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区**,有彩蝶翩跹
“古井村?”
墨青梧眨了眨眼:“是不是老四现在生活的那个小山村?
这个地方我可是听闻已久了,新闻上不是说举世闻名的‘古氏药剂’的药材产地就是古井村呢。听说环境幽美,我还打算什么时候有空去看看呢。”
“嗯,我们古井村确实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据一些学者研究说是地质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适合一些中草药的生长,特殊的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药用成分,不然药材基地也不会落户在古井村了。”
墨非见几个兄弟都满脸疑惑的看着自己,便把以前就想好的理由说了一遍,或许是谎话说多了,便是自己都有几分信以为真了。墨非不禁心中暗笑。
“这世道,各种奇怪的事情还真是层出不穷,我看这些专家们也是焦头烂额了,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还要想出合理的理由来安抚相信科学的广大民众,啧啧,真是不容易。”
欧冶平撇撇嘴,胖乎乎的圆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众人闻听,也都频频点头,大家在说笑声中结束了早餐。
今天是京华大学百年华诞之日,哥几个收拾一番,便下了楼。
刚一出楼门,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片小区与往日的不同之处。
不论是清晨起床时从室内的俯视,还是在电视新闻中的惊鸿一瞥,都没有置身于其中来得真实和震撼。
那莹莹的绿色,蕴含了无限的生机,那绚烂的姹紫嫣红点缀在枝头、草丛,铺展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这般浓墨重彩,在这落英缤纷的晚秋时节,越发显得瑰丽而神秘。
小区中人来人往,本是匆匆忙忙从楼道中走出来,为了及时赶到单位而快步如飞的上班族们,在走出楼门的那一瞬间,便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被这满眼的花团锦簇所深深吸引,陶醉在这满城枯黄中突然生发而出的融融春意之中。
往日里略有几分清冷的小区,如今却是行人如织。
如今是信息时代,消息传递得比较快捷,小区周围的住户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些闲暇无事的人们便纷纷赶来看稀奇。
这般景象可不是人人都能看到,如果没有这个机缘,怕是终其一生都不可见。
所以,三三两两的行人络绎不绝的向这片小区赶来,言语中满是不可思议的兴奋和喜色,令闻听者无端的生出一股愉悦之感。
“看,蝴蝶,好漂亮!”
墨非、曾毅等人正在小区内举目四望,忽然欧冶平发出了一阵惊喜的叫声,被吓了跳的几个人顺着欧冶平手指的方向望去。
可不是,只见不远处,一朵粉色的芙蓉花上,正停落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一阵风儿吹来,蝴蝶扇动着巨大的羽翼,在花间悠然舞动。
咔擦,咔擦,有人早有准备,看到这样的奇景,连忙举起相机,留下了这宝贵的瞬间。
众人细细留意,不但又发现了几只彩蝶,在一片花团锦簇中,还不时有勤劳的小蜜蜂往来奔波。
“这样的季节里居然还有蝴蝶、蜜蜂,这个世界真是太玄幻了。”
欧冶平望着四周的绿叶繁华,往来的行人,不禁发出了这么一声感慨。
“是啊,就好像做梦似的。我在想,不知道是我们在别人的梦境里,还是别人在我们的梦境里,这真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
墨青梧搓着下吧,满脸严肃的附和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疑惑得解,翩翩飘然去
潇潇秋色之中的一点春意,引得众人驻足流连,好奇、惊诧、欣喜,种种不同的感受弥漫于众人心头。墨非、曾毅几人也静立于一株正开的绚烂而肆意的桃树下,享受着喧嚣都市生活中难得的静逸和闲适。
“看,我昨个就说咱们小区有古怪,小区里的树好像和往日不同了,你们还说我少见多怪哩,怎么样,我的话应验了吧,这回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几个五六十岁的老阿姨缓缓从墨非身边经过,在一片啧啧惊叹之中,一位卷发阿姨想到昨日傍晚时与几位老姐们的闲聊,不禁带着几分对于自己“未卜先知”的得意,轻笑道。
“好、好,你厉害,你观察敏锐总行了吧。”一位眉眼柔和,身形微胖的老阿姨看着自己这老姐妹得意的神色,不由得打趣道。
“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啊,你作为一名闻名京城的书画家,如果没有这么一点儿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怎么能从生活之中捕捉到美,进而用手中的画笔展现出来呢。”
周围众人都笑着看两个人拌嘴,大家都是老邻居老朋友了,彼此对对方的脾气秉性都熟悉得很,这种程度的打趣反而加深了众人的友情。
墨非听说话声略有几分熟悉感,循声望去,见是几位年过半百的阿姨在小区林荫中悠然而来。
细细辨别,却是昨日旁晚从白云观中归来之时在小区凉亭中路偶遇,面上不由得浮现出几分笑意。
墨非本就清俊闲雅,气度悠然。这一轻笑,宛如红梅绽雪。流露出一股迥然于尘嚣的风情气骨,便是这深秋时节突破了时令限制。一夜之间密布满园的姹紫嫣红,也都隐隐失了颜色。
“哇,好帅啊,看,帅哥,小区里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帅哥,我居然不知道。笑了笑了,他居然笑了,好迷人啊。”
不远处。几个小姑娘拉着手,在花海中穿行,动作轻灵,如同林间的小鹿。
小区之中难得的奇异景象令人深深迷醉,若是放在春季,却也平常,但是在这深秋万物凋零之时,却显露出几分妖娆和神秘。
从一片怒放的月季园中翩然而出,刚刚拐了一个方向。便看到满树桃花下,那身形挺拔如松竹的俊雅男子如同高山雪莲般的清雅笑容,不禁看得痴了。
“真的好帅,比我们学校的校草还帅。小薇,把你相机借我,这么帅的男人若是不拍下来。真的可惜了。”
“这样不好吧?”被唤作小薇的女孩子小声道。
“这有什么啊,不过是偷拍而已嘛。这样气度卓然的帅哥肯定是个有雅量的,你放心好了。”
说着抢过相机。躲在一处花丛中,咔擦、咔擦,连拍了数张。
墨非早就察觉了几个女孩儿的小动作,心中好笑,这种单纯的少女情怀还带着未出校园的纯真,真是难得。
自从踏上仙道一途,又恢复前世的记忆,墨非的心态越发的平和、自然,再也没有了那种青春肆意的感觉了,心无滞碍,天机清妙,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种种凡缘于自己而言,都宛如过眼烟云,人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衣。
世间修道,主要是一种心境的蜕变,道法万千,殊途同归,修真悟道,唯在一“悟”字而已。
随着墨非想通修道关窍之处,整个人的气质又是为之一变,那种超脱于尘俗的气度变得更加飘渺出尘,隐隐中给人以超凡离世之感,纷纷花雨之中,宛如谪落凡尘的仙人。
不论是悠然而行的老阿姨,还是隐在花丛中偷拍的小姑娘,都被墨非的风姿气骨所吸引。
这一片角落里,一时间静寂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是站立一旁的曾毅、欧冶平等人也发现了与刚才的迥然不同之处。
“哎呦,老四,你的魅力真是越来越大 了,无论老少,通通拜倒啊。”
欧冶平最先反应过来,一把搂住墨非的肩头,调笑道:“和哥哥说说,你是怎么搞得,咱们一个宿舍住着时,也没见你有这么大的魅力啊,虽说你是咱们中文系的系草,但是老三青梧也不输于你吧,怎么几年不见,越发的魅力四射了。”
“少见多怪,没听过‘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吗,你若是能够像老四那样在山情水趣中生活几个月,说不定也能成为女孩儿眼中的‘白月光’!”一旁的墨青梧听到欧冶平的话,打趣道。
曾毅抱胸,打量了一般墨非,有细细端祥了欧冶平,故作深沉道:“嗯,老三言之有理,老二你若是羡慕老四,不如等老四回去时,也去古井村住段时间,山水养人,说不定你也能变成像老四这般的翩翩佳公子呢。”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不再停留,几个人向小区出口处行去。因为这满园春意,往日宅在家里的老少们也都出来看新鲜,小区中人来人往,倒也热闹。
“呀,这不是白云观的郭老神仙吗,他怎么也来了?”
众人尚未行至门前,远远便看到前方很多人拥在一起,似乎是看到了了不得的人物。
“老神仙?这是哪位啊,这么有名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啊?”
“你知道什么,这可是白云观的老观主,会仙术的,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我听人说啊......”有那满怀崇敬的人见有人质疑自己的话,便巴拉巴拉的介绍起来。
墨非神识扫过,果然是郭道真,心中暗道,他怎么到了这里,难道是因为这小区中的异象?
修道之人无不反应敏锐,墨非看到郭道真的同时,郭道真也有所感应,抬起头来,正与墨非目光相对,连忙向围在周围的行人行了一个稽首礼,这才穿过人群,行至墨非几人面前,脸带笑意,出声言道:
“我就想墨居士定然会在这里,果不出我之所料,老道郭道真见过墨居士。”
墨非连忙抱拳还礼,笑道:“不知郭真人到此处所谓何事,难不成与这园中异象有关?”
“昨夜定中偶然感到京华城灵气变动,心中便有所疑惑,早间听到新闻,才知道此处竟然有这般变化,遂前来一观,见到居士,心中疑惑得解,老道这就回观去了。”
言罢,施了一礼,飘然而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人趣论,返璞乃归真
“哇塞,好有‘范’的老道士,老四,这是谁啊,看着就和《西游记》里的太白金星似的。”
欧冶平看着仙风道骨的郭道真飘然离去,眼中直冒小星星。
真是太帅了,太酷了,那气度简直就和老神仙似的。虽然不知道神仙是什么样的,但是欧冶平自动的脑补了心目中九天之上神仙的样子。
“你小子是怎么认识的这样的人物啊,从实招来?”欧冶平搂过墨非的脖子,好奇的问道。
曾毅和墨青梧虽然安静的站在一旁,但是眼中毫不掩饰的充满兴致的目光,无不在向墨非昭示着“你小子快快老实交代吧,不然就要大刑侍候”的讯息。
墨非很是无奈,这郭老道出场的方式太拉风了,你说你这一身道装的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现代都市的生活小区内,不引人注目才怪,更何况还以一幅见过同道中人的姿态和自己见礼,怎么可能不令人因好奇而驻足,看看,就连一贯成熟稳重的老大曾毅都好奇的不得了。
无奈的墨非也只能在心里暗暗吐了个槽。他也知道这位郭老道道心赤城,纯净如赤子婴儿,正所谓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无拘无束,极是符合道家清静无为之真意,正因为如此,这才如此坦荡自然。也是郭老道生不逢时,若是生在千年之前,就算是得道飞升也并非难事。
“这位老仙长是白云观观主郭道真,是道教中的前辈高人,因为一些言论颇为相合,所以也算是有些交情。”
墨非见曾毅等人都竖着耳朵听自己说话,心中便生出一股促狭之意。到底在世俗中生活了这么久,又恢复了前世记忆,心性越发的返璞归真,为人处世虽有飘飘出尘之意,却没有半点仙凡之分。
此刻,见到曾毅、欧冶平、墨青梧几人认真倾听自己讲述,笑道:“不要以为这老道士年纪老迈,可是不出世的高手哩。”
“不出世的高手?有多高,是不是能够飞檐走壁,走高楼、跃大厦,如履平地?我看《射雕》里王重阳就是一位武林高手,力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莫不成这位老道士也是这样的高人不成?”
墨非轻轻摇了摇手指,打断了欧冶平的话,笑道:“武林高手算什么,郭老道可是会法术的玄门羽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谓的武林高手,在他面前不过是蹒跚学步的婴儿而已,算不了什么。”
言罢,还好整以暇的点点头,那一本正经的严肃样子越发的叫人以为墨非不过是开玩笑。当然这也是墨非故意给人以一种他就是在打趣众人的感觉。
“好小子,居然学会开哥哥们的玩笑了。”欧冶平怪叫道,还做出了一幅饱受惊吓的神态,那满脸的不可思议状令人啼笑皆非。
“好了好了,别搞怪了,别人都注意到你了,别在人家小姑娘面前失了风度。”
曾毅等人乐不可支,见欧冶平的做派引得不远处的几个小姑娘捂着嘴窃笑,努了努嘴,示意欧冶平不要太过于放浪形骸,有损形象。
几个人说说笑笑,走出了小区。
一圈围墙,便仿佛是两个世界,围墙内姹紫嫣红,一片明媚春光满园,围墙外秋风卷着落叶,处处显露着秋的萧瑟。(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言挤兑,细心览古蕴
众人站在小区门前四下张望,枯黄与鲜绿界限分明的呈现在眼前,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欧冶平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人力在自然面前是何其的渺小,所谓人定胜天也不过是一句自我安慰的口号罢了。”
今日的京华大学格外的热闹,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脸上都流露着发自于内心的喜悦。
京华大学作为华夏最高学府,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自然不是寻常学校可以比较的。无论是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还是在国内外的声望和地位,都可以说是华夏诸多高校中首屈一指的,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更是彰显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来来往往的诸多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构成了整个校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或许数年之后,这些天之骄子便会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墨非几人踏进京华大学的瞬间,便被校园里洋溢着的喜悦气氛所感染,各色的彩旗随风摆动,挂着长长的醒目条幅的氢气球在校园上空漂浮,整个校园被装点的格外的漂亮。
欧冶平笑嘻嘻道:“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怀念在校园的日子,可惜,你们体会不到了,还是哥幸福啊,一直生活在这么美丽的象牙塔中,抬眼便是西山远黛,垂首又是湖光潋滟又有博雅塔的厚重巍峨,哎呦呦。有木有太幸福呦!”
看着手舞足蹈的欧冶平,曾毅等人默默无语。要不要这么夸张啊,都要赶上说相声的了。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在心中为欧冶平的绝佳的口才和极厚的脸皮默默点了个赞。
“咱们到体育馆看看吧,那里有全校各个专业的迎百年校庆文化展,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很是不错,咱们京华大学最不缺的就是才子,一些作品即使用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评判,也是很有看头的。”
欧冶平作为地头蛇,自然对这些详情知道的清清楚楚,很多方面他还是亲自参与的。这个时候,自是责无旁贷的充当起了免费导游。
京华大学作为一所拥有百余年历史的高校,很多建筑都具有一种古雅的意蕴。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显得高大、典雅,屋顶上装着兽吻,檐下绘着油漆彩画,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宫廷、寺庙的庄严肃穆,同时又有着园林别墅的清新淡雅。
几个人走进一片松林。起起伏伏的土坡上铺满了绿苔,虽说是暮秋时节,却是一片墨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小阶引着他们向前走,曲径通幽。几经转折,豁然开朗。前面出现了一片烟波浩淼的碧水。
湖水涟涟,清可见底。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宝塔,把倒影映在湖心。摇曳生姿,别有一番闲适的雅趣。湖岸崎岖,小径宜人,他们信步走去,小岛北面,临岸一株古松,旁边一面高耸的石碑上镌刻着四句诗,写的正是此处景色:
画舫平临蘋岸间,飞楼俯映柳荫多。
夹镜光成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诗句清雅,倒也与景色相宜,更彰显了京华大学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曾毅诸人自从毕业离开校园,便极少来到这里了,更不用说数千里之外的墨非更是一去不返,数载未见,校园的山山水水只依稀的留在各自的记忆深处。
此时此刻,湖光塔影,水色潋滟,这种身临其境时的深刻感受,使得往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涌上心头,再次来到京华大学,人儿依旧,却已非旧时少年身影。
望着来来往往的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诸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时光荏苒,青春即将远逝的感叹,彼此回望间,仿若心有灵犀的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小湖之上的石拱桥上走过,远远地,占地广阔的体育馆便映入眼帘,在周围古意盎然的各种建筑中尤为显眼。
此时体育馆里热闹非常,各个院系苦心孤诣,耗时两月有余的各类作品便在这里展出,自是吸引了无数的人前来观赏。不但是京华大学自家的学生老师,便是京城其他高校的师生也有不少慕名而来,更不用说周边的居民住户了,整个体育馆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了。
墨非几人进入后,便一个一个展台细细观看起来。几个人都是中文系毕业的才子,自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遇到好的作品,便回驻足细细观赏、揣摩,时不时的还彼此交流几句,倒也是兴致盎然。
京华大学作为华夏第一高等学府,自是藏龙卧虎、能人辈出,以一些书画作品为例,即便是以极擅书画的墨非这般挑剔的眼光而言,也算是极为不错的。
“瓶子,你的作品呢,快带我们去看看。”
一旁的墨青梧不像墨非和曾毅那般有耐心,看了几幅书画,觉得差强人意,便有几分不耐烦,连声催促道:
“你可别说你没有参与,作为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还真是说不过去了。”墨青梧挤兑道,神色间颇有几分看热闹式的幸灾乐祸。
当年宿舍四人,论古典文化的底蕴,自然是墨非最为深厚,无论是书法还是水墨丹青,在整个中文系诸多才子中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无人可及,就连学富五车的老教授们也对其赞誉有加。
其次就要数欧冶平了,这家伙也算是家学渊源,其父母都是文化圈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受父母影响,再加上自身的天分,欧冶平的一手软笔书法倒也写的像模像样,颇有风骨。
墨青梧对这些古文化兴趣不算大,再加上其人爱玩爱闹,不像墨非那样能够沉下性子来耐心专研,所以写出的字只能算是能看,不用说和墨非相比,便是比起欧冶平来也是相差甚远。
正因为如此,在校期间,每次校园文化节时都是要墨非代笔,或是写幅字,或是画幅画,为此没少受到欧冶平的嘲弄,此时看到欧冶平优哉游哉的和墨非讨论一幅书法作品,眼珠一转,便出言挤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工笔细描,画中有玄妙
欧冶平听了,也不恼,胖乎乎的脸上满是笑意,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倒是成功的引起了墨非、曾毅等人的兴致。
不知道这家伙的作品到底是个什么样,怎么说也是京大的文学博士,希望不要太丢文学系的脸,墨青梧暗戳戳的想到,眉宇间倒是流露出几分看热闹的意思。
“放心,放心,肯定不会叫你们失望的,尤其是老三,收起你那幸灾乐祸的嘴脸,你怎么这么希望哥出丑呢,真叫人伤心。”
欧冶平转过身来,对着墨青梧露出一幅哀怨的神情,双手放在胸口,呈西子捧心状,成功的愉悦了墨非等人,便是围在展台前翘首观览书画作品的人们,也都忍俊不禁,都在心中暗笑,这位小哥还真是个活宝。
不说周围众人心中如何想,欧冶平把墨非几人引至一幅巨幅工笔画前,仰着下巴得意道:“怎么样,还不错吧,这可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要不是这次校庆,我还真舍不得拿出来,我们本科毕业后我就开始执笔,直到不久前才完成,可以说是耗费数年之功,方才成就。”
三人闻听,抬眼细细望去。
这幅画大约有三米长,一米宽,整个画面用笔细腻,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生动了展现出了京华大学的校园生活场景。
其中包含了京大几处极具标志性的建筑和场景,例如校园中那汪烟波浩淼的碧水,图书馆,运动场,博雅塔,钟亭等。
画卷中,充满朝气的学子或是伏案沉思,或是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或是三五成群的走在校园满是绿荫的小径上,各具神态,生动逼真,令人仿若置身于其中。
墨非细细观看了片刻,轻笑道:”这幅画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轻柔秀劲与古逸之气相合,表现出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以往不见你在这方面下过功夫,一时的学习,便有如此之笔力,二哥,你果真是大巧若拙啊。”
大巧若拙......
这是在夸我吧,欧冶平心里的小人默默咬着衣角,难道我一直表现得很笨拙,不然四弟怎么会这么形容我呢。
不得不说本来等着众人夸赞表扬的欧冶平,心中产生了小小的郁闷。看到欧冶平这么一幅可怜兮兮的样子,几个人都很不客气的笑起来。
欧冶平很不满,瞪了一眼笑得最开心的墨青梧一眼,这才道:“你们难道没在画中发现点什么吗,真是太不认真了,好好看看,如果有人发现画中玄机,我请吃中午饭。”
几个人一听,连忙聚在画前细细看了一番,按照墨青梧的话说,那就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不好好宰欧老二一顿呢,能够要平时小气吧唧的欧冶平请客,那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于是乎,包括墨非在内的几个人无不是聚在这幅画前,开始了他们的发现之旅。
当然了,以墨非如今元婴境界的修为,那观察力绝对是细致入微,莫说是小小的隐藏在画中的玄机,就是草履虫有多少条腿,神识扫描之下,都不带有丝毫差错的。这一番的表现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既然欧冶平喜欢,怎么也得配合一般,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嘛。
欧冶平有心提醒,众人又是细心留神,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适才没有注意到地方。
“呦,这人怎么越看越像老四呢?”
站在画卷前的墨青梧皱了皱浓黑的剑眉,一只手戳着下巴颏:“神态、气质,还真是无一不像。”
众人闻听,连忙聚了过去。
“可不是,还真像,咦,这不是老三你吗,呵呵,这副俊逸风流的神态还真是有几分意思。”
很快众人又在画中发现了貌似曾毅和欧冶平的身影,几人这才恍然,原来这就是欧冶平所说的画中玄机啊。
别说,还真是有几分笔力,画卷中的四人虽然各具神态,但是无不是与现实中的人物略有几分神似。
仰躺在树下长椅上的青年,神情淡然而闲适,一两片淡绿的树叶粘在发间,使得画面平添了几分生趣,嘴角似乎衔着一丝恬淡的笑意,若有若无,似乎与繁茂的绿荫融为一体,说不出的娴雅出尘,放在一旁的半翻开的书页,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片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和空灵。
一侧的穿花小径上,徐徐走来两个形容高挑的男青年,一个身形修长,眉目俊美,另一个则是面容刚毅、正直,其中那个俊美青年一手指向绿荫下仰躺在长椅上的男青年,似乎和另一人说着什么,两个人都是满脸的笑意。
不远处是一汪碧水,湖水涟涟,清可见底,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宝塔,把倒影映在湖心,摇曳生姿,别有一番闲适的雅趣。一个略胖,脸型圆润的男青年正坐在湖水旁描描写写,几张已经完成的画卷散落在旁边。
这四人或躺或卧,或立或行,妙在神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细细看去,可不正是曾毅、墨非等人的身影。
聚在画卷前的众人彼此回望,不由得会心一笑,淡淡的情谊在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里烟云,览卷遇故人
墨非和曾毅等人站在传统书画艺术的展台前,一一细览。
这里汇聚了整个京华大学各个院系最为优秀的作品,可以说每一幅书画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展现了古老的华夏书画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或是浓墨勾勒,或是轻彩渲染,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便勾勒出独具意境的鸟兽虫鱼、山水人物,既简明大略又深邃悠远,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风采。
围在展台前的观赏者们无不大为叹服,在沉浸在一种淡雅清幽的古老意境中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京华大学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即便是像墨非这样对传统文学艺术有着一定研究的人也都是在心中暗暗赞叹,为母校有着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而感到与有荣焉。
几个人走走停停,一幅幅作品看过去,倒也是兴致盎然,因为所喜爱的方面各有不同,不知不觉中,几个人便分散开来。墨非在一幅题名为《万里烟云图》的水墨画前停下了脚步。
这幅水墨画独具匠心,用笔深厚。画幅之上,首先映入眼前的,便是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向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不知名的小树,蜿蜒着身子,向着天光云影的方向延展着。山涧树叶掩映的地方,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的屋角,还有袅袅的炊烟,悠闲地从叶儿地间隙里散开......远处,是黛色的长眉一样的山峦,云吞噬了它的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得的烟云中。
墨非虽是修道之人,但是却于文墨方面颇为精通,不但有家学渊源,又因在天台山常伴在道隐真人左右,又有青莲剑仙李太白时常与道隐真人谈玄论道,耳濡目染之下,自身的眼力和功力自是非比寻常,即便是比之饱读诗书的宿儒,怕是也不在其下了,不过在看到这幅《万里烟云图》时,却不由得心中惊讶。
这幅画用笔老道的同时,蕴含了一股极淡的道意,修道之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在画作之中被彰显出来,水墨之下,映出的岂止是山水草木,那其中更有修者萧散无拘、淡然无为的心境,化为潋滟山光水色、万里长空烟云。
京华大学之中,居然有如此人物,还真是非同一般,墨非心中暗暗惊奇,作画之人具有如此心境,即使不是堪破红尘万象的修者,定然也是一位清高洒脱,怡然自得,一派烟云水汽,几近仙姿的魏晋风流式的俊雅人物。
想到此处,不由得对作画之人生出几分好奇,如此洒脱之人,若是放在墨非前世的李氏盛唐却也不足为奇,唐时道风颇盛,不少诗人学者对于玄学禅趣颇感兴趣,诗画之中便会经常书写这类心中意趣,每每有佳作流传于世。然而在这个传统文化沦落,世人越发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尚有如此人物存在,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了。
墨非既然有心,便仔细端详起画卷落款处,却是以隶体书就而成,陆修元,这是何方人氏,却是未成听过,正在心中疑惑间,不知何时,悠悠然,走来一个白发老者。
这老者穿着月白色的唐装,相貌古雅,满身的书卷气,远远透过往来的人流,看到墨非驻足在画前细细观赏,不由面上露出几分惊喜,遂疾行几步,来到近前,淡笑道::“墨小友,数月不见,一向可好?”
墨非闻言扭头一看,不觉面带笑意,却是遇到了熟人,正是不久前在古井村为周老作《松鹤长春图》时所遇的那位陆姓老者,两人因画结缘,颇为投机,不想今日在京华大学的体院馆相遇,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墨非含笑道:“原来是陆老,多时不见,仍是风采依旧。”
两个人寒暄几句,这位面貌儒雅的白发老者却是话锋一转:“墨小友,你觉这《万里烟云图》如何?”
墨非略一沉思,方言道:“洗尽铅华尘埃定,吹尽黄沙始见金,画作至此,已臻至妙。览卷之时,但觉气韵生动,清气逼人,油然而生出远离尘俗之感。遗憾的是不知作者是何人。”言罢,摇头叹息。
见墨非如此推崇,老者不由面色欢喜:“不瞒小友,实是老朽拙作,让小友见笑了。”
墨非览画观人,笑道:“我还想是何人能有如此心境,原来是您老人家,前者一别,您老赠墨宝一幅,便以显露出心胸意趣,今日见此佳作,却是与昔日墨宝相合。”
一时间,二人言笑曳曳。一位是素衣青年,面容清俊,身材飘逸挺拔,站立一旁,便仿佛又淡淡生气流行,面容上的淡笑,化为宛如水墨丹青一般的悠然情韵,愈发显得冲淡空灵。
而后来而至的儒雅老者,白发童颜,慈眉善目,言谈清越明朗,隐隐有出尘之意,好像是一片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化为满目的天光云影。
两个人站在水墨画作之前,于往来熙攘的人流中,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谈甚欢,名利之淡薄
“老四,这位是?”
墨非偶然遇到熟人,又因为二人兴趣爱好相似,言谈之中便十分投机。曾毅、欧冶平几人在各个展台前转了一圈,发觉老四墨非居然没有跟过来,便四处张望,远远地看到墨非正与一位相貌古雅的老人相谈甚欢,几人心下好奇,便都聚了过去。
欧冶平相较几人而言,虽然外表大大咧咧,实则最是心思细腻,此时见老者博雅多才、谈吐非凡,心中便有几分钦慕。
暗道,不知道老四什么时候认识这么多奇人异士,不说早前所遇的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便是这位老者,一眼看上去,就非同一般,周身的华彩气度,便是自己的导师都是远远不及,而老四言语中,气势却能与之相若,着实是令人钦佩。惊讶之下,不由发声问道。
墨非连忙把双方作了介绍,陆老见这几个年轻人都是墨非的同窗好友,兼之各个俊雅不凡,倒也乐意结交。
几人通过交谈,方才得知,原来这位陆老先生早年也是在京华大学读书的,为人豁达、谦和,从中年时便一直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虽然满腹才学,于国学方面造诣颇深,却鲜为人知,仅仅圈子内的几位学术方面的泰斗才知道于国学还有方面这么一位不出世的大家。
这一次也是有感于京大百年华诞,又受到几位尚健在的老朋友的邀请,这才欣然而至,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墨非,也算是缘分匪浅。
“陆修元?”
欧冶平嘴里默默念叨了几遍这个名字,只觉得分外耳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不过一时间却是想不起来,不由得皱眉沉思。
片刻过后,却是脑中灵光一闪,猛一击掌,兴奋叫道:“我想起来了,有一次我导师在给我们讲解唐文学诗律特色时,和我们说过,有一位叫陆修元的学术大家在这方面颇有研究,但是却淡薄名利,很少著述论书,甚微可惜,没想到,能够在这里遇到。”
欧冶平兴奋的脸都红了,这位可是连自己导师都崇拜的人物,那得多博学啊,便是随便指点自己几句,也是获益匪浅啊。
墨非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在古井村偶然结识的这位老先生却是如此了得,不过细一思量,却也在情理之中,以老先生的才华,在当今学术界,还真是在难以找出一两个人能够与之匹敌的了,而这样一位泰斗式的的人才,却能够甘于寂寞,乐在田园,这份心性还真是难能可贵了。
陆修元与众人寒暄过后,这才笑问道:前日我去白云观拜访郭道真,在门廊处看到一青年人,远观好似小友,那郭老道亲自迎接而出,以那老家伙的性子,能够这么郑重其事,怕是有什么重要事情,我便没有上前叨扰。敢问可是小友否?”
墨非闻听,笑道:“也是有缘,我与郭道长也算是旧识,便去探望一番,不想能被您老遇到,却是扰了您拜访友人的雅兴了。”
陆修元抚掌笑道:“当时只是远观,未曾细辨,我还想,这般俊逸的年轻人不知是何来历,居然能令这郭老道躬身迎出,那般气度当真是少见。想必小友于道家颇有研究,日后定要细谈。”
一时间,气氛格外融洽。正在这时,急匆匆有人穿过人流:“陆老,陆老,有一位前来参加京大论坛学术峰会的专家突然晕倒了,正在咱们京大附属医院急救,情况很严重,校长通知我们把各位老先生请到会客室,有医疗专家检查下身体,我可找了您半天了。”
来人气喘吁吁,一脸的汗水,看上去有些狼狈。(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电话相邀,疑惑难思量
陆修元闻言,吃了一惊,随即恍然道:“不是还有张老头儿吗,只要他在,还害怕什么,大惊小怪。”
“张老头儿?”
来人怔愣了一下,似乎在思考陆老爷子口中的张老头儿是哪个,眨了眨眼:“您说的莫不是医学院的那位......?”
“除了他,还有那个,有那老家伙在,什么样的疑难杂症还不是手到病除,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那老家伙有几把刷子,我可是比你清楚。”
见陆修元一副老神在在、气定神闲的样子,来人也不禁放松下来,咧嘴笑道:“不管怎么说,你老爷子也得和我走一趟,这可是校长亲自下达的任务。”
陆修元也不难为来人,不过是检查一下身体,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身体可是硬朗的很,倒也不怕,只是刚刚得遇这位在古井村结识的忘年交,谈兴正浓 ,这就离开难免有些可惜,脸上便流露出几分不舍。
墨非见陆老有正事要办,自是不好继续打扰,笑道:“陆老,您老有事儿就先去处理,不要顾及我们几个,闲暇下来就到我们古井村做客,我定然备美酒清茶待客。”
陆修元闻听,果然就眉开眼笑的跟着来人离开了。
几个人目送着陆老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这才收回视线。
欧冶平笑嘻嘻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井村能够引来八方名士,定是有其独特之处,哎,弄得我都想去亲眼看看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把在整个展厅逛了个遍。遇到感兴趣的作品,便细细琢磨一番,倒也是受益匪浅。
其间不乏一些名家作品混杂其中,提高了此次文化展的格调,对于喜欢传统文化的观者而言,也算是一份意外之喜了。
中午的时候,几个人没有去外面用餐,阔别了校园多年,大家都有些想念大学食堂了,尚在京大深造的欧冶平自然责无旁贷地负责为大家打饭打菜。和一张张青春稚嫩的面孔挤在一起吃饭,几个人仿佛又回到了初入大学的那段分外难忘的时光。
京华大学的这次校庆历时三天,整个校园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全面运行起来,可以说规模空前盛大。从各院系的学生作品展览,教师学术成果展,到各个领域的学术峰会等全面展开,一股浓郁的喜庆而又严肃的氛围笼罩了整个京大校园。
墨非、曾毅等人在京大逛了一天,把整个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一遍,也算是对昔日京大生活的一次重温了。
原本的校园之行到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傍晚时分接到的一个电话却是打破了哥几个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令众人始料未及。
打电话的人来头不小,名声甚隆,正是墨非在来京城的动车上结识的国医泰斗,京大医学院的老院长张仲景张老爷子。
这老爷子对墨非医术佩服得紧,虽然仅仅是火车上的惊鸿一瞥,但是却给这位老人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了。
一位并非医学院的京大毕业生,拥有如此的手段,已经算是天分惊人了,那看起来甚是奇异,但是效果却颇为神奇的医术,令老爷子见猎心喜,在中医式微的今天,结识了这样一位神秘而有趣的青年,在张老爷子看来,算是这次京城之行中的意外惊喜了。
京华大学医学院借着这次校庆,广邀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召开了国际中西医学术峰会,在医学交流上,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难免会有个高低上下的比较。
和西医相较而言,中医在人才贮备上便有些青黄不接了,能够支撑门面的差不多都是像张老爷子这样年岁的老专家,青年中医人才有些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张老爷子自然便想起在路上偶遇的墨非。
年纪虽轻,但是那份医术却已在自己之上,老爷子琢磨来琢磨去,都觉得不把墨非拉进这次峰会,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于是这才迫不及待的给墨非打了电话,于墨非而言,也算是临危受命了。
墨非和张仲景张老爷子也算是脾气相投,见张老热诚相邀,自是不好拒绝,便一口应承下来,张老爷子见墨非没有推却,这才放下心来,美滋滋的挂了电话。
不说张老爷子如何和那些中医界的老朋友们介绍墨非这个人,单说曾毅等人听到是中医泰斗张老邀请墨非参加国际医学峰会,诸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惊讶。
张老的大名,莫说是他们这些曾在京大读书的学生,但凡是家中有疾病患者的,几乎就没有不知道的,那一手医术,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即便是中医近年来有些不景气,但是对于这位中医泰斗,却甚少有不服气的。
一听说这位老先生亲自电话邀请,自认为对墨非很是了解的哥几个都有些不淡定了。
大学四年,几个人不说是同出同进,却也是亲密无间,没听过老四有什么高超的医术啊,虽然这家伙沉默了点儿,内向了点儿,经常研究一些深奥难懂的古籍,但是却也和中医毫不沾边啊。
难道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哥几个好奇了,恨不得自己的眼睛变成x光,把墨非里里外外看个透彻。(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众人惊异,巧言遇高士
被三双亮闪闪的眼睛盯着,墨非囧了。
要说墨非尚未踏入道门之前,确实不会医术。医术是那么好学的吗,尤其是华夏古老的中医学,更是博大精深,没有十数年的苦功,压根连中医的门槛儿都入不了,更何况是像墨非这般被一位名誉中外的中医泰斗所认可了。
自古来医道不分家,大凡是医术大成者无不对《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等古籍熟烂于胸,这样学习古传中医,才有望登堂入室。
古传中医最精髓的东西,是要当成“道”去领悟、去体证,才有望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而要把中医当成“道”去体悟,就非得熟读这些经典不可,所以古来名医多为修道之人,也便有了十道九医之说。
墨非前世在天台山修道之时,便对医术多有研究,况且修者时常烧丹炼药,对医术的领悟自然非凡俗之辈可比。
自从墨非机缘巧合之下,偶得自己的本命法宝墨莲图,恢复了前世记忆,昔日所学便自然而然融会贯通起来,所以,在外人看来,墨非年纪轻轻,便医术惊人,实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曾毅、欧冶平等人不了解这些内情,乍然间知道墨非拥有着高明的医术,无不是大为惊异。
心中暗道,自己这位好兄弟,同窗四载,不想到还有这般本事,隐藏的可够深的啊,要不是这次巧合,还真不知道瞒到什么时候,这家伙还是不是“人”了,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众人这下算是彻底服了气,心中感叹的同时,对墨非的神秘之处更是好奇了。
欧冶平很是不满,撇撇嘴:“老四,老实交代,你什么时候学的中医?大学里咱哥们几个可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还真没见你看过什么医书,你连医学院的讲座都很少去听,怎么突然间就成了名医了,你小子瞒的可够紧的,连咱哥几个都不告诉,太不够意思了,老实交代,你还会些什么,是兄弟就实话实说,不然今晚儿,咱哥几个可就大刑伺候了。”
“是啊,老四,你忒不够意思了,咱几个可是亲如手足的好兄弟,你就老实交代吧。”墨青梧也跟着起哄道。
墨非看这哥几个眼巴巴望着自己,一脸的好奇,大有你不说个一二三四,就誓不罢休的神态,不禁哭笑不得。
其实墨非倒也没有想过要瞒着众人,不过是觉得没有必要显露罢了,自从这一世重新踏上仙途,便是与世俗两分,名望与金钱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所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修的便是这一颗淡泊无为的道心。
不过,既然被众人知晓,却也没有继续隐瞒的必要。在不泄露自己作为一名修道之人的前提下,墨非略略组织了一下语言,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对中医有所涉猎的原因。
不外乎是把自己前世经历的一些事情改头换面,古代换成了现代,天台山道隐真人变成了隐藏在都市之中的国医高手,自己少年之时如何与这位国医大师结识,得其传授衣钵,而自己在前来京城时,因为一位偶然发病的乘客而与国医泰斗张仲景相遇的这些事删删繁就简的讲述一遍。
“哇塞,听起来挺具有传奇性的,都能写成一部都市小说了。”欧冶平听完墨非的讲述,不由得瞪圆了眼睛,啧啧赞道。
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笑道:“好在你不是掉到山涧里,不然就很有可能寻到一本武功秘籍,成为一名绝世高手了。”
言罢,长叹了一口气:“我怎么就没遇到这样一位高人,得其倾囊相授呢,老四,我嫉妒死你了。”
“得了吧,就你这颗朽木脑袋,即使高人就在眼前,你都不一定看出来,况且你有老四那样的资质吗,老老实实的搞你的学问吧,可不要得陇望蜀。”
一旁的墨青梧听到欧冶平的装模作样的哀嚎,斜睨了一眼,凉凉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眼识别,与众不同处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众人便早早起来,收拾停当。
因为从未看见过墨非在人前显示过医术,曾毅等人心中也都十分好奇,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别人口中的拥有高超医术的家伙,究竟有多大的本事,便打着给墨非壮壮声势的口号一同前往。
经过这两天相处,几个人也都明白了,墨非这人是深藏不漏,只要不是到了关键时刻,谁也想不到他到底还有哪些本事,若不是从别人那里得知,众人还都被蒙在鼓里,这人还真是低调的可以。
不过,见自家兄弟如此厉害,曾毅等人心里还是蛮兴奋的,再怎么厉害,那也是咱自家人,与有荣焉!
这次中西医学术交流会在京华大学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等到墨非等人赶到的时候,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因为这次交流会囊括了国内外中西医各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所以不少新闻媒体也都闻讯赶来。
京大的领导对这次会议更是格外看重,给予了高度重视,立足本校,能够与国内外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和探索,对于京大自身的声誉也有着不小的提高,所以这才费心思请来已经退休多年的老院长张仲景张老前来压阵。搞了这么大的一个声势,一般人还真没有能够压住阵脚的本事,张老出身中医世家,于医术上也算是学贯中西了,在加上其在国际上的声望、地位,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老爷子也是有感于中医人才的青黄不接,这才想起在火车上偶然结识的墨非,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医术却是着实了得,再加上为人又谦顺有礼,给老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国医高手,怎么能要他深藏于民间呢,不为中医事业出分力,真是太说不过去了。
张老爷子也是爱才心切,这才力邀墨非前来参加,当然这些详情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也就不再多说。
几人来到会场门口,墨非正要给老爷子打电话,通知自己已经到了,电话号还没有拨出去,便见人流中急匆匆走过来一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墨非,这才上前问道:“您便是墨非先生吧,张老正在休息室内等您,怕您找不到地点,特意交代我守在这里。”
曾毅等人闻听,不禁面面相觑,欧冶平搔搔脑袋,疑惑道:“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墨非?”
哥几个分明是一起来到的,这人一眼就能认出墨非来,看语气事先也并不认识,怎么就这么笃定呢?莫说是欧冶平,便是稳重如曾毅也是心有疑惑。
中年男子笑呵呵道:“张老和我说,墨非先生气质独特,与他人不同,不用知道长相,便能一眼识别出来,我在这儿等了二十分钟,见来往众人当中,就这位气质最为独特,这才一试,果然不假。”
说着又细细打量一番:“果然如同张老所言,芝兰玉树一般的人物。”
“啧、啧,这还能通过气质看出来,也太玄了点儿吧。”
欧冶平戳了戳下巴,绕着墨非转了个圈儿:“也没看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啊,不就是长得比别人帅了一点儿嘛,我也不差呀,难道差距真的就这么大?”
众人见欧冶平说了这番话,居然脸不红心不跳,俱都笑了起来,中年男人也是忍俊不禁:“可能是你们相处日久,便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吧。”
说着一指墨青梧,笑道:“像这位先生,同样仪表不凡,但是气质却又有不同,相较而言,就像西方油画浓的墨重彩与华夏水墨画的空阔疏淡的区别。”
众人听中年人这么一说,都觉得很有意思,原来还可以这样识别陌生人啊,算是长了见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彼此相见,言笑尽欢喜
众人在中年男子的带领下,走进报告厅左侧的一间小休息室。
这是校领导们专门为张老这样的老专家老教授们特意准备的,设施齐全。墨非等人进来的时候,张老正坐在沙发上和一位鹤发童颜的白髯老者谈论着什么,两个人都很是投入,直到墨非已经走到近前来,二人这才抬起头来。
张老爷子一见是墨非到了,立刻喜上眉梢:“来来来,小墨快坐,等你好半天了,你可算是到了。知道你来京会朋友,还把你叫来,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咱们国内中医不景气,来来去去的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年轻一点儿的也都指望不上,为了不让别人把我们中医看扁了,我就想到你了,你小子身怀绝艺,也别藏着掖着了,亮出来叫别人看看咱们学中医的年轻人,不但能够治病救人,长得也比别人帅。你这形象正好做咱们中医的代言人。”
听张老爷子这么一说,屋内众人都笑了起来。
张老环顾四周,笑道:“都坐,都坐,你们也不要拘束,我和小墨虽然刚刚认识不久,也算是忘年交了,你们在我这也不要见外,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
张老性子活泼开朗,完全没有老学究那种古板习气,知道这几个年轻人是墨非的朋友,又见几人也都仪表不俗,便也就多看重了几分,连忙招呼几个人坐下。
曾毅等人在京大求学多年,自然认得这位德高望重、享誉中外的国医泰斗,见张老这么高的身份地位,待人却如此热情,本就心怀敬重,这下又多了几分钦慕之意。
待众人问过好后,墨非这才笑道:“您老太过于赞誉了,我那点儿本事不过是微末之技,能够得您老亲睐,那也是我的荣幸。我也很高兴能够为祖国医学做点儿什么,只要您不怕我给你丢脸就行。”
张老笑哈哈道:“你要是嫌丢脸,那我老头子的脸岂不是早就丢到太平洋去喽,你这年轻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
说着一指坐在自己对面的白髯老者道:“这位也是咱中医界的老前辈,晋省的名医李可,师承火神派一脉,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了,几十年的交情。老李,这就是我和你提起的墨非墨小子,一身的医术出神入化,可以说咱们中医界的后起之秀了,你们可要多加亲近。”
墨非的医术按照世俗标准来说,也算是高超,又多少带了些修道之人的手段,所以在外人看来,其效果就显得甚为神奇了。
对于张老引荐的这位中医名家李可,墨非并不知晓,墨非的性子有些闲散,按照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宅,恢复了前世记忆后,整个人愈发的飘逸出尘,于红尘俗世更是过耳不存。以他的这般习性,自然不会认得这位老者。不过,能够得张仲景老爷子亲自引荐,其在中医界的身份地位定然不凡。
墨非虽然为仙道中人,但是对于这些坚守中医阵地的老者们也是极为佩服的,见张老介绍,连忙站起来见礼,不说其医术如何,就是这一大把的年纪也值得自己以礼相待了。
李可一大早就来到张仲景这里,也是为了能够早一点儿见到这个被老朋友格外推崇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张仲景是什么人,李可可是清楚的很,还没见过他什么时候这样喜欢一个年轻人呢,心中自然也就好奇的很,所以刚刚用过早饭,就匆匆赶来了。
一见这年轻人,果然不凡,俊逸风流、气质出尘,单从外表看就不是庸碌之辈,心中就多出了几分喜爱之意,又见其儒雅有礼,这印象便更好了。
此刻见墨非给自己见礼,连忙笑眯眯道:“小友不要客气,昨天张老就和我说,路上结识了一位神奇的年轻人,医术如何了得,我就想这得是什么样的年轻人才能得张老如此赞誉,心中好奇的不得了,今日得见,果然不凡,便是这周身的气质就与众不同。以后咱们在医学上还要多多交流”(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坐而论医,众人齐惊叹
一般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体上都会有些怪癖,这些怪癖又都常人所难以理解的。
而这两位老爷子的怪癖就体现在医学上了,可以说是爱医成痴,两个老专家遇到一块儿,自然会相互交流这些年来的行医经验,一些疑难杂症的医治方法,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使得医疗效果更佳等等,如今看到墨非,便毫不客气的就把他也拉了进来,一起探讨。
剩下的曾毅、欧冶平和墨青梧等人见这三人显然已经进入状态,不禁有些面面相觑,心中暗戳戳的想:这两位果然不是正常人,怪不得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话还没说上几句,就把人撇在一边,这叫不叫目中无人呢,太叫人伤心了啊。
不管众人心中如何想,这边的讨论已然如火如荼。
墨非虽然年纪轻,但是在两位从医多年的老专家面前丝毫不怯场,话不多,往往一两句,却切中根本。有时候貌似不经意的一句半句,往往令二人茅塞顿开,似乎在原本的治疗方法之外独辟蹊径,仔细论证、推断,又极有可能比原来的方法更有疗效,省事省力不说,还极大的节约了医治时间,减轻病者的痛苦。
张仲景和李可两个老爷子心中震惊不已。
张老爷子在火车上亲眼目睹墨非如何医治病人的全部过程,本就对那神乎其神的医技佩服不已,觉得墨非是中医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对墨非的医术已经有了充分的肯定,这才经过珍而重之的考虑,邀请墨非前来。
没想到,这一番深入交流,却发现,原来墨非的水平远远高出自己事先的预料,惊讶的同时又是兴奋不已。
这样的人才如果被泯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行,一定得让这小子发挥自己的专长,学什么陶渊明隐居林下,怎么可以这么不思进取呢!
见到墨非医术如此高明的张老爷子暗暗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若说是几天前为墨非没有从事医学事业尚感到可惜,现在已经上升到求贤若渴的地步了。
作为晋省名医的张李可李老爷子比张仲景还要吃惊。
张老爷子已经见识过墨非的神奇医术,此时虽然惊异,却还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李老爷子却随着墨非的探讨的深入,早就张大了嘴巴。
这小伙子才二十多岁吧,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厉害的医术,即使他幼年学医,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年的经验,居然比自己这种从医一辈子的老家伙还要厉害,真是太妖孽了。
李老爷子一时间有些接受不能,恍惚间似乎回到了自己年轻时跟随老师学医,听从老师讲解各种药理药效的日子。
甩了甩头,从这种怪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李可老爷子不禁心中苦笑,这就是差距啊,正由于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才会使人差生这般错觉。
想到此处,心中不禁有些失落,自己这般年纪,苦心专研了一辈子居然比不上一个刚刚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子。郁闷的同时,又隐隐有些兴奋,这般人才,这般年纪,就有了如此水平,再过些时日,不知道得有多了得,中医界拥有如此出色的后继之人,实在是祖师爷保佑啊。
曾毅等人原本无聊的坐在一旁,那几人在医学上造诣颇深,他们听又听不懂,实在是有些无趣。但是又不能离开,不说是张仲景张老,便是李可李老爷子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见到的,自己这些人坐在这里听他们讨论,如果被医学院的那些家伙知道,不知道有多羡慕嫉妒恨呢。
见墨非寥寥几句,便令两位老人家频频点头,双眼放光,一幅虚心求教的样子,曾毅众人也不禁与有荣焉,自家兄弟这么厉害,自己作为哥们儿,还是不要捣蛋,老老实实在一旁听着吧。
开始时,尚有些茫然无知,那些个中医术语对于这些门外汉来说极为艰涩,没听过不说,还十分怪异。但是随着那几人讨论的深入,墨非更多的掌握了话题的主动权后,曾毅众人反而慢慢静下心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年少术深,惊喜亦惊吓
今天的会议,叫做国际中西医交流研讨会,刚刚8点30一过,就有工作人员前来请张仲景等人。
张仲景是闻名国内外的医学大家,更是中医界的代表,受到如此隆重对待一点儿也不为过,墨非是张老邀请来的人,自然是跟在张老身后。
不一会儿,很多知名的中西医专家便陆陆续续的走进了会场,各自找到相熟的朋友围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一阵寒暄,适才还尚显冷清的报告厅顿时热闹起来。
张仲景老爷子医术高,名声大,是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很多中医大家进入会场后便四处张望,看到张老后,便直接走了过来,很快,张老爷子周围便聚集了一圈人。
“咦,这位是?”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中医跟张老交谈了几句之后,感叹现在中医前景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西医,而对中医弃之如敝屣,等自己这批老家伙百年之后,不知道还有谁能扛得起中医这面大旗。言语中很是为中医忧心。环顾会场,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医专家多为古稀之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是极为少见,更不用说是年轻一代了,不禁长叹了一声。
这位老专家四下张望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们,猛然间在一群皓首苍颜中看到一副俊逸清新的年轻面孔,不禁一愣,惊讶道:“好俊俏的后生,这个年轻人是哪位的弟子,却是从未见过?”
其他老中医看到墨非站在一旁,以为是维持会场的工作人员,看年纪或许就是京大医学院的学生,也就没有多加注意,听到老专家的疑问声,都停止了交谈,齐刷刷的把目光扫向墨非。
目光之下的青年人身姿挺拔如同青青翠竹,淡雅出尘,形容俊俏,倒是一副少有的好相貌,立于人群中显得格外的醒目,这样的外貌气质令人顿生好感。
墨非原本站在张仲景张老爷子身后安静的听这些爷爷辈的老专家的交谈,对于中医当前的窘状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如今面临着每况愈下的萧瑟局面,即便是墨非这般的仙道中人也不禁为之叹息。
道家传承有山医命相卜玄学五术,其中的医又叫“道医”,包括方剂、针灸、灵疗,与中医一脉相承,自古来便有的十道九医之说便是由此而来。千年前,自己也曾在俗世之中拜访过一些名医大家,探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现在想来好像还在明天,恍惚间,方若是南柯一梦。
听着周围的人声絮絮,墨非情不自禁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突然间感觉到有十数道目光灼灼盯了过来,这才惊醒,看到自己被一群古稀之年的老头子瞪视着 ,即便是以墨非心性之淡然也不禁有些窘迫了。
“你不提醒,我倒是忘了介绍。”
张仲景顺着老友的目光望去,见说的是墨非,不禁乐了:“哈哈,这个小伙子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我好不容易请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你这个老家伙赶紧收起那副嘴脸,别把我这位小友吓到了。”
周围众人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说,更是糊涂了,不禁面面相觑,老张头特意请来的,这是什么意思,莫非这个小青年也是圈内人不成?
众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身材够好,长相够帅,气质够佳,是个很有魅力的年轻人,不过年纪也够年轻,这么年轻的后生,应该是个在校的学生吧,张老头儿还亲自邀请,开什么玩笑,即便是打娘胎里就开始学习中医,撑死了也就二十余年,能够有多高的水平?中医门槛高,难学难精,没有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众人打量了一番后,更加迷惑了。
“哈哈,说起来你们肯定不相信,这位小友还是我在来京的路上结识的,亲眼目睹了其治病救人的整个过程,医术之高深,我自认远远不如。不怕你们笑话,要不是我年纪一大把,这位小友比我孙子年纪还小,我都想跟随他学习医术呢!”
众人闻言,心中暗暗惊讶,这么年轻,又有高深的医术,怎么看怎么不真实,好像天方夜谭一般,不过张仲景的人品众人都知道,这老家伙从不说虚言,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就一定错不了。
就因为相信张仲景的人品,众人更加惊奇了,自己专研了几十年还赶不上一个年轻的后生,中医界年轻人才少,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年轻的中医专家诞生,这下可好,一出就出了一个大家,众人脑筋转不过来,有些晕乎乎的感觉,这个消息不但是个惊喜,也是个惊吓啊。
“我找了一圈儿,原来大家都在这里,真是叫我好找哇。”
一道圆融清朗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来:“大家这是干什么,怎么都愣着不说话啊?”
众人这才从从适才的惊讶情绪中缓解过来,扭头一看,原来是个熟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红尘羽客,却是早相识
来人穿着打扮与众人不同,头戴九梁道冠,身穿灰色道裳,满头的白发如雪,面色却格外的红润,宛若婴孩儿,却原来是个出家的黄冠道人。
这人显然刚刚来到,衣摆翩飞处,露出一截雪白的云袜,足登皂鞋,面带微笑的站在众人面前,气韵空灵,飘飘然仿若流云岚霭,好一个有道的全真。
墨非一看来人,不禁笑了,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这位老修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还真是玄妙。
有人问了,这位老道士是谁啊?不是别人,正是京城白云古观的老观主郭道真。
数日之前,墨非尚在白云古观之内与其相见,离别时定好了再次聚首的日期,没想到这位方外之人也受到邀请,前来参加这次中西医交流研讨会,还真是意外之喜。
“哦,原来是郭仙长,好久不见,一向安好?”
张仲景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熟人郭道真,心中高兴,连忙上前见礼。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专家们基本都认识这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纷纷问好。
张仲景张老爷子与郭道真也是多年的交情,数年前尚未退休离开京大医学院时,便经常前去白云观拜访郭道真。
郭老道虽然是方外之人,但是一身的道门医术,极为精湛,两个人吃茶谈道,交流些平日里行医的心得体会,倒也是其乐融融,再加上二人脾气相投,一直相处得不错,此时相见,各都心中欢喜。
华夏的道医也是中医的一份子,除了一些玄之又玄的,例如祝由科之类的玄门奇术之外,与世俗医学也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郭道真虽身居古观,平日里轻易不会出门,但是由于一身高超的医术,时常有一些善士信众前来寻医问药。
一些在大医院里久治不愈的病症经过郭老道的手,不说是药到病除,却也能消减病痛,遂名声大噪,给病人开的药方偶然间流传出去,被一些内行专家看到,无不惊叹其妙手回春的手段,渐渐也就在中医界有了名望,见多识广的老专家们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隐在闹市的世外高人,所以这次研讨会也给这位老神仙发了邀请函。
郭道真向众人一一回礼,这才笑道:“适才刚一进门,远远便见到众位都聚在这里,有说有笑,有什么贫道不知道的好事不成?”
“郭老神仙,您却说对了,还真是好事。”
张仲景抓着郭道真的说笑道:“前几日我来京城,途中得遇一位神医,年纪虽轻,却医术高深,我自进入杏林一行,行医数十载,自叹不如,遂把这位小友邀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们中医已经衰微很久了,正是需要这样有为的年轻人加入,适才我正向大家说起此事,你就来到了。”
“哦,医术高超的有为青年?”
郭老道环顾了一下四周,正与墨非目光相碰,看到墨非冲着自己抱了抱拳,含笑望着自己,不由笑指:“老友,你所说的可是这位墨非墨道兄?”
“咦,难不成你们早就相识?”
见郭道真一口叫出墨非的名字,张仲景不由得大奇。周围众人也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也难怪,这两个人一个是风度翩翩的俊美青年,风华正茂,如珠如玉;一个是在白云古观隐修的黄冠羽士,孚尹明达,道骨仙风。这二位能够结识,还真是有些出人意料。
“不错,墨道友虽年轻,却是达人雅致,我二人相交也算莫逆,你所说的少年神医若是墨道友,倒是一点不假了。”
老道士见众人好奇不已,不由手捋胡须,哈哈笑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互为礼过,心中生好奇
众人一见墨非和白云观的老观主郭道真是旧识,心中惊讶的同时,便更加肯定墨非果真是一位拥有高超医术的年轻人了。
张仲景和郭老道可都是名声在外的响当当的人物,别看郭老道隐居古观,从不轻易在世俗抛头露面,但是架不住这位老仙长医道手段高超,好多个众多医学专家都束手无策的疑难病例都是这位老仙长解决的,所以即便常年隐居古观苦修,却也名声远播。
连这样的隐士高人都和其相熟,这个清俊的年轻人还真是不简单哩。众多的中医老专家不由得把墨非放到了和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
中医界讲究师承、辈分,由于历史传承古远,很多的老习惯都被很好的沿袭下来,但是自身的本事却更为重要,只有高超的医术才是立足之本,这是千古不破的道理。
墨非见郭道真与张仲景众人见过之后,这才抱拳见礼。
按照道家传承来说,墨非虽然年纪轻,却是实实在在的前辈,例数整个华夏的修道之人,细细算来都没有比墨非的辈分更高的了。但是在世俗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辈。
二十余岁的年纪,对比在场的这些鹤骨霜髯的老人家来说,实在是年轻的过分了,要一位庞眉皓发的老道士给自己见礼,在外人看来难免有些怪异。
正所谓入乡随俗,再者墨非也并非那些中规中矩的古板之人,仙道之人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随性,不受外物羁绊,无有拘束,只有这样方能真正体会到万物自然的真意。
道家南宗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真人曾经写过《道情》一词:“白云黄鹤到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正是一语道破了修道的终极目的所在。
修道学道,是减少**,修正本心,不断的剪灭臆幻不真的凡尘枷锁,找到和发现真我本性,获得解脱,产生无量智慧的源泉,从而得到真正的大逍遥,大自在,大清净,大快乐。
墨非两世修行,对这些道理却是领悟颇深,所以这一世虽然行事自然而随性,并没有刻意修行,而自身的道行却时时见长、日渐深厚。
对于仙道中人来说,难得的并非是功力的增长,而是对道的体悟和领会。有人一朝顿悟,修为上便会一鹤冲天,就是此中道理。
“郭道友,几日前一别,没想到能在这里相见,却是有缘。”墨非拱了拱手,轻笑道。
墨非本就俊雅出尘,给人以一种纤尘不染的感觉。那一身闲散自然的气度,迥然于尘俗,仿佛炎炎烈日下飘过的一朵浮云,划过檐下的几缕清风,夹带着清净自然之意,悠悠然无为而自在。
此时浅淡的笑意,更显得整个人温润悠扬,那一副风轻云淡、怡然自得的神情,在这个人声絮絮的报告厅里,更显得平淡清远,犹如一幅水墨润然的画卷,干净而清朗。
会场中的淡白的灯光,映得他这么一笑,整个人越发的俊雅,便如秀竹展叶,清雅非常。众人看在眼里,无不在心中赞叹,好一个翩翩美少年。
曾毅、欧冶平几人和墨非情同手足,见过了墨非平日里的诸般神态,此时此刻却也是不由得一愣,欧冶平在心中暗道,老四还真是个妖孽,越发的好看了,同为男人,这叫我等人情何以堪。
“墨道友,别来无恙。”郭道真连忙还礼。
墨非不看重这些礼节,但是郭道真却不能。这位老道士知晓墨非的身世经历,对于这位祖师爷一般的存在,心中是有些敬畏的,自然不敢有任何轻慢之处。
围在周围的老专家们见郭老道这般恭敬的态度,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怪异,再看向墨非的目光,更是多了些许好奇和探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