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长安之变(中)
北掖门乃是董卓进宫的必经之地,此时站在门口负责警戒的十余名卫士,已经被宫中的小黄门提前调开,取代他们位置的,就是吕布帐下的秦谊、陈卫等十余死士。
看着董卓乘坐的铁壁车驶了过来,秦谊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长戟,紧张地直喘粗气。他悄悄侧身,用眼睛的余光看了眼陈卫等人,发现大家的表现都差不多,有名卫士的身体甚至连连颤抖。
能不害怕吗,大家今天要对付的,可是那权倾朝野的董卓!如果行刺失败,那别说未来的荣华富贵了,就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秦谊越想越是紧张,不过,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了坐于马上的吕布,看到了吕布偷偷递过来的眼色。
秦谊心中不由得一定,心中暗道:就连吕布这个董卓的义子都起了反心,这董卓今日肯定是有死无生!自己天天对上司卑颜屈膝,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屯将的位置,要想得到提拔重用,必须得抓住今天这样的机会!富贵险中求,赌了!想到这里,秦谊长喘了一口气,用力攥紧了手中的长戟。
而在这时,董卓的铁壁车也像往常一样,在宫门口的台阶处停了下来,随行的主薄田仪连忙上前,为董卓撩起了马车的门帘。
董卓轻轻皱了下眉头,低声嘟囔道:“每次到了北掖门就得下车,改天我一定要派人将这里的台阶全都铲去!”
田仪心中暗笑,知道日趋肥硕的董卓懒得走路,他低声劝道:“相国说得是,这几级台阶实在是别扭,明日属下就派人将它们铲去。还请相国移步,过了北掖门自有肩舆代步。”
董卓小声嘟囔一句,扶着田仪的手,踩着车夫的脊背,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他轻轻一甩身上的袍袖,慢步往台阶上走去。田仪领着卫士随后上前,特意落后三步,以突出相国的尊崇位置。
走了也就四五步,就来到了秦谊的面前,秦谊一看这机会不错,立即举起手中的长戟,奔着董卓的前胸就刺了过去!
就听当的一声,长戟的戟尖猛地刺破董卓身上的华服,狠狠地撞在了他贴身的铁甲之上!虽然没能刺破铁甲,可这冲撞力却让董卓身体猛地一晃。
事出突然,董卓身边的卫士谁也没有反应过来,见卫士们一脸茫然,秦谊抓住机会,急速撤戟,又猛地往前一刺。长戟用力戳在了董卓的胸口,虽然没有戳破铁甲,却也将这董卓从台阶上一下子撞落,下落的戟尖还顺势在董卓手臂上划了一个缺口,血猛地溅了出来。
田仪这才反应过来,大声吼道:“护驾!护驾!”
一面大声呼喊,他一面抽出腰间的佩剑,往秦谊那边跑去。卫士们听到喊声,知道表忠心的时候到了,也都跟着田仪上前,将那董卓遮在了身后。
此时董卓最忠心的卫士全都冲到了前方,身边一时出现空档。董卓顾不得处置手臂上的伤口,连退几步,急声叫道:“吕布护我!”
吕布大声答应,猛地一挥手中的方天画戟,刺向了董卓的后心!
董卓身体肥硕,贪图轻便,贴身内甲只在前方辍有铁片,后方乃是寻常的牛皮扎甲,方天画戟那是何等的锐利,戟尖狠狠地刺进了董卓的后心!
董卓惨叫一声,却没有当场毙命,而是不可置信地转过头来,怒声吼道:“你这个喂不熟的狼崽子!……”
还没等他骂完,吕布用力一旋手中的画戟,然后奋力往前一推,戟尖就从董卓的胸前透了出来!
董卓身边的卫士看到恩主倒在了地上,全都红了眼睛,怒吼着冲了上来。田仪更是顾不得理睬秦谊,冲在了最前方。
吕布却不想与这些锐士拼命,他从怀里掏出诏书来,高举过头,大声吼道:“奉皇帝诏书,只杀逆贼董卓,余者不究!快快放下武器,否则夷灭三族!”
听到他的喊声,董卓的这些卫士不由得一愣,许多人更是下意识地抛下了武器。毕竟在大家眼里,统治江山的皇帝乃是天子,每一句话都是代天行事,一般的小兵敢与他公然对抗?!
田仪高声吼道:“相国对大家恩重如山,你们就是这样报答相国的厚恩吗?!是汉子的,跟我冲啊!”
在他的鼓动下,约有十余人跟着他冲了上来。不过,田仪是靠溜须拍马这才上位,单论武艺只是稀松平常,仅是一回合,就被吕布一戟斩杀!
田仪已死,跟着他冲上来的这十余名卫士顿时士气大跌,秦谊、陈卫等人也都冲了上来,很快协助吕布将这些愚忠董卓之人杀得一干二净!
看着如狼似虎的吕布等人,盯着吕布手中高举的诏书,董卓的卫士们再也没有放抗的勇气,全都跪倒在地,颤声喊道:“属下拜见将军,将军饶命啊!”
吕布哈哈大笑,走到了董卓身边,抽出佩剑割下了董卓的人头。就这样拎着董卓尚在滴血的人头,策马跑到了王允府邸!
正在府中静候的王允得知佳音,几乎瘫倒在地,他赶紧命令士孙瑞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斩杀董卓之弟董旻、董卓之侄董璜,诛杀郿堡中董卓全族!同时,任命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擢升吕布为奋威将军,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封温侯!
董卓已死,群龙无首,麾下亲信自发的抵抗根本无法阻挡皇甫嵩率领的大军,很快,郿堡就被朝廷大军攻破,当场缴获黄金两三万斤、白银**万斤,至于绫罗绸缎、金银器物,更是堆积如山、数不胜数!
王允得知消息后,大笑,对左右从人说道:“如此,重建长安、洛阳有望!”
群臣连忙上前,对王允百般恭维、称赞,王允连连发笑,心中更加得意: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奸贼都死在了我王允的计策之下,我王允还有什么可惧怕的?
于是王允不与任何人商议,立即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任命种拂为太常、鲁馗为太仆、宋翼为左冯翊郡守、王宏为右冯翊郡郡守,等等等等,一口气任命了十余人。
平心而论,王允的这些任命还算公允,只是先前朝廷上已经出现了一个权臣董卓,群臣已经深受其害,深恶其行;而如今王允不再与大家推心置腹,更不再与大家共同商议权宜之计,其霸道行径也与董卓无差,这让群臣大为不满!
此时朝局已定,王允这才放出曹操,并安抚性地任命其为镇东将军。听起来这名头倒也响亮,只是在长安无兵无权,还不如城中普通校尉。
曹操被关押了这么久,受过诸多折磨,终于重见天日。不能说性情大变,可是那份对汉室的愚忠却也消失不见。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向王允建议:为免后患,请将董卓的旧部将领全都招入京中,或囚或杀。
王允却暗自皱眉,连连摇头。你曹孟德想干什么?董卓死了,正应该对他们加以安抚,免得犯上作乱,你却让我主动招惹他们,其心可诛!
曹操暗自兴叹,吕布却觉得曹操的建议很有道理,再次向王允提出建议,王允却更加起疑,当场否决。
这吕布现在也是奋威将军、温侯,被王允这般不留情面地拒绝,也很是难堪。为了挽回自己的脸面,也为了稳定军心,吕布听从曹操的建议,再次向王允提议,将缴获的董卓财产,赏赐给三公、各部将领,以安军心!
在王允看来,吕布的建议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自己按此实行,那大家不会赞赏他王允,却会对提出此意的吕布大为感激。吕布现在手握兵权,又有诛杀董卓的功劳,现在还想收揽军心,这小子想干什么?!其心可诛!
于是王允再次否决吕布的提议,并毫不客气地对吕布说道:术业有专攻,将军勇力过人,只需要考虑征战沙场之事;至于朝堂之事,还是交给我们这些人吧!
不仅如此,王允还立即任命崔烈为城门校尉、黄琬为司隶校尉,以分吕布兵权。至于那曹操,王允也准备好好敲打他一下!比如说,处置下他的亲家蔡邕!
说起蔡邕,也算是董卓的旧臣,过去董卓为了塑造自己的好名声,特意赦免蔡邕,并将他调回京中,委以重用。蔡邕虽然彻底投向董卓,却也与董卓有一份交情、对董卓也有一份感激。因此,当日听说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深感突然,不由得脸色大变,并长叹一声。
当时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当时蔡邕立即离席请罪,王允却不容分辩,将他押至廷尉处关押。现在既然要想重重敲打下曹操,让群臣见识下自己的威仪,王允就准备拿着蔡邕来杀鸡儆猴!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96章 长安之变(下)
夜,长安廷尉府,大牢之中。
蔡邕深深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笔又放回了几案之上,轻轻摇了摇头。
虽然被关在了大牢之中,可蔡邕对外界的情况还算了解。现在自己的朋友们在外多方奔走相救,可王允抓住自己曾被董卓封为高阳乡侯一事,愣是将自己的名字列入到董卓一党的名单之中,等待自己的将是死刑!
说句实话,谁不想活命,何况蔡邕的汉书尚未修完,还有许多文坛盛事等着他来完成。可是,现在如果想要活命,就得对那董卓口诛笔伐,可再怎么说,人家董卓都对他蔡邕有知遇之恩,自己岂能忘恩负义?!
蔡邕皱紧了眉头,苦笑一声,自己终究不能放下这文人的风骨。不过,不就是一个死嘛,反正自己的女儿蔡琰终于有了曹昂这个好归宿,就算死了,自己也对得起早逝的妻子了……只是,书还没写完,不甘心啊!
就在这时,狱门轻轻打开,狱卒领了一个穿着黑斗篷的人走了进来。蔡邕诧异地站起身来,可狱卒却没有理他,而是低声对那人说道:“大人,最多半个时辰,小的这次也是冒了大风险……”
那个穿黑斗篷的人轻轻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小锭金子来,塞到了狱卒手中。狱卒大喜,连连称谢,兴奋地离开。这个穿黑斗篷的人等到他走得远了,这才摘下了头上戴的椎帽,竟是曹操。
蔡邕轻轻皱了下眉头,低声说道:“孟德,你不该来。”
曹操上前几步,急声说道:“还不该来?伯喈,你要是再不上疏请罪,命都要保不住了!”
蔡邕苦笑一声:“没想到他竟然不肯放过我这个穷酸书生?王司徒真是变了,看来权势真的会改变一个人!难道说满朝诸公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说得了那王允?我会是董公一党?简直是笑话!”
曹操叹息一声,没有说话,他知道蔡邕需要发泄一下。
果然,就听蔡邕大声说道:“当日董公移驾长安,麾下宾客都说他有匡扶社稷之功,功勋卓著比得上姜太公,都劝说董公称尚父。当时就连王允也不敢出言反对,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于出面反对!
我却委婉进言,对董公说道:‘太公辅周,受命剪商,故特为其号。今明公威德,诚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为未可。宜须并东平定,车驾还反旧京,然后议之。’
董公听了,这才打消了妄称尚父的念头。这样难道还算是董公的党羽,就不能减刑吗?”
曹操轻轻摇头,只是低声劝道:“董卓已经伏法,伯喈就不要再称呼他为董公了。”
蔡邕大笑,笑中带泪:“董公即便有百般不是,可他对我却很是宽厚,对我很是赏识。别人可以非议董公,我却不能。
前次地龙翻身(地震),董公问计于我。我对他说:‘地动者,阴盛侵阳,臣下逾制之所致也。前春郊天,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董公听了,于是改成帛盖车,不敢逾越。
孟德,我不是请功,而是在阐述这一事实。我蔡伯喈绝非逆党,只是觉得董公对我有些知遇之恩,这才为他叹息,难道我也要对董卓口伐笔诛?那还算是人吗?!诺大一个朝廷,王允就容不得一点异见吗?!”
曹操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都是我们连累了你,这次王允是借题发挥,来敲打我和子修。谁让我占据了刺杀董卓的大义,有不少人主张让我出面协同王允处理政事,可是王允岂能放心让我插手朝政?谁让王允急需得到各地的支持,可他现在除了得到各地的交口称赞,一点儿实惠都没有!他正等着子修率先服软,代表兖州给他进贡粮草物资呢!
只是,允节(鲍信之字)前几日战死了,子修(曹昂)现在正与青州黄巾反复拉锯攻伐,正在僵持之中。别说给朝廷进贡物资呢,就连兖州军的军资供应都有些困难!不过,伯喈你放心就是,我已经命令那史涣急速赶赴河内郡,从轵县紧急调拨一批物资来,希望能来得及……”
蔡邕叹息一声,良久无语。
曹操低声劝道:“伯喈,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是,我却不希望你毫无价值地冤死,你的汉书还没有续写完成。
我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为你奔走,可你也得做出低头的姿态来,让那日趋刚愎的王允也能有个台阶可下……
再说了,不为别的,昭姬(蔡琰)还等着你照料,日后她和子修有了孩子,还得靠你来教授诗文,你可不能硬顶啊!”
蔡邕再次长叹一声,良久方才说道:“我听你的,孟德。唉!”
一日后,蔡邕上疏认罪,并对王允解释道:“我虽然被那董卓看重,却没有被官职和爵位所收买。毕竟我也算深明君臣大义,岂会背叛朝廷、袒护董卓?!如今不明世事,犯下过错,还希望能够免我一死。我情愿受各种刑罚,只求能有一个机会来完成撰写的汉史……”
在曹操的奔走下,此书一经传出,许多士大夫都有些恻隐不忍,上疏为蔡邕求情。
太尉马日磾更是专程前往王允府邸,替蔡邕求情道:“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定将是一代巨典!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会让朝廷有失众望,人心不服啊!”
不过现在王允也有些骑虎难下,考虑到自己的威信,他依然不肯让步,反而对马日磾说道:“从前,武帝就是怜惜司马迁的才华,让他活了下来。结果司马迁不思感恩,却写出了谤书,以致流传后世、有损朝廷威仪!
现在国势衰微,各地诸侯并起,对朝廷并无多少敬意。而那蔡邕却对董卓感恩戴德,立场不稳。如果让蔡邕活了下来,那他就有可能偷偷诽谤、污蔑咱们的幼主,对咱们这些先前委曲求全的臣子也会百般诋毁!到时候不仅无益于道德教化,反而会让忠良们蒙受批评与指责!蔡邕,非死不可!”
马日磾很是无奈,知道王允拿定了主意,也只能退走。他对等候在家中的曹操说道:“王允已经打定了主意,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了。要知道,善待人才,乃是一个朝廷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整理史料、流传经典,则是朝廷法统制定维护的保障之一。如今王允这般不重视贤才,切断了朝廷的命脉,阻碍了经典的传承,岂能长久?只是可惜了伯喈这个人才!”
数日后,就在曹昂服从朝廷的奏疏抵京后的第二天,就在史涣押解物资进京的前两天,蔡邕被王允下令处死!
蔡邕死讯传开之后,董卓旧部大惊。蔡邕只不过受过董卓的厚遇而已,可是就连他这样被公认的贤才都被王允活活逼死,就连曹操、马日磾等人接连求情都能被王允硬生生否决,我们这些王允眼中的逆党难道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就在蔡邕被处死后的第三天,长安城内军营中发生营啸,数十名忠于朝廷的校尉被乱军斩杀。乱军冲出营寨,冲进城里烧杀抢掠,直到吕布出面弹压并许下重赏,士兵们才听从命令返回营地,此时的长安城已经乱成一团、四处火起。
见此情况,士孙瑞赶忙跑到王允府上,劝说他以皇帝刘协的名义,赶紧下诏赦免董卓麾下各部将领,以安抚军心。
可是王允反复思量,却将这个意见否决,反而对士孙瑞说道:“部属身不由己,听从董卓调遣,这才犯下了过错,依照他们本心而言,并没有多少罪过。可是如果咱们突然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再下令特赦他们,反而会让他们猜疑恐惧,心里无法承受。所以说,赦免他们无罪,并不能让他们安心,也不是乱军应该享受的待遇,咱们还不如让他们接受一定的惩罚,以明军纪、定人心!”
王允所说的也有些道理,士孙瑞叹息一声,也就不再相劝。消息传出后,凉州军中将领们却很是心凉。先前的营啸只是试探,没想到竟然试出如此结局。
既然朝廷不肯公开赦免大家,那就很可能秋后算账,追究大家当日在董卓帐下的罪行。当时大家抗拒关东盟军、杀了不少人,从洛阳撤往长安的路上又对百姓们烧杀抢掠,如果追究起来,谁能够在王允手中保全性命?!从此,军中传言王允有意诛杀所有凉州人,人人自危!
曹操很快听说了这个消息,为防意外,他赶紧向王允进言道:“凉州军一直害怕大人追究他们从逆的罪行,可大人却一直不肯公开赦免他们。眼下更是有传言说,大人要诛杀所有凉州人,城内外军心已经不稳!现在城中皇甫嵩资格最老、威信最高,还请王公赶紧向凉州军保证他们的安全,并派皇甫将军前往陕县统领军队、安抚军心。”
王允有些迟疑,却还是摇头说道:“朝廷做事,何必向这些武人说明,白白有损朝廷的威仪。何况西凉军盘踞陕县的时日过久,我正有意让他们移营,如果再让皇甫将军前往,说不定又要多耗些日子,现在城中钱粮不足,哪里还能耽误?!”
见王允固执己见,曹操只能叹息离开,对从人说道:“如此,中兴无望,朝廷危矣!”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97章 安民城
夜,安民城,曹昂正领着亲信卫士在城头巡视。
寿张之战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半月之前,曹昂率领五百亲卫前往寿张督战,在寿张守将的陪同下悄悄前往前线巡视。没想到消息走漏反被黄巾军侦知,青州黄巾集结最精锐的三千将士对曹昂展开突袭。
曹昂所部措不及防、寡不敌众,加上还有部分兖州军守将率领亲卫反水,竟被那黄巾军一举击溃。如果不是鲍信亲自带人断后,那曹昂此命休矣。然而,鲍信却战死在乱军之中!
曹昂率军在安民城站稳脚跟之后,曾派使者携带重金前往黄巾军中,希望赎回鲍信的尸首。只是当日鲍信死战不退,竟被黄巾军乱刀分尸,尸骨无存!得知消息的曹昂吐血大哭,只好命人为鲍信雕刻了一个木像安葬。
曹昂转世重生以来,经历的战阵也算不少,然而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躲在芦苇荡里不敢出声,反复逃避敌人的追兵,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性命之忧。这对于曹昂来说,还是第一次。如果说先前曹昂还带有一丝游戏人间、争霸图强的心态,那现在他真心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见曹昂低沉着头,随从的曹仁低声劝道:“主公不必如此,咱们现在退守这安民城,收拢残兵,士气低迷,可有着这芦苇荡、沼泽地做掩护,黄巾军也无力大举西进,依旧是个僵持的状态。”
曹昂轻轻点头,苦笑一声,对曹仁说道:“子孝,对于当前的战事,我倒是不太担心。
这青州黄巾军,虽然作战勇猛,可是他们已经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困难。黄巾军历经公孙瓒的不断袭击,丧失了许多辎重财物,使得他们的补给发生了困难,现有的物资储蓄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不得不离开青州四处流窜。
而他们的大本营青州,现在正被袁叔父的部下臧洪占据。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支援袁叔父对抗公孙瓒的战争,臧洪竭力镇压留在青州的黄巾众,这就使得黄巾军老幼妇孺离开家乡、随军移动,致使黄巾军的给养更加匮乏。
由此两点,只要咱们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延长,黄巾军的补给就会越发困难,他们必败无疑。”
曹仁连连点头,诧异地问道:“那主公您在考虑什么,怎么脸色这么差?”
曹昂叹息一声,低声说道:“这次咱们前往前线视察,却被守将出卖,廪丘那边必有内鬼。我已经委托戏(志才)先生前去探查,可他最近身体很差,操劳过度将加剧他的健康问题。只是现在我手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得力人选,唉!”
曹仁也陪着叹了口气,打仗他在行,这种暗中巡查、从蛛丝马迹中寻求线索的工作他却做不来。兖州军连遭败绩,廪丘人心惶惶,最需要安定民心,不宜再行大狱。这种情况下,戏志才也只有耐心细致地悄悄巡查,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曹昂伸了个懒腰,对曹仁说道:“子孝,这段时间你忙着收拢溃兵,也累得不轻。你先去休息吧,我再在城头转转。”
曹仁早就累得直打呵欠,闻言也不推辞,径直下城。其实此次兖州军大败,对于曹家军来言却是一个好事。利用这重整的机会,兖州军的原有建制被彻底打乱,基层将领几乎都换成了曹家军出身,原有将领或是因为忠心不够被清洗,或是因作战不利被换到了地方守备部队,现在的兖州军野战兵团,已经彻底成为了曹昂的兵马。
虽然修炼了五禽戏后,精气神的恢复比较快捷,可曹昂这段时间一直忙个不停,也累得够呛。但他还不能歇息,还需要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考虑些事情。
今天他接到了父亲曹操从长安城快马传来的消息:凉州兵马已经不稳,长安城内外人心惶惶。不过董卓的女婿牛辅并没有抓住这机会,虽然击败了朝廷派来的讨伐人马,部队却在得胜之后发生了夜惊,全军大溃,朝廷不战而胜。现在王允的地位更加稳固,朝廷已经成为了他的一言堂,曹操这个镇东将军不过是个摆设。
曹昂知道,如果按照历史发展,李榷等人会因为牛辅之死而六神无主,派人到长安城乞降。而刚愎自用的王允却觉得自己已经占据优势,予以拒绝。
李榷等人恐慌绝望,甚至打算弃军逃亡。不过校尉贾诩却对他们劝道:“你们如果弃军逃亡、独自潜行,一个不入流的亭长就能将你们生擒活捉。还不如动员大军进攻长安,抢劫财物,顺便给董卓报仇。如果事情成功,可以拥护皇帝号令天下;即便事情失败,那咱们再逃也不迟。”于是李榷等人立下盟誓,攻下长安城,吕布率部仓皇逃窜,王允也被李榷等人逼杀。
曹昂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因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基本上就是这么写的,如果他派人去提醒王允,说不定会改变这一切,只是,这对曹昂又有何好处?!
现在王允不过是占据了长安城,就开始对各地指手画脚,就连陶谦、袁绍他们也不敢公然违背。王允还逼迫曹昂从轵县上缴大量物资,驳回了他们父子的脸面硬生生杀了蔡邕。如果让王允有机会迫降西凉军,那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董卓!一个强势的中央朝廷,对曹昂来说,可没有半点益处。
思来想去,曹昂决定不再去提醒这王允,只是从轵县悄悄调拨百名卫士前去长安,保护自己的父亲。相信到时候只要及时撤退,应该并无大碍,人家吕布在城破之后尚能护卫着家眷逃离,曹昂觉得自己的父亲曹操应该能做得更好。
想到这里,曹昂松了一口气,正在这时,远方突然看到一团火光,像是有一支大军正在往安民城方向连夜赶来。
曹昂立即大声喊道:“敲响警钟,除预备队外,所有士兵上城警戒。派出斥候,探查敌情!”
听到他的命令,立即有人从城头上用火把指示城外的“夜不收”,赶去探查敌情。城头上又放下吊篮,十余名悍卒悄悄翻进夜色之中。
到了黎明时分,夜不收传来消息,黄巾军大举来犯!
曹昂不惊反喜,黄巾军虽然作战勇敢,可是战术素质较低,如果不是粮草出现了问题、维持不下去,他们岂会连夜行军?这里可是芦苇荡、大沼泽,日后的东平湖,连夜行军可是要冒不少风险的!
曹昂笑着下令道:“传令下去,关闭四门,堵死其中三门,保留西门。咱们就与黄巾军比比耐心,反正他们拿不下安民城,根本不敢冒着被夹击的风险西进!”
其实在退兵之时,四面城门就被士兵们自发堵住,经过这段时间的整备清理,这才整理出两个东西城门来,用以收拢残兵、接受物资。
守城之战,如果堵死了四门,放弃了出城反击的机会,那才叫自己找死。接到曹昂的命令之后,士兵们立即又把东门用砖石木料堵了起来,另在西门之后设立了大量鹿角拒马,以免破城。
等到上午日上三竿,黄巾军们终于在城东设立大营,并派出兵马前来擂战。不过,曹昂才没有兴趣出战。虽然对方看似疲惫,可城下叫战的这支兵马显然是黄巾军中的精锐,甲胄齐全、精气十足,曹昂才没有与他们硬拼的念头。
不过,曹昂也没有放弃城外的念头。就在黄巾军抵达城下之前,曹仁已经率领一营人马悄悄出城,隐藏在芦苇荡中。
城下叫骂的黄巾军兵马,喊得喉咙都哑了,腿都站酸了,可是城上的官军却没有丝毫反应,让人很是郁闷。尤其是悄悄埋伏在两侧的黄巾军伏兵,更是被蚊子咬得全身发痒,恨不能在地上连连打滚。
见城上守军始终没有出战的念头,叫战的黄巾军也只能垂头丧气地撤离。在他们撤离半个时辰之后,埋伏在两侧的伏兵们也按捺不住,骂骂咧咧往回走。
这个时候,一力主战的几个兖州军将军这才恍然大悟,对曹昂更加敬服。
夜间行军没能诱出官府兵马,白日里骂战也毫无所得,黄巾军接连两次诱敌都以失败告终,只能够选择代价最大的强攻。于是下午平安无事,数不清的头裹黄巾的民众正通过小舟运送木料,打造简易的攻城器械。如果没有意外,两三天后,他们就会对安民城发动总攻。只是,很快黄巾军们就发现,这只是一个奢望。
不时有官府士兵从芦苇荡里闪出身来,冲着毫无防备的黄巾兵们就是一顿乱射,他们也不打扫战场,射完箭后就立即逃离,让前来围剿的黄巾军每次都扑了一个空!
七八次过后,黄巾兵们只能加强戒备,缓慢行船。可是这群毫无节操的官兵,又将目标锁定在外出收集柴草的老弱身上,虽然他们不会杀死这些百姓,可是他们每次制造的伤员数量,都会让缺医少药的黄巾军伤透了脑筋!
仅仅两天,黄巾军的一腔锐气已经被消磨地干干净净!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