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原则上玩家能够带入的兵力,愿意带多少就多少.但在这个剧情中,npc的实力是根据玩家的实力随时变化的。系统首先给各个npc势力排序,每个势力的武将和兵力实力,都按照排序的参数来进行计算。而排序的参数,又决定于玩家在这个剧情中的实力。一般来说,将玩家及其私属兵力拉通来计算,npc势力的兵力,直接按照其兵力数量,跟这些拉通的兵力排序中靠前的战力进行对比。例如袁绍有八十万大军,那么就在所有玩家及其私属兵力拉通的排序中,取前八十万名作为参考。武将跟武将参考,小兵跟小兵参考。参考并不是实力相等,而是要保证npc对这前八十万名玩家及其私属兵力的捉对对比中,每一对中间,npc的实力都要保持对玩家的压倒性优势。虽然玩家不至于不能破防,但npc一个挑三个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我不愿意跟npc势力作对的原因。虽然依靠人海战术也能打赢npc,但那一定会大伤元气,消耗的全部是自己的精锐。不过在这种大剧情中的小剧情中,npc的实力又按照当前参战的玩家兵力来计算了。也就是袁绍这八十万大军,都是按照参战的实力靠前的前八十万名兵力来计算的,将算将兵算兵。这样比较下来,又比大剧情要好多了。至少我在天竺那一路的牛人,就不会进入排名。尽管已经有四个游戏日这一路的牛人暂时没有提升实力了,但此前十四个游戏日积累的实力依旧还在那里。
这一次我在官渡之战一共带入了一个参帅部的精锐。也就是说,单单以我这部兵力的实力,就可以直接去跟曹操叫板的。但实际上,正式的战争中,要跟曹操对掐,还是困难得多。因为npc的实力,是按照玩家和私属兵力进行了包括兵种在内的所有加成的,而系统兵力本身又有自己的兵种,这个加成是没有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兵种,我的这些兵力上去就只能是被秒杀的份。好在系统比较善解人意,额外给玩家及其私属兵力又临时加了一个【临时兵种】。这个临时兵种是完全附加的,跟系统兵力一样,拿过来之后,直接在以前的所有属性上面加成。所以表面上看来,大家的起跑线又一样了。但问题是,玩家进入小剧情之后的大众兵种,只是府兵而已。府兵一般都是上木阶的兵种,这跟系统兵力动辄上土阶的兵种相比,又不能相比了。好在只是品阶的差别,成色和等级还没有差别,要不然也就没法打了。这样计算下来,玩家带入的私属兵力虽然多,大多数还是只有被秒杀的份。就算采用集火抛射的打法,也要的是地形。而且在目前这种实力差别之下,集火抛射往往也不好用了。毕竟系统兵力的闪避也摆在那里,到头来还是打不动。
正因为如此,能够得到【先登死士】这样的强力兵种,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福音。好歹这也是一个下土阶的兵种,攻防比龙威军稍差一些,血条却完全跟龙威军一样。而且曹操麾下的龙威军,目前也只有一个彪而已。因为袁绍根本就没有配备龙威军。此外,曹操还配备了一个所的虎-威军,这也是袁绍没有的。但好在袁绍的鹰卫军人数,就达到了一个师,而曹操麾下只有两个营。所以从精锐战力上面来说,袁绍在最高端虽然不占优,但在中端实力上面,还是完全占优的。如果双方混战,并且能够牵制住曹操的高端战力的话,袁绍可以稳赢。
而对于我来说,整整一个营的【先登死士】,加上【冀州弩兵】和【冀州鱼卫】各一个营,相当于为袁绍又多出了一个营的高端战力和两个营的中端战力。还有一个营的府兵,也比普通的府兵高了一阶,血条长了一截。这是系统的设定,系统府兵一律为下水阶,刚好高出玩家的府兵上木阶一阶。
1914
所以在拥有了这四个兵种之后,我才能说带着我自己的兵力也可以跟曹操去拼了.因为只需要一个参帅部的兵力摆阵卡位,我再带着我的精锐跟曹军精锐游击,取胜还是有可能性的。前提是不要碰到对方的超级牛人。
因为宛城之战还没有打,十大武将排名第六的典韦还没有死,所以在曹操阵营中,典韦的属性以玩家中实力最为强横的我作为参照,全属性都要高出我一半。不算兵种的差距,一个挑我三个没有问题。算上兵种差距,挑我四个也没有问题。当然,秒杀我是不可能了。但主将被压制的话,仗也是不好打的。由此一来,袁绍这边最牛的田丰,也就跟典韦的属性差不多了。但田丰现在还关在牢里,所以袁绍这边没有挑大梁的。更加关键的是,目前我的实力,不仅远远高出其他玩家,而且远远高出自己的私属兵力。所以到了曹操这边排名第二的牛人许褚这里,就已经不能跟我抗衡了。但由此一来,也就意味着除了我之外,袁绍这边也没有人可以跟典韦打了。而且袁绍这边排名第二的甄氏,虽然也出征了,却老是跟袁熙腻着,以我目前的身份,是调不动她的。而袁绍会不会用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好在玩家中的牛人一般都超过私属兵力的实力。所以玩家及其私属兵力中排名第二的就是十四妹了。目前十四妹正在军中,只是没有好的兵种,到时候会吃亏一些。临时的兵种,只能由系统势力来授予,我是传不了的。所以我军在这方面的战力堪忧。
但好在这种剧情中,还有【史实性伤害】的说法。也就是说,无论武将多么牛,只要满足现实中被埋伏攻击等等条件,在乱箭齐发之下,再牛的人也得玩完。除非身上装备了特殊的装备,不怕这种攻击。而从史实上来说,典韦和许褚都曾经中箭过,这方面是不能免疫的。而【先登死士】显然就正是这两位的克星。由于水军也带着弓箭,所以我事实上一个师的兵力全部都是弓兵,再配备一个师的私属兵力,就可以把典韦和许褚克制得死死的。
所以现在对于我来说,如何训练好麾下这两个师的兵力,又如何让一个参帅部的兵力能够跟我的兵力进行协同,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了。而正式出战之前,还要跟其他玩家协调一下如何协同作战的问题。这一次我事先放出了风声,说我要参加袁绍阵营。所以除了赤龙、黑龙、白龙三个二傻子之外,其他牛人都参加了袁绍阵营。其他玩家方面,也有三十亿参加了袁绍阵营,但也有二十亿玩家因为看好曹操,选择了曹操阵营。这中间,又尤以日本玩家居多,参加曹操阵营的足有两亿。只有藤原和二五八万等少数玩家选择了袁绍阵营。
此外,除了牛人之外,还有我麾下的刀锋女皇、雨樟、麻辣面包、万里船、外挂哥、网游小少年等玩家,也在战争中变成了牛人。他们虽然没有我们这些拥有特权的牛人更牛,但相比于其他玩家,也是很牛的牛人了,至少打普通系统兵力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到时候如何把这些牛人兵力整合起来,对于作战也非常重要。因为这相当于我在指挥不动袁绍其他三个师的情况下,却能够利用玩家参战的机会,相当于拥有了袁绍全军的实力。虽然稍微差些,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眼前的当务之急,则是训练。三个兵种在一起训练,还有一个参帅部一色的普通府兵,也就是四个兵种都需要训练,所以头绪很多。好在除了袁绍的兵,自己的兵力都是平时跟自己打仗的,而且都是久经战阵,训练起来麻烦也不大。而袁绍的兵力,则跟我的弓兵和水军一起训练。先是陆上和水上的弓箭和弩的配合,然后是分别指点先登死士和水军。
1915
【先登死士】这个兵种之所以牛,跟他们配备的武器非常有关.一色都是弩和短刀的配备。重甲是不能穿的,但人人都有一块护心镜,除了灵活性的需要,关节都露在外面之外,其他地方也都配有甲胄。就连整个头部和颈部,也全部配备了密封性头盔和密封性颈圈,全部都是金属制作。当然,鼻孔和眼睛都是露出来了的。这意味着这些先登死士不但能够保持自己的灵活性,而且应该保护的部位也全部都保护起来了。除非是强杀伤的武器,等闲是伤不了先登死士的。当然,战斗中这些先登死士也有软肋,那就是关节部位,一旦这些部位受伤,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战斗。同时碰到神箭手的话,眼睛和鼻子的部位也是很容易被攻击的。但眼睛和鼻子的目标都比较小,神箭手也不是随时都有,所以先登死士在战场上依旧是强大的存在。
这是防护。而在攻击方面,就更加体现了先登死士的强大了。弩箭的攻击距离没有弓箭远,但更有准头,也更有杀伤力。这种弩都是轻便的小弩,所以不适合攻击大型目标,也不适合远程作战。但一旦敌军进入了弩的射程,先登死士就可以成为他们的噩梦。
而当敌军费尽千辛万苦冲到面前的时候,先登死士照旧可以给他们带来惊喜。这些装备了短刀的先登死士,都是百战的勇士,人人都拥有强大的近战能力。关节部位的灵活性,可以让他们方便地躲开对方的攻击,而当他们扑到对方面前的时候,那些长兵器就完全没有用了,只能被动挨打。尤其是那些颈部没有防护的敌军,先登死士至少有五十种办法可以割断他们的喉咙。就算是典韦和许褚这样的牛人,割断喉咙也是没法活的。当然,典韦和许褚都是近战能手,喉咙当然是不会给别人割断的。
麹义死后,因为整个先登死士成为一盘散沙,所以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没有人传授了,战斗力也就随之下降。所以我现在接手先登死士,第一步当然就是要让先登死士的传统恢复起来。但在半个小时实际上是十分钟之内完成这个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好在系统给了我一份清单,是麹义此前训练先登死士时候的具体办法。我只需要把这些选项一一勾选,先登死士立刻就可以脱胎换骨了。而要把我自己带入的一个营私属兵力也训练为先登死士,也只需要同样的办法。这跟平常训练一个兵种是不同的,所以袁绍给我这个临时兵种,意义实在非常重大。
对于这一个营的先登死士,我全部是从我带入的私属兵力中挑选实力排名最靠前的一个营,全部都是我的家将。这也意味着,分布在整个袁绍军中的最强实力的人手,原型基本上都在我这里。因为除了我之外,其他牛人的兵力基本上都不在这周围。就连波比的兵力,现在也全部归我了。而刀锋女皇的最精锐的兵力,上次就已经抽调给我了,现在她带的都是二线队伍。
事实上,目前我麾下的这些家伙,都是刀锋女皇从张好古大镇原址带出来的。当初我从张家山给了她一些我的私属兵力,作为她攻城拔地的资本,到我挺进蓬州的时候,她就全部还给我了。经过十八个游戏日之后,这些兵力的将格都高得离谱。目前两个阵营中,除了npc之外,其他玩家的兵力根本就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那些普通玩家,还带着一些原始将格的私属兵力,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提升私属兵力的将格。不过这一战给这些玩家提供了机会。为了让这些玩家能够顺利参与到小剧情中间来,所有玩家的带入兵力的将格都得到了提升,提升的限度,就是碰到系统兵力不被秒杀。这可是一个质的提升,是很多玩家在游戏里混上一辈子也混不来的。
1916
所以现在我麾下这一个营的先登死士,已经成为整个袁绍军中最为精锐的兵力.就连袁绍原本的先登死士,也难以跟这个营的兵力抗衡。当然,我这个营的兵力带着只是应急,并不会让他们去冲锋陷阵,毕竟将来还要靠着他们在这一带混。打仗嘛,还是让系统兵力冲锋在前为好。
而除了这个营的先登死士,其他三个营的兵力,也同样是我带入的精锐。换句话说,整个师的兵力,都是我带入兵力中,排名最靠前的兵力,也都是两个阵营拉通来计算,最为精锐的一个师玩家兵力。
而【冀州弩兵】【冀州鱼卫】【冀州府兵】这三个兵种,训练的方式也跟【先登死士】相同,同样是开一个清单,只要我进行勾选,这些兵种就算训练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协同作战的问题了。首先是一个参帅部的兵力,要如何给这两个师的兵力留出通道。要不然到时候前面被这些兵力塞满了,而后面的跟不上来,那就不用打了。而这个参帅部的兵力,也同样是刀锋女皇从张好古大镇带出来的精锐,实力跟眼前这个师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这个参帅部的兵力,实际上实力很齐整,虽然比系统兵力稍差一些,但靠人来堆,绝对能够堆死。当然,碰到牛人级的兵力和兵种更牛的兵力,就没有办法用人堆了,就算用人堆也会损失惨重。真正作战的时候,靠的还是四个强大的兵种。而除了【先登死士】之外,其他三个兵种又跟系统兵种存在差距。所以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最精锐的兵力调到最前线,又如何让所有的兵力能够完美协同,这也是需要进行训练的。而这方面的训练,就是系统根据此前玩家在整个剧情中的实践,同样提炼出一张清单,照着清单勾选,也就算训练完成了。接下来,到底这些兵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协同作战,就只能依靠实战在检验了。
半个小时过去,训练的时间也就到了。接下来就是十分钟的全玩家准备时间。依照惯例,正式战争之前,首先要进行玩家遭遇战。遭遇战的规则跟阵营战剧情比较相似,但不是玩家逐渐扩大编制,而是一开始所有的玩家都上。双方都用准玩家补够五十亿玩家和准玩家数目。准玩家兵力的实力复制本方实力最差的玩家兵力的实力,人数超过本方玩家数的50%,则反复用实力最差的50%玩家实力补足。从规则上来说,其实对我方玩家是比较不利的。因为我方玩家少,补充的这些准玩家实力又比较差。但我方实力最差的50%玩家,其实混得都还不错。因为好古联盟向来牛人多,高端战力充足,自然也带动得其他玩家混得顺风顺水。就连最差劲的,也比其他玩家中中等实力的玩家实力要高。再加上曹操和袁绍周围,都是我方玩家的主场,除了张济张鲁刘表那一带之外,也就是袁绍阵营内部和曹操阵营内部没有被好古联盟控制了。而就算有这些地方没有控制,但我已经从东边包围了袁绍和曹操,龙族也被我们控制了一大半,我方玩家能够带入的兵力还是比对方精锐。
这次战前会议,我要同时准备玩家遭遇战和正式战争的战略,所以十分钟的时间比较紧张。好在联盟向来都在一起混,大家协作惯了,基本上也就是几句话之间,大家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事实上也非常简单,战斗中以我的指挥作数就行了。战前准备只是商定负责人而已。而这些负责人经过长年的磨合,也都有了。大抵都是那些老面孔。现在只需要安排每个人负责的方位就好了。
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玩家遭遇战开始了。
1917
这一次玩家遭遇战,大家的实力都参差不齐.我的牛人兵力,在这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除此之外,就只有波比在这一带有牛人兵力,但现在全部被我弄到手里了,所以波比麾下,倒反只有最近两个游戏日才练起来的兵力了。其他人中间,刀锋女皇在这一带的兵力最为雄厚,再就是各个好古大镇玩家的兵力,而其中尤以好古联盟玩家的兵力为最。但好古联盟被系统安排在各地,能够在这一带有兵力的也不多。倒反是加入曹操阵营的其他玩家,占据了好古大镇的绝大部分。虽然他们在受到重用方面不如好古联盟玩家,但相对于其他好古联盟玩家在这一带的兵力,他们在中等兵力方面又比较占优了。
除此之外,就连各个牛人,在这一带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兵力。绝大多数人都是系统直接配备的一个所的兵力,这些牛人也不例外。所以除了这些牛人本人之外,最强的兵力当然是我麾下一个所的先登死士,然后是刀锋女皇等在这一带打拼的好古联盟玩家,再然后则是其他好古大镇玩家,最后才是这一带的其他玩家,然后才是其他人。
玩家遭遇战的战场就在官渡,以黄河为战场。双方分别在黄河两边摆开战场,既有黄河作为战场分界线,两岸又各自有着平原和山地的地形。高大的山岭其实是战场的边缘,没有人可以攀援而上。但在广阔的平原上,还是有众多的小山丘,可以作为双方运筹帷幄的空间。所以这一场玩家遭遇战的典型特征,就是地形复杂。同时玩家的兵力构成,也非常复杂。当然,我军的高端兵力可以占绝对优势,但除了我的一个所兵力之外,其他兵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在大规模作战中,被对方以弱胜强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此外,【火攻】【水攻】【落石】【埋伏】等特殊战法,是不会因为谁的实力高强就幸免的,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也需要注意。
我军一个真正说得上的优势,就是水战。龙族基本上都被我军控制,所以好古大镇的玩家都把大量的水军从南方运了过来,随时准备在各条水道上大显身手。尤其是在最早被控制的长江上面,更是来来往往都是好古大镇玩家的船只。长江流经刘表和孙策的地盘,所以这些玩家都可以把水军带过来。总的来说,起码有两百万好古大镇的玩家带入的都是水军。也就是说,我军1%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水军。而我的先登死士倒反不是水军了。但刀锋女皇带入的却是实打实的水军。而曹操阵营那边,也同样有大量好古大镇玩家带过来的水军,虽然实力上稍稍要差一些,但用数量堆起来,也可以跟我军抗衡。只不过这种数量的作用,在开阔的河面上效果并不大。所以这些玩家基本上都是只带了一个彪的水军,压根就没有要在水面上打的意思。带入水军的目的,也只是作为奇兵之用。
所以玩家遭遇战一开始,曹操阵营的玩家就放弃了黄河防线,而改为到岸上跟我军争锋。因为只有在岸上,那些火攻水攻落石埋伏等兵法技能才能有用处。别看【水攻】的名字叫做水攻,其实在河里是攻不了的。大家都在船上,你再放水也没有用。只有在岸上低地没有船的时候,水攻的威力才能得到发挥。
事实上我的想法完全多余了。因为整个玩家遭遇战,从头到尾,对方根本就没有跟我们打。跑着损失10%的兵力,直接退出战场了事。这个玩家遭遇战可是跟外面的兵力挂钩的。在战争中损失多少兵力,正式战争的时候也要损失多少兵力,所以死打没有意思,明知道必输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打的必要。有那个兵力,还不如在正式战争中给我军摆一道。
1918
正式战争开始.我方兵力包括我带着的一个师系统兵力,外加我的一个师私属兵力,还有总计数量为十个大帅部的玩家和准玩家兵力。当然,玩家和准玩家兵力虽然多,却完全跟系统兵力不在一个档次,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跟对方的玩家和准玩家兵力抗衡,让对方的卡位战术没有用。这其中,准玩家兵力将完全听从主帅的指挥,而玩家兵力可以听从指挥,也可以自行其是。听从指挥有额外的奖励,但这种额外的奖励一般都比不上自己作战的好处。
不过在我军这边,绝大多数玩家都是好古联盟的,所以直接听我指挥的人比较多。只有少数零散玩家,选择了自己出去玩。自己玩的玩家一般都可以脱离主战场之外,在外围去小打小闹。系统是提供了一些系统兵力不能进入的战场的,玩家兵力都可以到这边去玩。但这些战场也跟主战场相连,如果玩家比较够实力,也可以通过这些局部的战场,出奇兵到对方身后骚扰。而我军恰恰就拥有这样的实力。所以我把除了先登死士之外的三个营私属兵力都交给十四妹带领,让她负责指挥这些小战场,随时准备带兵进入曹军的身后,形成两面夹攻之势。而我则带着准玩家兵力,跟正面的兵力一起发动对曹军的进攻。
官渡战场的地形比较特殊。玩家遭遇战的时候,为了双方机会均等,战场实际上是经过了处理的,官渡的复杂形势直接被忽略了。而在正式战争的时候,这个复杂形势也就被体现出来了。这里的特殊之处,在于官渡处于两河交界之处,黄河和官渡河形成了两道天然的屏障,曹操只需要坚守官渡,就可以把袁绍的大军挡在黄河上。更为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官渡河是不能行船的,水军进不去,所以只能从正面进行强突。
但对袁绍军比较有利的是,官渡处于黄河中下游,这个地段的特点,就是黄河是地上河。也就是黄河耸立着高高的大堤,大堤外却是平原地形。所以半渡而击在官渡之战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爬到大堤上打仗,这个难度非常高。大堤上可是不容易修工事的,要在大堤上打仗就要接受对方直接的攻击。而且对于骑兵这样的机动兵力,大堤上也是摆不开的。作为骑兵作为主打兵力的曹军,当然不可能爬到大堤上来打仗。
而曹操又是一个经常使用水攻的老手,所以曹操也不可能直接在大堤下面修工事。否则到时候大堤开一个口,下面的工事就成了直接的攻击目标。经过精确的计算之后,曹操将官渡的工事修到了十里之外。这样一来,就算我军要掘开大堤,水流到官渡,也不过就是在墙边打一个漩,对官渡的工事没有丝毫影响。相反,我军如果要进攻官渡,就必须在大堤下面扎营,到时候曹操只需要派出一队士兵,随便掘开身后的大堤,都可以让我军成为水中之鱼。
而如此一来,我军就要派出兵力到大堤上巡逻,不能让曹操掘开大堤。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准玩家兵力,依靠着人来堆,让对方不能袭击,主力就可以随时赶到进行支援了。下面的营地也就可以随时进行规避。
所以战斗开打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以为我军拥有的优势,其实已经不是优势了。因为黄河既然是这样的地形,那么水军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战争的形势还是水边的陆战。在这样的战争之中,曹操作为弱势一方,打定了主意就要躲在坚固的工事之中,根本就不出来跟我军硬抗。而如果我军要去啃曹操的硬骨头,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事实上曹操也是这样做的。就躲在官渡里面不出来,任凭我军在外面骂阵,只是不闻不问。这让我军的拳头完全落在了空处,根本就没有办法打出去。所以一开始我想要趁机把曹操打痛的想法完全就难以实现。最终我决定还是先在官渡外面扎营,然后回报袁绍,让袁绍带着大部队一起过来,然后一起商量如何进攻。
1919
袁绍虽然拉稀摆带,但他的手下可都是一些牛人.本来这些牛人还对我嗤之以鼻,但就因为这一仗我没有打,反而这些牛人都对我刮目相看。打仗贵在士气,虽然人人都想看我的西洋镜,但谁也不愿意看到本方的士气因为打败仗而低落。对于这一点,不仅这些牛人非常明白,就连袁绍这个偶尔清醒偶尔糊涂的人,也无比的善解人意,高度赞扬了我不急功近利的作风。其实,袁绍更加高兴的,是我碰到问题的时候,并不自作主张,而是先向他报告,这样一来,整个局势就掌控在他的手里,不会因为我的一时兴起,而给他带来损失。
所以无论是玩家遭遇战还是正式战争,我这个主帅指挥的第一场战争,就这样无疾而终。而接下来,袁绍带着大军全部赶过来了,主帅权已经回到了袁绍的手里,我依旧只是袁绍麾下的四大上将之一。在张郃高览的心目中,虽然我的地位差不多已经上升到淳于琼之上,但这两位依旧认为他们比我资格更老。
于是事情再次回到最初,袁绍又把我们这些人召集到自己的大帐,来商讨作战的问题。商量的结果,还是要强攻。但如此一来,像我这样麾下全水军和弓兵阵容的,自然也就被排除在首发之外了。别说我自己也认为那样很滑稽,张郃和高览更加不会接受的。再说低调是我的本色,就算自己有那个实力,也未必会冲出去,更何况自己本就没有那个实力。
所以商量到最后,淳于琼已经被派去搞后勤,张郃和高览要主攻,我也就只有搞巡逻了。所有营地的安全问题,都由我来包办。因为我的麾下都是用弓弩的,这正是我的强项。
于是战争就按照史实的方向延续下去了。在这种正式的战争剧情中,这些正式的剧情都是一揭而过。最终许攸离开袁绍,曹操火烧乌巢成功,然后曹操又趁着袁绍派出张郃和高览出去救援,率军来偷袭袁绍。按照剧情,偷袭的过程本应该很顺利,但营地的安全掌握在我的手里,我麾下又拥有五个营的精锐弓弩兵力,曹操的主力也没有这么多人。所以最终偷袭变成了强攻。曹操眼看事不可为,只得率军退去。
但随后张郃、高览偷袭曹营,又按照剧情被曹操捉住了。两个大将归降曹操,袁绍的兵力折损了一半,曹操的兵力增长了两倍。双方的兵力对比,现在反而是曹**较强势了。没有奈何之下,袁绍只得带着六个营的残兵,退回河北。想当初,袁绍带着四个师的大军,以碾压曹操一个师兵力之势,强要拿下曹操,但现在的兵力,也就只剩下1.5个师了。而曹操却扩张到2.5个师。如果不是袁绍在后方还有一个师的兵力,恐怕曹操就要乘胜打过来了。
而这一战之后,袁绍从前线带回来的主力,张郃、高览两个精锐师的战力全军覆没不说,淳于琼的一个师也被曹操灭掉了半个师,只有我的一个师还保存完整。而这个师是在我的训练之下好不容易成为精锐的,再加上袁绍又失去了张郃、高览两员大将,所以袁绍说什么也不远主动提出让我走了。至少袁绍在找到新的大将之前,这个师是必须继续让我主持局面了。同时淳于琼被曹操割掉了耳朵,袁绍一怒之下差点杀了他,最终活罪虽免,却已经不适合带兵了,这两个营的兵权,袁绍也交给了袁谭。
但这样又存在一个问题,袁谭拿到这两个营的兵权之后,无形之中,就让袁谭坐大了。所以袁绍想来想去,回到家之后,把其中一个营的兵力又调给了袁熙。但这样一来,两兄弟都坐大,袁绍又担心袁尚的实力不够了。所以袁绍又从我这个师里面,把一个营的冀州弩兵调给了袁尚。这样一来,不但削弱了我这个师的实力,同时还增强了袁尚的实力。另外一个营的水军和一个营的府兵,袁绍则自己收回,只给我留下了先登死士。袁绍的意思很明白,先登死士只有我在才能发挥实力,所以必须留给我,但其余的兵权,他则要收回。
1920
官渡之战的正式剧情虽然结束,但这个小剧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袁绍和曹操的命运都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所以接下来,就是袁绍病逝,冀州分裂。袁绍这一死,三兄弟各自为政,由此也决定了先登死士的归宿,再也没有定论了。没有定论的结果,就是这整整一个营的先登死士,全部落到了我的手里。现在没有谁不望着这个营,但袁绍死后这个营的先登死士只愿奉我的号令,谁也没有办法。甚至被袁绍调走的三个营兵力,除了袁尚那个冀州弩兵的营之外,另外两个营的统领也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重新投奔我。投奔的前提是,只要我还在冀州,在冀州的形势尘埃落定之前,他们都不回去。
现在河北的形势,是乱成了一锅粥。袁绍死之前,排袁谭镇守青州,袁熙镇守幽州,并州由他的侄儿**镇守,而袁尚则留在了冀州。河北四州这块蛋糕,在袁绍死后,也就这样分出去了。但问题是,袁绍死的时候,虽然遗命袁尚在冀州接班,但当时身边的人,都是袁尚的人。袁谭和袁熙自然不相信这个遗命。至于**,做好他的表兄表弟,好好守住并州,也算是一方大员,暂时不会搀和到任何一家。这一点**跟我的情况倒还相像。
原本我在河北四州是没有系统地盘的,但在袁绍死前,为了让我帮他带先登死士,就把他的老巢渤海暂时借给我了。于是我在袁绍的地盘上,又成了第五大势力。随着袁绍收回去的两个营兵力过来归附于我,现在我麾下也有了三个营的系统兵力,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系统兵力。可笑袁家三兄弟还认为只要拉拢我这个势力,就可以给他们的胜负加码,所以成天都派来使者探听我的消息,全然不顾我是一头正等着吞食河北四州的饿狼。当然,相比之下,曹操的胃口比我更大,所以三兄弟能够这样想,也能够理解。
除了袁家三兄弟,**也派人来探听我的消息。因为**清楚,我就是一个风向标,他的屁股能否在并州坐稳,取决于我支持谁。如果我发了话,他是不可能对着干的,只能跟着走。所以在这一锅粥的乱局之下,我隐然成了一个力量平衡的人。
而我却暂时没有表态,因为我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操的使者。曹操不说话,我在这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准。只有跟曹操谈判好,才能分这块蛋糕。而曹操如果聪明的话,一定也会派人来找我商量分蛋糕。我选择袁绍阵营,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表示我对此前的协议并不太满意,想要再吃一点进去。曹操能够给我切多少,将决定他能够在河北得多少。
曹操没有让我等得太久。这种小剧情不需要时间延迟,npc能够想到的,立刻就会实现。很快曹操就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过来。这个人不显山不露水,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说出来大家也不知道,所以我也不再说了。曹操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引起袁氏兄弟的注意,可以跟我顺利谈判。
而所谓谈判,也就是曹操传了一句话。除了此前答应的幽州,袁绍给我的渤海,曹操也愿意让我继续拿在手里。而我给曹操带的话,则是并州我也要了。于是曹操很快再次派人传话,说并州一人一半,我拿北边,他拿南边。我不禁心里暗笑,北边紧邻匈奴,曹操这个算盘打得真好,是让我帮他挡住匈奴。不过匈奴很快就是我的了,能够拿到北边,当然最好。而且这样一来,幽州、并州北边和渤海,我将连成一片,进一步形成对曹操的包围,势头非常好。至于将来如何发展,那就是将来的事情了。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我的选择也就明了了。那就是一开始不表态,等到袁谭投向曹操之后,再支持袁谭。因为袁谭的青州本就是曹操要拿的,而袁熙的幽州又是我要拿的,所以最终我的选择一定是袁谭,除非出现变故。
1921
因为我不表态,冀州的各大势力暂时把我给忽略了.反正只要不跟我对着干,我也不跟他们对着干,那就相当于我不存在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一次回归史实了。伴随着袁熙投向了袁尚,袁谭跟袁尚袁熙兄弟的矛盾也加剧了。在袁熙和袁尚兄弟两人的压力之下,袁谭不得不投向了曹操。不过袁谭并不是真心投向曹操,而是想借助曹操的势力来对付袁熙和袁尚。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向袁谭伸出了橄榄枝。
最终三方敲定了合作的细节。曹操帮助袁谭击败袁熙和袁尚,袁谭承认曹操的合法地位,为大汉朝廷的正式代理人,而曹操则承认袁谭为冀州牧。我则负责拿下幽州,断袁熙和袁尚的后路。同时,在我的建议之下,三方都把会谈的内容透露给了**。
于是在**派人联系之后,三方会谈变成了四方会谈。**同意把并州南部给曹操,但曹操承认**的并州牧刺史地位,隶属于冀州牧袁谭。在四方会谈之后,也就标志着袁熙和袁尚走到了末路。曹操和袁谭在明处,我和**在暗处,先由曹操和袁谭攻击袁尚和袁熙,我则趁着双方作战的时候,趁机拿下幽州,断袁熙和袁尚的后路。**啥都不用做,安心等着当并州刺史就可以了。
战争的过程跟正史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是我从渤海带着三个营的兵力,在袁熙的大军过了界桥之后,忽然堵住界桥。接下来,我留下一个营的先登死士继续对付袁熙和袁尚,我自己则带着两个营的兵力昂然开进幽州。幽州本来就是公孙瓒的地盘,后来被袁绍接收,大多数官员还是公孙瓒时候的老人,又适逢袁绍去世,河北内乱之中,所以他们都没有什么立场,只盼着幽州快点安定下来。眼看我这个目前阶段最大的诸侯来了,人人都非常高兴,很爽快就交出了官印。结果袁氏兄弟还没有正式开打,幽州就已经姓张了。
接下来我就开始坐山观虎斗。因为失去了退路,所以袁尚和袁熙都死守冀州,战争远远比正史要激烈得多。曹操和袁谭都碰到了硬骨头,双方互有伤亡,加上中原出现了蝗灾,曹操不得不退兵,袁谭独力难支,也只得暂时退去。但曹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信义,虽然退兵了,却也给袁谭留下了张郃高览一共两个营的兵力,跟着袁谭回到青州。其实曹操留下这两个人,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们都是河北的老人,跟袁谭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而同时,曹操也是怕袁谭反水,利用完他之后,就自己打点小算盘。
当然,曹操的内心里面,实际上还是希望袁谭打点小算盘的,也知道袁谭一定会打小算盘。曹操希望袁谭打小算盘,是这样自己才能找一个借口先解决袁谭。而曹操知道袁谭一定会打小算盘,是知道他是袁绍的儿子,不可能跟自己一条心。所以从一开始,曹操已经注定了会吃下袁谭。这个时机,就在袁谭开始打小算盘的时候。
而袁谭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伴随着袁尚和袁熙在一开始吃了一个哑巴亏,后来想来想去,都觉得是自己两人把袁谭逼急了。如果不是逼那么急,好歹兄弟连心,大家都会互相照应的。所以很快袁尚就派人向袁谭求和,而袁谭也觉得现在正是兄弟修好,一起对付曹操的最好时机。尽管无论如何曹操都会知道这件事情,但袁谭跑去跟张郃和高览商量,希望张郃高览反水,重新回到冀州,却是一招最烂的棋。张郃高览是在对袁绍极端失望的情况下,才归降曹操的,现在在曹操那里也混得很好,当然不可能答应袁谭。不但如此,两个人立刻就派人向曹操打了小报告。而曹操传回来的话,就是留心袁谭,因为袁谭一定会对两个人动手,只要袁谭一开始动手,张郃高览就可以立刻行动了,而曹操也会立刻带兵过来。
1922
其实不需要曹操提醒,张郃和高览也会提防袁谭.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现在他们作为曹操的代理人,一旦拒绝跟袁谭合作,袁谭一定会除之而后快。所以自从跟袁谭会面之后,两个人都怀着十二万分的小心,绝不给袁谭提供任何机会。好在他们各自带着一个营的兵力,而整个青州,自从官渡之战的重大损失之后,也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双方的兵力相当,只要不孤身去会袁谭,两个人的安全也不存在问题。
袁谭跟张郃高览商量的时候,原本是打算隐秘一下,所以一开始的提议就是单独会面。结果经过商量,只来了张郃一人,高览留在家里,只要张郃没有回来,就会随时发难。袁谭也明白张郃和高览这样安排的用心,所以并没有难为张郃。但自从张郃高览拒绝了他的提议之后,袁谭就断绝了两个营的粮草供应,并派兵堵住了两个营的粮道。如此一来,张郃高览带着的两个营,军心就有些不稳了。
其实张郃高览这两个营,正是官渡之战的时候,跟随张郃和高览一起归降曹操的河北军。但这些士兵都是袁绍从河北征来的,向来只认将军不认主公。张郃和高览降了,他们也跟着归降,大家都是为了一条活路。而现在跟着张郃和高览一起回来,其中有一小半其实都是青州人,有了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原本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忽然被这个紧张气氛打断,如果大家不是经历过官渡之战的老兵,恐怕很多人都要开小差了。
而张郃和高览的对策,就是适时把袁谭的打算告诉了这些青州兵。当初这些青州兵之所以到官渡打仗,其实就是被袁谭强征入伍。官渡的时候,他们亲眼看见很多跟自己一同出来的亲人和朋友战死,无形中都对袁谭这个始作俑者感到怨恨。而跟他们相似,那些来自幽州和冀州的士兵,也都是被袁绍和袁熙拉的壮丁。现在他们听说这三兄弟又要搅在一起跟曹操对着干,很明白这样一定会生灵涂炭。于是两个营的士兵本来浮动的军心,忽然变得同仇敌忾起来。人人都觉得如果不消灭袁氏兄弟,河北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
所以虽然这些士兵很快就饿得面黄肌瘦了,但却一个个精神饱满,随时都可以拖出来打,而且依然是精兵。而袁谭留守后方的兵力,其实已经是老弱病残了。当初的主力,只剩下一个营,另外一个营又是拉壮丁拉起来的。所以眼看曹军的士气,袁谭总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这样一拖,就拖到曹操主力过来的时候了。
袁谭虽然暗地里跟袁尚和袁熙互通款曲,但明面上还是依赖着曹操。实际上袁谭现在的位置非常尴尬,就是在曹操和两个兄弟之间走钢丝,跟谁离得近,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跟两个都走近,一样跑不脱。当袁谭阻断曹军粮道的那一刻开始,实际上就已经自绝于曹操了。现在曹操带着大军进来,袁谭根本就不敢跟曹操抗衡,却又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所以在郭图的建议之下,只得带着大军撤出青州,到冀州去跟袁尚和袁熙互为犄角。在这个关键时刻,既然两个兄弟首先伸出橄榄枝,一定不会拒绝他的兵力。
但袁谭这个小算盘注定又要落空了。因为就在我暗中看出形势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到青州兵中进行运动。最终有三个所的老兵和四个所的新兵看清了袁谭的结局,再也不愿意跟袁谭走。就在袁谭下令撤退到冀州的时候,这些兵力就按照我的指示,悄悄在我军的接应之下,从青州转移到蓬州,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所以袁谭带到冀州的兵力,也就只剩下了两个所的老兵,外加一个所的新兵,总共只有三个所的兵力。
1923
不过我这个釜底抽薪之计,却也顺便成就了袁谭.因为如果袁谭带着大军过去,恐怕袁熙和袁尚还会忌惮袁谭。而现在袁谭只剩下三个所的兵力,也就不足为虑了。
但这个形势对于曹操来说,却有些措手不及。袁氏兄弟合兵一处,这股兵力就不可小觑了。袁尚在冀州本就有两个营,袁熙从幽州带来两个营,虽然我的三个营置身事外,**也不会出兵,但现在再加上袁谭的三个所兵力,袁氏兄弟的兵力就非常强大了。虽然不能跟现在处于全盛的曹军相比,但曹操在短时间之内也是吃不下去的。而曹操的周围,张绣、孙策都是如狼似虎之辈,曹操还真不能跟袁氏兄弟在河北旷日持久地打仗。再加上我这个大老虎在,曹操当然知道我比那些苍蝇更加可怕。
所以曹操最终的选择,就是占住青州了事,不再向河北进兵。这是用了郭嘉的计策。如果逼得袁氏兄弟太紧,三兄弟就会拧成一股绳,那就是强大的实力。而一旦曹操这边放松了,安心坐享青州,三兄弟就又会斗得死去活来。
果然,很快沮授就给袁尚和袁熙出了一个馊主意,打算借曹操之手消灭袁谭。毕竟袁谭虽然带入的兵少,但也有三个所。这三个所的兵力长期驻扎在冀州,那就是袁尚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袁熙也觉得袁谭在这里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也是想要夺冀州的,但一则不像袁谭是老大,二则不像袁尚有袁绍生前的支持,怎么也名不正言不顺。而袁熙要上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除去袁谭。只要袁谭不在了,他就是大的,就可以站在袁谭此前站在的位置上对付袁尚。
而对于袁尚来说,除去袁谭的心情比袁熙更加迫切。毕竟袁谭始终对他是一个现实的威胁。所以兄弟俩一拍即合,都决定要引曹操打袁谭。为此,兄弟俩首先派出袁谭去守魏郡,然后向曹操放出消息,只要曹操愿意打魏郡,兄弟俩将按兵不动。
自从郭嘉定下大计之后,曹操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机会。所以曹操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很快就大军攻入魏郡。袁谭走投无路,只身逃到了我的渤海,三个所的青州兵则全部丢在了魏郡。而这些青州兵眼看袁谭不可托付,又不想归降曹军,刚好我派的人又到了,也都悄悄地撤出了魏郡,直奔渤海。当袁谭再次看到这些老部下的时候,这些兵已经姓张了。尤其是那些被袁谭抛弃的将领,都死心塌地地跟了我。如此一来,我在渤海的兵力,就达到了十八个所。
我对袁谭这三个所的兵力还是很看重的。因为在危难的时刻,他们还愿意跟着袁谭走,说明这些都是忠勇之士。如果不是因为袁谭抛弃他们,肯定是会对曹操造成麻烦的。而现在,这三个所的兵力,就被我安排常驻渤海了。有了他们,我相信渤海一定会固若金汤。而我的三个营主力,则全部转移到了幽州。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死守幽州,不再让袁熙回来。至于袁氏兄弟,随便他们跟曹操打去。
而冀州的百姓很快也看明白了,在冀州这块是非之地上,也许就只有渤海还是安定的了。眼看着曹操就要打过来了。所以很多老百姓都开始向渤海迁徙,以躲避这一次战祸。
而拿了魏郡的曹操,再一次在魏郡停步不前了。因为他明白,现在的袁熙和袁尚,就好像这两兄弟此前跟袁谭的关系。只要曹操不打过去,这两兄弟迟早要乱。
果然,失去了幽州的袁熙终于坐不住了,忽然发动兵变,把袁尚软禁起来。但袁尚身边的沮授却逃了出去,扯起了袁尚的杆子,誓师讨伐袁熙。双方在冀州展开混战,争夺得非常激烈。原本双方都有两个营的兵力,打到最后各自都只剩下两个所。这时候曹操故技重施,带着大军在冀州逛了一圈,就把袁氏兄弟的地盘全部接收了。
1924
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搞定之后,没有地方可以去,不得不跑到渤海来投奔我.毕竟我现在还是河北的将领。不过因为袁绍死了,在官渡之战的小剧情中,我的位置也就非常特殊了。有袁绍的时候,袁绍是主公,我是打工的。而袁绍死了之后,因为袁氏兄弟的分崩离析,我这个高级将领就隐然跟他们同一个等级了。而河北四州本是大汉的,他袁家在河北声势浩大,那只是有兵有将的时候瞎胡闹。而我现在怀里已经揣着曹操送来的任命我为幽州牧兼渤海太守的任命书,四分之一强的袁绍地盘上,我已经成为合法的拥有者。
但袁尚和袁熙显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只要选出一个袁绍的“合法”继承者,我就会继续听令于这个继承者。而这个合法的继承者,当然不用选,直接他们自己认为是自己就可以了。尽管曹操的逼迫之下,两兄弟带着仅剩一个营的兵力已经重新联合起来,但他们已经在互相明争暗斗。尤其是袁尚,平白无故被袁熙关了一阵子,现在心里窝火的很,恨不得将袁熙杀之而后快。甚至袁尚还派人来,隐隐约约向我表达了这个意思,希望我帮助他。
对于袁尚的心思,我当然不管不顾。现在是什么时候,袁氏兄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盘,我总不能在我自己的地盘上反而把他们供起来。不过立刻撕破脸皮也不好,毕竟他们是袁绍这个前主公的儿子。所以我也由着他们闹。
而袁熙现在则老实了很多。关了袁尚很长时间,又把袁尚放出来,他的立场非常尴尬。一方面,他不希望袁尚继续上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袁尚能够在我这里要到地盘。但袁熙也明白,找我要地盘,就是与虎谋皮,所以也不敢大张旗鼓。
而袁氏兄弟唯一的依仗,就是他们还剩下一个营的兵力。沮授在外面扯起了竿子,原来袁绍自己带的一个营冀州弩兵,眼看兄弟俩内斗,不想参与其间,有三个所在统领的带领之下,悄悄地回到了我的麾下。所以现在我在渤海的兵力,加上此前一个营的青州兵,还有三个所的冀州弩兵。而另外两个所的冀州弩兵,作为袁尚的王牌兵力之一,又经过了我的训练,在兄弟俩的内斗中间,只折损了一半,现在还有一个所的编制。加上其他冀州鹰卫军,兄弟俩拼凑起来一共有三个所的精锐鹰卫军,跟我现在麾下的三个所冀州弩兵的实力差不多。但就杂牌兵来说,兄弟俩就只剩下了两个所的兵力,刚好跟鹰卫军凑成一个营。而我麾下这一个营的青州兵力,也有一个所的青州鹰卫军,不光这些兵力,其他四个所的兵力也是当初跟着袁谭出生入死的精锐,所以战斗力也不错。
但在袁氏兄弟的眼里,我眼下在渤海的兵力就只有一个营。而这一个营里,也就是一个所的青州鹰卫军比较强力,其他四个所都不足为虑。所以袁氏兄弟决定在渤海发动兵变,先把地盘夺到手里再说。当然袁氏兄弟也有忌惮,田丰已经被袁绍杀了,现在整个河北,我的单挑已经是第一,超过第二位的甄氏一大截。所以要搞兵变的话,也只能靠人多为胜了。
有沮授这样的高手在里面调度,袁氏兄弟的夺权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但我是谁,现在可跟曹操当初一样,就怕这两个活宝不动呢。而且当初袁谭在自己的主场,袁尚袁熙现在可是客场作战,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更加逃不过我的眼睛了。
当袁氏兄弟带着大军试图一举拿下渤海的时候,我早已在黑夜里做好了埋伏。一个营的兵力一下子就陷入了我的八个所兵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三个所的冀州弩兵的威胁之下,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冀州兵完全失去了抵抗。袁尚和袁熙亲自上阵,也在这一战被全部活捉。接下来,我将袁尚和袁熙礼送出境,仅仅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彪死忠的兵力,其余一个营的兵力,都被我收编。接下来,我正式宣布了圣旨,接收了幽州和渤海。
1925
**根据此前商量好的,退出了并州南部,让曹操进入.同时根据大家的君子协议,我拨了一个营的兵力,负责镇守并州的中央防线。**也正式依附于我,同时接受了朝廷并州牧的封号,做了一方的土皇帝。
至此,官渡之战的小剧情结束。曹操拿到了青州、冀州和并州南部。我则得到了幽州和渤海。**保留了半个并州。尽管这一战曹操的收获最大,但曹操是战争的主力,而且并州和渤海也是意外的收获,所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渤海,此前我的民间势力在这里就发展得很好,现在兼领了渤海太守,更是让整个渤海变成了铁板一块。同时在冀州、青州和并州的地盘上,曹操并没有限制我的民间势力进行发展,实际上北方我跟曹操还是势均力敌。
而此战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我和曹操的协议得到了继续执行。双方在这里都寻找到了缓冲,又都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所以暂时言和,都不在这边纠缠了。
兵力方面,曹操在河北一共得到了一个师的兵力,外加张郃高览吕旷吕翔等一大批名将。而我在这边也得到了两个师的兵力,虽然麾下没有得到名将,但单单是一个营的先登死士,四个所的冀州弩兵,两个所的冀州鹰卫军,一个所的青州鹰卫军,就已经此行不虚了。这还不包括目前在蓬州休整的三个营青州兵。
总的说来,我和曹操在这一战之后都坐大了。但我所有的势力都在边远的地方,曹操则占据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其他诸侯的目光依旧落在曹操的头上。所以现在张绣、张鲁、刘璋、刘表和孙策都很紧张,时刻关注着曹操的动向。张绣尤其干脆,眼看我的势力已经进入雍州和南阳,在贾诩的建议之下,直接归降了我。如此一来,曹操也就不敢再动张绣了。
而超现实自由剧情,在这个游戏日也就告一段落了。
【超现实领地战剧情】。加勒比战区的战争进入第二个游戏日,而玛雅战区的战争则进入了第三个游戏日。亚马逊战区和印加战区已经完全平定,其他战区,暂时没有我的事情。所以战争的焦点还是在加勒比战区和玛雅战区。
而这其中,尤其是我亲自参与其中的加勒比战区,成了这个游戏日的重头戏。但尽管如此,这个游戏日在这个战区的战争却基本上没有什么意外。因为在上个游戏日,我就已经经过了精心的布置,要利用整个加勒比战区的情报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整个战区。而这个战略也在得到有条不紊的实行,目前为止,岛桥区和南岸区在这个游戏日开始不久就已经全部收入囊中,波多黎各的战争已经开始。而西岸区的战争,则在这个游戏日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开始了。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我军在下个游戏日将铁定可以在海地区开战了。而一旦拿下海地区,海盗议会的所在地将被我收入囊中,此后剩下的古巴区、牙买加区和巴哈马区也就不在话下了。
而这个游戏日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三个偏帅部的加勒比海盗兵力。有了这些兵力,我的水军跟加勒比海盗的单兵差距就再也不存在了。而伴随着战争的进展,这个数字还在扩大,恐怕到下个游戏日,单单依靠降兵,我就能够顺利拿下海地区了。
最终这个游戏日在加勒比战区的战果,是南岸区、岛桥区被全部拿下,波多黎各区接近尾声,西岸区拿下一半,而到海地区的大军已经出发,到下个游戏日就可以开战了。为了海地区战事的顺利,我自己就坐在大军中的船上,亲自指挥,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核实,以免出任何乱子。
1926
而在玛雅战区,黄天之子和波比齐头并进,互相配合,也很快就吃下了雅州.接下来,大军直指哥州。超现实领地战剧情的玛雅地图有所不同,玛雅战区的各个州都是一条线排列,没有捷径可以走,所以要一个州一个州打。想要打通玛雅战区,看起来时间会有些漫长了。所以我决定在这个游戏日,就把经过整训的两个副帅部的兵力,从委州经过加勒比战区坐船北上,跟着加勒比战区水军的脚步,直接在佛州登陆,就可以越过玛雅战区,直接到达阿特兰蒂斯战区了。而这个游戏日在超现实领地战剧情剧情中,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超现实国战剧情】。这个游戏日我有几个重点攻击方向,分别是巩固倭区、拿下澳洲、进军美国区的洛阳,外加向其他国战区继续调兵。鉴于渡海作战耗时耗力,我决定还是从全部由中国玩家掌握的中国区运兵,直接从辽东方向发起攻击,这样速度就要快一些了。毕竟像倭区这样的国战区攻克之后,我的大军依然在洛阳,北上还要的是时间。而无论哪个国战区,南下总比北上要快一些,所以还是从辽东调兵更快。而目前来说,到辽东其实还是很快的,从夷州经蓬州,只需要2.5个游戏日就可以到达辽东边境,这比渡海峡要快多了。所以我在留下足够镇守夷州的兵力之后,204个夷州的兵力全部经中国区的夷州向中国区的辽东运兵,就等着在2.5个游戏日之后的总攻了。
而目前来说,剩下的战场也就只有美国区、澳洲区以及吕宋区了。吕宋区的兵力已经上岸,不需要再走辽东了。美国区的兵力,更是已经控制了长江。而澳洲则已经打到了虎牢关和泗水关。这四个战场,不分主次,都是我要着力拿下的目标。
首先是倭区。因为洛阳已经被攻下,除了依然留在这个国战区的兵力之外,其他兵力暂时都不能进入了。而目前我在倭区的兵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长江沿岸和中原的乡村,我在上个游戏日已经拿下了大半,这个游戏日就只需要扫尾了。司州的兵力也越过了河东郡,分别进入并州、雍州和凉州,估计到下个游戏日,就可以控制这三个州的形势了。
而在横扫中原和长江沿线的乡村之后,我在各个局部已经对倭国玩家形成了优势。其他国战区的玩家,就更加不用说了。这中间,是包括荆州和扬州在内的。所以向益州和交州进军,也可以在这个游戏日进行了。冀州、豫州、兖州、徐州的形势,在这个游戏日也能够控制,所以也可以向幽州和青州进军了。蓬州和儋州则是早早就有偏师过去,这个游戏日已经开打了。总的来说,两个多游戏日之内,控制整个倭区的乡村没有问题,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倭区的各个城市了。
而现在来说,打中原和长江沿线各个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由于乡村已经被占据,这些城市现在都成了孤岛,我随时想要打谁就打谁,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兵力的布置。要确保每个城市周围,即使攻城失败,依旧能够守好乡村。而最好则是每打一个城市,都要迅速拿下。而每个地方的兵力调走之后,也有足够的守备兵力。这些兵力还不能调得太远,这样才能赶上战争。所以我在每个州都是有选择性地分成几个战区,每个战区划分一两个郡,一个城一个城来打,直到全部拿下为止。两个郡的战争,一个游戏日足够结束了。这意味着保护期结束的时候,中原和长江沿线我可以控制得死死的。而其他各个州,这样计算起来也不在话下了。所以到时候的形势,恐怕不是倭区玩家进来打我,而是我趁机从复制地图上攻出去了。不过系统规定,双方都不能直接攻击对方洛阳,我必须从正式地图上从其他地方攻击洛阳,对方也必须从复制地图上的其他地方攻击洛阳,所以这样一来,我就没有捷径可以走了。而且似乎到时候我依然只能从辽东和夷州攻入正式地图,相对来说,要重新占领倭区,似乎要更加难一些。但这只是相对于倭区玩家来说,跟此前的倭区形势相比,现在反而要更加容易了。
1927
事实上大多数倭区玩家都进行了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我的大军还没有到的时候,直接从倭区的辽东,进入了另外一个国战区.虽然大军出去之后不能重新进来,但总比一直呆在里面被我消灭为好。而且这样一来,他们还可以集中精力攻打另外一个国战区的洛阳,说不定能够在正式地图重开之前,就先给自己找一块落脚地了。
而跟这些倭区玩家一样,所有被攻陷的十八个国战区的玩家,都有相同的选择。这也意味着中国玩家打下的十二个国战区,以及波比两公婆打下的六个国战区,在三个游戏日之内,基本上都已经可以被掌控在手里了。目前这十八个国战区中,占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巩固自己的地盘,加强自己的实力,以迎接三个游戏日之后重开的正式地图的攻击。
但相比于十二个中国玩家,波比两公婆的能量在上个游戏日差不多已经被消耗光了。毕竟一下子攻陷六个国战区,这都要的是实力。而波比两公婆在中国牛人玩家的围追堵截之中,已经做到了最优的兵力配置,才为澳洲玩家拿下了这六个落脚地。一下子澳洲国战区就扩大了六倍。当然,伴随着这个游戏日澳洲国战区必然的陷落,澳洲国战区的面积也必然减少七分之一。但相对于此前来说,澳洲国战区还是扩大了。更加重要的是,尽管其他国战区的玩家不能进入被占领土,但本国战区的玩家却可以从同一个地点进入被占领土的对应地点。只是这些兵力进入被占领土之后,只能在三个游戏日之后作战而已。同时,这些兵力也不会受到被占领土上任何兵力的攻击。而三个游戏日之后,这些兵力还会被系统强行踢出被占领土,需要重新找一个落脚地。可以确定的是,新的落脚地一定不是被占领土重开的正式地图,也不会是这些被占领土的邻国,除非本国战区就是邻国。如果本国战区没有被占领,这些兵力将会被踢回原来进入被占领土的时候那个地点。如果本国战区已经被占领,则被踢回本国战区的边境,跟其他国战区邻接的地方。如果不幸这些地方不是自己的地盘,那就要陷入艰苦卓绝的战斗之中了。
所以澳洲区的玩家,在明知澳洲国战区即将被占领的时候,就在我攻破虎牢关的同时,就撤入了波比两公婆占领的六个国战区。澳洲区的洛阳,只象征性地留下了少许兵力。这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整个澳洲区。当然,澳洲区的地盘上,还有其他玩家存在。在我的兵锋没有到达之前,这些玩家还会任劳任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在我的兵锋到达的时候,他们再根据情况作出选择。毕竟澳洲区不像倭区,他们随时可以从原地撤退,不用像倭国玩家一样,只能从边境撤退,而不得不提前打算。
所以相比之下,要掌控整个澳洲区,难度要大了很多。但跟掌控倭区的战略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农村包围城市,一样的快速进军,只要能够让澳洲玩家感到威胁,他们迅速撤退的意志,恐怕会比倭国玩家更加强烈。毕竟他们有着退路,能够保存力量的时候,绝不会拖泥带水。但留下一些老弱残兵来迟滞我前进的步伐,也是肯定会存在的。所以即使在我进军乡村的时候,碰到的阻力也不会小。而接下来的事实已经证明,我每前进一步,都要比在倭区多出10%的时间。好在这个速度我还能够接受,10%的时间,对于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三个游戏日之后,澳洲区的这个复制国战区,一定能够被我牢牢掌控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