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种稀些 还是种稠些
听到赵凤梅这么说,李顺耷拉着闹到没在说话,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对王小琴说道:“妈,我去把学校的活辞了,回来在屋伺候菊花,”
王小琴一听了,有些无奈的说道:“你还是算在初中干着,娃办满月酒还要用钱呢。我在你屋给菊花做饭,一直伺候到出月,等给娃办理满月酒我再回去。”
李飞跃满月的时候,陆安给外孙送了两身单衣,两身棉衣,两身毛衣,一个薄褥子,一个大点儿的厚褥子,两个帽子,两双鞋。这在当时算是送的礼物最多的了。
陆安说和王小琴给杨娜和桃花也一人准备了一份同样的礼物。
三月初五杨娜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陆小明。
四月十六桃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宇文凛。
宇文松去报了喜,陆安对王小琴说道:“刚好我现在没有啥事,咱俩一块去看娃。”
桃花看到陆安和王小琴走进了屋,高兴的喊道:“爸,妈,快看娃看亮呢。”
陆安走过去把宇文凛抱在怀里,左看看又看看,说道:“鼻子像你,脸像他爸,大眼睛。皮肤发红,将来肯定越长越白。”
过了一会儿,宇文平和刘芳也来了。刘芳看着陆安夫妇说道:“跃跃,你外公外婆来了就有人伺候你娘儿俩了。”
王小琴笑着说道:“亲家母,你屋得了孙子,你当奶奶的好像还不愿意伺候桃花了。我屋有三个孙子要照看,我估计没有时间。”
赵凤梅干咳了一声,笑着说道:“你做的饭能合桃花的口味,我怕伺候不好。”
桃花说道:“妈,你这两天做的饭,我觉得好吃着呢。”
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陆安看刘芳并没有去做饭的意思,就对王小琴说道:“赶紧往回走,你发的面可能快好了,咱回去蒸馍。”
宇文松没有办法,只得说道:“爸,妈,你俩不着急回去,我给咱下挂面。”
陆安一边往门外走,一边说道:“不了,我跟你妈回去蒸馍呀。”
刘芳这时说道:“亲家母,你明个来给桃花做饭,我要上坡去砍柴火。”
宇文松看着王小琴说道:“妈,我明个刚好在屋,我给桃花做饭吃,你跟我爸啥时候有空了到屋来坐。”
王小琴从正月开始,一直忙了整整五个月。
晚上,陆安抽着脸上乐开了花,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道:“一家一个男娃,这下我放心了,都赶心上来了!”
王小琴给炕洞里面加了几根柴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也笑着说道:“我把两双布鞋都跑烂了,不过,我跑的高兴。”
无论遇到谁,陆安都会高兴地向对方夸耀,“我一年得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两个外孙,我现在有七个孙子和外孙了”。
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李顺就骑着自行车在附近的村子里收鸡蛋,然后拿到滋水县城里去卖。返回时,李顺又会从县城里批发一箱子冰棍沿路卖。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桃花家分了六分自留地,四分一等地,七分二二等地,八分三等地,两亩坡地。
以前在农业社种小麦的时候,都是上了年龄有经验的长辈撒麦种,年轻人挖地。
土地分到户以后,人们还是按照已有的经验种小麦,一分平地撒二斤小麦种子,等到了来年四月份又给麦田里套种黄豆。
套种黄豆时,每隔四寸种一窝,每窝放四到五粒黄豆种子。
总体来说这种老式种法,小麦和黄豆的产量都很低。
又到了种小麦的季节,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桃花对宇文松说道:“咱这种麦用的还是老麦种,麦个子长得高,种的稀。下雨的时候一刮大风,麦就倒一地,就没有收成。
我听说县城周边这两年种了一种叫‘小燕六’的麦,这种麦个子矮,可以种的稠密一些,又不容易被风刮倒,所以产量比较高。
我想到县里去买些‘小燕六’麦种回来,种到咱自留地,看种到咱这儿能行不。”
宇文松喝了一口苞谷糊汤,说道:“听你的。”
吃完早饭,桃花就坐车去了滋水县种子公司。
‘小燕六’麦种一块钱一斤,桃花觉得有些贵,但是一想到如果种成功了,就能加倍赚回来。
最终,桃花还是咬牙买了十八斤。
回到家,桃花对宇文松说道:“县种子公司建议每分地种二斤半‘小燕六’,不过我觉得咱这儿的地石头多,土层薄,比不了山外的地。
所以我觉得咱就按每分地三斤麦种来撒,这样能保证出苗率,你看行不?”
“我看行。”宇文松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桃花就和宇文松去自留地种小麦。
看着宇文松开始撒种子,桃花说道:“我看我爸给自留地撒麦种的时候,都是撒两遍,这样就能防止有些地方麦种撒的过少,不均匀。你也撒两遍。”
“行,听你的。你爸就是个老人精!”宇文松一边笑着说话,一边开始撒麦种。
桃花笑着又说道:“我把化肥也撒两遍。”
这时有个村里的老头从旁边经过,忍不住说道:“到底是年轻娃,麦种撒的这么稠,等明年麦穗出来了,一下雨,风一刮,全部就倒到地上了,还能有收成?”
老头说完了见桃花和宇文松没有反应,就一边摇着头一边继续往前走去。
等老头走远了,桃花说道:“咱第一回种,成不成的,明年收麦的时候就知道了。”
吃晚饭的时候,宇文松问桃花:“咱是不是给坡地也种稠些,也按一分地三斤老麦种来种。”
“我看能行,明个咱先种阴面的地,阳面的地迟一点儿再种。阴面光照时间短,麦苗长得慢些。”桃花点头说道。
“那咱明个就去阴梁子种麦?”
“行。”
起了个大早,宇文松把宇文凛送到了父母家,然后和桃花一起带着宇文森上了山。
宇文森坐在放在田埂上的小木凳上吃东西,桃花和宇文松在田里面种小麦。
种了一半的时候,宇文森开始吵着要回家,桃花只好停下手里的活去哄他,可是宇文森却闹腾的更加厉害了。
皱了皱眉头,宇文松对桃花说道:“我到树林里头去一下。”
第六十一章 儿子不见了
过了十多分钟,宇文松从树林里出来了,他用衣襟撩着什么东西,就像孕妇挺着大肚子一样。
到了近前,宇文松笑容可掬的说道:“森森,快到爸这儿来,看爸给你拿了啥好吃的!”
一听有好吃的,宇文森便快步跑了过去,迫不及待地叫嚷着:“爸,快给我看一下,到底是啥好吃的!”
宇文松蹲下身子说道:“是八月炸,我尝过了,好吃得很,甜太太!你一个手拿一个,给你妈送一个,另外一个给你自己吃。”
宇文森看着放在身边的五个八月炸,吃的眉开眼笑,不再闹着要回家了。
阴梁子这块儿地种完了,宇文松对桃花说道:“你把娃先带回去做饭,我再到林子里找一找,摘些八月炸和野葡萄。”
桃花还没来得及说话,宇文森抢先说道:“爸,我跟你一起去,叫我妈一个人先回去。”
宇文松和桃花两个人相视而笑。
宇文松说道:“森森,你现在还小,等长大了,爸就带你一起摘八月炸和野葡萄。”
“爸,那我明个就长大了,明个就可以跟你一起去摘了吧?”
桃花眼泪都笑出来了,“森森,你明个就比今个大了一点点儿,还是不行,等再过几年就可以了。”
宇文森想不明白几年时间到底是多长,索性就拿起一个八月炸又吃了起来,不再说话。
桃花对宇文松说道:“今个种的是坡地,不用太弯腰,感觉快的多。昨个种平地,过一会儿就得站直了长个腰。”
宇文松说道:“明年咱种麦的时候,种成一行一行的。我挖行子,你溜种,这样你就不伤腰了。”
“你昨个咋没有想到呢?”
“嘿嘿,这不是刚想到么。”
吃过饭,宇文松对桃花说道:“今后晌我去种阳坡那块儿地,后晌地里晒的很,你跟娃在屋,就别去了。”
想了想,宇文松又说道:“这一阵儿大家都忙着种麦呢,等后晌黑天凉了你把凛凛接回来,妈到时候也要去种麦。”
下午等到自留地的太阳过去了,桃花让宇文森自己在田埂上玩儿,她自己拿着铁爬子把地细细的爬了一遍。
这样一来不但自留地显得很平整,而且一些细小的草根也被爬了出去。
不远处的地里,村里也有人在干活,直起腰休息的时候,有一个人冲着桃花开玩笑说道:“爬那么细,得是擀面呀?你看我,毛利毛搞,吃不了!”
桃花笑着回应道:“嫂子,我以前做庄家做的少,现在才学呢,你别笑话我。”
这时,只听宇文森在田埂上一边跑来跑去,一边大声叫着:“毛利毛搞,吃不了!”
附近在地里干活的人听了,都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忙完了地里的活,桃花拉着宇文森往回走,远远的她就听见村里有名的“话架”和另一个村里人在说话。
只听“话架”说道:“有些人,好好的工人不当,回来种地,真是‘皇上他妈’,散心呢!”
听到这里,桃花加快了脚步,走到“话架”跟前说道:“嫂子,还说不上是谁散心呢。
现在国家政策好,有本事的人干啥都能干成,明年谁屋的收成好还说不上来呢!”
“话架”看了桃花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我又没有说你,你咋还急眼儿了。”
桃花也懒得跟她去继续理论,便自顾自的说道:“那刚才就是苍蝇在‘嗡嗡’呢!”说完便拉着宇文森继续往回走。
甩开桃花的手,宇文森一边蹦蹦跳跳的跑到了桃花前面,一边说道:“妈,你说的苍蝇在哪里呢?我走得快,我要离苍蝇远些。”
回到家,桃花把自己和宇文森身上的衣服都换了下来放在竹笼里,然后拿上洗脸盆和肥皂去到屋水河边洗衣服。
到了河边,桃花把脏衣服泡在盆子里,然后带着宇文森在河滩上玩儿。
宇文森闹着要玩儿盖房子的游戏,桃花就一边帮他盖,一边问道:“森森,你盖的房给谁住呀?”
“给你跟我爸住。”想了一下,宇文森又说道:“还有弟弟跟我,咱屋人一起住。”
玩儿了有二十分钟左右,桃花起身说道:“森森,你自己在这儿耍一会儿,妈去洗衣裳。”
“妈,我准备盘一个大炕,这样就有地方睡觉了。”
“好,你不要搬大石头,小心把自己的脚砸了,我洗完衣裳就来喊你。”
“妈,么事,你去洗衣裳吧。”
因为衣服上站满了黄泥巴和杂草的汁液,所以很难洗干净。
桃花洗完了一遍,就又重新给衣服抹上了肥皂,然后放在盆子里泡上几分钟,之后再接着洗。
洗衣服的过程中,桃花时不时的就会转过头,朝宇文森玩儿的地方看上几眼。
衣服洗好了,接下来就要透衣服,桃花心想着马上就回家了,所以就没有再去留意宇文森。
等到把衣服、洗脸盆、肥皂盒竹笼都收拾好了,桃花抬头一看,突然发现宇文森不见了。
桃花便大声喊道:“森森,你得是跟妈玩儿躲猫猫呢?我看到你了,你现在到妈这儿来。”
一连喊了好几遍,都没有人回应,桃花这下着急了。她丢下手里的东西,满河滩的跑来跑去,四处找宇文森。
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宇文森,桃花急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心里慌的不行。
桃花心想:不会是掉到河里去了吧,又一想,也不对,如果掉到河里了,宇文森肯定会喊自己的。
难道是村里人,谁把宇文森带走了,可是走的话,儿子肯定会和自己打招呼的。
一边胡思乱想着,桃花爬上了一米多高的大坝,沿着大坝走了一圈,还是没有看到宇文森。
桃花突然又想到,宇文森会不会一个人偷偷过了河,去了奶奶家。等她急急忙忙赶到刘芳家时,却发现宇文森并不在这里。
再次来到河边时,桃花两腿发抖,声音发颤。
沿着河岸,桃花一边往屋水河下游走去,一一边声嘶力竭的吼叫着:“森森,你别吓唬妈,你到底在哪里呀?
你急死妈了!
找不到你,妈也不活了!”
听到屋外有叫喊声,宇文平虽然没有听清楚桃花具体说的是什么,但是心中却感到不安,便从屋里走了出来。
这时,宇文松正好从地里回来了,他远远的听到桃花的哭喊声,心中一惊,便急忙朝屋水河边跑去。
第六十二章 做豆腐
桃花看到宇文松来了,一下子就扑进宇文松的怀里大哭了起来。
宇文松一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桃花的后背,一边安慰道:“森森应该是躲到啥地方耍去了,你别着急,肯定能找到的。”
虽然心中也很着急,但是宇文松还是极力保持着平静。
这时,宇文平走过来看了桃花一眼,停下来张了张嘴想说点儿什么,但是最终叹了口气,又什么都没说。
看到村里的人也来帮忙找宇文森了,宇文平就跟着一起去了。
宇文松向四周看了看,实在也想不出宇文森会在什么地方。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河坝边上有几拢玉米杆。
“桃花,别哭了,我可能找到森森了。”宇文松轻声说道。
顺着宇文松手指的方向,桃花像一阵风一样跑了过去。她一边翻开玉米杆,一边喊着宇文森的名字。
一连翻看了两拢玉米杆,却仍然没有找到宇文森,桃花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宇文松移开了第三拢玉米杆,高兴的叫到:“桃花,快来看,森森在这里头睡着了。”
桃花扑过去抱起宇文森,在宇文森的脸上狠狠的亲了几口。
宇文森揉了揉眼睛,说道:“妈,你咋哭了?我困了,就躲到苞谷杆里头睡着了。”
“你把妈的魂都吓掉了,以后不管干啥都要跟妈说一声,知道不?”说着桃花用手轻轻在宇文森的屁股上拍了一下。
回到家,刘芳把宇文凛给送来了,脸色很不好看。
出门的时候,刘芳一边走,一边没好气的说道:“几十岁的人了,看个娃都看不住,有啥用!”
一转眼,就入了冬。
桃花抱着宇文凛坐在炕洞门口烤火,宇文松拿着火钳不时的拨动一下炕洞里面的柴火,好让火烧的更加旺一些,宇文森坐在父母中间的木板凳上听父母聊天。
“这时候没有药材收了,要不然咱试着做豆腐卖,你看咋样?”桃花说道。
“咱屋满打满算一共也就是八十斤黄豆,一个豆腐要用十六斤,做五个就没有啥卖了。”宇文松想了想说道。
“你傻呀,咱把豆腐做好了,卖的时候不收钱,让买豆腐的人拿黄豆换。
现在路上是四斤黄豆换一条豆腐,一个豆腐十条,能换四十斤黄豆,算下来一个豆腐咱就能赚二十四斤黄豆。
水不要钱,柴不要钱,就是石膏要钱,但是也不贵。冬天做豆腐人还不冷,只是受累摊功夫。”
宇文松也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一天就你会算账!”
“哈哈,谁让你娶了个好媳妇呢!你去把妈屋里的石磨子拿回来,我现在就泡黄豆。
我以前帮我妈做过豆腐,咱今个晚上把黄豆磨出来,连夜把豆腐做好,明个一早你就能骑自行车出去换豆腐了。”
“行,我现在就去拿。”
宇文松刚准备搬起石磨,身后就传来了刘芳的声音,“松,不逢年不过节的,做豆腐干啥?”
“妈,我想做豆腐出去换。”宇文松转过身说道。
“这又是桃花的注意吧?想一出是一出。从来都没有做过豆腐,她当豆腐是好做的。大冬天也不让我儿子歇一歇。”
宇文松赶紧解释道:“妈,我冬天在屋也么事,学着做豆腐,多少能挣些钱。再说了,豆渣还能喂猪呢。”
刘芳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做豆腐的关键是点石膏。石膏点的轻了,浆不得清;石膏点的重了,浆颜色发红,豆腐做出来就老了,而且薄的很!”
“妈,桃花以前在娘家帮她妈做过豆腐。”
“桃花那时候也就是帮忙烧个锅,她怕是没有亲自点过豆腐。”
“妈,要不然这样,做第一个豆腐的时候,你到我屋给看着帮忙点石膏,我跟桃花在旁边学着,行不?”
“我晚上还睡不睡觉了?我可不想半夜三更的起来。”
宇文松张了张嘴巴,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扛着石磨回了家。
“我后晌把俩娃带到我妈屋去,等晚上回来黄豆泡涨了,咱就可以磨了。”桃花说着就出了屋。
王小琴在家看着陆福、陆小花、陆玲和陆小明,宇文森一进屋,就喊上陆福和陆小花一起到场院里面捉迷藏去了。
桃花把宇文凛放在炕上,让他和陆玲、陆小明一起爬来爬去。
“妈,趁着冬天没有啥事,我想做豆腐,让宇文松用自行车带上出去换黄豆。”桃花说道。
王小琴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就是你俩要受累,起早贪黑的。你还记得咋样点豆腐不?要不要我给你帮忙?”
“妈,以前我总是争着跟你点石膏,平常点豆腐都是下二两半的石膏。
有一回,你有事出去了,走的时候你给我说让豆浆凉一会儿再点。
我等了一会儿看你还没有回来,就自己称了三两石膏用温开水化开,把豆腐点了。
这时候你回来了,打开瓮盖一看,高兴的说了一句,‘浆都清了,好得很!比平常点的还好些。’”
“从那时候开始,后来咱做豆腐,都是下三两石膏。”说起往事,王小琴大笑了起来,然后她又接着说道:“你如果觉得要帮忙的话,就给我跟你爸说。”
“不用,妈。吃了黑里饭,让宇文松把咱屋的大铁锅、豆腐箱和豆腐包拿回去就行了。”
傍晚的时候,宇文松在自家场院东边搭了一个简易棚,然后用做炕面子用的糊砌在里面盘好了灶台。
做完了这些事情,宇文松便进到屋里帮桃花一起用石磨磨黄豆,一直到了凌晨一点,两人才把黄豆磨完了。
“你去睡一会儿,我把水烧开了再喊你起来。”宇文松对桃花说道。
“还是你去睡一会儿,我来烧水,我以前在厂里上夜班都习惯了。再说,明个白天我还能睡觉,你还得把豆腐拿出去换呢。”
宇文松拗不过桃花,便去炕上躺了一会儿。等他醒来时,桃花已经过完了一个豆腐的豆浆了。
“你咋不喊我起来呢?”宇文松用爱怜的目光看着桃花说道。
“你忙了一天了,也够累的。”桃花笑着说道。
宇文松给锅洞里添了些柴火,过了十多分钟,豆浆烧开了,桃花把滚烫的豆浆舀到大瓮里面晾着。
洗完锅,宇文松又挑了两担水倒进去烧了起来。
这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突然,两人听到不远处的夜色中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顿时心中一紧。
第六十三章 换豆腐
桃花和宇文松屏住呼吸,凝视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
“妈,我不是说了不让你跟我爸来么?”看清了来人是王小琴和陆安,桃花心里既高兴又有些不忍。
“你爸说你没有单独做过豆腐,我俩过来给你帮忙看着,第一回做好了,生意就好做了。”王小琴笑着说道。
桃花又看着陆安说道:“爸,你把我给的这么近,就是想着半夜想我了,也能来看我吧!”
“哈哈哈。”四个人都笑了起来。
在陆安和王小琴的指导下,桃花在一个黑碗里面用温水把石膏化开,然后慢慢的倒进了瓮里面,接着又用擀面杖搅拌均匀后,盖上了用木头做的瓮盖。
接下来过第二个豆腐的豆浆。
陆安熟练的用纱布包袱过着豆浆,宇文松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接过陆安手里的活,学着陆安的样子做了起来。
等豆浆过完了,宇文松和陆安把过豆浆的包袱和架子抬着放在了另一个瓮的瓮口上。
陆安用力压了压豆渣后,又让宇文松拆下一个石磨的磨盘放在上面,这样就能把豆渣里面残留的豆浆都挤压出来。
过了一会儿,宇文松移开了磨盘,然后把豆渣倒进了铺着塑料纸的竹笼里,留着喂猪用。
这时,王小琴移开第一个瓮的盖子,往里面看了一眼,高兴的说道:“你几个都赶紧来看,豆腐脑美太太!”
陆安满脸笑容的说道:“第一个豆腐点好了,这是个好兆头,说明这一回这生意么麻哒!
咱这儿人都爱吃豆腐,大家一看豆腐又白又厚,肯定都愿意换。”
宇文松从屋里搬出来一张小木桌放在了场院边上,并把豆腐箱放在了上面。
陆安用温水洗了洗豆腐包,然后铺在了豆腐箱里面。
桃花把洋瓷盆搁在瓮口的边沿上用手扶着。
陆安一边把瓮里面的豆腐脑往盆里舀,一边说道:“铺豆腐包的时候,一定要过一道水,这样豆腐做好了,就不会沾豆腐包。”
等把第一个瓮里面所有的豆腐脑都倒进了豆腐箱里,陆安把表面的水用葫芦瓢刮了出去,用豆腐包裹好后,就盖上了豆腐箱的木盖板,然后又在上面压了一块儿大石头。
过了十分钟,陆安打开豆腐箱,又重新把豆腐包裹得更紧了一些,然后又像之前一样盖上木盖板并压上了大石头。
第一个豆腐做好了,陆安打开豆腐包一看,又厚又白。
他高兴的用刀片沿着豆腐箱压出的印子横着划了四下,然后又纵向在中间的位置划了一刀,这样就成了十条豆腐。
第二个豆腐,是桃花自己动手做的,宇文松给她打下手,陆安和王小琴只是在旁边看着。
等到豆腐做好了,四个人一看,还是和第一个一样好。
陆安“哈哈”大笑着说道:“桃花就是记性好,像我,干啥成啥!”
王小琴说道:“难道不像我?”
四个人说笑着把豆腐装进了铺着细纱布的竹笼里。
等忙完了,天已经亮了。
桃花去地里拔了两根蒜苗,调了一些汁水,浇在了切好的小豆腐块上面,然后说道:“爸,妈。快来尝一尝咱今个做的豆腐。”
陆安一边吃一边说道:“好吃!有劲道!”
就着豆腐,宇文松很快就吃完了一碗玉米糊糊,“爸,妈。你都继续吃,我现在就去换豆腐。现在天冷,时间长了,豆腐就凉了。”
宇文松把自行车从屋里推出来停在场院里,并在后座上绑了两根三尺长的木棍,然后把两个装着豆腐的竹笼分别挂在了左右两边。
到了青石岭村,宇文松看到宁文礼,便停下来和他打招呼。
相互问候了几句之后,宁文礼说道:“给我看一下你做的豆腐。”
宇文松打开盖在豆腐上的纱布,宁文礼看了一眼,便扯着大嗓门叫了起来,“都赶紧来换豆腐,我在路上还从来没有换到过这么厚,这么好的豆腐呢!”
附近挑水的、剁柴火的、挑粪的人,听到声音都赶了过来,不大一会儿十条豆腐就都换光了。
还有两个人来的晚,没有换到豆腐,宇文松便骑着自行车赶回去取。
等宇文松回到家,家里的豆腐已经被村里人换的只剩下两条了。
宇文松挠了挠后脑勺,有点儿难为情的对陆安和王小琴说道:“爸,妈,上边村里还有两个人等着拿豆腐……”
不等宇文松说完,陆安便笑着开口说道:“大家都愿意换咱做的豆腐,这是好事。啥时候换的剩下了,再给我拿就行。”
晚上桃花和宇文松又连夜做了两个豆腐,桃花给住在沿河村西队的姑姑陆贤家送了一条。
宇文松沿着县道一路走一路叫卖,顺便给自己父母以及岳父岳母家各送了一条豆腐。
换完了八条豆腐,宇文松回到家,准备把剩下的九条豆腐拿到乡政府门口去换。
这时,陆贤一边走着,一边远远的喊道:“桃花,还有豆腐么?”
“姑,你来了,还有九条。”挑花和宇文松笑着迎了上去。
打过招呼,陆贤又说道:“你给我送的豆腐,让我队上串门的人看见了。看你做的豆腐好,就让我过来看看还有么。
是这,剩下的九条就让宇文松用自行车带到我队上去换。”
宇文松推着自行车和陆贤一起走着,中途又有人换走了两条豆腐。
到了沿河村西队,陆贤见人就夸道:“桃花豆腐做的好得很!比咱平时换的都要好,又白、又厚,还有筋丝。两个豆腐现在就只剩七条了,再不换就没有了。”
宇文松和桃花住在沿河村东队,西队的人也都认识他们夫妻俩。
陆贤在西队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不仅人贤惠、有本事,而且是个热心肠。听她这么一说,有几个人就围了过来。
“这么美的豆腐!没有想到桃花还会做豆腐。”
不大一会儿,豆腐就被换完了。
有人来的晚了,没拿到豆腐就问道:“明个还做不?”
宇文松笑着说道:“做呢,一天做两个。”
“那我明个一早到你屋来拿豆腐。”
“好么,给你送来也行。”
第三天,天刚亮。宇文松用刀片一边切豆腐,一边情不自禁的赞叹道:“美太太!颤呼呼的。”
这时,不远处的传来了一阵嬉笑声。
第六十四章 豆腐大卖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西队的媳妇一边走,一边大声喊道:“桃花,豆腐做好么?我几个来拿豆腐来咧!”
没多大功夫,十条豆腐就被西队来的两拨人全拿走了。
那年月秦岭大山里的物资相对比较匮乏,因此村民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对豆腐的需求量就会比较大。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寒冬腊月,沿河村东队在桃花家预定了三十八个豆腐,西队预定了十二个豆腐。
宇文松一边数着记在笔记本上的名字,一边说道:“已经靠了五十个豆腐了,不敢再应了。”
桃花心里盘算着的同时,嘴里说道:“一天做五个豆腐,从明个开始算,到腊月二十三,一共十三天,能做六十五个豆腐,还可以再应十五个豆腐。”
宇文松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看着桃花,“六十五个豆腐?咱俩十三天能做出来?”
“你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桃花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你一会儿就骑自行车到县上去买一个小型的打浆机,我把俩娃给我妈送上去,这段时间让我妈给看着,然后再让我爸来给咱帮忙做豆腐,这不就行了。”
腊月二十的这一天,陆贤来了。
她一看到桃花,她就说道:“给姑做半个豆腐,我明个来拿,我要给刘洋晒些豆腐干。上次他回来的时候,一个劲儿夸你做的豆腐好吃。
我给刘洋也说了,以后有了好活,就把你跟宇文松、李顺、陆坤、陆民都叫上一起干,自己人一块儿做事放心些。”
“还是我姑对娃们的心近,总想着拉我们一把。”桃花笑着迎上去说道。
“你几个都上过学,做事也利索,还有你大伯屋的陆海上过高中,人也还行。
杏花我就是有心想拉一把也拉不起来,她一天到黑就知道从屋里忙到地里,除了种庄稼啥都不懂。
姑就是想着咱娘家人的日子能越过越好。”陆贤拉着桃花的手,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就进了屋。
当了三年兵,刘洋转业后做了铁道兵。他人聪明,办事灵活,后来政策放开了,就和别人合伙一起在工地上包了一些小工程。
刘洋的二姐夫在陕北有一个小煤矿,生意很好。刘洋就从二姐夫那里借了些钱,包的小工程干的也很顺利,他打算等到自己有些积蓄了就注册一家建筑公司。
桃花和陆贤又拉了一会儿家常,眼看着到了做饭的时间了,桃花便说道:“姑,你晌午就在我这儿吃,我给咱磨洋芋疙瘩。”
“不了,不了。你一天忙的不停,咱两家就牙长一点儿路,我还要回去给你姑父做饭呢。”
“姑,那你等一下。我昨个做的豆腐还剩了半条,你别嫌少,拿回去给我姑父包饺子吃。”说着,桃花就向厨房走去。
“我就是想要一块儿豆腐,刚才看了一下,以为你屋没有豆腐了,就么言传,我后晌给你把洋瓷盆送过来。”陆贤接过豆腐笑着说道。
“姑,我天天都在屋,你啥时候有时间就过来坐。”
送走了陆贤,桃花又开始挑黄豆里面的小石子,这时宇文松去山上砍柴还没回来。
一天做五个豆腐,桃花和宇文松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吃完饭的时候,宇文松看着桃花,爱怜的说道:“你都瘦了,明年有其它活干的话,我一个人去给咱挣钱,你在屋把饭做上,把娃看好就行了。”
桃花把嘴里的饭咽了下去,然后说道:“冬天闲在屋里也没有啥事,咱做豆腐就当烤火了。”
腊月二十三,六十五个定做的豆腐总算是做完了。
睡在炕上,桃花对宇文松说道:“明个咱再做三个豆腐,一个豆腐按二十斤黄豆来做,给两边父母一家一个,咱自己留一个。”
“好。”说完这个字,宇文松就打起了鼾。
豆腐做出来了,有一扎厚。
宇文松先用自行车带了一个豆腐送到了陆家,陆安看着豆腐高兴的说道:“明年你跟桃花肯定样样都好,豆腐好就是个好兆头!”
杨娜一边帮忙把豆腐往屋里搬,一边笑着说道:“宇文松,没有你这样做生意的,你给爸妈做的豆腐,比给我做的厚了一指还多!”
“娜娜姐,这是二十斤黄豆的豆腐!”宇文松也笑着说道。
连续十四天,一共做了六十八个豆腐,桃花家的豆渣堆得跟山一样。
“过了年,咱把黄豆卖了,应该能挣个三百多块钱。”宇文松一边翻着笔记本,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今黑咱都好好睡一觉,一个冬里都没有好好睡过一个整觉。
翻过年换豆腐的人就少了,等开了春,地里活也就忙了,咱到时候再看搞个其它营生。”桃花也一脸满足的说道。
腊月二十五,宇文松打扫屋子,桃花清洗床单被罩。经过整整一天的忙碌,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腊月二十六,桃花和宇文松带着两个儿子去赶集置办年货,同时给全家人每人都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
腊月二十七,蒸包子、枣花馍。
枣花馍的花样很多,有鱼背莲、柿花子、鱼、鸟等等,都是取吉祥的意思。
那年月大家手上都没有闲钱,不给压岁钱,枣花馍就是用来送给拜年的晚辈的回礼。
腊月二十八,煮猪肉。
用热水焯完萝卜块儿后,放进煮过肉的汤里面继续煮,煮熟后就舀出来放在洋瓷盆里面。
那时候,过年期间,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早饭都是用萝卜和肉汤烩豆腐,然后吃包子。
腊月二十九,上坟。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些火纸,用一百块钱的人民币拍打一遍,然后拿到先人的坟头去烧了,好让先人也有钱办年货,能够好好过一个年。
“头九二九关门藏手。三九三冻破砖。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伴随着孩童口中吟唱的九九歌,天气渐渐变得暖和起来了。麦田里的杂草争先恐后的钻出了地面,都来享受这春日里的第一抹阳光。
桃花站在田埂上仔细一看,自家自留地里的杂草长得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第六十五章 麦子熟了
虽然桃花家自留地里的杂草长得不少,但是麦苗的长势更加好。
桃花家自留地左边的地是小红家的,右边是缠利家的。
小红忍不住问道:“桃花,你地里的麦苗咋长得这么好呀?”
没等桃花说话,缠利先开了口,“小红,你别看现在麦苗长得稠、长得好,等到麦粒长饱了,见下雨,风一刮就倒了。”
说完,缠利又转过头对桃花说道:“你听嫂子的,以后种稀些。咱农村人常说‘看着好看,吃不了面’,‘稀谷大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桃花笑着说道:“嫂子,我种的是新品种‘小燕六号’,低个子麦,倒不了。”
缠利摇了摇头,一边自顾自的锄地,一边说道:“你现在不相信我说的,到收麦的时候就明白了。”
第二天桃花起了个大早,准备去锄一小块儿小一点儿的麦地的草。
这块儿地离家不远,桃花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锄完了,所以就没叫醒宇文森和宇文凛。
锁了门,桃花去地里锄草,宇文松去给村里的三虎家帮忙盖新房。
九点钟的时候,桃花回到了家,她匆忙用钥匙打开大门,然后快步朝睡觉的房间走去。
揭开门帘,桃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
只见宇文森反穿着上衣,把桌子上的茶盘和里面的茶杯以及热水瓶都搬了下来,整整齐齐的放在了房间门口的地上。
桃花心想:热水瓶肯定打坏了,用不成了。
看了一眼还没睡醒的宇文凛,桃花蹲下身子对宇文森说道:“森森,你这是干啥呢,为啥要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放到地上?”
“妈,我醒来的时候喊你喊不应,我也没有哭。后来我就自己穿了衣服,然后学着你的样子摆茶盘,你看我摆的好不?”宇文森笑着说道。
桃花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森森跟妈摆的一样,就是地方摆错了。”
“妈,那我再摆到桌子上去。”
“咱俩一起摆。”
桃花拿起热水瓶摇了摇,没听到响声,不由心头一喜,原来热水瓶没坏。
吃过晌午饭,桃花又去了另一块儿自己家开的荒地里锄草,她让宇文森在田埂上一边玩儿,一边看着宇文凛。
这块儿地是去年种的在最后一块地,是桃花和宇文松专门搞的“试验田”。
种的时候,先由宇文松在地里按照固定的间隔距离挖出了一条条笔直的行子,然后桃花在里面溜上麦种,最后再用土盖起来。
去年桃花和宇文松正在种小麦的时候,还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骂。
当时,宇文松的大伯宇文正刚好从地头的小路经过,他朝地里看了一眼,就大声说道:“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样种麦的,宇文松,我看你是羞了先人了!”
看着宇文松脸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桃花便说道:“大伯,是我让宇文松这样种的,羞不了宇文家的先人。”
宇文正看了桃花几眼,又瞅了瞅宇文松,然后摇晃着脑袋走开了。
没过多久,宇文正又转了回来,他对宇文松说道:“你这简直就是胡闹,还学人家山外人钩行子,你也不看看山外的地里头黄土多细的,咱这儿的地里净是石头。”
“大伯,你别生气,我也是试一下,说不定就种成了。”宇文松陪着笑脸说道。
宇文正一跺脚,气呼呼的走了,一边走,一边说道:“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明年!”
桃花正在愣神,想着去年的这些往事,突然听到了宇文正老婆的声音。
“桃花,你种的行行麦,长美得很!一行一行的,端溜溜的,草也好锄。”
桃花笑着说道:“大妈,去年种的时候,我跟宇文松还让我大伯骂了一顿呢。”
“宇文正那个老东西,就是个犟驴,啥都不懂,别理他!”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桃花把家里的麦田都锄完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桃花向宇文松问道:“三虎屋的房快盖起了吧?
坡地其他人都比咱种的稀,准备到了四月给麦地里面有空隙的地方套种黄豆。不过咱得麦苗长得最好。”
“再有两天就盖起了。种坡地,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就是套种黄豆,但是割麦的时候,难割的很,经常一不小心就把还没有成熟的黄豆苗给割了。
咱种的全是麦,不套种,省事。”宇文松翻了个身,面对着桃花说道。
过了端午节,阳面的小麦开始泛黄了,有个别人家已经开始收割了。
不曾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竟然刮起了大风,还下了一场大雨。
雨刚一停,村民们就都急急火火的跑到了自家的地头上去看小麦的情况。
有几家种的稠的,小麦倒了一地。
小红惊讶的看着桃花家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你屋的麦种的也稠的很,咋还是齐整整的,没有倒!”
桃花笑着说道:“主要是我屋的麦个子低。”
“对着呢,今年把你这个麦种给我留三十斤。”小红一边说着,一边点头。
正说着,缠利走了过来,她双眼直直的盯着桃花地里的小麦,说道:“桃花,我在屋里还怕你种的稠了,麦都倒完了,么想到你这麦长得这么好的,今年给我留二十斤麦种。”
“行,嫂子。”桃花大声的应着。
桃花和宇文松带着儿子又朝自己家的“试验田”走去,远远的两个人看见宇文正站在地头和村里人说话,“人家两口子种的时候,我还说是瞎胡闹。
你看现在这麦长得多好的,我在咱这儿还没有看到过长得这么好的麦呢!”
走到跟前,打过招呼,桃花笑着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新麦种不断的被研制出来,咱农民只要人勤快些,就都能有个好收成。”
宇文正笑道:“我这伙子真是老了,还是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桃花,今年把这麦种给大伯留上三十五斤。
这个麦好,个子低,不容易倒。下半年我也照你这样种,种稠些,能多收些麦。”
接下来是两天大晴天,自留地里的小麦都黄了。
小红家的自留地和桃花家的自留地面积一样大,看着自己家自留地收割的三十捆小麦,小红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
但是当她看到桃花家捆好的小麦时,瞬间就瞪大了眼睛。
第六十六章 新方法种地
“一、二、三……四十五捆!”小红一边数着,一边不由自主的走到了桃花家的地里。
她顺手摘下一个麦穗儿放在手心里,用两只手搓了搓,然后用嘴把麦糠吹走,又仔细数了数麦粒,一共四十八粒
“咋这么美的!桃花,我以后就照你的样子种麦,咱两家一样多的地,你屋要比我屋多收好几斗麦呢!”小红一边赞叹着,一边对桃花说道。
过了几天,坡地的麦子也开始逐渐变黄了。黄一部分,宇文松就去山上割一部分,桃花留在家里铺晒小麦以及带孩子、做饭。
宇文松在阴梁子的地里割麦,旁边地里也正在割麦的老虎叔直起身子休息的时候说道:“宇文松,没看出,你种麦,稀稠拿的这么好!只是你没有套种黄豆,少收一茬庄稼。”
“叔,我种麦的时候种的稠,就没有打算套种黄豆。等把麦割完了,我再种黄豆。”宇文松一边割麦,一边答话道。
“收完麦再种黄豆,怕是来不及吧?到了霜降黄豆可能都老(熟)不了!”
“桃花说我屋今年种县种子公司的新品种秦豆,这个品种的黄豆只要九十天就老了。等割完麦种上,八月十五左右就能收了。”
“你娶了个好媳妇,有文化,胆子也大,做啥成啥!”老虎叔看着宇文松地里长得密密麻麻的小麦,感叹道。
“叔,你说的对着呢,嘿嘿。”宇文松笑着说道。
不到半个小时,宇文松就捆好了一担小麦,他用掮担挑起来准备下山回家。
老虎叔这时才捆了一捆小麦,他看着宇文松说道:“套种了黄豆,麦就是难割些,我紧小心慢小心还是把几窝子黄豆苗给割了。”
“叔,套种了黄豆就是费事些。你慢慢割,我把这一担子麦送回去,一会儿再来割一担子,到时候咱俩一路回。”
割完阴梁子地里的小麦,宇文松就种上了新品种黄豆秦豆。
一个礼拜后,宇文松看着地里的黄豆苗一窝一窝的破土而出,可是他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旁边其他人地里的黄豆苗已经有五六寸高了。
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五,过完节,地里的秋粮开始成熟了。
阴梁子,桃花家的地边上站着好几个人。
其中一个人说道:“奇怪了!宇文松屋的黄豆比咱晚种一个月,现在还老的早些。”
另一个人说道:“啧啧!这黄豆长得美很!基本上每个豆荚里都有三粒黄豆。
当时宇文松种的时候,我还说他下的黄豆种太多了,一窝子有个四粒黄豆就行了。
宇文松那时候只是笑笑没说啥,一窝子还是按六七粒下的黄豆种。现在看人家这黄豆长得多好的,而且还不扯蔓。”
这时,老虎叔圪蹴在地坎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吐着烟圈说道:“宇文松种的是县种子公司出的新品种秦豆。
咱种的老品种,个子大,一种稠就光扯蔓,不结黄豆。”
九月份,桃花和宇文松收完了秋粮,他们把玉米棒子挂在了屋檐下,同时把其它晒干了的秋粮装进了大木柜。
这天杏花到桃花家串门,两人拉了一会儿家常。
杏花问道:“桃花,你屋今年打了多少黄豆,几担麦?”
“姐,我屋今年打了三担麦,一担五黄豆,苞谷估计能有两担。”桃花笑着说道。
“桃花,你是咋种地的?咋能收这么多粮食。”
“我种的是新品种,收成比以前多了三分之一。姐,你屋有六个人的地,收成也不错吧?”
“唉,还没有你屋的收成好。我种的都是老品种,没有钱买化肥,就只浇了一遍水茅化。”杏花的神情显得有些沮丧。
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两只手搓了搓,然后抬起头挤出了一丝不那么好看的笑容,又接着对桃花说:“你给姐换些新品种的麦跟黄豆种。”
“姐,你说这话就见外了,再别说啥换不换的了,我一会儿就给你拿袋子装些新品种。”
桃花心里明白,虽说土地分到户了,可是杏花家的粮食还是一直不够吃。
又要种小麦了,桃花趁着有空,一大早就坐车去了滋水县农贸市场。
桃花一边走,一边四处看着各式各样的新农具。一种叫手拉犁的农具引起了桃花的兴趣,她向摊主问道:“拉拉犁,种麦能用不?”
“种庄稼,只要是拉行子,就都能用。人还不用弯腰,种的又快,拉过去的行子深浅也一样。”摊主详细的解说着。
买了一个手拉犁,桃花又去县种子公司买了十斤“小燕七号”麦种。
桃花搭班车刚回到村里,刚一下车,就有人好奇的问道:“桃花,你买的这是啥呀?”
“山外人叫拉拉犁,种麦拉行子用的,还能翻地。”桃花笑着说道。
“那不是把牛剩下了,人变成牛了?哈哈!”
“这不是咱这儿牛少,没有几家子养牛么。我屋没有牛,所以我就买了一个回来试着用。”桃花一边说着,一边往家里走。
桃花刚走到场院边上,宇文森就高兴的大叫道:“爸!爸!快来看,我妈给我买了个新玩具,你赶紧来!”
宇文松带着围裙,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接过桃花手里的手拉犁,仔细看了看,笑着说道:“我属老鼠的,这一回看来要当牛了,莫名其妙就小了一岁。”
宇文森在一旁抢过话说道:“爸,这是我妈给我买的新玩具,你快看这咋样耍?”
桃花笑着从包里拿出了吃的,说道:“把这些好吃的拿去跟弟弟一块儿吃,拉拉犁不是玩具,是种地用的。”
宇文森蹦蹦跳跳的跑开了,宇文松对桃花说道:“吃了晌午饭,后晌咱就去地里试活一下,看拉拉犁好用不。”
吃过饭,宇文松扛着手拉犁、提着新买的麦种,桃花抱着宇文凛、牵着宇文森,一家人一起去一块儿阳面的地里种小麦。
村里有几个人看到宇文松扛着手拉犁,就好奇的跟了过去。
到了地方,大家都围到了宇文松身边。
宇文松把手拉犁前面的铁尖扎进了土里,然后一使劲儿,沿着这块儿地最左边挨着地半子的地方往前拉着走。
等走到了地的另一头,宇文松回身一看,手拉犁只是在地皮上刮出了浅浅的一道沟。
看到这一幕,站在一旁观看的几个人都轻轻的摇了摇头。
第六十七章 老黄历翻篇了
“扎的太浅了,把拉拉犁扎深些。”桃花走到宇文松跟前说道。
宇文松用力把手拉犁的铁尖扎进土里,然后又拉了一道行子,这次拉的有五寸深。宇文松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又开始拉起了另一道行子。
这时站在旁边的人里面,有人看着宇文松用手拉犁犁地很轻松,就大笑着叫道:“桃花,赶紧用鞭子打,让‘牛’拉的再快些!”
桃花笑着答话道:“我喂的‘牛’不用拿鞭子打,就会乖乖的往前走!”
几个人说笑了一阵儿,其中一个人问道:“桃花,你在县里啥地方买的拉拉犁,多少钱买的?我明个也去买一个。”
“三十块钱一个,你到县里东街农贸市场,进门往左拐,然后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
桃花和宇文松两个人一个小时就把三分地种完了,这时地坎上站着的人更多了。
人群里不时的发出赞叹声,一个声音说道:“用头挖着种的话,两个人就得整整一后晌。”
另一个声音说道:“就是的,而且一后晌还不敢歇。”
第三个声音说道:“也就是人家桃花有文化、有头脑,眼界宽,你看人家今年比谁屋都收的粮食多!”
老虎叔圪蹴在一旁抽完了一袋烟,这时站起来说道:“现在老黄历要翻篇了,人拉犁边边棱棱都能拉到,牛享福了!”
傍晚的时候,杏花又到桃花家来拿麦种。
杏花用两只手张着蛇皮袋子,桃花从柜里面往外舀麦种。
杏花不无感慨的说道:“桃花,还是你上了学,聪明些。我没有上过学,两眼一抹黑。
你姐夫只上到小学三年级,等于也是个‘睁眼瞎’,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啥用都没有。
你姐夫就只会听他爸妈那老一套,人还死犟死犟的。一天到黑啥心也不操,也挣不来钱。
不怕你笑话,我平时在屋,从来都不穿袜子,只有出门的时候,才把唯一的一双袜子穿到脚上。
就连现在身上穿的这身衣服也是出门的时候才穿,一回到屋,我就会第一时间脱掉收起来……”
杏花掰着指头,一件一件的数落着她的难处,说着说着竟然抽泣了起来。
桃花赶紧安慰道:“姐,我下次挖山药的时候把你喊上,到时候卖了钱,你就能给自己买衣裳了,咱不靠男人日子也能过好。”
杏花渐渐止住了眼泪,哽咽着说道:“我要看俩娃,给猪打草,做地里活,还要给一大家子人做饭,一天到黑忙得不歇气,么有时间去挖药。”
“姐,喂猪不如挖药来钱快!”
“桃花,不喂猪,没有猪粪,就没有啥给地里上,我屋么有钱买化肥。”
“姐,挣了钱就能买化肥了。屋里的事可以让你婆婆照看。”
“唉,桃花,你是不知道,你姐夫啥都听他妈他爸的,屋里的事都不由我。”
桃花也不好再劝杏花,只好说道:“姐,你以后如果愿意跟我一起挣钱,你就来找我。我带上你,咋样都能让你不缺零花钱。”
“嗯,我回去给你姐夫说一说,看他同意不?”
看着杏花离去的背影,桃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杏花年初的时候生下了小儿子杨不凡,菊花六月份的时候生下了女儿李一一。
桃花一直在等杏花来找自己一起去挖山药,但是很多天过去了,杏花却没有出现。
种完小麦,宇文松和李顺两个人一起贩卖木头。他们把山里的木头用自行车带到白鹿原上去卖,挣些辛苦钱。
桃花在家里用手拉犁,把留着来年准备种土豆和玉米,撂冬的地都翻了。
宇文松贩木头卖,吃完晌午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后半晌就准备动身出发。
桃花这时突然说道:“地里活都干完了,我想跟你一路去贩木头。”
宇文松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桃花说道:“坚决不行!这是男人干的活,你去的话,还不让人把我笑死了!”
“我就是想着能多挣些钱。”
“你在屋看娃就行了,下苦挣钱的事有我呢。
你也知道,现在私人贩卖木头,虽然说队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毕竟国家没有下文件同意。
现在村里人都是黑里偷偷去买别人砍的木头,然后用自行车带着,到了离设卡子不远的人家屋里,把自行车放好。
再走夜路掮上木头,翻好几道梁躲拦私人带木头的卡子。
就算这样,有时候运气不好,也会被卡子里的人追着满山跑,跑的慢了木头就被没收了,把人能累死!”
看桃花不再说什么,宇文松这才出了门。
这次宇文松约了李顺,以及其他几个熟识的人,一起去上河大队买木头。
上河大队离乡政府比较远,与万年县交界。因此这里的人就在两县交界的地方偷着砍松树,然后再低价卖给木头贩子,挣些零花钱。
宇文松一行人骑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闲聊。
“再不是实在没有钱用,我咋样都不敢干这贩木头的事。”
“咋不是的,干这事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挣个钱咋就这么难的!”
“现在不在农业社干活了,土地承包到户了,只要能吃苦,就多少能挣些钱,总的来说比以前好多了。”
“对着,说句丢人的话。早几年有一回,我媳妇问我要钱买卫生纸,两毛钱一卷,我都拿不出来。”
“唉,都一样。有一年过年,我屋一大家子人,没有买一件新衣裳。”
听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宇文松和李顺苦笑着没说话,但是两人心里想的和其他人也都差不多。
到了第一个卡子附近的村子,李顺带着大家把自行车放到了自己表叔的家里。然后一行人步行走了一个小时,来到了买木头的地方。
上河大队平地很少,一眼望去就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村里的住户非常分散,这给当地人的人砍木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行人简单商量了一下,便分头向分散在周围的几户人家走去。走了没多久,宇文松来到了一家人的场院上。
眼前这一户人家,正中间是三家土坯瓦房,右手边是一间厦子房,厦子房外边不远处,靠近场院边上的地方堆了不少柴火;左手边有一个猪圈,紧挨着猪圈边上搭了一个简易的厕所,厕所后面是一片菜地。
第六十九章 喂养山羊
宇文森闭着眼睛,嘟囔道:“妈,我爸睡觉呼噜声咋这么大!把我都吵醒了!”
“小声些!你爸忙了一天一夜,太累了!”桃花一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一边制止道。
做好了晚饭,桃花看着熟睡中的宇文松,没忍心叫醒他。
吃完晌午饭,宇文松刚放下碗,就听到了李顺的叫声:“哥,走不?其他人都收拾好了,就等你了。”
不等宇文松开口,桃花抢先说道:“李顺,你也不歇一天,连轴转还不得把人累死。你姐夫今个在屋歇一天,下回再……”
宇文松站起身,打断了桃花的话,说道:“李顺,你等我一下,咱还是今个一路带木头。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过几天天一下雪,到时候想弄都弄不成了。”
宇文松和李顺他们,前后一共贩卖了六次木头,便迎来了一场大雪。
站在大门口看着一膝盖厚的积雪,宇文松说道:“这下带不成木头了。”
桃花在一旁笑着说道:“你带木头一共挣了一百五十块钱,够咱过年用了。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好好在屋歇一歇。”
“好,先歇几天。等阳面坡上的雪消了,我一天砍两捆柴,到过年还能砍个二十捆左右,就够咱烧半年的了。”宇文松说着把目光移到了不远处的山坡上。
接连几天大晴天,阳面的雪都化了。
这天吃过早饭,村里的媳妇们都拿着小板凳来到桃花家的场院纳鞋底、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笑打闹。
“王会玲,你不是回娘家了么,咋么停,就回来了?”苏梅问道。
“我娘家都忙着搞玉石生意呢,我一看帮不上忙,还净添乱,就回来了。”王会玲认真的纳着鞋底,头也没抬就回了一句。
这时,桃花问道:“玉石生意?具体是干啥呢?”
“就是把玉石做成五分钱那么大的圆片,然后做成枕垫、座垫。”王会玲说话的时候依然没有抬起头。
苏梅又说道:“我娘家村里有些人准备喂山羊……”
一群妇女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很快就到了饭点儿。
吃午饭的时候,桃花跟宇文松商量道:“娃他爸,带木头也不个是长远的营生,过了年,等坡上草绿了,咱也喂些山羊,你看咋样?”
宇文松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行么,放羊只是费功夫,草绿了往坡上一赶就行了,咱不用准备多少饲料。
我晌午还可以趁羊在坡上,干地里活。
晚上赶羊回圈的时候,还可以捎带些猪草回来。”
冬日里,除了砍柴,宇文松抽空把羊圈也搭建好了。
过了清明节,漫山遍野都绿了。
宇文松用自行车带着两只竹筐前往滋水县城的农贸市场买羊羔,一只羊羔十八块到二十二块钱。
一次可以用自行车带四到六只,宇文松用了两天时间来回跑了六趟,一共买了三十只羊羔,总共花了六百一十块钱。
宇文松早上五点钟就起了床,他先给羊喝了些淡盐水,然后把羊赶到了离村二里地的山沟里放羊。
把羊赶上坡,时间到了六点多。宇文松来到山沟里的溪水边拔了满满一挎篮猪草,然后又回身看看羊群在那一块。
来到山坡上,宇文松把离羊群较远的落单的养赶到羊群一起。
坐在地上歇了口气,宇文松从后腰上取下镰刀,砍了一大捆带叶子的灌木条,这些都是山羊喜欢吃的。
傍晚的时候,宇文松把羊赶下山坡,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黄豆,给羊喂的吃完。然后他背起满满一挎篮猪草,掮着一大捆灌木条,赶着羊群回了家。
经过一个月的用心喂养,羊群变的越来越听话。
每次等到了要回家的时候,宇文松只要朝着羊群大叫几声:“咩咩咩......”
羊群就会看向宇文松,并争先恐后的从山坡上连蹦带跳的下来,围着宇文松吃黄豆,宇文松每次都会刻意保证每只羊都能吃到一点儿。
桃花每天都会在羊群回圈前,给羊圈里垫好干土。然后准备好一担淡盐水,在羊喝的时候,再给里面放些玉米皮或者麦麸。
晚上吃饭的时候,宇文松笑着对桃花说:“你支的这招越来越管用了,我现在只要手往口袋里一掏,嘴里一叫,就齐活了,真心省了不少事。你这是跟谁学的?”
“跟我爸,以前在娘家,我爸给队上放过牲口,这一招百试百灵。对了,趁着天气好,你明个去把菊花她公公叫来,把咱屋的公羊给煽了,这样羊长得更快。”桃花得意的笑着说道。
“好,我明个就去。”说着,宇文松把碗里最后一口饭倒进了嘴里。
第二天一大早,宇文松给羊圈里放了些青草和灌木条,就骑上自行车去请李富贵。
路上经过乡政府所在的街上,宇文松给李顺的儿子李飞跃买了一包饼干。
李富贵来到宇文松家,喝了口茶,就开始动手煽羊。李富贵的手艺那也不是吹的,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二十头公羊就都煽完了。
桃花做了红豆米饭,搞了四个菜,一个汤。
吃完了,桃花拿出钱递给李富贵。李富贵摆摆手说道:“我给一般的熟人看牲口都只是收一点儿药费,跑路钱都不收。今个只是用了一点儿酒精,咱都是紧要亲戚,再收钱就见外了。”
听了这话,桃花也没有再坚持,她转身回里屋拿了两盒烟出来。李富贵这次没推辞,笑着接过烟说道:“烟我收了,我就好这个。”
按照李富贵的吩咐,刚煽了的羊,第一天不能赶到坡上吃草,必须在家里喂。
等过了一天,宇文松打开羊圈,把羊往出赶,一直到最后还有三只羊趟在地上没动静。
宇文松急忙往羊圈里面走,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走到跟前一看,他傻眼了,三只羊都一动不动。
“桃花,赶紧来!”宇文松蹲在三只羊旁边,大声叫到。
桃花闻声从里屋赶来,仔细一看,惊叫道:“三只羊?都死了?”
宇文松没有回答,只是说道:“桃花,你在这儿看着,我跑一趟,去找富贵叔问一下。”
第七十章 羊进了黄豆地
骑着自行车走出十多米远,宇文松又急匆匆折了回来。
停好了自行车,宇文松到屋里拿出来一个大蛇皮袋子,他和桃花两个人一起把三只死了的羊装了进去,然后挪到了羊圈外面。
桃花把羊群赶回了羊圈。
宇文松爬上路边的大杨树上砍了两大捆带叶子的树枝,放在羊圈里给羊吃。
做完这些,宇文松重新骑上自行车,火急火燎的赶往了李富贵家。
李富贵详细了解了情况后,说道:“唉,这是叔忘了给你叮咛了,煽了的羊不能一直躺在地上,每过一会儿就得把羊赶起来,让羊站一会儿。
要不然,羊一直躺在地上,血回到肚子里头,就么救了。不过,其它羊应该都没事了,你后晌正常放就行。”
抽了一口旱烟,李富贵又接着说道:“是这,我跟你走一趟,把其它羊的情况再检查一遍,这样就放心了。”
来到桃花家的羊圈里,李富贵仔细把煽过的羊又都检查了一遍,确保没问题后才离去。
宇文松有些无奈的说道:“这就把三个羊少了,六七十块钱白扔了!”
桃花虽然心里也不痛快,但是嘴里还是安慰道:“喂牲口哪有不折的,咱把剩下的二十七个羊喂好喂肥,就挣回来了。”
接下来的三天,宇文松都没有把羊赶上山,而是一直在羊圈里观察着。
第四天,宇文松确认羊确实没什么问题,这才把羊群赶上了山。
剩下的羊长得非常好,一天一个样,桃花和宇文松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秋天。
宇文松把羊赶上山时,比以往赶的更高一些了,这样才能保证让羊吃到一些嫩叶子。
这天宇文松把羊赶到了预定的地点,他就背着挎篮去摘松桃。宇文松盘算着回头把松桃背回家,晒干了,卖了松子就能换些零花钱。
等到摘满了满满一挎篮松桃,宇文松却发现羊群不见了。他嘴里“咩咩咩”不停的叫着,急忙四下到处找,却依然没看到一只羊的踪影。
宇文松突然想起山那边是张家坡的庄稼地,念及于此,他便急忙抓着树枝和草丛直线往山顶山爬。
爬到山顶上,宇文松往下一看,羊群刚好走进了挨着草丛的黄豆地里。
顺着山势,宇文松急忙溜了下去,等他来到地边的时候,黄豆地的主人已经赶着羊群往前面走了。
宇文松在后面着急的追着,一直等到羊群进了派出所的院子,这才追上了。
走进一看,宇文松看到赶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宁慧慧的三姐夫刘四娃。
宇文松赶紧走上前,挤出一个笑脸说道:“哥,我一时没看住羊,没想到羊翻过梁了。等我看到的时候,羊刚好进了你屋的黄豆地。
这事是我不对,你要多少赔偿?咱兄弟私了就行了。”
这时一个派出所民警走过来说道:“刘四娃,羊把你屋庄稼糟蹋的严重不?要不要到地里去看一下?”
刘四娃说道:“羊吃了些黄豆叶子,就让我给赶出来了,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是谁屋喂的羊。”
宇文松陪着笑脸又说道:“哥,我开始一直在后头喊你,你么听见。你看要陪多少钱,说个数。”
派出所的民警知道刘四娃是出了名无赖,于是便说道:“你俩是亲戚吧,这样,你俩自己私了就行了,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说完民警转身就回了办公室。
刘四娃这时说道:“那是这,看在慧慧的面子上,我也不说多余话。你给我陪二十五斤黄豆,把羊赶回去。”
宇文松说道:“现在一斤黄豆一块钱,我给你二十五块钱。”说完,他就去找陆坤借钱。
不大一会儿,宇文松赶了回来,他把钱递给刘四娃,说道:“你看够不?”
刘四娃接过钱,装进上衣口袋里,然后说道:“够不够也就这事了,都是亲戚。”
宇文松赶着羊,一边往回走,一边念叨着:“刘四娃你还好意思说是亲戚,也不想想你坡边上哪一点儿地能不能打到二十五斤黄豆?你就是坑人坑惯了!”
回到家,宇文松坐在凳子上生闷气。
桃花看到了便小声问道:“今个咋把羊从大路上赶回来了?”
“给我拿二十五块钱,给二哥还。”宇文松说道。
桃花四下看了看,拿出钱问道:“你今个买啥了,咋用了这么多钱?”
宇文松气愤的说道:“狗日的刘四娃今个把咱坑了,他还想好,这些钱还不是拿回去贴膏药去了!”
桃花拿来一个板凳,在宇文松身边坐了下来,说道:“咋咧?”
宇文松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然后说道:“我一直在后边喊,刘四娃就是不回头,反而把羊赶的越来越快。”
桃花说道:“刘四娃贼着呢,他心里明白一回头就不好弄钱了。”
宇文松握紧了拳头,气狠狠的说道:“我干脆去给他把那一块地的黄豆全给毁了,看把他刘四娃能的!”
桃花说道:“看在大嫂的面子上,算了,让刘四娃好过去!不过从道理上来说还是咱理亏,总是咱的羊跑到人家地里去了。
你再去给人家把黄豆一毁,咱还得陪的更多,你还得到派出所去住几天。”
宇文松看着桃花,说道:“就你会说,派出所把我关了,你还得给我送饭,我这就是一时气不过,说说气话。”
桃花笑着说道:“派出所管饭,不用我送。”
宇文松这下也被逗的大笑起来。
吃过晌午饭,宇文松去山上把之前摘的那一挎篮松桃背了回来,倒在地上晾晒。然后他拿了一个化肥袋子,又去山上摘松桃了。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桃花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宇文松回来。她一直焦急的朝村口的方向张望着,天快擦黑了,宇文松终于回来了。
只见宇文松背着挎篮,挎篮上面放着鼓鼓囊囊的化肥袋子,衣服的两只袖子就像两个大棒槌掉在肩膀两边。
见状,桃花赶紧上前帮宇文松把身上的行李卸下来,宇文森端了一杯温水过来。
宇文松一边喝水,一边说道:“我后晌去摘松桃,又碰到刘四娃了。”
第七十一章 梦想
又喝了一口水,宇文松接着说道:“刘四娃跟我抢着摘松桃,我实在不想搭理这人,就到离他远一点儿的地方去摘。
么想到我刚摘满一袋子,就听到刘四娃的尖叫声‘哎!我的妈呀!’,随后就传来了他的哭声。”
宇文松站起身,把脸和手洗干净后,继续说道:“我当时还有些幸灾乐祸,心想叫你狗日的坑人,现在遭报应了吧,所以我就没理他。
过了不大一会儿,刘四娃大声喊道‘宇文松,你赶紧来呀!我这一块儿松桃美太太,我不摘了,我腿动不了了,你帮忙把我兄弟牛娃叫来,求你了!’
一听这话,我心又软了。我一边朝远处走,一边喊牛娃的名字,费了好一阵功夫才找到牛娃。”
这时候宇文森挤走过来挤进了宇文松的怀里,宇文松喝了口水,用手在宇文森的头上摸了摸,又接着说道:“我跟牛娃说‘你哥叫你过去一下。’
牛娃一开始还不想去,生气的说道‘我哥让我离他远些,害怕我跟他抢松桃,现在咋想起我来了?’
后来听我说刘四娃腿动不了了,牛娃这才跟着我走。
再后来我俩换着把刘四娃背到了医院。”
桃花说道:“你这人,就是嘴硬沟子松,还不是把人家送到医院了。”
宇文松笑着说道:“见死不救非君子么!”
桃花差点笑岔了气,笑停了,她说道:“行了,看把你酸的,赶紧吃饭,闲话多的不行。”
两个星期后,刘四娃的媳妇宁慧茹来到了桃花家。
桃花给宁慧茹倒了杯水,问道:“四娃哥的腿咋样了?”
宁慧茹说道:“那天多亏了宇文松和牛娃在跟前,要不然就麻烦了。后来到县医院打了石膏,现在在屋养着呢。”
说完宁慧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然后一层一层的打开,从里面拿出二十五块钱放到桃花面前的桌子上,说道:“我一直都不知道,四娃个挨刀的,竟然能做出六亲不认的事情来。
这回从医院回来,他才给我说了,你屋羊进黄豆地的事情。
那天他回去给我钱,我问哪里来的,他给我说路上拾的,所以我也就没有多问,心想着有人找的话再还给人家。”
桃花把钱推到了宁慧茹面前,说道:“姐,确实是羊进了地了,你把这钱拿回去给四娃哥买些营养品。”
宁慧茹又把钱推回给桃花,说道:“这个钱用了,我不安心。我之前是不知道,要是知道,当时我就把他骂个狗血淋头,当天就把钱给你送来了。”
桃花和宁慧茹两个人相互推让了一阵,宁慧茹最后把钱放在桌子上,然后起身一边往屋外走,一边说道:“我得赶紧回去了,一会儿又要四娃倒尿了。”
宇文松从山上摘松桃回来,他洗了把脸,刚坐下喝水,桃花便把二十五块钱递到了他面前。
看着桃花冲着自己傻笑,宇文松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他笑着说道:“刘四娃还算有些良心。”
桃花给宇文松的杯子里添了些热水,开口说道:“你猜你摘回来的松桃已经倒出来多少松子了?”
宇文松略一思量,说道:“嗯,应该有二十斤了!”
桃花笑着说道:“猜的真准,差二两就正好二十斤。我明个趁着凛凛睡着了,让森森看门,一早去供销社把松子卖了,咱就有钱买化肥种麦了。”
宇文松说道:“卖了钱,看着给你自己买一件衣裳。今年委屈你了,咱屋钱都花到羊身上了。”
桃花说道:“我有衣裳穿,等把羊卖了,给咱屋四个人一人买一件新衣裳。”
到了阴历九月份,山上的草都练籽了,这时候也就到了一年里卖羊的季节。
有个羊贩子看中了桃花家的羊又肥又大,但他又总想着杀价,所以一来二去谈了好多次,一直都没谈成。
宇文松抽空骑自行车去了趟滋水县的市场上打听了行情。回家后他跟桃花一合计,觉得一只羊卖不到七十块钱就划不来。
两个人正说话的功夫,之前的那个羊贩子又来了。
桃花笑着说道:“你给的价太低了,这些羊我俩喂了大半年,就靠这些羊养家糊口呢。
再说了,我屋这羊,你在这四下里比一比,谁家的羊能比的上。
你实心买的话,就给个差不多的价钱。”
羊贩子嘿嘿一笑,说道:“我看这河道上下,没有谁有你俩会说价了。是这,我也是个干脆人,十七个羊我都要了,六十五一个,你看咋样?”
桃花说道:“再加些。”
羊贩子说道:“六十八,不能再多了。”
桃花说道:“少了七十八不卖。”
羊贩子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摇着头说道:“你这就是狮子大开口了,要这个价,那你就自己留着吧,没有人能给到你这个价。”
过了一个小时,之前那个羊贩子又来了。
桃花看着羊贩子说道:“咋又来了?”
羊贩子脸上堆着笑,说道:“生意都是谈出来的么,有商有量的才能说成么。你降一点儿,我添一点儿,不就成了。”
听了这话,桃花心里有了底,她说道:“七十五。”
羊贩子说道:“七十给了,就成交。”
桃花说道:“我看你也是实心买,就不说多余话了,七十二,你把羊拉走。”
羊贩子看宇文松不在,心里便打起了小算盘,他说道:“你把你男人叫来跟我说话。”
桃花说道:“这事我能做主。”
这时宇文松刚好从外面回来,桃花不等羊贩子开口,便抢先说道:“卖羊的价钱都说好了。”
羊贩子说道:“大兄弟,咱俩把价钱定一下。”
宇文松笑着说道:“你俩说好了就是那一回事了。”
羊贩子一看这情况,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最后他付了一千两百二十四块钱,把羊赶走了。
十七只羊挣了六百一十四块钱,剩下的十只母羊都怀了小羊崽。
桃花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说道:“平均两个母羊下三个羊娃,明年一共就有二十五个羊了,母羊到时候还能挤羊奶卖。
十月再把猪一卖,能卖个一百四五,基本上够过年用了。
满打满算,今年咱能存个六百块钱。”
宇文松说道:“该花的钱就别细发(省钱),没有了咱再挣。”
桃花说道:“攒些本钱,以后有大用。现在国家的政策一年一个样子,越来越好了。”
宇文松抬起头,看着桃花,笑着说道:“你又做梦了?”
桃花看了看宇文松,然后把目光投向窗外,说道:“我想着总有一天,咱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
第七十二章 加工玉石垫子(一)
冬月,有两只母羊生了四只小羊羔。
桃花高兴的不得了,她开心的对宇文松说道:“我还是低估了,少算了一个数。”
宇文松心情也很好,他在炕洞门口烧好了火,然后把四只小羊羔放在旁边烤火。等到小羊羔的身子烤干了,他又把小羊羔抱回母羊身边吃奶。
母羊不停地用舌头舔着吃奶的小羊羔,桃花用手指着其中两只,对一旁的宇文松说道:“你看,这两个小羊娃腿比较长,以后肯定能长大。那两个腿短些,肯定长不过这两个。”
宇文松笑着说道:“你就是细详(仔细),这都看出来哩。”
桃花瞥了一眼宇文松的腿,说道:“你不就是腿长,才长了个大个子么!”
两个人相视大笑。
腊月初八,又有一只母羊下了崽。
桃花烧了一盆炭火放在旁边,看着母羊生的两只小羊羔,桃花高兴的说道:“又是两个!”
宇文松用手指着母羊的肚子说道:“你看,羊肚子里面好像还有动静。”
说话间,又有一只小羊羔被生了出来。
桃花脸上乐开了花,她盯着母羊的肚子,说道:“不会还有一个吧?”
宇文松看着桃花笑着说道:“你心也太沉了,三个还不够?”
桃花泡了些黄豆,做豆浆给母羊下奶。
在桃花的悉心照料下,三只下了崽的母羊奶水都很充足,除了喂养七只小羊羔之外,桃花把每天多出的一斤羊奶分给宇文森和宇文凛喝。
腊月十三一大早,宇文松把剁好的玉米秆抱进羊圈里面准备喂羊。
宇文松仔细一看发现多了两只小羊羔,他冲着屋里兴奋的喊道:“桃花,四号母羊下羊娃了,赶紧泡黄豆磨豆浆,给母羊下奶。”
随后的二十天里,又有十五只小羊羔陆续出生了,这样大小羊加在一起一共就有三十二只羊了。
桃花和宇文松两个人虽然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是两个人心里特别高兴。
不过高兴之余,两人也犯起了愁。因为之前预备下的玉米秆少了,不够羊吃到来年春天。
这天,陆安到桃花家里串门,看到满圈的羊,高兴的说道:“桃花,今年这些羊就都是纯收入了!”
桃花说道:“爸,现在就是羊吃的草料不够吃到三月,接不上青草。往后羊越来越大,吃的越来就越多了。”
陆安抽了口旱烟,说道:“别熬煎(发愁),爸给你想办法。”
抽完一袋烟,陆安也没多做停留就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陆安跑遍了附近的各条沟岔,到处打听谁家还有没有烧完的玉米秆。
正月十六,王小宝给姐姐王小琴祝寿,他听桃花说需要玉米秆喂羊,便说道:“桃花,你明个就叫宇文松拉上架子车到我屋去拉。
我把牛卖了,现在屋里还有五拢苞谷秆,以及一些黄豆秆、黄豆壳。”
陆民、陆坤、菊花三个人也都让桃花把自家剩余的玉米秆和黄豆秆拉回去喂羊,之前他们已经把大部分能做草料的秸秆都让桃花拉回去了。
桃花和宇文松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拉草料的时候,顺便给各家都送了一架子车羊粪,让他们种土豆的时候用。
在亲戚们的帮助下,桃花家的羊平安度过了草料短缺的日子。
到了三月的时候,小羊羔已经都长到十多斤了。
桃花看着羊群高兴的说道:“今年喂羊不用摊本钱,下半年卖多少钱,就是挣多少钱!”
宇文松说道:“不摊本钱不假,但是费的草料不少。这两年娃小,咱也就是在屋里挣些零花钱。等娃大些了,我就出去挣钱,你在屋把娃看好就行了。”
桃花说道:“嗯,窝在屋里,只能勉强维持现状,确实挣不到啥钱。”
到了六月份,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这天,桃花正在羊圈里面忙活,王会玲走到羊圈门口说道:“桃花,我给你说个事,看你愿不愿意做?”
桃花从羊圈里面出来,把王会玲迎进屋里,洗了手和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给王会玲倒了杯热水,然后这才问道:“会玲,你说,有啥好事?”
王会玲说道:“你还记得我以前说过我娘家做玉石枕垫和坐垫的事不?去年一年我娘家挣了两千多块钱。
今年要的人还多得很,我娘家人给我也介绍了这个事情做。我今个来就是问你,看你愿意做不?
你想做的话,你就跟我一路去看看尺寸大小、样式、布料颜色,以及其他一些具体要求。”
桃花笑着说道:“这太好了。是这,我把娃送到我妈屋,一会儿我回来了到你屋找你。”
送完孩子,桃花到地里去找宇文松,她把情况说了一遍,宇文松说道:“我跟你一起去看一下。”
桃花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到了菜玉乡,三个人来到一家装修的很讲究的店子里。王会玲介绍道:“就这位是黄老板,找人加工玉石垫子。”
桃花和宇文松详细问了玉石垫子的做法、价格,以及市场情况,还拿了样品。
计算了一下,做一个垫子,毛利五毛钱,桃花觉得可以长期做,就和黄老板签了加工协议。
做好的玉石垫子每天晚上八点前送到黄老板的店里,当天结账。
回去的路上,王会玲说道:“黄老板生意做的大的很,听说产品都卖到香港去了。”
香港对桃花来说很遥远很模糊,但是她明白把东西卖到香港意味着什么。
回到家,桃花对宇文松说道:“你一会儿去把娃接回来,我现在就到县里去买材料,坐最后一趟班车回来,明个咱就能开始做了。”
宇文松说道:“你一个人能行?我看还是我跟你一路去,做玉石垫子的材料不轻,你一个人怕是拿不动。”
桃花想了想,便走到里屋从箱底拿出了三百块钱,对宇文松说道:“那是这,我去县上买布料和其他材料,你去菜玉乡买玉石片。”
第二天,桃花照着样品先做了五个,慢慢就摸出了门道,后面做起来就快了不少。
宇文松帮忙裁剪布料,给桃花打下手,一天下来两个人一共做了五十个垫子。
给羊圈里放好了草料,宇文松把饭盛好,放到四方木桌上,然后朝房间里面喊道:“陆老板,吃饭哩!”
第七十三章 加工玉石垫子(二)
桃花手里活没停,她看了一眼宇文松,笑着说道:“这个伙计还不错,有眼色。”
宇文松说道:“谢谢老板夸奖,从今个开始,往后屋里的杂活、地里的活,送森森上学、看凛凛,都归我一个人全包了。”
桃花说道:“很好,小伙子有培养前途。”
两个人说笑了一阵,桃花把手上的垫子做好了,然后走到桌子旁边坐下吃饭。
吃完饭,桃花把碗一推,又接着开始做玉石垫子。
下午两点的时候,宇文松喊桃花吃晌午饭,桃花说道:“你跟娃先吃,我把这一个做完了再吃。”
宇文松快给宇文凛把一碗饭喂完了,他对桃花说道:“你吃了在做,还不是一样的?”
桃花说道:“我做完了,吃饭踏实。再说了,后晌你要去放羊,我带着凛凛肯定做不快。”
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个月,山里面开始有羊贩子出现了。
这天,宇文松赶着羊走在路上,有两个羊贩子走过来搭讪,其中一个胖一点儿的问道:“你这羊卖不?”
宇文松答道:“价钱合适就卖。”
胖羊贩子又问道:“你想卖多少钱?”
宇文松说道:“你给个价。”
胖羊贩子接着问道:“你这大奶羊卖不?”
宇文松说道:“你给多少钱?”
胖羊贩子答道:“九十块钱。”
宇文松看了看胖羊贩子什么也没说,转过头赶着羊群继续往前走。
两个羊贩子在后面紧追了几步,胖羊贩子说道:“大兄弟,你别着急走么,你这公羊咋卖?”
宇文松停住脚步,转过头说道:“我看你也没有实心想买,咱也就不再说啥了。”说完他又继续赶着羊往前走,一直走到坡边,让羊群吃草。
两个羊贩子一直在后面跟着,胖羊贩子这时走上前,又说道:“你母羊要多钱?公羊要多少钱?你觉得我给的价低,那你开个价,只要让我有赚头,我就买了。”
其实宇文松一路上也在盘算着,这时他找了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两个羊贩子也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宇文松说道:“大奶羊一个一百五,公羊一个八十。”
这次瘦一点儿的羊贩子抢先开口说道:“你到市场上打听一下,看啥地方有这个价?”
宇文松说道:“那你俩再到别人家看一看。”
两个羊贩子走到一旁,小声嘀咕了一会儿。胖羊贩子走到宇文松跟前说道:“大小一拉,奶羊一百块钱一个,公羊七十一个,你看咋样?”
宇文松说道:“比我屋羊小的都能卖到这个价。”他用手指着一个大奶羊接着说道:“这个奶羊一天产四斤多奶,我留着给我儿子喝奶用的。”
两个羊贩子又嘀咕了一会,然后离开了。
吃晚饭的时候,宇文松说道:“今个有两个羊贩子来买羊,给不上价。”
桃花说道:“奶羊不能低于一百三,公羊七十五一个。咱这儿上下喂羊的,谁有咱屋的羊肥。”
匆匆吃过饭,桃花和王会玲便骑着自行车去交做好的玉石垫子,等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
看到桃花满脸笑容,宇文松说道:“你这是捡到钱了?我先给你报个喜吧。”
这时宇文森抢过话头说道:“妈,我爸把羊卖的就剩一个大奶羊了。”
宇文松把卖羊的钱往桃花面前一放,笑着说道:“你数一数!”
桃花数了数,一共两千二百二十块钱,她笑着说道:“跟我想的一样。
我也报个喜,今个去交玉石垫子,没有一个不合格的。照这样下去,一年挣的钱能比喂养翻一番。”
宇文松点点头,说道:“现在把羊卖了,往后我就有时间给你帮忙了。”
桃花说道:“现在天气开始转凉了,做的垫子都是作为存货给明年预备的。黄老板说今年的货卖的好的很,明年热天需求量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这样的话,明年咱把我妈的缝纫机借来,咱俩同时做。”
宇文松笑着说道:“就你想的远,明年的活都安排好了。”
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桃花后来就两天交一次玉石垫子。
冬月初三,桃花交完货,黄老板对她说道:“今年冬里就先不用做垫子了,明年天气转暖以后再开始做。”
桃花回到家,把情况跟宇文松说了一下。
宇文松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的说道:“那好呀,我还怕天气太冷了,你以前上学的时候手上和脚上长的冻子包(冻疮)犯了,挣钱多少才是个够。”
桃花说道:“前面几个月,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我妈跟我爸,明个我带上凛凛回一趟娘家。”
看到桃花来了,王小琴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她抱过宇文凛,问道:“你娘们俩今个咋有时间上来了?”
桃花脱了鞋,坐到炕上,回答道:“天冷了,不让做玉石垫子了。”
陆安把烟袋锅在炕沿儿上磕了磕,笑着说道:“歇一歇也好,忙了好几个月了。”
唠了一会儿家常,桃花从上衣的口袋里拿出五十块钱递给陆安,说道:“爸,你抽空给你跟我妈一人买一身绒线衣,贴身穿着暖和。”
陆安没有接钱,他摆摆手说道:“我跟你妈有衣裳穿,你把钱留着给俩娃买新衣裳。”
桃花笑着说道:“爸,妈,这钱是我自己挣的。”
陆安看了一眼王小琴,说道:“女子给的,你就拿着。”
王小琴看着桃花,推辞道:“只要你过的好,不用给钱,我跟你爸心里都是高兴的。
杏花挣不来钱,时常跟你二伯诉苦,你二伯有时候手上有钱了,也会给杏花个三块五块的。”
桃花向王小琴身边挪了挪,把手上的钱强行塞到了王小琴的上衣口袋里。
正月十六,王会玲来桃花家串门,她对桃花说道:“我听我娘家人说,黄老板店子里的存货都卖完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开始让大家又开始加工了。”
桃花高兴的说道:“那好么,过两天咱俩一起去店里头问问黄老板。”
正月二十,桃花和王会玲一起结伴去菜玉乡,两个人刚走到店门口,黄老板就朝她们俩招手,并大声说道:“你俩来的正好,快进来把这些样品拿回去照着做,数量不限,做多少,要多少。”
桃花和王会玲拿了样品,骑上自行车,飞快的往家里赶。
花了一天时间,桃花教会了宇文松做玉石垫子。
第二天,他们俩就一起把王小琴的缝纫机用架子车拉回了家。
两个人一天下来平均能做七八十个垫子。
因为长时间低着头做垫子,桃花有时候就会感到头晕。
第七十四章 大石庄
宇文松总是劝桃花,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不能太逞强,可是桃花不听,总是尽可能的多做玉石垫子。
宇文松一看没办法,就只好把每天挤出的羊奶给两个儿子一人喝一小碗,然后谎称自己喝过了,把剩余的羊奶全部留给桃花喝。
随着一场大雪的降临,桃花和宇文松停下了这一年做玉石垫子的手。
过了正月十六,桃花和王会玲相约着一起去黄老板的店子里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玉石垫子。
看到桃花进门时脸色不大好,宇文松关心的问道:“今个你回来咋不太高兴呢?那里不舒服?”
桃花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叹了口气,说道:“黄老板说玉石垫子销量不好,暂时就不用做了。我打听了一下,只怕是,不是暂时不做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做了,或者以后都不用做了。”
宇文松倒了杯热水递给了桃花,然后在旁边坐下来说道:“不做了就不做了,去年辛苦了整整一年了,正好休息一阵子,挣钱的事有我呢,不用担心。”
三岁的宇文凛在一旁听着父母的对话,这时他突然跑了过来,大声的说道:“妈,你看,我今个在路上拾了二分钱,给你。”
桃花接过宇文凛递过的二分钱,一把把宇文凛紧紧的搂进了怀里。
四月初六,二嫂杨娜知道桃花这段时间闲在家里没事做,她便来到桃花家,问道:“桃花,一路去刨鸡爪连不?路上收八块钱一斤。”
桃花高兴的说道:“娜娜姐,咱到哪个地方去刨?我还没有刨过鸡爪连呢。”
杨娜说道:“大石庄,那个地方有,我年年都去刨。”
桃花问道:“娜娜姐,要带小头不?”
杨娜回答道:“不用,把锄麦用的小锄拿上就行了,鸡爪连就长在老林子里。老林子里树底下都是树叶腐烂的虚土,用锄轻轻一刨,鸡爪连就露出来了。
鸡爪连叶子有些像香菜,根像米粒一样一节节连在一起,黄颜色,整个根看起来就像鸡爪子一样。”
桃花拿了锄,背上挎篮,带了几块干粮,便和杨娜一起带着宇文凛往娘家的方向走。
大石庄在樱桃沟里面,樱桃沟就在陆家斜对面不远处。
桃花把宇文凛留给王小琴看着,然后等杨娜和大嫂宁慧慧收拾好了,三个人便一起出发赶去大石庄。
三个人一直往樱桃沟深处走,她们路上遇到了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但很胖的妇女,村里人都叫她“胖嫂子”。
四个人结伴前行,一直走到有一块一人高的大石柱矗立在路边的地方。
宁慧慧指着石柱说道:“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个石桩,才得了大石庄这个名字的。”
一边走在前面带路,宁慧慧一边继续说道:“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有一个叫狗蛋的放牛娃在坡上放牛,他坐在一个大石头上看牛吃草。
隐约中他觉得大石头好像在动,他自己好像也一会飞到了空中,一会儿又落回到大石头上,狗蛋以为自己打瞌睡做梦了,就没有多想。
又过了一会儿大石头剧烈的晃动了几下,滚到坡下面去了,就是我们刚才在路边看到的哪个大石桩。”
身后的桃花这时候问道:“那狗蛋不也从坡上掉下去了?”
宁慧慧说道:“大石头掉下去的时候,狗蛋漂浮在半空中。他大声喊不远处和自己一同来的另一个放牛娃‘狗娃,快看,我飞起来咧!’
不远处的狗娃朝着狗蛋的方向看了一眼,被吓得半死,只见狗蛋所在的山坡对面一块裸露的岩石上盘踞着一个浑身赤红的大蟒蛇,大蟒蛇正张着腥红的大口对着狗蛋吸气。
狗娃闭着眼睛,大声叫到‘狗蛋,你不是飞起来了,是对面的大蟒蛇要吃你呢!’
等狗娃再次睁开眼睛时,狗蛋又坐回了滚到坡底下的石头上了。
原来大蟒蛇换气的时候,狗蛋正好掉落到了大石头上了。
两个放牛娃一刻也不敢停留,直接就跑回了家,他们俩一连在炕上睡了好几天才缓过神来。
村里人听说了,都说狗蛋长大了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后来狗蛋当了将军还是皇帝,我记不清楚了。
再后来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村庄,叫做大石庄,现在虽然没有人住在这里了,但是还是叫这个名字。
对了,传说狗蛋好像姓宇文。”
听完了故事,桃花笑着说道:“慧慧姐的故事就是多。”
宁慧慧也笑着说道:“我这是整古精呢。”
正说着闲话,桃花指着旁边的草丛说道:“这一堆小叶子不就是像香菜么?”
宁慧慧凑过来一看,说道:“这就是鸡爪连,咱到地方了,你就在这儿刨,我三个到前边去看看。”
桃花小心翼翼的用锄开始刨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刨出来一小碗鸡爪连。
往左侧方走了十多米,桃花看到了有炕席大的一片植物,她用手背使劲儿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信眼前这一大片都是鸡爪连。
桃花兴奋的大声叫道:“慧慧姐,娜娜姐,胖嫂子,你几个找到了么?”
宁慧慧说道:“有一些,不多。”
杨娜说道:“我这马上就刨完了。”
胖嫂子说道:“我也马上刨完了。”
桃花大声说道:“你三个刨完了,就到我这儿来,我这儿有席大一片呢!”
胖嫂子一听,马上就跑到桃花身边刨了起来。
宁慧慧和杨娜异口同声的说道:“不用了,谁寻到的谁刨。”
桃花又大声说道:“慧慧姐,娜娜姐,你俩也来一起来刨,刨完了,咱再寻!”
宁慧慧说道:“我跟娜娜就不来了,你好不容易找到的,你慢慢刨。”
胖嫂子明白宁慧慧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就悻悻的站起身来,说道:“我就是来看看桃花说的是不是真的有席大一片,桃花你慢慢刨,我到前面看看。”
等到胖嫂子走的看不见人了,宁慧慧和杨娜才走到桃花身边。
宁慧慧低声说道:“你咋瓜的很!胖嫂子的手厉害着呢,你没有刨过鸡爪连,你刨不过她,让她刨完了,你刨啥呀!”
桃花笑了笑,说道:“你跟娜娜姐就在这儿跟我一起刨,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害怕。”
刨了一会儿,宁慧慧和杨娜把刨出来的鸡爪连往桃花的挎篮里面放,桃花咋样的不让放。
桃花对宁慧慧和杨娜说道:“你俩刨的就自己装起来,一会儿你谁找到了,咱再一起刨。”
听了这话,宁慧慧和杨娜也就不再坚持。
过了一会儿,桃花大声喊道:“胖嫂子,你找到了没?没有找到的话就过来一起刨!”
一连喊了好几遍,都没有人回应。
第七十五章 刨鸡爪连
桃花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胖嫂子怕是生气了,走远了听不见。”
过了有半个小时,三个人刨完了,宁慧慧说道:“咱一人能刨二斤吧?”
桃花和杨娜点头说道:“差不多。”
三个人起身朝胖嫂子开始离去的方向走去,没走多远,三个人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嘻嘻嗖嗖的声音。
三个人走近一看,只见胖嫂子蹲在地上,低着头不停地快速刨着,她身边已经堆了一大堆没有装起来的鸡爪连了。
桃花笑着说道:“胖嫂子,我再喊你你都听不见,原来在这刨了这么多了。”
胖嫂子没有抬头,继续不停地刨着,同时说道:“谁寻的谁刨,桃花你可以在这刨,你地方不熟。”
桃花说道:“不了,胖嫂子,我再到前面看看。”
这时宁慧慧说道:“桃花,我引你到前头远一点儿的一个地方刨,我每年都能在那个地方刨到不少呢。”
胖嫂子一听还有更好的地方,就动了心思,于是她站起来笑着说道:“慧慧姐,你三个就在这儿跟我一起刨,刨完了咱四个人一起去。”
宁慧慧说道:“胖嫂子,我就知道你这个人心好,不会只顾自己。我一会儿找到地方了,大家一起刨。”
不一会儿,四个人就把眼前这一片鸡爪连刨完了。
宁慧慧站起身说道:“桃花,咱四个明个再到我说的那个地方去,有些远,今个就在这儿刨,省得挪地方费功夫。”
桃花明白宁慧慧的心思,便说道:“行,我看咱今个在这儿也能挖到好几斤。”
胖嫂子想着第二天去也行,就没说什么。
四个人分头在老林子里找了起来,宁慧慧突然想起附近有一个以前刨过的地方,她就自顾自的找了过去。
桃花、杨娜和胖嫂子怕离得远了,会走丢,所以她们就远远的跟在宁慧慧后面不远处分开来找。
桃花离宁慧慧最近,她发现宁慧慧突然跑了起来,然后又蹲下身开始刨,桃花知道宁慧慧找到鸡爪连了。
怕胖嫂子和宁慧慧再发生不愉快,桃花就往宁慧慧所在的相反方向四处去找。过了一会儿,桃花找到了一小片鸡爪连,她叫上杨娜和胖嫂子一起刨了起来。
三个人刨完了这一片鸡爪连,这才听到宁慧慧大声喊道:“你三个找到么?没有找到的话,到我这儿来,我这儿有些。”
三个人一边答应着,一边走了过去。
三个人走到宁慧慧跟前,只见她飞快的刨着鸡爪连,身边已经堆了洗脸盆大的一堆了。
四个人刨完了这一片鸡爪连,都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她们就到旁边的山泉里洗了手,然后拿出干粮相互客气了一番吃了起来。
休息了半个小时,四个人又起身去寻找鸡爪连。
正走着,桃花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树,惊叫道:“这个树咋流血呢?”
宁慧慧看着滴着像血一样的树汁的树,说道:“这是一棵古树,叫孝子树,后面的那一片树林叫做孝子林。
小时候听老年人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孝子给他妈守孝,一连在山上守了一百天,日夜啼哭不停。
他饿了就吃点儿干粮,渴了就喝些山泉水,第一百天时他倒在母亲的坟头再也没醒过来。
你仔细看那个树底下是不是有一个土堆,传说就是那个孝子的坟,旁边那个土堆就是他妈的坟。
后来孝子的坟头上就长出了这个树,以前傍晚的时候,有人从这儿路过,还听到过哭坟的声音呢。”
胖嫂子听到这里,害怕的说道:“咱几个赶紧走!”
宁慧慧说道:“着急啥呢,我还没有说完呢。也说不上来是啥时候的事了,只是说有个从沟外边来的人,觉得这个树长得好,就准备砍了带回去。
他拿出斧子,刚要砍,没想到自己一头就撞到树上,撞的头破血流,当场就死了。后来这树上的血就一直滴滴答答的流着,从来没有干过。
人都说,这是孝子他妈保护自己的儿子,施了法,让其他人以后再也不敢碰这个树。”
说到这里,宁慧慧顿了顿,然后接着说道:“咱几个去给孝子磕个头吧,人都说磕了头在这片林子里能够得到保佑。”
四个人上前磕了头,然后继续往前走。
走了十多分钟,四个人眼前一亮,好大一片鸡爪连,就像是人工种植的一样。
宁慧慧感叹道:“这是孝子给咱指的路,让咱发财呢!”
桃花说道:“慧慧姐,咱赶紧刨,等刨完了,估计就快后晌黑了。”
宁慧慧笑着说道:“孝子是个好人,我每回到这儿来刨鸡爪连,给他磕了头后,感觉就好像有人引着我找地方一样的。”
刨了一阵子,桃花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她对大家说道:“咱今个再刨一个小时就往回走吧,要不然就要摸黑下坡了。”
过了一个小时,眼前这一大片鸡爪连还没有刨完。
宁慧慧说道:“下坡路走的快,咱再刨一会儿,把这些刨完,路远了来一回少一回。”
胖嫂子心里虽然有些害怕,但是看着眼前的鸡爪连,硬是迈不开腿,于是她附和道:“慧慧姐说的对着呢,咱几个手下快些,把这些刨完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拗不过他们俩,桃花和杨娜只好陪着继续刨。
快要刨完了,桃花感觉有些累,就去旁边拿水喝。正走着,她脚下一滑,就从一个斜坡上滑了下去,情急中,桃花抱住了一棵树,这才停了下来。
桃花缓了口气,刚要往上爬,她往脚下一看,发现脚下密密麻麻的长的都是鸡爪连。
桃花兴奋的大声喊道:“慧慧姐,娜娜姐,胖嫂子,快过来!”
三个人循着桃花的声音跑过来一看,也开心的不得了,宁慧慧说道:“桃花你么事吧!这肯定是孝子显灵了,我刨了这么多年鸡爪连,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地方。要不是你滑下去,这谁能找到呢。”
杨娜说道:“以后咱到了这个地方,一定要记得给孝子多磕几个头。”
桃花爬了上去,看了看手表说道:“咱几个今个刨的这些够拿了,天黑了就不好出林子了。”
四个人把刨出来的鸡爪连收拾好后,就开始往回走,可是走了一会儿,却又回到了原地方。
她们又重新走了一次,可是还是回到了原地方,这下四个人都有点儿慌了。
宁慧慧有些轻微的颤抖着说道:“可能是遇到鬼打墙了,咱给孝子磕几个头,孝子会给咱指路的。”
四个人赶紧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然后急匆匆的重新往林子外面走,这次顺利的走了出去。
下了山,天已经黑了,四个人借着微弱的月光外樱桃沟外走,前方隐隐约约的有几个人打着手电筒朝她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