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爸爸生日,更新有些晚了。抱歉!】
翌日早朝,大兴殿前殿。
大殿中一片肃静。诸大臣已经知道了皇后驾崩的事情,也知道今天朝议的大事便是议丧。皇后驾崩,也是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陛下临朝,百官迎驾——”内侍一声高喊。
陛下,到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兴殿中诸大臣一次跪下。
“诸卿,平身吧。”杨坚开口,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谢陛下!”大兴殿中,声音滚滚。
“诸卿可有事启奏?”杨坚低沉地问到。
诸大臣只是奏报了一些事情,就很快就结束了。谁都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是给皇后治丧的事情,谁会在这个时候添堵?那简直是自己找死。
“诸卿,还有别的事情么?”杨坚问到。
大殿中顿时陷入了死寂当中,良久,也没有人说话。杨坚看了看下面的诸位大臣没有开口,刚要开口,一个人走出班列。杨坚定睛一看,是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
“越国公可是有事启奏?”杨坚的脸色有些阴沉,不过,还是忍住心中的不快,问到。
殿中,看杨素不顺眼的人在心里登时乐开了花。你杨素是自找不痛快,没看见圣人要提皇后的丧事么。最好圣人发火,将你杨素的一切职位剥夺了,然后将你杨素给杀了。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时不可能的事情。
杨素仿佛没有看到杨坚阴沉的可怕的脸,犹自自顾自神情自若地说到:“知臣者,非陛下莫属。臣正是有要事启奏。臣,请陛下节哀!”
话说完,杨素便躬身俯跪在地上。
杨坚心中一动,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脸色登时缓和了许多:“越国公,你说吧。”
殿中多人在心里骂到:“老狐狸!”
“昨夜惊闻皇后崩于永安宫,臣等心中悲痛不已。”杨素起身,犹自跪在地上启奏。“皇后,乃是一国之母。皇后驾崩,亦是国之大事。臣请为皇后议丧!”
“越国公之言,甚合朕意。”杨坚点了点头,平静地说到。“诸卿,议一议吧。”
“陛下,臣以为,此事有礼部依旧列操办即可!”众臣中贺若弼出列,奏到。
“那就依卿所奏吧。”杨坚想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诸卿,皇后操劳一生,执掌**,辅佐于朕,可谓劳苦功高。诸卿以为,给皇后上什么谥号最好?”
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太子即改谥为成(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另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谥为贞子、析朱鉏为成子(子是爵位)。二人生而得谥说,也属例外。亲贵、大臣死后赐谥,唐宋有议驳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议上,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明清则由礼部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
“臣以为,可谥‘贤’”贺若弼启奏到。
“贤?”杨坚有些迟疑。
“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贺若弼又说道。“臣请谥皇后‘贤’。”
“还有其它么?”杨坚想了想问道。
……
“臣请谥‘顺’。慈和遍服曰顺;柔质慈惠曰顺。”有大臣奏到。“臣请谥皇后顺。”
这显然是在拍独孤皇后的马屁,或者说是在拍独孤家的马屁更为准确一些。对于谥独孤皇后为“顺”,杨坚未知可否。杨坚扭头看了看大殿当中,杨素一直沉吟不语,便问到:“越国公,你觉得给皇后上什么谥号最好?”
大殿中立即静了下来,一众大臣都看向杨素,看他给出一个什么谥号来。杨素见圣人点了自己,也不好不说,便回奏到:“启奏陛下,臣请谥‘献’。”
“献?”杨坚有些疑问。
“惠而内德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智能翼君曰献;智质有礼曰献。”杨素开口说到。“故,臣请谥皇后‘献’。”
杨坚想了想,必定能点头道:“就‘献’了。退朝吧。”
说完,杨坚便转身离开了前殿。
……
“皇爷爷。”大兴殿中,杨曦轻声喊着。
正走在案牍旁兀自发呆的杨坚似乎并没有听到杨曦的喊声。一份奏报平铺在案牍上,杨坚手中握着毛笔,一直没有下笔,一滴墨汁滴在奏报上,墨汁周围都被染成了黑色。
杨曦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心。
独孤皇后的死,对杨坚的打击很大。陪伴自己三十六年的发妻,一夜之间就离自己而去了。而且,才刚刚过五十岁。
已经将近半个月了,杨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每天处理政务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人,也消瘦了一圈。杨坚的身子,一直都很健康。但是再健康的身子,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讲,也是熬不得的。杨曦很担心,一直这样下去,杨坚会不会就此垮掉。
“不行,得下个办法。”杨曦在心中道。
“皇爷爷。”杨曦干脆就坐在杨坚的眼前。杨曦心中想到。“我就不信你还看不到我。”
“哦。是毗沙门啊!”杨坚觉得眼前有人影晃动,抬起头来,原来是杨曦。杨坚醒过神来,说到。“有什么事么?”
“皇爷爷,您是不是还在想皇奶奶?”杨曦开口就问到。
听到杨曦的话,杨坚沉默了下来。默认了。
“皇爷爷。从皇奶奶驾崩到现在,有半个月了吧。”见杨坚不吭声,杨曦知道自己说对了。杨曦太了一口气,轻声说到。“皇爷爷,这半个月来,您一直精神萎靡,就连身子也差了不少。若是皇奶奶知道了您现在这个样子,不晓得会有多么心痛。皇爷爷,孙儿请您,为了皇奶奶,也为了天下的臣民。请您振作起来吧!别忘了,您,是一国之君!”
不知道怎么了,说着说着,杨曦就觉得自己心里直冒火,说话的声音不由自主也就高了起来,到了最后,甚至等于在呵斥杨坚。在殿中侍奉的内侍宫女听到杨曦的声音,不由在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
听到杨曦的话,杨坚心里一震。
是啊,自己是一国之君,岂能如此颓废……
杨坚空洞的双眼中,渐渐有了神色。看到这种情况,杨曦的心中松了一口气。不过,杨曦也意识到,自己,刚才,似乎在喝斥眼前的一国之君。心里也紧张起来。
不过,杨坚最终还是没有怪罪杨曦的意思,让杨曦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皇爷爷,您若是觉得闷得慌,不如出宫去,散散心。”杨曦建议到。
杨坚听到杨曦的建议,点了点头。
仁寿二年秋九月丙戌,隋文帝杨坚驾至仁寿宫。弘农王杨曦随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