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裁撤
感谢中华虎贲军乱武三国逍遥狂刀无语无语profyellow大写c动中之动踏浪54幽谷居士1诸位同学的支持,谢谢
这天杨素回到楚国公府时,神色沉重,一脸阴沉。
晚饭后,叔父杨约过来叫他去父亲书房时,他知道父亲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宣布。他合上书,披上斗篷,跟着叔父穿过偌大的府院,走到正院父亲的书房。外面天气很冷,让他不由的打了个冷颤。父亲的书房内则很暖和,屋里并没有安装如今普遍都开始安装的铁皮炉子,也没有烧石炭,父亲向来讨厌那股子味道。书房里生的是炭火,上等的银炭,烧出来没有半点烟气。
将门带上,杨玄感才发现今天父亲书房里人很多,不但向来常在府上走动的叔父杨约没落下,平时很少来的其余五位叔父,杨询杨慎杨岳杨戾杨操也都来了。他的三位同胞亲兄弟玄枞玄挺玄奖也比他先来,另外几位异母兄弟万项民行积善也都来了,老实安静的坐在一边。除了他们外,叔父杨岳家三个弘字辈的堂兄弟,弘礼弘文弘武三人也来了,站在他们父亲的背后。此外还有与他父亲同祖父的杨实杨宏两位。还有更远一些的他曾曾祖父那里分支的文字辈的十五位堂叔祖们,杨文思杨文纪杨文升等,担任礼部侍郎的叔祖杨文纪还带了他家孝字辈的三兄弟前来,孝谟孝甚孝俨。
一看这场面,杨玄感当下有些震惊。看来真是出大事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杨家在京的数支族人几乎全来了。
杨家三代老少基本上都到了,大家坐在书房里沉默着。
出什么大事了吗他问。
父亲递给他一张纸。这张纸有很多褶皱,一看就是有很多人翻过了。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他继续看下去,命三衙诸卫将军以下,各府镇营团诸武官,年五十以上者致仕。致仕,那就是退休回家。历朝以来,官员基本上是终身的,但也有退休年纪。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退休,法定时间从周代开始。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官员身体状况不佳,可以请求提前致仕。到了七十岁,官员可以上表乞骸骨退休,有时朝廷也会挽留,身体好的,本事强的,当官到八十九十都有人。
这是皇帝的意思。明天就要宣诏颁行了,以后朝廷官员六十岁退休。那些军内中层的武官,更是五十岁就可以提前退休。杨约向侄子解释道。
杨玄感大为惊讶,从七十岁改成了六十岁。一下子提前了十年,而且这明显是要规定到年纪就得强行退休了。皇帝一面大开科举,每年新获入仕资格的士子上千人。而这面又强行规定了官员退休的年纪,皇帝此举大有深意啊。如此一来。大把的官员将面临提前退出官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级官员们来。父亲今年五十七岁,身为宰相,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中年纪较轻的了。如右仆射苏威,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比父亲大了十岁。另几位宰相,李纲五十四,薛道衡六十一,樊子盖五十六,牛弘也是五十六,也跟父亲年纪相当。枢密副使韩僧寿也五十九,苏孝慈也六十三,倒是皇帝的那些心腹年轻的过份,刘文静不过三十三,魏征二十一,徐德言四十六,其余如王保高甲窦建德单雄信等人皆不过是三十左右,年轻力壮。
皇帝这是要将老臣都赶出朝廷吗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皇帝现在大开科举,每年新取士人上千,这么多新人,哪来那么多官职,自然就得老人让位了。
父亲今年五十七,至少也还有三年才到年纪,倒不用急,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又会更改呢杨玄感对父亲道。
我也马上要退下来了。杨素有些意兴索然的道,皇帝还有一条诏令,天下各职每任皆为四年,最多连任两任,到任后要么升职要么平调,不得继续连任。
杨素是在开皇十二年接替苏威成为尚书右仆射,此后一直到开皇十九年,一直担任此职。十九年内乱过后,杨素升任左仆射,到后来加平章政事入政事堂,到现在开元二年,他已经当了七年的右仆射,三年的左仆射,虽然左右仆射是两个不同职位,但却因为都是宰相,因此在皇帝的新诏书颁下后,他就属于已经连续当了三任宰相的人了,早超过了两任期限。诏书一颁下实行后,他就得自动退位了,哪怕还有三年才到退休年纪,可却不能再当宰相了。朝廷中两府三省六部的重要职位,都属于宰相,他都不能再连任。因此,除非杨素能接受降级去担任一个清闲的尚书职之类的,否则他就只能任太傅这样有名无实的虚职,说白了,不管他愿不愿意退下去,朝廷里都将没有他的位置了。
和他处境差不多的还有苏威,苏威在开皇年间就早就几次上上下下,担任过数次三省主官了,仆射也做了几次,他这次一样得退下来。
明摆着,皇帝现在不需要他们这些前朝的老人继续呆在新朝了。
杨素感觉很累,当着左仆射,挂着平章政事,可在这新朝里他这宰相当的并不如意。政事堂里四个平章政事,五个参知政事,外加枢密院里还有五个枢密使,他这个左仆射早就不是首相了,还有十三个人跟他权力相等,朝廷的军政之事早就不归他们管,而就算是管文,他也得和另外八个宰相们一起分享权利,得轮流执政事笔。平日里刘文静魏征等人就凭着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对他这个左仆射根本没有什么尊重。现如今。皇帝又下达这两条诏令,明摆着就是根本不愿意让他继续呆在朝中。省的看着心烦了,这是嫌他占了位置了。
皇帝对内对外还真是狠辣无比。对外把突厥高句丽打的灭亡称降,而对内,当年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的荣耀,关陇集团的辉煌早就不再,一个个大家族的覆灭没落,这两年,无数豪门倒下了。他说,皇帝要对我们杨家下手了吗
这个暂时倒还不会。杨素对儿子道,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一切都得看我们肯不肯识趣识相了。若是我们能听从皇帝的意愿,那杨家也许能和高家一样,得个保全。若是我们不识相,那肯定就跟贺若弼史万岁柳述他们一样了。杨素对家族一众人道,今天我见大家过来,就是要通知你们,我已经想好了,既然皇帝不想再让我留在朝中。那我就退出。卸任宰相之职后,也不打算再留在朝中了,就提前三年退休吧,虽然皇帝规定六十致仕。可也没说不能提前退休。我的想法是,不但我主动退下来,咱们家族老一辈的都退下来。族叔们还有我一辈的堂兄弟们,干脆都退下来。
全退下去一片惊讶之声响起。
嗯。要退就全退了,也算是坚决表个态。完全支持皇帝,带个好头了。杨素点点头,其实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在新制下,就算硬赖几年,可最终还是得退下来。与其拖几年,不如早退,希望能用这份支持,换得我们杨家第三代年轻人在朝中的一席之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都退下来,安心当个富家翁,全力支持玄感他们这一辈的兄弟们留在仕途博个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请辞,到时顺便跟皇帝请求一下,让玄感兄弟们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从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还是远离朝中,远离京师,到地方安心呆个几年,到时有了一定的资历政绩再回来。我看啊,以后还是从文比投身军界更有出息,枢密院虽然说与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对军队还是控制防范的很严的,以后战事减少,终究还是会偃武修文,以后大家都得好好告诫子孙后辈,让他们多读书,以后也走科举谋个正身出。
我们就这样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们以后在朝中哪还有话语权,年轻一辈,放到地方去,估计以皇帝对我们关中人的猜忌,连个刺史都当不道,猴年马月能出头。
当不了刺史,那就先从县令做起也行。杨素道,你们还指望着如过去一样,凭父辈的功勋能在婴儿之时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了。当初我从清河郡公进爵郢国公,原来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给了玄奖,玄感还封了仪同,咱们家族到开皇末年时,公爵就有八个,年轻一辈男丁,哪一个身上没有个爵位勋官,可最后,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举,以后承荫入仕也会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就算承荫入仕了,估计也难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们得适应新形势,新潮流。皇帝要科举,我们就让子孙多读书。皇帝要我们老人让位,我们就让位,给年轻人争取一个机会。
新皇这是鸟尽弓藏,刻薄无情。杨操说道。
少胡说八道。杨素瞪了兄弟一眼。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就是帝王心术,最是无情帝王家,你没听过吗。当皇帝的,哪个还跟你讲交情谈信义。你以为当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关陇豪门对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说他为何还要容忍关中诸豪门对朝廷的把持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容许的。这说到底,还是实力。皇帝有这个实力,别人要么顺昌,要么逆亡,太多家族已经用他们的家族命运验证了这句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杨素对这一切是看的相当透切的一个人,所谓主弱则臣强。当主强的时候,臣子当然不可能再强。要么臣服,要么就出局。
一家人沉默。李韦于长孙独孤等一个个关陇豪门的倒下,无不应证了杨素的话,他们无言可心反驳。
第二天,朝会上,易风让宣旨官宣布经于门下省审议通过的几道诏书,分别是关于文武官员六十退休,以及官职每任四年,最多连任两年的诏书。而其中又特别规定,两府的宰相和执政也都只能连任两任。又特别规定,宰相都必须得有州刺史省布政使的地方任职经历和朝中六部侍郎或尚书的任职经历,才能晋身担任三省主官,入政事堂为相。枢密院的执政也一样,必须有卫府的统兵作战经验,还得在三衙诸卫中担任过主职,才有机会晋身枢密院,成为执政。而成为了宰执,最多只能任两任八年。任满就不得再连任,同时,若未任满而到退休年纪,也得立即退休。总之。想要当上宰执,已经不再容易,有了重重的障碍。这会使得今后很能只靠着天子的宠幸就进入两府,同时。又严格规定了任期等限制,早早规范避免出现权相的可能。
宣旨官宣读完诏令后。杨素与苏威一起请辞相位,同时请辞的还是枢密院中的韩僧寿,皇帝一一批准,没有再玩三辞才准的谦虚游戏。
朝会过后,易风在延英殿召集诸位宰执们议事,杨素苏威和韩僧寿三位虽然请辞已经批准,不过还有交接工作,他们还有三个月的交接期,因此三个月后他们依然还是宰执。
我有一个计划,准备撤州复郡,撤掉目前的三百余州,复设郡治,通过并省,最后在全国设立一百九十余郡,且在县以下设立乡,由朝廷的地方选派吏员管理乡村,形成省郡县乡四级制。各省级别与朝廷中央的各部相同,而郡比原来的州级别要下降一些,为五品,县为七品,乡由吏员管理,流外。在隋初,曾是州郡县三级,全国有五百多郡,不少郡只领一两个县,郡的管理幅度过小,使其显得多余,与州几乎重叠,因此文帝后来改革,废除了郡,并省了一些州,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一千二百余县的行政区划。可中央朝廷直接管理三百余州,这明显又相当的困难,最后又因此先后设立过行台省和总管府,这些新设立的机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易风即位之后,立即把总管府废除了,之后在州上设立了省。这一制度推行不到两年,但效果不错,可现在皇帝又要废州设郡,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易风当然不会吃饱了闲的无聊,皇帝政策上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大有深意的。
撤州复郡,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原来隋初时郡有五百多个,但如今复郡,却是要在天下复设一百九十余郡,这可不是简单的复郡,而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郡。甚至原来朝廷有三百余州,现在撤州复郡,使得在省与县之间,由三百余州,改为近两百郡,裁减了三分之一。裁掉一百多,当然是很大影响。如此一来,二十余省辖近两百郡,近两百郡辖一千二百余县,一个省辖个郡,而一个郡辖六七个县,这种层层管辖的数目相对合理,既不太多,也不会太少。
朝廷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个州郡,也减少了大量的开支,减少了大量的官吏,增强了官府的效律。最重要的一点,原来州的级别比较高,在设省前,州是地方最高级别设置,高等的州是三品。而如今的省级,实际上就是州一级,但当初考虑到省将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因此没有直接复郡,形成州郡县,而是在州上设省,如此一来,省州这两级都是高级地方官府,三百余州,就出现了数百上千的高级官员。
大量的高级官员当然不会是好事,现在易风直接废州复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郡的级别本来就给州低。这是一个变相的把大批州级官员降级的行为。而削减三分之一的州郡,则也是大规模的裁撤官员的行为。易风就是要借着这次州变郡,将大批老旧不合适的官员栽撤下来,就算留下来的,也要降级。州三品,郡五品,直接连降数级。同时把乡这一级正式设为国家的区划,并要安排吏员管理,则是为如今科举涌出来的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准备位置,让这些新录取的士人从底层做起,有足够的位置。
废州设郡的同时,易风也给省级官府增加了不少的权力,让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特别是易风把地方征收的两税,特别留下了三分之一给地方。每年两税三分之一,就是一千万贯钱。这一千万最终有三百余万留归全国一千余县,三百余万交给全国近二百郡,剩下三百余万上交给全国二十余省,各级官府留下这笔税款后,用于地方上的发展,而不再需要所有的开支都需要中央拔付。
废州复郡之后,全国一百九十八个郡,各郡的大小官员,都需要及时调整任命,原来的三百余州官员,年纪到期的全都退休,任期到期的也全都调离。剩下的朝廷要举行官员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全都免职或者降级使用,优秀者留用。总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撤州复郡工作,各郡的新官员中,特别要求至少有一成官员是这次科举中录取的举人进士。未完待续。。
末之章 让红旗插遍全球!
开元十八年,大隋皇帝下诏,册封嫡长子杨璟为皇太子,并分封其余年长八子为王,封建于辽北边疆。UU小说,www.uu234.com各封一郡之地给八子建国,赐诸子各国人口一万户,军一千,并派工匠为八王在其封国各筑一座王城。各封国王城建好,皇帝下旨让诸王就藩之国。
开元殿中,易风亲自设宴为诸子送行,八个王子年长者二十岁,年轻者十六,如今他们都将分封就国,成为大隋的屏藩。
称帝已经十九载,年近四十的天子杨林如今拥有二十余个皇子十几个公主,不过年过十六的也才九个。通过多年的观察,嫡长子杨璟确实一直表现的很好,聪明睿智,允文允武,年纪轻轻,已经崭露了王者风范,在一众宰执们的不断上表进奏下,易风终于是决定册封其为太子。太子既定,那么其余年长诸皇子也没有理由再继续留在京师,按当年定下的制度,诸皇子封建边疆,建国就藩。
“你们也不用担心难过,雏鹰长大总要离巢,他们会有自己的一片蓝天。你们若是想他们了,有空也可以去他们的封国住住。”易风对着高浅雪和慕容蔷薇和陈婤一众妃嫔们道,她们的儿子就要离京之国,做娘的没有不担心的。
“可他们还这么年轻,就远离京师,去那么遥远地方,不但去了辽北,还是辽北的最北边边疆,那根本就是蛮荒之地啊。”慕容蔷薇忍不住说道。
“担忧什么,他们是皇家子弟,出身就拥有旁人难以想象的富贵。自然也背负着责任。他们得为大隋藩屏,守卫开拓边疆。不过虽然封国遥远偏僻了一些。可我也给了他们每人一万户人口,还有一千军士。此外还帮他们修建了一座王城,这可是身为皇帝之子才特有的待遇,当初其它诸王封建南疆,可没有一个有这样的好待遇。像日南王杨谅在驩州,与林邑交境。结果他不思进取,不知道要治理封国,导致在开元六年林邑国突袭进犯,被林邑军所擒杀,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丢了我大隋的国威脸面。虽然最后朝廷发兵将林邑国一举攻灭,可人死不能复生,日南国就此没亡了。”
“辽北那地方天寒地冻的,陛下你就是封他们去南疆也好啊,朝廷当年灭了林邑国之后,不是顺势又将真腊等一些不服大隋的西南蛮邦给灭了吗,那里大片的新拓疆土,随便划分几块也可以分封给诸位皇子们啊。虽然南疆热些,可比辽北好的多。皇子们虽说是在辽北。可距离辽北省城都数千里之远了,长年冰天雪地的,那地方是人呆的吗?”
陈婤也在一边道,“慕容姐姐说的是。陛下你就算不把诸皇子封到南疆,你就是封到三韩半岛上去,封到扶桑岛去也行啊。朝廷前几年刚将三韩半岛与扶桑岛平定。不也正缺人帮朝廷镇守吗,诸皇子岂不是正合适。”
易风摇头。“你们也不要把诸皇子们想的这么不堪,他们这些年也没少吃苦头。并非只是生长于深宫之中,也是到处见过世面的。当年秦琼、来整等诸位上将南征林邑、真腊诸国,他们就曾经帮忙转运后勤,虽未入敌境,也去了趟江南。再后来,尉迟恭、程咬金、徐世绩,苏定方、程名振等诸将平高句丽、定三韩、东瀛,几个年长皇子更是隐去身份以参谋的身份随军东征,燕王那次出去侦察地形之时,遇到高句丽小股精锐偷袭大营,不还亲自拔剑纵马作战,亲手格杀了三个高句丽骑士而且完好无损吗。再后来,朝廷平党项作乱,平吐蕃犯境,再后来的平定西域诸国叛乱,诸王也都有参与过的,虽说不是统兵,不是亲上战阵冲杀,可也是深入前线,表现的勇气可嘉。北疆虽苦,可也正是彰显他们本领的时候,这几年,漠北的铁勒覆灭之后,韦纥人又兴起,朝廷多次调草原诸侯们进攻韦纥人,可他们每次都总是退入极北之地,然后待我们撤兵之后,又卷土重来。这些韦纥人正破坏着大隋对草原的控制,而那些草原诸侯们这些年被朝廷养的白白胖胖,靠着贸易和领地的收入一个个当起了富贵封侯,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彪悍战斗力。虽然对朝廷来说,这也是件好事,自二次北伐后,到如今近二十年,北疆再无草原人犯境,朝廷北方安享太平。可韦纥人这些顽强的反抗分子不能轻视,必须早做防范。这次将八王封建北疆,也是有意煅炼他们,让他们能够有朝廷守卫边疆,击败这些顽固分子。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北方历史是中原的心腹之患,在草原诸部臣服后,更北方的这些冰天雪地里的顽抗部族,就越发得小心防范了。一旦让他们坐大,说不定今日的大好局面就会完全失去。”
“可是苦了这些孩子们了。”高浅雪叹气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会不高兴呢,朕可是给他们每人划分了千里封国。”
“什么千里封国,你当漠北是中原啊,千里不见人烟里的地方,地再大,也没有几个人。”
“好了,不说这些了,今天是送行宴,要高兴点。”
送走了八王就藩后,易风坐在开元殿中,与太保李靖谈话。
“波斯与罗马的第五次战争如今正打的难分难解,库斯鲁二世乘东罗马人内乱之机于开元五年率大军西征,波斯军经过九个月的战斗攻陷了德拉城。而于开元八年,波斯又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威胁君士坦丁堡。而这个时候,东罗马人还内战方酣,乱战不休。波斯大军长驱直入,开元九年攻下了叙利亚。十一年再下安条克,十三年攻下了耶路撒冷城。十六年,巴夏.巴尔兹又率波斯大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同时,另一支大军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就在今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是啊,波斯萨珊王朝的版图已经达到极点,其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他们的强大,也使得我们在西域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李靖道。“罗马皇帝希拉克略今年连派了三波使者前来洛阳,请求我大隋出兵救援罗马,一起进攻波斯。陛下莫不是准备答应他们?”
拜占庭帝国人自己从来不曾承认自己是拜占庭人,他们一直坚称自己是罗马帝国,是东罗马帝国。不过这个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在大隋开元三年,在百夫长福卡斯的率领下,一支军队发起叛变,公然地暴动起来。向君士坦丁堡挺进去攻打皇帝。在君士坦丁堡百姓的支持下,这支叛军迅速的攻下了首都,将皇帝莫里斯和他的子女以及政府中敌视军队的代表人物推上断头台。百夫长福卡斯一步登天成为帝国新皇帝,但这位新皇帝给东罗马帝车带来的却是八年的血腥内战。名不正言不顺的福卡斯从一开始就受到帝国元老院、大贵族和行政官僚的激烈反对。他们迅速在东方各省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西里西亚、小亚细亚、埃及等挑起内战。
而帝国多年来的老对手萨珊波斯帝国皇帝库思老二世则乘机发动了对东罗马的战争。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大隋开元十年之时,当时阿非利加省都督之子希拉克略站了出来。他发动起义反对福卡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快得到元老派和绿党的支持。在开元十一年时顺利进军帝都,夺取王冠,并把福卡斯送上了断头台,同年希拉克略登基称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并于同年派使者与大隋建立外交。
不过这位新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登基时,波斯人已经夺取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伊比里亚、两河流域等地,由小亚细亚攻入拜占庭帝国腹地。而在隋开元十六年,波斯大将沙辛攻陷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卡尔西顿,直接威胁海峡对面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在这时,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开始由西北进攻拜占庭。拜占庭国内一片混乱,希拉克略处境艰难,遣使向库思老求和又被拒绝。这位新皇帝可谓是焦头烂额,他现在是病急乱投医,最后把希望寄托到了东方那个强大无匹的大隋帝国身上。
一连三波使者,送上希拉克略的求援信,请求隋帝国出兵救援,进攻波斯。
波斯如今几乎是把东罗马吊打,其势力强大到连控制着西域的大隋,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而正如日中天的波斯帝国,现在国内有许多人都在重提一件旧事,那就是当初他们与突厥人联手灭了厌哒,可最终突厥人却翻脸夺了属于他们的那一半土地,而且后来还挑动了罗马对他们战争,这些年来波斯与罗马之间战争不断,打了几十年,可以说突厥人有很大的责任。虽然突厥早已经被东方的隋帝国灭亡了,如今西域也由隋帝国控制。可正处于得意状态下的波斯人,却有许多人提出,他们是时候夺回当初被坑掉的那些属于他们的土地了。甚至有人更干脆的叫嚣,要干脆把河中全都占领夺取。
而这,已经威胁到了大隋。
不过易风却在考虑一些更远的事情,知晓一些本来历史的他,记得在这个时期波斯人确实达到了巅峰,可很快就被希拉克略给反击打败了,甚至最后连皇帝都被杀拉克略给俘虏了。这位希拉克略确实了得,不但起义夺取了皇位,而且还在一团糟糕的局势下,挡住了波斯和蛮族对都城的围攻,最后击败敌人解除围攻,还把被波斯人夺取的失地都夺回来,最后一路率军杀到了波斯,把波斯皇帝也给俘虏了。不过历史上这位了得的英雄,却也相当遗憾,因为他遇上了另一个王朝的兴起。
今年是公元六一九年。九年前,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而等到六三二年他逝世时。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其后由穆罕默德的好友阿布.伯克尔出任穆斯林的领袖,称为哈里发。开始了一个牛逼王朝的牛逼之路,到六三四年时,正当波斯和东罗马两大帝国因为长期的互相征伐而国力耗损,人心厌战之时,奥马尔一世当选第二任哈里发,称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的继承人”,从此开始担任了穆斯林军队的总司令。他指挥将领率领贝都因人为主的穆斯林军队进入叙利亚地区,接连击败拜占廷军队,六三六年攻陷大马士革。两年后进军耶路撒冷地区;继而分兵东西两路,展开全面进攻。东线接连攻破波斯军队防线,占领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区;西线继续连败拜占廷,顺势占领巴勒斯坦和埃及。从奥马尔遇刺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帝国扩张战争更是势不可挡。东线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战败的波斯萨珊王朝,进军呼罗珊。六五一年,萨珊王朝灭亡,阿拉伯帝国夺得呼罗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地。帝国西线大军则继续攻入北非利比亚的昔兰尼加。
到公元六六一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而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也进入了第二个**。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人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东线、阿拉伯军队侵入中亚,占领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相对峙。另一支东线军队向南攻入南亚次大陆的北端。占领信德一带。在北线,倭马亚王朝曾3次发兵。围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线的进攻最为猛烈,不仅占领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地区,还以新皈信伊斯兰教的北非土著柏柏尔人为主力,于七一一年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欧的伊比利亚半岛。
做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熟知历史的中国人,肯定都会记得在中国古代唐朝之时,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帝**队在西域的那场大战,战争的结果是中**队战败。
史载: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唐军面对阿拉伯联军二十万,沉着应战,令阿拉伯联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中,大约损失一万余人,其中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阿拉伯军经此战后,虽取胜,可因为忙于平乱,此后也未能进一步向东扩张。而大唐也因为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撤出了中亚,从此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而阿拉伯人从此成夺了原本属于大唐的中亚霸权。
历史的进程很明显,眼下正得意的波斯人会被罗马的希拉克略反杀,然后东罗马人正高兴之机,突然之间阿拉伯人兴起来了,然后他们把本来已经是罗马人战果的波斯给摘了果子。此后,大唐、罗马、大食成为世界顶尖三大帝国,并最终罗马与大唐在中亚爆发了一场战争。唐朝战败,并且因为安史之乱,而永远失去了再赢回来的机会。阿拉伯人的扩张狂潮持续数百年,地跨亚非欧,拜占庭虽然一直被阿拉伯吊打,可却一直吊着一口气撑着,还奇迹般的撑到了一四五三年,成为名符其实的千年帝国。而更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最后却反而比不过东罗马,早他们几百年就灭亡了,只持续了六百余年,在一二五八年,巴格达就被大蒙古国的西征统帅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国灭亡。
不过曾经三大帝国之一的东方唐朝,却亡国更早,在公元九零七年,就已经亡国了。
时间又回到了公元六一九年,眼下的世界三大帝国还没有阿拉伯的名字,是大隋、波斯与罗马。
罗马刚经历了八年内战,大隋则刚经历了二十年的持续扩张,统一了东北、三韩半岛、东瀛岛,以及南海诸国和西南诸蛮夷,在北方草原,分封制度早见成效,草原不再是帝国的威胁,而成为了帝国忠心的地区,西南的党项、吐蕃诸国也早被征服,并在平定西域诸国的叛乱后将军队推进到了西域诸国,在西域设立省郡县乡。
在开元十八年,大隋帝国疆土万里,户口达到了一千六百余万户,人口更是突破了一亿大关,是当之无愧的东方霸主。
面对着罗马人的苦苦哀求,面对着波斯人的嚣张跋扈,还有那记忆中即将崛起的阿拉伯,易风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
历史上,中国曾经战败过一次,失去对中亚的霸权,此后要直到近千年后才重返这一地区。
如今,没有理由退让。
易风望着白发渐生的李靖,“卫公,朕打算答应罗马的请求,派兵西征,联合罗马灭掉波斯,稳固河中地区的控制权。朕打算让你来领兵,现在想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臣如今不过四十八岁,尚未知天命,还能开的三石弓,喝的两斤酒,骑的了烈马,开的了强弓,统兵打仗,更是没有问题。”
“好,那些次就由你老帅出马,统兵西征!”
(全本完!)(未完待续。。)
第49章 芙蓉
金乌西坠,日暮黄昏。
钗钿礼衣已经再次送进来,侍女们将蒸汽腾腾的热水注满浴桶,为她沐浴。高明月亲自替姐姐修剪指甲,染发梳洗,将她满头银发染成漆黑如墨,如同黑色的瀑布一样披散在背上。
青莲今天也重回到浅雪身边服侍,她带来了浅雪最喜欢的西域出产的蔷薇露香水,浅雪从十余种香味之中选出一瓶馨香轻淡的蔷薇露水,混合着一丝兰花的味道。青莲把珍贵的香水倒在指尖,在浅雪的双耳、下巴,和蓓蕾上各轻触一下。
随后高家庄最好的裁缝张妈在外侍候,她为浅雪今日的服装总顾问,除礼衣外,衣全是丝绸,整套礼衣美丽无比。配上那一盒盒耀眼的首饰,圣洁又美丽。
“您真是太美了,小姐。”张妈赞叹道。
“是吗?”浅雪对着铜镜中的自己微微笑道,这是她第二次穿上钗钿礼衣了,她简直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让易风看到了。如果之前她心中对与他的婚姻还存有什么疑惑保留的话,那么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到如今,她心中只剩下了尽早完婚,再无保留的全身心的跟他在一起,成为真正的夫妻,早生孩子。
高明月看着姐姐那已经染成黑色的银发和白眉,眉头微挑,一直以来,姐姐都饱受这银发白眉的折磨,可却从不曾改变,而现在,她却主动将它们染成了黑色。她的心里,真的很在意他。
“把易郎送我的戒指给我!”浅雪看着摆在面前的一盒盒首饰,却最先挑了其中的一个指环。那是一枚镶着金刚石的银指环,闪耀亮眼,与凌云手上的正好配一对。指环和耳环一样,本来多是胡人首饰,汉家女人并不多戴。不过浅雪听过凌云讲的故事中有许多用戒指定情的情景,因此凌云送来戒指的时候,她很高兴的接受了。
“是,小姐。”青莲回答。
那枚戒指比她的手指略大些,浅雪笑着将戒指递给后面的妹妹,“你来帮我保管它,等婚礼时,再给我与易郎交换戒指。”
“你今天笑的真开心。”
“因为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想要嫁的人,并且就要嫁给他了,我真的很幸运,不是吗?”浅雪微笑。
外面传来鼓乐的欢乐声,张妈笑着道:“吉时到了,新郎已经上门来迎接了,起身吧,小姐。”
凌云穿着一身饰金喜纹的大红礼衣,裁剪修身全体的礼衣,衬的他越发的英俊。“你真是太美丽迷人了,浅雪。”他笑着对红盖头下穿着碧绿礼衣的浅雪道。
“谢谢你,易郎。”她微笑着回答,由衷的高兴。
“浅雪,对于这桩婚姻你确定是满意的吗?”他踱步过来,“如果你心里还有任何的存疑,那么现在尽可以拒绝我,只要你开口,我决不阻拦。”
我就是要嫁给你,再无迟疑犹豫。她望着他,“奴愿与易郎情定三生,白头偕老!”
凌云笑着伸出手,“那么,来吧,让我们正式拜堂成亲,从此不离不弃,此生不渝!”
浅雪将手交给他,凌云牵着她上了马车,然后转身上马引着车队在高家庄绕了一圈重又回来,然后他下马走到马车旁再伸手牵着她下车,牵着走到东院的礼堂之内。东院早已经布置的喜庆无比,大红的灯笼,红色的丝绸彩带,还有大红的喜字和红烛,高伯和钱叔今天分别代表男女两方家长在此见证这对新人成婚,而张伯则做为这对婚姻的证婚人。高甲等一众高家庄人都穿着喜庆的新衣站在一边,共同等待见证。
“吉时已到,新人拜堂!“
对浅雪而言,整个仪式早已经了熟于胸了,上次已经进行了一半。现在,他们顺利的完成了那个早该完成的婚礼。只是在婚礼上,加入了一个交换戒指的仪式而已。当着众人的面,浅雪和凌云交换了戒指,并为对方戴在手指上。然后,凌云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亲吻了她。这是她事前并不知道的程序,引起高乙等一群人尖叫起哄,弄的浅雪脸红万分。当着这么多人亲热,是她未想到的,不过心脏狂跳的同意,她也感觉到一阵阵如潮水般冲击的喜悦。
“吉时已过,礼毕,送入洞房!”
送浅雪入房后,凌云不得不依惯例返回礼堂,婚宴已经开始,他这个新郎今晚还有许多酒要敬,有许多酒要喝。
尽管他心里此时并不愿意呆在婚宴上,而是希望能坐在洞房里陪她聊天。还好,高伯等人也不愿意新郎洞房之夜醉的一踏糊涂,因此安排了高家甲乙丙丁四位义兄替凌云保驾护航,有这四位高大威猛的护头在,多少敬酒凌云都不怕了,通通由他们挡下代替喝了。高家庄内,想把这四人喝趴下,可不容易。凌云对每个来敬酒的人只是酒杯碰唇上沾一下而已。不过向高伯等长辈敬酒的时候,就不能玩假的,实打实的喝了好几杯。好在杯子都是小杯,酒也不算太烈,凌云倒也算是应付了下来。
酒宴差不多的时候,许多小伙子喊着要闹洞房,高伯适时的站出来笑骂道:“好了,小崽子们,好酒好菜就足够了,今晚是小姐和姑爷的洞房花烛夜,你们不能去打扰他们。好了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让新郎回房去吧,要不然小姐可要等的不耐烦了。”凌云对高伯投去感激的眼神,带着些许酒意回房。高家四大护卫往洞房前一站,立即挡住了所有想要偷偷听墙根的小伙子们。
进房后,屋里陪着浅雪的仆妇们给一对新人倒好了合卺酒,然后便退出离去了。
合卺酒也就是交杯酒,用的酒器很特别,非金非银,巹,俗称苦葫芦,这杯酒就是用巹的瓢盛着,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中间以丝线连着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交杯而饮,象征婚姻连为一体。
凌云掀开浅雪的盖头,两人各端半个匏,交杯共饮。
饮过交杯酒,凌云灯下看着盛妆的浅雪,越看越觉美丽,酒不醉人人自醉。“娘子,时辰不早了,我们歇息吧!”
两人上床,新婚之夜的床并不舒适,下面铺着五谷以及红枣桂圆等许多小东西。在凌云的注视下,她开始脱衣服,手指不住颤抖,好半天才终于勉强解开衣带,任衣裙滑落,然后却怎么也解不开紧紧包缚的内-衣,羞的满脸通红,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
“你真美丽!”凌云感叹,那宽松的礼衣之下,竟然是一副绝好的身材。雪白的肌肤,欺霜赛雪,身材极好。她已经二十,身体确实完全的成熟了,正如怒放的玫瑰。
她有些害羞。
“请温柔点!”
“我会的!”凌云微微笑着说道,然后直接解开了帐上的金钩,把鸳鸯芙蓉帐放下,顿时,一室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