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赵彦韬见丁思觐松口,也不想逼之过甚,于是,向丁思觐行礼之后,原路返回了。
而百里思东从头至今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但百里思东在见过新军的阵势之后,已然发觉,这些年经历过的阵仗,与面前的新军相比,还不如小孩子过家家呢。
由此,百里思东第一次开始向往北方的明国,也第一次对自己的生父有了憧憬。
男儿仰慕英雄,崇尚兵戈,无可厚非,但百里思东二十年与母亲相伴,以为这世间战争不过就是如吕宋南北战争般数百上千人的战斗。
而此时,见过三万新军的阵势,百里思东便觉得自己眼睛不好了,他的心开始活泛,他醒悟,世界原来并非他想像中的那般大,而是更大。
……。
丁思觐不敢有一丝迟延,他随即书写奏折,派百骑火速至彭晓舰队,派一艘舰船返航。
丁思觐甚至不敢向彭晓说明真实情况,因为这种事,少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安全。
金陵府,皇宫。
百里无忌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因为,他又要做父亲了。
段佛音如愿以偿地有了身孕,这让已经中年的百里无忌无缘地兴奋。
年龄终究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百里无忌有始以来第一次期待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当时生下百里忆韵和百里靖北时所体会不到的快乐。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百里无忌现在“赋闲”了,有太多的时间无处排遣。
国事几乎不再过问,而新军即将全部交给参谋院百里康手里。眼下占领吕宋的战争,根本不放在百里无忌的眼里。
对于百里无忌来说,三万新军占领吕宋,那就如三个手指头捏田螺般轻松,何况有百里康亲自挂帅,丁思觐领兵。
从大军出征的那一刻,百里无忌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但老天总喜欢与人开玩笑。往往认为唾手可得的事情,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故。
百里无忌在接到丁思觐密奏的那一刻,愣了整整一个时辰。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可这得到的,却让百里无忌十分为难,因为,国事与家事有了冲撞。
吕宋是百里无忌必定要拿下的一块地。之所以拖到现在。那是因为百里无忌根本就没有将它放在眼里,认为这块地,是自己想取就取之地。
而现在明国一统天下,正是大力发展内政时期,所以,占领吕宋就成为了必然。
否则,明国的远洋贸易就会受到阻挠,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个要害区域,就必须抓在明国自己手里。才能让人安心。
可如今,自己牵挂的女人在那,还阻碍了新军的进攻,这让百里无忌陷入了百般为难之中。
但一个时辰之后,百里无忌便抛下了一切纠缠脑海的千般思绪、万头乱麻,毅然率亲卫飞驰兴王府。
在百里无忌心中,所有一切都可以先放下,见到卢诗韵和极有可能是自己骨肉的孩子最重要,问世间,还有何事比亲人相认更重要的?
而百里无忌直到此时才发觉,原来从前的一切都没有变,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在自己心中,甚至连一点都没有变淡。
刚刚以为段佛音怀孕、自己中年得子已经是人生大幸,可现在看来,所有一切都没有能见过那个女人更让百里无忌心乱。
或许,世间男人都这个德性,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飞驰的马背上,百里无忌这么调侃自己。
但百里无忌心里明白,这绝不是得不得到的问题,而是自己心中那一抹对爱情的牵念,人生苦短,与自己所爱的人相伴到老,或许,远比皇帝之尊孤家寡人来得幸福。
卢诗韵有着与这个时代女人不一样的见解,也正因为如此,百里无忌心中觉得,也许,这辈子再难寻找到另一个能倾吐的对象。
要守住一个秘密不难,难得是守一辈子,这种感觉无疑是噬心般地难受。
夜深人静之时,百里无忌是无助的,自己穿越的这个事实,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曾告诉,而百里无忌觉得,这世上唯有卢诗韵能懂,或许她已经有所察觉,否则岂会不顾而去?
难怪百里无忌胡思乱想,当一个所爱的女人突然离开自己出走,换做谁也会胡思乱想。
可百里无忌猜得也不是完全错,卢诗韵确实感觉到了百里无忌的不寻常之处。
但这却绝非是卢诗韵离开的理由,卢诗韵虽然起疑,但却毫不在意。
天下每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谁会去在意所爱的男人来自什么地方?做过什么?甚至就算是个坏人、恶人也不介意。
如果女人在意男人的出身、来历,计较男人的财富、地位,那么,她绝不会是真的在爱,最多只不过是为嫁而爱。
这其实不过是种交易,待价而沽的交易。
真正的爱是盲目的,无所求的,仿佛不可能存在于这世俗的世间的,为爱而爱,只因为你是男人,她是女人,仅此而已。
卢诗韵本以为自己能为爱而爱,但在知道自己将无法“战胜”高蓉蓉之后,选择离开,卢诗韵多年之后醒悟,自己终究还是不爱。
为爱而爱,又何必在乎自己在他心中所占位置的多少?
为爱而爱,又何必离开?
为爱而爱,能陪伴在他的身边、周围,只要每天能看见他,甚至远远地看他一眼,就是幸福。
……卢诗韵有些痴了。
望着面前这个二十多年没见,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无不牵挂的男人,她无法令自己清醒。
烛光不解人意地爆出一声“啪”,惊醒了两个为爱所困的人。
这一幕仿佛回到了当年百里无忌前去探望“生病”的卢诗韵时的情景。
百里无忌来时心中有太多的话想问、想说,甚至想责备,可看到这个熟悉而又有些生疏的脸容,一句话都表达不出来。
百里无忌心中奇怪,自己早已过了青涩的年龄,又怎还会有如此儿女之态。(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一章
百里无忌一声干咳,硬挤出一句话,原想是问卢诗韵过得还好吗?
可话到嘴边却不自觉地变成:“天黑了……。”
是的,天早已黑了,一个时辰之前,天就黑了。
卢诗韵心中轻轻地回答着,望着面前这个男人,这个自己为之煎熬的所爱的男人,她心不由自主地开始抽搐。
卢诗韵也奇怪自己已经不再是懵懂的年龄,为何在看到他时,总是喜欢看他。
“当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爱的人不在我身边。”卢诗韵轻轻地述说着,她心里有着凄迷的寥落。
这是世上太多女人的无奈与感伤,因而格外打动人心,百里无忌也不例外,他的心因卢诗韵轻轻地一句话而抽搐着。
如果你是一个女子,不但年轻,而且美丽,现在,却偏偏要你因为你的美丽与骄傲,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黯然收起,把惊人的美艳付诸不见天日的黑暗与孤独,没有爱人,没有光明,甚至没有明天与未来,那么,你会不会指责上天的不公,你会不会抱怨命运的残酷?
幸好,卢诗韵有东儿,这是她的全部、她的希望、她的一生寄托。
可如果,他想要,卢诗韵就给他。
因为,爱,只须付出。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只想要一个普通的男人。”卢诗韵两眼凄迷,她依然轻轻地说道。
是的。一个普通的男子,爱你,疼你。朝朝暮暮,携手相对,“针线闲拈伴伊坐。”再美丽的女子,最大的奢望,其实也不过如此吧?
但他偏偏不是普通的男子,他身上肩负了整个明国的兴衰与存亡。
他的世界里,她注定不是唯一。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千般万般,只不该,让她遇见他。
从此。爱的甜蜜与辛酸,便成为永远不能割舍的牵挂。
二十年的牵挂。
重逢之后,轻轻的,没有喜极而泣。或是欣喜若狂。如人渴时饮水,风轻云淡,理所应当。
二十年的时间。
依旧如同昨日刚刚分离一般。
百里无忌专注地望着卢诗韵那依旧美丽的容颜,岁月的年轮丝毫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
但百里无忌知道,她再也不是那个青涩的卢诗韵,她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宰,而自己此来却是为了占领这片土地。
卢诗韵知道,就算将整个吕宋所有的巴朗盖全聚集起来。也挡不住面前这个男人轻轻地一挥手,吕宋注定要血流成河。
卢诗韵希望百里无忌能放这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一条活路。让他们归附明国成为明国人。
卢诗韵恳求道:“子青,看在东儿的份上,给他们一条活路,也算为东儿积福……。”
百里无忌微笑着说道:“此事我自然会处理,韵儿勿须担忧。”
卢诗韵看着百里无忌的微笑,她心中的巨石放下,相处了二十多年的人们,她无法看着他们死去。
既然他会处理,那就让他处理吧。
正事已了,该让他们父子相认,享享天伦之乐了。
卢诗韵将早已经等候在屋外的百里思东叫了进来。
……。
夜晚,漆黑的夜晚。
百里无忌将百里思东唤来,因为,吕宋之事,百里无忌需要百里思东的谅解和配合。
卢诗韵是个女人,女人是感性的生物,在她们的世界里,没有敌我、对错,只有爱与不爱。
但百里无忌知道,没有一个殖民者能长久地控制一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们。
就算以强大的武力征服,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总有一天,明国将会为这片土地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吕宋的位置对于明国的海上利益太过紧要,也乱不得。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成王败寇,失败者的下场就是死亡。
所以,对于百里无忌而言,吕宋再无容得下这群土著的可能。
不足八万人口的土著,要他们何用?明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如果换作是汉人,或许百里无忌心中会泛起仁慈之心,但对于这群异族而言,百里无忌下得了狠心。
这与道德无关,仅仅是因为,利益,明国的利益。
百里无忌当时并没有答应卢诗韵,只是因为不想让她伤心,可如果让百里无忌为私情而用公利作交换,百里无忌做不到。
因为,男人总是如此。
百里无忌把刚刚认下的儿子叫来,就是为了避免激起卢诗韵的愤怒。
百里无忌需要儿子帮他一起隐瞒,虽然百里无忌明知道瞒不了多久,但能瞒一时就是一时。
选择把儿子拖下水,是因为百里无忌知道,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话,沟通总是容易些的。
谅解,是一种妥协,百里无忌有信心说服儿子站在自己的一边,因为,东儿已经及冠,是个男人了。
百里思东在刚刚闻听父亲为如此血腥地对待与自己相处了二十年的人们时,无疑是坚决反对的,但当百里无忌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说明之后,百里思东沉默了。
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妥协,只有生存与灭亡。
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人好,这是一种相对而言。
你说你能对两个甚至两个人以上都好,都就是假话。
因为,你所对的两个人之中,总有一个相对好一点。
民族之间也一样,你如果对异族好,那就是对本族的犯罪。
这中间没有一丝一毫妥协的可能。
这是天性,所以,百里思东被百里无忌说服。
五天之后,卢诗韵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北上,虽然他没有明言过要自己随同北上,但卢诗韵知道,这是一定的。
如果说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了解百里无忌,那这个人必定是自己。
卢诗韵心里有些不好意思,出走二十一年之久,临了,还是得回去。
但卢诗韵不后悔,她明白,这次回去至少一大半是为了东儿。
东儿,是她的命。
可东儿大了,虽然自己能给他母亲最宽广的爱,但东儿是男人,需要阳刚的父爱,这是自己无法给他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二章
自己只能让东儿随他北上,那么,自己只能随之而去。这是卢诗韵收拾行装时给自己的解释。
女人,总是这样,明知是假的,但总能让自己认为是真的。
谎言,无疑是女人一生的全部。
女人总是喜欢生活在谎言里。
幸好,卢诗韵总与平常的女人不同,她瞬间就遏制了自己漫无目的的想下去。
她突然呐呐自语:“怪了,这些天麻逸大王怎么不来与我话别?照理,在自己的劝说之下,麻逸大王答应归附明国,五天了,总也该来知会一声。”
卢诗韵突然心中起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她开始慌乱。
她大声地唤人,传赵彦韬前来。
一柱香的功夫,赵彦韬来了。
卢诗韵急切地问道:“麻逸国大王可有如约归附明国?”
赵彦韬欲言又止,他**的表情令卢诗韵心中不详的感觉更甚。
卢诗韵动怒了,她喝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赵彦韬知道,这事已经瞒不下去了,就算现在自己不说,卢诗韵很可能就会自己冲出大宅,到时,一切都揭晓了。
可赵彦韬不知道从何说起,说心里话,赵彦韬也不认为皇上这么做不对,对于赵彦韬而言,他只知道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赵彦韬不知道如何劝说卢诗韵。
卢诗韵见赵彦韬吞吞吐吐不知所谓,一怒之下便出门。冲向宅门。
赵彦韬见事情很可能不可收拾,只好向前拦阻道:“卢院令息怒,我实言相告就是了。”
卢诗韵吸了一口气。稍加平静之后盯着赵彦韬。
赵彦韬不敢看卢诗韵的眼睛,他低着头道:“麻逸国,没了……。”
卢诗韵头“嗡”地一声炸了。
“没了?……没了是什么意思?”
赵彦韬用低到不能再低的声音说道:“七万多人,没了。”
卢诗韵一下子暴怒起来,她怒喝着:“谁干的?谁允许这么干的?”
赵彦韬不再回答。
卢诗韵一下子明白了,能下这命令的除了他还有谁?
“怎么会这样?”卢诗韵冲着赵彦韬大声喝问着,“他明明答应过我。说会好好处理的……。”
赵彦韬无法回答,他只能轻声劝说道:“皇上也是为了明国的利益……”。
“可他们都是人,活生生的人。他疯了。一定是疯了……。”卢诗韵已经无法自制心中的愤怒。
她冲着赵彦韬怒喝着:“你一定早已经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
赵彦韬无言以对。
卢诗韵开始口不择言,她追问道:“你自己也是当年我从他的手里俘虏中救下来的,你就不能将心比心。为那些无辜之人求一条活路?”
赵彦韬的脸开始涨红。他猛地抬头,但随即又低了下去,任由卢诗韵责骂。
“韵儿,别再难为赵校尉,你的问题,我可以来回答你。”百里无忌来了,他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到来,这也是五天了。他都没有与卢诗韵商量一同北上的原因。
百里无忌太了解卢诗韵了,在当年自己夺取蜀国三州之地时。卢诗韵就为蜀国伤兵俘虏顶撞过自己,从而得到了士兵上下的爱戴。
而如今,以卢诗韵的仁慈,岂会置这数万土著而不顾?
自己一意孤行之后,要取得她的谅解无疑难于登天,百里无忌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二人终究是有缘无份。
卢诗韵见百里无忌出现,猛地转头,向百里无忌冲来,再没有一丝矜持的撕打着百里无忌。
在百里无忌身后的百里思东欲上前相劝,被百里无忌制止。
百里无忌希望卢诗韵将怒火发泄出来,医者仁心,百里无忌能理解,但理解不代表着妥协。
这不是一个物件能私相授受,这是利益,民族的利益,百里无忌不敢枉顾。
如今,事情已经办妥,接下来,面对卢诗韵的怒火,这就是百里无忌该受的,这也是他的义务。
百里无忌心中甚至希望卢诗韵撕打得更厉害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或许,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许久,卢诗韵打累了,她开始喘气,她慢慢地蹲了下来。
百里思东赶紧上前扶住卢诗韵,却被卢诗韵轻轻地,但又坚决地推开。
卢诗韵轻抬眼问百里思东:“东儿,你也早已经知道了,对吗?”
百里思东低着头不回答。
卢诗韵突然抬起手,抽了百里思东一记响亮的耳光,她撕心裂肺地哭问道:“我自小教你的仁义何在?”
百里思东不敢顶撞,只是偷偷地望向百里无忌求援。
百里无忌微微摇头,示意百里思东任由卢诗韵发泄怒火。
卢诗韵突然仰天冷笑道:“可笑,我相伴二十二年的儿子,六天时间,就站到了你的一边,而且是丧心病狂的一边。”
百里无忌道:“韵儿此言太过,东儿不是站在了我的一边,而是站在了国家民族的一边,这是他做为一个汉人,天生的义务。”
卢诗韵冷笑道:“如此说来,到是我站在了民族的对立面?”
百里无忌毫不退让地说道:“不。韵儿做为一个医者,当怀有仁慈之心,但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仁慈,只有生存和灭亡。韵儿也经历过这数十年中原风雨,如果当初契丹得以南下,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汉人遭遇灭顶之灾,试问韵儿,你可想到辽人会有仁慈之心?”
卢诗韵带着鄙夷的神情说道:“屠夫总会有屠夫的理由,不过是为你的家国天下根基安稳而已。”
百里无忌仰头长叹一口气,道:“我以为韵儿知我,不想,还是不知。”
卢诗韵决然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东儿,我们走。”
百里思东转头看向百里无忌,百里无忌黯然,心中虽然早有准备,但这一刻到来,心中依然疼痛着。
他向百里思东挥挥手,道:“东儿,好生照顾好你母亲。”
卢诗韵走了,走得如此决绝,仿佛在躲避一个瘟神。
而百里无忌望着她的背影,他知道,她再也不能象前二十年那般躲得了无音讯,但,二人之间的距离却变得更加远了,远到相见不如不见的地步。
两个彼此牵挂的有情人,好不容易重聚之日,却再次分离,终究是天意弄人。
百里无忌转头对赵彦韬道:“赵校尉二十余年克尽职守,朕心甚慰,今授你御林军东军指挥使之职,以示嘉勉。”
赵彦韬单膝跪下谢恩道:“臣这些年无一刻侍奉皇上,臣有罪,只是如今卢院令孤身在外,臣恐怕又不能侍奉皇上了。”
百里无忌欣慰地点头道:“去吧。”(未完待续。。)
后记
光复十六年秋,明国开始在吕宋修建大型港口,自此之后,明国船只将通畅无阻。《顶》《点》小说 www.23wX.Com
光复十七年春,百里无忌下旨,正式将新军全部归置于参谋院下,自此,明国三军独立,各司其职。
同时,将明**情院撤消,徐守仁及其辖下所有人员并入参谋院,归置于百里康麾下。
明国已经不再面临战争的危险,所以,军情院的职能已经去了大半,而皇权的削弱,使得对百官的监察职能变得荒唐。
因为,这已经是中书省的事了,所以,军情院的裁撤便在情理之中。
而杨廷式部做为明国的新型秘密部队也归置于百里康的麾下。
之后,百里无忌下旨册封百里义为明国御林军元帅,统辖所有御林军。
光复十七年夏,明国开国皇帝百里无忌下旨退位,由太子百里靖北继承大统,并将六万御林军兵权移交给了百里靖北。
至此,外由明国三相辅佐,内有高蓉蓉、孟延意张罗,百里无忌可以放心了。
而皇妃段佛音并没有如愿,她诞下的是一个公主,百里无忌赐名百里乐,册封为永嘉公主。段佛音无疑是百里无忌所有女人中最大的受伤者,因为,她这人生第一次生孩子,也是人生最后一次生孩子,皇后亦或者皇太后的梦想,因此而终结。
之后,突然有一天,百里无忌失踪了。
太上皇的失踪,令明国上下一片混乱。而最紧张的无疑是新登基的明国皇帝百里靖北和百里无忌的那二后二妃。
而其中只有高蓉蓉最平静。因为高蓉蓉知道,百里无忌不可能有意外,在这朗朗乾坤之下。明国的太上皇会有意外的话,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既然他选择悄然离开,那就表示谁也无法阻止,他也不想让人阻止,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待在宫中,等待他回来。
高蓉蓉对自己的一生已经很满意了。她甚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幼时的梦想,她觉得,如果自己再有过多奢求。那就是对天意的亵渎。
高皇太后的镇静使得明国朝野迅速安定下来,如果单就以威望而言,高蓉蓉无疑可以震慑所有不安份的人。
自此之后,再无人知道百里无忌的去向。与其一起失踪的还有一人——徐守仁。
徐守仁没有违背他的诺言。他说他此生唯一的梦想,就是成为百里无忌的影子,生死与共、誓死相随,徐守仁确实做到了。
很多年之后,有来往于亚欧大陆间的商人说,在罗马帝国见到过太上皇,还有板有眼的说,太上皇身边陪伴着二男一女。甚至还能分清楚。两个男人,一个中年。一个少年……。
这话有不少人相信,甚至连明国皇帝百里靖北也信了,他派了数百人远渡重洋前去寻找,终究毫无音讯。
又过了几年,有在新大陆开拓的明国移民,传说在那见到过太上皇,百里靖北再次派人前去寻找,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这种传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但最后验证都是谣言,之后,百里靖北也烦了,不再派人去寻找。
而明国由此走上了一条新型的帝国之路,皇帝做为一个有兵权有实力的监督者,而不是一个治理者,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全书完)
*****************************************************************************************************
ps完本感言:
第一次写小说,书中许多地方确实不尽如人意,我自己也有所察觉,文笔不足、情节穿插过快、主人公性格不够明朗、少了主人公赚大钱、升官阶、泡mm的爽点,这些是肯定的。
但本书没有太监,按估计的一百五十万字,也差不了多少了,总算是按计划完本了,想起这八个月以来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这书肯定是仆得非常出彩了,但我还是有些沾沾自喜,毕竟,我坚持下来了,从一开始不停地刷新后台看收藏数字,到现在一周都不去看订阅数字,就心态来说,就是一种进步。
还是说说书中的不足之处吧,一是总结,二是为下本书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
&主人公的来历。有几个读者言及此书主人公来历没有交待清楚,确实,我没有特地开一篇去交待,而是模糊处理了,但如果认真读过的书友会看到我在情节中插入交待过了。
&番薯。关于番薯的设定是个硬伤,传入的时间不对,差太远了,也有不少书友反应过,确实,这是我的失误,在此向看过此书的书友说声抱歉。
&火器。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我也是考虑再三的。做为一个穿越者,自然知道火器是大势所趋,在明知道当时就可以生产火器,而故意矫情不去发展火器,我觉得并不合适。
而且,在书中,我也特意地反应了火器不是万能的事实,特别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前膛火枪,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
但后来我发觉,火器对一些读者来说,是种毒药。但那时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女主角。关于卢诗韵的设定,这是一个美丽、仁慈、为爱不计一切的女人,但她也有缺点,那就是女人的通病——妒,但卢诗韵只妒不嫉,这就是她的性格独特之处,她喜欢为爱而付出,追求完美。她有着与那个时代不符的情感要求,那就是一夫一妻,就算不能做到一夫一妻,至少也要求丈夫心中,以她为最重。
性格决定着结局,这句话,让我再三咀嚼,心中强烈共鸣,呵呵。
&结局。在最后,我犹豫了整整三天,我自己就喜欢大圆满结局,但按情节,卢诗韵这样追求完美的女人,是不可能与主人公圆满的。而医者仁心与主人公的杀伐征战也是大相径庭。对于生命的理念不同,结局无疑是不可能圆满的。
而我觉得,缺陷也是一种美丽,相爱的人不在一起,但彼此牵挂也未尝不是一种圆满。
何况,二人之间有一个象百里思东的孩子为二人弥补缝隙,二人或许还有可能在一起,这也只有让读者自己的想像了。
好了,就说到这里,打算在春节过后发新书,这次还是写穿越类的历史小说,请书友们继续支持。
最后,感谢编大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助。
谢谢!
2015年2月8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