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请假,最近更新说明~
今天一大家子都到我家吃饭,可能要到很晚上,请假一个!
明天无特殊情况有更,初五到初七,去亲戚家,看能不能找到网……那地方有时连移动网络都没有,真没法……
小说只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一个小小的爱好,更新不稳定,请多多包涵!(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女人
鱼伯家的堂客(方言:妻子的意思),在清山镇人看来,是一个有些神秘的女人。
她样貌、身段在清山镇,都算是顶尖的;凹凸有致的高挑身躯,堪比电视上的模特;如蛋白滑脂的肌肤,与当时还不怎么会保养的那些乡下妇女,有着天壤之别。
更重要的是那通身的气质,跟整个清山镇的人都格格不入,走到哪里,都好像要将所有的光芒汇聚,让所有男人、女人,乃至小孩子的目光都聚集。
即便她脸上那个刀疤狰狞,但也总让某些人心思蠢蠢。
她是一个神秘的女人。
她的神秘,不是因为她身段的窈窕,也不是因为凝脂的肌肤,或许是因为漂亮的鹅蛋脸上那道刀疤所带来的,又或许是因为那与整个清山镇格格不入的气息与气质,还或许,是因为她常年待在鱼伯家的那所老木房子里,打理着花草,很少外出的缘故。
清山镇的人,几乎没有人了解她的过去,她的现在,以及她的未来。
她似乎就游离在整个清山镇生活圈子的外头,一如那幽居与帘水壁岩下的莹蓝郁紫的扁担花儿。
当鱼伯将新家搬到葡萄沟的时候,这个常年宅在家里的女人,自然也带着她的那些花儿跟了过去。
这一次,不知为什么,她不再像以往那样久宅于家中,竟然抛头露面的做起了饭食经营的事宜。
所有的清山镇的老少爷们,这个时候,突然又发现了这个女人——哦~我们清山镇还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娘们!
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让纤瘦的她丰腴了起来;让青春的面庞生上了皱纹;也让这个当年汇聚所有目光的女人。气质愈发的温婉起来。
如果当年的她。是强光灯下被精心呵护的盆栽,那么现在的她,则是野地里的兰,真正成为了那游离于山中的兰。
她说话,总是柔声细气的;窈窕的身姿,除了多了几分圆润,依旧让人不住多看几眼;那脸上本来稍显狰狞的伤疤,不知为何。或许是岁月的原因,又或许是别的缘故,渐渐的淡了下去,愈发迅速的消淡下去;若不仔细观察,几乎就看不见了。
当陈小二因为满庭香花的缘故,不由自主的驻足的时候,不禁拿起了照相机,拍下了庭前这一朵朵的花儿。
同样的,他也如同其他很多游客一样的,被幽居于群花之中的那间木制小阁楼所吸引。
至于鱼伯这个不断给游人拍照的小老头儿。早已被他忽略过去。
他走进小楼的时候,楼下的屋里。已经坐满了顾客。
“请问你需要些什么吗?”
一个柔情的声音在耳边宛转,缓缓的,如同烟溪的水一样的,流淌进人的心里。
陈小二忙转过头去。
他看到了一个女人,一个气质温婉的女人。
不知为什么,当他看到这个女人的一瞬间,双臂一抖,反射性的,将相机举了起来。
“咔嚓!”
女人的样貌被定格在了相机里。
陈小二看了看照片,立时被照片里的女人所惊艳了。
除了方才注意到的女人本有的温婉气质之外,那种曲线、那四射的艳光、那靓丽的气质与让人无法忽略的气场——所有的一切,都被定格在相机之中,让人神为之往。
叶玉芝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对方举起相机的那一刻,身体也似有所反应一般的,身形稍稍变动、脖颈高傲的如白天鹅一样的扬起,将自身最美的一切的表露了出来。
待“咔嚓”的声音落下,叶玉芝才回过神来。
方才的一切,恍如隔世。
她忽然发现,就如同老余又捡起了他的机器一样——有些东西,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再也抹不去了。
几十年的清山镇隐居生活,可以淡忘掉很多东西。
“来一碗擂茶、一只贡鹅。”
叶玉芝在陈小二的招呼声中回过神来,又恢复了她老板娘的本色,忘却了方才偶然的回想。
“噔!噔!噔!”
凌厉的大刀与瘦弱白净的双臂产生鲜明的对比,重重的斩破大鹅的筋骨皮肉,斩在砧板上,发出干净而沉重的响声。
玉冷的贡鹅,很快被斩成十数件,装入盘中。
就在陈小二愣神的功夫,擂茶也端到了他面前。
刚才他本来想一如往常的,称呼那个女人一声“美女”。话刚到口边,这个略显轻佻的称呼又咽了下去,眼神瞟了一眼柜台上的食点,随意点了两样。
他才吃过东西不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又点了一碗擂茶,还有这么大一只贡鹅。
或许,这是这个小楼阁里所有顾客的疑问。
陈小二望了叶玉芝一眼,又凝视着手中相机里的画面。
他总觉得这个女人有些眼熟——不知道为什么。
忽然的,他又觉得,相机画面里的女人,跟柜台上的老板娘,分明似乎是两个人——一个气质柔和,居家为妻为妇,虽然美貌,但若没人注意,却也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一个却艳光四射,似乎要将天底下所有的目光汇聚,天然的释放出她最好最美的一面,就如同他所拍摄的那些明星似的。
“明星……”
他刚想到这个词,瞳孔顿时一凝,脑中一道灵光一闪。
他感觉自己好似抓住了什么。
“明星……明星……”
陈小二嘴里念叨着,生怕脑袋里忽现的灵光就闪烁消逝了。他迅速的拿出手机,将明星两个字打到“便签”里去。
他眼睛盯着荧屏上的两个字,嘴里念叨着,脑袋就不住的思索了起来……
“我这是……想头条想疯了吧!这么一个女人,怎么跟明星扯上什么关系?虽然她容貌气质确实不错,再回去几十年,说不定真就是一个大明星了……”好半天,没有想出个什么东西;陈小二,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好笑的摇了摇头。
擂茶的热气不住的升腾了起来,幻出一张妖冶的面容。
贡鹅的香味,在擂茶热气的催发之下,也不住的泛发出来——淡淡的、如丝如缕;咸鲜的,咸而不腥,是纯粹的鹅肉的鲜味,没有一丝其他异味的鲜。
略显灼热的手,一触碰到斩件的软韧鹅肉,一股凉意便从指间涌上心头,让手指上的动作又快了一些。
终于,在温热的鼻息之下,一块清肉入了口中……(未完待续。)
刚到家,报个道!
刚下车,还晕着,四天没洗澡……快傻鸟了……
计划昨晚回的,但赶不上变化,却不过人情!
今天睡一觉,明天更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停驻的目光
当清香软韧的鹅肉一入舌口,陈小二就再也停不下来。
小半只鹅下肚,胃开始发出饱胀的哀鸣。
它再也容纳不下别的东西了。
陈小二将口中的最后一口肉糜费劲的吞咽下去,虽然脑中的念头仍旧对鹅肉留恋不舍,虽然鼻息与舌尖的味蕾依旧对鹅肉恋恋不忘,但肚子的不配合,终于还是让陈小二放下筷子。
悠然而绵长的味道开始慢慢的从舌尖上、鼻息间,开始在脑海里消退。
这个时候,窗外的绿树、烟溪的碧流、庭前的花木,还有风声、鸟声又再一次从各类感官之中涌入,并开始占据他的大脑。
与此同时,通过陈小二的耳朵,进入他脑中的,还有邻座的一对带着方言乡语的谈话。
……
“叔,那个女人就是鱼伯家的堂客?我怎么以前没见过?”邻座的是一老一少,都穿着便鞋,说着方言,一看就是当地人。年纪稍轻的青年首先发问,将问声带入了陈小二的耳中。
“什么‘这个女人’‘那个女人’的?你应该叫‘叶儿婶’!”年长的人听了青年的话,略带不满的说道。
他习惯了对于晚辈的教训。
青年人也不因为年长人略带“倚老卖老”的教训而显得难堪或者生气——这在清山镇,都是寻常事。
现在,除了那些城里的伢子,清山镇的小瓜蛋,那个不是被所有长辈儿教训着长大的?在清山镇。年长的教训小幼的。哪怕说的话不那么在理。也是应该的。
“是、是,叔,我说错了,应该叫婶婶才对。”青年人赶忙认错,堵住了老叔后面一大堆的啰嗦话。
“这位婶婶我怎么没见过。说的话,还带着点粤语腔调呢。”也就本地人能听出叶玉芝嘴里的乡话儿不正,怎么听都不是那个味,反而像在城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又到清山镇来的人。乡言土话里总夹杂着一些奇怪的字句音调。
叶玉芝并不太与清山镇人接触,即便因为鱼伯口音的变化,而潜移默化的,也学了些清山镇的乡言,但总不显纯正,还带着些她原本的口音。
“你当然没见过。人家那是大家闺秀的范,你能见过吗?”老叔瞥了年轻人一样,话语顿了一顿。至于为什么“叶儿婶”话语里带着些粤语腔调,他还真不知道。
或者说,他本来就不知道鱼伯这一家两口子的来历。
不过不知道归不知道。却不能在年轻后辈面前怂了,于是就将老早时候。听来的一个传言讲了出来。
传言么,本来就是要多夸张又多夸张,而且绝对必须要群众喜闻乐见,于是,什么鸳鸯啊、蝴蝶啊、私奔啊、千金小姐穷小子的戏码全都杜撰了进去。
老叔说出来的版本,绝非十几年前他听到的那个,也绝对是他结合这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以及各种神剧上看来的段子,狗血杜撰出来的。
无论原本是怎么一个故事,到了老叔说出来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信誓旦旦的“事实”。
“是的,就是这样。”老叔说完,在他自己的脑袋里,给这个“事实”加一个这样的结尾。”
陈小二听着旁边这位勉强能听懂的“乡言土语”说着故事,开始他还半信半疑蛮有趣味的听着,不过越听,怎么越像那些八点档的肥皂剧剧情?
甚至某些情节,与他熟悉的某个神剧的某个经典情节,是如此的雷同。
旁边的青年依旧听得认真,但陈小二脸上却浮现出略带轻蔑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笑容,显示出他“高人一等”的智商。
他再一次端起茶盏,望着窗外,轻轻酌饮……
一个下午就在这样一个清逸的茶楼里度过,连晚饭也顺带解决了。
再一次从小阁楼里出来的陈小二,已不复原本猥琐的气质,反而经过半日竹风流水的熏陶,带上了几分本不该出现在他这样的人身上的气质。
他难得的感受到了几分生活的闲适与情趣。
他与漂亮的老板娘打了个招呼,在叶玉芝温柔的招呼声中,踏出了小阁楼,踏进了一片银河斜阔的星空之下。
看着明星下微撒的竹影,不知道为什么,从不吟诗赏词的,在中学时候,体育老师教的语文课都没听过的陈小二,脑中突然就浮现一句小词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么一句词在脑中划过,陈小二硬生生的打了个激灵,连全身的毛孔都炸开了——他竟不知道作为一个下三滥遭人骂专拍人**的小狗仔的他,什么时候也有了这样的文艺细胞。
如果这样的基因觉醒得早点,或许他早就成了什么文学界的大豪了;再不济,当个码字写文的小作家也不是什么难事不是?
他脑中这么想着,又生出几分怨艾,脚下的步伐杂乱起来,原本的闲适立时消失不见,一如那糟乱的阴影。
陈小二回到早定好的客栈,洗漱完毕,细细的翻阅起今天一整天留在相机里的影像——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习惯——他总期待在相片里发现一些平时没有在意的东西。
这绝非无用功,而是一个摄影师——哦,不对,是狗仔应有的素质。
他脑袋里那些文学家之类的纷乱想法,也就在他开始翻阅留影的时候,逐渐退散开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原本被附加在身体上、精神上的所有种种枷锁、光环都褪去,只剩下一个认真的人,一个真正投入到什么东西里面去的人,就如同一台运作起来的“机器”,真正展现出他蓬勃的力量。
陈小二不断翻阅这相机中的东西。
所有的留影都在他眼前略过,直到他以为今天又一无所获、手上的按键愈发的快速的时候,突然,一张画面在他眼前一闪而过,如同一道灵光划过了他的脑海!
他脑中的那根弦突然紧绷了起来,就如同一个找到了线索的老侦探,整个人也做得正直起来。
他立马将在眼前掠过的画面往前翻,不断的寻找着那一线灵光,直到画面停留在一个分不清年轻还是年老的女人身上。
“是她,就是她!”他脑中一个声音告诉他,似乎在这个女人身上,有什么他需要的东西等待着他去发掘。
这是他第二次将目光停驻在这张留影上、停驻在这个女人身上。
她身上似乎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着他这个老狗仔的注意力。(未完待续。)
出点状况,再请假一天,抱歉!
如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明星与导演
不知道为什么,留影里面的这个女人总有某些东西吸引着陈小二。
陈小二甚至对于这个女人的气质、面貌有种特别的熟悉感,好似在哪里看见过一样。
仅仅是有点眼熟,可能是无意中的一瞥,绝非多么的熟悉。
“粤语……”陈小二脑中又浮现起他坐在那个阁楼里面的时候,邻座的一对老少的闲谈。
“广-州?香江?”陈小二嘴里念叨着什么,脑袋里愈发快速的转动起来。他感觉自己开始接近答案了。
他久思而不得,干脆在面前的电脑上输入了“香江”“明星”这两个关键词。
一大堆搜索条目出现在他面前。
陈小二一条条的往下翻着,还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他眉头微皱着,左手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桌面;似乎有某种直觉告诉他,他已经接近答案了,已经快要找到线索了。
他想了想,几根手指突然在键盘上一动,又在两个关键词中间加入了一个词:失踪。
“香江”“失踪”“明星”这三个词加在一起,再加上摆在他面前的那张留影,就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陈小二脑中的迷雾,让内里掩藏的东西突现出来。
“是了!”陈小二一拍脑袋,兴奋的想到。
他几乎可以肯定,留影里的女人,那个小食店的老板娘,就是曾经某位香江失踪的女明星。
也无怪乎他对于面前这张照片里的女人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看到过一样,又偏偏想不起了。很可能是他某一次无意中扫见了这个女人以前的照片。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无法确定这个留影上的女人到底是谁。
线索既然找到。又有照片在手,剩下的就好办了。
他在网络上稍一搜索,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跟照片上相似的女人——姓叶,叶玉芝,与他偶然听到了那位老板娘的姓氏一样。
他所留影的女人相貌,比之网络上搜索出来的照片,显得年纪大了不少、丰腴了不少,少了五六分的青春窈窕。多了七八分的成熟风韵与岁月的酝酿。
如果说,网络上传出的这张不到二十岁的少女照是“含苞未放”,那么他手里这张留影里的女人,便是盛开的花朵。并且,花朵流泻出的汁液,被明亮的蜂儿,酿造成最上等的纯粹的蜂蜜,露出比琥珀还有青毓的晶白。
可要知道,这可是这个女人的毫无脂粉的素颜。这样的容貌,再加上她原本的身份。以及迷一样的经历,不知要吸引多少人的目光。
陈小二想到这里。手颤了一颤,就好像几年前爆料出的那个大新闻一样,让他心生兴奋。
这绝非是因为即将获得多少物质回报的兴奋,而是作为一名有理想的狗仔,即将在职业生涯上再次获得一个“徽章”的兴奋。
他继续往下翻阅着。
他极想知道这位网页上所说的在八十年代一夜爆红的玉-女明星是怎么又突然消失的;又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出现在华夏的中部地区,并且似乎生活了好些年。
网上关于叶玉芝的信息并不多,只知道她是福利院长大,没有父母。
她被一个叫做王余的导演发掘出来,堪堪演了一部电影,竟一炮而红,艳绝一时。
就在她人生最巅峰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的,如同她的出现一样,又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线里面,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与她同时消失的,还有那位叫王余的、当时在香江颇负盛名的大导演。
陈小二看到网页已经到了尽头,在知道了叶玉芝的真实信息之后,又展开更加精确搜索,但所得并不多,甚至除了最开始看到的那些东西,并没有更多有确切根据的信息出来。
他并不发愁,反而隐隐兴奋。
消息越少,在他曝料以后,才能更多的引发公众的好奇心,才能攫取愈发多的吸引力和注意力。
……
第二日,天光一放,陈小二便提着他的“工具”,往叶玉芝所在的小阁楼而去。
刚到楼前花庭之中,还来不及观赏沾着晨露的颤颤巍巍的娇艳的花朵儿,就见着花朵儿前一个小老头抓着一个镜头,对着在花瓣上戏舞的蝴蝶拍摄着——看那模样,竟比之他这常年看着镜头的老狗仔,还要专业了不少,绝非普通的爱好者可比。
“老余——老余!缸里没水了,你去担一担来。要湖上的水,莫要偷懒,又到那水潭子里面提上两桶来敷衍我。”一个熟悉的女声从小阁楼里飘出来,如同一片鹅毛一样的,轻轻软软的飘进人的心里。虽然轻柔,却让人不可忽视。
“哎呀——一大清早的!”鱼伯口里抱怨着,“要打什么湖上的水,这烟溪里这么多水怎么就不行了?”
一张娇俏的鹅蛋脸从花丛里、阁楼间露了出来,启唇笑道:“还不是你说的——这烟溪的水,太烈了,要湖上的水,才柔和清灵爽冽——最好啊,还是周家小子那屋边上的那口溪泉里的水,甘甜清冽,滋爽人心,再好也没有了!用来做鹅,鹅才香哩!”
“叫你嘴贱!”鱼伯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放下手里的家伙,转身就要走进阁楼里面。
他口上虽然怨着,但手头脚下却利索得很,三两步,眼看就要走进小楼里了。
“王余……先生……”略带别扭的话,从鱼伯的身后传来。
他脑袋还没来得及反应,声音在入耳的瞬间,身子就挺住了,头也转了回去,眼睛望向声音的来处。
“王余”,实在是一个太熟悉而陌生的称呼。熟悉到他一听到这个称呼,他的身体就不动了,并且条件反射似的转头望去;陌生却是他已经太久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大家都叫他“鱼伯”“老鱼”或者“老余”,或许连他本来的姓名都早已忘却。
陈小二看着前面这个半小老头,几乎条件反射似的回头看来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可以肯定,面前这个叫“老余”的,就是那个在八十年代的香江颇有名气的大导演王余。
他也只是灵机一动,试着叫了一声,却没想真就让他叫出个正主出来。
或许没人能猜到,曾经的香江大导演和红极一时的女明星,竟齐齐隐居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也不知道里面又有多少曲折与故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事
“你是?”王余看着面前这个中年人——他实在想不起他有这样一个熟人了。
他现在这个样子,与从前的那个大导演变化颇大,若非知道是他,哪怕是熟人,也很难认出他就是那个王余了。
“认识一下,我叫陈小二,媒体工作者。”陈小二往前走上几步,伸出手,说道。
“你认识我?”王余跟他握了握手,疑惑道。
“本来不认识的,现在认识了。我昨天在你家店里吃了点东西,看到楼里那位,觉得眼熟,特意上网查了查……”
“哦~”王余听了陈小二的话,眼里仅剩的热情冷却了下去。他对陈小二点了点头,又继续往屋里走。
他并不十分奇怪被人认出来。
在叶玉芝抛头露脸出来经营生意的时候,两人都有了准备。
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也已经是开明的法治社会了,甚至当年那些和他们有牵扯的人都不在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许,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未必有人能再将他们认出来也说不定。
“王先生,你看,我能不能采访一下你?当年你跟叶大明星的事情,很多人都还好奇着。”陈小二看着拿着一根扁担和两个空桶从小阁楼里出来的王余,又凑上去说道。
“采访?事情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人知道我们?那么点破事,也有人想知道?”鱼伯继续往前走着。
陈小二看到王余回话,一颗心立时落底了。
“怎么会没人想知道呢?当年您那么大牌的导演。再带上一个玉-女大明星。说不见就不见了。几十年过去,连点消息都没露出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奇怪着……”陈小二一边说话,一边从王余手里“抢”过两个水桶和一条扁担。
王余斜睨了陈小二一眼,看了看他拿到手里的东西,这才说道:“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会有什么人惦记?是有人惦记我家玉芝吧。”
“怎么会,您可是当年的香江大导演啊。”陈小二赶忙捧道。
“一个台前。一个幕后;一个人见人爱大美人,一个糟老头子;大家喜欢谁,你也不用忽悠我这个老家伙了。”王余说着,突然又转过话头道,“既然你想听听,那也没什么不可说的。这事,压在我心底下也有十几年了,现在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就跟你说说罢~”
一个秘密,沉在心底十多年。此刻被人一提起,就如同破堤的黄河水。一泻千里而出,再也关不住嘴门。
王余絮絮叨叨的说着,从他开始当导演说起,说到认识和发掘叶玉芝,再到两人被黑-社会威胁与追杀以及反抗,最后亡命奔逃……
所有的一切,都在王余口中平平淡淡的说出。
这么多年过去,再惊心动魄的事,也变得平淡了。
但陈小二却深知当年香江的乱象,更深知两人能从哪个漩涡里逃出,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只为个人的尊严、自由已经两人间不愿放弃的忘年之恋,是多么的不容易。
陈小二几乎没有思考的,在王余说话的那一刻,就打开了录音笔。他提着桶儿扁担随着王余坐缆车往上,一直走到周易家边的涌泉口,打了两大桶水,才往回走。
不多时候,又到了花木满荫的阁楼前。
王余的故事,在这个时候,才说到一半。
他看到近在眼前的阁楼,忽然岔口道:“你把桶放下来。”
陈小二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意思——这还没到地儿呢。
虽然心中疑惑,他还是将桶放了下来。
王余一把抓过他手里的扁担,将缠在扁担两头的两个装满水的大桶又挑了起来。
别看他年纪不小,但挑着两桶水,可比第一次挑水的陈小二显得要稳当轻松得多。
他稳当当走进阁楼门里,放下两个大桶,大声吆喝道:“玉芝,我回来啦!听你的,是周易那伢子家门边的水——可累死老头子我了!”
叶玉芝看他大气不喘、大汗不出的样子,又看了看才过去不久的时间,怀疑道:“这么点时间——你不会又在烟溪里面打了水来的罢。”
“怎么会?烟溪里的水和那条沟泉里的水相差那么大,你尝尝不就知道了?”王余见叶玉芝怀疑,不忿的说道,“我不过是搭了个便车,坐了那个缆车上去,肯定快啦!”
叶玉芝对于这个有前科又有演技的老油条并不十分信任,她更相信她的舌头。
她拿了个瓜瓢,舀了一瓢水,倒入唇口之中。
清冽的泉水在她口中荡漾,将绽红的唇、柔软的舌,都滋润了个遍,让她直直打了个激灵,甘澧的美就润进了心里。
这样的甘美滋爽,也只有周易屋边的那口清泉了。
“味道正么?”
“正!”叶玉芝脸上霎时绽开了笑容,如同一朵玉兰在风中颤立,在叶间摇放。
陈小二在旁边看着眼前的美人品水、绽笑的一幕,不由愣了愣神。这样的风韵,实在是少见了,也着实让人心动、心颤。
借着熹微的晨光,美人完美的鹅蛋脸上那一刀划破大半张脸的疤痕若隐若现,就如同美玉上划了一刀一样,并不影响玉的精粹,竟反而将玉质的温润柔美愈发的展现了出来,让人愕然感伤的同时,又添上了一种奇异的美感。
良久,他才上去招呼道:“嫂子好!”
叶玉芝听到招呼声,这才发现门边上竟还站着这么大一个活人,玉白的脸面,不知为何,如同夏日的白荷一样被粉色轻染。
“这位是?”她看了陈小二一眼,转头看着王余说道。
“他叫陈小二,一个狗崽子,说要采访咱们。你不愿意的话,就不用管他了。”王余毫不客气的说道,仿佛刚才人家累死累活给他挑了这么两大桶水,都是电影里演出来的——根本没这回事。
陈小二的身体也算不错,按理说,挑两桶水,也不算多难。但这事儿第一次做,技巧没把握住,三分力气能做的事,就得用十二分、二十分,哪能不累?眼看着现下都气息不平、满头大汗的,背后的衬衫都湿了老大一片。
他听得王余的话,眼底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他最开始说什么“媒体工作者”,倒是有些往自个儿脸上贴金了,却没想到王余这个老江湖这么快将他脸面揭了下来,不觉生出半分尴尬。
“你好。”叶玉芝嗔了王余一眼,对着陈小二伸出手道,“水是你帮我家那口子担回来来的吧。他就这样不饶人的脾气,你别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陈小二受宠若惊一般的,赶忙伸出手,在玉手上轻轻一沾,方才感觉到一丝的温润柔软,那白玉般的手儿又收了回去,直让他心中韵韵、似有所失。
王余忙活了一阵,将陈小二使唤得团团转;眼见日头稍高,店里的事儿都忙活完了,客人还没有来,便盛了一大钵擂茶,又装了三五碟酸萝卜、酸黄瓜、酸莴笋、辣刀豆、炸红薯片之类——借着这酸辣爽口的凉菜,借着喷香怡人的擂茶,故事再一次在王余的口中延续下去。
“当时我就想着藏远点,找个别人找不着的地方,和玉芝隐居起来。
也不知为什么,就走到了这里,看到这个万里苍山深处,见着这个藏风聚水的地方,这眼睛就转不动了、脚也挪不动了。
我就说,‘玉芝,咱们就在这里住下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提议
当王余还在说着他的故事,当陈小二还在享受着他作为狗仔的第一次采访,并萌生出成为一个真正的可以站在台前的媒体工作者的时候,当赵蔚还在洞天和周妈谈论着美容、服装、珠宝饰品的话题的时候,一个会议,在平安-县的县城召开。
这是一个普通的会议,关于黑茶的会议,似乎与周易与洞天都没有什么关系。
平安以茶立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经历过明清时茶叶贸易之旺盛,到近现代以来,平安-县的茶叶贸易一度低靡到渊谷底部。直到前些年,华夏世博会的召开,平安-县的黑茶作为湘南省的一个特色展现在整个世界面前,平安-县的茶业才再一次复苏,甚至出现井喷之势。
原本不温不火的平安黑茶,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内,走出了平安,走出了湘南,走向了全世界;与此同时,各种良莠不齐的产茶制茶厂出现了,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平安-县茶产业发展的同时,过度膨胀带来的泡沫在经历了短暂的狂欢之后,在烟花落尽后,满地硝尘的尴尬,让所有平安人必须面对。
黑茶从来都不是一种大雅之茶。
它从出现的一开始,就是以低廉的价格、沉厚的味道,充足的保存时间,得到无数边关之地人们的喜爱,尤以藏青蒙古族人欢喜。
随着时间而发展,黑茶从一种“边关之茶”、“廉价之品”,逐渐走入了中上流社会。
这是平安人所需要的、所欲见的,也是整个茶市场的发展所需。
平安黑茶独特的口味、醇厚而奇趣的香气、澄亮的色泽以及耐久耐收且因收纳之地的不同而产生些微不同的味道而得人追捧。
但奇特往往代表小众。所以平安黑茶从未有如西湖龙井一般天下皆知,也未如碧螺春一般“吓煞人香”,更不像武夷山间那一株大红袍遗世珍贵、人所向往——它就是这么一样带着一些独特气息的普通的茶。
若以平安黑茶比之植物,那绝非是什么“四君子”亦非“花开时节动京城”更非“去世奇葩”,也不是这青山上每到春天就红遍的映山红,很可能是那悬壁水崖之下,多见又不易见的“扁担花”。
它独特,但不珍奇;它不易见,但又平凡;它受人喜,但有更多的人忽视它,或者轻然一瞥。
随着世博会的余热过后,黑茶的“盛世”也悄然而去,留下的,是那一个个良莠不齐茶厂的尴尬,也是当地政-府的尴尬。
眼看着黑茶一日日滞销,眼看着一个个好的坏的茶厂接连倒闭,黑茶又该何去何从?
椭圆形的长桌上,县里的头头脑脑都坐着,吞云吐雾,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如同以往一样——大家随意的说说、谈谈,该记录的记录,该拍照的拍照,事情也就过去了。
“……我看周易那小子不错。他种葡萄能种出这么大个名堂来,为什么不让他种种茶叶试试?”坐在第五把交椅上挺着一个大肚子的中年人突然转过话头说道。
在场的人听了那个中年人的话,顿了一顿,这才将口中的烟雾缓缓的吐出。
“老伍,你有什么好的意见,仔细说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嘛。”坐在最中间的那位开口说道。
“我的意思是,不是清山镇边上有个莲花山吗?本来就是咱们安化黑茶的传统产地之一;这些年,也没见什么出产,不如干脆承包给周易。这小子种葡萄种出了点名堂,连葡萄酒都销到了国外,不干脆让他种种茶试试……”
在场的人听了伍姓中年人的话,都不以为然。种葡萄跟制茶有什么关系?种葡萄种好了,茶叶就能种得好,就能制出好茶来?
别说别人不以为然,即便是伍姓中年人自己,也不大相信周易真能种出什么好茶叶、能制出什么好茶来。
他之所以有这么个提议,完全是听说周易对于莲花山那一片地方有些意向,再加上他作为一个清山镇人,家里因为周易的缘故,得了些利润,而他自己本来就是周易的大堂哥周阳的同学,这才在这么个会上提上一嘴,至于成与不成,他倒没有什么想法——毕竟心意还是要尽到不是?
这个时候,就见得陈金昌教周易去“公关”“拜山”的好处了。
明明一个看起来不像那么回事的提议,却在伍姓中年提出的一时间,在他自己都没想到的、连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顺利得超乎想象的全票通过了。
莲花山,就在这样一个连周易都没预料到的时候,以一种他没有预料到的方式,以极小的代价,改姓了周……(未完待续。)
今天休息~
不想写,休息一天……
嗯,就这样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魔都
东海之滨,魔都,一个大型超市内,两个长腿的高挑女人戴着墨镜,推着购物车,行走在一排排的货架之间。
即便在魔都这样一个东方明珠,这样一个集聚了东方世界无数时尚美人的地方,在这个大超市内,两个高挑女人仍然是那么显眼。
魔都仍属于南方,平均身高不算高的男人们,看着那两条直插天际的大长腿,看着穿着高跟、隐隐高出周围人一个头的两个女人,不由暗暗叹气,悄悄挪开了步伐,生怕在两女的光耀下,愈发的显露出自己的卑微与矮小。
即便这样,也挡不住这些躲在货架后面、购物车后面、远远的离开的男人们如同探照灯一样游离的目光。
他们就像在寻找着什么物品一样,总是无意间将目光扫过两女高挑的身材,扫过那两条让人惊叹的想要抚摸把握的长腿,扫过那浑圆的臀部、那腹部的平滑、那胸前的高耸、那下巴的微翘与鼻梁的笔直与精致,最后停留在精致妆容的面容上,久久注目,而后在两女头发微动、脑袋微转的一时间,如同遇见了猫的老鼠一样,里面将目光移开,整个人又不知道“钻到了哪个暗洞里去!”
两女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目光的逡巡。
无论是欣赏的、饱含情欲的、想要占据、掌握和控制的,抑或是无视的,各种各样的目光,已经无法让她们有哪怕一丝的动容与注目。
她们或者自己的世界里,浑然没注意到整个世界的光辉随着两人的移动而移动、随着两人的动作而变化。
廖兰兰成为模特很久了。
从那个偏僻的群山围拱的小镇上的一个野孩子,到因为爱美而参加空姐的培训,再到被人发掘成为模特界的一颗新星,这一路走来,有多少幸运又有多少苦痛。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并不喜欢这个行业,但她似乎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在别人为此整容、为此汲汲营营甚至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的时候,她“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别人的青眼、追捧,而后到各个模特大赛上获奖,在t台上展现属于她自己的光彩。
她并不喜欢这个行业,但在父亲入狱、母亲住院的时候。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唯有撑起这个家,坚持下去。
索性她运气不错,在她青春最胜的时候,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这比她知道的某些人,要好多了。
这次因为参加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连春节都没回去。她一如既往的,携着好友。到了大超市里疯狂扫货。
这是她自我的一种解压方式。每次参加完活动之后,她都需要疯狂的购物,来发泄冰冷而精致的妆容,那颗心的躁动不安。
同时,她也需要为父母长辈准备一些礼物。
过年没回家,她更需要为家里添置一些东西,为父母带回去一些东西,以弥补她心中的某种亏欠。
超市逛得太多了。已经开始失去了新鲜感,因为货架上的东西。总没有太多的变化。
廖兰兰有些失望,她环视着四周。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目光被一个黛绿色的包装袋所吸引,准确的说,是被包装袋上的两个字所吸引。
她拿起了包装袋,口里念了起来。“擂茶?”
“二嫂擂茶?这是什么?”旁边的女伴看着她拿起的东西,也好奇的拿了一袋,翻看起来。
廖兰兰才注意到擂茶前面的“二嫂”两个字。
同时,“二嫂擂茶”这四个字的正中间,还有一个椭圆形的女人的头像。
她看着这个头像。不知为什么,总感觉眼熟。
“二嫂擂茶?”她嘴里念叨着,心里想到:擂茶不是我们平安-县的特产么?
带着这样的疑惑,她将包装翻转过去,看着包装的产地,上面赫然写着:湘南省平安县清山镇。
“你要买这个吗?我看还不错,能量不高,也够绿色,没有什么添加剂。就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旁边的女伴拿着一袋擂茶,可有可无的丢进了购物车。
“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得这样可以直接冲泡来喝的擂茶。我竟然不知道我们哪里生产出了这样的东西,还卖到沪上来了。”廖兰兰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喜似的,抓着一袋墨绿色包装的擂茶,爱不释手——她觉得今天出来这一趟,算是圆满了。
“你们家乡的特产?以前可没听你说过。”女伴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可以冲泡的擂茶。”廖兰兰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包装袋上女人的头像,脑袋中总有一个人影在晃动,分明是她熟悉的一个人。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想了半天,就是想不起包装袋上的这个妇女是谁——她确实是认识的。
廖兰兰并不愿意这个疑问在心里待太久。
她打开了手机,找到号码,拨了过去。
“妈~你在干嘛呢?”
“我在做菜啊。”电话那头还能听到热油在锅里的“滋滋”声。
“做菜~?做什么好菜?有麻辣鱼块,我好想吃~”
“没有,就两青菜,还有辣椒玫瑰肉——麻辣鱼块,等你回家做给你吃。”
“啊!玫瑰肉啊,你一定要给我留着点……”
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廖兰兰看着手里的东西,才想起打电话的目的,这才说道:“妈,我过两天就回来,您就别惦记了。我在超市里买东西呢!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什么?”
“擂茶啊!”
“擂茶?不是咱们平安县的吗?你不是在魔都吗?那里咱们会有擂茶?”廖妈奇怪的说道。
“我正纳闷着呢。我看这包装上,都说是我们清山镇产的——叫‘二嫂擂茶’……”
廖妈听得“二嫂擂茶”四个字,立马想起来了什么,“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这二嫂擂茶,就是周易二伯母做的。周易的那个二伯母你知道吧,就是我以前叫二嫂、你也跟着叫二嫂的那个……”
“啊~~~是她啊!我说怎么这么眼熟~”
“我前段时间听说她大女儿周婷回来了,研究出个可以直接冲泡的擂茶,在周易那里借钱办了个加工厂,搞得风风火火的,没想到东西竟然这么快就已经卖到魔都去了……”廖妈听得消息,也止不住惊讶。
她不知道,周婷本来在魔都读大学,她为数不多的好友里面,恰好有一个人在魔都有渠道,这便帮忙将她的擂茶摆上了魔都超市的货架。
当然,这也是她那位朋友看好“擂茶”这种平安县的特色产品的缘故。(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疑惑
廖兰兰回到宾馆,迫不及待的将擂茶冲入饮水杯中。
香浓的气息,玉米与花生在杯中一同起伏、米浆的味道深入她灵魂的深处,勾起某种味觉的回忆。
虽然有些不太一样,但总有某种特别的东西是一样的,一样到让远在他乡的廖兰兰,在看到满街的不属于她的节庆的气氛下,不由潸然泪落。
“兰兰,你没事吧。”身旁的女伴,体贴的递过纸巾。
她能理解廖兰兰的想法。事实上,看着周围所有人阖家团圆的时候,谁没有一点孤单与落寞?只是这杯擂茶,将廖兰兰心底的所有郁落,都勾离了出来,都随着眼泪一样,如断了线的珠子滴落。
“我没事。”廖兰兰眼眶泛红。她擦了擦脸颊上的泪痕说道:“就是有点想家了。”
这是她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
“是啊,我也想家了。”闺蜜紧紧的抱着廖兰兰,彼此依偎着,如同两只上了岸的鱼,相互吐露、一同呼吸。
这个时候的夜早已下来了,不知道是谁,或许觉得气氛太过沉闷,突然在窗外放起了烟花。
遥远的夜空下,轰然的如同雷鸣般炸响,炸开一朵朵烟火,在空中落幕。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明艳烟花的冷落,两个女孩却透过烟火,看到了属于她们的故乡的上空那个相似的熟悉的场景,心中的孤寂,就愈发的,如同黑色的墨汁浸染了清水一般的。迅速的洇散开去。将这个心湖侵染。
烟火落幕的时候。两个女孩的心都空了一大半,一如那烟火后的暗黑色天空。
女孩将窗帘拉上,把电视机打开。
“我们看看电视吧。”或许电视里的欢娱,能让人好受一些。
廖兰兰那双大大的明亮的眼睛,早已经被泪水洇湿,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鹿,着实楚楚可怜,让旁边的女闺蜜看了都不由生出爱惜之意。将她紧紧的抱住,希望以自己小小的身躯,给予她温暖。
她也不知道要看什么频道,一如往常的,将电视定在了芒果娱乐。
屏幕闪动着——
“本台记者最新消息,根据网易资讯爆料,前香港著名女影星叶玉芝以及著名导演王余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悄然隐退,最近被发现在湘南省平安-县清山镇某旅游景区。
这对昔日的导演与明星,如今结为夫妻。共同经营一家小食店。
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年的大明星、大导演远离香江那个繁华都市,到湘南山区的一个偏僻小镇来隐居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两人的采访报道。”
“我们无法采访到叶玉芝小姐。现在我们采访一下当年的大导演王余先生。”采访记者说着话,和周围所有记者一样,将话筒递到王余面前。
“请问王先生,当年是什么促使你和叶玉芝小姐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在网上看到叶玉芝小姐的照片,比现在很多大明星还有靓丽,请问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保养办法?她有复出的想法吗?照片上叶玉芝小姐脸上的那道刀痕是怎么回事,你能解释一下吗……”
十几张口,一同向王余提问;十几个话筒,都递到她面前,要磕到他的牙上。
“谢谢大家的到来。我可以告诉大家,玉芝暂时没有复出的想法。至于我们当年为什么隐居到这个小镇上来,我想我已经给出过答案了,大家在网上也能看到。”
“你是说是因为黑-社会的追杀吗?你能说说当年具体的情况吗?叶玉芝脸上的刀痕,也是这样造成的吗……”
“当年香江的乱象,我想大家都知道。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我也无意再追究了。当年的人,现在也老了,我看过新闻,知道现在的香江早已经不像当年——当年在社会上拿刀的古惑仔,现在不知道在那个街头喝茶嘞!”王余笑着说道。显然,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对于当年的事情,已经没有了计较。
“您作为导演,我想请问您,您有没有复出的想法?”突然,一个女记者发问道。
所有人都在问叶玉芝,明星美人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冷不丁出来一个人,问他的打算,王余不由愣了一愣。
他在听到这个记者问话的同时,在听明白她话里意思的同时,脑袋里似有什么东西一震,手不由一颤,似乎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在等待他去掌控。
就如同一个久未握剑的剑手,在看到、在听到剑器震鸣的一瞬间,双手立时生出感应,心也不由发热。
“我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者说,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毕竟,时代变化得太快,我这个老东西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人看啊!”王余依旧笑呵呵的,但眼底,无人可察的闪过一丝落寞……
廖兰兰原本涣散的瞳孔,在看到王余面孔的一瞬间,立时汇聚成一点,将电视机照到眼里的光线都准确的转换成信号,传递到脑中。
如果对于“二嫂”还因为图像的失真,一时没认出来的话,这位小时候她就曾看过人家钓鱼、甚至最近几年还不时在她家门口路过的“鱼伯”,那就太熟了。
她一直以为对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民,就如同其他老头子一样,只是家里的那些花儿总让人眼睛发亮,同时那经常跑出去钓鱼的事,让她感觉到几分特别,在她心里多出一道特别的印记。
她怎么也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稍有些特别的、住在家门边的普通小老头,竟是香江的某位失踪的大导演。
甚至家里还藏着一位前香江的大明星。
她目视着电视上那张充满风韵的女人的照片。她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这俨然还是一个正处一线的大明星么?
那样的光彩照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她在那个小乡镇生活了这么多年,从小到大,无数次从鱼伯家的家门口路过,乃至因为满园的花而驻足,可是为什么,她偏偏对于这个女人,就没有一点印象呢?她甚至怀疑,电视里的清山镇,是不是就是她生活过的那个小镇了。
可是,湘南省有两个平安县吗?平安县有两个清山镇吗?清山镇有两个“鱼伯”吗?她甩了甩头,打消了脑中的臆想。
这实在太奇怪了。
“兰兰,你家好像就是这个平安县清山镇的吧。”旁边的闺蜜突然想起发出在擂茶的包装袋上看到的地址。
她本来并不知道廖兰兰家具体的所在地,只知道她是湘南人,不过刚才包装袋上的地址提醒了她。
此刻看到电视里的播报,她又再次回想了起来。
“是啊。”廖兰兰应道。
“那你认不认识这位大导演、还有大明星?”闺蜜好似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似的。
“我不是很确定,我脑袋还糊涂着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电视里那位前香江的大导演王余,应该算是我的一位邻居。我小时候,上学经常路过他家院子。我只记得他家院子里满庭的花,还有他喜欢钓鱼……”
“那就没错了!”闺蜜手在床上用力一拍,“你看电视里这位,不就是喜欢钓鱼吗?你看他后面的房子,满院子都是花,多好看?
你们哪里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刚才从超市买了擂茶喝了,现在又在电视上看到隐居的大明星。嗯,还有这么多花、树,还有这么高的山,一点都不比什么旅游风景区差,真是仙境一样的地方。
廖兰兰,我现在又多了一点羡慕你的地方。
这人与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女孩自顾自的感叹说着。
廖兰兰听着她的话,也注意到了人物后面的背景。
她有些惊讶,这背后的花园里的花,确实很多都是她熟悉的那种绣球花,可这地方不对劲啊——她们那儿也没有这样雅致的小阁楼。
她只记得鱼伯家,以前是一个小土屋,前面挖了个大池塘,周围种满了各种花草,尤其以绣球花为多,可与面前电视里这幅“花木层层、迤逦而开”的画面完全对不上号。
如果说她记忆中的画面,是一副乡村画卷;那么现在她在电视里看到的,就是一个画家将他脑中美景具现出来的画作。这几乎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
前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但后者才真正的让人向往。
“怎么回事?我才没回家多久,清山镇变化就那么大了?”廖兰兰心中充满了疑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
交通愈发的发达了。
高铁从魔都直抵湘南——小睡一会儿,睁开眼睛,廖兰兰就发现到了地。
随着熙攘的人群,出了站,不多时,就听得呼唤声。
廖妈老早就看见了她那个带着墨镜的大长腿女儿。
她这个女儿在人群里,太显眼了,周围一圈都没有人,像是被故意空出来一段供她行走的一样;而且廖兰兰这身高,加上脚底的高跟鞋,在熙攘的人群中,作为一个女孩,也足够鹤立鸡群了。
“妈~”廖兰兰依旧如小时候,躲到了妈妈怀里撒娇,让廖妈的心儿都融化。
“受苦了吧。”廖妈心疼了摸了摸女儿的头,说道,“下次,有什么活动,妈陪你一起参加?”
“不要啦~妈~”廖兰兰并不觉得她在台上真的有多么的光彩照人,她不愿意亲近的人在台下看到她在台上的样子。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你这孩子,还是这么个死倔脾气。”廖妈轻轻的点了点女儿额头上娇嫩的皮肤。
“哎呀~妈~”廖兰兰感受着额头上的触感,又不由娇嗔出声。
……
车载着廖兰兰一路往东。
环湘高速早已经开通,却还是廖兰兰第一次坐车走过。
高高的路桥架飞在群山之间,长长的玉带水河在桥下溅过,偶尔还能看见一团团的岫雾山岚……
她还远没看够的时候,车就往高速桥下而去。
“就到了?”她疑惑的说道。
“都一个多小时了,这还走的高速。还不到。怎么办?”廖妈没好气的白了女儿一样。
“真是太快了。我记得以前要走三四个小时呢。”廖兰兰感叹的说道。
“是啊。现在交通可便利了。”
母女俩下了高速桥,道路依旧平畅畅的,宽阔着,不过几分钟,廖兰兰就发现周围的山景熟悉了起来,又回到了她以前走过的那条路,只是道路整改得宽阔了一些。
“咦——妈,那边怎么还有一条路。这是往哪里去的?上次我回来的时候,还没看见呢!”廖兰兰正往窗外张望着,突然看见平畅的路面,分出一支,跨水绕山的走向一个莫名的地方。
“那是最近才修的。那些路过清山镇的车,以后就不用进镇区了。听说还是周易推动建设的……”廖妈说道周易的时候,努力的让自己展现一种平淡的语气。
这人与人之间真的难比。虽然她觉得自家女儿已经够好了,但比较来,总有让人丧气的差距——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更好一点呢?谁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是周围最出挑的那一个呢?
“周易啊……”廖兰兰目光闪了闪。
那对她是一个有些遥远的名字。
小的时候。还在一起玩儿;长大了,她留在这个乡镇。而他到了外面求学——她也多么希望跳出这个山区、这个偏僻的小镇,到外面去看看呵——
现在算是见着了,各种光怪陆离都见识过了,却又渴望家乡的平静了。但一切却再也回不到过去那个宁静的时候……
车依旧在往前开,廖兰兰望着随着道路向前的那条清河怔怔出神。
“咦——”廖兰兰看着清澈的河水,突然发出异叹。
“怎么了?”
“这河水怎么这么清了?”廖兰兰惊喜的看着泛着波光、摇曳着水草的清河说道。
“前段时间,周易跟朝廷合作,又请了专家来治理……”廖妈开着车,一边跟女儿解释道。
廖兰兰突然发现,清山镇的任何变化,似乎都离不开那个她曾经很熟悉现在却那么陌生的家伙。
“我说兰兰,你跟周易小时候玩得这么好,怎么长大了,就不怎么凑一起玩了呢?我看你们有时候见了面,连话都不多……”廖妈突然说道。
“哎呀~妈~我也长大了好嘛!还天天跟个野孩子似的,跑出去玩,有意思吗?”
“我又不是叫你真出去野。我是说,你们小时候玩得那么好,有句话叫怎么说的?‘青梅竹马’——就算当不了男女朋友,也可以多交流交流嘛。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
“嘁——还‘青梅竹马’,多少年的老故事了……”廖兰兰故意面露不屑的说道。
无论是周易还是廖兰兰,都有他们自己的自尊与骄傲,也几乎注定了,两条线在短暂的交汇之后,再次平行而异面,即便她们的距离依旧是那么的近,但必然越走越远……
车进了镇区,没多久驶入一个狭小的巷道,停了下来。
廖家的房子就在眼前了。
廖兰兰看着近在眼前熟悉的房屋,又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走到旁边,伸出头看了看。
“怎么了?还不上楼?”
“妈~我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鱼伯……是怎么回事啊。”她看着邻近她家房屋的、不到十许米远的那间倾颓的土屋,疑惑的说道。
“电视里头不都说了吗?人家是香江的大导演啦!现在听说回香江去了,估摸着不会再到我们这样的小地方来了……”
“我在电视里看到他家的房子可不是这样子。看这样,好像很久没人住了似的。”
“早搬了。周易不是在洞天那边、烟溪旁边,弄了个葡萄沟吗?很多人都住那边去了,环境好,种葡萄赚的钱可比你妈累死累活的好多了……再过些时候,咱们家也要搬过去——我已经选好了地面,就在那边养老了。”
“真的假的?那这边的房子怎么办?”
“抵押给周易呗。反正种葡萄也是赚钱的……如果不是我们跟周易他们熟,那好地块还不一定轮到我们呢。”
“哎呀,怎么又是周易,我听得都起耳茧子了!”廖兰兰嗔道。
“没办法,谁让现在人家是‘周半镇’呢。在这清山镇上,说什么都离不开这个人。”
“‘周半镇’?有没有这么夸张?”廖兰兰讶然道。
“怎么夸张了?我看是保守……”
“妈,我怎么听你话里面,有股子酸气呢。”廖兰兰抱着廖妈的手,笑着说道。
“当然酸咯。要是你们都是一起长大的,凭什么她王梅家的就这么争气?”廖妈并不掩饰满嘴的酸味,说道。
“哎呀呀~都怪你女儿不争气咯~”廖兰兰故作伤心的说道。
“怎么会。你可是我的宝贝女儿,虽然比周易差了点,但咱们不跟他比!他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只有你才是我的宝贝好女儿啊。”廖妈抱着廖兰兰,在她娇嫩的脸上亲了亲,说道。
“妈~你肉麻死了……”
————
今天出去有事,咱们明天再见!(未完待续。)
暂时无法回家,抱歉!
有事,人还在外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廖兰兰回来的第二天,廖妈就带着她往葡萄沟去。
廖兰兰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心。
她在电视上看到过烟溪水畔的风景人情,除了某些熟悉的痕迹,其他所有的一切都陌生极了,好像哪里不是在她家旁边的不远处、不是一个她小时候曾抓过鱼、捞过虾、捉过螃蟹、游过泳的地方,而是一个遥远的景区,就像大陆西南的那片云彩下的天空一样。
廖妈开着车行驶在公路上,行驶在穿镇而过的那条清水河边。
河中清波荡漾,小样的古朴雕花船只,在上面来往穿行,在码头停驻待客。
“妈,我们去坐船吧。”廖兰兰都不知道多久没做过船了,连她都不知道她自己有多么想要感受一下在碧水中的徜徉。
廖妈见着难得回来一次的女儿眼中的期盼,不由点了点头,将车在路旁一个宽阔的地方停放好,而后领着廖兰兰往水下小码头而去。
“坐好嘞!开船咯!”船头的老汉吆喝了一声,将挂在岸上的铁链抛上小船,人随之跳到船上,手中竹篙用力一顶,整只小船便离岸而去,破波而行。
“妈~船不会翻吧。”廖兰兰扶紧左右木栏,担忧的说道。
老汉的一番动作,让整条小船左摇右晃的;低沉的一边,船舷的上端几乎已经接触水面,水好似要溢进来似的。
“没事的!只要你不自己往水里跳,我保证你掉不下去。”老汉耳朵很灵,听得廖兰兰的担忧。大声说道。
船经过开始的震荡。很快稳了下来。
廖兰兰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开始有闲趣观赏两岸的风景,看着这碧水之下的青草,“油油的在水里招摇”。
大的、小的鱼儿,一群群的,从船底下、水草间游过,时而跃出水面嬉戏——溅起的水花,让人心都荡漾了起来。
廖兰兰不禁将手伸了出去,接住那被近处的一条乐舞的小鱼。不经意间溅起的几颗小小的水珠。
“别伸手,那水脏着!”廖妈看到廖兰兰伸手,已经来不及阻止了,只能赶忙警告道。
“脏?怎么脏了?”廖兰兰看着碧波泠泠的小河,不由奇怪道。
“当然脏啦!”廖妈白了廖兰兰一眼,说道,“十来年的污染,人的粪尿都往河里排,这才几个月,怎么干净得了!你别看这水清。还有鱼,但还脏着呢!”
“啊~~”廖兰兰素来是个极喜欢干净的人。听得廖妈的话,看了看水,又看了看沾在她手上的水珠,竟有些不知所措。
旁边将手伸到水里的游客,好像被烙铁烫了一下似的,赶忙将手缩了回来。
“呐~给你张纸,擦干净手。待会到了烟溪那边,再到水里去洗洗。”廖妈看着廖兰兰呆目无措的样子,好笑的递过一张纸巾。
廖兰兰拿纸将手上的几滴水珠拭净,仍有几分不敢相信;即便理智告诉她,妈妈说的才是对的,但她还是将仍有水痕的手,放到鼻前嗅了又嗅,带着几分疑惑的说道:“我看还好,没有其他不好的气味。”
廖妈对于这条清水河的映像,还停留在几月之前;对于河里的水,还停留在那种屎尿齐聚、脏污黄臭的映像中。
她也凑过鼻子,在廖兰兰伸过来的手掌上闻了闻。
“确实没有臭味,真的干净了很多。不过——你还是别往河里面伸手了。烟溪那边水好着呢,怎么玩都可以。”廖妈对于河里的水还充满着疑虑。
船很快进入了烟溪。
烟溪的水,显然要更加明快清碧了不少;清淡的水体上,甚至能闻出水流淌时带着的独特的气息与气味,那愈发轻柔的水波,让廖兰兰的心再也忍耐不住,将手伸进的水波里,在清澈的水里轻轻的摇摆着、挥动着,任由水的纹理在手指间分开,略过手上每一丝最细柔的部分,而后悄悄的,溜开了去……
水路并不远,走到那块巨大的截断整条溪流的飞湍巨石之下,船再一次近了岸。
所有的人,都吵嚷嚷的往岸上走;小孩哭闹着,还带着几分对柔波中徜徉的回味与不舍——可比坐在摇篮里、飞车上有趣味多了。
饶过巨石,再往上走一段,无数的木制古朴小阁楼,在烟溪水畔,沿溪水而走,迤迤逦逦的往上而去。
每一栋阁楼,以每栋阁楼为中心,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阁楼看起来大致仿佛,但布局是不一样的,形式也各有异同,颜色木料也有少许的分别;阁楼周围的花草树木、流水山石,凭着主人喜欢,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
有人花木丛丛、百花绽绽;有人的屋门前挂鸭悬肉,还带着年节的气氛;有的阁楼,有被移来的几株大树荫蔽、被藤蔓攀爬,如同林中的小屋……一切,就像在童话里似的——无数的小阁楼建在两片山体之间、建在小溪之畔、建在花草丛林之中,那么的妥帖熨当,没有一丝的突兀,好似他们本就生长在这里、本就留存在这里,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月了……
那一层层攀爬的苔藓,那青石板上古老的烙印,似乎成为了最好的证明与传说。
廖妈在一栋房屋面前停了下来。
似乎这栋房屋,与周围其他小阁楼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着她。
但相对周围的小楼,这栋房屋还充满着“建筑”的气息与人为的痕迹,周围都是木屑、石粉,在整块风景画中,就如同一块奇怪的水印斑痕一样让人难以接受。
楼阁的周围,并没有什么荫蔽的花木,也没有奇石的点缀,看起来空旷而荒芜,连苔藓都不愿意去攀附,更少了岁月带来的韵味——哪怕只是几月的时光,但时光的作用下,某些东西会变丑,但某些东西,却会永久的沉淀下来,成为一种让人观之着迷、闻之欲醉的图案和气息。
“妈~这是我们的小楼吗?”廖兰兰颇有兴致看着新建未成的木制楼阁,心中几乎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在这样的一间木楼里,悠闲而优雅的生活了。
那对于廖兰兰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梦,总是要做的……
————
正处于求职阶段,更新极不稳定,请见谅~(或者说,还在看书的读者,已经习惯了?)
明天(貌似已经过零点了?)有更(好吧,不出意外的话?),后天去上海,然后就是漫长的?面试,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一个好的入职的机会。
希望吧。
也感谢还有不离不弃的你们?(最近书评都没看过,不知道有没有吐槽或者言论的,不知道那几位书友还在不在。)(未完待续。)
故事后面的交代与就到这里吧
故事远没有结束,但在我心里,早已经结束了。±UU小说,www.uu234.com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个故事,写到这里,已经没有了写下去的力气。
写整个故事的时候,也是我整个人生最艰难的一段,压抑到最底下的一段——在我的梦里,也希望有故事主角这样的生活,或许还要更加放肆一些,但当我写出来,展露在UU小说,知道要展露在人前的时候,心中的更多的放肆,立马又收敛了起来、压抑了下去。
几番提笔又顿,到现在,也确实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虽然在你们的心里,或许这个故事还有很长很长……
阳痿总胜过太监。
无论如何,交代一下后续吧——
鲜果店铺开了、葡萄酒业发展了,芙蓉山的茶业也发展起来,小镇的旅游业也开始焕发出她应有了生命力。
鱼伯重新出山,说服周易投资,在芙蓉山,拍了他这几十年来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小青》——根据金庸老先生UU小说的“越女剑”改编,周易作为没有太多画面的男配,廖兰兰还有前面提到的几个女孩分别作为女主、女配等出场。
小镇按照周易的想法建成了,这不仅是周易的事,也是整个小镇镇民的事;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人能想到,普通的一个山乡小镇,竟展现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展现出如此神奇的面貌——一切都如此的不可思议,但一切又如此的自然而顺意。
第n届黑茶会被定在清山镇举办,一个黑茶博物馆建立了起来,借着黑茶、借着红酒,借着山水的清幽,清山镇开始在整个世界的视野里展露她的面貌与风情,同时展露的,还有平安-县、还有湘南省的风情与文化……
时间如逝水,在所有人身上留下了痕迹。
抔土聚成了人形,人形又化为抔土,什么都没带来,也什么都没带走。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的逝去,一直被周易压抑在心底的那个念头开始浮出水面。
他在很早很早就已经感觉到,在大陆的西北,似乎有什么在召唤着他——而他也隐隐明白,这一去,或许就将与整个世界、与这个星球寰宇,做一次告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