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小皇叔TXT下载大唐小皇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小皇叔全文阅读

作者:马千牛     大唐小皇叔txt下载     大唐小皇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大唐小皇叔 第二百八十九章 阎立本回京 0

    虬髯客所言,即使盯紧了李示昌,要报找到技干承易事。毕竟讫干承基当年依附于李佑门下并非什么秘密,在长安城里还是有不少人能够认出他来的,今番再回京师,肯定不敢大意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千秋节越来越近。虽然宋孝杰丝毫不敢懈怠,可是自从那日李元婴在李元昌门前的惊鸿一瞥后,就再也没有绕干承基的消息了。

    当然,虽然事情没有一点进展,但李元婴还是相信,只要把李元昌给盯牢了,讫干承基迟早一定会再次出现。根据后世的记忆推断,李元婴相信,绕干承基和李元昌两人之间,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个判断绝对不会错的!

    只是因为讫干承基的意外出现,将作监那边李元婴就暂时去不了了,研“活字印刷术”这件事情就完全交给了李治,美其名为既然这个贺礼是以两人的名义进献,自然一人出智,一人出力了。

    而和李元晓的打猎活动也就此停歇,这个理由也简单,以当年李恪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为鉴。

    本来按照李元婴自己的想法。他和李元晓一块打猎的地方,多在长安城外的山林中,确实有危险。肯定是不能再去了,但是将作监就不同了,将作监地处皇城之中,还是皇城里最靠近宫城的那一排建筑。再安全不过了!当然除非是讫干承基把左右监门卫都给收买了,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萧钥却丝毫不敢大意。苦苦相劝,李元婴也就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萧钥虽说他是职责所在,但也是为了自己好,要说最安全的地方,肯定还得算是自家大院。

    而且从滕王府到将作监,虽然并没有多远,但也有一段的距离,也要穿过春明大街。所以这段日子以来,李元婴就没有出过府。

    今天当然也不例外,其实今天应该是长安城自从西征大军走后最热闹的一天了,也不知是不是巧合,越王李贞、贺兰安石、武顺他们这拨扬州人,和江王李元祥、阎立本、刘仁轨那拨从苏州来的一起到了。

    贺兰安石和武顺那边李元婴可以不管,但阎立本是滕王师,按理李元婴是得去城外迎接的,不过这个节骨眼上,萧钥连将作监都苦苦相劝。还哪敢让李元婴到城外去。

    李元婴心想虽然刘仁轨和阎立本联名弹劾了李元祥,不过李元祥和阎立本他们应该还是同路回京的,要是去了城外见到李元祥,只怕少不了指桑骂栊,冷嘲热讽,也破坏心情,所以便同意由萧钥代他出城迎接阎立本去。

    ※※

    “王师,正则!你们终于是回京啦,元婴这些日子里在京师可是望眼欲穿了!”得到通报后,李元婴马上就赶了出来,人未见,声音就先到了。

    “咦?大姐,姐夫!你们怎么也和王师一起过来了?安民坊那边去过了吗?”走出来后看到站在阎立本后边的贺兰安石夫妇,李元婴也愣了一下,贺兰安石虽然久在扬州为官,但贺兰家在京师当然也有自己的房子,即使贺兰安石不先回家,也应该先去安民坊的武顺娘家吧,怎么先跑到他这儿来了!

    武顺马上就妩媚地笑道:“滕王殿下,这次儿家郎君能够从扬州迁任京师。而且得授侍御史这样的清要之官,可多亏殿下了!”

    “大姐不必如此!姐夫能够出任侍御史。元婴也出力不多,如果要感谢,大姐和姐夫就感谢侯相公吧!”李元婴摆摆手道:“大姐、姐夫!王师、正则!先别在外边站着了,里面请吧!”原来走过来谢恩来了,怪不得自家不回,娘家也没去,就先跑到他滕王府来了,李元婴恍然大悟。

    贺兰安石边走边感激道:“虽然侯相公是安石姻亲,不过若非殿下,安石即使能够调回京师,也不可能一下子擢为侍御史!”

    “姐夫这就言重了,你我本是一家人,又何必再说两家话呢!”李元婴淡淡一笑,接着询问道:“不过元婴可没想到姐夫和王师是一块回京的,这一路上还算安稳吧?”

    武顺抢先答道:“回殿下,也就是在路经陕州的时候因为大雪而耽误了几天!原本越王殿下也是要和儿夫妇一起到平康坊拜访殿下的,不过因为要先进宫觐见圣人和燕贤妃,所以才遣儿夫妇先行过来的!”

    “越皇侄有心了!自从越皇侄贞观七年之官徐州以后,历任徐州都督、扬州都督,就甚少回京,好不容易回京一次,当然是要先去见过皇兄和燕贤妃了!”李元婴轻轻一叹,转而对阎立本问道:“王师,在海州分别的时候,元婴曾对王师有过交代,请王师在回京路过扬州时,能把宁飞兄弟的孤子带回京师,不知王师还曾记否?”

    “殿下放心吧!宁飞的孤子已经被阎侍郎带回京了,现在在后面与大子敏之在一起呢!”抢着说这话的当然还是武顺。

    阎立本也颌道:“这次回京也是凑巧了,立本到扬州的时候。越王殿下和贺兰御史也恰好要动身回京,所以我们也就一块回京了!虽然天官还算乖巧,不过这一路上要是没有武夫人帮忙照顾,立本和正则两人也束手无策啊!”

    刘仁轨笑道:“是啊,和姚璃那小娃娃相比,天官确实乖巧多了!”

    “天官?就是宁飞兄弟孤子的名字吗?当日元婴匆匆而过,却也忘记问了!宁天官,这名字倒也不错!”不过李元婴随即皱了皱眉。狐疑道:“王师、正则!你们回京的时候应该是与江王兄一起回来的吧。怎么江王兄回京就没有带上几个侍女吗?”阎立本摇摇头苦笑道:“殿下。江王元祥回京,哪能没有侍女随行!只是立本和正则这才刚刚弹劾了他,又如何能从他那儿借来几个侍女照顾天官呢!”

    听到李元婴提到江王李元祥,刘仁轨也是脸色一沉,拱手道:“殿下。仁轨这回让殿下难做了!”

    “正则说的是弹劾江王兄的事情吧!”李元婴马上宽慰道:“这个。正则不要担心,关于江王兄的事情,王师也已经把它写在信上寄给某了!虽然江王元祥是某的兄长,而且当年都是在大安宫里一起长大的,不过江王兄在苏州二二。确实是葵竹难书,即使换作某在苏州,也会和正则作公”竹的举动。正则何罪之有!”

    “是吧,正则!某就说过殿下肯定不会怪罪于你的!”阎立本也在一旁笑道。

    刘仁轨见李元婴应该不像是作伪,这才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虽然刘仁轨在苏州的时候坚定不移地耍弹劾李元祥,不过他却知道滕王和李元祥关系不浅,因为他记得当初在江南,临近苏州的时候,滕王和滕王妃就常常提到江王李元祥,这一路江南行来,在他的印象里,好像也只有江王元祥能被滕王这样提在嘴边。

    “好了,这个,正则就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了!你可是我们大唐的“强项令。啊!”李元婴又赞了一句。

    “咦?殿下,照娘不在府中吗?”武顺见迟迟不见她妹妹的身影,不禁问道。

    “嗯,照娘这几天回安民坊去了,云缨也有好些天没有见到照娘了!”

    “什么!”武顺顿时怔住。惊诧道:“殿下和照娘可是闹什么别扭了?”叫苦不迭地同时,心里更是暗骂。她这妹妹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敢和滕王殿下使什么小性子,还跑回娘家了!这天下哪来这么好的妹夫啊,把姐夫调任回京不说,还给了侍御史这么一个重要的官职。

    “大姐误会了。照娘没有跟元婴闹别扭!”李元婴也知道武顺是误解了。狐疑道:“难道大姐不知道吗?三娘婚事已经近了!某恐丈母那儿人丁不多,忙活不过来。所以便让照娘带些人回去帮帮忙!”

    “三娘婚事将近?”武顺更是惊异,茫然地摇了摇头。

    贺兰安石也好奇道:“三娘也要完婚了吗?不知是许配何家子弟啊?安石和贱内以前怎么没有听说!”

    萧钥代李元婴答道:“贺兰御史,武家三小娘子许配的是金紫光禄大夫,行左骁卫将军郭孝恪之弟。宁远将军郭孝慎!这个大媒还是英国公给保的呢!”

    “英国公?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世绩?”贺兰安石反问道。

    李元婴颌道:“正是英国公!郭孝慎在英国公帐下为将,千秋节后不久也要返回并州,故而婚期较紧。

    应该是丈母知道大姐和姐夫已经回来了,所以就没有再派人把喜讯通知你们吧!”

    贺兰安石点点头,继而道:“那既然这样,殿下这里安石就不再坐了!安石与贱内先告辞了!”

    李元婴知道贺兰安石是要去武宅,也就没有挽留。

    进了客堂,李元婴突然想起那个宁天官是和贺兰敏之在一块,如今贺兰安石夫妇走了,贺兰敏之当然也就跟着走了。迟疑了一下。说道:“记得以前某表露过要把宁飞兄弟的孤子接进京师后,宋孝杰就曾经和某说过,希望能够让他家来抚养宁飞兄弟的孤子长大,因为宋孝杰和宁飞本为异姓兄弟,所以某也答应了!现在宋孝杰不在这里,萧卿,你辛苦一趟,把宁天官带到宋孝杰家里去吧!”

    “喏!”

    ※※

    刘仁轨并非滕王府属官,在李元婴这里小坐了一会儿后,也就起身告辞了。待刘仁轨走后,阎立本才紧张地问道:“殿下,刚才立本在莆桥驿见到萧将军的时候,萧将军告诉立本。说是殿下前些天在长安城里看到讫干承基这个。贼子了!”

    李元婴点点头,抱拳道:“因为讫干承基有可能潜伏在京师,所以元婴没能前往城外迎接王师,还是王师恕罪!”

    “殿下言重了!殿下千金之躯,岂能因区区老朽而立于危墙之下呢!”虽然阎立本是李元婴名义上的老师,但这徒弟的身份可不一般,阎立本哪里还会在乎这点儿虚礼。要是李元婴因为出城迎接他而受到什么危险,那他都没处哭去!不过阎立本好像想到了什么,奇怪道:“殿下。立本刚才从春明门进城的时候,在城门口好像没有看到有新贴讫干承基的画像吧?难道殿下还没有把这个消息告知左右武候府吗?”接着又皱了皱眉,迟疑道:“殿下是在顾忌魏王泰吧!不过这个统干承基可是涉及到了当年庶人佑谋反叛国一案,依立本看,虽然魏王泰是左武候大将军。但即便是他也不敢在这方面上做什么手脚吧!”

    李元婴摇了摇头,冷笑道:“王师想错了,元婴并非是担心李泰会做什么手脚,而是现这个,讫干承基可能与汉王李元昌有些关联!甚至讫干承基能够混进长安城,恐怕也是李元昌的手笔!元婴是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讫干承基除去。若是将元婴已经知道讫干承基现身京师的消息公之于众,那一旦统干承基失踪,李元昌第一个肯定会怀疑到元婴的头上!”接着便把他当日所见,以及后面的推断跟阎立本述说了一遍。

    阎立本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寒声道:“讫干承基犯有谋逆大罪,而汉王李元昌却将其收入门下,殿下,如果您的猜测无误的话,这汉王李元昌恐怕也谋反之意啊!”

    李元婴看着阎立本欲言又止的样子,皱眉道:“王师,您莫不是想要上疏揭露李元昌反行吧?这可不成,此皆是元婴之臆断,岂可作为真凭实据。本朝可不兴什么风闻言事!”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汉王李元昌乃是梁州都督,总督梁、洋、集、壁四州,此地乃是拱卫京畿之门户,兵出乎午谷,不日便可兵临蓝田关。一旦反叛,怕有一场大祸啊!”阎立本愁苦道。风闻言事他自然不敢,而且风闻言事的对象还是当今天子之弟,一不留神就会反惹一身骚。可是既然知道李元昌可能会谋反却无动于衷,也难心安,心里面那个纠结啊!

    “王师杞人忧天了!汉王李元昌何许人也,在梁州尚数触轨宪。王师为刑部侍郎,难道还不清楚吗?”李元婴一副轻蔑的表情,宽慰道:“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李元昌不反叛便罢,否则。庶人站就是他的前车之鉴!而且王师莫忘了。皇城内还有数十万番上府兵,何惧宵小!”,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九十章 太极殿前

    :二月二十二。最热闹的天总算是来临了!而李亢卑,束了弘文馆求学生涯后,今天也是第一回还没有到卯时就从床上爬起来了,太极殿朝见,就算李元婴想赖床也没法子!

    从长乐门进了宫城后,作为外命妇,武照是要去长孙皇后那儿报到的,李元婴也就只能独自一人沿着城墙往太极殿方向走去了。虽然附近也有不少或服紫,或服绯的大臣一同赶路,不过李元婴看了看,这些人里面并没有他比较熟悉的,而且那几个服绯的官员他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所以在长乐门刚碰上的时候点头打了一个招呼后,也就各走各的路了。

    说实话,李元婴开府这么长的时间,除了几个和他有过交集的大臣外。他还真没认识几个人”,别说普通的官员,就连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这些政事堂宰相,李元婴和他们甚至连话都没有说上几句,也就是碰面的时候,知道谁是谁罢了!

    “二十二郎,慢点走,等等为兄!”

    虽然临近朝会,人来人往的。但毕竟是在宫城里面,温声细语是有,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安静的,后面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李元婴还是很清楚地听到了。回头望去,原来是密王李元晓在后面跑着。

    “密王兄,元婴还以为你早就到东上阁了!”李元婴笑着往回走去。

    “唉!”李元晓听到这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别提了,差点为兄就赶不上朝会了!难怪以前听说二十二郎在弘文馆求学的时候,每天清晨郝处俊都要拿面铜锣坐在二十二郎的卧寝外边!这三九严寒的大冬天,这么早起床可真是受罪啊!”李元晓和李元婴不同,早早地就外放之官去了,并没有被李世民送到弘文馆的经历,不管在此前的大安宫还是后来之官貌州,应”日上三竿李元晓连忙摇头,“二十二郎莫忘了,你的府中有滕王友郝处俊,为兄的府里也有密王友啊!”

    一路说笑,两人很快就到了太极殿前面得东上阁,李元晓突然问道:“二十二郎,前几日为兄在东市恰好遇到椎奴,听维奴说,这次二十二郎进献给皇兄的寿辰贺礼是以二十二郎和雏奴两人之名?””不错!”李元婴颌笑道:“那天椎奴正好碰上了元婴在给皇兄准备寿礼,便一直纠缠着元婴。没办法,当然就只能是答应他了!”

    “那也是雅奴和二十二郎比较亲近嘛!为兄可是给皇兄准备了一张大虎皮呢,可没见雏奴纠缠着为兄啊!”李元晓有些羡慕地说道。

    李元婴顿时怔了一下,深深地看了李元晓一眼,总感觉他这句话好像另有意思,随即恢复淡然,微笑道:“密王兄说的是,谁让元婴带着他游了一遍江南呢!””这到也是!不过说起来能够说动皇兄同意椎奴下江南的,恐怕也就只有二十二郎了!”李元晓依旧是笑眯眯的,接着又好奇道:“记得去年的时候,听说二十二郎进献给皇兄一个名曰“望远镜,的东西。就巧夺天工,令皇兄爱不释手。而这回的贺礼,更是能让雅奴抢着要分一杯羹,恐怕更非凡物吧!””这个到时候密王兄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了密王兄。岂不是就丢了神秘感了!”李元婴当然还是守口如瓶。

    “神秘感?”李元晓愣了愣,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不过虽然名词陌生,但意思也好理解。摸着下巴道:“嗯,二十二郎这话也有些道理,那为兄就拭目以待了!”只是马上又换了一副惋惜的表情,遗憾道:“为兄也犯傻了。二十二郎去年能够拿集望远镜,今年的贺礼当然也是与众不同,早知道就抢在雉奴的前面了!”

    李元婴点头笑道:“那明年密王兄可要记得了!”心里面却暗骂,抢在维奴的前面?那也得老子肯才行啊!你以为随便阿猫阿狗就能让老子伤透脑筋才想出来的东西给匀出一半?

    “咦?这不是江王兄吗?你我兄弟二人应该也有两三年没见了吧!听说江王兄可是前几天就回京了,怎么没有到元晓的寒舍坐坐啊?”看到李元祥里面而来,李元晓也是一副亲热的样子。

    也是一只小狐狸!李元婴心里面马上又给李元晓下了一个定义,当初在大安宫。谁不知道密王李元晓和江王李元祥水火不容!不知内情的人,还真以为他们是一对好兄弟呢!

    “哼!”李元祥早就看到了李元婴和李元晓两人站在东上阁前窃窃私语,因为刘仁轨和阎立本的弹劾,他早就对李元婴恨极,而李元晓更是他少年时的宿敌。所以李元祥理都没有理会李元晓的笑脸,别了一下,就和李元晓擦身而过。只留下一声冷哼。

    和李元晓比起来,李元祥确实是不值一提啊!李元婴心里暗道。

    对于李元祥和他见面时的情形,李元婴也早有预料,不过可能是因为打心里就从来没有把李元祥当回事过,李元婴也没有怎么恼怒。

    看着李元晓悻悻的样子。李元婴莞尔道:”密王兄,元婴突然想起了当初我们在大安宫时候,那时候的密王兄和江王兄,一见面好像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呵呵,无所谓了!某看李元祥不顺眼。李元祥视某也同样不顺眼!”李元晓冷冷一笑,转而道:“不过二十二郎啊!依为兄看,李元祥这次怕是也要恨你入骨了!听说李元祥那日一进京,就被皇兄给叱骂了一顿!嘿嘿,他那个苏州本就是一个远离京师的偏僻之地,而现在更是被贬为建州刺史!听说二十二郎这次黜涉江南,也曾到过建州是吧?啧啧,咱们这位江王兄,恐怕是要受苦喽!”

第二百九十一章 寿礼

    展奴。都准备好了吧!”看着他那此兄弟子侄,献上攒“李元婴慢慢移到李治身后,小声问道。

    “小皇叔放心,都已经准备妥当了”。李治掂了掂手里捧着的托盘,一脸喜悦,不过随即又迟疑道:小皇叔,既然我们已经把《孝经》给赶印出来了,那您为什么又突然要让雏奴把那些活字印刷版面也带进宫来啊?”

    “这些天辛苦雉奴了!”李元婴微笑道:小皇叔前两天想了想,我们今天备的这份寿礼,表面上是一本《孝经》,但其实质却是活字印刷术,而那些活字版面,正是活字印刷术的精华所在,若是将其弃之,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

    “小皇叔说的是!”李治点了点头,下意识地往后面看了看,虽然道理是不假,不过那两大箱子东西也太显眼了点!

    这边李元婴和李治在下面窃窃私语,那边李元晓也把早已准备好的寿礼给呈了上来,一张黄澄澄的斑澜虎皮。

    “皇兄,这张寅皮注门是臣弟前些日子在键州郊外打猎的时候亲手猎到的!寻思着马上就是皇兄的寿辰了,所以便它给留了下来,等到皇兄寿辰的时候进献给皇兄!”李元晓得意洋洋地拱手说道。虽然李唐宗室皆尚武,包括李世民在内,没有几个是不喜欢打猎的,不过能像李元晓这般亲手猎一头斑澜大虎却不多见,因此李元晓也确实有得意的资格。

    “好一张寅皮!二十一郎真吾弟也”。李世民本就是个好打猎的主,今天又是他的生辰,见到一张这么漂亮的虎皮。也是一阵欣喜。

    旁边的长孙皇后也赞道:“二十一郎武艺过人,可惜如今天下已定,宇内澄清,无所施耳,若当天下未定时,陛下得二十一郎岂不美乎!”

    “皇兄、皇嫂谬赞!”李元晓喜滋滋地退了下去。不过对长孙皇后的话却不以为然,虽说现在天下已定,但是周边的西突厥、吐蕃、薛延陀、高句丽等等还都不怎么安分呢,就说征讨高昌的大军,也才在半个多月前刚刚从长安出,可是能用他李元晓为帅,为将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李元晓自己也没抱这个幻想,他对现在键州刺史这个职官还是很满意的!宗室诸王中,除了留京不之官的少数几人以外,就属汉王李元昌和他距离京师最近了,一个在秦岭边上,而另一个就在潢关外!

    虽然前些日子在一起打猎的时候,李元婴也从李元晓那儿听说了他在统州的山林里射死了一头斑澜大虎,不过却没想到李元晓进献的寿礼竟然就是从这老虎身上扒下来的!心里还真为李元晓捏了一把汗,李世民自己是喜欢打猎不假,但吴王李恪、汉王李元昌、蜀王李惜,还有已经伏诛的李佑,都曾因为攻游过度而被申斥,甚至罢官过!

    同时也有些奇怪,前几天他就是以这个为借口,才拒绝了李元晓再一同去城外打猎的邀请,按理说李元晓应该会有所注意才对吧,怎么还这么莽撞呢?

    也许是因为来不及重新准备其他寿礼吧,李元婴这般猜测。

    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皆对李元晓赞赏有加,李元婴这才放下心来,看来李元晓这回是赌对了!不过李元婴随后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脑袋灵光六闪,顿时明白过来,这李元晓还真不莽撞,李恪、李元昌、李惜、李站,一个接一个地因为过度狩猎而被李世民斥责不假,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人弹劾。而今天是李世民一年一度的寿辰,谁会自讨没趣寻李世民的不自在呢!

    可惜李元晓没有想到,李元婴也没有想到,还真有触这个霉头的人”

    李元祥本就因为被贬为建州刺史而心里面窝了一把火,建州在什么地方?就是今天的福建南平,嗯,要是换成一千四百年之后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李元祥所处的年代可是大唐贞观年间!这时候的建州能有什么,恐怕连人都没有几个,掰着手指头算来算去,一共也就俩县”

    ,正沤比北

    原本因为李元晓是京畿边上的貌州刺史,而他则被配到远在天南的苏州,李元祥心里面就已经极度不平衡了,凭什么啊?李元晓的生母只是一个才人,可他生母却是九嫔之一!所以才会在到任苏州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用以泄愤。如今他更落魄到了建州这种不毛之地,可是李元晓却因为区区一张虎皮而被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大加赞赏,李元祥哪还能受得住!

    就在李元晓满面春风地退下之时,传来了李元祥那阴阳怪气的声音,“二十一郎啊,这寅皮虽好,但某听左右说,二十一郎自从进京后,连日来就一直与二十二郎结伴出城败游,不曾停歇!二十一郎虽然箭术出众,不过能猎到这么一头斑澜大虫,想必在键州的时候,也没少出城败游吧!这可不大好啊,难道二十一郎忘记了皇兄当年的教诲了吗?。

    “李元祥,你”。李元晓满脸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怒视李元祥。

    李元婴忙在后边拉了拉李元晓小声道:“密王兄,这里可是太极殿,何必跟一个,被贬之人一般见识呢!”这才让李元晓稍稍冷静下来。

    当然李元婴心里面同样在暗骂着,这李元祥想阴李元晓也就罢了,却也把他给连带上了,幸亏因为意外现讫干承基,后来才停了出城败游,否则还真让李元祥这王八羔子给一石二鸟了!不过同时也在暗叹,损人不利己,还真有李元祥这样的人!在李世民的寿辰上找晦气,就是真能把李元晓给怎么样了,李元祥自己恐怕也讨不了什么好吧!莫非李元祥还真想到岭南去喝西北风不成?

    虽然李元晓恨不得把李元祥这个同年的亲哥哥给生吞活录了,但在太极殿上,在李世民面前,在群臣百官面前,也只得先忍着,马上抬头观察了一下李世民的表情,果然原本心情正佳的李世民早已黑下脸来。不禁咬牙切齿,李元祥,某看你能有什么好下场!不过李元晓对自己却并不怎么担心,他喜好诣二不假,但其素来明哲保身。凡经有了李恪、李示昌等打儿鉴了。他又岂会犯这种错误,在键州的时候,也只是在旬假时偶尔出城政猎而已。进京后之所以拉着李元婴打猎,就是因为在貌州的时候被憋坏了。

    谁也没有想到李元祥会在这大喜的日子里突然向李元晓难,全都面面相觑,太极殿内落针可闻,而早前因为狩猎过度而被罢了官的李恪恰巧就站在李元祥旁边,顿时尴尬不已,当然也把李元祥给恨上了。李恪本来就极不愿想起这件往事,而李元祥却哪壶不开提哪壶。

    其实李元祥脱口而出后也就后悔了,他刚才就是头脑热,看到李世民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后两腿立刻就软了,那个叫欲哭无泪啊,想想他刚才都干了些什么,”

    不过还有更让人没有想到的,就在李元祥话音落后不久,站在宗室位的李承乾扫了一眼对面的大臣队列,突然徐徐说道:“某记得御史大夫马周去年作为河南道黜涉大使也曾经到过键州吧!”

    原本分散在李元祥和李元晓身上的目光立马就全都集中在了马周一个人的身上,李元婴则是愕然地看向李承乾,没听说李承乾跟李元晓,跟马周有什么过节啊?

    李承乾当然和李元晓、马周没有什么仇,但同样也没有什么交情,真正让李承乾不舒服的是李元晓因为猎到一头猛虎而被众人盛赞,究其原因嘛,谁让人家李承乾是个政子呢!

    李治也顿时紧张起来,马周是御史大夫。同时也是他的晋王府长史。他当然不希望看到马周有什么闪失!他的晋王府长史,可比李泰的魏王府长史杜楚客强多了!

    马周眉头微皱,抬眼看了一下李承乾,不慌不忙地出班道:“回禀陛下!太子殿下!臣奉诏黜涉河南道,观省风俗,皆闻键件刺史,密王元晓勉行善事,颇有政名,更未因败猎而荒政事,望陛下明察”。

    李元晓听罢也顿时松了一口气,不担心归不担心,但他可不敢保证马周在这个时候会说些什么,毕竟他一点儿也没有料到太子李承乾会突然插进来一脚,更不知是敌是友。接着嘛当然就是挑衅地朝李元祥那边看去,当朝御史大夫都这么说了,李元祥还能怎么蹦醚!

    李元祥当然也看到了李元晓那轻蔑的目光,心里更是忿恨,不过即使再气不过,这回李元祥是没敢再头脑热了,只能在心里面暗暗腹诽,马周老儿在键州能停留多长时间?李元礼私自出藩去了扬州听说马周就要到他的藩地后,都知道立刻往回赶,只是运气不济,被魏征给逮了个正着罢了。李元晓自然不傻,还能在马周身在键州的时候出游败猎?

    ,万

    从李元祥炮轰李元晓后就一直黑着脸一声不吭的李世民,在长孙,皇后耳语几句后紧绷着的脸才渐渐舒缓下来,淡淡说道:“好了,二十郎、二十一郎都先退下吧!”

    “喏!”虽然李元晓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在今天这今日子,即使他的皇兄对李元祥再不满,也不会怎么样的。而李元祥更是长舒了一口气,暗暗庆幸小心翼翼地退了回去。

    太极殿内的气氛依旧凝重,长孙皇后展颜笑道:“接下来应该就是二十二郎了吧,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二十二郎进献了一架能够十里之内,一览无遗的“望远镜”不知这回,二十二郎又为你皇兄准备了什么样的寿礼啊?”

    “再皇嫂,臣弟这次的寿礼是和雉奴一起准备的!”李元婴拱了拱手说道,李治也随即捧着黄绸子盖上的托盘跟着走出班来。

    “咦?这是何物?竟如此轻薄!”长孙无忌不禁愣了愣,这托盘上盖着的黄绸子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突起。虽然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娘舅兼老丈人,前几日也曾问过几次,但是李治却一直守口如瓶,只知道这里面是李元婴想出来的点子。不过想想去年那架望远镜,好像也是这般大也就释然了。

    一块小小的托盘,一面普通的黄绸子,立马就吸引了殿中全部人的眼球,至于刚刚生的那点不愉快,也再没人理会了。既然是滕王李元婴准备的寿礼,那期待值肯定是很高的!其中唯有李泰、李元祥和李元礼三人颇为不屑。

    万众期待下,李元婴轻轻地掀开黄绸子,一本还散着墨香的《孝经》静静地躺在托盘上。

    “这,这是什么?好像是一叠纸张吧,”众皆愕然,其结果和他们心里所期待的东西大相径庭。一叠纸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

    不过李世民却露出了一丝笑意,对张阿难道:“下去把二十二郎和雕奴准备的贺礼呈上来吧”。

    李元婴不禁暗翻白眼,别人不知道托盘上的东西是个什么玩意儿,李世民还能不知道吗?他去将作监的时候。可一点儿也没有避过方伟。

    张阿难很好奇地匆匆走下台阶,不过待清楚地看到纸张上印着的那两个字后,却是一呆,目光怪异地在李元婴和李治脸上扫过,这才大”一卷!”虽然并不是传统的卷轴书,但是张阿难也不懂得该怎么形容,顿了一下后,还是以“卷”称之。

    先前是失望,而现在嘛,就是一片哗然了!其实如果只是《孝经》也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还算中规中矩。可是这份寿礼却走出自滕王和晋王两王之手,就太说不过去了!要不是因为李元祥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估计这会儿也已经出来嘲笑了!

    “《孝经》?”李泰先是有些错愕,随即就讽刺道:“滕叔椎奴!这就是你们俩辛辛苦苦准备出来进献给父皇的寿礼?果然是与众不同啊”。

    ※※

    注:唐人讳虎,寅皮即虎皮!

    唉,罪过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冲动(上)

    到李泰迫不及待地讽刺。长孙皇后眉头微蹙。怪嗔道位…甘雀。怎么这么说话呢!这也是二十二郎和雄奴的一番心意嘛!”伸手从张阿难手中接过那本《孝经》后,和刚才张阿难一样,也是一愣,虽然她贵为皇后,但这种线装书,她同样是第一回见到,抬眼向下面的李元婴和李治望去,询问道:“二十二郎,雉奴!这是?”

    李元婴淡淡一笑。而因为李泰的讽刺而憋得脸色通红的李治则上前两步,一脸自豪地拱手道:“回禀母后!您手上拿着的《孝经》叫做线装书,这个设想也是来源于小皇叔。与现在的卷轴书相比,这种线装书除了在阅读的时候比较方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比方说母后手上的这本《孝经》,翻开封面。第二页就是《孝经》的总目,《孝经》十八章,哪一章位于第几页,总目里面前有一一标明,一目了然。假如母后突然想要找其中的第十三章广至德章,只要在总目上找出广至德章所在的页码,马上就能翻到。但若是原来的卷轴书,那就要将卷轴全部展开,慢慢查找!当然。《孝经》篇幅较这线装书的优点还不明显,若是将其换作《史记》、《汉书》,线装书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妙,妙哉!滕王殿下果然是奇思妙想啊!”身为弘文馆馆主兼起居郎的褚遂良立马就惊叹道。而李元婴的新任滕王府长史,秘书少监颜师古也是两眼放光,心里面琢磨着等到他那本《汉书注》完成后,是不是也像滕王这样,把它给做成线装书呢!

    李泰脸上也有些烧,能让李世民诏魏王府置文学馆,李泰也算是一个好书之人,李治这么一介绍。线装书的好处他当然是心知肚明,只是嘴上却依旧不服输,不屑道:“也不过如此而已!”声音不大,可能传不到陛阶上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那边去,但李泰周围的宗室诸王,包括李元婴、李治在内,却都听得一清二楚!

    李治虽然也是嫡子,但由于其尚年幼,从来没有威胁到李承乾和李毒的地位,所以平常他和李泰的关系虽不能说亲密无间,也还算是不错。而且李治亦明白李泰之所以如此完全是针对他的小皇叔。不过泥人也有三分火,李泰这么咄咄逼人,李治亦是怒不可遏!

    “皇兄稍安勿躁小皇叔又岂会技止于此!这本《孝经》里面当然还令藏乾坤!”李治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

    李泰也是怔了一怔,他可没想到从来都是人畜无害的李治竟敢在太极殿上顶撞于他,脸上更是挂不住,狠狠地瞪了李治一眼,拱了拱手,冷笑道:“哦?那某就愿闻其详了”。

    一直作壁上观的李元婴这才慢条斯理地重新走了出来,并不理会李泰的言语,微笑道:“不知皇兄、皇嫂有没有现,这本《孝经》上的字体和平常其他的书卷相比较,好像也有少许不同?”

    长孙要后奇道:“字体?莫非二十二郎最近又创作了一种有别于“滕王体,的字体了!”

    这句话立刻就让身在太极殿中的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初唐书法名家全都眼巴巴地朝长孙皇后手里的《孝经》望去。

    不过褚遂良却有些狐疑,阳程侯褚宅和滕王府仅一墙之隔,他和李元婴在书法方面多有交流,如果是李元婴新创作了一种字体,他又怎么会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呢!

    低头略看了一会儿,长孙皇后愕然道:“二十二郎,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吧?看来皇嫂是看不出来了!”随即把《孝经》往李世民那送了送。娇声道:“陛下,您看呢!”

    因为刚才李元祥的事情,李世民心里面的气还没有消,现在李泰又跳了出来,即使李世民对李泰极为宠爱。也有些不满了。一年一度的生辰庆,可不是用来添堵的!不过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当然不会摆什么脸色,以前即使被魏征顶撞得怒火冲天。被长孙皇后说上几句话。也就不怎么生气了。

    李世民指了指《孝经》总目上的几个字,展颜道:“观音婢,难道你没有现,虽然这些字都是以“滕王体,为主,但这篇总目上这么多的章。字和“第,字,几乎都是一摸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抄写。要想做到这般,恐怕也不易吧!”

    长孙皇后顿时豁然开朗,惊道:“二十二郎,莫非你这部《孝经》是用民间所用的那种雕版拓印出来的?”

    对于这部《孝经》里面的奥妙。李世民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不过他也得装着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狐疑道:“二十二郎,记得当年皇兄还在太原的时候,也读过不少用雕版拓印出来的书卷。但是其字迹可没有二十二郎这部《孝经》这般清晰啊!”

    “回禀皇兄、皇嫂!不错。这部《孝经》并不是元婴抄写的,也非睢奴抄写,而是用拓版拓印下来的!不过并非是用雕版拓印,而是活字拓印”。李元婴回头招了招手,李道裕便领着四个,卫士把装着活字版面的那两口大箱子给搬了上来。

    “活字拓印!敢问滕王殿下。何为活字拓印?”虞世南连忙问道,他可是老秘书监了,雕版印刷之所以没能推广,其缺点他当然是一清二楚。而且虞世南也知道李元婴并非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在大殿上提出了“活字拓印”那其必有过人之处,心里隐隐觉得,这个“活字拓印。”很有可能会引起图书史上的一场大变革!

    李元婴微笑道:“这“活字拓印。其实也是元婴偶然间的突奇想。所以便私下寻求将作监李道裕主簿的帮助,让将作监的匠人们看看能不能把元婴的想法付诸实现,没想到还真的就成功了!至于何为“活字拓印李元婴看了看李治。“雅奴,你来介绍吧!”顺便地李元婴也提了一下李道裕的名字,今天之后。不出意外李道裕应该不会再窝在将作监里当个小闲官了,算是当年李道裕被连贬十四阶的补偿吧!

    比。,万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冲动

    到李泰迫不及待地讽刺。wwww.uu234.com书友整~理提~供长孙皇后眉头微蹙。怪嗔道位…甘雀。怎么这么说话呢!这也是二十二郎和雄奴的一番心意嘛!”伸手从张阿难手中接过那本《孝经》后,和刚才张阿难一样,也是一愣,虽然她贵为皇后,但这种线装书,她同样是第一回见到,抬眼向下面的李元婴和李治望去,询问道:“二十二郎,雉奴!这是?”

    李元婴淡淡一笑。而因为李泰的讽刺而憋得脸色通红的李治则上前两步,一脸自豪地拱手道:“回禀母后!您手上拿着的《孝经》叫做线装书,这个设想也是来源于小皇叔。与现在的卷轴书相比,这种线装书除了的时候比较方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比方说母后手上的这本《孝经》,翻开封面。第二页就是《孝经》的总目,《孝经》十八章,哪一章位于第几页,总目里面前有一一标明,一目了然。假如母后突然想要找其中的第十三章广至德章,只要在总目上找出广至德章所在的页码,马上就能翻到。但若是原来的卷轴书,那就要将卷轴全部展开,慢慢查找!当然。《孝经》篇幅较这线装书的优点还不明显,若是将其换作《史记》、《汉书》,线装书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妙,妙哉!滕王殿下果然是奇思妙想啊!”身为弘文馆馆主兼起居郎的褚遂良立马就惊叹道。而李元婴的新任滕王府长史,秘书少监颜师古也是两眼放光,心里面琢磨着等到他那本《汉书注》完成后,是不是也像滕王这样,把它给做成线装书呢!

    李泰脸上也有些烧,能让李世民诏魏王府置文学馆,李泰也算是一个好书之人,李治这么一介绍。线装书的好处他当然是心知肚明,只是嘴上却依旧不服输,不屑道:“也不过如此而已!”声音不大,可能传不到陛阶上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那边去,但李泰周围的宗室诸王,包括李元婴、李治在内,却都听得一清二楚!

    李治虽然也是嫡子,但由于其尚年幼,从来没有威胁到李承乾和李毒的地位,所以平常他和李泰的关系虽不能说亲密无间,也还算是不错。而且李治亦明白李泰之所以如此完全是针对他的小皇叔。不过泥人也有三分火,李泰这么咄咄逼人,李治亦是怒不可遏!

    “皇兄稍安勿躁小皇叔又岂会技止于此!这本《孝经》里面当然还令藏乾坤!”李治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

    李泰也是怔了一怔,他可没想到从来都是人畜无害的李治竟敢在太极殿上顶撞于他,脸挂不住,狠狠地瞪了李治一眼,拱了拱手,冷笑道:“哦?那某就愿闻其详了”。

    一直作壁上观的李元婴这才慢条斯理地重新走了出来,并不理会李泰的言语,微笑道:“不知皇兄、皇嫂有没有现,这本《孝经》上的字体和平常其他的书卷相比较,好像也有少许不同?”

    长孙要后奇道:“字体?莫非二十二郎最近又创作了一种有别于“滕王体,的字体了!”

    这句话立刻就让身在太极殿中的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初唐书法名家全都眼巴巴地朝长孙皇后手里的《孝经》望去。

    不过褚遂良却有些狐疑,阳程侯褚宅和滕王府仅一墙之隔,他和李元婴在书法方面多有交流,如果是李元婴新创作了一种字体,他又怎么会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呢!

    低头略看了一会儿,长孙皇后愕然道:“二十二郎,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吧?看来皇嫂是看不出来了!”随即把《孝经》往李世民那送了送。娇声道:“陛下,您看呢!”

    因为刚才李元祥的事情,李世民心里面的气还没有消,现在李泰又跳了出来,即使李世民对李泰极为宠爱。也有些不满了。一年一度的生辰庆,可不是用来添堵的!不过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当然不会摆什么脸色,以前即使被魏征顶撞得怒火冲天。被长孙皇后说上几句话。也就不怎么生气了。

    李世民指了指《孝经》总目上的几个字,展颜道:“观音婢,难道你没有现,虽然这些字都是以“滕王体,为主,但这篇总目上这么多的章。字和“第,字,几乎都是一摸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抄写。要想做到这般,恐怕也不易吧!”

    长孙皇后顿时豁然开朗,惊道:“二十二郎,莫非你这部《孝经》是用民间所用的那种雕版拓印出来的?”

    对于这部《孝经》里面的奥妙。李世民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不过他也得装着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狐疑道:“二十二郎,记得当年皇兄还在太原的时候,也读过不少用雕版拓印出来的书卷。但是其字迹可没有二十二郎这部《孝经》这般清晰啊!”

    “回禀皇兄、皇嫂!不错。这部《孝经》并不是元婴抄写的,也非睢奴抄写,而是用拓版拓印下来的!不过并非是用雕版拓印,而是活字拓印”。李元婴回头招了招手,李道裕便领着四个,卫士把装着活字版面的那两口大箱子给搬了上来。

    “活字拓印!敢问滕王殿下。何为活字拓印?”虞世南连忙问道,他可是老秘书监了,雕版印刷之所以没能推广,其缺点他当然是一清二楚。而且虞世南也知道李元婴并非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在大殿上提出了“活字拓印”那其必有过人之处,心里隐隐觉得,这个“活字拓印。”很有可能会引起图书史上的一场大变革!

    李元婴微笑道:“这“活字拓印。其实也是元婴偶然间的突奇想。所以便私下寻求将作监李道裕主簿的帮助,让将作监的匠人们看看能不能把元婴的想法付诸实现,没想到还真的就成功了!至于何为“活字拓印李元婴看了看李治。“雅奴,你来介绍吧!”顺便地李元婴也提了一下李道裕的名字,今天之后。不出意外李道裕应该不会再窝在将作监里当个小闲官了,算是当年李道裕被连贬十四阶的补偿吧!

    比。,万

    【Ti:亲爱的书友,当前章节已至本书最后一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9196/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小皇叔最新章节! 作者:马千牛所写的《大唐小皇叔》为转载作品,大唐小皇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小皇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小皇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小皇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小皇叔介绍:
大唐贞观,良相云集,将星闪耀,诸子夺嫡。他,一代天可汗之弟,未来唐高宗的小皇叔,且看他如何在这个风云盛世中走出一条属于他的道路!※※※※※※※※※※※※※※※群号:9o617472(滕王府)※※※※※※※※※※※※※※※大唐小皇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小皇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小皇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