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文昊的第一次远行
“他走了?”
“走了!”
“这是伤了孩子的心了呀……”
……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的声音再度响起。
“那两个人呢?”
“在园区,每晚和早晨定时训练,很刻苦。”
“那就好好训练他们吧……”
“我感觉他自己就能做,为什么……”
“这孩子做事从没瞒过我们,他这是想告诉我们……”
……
六月二十五日,李文军上门传达消息,九条都可以落实。
其实,落不落实的,除了事关文昊以后的做事界限,其它的,对现在的文昊来说,也不太重要。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在街道办的有力宣传下,换房、购房、搬迁、招工等信息开始在街坊们那里酝酿。
文昊放任那些不管,告知周母一声,委托郑娟光明照顾好黑虎七兄妹。
最后,又给秉昆留了一些用作收集古玩的钱。
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拿着特意让李文军从街道办开来的介绍信,他没吃早饭,就悄悄出发了。
虽然坐的是最早的班车,但赶到濛江时,也还是下午了。
走在这二十多年后的街道上,不断在教官的记忆里搜寻熟悉的地方,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力量。
物非物人非人,除了街道,再也没有一丝熟悉的地方。
也能理解!
当时,特战队也刚把触角伸到北省,当他得知有人先后叛变的消息,紧赶慢赶到地方时,已是二十三日夜晚。
只剩下树下的暗红血迹!
没有迟疑,战队夜入濛江城,趁黑袭击挺进队,教官当场手刃厅长岸谷。
队员手持短刃,一夜诛尽挺进队二百一十三人,筑人头为京观。
现场处决原师长程某、警卫排长张某、伪排长赵某、机枪手张某、副射手白某、弹药手王某。
最后携带遗体和七颗人头悄然出城,秘密掩埋。
如今时过境迁,往者已矣!
看着眼前背着书包,滚着铁环,跑的飞起的孩子们,人们在英雄们曾经战斗的故土安居,可曾还记得当初为此洒尽鲜血的英魂。
文昊找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确认位置找到这里最有名的济世堂。
当场出示介绍信,订购所有品种的药材,人参更是有一棵算一棵,只要卖他就收。
老医师告诉他,按他们最大的量准备,最快也需要一周。
文昊时间不急,让他尽管准备,尤其是人参,有多少要多少,枝叶俱全的鲜参他愿出高价,他一周后过来取。
老医师说药材会尽最大努力安排,人参也是有几棵的,至于鲜参,他不敢保证有,问问看结果再说。
文昊感谢,并现场交了二千元定金,然后又问了香烛店位置,留下一众目瞪口呆的店员,洒然而去。
在纪念碑那里烧了些香烛,静立凭吊,默默呆了一下午。
傍晚的时候,在夕阳余晖下,他从县城西南方向进了山林,仿佛跳进一个绿色的海洋,立刻被他吞没。
这时的树林,阴暗而寂静,端庄的白杨一动不动,高高耸立,白桦树的枝条下垂,仿佛在闭目养神。
文昊展开身形,快速移动,到三道崴子,凭他的脚程也走了近四十分钟。
到了地方,四处观察了一下,找到一个山包,跋涉而上。
最后在一棵奇怪大树下停了下来,掏出兵工铲清理周围落叶,然后在树旁挖了一个火盆大小的土坑。
然后重新点燃香烛,洒酒祭拜!
嘴里喃喃细语,一直不停的说些什么,后来甚至喝了酒,再以后,就一直坐在那里……
第二天早晨,森林坚决地抖掉了身上残余的夜的黑暗,浑身苍绿,威风凛凛的站了起来。
随着太阳爬升,森林逐渐的亮了起来,也活了起来。
树上的叶片,显出透明均匀的绿色,好像有人把他们洗干净后,又涂了一层油漆似的,鲜亮光滑。
站在山林间,头顶像是搭了天篷,枝叶蔓披,擎天巨树梢头的碧叶,连成一片,摇曳万里,把林海上淡淡的白云赶来赶去。
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
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葱茏着、葳蕤着。
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
在这盎然绿色里,文昊打了一会儿拳,活动开身体后,就点了一堆篝火,烤了几个包子,算是吃了早餐。
进空间喂了狗子,陪他们玩了一会,然后重新出现在森林里,挥手放出了虎斑。
两条虎斑还不能捕猎,但能跑能跳,重回山林,天性挥发,嗷嗷叫着四处乱窜,很是疯了一会。
然后就彻底进入了优秀守山犬的状态,前后奔跑,很少出声了。
文昊倒是长啸一声,带着他们向山林深处出发了。
沿途全方位探测全开,遇到空间没有的物种就收取,被空间接收后自主投向各处。
近十天时间,绕白山,过抚松,上天池,进三池,到延社,转和龙,在延吉休整一天后,过敦化、桦甸,在第十天头上,重新回到了濛江。
走马观花一趟下来,文昊还是有了不少收获。
巍巍长白山,积翠大森林,在千山万壑间纵横流淌着甘河,养育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
只要让文昊碰上,就没有放过,而且他还很注意种群数量,栖息地环境,着实让空间吃了口肥的。
树木类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紫衫、杜松……
动物类的东北虎、金钱豹、黑熊、棕熊、野猪、马鹿、驯鹿、驼鹿、梅花鹿、香麝、香獐、狍子、青羊、水獭、猞猁、紫貂、雪兔、林蛙……
鸟类的天鹅、丹顶鹤、金雕、苍鹰、蜂鹰、雀鹰、黑鹳、飞龙、野鸡、棒鸡、秋沙鸭……
珍贵的冷水鱼类的鲟鳇、哲罗、细鳞、江雪、大马哈鱼,让他给弄了不少,就连鳌花、鳊花、鲫花也收了很多,以丰富种群。
野果类的蓝莓、菇娘、龙葵、樱桃、山里红、山葡萄、野酸枣、灯笼果、苹果、梨……
野菜类的苏子叶、雪里红、秋葵、刺芽、小头蒜、桔梗、黄花菜、虫草花、蕨菜……
菌菇类的松茸、延边圆蘑,有猴头蘑,榛蘑……
药材类的人参、党参、黄芪、铃兰、芍药、贝母、五味子、百合、灵芝、刺五加、龙胆草……
有些仅仅是丰富空间物种,被空间自主投向各处,有些熟悉可食用的,或者经济型品种,他会选择性的投往各自种植区,扩大培育。
此时的空间,依托北省物种已经形成基本的生物链,足够的种群数量下,自我繁育已经开始了。
就连鸡鸭鹅猪羊狗等家禽家畜,都在路过的村庄里,或买或换,搞了一些,放在养殖区扩大养殖。
他弄这些,倒也不是仅仅为了吃。
因为在他的前世,这些本土物种,好多都在经济大潮中湮没了,包括粮种在内,基本都被国外公司控制。
如今他有了便利条件,当然要提前准备……
第五十八章 文昊的第一次远行
“他走了?”
“走了!”
“这是伤了孩子的心了呀……”
……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的声音再度响起。
“那两个人呢?”
“在园区,每晚和早晨定时训练,很刻苦。”
“那就好好训练他们吧……”
“我感觉他自己就能做,为什么……”
“这孩子做事从没瞒过我们,他这是想告诉我们……”
……
六月二十五日,李文军上门传达消息,九条都可以落实。
其实,落不落实的,除了事关文昊以后的做事界限,其它的,对现在的文昊来说,也不太重要。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在街道办的有力宣传下,换房、购房、搬迁、招工等信息开始在街坊们那里酝酿。
文昊放任那些不管,告知周母一声,委托郑娟光明照顾好黑虎七兄妹。
最后,又给秉昆留了一些用作收集古玩的钱。
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拿着特意让李文军从街道办开来的介绍信,他没吃早饭,就悄悄出发了。
虽然坐的是最早的班车,但赶到濛江时,也还是下午了。
走在这二十多年后的街道上,不断在教官的记忆里搜寻熟悉的地方,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力量。
物非物人非人,除了街道,再也没有一丝熟悉的地方。
也能理解!
当时,特战队也刚把触角伸到北省,当他得知有人先后叛变的消息,紧赶慢赶到地方时,已是二十三日夜晚。
只剩下树下的暗红血迹!
没有迟疑,战队夜入濛江城,趁黑袭击挺进队,教官当场手刃厅长岸谷。
队员手持短刃,一夜诛尽挺进队二百一十三人,筑人头为京观。
现场处决原师长程某、警卫排长张某、伪排长赵某、机枪手张某、副射手白某、弹药手王某。
最后携带遗体和七颗人头悄然出城,秘密掩埋。
如今时过境迁,往者已矣!
看着眼前背着书包,滚着铁环,跑的飞起的孩子们,人们在英雄们曾经战斗的故土安居,可曾还记得当初为此洒尽鲜血的英魂。
文昊找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确认位置找到这里最有名的济世堂。
当场出示介绍信,订购所有品种的药材,人参更是有一棵算一棵,只要卖他就收。
老医师告诉他,按他们最大的量准备,最快也需要一周。
文昊时间不急,让他尽管准备,尤其是人参,有多少要多少,枝叶俱全的鲜参他愿出高价,他一周后过来取。
老医师说药材会尽最大努力安排,人参也是有几棵的,至于鲜参,他不敢保证有,问问看结果再说。
文昊感谢,并现场交了二千元定金,然后又问了香烛店位置,留下一众目瞪口呆的店员,洒然而去。
在纪念碑那里烧了些香烛,静立凭吊,默默呆了一下午。
傍晚的时候,在夕阳余晖下,他从县城西南方向进了山林,仿佛跳进一个绿色的海洋,立刻被他吞没。
这时的树林,阴暗而寂静,端庄的白杨一动不动,高高耸立,白桦树的枝条下垂,仿佛在闭目养神。
文昊展开身形,快速移动,到三道崴子,凭他的脚程也走了近四十分钟。
到了地方,四处观察了一下,找到一个山包,跋涉而上。
最后在一棵奇怪大树下停了下来,掏出兵工铲清理周围落叶,然后在树旁挖了一个火盆大小的土坑。
然后重新点燃香烛,洒酒祭拜!
嘴里喃喃细语,一直不停的说些什么,后来甚至喝了酒,再以后,就一直坐在那里……
第二天早晨,森林坚决地抖掉了身上残余的夜的黑暗,浑身苍绿,威风凛凛的站了起来。
随着太阳爬升,森林逐渐的亮了起来,也活了起来。
树上的叶片,显出透明均匀的绿色,好像有人把他们洗干净后,又涂了一层油漆似的,鲜亮光滑。
站在山林间,头顶像是搭了天篷,枝叶蔓披,擎天巨树梢头的碧叶,连成一片,摇曳万里,把林海上淡淡的白云赶来赶去。
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
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葱茏着、葳蕤着。
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
在这盎然绿色里,文昊打了一会儿拳,活动开身体后,就点了一堆篝火,烤了几个包子,算是吃了早餐。
进空间喂了狗子,陪他们玩了一会,然后重新出现在森林里,挥手放出了虎斑。
两条虎斑还不能捕猎,但能跑能跳,重回山林,天性挥发,嗷嗷叫着四处乱窜,很是疯了一会。
然后就彻底进入了优秀守山犬的状态,前后奔跑,很少出声了。
文昊倒是长啸一声,带着他们向山林深处出发了。
沿途全方位探测全开,遇到空间没有的物种就收取,被空间接收后自主投向各处。
近十天时间,绕白山,过抚松,上天池,进三池,到延社,转和龙,在延吉休整一天后,过敦化、桦甸,在第十天头上,重新回到了濛江。
走马观花一趟下来,文昊还是有了不少收获。
巍巍太白山,积翠大森林,在千山万壑间纵横流淌着甘河,养育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
只要让文昊碰上,就没有放过,而且他还很注意种群数量,栖息地环境,着实让空间吃了口肥的。
树木类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紫衫、杜松……
动物类的东北虎、金钱豹、黑熊、棕熊、野猪、马鹿、驯鹿、驼鹿、梅花鹿、香麝、香獐、狍子、青羊、水獭、猞猁、紫貂、雪兔、林蛙……
鸟类的天鹅、丹顶鹤、金雕、苍鹰、蜂鹰、雀鹰、黑鹳、飞龙、野鸡、棒鸡、秋沙鸭……
珍贵的冷水鱼类的鲟鳇、哲罗、细鳞、江雪、大马哈鱼,让他给弄了不少,就连鳌花、鳊花、鲫花也收了很多,以丰富种群。
野果类的蓝莓、菇娘、龙葵、樱桃、山里红、山葡萄、野酸枣、灯笼果、苹果、梨……
野菜类的苏子叶、雪里红、秋葵、刺芽、小头蒜、桔梗、黄花菜、虫草花、蕨菜……
菌菇类的松茸、延边圆蘑,有猴头蘑,榛蘑……
药材类的人参、党参、黄芪、铃兰、芍药、贝母、五味子、百合、灵芝、刺五加、龙胆草……
有些仅仅是丰富空间物种,被空间自主投向各处,有些熟悉可食用的,或者经济型品种,他会选择性的投往各自种植区,扩大培育。
此时的空间,依托北省物种已经形成基本的生物链,足够的种群数量下,自我繁育已经开始了。
就连鸡鸭鹅猪羊狗等家禽家畜,都在路过的村庄里,或买或换,搞了一些,放在养殖区扩大养殖。
他弄这些,倒也不是仅仅为了吃。
因为在他的前世,这些本土物种,好多都在经济大潮中湮没了,包括粮种在内,基本都被国外公司控制。
如今他有了便利条件,当然要提前准备……
第六十一章 卖鲜参的好看少年
大量的物种和数量进入,空间又有了些新变化。
文昊全方位探测的距离扩大了一倍,达到了二百米,单向探测更是从八百米到了一千五百米。
而且,长途拉练似的山林跋涉,外在环境促使身体加速进化,文昊身高猛增一寸,已经过了一米六五。
尤其神态气质的变化,乍一看已经像是十六七岁的样子了……
两只虎斑更是变化巨大,原本,狗子在五个月左右就会长到成年一半大的样子。
虎斑是正月里的时候周叔求来的,那时已经满月,如今已经近六个月,空间加持下,几乎已经成年。
这几天森林历练,凶性勃发,兔子早已不在话下,狍子也能抓一抓,野猪都敢呛茬了。
在空间森林里,它们已经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存在了。
这次远足过程中,文昊又萌生了两个计划。
一是七八月份,他会沿小兴安岭北上,然后从大兴安岭南下回转,
二是转年开春,从吉春出发,顺松花江入乌苏里江,沿HLJ北上西行,进入漠北草原走一趟。
因为,他似乎模糊的感觉到了,在这个世界上,他最应该干的应该是什么。
搜集物种肯定是,但似乎也不仅仅限于此。
他要边做边认知,边做边验证,边做边思考,积累经历,积攒素材,直到确定他的事业。
或许,这种萌生的模糊感觉,如果能证实,将是文昊这次远足最大的收获,因为,它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这要是在前世,文昊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在这个世界,他好像有条件,而且也是最好的时机。
等以后岁月逝去,这样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再有了。
再次进入濛江县城后,文昊在一个大车店包下一个院子。
洗漱后叫了一桌好菜,又单点一盆大骨,一人两狗一顿好吃,奖励了各自辛苦,然后大虎二虎就回到空间修养去了。
中午歇息一会儿,下午就去了济世堂。
老医师一见他,当即笑道:
“幸亏你今天来了,早一天的话还真备不齐你的货。”
“老先生,那就是都有了?”文昊挺高兴的。
“其它都有了,而且由于时间长,数量还多了些,
就是你要的鲜参,也联系上了人,只是不知道你的用处,人家说可以带你一起去挖。”
这时候,经历过近十天的山林生活,在空间无孔不入的探测下,鲜参其实已经不缺了。
但这东西多一些可不是坏事儿,种群越大,繁育会越好做!
而且,这个能找到人参的人好奇怪,别人找到都是直接挖走,他是需要的时候去挖,这是多么有把握啊!
按照数量做了交割,这批药材,文昊总计付出了五千余元,跟捕鱼队两条船差不多了。
给了他们地址,让送到大车店,文昊感谢离去,老医师记下地址,说让那个卖人参的直接去找他。
在街上走走转转,看见有稀罕的就买一些,等回到大车店,货已经到了,都在包下的院子里。
文昊谢过掌柜的帮忙,走到院子里略略检查了一下,都是不错的品质。
文昊原本觉得,有了在山林里收集到的药材,今后不需要在药店里买了。
如今看来,不但要买,还要一直买,把钱都换成药材存起来。
因为现在的药材,几乎都是野生的,品质非常棒,而且还都是炮制好的,拿来就能用。
没有好药,哪有好中医!
他记下这个事儿,一是要和济世堂签个长期供货合同,二是其它地方的长期收购问题。
而且,这个事儿,最好悄悄做。
叫了饭好好吃过,把全部药材收到空间,这一晚上,他基本就在对照医书研究草药中度过。
早上刚洗漱完毕,正准备去店里吃早饭,服务员领着一个人前来敲门,说有人找。
文昊抬头一看,好漂亮一个姑娘,比郑娟还多了一股子英气,细眉凤目,齿白唇红,短发齐耳,鼻子挺直,皮肤细嫩白皙尤胜郑娟。
而且个子高挑,妥妥九头身,身高都超过一米七了,要不是身材单薄了一些,这天下哪还有其它女人!
祸水级别的颜值太能打了,关键那股子英气更难得,相比之下,身材单薄些也不算什么了,应该还可以养!
文昊赶忙收回目光,不敢细看,不认识呀,濛江城里第一次来,哪有认识的人,况且还是个漂亮姑娘。
美女当前,不敢怠慢,按照心里猜测问道,
“姑娘,你是济世堂说的那个卖参人?”
没想到对方一下子恼了,上前举拳就要打人,文昊是谁?
侧身一让就要避过,不想对方也是个有身手的,拳头张开,顺势下抓肩头。
哟呵,文昊沉肩,伸手抓对方手腕,人家手腕一扭直接缠了上来,高手啊!
文昊这才开始正视对手,自从练了功夫,还没和人正式交过手呢。
好机会,不能放过!
两个人,大清早的在目瞪口呆的服务员面前切磋了起来,兔起鹘落,几番缠斗,不分胜负。
于是也就罢手了,这是和平时代,没前世那么紧张,又是大庭广众之下,相互探下底儿也就罢了。
“我告诉你呀,好好说话,啥眼神儿,本大爷是个正宗的男人。”声音清脆,很是好听。
“而且,什么卖参,那么难听,是人参,卖人参!”
文昊愕然,服务员是一个女的,在旁边忍笑不住,捂嘴“库库”起来……
就这声音这面相,说你是个男人,有人会信么?
“孙姐,你别笑了,快给我解释下。”自称男人的少女无奈的对服务员央求,看来她们很熟悉啊!
那个姓孙的服务员强忍笑意,点头示意证明其言为真。
这是咋长的,和他相比,水自流也要退避三舍啊。
说起来好奇怪啊,自己身边怎么总出现这类事情?
“抱歉啊,姑……啊不,在下姓郑,不知道怎么称呼?”文昊有些尴尬的问道。
“我叫胡鹰,古月胡,飞鹰的鹰,你就是那个赵爷爷说的那个买参人吧,我就是那个卖参……呸,我重说。”
胡鹰爽快的自我介绍,说到一半,发生口误,看来他也是很在意自己的人啊!
“我就是那个想卖给你人参的人,要不是看你去过纪念碑,我才不会费劲巴力的卖给你呢!”
文昊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去过纪念碑?”
胡鹰大大咧咧的说道,“我不仅知道你去过纪念碑,还知道你进了山,
话说,你一个半大孩子,敢自己进山,胆子够大的啊!”
胡鹰不答话,显摆完反而探他的底儿,
“不过,你功夫不错啊,这个年龄练成这个样子,不简单啊,是家传?”
“出门在外,不知道别瞎打听。”
“我倒看你是军中路数,很娴熟的样子,不像是上过战场的呀?”文昊也不答反问。
“得嘞,咱们谁也别打听谁,说说人参的事儿吧。”胡鹰避而不答,提出新话题。
“这么早,想必你也没吃早饭,那咱们去大厅,边吃边说?”
“那走吧!”
“吓我一跳,还以为你们两个会打起来呢!”
“怎么可能,咱不会欺负客人……”
第五十九章 卖鲜参的好看少年
大量的物种和数量进入,空间又有了些新变化。
文昊全方位探测的距离扩大了一倍,达到了二百米,单向探测更是从八百米到了一千五百米。
而且,长途拉练似的山林跋涉,外在环境促使身体加速进化,文昊身高猛增一寸,已经过了一米六五。
尤其神态气质的变化,乍一看已经像是十六七岁的样子了……
两只虎斑更是变化巨大,原本,狗子在五个月左右就会长到成年一半大的样子。
虎斑是正月里的时候周叔求来的,那时已经满月,如今已经近六个月,空间加持下,几乎已经成年。
这几天森林历练,凶性勃发,兔子早已不在话下,狍子也能抓一抓,野猪都敢呛茬了。
在空间森林里,它们已经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存在了。
这次远足过程中,文昊又萌生了两个计划。
一是七八月份,他会沿小兴安岭北上,然后从大兴安岭南下回转,
二是转年开春,从吉春出发,顺松花江入乌苏里江,沿黑水先北上再西行,进入漠北草原走一趟。
因为,他似乎模糊的感觉到了,在这个世界上,他最应该干的应该是什么。
搜集物种肯定是,但似乎也不仅仅限于此。
他要边做边认知,边做边验证,边做边思考,积累经历,积攒素材,直到确定他的事业。
或许,这种萌生的模糊感觉,如果能证实,将是文昊这次远足最大的收获,因为,它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这要是在前世,文昊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在这个世界,他好像有条件,而且也是最好的时机。
等以后岁月逝去,这样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再有了。
再次进入濛江县城后,文昊在一个大车店包下一个院子。
洗漱后叫了一桌好菜,又单点一盆大骨,一人两狗一顿好吃,奖励了各自辛苦,然后大虎二虎就回到空间修养去了。
中午歇息一会儿,下午就去了济世堂。
老医师一见他,当即笑道:
“幸亏你今天来了,早一天的话还真备不齐你的货。”
“老先生,那就是都有了?”文昊挺高兴的。
“其它都有了,而且由于时间长,数量还多了些,
就是你要的鲜参,也联系上了人,只是不知道你的用处,人家说可以带你一起去挖。”
这时候,经历过近十天的山林生活,在空间无孔不入的探测下,鲜参其实已经不缺了。
但这东西多一些可不是坏事儿,种群越大,繁育会越好做!
而且,这个能找到人参的人好奇怪,别人找到都是直接挖走,他是需要的时候去挖,这是多么有把握啊!
按照数量做了交割,这批药材,文昊总计付出了五千余元,跟捕鱼队两条船差不多了。
给了他们地址,让送到大车店,文昊感谢离去,老医师记下地址,说让那个卖人参的直接去找他。
在街上走走转转,看见有稀罕的就买一些,等回到大车店,货已经到了,都在包下的院子里。
文昊谢过掌柜的帮忙,走到院子里略略检查了一下,都是不错的品质。
文昊原本觉得,有了在山林里收集到的药材,今后不需要在药店里买了。
如今看来,不但要买,还要一直买,把钱都换成药材存起来。
因为现在的药材,几乎都是野生的,品质非常棒,而且还都是炮制好的,拿来就能用。
没有好药,哪有好中医!
他记下这个事儿,一是要和济世堂签个长期供货合同,二是其它地方的长期收购问题。
而且,这个事儿,最好悄悄做。
叫了饭好好吃过,把全部药材收到空间,这一晚上,他基本就在对照医书研究草药中度过。
早上刚洗漱完毕,正准备去店里吃早饭,服务员领着一个人前来敲门,说有人找。
文昊抬头一看,好漂亮一个姑娘,比郑娟还多了一股子英气,细眉凤目,齿白唇红,短发齐耳,鼻子挺直,皮肤细嫩白皙尤胜郑娟。
而且个子高挑,妥妥九头身,身高都超过一米七了,要不是身材单薄了一些,这天下哪还有其它女人!
祸水级别的颜值太能打了,关键那股子英气更难得,相比之下,身材单薄些也不算什么了,应该还可以养!
文昊赶忙收回目光,不敢细看,不认识呀,濛江城里第一次来,哪有认识的人,况且还是个漂亮姑娘。
美女当前,不敢怠慢,按照心里猜测问道,
“姑娘,你是济世堂说的那个卖参人?”
没想到对方一下子恼了,上前举拳就要打人,文昊是谁?
侧身一让就要避过,不想对方也是个有身手的,拳头张开,顺势下抓肩头。
哟呵,文昊沉肩,伸手抓对方手腕,人家手腕一扭直接缠了上来,高手啊!
文昊这才开始正视对手,自从练了功夫,还没和人正式交过手呢。
好机会,不能放过!
两个人,大清早的在目瞪口呆的服务员面前切磋了起来,兔起鹘落,几番缠斗,不分胜负。
于是也就罢手了,这是和平时代,没前世那么紧张,又是大庭广众之下,相互探下底儿也就罢了。
“我告诉你呀,好好说话,啥眼神儿,本大爷是个正宗的男人。”声音清脆,很是好听。
“而且,什么卖参,那么难听,是人参,卖人参!”
文昊愕然,服务员是一个女的,在旁边忍笑不住,捂嘴“库库”起来……
就这声音这面相,说你是个男人,有人会信么?
“孙姐,你别笑了,快给我解释下。”自称男人的少女无奈的对服务员央求,看来她们很熟悉啊!
那个姓孙的服务员强忍笑意,点头示意证明其言为真。
这是咋长的,和他相比,水自流也要退避三舍啊。
说起来好奇怪啊,自己身边怎么总出现这类事情?
“抱歉啊,姑……啊不,在下姓郑,不知道怎么称呼?”文昊有些尴尬的问道。
“我叫胡鹰,古月胡,飞鹰的鹰,你就是赵爷爷说的那个买参人吧,我就是那个卖参……呸,我重说。”
胡鹰爽快的自我介绍,说到一半,发生口误,看来他也是很在意自己的人啊!
“我就是那个想卖给你人参的人,要不是看你去过纪念碑,我才不会费劲巴力的卖给你呢!”
文昊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去过纪念碑?”
胡鹰大大咧咧的说道,“我不仅知道你去过纪念碑,还知道你进了山,
话说,你一个半大孩子,敢自己进山,胆子够大的啊!”
胡鹰不答话,显摆完反而探他的底儿,
“不过,你功夫不错啊,这个年龄练成这个样子,不简单啊,是家传?”
“出门在外,不知道别瞎打听。”
“我倒看你是军中路数,很娴熟的样子,不像是上过战场的呀?”文昊也不答反问。
“得嘞,咱们谁也别打听谁,说说人参的事儿吧。”胡鹰避而不答,提出新话题。
“这么早,想必你也没吃早饭,那咱们去大厅,边吃边说?”
“那走吧!”
“吓我一跳,还以为你们两个会打起来呢!”
“怎么可能,咱不会欺负客人……”
第六十二章 渡尽劫波兄弟在
“这里的早餐也就突出个量大,和园区的没法比。”文昊边吃边吐槽。
他陪着胡鹰随便吃了一点,倒是胡鹰,别看瘦瘦的,饭量却不小。
“你那里人参多么?”文昊好奇的问。
“有几个,我叔一直留着应急的,要不是我想出远门,他还舍不得卖呢!”
胡鹰边吃边回答,豪迈的一匹,不过,文昊判断他是装的,为了自己的长相不让人误会。
“你也不大吧,还能去多远的地方,用的着卖参?”文昊不解。
“吉春,不过要住一段时间,穷家富路,我叔让多准备点。”胡鹰回答。
“那你这个叔叔对你可真好啊!”
“那是!”
“那也用不着卖参啊,我……”文昊还没说完,就被胡鹰打断,
“停!在我这里要说“卖人参”,你已经连着说两次了,故意的吧,警告你挖,再不听话不卖给你了啊!”胡鹰强调道。
“行行,卖人参,你卖身也没有人要……不对,还真有人会要……”
“你还说!价格涨一成啊。”
“卧槽,还说不欺负外地人?”
“谁让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算了,怕了你,我就是吉春来的啊,去了以后住我那里,房子宽敞,不用花钱。”
“那我岂不是占你便宜,那怎么行!”
“人不大,事儿挺多呀,我那房子是自己住的,空着也不会出租,一般人是住不进去的。”
“你这是想不掏钱买人参吧?”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要总把人想的那么坏……”
“那还是不行!”
“随便你!”
“你就不会再让让,说不定我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呢!”
“贱人!”
“你说谁呢?”
“谁接话就说谁!”
“哎哟,看来还是要切磋啊!”
“说话要算话,等会儿咱们就来,谁输了都要听话。”
“不怕你!输了不听话的是小狗……”
……
命里的夙缘就是这么奇妙,两个少年初次相逢,像认识好久的老友,没一会儿就好到聊天打屁的程度。
吃过早饭,胡鹰邀请文昊同行,一起去他们那里,晚上就住下,不用再回来。
反正挖参也是需要几天时间的。
于是文昊从善如流,早饭后就退了房子,坐上胡鹰赶来的马车,两人没耽搁,直接出发了。
至于药材的事儿,是不会有人问的。
因为只要文昊没被关注,开店的人是不会主动关注客人自己财务的,这是行规。
没人提及,相互之间就不会通气,都会以为东西是别人值班的时候拉走了的。
出县城也就十多里路,边走边说话,很快就到了地方。
这个距离,是这个年月农村人认为的,离城市最合适的距离,既能享受一些城市带来的便利,又最大程度的隔绝了城里人的骚扰。
路过一个叉道的时候,胡鹰指着给文昊说介绍,
“从这里拐进去,就是靠山屯儿,我爷爷就住在靠山屯。
他是个赤脚医生,济世堂就是给我爷爷联系的,以前,我们挖的参也主要就是给济世堂。”
“我更喜欢自在,和胡叔住在一起住在山里,他是个护林员,我爷爷也经常进山采药,人参多是他们两个发现的。”
“你会医术么?”文昊问。
“会一些,刚学还不到一年,爷爷不让给人看病,说要出师了才行。”
“才学的啊!”文昊鄙夷。
“才学的咋啦,有天赋就能学的快,我可是有天赋的人。”
胡鹰被他的鄙夷刺激了下,不管不顾的开始吹捧自己。
转过一个斜坡,马车窜上一个山间平地。
白桦林掩映间,一处极大的院子出现在文昊的眼前,木栅栏围着,院子极大,也打扫的极为干净。
不过也实在是太干净了一些,像个军营多过农家。
一个住屋,一个柴棚,一个连着柴棚的小屋,一颗梨树,再也没有其它什么了。
真是浪费啊!
文昊忍不住心里吐槽,他作为大华夏人,实在是看不得土地空荡荡的无理由闲置,忍不住就想给他们开出几个菜畦来。
“我叔今天巡山,明天才会回来,爷爷也去给他搭伴,顺便采些药材,所以,这里今天就我们两个了。”
三间主屋不高,但修的极为结实,就连屋门,居然还修了用于出入保温的隔离间。
而且隔离间用的居然是这时候还很少见的厚塑料膜,文昊都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的东西。
只不过,现在它们都被撩开了,塑料膜则被很仔细的卷了起来,牢牢的悬挂在一边顶上。
进了屋,猜测果然证实,屋里比外面还井井有条,但能看出来,主人的日子过得很殷实,并不迁就。
文昊游目四顾,打量屋内布局和摆设,特种兵的习惯么,一时是改不了的,反正也不是坏习惯。
其它都一扫而过,唯独里屋炕前墙上那杆枪!
忍不住就想拿下看一看!
“怎么样?喜欢吧!
那是胡叔的命根子,每天取下来擦一次,平常连我都不让砰。”胡鹰看他的神情,特意解释道。
“不过,你今天幸运,他们外出,擦枪任务就交给了我,可以顺便给你看看。”
说着上前取下枪,递了过来,然后专注的看着文昊。
文昊接过来,略一查看就面色大变,随后打开弹仓,侧壁刻痕宛然。
认识!
果然是那杆!
用过的枪很多,大多随拿随用,坏了就扔,只有这把,虽然没用它打过仗,但还是熟悉到忘不掉。
“你叔姓胡?多大了!”
“是姓胡,快五十了吧!”
“是亲叔?”
“不是,但比亲叔还亲,我是被他从雪里捡来的,已经认了亲的。”
“雪里?去年二十九日前后那场雪?”
“这里是二十八日下的……”
胡鹰这时候的话很少,但一问就答,没再推脱。
“是叫胡义么?他是不是一前当过兵。”
“都对!”
文昊有些发愣,手里抚摸着枪,一言不发。
终于遇见,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身份去面对,他前世的兄弟。
“你到底是谁?怎么会知道我胡叔?他都快二十年没出过濛江了。”
就是战队里的人,知道这杆枪的也不多!
“还有,既然去了纪念碑,你为什还要去山林里拜祭?
那里挖防火灶的办法,明显是军中手法,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胡鹰一连串的发问,看来是憋了好久了。
……
过了好一会儿,文昊说话了。
“你路上话那么多,还特意……让我看枪,是故意的吧……”
胡鹰默然。
“这把枪,是有个故事,关于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
……
“去纪念碑,是因为一个英雄,去山林里,却是为了一个遗憾……”
……
“至于防火灶,也就是习惯而已……”
文昊仿佛仍在回忆当中,过一阵子,蹦出一句话,然后再过一阵子,又再蹦出一句话。
再过了一会儿……
“教……教官?”
迟疑的一句称呼,欣喜似乎还带着不敢相信。
“狐影,好久不见!”
第六十章 渡尽劫波兄弟在
“这里的早餐也就突出个量大,和园区的没法比。”文昊边吃边吐槽。
他陪着胡鹰随便吃了一点,倒是胡鹰,别看瘦瘦的,饭量却不小。
“你那里人参多么?”文昊好奇的问。
“有几个,我叔一直留着应急的,要不是我想出远门,他还舍不得卖呢!”
胡鹰边吃边回答,豪迈的一匹,不过,文昊判断他是装的,为了自己的长相不让人误会。
“你也不大吧,还能去多远的地方,用的着卖参?”文昊不解。
“吉春,不过要住一段时间,穷家富路,我叔让多准备点。”胡鹰回答。
“那你这个叔叔对你可真好啊!”
“那是!”
“那也用不着卖参啊,我……”文昊还没说完,就被胡鹰打断,
“停!在我这里要说“卖人参”,你已经连着说两次了,故意的吧,警告你呀,再不听话不卖给你了啊!”胡鹰强调道。
“行行,卖人参,你卖身也没有人要……不对,还真有人会要……”
“你还说!价格涨一成啊。”
“卧槽,还说不欺负外地人?”
“谁让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算了,怕了你,我就是吉春来的啊,去了以后住我那里,房子宽敞,不用花钱。”
“那我岂不是占你便宜,那怎么行!”
“人不大,事儿挺多呀,我那房子是自己住的,空着也不会出租,一般人是住不进去的。”
“你这是想不掏钱买人参吧?”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要总把人想的那么坏……”
“那还是不行!”
“随便你!”
“你就不会再让让,说不定我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呢!”
“贱人!”
“你说谁呢?”
“谁接话就说谁!”
“哎哟,看来还是要切磋啊!”
“说话要算话,等会儿咱们就来,谁输了都要听话。”
“不怕你!输了不听话的是小狗……”
……
命里的夙缘就是这么奇妙,两个少年初次相逢,像认识好久的老友,没一会儿就好到聊天打屁的程度。
吃过早饭,胡鹰邀请文昊同行,一起去他们那里,晚上就住下,不用再回来。
反正挖参也是需要几天时间的。
于是文昊从善如流,早饭后就退了房子,坐上胡鹰赶来的马车,两人没耽搁,直接出发了。
至于药材的事儿,是不会有人问的。
因为只要文昊没被关注,开店的人是不会主动关注客人自己财务的,这是行规。
没人提及,相互之间就不会通气,都会以为东西是别人值班的时候拉走了的。
出县城也就十多里路,边走边说话,很快就到了地方。
这个距离,是这个年月农村人认为的,离城市最合适的距离,既能享受一些城市带来的便利,又最大程度的隔绝了城里人的骚扰。
路过一个叉道的时候,胡鹰指着给文昊说介绍,
“从这里拐进去,就是靠山屯儿,我爷爷就住在靠山屯。
他是个赤脚医生,济世堂就是给我爷爷联系的,以前,我们挖的参也主要就是给济世堂。”
“我更喜欢自在,和胡叔住在一起住在山里,他是个护林员,我爷爷也经常进山采药,人参多是他们两个发现的。”
“你会医术么?”文昊问。
“会一些,刚学还不到一年,爷爷不让给人看病,说要出师了才行。”
“才学的啊!”文昊鄙夷。
“才学的咋啦,有天赋就能学的快,我可是有天赋的人。”
胡鹰被他的鄙夷刺激了下,不管不顾的开始吹捧自己。
转过一个斜坡,马车窜上一个山间平地。
白桦林掩映间,一处极大的院子出现在文昊的眼前,木栅栏围着,院子极大,也打扫的极为干净。
不过也实在是太干净了一些,像个军营多过农家。
一个住屋,一个柴棚,一个连着柴棚的小屋,一颗梨树,再也没有其它什么了。
真是浪费啊!
文昊忍不住心里吐槽,他作为大华夏人,实在是看不得土地空荡荡的无理由闲置,忍不住就想给他们开出几个菜畦来。
“我叔今天巡山,明天才会回来,爷爷也去给他搭伴,顺便采些药材,所以,这里今天就我们两个了。”
三间主屋不高,但修的极为结实,就连屋门,居然还修了用于出入保温的隔离间。
而且隔离间用的居然是这时候还很少见的厚塑料膜,文昊都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的东西。
只不过,现在它们都被撩开了,塑料膜则被很仔细的卷了起来,牢牢的悬挂在一边顶上。
进了屋,猜测果然证实,屋里比外面还井井有条,但能看出来,主人的日子过得很殷实,并不迁就。
文昊游目四顾,打量屋内布局和摆设,特种兵的习惯么,一时是改不了的,反正也不是坏习惯。
其它都一扫而过,唯独里屋炕前墙上那杆枪!
忍不住就想拿下看一看!
“怎么样?喜欢吧!
那是胡叔的命根子,每天取下来擦一次,平常连我都不让碰。”胡鹰看他的神情,特意解释道。
“不过,你今天幸运,他们外出,擦枪任务就交给了我,可以顺便给你看看。”
说着上前取下枪,递了过来,然后专注的看着文昊。
文昊接过来,略一查看就面色大变,随后打开弹仓,侧壁刻痕宛然。
认识!
果然是那杆!
用过的枪很多,大多随拿随用,坏了就扔,只有这把,虽然没用它打过仗,但还是熟悉到忘不掉。
“你叔姓胡?多大了!”
“是姓胡,快五十了吧!”
“是亲叔?”
“不是,但比亲叔还亲,我是被他从雪里捡来的,已经认了亲的。”
“雪里?去年二十九日前后那场雪?”
“这里是二十八日下的……”
胡鹰这时候的话很少,但一问就答,没再推脱。
“是叫胡义么?他是不是一前当过兵。”
“都对!”
文昊有些发愣,手里抚摸着枪,一言不发。
终于遇见,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身份去面对,他前世的兄弟。
“你到底是谁?怎么会知道我胡叔?他都快二十年没出过濛江了。”
就是战队里的人,知道这杆枪的也不多!
“还有,既然去了纪念碑,你为什还要去山林里拜祭?
那里挖防火灶的办法,明显是军中手法,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胡鹰一连串的发问,看来是憋了好久了。
……
过了好一会儿,文昊说话了。
“你路上话那么多,还特意……让我看枪,是故意的吧……”
胡鹰默然。
“这把枪,是有个故事,关于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
……
“去纪念碑,是因为一个英雄,去山林里,却是为了一个遗憾……”
……
“至于防火灶,也就是习惯而已……”
文昊仿佛仍在回忆当中,过一阵子,蹦出一句话,然后再过一阵子,又再蹦出一句话。
再过了一会儿……
“教……教官?”
迟疑的一句称呼,欣喜似乎还带着不敢相信。
“狐影,好久不见!”
第六十三章 被兄弟俩改造的小院
“教官,真的是你!呜呜……”
“突然人就不见了……呜呜……突然就到了这里……呜呜……突然就变小了……就剩我一个人……”
“经历是一种财富么,也不都是坏事儿,起码你也好看了不是?”
“哎……你干什么?怎么脱我衣服……哎……”
“乖,一会儿就好,就看看,别怕啊……”
“不是……”
狐影也不装了,哭了几声,突然又窜上来,抬手就扒衣服。
文昊阻挠,这是正是夏天,衣服本就不多,相互撕扯间,胸口就露了出来……
正中央,一个虎印!
狐影拿手戳了戳,又搓了搓,再吐口唾沫在手上,还要去擦,被文昊扔了出去。
“我还没问你呢!”
“最后时间你在哪里?”
“海里,从船上跳下去的。”
“跳海之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弃装备,跳海!”
“行动前,我手上戴的什么表?”
“西铁城包金机械表,棕色皮表带,抢人家的。”
“最后的行动几个人?听了谁的命令?”
“就咱们两个,是你自作主张。”
“果然我的预感是正确的,像我这么奇怪的人,这世间怎么还会有第二个,果然是你,狐影!”
“我也是看你奇怪,和我太像了,看着小,又长的快,教官,这是咋回事儿?”
“我哪里清楚!不过,在船上你也发现了,我有一些无法掌控的奇怪能力,可能跟它有关系。”
“不过,这事儿只有咱俩知道,就是老领导他们,也仅仅知道我身上的印记。”
“所以,这要保密,终身的那种。”
“是!”
狐影下意识的伸手敬礼,然后就笑了。
然后,狐影勤快的取下墙上的腊肉,炒了个菜,又煎了盘鸡蛋,再炸了花生米,最后拌了一个木耳。
文昊就坐在炕上,看着忙碌的狐影,这时的他,心里很是安静,很是满足。
在这个世界上,终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了,他有了同类。
以后再也不会有那种孤寂的感觉,看这个世界好像看画,而自己却游离在画之外。
这里暂时没了外人,文昊就取了酒,两人都喝了一点,
边喝边聊,什么都说。
“这里是靠山屯儿,不到三十户人家……”
“爷爷我也不知道叫啥,别人都叫他老药子……”
“他和村里的队长牛大叔是好朋友,就一个鸭蛋喝酒的那种……”
“胡叔,我到了这里,还低了一辈儿,咳……”
“他的身份是我偷偷查证的,他还不知道我已经知道,还以为我是一个没了父母的孤儿……”
“他怎么从部队回来的,问了几次,没问出来,还在想办法……”
……
“我是被吉春城里的一家人救了的,时间好像比你还早几天,你说奇怪吧……”
“我也认了娘,现在姓郑,原来名字也不用了,叫郑文昊……”
“现在,我有了一个总强调自己比我大的姐姐,一个四岁但眼睛盲了的弟弟……”
“我这个姐姐吧,原来家里穷,身体着实差了点,等再过一段时间啊,养好了应该不差于你,哈哈……”
“怎么又说……”
“话说,你咋长成了这样……哈哈……”
“不要再说了啊,不说还是好兄弟……”
“这哪里是我能控制的,都是那个可恶的作者……”
“嘘,小声点,心里想想就行,别说出来,现在的作者都很厉害……”
“我在城里还认识一个人,跟你差不多,也很好看,当然,比你还差一些,哈哈……”
“你还说……”
“好了,不说了不说了……”
“我在城里还认了一个老干部做干爹,那老头不坏,就是心里除了国家没旁的了……”
“他媳妇也是个厉害的,是个法官,不过,对我很好……”
“我还做了好大一份事业,不过这次被算计,心里不舒服,自己跑出来散散心……”
“也不是不好的那种算计,就是做事情急了些,官场上的一种手段……”
“我可给你讲啊,我现在有一片好大的房子,自己盖的,那叫一个舒服……”
“这个院子真好,你们怎么就让他空着,多可惜……”
“我给你说啊,我现在养了好几条狗,很好很厉害那种,以后让你见见……”
到了最后,两人才想起还有正事儿。
文昊先问,“你现在几岁?”
“刚来的时候定的十四,今年应该十五了吧,捡我回来那天就是生日,教官,你呢?”
狐影回答,然后反问。
“跟你差不多,刚开始被娘定为十岁,转过年又被老马拍板,定为十三岁,现在对外就是十三岁。”
“那我比你大啊!这样说来……”
文昊突然感觉不妙!
果然,墨菲定律执拗的出现了。
“这样说来,今后我是哥哎,教官,叫一声听听!”
狐影开始兴奋了,有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快感!
“你休想!”
“教官,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了,这叫形势逼人强啊。”
“对外我是失忆的,是流浪过的。
那干脆,咱俩就是流浪时候认识的兄弟,这次在濛江因为买药,阴差阳错就认上了,也算旁证我以前的经历。”
文昊最后拍板!
“只是,这教官以后还是不要叫了……”
狐影的心愿还是得以满足,教官屈从了现实!
等到月亮爬上树梢,两人都有些醉了……
心满意足的那种醉!
此生不孤的那种醉!
一杯浊酒尽余欢的那种醉!
两人都放开心绪,尽情放纵了一下各自的心情,到第二天清晨,重又回归到正常状态。
狐影醒来的时候,文昊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有一会儿了。
他还是没忍住,朝院子下手了。
端着一簸萁草木灰,在院子里划线,已经基本完工。
从西面柴棚向南,直到南面栅栏拐弯处,好像要盖什么,不像人住的房子,太窄了一些……
从院门口到正屋,好像规划了一条道路,先是向西折,对正屋门后就直通过来。
规划道路的东侧,靠近主屋,又规划了一处房屋,居然有四间之多。
道路两旁的的其余地方,此时,一块块因地制宜的菜畦赫然陈列,边角位置居然还给树留了位置。
看到这些有些明白用处,有些不明白用处的图案,再看兀自兴奋不已的前教官,狐影有些傻眼。
教官这是怎么了?换属性了么?怎么感觉和以前不一祥了呢?
“教……教官,这都是干啥呢?”
“都说了不能再叫教官了,要改啊!”文昊赶紧强调。
“你们日子过得太不精细,太粗糙了,我给你们提升下。”
“你看啊,这里是鸡棚,这里是兔窝,这里喂猪,这里计划养羊……”
“这里要再盖一个房子,带厨房那种,剩余的地方全种菜,拐角再种几颗果树……”
前教官,现菜农,口沫乱飞,激情四射,不断的向狐影贯输他的生活理念。
最后,仍不无遗憾的说,
“可惜,这里没有大而且稳定的水源,要不还是可以养几条鱼的……”
没跑了,就是换属性了,狐影肯定的下了结论。
第六十一章 被兄弟俩改造的小院
“教官,真的是你!呜呜……”
“突然人就不见了……呜呜……突然就到了这里……呜呜……突然就变小了……就剩我一个人……”
“经历是一种财富么,也不都是坏事儿,起码你也好看了不是?”
“哎……你干什么?怎么脱我衣服……哎……”
“乖,一会儿就好,就看看,别怕啊……”
“不是……”
狐影也不装了,哭了几声,突然又窜上来,抬手就扒衣服。
文昊阻挠,这是正是夏天,衣服本就不多,相互撕扯间,胸口就露了出来……
正中央,一个虎印!
狐影拿手戳了戳,又搓了搓,再吐口唾沫在手上,还要去擦,被文昊扔了出去。
“我还没问你呢!”
“最后时间你在哪里?”
“海里,从船上跳下去的。”
“跳海之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弃装备,跳海!”
“行动前,我手上戴的什么表?”
“西铁城包金机械表,棕色皮表带,抢人家的。”
“最后的行动几个人?听了谁的命令?”
“就咱们两个,是你自作主张。”
“果然我的预感是正确的,像我这么奇怪的人,这世间怎么还会有第二个,果然是你,狐影!”
“我也是看你奇怪,和我太像了,看着小,又长的快,教官,这是咋回事儿?”
“我哪里清楚!不过,在船上你也发现了,我有一些无法掌控的奇怪能力,可能跟它有关系。”
“不过,这事儿只有咱俩知道,就是老领导他们,也仅仅知道我身上的印记。”
“所以,这要保密,终身的那种。”
“是!”
狐影下意识的伸手敬礼,然后就笑了。
然后,狐影勤快的取下墙上的腊肉,炒了个菜,又煎了盘鸡蛋,再炸了花生米,最后拌了一个木耳。
文昊就坐在炕上,看着忙碌的狐影,这时的他,心里很是安静,很是满足。
在这个世界上,终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了,他有了同类。
以后再也不会有那种孤寂的感觉,看这个世界好像看画,而自己却游离在画之外。
这里暂时没了外人,文昊就取了酒,两人都喝了一点,
边喝边聊,什么都说。
“这里是靠山屯儿,不到三十户人家……”
“爷爷我也不知道叫啥,别人都叫他老药子……”
“他和村里的队长牛大叔是好朋友,就一个鸭蛋喝酒的那种……”
“胡叔,我到了这里,还低了一辈儿,咳……”
“他的身份是我偷偷查证的,他还不知道我已经知道,还以为我是一个没了父母的孤儿……”
“他怎么从部队回来的,问了几次,没问出来,还在想办法……”
……
“我是被吉春城里的一家人救了的,时间好像比你还早几天,你说奇怪吧……”
“我也认了娘,现在姓郑,原来名字也不用了,叫郑文昊……”
“现在,我有了一个总强调自己比我大的姐姐,一个四岁但眼睛盲了的弟弟……”
“我这个姐姐吧,原来家里穷,身体着实差了点,等再过一段时间啊,养好了应该不差于你,哈哈……”
“怎么又说……”
“话说,你咋长成了这样……哈哈……”
“不要再说了啊,不说还是好兄弟……”
“这哪里是我能控制的,都是那个可恶的作者……”
“嘘,小声点,心里想想就行,别说出来,现在的作者都很厉害……”
“我在城里还认识一个人,跟你差不多,也很好看,当然,比你还差一些,哈哈……”
“你还说……”
“好了,不说了不说了……”
“我在城里还认了一个老干部做干爹,那老头不坏,就是心里除了国家没旁的了……”
“他媳妇也是个厉害的,是个法官,不过,对我很好……”
“我还做了好大一份事业,不过这次被算计,心里不舒服,自己跑出来散散心……”
“也不是不好的那种算计,就是做事情急了些,官场上的一种手段……”
“我可给你讲啊,我现在有一片好大的房子,自己盖的,那叫一个舒服……”
“这个院子真好,你们怎么就让他空着,多可惜……”
“我给你说啊,我现在养了好几条狗,很好很厉害那种,以后让你见见……”
到了最后,两人才想起还有正事儿。
文昊先问,“你现在几岁?”
“刚来的时候定的十四,今年应该十五了吧,捡我回来那天就是生日,教官,你呢?”
狐影回答,然后反问。
“跟你差不多,刚开始被娘定为十岁,转过年又被老马拍板,定为十三岁,现在对外就是十三岁。”
“那我比你大啊!这样说来……”
文昊突然感觉不妙!
果然,墨菲定律执拗的出现了。
“这样说来,今后我是哥哎,教官,叫一声听听!”
狐影开始兴奋了,有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快感!
“你休想!”
“教官,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了,这叫形势逼人强啊。”
“对外我是失忆的,是流浪过的。
那干脆,咱俩就是流浪时候认识的兄弟,这次在濛江因为买药,阴差阳错就认上了,也算旁证我以前的经历。”
文昊最后拍板!
“只是,这教官以后还是不要叫了……”
狐影的心愿还是得以满足,教官屈从了现实!
等到月亮爬上树梢,两人都有些醉了……
心满意足的那种醉!
此生不孤的那种醉!
一杯浊酒尽余欢的那种醉!
两人都放开心绪,尽情放纵了一下各自的心情,到第二天清晨,重又回归到正常状态。
狐影醒来的时候,文昊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有一会儿了。
他还是没忍住,朝院子下手了。
端着一簸萁草木灰,在院子里划线,已经基本完工。
从西面柴棚向南,直到南面栅栏拐弯处,好像要盖什么,不像人住的房子,太窄了一些……
从院门口到正屋,好像规划了一条道路,先是向西折,对正屋门后就直通过来。
规划道路的东侧,靠近主屋,又规划了一处房屋,居然有四间之多。
道路两旁的的其余地方,此时,一块块因地制宜的菜畦赫然陈列,边角位置居然还给树留了位置。
看到这些有些明白用处,有些不明白用处的图案,再看兀自兴奋不已的前教官,狐影有些傻眼。
教官这是怎么了?换属性了么?怎么感觉和以前不一祥了呢?
“教……教官,这都是干啥呢?”
“都说了不能再叫教官了,要改啊!”文昊赶紧强调。
“你们日子过得太不精细,太粗糙了,我给你们提升下。”
“你看啊,这里是鸡棚,这里是兔窝,这里喂猪,这里计划养羊……”
“这里要再盖一个房子,带厨房那种,剩余的地方全种菜,拐角再种几颗果树……”
前教官,现菜农,口沫乱飞,激情四射,不断的向狐影贯输他的生活理念。
最后,仍不无遗憾的说,
“可惜,这里没有大而且稳定的水源,要不还是可以养几条鱼的……”
没跑了,就是换属性了,狐影肯定的下了结论。
第六十四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一)
所以,当胡义和老药子带着五条大狗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面目全非,自己家都认不出来了。
他们两个因为采药,耽搁了一天,在第三天下午才回到家里。
这个时候,院子里的所有菜畦,都已经拌着攒了一个冬天又半年的草木灰深耕完毕,就是用铁叉挖好敲碎那种。
并且全部撒上或点播了种子,种子是文昊自己攒的,这次用去了不少。
并且院子里除了原来的梨树之外,又多了一棵苹果,一棵核桃,一棵山楂,一棵香椿,两棵石榴。
这些树,都是前教官强迫着狐影,从附近挖来的,先剪枝叉再挖根,然后运回来,不复杂。
两人的身体都被改造过,很有力气,难不住他们。
沿着栅栏,照例种了藤蔓类的葡萄、豆角、眉豆、丝瓜,他们都会长的很快。
尤其是后者,很快就能爬满栅栏,开出花朵并结果。
胡义他们进院门时,两个少年正在修猪圈和羊圈,并且已经有了雏形。
此时鸡窝、兔窝都已经修建完毕,两个都一样高,但兔窝是三层,鸡窝是五层。
它们靠着栅栏形成一个躺下的没有下边的“口”字,开口对着院里道路,“口”字中间种的是树,两颗石榴。
不同的是,鸡窝是半开的小门,间隔比较小,但可以自由出入,第一二层是很小的间隔,用来下蛋,第三层没有隔开,可以聚集取暖。
而兔窝却是一个个栅栏,没有门,但每一个间隔都是鸡的三倍,兔子是可以在里面活动的。
猪羊圈和鸡兔的窝,都是用原木建的,鸡兔窝用的是手臂粗细的木料,猪羊圈却是小腿粗的木料。
“爷爷,胡叔,你们看,这院子我们整的怎样?”狐影看着还在愣神儿的两个长辈,满脸得意的显摆邀功。
“小鹰,这都是啥?这个孩子是谁?”胡义恢复语言能力之后,问出了第一句话。
老药子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不说话。
“爷爷,胡叔,我给你们介绍啊,这是我以前的兄弟,叫郑文昊,就是前几天,济世堂赵爷爷说的那个买参的人。”
“先前我们失散了,没想到他被吉春城里的人收养了,这次要不是他来咱们这里买药,还碰不见呢。”
“前几天老赵传话说有一个大手笔的买药人,没想到这么年轻,孩子,你几岁了?”
老药子接过话头,亲切的问道。
“爷爷,我今年十三岁,我就是自己琢磨着看些医书,药材买回去练习用的。”
文昊赶忙回答完,又看向胡义。
浓眉细眼,古铜面庞,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净利落,一点也没有中老年人惯有的邋遢。
“您就是胡叔叔吧,我哥给我说,要不是您从雪里把他扒出来,恐怕他早就不在了,谢谢您!”
对过眼神,没错,就是那条狐狸!
不好好守着三个女人享清福,怎么跑回来了?难道,又有了新的故事发生?
自己可是答应小丫头帮她找回来的,没想到她躲在这里,我当时怎么没往这里想呢,他刚开始就是个胡子啊!
等着正义的审判吧,狐狸!
“谢个啥,现在是自家孩子了,又不是外人,你们这是忙活啥?”
胡义不解的问,他已经习惯了干净整齐,一时还接受不了这显的有些乱糟糟的院子。
“我来说,我来说……”
狐影抢上前来,开始满院子跑动,指着一个个介绍。
胡义和老药子听着狐影的介绍,想象一个多月后满园翠绿,瓜果飘香的景象,也不禁有些醉了。
两人对视一眼,有些震惊,还可以这样玩儿?
这也吃不完呀?
没想到这个时候,前教官接着鹰哥哥的话,做了补充。
“吃不完也不怕,基本都可以做成干菜的。”
“小鹰,这里是干啥的?”胡义指着东面划过线的空地问。
“盖房子!”
“昊子说,以后人多了,要有个地方住,而且,在住屋做饭,味道不好,就又连着盖了一间厨房。”
胡义有些无语了,大家还不都是这样,再说,人多了?怎么可能!
他不知道的是,以后不但可能,是肯定不够住!
“小昊,家家都可以种?”老药子刚回过神儿就问,嘴唇稍有些哆嗦。
“肯定能,又不是太麻烦的事儿,家里院子大人多,就多种多养,院子小人少,就少种少养,反正补一下嘴儿还是没问题的。”
文昊接话回答,还不忘补充道,
“这些都是副食,有了它们补充,膳食结构不但更合理,身体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
“而且,肚里有了油水,反倒省了粮食。”
省粮食?这可是大事儿啊!
“书上把这个叫做庭院经济,就是利用院子边边角角挣一些柴米油盐的事儿。”
还能挣钱?
可不是么,这些菜,吃不完不是照样可以卖么,农家人自己嘴里省点东西换个油盐钱,算个啥!
你不让?真当俺农民没脾气?!
“其实,周边林地里更合适做,不占耕地,还可以做的很大,对这,书上也有个说法,叫做林下经济。”
“哥说你们养的有参,其实差不多一个意思。”
“那哪里是养,只是一时用不着,放在那里多长一些时间而已。”胡义这时候说道。
“一个道理,就是主动下种,勤些护理罢了。”
“爷爷,胡叔,这人参是真的可以养植的,找合适环境,相对集中种植,产量还不错的呐!”
“药效虽然差了一点,但是量大啊!一样好使。”
“不但人参,其它药材也可以的,金银花,铁皮石斛,都能行!”
“鸡鸭鹅、猪羊狗、蘑菇木耳什么的,都可以……”
老药子彻底疯癫了,转头对胡义吩咐,
“胡小子,你去,套马车去,把你牛大叔接过来,顺便买点酒回来……”
“好,这就去。”
“叔,不用买酒了,昊子带来的有,管够,还有罐头呐,管够!”
狐影知道教官可以存东西,他在船上可是见过了,肯定有宝,开始给胡义省钱。
文昊一听,赶忙进屋装着拿东西,实际上是趁着人还没进屋,从空间里放出来一些。
然后又煞有介事的拿了几个罐头和酒,出屋来展示。
老药子和胡义赶忙进屋去看,好么,可不是么,屋角落一堆,大米白面食用油,大豆花生干辣椒,要啥有啥!
哎,居然还有个小石磨!
这孩子,有钱银呢!
胡义去请人了!
老药子留下,锅碗瓢盆忙活着,一边还笑眯眯的拉家常。
饭还没做好,就把文昊在吉春做的那些事儿,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第六十二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一)
所以,当胡义和老药子带着五条大狗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面目全非,自己家都认不出来了。
他们两个因为采药,耽搁了一天,在第三天下午才回到家里。
这个时候,院子里的所有菜畦,都已经拌着攒了一个冬天又半年的草木灰深耕完毕,就是用铁叉挖好敲碎那种。
并且全部撒上或点播了种子,种子是文昊自己攒的,这次用去了不少。
并且院子里除了原来的梨树之外,又多了一棵苹果,一棵核桃,一棵山楂,一棵香椿,两棵石榴。
这些树,都是前教官强迫着狐影,从附近挖来的,先剪枝叉再挖根,然后运回来,不复杂。
两人的身体都被改造过,很有力气,难不住他们。
沿着栅栏,照例种了藤蔓类的葡萄、豆角、眉豆、丝瓜,他们都会长的很快。
尤其是后者,很快就能爬满栅栏,开出花朵并结果。
胡义他们进院门时,两个少年正在修猪圈和羊圈,并且已经有了雏形。
此时鸡窝、兔窝都已经修建完毕,两个都一样高,但兔窝是三层,鸡窝是五层。
它们靠着栅栏形成一个躺下的没有下边的“口”字,开口对着院里道路,“口”字中间种的是树,两颗石榴。
不同的是,鸡窝是半开的小门,间隔比较小,但可以自由出入,第一二层是很小的间隔,用来下蛋,第三层没有隔开,可以聚集取暖。
而兔窝却是一个个栅栏,没有门,但每一个间隔都是鸡的三倍,兔子是可以在里面活动的。
猪羊圈和鸡兔的窝,都是用原木建的,鸡兔窝用的是手臂粗细的木料,猪羊圈却是小腿粗的木料。
“爷爷,胡叔,你们看,这院子我们整的怎样?”狐影看着还在愣神儿的两个长辈,满脸得意的显摆邀功。
“小鹰,这都是啥?这个孩子是谁?”胡义恢复语言能力之后,问出了第一句话。
老药子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不说话。
“爷爷,胡叔,我给你们介绍啊,这是我以前的兄弟,叫郑文昊,就是前几天,济世堂赵爷爷说的那个买参的人。”
“先前我们失散了,没想到他被吉春城里的人收养了,这次要不是他来咱们这里买药,还碰不见呢。”
“前几天老赵传话说有一个大手笔的买药人,没想到这么年轻,孩子,你几岁了?”
老药子接过话头,亲切的问道。
“爷爷,我今年十三岁,我就是自己琢磨着看些医书,药材买回去练习用的。”
文昊赶忙回答完,又看向胡义。
浓眉细眼,古铜面庞,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净利落,一点也没有中老年人惯有的邋遢。
“您就是胡叔叔吧,我哥给我说,要不是您从雪里把他扒出来,恐怕他早就不在了,谢谢您!”
对过眼神,没错,就是那条狐狸!
不好好守着三个女人享清福,怎么跑回来了?难道,又有了新的故事发生?
自己可是答应小丫头帮她找回来的,没想到她躲在这里,我当时怎么没往这里想呢,他刚开始就是个胡子啊!
等着正义的审判吧,狐狸!
“谢个啥,现在是自家孩子了,又不是外人,你们这是忙活啥?”
胡义不解的问,他已经习惯了干净整齐,一时还接受不了这显的有些乱糟糟的院子。
“我来说,我来说……”
狐影抢上前来,开始满院子跑动,指着一个个介绍。
胡义和老药子听着狐影的介绍,想象一个多月后满园翠绿,瓜果飘香的景象,也不禁有些醉了。
两人对视一眼,有些震惊,还可以这样玩儿?
这也吃不完呀?
没想到这个时候,前教官接着鹰哥哥的话,做了补充。
“吃不完也不怕,基本都可以做成干菜的。”
“小鹰,这里是干啥的?”胡义指着东面划过线的空地问。
“盖房子!”
“昊子说,以后人多了,要有个地方住,而且,在住屋做饭,味道不好,就又连着盖了一间厨房。”
胡义有些无语了,大家还不都是这样,再说,人多了?怎么可能!
他不知道的是,以后不但可能,是肯定不够住!
“小昊,家家都可以种?”老药子刚回过神儿就问,嘴唇稍有些哆嗦。
“肯定能,又不是太麻烦的事儿,家里院子大人多,就多种多养,院子小人少,就少种少养,反正补一下嘴儿还是没问题的。”
文昊接话回答,还不忘补充道,
“这些都是副食,有了它们补充,膳食结构不但更合理,身体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
“而且,肚里有了油水,反倒省了粮食。”
省粮食?这可是大事儿啊!
“书上把这个叫做庭院经济,就是利用院子边边角角挣一些柴米油盐的事儿。”
还能挣钱?
可不是么,这些菜,吃不完不是照样可以卖么,农家人自己嘴里省点东西换个油盐钱,算个啥!
你不让?真当俺农民没脾气?!
“其实,周边林地里更合适做,不占耕地,还可以做的很大,对这,书上也有个说法,叫做林下经济。”
“哥说你们养的有参,其实差不多一个意思。”
“那哪里是养,只是一时用不着,放在那里多长一些时间而已。”胡义这时候说道。
“一个道理,就是主动下种,勤些护理罢了。”
“爷爷,胡叔,这人参是真的可以养植的,找合适环境,相对集中种植,产量还不错的呐!”
“药效虽然差了一点,但是量大啊!一样好使。”
“不但人参,其它药材也可以的,金银花,铁皮石斛,都能行!”
“鸡鸭鹅、猪羊狗、蘑菇木耳什么的,都可以……”
老药子彻底疯癫了,转头对胡义吩咐,
“胡小子,你去,套马车去,把你牛大叔接过来,顺便买点酒回来……”
“好,这就去。”
“叔,不用买酒了,昊子带来的有,管够,还有罐头呐,管够!”
狐影知道教官可以存东西,他在船上可是见过了,肯定有宝,开始给胡义省钱。
文昊一听,赶忙进屋装着拿东西,实际上是趁着人还没进屋,从空间里放出来一些。
然后又煞有介事的拿了几个罐头和酒,出屋来展示。
老药子和胡义赶忙进屋去看,好么,可不是么,屋角落一堆,大米白面食用油,大豆花生干辣椒,要啥有啥!
哎,居然还有个小石磨!
这孩子,有钱银呢!
胡义去请人了!
老药子留下,锅碗瓢盆忙活着,一边还笑眯眯的拉家常。
饭还没做好,就把文昊在吉春做的那些事儿,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第六十五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二)
牛大叔过来后,可能是路上听胡义说了些什么,一到地儿就开始在院子里转悠。
先看看鸡窝,再瞧瞧猪圈,又审视下大变样儿的院子,然后,进屋就拉着文昊的手不松开了,那叫一个热情。
于是,已经被老药子打听清楚的文昊,再次被牛大叔打听了一遍。
等胡义配合老药子把做好的菜端上来,众人落座。
老药子年龄最大,坐在了上手中间,文昊被让在了主客的位置,他右手边就是牛大叔。
胡义在老药子左手边,狐影在下手吃瓜,兼职倒酒,当然,喝酒还是没文昊的份儿,他照例放了葡萄汁佐兴。
看着三个双目炯炯,充满求知渴望的大人,文昊定了定稍微有些发慌的心情,又开始客串起了讲师。
话说,这是第几次了,以后不能这样了呀,要改!
“现在是以粮为纲,一切都要为粮食让路,其实吧,吃不饱有粮食少的事儿,也有人吃的多的事儿……”
“粮食少要想办法增产,这其实也是有办法的……”
“有什么办法!”牛大叔忍不住就问了,这太重要了。
“这太多了,选种、积肥、分垄、套种、间作、林粮……”
“能详细说说么!”
“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啊,等一会儿,后边我说说,算了,就先说他吧……”
“选种您应该是明白的,再多也不是咱们农民的活儿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粪从哪里来呢?就是积肥,秸秆、家畜、沼气……”
“这分垄,就是区别于满幅种植的一种方法,牛叔你应该不陌生吧,是……”
“套播是这样的,它基础是分垄,玉米地里种豇豆,麦子地里种棉花、甜菜……”
“间作,有的地方叫轮做,就是考虑地力问题,比如大豆,一块地里是不能两年连续种的,要间隔一年以上……”
“林粮就是林下种粮,有些庄稼的根很浅,是可以种在疏林里的,比如花生、大豆……”
“有些树自己就长粮食,比如板栗……”
“当然,粮食增产是大学问,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我这也就是启发下……”
“回到第二个问题,那为什么吃的多呢?”文昊设问,
“因为肚里没油水,现在肥肉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肚里油水哪里来?
一是吃的油,二是肉,鸡肉鱼肉猪肉,肉多了自然吃粮食就少了,
牛叔,您说这是不是相当于粮食增产,这就是副食的厉害……”
“至于这油的来源,一是大豆,花生,一是养猪,一是棉花,我有棉籽榨油的办法……”
“我听小鹰哥说了咱靠山屯儿的事儿,满共不到三十户人家,其实吧,想过好日子也不难……”
“在我看来,有两个办法:一是眼前的办法,二是以后长远的办法……”
“眼前的办法在我看来最简单,我还有一点钱,我借给靠山屯儿,趁现在天暖,你们干脆把村子推倒重新规划……”
这下把牛大叔惊呆了,我来讨主意是为过好日子,你竟然要我拆房子?
连老药子也和胡义面面相觑,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牛大叔,别着急,我有道理的……”
文昊赶忙稳住老家伙,进里屋拿出背包,从里面一扎,一扎,又一扎,接连拿出十扎,十元面值,一扎一千元,共一万元,正正摆在桌上。
也不多看几个人吃惊的神情,兀自淡然说道,“这样的,我随便都能再拿十回,不骗你们。”
这个逼装的!
果然,自古以来,拿板砖砸人最爽,比拿板砖砸人更爽的,是拿钱做的板砖砸人!
文昊的道理讲起来果然厉害,一扎一扎,扎扎是道,让人无法不信服!
只有狐影神情淡然,这斯难道不知道,他这样在这时候会多么显眼么!
其实文昊自己不觉得,他做教官时,永远都是暗地里做事,悄悄的干活,哪像现在,动不动就讲课!
这一换世界,都放飞自我了!
胡义也算家底儿殷实的了,算是靠山屯儿首富,但它也没有这么多啊,千儿八百已经很不错了。
关键是这孩子看着大,老药子和牛大叔都打听过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我这是在吉春靠水吃水,抓鱼得来的,在咱们靠山屯儿,就要靠山吃山。”
“钱在这里,不算蒙爷爷叔叔,下面我说道理。”
“老话说的好,安居才能乐业,安居在前么,关键是靠山屯人不多,干大事儿更需要集中力量,用这个办法最快。”
“村子拆了,统一规划,人和地就可以节约出来,能利用起来干点挣钱的事儿。”
“统一居住区,建上几个厕所,牲畜集中,不但卫生可以抓起来,改善居住环境,还可以积肥……”
“积肥?怎么做?刚才就想问了,感觉你说的和咱农家的办法应该不一样。”
牛大叔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水、肥可是太敏感了!
“这我知道,你们现在用的其实是日常攒的垃圾,少而且时间长,家里种几分菜可以,种粮食就太少了。
这里说的是上面讲的积肥里的一种,拆房子的稻草、土块儿,塘泥、树叶,杂草,地里的麦秸,玉米杆,豆秧,
拌上土和粪水,堆整齐,四方形或者长方形都可以,外层糊一层厚泥密封,这是关键。
现在是夏天,内外高温下发酵,不到两个月,就能塌缩一半,剩下的就是最好的肥料,连虫卵都不剩。”
“这办法量大,高效,到时候,整整齐齐摆在那里,一堆堆的,牛大叔,幸不幸福?”
牛大叔脸都激动的红了!
“腾出来的地方,开一个豆腐坊,一个土法榨油厂,一个石磨面粉厂,一个挂面厂,一个山楂粉厂,一个养猪场,一个养鸡场……”
“这几个工厂是关联,是粮食的再加工,比直接卖粮食划算。
交公粮剩下的粮食,豆子变成豆腐豆油,麦子变成挂面,
加工剩下的豆渣、豆饼、麸皮正好喂猪养鸡,鸡猪的粪便再积肥……”
“牛大叔,靠山屯儿的人太少了,不够用啊!”文昊突然发现问题,工业化最大的问题是工人啊!
“没事儿,生,再生,过几年就能干活了……”牛大叔有些语无伦次了都。
“老牛,你还行么?”老药子开始刺激老友。
“咋不行,肯定行……”说着就自己笑了起来。
“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管粮食还是猪鸡,不要怕卖不掉,最后有我兜底,给我送到吉春,有多少要多少。
山楂粉也给我送到吉春,我在那里不是有一个山楂厂么,山楂粉只嫌少不嫌多……”
“这样冬天都不用猫冬了,大把的事儿!
挣了钱就可以慢慢还我,再挣了钱可以改善生活,更新设备,所以,牛大叔,你这是站着挣钱,别怕还不上……”
“至于长远的,有三个办法。”
“一是,家家户户照这个院子里种的来一遍,能解决自己吃喝和油盐,这在书里叫庭院经济……”
“二是粮食,有了充足的粪肥,加上前面讲到的选种、深耕分垄,套播,间作,这叫精耕细作,这丰收不难吧……”
“这庄稼秧子可是好东西,不是只能烧火……”
“有些收完庄稼秧子还是是绿的,趁绿的时候,翻地里就是肥料,
也可以做青贮饲料,存放到冬天可以喂牲畜,麸皮豆渣豆饼能喂猪羊,这就成了一个循环。”
“这样说来,还要再养一些蚯蚓才行……”
“蚯蚓?做什么用?”牛大叔又抓住了重点。
“养鸡!既省饲料,又能多下蛋,不过,这个不太会,还要再研究一下……”
第六十三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二)
牛大叔过来后,可能是路上听胡义说了些什么,一到地儿就开始在院子里转悠。
先看看鸡窝,再瞧瞧猪圈,又审视下大变样儿的院子,然后,进屋就拉着文昊的手不松开了,那叫一个热情。
于是,已经被老药子打听清楚的文昊,再次被牛大叔打听了一遍。
等胡义配合老药子把做好的菜端上来,众人落座。
老药子年龄最大,坐在了上手中间,文昊被让在了主客的位置,他右手边就是牛大叔。
胡义在老药子左手边,狐影在下手吃瓜,兼职倒酒,当然,喝酒还是没文昊的份儿,他照例放了葡萄汁佐兴。
看着三个双目炯炯,充满求知渴望的大人,文昊定了定稍微有些发慌的心情,又开始客串起了讲师。
话说,这是第几次了,以后不能这样了呀,要改!
“现在是以粮为纲,一切都要为粮食让路,其实吧,吃不饱有粮食少的事儿,也有人吃的多的事儿……”
“粮食少要想办法增产,这其实也是有办法的……”
“有什么办法!”牛大叔忍不住就问了,这太重要了。
“这太多了,选种、积肥、分垄、套种、间作、林粮……”
“能详细说说么!”
“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啊,等一会儿,后边我说说,算了,就先说他吧……”
“选种您应该是明白的,再多也不是咱们农民的活儿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粪从哪里来呢?就是积肥,秸秆、家畜、沼气……”
“这分垄,就是区别于满幅种植的一种方法,牛叔你应该不陌生吧,是……”
“套播是这样的,它基础是分垄,玉米地里种豇豆,麦子地里种棉花、甜菜……”
“间作,有的地方叫轮做,就是考虑地力问题,比如大豆,一块地里是不能两年连续种的,要间隔一年以上……”
“林粮就是林下种粮,有些庄稼的根很浅,是可以种在疏林里的,比如花生、大豆……”
“有些树自己就长粮食,比如板栗……”
“当然,粮食增产是大学问,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我这也就是启发下……”
“回到第二个问题,那为什么吃的多呢?”文昊设问,
“因为肚里没油水,现在肥肉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肚里油水哪里来?
一是吃的油,二是肉,鸡肉鱼肉猪肉,肉多了自然吃粮食就少了,
牛叔,您说这是不是相当于粮食增产,这就是副食的厉害……”
“至于这油的来源,一是大豆,花生,一是养猪,一是棉花,我有棉籽榨油的办法……”
“我听小鹰哥说了咱靠山屯儿的事儿,满共不到三十户人家,其实吧,想过好日子也不难……”
“在我看来,有两个办法:一是眼前的办法,二是以后长远的办法……”
“眼前的办法在我看来最简单,我还有一点钱,我借给靠山屯儿,趁现在天暖,你们干脆把村子推倒重新规划……”
这下把牛大叔惊呆了,我来讨主意是为过好日子,你竟然要我拆房子?
连老药子也和胡义面面相觑,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牛大叔,别着急,我有道理的……”
文昊赶忙稳住老家伙,进里屋拿出背包,从里面一扎,一扎,又一扎,接连拿出十扎,十元面值,一扎一千元,共一万元,正正摆在桌上。
也不多看几个人吃惊的神情,兀自淡然说道,“这样的,我随便都能再拿十回,不骗你们。”
这个逼装的!
果然,自古以来,拿板砖砸人最爽,比拿板砖砸人更爽的,是拿钱做的板砖砸人!
文昊的道理讲起来果然厉害,一扎一扎,扎扎是道,让人无法不信服!
只有狐影神情淡然,这斯难道不知道,他这样在这时候会多么显眼么!
其实文昊自己不觉得,他做教官时,永远都是暗地里做事,悄悄的干活,哪像现在,动不动就讲课!
这一换世界,都放飞自我了!
胡义也算家底儿殷实的了,算是靠山屯儿首富,但它也没有这么多啊,千儿八百已经很不错了。
关键是这孩子看着大,老药子和牛大叔都打听过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我这是在吉春靠水吃水,抓鱼得来的,在咱们靠山屯儿,就要靠山吃山。”
“钱在这里,不算蒙爷爷叔叔,下面我说道理。”
“老话说的好,安居才能乐业,安居在前么,关键是靠山屯人不多,干大事儿更需要集中力量,用这个办法最快。”
“村子拆了,统一规划,人和地就可以节约出来,能利用起来干点挣钱的事儿。”
“统一居住区,建上几个厕所,牲畜集中,不但卫生可以抓起来,改善居住环境,还可以积肥……”
“积肥?怎么做?刚才就想问了,感觉你说的和咱农家的办法应该不一样。”
牛大叔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水、肥可是太敏感了!
“这我知道,你们现在用的其实是日常攒的垃圾,少而且时间长,家里种几分菜可以,种粮食就太少了。
这里说的是上面讲的积肥里的一种,拆房子的稻草、土块儿,塘泥、树叶,杂草,地里的麦秸,玉米杆,豆秧,
拌上土和粪水,堆整齐,四方形或者长方形都可以,外层糊一层厚泥密封,这是关键。
现在是夏天,内外高温下发酵,不到两个月,就能塌缩一半,剩下的就是最好的肥料,连虫卵都不剩。”
“这办法量大,高效,到时候,整整齐齐摆在那里,一堆堆的,牛大叔,幸不幸福?”
牛大叔脸都激动的红了!
“腾出来的地方,开一个豆腐坊,一个土法榨油厂,一个石磨面粉厂,一个挂面厂,一个山楂粉厂,一个养猪场,一个养鸡场……”
“这几个工厂是关联,是粮食的再加工,比直接卖粮食划算。
交公粮剩下的粮食,豆子变成豆腐豆油,麦子变成挂面,
加工剩下的豆渣、豆饼、麸皮正好喂猪养鸡,鸡猪的粪便再积肥……”
“牛大叔,靠山屯儿的人太少了,不够用啊!”文昊突然发现问题,工业化最大的问题是工人啊!
“没事儿,生,再生,过几年就能干活了……”牛大叔有些语无伦次了都。
“老牛,你还行么?”老药子开始刺激老友。
“咋不行,肯定行……”说着就自己笑了起来。
“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管粮食还是猪鸡,不要怕卖不掉,最后有我兜底,给我送到吉春,有多少要多少。
山楂粉也给我送到吉春,我在那里不是有一个山楂厂么,山楂粉只嫌少不嫌多……”
“这样冬天都不用猫冬了,大把的事儿!
挣了钱就可以慢慢还我,再挣了钱可以改善生活,更新设备,所以,牛大叔,你这是站着挣钱,别怕还不上……”
“至于长远的,有三个办法。”
“一是,家家户户照这个院子里种的来一遍,能解决自己吃喝和油盐,这在书里叫庭院经济……”
“二是粮食,有了充足的粪肥,加上前面讲到的选种、深耕分垄,套播,间作,这叫精耕细作,这丰收不难吧……”
“这庄稼秧子可是好东西,不是只能烧火……”
“有些收完庄稼秧子还是是绿的,趁绿的时候,翻地里就是肥料,
也可以做青贮饲料,存放到冬天可以喂牲畜,麸皮豆渣豆饼能喂猪羊,这就成了一个循环。”
“这样说来,还要再养一些蚯蚓才行……”
“蚯蚓?做什么用?”牛大叔又抓住了重点。
“养鸡!既省饲料,又能多下蛋,不过,这个不太会,还要再研究一下……”
第六十六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三)
“说到哪里了?哦,第三,第三就是林下经济了……”
“靠山吃山,这大山是个宝啊……”
“哎,胡叔,你这护林员可做好了,不经允许不能让人砍一棵树,要看好这青山啊……”
“这山林下能干好多事儿,可以养鸡,可以养猪,可以种木耳、蘑菇,可以种甜菜,种药材,养人参……”
“总结起来就是林菜、林药、林粮、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草,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因地制宜就好……”
“说到这里,想起来了,我是来挖人参的呀,咋种起地来了……”
“挖,挖,明天就带你去挖,都挖走……”胡义忙不迭的说道。
“牛大叔,我这次回去,学生差不多放暑假了吧,我从吉春给你叫来一些学生吧……”
“虽然没干过活儿,但他们可都是好劳力啊,
还读过书,是技术兵种啊,脑子肯定转的快,只要肯干,还是能想不少办法的……”
“我找个厉害的带队,不怕他们不听话……”
“让他们自带粮食,嗯,到时候队上出几台马车,拉回来就是……”
“别怕累着他们,反正也用不坏,他们也需要学些种地本事了,以后会用的着的……”
几个人听着少年唠唠叨叨,几个人之间也唠唠叨叨,说了差不多一天。
后来,几个大人全醉了,当晚就没回……
第二天,牛大叔让胡义送他,一大早就回到了靠山屯儿。
但他一转身就又回来了,只是这次回来不是一个人。
可了不得,靠山屯二十八户的所有男女当家人,包括所有在家的十多个小伙子,赶着五辆大车,一起过来了。
当然,人是步行,车上拉的都是木料,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要不是胡义旁边跟着,狐影几乎以为是来抢劫的。
到地方后,牛大叔大手一挥,留一部分小伙子在院外卸车,做木料前加工。
另一部分小心的沿着规划好的道路,走到东厢房位置,在老手指挥下,挖地基,打桩,开始盖起房来。
剩下各男女当家人,在牛大叔、老药子带领下,也是小心的沿着道路,开始仔细观察起来。
虽然刚下种,出苗还要几天,但是在这些干熟了农活的人眼里,哪有秘密,不一会儿就了解了一个干净。
还时不时有人过来,满脸好奇的来到目瞪口呆的哥俩儿面前,感谢文昊,顺便揶揄狐影。
“这孩子长的真精神,咋这样有本事咧……”
“小鹰,你也是做哥的,只顾玩,原先看还挺出挑,这和你弟弟一比,差了不老少啊……”
搞的兄弟俩落荒而逃,跑去和几个大婶帮忙做饭去了。
人家自带工具、木料来盖房,不要工钱,饭还是要管的。
也是胡义家底儿殷实,还有文昊带来的诸多东西,肉罐头大锅多煮,米汤熬上,二合面馒头蒸上,管大家伙儿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
人多力量大,搭积木似的,不到傍晚,房子就完工了,等第二天做一些细节处理,就是一座结实的屋子。
牛大叔带着各当家人,在院子外面山林里,边走边察看,边看边讨论,除了吃饭,几乎讨论了一天。
最后又把文昊叫过去,现场答疑解惑,
“昊子,林下选什么东西种,有啥注意的没?”
“当然有,核心就是因地制宜,先要考虑眼前最需要的,也要兼顾长远,还要考虑靠山屯实际,
比如蘑菇,养鸡,两三个月就能挣钱,
比如人参,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能挣大钱,
靠山屯人太少,耗费人力太多的就不合适……”
……
最后,大家就确定了今年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虽然已经是七月份,庄稼什么的今年已经不可更改,但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为以后计,大家决定接受文昊的意见重建村庄,只是决定把时间往后推一下,放在各个工厂建设之后。
有文昊的充足资金,那就别客气,先把豆腐坊、磨坊、挂面厂、鸡场、猪场建起来,今年就可以见效益。
春麦收获之后建房,然后是油坊、山楂厂,这样,在秋季收获之时就能用上了。
几个有经验的人和胡义组成林下经济开拓组,任务就是探查山林,确定种植和养殖的作物和动物,确认合适的种植养殖地。
文昊和狐影就在这个队里,顺便挖参。
有这帮子人在旁,和先前文昊自己的走马观花相比,又是一种新的调查方式。
更精细,更深入,更有目的性,有山林猎人的经验做参考,让文昊对山林和作物生物的了解快速而深入。
先前在山林独行时萌生感觉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曲厅长问政时,文昊描绘的未来“山清水秀,万物共存”的图景不再仅仅停留在幻想之中。
“原野上不是农田,就是森林,河流湖泊点缀其间,
莽莽原野上,鸟鸣鹰啼之中,隐约分布着村庄,集镇,职能小城,
他们之间道路相连,时隐时现,大城市、工业区、矿区被原野包围其中”
这种本应在幻想中景象,已经开始在文昊脑海里清晰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愿望。
十号的时候,他让狐影护着一个装了一百万白头鹰元的皮箱,去了省城。
随身带去了三封信,一封随钱箱给老马,一封给周秉义,一封给郑娟。
随行的还有天空的两只海东青,玉爪白羽,翅膀上间杂少量黑翎,很是神俊。
他们是那十天远足的收获之一,文昊不知羞耻的给他们取名大玉儿,小玉儿。
最近几天,他俩和胡义养的那只一起,独霸了靠山屯儿附近的天空。
让狐影带他们出发,主要是认门认人,门是四合院,人是郑娟,方便以后文昊给他们送信联系。
而他自己,则跟着胡义他们,忘我的投入到了山林探查里面去了。
给老马的信说了两件事,
一是这批钱的来历,推说是来自教官的记忆。
二是在售卖房子时候,希望他先保证光字片街坊的优先权,而且,多余的房,其他人购买,房价要加五成。
给周秉义的信就说了一件事儿。
学校放暑假了吧,看一本书不如做一件事儿,来吧,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而给郑娟的信儿,则是介绍了胡鹰是他流浪时的哥哥,在濛江偶然相认,这次让他去家里认门。
又说了分别的这一段时间,自己做的事儿,让她和娘放心,照顾好光明,还要喂好黑虎七兄妹。
以后会让大小玉儿经常给她送信儿,想回信儿也可以交给它们。
狐影回来的很快,他除了在家里住了天,陪了郑母他们之后,就带着周秉义他们返回了。
这次来的是读书会的全部人员,还多了几个要好的校友,他们觉得像度假一样,看什么都新奇。
好在周秉义实在是太靠谱,只要吃喝到位,根本用不着文昊操心。
文昊索性也还是全身心投入山林调查事业中去,并且有了建立护卫组、测绘调查组、环境科研组,整合研究环境保护和进化的想法。
他考虑分为水生、陆生两个方向,水生方向的研究,计划放在吉春城外的那些水泡子湿地,陆生方向的研究,就放在靠山屯儿。
靠山屯儿的工厂建的很快,配套的设备也陆续到位,就是豆腐坊和面粉厂需要的设备一时间买不到。
文昊就去了一趟县城,照例包了小院,用空间做了二十台大型石磨放了出来,以后油厂也用得着,土法上马先搞起来。
先做到,再做好,循序渐进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前世石磨生产的东西还更吃香呢!
牛大叔派人用马车牛车拉了两天,边拉石磨边安装。
过了七月下旬,收了小麦,种上白菜,靠山屯儿的豆腐坊、磨坊、挂面厂等,先后开工了……
第六十四章 住在山里的那些日子(三)
“说到哪里了?哦,第三,第三就是林下经济了……”
“靠山吃山,这大山是个宝啊……”
“哎,胡叔,你这护林员可做好了,不经允许不能让人砍一棵树,要看好这青山啊……”
“这山林下能干好多事儿,可以养鸡,可以养猪,可以种木耳、蘑菇,可以种甜菜,种药材,养人参……”
“总结起来就是林菜、林药、林粮、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草,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因地制宜就好……”
“说到这里,想起来了,我是来挖人参的呀,咋种起地来了……”
“挖,挖,明天就带你去挖,都挖走……”胡义忙不迭的说道。
“牛大叔,我这次回去,学生差不多放暑假了吧,我从吉春给你叫来一些学生吧……”
“虽然没干过活儿,但他们可都是好劳力啊,
还读过书,是技术兵种啊,脑子肯定转的快,只要肯干,还是能想不少办法的……”
“我找个厉害的带队,不怕他们不听话……”
“让他们自带粮食,嗯,到时候队上出几台马车,拉回来就是……”
“别怕累着他们,反正也用不坏,他们也需要学些种地本事了,以后会用的着的……”
几个人听着少年唠唠叨叨,几个人之间也唠唠叨叨,说了差不多一天。
后来,几个大人全醉了,当晚就没回……
第二天,牛大叔让胡义送他,一大早就回到了靠山屯儿。
但他一转身就又回来了,只是这次回来不是一个人。
可了不得,靠山屯二十八户的所有男女当家人,包括所有在家的十多个小伙子,赶着五辆大车,一起过来了。
当然,人是步行,车上拉的都是木料,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要不是胡义旁边跟着,狐影几乎以为是来抢劫的。
到地方后,牛大叔大手一挥,留一部分小伙子在院外卸车,做木料前加工。
另一部分小心的沿着规划好的道路,走到东厢房位置,在老手指挥下,挖地基,打桩,开始盖起房来。
剩下各男女当家人,在牛大叔、老药子带领下,也是小心的沿着道路,开始仔细观察起来。
虽然刚下种,出苗还要几天,但是在这些干熟了农活的人眼里,哪有秘密,不一会儿就了解了一个干净。
还时不时有人过来,满脸好奇的来到目瞪口呆的哥俩儿面前,感谢文昊,顺便揶揄狐影。
“这孩子长的真精神,咋这样有本事咧……”
“小鹰,你也是做哥的,只顾玩,原先看还挺出挑,这和你弟弟一比,差了不老少啊……”
搞的兄弟俩落荒而逃,跑去和几个大婶帮忙做饭去了。
人家自带工具、木料来盖房,不要工钱,饭还是要管的。
也是胡义家底儿殷实,还有文昊带来的诸多东西,肉罐头大锅多煮,米汤熬上,二合面馒头蒸上,管大家伙儿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
人多力量大,搭积木似的,不到傍晚,房子就完工了,等第二天做一些细节处理,就是一座结实的屋子。
牛大叔带着各当家人,在院子外面山林里,边走边察看,边看边讨论,除了吃饭,几乎讨论了一天。
最后又把文昊叫过去,现场答疑解惑,
“昊子,林下选什么东西种,有啥注意的没?”
“当然有,核心就是因地制宜,先要考虑眼前最需要的,也要兼顾长远,还要考虑靠山屯实际,
比如蘑菇,养鸡,两三个月就能挣钱,
比如人参,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能挣大钱,
靠山屯人太少,耗费人力太多的就不合适……”
……
最后,大家就确定了今年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虽然已经是七月份,庄稼什么的今年已经不可更改,但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为以后计,大家决定接受文昊的意见重建村庄,只是决定把时间往后推一下,放在各个工厂建设之后。
于是,在文昊代表街道办和幼儿园跟靠山屯儿签订了代种代养协议,捋顺了合法性问题,靠山屯儿开工了。
有文昊的充足资金,那就别客气,先把豆腐坊、磨坊、挂面厂、鸡场、猪场建起来,今年就可以见效益。
春麦收获之后建房,然后是油坊、山楂厂,这样,在秋季收获之时就能用上了。
几个有经验的人和胡义组成林下经济开拓组,任务就是探查山林,确定种植和养殖的作物和动物,确认合适的种植养殖地。
文昊和狐影就在这个队里,顺便挖参。
有这帮子人在旁,和先前文昊自己的走马观花相比,又是一种新的调查方式。
更精细,更深入,更有目的性,有山林猎人的经验做参考,让文昊对山林和作物生物的了解快速而深入。
先前在山林独行时萌生感觉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曲厅长问政时,文昊描绘的未来“山清水秀,万物共存”的图景不再仅仅停留在幻想之中。
“原野上不是农田,就是森林,河流湖泊点缀其间,
莽莽原野上,鸟鸣鹰啼之中,隐约分布着村庄,集镇,职能小城,
他们之间道路相连,时隐时现,大城市、工业区、矿区被原野包围其中”
这种本应在幻想中景象,已经开始在文昊脑海里清晰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愿望。
十号的时候,他让狐影护着一个装了一百万白头鹰元的皮箱,去了省城。
随身带去了三封信,一封随钱箱给老马,一封给周秉义,一封给郑娟。
随行的还有天空的两只海东青,玉爪白羽,翅膀上间杂少量黑翎,很是神俊。
他们是那十天远足的收获之一,文昊不知羞耻的给他们取名大玉儿,小玉儿。
最近几天,他俩和胡义养的那只一起,独霸了靠山屯儿附近的天空。
让狐影带他们出发,主要是认门认人,门是四合院,人是郑娟,方便以后文昊给他们送信联系。
而他自己,则跟着胡义他们,忘我的投入到了山林探查里面去了。
给老马的信说了两件事,
一是这批钱的来历,推说是来自教官的记忆。
二是在售卖房子时候,希望他先保证光字片街坊的优先权,而且,多余的房,其他人购买,房价要加五成。
给周秉义的信就说了一件事儿。
学校放暑假了吧,看一本书不如做一件事儿,来吧,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而给郑娟的信儿,则是介绍了胡鹰是他流浪时的哥哥,在濛江偶然相认,这次让他去家里认门。
又说了分别的这一段时间,自己做的事儿,让她和娘放心,照顾好光明,还要喂好黑虎七兄妹。
以后会让大小玉儿经常给她送信儿,想回信儿也可以交给它们。
狐影回来的很快,他除了在家里住了天,陪了郑母他们之后,就带着周秉义他们返回了。
这次来的是读书会的全部人员,还多了几个要好的校友,他们觉得像度假一样,看什么都新奇。
好在周秉义实在是太靠谱,只要吃喝到位,根本用不着文昊操心。
文昊索性也还是全身心投入山林调查事业中去,并且有了建立护卫组、测绘调查组、环境科研组,整合研究环境保护和进化的想法。
他考虑分为水生、陆生两个方向,水生方向的研究,计划放在吉春城外的那些水泡子湿地,陆生方向的研究,就放在靠山屯儿。
靠山屯儿的工厂建的很快,配套的设备也陆续到位,就是豆腐坊和面粉厂需要的设备一时间买不到。
文昊就去了一趟县城,照例包了小院,用空间做了二十台大型石磨放了出来,以后油厂也用得着,土法上马先搞起来。
先做到,再做好,循序渐进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前世石磨生产的东西还更吃香呢!
牛大叔派人用马车牛车拉了两天,边拉石磨边安装。
过了七月下旬,收了小麦,种上白菜,靠山屯儿的豆腐坊、磨坊、挂面厂等,先后开工了……
第六十七章 知识青年在农村(一)
第一个鸡场和猪场也在村庄附近山林开张。
全村庆祝过后,马上开始开工建房,充分动员起来的村民,在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劳动的热情很可怕。
先前就有一队人在备料,统一制式后,房子建的也很快。
连生产队队部、学堂、堆肥场一起,文昊估计用不了二十天就能做完。
不过,这个时候的文昊,已经打算再次出发了……
因为没想到会在濛江碰上狐影。
也没想到自己会忍不住在胡义院子里种菜,惹出靠山屯儿这么大一摊子事儿,实在是耽搁了不少时间。
又是错有错招儿,让他又搞出一个农林基地来,还兼顾粮食深加工,真是命运照顾。
只是现在已经八月份了,再不出发的话,时间到冬天,今年就出不去了。
然而他心目中关于未来的思考还没有完成,耽误不得。
文昊计划八日直接从靠山屯出发。
不过,周秉义他们来靠山屯已经半个多月了,出发之前,他要去看看。
这些人,文昊让他们来靠山屯儿,可不是来扛木头的。
虽然有一些让他们提前感知农村生产生活的意思,但要仅仅做这些,还是太浪费了。
他们可是大有用处的!
他想慢慢选一些合适的人出来,做些环境研究的事儿。
所以,七日傍晚,刚吃过晚饭的时候,文昊和狐影各自提了一些糖果瓜子罐头,到了读书会众人住的地方。
这是一个三间木屋,靠山屯儿盖的第一所新房子,让给了周秉义他们先住,提前过起了集体生活。
东间男生,西间女生,中间厅堂一张长桌,既可吃饭,也可学习或者开会。
他们进来的时候,周秉义他们正在开总结会,看来,这位大哥确实有一套。
“秉义哥,晓光哥,冬梅姐,昆子,春燕,各位哥哥姐姐,打扰打扰,我和我哥来看你们了。”
“昊子!……”
“来来来,各取所需啊!”
文昊说着话,和狐影将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
“也没什么东西,给大家添个嘴儿。”
“昊子,太客气了,来就来呗,还带东西……”
“你还有时间客气……”
“别抢,给我留个罐头……”
“这你就不懂了,我发现糖果最好,在这里活动的多,容易饿,吃个糖果,很管用……”
“昆子你还说,有这功夫都抢完了……”
“哎呀,留几块儿啊……”
……
会场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此时,周秉义自然不会大煞风景。
“大家接我一封信,四五百里跑过来,要说需要请大家喝一顿大酒才行,
只是这里条件还不允许,等回到吉春,我请客,大家都要来啊。”
“肯定去……”
“早想去你们那里的读书会看看了……”
“好了,好了,都坐下啊,咱们会还没开完呢!”周秉义这时候开始出来控制局面。
“小鹰,昊子,你们坐这里……”
“咱们继续啊,刚才说的扛木头的问题,我想这事儿还是要重视起来。”
“就是,总搬木头也不是个事儿。”
“那天追兔子,你不也跑的很欢么!”
“你不也是,一溜烟儿啊……”
“你才一溜烟儿呢!”
“打住,还是说木头的事儿吧。”
“对对,说木头的事儿……”
“木头咋啦,有吃有住还有的玩儿,干点活儿咋啦。”
“我也是这个意思,咱们不能歧视劳动。”
“对,搬不搬的动,是能力问题,怕累不想搬,就是态度问题。”
“谁怕累了……”
“好了好了,讨论问题,不要上纲上线……”
文昊乐了,果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带领集体,尤其这种知识分子集体,真是不一般的体验啊!
狐影是个某方面的学渣,动手他就智商超高,动嘴也行,就是看书和这些腻腻歪歪叽叽喳喳的,就神烦,自顾自在角落里嗑瓜子。
“好了,我说几句啊!”
周秉义看大家没了新东西,情况都掌握了,开始发言。
“咱们从城里来这里干什么来了?开拓眼界……”
“怎么开拓,当然什么事儿都要经历一下,都要做一下,这样体会才深刻么……”
“当然,玩儿也是其中一种,也是一个学习途径……”
“搬木头也不例外,咱们确实不能怕累,农民伯伯们,他们的孩子们,天天都干这个,有的比我们还小呢……”
“当然了,咱们要长期干的话,这也有个能力匹配问题……”
“大家思考过没有,咱们在城里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爹娘买的?
都是农民伯伯和兄弟们这样一锹一镐的从地里刨出来的……”
“他们很多人没读过书,连字也不认识……”
“和他们相比,咱们身上最大的长处是什么?识字啊……”
周秉义说到这里,众人都不再吭声,开始低头思索起来……
过了有一会儿,文昊看差不多了,站起来发言。
“秉义哥说的好啊!”
“识字!”
“识字有什么用处?”
“识字,事情没做之前,我们就会有理论支撑,知道怎么下手!”
“识字,事情做完后,我们就会像今天这样,坐下来总结,该怎么做更好!”
“识字,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有效统筹,更系统更有效率的做好事情!”
“识字,我们就会按逻辑去推导事情未来的样子,可以走在前面!”
“识字,我们就会找出事情背后的规律,研究怎样更好的做成事。”
“识字……”
文昊一通“识字”下来,把众人都听傻了,识字有这么多好处么?以前不知道啊!
周秉义和蔡晓光对了眼神儿,昊子读书看报到处跑,这本事见长啊!
听他说的这些,理论、总结、计划、统筹、研究,门儿清啊……
文昊已经瞥见这两位的互动,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以后难道要组CP么?郝冬梅咋办?
“有知识好啊,好多事都能未卜先知,犯过错就不会再错。”
“但知识是知识,人是人,人代表不了知识,尤其是自以为学了点知识,就看不起劳动,看不起人……”
“通过劳动,发现自身问题,再改造提高,
这是邀请大家到这里来,作为朋友的我,希望大家能有的收获之一……”
“另外,毋庸讳言,知识就是我们身上最大的长处……”
“秉义哥刚才问的好啊!我们吃的用的从哪里来?他说是农民从地里刨出来的,这没错!”
“但我们其实还可以再往前想一想,追溯到原点,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从原点上看,咱们城里吃的用的,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
“我思考的是,地里长的,土里埋的,不外如此!”
“地里长东西,除了需要阳光和水,也需要人照顾维护,而这个人就叫农民!”
文昊小手一挥,然后叉腰,感觉自己牛逼坏了!
蔡晓光眼光炽热,周秉义也开始正式思考做大舅哥的可行性,周秉昆早就认了。
狐影?看那小眼神儿,他肯定是在腹诽,教官又在忽悠人,好吧,不用理他,太熟悉了呀,没办法!
乔春燕?这是个学渣,一个混在城市里的农民,不用理会她。
而郝冬梅?好吧,她眼里只有周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