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无路可退
从大哈圭往西中国海军陆战队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找小说素材就到 )
事实当时中国海军陆战队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就是俘虏太多了连往后方运送都极为麻烦。
古巴军队不仅仅是成建制的投降甚至是主动找到中**队投降。
比如在三月二十一rì一支负责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的部队也就是后勤运输部队就在大哈圭西北大约二十公里处遭遇了一支人数不少于三千的古巴军队结果三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古巴军人向不到一百名只有轻武器的运输兵缴械投降。又比如在三月二十三rì驻守亚诺斯的两个古巴师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就向中国海军陆战队交出了武器而这些武器是在三天前从美军那里接收的。也就是说这两支投降的古巴军队刚刚换了美械拥有的都是美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包括十多辆“潘兴”式重型坦克以及百门还裹着炮衣、连炮油都没有擦掉的重炮。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演。
在一些部队古巴军人甚至在囚禁了美军顾问之后向中国海军陆战队投降。
到三月底第三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离哈瓦那不到四十公里的圭内斯控制了哈瓦那西面的所有公路与铁路。
事实如果没有古巴军队海军陆战队还能走得更快一些。
主要就是海军陆战队在推进的时候得不断的收容战俘然后得安排人员与车辆把战俘送往西恩富戈斯。结果就是原本应该是高速突击的前锋部队得不断的停下来等待把战俘移交给后方的主力部队。
在圭内斯第三陆战师才遇到了顽强抵抗。
原因很简单守卫圭内斯的不是古巴军队。而是美军。
必须承认布雷德利确实是一名非常出sè的将领。(找小说素材就到 )
虽然他之前做出了错误判断没有预料到中国海军陆战队会放弃圣克拉拉转而向哈瓦那进军因此在此之前他从哈瓦那那边抽调了三个美军师去加强圣克拉拉的防御其中有一个是装甲师。而这直接导致哈瓦那方向的防御极为薄弱但是布雷德利没有做出第二个错误判断。即他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古巴军队能够挡住中国海军陆战队甚至不相信古巴军队能够做出像样的抵抗。
可以说布雷德利早就料到古巴军队会大举投降。
正是如此在调整防御部署的时候布雷德利把古巴军队全部派到前线美军则向哈瓦那退缩。
布雷德利的意图很简单就是用规模庞大的古巴军队去拖住中国海军陆战队。
显然。这一招发挥了作用。
等到中国海军陆战队推进到圭内斯的时候战斗已经打了半个月而美军在这半个月里把圭内斯变成了一座要塞。
准确的说圭内斯就是哈瓦那的克鲁塞斯。
与克鲁塞斯一样圭内斯也是一座人口不多的小城镇而且离哈瓦那非常近简直就是哈瓦那的门户。只要中国陆战队攻占了圭内斯前方就没有什么障碍了而美军也必然会退到哈瓦那打巷战。
显然美军必须死守圭内斯。
不管布雷德利是否相信美军能够守住圭内斯。在完成了哈瓦那的防御部署之前美军不能从圭内斯撤退。
当时守卫圭内斯的是三个美军步兵师。
大概是为了加强哈瓦那的防御或者说是不相信能够守住圭内斯布雷德利把该方向唯一的装甲师留在了哈瓦那。
也就是说美军就没有机动防御部队也没有预备队。
准确的说美军有预备队。[ 找小说素材就到]即古巴军队中最jīng锐的两个卫戍师只是在成千万的古巴军人主动投降之后恐怕美军再也不会相信古巴军队了。
与克鲁塞斯不同。圭内斯的美军没有那么漫长的防线要守。
可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是美军可以把兵力集中在圭内斯跟中国海军陆战队打阵地防御战而这也正是步兵最擅长的战斗方式。坏的是圭内斯很容易被包围而且中国海军陆战队同样可以集中兵力攻打圭内斯。
必须承认美军打得极为顽强。
围攻圭内斯的战斗从三月三十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十二rì。
在这场战斗中顾祝同投入了第三陆战师、第五陆战师、第三十一陆战师、第三十二陆战师、第五十一陆战师与第五十二陆战师。只是六个陆战师没有同时阵而是轮番发起进攻任何时候只有两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两个陆战师充当预备队另外两个陆战师则在后方进行休整。
当然这种打法根本不可能迅速攻占圭内斯。
只是顾祝同也没有指望迅速攻占圭内斯。
要知道在克鲁塞斯就是因为急于取得胜利陆战队的伤亡非常大。让六个陆战师轮番去打车轮战并不是为了快速攻占圭内斯而是要拖垮守卫圭内斯的美军让美军jīng疲力竭、让美军弹尽粮绝。
当然要达到目的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事实这也正是围攻圭内斯的战斗持续了两周的主要原因。
不管美军有多么顽强在连续作战两周之后恐怕两步枪都举不起来了。
四月十三rì清晨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守卫圭内斯的美军打出了白旗。
疲惫、饥饿、干渴与绝望最终压垮了美军。
中国海军陆战队开进圭内斯的时候还有大约两万名美军只是这两万名美军只剩下了半座水塔里的干净水源食物还算充足、只是大半都已发霉变质弹药几乎用光、三分之二的美军步兵的步枪都没有枪弹了。最重要的是美军的药品早已用光包括一名准将在内的五千多名伤员急需救治。事实在美军投降之前已有一千多名重伤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丧命。
可以说中国海军陆战队不是去俘虏美军而是去救助美军。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美军没有投降围困再持续三天就会有数千名美军伤员丧命如果围困再持续一周那么能够活下来的美军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围困再持续半个月恐怕美军不是饿死就是渴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只能选择投降。
因为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所以在这场围攻战中中国海军陆战队只有不到五百名官兵阵亡伤员不到两千人。
只是对于已经退到哈瓦那的美军来说半个月已经足够充足了。
中国海军陆战队只在圭内斯停留了一天在四月十四rì就开始向哈瓦那推进并且在两天之后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哈瓦那。
有趣的是在这两天里中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当时甚至没有收容多少战斧不但美军退到了哈瓦那市区就连协助美军作战的几个古巴师也退入了哈瓦那。
在推进的时候中国海军陆战队遇到的大多是正在逃离哈瓦那的平民。
显然这些平民都很聪明知道哈瓦那很快就会遭受战火的摧残而中**队未必会因为平民而放过这座城市。
要知道中**队已经在战争中摧毁了很多座城市。
不说遥远的旧金山、洛杉矶与圣迭戈在古巴也有数座城镇在战火中成为废墟成千万的平民遭受荼毒。
没有逃离的平民不是不想逃走而是没办法逃走。
在圭内斯被中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之后美军就下达了封锁命令只准平民进入、而不准平民离开哈瓦那。
美军不是要让平民陪葬而是要以此封锁消息。
这也可以理解美军已经无路可退肯定会在哈瓦那坚持到最后一刻也会把城市变成战场把房屋变成防御工事。显然哈瓦那的居民肯定知道美军在城市里布防也就有可能把消息透露给中**队。
美军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作用。
当时逃离哈瓦那的古巴人都来自郊区即便有少数来自市区也没有向中国海军陆战队透露消息。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陆战队并不清楚美军的防御部署情况。
通过空中侦察只能大致确定美军在郊区构筑了纵深在五公里以的防线但是更多的美军集中在市区里面。
只是这些情报并没有引起陆战队前线指挥官的重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军把机动部队与预备队留在市区主要就是避免遭到轰炸。此外美军在郊区部署防御阵地也与此有关即留在市区里的机动部队可以随时为前线防御部队提供支援。如果需要发起反击的话机动部队则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战场。当然机动部队在市区内运动有更好的隐蔽xìng因此可以遮盖美军的反击意图让中**队无从防范。
总而言之没有人想到美军的真正目的是在哈瓦那打巷战。
对于已经无路可退的美军来说也许巷战才是唯一的选择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一十九章 市区混战
攻打哈瓦那的战斗开始后陆战队的前线指挥官才发现情况与他们预料的不一样。[ 找小说素材就到]
在郊区美军根本没做顽强抵抗而且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向市区逼近的时候美军也没有进行反击。
也就是说美军全部退缩到了市区里面。
这下连顾祝同都迷惑了。
虽然顾祝同身在波多黎各但是通过前线部队的战报他非常了解战场情况知道美军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哈瓦那。
问题是当时收到的情报是美军在准备从哈瓦那撤退。
当然不是从陆地撤退而是从海撤退。主要依据就是从四月十六rì开始美军就用小型舰艇从哈瓦那撤走作战部队每天晚都有百艘小型舰艇到达哈瓦那而每艘舰艇都接走数十名到数百名官兵。这样一来美军一天能从哈瓦那撤走大约两万名军人只需要一周就能把退到哈瓦那的六个师全部接走。也许美军无法运走所有装备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小型舰艇运送的重型武器可是肯定能接走作战人员而美军缺少的就是有经验的军人。
显然陆战队在哈瓦那城外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美军还想守住哈瓦那就不会从海接走作战部队的官兵。
结果就是陆战队没有在哈瓦那郊外逗留在四月十八rì就攻入了哈瓦那城区而且从三个方向进攻的部队都把矛头对准了港口。
原因很简单只有夺取港口才能阻止美军撤退。
更重要的是哈瓦那港是这附近最大的港口而且今后肯定是海军陆战队攻打美国本土的出发地点。
也就是说海军陆战队需要一座完整的哈瓦那港而不是一座遭到破坏的港口。
只是。局面并没有看去这么美好。(找小说素材就到 )
十八rì夜间突入哈瓦那市区的三个陆战师几乎同时遭到攻击。战斗打响的时候很多官兵都在吃晚饭。仿佛在一瞬间美军就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各个方向都有战斗没有人知道美军有多少兵力也没有人知道美军的主力在哪。甚至没有人知道美军在朝着哪个方向发起反击。
可以说场面非常混乱。
所幸的是。率先进入市区的三个陆战师中有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
经历了最初两个小时的混乱之后这两个陆战师的官兵迅速稳住了阵脚各部队都就地转为防御作战。
显然陆战队也可以利用城市里的建筑物。
战斗持续到十九rì凌晨陆战队的官兵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美军根本没有撤走而是全部埋伏在城市里面。当时大部分美军都藏在下水道或者是民的地下室里。只有少数执行侦察任务的美军脱掉军装混迹在平民之中。当然美军抛弃了所有重装备准确的说是把重装备留在了港口里面在当晚发起反击的美军全部都是步兵。
反击来得极为突然让中国海军陆战队措手不及。
只是美军过于心急了。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军在十九rì凌晨发起反击就很有可能在天亮之前歼灭进入哈瓦那市区的三个陆战师。
主要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很少在夜间发起进攻。
因为认为美军正在撤退所以在进入市区之后三个陆战师都没有急着推进。在此情况下陆战队将在夜间停止前进大部分部队都会就地转为防御除了安排巡逻队与必要的jǐng戒人员之外其他官兵都会躺下休息。
显然凌晨时分是人最疲惫的时候。
美军在这个时候发起反击。*绝大部分陆战队官兵都在睡梦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陆战队有非常严格的军纪严禁sāo扰平民。因此进入市区的部队大多都在街边露宿而这等于在遭到突袭的时候将毫无反抗能力。
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时机美军在这个晚发起的反击就能击溃中国陆战队。
可惜的是美军太心急了。
虽然美军发起反击的时候绝大多数陆战队官兵都在用晚餐但是对于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官兵来说晚餐就是一袋速食口粮也许是红烧牛肉拌饭、也许是卤肉面、也许是番茄鸡蛋炒饭可是不管是哪种套餐都是装在口袋里的取出后就可食用最多也就是加热后食用。也就是说这些官兵不需要离开岗位更不需要放下手里的武器也不需要宽敞光亮的餐厅在任何地方都能用餐。当然很多官兵会在用餐的时候停下来毕竟这是一天中非常难得的休息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遭到袭击陆战队官兵可以立即丢掉餐袋拿起武器作战。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师的官兵都身经百战至少绝大部分基层军官与军士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战斗打响后各部队就立即转为就地防御。
经验丰富的陆战队员立即控制了道路两边的建筑物然后凭借建筑物与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美军作战。
当然美军的反击还缺乏足够的重武器。
正是因为缺乏重武器美军遇到凭借建筑物坚守的陆战队时基本是束手无策。
必须承认美军的突然反击让三个陆战师尝到了苦头但是并没有达到歼灭三个陆战师的目的甚至没有能够重创这三个陆战师。
在天亮之前只有不到一千名陆战队官兵阵亡。
相反美军在这个晚至少有近万名官兵阵亡受伤与被俘的就更多了。
只是留守哈瓦那的有足足六个美军师。也就是说美军的兵力在十万左右而最多只有不到两万人撤走且全是伤员。
天亮之后三个陆战师稳住了阵脚。
美军不是笨蛋没有在白天继续做无谓的牺牲。
要知道在白天陆战队除了能够得到炮火支援还能得到空中支援。那些挂着炸弹的战机就在哈瓦那空盘旋接到陆战队的支援求之后就会俯冲投弹某些时候还会主动攻击暴露的美军。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反击都难以击溃中国海军陆战队。
要知道陆战队官兵完全可以躲在墙壁的后面用无线电台招来炮击与轰炸看着从街冲来的美军被消灭掉。
此外这三个陆战师都有不少的坦克战车。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炮火支援与空中支援陆战队官兵也能够依靠坦克战车在巷战中击败美军。
对美军来说反击就是送死。
为了避免送死美军只能结束反击行动藏到下水道里、或者是躲进房屋里等待中国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
只是陆战队并没发起进攻。
主要就是在遭到反击之后再也没有人相信美军将撤离哈瓦那因此在继续进攻之前必须搞清楚情况。
结果就是顾祝同直接下令让陆战队就地部署防线。
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在搞清楚美军的情况之前顾祝同不会让陆战队继续推进哪怕美军要炸掉哈瓦那港。
当然战斗并没有因此而终止。
白天的时候陆战队派出侦察兵去摸清美军的部署情况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几个俘虏回来审问。
到了晚陆战队转为防守美军就活跃了起来。
当然美军也没有能力再次发起大规模反击了主要是美军的反击方式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也就不可能再次偷袭成功。
只是这种小规模战斗对双方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种局面持续到四月二十一rì。
通过审讯战俘以及对城区进行的勘查中国海军陆战队基本搞清楚了美军的部署情况。
显然只要搞清楚了情况接下来该怎么打就很简单了。
四月二十二rì中国海军陆战队用了高音喇叭给了哈瓦那的民三天时间即在二十五rì清晨七点之前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发起全面进攻不想受到战火荼毒的平民必须在此之前离开市区。当然平民可以选择自行离开也可以选择向离得最近的陆战队求援中国海军陆战队将为撤离市区的平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会为前往郊外临时安置地点的平民提供食物、饮用水、被服等等还安排了医务人员为平民提供必要的救治而希望去其他地方的平民陆战队将提供通行证。
显然这是顾祝同做的安排。
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古巴军民不会为美军卖命甚至对美军没有好感只是对中队同样没有好感。
可以说古巴军队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极为冷漠。
显然如果能够争取到古巴军民的支持、哪怕只是同情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能够减少占领之后的麻烦。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才希望最大限度的降低平民伤亡。
所幸的是哈瓦那算不是大城市和平时期的常住人口还不到一百万即便把外来人口算也只有一百多万而在中国陆战队杀过来的时候已经有半数市民逃走了滞留下来的平民在六十万左右。
三天时间对市区内的六十万平民来说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章 战略轰炸
四月二十五rì陆战队再次发起进攻。*
与空降兵在圣迭戈用的战术一样陆战队在推进的时候由炮兵与航空兵开路用炮弹与炸弹摧毁一切可能藏有美军的建筑物。与圣迭戈的战斗不同的是陆战队还得对付藏在下水道里的美军。
对美军来说这绝对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陆战队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但是异常坚定而且没有给美军丝毫反击机会。事实美军也没有办法发起反击。战斗中陆战队很少与美军正面交战只要遇到抵抗就会立即呼叫炮击或者轰炸。在炮击与轰炸过去之后陆战队才会去清理废墟或者消灭掉还在负隅顽抗的美军。
面对这种残酷野蛮的打发美军基本无计可施。
虽然很多美军躲在下水道里避开了炮击与轰炸但是他们得到的不是希望而是更加残忍的结局。
对付藏身下水道的美军陆战队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即用水泥堵死所有下水道的出口。准确的说是从入水口或者排水口里注入还没有凝固的混凝土从而把整个下水道都堵死。
显然藏在下水道里的美军除了逃走的之外其余的全被活埋了。
两天之后陆战队就攻入了港区。
让顾祝同没有想到的是美军并没有破坏哈瓦那港而是在投降之后把这座港口几乎完好无损的移交给了中国海军陆战队。
只是美军并没有让中国海军陆战队得到一座完整的港口。
二十八rì夜间也就在守卫港口的美军投降的那一天晚美军就出动数百架重型轰炸机轰炸了哈瓦那港。
所幸的是进入港口的陆战队并不是很多。
显然美军打错了如意算盘。(找小说素材就到 )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军理所当然的认为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占领了算得是完好的哈瓦那港之后。肯定会立即派重兵进驻而夜间的轰炸正好能让炸弹落到陆战队头达到杀伤中**人的目的。
问题是占领哈瓦那港对陆战队有什么帮助呢?
要知道哈瓦那港面对着佛罗里达海峡因此在短期内中国海军肯定不会让运输船只前往这座港口。也就是说。陆战队所需的作战物资依然只能送往猪湾与西恩富戈斯再通过陆路运送到前线。
事实。顾祝同并没有要求陆战队要夺取完整的哈瓦那港。
在守卫港口的美军投降之后只有两个陆战营进入港口接防其余的作战部队依然在市区内对付残余的美军。
结果就是美军的这次轰炸除了让一百多名陆战队官兵阵亡之外只破坏了大量港口基础设施。虽然这给中国海军陆战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影响要到几个月之后。也就是准备攻打美国本土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在修缮哈瓦那港的时候中国海军陆战队耗费了不少的物资更用掉了不少的时间。
丢掉哈瓦那港之后还在负隅顽抗的美军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战斗又持续了两天在四月的最后一天美军终于认清了局面哈瓦那守备司令卢卡斯少将正式向中国海军陆战队投降。
当然扫荡古巴西部地区的战斗没有因此结束。
随后三个陆战师继续向西推进。在五月旬先后攻占了哈瓦那西面的城镇并且在五月十三rì攻占了比那尔德里奥。这座城市也是哈瓦那西面唯一的大城市更是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首府。
战斗持续到五月十五rì古巴西部地区的残余美军基本被肃清。[]
有趣的是坚持到最后的不是美军而是古巴首都卫戍部队的一个步兵师。这支部队在哈瓦那沦陷之前就开始向西撤退然后一直退到圣安东尼奥角的拉尔加港。企图从海路逃往美国。可惜的是前来接应的美军舰船根本就没有到达或者说美军根本就没有为这支不到一万人的古巴军队派出舰船。顽抗到五月二十四rì。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前锋到达之后指挥该部队的卡斯特罗少将非常理智的选择了投降。七千多名古巴军人做了战俘此外还有一千多名古巴军人在此之前就当了逃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攻占哈瓦那之后古巴战场的局面大为改观。
顾祝同没有急着让陆战队向东推进毕竟攻打圣克拉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陆战队已经控制了四分之一个古巴这已经足够做为攻打美国的前进基地了而且有足够多的地方部署轰炸机。
与顾祝同的预料一样冯承乾也没有向他施加压力。
当时最先到来的就是空军的战略航空兵。
因为只有一座机场可以部署“超级空中霸王”而且这座位于哈瓦那市区南面的机场在战斗中损毁严重需要花些时间修缮所以空军派来的是“空中霸王”式轰炸机以及数量众多的护航战斗机。
当然海军航空兵也派来了一批远程战斗机。
只是轰炸行动没有立即开始。
战略航空兵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派轰炸机群去轰炸美国本土而是让轰炸机执行侦察任务。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搞清楚哪些目标值得轰炸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情况。
在此期间海军则开始集中力量向古巴运送专门供轰炸机使用的弹药以及维护轰炸机所必须的设备与零备件。
此外还送来了大量航空汽油。
当时空军装备的“空中霸王”已是后期改进型号或者把已有的按照后期型号做了升级改造。最主要的改动就是换功率更大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提高了轰炸机的最高飞行速度与升限。因为新式发动机的耗油率更低所以“空中霸王”的作战半径也有所提高。只是受弹舱的容积限制即便理论能够携带更多的炸弹但是“空中霸王”在执行任务时的实际载弹量依然为六吨。
事实正是因为更换了发动机所以“空中霸王”无法与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共用燃油。主要就是提供给“空中霸王”的航空汽油里有一种特殊的添加剂而海军使用的航空汽油里则没有这种添加剂。
当然轰炸行动是肯定会开始的。
六月六rì在准备妥当之后顾祝同正式批准了轰炸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当时空军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轰炸清单面罗列了数千个需要轰炸的目标而且按照距离分成了两大类。这就是一类在“空中霸王”的作战半径之内另外一类则需要动用航程更远的“超级空中霸王”。此外这些目标还按照xìng质与战略价值分成了五大类空军将按照重要xìng依次对其进行轰炸。
显然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方面空军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顾祝同没有为此cāo心也没有必要cāo心。当时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优先轰炸美国南部地区的港口。原因很简单不可能让美军一直盘踞在古巴东部陆战队迟早要攻打圣克拉拉还要向东推进攻占圣地亚哥与关塔那摩因此首先就得切断美军的补给线也就得轰炸美国南部地区的港口。
此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在攻占了古巴之后就会攻打美国本土到时候舰队肯定得进入墨西哥湾也就需要提前对付美国海军。
显然轰炸附近的港口就是为了让美军无法在墨西哥湾部署舰艇。
对空军来说这算不什么难事。
六月八rì空军发起了第一次轰炸行动。
大概是为了练兵当天只轰炸了一个目标。只不过这是一个大目标即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
显然空军很会选择目标。
新奥尔良是美国的第四大港口吞吐能力仅次于纽约、波士顿与旧金山而且是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港口。更重要的是新奥尔良不但是一座海港城市还是密西西比河最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这座港口既面向墨西哥湾、也面向密西西比河是河海航运的中转中心。
事实新奥尔良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轰炸目标。
原因就是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城区都在海平面以下由一条长达十多公里的环形堤坝与大海分割开来。即便如此渗入城市的海水依然给居住在这里的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用抽水机。
任何时候新奥尔良都有四台大型抽水机在工作把城区内的积水排出去。
也正是如此空军没有去轰炸新奥尔良城区而是让轰炸机挂高爆弹与穿甲弹重点轰炸堤坝与建在堤坝附近的抽水站。只要能在堤坝炸出几个缺口再炸掉几座抽水站海水就将淹没新奥尔良让这座美国南部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彻底瘫痪让美军失去墨西哥湾地区最大的港口。
因为轰炸范围缩小了许多所以还能大幅度减少轰炸机的出动数量。
当天空军只出动了不到三百架轰炸机以及这个数量三分之二的护航战斗机。(未完待续)rq
第五百二十一章 难题
很多人都认为只需要一次大规模轰炸新奥尔良就会变成泽海。[ 找小说素材就到]
可惜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六月八rì的轰炸行动算不成功近三百架轰炸机投下了一千多吨炸弹只在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炸出了三处不算太大的缺口美军仅用了两天时间就用沙袋、混凝土堵住了这三个缺口。此外在轰炸中损毁的三台抽水机也在五天之后修复而新奥尔良总共有十二台大型抽水机短时少了三台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剩下的九台大型抽水机同时工作依然能够把涌入城市的海水排出去。
所幸的是轰炸机群遭受的损失并不大只有七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四架在返航途中坠毁以及三架因为严重损毁而不得不报废。护航战斗机损失了十四架还有七架在返航后报废。
新奥尔良没有瘫痪港口依然在正常运作。
六月十四rì中国空军再次出动轰炸机群对新奥尔良进行了第二次轰炸。
这次空军派出了两支轰炸机群总共动用了近八百架“空中霸王”两次轰炸分别在午与下午进行。
可惜的是扩大轰炸规模并不等于能够达到目的。
在这天的轰炸结束之后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只出现了四处缺口而且都不算大美军的工程兵很快就能将其堵。此外四座抽水站中还有两座在运转六台大型抽水机足以排出涌入城区的海水。
此外在这天的轰炸中中国空军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与二十七架战斗机。
显然这个损失不算小。
所幸的是在这天的轰炸行动中。有几架“空中霸王”带了航空照相机把轰炸过程拍摄了下来。
准确的说是拍下了炸弹的落点。[]
由此空军的参谋军官发现了问题。
这就是大部分炸弹都落到了堤坝附近直接命中堤坝的炸弹非常少因此对堤坝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要知道。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是重力坝而不是更易遭到破坏的应力坝。
显然。 如果无法提高炸弹的命中率即便出动更多的轰炸机也未必能够炸毁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采用轰炸英国水坝的战术。
这就是让轰炸机携带专门用来对付水坝的炸弹从超低空进入在贴近海面的高度投下炸弹。而炸弹将在海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海面弹跳最终击中堤坝的侧面从而炸毁堤坝。
这个办法在轰炸英国本土的时候使用过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只是这个办法在新奥尔良用不。
原因很简单用该办法炸毁的全是应力坝而不是重力坝。即便使用近两吨重的专用炸弹而且准确击中了堤坝也不可能炸毁堤坝。最多只是在堤坝的外侧面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而美军显然有能力迅速补这个窟窿。
要知道重力坝比应力坝坚固得多即便部分地方坍塌也不会彻底损毁。只有从重力坝内部进行爆破才能动摇根基然后让海水来完成剩余的工作。此外要想炸出一个大到难以修补的缺口。就需要使用足够多的炸药。
制造大炸弹不是问题而且让这种大炸弹具备很强的穿透能力也不是问题。
别忘了在此之前。中国空军就使用过重达两吨的超级炸弹而且这种炸弹是用废弃的舰炮身管制造弹体的。因此十分坚固能够击穿数十米厚的泥土、或者是数米后的钢筋混凝土。[ 找小说素材就到]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并不是真正的混凝土重力坝只有表面一层是混凝土里面却是夯实了的泥土。
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新奥尔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环形堤坝在最初的时候就只有一条土坝后来随着城区规模扩大以及人口增多才分两次进行加固为土坝穿了一层厚度在两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外衣。
也就是说只要超级炸弹直接击中堤坝并且在坝体内部爆炸就能炸毁堤坝。
问题是如何确保超级炸弹能够直接击中堤坝?
要知道“空中霸王”的串列弹舱内最多只能挂两枚超级炸弹。在前两次轰炸中炸弹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出动两百架“空中霸王”投下四百枚超级炸弹也未必能够击中堤坝四枚。按照空军的估计至少需要在堤坝炸开四处缺口美军才无法在海水淹没新奥尔良之前堵所有缺口。
更要命的是超级炸弹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原因很简单这种炸弹的用途并不是很广因此空军没有必要储备太多而生产的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当时在空军的弹药库里这种超级炸弹总共只有二十枚。
储备量如此之少也与炸弹的制造方式有关。这就是弹体是由三百八十毫米舰炮的身管制造的而一根舰炮的身管最多只能制造两枚炸弹。要命的是中国海军总共只有五艘战列舰而且报废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身管首先得给火力支援舰使用在磨损到已经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才会正式报废。结果就是在每十根报废的舰炮身管中只有一根能够拿来制造炸弹。
显然海军绝对不会慷慨到把还能用的舰炮身管拿去给空军制造炸弹。
此外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身管的产量本来就非常低。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总共只生产了不到四千根。即便这些身管全部报废也只能制造八百枚超级炸弹。更何况在大战结束的时候还有很多炮管没有正好司报废呢。
当然即便有报废的舰炮身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制造出足够多的超级炸弹。
要知道这种炸弹不是通过流水线生产的每一枚都是由工人手工生产因此生产效率极为低下。
这样一来空军就得用哭农村的二十枚超级炸弹来对付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
当然空军不会拿这二十枚炸弹去打赌。要知道按照百分之一的投弹命中率只有五分之一的希望在堤坝炸出一个缺口而至少需要炸出四个缺口才能让海水彻底淹没新奥尔良而同时命中四枚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五。
显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为此空军就得想办法提高投弹命中率。
当时有人提出可以进行低空投弹。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在低空投弹的时候能够把炸弹的撒布范围控制在五十米以内而一些轰炸王牌能够控制在二十米以内某些时候甚至能够缩小到十米。
问题是新奥尔良环形堤坝的顶部宽度不到十米。
也就是说即便是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而且采用最佳的进入航线击中堤坝顶部的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如果炸弹没有击中堤坝顶部而是落在了坡面因为低空投弹导致炸弹的速度降低所以很有可能被弹开或者是滚落到堤坝基部爆炸难以对堤坝造成致命损伤。
当然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已经足够高了。
如果用两架轰炸机轰炸一处地点就有两枚炸弹能够击中堤坝顶部。
当然超低空投弹还有一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炸弹的着速过低必然会降低其穿透能力甚至难以击穿堤坝的钢筋混凝土外衣也就不可能在堤坝内部爆炸难以造成严重损伤。
此外还得考虑部署在堤坝附近的高shè炮。
要知道挂着四吨炸弹在低空飞行的轰炸机是高shè炮最理想的目标。如果轰炸机根本无法到达堤坝空那么就算投弹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也毫无意义这等于让优秀的飞行员去送死。
事实仅需要考虑炸弹的穿透能力就不可能采用低空投弹轰炸战术。
可以说必须在高空投弹。
问题是在高空投弹谁也不能保证炸弹有足够的命中jīng度哪怕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也不可能把炸弹的落点控制在五十米以内。
面对这个难题中国空军根本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然对付新奥尔良不一定要炸毁其环形堤坝直接轰炸市区与港口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事实在六月十四rì的轰炸之后空军就打算直接轰炸市区了。
为此空军还专门制订了一份轰炸新奥尔良的作战方案准备用三次大规模轰炸出动近三千架次轰炸机投下一万多吨炸弹把新奥尔良彻底炸成废墟。至于港口在轰炸完市区之后再说也不迟。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空军参谋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当然这不是中国空军的办法而是需要向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求助而提出这个办法的参谋军官之前就在远征军里服役参与了轰炸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还担任过驻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司令部联络军官的职务。也就是说他非常了解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也因此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有一种新式炸弹能够解决中国空军在新奥尔良遇到的麻烦。(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二章 精确轰炸
针对新奥尔良的第三次轰炸、也是最后一次轰炸行动在六月三十rì进行。*
这次中国空军只出动了十架“空中霸王”执行轰炸任务。只是为了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还另外出动了一百多架“空中霸王”轰炸了新奥尔良港执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超过了两百架比轰炸机还要多。
当然真正的主力是那十架负责轰炸堤坝的“空中霸主”。
为此空军专门安排了四十架战斗机为其护航。
当时海军航空兵也参与了作战行动出动远程战斗机攻击了新奥尔良东面不远处的彭萨科拉。
轰炸开始的时候十架“空中霸主”依次在五千米高空投下了炸弹。
只是每架轰炸机都没有jīng确瞄准。
更重要的是在这十架轰炸机各有一名肩负着特殊任务的投弹手并且都安装了一种特殊的设备即一台特殊的电台。准确的说这一台连接到光学轰炸瞄准指挥仪的特殊电台。控制这部电台的不是发报用的按键而是一根遥控手柄。通过遥控手柄投弹员就能控制投下的炸弹。
也就是说当时十架“空中霸王”投下的是无线电制导炸弹。
当然这是非常原始的制导炸弹。
在地中海战场德军就用这种炸弹攻击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并且成功炸伤了两艘战列舰。
只是在此之后德军就再也没有使用过这种炸弹了。
也许德军认为制导炸弹并不可靠。
中国空军没有让德军提供炸弹只是让德军提供了制导技术。然后把制导系统装到了超级炸弹。[ 找小说素材就到]经过改装之后超级炸弹多了一部无线电接收装置。以及一副由无线电指令控制的尾翼。在下坠过程中炸弹通过接收到的无线电指令来调整四片尾翼的偏转角度从而调整炸弹的飞行线路。也就是说投弹手始终要盯住炸弹与目标不断的调整炸弹的飞行路线最终使炸弹命中目标。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轰炸机、炸弹与目标处在同一条直线只有在炸弹偏离了这条直线的时候才做出调整。只是在实际cāo作中很难让三者都在同一条直线。主要是轰炸机得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飞行。而且炸弹也在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坠落。如此一来就需要确定炸弹的高度才能够知道炸弹的偏离度也才能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此中国空军在改装炸弹的时候。在炸弹尾翼固定架的四个顶点各安装了一具发光装置投弹员可以通过光学轰炸仪看到发出的四种颜sè的光芒而光学轰仪的镜片划有刻度表因此投弹员可以根据炸弹尾翼四个光点在镜片所占的大小大致确定炸弹离轰炸机的距离也就能够大致计算出炸弹的高度以此来修正弹道使炸弹能够落到离目标尽可能近的地方。
当然投弹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为此。中国空军专门从德军那里聘了几名教官然后挑选出十名投弹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高强度训练。
在训练中这十名投弹手都能够控制炸弹落到离目标五米以内的地方。
显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提高。要知道使用普通炸弹的话。在五千米高度投弹落点偏差往往在一百米以。
这个投弹jīng度就相当于让一把飞镖从五米外的一个针空中穿过去。
最初的时候没有人抱希望。
之前出动了千架次轰炸机投下了数千吨炸弹都没有能够把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炸毁。*在很多人看来这次只出动十架轰炸机用二十枚炸弹、哪怕那是世界威力最大的炸弹也肯定办不到。
事实连顾祝同都不认为能够炸毁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
可以说如果当时还有别的办法可选顾祝同肯定不会批准这次的作战行动。
可惜的是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只于轰炸结果显然让顾祝同大感意外。
十架“空中霸王”只用了三分钟就投下了所有炸弹准确的说第一批投弹的只有八架轰炸机而且分成了四个编队分别向各自的轰炸点投弹。另外两架轰炸机为备用如果前八架轰炸机都成功击中了目标那么这两架轰炸机将飞往第五个投弹点争取在堤坝炸出第五个大缺口。
结果就是轰炸花了大约十分钟。
十架轰炸机投下的二十枚炸弹有十七枚直接击中了堤坝顶端而且有十五枚在堤坝内部爆炸且每个轰炸点都至少有两枚炸弹在堤坝内部爆炸。在现场观看的话轰炸没有什么好惊奇的。炸弹在堤坝内部爆炸的时候出了在弹着点冒起一股烟尘之外就只能隐约看到爆炸点附近好像猛的震动了一下。显然场面一点都不壮观。只是过了约莫几十秒当爆炸点附近的堤坝突然坍塌、随即成百千吨的海水涌入缺口的时候就不会有人认为这个场面还不够壮观了。
五处轰炸点最小的缺口都有二十多米宽而且损伤直到堤坝基部而最大的一处缺口的宽度超过了五十米。根据轰炸机飞行员提交的报告损毁最严重的地方被四枚炸弹直接命中!
这么大的缺口美军肯定堵不住。
更重要的是每小时从这五处缺口涌入的海水超过了二十万吨而新奥尔良的十二台大型抽水机同时工作每小时也只能抽出不到两万吨海水。更何况当时最多只有九台大型抽水机还能工作。
以这个速度不出三天新奥尔良市区就会被淹没一周之后所有三层一下的房屋都将没到海面之下。
原因很简单新奥尔良市区的平均高度比海平面低了差不多十米。
当然港口在海平面以只是在市区被彻底淹没之后港口也无法正常运作。原因很简单维持港口运转的工人都住在市区里呢。再说了大部分新奥尔良市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这座城市而地势较高的港口成为了唯一的避难所。当数十万、甚至百万市民涌入之后港口必将瘫痪。
收到消息的时候顾祝同还有点不大相信因此他让参谋去确认轰炸报告。
数个小时之后轰炸机部队送来了拍下的照片。
这下顾祝同才不再怀疑。
在航空照片堤坝的五处缺口就如同五座瀑布漆黑的海水在这里变得苍白正翻滚中吞没流经线路的所有事物。在照片甚至还能看到被海水冲走的美军车辆以及正在白sè洪流旁挣扎求生的美军官兵。
烈火可以焚毁城市洪水同样可以淹没城市。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顾祝同仍然不大相信仅仅用十架轰炸机、投下二十枚炸弹就毁掉了一座城市。
要知道新奥尔良是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
在这里生活着一百多万人此外还有来自外地的近二十万人以及负责该地防御的数万名美军官兵。以往要想对付这样的大城市至少需要出动出动数千架次轰炸机投下万吨炸弹而且还未必能够把整座城市炸成废墟。更重要的是采用以往的轰炸方式空军肯定会损失百架轰炸机与百架战斗机。这次仅仅只用了十架轰炸机而且在无一损失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当然说没有损失并不确切。
几乎同时轰炸港口的轰炸机群中就有六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三架轰炸机在返航途中坠毁护航战斗机则损失了十一架。此外海军航空兵在攻击彭萨科拉的战斗中也损失了十多架作战飞机。
当然新奥尔良并不是第一座在轰炸中彻底损毁的城市。
要知道针对美国本土的轰炸行动在六月八rì就开始了虽然首先遭到轰炸的是新奥尔良但是针对新奥尔良的轰炸进行了三次时间跨度将近一个月而再次期间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还轰炸了其他城市。
第二座遭到轰炸的是佛罗里达半岛西海岸的坦帕。
与新奥尔良一样坦帕也是一座港口城市而且是佛罗里达半岛仅次于迈阿密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更重要的是坦帕离佛罗里达海峡较远而且面向墨西哥湾所以坦帕港是一座军港而迈阿密港是一座商港。
当时坦帕是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墨西哥湾分舰队的第三大母港也是墨西哥湾东部最大的军港。
只是美国海军已经没有几艘大型战舰了。
在遭到轰炸之前坦帕港里有百艘小型舰艇而且以驱逐舰居多。当时向古巴运送物资的小型舰艇大多来自坦帕或者需要前往坦帕进行维护保养。正是如此美军送往古巴的作战物资大多运到坦帕。
显然处于军事目的就应该首先轰炸坦帕。
也正是如此在六月十rì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就光顾了坦帕并且由此开始了分四次进行的轰炸行动。(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三章 轰炸与封锁
虽然坦帕也是一座港口城市平均海拔高度不到十米但是在海平面以因此不存在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六月十rì在首次轰炸坦帕的行动中中国空军出动了六百多架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支规模足够庞大的机群。
要知道坦帕不是一座大城市人口还不到十万即便把坦帕湾西面的圣彼得斯堡、拉戈与克利尔沃特算四座城镇的人口也不到二十万。更重要的是坦帕港是美国海军在墨西哥湾东岸的主要海军基地因此住在坦帕的多半是军人、以及军人家属真正意义的平民并不多。
如果以轰炸坦帕为目的那么一百架轰炸机就足够了。
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一支由六百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如果使用燃烧弹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摧毁一座有五十万人口的城市。
只是中国空军的目标并不是坦帕市区。
这次轰炸以摧毁港口为主要目的。
六百多架轰炸机分成了五支机群每支机群的规模都在一百架以到达的间隔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可以说轰炸很有章法。
半个小时的间隔不算长也不算短。美军在轰炸的时候肯定会躲起来而且会在轰炸过去之后离开隐蔽地点。这个时候下一支机群就正好到达让美军官兵根本来不及返回隐蔽地点。
只是轰炸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就是炸弹的jīng度太差了。
虽然在理论港口属于大型目标因此轰炸机群在投弹的时候不需要jīng确瞄准只需要在港口空投下炸弹就行了但是一座真正的军港。其关键设施都是分散的而这些设施都是点目标。要知道从高空往下看即便是能够供舰队航母停靠的大型码头也不过是一条细长的直线。[ 找小说素材就到]这样一来在轰炸港口的时候轰炸机群必须分散行动。各自找到轰炸目标然后投下炸弹。
显然。投向各个目标的炸弹不会多到哪里去。
这样一来就不可能通过增加投弹数量来提高摧毁概率。
比如在轰炸码头的时候大部分炸弹根本没有落到码头而是落到了海面而这就等于白白浪费掉了。
当然只要有足够多的轰炸机。肯定能炸毁港口。
轰炸之后坦帕港确实瘫痪了。
只是仅仅三天之后一架飞到坦帕空的侦察机就发现美军已经修复了被炸毁的港口基础设施至少修复了部分基础设施又有数十艘小型舰艇在这里装载货物港口里还有很多运输车辆。
六月十五rì中国空军对坦帕港进行了第二次轰炸。
这次出动了近千架轰炸机。轰炸分两次进行。总共分成了八支机群而且轰炸几乎持续了一整天。
在很多人看来用了数千吨炸弹肯定能够摧毁坦帕港。
要知道在美国西海岸地区轰炸一座大型军港也只需要几千吨炸弹而坦帕港根本算不是大型军港。
长期以来。美军只在这里部署中小型舰艇与诺福克这样的军港相比坦帕只算得是一座小型军港。
可惜的是。现实恰好相反。
仅仅过了四天坦帕港就再次恢复运作。
这下。空军不得不总结教训了。
不可否认投下数千吨炸弹肯定能够摧毁一座港口哪怕是像诺福克那样的大型海军基地。问题是得看用什么战机来投下这些炸弹。[ 找小说素材就到]在美国西海岸承担轰炸港口任务的是战术航空兵而且主要是海军航空兵。显然海军俯冲轰炸机的投弹jīng度要比空军重型轰炸机高得多。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就是坦帕在美国东部地区有公路与铁路通往其他城市而且里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并不遥远。也就是说美军能够非常迅速的把修复港口所需的设备与物资送过来因此能够迅速修复被炸毁的基础设施。
这一点与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港口很不一样。
别忘了美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海岸地区几乎没有重工业因此要想修复被炸毁的港口基础设施就需要从东部把设备物资运送过去而这意味着要横跨整个北美大陆运输距离高达数千公里。也正是如此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港口被炸毁后很难迅速修复。
总结出这个原因之后空军改变了战术。
六月二十一rì坦帕港遭到了第三次轰炸。
只不过这次轰炸机投下的除了炸弹之外还有水雷而且主要是水雷。
在这次轰炸行动中空军出动了一千多架轰炸机只有三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炸弹轰炸了一些重要设施另外三分之二的轰炸机携带的全是水雷并且大部分轰炸机把水雷丢到了港湾里面。
显然这次轰炸的目的是封锁与瘫痪坦帕港让美军无法使用这座港口。
要知道排除港口里的千枚水雷绝对要比修复被炸毁的设施困难得多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军舰艇都无法进入坦帕港。
事实也确实如此。
轰炸之后坦帕港瘫痪了将近一个月而且即便在一个月之后也只有那些五百吨以内的快艇能够进入坦帕港。
主要就是轰炸机投下的大多是磁xìng感应沉底水雷。
有趣的是这种水雷最早就是由美军发明的而且也是由美军最早使用。
前面已经提到在圣迭戈即将沦陷的时候一艘美军潜艇离开了北岛军港并且在港口外的主航道布设了几枚磁xìng感应水雷炸沉了一艘中国海军的万吨运输轮使得中国海军的运输船队在港口外等待了好几天。
正是在圣迭戈中国海军的扫雷艇捞起了几枚磁xìng感应水雷。
没过多久中国的工程师就摸清楚了这种水雷的特xìng而且通过逆向仿制的办法制造出了磁xìng感应引信。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封锁武器。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沉底雷的话那就更难被发现了。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订购了一大批磁xìng感应水雷仅在一九四七年这种水雷的产量就达到了五万枚。此外中国海军还用磁xìng感应引信来改装以往的水雷因为这要比制造新的水雷便宜得多。
当然这些水雷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封锁与瘫痪美国的港口。
虽然水雷属于海军但是主要由空军使用。主要就是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是最理想的布雷工具。“空中霸王”一次能够携带六枚大型磁xìng感应沉底雷或者是十二枚中型水雷十架轰炸机就相当于一艘布雷舰而轰炸机执行布雷任务的效率是布雷舰十几倍且轰炸机能去布雷舰不能去的地方。事实布雷舰根本不可能去美军控制的港口因此海军的主要布雷工具是潜艇而一艘远洋潜艇一次最多只能携带二十多枚水雷且潜艇执行一次布雷任务需要十几天甚至一个月而轰炸机平均两天就能出动一次就算每次布雷六枚效率也是潜艇的好几倍。
与美军的磁xìng感应水雷一样中队的磁xìng感应水雷也有一个专门用来调整引信灵敏度的装置。也就是说在布设之前可以对引信进行调整从而让水雷攻击某种特定的舰船。准确的说不是专门针对某种舰船而是针对某一吨位的舰船即只有舰船产生的磁场强度足够大的情况下水雷的引信才会工作而舰船产生磁场的强度与舰船的排水量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水雷是最理想的封锁武器。
只是封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美国人发明了磁xìng感应水雷也就肯定知道该如何扫除这种水雷。
六月二十六rì空军对坦帕进行了第四次轰炸。
这次空军出动的不是重型轰炸机而是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此外海军岸基航空兵也参与了轰炸行动。
当然真正的主力是战术航空兵。
与前三次轰炸不同这次轰炸都是针对点目标即主要由战术飞机投弹尽可能的提高投弹jīng度而不是增加投弹量。
这次轰炸取得了成功。
实战证明直接命中的一枚炸弹所产生的作用要比落在目标附近的一百枚炸弹还要大。
说白了投弹jīng度要比投弹数量更加重要。
在这次轰炸中近六百架战术飞机只投下了大约三百吨炸弹炸毁了包括所有码头在内的八成重要目标而且所有目标遭到的损坏都极为严重即便美军有足够多的设备与物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修复。
此外参与轰炸任务的中型轰炸机还使用了集束炸弹。
结果就是分布在港区内的万枚小型定时炸弹让美军工程兵吃够了苦头也使得美军修缮坦帕港的计划泡汤。
这次轰炸之后坦帕港就彻底瘫痪了。
虽然在一个多月之后美军可以让快艇进入坦帕港但是却没有码头供其停靠而坦帕港的吞吐能力也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到第四次轰炸之前。到最后美军只能放弃这座已经没有意义的军港。(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四章 能源
实战早已证明战略轰炸对军事目标的效果并不好。[ 找小说素材就到]
要知道打垮英国的并不是英国的军事基地全被炸毁而是英国的工厂与城市在轰炸中毁坏殆尽。
战略轰炸最大的价值是打击敌国的基础设施以打击敌人的经济基础为主。
显然不管是新奥尔良、还是坦帕都是美国海军的主要军事基地因此针对这两座城市的轰炸以达到军事目的为主。
问题是在美国南部地区根本没有多少工业设施。
虽然美国的工业大多集中在大西洋方向但是重工业大多在五大湖地区与东海岸的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也就是说如果轰炸工业设施的话对美国造成的影响肯定不够大。
以击败美国为目的就应该重点轰炸重工业城市比如纽约、费城、波士顿、弗吉利亚比奇、芝加哥、底特率、印第安纳波利斯与克利夫兰等地而不是把炸弹投到美国南部地区的城市去。
只是美国南部地区并非没有高价值的战略目标。
不可否认美国的重工业城市大多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就是在美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北部地区的煤矿、铁矿等矿产为重工业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而当时南部地区只有棉花与玉米。
当然这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在大战爆发之前自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已经兴起即由内燃机取代蒸汽机引发的产业革命。
由此石油成了新的工业原料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大战期间石油的地位超过了煤炭与铁矿。[]原因很简单在大战中起到决定xìng作用的装甲兵与航空兵使用的都是内燃机因此不管是装甲部队、还是作战飞机。都需要由石油jīng炼出来的各种成品油做燃料。
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办法打赢这场战争。
在这场大战中中国与美国能够成为交战双方的核心国家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国与美国都产出了大量石油不但能做到自给自足。还能提供给盟友而正是这种黑sè的液体黄金推动着双方的战争机器。
甚至可以说。如果同盟国集团没有足够的石油供应大战将是另外一个局面。
在一九四二年底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差点输掉这场战争。这就是罗马尼亚油田产出的石油根本无法满足德军的作战消耗到一九四二年底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储备的石油仅够使用三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三个月之后。没有获得新的石油产地德军的所有坦克都将变成摆设所有战机都只能停在机场。正是如此德军才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放弃了向莫斯科进军的行动把主力转向高加索地区并且在一九四三年初打下了内高加索地区的巴库夺取了红俄最大的油田。正是这座油田为德军提供了充足的石油解决了燃眉之急。
可以说如果没有巴库油田。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不可能击败红俄。
当然为了这座油田德军把攻占莫斯科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多也因此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
整个大战期间就只有中国与美国产出了足够多的石油。
事实美国在战败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六年美国产出的石油占到了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七。而中国产出的石油只占百分之三十二。
当然这个差距没有决定xìng的影响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占了百分之十一。[]
此外。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足够多了除了供军队作战使用之外。还能满足国内工业的生产需求另外还能为民用市场提供必要的供应。只是在战争期间中国国内的油料供应采用的是配给制。
可以说美国能够坚持下来与其强大的石油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美军的战机还能起飞、战车还能开动、战舰还能出海就是因为美国有足够多的油田产出了足够多的石油。
如果没有了这些油田石油产量急剧萎缩美国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了。
到时候不管美国生产出多少战机、战车与战舰都会因为缺乏石油而成为摆设失去了做为武器装备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石油并不是产自北方地区。
当时美国的石油几乎都来自一个地方即当年通过战争从墨西哥手里夺取的得克萨斯州而这个州就在墨西哥湾的西北方向。要知道美国的第一口油井就是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打出来的。在这里只需要用打水井的设备就能打出油井。在石油成为最为重要的工业能源之前当地民还为那些从地下冒出来的黑sè液体而诅咒帝因为这些东西让他们的农田里长不出庄稼让他们的草地无法放牧牛羊其唯一的用途就是取代鲸油用点照明。
大战期间得克萨斯州的油田产出了美国百分之八十的石油。
此外美国的石油化工工厂也大多在得克萨斯州。
当时仅休斯敦一地就有数十家化工厂生产的石化产品站到了美国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
只是随着中国海军在百慕大群岛击败了美军舰队得克萨斯州的地位正在降低。
主要就是得克萨斯州产出的石油与石油产品根本运不出去。
在和平时期得克萨斯州产出的石油主要通过海运送往美国的其他地方海运占到了总运输量的百分之八十。当时得克萨斯州只有两条铁路每年通过铁路运输的石油最多只有一千万吨占的比例非常小。
显然在丢掉了制海权之后海运就彻底瘫痪了。
中队攻占了波多黎各之后墨西哥湾与外界的海运航线就基本瘫痪了主要是美国的船只无法安全通过佛罗里达海峡。当时运输船只只能前往新奥尔良然后从密西西比河进入内陆再通过美国中部与东部地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把石油送往工业城市。可是随着中队攻打古巴在占领了哈瓦那、并且开始轰炸美国南部地区的城市之后这条航线也变得非常不安全了。
事实在新奥尔良遭到轰炸之后密西西比河航道就不再安全。
当然中队开始轰炸墨西哥湾里的美国船只是七月份的事情而用航空兵封锁墨西哥湾则要到一九四七年的最后一个季度。
只是这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不管怎么说得克萨斯州的油田还在源源不断的把石油抽出来而且美国当局也正在想方设法的解决运输问题。
当时中方甚至收到了一条情报即美军准备在得克萨斯州铺设三条铁路线把铁路的年运力提高到五千万吨。虽然后来证实这份情报是绝对错误的但是这从根本说明了问题。
这就是只要得克萨斯州的油田还在生产美国就有足够的石油。
也许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些石油运出去但是只要有石油美国的战争机器就能正常运转。
当时有一条比较可靠的消息。
这就是美军将修建一条从休斯顿通到巴吞鲁rì的输油管道每年能够输送大约五千万吨石油而这些石油将在巴吞鲁rì装内河油轮再运往密西西比河游的城市最后通过铁路运送到其他地方去。
事实这条输油管道在战前就已经开建只不过当时规划的终点站是新奥尔良。
主要就是休斯敦港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已经异常的繁忙所以需要让新奥尔良港来分担压力。
美国参战的时候这条输油管道已经建成了三分之一。
虽然在美国参战之后因为没有考虑到会战败所以美国当局停止了输油管道的建设工程但是在一九四四年底也就是夏威夷群岛被中队攻占之前美国当局重启了输油管道的建设工作。
当时中方获得的消息是这条输油管道将在一九四七年底建成。
除了输油管道与铁路公路也能运送石油。虽然公路的运输效率最低但是贵在油罐车的数量足够多。
以当时掌握的信息即便不走海运每年也能从得克萨斯州运出一亿吨石油。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各种成品油。
因为美国的石油jīng炼工业主要就是集中在得克萨斯州所以外运的主要是成品油石油占的比例非常低。
显然中国空军必须轰炸得克萨斯州的油田与石油化工工厂。
严格说来这也是部署到大西洋的战略航空兵的第一个战略任务。
当时在陆战队攻占整个古巴岛之前战略航空兵就积极参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尽快开始轰炸美国的产油区。
至于顾祝同安排的任务最多只算得是战略航空兵的热身运动。(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五章 轰炸难题
轰炸美国石油产区与石油工业区的行动在六月十七rì开始。(找小说素材就到 )
当天进驻古巴的战略航空兵尽数出动一千四百多架轰炸机挂了炸弹分成七个规模庞大的机群对休斯敦附近的四处大油田与三处石油工业区进行了集中轰炸投下了七千多吨炸弹与燃烧弹。
只是这也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轰炸行动。
原因很简单轰炸机群没有护航战斗机掩护。
从哈瓦那到休斯敦的直线距离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绝大部分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一千六百公里左右只有一支轰炸机群的作战半径不到一千五百公里而空军远程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只有一千五百公里。也就是说只要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就无法安排护航战斗机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以往在岸基航空兵无法出动护航战斗机的时候就会出动舰载航空兵让舰队前出之后派遣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
在攻打美国西海岸的战斗中就多次使用这种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问题是对中国舰队来说墨西哥湾依然是一片危险的海域因为整个墨西哥湾都在美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即便安排作战半径最远的“海雕”执行护航任务舰队也必须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得花数个小时来执行作战任务在此期间极易遭到美军航空兵打击。
在这次轰炸中中国空军损失了五十六架轰炸机还有二十四架报废即总共损失了八十架轰炸机战损率超过了百分之五!
显然这个损失根本无法接受。
中国空军衡量轰炸行动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找小说素材就到 )就是战损率只有低于百分之三才可以称之为成功。
三天之后又发了第二次轰炸行动。
这次出动的轰炸机只有六百架而且只轰炸了一个目标且两个大编队的规模都在三百架左右。
在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情况下。空军只能以密集编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要知道“空中霸王”有极强的自卫能力。只要轰炸机群的规模够大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就很难得手。
实战早就证明落单的轰炸机最容易被击落。
只是这次轰炸的损失也不小有二十二架轰炸机没有返回还有五架轰炸机在降落的时候坠毁报废损失率高达百分之四点五。
接下来的三次轰炸行动。全部改在夜间进行。
虽然通过前两次轰炸已经摧毁了一些油田而且投下的燃烧弹让数十口油井持续燃烧了一个多月而这些燃烧的油井就成了轰炸机在夜间投弹的标志物因此大幅度提高了夜间轰炸的jīng度但是夜间轰炸的作用依然不够明显主要是轰炸目标都比较小至少比城镇小得多。
要知道在以往的轰炸行动中。夜间轰炸主要就是轰炸城市。
原因很简单城市足够大轰炸机不需要jīng确投弹只需要飞到城市空就行了因此对轰炸jīng度的要求并不高。
显然不管是油田还是石油化工厂都比城市小多了。
对此。美军是深有感受。
在英国战败之前美军战略航空兵一直承担昼间轰炸任务而轰炸的大部分都是工厂与工业区。承担夜间轰炸任务的英国皇家空军则主要轰炸城市。[ 找小说素材就到]结果是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比英国皇家空军高得多。
当然。中国空军也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在派遣战略航空兵参加轰炸英国的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主要在白天执行轰炸任务而且主要轰炸英国的工业区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轰炸机主要在夜间出动轰炸的是英国的城市。
夜间轰炸除了无法保证投弹jīng度之外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这就是导航。
在针对休斯顿的第四次轰炸中就有一个联队的两百多架轰炸机飞错了地方结果把一千多吨炸弹投到了郊外的农田里。
事实在当时影响轰炸作战的诸多因素中导航问题最为突出。
要知道当时没有卫星导航系统也没有高jīng度的惯xìng导航仪更没有地形匹配导航系统。
当时轰炸机一般有两套导航系统一套是惯xìng导航系统一套是无线电导航系统。
前者主要用于作战半径在一千公里以内的轰炸行动。主要就是惯xìng导航系统的误差会累积起来与距离成正比因此当作战半径太远的时候导航误差就会非常大。即便是当时jīng度最好的陀螺仪误差也在千分之一以。也就是说每飞行一千公里导航误差就超过了一公里。事实这种高jīng度惯xìng导航仪还无法装备到轰炸机主要是其体积过于庞大一般用在舰艇而用于轰炸机的导航仪的jīng度在千分之五以装备“空中霸王”的导航仪的误差接近百分之一。如此一来每飞行一千公里就会偏航十公里。如果轰炸目标是大城市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当轰炸目标是工厂、油田等目标的话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在第四次轰炸行动中那个投错了炸弹的轰炸机联队就是因为领队长机的航向偏差过于巨大结果领航员把郊外农场里燃烧的麦杆堆当成了被炸毁燃烧的油井然后率领两百多架轰炸机投下了炸弹。
为了解决惯xìng导航仪误差过大的问题工程师发明了无线电导航仪。
说白了无线电导航仪就是一部无线电监听设备。只是该设备只接收由导航电台发出的特别信号并且根据这些信号计算出轰炸机的位置。与惯xìng导航仪相比无线电导航仪的jīng度与飞行距离基本没有关系因此主要用于远程轰炸。如果后方的导航电台足够多而且分布得足够广那么轰炸机在飞行两千公里之后依然能够把误差控制在十公里以内比惯xìng导航仪好多了。
当然无线电导航仪也有弊端。
这就是如果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两千公里就只能使用长波导航电台因此需要给轰炸机安装一根足够大的天线。当然并非所有轰炸机都有无线电导航仪一般只装在领队长机。这根天线一般从机头的正方拉到垂直尾翼的顶部。也正是如此领队长机非常容易辨认。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群的时候肯定会首先攻击有这种天线的轰炸机。
说白了这根天线等于表明了身份。
当然这两种导航方式的jīng度都不够高。
为了解决导航问题工程师还想出了很多别的办法。比如针对夜间轰炸行动中国的工程师就研制出了一种星座导航仪即通过对比夜空中的星座位置来确定轰炸机的位置只要星图足够jīng确可以把导航误差缩小到五公里之内。问题是这种导航手段也不是任何时候都用得。如果夜空中yīn云密布那就等于摆设了。此外还需要对轰炸机的导航员进行严格训练。
当然其他导航方式也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是在白天的话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毕竟飞行员有可以参照的地标因此能够修整航线。
在夜间就算有地标飞行员也不见得能看得到。
更要命的是如果大部分航线都在海洋空那么在飞到陆地空的时候机群恐怕已经严重偏离了航线。
也正是如此三次夜间轰炸行动取得的战果都极为有限。
当时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美军而是墨西哥湾里的海洋生物。
在遭到轰炸之后至少有数百万桶石油泄露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墨西哥湾。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油污几乎覆盖了半个墨西哥湾一些油污甚至随着洋流进入了加勒比海与北大西洋。
这些油污在海面漂浮了十多年直到六零年代才完全消散。
战后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有很多油污随着墨西哥湾暖流进入北大西洋导致纽芬兰渔场遭受灭顶之灾。要知道纽芬兰渔场是世界最大的四个渔场之一。在十八与十九世纪纽芬兰渔场产出的海鱼几乎供养了整个欧洲其提供的蛋白质占到了欧洲人摄入总量的百分之六十。战后纽芬兰渔场的产量急剧降低在六零年代初跌到谷底从七零年代初才开始逐渐恢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失败的轰炸行动让中国空军不得不改变轰炸战术。
只是没有战斗机护航在白天进行轰炸等于让轰炸机飞行员去送死巨大的损失根本无法承受。
在夜间轰炸糟糕的轰炸效果又等同于浪费炸弹与燃油。
显然要想提高轰炸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安排护航战斗机。
只是舰队肯定发挥不了作用顾祝同不会让舰队去冒险而且冯承乾也绝对不会让他这么做。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继续前进
战略轰炸进行得如火如荼顾祝同的注意力却在别的地方。(找小说素材就到 )
虽然在攻打圣克拉拉的问题冯承乾没有向顾祝同施加压力没有规定在什么时候攻占这座城市但是顾祝同非常清楚除非战略轰炸能够迫使美国投降不然就肯定得攻占圣克拉拉。
说白了在攻打美国本土之前必须占领整个古巴。
如果美军还盘踞在古巴那么中**队肯定会有后顾之忧也就不可能投入全部力量攻打美国本土。
在大西洋方向登陆与在太平洋方向登陆有很大的差别。
单纯从降低作战难度出发理想的登陆地点在佛罗里达半岛只是看得更加长远一点的话佛罗里达半岛就不是理想的登陆场。原因很简单美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封锁佛罗里达半岛让中**队寸步难行。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登陆地点有两个选择一是大西洋沿岸二是墨西哥湾北岸。
显然在大西洋的海岸线登陆对攻打美国东海岸地区有更大的帮助即部队岸之后可以沿着海岸线向北推进作战行动将得到舰队与舰载航空兵的支援并且能够夺取沿途的港口减轻后勤保障负担。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城市大多在东海岸地区而且大多都是港口城市、或者是离海岸很近。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深入内陆中**队就能攻占美国东海岸地区的主要城市。
只是在大西洋方向登陆的难度也最大。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即便攻占了整个古巴也需要攻占巴哈马群岛、至少得占领巴哈马群岛中的部分岛屿。这就意味着在攻打美国本土之前还需要huā几个月夺取一处新的前进基地。
当然在政治也存在绕不过去的麻烦。
这就是。只要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登陆德意联军就会参战因此就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联合作战。[]
暂且不说德意联军的战斗力仅仅是指挥的问题就能让联合作战破产。
正是如此顾祝同决定在墨西哥湾北岸登陆。
当然登陆地点离古巴越近越好。只是不能过于靠近佛罗里达半岛因为得避开美军的小型舰艇。
可以说。新奥尔良就是最好的登陆地点。
可惜的是这座城市已经被海水淹没了而没有被淹没的港口也孤悬海根本就没有使用价值。
当然顾祝同也不指望占领新奥尔良。
这就是即便〖中〗国空军的轰炸机没有炸毁新奥尔良的拦海堤坝美军也会在城市沦陷之前动手。绝不会把一个完整的新奥尔良留给中**队同时会炸毁港口让中**队的所有努力都泡汤。
除掉新奥尔良墨西哥湾北岸最大的港口在得克萨斯州。
显然离得太远了对登陆作战行动非常不利。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最后的选择即新奥尔良东面的彭萨科拉。
也正是如此〖中〗国空军一直没有对彭萨科拉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即便轰炸过两次。也主要打击军事目标。
当然选择彭萨科拉也是无奈之举。
要知道彭萨科拉不是一座普通的城镇而是一座军事化的城镇。彭萨科拉是美国海军在南部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是美国海军学院的所在地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最主要的军事基地有陆战队最大的训练营地。此外这里还一座大型海军航空站。拥有可以部署战略轰炸机的大型机场。
事实彭萨科拉就是一座军事要塞。
在南北战争中这里就是南军的要塞。(找小说素材就到 )
问题是。还有比彭萨科拉更好的选择吗?
至少在美国南部地区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只是。连顾祝同都知道攻打彭萨科拉的难度非常大搞不好还要吃败仗陆战队的将领更加认为直接攻打彭萨科拉是最愚蠢的行为。要知道即便不算驻军彭萨科拉的守军都在五万以。
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军绝不会投降至少不会轻易投降。
此外彭萨科拉实际是在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因此易守难攻即便是〖中〗国海军陆战队也未必能够攻得下来。
显然必须让美军相信〖中〗国海军陆战队不会攻打彭萨科拉。
也就是说得选择一个佯攻目标。
顾祝同选择的正是美军最容易的相信的目标即佛罗里达州最大的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迈阿密。
可以说仅以登陆美国本土来说迈阿密绝对是最佳选择。
这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就在佛罗里达海峡北岸隔着海峡与古巴相望而且拥有美国南部地区最好的深水良港。更重要的是迈阿密是一座非常复杂的城市。在其一百多万居民中只有不到二十万是白人其余的全是黑人与拉美人。在拉美裔中又有很多来自海峡对岸的古巴。
可以说美军并不指望迈阿密的黑人与拉美人奋起反抗。
这些在白人至的美国社会里毫无地位的有sè人种只要有机会就会倒向侵略者至少会冷眼旁观。
由此可见在美国南部地区迈阿密是最容易攻占的大型港口城市。
显然对中**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登陆之后夺取一座港口而且是一座有足够吞吐能力的港口。
当然攻打迈阿密也有弊端。
这就是迈阿密在佛罗里达半岛南端中**队在登陆之后需要向北推进几百公里才能到达佐治亚州而这需要huā费不少的时间美军则能在此期间调整防御部署在佛罗里达州北部构筑数道防线。
更重要的是这里离美国的工业区与资源产区太远了。
要知道佛罗里达州没有多少工厂也没有多少矿藏其经济以旅游业为主然后是农业与渔业。对中**队来说攻占佛罗里达州只能增加占领负担而美国丢掉佛罗里达州根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显然要让美军相信中**队将在迈阿密附近岸就得做些踏实的功夫。
只是顾祝同没有用最直接的办法而是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是在战略轰炸阶段对迈阿密不闻不问。
当时在美国南部地区有三座大型港口没有遭到过大规模轰炸一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准备夺取的彭萨科拉二是做为主要佯攻对象的迈阿密三是休斯敦东面的阿瑟港。没有轰炸阿瑟港也是为了迷惑美军。
说白了在远中近三个距离各有一座重要港口没有遭到轰炸美军就很难判断出中**队的登陆方向。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中**队肯定会在这三座港口附近登陆。
原因很简单中**队在登陆之后必须就近获取一座大型港口因此肯定不会在登陆之前轰炸登陆地点附近的港口。
不可否认美军有足够多的兵力。
问题是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个方向部署足够多的兵力即便同时守卫两个方向都不大可能。
主要就是中**队也有足够多的兵力。
此外这三处地点离得太远了因此美军在部署预备队的时候就无法面面俱到而预备队在反登陆作战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可以说在绝大部分反登陆战斗中预备队能否及时发挥作用直接决定了最后的胜败。
显然美军不可能在三个地点、甚至是两个相隔太远的地方同时部署足够的预备队。
当然美军还有足够充足的时间来调整防御部署以及设法获取中**队登陆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这就是顾祝同在策划登陆美国的作战行动之前首先得打掉盘踞在古巴的美军。
在攻占哈瓦那、扫荡了古巴西部地区之后顾祝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陆战队去攻占圣克拉拉。
哈瓦那被中**队攻占并没有对守卫圣克拉拉的美军产生太大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讲这反而坚定了美军死守圣克拉拉的决心而且变相增强了圣克拉拉的防御力量。
原因很简单美军航空兵再也不需要为哈瓦那方向的战斗提供支援了。
此外负责运送作战物资的小型舰艇也不用再冒险前往古巴西部地区可以全心全意的为古巴东部地区的美军服务。
要知道如果哈瓦那不是古巴的首都美军早就抛弃这座城市了。
事实布雷德利也早就有所准备。在〖中〗国陆战队攻入哈瓦那之前他就用舰艇把古巴zhèng fǔ官员接到了圣地亚哥。也就是说在哈瓦那被中**队占领之后圣地亚哥就成了古巴的首都。
不用再为哈瓦那发愁布雷德利自然能把主力集中部署到圣克拉拉附近。
可以说攻打圣克拉拉的难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不少。问题是顾祝同手里能用的陆战队并没有增加而且几个主力陆战师的官兵都已jīng疲力尽立即发起攻打圣克拉拉的作战行动显然很不明智。
顾祝同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给了陆战队充足的休整。(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包围与突围
七月底在所有主力陆战师都得到了充足的休整兵员也补充到位之后顾祝同才下达了攻打圣克拉拉的作战命令。[]
这次顾祝同只投入了八个陆战师。
虽然在此之前顾祝同已经收到了冯承乾从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希望他能在年底之前攻占正个古巴然后在一九四八年初攻打美国本土但是顾祝同没有因此动用更多的陆战师。
原因很简单在狭窄的古巴岛并非投入更多兵力就有更强的战斗力。
事实因为增加兵力投入必然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所以在兵力达到饱和之后再增加兵力反而会降低部队的作战能力。
用八个陆战师攻打圣克拉拉兵力已经足够多了。
要知道在正面战场最多能展开四个陆战师而且每个师都能保留一支足够强的预备队。如果把每个师的兵力全部展开由别的陆战师充当预备队那么前线最多只需要两个陆战师。
当时很多陆战队将领都建议以动用六个陆战师为益。
也正是如此在顾祝同投入的八个陆战师中有两个陆战师专门负责后勤保障主要就是掩护后勤补给线。
与次向圣克拉拉进军不同此次陆战队是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的。
这就是同时从西面与南面向圣克拉拉推进。
也正是如此才有希望攻占圣克拉拉。
如果只从南面发起进攻因为正面战线过于狭窄所以不管顾祝同投入多少兵力能在战线展开的都不会超过一个陆战师而美军的坚固防线以及部署在后方的支援力量特别是炮兵。足以顶住一个陆战师的进攻。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正面宽度扩大了一倍意味着美军的支援范围必须扩大一倍支援部队也必须增加一倍而美军并没有这么多的远程支援力量。(找小说素材就到 )
原因很简单困扰着中**队的问题也是美军的问题。
这就是。古巴岛太狭窄了。
如同中**队无法在正面战场展开太多兵力一样美军也无法在战线后方集结太多的预备队。甚至连部署支援部队的地方都不够多。如此一来美军只能提词布防而每一道防线获得的支援力量都不算充足。
相对而言美军的处境还要艰难一些。
这就是圣克拉拉西面也就是中**队控制的地区是平原而东面。也就是美军控制的地方是圣胡安高原。
当时圣克拉拉往东只有一条铁路与一条公路。
显然这就是美军的生命线。只要这条铁路与公路被炸毁那么部署在圣克拉拉的美军就很难获得作战物资。
相反在圣克拉拉西面有两条铁路与四条公路。
也就是说中**队的后勤补给压力比美军低得多能够把更多的作战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
七月二十九rì第二陆战师、第三陆战师、第四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率先发起进攻。
这四个主力陆战师从北到南依次排开每个师的正面进攻宽度不到五十公里保证有足够的兵力密度。第二陆战师主要沿着海岸线向东推进。目标是圣克拉拉北面的几座小型城镇与小型港口并且得控制通往这些城镇与港口的公路。第三陆战师也向东推进只不过攻打目标是圣克拉拉。第四陆战师同样直接攻向圣克拉拉不过是从南往北推进。第五陆战师在战场的正南面负责攻击圣克拉拉东面与东南面在圣胡安高原边缘的城镇设法切断通往圣胡安高原的几条简易公路。
面对中国海军陆战队这种不分轻重全面压的打法。*美军唯一的办法就是死守阵地。
问题是美军的方面并非处处都牢不可破。
要知道既然有易于防守的地段。那就有不易防守的地方。
进攻开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第二陆战师率先在圣克拉拉北面取得突破。攻占了大萨瓜东面的埃尔桑托镇。这只是一座人口不到五千的小城镇同时也是圣克拉拉北面最主要的一座渔港。
只是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第二陆战师没能前进一步。
这就是美军的预备队及时赶到堵住了第二陆战师的前进道路还在埃尔桑托东面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歼灭战让第二陆战师的前锋部队损失了半数兵力被迫撤回到埃尔桑托进行固守。
当然美军取得的战术胜利并没使战局发生转变。
打到八月一rì美军方向已经有六处地段被中国海军陆战队突破。在七月三十一rì夜间第三陆战师的一支侦察部队甚至推进到了圣克拉拉西郊与守卫该地的美军激战了一个多小时。只是这个侦察连没敢逗留在美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就撤走了因为他们走得太远了主力还在后方数十公里处呢。
通过这几rì的激战美军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这就是布雷德利准备的预备队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消耗掉。在连续堵住了六处突破点之后美军已经没有预备队可用了。
要知道每堵住一个突破点就意味着消耗一支预备队。
虽然布雷德利想把预备队撤下来但是他根本办不到。要知道他得用三个美军师去对付六个陆战师每一段方线都岌岌可危而被突破的防线最为薄弱。把预备队撤走意味着丢掉防线。
如果要丢掉防线布雷德利就不会把预备队派出去了。
当然美军用光预备队根本算不秘密。
顾祝同一直在留意美军的兵力而且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全面进攻用最快的速度耗光美军的预备队。
八月二rì第四陆战师攻占了圣克拉拉西南大约十五公里处的一座乡镇。
这次美军的预备队没有及时赶到。直到三rì凌晨也就是第四陆战师攻占乡镇后大约二十个小时才有一个美军装甲营到达。更重要的是美军的反击在天亮前就被挫败第四陆战师的前锋并没受到多大压力。
了解了情况之后顾祝同立即下达了一道作战命令。
天亮前陆战队空降师的八千多名官兵依次登了运输机第一批运输机在黎明时分就离开了机场。
空降行动在三rì午十点半左右开始空降地点正是圣克拉拉东面的圣胡安高原。
八千多名空降兵不算多但是足够切断通过圣胡安高原前往圣克拉拉的公路与铁路也就是切断圣克拉拉守军的后勤补给线。
顾祝同在这个时候投入空降兵主要是为了降低空降兵的作战负担。
说白了如果在发起进攻的时候就动用空降兵那么空降兵在着陆之后肯定得面对来自两个方向的美军。拖到八月三rì在圣克拉拉的守军动用了全部预备队之后空降兵只需要面对来自东面的美军。
显然美军要想从一个方向击败空降兵打通补给线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顾祝同并没打算给美军足够多的时间。
傍晚空降兵攻占了普拉塞塔斯完成了最为重要的使命。
虽然普拉塞塔斯只是一座小镇但是通往圣克拉拉的公路与铁路都从这里经过而且这里还是美军囤积物资的地方。
晚陆战队也完成了兵力调整。
这就是让原先留在后方的四个陆战师取代四个主力陆战师而让四个主力陆战师充当进攻的预备队。
至于保护后勤补给线则交给了另外两个陆战师。
不管怎么说顾祝同并不缺乏兵力当时在古巴岛的陆战师有十六个能够用在圣克拉拉方向的有十二个。
新锐部队投入战斗之后美军的正面防线立即动摇了。
当然后方遭到攻击也让美军官兵丧失了战斗意志。
说白了圣克拉拉已经被包围了。虽然空降兵的防线不够牢固但是在援军突破这道防线之前圣克拉拉的近二十万美军将无路可逃。至于继续战斗恐怕也不大可能因为弹药物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掉。得不到补充的话不出三天守卫圣克拉拉的美军就将弹尽粮绝。
没有弹药物资不管美军官兵的士气有多么高昂也绝对不是中**队的对手。
也许美军能在圣克拉拉坚守一周、甚至是十天。可是在此之后呢?只要没有办法打通后勤补给线丢掉圣克拉拉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个时候布雷德利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
八月四rì下午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已经从三个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而沿着海岸线推进的第二十一陆战师的前锋部队离空降兵控制的普拉塞塔斯只有不到三十公里的时候布雷德利向圣克拉拉的守军下达了突围命令。
显然继续坚守圣克拉拉已经毫无意义了反而会遭受惨重损失。
要知道当时美军的jīng锐部队中有半数在圣克拉拉包括三支装甲部队而在圣克拉拉西面只有两个装甲师。布雷德利要想在古巴呆得更久他就必须让守卫圣克拉拉的部队突围而不是留下来等死。(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东进通道
圣克拉拉包围战可以说是古巴战场打得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
在失去了守住圣克拉拉的希望之后美军就开始突围。当然参与战斗的不仅仅有圣克拉拉的守军还有从圣斯皮里图斯与谢戈德阿维拉赶来的援军或者说是帮助圣克拉拉守军突围的部队。
结果就是压力全部集中在了空降兵身。
所幸的是空降兵并不是孤军奋战。
三月六rì第二十一陆战师的突击部队攻占了凯瓦连即普拉塞塔斯北面的一座滨海小镇。又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第二十一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普拉塞塔斯成功与空降兵会师。
只是此时美军已经在开始突围。
显然空降兵肯定无法应付来自两个方向的攻击准确的说是美军的夹击。虽然已经与第二十一陆战师会师陆战队加入了守卫普拉塞塔斯的战斗但是美军的突围部队不仅仅在强攻普拉塞塔斯还攻击了空降兵的整条战线。也就是说在其他地点空降兵的防线快被美军突破了。
要命的是陆战队根本不可能及时接管空降兵的所有防线。
主要就是战场太混乱了空降兵的防线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在各条道路的多个防御阵地而这些阵地相互隔绝美军正在想方设法的从这些阵地之间穿过去而陆战队必须把防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三月八rì顾祝同再次派了撤下来休整的第二陆战师。
虽然第二十一陆战师场不久但是接连打了几场恶战官兵已经持续作战数rì几乎没有休息过。此外在向普拉塞塔斯突击的时候。第二十一陆战师丢掉了所有妨碍推进速度的重装备。
也就是说当时到达普拉塞塔斯的是陆战队的步兵部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即在普拉塞塔斯与凯瓦连之间有多条河流而这些河流的桥梁都无法供陆战队的坦克通行大部分桥梁的承载能力还不到十吨。[]虽然陆战队有不少的架桥设备还能在河流搭建浮桥但是这需要时间。而第二十一陆战师没有时间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普拉塞塔斯。
要知道。在第二十一陆战师到达普拉塞塔斯的时候守卫该地的空降兵还不到一千人。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第二十一陆战师晚来了一天美军就能攻占普拉塞塔斯打通往东的公路与铁路。
结果就是第二十一陆战师奉命替空降兵守卫普拉塞塔斯。
不管怎么说普拉塞塔斯绝对不能丢掉。
虽然美军正在其他地方突围。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大量美军官兵从空降兵的防线空隙中穿过去但是只要普拉塞塔斯还在中队手里那么美军就无法带走重型装备。
也就是说美军从其他道路只能让步兵突围。
原因与第二十一陆战师遇到的麻烦一样即那些山区公路也有不少桥梁而所有桥梁的承载能力都在十吨以内只有普拉塞塔斯附近的桥梁能够让坦克战车通行其他地方的桥梁最多让卡车通行。
这样一来。美军从其他地方突围就必须丢掉所有重型装备。
不可否认美军并不缺少重型装备仅囤积在美国国内的坦克就超过了三万辆此外还有更多突击炮、自行火炮、重炮与装甲车这些装备足够武装数百万军人组建百个装甲师。
问题是这些装备全在美国国内。
中队已经占领了四分之一个古巴并且在古巴西部地区部署了大量航空兵。因此中队已经有能力封锁佛罗里达海峡了。当然封锁主要针对白天夜间的封锁效果仍然很理想。[]
只是。驻守古巴的美军照样不可能获得重型装备。
这就是美军用在夜间向古巴运送物资的都是小型舰艇。而这些舰艇根本无法运载数十吨重的坦克。
也就是说古巴的美军每损失一辆坦克就意味着少一辆坦克。
别忘了布雷德利把三个装甲师放在了圣克拉拉而在圣克拉拉东面总共只有两个装甲师。
只要能够守住普拉塞塔斯这三个装甲师就得残废。
到时候即便是美军官兵逃了出去也会因为没有坦克战车而不得不让坦克兵拿起步枪战斗。
显然美军步兵并不可怕。
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只有美军的装甲部队。如果美军是一支单纯的步兵部队那么古巴的战斗早就结束了。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需要陆战队守住普拉塞塔斯。
所幸的是第二十一陆战师有足够多的兵力即便大多是步兵与空降兵一样缺乏重型装备但是人数比空降兵多得多而且陆战队的官兵携带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包括千具反坦克火箭筒。
只是顾祝同同样希望围歼圣克拉拉的美军。
不管怎么说人是第一要素只有给予美军足够大的伤亡才能够从根本瓦解美军的战斗力。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投入了第二陆战师。
因为第二陆战师并不是真正撤下去休整而是跟在第二十一陆战师后面负责保卫后勤补给线所以当顾祝同下达命令的时候第二陆战师已经在凯瓦连到普拉塞塔斯之间的河流修建了好几座浮桥与机械桥。
接到命令之后第二陆战师迅速投入战斗。
在到达普拉塞塔斯之后第二陆战师没有停留只是让坦克战车停下来补充燃油然后就继续向南突击。
只是第二陆战师的行动依然不够迅速。
直到三月十二rì第二陆战师才与最后一股凭险据守的空降兵会合完成了顾祝同下达的命令在圣克拉拉东面构筑起了一道完整的防线。只是到这个时候守卫圣克拉拉的十五万美军中已有十万成功突围。虽然突围的大部分都是步兵但是这意味着将有十万美军会再次拿起武器与中队作战。
当时未能及时突围的美军还不到三万。
只不过这两万多美军并不是伤员。按照布雷德利下达的命令美军在打开了突破口之后首先送走了伤员。
大概是预料到陆战队会向后方穿插所以布雷德利组织了一支殿后部队。
要知道让官兵突破中队的防线并不等于成功突围只有击溃了中队的追击部队之后才算是成功突围。
负责殿后的美军就是用来拖住中队。
两万多美军不算少第二陆战师当时的兵力还不到一万七而在前线战斗的官兵不到八千。
最大的问题还是战场太混乱了。
当时双方的作战部队混杂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战线所以陆战队与空降兵根本不敢呼叫大规模火力支援只能在确定了敌人的身份之后才会呼叫火力支援以定点清除的方式来打击美军。
这场混乱的战斗持续到三月十六rì最后一股美军才被第二陆战师歼灭。
在此之前的一天即三月十五rì第三十一陆战师与第四十一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几乎同时攻入了圣克拉拉。
准确的说是开进了圣克拉拉。
美军在撤走的时候没有破坏这座城市甚至留下了一座完好的火车站。
因为一直没有遭到大规模打击所以有很多市民都没有逃离圣克拉拉。在中队开进城的时候很多市民来到了街边。当然没有热情的欢迎也没有不理智的抵抗。这些古巴人的神sè非常冷漠透过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并不在意由谁来占领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通过审讯战俘顾祝同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
美军驻扎在圣克拉拉的时候布雷德利严禁sāo扰平明甚至把十多名不听话的官兵送了军事法庭。此外布雷德利还让美军建起了面向市民的医院免费为市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当然美军还在市区内设立了多处食品配给站只要肯为美军服务市民就能领到食品。
当然中国海军陆战队也有严厉的军规。
在确认美军已经全部撤走之后陆战队只在市区内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主要负责治安工作大部队则驻扎在城外的营地里面。有趣的是这些营地也是由美军修建的足够容纳十多万官兵。
当然接下来了工作就比较烦琐了。
占领军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调查户口即搞清楚每家每户的情况特别是人口数量然后开始提供食品等生活必须品。开办面向平民的军事医院、组织市民重建家园、准许商店开张营业等等都得由占领军负责。
所幸的是这些麻烦事都不需要顾祝同cāo心。
当时顾祝同已经从鲁志刚那里要来了一百多名专门负责占领工作的军事官员大部分都是宪兵部队的军官。更重要的是中队有太多的占领区需要管理早就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了做起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章 避重就轻
攻占圣克拉拉算得是一个重大胜利。[ 找小说素材就到]只不过即便把圣克拉拉东面的圣胡安高原算也只不过把中**队的占领区由古巴的四分之一扩大到三分之一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在美军控制之下。
顾祝同别无选择只能让陆战队继续向东推进。
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前方的道路还十分漫长从圣克拉拉到圣地亚哥还有将近三百公里呢。
所幸的是在古巴美军不能采用在本土防御作战时采用的坚壁清野战术。
第三陆战师在八月二十rì推进到卡瓦伊古安。在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之后第三陆战师不得不停下来整顿。
两天之后第二陆战师到达了钱巴斯并且遇到了美军的主力部队。
八月二十五rì负责扫荡圣胡安高原南部地区的第五陆战师完成了作战任务攻占了特立尼达与德萨萨。
到此陆战队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圣斯皮里图斯。
只是攻打圣斯皮里图斯的战斗并没立即开始。
从圣克拉拉往东交通情况有所改变。主要就是铁路线沿着北部海岸线向东修建在莫龙分出一条支线通往谢戈德阿维拉从普拉塞塔斯分出的一条支线到达圣斯皮里图斯铁路干线一直往东直到马蒂才分成两条一条通往安蒂亚港另外一条则通往圣地亚哥、终点站为关塔那摩。
从普拉塞塔斯开始铁路与公路就分开了。
铁路在沿海平原而公路则在离海岸线足够远的内陆。当然公路的分支也更多在贯通古巴全岛的干线公路分出了很多支路通往附近的主要城镇而这些支路还分出了许多小路通往偏僻的乡镇。
显然。这也反映出了圣克拉拉的重要xìng。
要知道圣克拉拉是古巴中部地区唯一的铁路与公路枢纽中心。[ 找小说素材就到]除了圣克拉拉与普拉塞塔斯没有另外一座城镇同时扼守住公路与铁路。
对防御的一方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这意味着需要分散兵力去守卫分散的铁路与公路更意味着要守卫更多处于交通要道的城镇。
只是对进攻的一方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显然陆战队不可能像在圣克拉拉那样。集中兵力攻打一座城镇而是必须分散兵力攻占交通要道的所有城镇。
随着陆战队往东推进后勤补给线也将变得夜来越难以守卫。
攻占圣克拉拉之后顾祝同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这就是部分陆战队将领认为得首先攻占圣斯皮里图斯另外一部分陆战队将领则认为应该直接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当然两派将领都提出了足够的理由。
圣斯皮里图斯离圣克拉拉更近。就在普拉塞塔斯东面四十公里外而第三陆战师攻占了卡瓦伊古安之后离圣斯皮里图斯只有不到二十公里了。此外圣斯皮里图斯的守军不算太多而且有很多从圣克拉拉撤下来的美军其中还有数万名伤员。如果陆战队乘胜追击就能一举拿下这座城市。
只是圣斯皮里图斯的价值并不高。
前面已经提到只有一条从谢戈德阿维拉的支线铁路通到圣斯皮里图斯并没有与普拉塞塔斯的铁路连通。从普拉塞塔斯到圣斯皮里图斯只有一条不算太好的公路。而且这条公路在圣胡安高原的一条河谷里面。也就是说这条公路极易遭到破坏即便畅通无阻运输量也极为有限。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依靠公路的话可为前线部队提供的补给将非常有限因此从西面攻打圣斯皮里图斯的兵力不可能多到哪里去。*
显然兵力不够的话。肯定打不下圣斯皮里图斯。
要想投入重兵攻打圣斯皮里图斯就得首先共扎谢戈德阿维拉然后再回过头来。沿着铁路线向西推进。
显然这就意味着得首先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问题是。在攻占了谢戈德阿维拉之后还有必要回过头来攻打圣斯皮里图斯吗?
要知道圣斯皮里图斯往南只有一座小渔港即德萨萨。因为面向安娜-玛丽亚湾所以德萨萨根本无法让大型舰船停靠或者说大型舰船无法前往德萨萨只有排水量在一千吨以内的小型舰艇才能进入海湾。
显然德萨萨港根本没有价值。
这样一来圣斯皮里图斯也没有多少价值了。
再说了如果能够攻占谢戈德阿维拉也完全没有必要回过头来攻打圣斯皮里图斯完全可以通过围困迫使该地的美军缴械投降。
也正是如此才有部分陆战队将领主张直接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只是攻打谢戈德阿维拉的难度大得多。
虽然干线铁路没有通过圣斯皮里图斯但是从卡瓦伊古安直接往东的干线公路却从圣斯皮里图斯北面十公里处通过而这条公路就通到谢戈德阿维拉。也就是说中国海军陆战队向谢戈德阿维拉进军的话必然会从圣斯皮里图斯附近通过而驻扎在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有很大的威胁。
要直到十公里根本算不远。
守卫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甚至不需要离开城区只用派出侦察兵就能用重炮封锁通往谢戈德阿维拉的公路。
当然有人提出可以沿铁路线推进。
此外在铁路线附近也有不少的公路如果能够用铁路运送重型装备那么就能让步兵沿海岸线附近的公路向东进发。
显然这正好避开了圣斯皮里图斯。
问题是铁路线的主要价值不是让部队发起进攻而是运送作战物资即铁路线承担的保障任务更加重要。
只有在后方才可以用铁路运送作战部队。
进攻的时候作战部队得沿着公路推进。显然北部沿海地区的公路根本无法让重型装备通行。
可以说当时陆战队攻打谢戈德阿维拉的道路只有一条。
说白了只有干线公路能够让重装备通行。要知道在这条公路线的所有桥梁都由美军做了加固处理也只有这些桥梁能够承载重型坦克。没有这条公路陆战队就只能用步兵去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正是这一点让顾祝同决定首先攻打圣斯皮里图斯。
准确的说不是去攻打而是围困这座城市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则继续向东推进前去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为此顾祝同决定动用三个陆战师围困圣斯皮里图斯。
当然为了引起美军的注意顾祝同动用了三个主力陆战师即第二陆战师、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
这个安排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知道在这三个陆战师中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可以说是顾祝同的嫡系部队。
在之前的战斗中这两个陆战师出现在哪里中国海军陆战队就会在那里发起进攻而且是主攻方向。
结果就是连布雷德利都认为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强攻圣斯皮里图斯。
显然布雷德利并不清楚实情。
在围攻圣克拉拉的战斗中第二陆战师与第三陆战师的损失都非常大前者减员将近百分之二十五后者减员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这两个师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前早就该撤下去休整了。
相反顾祝同用来攻打谢戈德阿维拉的几个师的编制更加完整。
这就是第二十一陆战师、第二十二陆战师、第三十一陆战师、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四十二陆战师。
这五个陆战师的在编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且其中三个陆战师已经在后方休整了一个多月。
八月二十七rì第三十一陆战师率先攻占了哈蒂沃尼科。
这只是一座小城镇只是其位置极为关键在圣斯皮里图斯与谢戈德阿维拉之间而且扼守着两座城市之间的公路线与铁路线。严格说来哈蒂沃尼科也是圣斯皮里图斯与谢戈德阿维拉之间唯一的城镇干线公路与支线铁路在此交汇然后才分开公路在北面的山地河谷中穿行而铁路在南面的平原。更重要的是哈蒂沃尼科是圣斯皮里图斯守军的后勤补给线的必经之地。
显然在哈蒂沃尼科被中国海军陆战队攻占后圣斯皮里图斯就被完全包围了。
直到这个时候布雷德利才猛然明白过来中**队不会强攻圣斯皮里图斯而是打算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可惜的是布雷德利已经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了。
当时有将近二十万美军滞留在圣斯皮里图斯其中半数是从圣克拉拉撤出来的散兵游勇还有不少的伤员成建制的作战部队只有三个步兵师总兵力不到五万且严重缺乏重型装备。
事实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最缺乏的是弹药。
在从圣克拉拉突围的时候美军几乎抛弃了所有辎重而同时进行的解围行动耗光了储备在圣斯皮里图斯的弹药。
更重要的是布雷德利没想到中国海军陆战队会这么快再次发起进攻。
没有弹药美军能守住圣斯皮里图斯吗?
(第五百二十九章中所有的月份均为八月“三月”为笔误。)(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键所在
撤退通道被堵死让美军不得不死守圣斯皮里图斯。[ 找小说素材就到]
当然布雷德利并没有打算在这座无关紧要的城市浪费二十万兵力而且他手里也没有多少兵力可以浪费了。
只是布雷德利需要时间。
圣克拉拉被中**队攻占后布雷德利就在谢戈德阿维拉组织部署新的防线只是这道防线还没有成型。也就是说他必须让美军在圣斯皮里图斯坚守一段时间让中**队无法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问题是中**队的意图很明显根本就不会攻打圣斯皮里图斯。
也就是说如果美军龟缩在圣斯皮里图斯中**队只会围困这座城市而主力部队肯定会继续向东推进。
这样一来布雷德利就无法获得部署防线的时间。
丢掉谢戈德阿维拉的话美军即便继续向东撤退也只能在卡马圭停下来。更加重要的是即便退到卡马圭美军依然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部署防线而中**队未必会给美军足够的时间。
要知道顾祝同手里有十六个陆战师。
即便除掉部署在古巴西部地区的四个陆战师也有十二个陆战师可用而一直顶在前方作战的只有四个陆战师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六个。也就是说中国海军陆战队可以让十二个陆战师轮番发起攻击总会有半数以的陆战师在后方休整因此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前进步伐肯定不会停下来。
显然即便布雷德利放弃了圣斯皮里图斯也得在谢戈德阿维拉坚守一段时间。
如果丢掉了谢戈德阿维拉就得退到卡马圭坚守一段时间。
不管在哪美军必须坚守一段时间让后方的军队获得足够的时间部署新的防线而与其往后撤退。(找小说素材就到 )还不如就在圣斯皮里图斯争取到足够的时候。果真退到卡马圭的话美军未必能够获得足够的时间。
正是如此布雷德利向圣斯皮里图斯的守军下达了突围命令。
只是突围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冲击哈蒂沃尼科让中国海军陆战队无法从此处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与圣克拉拉突围战不同布雷德利没有派部队去接应从圣斯皮里图斯突围的部队。
此外。美军不仅仅向哈蒂沃尼科突围还在向其他方向发起冲击。
当时。至少有一个美军师在攻打卡瓦伊古安意图切断通往哈蒂沃尼科的公路孤立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前锋。
显然美军的意图太明显了。
面对美军的反冲击中国海军陆战队并没动摇。当时顾祝同只安排第二陆战师、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再次压专门对付美军的突围部队。想办法把突围的美军赶回圣斯皮里图斯。
也就是说顾祝同没有让陆战队去强攻圣斯皮里图斯。
问题是美军却做出了相反的判断。
主要就是顾祝同再次动用了主力陆战师而且三个陆战师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朝圣斯皮里图斯发起冲击。
也就是说美军认为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强攻圣斯皮里图斯。
八月三十一rì美军在发起突围战斗后的第三天就放弃了突围行动大部分部队撤回到圣斯皮里图斯。
在美军看来既然中国海军陆战队准备强攻圣斯皮里图斯就应该撤回去。依靠坚固的防御阵地打一场防御战而不是在野战中消耗兵力。[]要知道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几乎没有重型装备。虽然中国海军陆战队用到前线的重型装备也不多主要是只有一条公路能够让重型装备通行而能够运送重型装备的铁路又在沿海平原但是陆战队至少还有百辆坦克与更多的装甲战车。
显然在野战中以步兵为主的美军根本不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对手。只有退到圣斯皮里图斯美军才有希望挡住中国海军陆战队。
可惜的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并没强攻圣斯皮里图斯。
把美军赶回圣斯皮里图斯之后。三个陆战师就开始部署环形防线。为了彻底包围这座被孤立的城市顾祝同还让第二十二陆战师抽调了部分兵力。在圣斯皮里图斯东面构筑防御阵地。
九月四rì陆战队建好了环形包围圈。
虽然这道包围圈并不牢固三个主力陆战师都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防线其余的部队全部充当预备队而第二十二陆战师只在这边投入了一个陆战旅包围圣斯皮里图斯的陆战队总共也就只有五万多人而且在防线的官兵不到两万人。但是对美军来说这是一道足够坚固的防线也是一道冲不破的防线。如果从圣克拉拉撤出来的美军装甲部队没有丢弃坦克战车也许还有希望冲破陆战队的防线。可惜的是美军装甲部队在撤退的时候丢弃了所有重型装备。仅仅依靠步兵而且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美军根本不可能突破陆战队的包围圈。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布雷德利没有派出接应部队。
如果当时有一支美军装甲部队从东面发起冲击就肯定能够突破第二十二陆战师构筑的防线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也就能从该处突围。问题是布雷德利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让圣斯皮里图斯的守军突围。
此外他手里也没有多余的装甲部队可用。
当时美军只剩下了两个装甲师而布雷德利对守住谢戈德阿维拉的把握并不大所以只有一个装甲师部署在谢戈德阿维拉另外一个装甲师则在卡马圭。也就是说在着手加强谢戈德阿维拉的防御部署的同时布雷德利还让美军在卡马圭部署第二道防线以便在谢戈德阿维拉沦陷之后可以继续往东撤退而且在卡马圭站稳脚跟挡住继续往东推进的中国海军陆战队。
显然布雷德利不可能把谢戈德阿维拉唯一的装甲师派去救援圣斯皮里图斯的守军。
要知道美军能不能守住谢戈德阿维拉或者说能守多久关键就是这个装甲师即只有装甲部队才适合执行防御反击任务。
说白了在圣斯皮里图斯被围死之后布雷德利只能让守卫该地的美军自生自灭。
当时布雷德利给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下达了一道非常特殊的命令即不管怎样都要坚守到九月底。只要到了十月一rì指挥圣斯皮里图斯防御作战的内维尔中将就能自行决定是否向中**队投降。
显然布雷德利需要的是一个月的时间而不是被围困的二十万美军官兵。
问题是圣斯皮里图斯的美军能坚守一个月吗?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即便美军能在圣斯皮里图斯坚守到十月份毕竟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攻占谢戈德阿维拉之前不会强攻圣斯皮里图斯被团团围住的美军也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阻止中**队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要知道顾祝同下令围困圣斯皮里图斯就是要继续攻打谢戈德阿维拉。
九月七rì第二十一陆战师从哈蒂沃尼科出发开始向东推进。
因为只有一条公路线所以顾祝同没有急着派出其他作战部队。第三十一陆战师、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四十二陆战师依然留在哈蒂沃尼科其中第三十一陆战师主要负责保护后勤补给线另外两个陆战师则负责协助第二十一陆战师作战。准确的说在第二十一陆战师发起冲击、突破了美军设在谢戈德阿维拉西面的防线之后这两个陆战师将跟随进入掩护第二十一陆战师的侧翼顺带扩大突击范围。
这次陆战队把兵力都集中在了一条进攻线路。
主要就是莫龙的铁路桥梁被美军炸掉了因此陆战队无法沿铁路线推进。只有在攻占了莫龙之后才能安排工程兵去修复铁路桥。也正是如此第二十一陆战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去攻占莫龙。
问题是要想到达莫龙第二十一陆战师首先就得到达谢戈德阿维拉。
当然不需要攻占谢戈德阿维拉但是必须控制城市西郊与北郊的公路最好还能控制从谢戈德阿维拉到莫龙的铁路。
显然这超过了第二十一陆战师的能力。
为此顾祝同派了四个陆战师。
按照他的计划在第二十一陆战师取得突破之后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四十二陆战师将分别从西面与北面包围谢戈德阿维拉第二十一陆战师则继续向莫龙推进。如果有必要第三十一陆战师也将参与战斗。
只要能够拿下莫龙修好那座被美军炸掉的铁路桥别的都好说。
要知道通过铁路不但可以运来大量弹药物资还能送来重型装备甚至能够多投入两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没有铁路的话即便是投入四个陆战师也会让后勤保障变得极为艰难。
显然能否攻占谢戈德阿维拉关键得看能否顺利攻占莫龙。
更重要的是莫龙也是继续向东推进的关键所在因为干线铁路是从莫龙往东的并没有经过谢戈德阿维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二章 拦路虎
显然布雷德利不可能不知道莫龙才是真正的关键。[]
事实美军的防御部署正是围绕着莫龙展开而且非常充分的利用了莫龙这边的地理环境。
可以说莫龙比谢戈德阿维拉更容易防守。
主要就是这座城市靠近滨海沼泽地任何军队都难以从其北面通过因此进攻只有可能来自西面与南面。在南面正是通往谢戈德阿维拉的公路与铁路而谢戈德阿维拉的守军可以承担很大一部分防御任务。这样一来莫龙的守军只需要盯住西面即通往圣克拉拉的铁路线。
对进攻的一方来说攻打莫龙要比攻打谢戈德阿维拉困难得多。
要知道只要有足够的兵力中国海军陆战队就能合围谢戈德阿维拉让守卫该地的美军得不到支援。
可是在莫龙中国海军陆战队根本打不了包围战。
这样一来陆战队就只能强攻莫龙。
当时守卫莫龙的美军有四个步兵师而守卫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只有三个步兵师。
也就是说布雷德利宁愿丢掉谢戈德阿维拉也不会放弃莫龙。如果有必要他甚至会主动放弃谢戈德阿维拉。
原因很简单从谢戈德阿维拉往东只有一条公路。
要知道仅仅依靠一条公路中国海军陆战队绝对不可能让四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能够维持两个陆战师的作战消耗就很不错了。随着补给线拉长中国海军陆战队依靠公路输送的物资将越来越少。按照布雷德利的判断即便丢掉了谢戈德阿维拉只要美军仍然在莫龙坚守就算中国海军陆战队能够把战线推进到卡马圭也肯定无法攻占这座城市。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敢于在攻占莫龙之前向卡马圭推进。其宽大的左翼就将暴露在美军面前。[]
显然任何一名有点头脑的指挥官都不会冒侧翼被击溃的风险发起进攻。
也就是说不管谢戈德阿维拉的战斗结果如何中国海军陆战队肯定会攻打莫龙然后才会继续向东推进。
正是如此布雷德利把留在谢戈德阿维拉的第二装甲师放在了莫龙东面大约三十公里处的埃斯梅拉达。
这个部署正好反映出了布雷德利的意图。
这就是。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攻打谢戈德阿维拉之前去攻打莫龙第二装甲师就将对两地之间的中队发起冲击。设法孤立攻打莫龙的中队然后莫龙的守军将在预备队的支援下发起反击。如果能够在莫龙附近给予中国海军陆战队重创那么美军就能获得加强防线的时间。
对此顾祝同也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虽然顾祝同不是陆战队将领他jīng通的只是舰队作战但是担任战区司令参与指挥了多次大规模地面作战。他对地面战斗也有所了解。谢戈德阿维拉到莫龙大概有四十公里而这块区域将决定围攻谢戈德阿维拉的最终结果。说白了如果美军抓住反击的机会那么中国海军陆战队为攻打谢戈德阿维拉与莫龙所做的准备都将付诸东流甚至会在这里遭受最为惨重的失败。
更重要的是美军第二装甲师部署在埃斯梅拉达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在发起进攻之前侦察机就发现了美军第二装甲师。
显然连顾祝同都看了出来这个拥有三百多辆坦克的装甲师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莫龙与谢戈德阿维拉之间冲击陆战队的侧翼。挫败陆战队攻打莫龙的作战行动甚至围歼攻打莫龙的陆战队。
顾祝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保留更多的预备队。
当时有十二个陆战师可供顾祝同调动而他只用了四个陆战师向东推进此外还用了三个陆战师围困圣斯皮里图斯。[ 找小说素材就到]也就是说顾祝同手里还有五个陆战师没有用这其中包括jīng锐的第四陆战师。
此外陆战队也对编制做了调整。
当时。第四陆战师得到了加强原本属于第四十一陆战师的装甲营全部转到第四陆战队麾下并且与第四陆战师的装甲部队集中到一起。单独组建了一个拥有四百多辆坦克与三百多辆突击炮的装甲集群。
如果美军第二装甲师发起反击顾祝同就得指望这个装甲集群能够发挥作用了。
只是。拥有多少兵力并不等于能够使用多少兵力。
必须承认布雷德利的判断相当准确。
虽然顾祝同手里有足够多的预备队但是受后勤保障限制他不可能把所有预备队全部用。以当时的情况能够确保四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已是极限而且只有三个陆战师能够获得足够的给养。
正是如此顾祝同无法让陆战师去包围谢戈德阿维拉。
可以说这是此次进攻中最大的漏洞。
虽然美军同样把主力放在莫龙守卫谢戈德阿维拉的军队并不多但是没有兵力去牵制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肯定会产生麻烦。
九月十rì第二十一陆战师推进到了谢戈德阿维拉西郊。
按照顾祝同的部署第二十一陆战师没有攻打谢戈德阿维拉而是立即转为向北推进。
同一天第四十二陆战师开始在谢戈德阿维拉西郊修建防线防止守卫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威胁到后勤补给线。
第三十二陆战师没有停下而是在第二十一陆战师左侧运动一同北。
作战行动完全按照计划进行至少到这个时候还没有遇到意外情况。
只是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极为短暂。
十一rì清晨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就发起了反击。虽然出动的只是步兵但是美军的炮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受此影响第四十二陆战师不得不向谢戈德阿维拉市区推进。
要知道为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运送给养的公路在谢戈德阿维拉郊外离市区只有几公里美军甚至不需要使用重炮部署在市区里的大口径迫击炮就能对公路的车辆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美军不需要出动侦察兵在一些高大建筑物的楼顶就能看到在公路行驶的车辆。
如果不加以遏制美军打出的炮弹就能封锁这条至关重要的公路。
可以说第四十二陆战师别无选择必须攻占谢戈德阿维拉的部分市区确保公路畅通无阻。
显然这在计划之外。
要知道顾祝同并不希望在谢戈德阿维拉浪费兵力。
更重要的是不管第四十二陆战师的战斗打成什么样子都意味着要消耗掉宝贵的作战物资也意味着送到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手的物资将大大减少也就必然使攻打莫龙的行动受到影响。
显然第四十二陆战师打不下谢戈德阿维拉。
僵持下去的话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极为不利。
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第四十二陆战师攻打谢戈德阿维拉的战斗持续到九月十五rì顾祝同就不得不叫停让第四十二陆战师就地部署新的防线。
原因很简单在这里浪费了太多的弹药物资已经影响到了攻打莫龙的作战行动。
只是美军炮兵没有撤离谢戈德阿维拉反而变本加厉用shè程高达十多公里的重炮轰击西郊的公路。
对此陆战队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压制美军炮兵。
别忘了在古巴有两个隶属于陆军的炮兵师而且这两个炮兵师由陆战队指挥。更加重要的是陆军拥有的重炮比陆战队的好得多至少shè程要远得多。当时中国陆军的重炮都是针对大陆战场设计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shè程超过了二十公里即便是一百毫米榴弹炮的shè程也在十八公里以。虽然这些重炮的shè程算不是最远的但是比美军的重炮远得多。
此外执行压制任务的还有航空兵。
为了对付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炮兵白天任何时候都有十架以的战斗轰炸机在谢戈德阿维拉空巡逻。这些战机都挂着重磅炸弹与火箭弹能够在接到陆战队的支援求后立即发起攻击或者是在发现了美军的炮兵阵地之后自行发起攻击。
相对而言空中压制更加有用。
只是不管是空中压制还是炮火压制都无法彻底打掉美军炮兵。
为了应对中队的压制火力美军想出了很多办法最管用的就是把重炮藏在建筑物里面在作战的时候才拖到街开火之后立即疏散转移而且每次开火的持续时间都不超过三分钟。结果就是大部分时候当压制炮火到达、或者是战机投下炸弹的时候美军炮兵已经撤走了。
打到九月二十rì顾祝同不得不下令用轰炸摧毁谢戈德阿维拉的所有大型建筑物。
可以说这是顾祝同能采用的唯一办法了而且也是最管用的办法。
不管怎么说轰炸不会消耗前线部队的作战物资而后方机场离港口都不算远后勤保障不是问题。
也正是如此谢戈德阿维拉才不再是拦路虎。(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三章 陷阱
第四十二陆战师被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缠住时攻打莫龙的战斗也打响了。*
冲在最前面的是第二十一陆战师只是进攻是同时从两个方向开始的即第二十二陆战师在莫龙西面也发起了进攻。
战斗打得极为艰难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进展。
强攻持续到九月十八rì第二十一陆战师在损失了半数的坦克、以及付出了近三千名官兵伤亡的巨大代价之后不得不放弃抢先攻占莫龙的念头把继续攻打莫龙的任务交给了第三十二陆战师。
只是第三十二陆战师也没能创造奇迹。
仅仅三天之后也就是九月二十一rì第三十二陆战师就撤了下来。
这下当先的两个陆战师都失去了战斗力。
按照顾祝同的部署接下来将由第三十一陆战师场。问题是因为第四十二陆战师攻打谢戈德阿维拉也遭遇了挫折所以后勤保障的负担非常沉重而第三十一陆战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前线运送物资。
也就是说第三十一陆战师没有能够及时接过攻打莫龙的接力棒。
显然这正是美军等待的机会。
布雷德利让美军死守莫龙让谢戈德阿维拉的美军sāo扰中**队就是要耗光中国海军陆战队的锐气。
九月二十二rì陆战队没有发起进攻。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明确的信号。
为了搞清楚情况布雷德利在当天派出了侦察机。虽然有七架美军飞机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被击落但是布雷德利依然获得了准确的战场情报即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已经jīng疲力尽而第三十一陆战师并没有及时跟所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战线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口。
布雷德利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找小说素材就到]
二十三rì凌晨美军的反击行动开始了。
一马当先的正是连夜赶来的第二装甲师。
与顾祝同预先的猜测一样美军的反击部队对准了莫龙南面。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的结合部。
在这条长达十五公里的战线总共只有三个陆战营而且是步兵营。
显然。防御兵力太薄弱了。
天亮的时候美军已经在多处地点取得突破第二陆战师的前锋甚至向西推进了十多公里已经对第三十一陆战师的后方构成了威胁。更重要的是。布雷德利动用的不仅仅是第二装甲师。
在第二装甲师后面还有两个步兵师其中一个来自谢戈德阿维拉。
可以说再给美军十多个小时中国海军陆战队的防线就会被彻底洞穿。攻打莫龙的两个陆战师将被包围。
这个时候顾祝同没有派预备队而是下令让两个陆战师就地防守。
进攻不成防御还不是大问题。
即便地面交通线被切断顾祝同也能够出动运输机为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空投必要的作战物资。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手里有千架运输机。
即便这两个陆战师一直在与美军激战运输机也能送去足够多的物资。要知道。一千架运输机。一天能向前线空投大约八千吨物资而两个陆战师一天最多消耗五千吨物资如果得到了充足的火力支援还用不了这么多物资。当然火力支援肯定不是问题不管是陆军的炮兵、还是空军的航空兵。都能为被围的两个陆战师提供支援因此这两个陆战师的炮兵没有多大的负担。
打到二十三rì夜间。美军已经把突破口扩大到了二十公里左右。(找小说素材就到 )
当然这也是极限了。
第二十一陆战师已经站稳叫跟。而在其南面的第三十一陆战师正在迅速巩固防线第四十二陆战师则提供了预备队。
也就在这个晚顾祝同给第三十一陆战师也下达了固守命令。
只是顾祝同没有下达反击命令。
显然这是很不寻常的地方。
要知道美军的反击部队正通过突破口源源不断的涌过来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已经失去了撤退通道即便是第三十一陆战师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不然也不让第四十二陆战师提供预备队。
更要命的是只要美军继续向西突击四个陆战师的后勤补给线都将被切断。
显然顾祝同不可能用一千架运输机为四个陆战师空投足够的作战物资。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顾祝同反而松了口气。
战斗持续到二十五rì清晨美军第二装甲师已经向西突击了近三十公里其前出的侦察部队甚至到达了哈蒂沃尼科郊外。
只是美军的反击也到此为止了。
当天晚布雷德利肯定手到了一条很不好的消息即中国陆战队在哈蒂沃尼科集结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
以布雷德利的头脑他肯定意识到第二装甲师走得太远了。
要知道第二装甲师只是一个师而不是一个军、更不是一个集团军总共只有一万三千多名官兵。
这点兵力根本支撑不起长达数十公里的战线。
正是如此布雷德利才在反击行动中投入了两个步兵师让其掩护第二装甲师的侧翼。
更重要的是美军的反击目的不是向西突击更不是去攻打哈蒂沃尼科而是要瓦解攻打莫龙的中**队。显然第二装甲师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该师每次向北转向的企图都遭到挫败也因此一直在向西运动。如果第二装甲师能够转为向北推进特别是在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之间切入那么反击行动早就结束了。可惜的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坚固防线让美军打穿插的企图全部落空。
到这个时候布雷德利不可能不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为什么要就地固守了。
说白了被包围的不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而是向西突击了三十公里的美军第二装甲师。
当时第二装甲师的北面、南面与西面都是中**队而东面的突破口只有二十公里。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在这个时候发起反击而且首先在东面的突破口附近发力堵了美军的突击通道第二陆战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布雷德利根本不敢去想当天晚就给第二陆战师下达了撤退命令。
可惜的是这道命令来得太迟了。
傍晚的时候顾祝同就下达了总攻命令。
首先发力的是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两个陆战师聚集起来的装甲部队全部用在了莫龙到谢戈德阿维拉之间即美军的突破口处而且分别从两个方向发起冲击目的就是堵住美军的突破口。
紧接着已经在哈蒂沃尼科待命两天的装甲集群出动了。
对美军第二装甲师来说好运也用光了。
要知道第二装甲师的突击正面宽度还不到十公里因此就算有三百多辆坦克能够用在第一线的不会超过一百辆。相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集群可以从三个方向向美军发起突击。
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不管美军第二装甲师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都派不用场。
激烈的战斗从夜间持续到黎明又进行到二十六rì傍晚在激战了将近二十个小时之后才宣告结束。
事实这也是古巴战场第一次大规模装甲会战。
在这个长不到三十公里宽不到二十公里的战场双方总共投入了千辆坦克与突击炮。如果以兵力密度为准的话这场战斗超过了德俄军队在库尔斯克打的装甲战仅次于德军围攻莫斯科的战斗。
战斗结束的时候美军第二装甲师也不复存在了。
在夜间的战斗中美军尚能应对。等到天sè放亮美军第二装甲师就迅速溃败了。主要就是中国空军的战术航空兵在天亮后到达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也参加了战斗而那些挂着火箭弹的战斗轰炸机对美军坦克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根据战后做的统计在这二十个小时的战斗中美军有三分之二的坦克与突击炮被战斗轰炸机摧毁只有不到一百辆坦克与大约七十辆突击炮被陆战队的坦克击毁。
当然能全歼美军第二装甲师关键是第二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及时切断了美军的撤退通道。结果就是协助第二装甲师作战的两个美军步兵师也遭到重创只有少量美军官兵逃出了包围圈。
这场包围战也为攻占莫龙与谢戈德阿维拉打下了基础。
原因很简单美军能守住这两座城市关键不是看有城市里有多少守军而是能不能阻止中**队包围这两座城市。显然固守阵地的步兵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有机动作战的预备队才能。
在布雷德利手里只有第二装甲师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在第二装甲师全军覆灭之后美军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至少在卡马圭的第一装甲师到达之前美军只能固守阵地。
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这正是围攻莫龙与谢戈德阿维拉的最佳时机。(engshuyu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