了。
施工的速度来说,还是非常的快速的,尤其是前期的时候,因为整个地面比较大,洼地比较空,加上车上装载的淤泥会比较稀,倒入坑中的时候基本上直接就会自然摊开到池子底部。
这总共三个池子,想要填满也是要用一段时间的,可没想到的是,大约只过了四天左右,这三个池子就已经不能够装了。首先是因为这个池子里面的淤泥,大概也是因为抱团了,所以有了一个空档。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速度,其实是很快就有一种措施,那就是用机械将这个淤泥进行调整。
这样的情况下运输车辆才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种流畅的施工,不用等待就能够将货物卸下来。
当然有时候也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这个淤泥算是水和土的高度结合的一种东西,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体积的情况下重量非常大。
而一般来说运输这些淤泥的车辆,都是自卸车辆。这就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那就是自卸不能歪,否则就容易产生一种很危险的状况。
因为自卸车大部分都是由这个主液压杆进行抬升的,这个液压杆虽然对于垂直的力能有非常的支撑,但受到侧向的力就会非常的脆弱。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尾部有一个过大的斜度,主液压杆可能就会损坏。
但因为是自卸车辆,这个淤泥总归有时候会撒出一些,并且为了能够倒入更深的地方,有时候指挥不到位的时候,车就可能会陷入淤泥当中,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倾泻的话怕损坏车辆,只能够再进行调整。
但对于满载的车辆来说,其实调整位置也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因为淤泥因为含水量比较大,其实是非常滑的。第二点也是因为这个车辆如果陷入地下的话,虽然说这个坑不会很大,但事实上这个也算是一个很大坡度的坡了,在没有速度的情况下也是很难上来的。另外其实淤泥的重量太大,其实大部分的车辆承载力都在一个极限的情况下,很难上来。
所以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运输的车辆出现不好的情况,但工地上面的机械比较多,自然早晚都会有解决方式的。毕竟车出不来,可以用挖掘机进行推拉,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进行小幅度强制卸货,之后再进行移动。
但机械这种东西,也需要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但总归有些机械还是缺乏维护的,导致这个车辆的使用有时候会产生故障。
这我们也是见过几回的,但大部分的情况,都不会影响施工进度,毕竟工程的总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耽误工程进度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耽误汛期防汛的情况出现。
而工地上的所有人也是基本上处于以后一种连轴转的情况,让这个工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在汛期大雨季节来临之前干完。所以干活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考虑天气原因,除非是因为太大的雨让这个路没办法走,否则不论是下雨还是刮风,都要很快的进行工作。
而相对来说,其实还是下雨的天气比较好,因为下雨可以让这个扬尘降低很多,不会因为现在环保的政策问题而让这个工程停工。而即使晴朗的天气里面,其实工地上面也是要进行即使的洒水降尘工作。
环保政策的收紧其实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并不算太大,反而对于施工环境来说,却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改善,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也算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有时候我们除了做饭打杂这样的工作,偶尔也要做一些正式的事情,比如领导们来参观工程进度的时候,一些大型的展示板,因为没有合适的车辆进行转运的话,就只能够用人工抬着去工地现场展示。
而相对来说,现场离指挥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这个工程的展示过程,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次数的,因为这里毕竟是因为邢台洪水而衍生出来的这么一个应急清淤工程,这样的工程,无论是省厅还是防总,都比较重视,也算是市政府的一个重点工程,所以市里领导和省领导都会经常过来参观工程进度,观察工程质量。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偶尔去现场的机会也会很多。
其实施工之前的时候,我们也是拿这些牌子去过现场。而选择的现场展示点呢,是上两年刚刚修好的那个公路桥(也就是前两年发大水的时候淹没施工设备的那个大桥)。
距离不算太近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后勤人员抬这个展示板还是非常费力的。虽然这个展板并不算太沉重,抓握也不算太困难,可因为展示板比较轻又不透气的情况下,沿着河边走就会非常费力。
都知道春天的风大,而河边这样的地方因为没有阻挡,风力会更大一些,而河堤两岸的路也是修缮的非常平整,我们自然也不可能让这个展板占太多的道路,毕竟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安全。
而这样就导致了我们抬这个展板还是非常费力的,主要是非常的需要对抗这个春天的大风。而就是到了现场之后,我们也不会去领导跟前,而是在这抓着展板,防止展板被风吹翻。
等领导们参观视察完毕之后,我们还要抬着牌子回去,虽然在一个工地上,共事的时间也有差不多两个月了,一路之上可以聊不少的事情,但这个情况下总归还是会感觉有些疲劳的。
不过无论是怎样的工作,其实都算是份内的事情,虽然偶尔会体力上会疲劳一点,但感觉却要比之前在值班的时候更加充实一些,也没有那么抵触这样的疲劳和劳累了。
不过从过完年之后,到现在也有两个月的时间,气温也已经升高了,施工进度却也是基本上到了一半多了,所里的人都盼望着能够多干一阵子。
第三六七章 矛盾(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方依旧有条不紊的干着应该做的事情,而我们管理处内部,却似乎是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矛盾一样。这种矛盾源自于哪里,谁也看不清楚,但却实实在在的出现了。
其实最早工地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算是有了矛盾的头,大致也是因为取暖的问题了。因为当时虽然已经过完年以后了,可气温还是经常在零下徘徊。而相对于城市当中的热岛效应和温度足够高的集体供暖,其实农村这边的气温要比城市当中低很多。因为建筑比较稀疏,加上我们这里的房子前后都有河流存在,虽然是河面已经完全封冻了,可这个温度低湿度高是不能改变的情况。
我们这里因为是用的电采暖炉,我们过年之前就已经使用上了。因为没有分开这个电采暖炉的各个暖气片,所以一开暖气,每个屋子就都要取暖了。
并且因为屋里的水要进行保温,所以也没保温层,只能让暖气工作着。但当第一个月用完的时候,这个嚣张的电费数字,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因为第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最高档的功率,加热的出水温度是65摄氏度。电费竟然马上就要破万。而我们大致算了一下这个电费和额定功率的对比,其实也差不多的样子。
毕竟是四十千瓦时的功率,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工作,即使是到了温度和不到温度之间的去见一半一半,也有十二小时需要用四十千瓦时,也就是说,一天是四百八十度电的用量。而一个月三十天,这一个月的用电量就是一万四千度电左右。虽然我们这里是民用电价格,可算下来,也基本上有八千块的样子,这仅仅是取暖炉的电费,取暖炉上面还有两个循环泵的电费是没算上的。加上其他东西的电费,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价格。并且这还是理想情况下,毕竟保温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工作时间还有可能更高。
而领导来了之后,也是进行了一番操作,毕竟这个电费太高了,其实取暖效果也并没有那么好。所以领导们修改了这个取暖炉的参数,降功率的同时降低水温。这样的情况下,却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取暖炉功率降低了,而我们用的屋子又比较多,所以这个水温也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所以这个采暖炉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电费也并没低到哪里去。
而等工地的其他人入住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我们的房间离着采暖炉比较近的情况下,温度还稍微的高一点,加上人多,其实也算是比较暖和的。
但是越向东边的房间里面,因为离着采暖炉越远,所以温度也就是越低的,加上这个主管路当时安装的时候存在缺陷,其实就有循环不畅的情况出现,而水则是在近路直接就转回去了,导致东边的房间暖气片是一点也没有温度,只能听到循环泵嗡嗡循环的声音。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取舍问题。因为我们在西边又加了一间临时板房作为临时洗手间用,毕竟担心人多起来洗手间不够用的问题出现,所以这个情况下才增加的这么一个洗手间。
虽然是临时的洗手间,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洗手间里面也是设施很全,并且都是全新的冲水式蹲便器。这就导致了这个屋子里面也必须进行取暖,否则这些水管管路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有一个取舍,必须关闭一定房间的暖气片,才有可能让这个水完全循环到最东头的那间屋子里。可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因为现在基本上每间屋子每天都要使用,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住在东边屋子里的人产生了一些不满的情绪,加之有些时候真的有事的情况下,还存在更多的问题,就是吃。
因为我们这里最近提高了出差补助,而伙食补助也就响应的提高了,但伙食却并没有很大的改观。这就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更加不好的问题。当然具体是什么情况,其实都不是特别清楚,只是感觉上并不算太好就是了。
当然这个问题,随着怨言的增大,也是有所改善了,毕竟吃喝拉撒这种事情如果还能产生矛盾的话,那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其实也不能说是这些工地上上班的人要求太高,毕竟这个伙食费在这里摆着,一个人一天五十块,虽然下饭店可能还不行,但就是平常的吃喝,顿顿吃肉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而我们这里却顿顿吃炖白菜,没有怨言也是有些夸张的。
并且还有一点也是要说明的,就是这个猪肉呢,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这里购买的,而是县局里面自有的第三产业养殖场里面自己养殖的猪,经过屠宰之后送过来的肉。
这个肉相对于市场上的肉来说,真的是味道要好得多,只是有一点很让人无法接受,那就是肉的肥膘有点太多了。可以说是看不出来有多少的瘦肉,基本上都是白花花的一片。
如果真的尝试过的话,这个肉的味道应该才是真正的肉味,但因为这个肉呢,带着骨头,而因为要准备招待的事情,所以要把排骨留下,准备给招待的时候使用。
因为自己进行分割,并没有那么专业的刀具,用菜刀剔骨的话,会让排骨上的肉残留的非常多,而留下的肉上面的瘦肉非常的少。加上肉又比较厚实,所以基本上看上去都是一整块肥肥的肉。
现在的人,对于肥肉的需求真的是要比过去少多了,加上平时吃的就比较油腻,这个猪肉看上去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可只有用嘴亲口尝过才知道,这个肉的味道是真的香。
如果得到一种不错的烹制的话,这个猪肉的味道,是有一种独特的香气的,而并不像是市场上卖的那种肉,吃上去会有一种非常肥腻的感觉。不过做大锅菜的时候放进去的肉,因为没有经过一个炼制,所以吃上去就有点腻。
第三六八章 矛盾(二)
因为现在人们有点接收不了这些肥腻的肉了,所以这也成为了矛盾点之一。毕竟钱工作为司务长,掌管着伙食的采购,而对于钱工来说,自然是能省则省。既然有肉的情况下,钱工也不愿意再去买别的肉用了。
可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了本来就因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人,会因为菜不可口而减少吃饭的量,而抱怨的声音也就从每个人的嘴里传来。有些比较成熟的人,可能还会私下说一些事情,但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有些事就会非常直白的表达出来。
可对于钱工来说,却也毫无办法,因为这也确实是事实。所以这个矛盾过了一阵子之后,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弭了。
可之后却又产生了一些别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确实是连我们都无法想象的一种问题。当然这个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还真的不算清楚,可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整个指挥部里面的人,都有些吃惊的。
事情是在某个周末,这因为是一个周六的时间,张主任大概是有一些关系,也在这个县城里面工作,正好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稍微的招待一下。但这个时候钱工却因为有事,在周五的晚上就直接离开了。
但张主任似乎是并不知道钱工离开,到了周六晚上,还是打算依旧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进行工作。
可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相应的酒杯并没有合适的,因为这些酒杯类的东西,除了常用的那一些以外,剩下的这些都在钱工的屋子里面保存着。而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调料和干菜,还有一些冻品食材,也在钱工屋子里面储存着。
这个事情大概也是因为张主任和钱工两人没有互相通气,互相协调好的原因吧,所以到了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孔师傅去找张主任,‘张主任,晚上咱们这里有几个人啊?我光听说了有人来,所以没走。但咱们这里可没有菜了,现在可以出去买,但这个菜钱怎么办?’
张主任有些奇怪的说道,‘这钱工没在么?让钱工去组织这些事情就行了,你跟钱工说一声就好了,晚上大约十个人左右。’
面对这样的说法,孔师傅也是一脸的无奈,‘这钱工昨天晚上就回去了,说今天是周六,自己有事也就没在这里。我以为是张主任你知道这个事情呢,可一想也,没留下伙食费,我也有些纳闷了。’
张主任一听这话,也是有些惊讶的说道,‘这钱工什么情况,昨天我明明给他说了,这怎么就直接回去了呢,这不是给我添麻烦了么。’
这一晚上,最后弄得是非常草率,也非常的凑合。但自从这次开始,两个人的矛盾似乎就有些升级了。虽然面上不会有很大的冲突,但最终这些事情却有些尴尬的感觉。
毕竟看上去两人没什么事,但配合起来却总感觉又有一种隔阂的感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仅仅是一次两次了。就比如张主任对于这个伙食限定了一个标准,但钱工却非常的不在乎这样的事情。
而有两次需要加油的时候,钱工去报账,似乎是受到了张主任的阻挠,还有一些费用审核的非常严格,让钱工非常的别扭。
就在这磕磕绊绊之间,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寒冷的季节,渐渐地又开始炎热起来了。温度由低转高,而空调的使用量也就上去了。因为这个空调的问题,又掀起来一阵不好的浪潮。
这个大概也是因为冬天的时候,这个取暖炉加上桌上的电磁炉火锅使用的次数不少,所以这个电费有一点超标的意思。
所以到了炎热的时间,钱工把其他屋子里面的遥控器全部收走了,而只给每个屋子里面配备了几台风扇的情况下,这就让每个人都有些反感。不过因为钱工和张主任两个人互相之间的微小摩擦,两个人有点互不交流的感觉。
虽然在吃饭的时候,领导们还有其他人都要在这个一张桌子上面吃饭,可到了最后的时候,饭桌上只有一些闲聊的事情了,根本没有一件牵扯工作方面的事情会在饭桌上聊了。
而之前的时候,偶尔还会在饭桌上面聊一些话题,顺便还能说得很清楚。
不过随着天气的转热,同时施工进度也算是渐渐进入了尾声。指挥部里面的人也就变得少起来了。毕竟有很多掌管文件的人,需要弄好需要的文件,拿回局里进行开会报告。
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下,吃饭的人也减少了,自然而然的伙食又回归了那种刚开始的时候,经常持续的大锅菜或者是孔师傅自制的梅菜扣肉蒸碗了。
这个蒸碗存在,其实也是因为那些大块的肥肉没有人喜欢吃,也没有人去吃,所以为了避免浪费,钱工让孔师傅想了个办法,去弄一弄,让这个肉尽量别那么油腻的情况下,想办法吃光。
加上这次的工地里面,其实采购的炊事机械还是比较全面的,蒸车这样的设备都存在。
当然这个蒸车买之前预想的还是非常好的,可弄到工地上使用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蒸车的弊端。
蒸车呢,其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工具,它拥有着自动上水的功能,能保证这个机械里面有足够的蒸汽的同时,不会因为这个水量变少而烧坏加热棒。但不知道是设置问题,还是因为这个东西本身的功率就没有那么大,导致了其实这个东西开锅是有点慢的。
而要说按照额定功率,其实也并不算小的一个机械了,这是一个六千瓦的蒸车,有三根加热棒。但孔师傅刚刚看到的时候,发现只有两根加热棒工作,以为是出现了损坏的问题,所以及时的通知了钱工,让他过来看看,准备找找售后或者是更换一下配件。
但买好了备件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蒸车就是两根加热棒有接电,剩下的那一根是没有接通电源的,这就让人觉得非常匪夷所思了。
不过知道了并不是损坏的情况出现,这个蒸车的使用率,其实也就没有那么高了,只能热一热馒头了。
第三六九章 矛盾(三)
孔师傅对于这件事情,也就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可有几次还是真的耽误了事情。有时候中午会有领导来吃饭,而吃饱饭之后还要去其他的地方参观考察的情况下。中午这个时间的饭就会比较紧张。
尤其是为了增加花样,这个蒸米饭热馒头都需要一起弄。可最终却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因为火力的问题,米饭没蒸熟,而馒头也没热好。最终领导虽然没说什么,可我们自己对于这件事还是非常的在意。
但无论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最终的目标都是顺利解决然后快速度过。
不过真正的矛盾原因,到了工地要结束的时间,张所长才趁着局里的人都离开的时候,才说道这个问题,‘知道为什么钱工不太待见张主任么?’
老孙率先的摇摇头,‘不知道,咱只是在这个工地上才跟张主任见面,哪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不过看钱工这个状态,我觉得不是之前就有矛盾吧。’
张所长摇摇头说道,‘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的问题,咱们这个工地驻扎之前的事情你还记得吧。’
老孙想了想才说道,‘记得啊,一开始不是董主任安排装修的问题么,后来张主任来了以后看了看,还训斥了董主任一顿呢。’
张所长点点头,‘没错啊,当时张主任说的很明白,工地上的事情你们这些科室里的人跟着插什么手呢。弄得董主任面子有些难看,而后来不是张主任叫人来把后期的这些活全部干完了么。这里面就牵扯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钱的问题。’
小高这时候有些疑惑,‘可是这东西不都是需要报账的么,怎么最后这个价格还会出现问题么?’
张所长摇摇头说道,‘上两天我见着这个工程的造价表了,可能价格确实是有点虚高。其实这个事情本来是应该有钱工签字的,但钱工一看这些价格有点超乎市场价格了,加上咱们也是看见了,这个灯的质量,也确实是不怎么样。所以钱工直接就没给签字。这不是之后张主任让我给签了个字,代表着这些东西都有就是了。’
听了这话,我们都有点无奈的摇摇头,而这时候张所长则是接着说道,‘钱工可不是第一次来工地了,之前有很多的工地都是由钱工负责的,所以对于这里面的事情相当门清了。据说今年的这个监管费也是降低了不少,其实这个钱也是捉襟见肘。据说上几天连给车加油的钱都没有了,这个就有点过分了。’
其实我们这里监管费用还是不低的,因为总共的工程造价价格是超亿元的,按照监管费预算来说,应该是预算了工程总量的百分之五出来的。
可随着财政政策的收紧,这次的预算比之前的监管费预算低了一半,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样子。而最后似乎是超过了当时的工程预算,而钱工自然是不会拿自己的钱向着公家事里面垫资,才导致了现在这个情况。
也不得不说,是因为刚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可能因为估算的价格和预算的价格差距较大,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这也能够大致看出来为什么钱工和张主任两个人有些许冲突。
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职权有一定的冲突,加之财产分配的有些不匀,而互相之间有点越权的行为,却又没有做好相互配合,导致了这个工地上的气氛有些别扭。
但配合的不好,也并不是我们这些搞后勤的人可以置喙的,所以也就把这些事情习惯性的放在了一边,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了。只是气氛有些微妙的情况下,其实整个工作环境也是不那么好的。
当然两个人有没有正面冲突,我是没有见过了。但据张所长说,我轮休回家的时候,钱工似乎借着酒劲说了一些话。据说看上去两个人都有些醉意,但就饮酒的量来说,两个人明显都没有到那个醉酒的意思。
可当时的呃场面,据说是钱工跟张主任拍桌子了,然后说了一些带着粗口的污言碎语,里面带着的意思大致是说张主任管的太宽,自己的事情都没处理利索了,还有心思管别人的事情,有点过于吃饱撑的了。而张主任坐在桌上,一脸阴沉却也丝毫没有什么话能够说得出口,让人觉得非常难受。
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算是到了工程的后期了,马上整个工地距离完工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少了。大部分的工地管理处的职员已经不在这里了长期值班了,而是回到科室里面整备这些最终需要的文件资料了。
毕竟现在这个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了,而整理文件这个事情,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精力,考虑到我们这里的条件确实不怎么样,所以张主任也是能够理解的,并且随着工地进入尾声,其实张主任自己的事情也是增多了。
毕竟这个施工方忙的是工程,而监管方忙的就是这些参数数据文件这些东西了。而还有第三方的监理部门,则是要负责工程质量与设计要求之间是否存在重大差错。
施工期,施工方是最忙的地方,而施工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就是我们这里的监管处最忙的时间了。因为最早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针在拿出一个详细计划之后,施工方才能够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
而结束的时候,我们这个监管处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才有后期结算费用的这一套手续。
所以说是开工和结束比较忙碌,剩下的时间相对来说还要好一点,毕竟处于施工期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事情还是有施工方自行进行调整比较好。毕竟只有施工方才比较了解这一切,而我们监管处只需要掌握施工进度之后,对于施工方的工程进度起到督促,对于施工质量进行一个观测就可以了。
工程进入尾声的时间,正好是麦收季节,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工程圆满的结束了,可这个敏感的季节却让人感觉非常麻烦的一个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需要进行下一季的种植了。
第三七零章 矛盾(四)
本因为内部矛盾消弭之后,工程进行当中也挺顺利的,就这样结束的工地,却迎来了一个很大的考验。那就是这个村民土地种植的翻修。
首先来说,主体的清淤工程应该算是已经彻底完成了,可还是有一些地方处理的并不是特别到位,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情况下,时间已经到了这个需要种植夏季作物的时候了,毕竟夏季作物,种植的时间,要比冬季作物考究一点。如果不能够及时种植上,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收成。当然种早了也是不行的,因为这个玉米种早了,里面会生虫子,非常难以预防。
但我们这里考虑的却不是这样的问题,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
事情发生的时候,这天正好是周末的时间,大概是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这个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要忙,所以这一天来的话,可能会有很多年轻人能够跟着一起来,而年轻人大概也比较懂得怎么说话,所以这一天早上,早早的就一起来到了所里。
不过我们这里是已经产生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一般不太开着大门的,尤其是非工作日的时候。因为这里已经是工程指挥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当时的闸管所了。所以我们就要更加注意一些安全问题。当然其实也没什么安全可言,毕竟南边的院墙已经全部扒开了,虽然大多数的地方都是这个刚刚挖上来的淤泥,但总归还是有路能到院子里面的。
当然我们也了解这个问题,所以关着大门的意思呢,只是代表了我们管理处现在处于休息的时间。但我们这里自己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所以当早晨我打开门准备出门去转一圈的时候,被眼前出现的这些人惊住了。
因为平时很少大门口会有这么多人一起过来,看上去大约有三十人左右的样子,而这些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有些焦急和生气的样子。这让我有些慌张,但还是问了问,‘咱们这是有什么事情么,怎么一大早就来到这里了?’
领头的是一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妇女,直接火气就很冲的说到,‘这我们就是来问问,这个地还让不让我们种了,不让种这个补偿怎么个算法。’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诧异,但仔细想了想还是给出了答案,‘这个东西我现在给不了你们答案,领导们都不在,今天周六算是放假了。这个事情我给不了你们反馈,要不你们就等周一再来,要不就稍微等会儿我只能打个电话汇报上去了,但能不能反馈我也不能保证了。’
这妇女也是一脸的不耐烦,‘你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个态度呢,就不能把我们让到院里面去,我们想要一个合理的答案。’
听她这么说,我也是无奈的笑了,‘这个事情倒也不是说不能把你们让到院子里面去,可这个院子里面根本也没别人,我在院子外面给不了你们答案,进到院子里面也给不了答案啊,所以我建议是周一再来,毕竟我也没办法直接联系到直管领导,这只能等反馈。再说了,这个点也没到正常的工作时间,打电话也显得怪不好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周一一次都来了,准能全部解决问题。’
这时候这个妇女似乎是还想再说两句,但后面的一个大哥跟后面说到,‘既然这样,我们就周一再来,但是周一如果还解决不了的话,我们可就不会在这么客气了。这个也不是说我们非要种植这个地,只是你要是不给补偿,又不给弄弄这个土地的话,我们是真没办法种植。而再托一阵子,这个种粮食就过季了,到时候明年没收成我们再来找你们就不认账了。’
我点点头,‘放心,周一的时候,到了工作时间你们来就行,肯定能让你们见到一个说话算话的负责人。我虽然也是在这里上班的,但我说的话可是啥用也没有,所以大家也没必要着急。’
听了这话,大家大概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跟我说的了,就真的骑上各自的交通工具,准备各回各家了。不过刚才那个妇女还是没走,直接跟我聊了起来,‘小兄弟,我也不是说非得要钱或者是有什么不好的要求,只是你们弄得这个事情确实是不大行。当时给我们承诺的时候,说是恢复原貌。可现在咱就不说车压的这个硬度问题了,毕竟现在有旋耕机了,我们也不太在乎这个问题。找平啥的我们也不奢求了,毕竟这个地慢慢能调过来。但从车上掉下来的淤泥,那么一大块我们就是想弄都弄不动,咱庄户人家谁也不可能家家户户准备一台挖掘机在家里啊,现在我们主要是要求把地里面的大块土弄走,省的你们这个工地真的走了我们自己找机械。种粮食那个钱一年下来还不够这个机械要价高呢。’
对于这个妇女提出的这些东西,我也是能够理解,毕竟淤泥这个东西,水多的时候粘稠,水少了就非常坚硬。这跟构成淤泥的土质有关系,彻底的冻结然后化冻之后,这个淤泥才有可能稍微的松一些。
而现在这个刚刚开挖上来的淤泥,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铲斗大小的淤泥从车上滚落到地里面,确实是没什么太大的办法来弄。毕竟这个东西如果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话,就会非常的坚硬,用普通的农具来处理这个,一般来说可能一两个人也弄不利索。
当然相对来说,这个东西如果有少量存在的话,可能还是不错的。因为这个长期耕种的土地里面,土壤肥力缺失,如果能够掺杂一些这样的淤泥,这个肥力会有一个提升。
但这个前提是需要弄好,并且还要分布均匀。这就好像是上土杂肥一样也要撒匀和,如果不匀,只能占用一块好地方。
对于这样的诉求,我也是跟这个妇女说了一句,‘这个正常的诉求,还是很容易达成的,毕竟你们这也不是什么额外的工作。也算是非常正常的要求,而我们这里的机械,也算是比较合适干这个活,所以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第三七一章 矛盾(五)
妇女还是一脸的担忧,‘我们也知道这些,主要是担心你们不管了,不守承诺。再一个也是担心你们突然间撤离了,我们找人也找不到了。就让你们所里自己弄,恐怕你们也不愿意。’
对于妇女这样的考虑,我还是真的有些感谢的,毕竟如果工地真的突然撤掉,这些问题最终也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所以我还是给了这位妇女一个解答,‘这个你不用太过于担心了,因为这个工地要撤的话,基本上要处理完所有的事情。虽然现在咱们这个附近看不见机械了,大概也是因为机械去了其他地方吧,咱们这附近的活算是基本上完成了。但你也不要担心他们不回来,因为闸下还有挡水的围堰呢,这个围堰如果不撤掉的话,他们怎么也要来处理的。周一中午左右别赶上饭点过来,领导们应该是都在的’
妇女得到了这样的解答,也算是放心了,直接骑上自己的电动车,转身就回了村里了。
这个周末,果然也没有其他人再过来找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了,毕竟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并且我这里大致也算是给了个解答,人们也就不担心突然间找不到人的情况了。
而到了周一的时候,领导们大致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来到了所里,而我也是提前跟张所长交流了这个问题,所以张所长和张主任以及其他的人,大致是都有了一个准备。
这个事情其实就跟我说的差不多,并不算是太麻烦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机械怎么也要等全部的工程完毕之后,把这个挡水的围堰拆除,要不然这个河道里面也算是没有完全恢复原有状态,这是不符合合同规定的。
而这件事情从张主任这里来说的话,应该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张主任作为监管方的实际第一责任人,对于施工方提这样的合理要求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张主任自己的意思,我们还是真的不太清楚,毕竟张所长也不能去提前问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出了问题的所在就算是尽到了责任。
而到了下午的时间,果然如同预计一般的,来了不少的人,直接进院子里面来找这个问题了。
而此时工地上张主任还在,而其他的人则是又去工地上转现场了。而屋子里人比较多的地方,就是我们这边了。
这些人一进院子里面,我们就看见了,而张所长也是抓紧出去迎接了一下,仔细的问了问具体的问题情况。而我则是也跟着出去了。
与周六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所有的人大致都是一样的诉求,这让张所长稍微的有些犯难,稍微的想了想才说道,‘咱们这里的人太多了,一会儿都进去说的话,可能很难很轻松的说明白所有的问题,所以咱们呢最好通过代表来表述这个问题。’
代表很快的选出来了,正是当时周六的时候跟我搭话的那个妇女。要说这个妇女其实在村里的时候也见过几次,只是没想到头脑会这么清晰就是了。
而张所长也就带着这个妇女去了张主任的办公室里面,让张主任跟这个代表聊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而张所长送进去之后,也就回来了,看了看眼前的这些人,有些奇怪的问道,‘怎么不就是一些河滩地么,至于还这么在乎这些问题么。’
而这时候我才了解到,其实并不仅仅是那个土地的问题,还牵扯着一个道路的问题。
问题土地呢,其实就是在我们这个老河处下游北岸处有那么一片土地。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划定的,总之呢,沿着下游新河老河交汇处,有那么一块还是属于村中的口粮地。
而这个口粮地靠近我们水闸这边的地方,原本算是河滩荒地的位置,慢慢的有人也就自己自发的种植上了粮食。这也倒是不算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这次的河道清淤工作,让原本就不怎么宽的便道完全被压没了。
这个便道虽然不能够走车,可也不能完全没有,因为这是那些种植口粮地向外运输的必经之路。而这个路的存在,如果压没了之后,难免原本属于路的地方会变成种植的地,到时候自己的口粮地种植的粮食以及机械的进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毕竟这块土地上算是一个封闭的三角洲情况,如果没有这个便道的情况下,那么这些机械就完全没办法走了。
而今天来所里找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拥有口粮地的人。因为那些原本没有口粮地自行开发荒地的人,自然是不太会在意这些的。如果明年这个便道真的是能够耕种了,那么绝对不会犹豫变成这个耕种的地。
其实要说起来,这个问题也就不算是什么大事情,毕竟两方人,只要有一方人稍微的让步一下,把这个便道留出来,之后一起好好种植就是了。
可农村里面的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总是拎不清的感觉。可能真的出了什么大事的时候,全村老少也是可以一起动手的。但门前扫雪种地的这种事,却是一点也不能够让出来。
我仍记得最早刚来的时候打菜畦子,老孙一看我和老牛干的这个活,就摇摇头说道,‘这个你们俩人要是上村里去种地,肯定不行啊,这么大的畦子背,到时候两边的人肯定不愿意,再弄窄一些吧。’
那个时候我还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可现在在回想过去,突然觉得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每家每户都是寸土必争的,这个土地如果不能够合理利用,打那么大的畦子背,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如果是向两边延伸,肯定会进入到别人的土地里面,所以这种事情就根本不能放松。
而说到这里,再响应的想一想这些人来所里找这个便道的问题,也是一点也不存在什么无理取闹的情况。只要是种地,都想多种植一点,到时候稍微的一收获,也要比之前没种的时候要好得多。
原本存在的便道是一个界限,而现在这个界限背打破了,如果不恢复,势必会产生冲突。
第三七二章 工程收尾(一)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还是很容易的解决了,毕竟就像我说的一样,这个围堰肯定是要拆除的,最终这个机械肯定要从这些人的地边走过去,自然而然的要求会很快地完成。毕竟对于一台机械来说,并不算是什么特别费力的问题。
而随着围堰的拆除,基本上代表了主体工程的全部完工。而整个河道内部的长度加在一起大约有八十公里的样子,施工的时间仅仅是五个月,就将这八十公里的清淤工程完全干完了。
而这个工程的情况,以及工程的进度,基本上是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的,只不过因为验收和整理文件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最终完全撤离的时算是八月份之后才完全清理完成了。
而再所里上班的我们,其实最后的这两个月也算是相对轻松一些了,毕竟整个工程指挥部的人,要比原来少了,吃饭的人减少了,后勤工作自然就相对轻松起来了。就是孔师傅偶尔也会因为家里有事不过来了,这样也就又得让我们负责简单的弄点饭。
相对于之前前中期来说,后期的这些事情总归让人感觉稍微的轻松了一些,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的事情了。而我们的施工补助,还是按照原有的标准一直好好的执行的。
然而工程进入尾声了,所有的矛盾也就算是完满的解决个差不多,之后还有其他的事情,却又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虽然眼前的这片存放淤泥的料场,就是我们自己原本的鱼池,可看着眼前基本上到达办公区域的土层,我们还真的有些无可奈何了。毕竟原本这片鱼池的面积就算是不小了,可真要是算起来的话,现在抬升起来的这个平台的面积更大。
因为原本的鱼池的位置,是做成了一个反金字塔形的,所以现在把土全部堆起来的时候,整个面积看上去就比之前大了不少。不过因为淤泥的堆积加上其他的东西,其实现在还是并不算是特别平整的一个状态,而这个状态之下,施工方离开之前还是鼓捣了一阵子,大致整平了。
毕竟这里最后要通过环保验收的,而这种裸露的土地实际上是并不太好的,可能会产生扬尘之类的情况。
这个抬升起来的土台子,大致整平之后,之后的整理完全交付回我们单位内部解决了。毕竟这个新弄出来的土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很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够不至于让这块土地浪费闲置下来。
单这件事情就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不仅仅是我们所里头疼,就连董主任也跟着头疼起来。
因为原本的鱼池,无论是好是坏,最起码这个算是一个鱼池,也就能算是我们所里的一个亮点工程。可现在这个土台子堆起来了,最终整平了,也就是一块种植耕地。
而就我们的种植经验来说,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非常低下,可能也是跟管理经验有关系,并且更大的问题是没有相关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知识,导致了最后经常性的白白扔钱。
而现在的财政政策,不可能让我们在这个已经堆起来的土堆上面重新开挖一个池子。而这整平的土地上,大致是考虑先少量的从西边院子移栽一些树过来,毕竟我们这里的树苗当时种植的比较密集,当时考虑的就是其他地方使用的话,可以从我们这里移栽而节省苗木的成本。
但移栽也不可能移栽非常多,毕竟西边院子里面已经成材的树木移栽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这些成材的树木死亡,而原本的院子景观以及建成的环路价值就要失去很多。所以移栽是少量的。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树行之中的闲置土地处理问题,毕竟即使是种上树了,这个树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长成材了,完全将草压住。就我们种植西边院子的经验来说,这个树要想把草完全遮蔽死亡,至少要三年左右才行。这还是当时移栽了很多的大树。如果只靠着这个小树苗的话,恐怕是三年也解决不了的。
当时董主任其实是非常反对将这个淤积放入鱼池里面的。毕竟建成的时间不长,虽然效果一般,但毕竟作为鱼池还是能看的。可现在弄成这个土台子又要重新建设,实在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这个整体效果要求的话,最起码不能长草,所以要想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草的问题才行。就这些荒草就是一大弊端。
其实这带来的弊端不仅仅是这么小的问题,还有更深层的隐患存在于我们所里。因为原本我们的下水系统,是直接通过下水管路向着鱼池排放的。这个下雨或者是其他的问题都不用过于担心,毕竟可以有地方排水。
而现在因为鱼池被填埋了,这个下水管出口自然是也不能存在了。而这个问题我们也跟董主任说了,不过却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因为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对于水污染的治理,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推行出来的,就是这个河长制。
什么制度呢,我们倒是不太关心,因为并不属于我们的执行范围之内,而我们大概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工作吧。但这个排污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首先相应政策不能向河道里面排污,而院子里面的池子又被填埋了。现在存在的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点。
生活污水我们倒是不特别担心,因为我们有一个足够大足够深的化粪池。可这个化粪池毕竟是容量有限,所以我们担心的问题主要存在与,万一真的下大雨,会不会出现化粪池满溢的情况,甚至是出现污水倒流进入屋内的情况。
虽然我们的地势比较高,但不得不说的是院子整个平面太大了,万一真的出现骤雨,恐怕流水的位置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最终再没有一个把排水问题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这个整平工作还是开始了,毕竟这个也算是验收的重要步骤,如果没有整平恢复原貌的话,可能这个工程的验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时候董主任也就只能在意这个整平的质量了,毕竟工程很大。
第三七三章 工程收尾(二)
工程的收尾工作,并不能拖延的太久,毕竟这个工程只要是没有结束,费用就会一直持续支出,谁也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而让这工程拖延下去。所以一切都在很紧张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算是妥善的方式,进行处理了。
比如这个抬升起来的平台,只能是按照当时的想法,把它变成一个绿化树木种植地了。而这个地既然是要种树,自然不能就这么直接弄出来,变成一大片,而是要进行一个分割,留出一定的道路来。一个是为了美观,另一个也是为了种植起来浇地稍微的方便一些。
而这个就需要一个装载机,留出足够的路基来。经过一天的精修整平之后,整个地面看上去是真的平了,并且这也不仅仅是装载机的功劳,而是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一台修路用的整平机,先进行了整平,然后将一部分多余的土作为了路基重新铺装起来了。
整平结束之后,这个工程就算是圆满的结束了,而之后的维护管理其实才是最为困难的问题。这一切都要落在我们头上,可现在领导们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计划来完成这些事情。
当然了,种树这种事情,现在开始弄也是太早了,所以这个问题还是等待着时间的到来。
而我们所里最近的这段时间,其实是一直在研究这个明年的问题。因为就是种树,也是今年冬天基本上完全解决,明年春天即使是不用管理这些树木,可剩下的这些树行当中的裸露土地的草,绝对不是由种树的人来管理的。
而移栽的事情,其实大致也有了眉目,还是上次的赵总做技术支持和监督,我们主要是协助。当然这个现在就知道是赵总也是因为赵总需要提前过来看一下现状。毕竟这个土地的面积有多少,大致算一下需要多少的人工多少的工钱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什么事情都离不开钱,而公家的钱自然是现有一个计划,一个报价才有可能继续去做的。而赵总这工程刚刚弄完就过来的时候,其实是提前进行一个预算和一个前期工程的准备。
不过赵总跟我们么,倒是聊的很不错,毕竟已经配合了很多次了,‘张所长啊,这次你们这个地界可大了,这以后发展准不错啊,我先提前恭喜了。’
张所长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这个还真不咋样,领导们怎么商量的我们都不知道,想要干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所里的人又少了,怎么也有点困难啊,毕竟这个活多了,可人少了的事情搁谁身上都有些无奈。’
其实说离开的人,也不是别人,是小高走了。因为小高有更高的志向,也可能是因为小高的家里人不太愿意小高老是在外面呆着,于是找了找人,让小高去局里开车了。
有些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想办办不成的事情,可能换个人就很轻松的弄成了。什么叫求之不得,不求得之,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事情。一旦对于一件事产生了执念,那么这件事情可能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是万分困难。而没有那么大的执念的时候,可能就很容易办成了。
小高本人对于我们这里的工作还是非常的喜欢的,只是因为在我们这里上班需要呆的时间比较长。像我这样没有成家的人,可能还好一点。而真的有家有室的,这样的情况下就非常的难办,因为家人在一起最需要的是陪伴。
而小高之所以很顺利的去开车了,就是因为这次的工程。因为涉及的区域太长了,而这个区域分成了三部分。科室里面缺少一个司机,所以才让小高顶替一下。
而工程完截止后,小高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司机,这种事情其实我们都是要恭喜的,毕竟这也算是解决了小高最需求的事情。虽然作为司机可能也要经常性的来回奔波,可总要比在这里好一些。
但小高走了以后,其实我们这里的人手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尤其是还有这么的活要做。毕竟不是说我们这里有工程,别的东西就不需要管了。因为这个工程方面的问题,我们是不太需要操心的,可院子里面的其他问题,还是由我们处理的。
当然,到了今年的夏天,其实因为树已经生长的比较茂密了,所以这个杂草的问题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了。但即将面对的更大面积的草,成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隐患。
如果没有问题,干工作干什么呢。我们这样的工作就是为了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这样事情的话,我们根本也没必要在这里值班了。毕竟按照现在的科技,弄个远程操作系统很简单也很方便,只要网络通畅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虽然建设成本可能会高一点,但维护成本就能够降低不少。毕竟是减少了人工的用量。
因为我们这里的水闸工程,都是七十年代的时候一起修建而成的,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大部分的水闸都能够使用可却明显有些超期服役,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病险情况。这些水闸工程的出险加固系列工程,在我去水利技师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一个计划进行这样的一个系列工程了。
这样的系列工程其实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建成了几处,其实之前的时候因为我父亲的缘故,我还是参观过一处已经建成的新型水闸。
当然也许是因为河道的宽度是不同的,而水闸的规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感觉就确实是不一样。首先从这种水利工程建筑的高度上来说,就比我们那里有气势的多。因为我们这里算是一个河岔,所以河道有收窄的意思。
而我所参观的的这个新闸建成的位置,是一个很宽的河道,并且因为闸门的规格也不同,所看上去也是显得非常宽的。
但这件事情也是给我提了一个醒,因为我们整个地区里面修建的水闸,基本上都是同一时期修建而成的,其他的地方可能因为是比较要紧比较关键的地方,可能会先修建一下,而我们这个位置并不是那么主要的水利调度点,可能修建的就会晚一点。但无论是早是晚,这个工程都要进行的,都是要将这些旧有的水闸拆除重建的,这样的情况,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痕迹正在慢慢消失。虽然时代都是在进步的,但旧有的东西也不能存在也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事情。
第三七四章 参观教研学习(一)
国庆假期结束的时间,我们就突然间接到了一个上面来的通知,下周的时间就要在新建成的闸管所里面进行为期一天的教学学习参观。
虽然都是处以同一河道的水闸,但这边这个水闸因为险情严重的情况下,真的是抓紧弄完,防止出现危险为主。
因为就是我们下游的水闸,所以之前的时候,因为有巡线的任务时,这个所就是终点站,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而过去的时候,其实这里的水闸跟我们那里就不太一样的,因为这个地方本身没有修河堤的路的时候,是非常偏僻没有一个很顺的道路能够去的。但我们巡线的时间,其实这个河道一侧的岸顶公路就已经修通了。并且随着近几年运输业的繁荣,到了夜间,这条路上的大型运输车辆还是非常多的。
而这个所修建成功之后,我们还没有见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毕竟巡线任务属于是执行了一年就已经结束的事情,大概是因为效果不好并且职能有重复,毕竟县局设置的河务段才是真正管理这个河道内以及河道两旁的事情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简政放权的执行,这样的重复性的任务,就这样消失了。并且随着河务段的升级,业务也有所转变了。
毕竟随着河长制的推行,最先影响到的就是我们这些一线部门。毕竟这是一个内部执行的政策,而相对对于推送至外界,对内的政策推送,还是非常迅速的。而外界的人,总要有一个接受的时间。
而我们这次去学习的目的,其实也跟这个有关系。
学习的问题,大概已经给我们大致的推送过来了,首先是安全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消防安全,一个是工程安全(主要是指工程设备安全),还有用电安全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而除了这些安全问题,就是最近的政策学习了。
因为汛期已经结束了,马上就要进入冬季的时间,正好也算是不那么忙的时间,也是这些问题即将发生的时间,所以提前预防提前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事情我们也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有些知识其实我就是上了这么长时间的班,也没有完全的掌握理论知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不是一个概念。因为理论和实践总归是有区别的。
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话,这个知识等于是白学的。但只有实践没有知识的话,这个实践其实就是莽撞的瞎弄,并不是真正的安全的操作方式。
所以这次的安全学习,其实我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可以填补我们之前没有的东西,这些知识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事情。
所以所里的所有人其实还是非常期待这个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
为了准备学习的一切,我们早早的就安排好了学习的时间,提前一天再所里集合。穿上统一的服饰,准备去学习。虽然是统一的活动,但因为各个所里离着都比较远,所以这次的学习是选取了一个比较中间点的所,让周围属于这个地区的一起过去。
除了自行交通这种事情,我们都觉得没什么,毕竟不算是什么太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早早的出发,去了下游的所。
虽然这条路,我们可以算是非常熟悉的一条路了。但因为是刚刚完成清淤工程的河道里面,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并且这两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其实村子里面建设社区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了。
而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还曾经接待过总理,所以说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非常的鼓励和欢迎的。
而即将到达下游所的时候,我们远远的就看到了那个新建起来的水闸是个什么样子的情况。
首先说相对于原本存在的这个水闸,新水闸的建成其实从规模上就要大一些。因为这个启闭机室由原来的敞开露天式变成了现在的全封闭式。加上刚刚修建完成,其实外墙涂刷和设施都是崭新的状态,加上机架桥也要比原来高,加上路边的树叶因为清淤去除了不少,所以新的机架桥显得非常显眼。
相比于过去单薄的露天机架桥,这种封闭式机架桥不知怎么就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而再向前走一段距离,就能看到路边新修建而成的三层办公小楼。而路的另一边则是新修建的工程桥。
相对于过去的工程生产桥,新修的工程桥无论是从宽度上还是平整度上,都要比之前好的多。
因为之前的桥有很多都是用桥面板价桥墩拼接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桥上的缝隙都变多了起来,平整度也有所下降。但现在修建而成的桥,虽然也是有伸缩缝存在的,但一眼看过去之后,就感觉非常的平整整洁。
而新的办公区和新的办公楼,是我们最先能够观察到的地方。一进院子,就能感觉到跟过去的不同。
在这个水闸要翻修的时候,我有一次也是有幸来过一回的。因为当时要来这里接一个人,去我们那里干活,所以有幸看了看院子里面的情况。
当时的院子和现在是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并不是所有闸管所都像我们那里拥有那么多的土地,所以这个情况下,只能在原址进行翻盖。但也不得不说的是,院子的面积好像感觉比原来大一些了。
可事实上却并没有改变。原本的房子是盖在原本的院子的中间部分,而现在却贴到了院子的最北端,这样的情况下,其实这个院子就显得大得多了。加上本身院落的合理规划以后,原本杂乱的花草绿化以及种植的蔬菜,都进行了分区,就显得院子里面非常的规矩。
这样的规整也能让这个院子看上去更加的开阔一些。
但更吸引我们目光的是这个院子里面新建成的这个办公楼,虽然只是一栋普通的三层小楼,可这个外观设计就要比我们原来的平房看上去好的多了。这大概所说的就是所谓的大气上档次吧。虽然整个大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感觉却好多了。
第三七五章 参观教研学习(二)
我们到这里的路程,应该算是最近的一个,所以我们也就是第一个到了这里的所。而此时下游所里的全部职工也是早早的来到了所里,等待着领导们的到来。
别看我们离得近,也是要提前出门一下,先不说别的问题,就是到了以后万一有其他的事情也是可以帮忙的。毕竟虽然不常见面,但实际上也算是同事,这样的时候,如果能帮忙还是要多少的帮忙一下的。当然这些事情吧,就是我们张所长自己的一份心意,毕竟能不能够帮上忙不仅仅是看我们的热心的,还要看这个所长是不是准备的足够充分了。
而到了院子里面的时候,其实主要的目光还是在研究这个办公楼上面了。因为这个办公楼修建,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羡慕的。
我们那里的改造是最早的,当时上层领导的要求,这个办公区的标准是略高于民房的。所以盖成平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随着这两年的经济增长,各个支出的项目也是在慢慢增多的。
毕竟随着时代的转变,各种材料的价格和人工的价格都在飞速上涨。想想我们之前一二年一三年的时候雇人来院子里面干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五十块一个人工。并且那是实实在在的干那么一整天的农活的。
而到了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七十了。并且人们还都有一种不太愿意干的情况出现。因为我们这里的活相对于外面的公路绿化上来说,要稍微的累一些。所以这个价格如果不提升一点,老百姓们总是觉得有点吃亏。
毕竟去公路上面做绿化也是一天那些钱,还不会催的那么紧。而在我们这里干活,催得紧还得干得多。
所以现在的人工费用增长,基本上都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了,自然相应的材料费用也是增长很多。按比例这个预算投资额度也就增加上来了。钱充足了,自然可以干的事情也就多起来了,盖楼什么的也就不算是什么困难的问题了。
所以改造这种事情,有时候是真的要看机会的,改造的早了,虽然当时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事情,但到了后期会怎样,就让人无法预知了。
而下游所里的这一切设施,让这里看上去像是一个单位,而不仅仅是一个不知道干什么的院子。
我们那里要是不挂牌的话,其实除了当地村里的人以外,外地来钓鱼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我们那里是干什么的地方,还以为是一个住宅区或者是公园呢。因为建筑的情况其实并不是那么明显,就能够说出这里是一个单位。
但进入下游闸管所里面来看的时候,明显就能感觉到这里的建筑物就是一个单位的办公楼,有着非常严肃的装饰。窗明几净的状态,加上两扇透亮的玻璃门,一看就不是平常的地方能够达到的状态和装饰。
而两层主建筑加上一个上层的阁楼,明显就不是一种住宅会有的状态。而进入楼里面之后,跟这里的所长打了个招呼之后,就整个楼上楼下的转了一遍。整栋楼上面,一层有住宿的地方都在房屋的两边,都有向阳的窗户可以打开。而剩下的地方都是一些办公室资料室的地方。如果有需要的话,把床搬进去之后就当住宅使用了。
二层跟一层的构造差不多,只不过有一间稍微大一点的屋子算是小会议室的样子,有平时两间房的样子吧。而房子的两头也是这种可以朝阳的狭长小屋,可以当做住宿的地方,只不过所里并没有那么多的人,所以基本上还是空置的状态。只有那个已经布置好的房间,大概是今天能够确定开会的地方。
而三楼上面是一个整个的大空间,如果要算的话,可以算是一个有顶子的小广场,但我估计这个地方大概是一个大会议室,为了就是今天这样的情况,人比较多的时候开会可以有地方去。而平常职工运动休闲也可以在这个屋子里面。
只是因为今天的这个天气,有点过于阴冷,而这个房间因为是上顶,所以要比别的屋子冷很多,所以才导致了现在在二楼开会的情况。
从楼上看院子里面的状态,就能发现一种绿化的设计感。这是在平房里面无法观察到的一种景观。当然住楼房也不一定有多么大的好处,因为楼房的配套设施就要比平房好很多的。如果配套不好的话,那还不如直接住平房方便呢。
最明显的其实就是农村盖的二层楼,有些楼上是住宅,楼下是沿街门市的二层楼,在农村其实并不算受欢迎。这个就是因为配套设施不行,因为没有相应的自来水供应的话,这个楼上的居住就非常的费力。想想就连饮用水都要从楼下提到楼上,就不愿意上楼去了。而楼下的大厅,其实在冬天如果没有一个相应功率的取暖设备,这个冬天就太冷了。这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更是一种体感,这么空旷的地方,加上温度不佳,也是非常冷的。
不过要说,毕竟是公家单位的地方,这些配套设施还是做的比较不错的,就算是没有合适的自来水,也能用自动水泵好好的用。
而装修也是非常的高端,所以感觉就是非常不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所里的人也是陆陆续续的到达了这里。也许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所以不认识的人居多。而像是老孙和张所长还能够跟这些人打个招呼有说有笑的,显得非常亲近。
而相对来说杨哥和我就比较近似,虽然也认识一些比较常见的人,但更多的人还是说陌生的面孔。
到了九点半左右,我们的领导就来到了这里。这次除了董主任和马工以外,就是有一个新来的党高官,给我们专门讲课来了。
之前我们这里的党高官一直是由金主任兼任的,但随着这个深化落实基层领导干部的时间,这个书记也就是来到了我们这里,给我们这个人并不算多的单位做了党高官。
最重要的是,这个党高官之前可以说是一个精英党员,来我们这里算是左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