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考取功名
正是因为孩子们都是懂事儿的,所以三房才会没有去理会老沈头到底是做了什么,只是想着孩子们好好念书就行,这才会对他们很是照顾的。
而这些像是二房夫妇是可以明白的,因为他们也都是很看重孩子念书的事儿的,再加上知道三房众人的性子,所以对他们的做法很是明白。
同时也因为这些,开始觉得他们是真的要赶紧分家出去了,因为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一直像是现在这样,每天只要安心念书就行了,不用去想家里头的事儿,不用担心是不是老沈头偏心太过,就会让他们退学了。
当然这样的事儿二房夫妇是绝对不会允许发生的,但是像是老沈头这样固执的人,而且是越来越糊涂了,还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而孩子们又都是很清楚沈家的情况的,所以才会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头却是担心的。
从前是二房夫妇不知道,还觉得自己在家里头尽量是跟老沈头处好了关系,孩子们就只要是好好念书就行了,再加上孩子们一向都是懂事儿的,在念书的时候都很是用功,所以二房夫妇也根本就没有多想。
还是看到孩子们最近的变化才发现,其实之前孩子们心里头就是有压力的,只不过是懂事儿,知道在这样的家里头过日子,他们不能够要求太多,也不想给爹娘带来压力,所以才什么都不表现出来的。
但是当爹娘的对孩子们的变化是很快就会发现的,所以现在看到孩子们精神比以前要好太多了,虽然是在回来沈家老宅的时候,依然是会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上房吃饭的时候,更是不会多说话的。
可是只要是回到自己家里头了,就会发现真的是比从前话多了,什么都愿意跟爹娘说,在县里头的所有事儿,都想要讲给家里人听,许是知道家里人没有什么去县里头的机会吧,就想要说给他们听听。
另外也看得出来,孩子们对念书还有对以后,都是充满信心的,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偶尔在提到在沈家老宅的日子的时候,以前孩子们都是低头不语的,但是现在却是会说等到以后他们出息了,就可以去别的地方过日子了。
这意思就是很明白了,因为老沈头对他们真的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所以孩子们也相应地对老沈头没有感情。
说是老沈头过去这么多年供着他们念书,这一点孩子们都没有说别的,但是其实所有人心里头都很是清楚,这不过是因为老沈头暂时还不敢将所有人都得罪了,不说别的,就说三房分家出去了之后,若是再让二房孩子也退学的话,明知道二房夫妇最为看重这个,老沈头简直就是在逼着二房也分家的。
虽说一看老沈头就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沈敬博的身上,但是沈敬博没用啊啊,这样的人就算是老沈头再看重他也是不行的,所以才说老沈头就算是再看不上二房,但是在沈家没有人可以用的时候,他是根本就不敢那样对待二房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说老沈头能够让二房的孩子念书,并不是说对他们就比对三房要好多少,当然也没有像是对待三房那样故意欺负,但是比起来沈敬博,二房在他眼里头也是根本就不重要的了。
可是光是现在这样自然是不够的,不说别的,从前沈家老宅的日子在村里头算起来还是不错的,老沈头要是想要留着人在家里头给他干活儿的话,自然是不敢太得罪二房夫妇的,所以也就不会让二房孩子退学。
但是现在看着沈敬博越发浪费,看着老沈头也跟着沈敬博一起,脑子就像是完全糊涂了一样,根本就不去看看自己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就只是想着要去攀比,或者是一直都在算计着三房的东西。
可是现在的三房早就跟从前不一样了啊,看看他们现在的日子,看看他们来往的人,再看看三房的人现在的厉害劲儿,就算是二房夫妇跟他们打交道不算多的,也知道根本就不会像是老沈头想的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占了人家的便宜了。
所以才说老沈头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呢,想法都还是从前的,以为还可以像是过去那么多年一样,想要怎么欺负三房就怎么欺负,其实人家早就朝前走了好远了,到了老沈头和沈家老宅的人根本就追不上的地步。
而老沈头和沈敬博他们还活在过去,要不然就是想着要从三房占了便宜,想要将人家的东西都据为己有,要不然就是想着要比得过人家,还想着要像是以前一样,什么好的东西都是给沈敬博的。
他们当然也想要把沈家三房的东西都弄过来给沈敬博的,只不过是三房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而他们也没有那个本事,所以才会自己看着人家有什么就想要什么的。
但是其实这能够一样吗,在二房夫妇看来,老沈头和沈敬博的这些做法,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的,他们想要什么都跟三房比,以为这样就还是像是从前一样,可是把好的留给沈敬博,而像是三房这样老沈头不看在眼里头的,就是没有了好的东西的。
可是却不看看,三房的孩子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去了县里头最好的学堂的,到了学堂里头之后,先生也是很看重他们的,更是还有季先生对他的看重,将来就是到了府城去念书,有季先生的话,再加上沈敬文的天分,都是可以想到肯定也是会厉害的。
这在外人看来才是真正的厉害的,因为不是说沈家三房的日子好过了,家里头有钱了,所以才花了钱把孩子送去了好的学堂的。
事实上那学堂也不是你有钱就能够进去的,在里头念书的孩子,都是县里或者是乡下来的念书有天分和用功的孩子,都是有真的本事的,学堂之所以管得那么严,也是为了以后要让学堂可以考取功名,将来这学堂的名气就更大了,所以自然是不会只看重那么几个钱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生意特别好
因为早就觉得老沈头简直就是越老越糊涂了,不然又怎么会放着念书那么好的孩子不供着,非得要去指望着沈敬博呢?
沈敬博在沈家老宅被老沈头给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明明什么本事都没有,但是就是敢在家里头在村里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样子。
其实在村里人的眼里,沈敬博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都不如,因为村里头那些个没有念过书的,他们也都是可以下地干活儿,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在村里头也都是跟大家伙儿关系很好的。
不像是沈敬博,仗着沈家老宅在村里头的日子还不错,所以就好像是谁都看不上一样,其实他有什么资格看不上别人啊,他才是个真正没用的,要不是有老沈头养着他的话,他连自己都是养不活的。
再说了,就算是沈家老宅的日子还算是可以的话,那又如何呢,旁人又不是指望着他们家养着,他们就算是有钱也不会给别人,凭啥一副看不起旁人的样子呢?
还有就是,从前沈家老宅的日子也只是说在这村里头还可以,放到了外面那是根本就不行的,更别提现在从村里头搬出去的三房的日子,那就是比沈家老宅不知道要好了多少了。
可是三房的人也没有说像是沈敬博一样看不起人啊,相反,他们还想法子帮着村里头不少人赚钱,给了他们改善生活的机会了,对于这一点,村里头人其实都是挺感激三房的。
当然羡慕他们的也是很多的,但是人其实很多都是这样的,对于比你好一点儿的,你就会忍不住嫉妒,可是对那些比你强太多的,明知道根本就比不上的,就连想要攀比的想法都没有了。
其实三房对于村里头这些人来说,就是远远够不上的,因为就连老沈头这样只是地稍微多一些的,在村里头都算是日子很好的了,可想而知看到三房如今的家业的时候,村里头人会是什么想法的。
当初看到三房能够卖饺子,甚至很快就在镇上有了铺子,其实村里头人私下里真的都说过的,当然是羡慕的,不过想到从前三房在沈家老宅的日子,他们说着说着就变成觉得三房分家出去实在是太对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在三房刚分家出去的时候,包括里正在内的村里头人,真的是有些担心三房的日子的,因为觉得沈家老宅再不好,到底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当然他们也都是很清楚,三房夫妇跟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他们大概是觉得能够吃饱饭不用想着饿肚子的事儿就行了,可是三房却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学堂念书的。
而在沈家老宅的日子过得还可以,明明是可以供着孩子们念书的时候,却是就只是让三房的孩子退学了,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偏心了,也是让三房这样对孩子的前程很是看重的人不会接受的。
换做别的人家,可能不是那么看重念书的,让退学也就算了,说不得还是没有那个勇气要分家出去的。
因为都知道要是分家出去的话,依着老沈头的性子,肯定是不会给三房多少东西的,而三房人还不少,若是连地给的都少的话,那连让全家人都吃饱饭都是不容易的,到时候还怎么让孩子去念书呢。
只不过也都是很清楚,继续在沈家老宅那样住着的话,肯定还是要受欺负的,因为老沈头着实是太过偏心了,就连村里头人都是看得很是清楚的。
所以才会有了看着三房分出去,虽然也是担心他们是不是可以吃饱饭,但是想到老沈头的那些做法,觉得如果三房还想要孩子念书的话,还真的最好就是分出去自己好好地过日子呢,因为只有自己把日子给过好了,才能够让孩子们继续念书的。
不过村里头的人可真的是当初全都没有想到,三房竟然会分出去之后把日子过得那样好,不说别的,就说他们家马上起的房子,还有那些个田庄啊酒楼的,那都是村子里头的人从里都不去敢想的。
这村里头的人包括里正在内,去县里头的时候都是很少的,更别提还会去那么大的酒楼了,那可不是寻常人可以吃得起的。
结果现在却是知道三房竟然是在县里头开起了大酒楼了,而且是生意做得特别好的,这让村里头人提起来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尤其是三房一向都是会做人的,在搬去了县里头之后,对村里头的人也不是说就不来往了,他们家的很多营生都是还继续的,包括镇上的铺子还有田庄等等,而给村里头人那些个干活儿的机会,也都是还有的。
包括每次给张氏等人送回来一些吃的的时候,同时也会给里正带一份儿,并不是多么之前的东西,多是一些稀罕的吃食之类的,就是一直有来往,也说明他们哪怕是日子过得好了,真的是不用太在意村里头的人了,但是却绝对不会看不起他们,不愿意跟他们来往之类的。
因为如果说他们给里正送来东西,那是因为里正有这样的身份在,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三房一直都是有给村里头一些穷苦人家送东西的。
包括家里头只有老人没有什么干活儿的力气的,还有就是家里头没有劳动力孩子还很小的,三房每次都会给他们带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里头会有一些点心等等,但是更多的还是米面等饱腹的东西。
他们也不说什么,也不需要他们感谢或者是将来报答,就是现在自己有这个能力了,所以想要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而且他们不是说有钱了之后就什么都不在意,给谁一些也不在意的那种,像是他们会给东西帮助的,都是真的了解过,是真的需要帮助的,是在村里头问过自己真的是明白其中的情况的,而不是因为太懒惰所以家里头日子过得不好的,那种他们是根本就不会给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懂事儿又孝顺
这些个三房做的事情,所有的村里头人自然是看在眼里头的,对于三房的这些做法,村里头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提起来都是称赞的,说像是三房这样的人家才是在积福积德的,所以很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日子为何过得那样好,因为心好自然就什么都好了。『頂『点『小『说,
是以虽然是三房的人并不常回来村里头,因为镇上的生意有人在打理,而三房的人都在县里头也是有事儿的,几个孩子都在学堂念书,连回去家里头都是很少的,像是沈承厚等人自然都是在忙着生意的。
就连七夕等人也是不能够总是随便走的,毕竟家里头的生意还是要问她的,只不过主要还是大人在管着,七夕倒是跟姐妹们一起还有照顾小石头他们比较多的。
但是就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儿,其实跟村里头人一直都是很亲近的,让村里人觉得,哪怕是三房现在的日子过得那么好了,就是跟县里头那些个有钱人家比也是不差的了,但是却是一直都还像是从前一样性子好的。
尤其是在孩子们念书的事儿上,因为当初在沈家老宅的时候,敬文敬晟想要念书,可是只要是老沈头不让他们念,他们就算是念书再用功都不可以去。
耽误的那一年是沈承厚夫妇最为心里头过不去的,一直都是觉得对不起孩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像是他们这样性子老实的人,才会想着要分家出去自己过的。
就是为了要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念书,他们夫妇虽然是没有去念书,甚至也就只是识得几个字,但是却是对念书很是看重的,觉得只要是孩子自己愿意念书,那么他们就一定是要好好供着的。
尤其是有敬文念书这么有天分,再加上有七夕在家里头时不时地说一些什么,让他们更加明白念书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沈家三房的日子好过了,看到村里头有人家日子过得实在是一般,但是孩子是有想要念书的想法,并且也是肯用功的,三房就愿意帮着一些。
因为七夕常常说,有志气想要改变家里头的情况,这是比什么都难得的,如果那孩子能够想到长远一些,愿意通过念书来改变自己和家里头的话,又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能够用功同时也是勤快的孝顺的,那么三房愿意帮助他们。
这对三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对村里头那样日子过得不好孩子羡慕想要念书的人家来说,这样的帮助可是极为重要的。
不说别的,当真不是谁都有念书的机会的,而念书识字在这时候真的太过重要了,要是能够考取功名,那真的是改变了自己和家里头所有人的,哪怕是不能够考取功名,将来识字了也是会比一般人多了更多的机会的。
正是因为很清楚这念书的重要性,所有三房才会做出帮着村里头穷人家孩子的事儿的,当然其实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意识的。
有些人家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一般的,也就是家里头能够不挨饿,要想要攒钱实在是攒不下来多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要省吃俭用供着孩子去念书的,那真的是对孩子很是看重也算是有眼光的人了。
这样的人三房自然是要帮着的,他们也不说别的,并不会直接就过去给了多少钱之类的,人心是不能这样考验的,救急不救穷,今儿个你愿意这样直接给了他钱,明儿个他说不定就会想要更多。
七夕从来都不愿意在这上头考验人心,她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是在做好事儿,并不想要因此给自己家里头惹来麻烦的。
所以在帮着这些人的时候,七夕都是说的算是借给他们的钱,但是却是并不会急着要的,等他们出息了以后再给钱也行,若是不愿意念书了,那就等以后赚钱了家里头宽裕了再给,并不会催着他们的。
这样做也是很重要的,若是那等只想着白拿了人家的钱的人,他们也没有必要非得去帮着,因为那样的人也根本就不值得去帮。
而真的有底线有自尊并且有上进心的人,听到这样说反倒是会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人家帮了他们已经是很感激了,怎么能不还钱呢,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用功,希望自己早点儿有出息,也可以报答恩人了。
七夕和三房自然是没有想着要让他们报答什么的,但是却是觉得帮着这样的人心里头也很踏实,觉得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品行会不错,同时也会更有毅力,若是能够好好念书的话,不管将来会不会考取功名,前程都是会不错的。
至于说那些个只想着要不劳而获的,七夕就没有那么多的耐心给他们了,先要什么都是要靠着自己的,谁会想着要养没用的人,尤其还是没关系的。
她愿意帮着那些个有上进心只是暂时条件不那么好的人,却不愿意去帮着那些个只想着要占了便宜的小人的,所以才会选择这样的做法的,到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些人家,就算是看着三房现在愿意出钱帮着供着孩子们念书,想了想也还是没有让孩子去的,这个就是属于目光短浅的了,因为他们想到的是,虽然是念书不用他们自己出钱了,但是却是家里头少了个人干活儿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若是能够说通了让他们开阔眼界的话,那么对孩子自然是好的,可是要是实在是太过固执的话,那也就是没有办法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不明白,一个孩子就算是帮着家里头干活儿又能干多少活儿呢,可是要是去好好念书了,将来要是出息了,那对全家人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说人的眼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也还好三房夫妇虽然是一直都是特别老实的,但是在孩子念书的事儿上头,却是一直都是很开明的。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的,是懂事儿的孝顺的,这样的孩子在念书上头有天分,那自然就绝对不可以耽误的,所以就是一定要供着他们去最好的学堂念书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懂事儿又孝顺
这些个三房做的事情,所有的村里头人自然是看在眼里头的,对于三房的这些做法,村里头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提起来都是称赞的,说像是三房这样的人家才是在积福积德的,所以很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日子为何过得那样好,因为心好自然就什么都好了。『頂『点『小『说,
是以虽然是三房的人并不常回来村里头,因为镇上的生意有人在打理,而三房的人都在县里头也是有事儿的,几个孩子都在学堂念书,连回去家里头都是很少的,像是沈承厚等人自然都是在忙着生意的。
就连七夕等人也是不能够总是随便走的,毕竟家里头的生意还是要问她的,只不过主要还是大人在管着,七夕倒是跟姐妹们一起还有照顾小石头他们比较多的。
但是就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儿,其实跟村里头人一直都是很亲近的,让村里人觉得,哪怕是三房现在的日子过得那么好了,就是跟县里头那些个有钱人家比也是不差的了,但是却是一直都还像是从前一样性子好的。
尤其是在孩子们念书的事儿上,因为当初在沈家老宅的时候,敬文敬晟想要念书,可是只要是老沈头不让他们念,他们就算是念书再用功都不可以去。
耽误的那一年是沈承厚夫妇最为心里头过不去的,一直都是觉得对不起孩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像是他们这样性子老实的人,才会想着要分家出去自己过的。
就是为了要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念书,他们夫妇虽然是没有去念书,甚至也就只是识得几个字,但是却是对念书很是看重的,觉得只要是孩子自己愿意念书,那么他们就一定是要好好供着的。
尤其是有敬文念书这么有天分,再加上有七夕在家里头时不时地说一些什么,让他们更加明白念书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沈家三房的日子好过了,看到村里头有人家日子过得实在是一般,但是孩子是有想要念书的想法,并且也是肯用功的,三房就愿意帮着一些。
因为七夕常常说,有志气想要改变家里头的情况,这是比什么都难得的,如果那孩子能够想到长远一些,愿意通过念书来改变自己和家里头的话,又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能够用功同时也是勤快的孝顺的,那么三房愿意帮助他们。
这对三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对村里头那样日子过得不好孩子羡慕想要念书的人家来说,这样的帮助可是极为重要的。
不说别的,当真不是谁都有念书的机会的,而念书识字在这时候真的太过重要了,要是能够考取功名,那真的是改变了自己和家里头所有人的,哪怕是不能够考取功名,将来识字了也是会比一般人多了更多的机会的。
正是因为很清楚这念书的重要性,所有三房才会做出帮着村里头穷人家孩子的事儿的,当然其实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意识的。
有些人家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一般的,也就是家里头能够不挨饿,要想要攒钱实在是攒不下来多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要省吃俭用供着孩子去念书的,那真的是对孩子很是看重也算是有眼光的人了。
这样的人三房自然是要帮着的,他们也不说别的,并不会直接就过去给了多少钱之类的,人心是不能这样考验的,救急不救穷,今儿个你愿意这样直接给了他钱,明儿个他说不定就会想要更多。
七夕从来都不愿意在这上头考验人心,她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是在做好事儿,并不想要因此给自己家里头惹来麻烦的。
所以在帮着这些人的时候,七夕都是说的算是借给他们的钱,但是却是并不会急着要的,等他们出息了以后再给钱也行,若是不愿意念书了,那就等以后赚钱了家里头宽裕了再给,并不会催着他们的。
这样做也是很重要的,若是那等只想着白拿了人家的钱的人,他们也没有必要非得去帮着,因为那样的人也根本就不值得去帮。
而真的有底线有自尊并且有上进心的人,听到这样说反倒是会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人家帮了他们已经是很感激了,怎么能不还钱呢,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用功,希望自己早点儿有出息,也可以报答恩人了。
七夕和三房自然是没有想着要让他们报答什么的,但是却是觉得帮着这样的人心里头也很踏实,觉得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品行会不错,同时也会更有毅力,若是能够好好念书的话,不管将来会不会考取功名,前程都是会不错的。
至于说那些个只想着要不劳而获的,七夕就没有那么多的耐心给他们了,先要什么都是要靠着自己的,谁会想着要养没用的人,尤其还是没关系的。
她愿意帮着那些个有上进心只是暂时条件不那么好的人,却不愿意去帮着那些个只想着要占了便宜的小人的,所以才会选择这样的做法的,到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些人家,就算是看着三房现在愿意出钱帮着供着孩子们念书,想了想也还是没有让孩子去的,这个就是属于目光短浅的了,因为他们想到的是,虽然是念书不用他们自己出钱了,但是却是家里头少了个人干活儿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若是能够说通了让他们开阔眼界的话,那么对孩子自然是好的,可是要是实在是太过固执的话,那也就是没有办法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不明白,一个孩子就算是帮着家里头干活儿又能干多少活儿呢,可是要是去好好念书了,将来要是出息了,那对全家人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说人的眼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也还好三房夫妇虽然是一直都是特别老实的,但是在孩子念书的事儿上头,却是一直都是很开明的。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的,是懂事儿的孝顺的,这样的孩子在念书上头有天分,那自然就绝对不可以耽误的,所以就是一定要供着他们去最好的学堂念书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生意很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明知道老沈头那么固执,却也一定是要分家出来的,因为知道只有分家出来了,才会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继续念书的机会。
要知道敬文的天分是连那些学堂里头的先生都是夸赞的,这样的孩子若是不念书当真是耽误了,而沈承厚李氏夫妇又都是特别疼孩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供着孩子念书了。
不过其实也好在有七夕,当时那么坚持,也在自己家分家之前就做了不少的准备了,当时先说服爹娘,还有在里正那里也打了招呼,最为重要的是先赚了一些钱,这才是最有用的。
因为就连村里头的人都想到了,若是三房分家出去的话,老沈头是肯定不会给他们什么好的东西的,所以他们自己家有些东西是很重要的。
当时都想着过去那么多年,他们肯定是没有什么攒钱的机会的,因为老沈头那种时刻要把所有的钱都拿在自己手里头的,尤其是对三房那么看不上,哪里可能说会让他们自己还有什么钱呢。
不过大家伙儿在看到了他们可以自己起房子之后,想到的都是李氏的娘家帮忙了,因为李氏娘家的日子过得也是很不错的,不说别的,就说李氏的两个儿子都是挺能赚钱的就知道了。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的话,当时李氏嫁过来的时候,嫁妆给的还不少呢,也就是像是老沈头这样完全是不要了脸面的人,才会这么多年把儿媳妇的嫁妆也都给用了,却是什么都不愿意给三房的。
李氏就是太老实了,要不然这样的事儿说出去了,谁都是会笑话老沈头的,她就是回去娘家说一声,也是会有人帮着她出头的。
只是沈承厚和李氏夫妇俩过去那么多年都是实在太过老实了,所以才会让老沈头竟然是做了这样的事儿也很少有人知道的。
就连七夕都没有想过这个,她毕竟是之前多这些不熟悉的,只是看到了老沈头现在是对他们家不好,却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她娘亲的嫁妆都是让老沈头给弄去花用了。
等到她知道的时候,沈家三房已经是从沈家老宅分出来了,那时候三房自己已经是赚了不少钱了,完全是不会把从前的那些钱放在眼里头了,再加上也不想要再跟老沈头有什么牵扯,因为跟他这样的人是真的完全不想要打交道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七夕才会没有去跟老沈头把她娘亲的嫁妆给要回去,要不然就冲着她的这厉害性子,肯定是不会让老沈头就那么占了便宜的。
当然还有个情况就是,现在她们家自己的生意已经是很忙了,每日里不管是酒楼还是别的,都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去打理的,当然是懒得再去跟老沈头打交道了。
而老沈头那样不要了脸面的人,既然是当初做得出那样的事儿来,自然是没有觉得自己错了的,只不过他不知道七夕是懒得跟他计较了,还以为是不敢呢。
也是他没有用这样的事儿来招惹三房,包括现在因为张氏的原因,他也不敢再来招惹三房,所以七夕才没有搭理他的。
要是老沈头还非得要不知道好歹地来招惹了三房,不管他是为了谁,不管他是做了什么,七夕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到时候不只是说这些个嫁妆的事儿,就把所有的都一起算一算,当然是一定要让他看重的沈敬博也要被收拾了的。
沈家老宅的人最能蹦跶的就是老沈头和沈敬博了,一个仗着自己的年纪,还有过去那么多年在沈家老宅作威作福,就以为到了现在也还是所有人都是要惯着他的,其实凭什么呢?
过去是沈承厚等人实在是太过老实了,还有就是沈家的人也真是被老沈头给欺压惯了,不管是老实的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竟然都是没有想过要反抗老沈头,所以才是让他过去那么多年都是那么欺负人的。
沈敬博就更是如此了,他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的,至少老沈头年轻的时候还是赚了钱的,虽说是年纪上来了之后就都是让儿子做事儿了,但是他也是可以把家里头的钱都给攒下来的,当然攒下来了之后并不会说给家里人每个人都有的。
而沈敬博却是真的一点儿用都没有的,他就是仗着老沈头的偏心,在沈家老宅就敢什么都要最好的,明明自己一点儿本事都没有,却是不只是在家里头装样子,到了外头都敢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
岂不知在外人看来,他这样的人才是最为可笑的,就是个仗着长辈的偏心一无是处的窝囊废,却也根本就不想着要给老沈头争气,到现在为止,村里头人提起来他,都只是在摇头,不明白老沈头到底是为何那么糊涂,这样一个窝囊废竟然还指望着他可以出息?
要知道沈敬博真的是从小就特别不争气的,很小的时候老沈头就对他很是偏心,再加上家里头都是弟弟妹妹,这要是换做别的人家,肯定是要教得孩子特别懂事儿,将来是可以照顾弟弟妹妹的。
因为老沈头是指望着沈敬博以后出息,可以成为一家之主的,那自然是要好好地教着,让他特别有责任感,让他在享受着家里头的好处的同时,自然也是能够将来想着要照顾着弟弟妹妹们。
这几乎是所有人家默认的,一般像是长子都是会享受家里头最好的,包括钱或者是念书的机会等等,老沈头就是这样对待沈敬博的,在这一点上倒是让人挑不出错来的。
但是沈敬博却是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那就是你既然是享受了这些,就应该要承担自己应该要承担的责任。
沈敬博是家里头的长孙,一般家里头第一个出生的孩子,都是比较让人觉得很是重视的,不只是在乡下,就是放到大的地方也都是如此的,而既然是老沈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送了去学堂念书,自然是指望着他好好念书有出息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可交不可交
不仅仅是如此,甚至是还给了他更多的好东西,在沈家老宅,所有的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不如沈敬博的,他就是所有的都是最好的。
哪怕是但是沈家老宅还算是村里头日子比较好过的,但是像是他这样的也是极少的,可以说最开始的时候,村里头人提起来沈敬博的时候,都是很羡慕的,说他长在这样的一个家里头,才是真的享福了。
还都跟着老沈头是一样的想法,觉得沈敬博要是好好念书的话,将来就是可以很有出息,不单单是给老沈头给沈家争气,还是可以照顾着下头的弟弟妹妹们的。
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沈家老宅这样安排还都是合理的,而且还都觉得老沈头这样供着孩子们念书,尤其是后头把孩子们都送去学堂了,还真是挺有眼光的。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沈敬博竟然是会不争气到了这样的程度,不说别的,就说老沈头整天都是在把所有的好的都是给他的,沈家根本就不需要他花任何的心思,他吃得好穿得好,只要是把心思放在念书上头就可以了。
可是就是这样让村里头所有人家都是很羡慕的条件,沈敬博竟然还是根本就不愿意去念书的,他就是整天把心思都放在了吃喝上头。
而且是真的没有任何一点儿上进心的,不管是看到了什么,哪怕是所有的弟弟念书都是比他强的,他身为家中的长孙,也没有说有一点儿觉得自己丢人的地方。
相反还很是厚着脸皮地继续要老沈头给他好的东西,在他看来,从小的时候就是家里头所有的好的都是给他的,到了现在早就已经是习惯了这些了,只要是家里头有好的东西,别的人都是不能碰的,那肯定都是他的。
以至于到了现在,哪怕是三房已经是分家出去了,他还是习惯了这样的想法,看到了三房有好的东西,马上就想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拿来。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三房不会再像是从前那么由着他们欺负了,从前那是太过老实了,以至于该自己争取的东西都是没有争取的,现在可不是这样的,三房早就知道了老沈头和沈敬博等人到底是个什么性子的,这样的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不管你是给了他们什么,他们都是不会感激你的。
不但不会感激你,他们还会得寸进尺,觉得不管那些东西是不是三房自己赚来的,就都是应该要给他们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无耻的想法,所以在三房分家出来有自己的房子,开了自己的酒楼的时候,老沈头和沈敬博都是赶紧过来,就是想着要赶紧拿了他们的东西了。
在他们看来,三房那就是从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由着他们欺负的人,当初就不愿意让他们分家出来,虽然是看不上三房的,但是留在沈家老宅却是可以给他们干活儿的。
可见老沈头平时总是说什么三房白吃白住的,其实这话他自己都是不信的,因为三房的人都是勤快的,沈家老宅的很多活计都是他们来做的,到了后头更是连孩子念书都是不让了,全都是要留在家里头给他们干活儿的。
所以老沈头才会一边嘴上嫌弃三房干活儿少吃饭多,一边不愿意让他们分家的,当然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要留着这样好欺负的人给他们干活儿的。
也就是当时七夕早就做好了准备,不管是里正发话还是当时村里头人帮着他们,都是之前就想好了的,也让老沈头在里正面前不敢那么嚣张,这才顺利分家出来了。
而分家之后的日子更是早就想过了的,既然是想要分家出来过自己的日子,自然是要提前就想好了的,不说别的,就说他们分出来之后要住在哪里,眼看着就是冬天了,还不能种地的情况下,他们是要吃什么的。
这些老沈头是肯定不会替他们考虑到的,甚至他还会故意什么都不给三房,就是想着要看三房的笑话的,说你们当初不是说了要分家出去的吗,那就分出去试试看,最好是连饭都是吃不上才好呢。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七夕早就打算好了,自己家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还有自己的生意,很快就把日子过得很好了,这才让老沈头没有了看笑话的机会。
可是他们不能看笑话了,却是瞧着三房的日子好过又开始嫉妒了,而且他们极为无耻的是,还觉得三房就算是分家出去了,他们自己赚的钱也是应该要给沈家老宅给老沈头的。
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想的,所以才会好几次上门来招惹,为的就是要把三房那些个他们看中的东西都给弄过来。
说白了他们就是还想要像是从前一样欺负三房,看中了什么根本就不会凭着自己赚来,而只是想着要不劳而获的,这样的老沈头和沈敬博自然是让人很是看不起的。
不过也好在他们现在对于三房来说,真的是什么都不是的,三房早就不是从前那么好欺负的了,不说别的人,像是七夕云朵这样厉害的就不提了,只说沈承厚李氏,家里头如今生意做得好了,他们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不是从前那好欺负的样子了。
而七夕现在不愿意搭理他们,不过是因为他们真的是没有什么用的,不说别的,就说自己家的日子现在过得这样好,全家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儿要忙着,哪里有空去搭理老沈头等人呢?
且七夕也是真的没有把他们给放在眼里头的,因为老沈头和沈敬博能做什么,从前不过就是要非得让沈承厚和李氏孝顺,什么都由着他们。
现在沈承厚和李氏早就看清楚了老沈头的本性,知道这样的人真的是完全没有亲情可以讲的,真的要是在意亲情,那在意自己家的人就可以了,再说还有张氏和那几个还在念书的孩子,关心照顾哪个都是可以的。
而像是老沈头和沈敬博这样根本就交不下的人,你就算是给他们再多,他们也都是贪心觉得不满足的,甚至还根本就不想要看着你过好日子的,这样完全没有良心的人,自然是一点儿好的东西都是不要给他们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为人厚道
所以才根本就不去理会老沈头和沈敬博的,这样的人要是知趣不来招惹也就罢了,若是不识好歹的话,就别怪七夕收拾他们了。
正是因为懒得搭理他们,所以才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家的事儿上头,包括家里头的生意还有对几个在学堂念书的孩子的照顾。
对于七夕来说,这些才是很重要的事儿,首先就是要家里头人都是健康的,所以她才会很**思给家里人调理身体。
其次就是都有事情做,家里头的生意啊之类的,让他们每天都忙着觉得日子会越来越好,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跟人打交道多了,见识也增长了,人都开朗了不少,这对沈家人来说真的是非常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七夕现在可以只在家里头的一些大事儿上把关,别的时候也就是跟着看看厨房,现在就连厨房这个,家里头的大厨也都培养出来了,七夕不在家的时候也都是可以做大菜的。
当然是要这样的,因为这些菜式都是七夕弄出来的,是她们家酒楼的特色,客人来吃的时候就是冲着这个特别还有好吃来的。
但是七夕不能什么都自己做,现在家里头只有一个酒楼她还能做,要是以后家里头继续开酒楼呢,到时候酒楼多了,难道每次要做大菜都是要她亲自动手了吗?
当然不能是这样的,她是要当个管理的人,要培养出来可以给自己用的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去做更多的事儿。
至于说教会了这些人,七夕倒是也不怕他们学了手艺就走了,因为都是签了契约的,对于这其中的东西,七夕是早就考虑清楚了的。
而这些人也不是目光短浅的人,在七夕家的酒楼,他们能够得到的东西比在别的地方都多太多了,只要他们能够安心好好做事儿,想要的沈家三房就都会给的,肯定是会让他们跟着有好日子过的。
至于说这些菜色的创新,七夕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个了,她脑子里可不知道是有多少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新奇的东西呢,随便弄出来一样菜,那就是没有吃过的。
所以说他们家的酒楼肯定是不会缺少吸引客人来吃饭的新菜式的,也正是因为知道七夕是个真正有本事的,所以这些酒楼的人才会愿意留下来好好干活儿的。
不说别的,沈家三房的人都是厚道的,在这里做事儿比咋别的地方更受尊重,主家替他们考虑的很多,包括平时休息的时间,还有给他们的钱,都是让他们很是满意的。
最为重要的还是在这里尅看到发展,只要是跟着七夕好好学厨艺,在这酒楼里头好好干,看着这酒楼现在生意这么好,不难想到以后肯定还是会继续开大酒楼的。
所以这些厨子其实私下都是谈过了的,就算是现在这里只能有一个主厨,剩下是二厨等等的,但是等到在这里时间久了,用心学到的东西多了,将来就是可以出去独当一面的。
沈家三房也从来都不是那等打压人的,向来都是给他们进步的机会的,就看七夕的厨艺都会愿意教给他们就知道了。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特长是在厨艺,而不是要管理一个酒楼,所以想着的就是,只要是在这里踏实好好做事儿,将来本事越发好了,肯定就是有机会去沈家别的酒楼也当主厨的。
这一点就算是七夕不说,他们从沈家三房平时做的事儿也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沈家三房待人是厚道的,当然在他们来之前是不知道的,因为沈家也是后来才过来县里头的。
但是因为有钱掌柜的原因,像是钱掌柜这样有经验的人都是可以在沈家三房做得很好,他们也就想过来试一试。
结果来了之后看到的就是跟别人家都是不同的,总之现在沈家三房的酒楼里头,不管是厨子还是伙计等等,提到酒楼都是一副自家人的语气。
因为在这个酒楼所有人相处都是极好的,三房作为东家,从来都不会苛刻他们,都是对他们极好,为他们也考虑了很多的。
不说别的,就说他们在三房每天吃饭都是应时的,别的地方为了生意根本就不会管他们饿不饿着,都想着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七夕就算是酒楼生意这么好,也会考虑到大家伙儿吃饭的问题的,因为她是很在意自己家里人的身体的,觉得身体好是比什么都要重要的,而对于在沈家做事儿的人,自然也都是一样的。
钱是一定可以赚到的,她对自己的脑子对自己家的生意都是有信心的,正是因为这样,那就更要细水长流,身体好了大家伙儿做事儿都顺当了,自然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来了。
所以七夕在为了自己家的酒楼做各种计划的时候,都会将大家伙儿的身体是考虑在内的,包括吃饭包括休息,都是会注意的,要让大家伙儿在这里做事儿,那就一起每天都是很顺心很安心地做事儿才可以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沈家酒楼每天的气氛都是很好的,这种和气其实也是会让客人们感受到的,那些个因为掌柜的太厉害而不得不勤快的伙计,和这些因为觉得酒楼里头好而每天都很是积极的伙计,其实真的是能够感受到不同的。
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人打听,所以现在沈家三房的酒楼待人好,每天在这里做事儿都很顺心这一点,也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于是就有人想着要找了门路进来做事儿,看见有那么多人想要进来,这酒楼里头的伙计和厨子自然更是用心了,自己的好差事哪里能够让别人给夺取了呢,是以做事自然就更为用心了。
也所以现在沈家三房酒楼的差事,其实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因为关于三房酒楼里头的那些个情况,这县里头的人早就已经花了时间打听了个清清楚楚的了,首先就是酒楼东家为人厚道,给做事的人钱不少,再有就是在这里是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规矩先定下来
要是说跟着大厨学也就算了,毕竟在一家酒楼里头,大厨本来就是比一般的厨子要更厉害的,跟着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一点谁都是认同的。
当然三房现在也是有大厨的,而现在是就连大厨也都是跟着七夕学的,而且都是真的佩服七夕的,就是因为知道七夕会太多他们不会的东西。
且那些东西是真的比他们厉害太多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想着要跟着七夕学一些,要知道他们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怀疑的,但是在看到七夕的厨艺,吃到她做出来的东西之后,就没有人会说什么了。
所以才说七夕是真的用自己的才能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了,而正是因为可以做到这样,才能让这些人在酒楼的时候都是要好好做事儿的,不说别的,大家伙儿齐心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就像是这些人若是只把在酒楼做事儿当成赚钱的差事,那么肯定是不会那么上心的,可要是在这里做事儿让他们觉得高兴,觉得像是在自己家里头一样有那种归属感,那么就会把这里当做自己家。
谁都是希望自己家里头越来越好的,这些个伙计厨子既然是把酒楼当做了自己的家了,自然也是会为了酒楼尽心尽力的,更何况还是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呢,不管是对酒楼还是对他们自己,都是特别好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人在酒楼的时候都是做得极好的,很多事儿当然是有规矩在的,七夕一开始就说了额,要先把规矩给制定下来,所有人都是照着规矩来,这样就会少了很多需要处理的矛盾的。
但是其实很多人都是不需要看着这个,哪怕是没有这个规矩要求,他们在这里做事情很开心,希望自己和酒楼都是越来越好的,所以就会对自己很是要求严格的。
就像是他们看到了七夕的本事,既然都是学厨的,在来沈家的酒楼之前,肯定也是去过别的酒楼的,这县里头在沈家开酒楼之前,也是有知名的生意好的大酒楼的,里头的大厨自然也都是很有本事的。
这个就是七夕也是承认的,从来她都不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只是各自擅长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再加上七夕比较特别的地方,更是跟这些人是有不同的,所以才会觉得在厨艺或者是菜式等等上头,是有信心可以与众不同的。
但是对于别人厉害的地方,她也都是承认的,同时也是佩服的,就看她会跟着姐妹们在有空的时候去找一些老店吃东西就知道了,那些个传下来好些年的手艺,既然是能够让那么多人喜欢,就是有她的特别之处的。
而七夕会的东西虽然是这里的人都不知道的,但是同时她也不可能是什么都会的,肯定是想要跟着多学一些东西的。
不管这个人是比她厉害还是不如她,只要是有某一方面是出众的,她就觉得是应该向着人家学习的。
当然像是厨艺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她想要去学,人家也不一定是会愿意教给她的,因为这是人家祖传的手艺,多少年下来都是只教给自己家里头的人的,甚至好些家都还是传男不传女的,更别提七夕这样一个外人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她也是会去找了那些个老铺子要去尝尝的,都是擅长厨艺的人,尤其是七夕还有很多别人不会的东西,所以就算是人家不教给她,其实她也很容易通过品尝来分辨出来。
哪怕是不能够十成十地学来,但是吃过的东西回去自己尝试着做的话,也是可以从中悟出来很多的东西的。
而这些都会她研究新的菜式是很有用的,当然这个新的菜式是对她自己来说的,事实上她现在所会的一切,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新鲜的,但是七夕自己那些都是吃过的啊,所以就想着要多尝试一些别的的了。
这其中都是可以学到东西的,七夕从来都是这样想的,自然也是这样做的,不过她跟别人不同的是,厨艺一般都是会被人当做不外传的秘密的,但是七夕却是会将一些酒楼里头的招牌菜之类的教给酒楼的大厨的。
这大厨自然是签了契约的,也就是说至少要是多少年之内都是在他们的酒楼的,至于说多少年之后想要离开,要么是他们想要自己做了,要么就是这酒楼没有留住他,到时候这个自然也就是正常的了。
再说了七夕脑子里头有那么多不同的菜式,真的要是有一天这酒楼的菜别的地方也会做了,那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候肯定都是过去好些年了,而她家的酒楼肯定也是有了更加好的菜式了,本来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的不是吗?
而在这一点上头,七夕是从来都不会但系的呢,也都是做得很好的,她在这上头表现得很是有信心,酒楼的厨子等自然也都是受了她的影响,无论是对自己的发展还是酒楼的以后,也都是很有信心的。
也正是因为真的都是看到了七夕厉害的地方,所以他们到了后头就都抛开了一开始对七夕的怀疑,因为真的知道她是有本事的,这酒楼现在生意能够这样好,其实很大的原因都是在有个七夕在的缘故。
平时看着对外处理事情的都是沈承厚和林启年等人,当然会是这样的,七夕还是个小女孩,有些时候是不方便出面的,再加上林启年也是很有本事的,沈承厚现在跟着他也是学会了很多,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跟人说话都有些不好意思的了。
所以七夕把酒楼和别的生意上头的事儿交给她爹和林叔都是很放心的,只是在酒楼的菜式还有很重要的生意做决定的时候,家里头是一定会问她的意见的。
这个其实都是不需要说的了,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头所有的人,包括大人孩子,好像都是默认了七夕就是应该是那个拿主意的人。(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做主的人
也许就是从当初从沈家老宅分出来的那时候就开始了吧,过去三房在沈家老宅被欺负了那么许多年,可是因为沈承厚和李氏实在是太过老实了,竟然都是没有想到过要反抗的。
包括看到念书那么好的敬文被逼着退学了,竟然都没有说想到要分家出来,只是想着是不是多干些活儿,到时候老沈头就会觉得可以让孩子们继续去念书了。
当时沈承厚和李氏是真的这样想的,因为没有人跟他们说可以分家,这村里头倒是也有分家的,但是那是一直关系都是不好的。
而沈家的所有人都是一直以来就是住在一起的,虽然说其实依着老沈头对待三房的态度,简直就是比那些个关系不好的还要差了,但是因为所有人都是习惯了由着老沈头说了算,竟然是真的就没有想到过要分家的念头的。
这个也真的就是因为老沈头过去那么多年在沈家一直都是特别专断独行的,要不然就冲着他的那些个行为,就连村里头的人都是有些看不过去了。
私下里头说起来的时候,都说老沈头对待三房实在是太不好了,因为平时干活儿之类的都是在一起的,村里头人都很是清楚,沈家老宅虽然是人多,但是做事儿最多的就是三房的人。
换成谁也都是没法理解,老沈头要说偏心长孙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就对三房要那么不好呢,不管是从哪里看,都挑不出来三房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啊。
甚至是有那家里头的儿子孙子特别不懂事儿很是懒惰的,还说过要是自己的孩子像是三房一家那样就好了,那他们肯定不会像是老沈头那样不识好歹的。
当然对于沈敬博这样的他们就是着实看不上了,不过这也正常,就看着老沈头和沈敬博两个做过的那些事儿,正常过日子的人都是不会看上沈敬博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沈敬博那就是个没用的窝囊废,谁家都不会想要个这样的孙子的,没有本事不说,还总是一副看不上人的样子,这出去让人瞧见,真的是个个都是看不上他的。
当然这些人也真的就表现出来了,对沈敬博一向都是不怎么理会的,这让沈敬博很是来气,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沈家的长孙,沈家老宅在村里头的日子是不错的,再加上他是在念书的,所以就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这些人都应该是要巴结他才对的。
但是事实上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搭理他,就连里正都没有高看他一眼,他觉得他是村里头极少数的读书人之一,又是将来沈家的当家人,里正怎么可以不对他特别一些呢。
所以对于这个沈敬博是很不满意的,在跟里正等人接触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当然他也不敢太过明显,但是还是让里正等人知道了,就对他更是看不上了。
当然会看不上沈敬博了,虽说村里头都是寻常人家,换做往常的话,肯定是对念书的人很是看重的,因为觉得那是读书人啊,说不定以后都是可以考取功名的,再说就算是不会考取功名,也都是识文断字的,将来跟他们这样一直在土地里头刨食的人是不同的。
寻常的庄稼人总是容易对念书的有一种高看得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沈敬博就觉得谁都是应该要惯着他的。
但是村里头人偏偏就是不理会他的,因为就算是大家伙儿没有念过书,却也知道,那些个能够出息的读书人肯定不会是像是沈敬博这样的。
不说别的,这十里八村的,真要是算起来,念书的孩子也是有几个的,就连他们这村里头都有几个,更何况沈家自己家就兄弟们都在学堂呢。
而这些孩子们念书怎么样大家伙儿心里头都是有数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很珍惜念书的机会的,在学堂里头都是很用功的,这其中就只有沈敬博,是那个进去学堂时间最久,可却是念书最不好的。
甚至是连比他小好几岁后进去学堂的都是不如的,更加不能够跟像是敬文这样念书好的人比了。
而沈敬博还不只是念书不好,若是只是在念书上头没有天分的话,这种事也是强求不得的,将来要是可以踏踏实实的,沈家那家底也是可以够他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了。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村里头人也不会像是现在这样看不上他,毕竟是都在一个村里头住着,到时候若是沈家日子过得还可以,少不得也许会有让他们帮忙的时候,谁又会去看不上他呢。
但是这些真的全都是沈敬博自己做的事儿让人看不上的,因为在他念书不好的同时,他还特别懒惰,家里头地里的活计是一点儿都不愿意干的。
这村里头所有的在念书的孩子,在农忙的时候,都是一放学就赶紧帮着家里头做事儿的,包括沈家的孩子,村里头人在地里头都是看见过的,也知道这些孩子都是勤快的。
唯有沈敬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所有人都是知道他的懒惰的,真的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他做任何的活计。
不仅仅是如此,对于老沈头对他的偏心,偷着给他钱让他花,村里头人也是知道的,之前说沈敬博在村里头念书的时候,总是最为盼着每五天一次的大集,就是等着自己拿着钱去集市吃好吃的
这些个在沈家也不是秘密,只不过是因为都知道老沈头偏心他,所以大家伙儿就算是知道也都当做没有看到一样,当然都不会说出来的,因为就算是觉得不满,但是老沈头也肯定是不会改变的。
说不得要是他们提出来了,老沈头还会恼羞成怒了,那时候在沈家老宅本来就都是老沈头说了算的,这一点就算是孩子们心里头也都是很清楚的,所以小小年纪都已经是学会了什么都不说了。
这些事儿沈家人都知道,村里头人自然也都更清楚了,因为沈家人还很少去镇上,所以就算是知道也很少看到沈敬博自己去吃东西,但是村里头别的人家却是有空会去集市的,真的是好些次都是看到了沈敬博自己吃东西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乡下和县城
不管是谁,看见像是沈敬博这样的,在家里头既不是老人也不是最小的,却是好意思拿着钱自己去吃东西,肯定都是会看不起他的。
再说看见也不只一次了,好几次都是瞧见了沈敬博自己去镇上吃东西,而且在那里吃过了之后还会买了拿回去,当然拿回去之后是不会给任何人的,这些在村里头也都不是秘密。
像是沈敬博这样嘴独又很馋的,真的是放到哪里让人看见都会说他就只是认得吃,除了这个之外当真是找不到任何的优点了。
再加上除了这个之外,沈敬博在念书上头一点儿都不肯用心,要知道对于村里头人来说,能够让孩子去念书,其实是让他们觉得挺羡慕的事儿,不说别的,至少是家里头有足够的钱才可以的不是吗?
不然连过日子都是要省吃俭用的,又哪里有钱可以去供着孩子念书呢,所以其实村里头还真是有那种家里头日子过得一般送不起孩子去学堂的。
这种不只是在这个村里,在别的村里也有,实在是太多了,就是想管都是管不过来的,但是他们却也有一部分是真的羡慕沈家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看着沈敬博这样不肯珍惜念书的机会,其实是觉得他做得不对的,当然因为这是他们沈家自己的事儿,不管沈敬博愿不愿意用功,都有老沈头赚了钱供着他的,所以外人也不会说什么。
只是在沈敬博念书啥都不是的时候,竟然还一副看不起村里人的样子,这就让大家伙儿都觉得不愿意了,因为沈敬博什么本事都没有,真的要比起来,都不如村里头种地的寻常庄稼人,有钱那也是老沈头,又不是他,说得不好听一些,将来要是没有老沈头的话,他都不一定能够给自己挣口饭吃。
这样的人在村里头自然是没有人看得上的,不说别的,就只是看他一天游手好闲的,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一事无成的,就没有人会看得上他的。
因为沈敬博所以为的村里人都会对他很看重,其实也就是他自己以为的罢了,真正要是问的话,村里人是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的,就看平时遇上他都不说话就知道了。
不过沈敬博这人一向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可不觉得大家伙儿是看不上他,还以为是说觉得他在念书,这些人自己觉得跟他怕是说不上话,所以才会不说什么的。
再说他现在也觉得县里头的日子是更好的,自从去了县里头的学堂之后,他就不愿意再回来乡下了,除非是要跟老沈头要钱的时候。
因为从前在乡下的时候,他觉得还不错,那是因为就算是别的孩子只能是在家里头吃喝,他也是可以单独出去买吃的的,几乎是从来都没有断了那些个只有他能够吃的东西。
去集市的时候就会赶紧吃不少东西,吃完了之后买回来自己放起来的,那都是在下次集市之前要吃的,而这些他从来都不会分给任何人,包括老沈头,包括他爹娘,还有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们。
到了沈敬博手里头的东西,他是绝对不会分给任何的人的,他觉得那些就是都是属于他的,别人都不应该吃。
所以那时候虽然是在乡下住着,但是因为他有那些吃的,再加上也没有去县里头看过那些日子是什么样儿的,所以也就没有别的想法。
但是自从他去了县里头念书之后,就再也看不上在乡下的日子了,因为在他看来,县里头的一切都是好的,不管是那些个比乡下更有钱的同窗,还是县里头那些铺子可以买到的吃的用的,都是很吸引沈敬博的。
再加上他去的那个根本就不是县里头有名的学堂,里头的学生也没有多少是真的用功念书的,都是家里头一般,但是还想要让孩子也有个念过书的名头,所以就花了些钱把他们给送进来的。
那学堂的先生都是没有什么水平的,又怎么能够指望着里头的学堂可以用功念书,甚至以后还要考上功名呢?
不过这对沈敬博来说正好是愿意的,因为他本来来县里头也不是为了要用功念书的,他不过就是跟老沈头一样,觉得既然是身价的别的孩子都来了县里头了,那么他就一定是也要来的。
至于说来这里要花多少钱,还有来了之后到底是用不用功,他都是没有想过的,在沈敬博看来,不过就是换一个地方吃吃喝喝罢了。
而且这县里头怎么着都是比乡下要好多了,虽然说依着老沈头给他的钱,他依旧是吃不起那些个县里头最好的东西的,但是他能够拿到的钱显然还是比在乡下多多了,而且在县里头没有人可以管他,他真的就是每天跟着那些同样不学无术的同窗胡闹的。
正是因为觉得县里头的日子好,所以在成亲之后,沈敬博跟他妻子两个坚决是要住在县里头的。
在这里住着多好了,又不用回去乡下跟那些人打交道,就连老沈头想要问问他念书的情况,都只能是偶尔来县里头一趟。
而老沈头因为他们住在县里头,也不得不给他们租了房子,小院子倒是很一般,对于这一点沈敬博还是不怎么满意的。
但是好在他跟妻子两个人住在这里,也没有人可以管他们,想不去学堂了,就可以早上跟本就不起来,一直睡到饿醒了都行。
醒了也不需要做别的,反正吃喝用的钱都是有老沈头给他,他是沈家的长孙,老沈头都说了以后就是要指望着他的,自然是要供着他过日子的,将来沈家老宅的一切自然也都是要给他的。
正是因为是这样的想的,所以沈敬博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没有任何的不满,也并不想要改变,他才不管老沈头是不是着急呢,只要是他能够一直这样不需要做事儿地过日子就行了。
当然了,在看到沈家三房的日子之后,尤其是瞧见沈家三房在县里头开的那个酒楼之后,沈敬博就开始有了别的心思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开了大酒楼
他这人一向都是好吃懒做的,整天心思都是放在了怎么吃喝怎么把日子过得更舒坦上头,当然这个舒坦并不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就是想别人的都是应该要给他的,这样他才可以过得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的日子的。
从前有老沈头一直都是偏心他的,让他不管是吃用还是别的什么,都是沈家老宅最好的,家里头所有人都算上,都是不如他的好的。
甚至是其实沈敬博用来自己私下吃东西的钱,其实都超过要送敬文敬晟去学堂念书的了,可是就算是这样,老沈头也愿意把钱给他花,就是不让敬文敬晟这样用功的孩子接着念书。
所有人都是看不懂这一点的,对于这个真的是很不满意的,但是因为老沈头的缘故,也没有人会说什么,而这就让沈敬博一直都是觉得,就应该是要这样的,只要是沈家老宅的所有的好东西,那就都是应该给他的,别人自然是不可以拿到的。
从前他一直都是觉得满意的,就是因为谁的东西都是没有他的好的,就算是敬文敬晟念书好又如何,只要是老沈头一句话,就是可以让他们没法去念书的,到时候还不是都不如他的。
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这样的人是真的没用的,哪怕是敬文敬晟退学了,但是他们会的东西也是远远超过了沈敬博的。
更何况他们在退学一年之后就又重新回到了学堂了,而其实在退学的这一年期间,其实也没有说完全扔下课本的。
再加上敬文敬晟都是聪明有天分又肯用功的,回去了学堂自然是很快就跟上了,到了后头更是超过了所有人,得到了先生的夸赞。
对于这一点,沈敬博一直都是不满意的,在他看来,沈敬文他们既然是念书超过了他了,那就是必须要退学的,怎么可以还继续回去学堂呢?
所以其实在敬文敬晟去县里头念书的时候,他是找过老沈头的,说了他的意思就是不让敬文敬晟继续念书。
只不过到了那时候,三房早就分家出去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了,老沈头就是在别的事儿上头想要占了三房的便宜,有七夕云朵这么厉害的人在,都是不可能让他们如愿的,更何况说是在敬文敬晟念书这样的大事儿上头呢。
要知道七夕当初能够那么快就说服爹娘分家,就是因为知道全家人都是想要让敬文敬晟继续念书的,在这样的事儿上头,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所以哪里可能会受到老沈头的影响呢。
甚至从前因为那些事儿的积累,沈承厚和李氏就已经是不愿意搭理老沈头了,而在老沈头竟然还想要再次耽误敬文敬晟学业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更加确定,以后都是不愿意跟老沈头来往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沈头自然是不要想能够对三房的日子指手画脚了,沈敬博就算是再嫉妒也都是没有用的。
再加上他这人一向都是胆子很小的,要不是有老沈头帮他出头,他可没有那个胆子去招惹别人,就是个真真正正的窝囊废的。
也所以这件事儿很快就过去了,甚至因为看出来家里人对孩子念书的重视,在沈敬博表达了对沈敬海等人念书花钱不愿意之后,老沈头都没有敢做什么,就是因为想着家里头现在就是二房帮着他做事儿了,他虽然也没有看重二房,但是现在还是离不了他们的。
因为老沈头不能够拿三房怎么样,沈敬博自然就更加不能了,所以很快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毕竟那时候他也是通过老沈头给花钱,到了县里头上学了。
比起来在乡下时候的日子,县里头的一切都是让他觉得很是满意的,能够离着老沈头远远的,再没有人可以管着他做什么,他想要吃什么用什么都是可以的。
若是老沈头给他的钱花完了的话,就会想法子找了借口再去找老沈头要的,反正他在学堂里头到底是要花多少钱也是没有人知道的,只要是说一句县里头不比在乡下,想要跟老沈头要钱都是可以要到的。
所以那时候沈敬博对县里头的日子真的是挺满意的,再加上后头还在县里头娶了妻子,跟妻子两个人住在那租来的宅子里头,不管是吃用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不需要他们去操心的额,有老沈头在,就有人可以一直养着他的。
说起来沈敬博会长成现在这个没脸没皮的窝囊废样子,还真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老沈头对他的偏心,只会对他偏爱,却是不知道要督促他念书,不知道在品行上头教导他。
不过也别指望着老沈头可以教导他什么了,老沈头自己都是那种特别没有品的,做出来的事儿是越来越糊涂了,这一点村里头的人私下都是偷着说过的,说老沈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点儿都没有年轻时候的精明劲儿了,看着他做的那些事儿,只要是个稍微明白一些的都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沈敬博长成现在这样,他自己性子懒惰自私是一回事儿,老沈头这样一直纵着也是很大的原因。
若是老沈头不这么惯着他,在看重他的同时也能够督促他好好用功,让他知道要是想要继续过好日子,就是要自己努力的,他也不至于像是现在这样一事无成的。
当然这都是之前了,沈敬博对日子的满意在看到沈家三房的酒楼开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是结束了。
他之前是看到了三房的日子过得好了,要不也不会让老沈头去帮着把三房的东西给要过来,当然有七夕云朵他们在,老沈头和沈敬博都是在白日做梦。
可是他真的没有想到,三房的日子竟然会这样越来越好,甚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是在县里头开起了大酒楼了。
要知道那可是县里头啊,他觉得能够在县里头念书过日子都已经是不错了,可是在他还租着房子住的时候,沈家三房竟然是已经可以在县里头开起大酒楼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没用的人一直没用
在这以前,沈敬博从来都没有想过三房的日子竟然是可以超过他的,因为他早就习惯了,不管是什么东西,他有的都是最好的。
沈家老宅的日子,原本在村里头就算是不错的,所以他一向在村里头都是有些看不起人的,在他看来,他沈家老宅的日子好,那别的人就是都要巴结他的,所以他自然是可以扬着脖子看人的。
再加上在沈家老宅自己那里,老沈头也是什么都是可着沈敬博的,这就让沈敬博连在家里头,都是可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头的。
所以这就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大,觉得自己不管是到了哪里都是最为厉害的,既然在他心里头别人都是比不上他的,他自然就是看不上任何的人的了,甚至还觉得所有人都是应该来讨好他的才是。
因为在沈敬博自己看来,他是以后沈家的家主啊,这家里头所有的东西都是应该是他的,并且所有人也都是应该要听他的才是的,当然他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他的,沈家的所有人也都是应该为了他赚钱,可是却是一点儿都不想要分给别人的。
沈敬博就是这样自私又无能的人,他的那些个自以为是的想法,其实全都是从小被惯出来的。
别人家的孩子若是能够被这么看重,自己争气的就会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了,也是可以对得起这样的重视的。
毕竟很多大家族都是这样的,若是有天分的孩子被家族重视,那么家里头什么好的机会自然都是给他的,而他若是能够抓住的话,将来有了出息,对家族也是好的。
到时候不但是自己出息,还可以为家族争光,也是会照顾家族里头的人的,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的。
但是到了沈敬博这里,他却是只想要拿沈家的所有的好东西,可是拿了之后却是并不想为了这个付出什么,他只是想要坐享其成,却是从来都不想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儿,承担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的。
这样的原因在他自己,也在老沈头,正是因为他们都是这样的,所以才会弄得沈敬博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并且没有人能够说他,就是因为老沈头这样的偏心,让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让他改变。
老沈头自以为这样是对他好,当然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不然的话,老沈头自然也是能够看出来沈敬博不是念书那块料的,要不然每次怎么都是沈敬博念书最差,竟然还是沈家唯一一个没有考中县里头学堂的人。
只是他这人真的是越老越糊涂了,而且特别自私狭隘,觉得既然是从前都说了将来就是要指着沈敬博的,现在要是换了人,岂不是承认自己的眼光不好了吗?
这样的事儿老沈头自然是不会愿意的,所以哪怕是每次看到沈敬博念书的成绩的时候,他心里头也是很来气很着急的,但是就是不会说想要改变。
甚至慢慢地心里就已经是扭曲了,他不去看沈敬博念书那么差,自己没本事还懒惰,也不知道要督促沈敬博好好念书,反倒是看别人比沈敬博念得好就不顺眼。
当然就算是没有敬文敬晟念书好这事儿,他也是看三房不顺眼的,根本就是一点儿好东西都不想要给三房,更加不会愿意供着孩子去念书了。
所以其实早就想着要让他们退下来了,结果却是在等着沈承厚身体不好的时候,没有一句心疼的话,却是更加火上浇油地让敬文敬晟退学了。
不过其实他在这样做的时候,还有一种心思就是,他觉得沈敬博之所以念书这么差,外头的人都是觉得他念书不好,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敬文敬晟念书太好了。
要是换做别的人家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就是要督促自己看重的孩子好好念书,这样才可以追上旁人,才可以有出息的。
可是老沈头的心已经是偏了,而且说了他是越来越糊涂了,所以竟然不是从沈敬博的身上去找原因,反倒是把这火气放到了敬文敬晟的身上。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老沈头毫不犹豫地就让敬文敬晟退学了,虽然他们退学了之后沈敬博念书依旧是那么差,而在后头三房分家出去敬文敬晟重新回到了学堂之后,却是成绩比从前更加好了。
将来注定是像是敬文敬晟这样有天分又肯用功的孩子是会有出息的,而像是沈敬博这样愚笨又懒惰的人,没有了老沈头管着他,是一定连饭都吃不上的。
只不过现在的老沈头和沈敬博还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沈敬博,这么没脸没皮还好吃懒做的人,他哪里想得到自己念书那么差是丢人的啊,他所有的心思都是放在怎么吃喝上头了。
所以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在村里头的时候,他就是觉得自己是厉害的,因为他吃的用的都是村里头最好的,这就让他觉得他完全是可以看不上别的人的。
却是不想想,沈家老宅有钱,那也都是老沈头和沈家那么多人从前一起赚来的,跟他有什么关系啊,就算是老沈头现在偏心他,把什么都给他,以后呢,难不成老沈头还能让他一辈子过着这样的日子吗?
就算是老沈头想,沈家也没有那么多的家底可以给他用啊,再说了,从前那是老沈头独断惯了,大家伙儿在一起过日子,倒是也没有想到要去反抗什么。
可是在面对孩子念书这样的大事儿上头,老沈头都能还那么偏心,肯定是要惹怒了别的人的,不说旁人,就说像是沈承厚和李氏这样性子老实的人,在遇到孩子念书的事儿上头也都是不能够忍受的。
所以七夕才可以那么快地劝动了爹娘同意分家,还是因为老沈头的那些个事情真的是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像是他这样的人,从前一直都是在做偏心的事儿,因为心真的是彻底偏了,所以也就根本想不到这样做得后果。(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哪方面都做得很好
而一旦那些个被他苛待的人反应过来了,是没有人会忍着他的,不说别的,就说这次三房分家出去,最大的缘由还是因为老沈头非得让敬文敬晟退学,再加上正赶上沈承厚的身体都那么不好了,这让三房是绝对不能再继续在沈家老宅忍受下去了。
而从前那么老实,由着沈承厚欺负的三房一家,都是不能够忍着老沈头和沈敬博的那些个做法,就更别提一向都是有自己心思的二房一家了。
对于二房来说,跟三房最像的一点,就是全都是特别看重自己孩子念书的事儿的,三房是从前一直老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跟老沈头反抗,但是有七夕在,她就是绝对不会看着自己家里头的人受欺负的,所以必须要分家出去过自己的日子的,因为她相信自己家的日子是可以越过越好的。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的。
而二房,之所以在沈家老宅一直都是忍着的的,哪怕是看到老沈头的那些个做法不满也从来不说话,其实就是为了孩子们念书的事儿。
他们那时候没有看到三房分出去,没有看到三房日子可以过得那么好,就算是他们夫妇俩都算是有心思的,可是毕竟就是在乡下过日子,到底是见识是有限的。
所以即便是对老沈头不满,但是想到孩子念书的事儿,就觉得还是要在沈家老宅忍下去,只要是能够圆滑一些,让老沈头不要针对他们就可以了。
他们这样做真的全都是为了孩子可以安稳地念书,因为觉得虽然是老沈头太过偏心了,他们的孩子念书那样用功,成绩也是比沈敬博不知道好了多少了,可是却是就是不能够让老沈头多给孩子一些东西。
每次看到沈敬博拿着钱自己去买吃的买用的,他们这样当爹娘的自然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的,就想着要让孩子们也是可以有的,可是老沈头偏心成那样,他们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就算是二房夫妇心里头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有老沈头这样的一家之主在,他们就只能是小心地为了孩子争取,可是却不能多做什么。
因为那时候觉得虽然在沈家老宅是觉得很委屈的,但是至少孩子们是可以继续念书的,毕竟沈家老宅的日子在村里头都算是好的,就是为了这个,所以二房夫妇哪怕是有很多的不愿意的地方,也都是不会说话的,都是为了孩子念书的。
但是那真的都是从前了,在三房分家出去之前,有老沈头那么苛待三房,有三房受的委屈那样对比着,二房觉得为了孩子还是可以忍着的,毕竟他们分得清楚什么是最为重要的不是吗?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三房竟然会提出来想要分家,一开始听到的时候二房夫妇还不敢相信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三房一家子都是特别老实的,要不然也不会让老沈头给欺负了那么多年都是不敢反抗的。
但是就是这样老实的一家人,不说话也就罢了,一说话表示反抗的时候,竟然不是跟老沈头提什么要求,或者是觉得老沈头的做法对他们不好了之类的,而是直接就要求要分家了,这个是二房夫妇真的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
不过看到当时里正也是站在三房那面说话的,当时二房夫妇也真的就是猜到了几分,觉得三房提出来分家应该是早就有了准备的,只不过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都是七夕的意思,还觉得沈承厚李氏夫妇为了孩子,终于是厉害了起来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当时看着三房要求分家,他们很了解老沈头的性子,那是绝对不会同意给三房多少东西的。
而三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分家,除了能够拿到一些地之外,当然这个还都是里正发话才给的,要不然老沈头的意思真的是什么都不给他们的,在这之外,二房夫妇绝对他们也不会得到老沈头的什么了,尽管过去那么多年,三房在沈家老宅做的事儿是最多的。
那时候他们还想着,三房是为了要让孩子们继续念书所以才想着要分出去的,可是三房分到的地那么少,而家里头的孩子还那么多,在二房夫妇看来,也许到时候他们就连吃饱饭都是问题,还怎么能够送孩子去学堂呢。
因此那时候他们觉得三房为了孩子争取一把是挺有勇气的,但是想到老沈头的性子,觉得三房也不一定是可以让孩子们能够回去学堂念书的。
可是后头三房的日子真的是让他们很是惊讶的,他们没有想到三房竟然是那么有生意头脑,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因为老沈头一向都是看不上三房的,所以平时三房的人在沈家老宅,连说话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就好像二房夫妇想了想,以前在沈家老宅的时候,尤其是在上房吃饭的时候,三房一向都是不开口的,但是不管是干什么活儿都是他们做的。
而饭桌上就只有沈敬博自己在高谈阔论,他的面前摆着的都是最好的,甚至还有专门的只有他自己可以吃的东西,别的人就只能是看着,哪怕是老沈头和张氏也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房夫妇真的觉得三房夫妇是真的太老实了,可是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这样有生意头脑,不过是分家出去两年的功夫,竟然就可以把日子给过得这样好,这真的是特别好啊,好到了不管是沈家老宅的人还是村里头的人,都是绝对没有想到的程度。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看到哪家可以像是沈家三房一样,分家出去的时候还什么都没有呢,可是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又能把从前都没有做过的生意做得那样好。
从卖饺子开始,那时候沈家三房的生意就已经是很好了,后头又很快地在镇上开起了铺子,甚至竟然又在县城里头开起了大酒楼,要知道那可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而那酒楼的生意竟然还那么好,不只是这样,他们还有鱼塘还有暖房还有田庄,简直就是你想到的想不到的他们都是做得特别好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听进去意见
这些真的是二房夫妇从来都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老实的一家人,当初不过是因为实在是不服气的原因,所以才坚持要分家出去了的,其实真的分出去了之后,日子过得到底是会任何,还是不知道的。
连二房夫妇这样从来都不说自己意见的人,心里头都是这样的想的,可以想到像是老沈头这样看不上三房的,说不定就等着三房连饭都吃不上的呢。
也就是三房自己足够争气,该说是谁都没有想到七夕会那么厉害,在沈家老宅的所有人看来,七夕就是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小姑娘了,这样的小孩儿或许是看着聪明些,但是再怎么样也就是一个在乡下长大的,连大地方都没有去过的小姑娘罢了。
再说过去他们是真的都没有注意到国七夕的,不说别的,就说沈家三房以前,也就是七夕云朵两个小孩儿厉害些,但是年纪那么小,除了听大人的之外,在沈家老宅这样老沈头当家的地方,她们的想法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即便是七夕来了之后,很多的表现都是跟从前不同了,但是一个是因为她自己很注意要避开别的人,毕竟她是想着要为自己家分家提前做准备的,除了信得过的自己家里头的人之外,她是不会叫外人知道的。
另外就是除开沈家三房自己人之外,大概也不会有人会相信七夕这么个孩子会有多厉害了,包括现在跟沈家三房一起打理生意的沈承安沈惠君等人,当初也只是觉得这个小侄女聪明,却是根本就想不到她会是做决定的人。
所以说三房众人,尤其是沈承厚和李氏能够听进去孩子的话,能够按着这么小的孩子的意思去做很多事儿,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不说别的,这换做另外的人家,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会相信七夕可以那么厉害。
要知道当初三房分家的时候,不管是一开始说服沈承厚和李氏,还是说后来建议家里头开始做生意,卖饺子也好,开铺子也好,甚至是弄出来那么多的新菜式建议去县城里头开大酒楼,都是特别重要的决定,但是她说了之后,家里人就能够听进去。
包括那田庄和暖房之类的,尤其是暖房里头的芦笋,那可真的是从来都没有人这样做过的,几乎是整个北方都没有这样弄的,从前冬天里有卖菜的,那都是特别有钱人家弄的暖棚,而且人家是特别有家底,弄出来除了自己家吃之外,就是卖给大酒楼的,卖的价钱是很高的,可以想到他们在弄这些的时候,本钱也都是很多的。
所以只要是稍微知道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不敢随便就让自己家来做这些的,尤其是当时三房也才是分家出来不久,就算是手里头有一点儿钱,但是那也是卖饺子等很辛苦赚来的。
换成旁人家,估计是没有那么容易就会相信孩子的话,也不一定敢直接就建了暖房,要知道那暖房真的是在沈家三房起房子的时候就已经弄了,只不过是后头又加了不少罢了。
也就是说,在最开始七夕提出来要弄暖房的时候,其实都还没有从卖饺子那里赚到足够的钱呢,只是因为七夕提出来了,沈承厚觉得既然家里头现在的钱都是小女儿赚来的,再说这孩子也不是那胡闹的,所以就同意了。
这放到别人家简直就是不敢想的,哪个当爹的会允许孩子这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可是沈承厚就那么轻易地就答应了,后头告诉了李氏之后,李氏虽然是觉得丈夫这样做有些欠考虑,但是她也是疼孩子的,尤其是跟沈承厚是一个想法,觉得家里头有现在真的是多亏了小女儿了,所以就不忍心拒绝了。
这样说起来,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沈承厚和李氏两个会同意,还真的就不是觉得小女儿多厉害,毕竟那时候七夕只是靠着卖菜谱赚来了几十两,后头还没有说帮着家里头在做生意的时候出谋划策呢。
沈承厚和李氏,完全是因为疼着女儿,所以才会同意了七夕的做法,那时候他们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七夕会像是后头那么厉害,竟然是可以把暖房给打理得那么好。
要知道暖房赚来的钱,就是他们家后头开铺子开酒楼的基础啊,他们可没有想到,七夕花了特别的心思弄出来的暖房,又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了芦笋的种子,结果就可以让家里头从这个暖房这里赚来这么多的钱,这是他们真的从来都没有想到的。
但是这夫妇俩有一点好,那就是虽然他们从前对很多东西都是不了解的,但是他们却都是特别虚心愿意跟人家学的,这个人家就是指所有有本事的人,包括年纪小的七夕,当然也包括了后头来了沈家的林启年等人。
正是因为他们一向都是这样很心宽又谦和的人,所有才会在接人待物的时候,让人都觉得很是舒服,所以哪怕是他们一开始是什么都不懂的,但是旁人都是愿意教他们的,因为他们的态度是很谦逊的。
这样的人当主家,也是叫人觉得特别舒服的,因为跟他接触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是被尊重的,这样其实都不用多说,就会对做的事儿格外上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儿了。
所以沈承厚在家里头开始做生意之后,真的是跟着有经验的人学了很多东西的,他是性子很是老实,但是脑子却是不笨的,尤其是教给他的是像是林启年这样有经验的,还有像是七夕这样脑子活知道的东西都很特别的,自然是会让他学东西是很快的,因为学到的都是特别有用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沈承厚的进步真的是很快的,现在家里头的生意都可以交给他和林启年来打理,只有一些重要的事儿的时候,需要七夕来跟着一起商量的,剩下的时间她是可以做自己的事儿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准备好再进行
毕竟对外处理一些事儿的时候,最好还是由着大人来才更为方便的,再说七夕每天也有很多的事儿,她也并不愿意什么都把在自己手里,她更想的是出了主意之后,看着家里头人都是有那个本事可以打理,慢慢地都有一身的本事才是最好的呢。
当然现在看着三房的样子,也是跟她想的差不多的,而且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而正是因为三房的人都是这样特别和气的,所以在三房做事儿的人,也都很是愿意尽心。
一个地方做事儿的人愿意尽心还是在糊弄,区别真的就是太大了,就只说现在三房酒楼的人这样尽心,就可以让他们放心不少,可以把精力放到更多的地方。
因为注定三房的酒楼是会生意越来越好的,而三房还有田庄暖房等等,这就说明他们的家底会越来越多,那么将来继续开酒楼,甚至是开到了府城京城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样以来真的是沈家所有的人,包括在这里做事儿的人,都是在好好地为了家里的事儿很用心的。
当然还有就是七夕弄得那些都是很特别的原因,因为他们酒楼的装修和饮食都是很特别的,再加上那些个厨子和伙计都是按着七夕的意思教过的,现在他们做的一切都是跟县里头那些个大酒楼不同的。
让来的客人觉得很是新鲜的同时,还觉得这里的菜色好环境好服务好,这就让他们自然是愿意再来,并且是不只是自己过来吃饭,还愿意带了亲戚朋友过来。
这样的酒楼怎么会生意不红火呢,因为从一开始三房的酒楼就真的是在县里头有了名气了,他们这样特别的地方,是最为吸引客人的,生意红火也是能够想到的。
再加上这样生意红火的地方,还是没有人敢招惹的,生意红火真的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是任何人都是不能比的,再有就是他们这酒楼到现在都没有人敢来招惹,真的有一部分原因是一开始开张的时候,容佑等人亲自过来的缘故。
这县里头自然是比镇上或者是村里头要大太多的,这也是沈家三房能够在县里头开酒楼,让村里头好些人都是觉得特别厉害的原因。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就是他们这样一个小村子里头的人,竟然是可以走到县城去,哪怕是村里头有孩子在县里头念书,但是那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进去的,也只是需要家里头给拿钱供着就是了。
可是那么多年真的是从来都没有人能够在县里头开大酒楼的,这村里头人从来都没有过,当然镇上还是有的,就好比之前沈家三房在镇上开的铺子,那原来的东家就是要卖了铺子去别的地方的。
而镇上能够住着像是赵家老人还有许家老人这样的人家,那就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的,可是村里头却是绝对没有的。
所以村里头人都是觉得能够在县里头开酒楼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儿,而县里在他们心里头也自然是更加让人向往的。
但是其实县城里头虽然是有钱人很多,至少是比村里头人有钱,可是真的跟府城京城比起来,那是根本就不够看的。
也所以在村里人眼里厉害得不得了的县里头的人,遇到了从府城京城来的容佑等人的时候,立刻就表现得特别恭敬了。
他们是不可能不知道像是容佑等人的来路的,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在看到三房的酒楼开张的时候,竟然有容佑等人亲自来祝贺,这对他们来说是真的难以想象的。
所以哪怕是三房酒楼开张之后生意那么红火,让好多人都是很嫉妒的,但是他们却是因为容家许家的缘故,什么不该有的念头都不敢有的。
尤其是后来知道了三房还跟容家许家有田庄生意上头的来往的时候,更是不敢来招惹了,那是他们根本就招惹不起的人的。
所以三房的酒楼生意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特别顺当的,再加上七夕在这上头有别人根本就不懂的东西,而林启年和沈承厚又能够把酒楼给打理得很好,又有沈承安赵源等人帮忙,这酒楼的一切事情都是很顺利地进行着。
是以在容佑问到是不是以后要去府城的时候,七夕才觉得这是可以考虑的事情了,因为她不只是在考虑自己家酒楼的事儿,她还在想着以后哥哥们念书的事儿,不管是为了哪头,将来到府城去开酒楼,都是一定要进行的事儿。
只不过这个也是需要好好打算的,所以一时还不着急,尤其是现在田庄的事儿还在进行当中,所以七夕觉得这些可以在多去府城几次之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进行的。
左右现在家里头县城酒楼生意还很忙,再说要过年了,要准备的事情也都是挺多的,她觉得年前或者是年后,她肯定是要跟着去府城一趟的,到时候亲自去看看情况,再想着开酒楼的事儿,就会更有把握了。
这些沈家三房的人也都是很同意的,于是就都决定要认真打算了之后再来想着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府城开酒楼的,反正现在敬文等人都还没有去府城念书呢。
而这些都是二房夫妇所不知道的,因为就算是从前在一个屋檐下住了那么久,但是因为二房夫妇的明哲保身,还有他们觉得三房实在是太过老实了,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们会有改变,这样的人他们自然是不会想着要有深交的。
说白了就是二房夫妇只交自己觉得有用的人,而在沈家老宅这样的地方,因为老沈头的偏心,他们就只能是圆滑处事,不叫老沈头苛待他们就是了,至于别的,他们倒是真的就不在意了。
按说依着老沈头那么偏心沈敬博,真的是不管沈家的什么东西,都是先给了沈敬博的,哪怕这些都是别的人赚来的,可是老沈头就是能够不顾大家伙儿的意见,就只是偏心沈敬博一个人的,而沈敬博也是自己认为以后就是沈家的家主,这样的情况下,二房夫妇是应该要讨好沈敬博的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