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廉颇心念赵
“我当然不是我们齐国宗室了,我不过是与田氏先祖陈完一样,从陈国逃到齐国来的而已!”
陈渠解释。
“希望你不是齐国奸细吧,如果让我廉颇知道你是齐国奸细的话,我定然会抓你去见这里的燕国剧辛将军的!”
廉颇因为自己被人误作齐国奸细之事,还耿耿于怀呢。
于是几人不再说话,开始各自准备入睡。
“大嫂,他真是你丈夫吗?”
到了半夜时分,廉颇突然醒来,见到小云带着孩子去不远处方便完回来,便走过来轻声朝其询问一句。
“不是!”
小云摇了摇头。
“不是你丈夫,你为何会跟着他呢?”
廉颇有些好奇。
“因为他有个布商朋友告诉我,说他是我丈夫在齐国临淄的邻居,所以想把我接到齐国去见我丈夫!”
小云讲诉。
“那他可有你丈夫的信物?”
“你丈夫又是何人?”
廉颇又是一顿询问。
“没有信物!”
“我丈夫是燕相苏秦!”
小云回应。
“什么?”
“你们居然是苏秦先生的妻儿?”
廉颇听到苏秦之名自然如雷贯耳了。
“是的!”
小云点了点头。
“既然苏秦先生想接你们母女去临淄,怎么可能没有信物,而且哪有托邻居来接妻儿的道理!”
“你们肯定是被骗了!”
“他们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说不定他们就是齐王派来的人,想抓你们过去,要挟燕国和苏秦先生的!”
廉颇发觉到了不对劲。
“那如果他们真是坏人,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小云脸色变了。
“你先回去休息,不做声就是!”
“我自有办法应付他们!”
廉颇安慰小云。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
廉颇答应了随陈渠前往齐国,然后三人乘着马车,往东绕了数个燕军驻地,终于在一偏僻村落处乘船渡过了易水河,来到了齐国境内。
到了齐国境内后,这陈渠如进了自家一样,所有关口的齐军将领见到陈渠皆如见到长官一样不仅放行,还备好吃喝招待,这让廉颇更加坚信了陈渠不简单了。
“陈渠先生,还是跟着您享受啊!”
“这一路来尽是好吃好喝,吃的廉颇我对您都无以为报了!”
“我廉颇听闻前方这麦丘之地乃是你们齐王最钟爱的狩猎场,猎物众多,不如到时候我去替您狩些猎物献给您如何?”
这时廉颇几人已经进入了齐国麦丘。
“送我猎物就不必了吧?”
“我们还是早些赶回临淄去吧!”
“如果将军有兴致,我们到时候一起去打打猎也无妨!”
陈渠还是转变了话风。
几人乘坐马车在前方一密林处停了下来。
不一会,就有一名当地里司亲自为廉颇和陈渠各送来了一套狩猎用的弓箭和匕首。
于是两人约好,各自在这密林之中进行狩猎,正午时分回来比较捕猎的数量。
陈渠一个人背着弓箭进入狩猎地后,正好发现到一只野兔经过,便追了过去,连射两箭,射中了一只兔子,然后开心的又去寻另外其它猎物。
不一会,陈渠又发现到了一只似乎已经受伤的鹿经过,马上追了过去,然后拉起弓准备射鹿,没想到突然后心一凉,不知道从哪来的一支箭居然从后背穿透了自己胸膛。
陈渠立刻转过身查看,马上另一只箭又射了过来,直中陈渠心房之处。
“你……!”
陈渠话还没说完就倒在了地上。
“这一路上你确实对我招待不错,但是因为你是齐国的奸细,所以我廉颇不可能放过你!”
这时一人缓缓走了过来,正是廉颇。
原来廉颇确认这陈渠不是什么好人后,又发现其在齐国地位不一般,便想起了除掉他办法。
直到听说前方麦丘有一狩猎场后,廉颇有了主意,便想引诱陈渠与自己一同狩猎,没想到陈渠果然上当了。
廉颇进入狩猎处后,就发现了一只鹿,便趁机把鹿射伤,赶到了陈渠所在之处,好引诱陈渠,让其放松警惕,自己好下手。
没想到陈渠果然上当追鹿,给了廉颇射杀其的机会。
廉颇这时从陈渠身上搜了一番,终于从其怀中搜出了一枚铜牌上面写着‘高唐大夫’四个字。
这‘高唐大夫’可不得了,管辖的地方乃是齐国五位大夫中最大的一位,从齐赵边境一直到了东边的大海和北边的燕国边境。
廉颇知道这陈渠身份后,拿着他的牌子,出了狩猎场,命令车夫驾车带着自己和苏秦妻儿开始继续往临淄方向而去,毕竟害怕车夫生疑,会出现不好的状况。
在半路之时,廉颇终于找到机会,趁车夫小便时把其解决了。
“廉将军,那个车夫呢?”
小云见廉颇驾起来车,便询问。
“车夫和陈渠都已经被我杀了!”
廉颇回应。
“啊……!”
“你……你把他们都杀了?”
马车内的小云一下子被惊吓到了。
毕竟小云一直吃喝都待在马车中,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们不是什么好人!”
“那个陈渠即使田渠,也是齐国的五大夫之一,齐王身边的亲信,他带你去临淄,一定是为了威胁你丈夫苏秦的!”
“所以我们不去临淄了,现在去高唐!”
廉颇向小云解释。
“我们去高唐做什么?”
小云还是一副惧怕模样,紧紧把女儿搂在怀中。
“因为田渠是高唐大夫,我拿了他牌子,现在趁它死讯没传出之前去高唐一定有用!”
“你们不用怕的,我廉颇不是坏人,而且我对你的丈夫苏秦先生一直都是敬佩有加的!”
“到时候到了赵国,我会想办法让你们与苏秦先生想见的!”
廉颇安抚小云和其孩子。
“你是说我丈夫在赵国?”
小云逐渐对廉颇放松了警惕。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离家之时,有听闻苏秦先生到我们赵国见我们赵王的消息!”
廉颇回应。
“好!”
“那我们母女可就指望廉将军你了!”
“等见到我丈夫苏秦后,我一定让我丈夫好好感谢廉将军您!”
小云逐渐相信了廉颇。
“不必了,我廉颇出于正义之心和家国之情救你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现在只希望这次我们赵国伐齐能取得大胜!”
廉颇在路上已经有听闻赵国正与齐国在平原津交战的消息。
75.平原津之战
平原津渡口,赵军与齐军在两河之间已经相持多日了。
“赵遂将军,我们到底何时才能渡津呢?”
李兑再次来到了赵遂军帐中。
“如今齐军在对岸严防死守,我们若贸然渡津会损失惨重的!”
“先等几日吧!”
赵遂似乎还没想到好的办法。
本来一周前,赵遂信誓旦旦想带领赵军渡河一举拿下对岸的平原城。
怎知齐军居然早有防备,趁赵军准备渡河之时,把赵军在对岸的接应人员全部杀死了,然后毁坏了赵军刚搭好的浮桥,使得赵军不敢再渡河。
赵遂只得命令军队暂时在平原津西安等待机会再渡河。
“可是再等下去,万一齐国在西南的二十万大军赶到了呢?”
“那时候恐怕我们想渡河都没机会了!”
“实在渡不了这平原津,不如我们调兵北上与燕军汇合,攻打齐国河间之地吧!”
李兑一副着急的模样。
“这样吧!”
“明晚子时齐军入睡之时,我们试着再铺桥强渡一次平原津,如果再无法渡过去,就另想它法吧!”
赵遂也知道在这里一直拖下去于自己赵国实在太过不利了。
五是赵遂命人开始大量砍伐附近树木做好搭桥之用,准备明日子时二渡平原津。
转眼到了第二天临近子时时分,赵遂集结了全部二十五万大军,开始命人铺设木桥。
由于赵军铺桥动静太大,自然引起了对岸齐军的警觉,所以齐军集结过来,准备破坏赵军刚刚要架好的浮桥,阻止赵军过桥。
“今日不管齐军怎么阻碍,我们赵军今日必须得渡过这平原津!”
赵遂看到浮桥已经接近完成,为了提高士气,所以也亲自来到河岸边高喊起来,更是亲自击鼓,给渡河赵国士兵增加勇气。
赵军在最前方架桥的士兵听到主将的喊声和鼓声,也是更加奋力铺桥。
齐军在对岸的弓弩手开始向渡河赵军射来密集的箭簇。
赵军以人肉挡之,丝毫不惧怕齐军箭簇,前面铺桥人倒下后,后面人立刻补上继续铺桥,眼看着赵军浮桥即将铺好,齐军开始把箭簇点上火,继续射向赵军。
毕竟赵军铺桥所用都是木头,遇到齐军带火的箭,最后浮桥上全部燃起了大火了。
赵遂见状,知道渡津无望,只得命令桥上赵军开始后撤,准备放弃渡津。
等到赵军撤到一半时,突然对岸齐军箭簇停了下来。
于是赵遂觉得有些奇怪,便命令一小队先锋试着灭了浮桥上火,再渡桥一次。
没想到这小队先锋回到了浮桥最前方后,发现对岸似乎已经没了齐军踪迹,于是赶紧回报赵遂。
赵遂这时立刻命人再继续铺桥,终于赵军全部渡过了平原津,直接朝北面的齐国平原城而去。
离平原津南面不远处的齐国高唐城。
“今日是谁下令让我们撤回高唐城的?”
本来在平原津对岸防守赵军的陈方,这时生气的在高唐城守将徐成面前质问着。
“是我们田渠大夫下令让你撤退的!”
“难道你想违背田大夫的命令?”
徐成回应。
“田大夫在何处?”
“我现在要去见他!”
陈方似乎一肚子气。
“田大夫从北方为吾王办完要事刚回来,正在休息,他已经说了今晚不希望被任何人打扰!”
徐成拦住了想要前去田渠住处的陈方。
“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让我去叫田大夫?”
“你可知道赵军若今晚攻破了我们平原城,下一个就是你这里的高唐城了!”
“难道要等到赵军兵围高唐城,你才让我去叫田大夫吗?”
陈方早就急了。
“你说的也对!”
“好,我带你去叫田大夫,看看田大夫到底是打算怎么应对赵军吧!”
徐成当然也担忧自己守卫的这高唐城了。
于是两人进了田渠的府邸中。
当询问府中管家后,管家却告诉徐成,家主田渠并没有回来过。
赵军到达平原城后,没想到,齐军守城将领居然打开平原城城门,放了赵军入城,随后赵军开始清理城中反抗齐军,在第二天凌晨时分,整个平原城三万齐军,除了几千人反抗被杀外,其他人全部成了赵军俘虏。
“赵遂将军,您还记得我吗?”
而这时在城中,有一人再次来到了赵遂面前。
“你……!”
“你是廉颇?”
赵遂自然不会不认识眼前之人了。
“是的!”
“这次就是我...廉……颇让人打开平原城门放将军入城的!”
“也是我……廉...颇命令在平原津防守的齐军撤退,使得将军您的部队能够安然渡过平原津的!”
廉颇说话间似乎很有气势。
“是你帮我们赵军的?”
赵遂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
“我廉颇身为赵人,为赵国出力乃是理所应当!”
“你自己看看这个吧!”
“希望我们下次再见面时不会是敌人!”
廉颇把‘高唐大夫’的腰牌摔到了赵遂面前后,愤然离去。
赵遂这时看着地上廉颇砸过来腰牌,一脸的不知所措。
不知道是不是在后悔,因为自己的妒忌心,导致赵国少了一位日后的名将。
廉颇离开平原城后,带着苏秦妻儿驾着马车往西南一路而行,去往大梁找魏相田文去了,毕竟廉颇自己曾经也在田文府中作过客。
魏国大梁。
这日魏遫与田文终于从楚国回来了,虽然没请动鹖冠子,也没带回庞煖,但是庞煖的师兄吴行却跟着魏遫回来了。
魏遫这次楚国之行也终于了解到了鹖冠子,知道其不仅才学广博,更是教徒有方,有曾经鬼谷子之风。
鹖冠子有三个徒弟。
大徒弟周无擅长纵横之学,但是跟鹖冠子一样,不愿出仕。
二徒弟,吴行善长法家治国之学,本也受师命不愿出仕,但是在魏遫百般相请之下,最终还是随魏遫到了大梁。
三徒弟,就是擅长兵家的庞煖了,魏遫虽然没请动庞煖,但是庞煖也答应了魏遫,如果它日魏国有难时,庞煖身为庞涓之后,绝对不会对魏国坐视不理。
“吾王,您可算回来了!”
“您可知道如今韩国都城新郑,已经被楚军围困近三个月了吗?”
魏遫一入宫,还没来得及休息,冯谖就急切来到了魏遫面前。
“新郑被围三个月了?”
“看来韩国和楚国应该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吧?”
魏遫似乎不以为然。
毕竟魏遫心里早就盘算好了,自己回来之期,应该就是韩国新郑城破之日。
“是的,听闻暴鸢已经阻止了十多万韩军救援新郑,可惜全被楚军打散了,暴鸢如今也不知去向了!”
“恐怕韩都新郑近日就将不保了!”
冯谖继续介绍。
“既然这样,寡人明日让人通知乐毅将军,让他马上召集军队,备战吧!”
魏遫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76.新郑之战
韩国新郑。
“韩荃大夫,如今我们城中已经快没吃的了,百姓也已经饿殍遍地了,恐怕我们这新郑不日就将沦陷在楚军手中了!”
“而且现在守城士兵士气都甚是低迷,昨晚有几名士兵甚至都想逃出城去投降楚军了,结果被发现,射杀了!”
“现在相国在秦国一直未归,我们大王也已经好久没露面了,在这危机关头,可不能见不到大王啊!”
“您就让我进宫见大王一面吧!”
“我……!”
王宫大门处,负责守卫新郑的将领屈阜正不停的向堵在门口的中大夫韩荃诉着苦。
“唉……!”
“既然已经到了现在,我也不瞒你了!”
“我们大王在楚军即将到来之时就已经出逃了!”
韩荃有些无奈。
“什么?”
“大王早就出逃了?”
屈阜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大王早就知道新郑守不住了,所以已经提前去往了东周国避难了!”
“要是真守不住的话,明日我们打开城门向楚军投降吧!”
“这样总比楚军攻破新郑,到时候我们和家人都性命不保为好!”
韩荃似乎早已经想好投降了。
“投降?”
“我们投降了?”
“那我们韩国的王宫和先王宗庙怎么办?”
“楚军难道能保证我们韩国的王宫和宗庙完整吗?”
屈阜明显有些不想认命,毕竟自己曾经就是从楚国叛变来的,没想到自己现在居然被楚军围了城。
“我想今晚出去和那楚国主将昭睢谈一谈!”
韩荃说出了自己想法。
“你要谈随你,反正我屈阜就算战死,也不可能投降的!”
屈阜很明白自己作为曾经楚国叛将,投降后的下场。
“可是为了整个新郑百姓着想,我们能选择的只有投降啊!”
“将军您就别执着了!”
韩荃还想劝屈阜。
“你别劝了,我屈阜只有战死,没有投降的说法!”
“韩荃大夫,对不住了!”
突然屈阜拔出腰间长剑,一剑刺入了韩荃心房,韩荃瞬间毙命。
这时一旁宫卫立刻把屈阜团团围了起来,似乎要为韩荃报仇。
“你们又何必为一个只想着投敌的懦夫与我为敌呢?”
“如今大王舍弃了我们,国相舍弃了我们,我们自己还内斗,等着楚军攻进来看我们笑话吗?”
“大丈夫当战死沙城为荣,我屈阜宁愿死在楚军手中,也不愿意死在我们自己兄弟们手中,你们明白吗?”
“你们……如果还是我们韩国的热血汉子,现在就应该随我屈阜出城杀楚军去,即使死在沙场也比现在城中等死的强!”
屈阜越说越激昂了。
“好,我们随将军您出城杀敌去!”
这时一群宫卫似乎被说动了,立刻给屈阜让出了一条道。
“好,那你们现在一边跟我走一边城中喊起来!”
“大王、国相已经抛弃了我们新郑,我们新郑所有人都不能坐以待毙了,我们要出去杀楚军,我们宁愿站着死,也不能跪着亡!”
“大王、国相……!”
屈阜带着宫卫在全城不停喊起了口号。
果然不一会,整个新郑百姓都跟随起了屈阜。
屈阜于是命人冲入了国库,取出了全部武器,发给了所有百姓。
随后,屈阜带着这些宫卫、百姓、连同新郑所有守城士兵打开了西门,朝楚军杀了过去。
楚军在新郑西门外的军队,一下子见到如此之多拿着武器的士兵和百姓冲出来,一下子倒有些措手不及了,被打的节节败退,直到其它方向楚军全部汇合过来,才慢慢止住了颓势。
这时不远处有一高台上,有一两人正在其中瞭望着,正是乐毅与刚刚赶到此地的魏遫。
“吾王,现在该如何是好?”
“我们还要帮楚军吗?”
乐毅询问着。
“不帮楚军了,我们帮韩军!”
魏遫做出了自己决定。
本来魏遫命乐毅领了近二十万军队,此来是想趁楚军快破新郑的时候来捡便宜,与楚国瓜分韩国的。
但是当看到新郑百姓居然都拿起武器与楚军大战后,瞬间改变了主意。
于是乐毅听魏遫命令,带领魏军冲向了楚军,与韩军和韩国百姓并肩作战起来。
楚军本以为魏军是友军,来帮助自己处理这些韩国军队和百姓的,没想到魏军突然冲过来目标反而是自己了,瞬间被魏军冲的不知所措了。
“我们新郑的子民们,现在兄弟魏国前来我们支援我们,我们一起杀楚军!”
“杀楚军!”
“杀!”
屈阜这时见到魏军前来支援,直接开始高喊起来了。
由于魏韩军势更甚,楚军逐渐败下阵来,乐毅更是亲自斩杀了楚军副将景田。
昭睢见状,赶紧命令楚军撤退,但是如今哪里撤的了呢?
楚军兵败如山倒一般,士兵全部开始丢盔弃甲而逃,乐毅和屈阜分别带领魏军和韩军一路直追,最终追到鲁关才停下脚步。
此一战,魏军以伤亡八千,韩国军民伤亡五万的代价,大破了楚国四十万大军,楚军最后随昭睢逃回宛城的军队已不足七万。
魏遫待乐毅和屈阜追击楚军后,便与田文一起,带着几千人进入了新郑城中,开始安抚城中百姓。
“新郑的子民们,我们魏国不是不想救你们,实在是寡人之前因为私事,所以离开了大梁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你们韩国有难之事啊,所以才导致来没有及时来救援你们!”
“寡人为此深表歉意!”
“现在楚军已经被我们打退了,你们尽可回家安心生活了!”
魏遫首先向围在自己周围的韩国百姓解释。
“你身为魏王,你不在大梁,你去哪了?”
突然一韩国百姓质问。
“不瞒大家,我们魏王前段时间去了一趟楚国,拜访鹖冠子先生去了,不然也不会这么晚,才亲自带军队前来救援你们了!”
“而且你们韩王如今不也不在你们新郑吗?”
“这天底下,除了我们魏王把你们新郑百姓当自己人,肯亲自前来救援,难道还有谁?”
“想想你们韩国的大王吧,自己一个人逃走了,也不顾及你们的死活,这样无情无义的国君,能跟我们魏王比吗?”
田文开始替魏遫说话了。
“也是,我们韩王确实不是个东西!”
“相比较,魏王多么的贤明,有情有义!”
“既然如此,我们新郑百姓以后都跟着魏国算了!”
“是啊!”
“我们以后就跟着魏国吧!”
“好,我们以后就是魏国人!”
“恳求魏王以后能收留我们!”
“吾王!”
“拜见吾王!”
“……!”
这时所有新郑百姓全部统一跪在了魏遫面前。
77.魏并韩
魏遫知道现在不能太过着急,所以暂时没有回应新郑百姓的请求,直接带着几百名护卫,先去往了韩国王宫内。
到了王宫内,这时韩王的王后带着所有后宫女子和宦官也来跪迎魏遫了。
“你们韩王的母后呢?”
魏遫对着韩王后询问一句。
“我们的母后已经自尽了,她遗言让我们这些人以后服侍魏王您,而且希望魏王您能答应她一件事!”
韩王后眼角满是泪珠。
“这……!”
“有何事需要本王代办?”
魏遫有些吃惊。
“我们母后希望魏王您接手韩国后,能善待我们韩国的其它宗室子弟,至于那无情无义的韩咎,到时候随魏王您处置了!”
韩王后这时擦干了眼泪。
“听说你是赵国的公主,是吗?”
魏遫仔细打量了一番这韩王后,发现其大概只有二十来岁,果然是一代绝色美人。
“是的!”
“我叫赵瑛,当今赵王是我的胞弟!”
韩王后回应。
“原来你是赵王的姐姐啊?”
“那到时候,寡人派人把你送回赵国去吧!”
魏遫可不想落个夺人妻之名,尤其韩王还活着呢。
“不……我不回赵国!”
“求大王您千万不要送我回赵国了!”
赵瑛直接向魏遫磕头了。
“何必呢?”
“不想回赵国,寡人也不会勉强你的!”
魏遫赶紧命人把其搀扶了起来。
“谢谢魏王!”
“谢谢!”
赵瑛变得一副感激流涕模样了。
“算了,寡人来这韩宫也不是为别的,寡人听说韩宫中有不少周室典籍!”
“是吗?”
“你应该知道在哪吧?”
“带寡人去看看!”
魏遫早就听闻韩宫中藏有不少当年从郑国手中得到的珍贵典籍。
于是在赵瑛带领下,魏遫来到了韩宫典籍室。
魏遫首先在典籍室看到了一副巨大的龟壳,上面阴刻着数行商朝文字,记载了商王武庚迁都殷之事。
毕竟魏遫对甲骨文也有所研究,所以看得懂一些。
“大王,您看这个!”
这时赵瑛拿来了一块古老的木板。
“这……这木板中女子可真如仙女一般啊!”
“这世间真有如此之美人吗?”
魏遫不禁惊叹了起来。
“这副画相传是周幽王当年为自己美人褒姒所画!”
“大王您看,这上面还有‘褒姒’二字呢!”
赵瑛指了指画中刻画两个字。
“难怪画中人,那么美,原来是褒姒啊!”
“不过你与褒姒也相差不了多少啊!”
魏遫把眼光转到了赵瑛脸上。
赵瑛倒是很会意,直接开始对魏遫投怀送抱了。
几日后,乐毅与屈阜终于回到了新郑。
“大王,我们已经陆续夺回了被楚国占领的鲁关以北全部韩国故地,不知道大王打算如何处置呢?”
乐毅前来向魏遫禀报战况。
“既然新郑百姓不愿意再接受韩王统治了,所以寡人决定把韩国宗室子弟以及宗庙全部一起迁到汾水之畔的平阳去!”
“不知道屈阜将军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魏遫眼光转到了屈阜身上。
“大王英明,这样保全了韩国宗室和宗庙,到时候韩国百姓也不会有多大怨言了!”
屈阜很是赞同。
“好,那就这样办了!”
“不知屈阜将军您想要什么奖赏呢?”
魏遫当然不能忘了立大功的屈阜了。
“臣什么奖赏都不要,只希望以后能一辈子效忠大王您!”
屈阜也开始表忠心了。
“好!”
“那以后寡人让你镇守韩国故地,你愿意吗?”
魏遫想试探屈阜。
“当然愿意了,只要大王您以后有任何命令,我屈阜必当全心全意为大魏效力!”
“那就这样吧!”
“以后屈阜你就做郑君吧,整个新郑周边方圆五十里全部是你的食邑!”
“要是它日韩王归来,这新郑由不由他住,你做决定!”
魏遫需要屈阜来稳定韩国故地呢,毕竟现在韩王还出逃在外面呢。
第二天,魏遫让人把韩国王宫中的典籍全部命人装车拉回了大梁,至于韩国王宫中的珍宝,除部分贵重的随典籍拉回大梁外,全部分给了这次参战的士兵和百姓。
韩宫中的女子和宦官全部被遣散回了家,有些不愿走的,全部赏给了屈阜,至于韩王后赵瑛则随魏遫回了大梁。
同时,魏遫也下令,免除了韩国全部故地的三年租税。
东周国都巩。
“什么?”
“魏国吞并了我们韩国?”
“这魏王果然是狼子野心啊!”
“居然在背后捅我们韩国刀子!”
“……!”
韩王正在东周公大殿中发怒着。
“韩王,您就消消气、消消气吧!”
“如今您的韩国灭亡已成事实了!”
“您也怪不得魏国啊!”
“是您自己舍弃了您的子民,逃来我们这里的!”
东周公走过来劝说韩王。
“放肆!”
“我们韩国什么时候灭亡了?”
“寡人的韩王没亡!”
“寡人的韩国还在!”
“寡人要回新郑去!”
韩王此时犹如疯了一样。
突然这时从殿外冲进来了一群拿着剑的武士,把韩王团团围在了其中。
“君父,都这个时候了,您还理这个疯子干什么?”
“赶快把他处决了,献给魏王去,不然到时候魏王如果怪罪下来,我们这东周国还保的住吗?”
原来这群武士中其中一人是东周公的儿子。
“这……这……我们怎么能杀韩王呢?”
东周公有些怕了。
“您不动手,我动手!”
随着‘咔’的一声,韩王头颅直接被东周公的儿子斩了下来,一代韩王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秦国咸阳。
“君上,如今魏国吞并了韩国,我们秦国必须要赶紧想办法啊,不然以后我们秦国将再也没有机会东出中原了啊!”
楼缓急匆匆来到了秦王面前。
“可是我们如今秦国能干什么呢?”
“我们秦国自从上次被五国侵略,就已经元气大伤了,就算现在出兵,还能打的过魏国吗?”
秦王似乎很是无奈。
“我们不是有白起将军吗?”
“让白起将军出兵去讨伐魏国啊!”
“实在不行,我们让白起将军伐赵也行!”
“如今赵国与齐国正在东面交战,我们可以趁机攻打赵国,夺回河西之地啊!”
楼缓向秦王出计。
“我看楼缓你就是想借魏国威胁来劝寡人伐赵的吧?”
“寡人知道你与赵国有仇,你直说伐赵不就行吗?”
“何必跟寡人绕弯子呢?”
秦王看出了楼缓意图。
78.吴行变法
“大王,如今韩国新并,正是我们魏国进行变法的大好时机,所以我已经为您拟好了一套变法强国之策!”
吴行让人挑了一箩筐书简来到魏遫面前。
“先生您来大梁才不足一月,就为寡人制定好了变法之策?”
魏遫望着一筐竹简,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我吴行虽然随我恩师隐居深山,但是对天下形势以及各国情况看的甚是明白!”
“当到了大王您的魏国后经过数日详细了解,也大致已经知道您的魏国该如何变革了!”
吴行此时满脸的自信。
魏遫命人从竹筐中把吴行所写竹简,按顺序一一递过来查阅了起来。
其中第一条,重新划分土地,明确划出士、农所属土地。
严格按全境每座城以现有规格方圆五里之外皆为农地,农地实行均田制,按人口户籍重新分配,其它贵族,商贾等不得侵占农民任何土地,如有侵占之事重法治之。
第二条,重申李悝变法之策,除李悝、吴起、乐羊、庞涓、公孙衍和国君亲自封赏人员有三代世袭爵位俸禄资格外,其他人爵位全部不再世袭。
这些人中除了公孙衍和庞涓孙子还在,其他人能享三代爵位俸禄的早已经不再世了,不过魏遫依然还是优待了这五名功勋的后人,所以世袭已成为名义上的了。
第三条,国法大于一切,所有罪犯,依李悝变法之法经为大纲论之,免除诛连妻母之罪,改为一人犯重罪,诛连除罪犯外的全家之长,以子不教,长之过,处之。
第四条,明确军队爵位品级。
军队爵位品级依次为大将军、左禆将、右禆将、国尉、万户侯、中尉、千夫长、都尉、百夫长、士卒长。
第五条,制定军功赏罚制度。
战场杀敌三人者赏贝币,过十人者升士卒长、赏家属布币一,过百人者赏三釿,升百夫长,以此推之。
第六条,集权。
重新规定魏王权利大于一切,任何人不得违逆。
第七条,税赋制。
所有工商业税收国入四成,田地税收国入三成,若遇灾年免除全年田地税赋,所有税收由国君委派专人负责收取,其他人无权干预。
第八条,征兵制。
所有新入伍士兵,家属享补贴钱财,免全家一年赋税。
第九条,封君制。
封君可享护卫三百人,营建宫室规格不得超过王宫三成,在其属地只有权享受百姓赋税,但无权征集军队以及干预官员行事,所有封君之地主要官员,皆需国君任免。
第十条,铜铁制。
所有铜铁皆归国有,除民用器具和生活必须器皿外,任何人不得私藏铜铁,一经发现重罪论之。
十一条……!
魏遫看完这全部二十一条后,瞬间对吴行心生敬佩起来。
“这一、五、七、九需要缓一缓!”
“这第一条,改田可以用现在河东人少之地试一试,毕竟我们魏国想要彻底改变如今田地局面,没那么容易!”
“这五条,军功赏罚制,对如今魏武卒不适用,等寡人重新练一只新军出来吧!”
“七条,税赋制牵扯利益太大了,也得缓一缓,等我们我们大魏稳定了再实行!”
“九条,封君制也是跟税赋制度一样,我们如今还得靠这些人打天下呢!”
魏遫提出了自己意见。
“可是这田地与税赋是最重要的,若不实行,我们魏国国库哪能充裕,又如何强军呢?”
吴行提出来自己意见。
“那这样吧!”
“寡人委任你先去河东替寡人选几个地方,试行一下这税赋和田地制,如果可行,到时候我们在全境实行也有了基础!”
魏遫也想试试吴行这变法之策到底会引发什么效应,而河东正是前些年秦魏交战的主战场,人烟稀少的多,最适合进行适验了。
赵国邯郸。
“启禀吾王!”
“河西传来急报,秦国出师十万,朝我们河西虎视眈眈而来!”
河西官员赵病匆匆来到了赵王面前。
“秦国又出兵攻打我们赵国了?”
“难道我们河西还守不住十万秦军吗?”
赵王有些疑惑。
“河西本来有七万守军,但是因为吾王您要伐齐,所以把河西军队精锐调走了三万,所以如今恐怕难以抵挡秦军啊!”
赵病解释。
“那晋阳和云中、九原的军队不能增援河西吗?”
赵王便问。
“我来前也托人送信给北方驻守的祝绛将军了,可是祝绛说最近匈奴、胡人频繁扰境,若是调走云中九原军队恐怕这两地会重新被匈奴和胡人占领啊!”
“而晋阳自上次五国伐秦,就已经没有多少驻军了,又如何能增援河西呢?”
赵病继续解释。
“那如今如何是好呢?”
“现在我们赵军刚刚攻下齐国高唐,宋国和燕国也已经开始与齐军交战了,正是伐齐的大好时期,如果撤军,那不是给齐军反扑机会了吗?”
赵王瞬间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听闻南方魏国借楚国伐韩之机,不仅大败了楚军,还吞并了韩国,恐怕正需要求得外面支持,不如我们赵国暂且先以恭贺魏国吞并韩国的名义,向魏国借兵抗秦吧!”
赵王十三岁的弟弟赵胜在一旁说话了。
“这魏国吞并韩国,寡人决不能同意,寡人还正准备伐齐胜利后,联合各国一起讨伐魏国,同它算账呢!”
“寡人怎么能就这样认可魏国吞并韩国呢?”
“如果我们赵国同意魏国吞并韩国,那下一个被魏国吞并的就是我们赵国了!”
“此事绝不可行!”
赵王态度很是明确。
“可是如今我们不向魏国借兵拒兵秦,又能向谁借兵呢?”
“难道您能亲眼看着我们赵国死伤了数万子弟换来的河西之地又再次被秦国夺回去吗?”
“而且我们赵国只是暂时承认魏国吞并韩国,但是他魏国虽然吞并了韩国,难道那些曾经跟从了韩国数百年的子民都会认可被魏国占领吗?”
年纪轻轻赵胜似乎很想在自己兄长赵王面前表现。
“你的意思是我们赵国先暂时承认魏国吞并韩国,日后只要集合韩国旧民,依然有机会从魏国手中光复韩国,是吗?”
赵王询问。
“是的,我们赵国如今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河西之危啊!”
“望王兄您能深思!”
“我愿意作为使者去出使魏国,求得援军!”
赵胜继续表现着。
“好,就这样办吧!”
“没想到胜弟你居然都成长起来,看来以后寡人身边终于能有个信得过的人了!”
赵王此时对自己这弟弟赵胜甚是满意起来了。
79.田文宴客
魏国南部的襄城。
田文从新郑与魏遫分别后,暂时回到了自己在魏国的封地襄城。
由于田文在魏国得势,瞬间不少田文曾经的门客们,纷纷来到了襄城。
田文并没有太过计较曾经的过往,还是安排千人宴,招待起了这些人。
“诸位远道而来这南方的襄城,一路奔波都辛苦了!”
田文首先作为主人,亲自出来邀请宾客了。
“我们这点奔波之劳,哪里比得上国相您的日理万机之辛呢?”
“在下谋士郑同,拜见国相!”
一个中年男子首先来到了田文面前。
“原来先生是位谋士啊,请上座!”
田文示意手下给郑同安排的上座。
“在下韩聂,学过几年兵法!”
“特地从新郑来拜见国相您的!”
一个叫韩聂的男子走了过来。
“新郑来的啊!”
“我不巧也是刚从新郑回来的!”
“安排上座、上座!”
田文笑着用手示意。
陆续有几十人都被田文安排在了上座。
这时有一叫芒卯的男子来到了田文面前,结果已经没有上座了,芒卯第一个被安排在了上座之侧。
“为什么它们都能上座?”
“我芒卯难道不如他们吗?”
“我芒卯可是在薛地时候就跟随主君的啊!”
“这不公平、不公平!”
芒卯这时候愤然起身发泄起来,一下子惹的所有人目光全转到了芒卯身上。
“芒卯先生,您莫生气,我们主君并不是刻意要安排您的座位的!”
“您应该也看到了,我们主君都是按前来的先后顺序安排座位的,您来的时候刚好没有上座了,所以您理解一下吧!”
田文身边管家赶紧去向芒卯解释了起来。
“我芒卯不干,我就要上座,今日没有上座我就走了!”
芒卯似乎听不进劝。
“既然这位先生这么喜欢上座,我让给你就是!”
有一十来岁少年突然走过来,主动前来向芒卯让座了。
芒卯坐到这少年位置上才消了气。
田文自然也注意到了此事,便让管家去打听少年身份。
一经打听才知道这少年名叫范雎,也是特意来投靠自己的。
“薛君,您不认得我了吗?”
当宾客都进入的差不多了,田文便准备回去更换衣物,这时突然有一人喊了田文一声。
“廉颇?”
“你怎么会来襄城这南方之地呢?”
“快...快入内来!”
田文转身一看,居然来人是廉颇,有些惊喜。
“不止我一个,我还带了苏秦先生的妻儿呢!”
廉颇指了指身后不远处一辆马车。
“什么?”
“苏秦先生妻儿怎么会同你一起来了!”
田文听说苏秦妻儿被廉颇带来了甚是好奇。
“此话说来过长,以后再慢慢同您说吧!”
廉颇走回马车处迎下苏秦妻女后,随着田文进入了府中。
宴客结束后,田文命人在自己府中一侧空地开始为这些宾客建住处,对其进行安置。
田文在这些宾客中,对主动让座给芒卯的范雎是尤为看重,所以让其作了自己随从,每日跟着自己。
这日,田文终于有了空,便约廉颇在一厢房交谈了起来。
“廉将军,听闻你为赵国立了数次大功,为何会这般遭遇呢?”
田文有些好奇。
于是廉颇把自己从五国伐秦到来投奔田文经过都讲诉了一番。
“原来还有这事!”
“看来那赵国的赵遂将军可真不是个好东西啊!”
田文不禁为廉颇经历感到同情。
“可不是吗?”
“赵国有他在,迟早亡也!”
廉颇提起赵遂,似乎还是满肚子气。
“既然如此,廉将军就莫生气了!”
“正好我们魏国正稀缺您这样将才,到时候你随我一同回大梁就是了!”
“我这次回襄城邀请宾客就是我们魏王的意思!”
“毕竟我们招贤台虽设立,但是真正选拔出来的人才寥寥无几,所以魏王希望让我来襄城重新招贤纳士试试,没想到这次效果如此之佳!”
“不仅得到了廉将军你的回归,而且还有了小范雎、郑同、韩聂、芒卯这样的出众之才!”
田文提起这些人,似乎很是满意。
“芒卯?”
“他不是那个不懂礼数,而且与众宾客都不甚和睦的莽夫吗?”
“而且听闻之前您在齐国没落的时候,他可是第一批离开您的人啊!”
廉颇似乎对芒卯也有些听闻,毕竟廉颇曾经是在田文没落时,才去薛地投靠田文的。
“往事了,何必再提呢?”
“而且我们魏王现在重视人才,讲究人尽其才,只要他芒卯不过分就没事了,不懂礼数以后吃多点教训,不就慢慢也懂了吗?”
田文表现出了自己一贯大度。
“也是,还是相国您懂得多,廉颇我受教了!”
廉颇心里当然是佩服田文的了。
魏国大梁。
“启禀吾王!”
“宫外有位自称赵国公子的少年要来觐见您!”
一宦官来向正在书房翻看典籍的魏冉禀报了。
“赵国公子?”
“是赵国哪位公子?”
“他来所为何事?”
魏遫也知道如今秦国已经出兵攻打赵国河西了,如今赵国公子前来的目的肯定是为此事。
“听说是赵胜公子!”
“是赵王派他来见恭贺吾王您的!”
宦官回应。
“赵胜?”
“日后那位平原君赵胜吗?”
“年纪轻轻居然就来出使我们魏国了?”
“看来寡人要好好看看这位平原君到底是什么模样了!”
魏遫嘀咕了一番,然后让宦官去请赵胜了。
不一会,魏遫到了大殿门外,这时冯谖与一少年公子此刻似乎正在其间交谈着。
“你们赵国这次被秦国攻打就来向我们魏国借兵,我们魏国为什么要借兵给你们赵国呢?”
“我们魏国借兵给你们赵国有什么好处呢?”
冯谖正质问着少年。
“因为你们魏国与我们赵国有三晋盟约在,所以我们赵国被攻打了,你们魏国依盟约理应来救!”
“我此行是代我们赵王来恭贺贵国吞并了韩国的,这不就是好处吗?”
少年回应。
“可是当楚军兵围新郑的时候,你们赵国为什么不依盟约援救韩国呢?”
“你们赵国自己先不遵约,现在倒想让我们魏国遵约了?”
“什么时候恭贺也能算上好处了吗?”
冯谖又问。
“我们赵国自从楚国伐韩之时,就已经与齐国开战了,试问我们赵国与天下间最强的齐国交战,还敢分兵力去援救韩国吗?”
“若真是分了兵救韩国,那到时候难道我们赵国坐视齐国攻入我们自己的国都邯郸吗?”
“到时候我们赵王如何面对自己国中子民,如何面对赵氏宗祖呢?”
“所以我们赵国也想遵约,但是有心无力啊!”
“如今列国听闻贵国吞并了韩国的消息,恐怕都是震惊之状,肯定都会想方设法联合我们赵国一起齐心来讨伐你们魏国了!
“如果我们赵国首先来恭贺贵国吞并韩国,到时候恐怕列国态度就会转变了,讨伐贵国之事,缺了我们赵国也就不会那么齐心了!”
赵胜回答的甚是从容。
80.赵胜见魏遫
“本王道是谁来了呢,原来是赵国的公子胜来了啊!”
魏遫打断了冯谖与赵胜谈话。
“赵国公子胜拜见魏王!”
赵胜一见魏王到来赶紧行礼。
“不必多礼了!”
魏遫用手示意了一下。
“你们赵国想来向我们魏国借兵!”
“是吗?”
然后直接开口入主题了。
“是的!”
“还有代我们赵王来恭贺贵国吞并韩国的!”
赵胜见到魏遫没有丝毫紧张。
“你们赵国想借兵,恭贺就不必了!”
“你们赵国需要与我们魏国重新拟订一份盟约,同时你们赵王要亲自向天下昭告,支持韩国并入我们魏国之事!”
“不然此事没得谈!”
魏遫直接表明自己态度。
“重新拟订一份盟约?”
“不知是何盟约呢?”
赵胜询问。
“来人,拿笔墨、简牍过来!”
魏遫开始亲自书写起了盟约书。
不一会,几百字的盟约书书写完毕后,魏遫让人交给了赵胜。
“魏王,您是让我们赵国与您魏国结盟约之好,以后共进退!”
“我们魏赵不仅要共质公子于对方,还要各娶对方之女为王后?”
“这个条件不合适吧?”
“况且我们赵王已经娶了韩国公主为王后了,而且魏王您早前从秦国迎娶的王后去世后,可是一直未立后呢!”
赵胜似乎对此盟约有些不满意。
“韩国现在不是被本王的魏国吞并了吗?”
“既然韩国已经不存在了,那你们赵国还要韩国王后做甚?”
“所以你回去让你们赵王好好考虑一下吧!”
“本王提的条件都是真心与你们赵国永结魏赵之好,没有一丝的图谋你们赵国之心。”
“就这样吧!”
“什么时候你们赵王公告天下,与我们魏国结盟,并承认韩国并入我们魏国事实后,我们魏国军队立刻就可以踏入河西援助你们赵国了!”
魏遫也不想跟这赵胜浪费时间了。
待赵胜离开后,魏遫与冯谖交谈了起来。
“如今我们魏国吞并韩国之事,恐怕会招至众怒,不知先生有何好的办法化解呢?”
魏遫求教冯谖。
“本来我们魏国是没有好的办法应对的,但是秦国攻打赵国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啊!”
“现在赵国又主动来与我们魏国示好,国君您英明的让赵国首先承认了我们魏国,这样至少让我们魏国有了消化韩国的底气啊!”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拉拢楚国,那到时候对我们魏国将是大大有利啊!”
冯谖提出了自己意见。
“现在去拉拢楚国?”
“楚国可是刚被我们大魏打败,对我们大魏仇视之心可想而知,又如何能拉拢的了楚国呢?”
魏遫觉得有些难。
“如果吾王您愿意把之前垂沙之战后得到的比水以北到楚方城之间方圆百里的土地,归还两座城池给楚国,然后再承认楚国现在占领的宛城到鲁关之间土地,这样的话,我想楚国一定能既往不咎,与我们魏国重新结好的!”
“然后我再以帮楚国夺得商於之地为诱惑,约其一道伐秦救赵,到时候我们魏国与赵国、楚国组成纵向联盟,就不用再担心我们大魏会处于四面为敌之状了!”
冯谖又继续讲述。
“我们魏、赵、楚三国组成纵向联盟的主意确实不错,不过先生您要去楚国,可得注意自己安全啊!”
魏遫觉得冯谖此计不错,即使不成功,至少也能暂时稳住楚国。
齐国临淄。
“国相,寡人准备明日带你一起亲征赵国,让您见证一下我们齐国真正的实力!”
齐王突然兴致勃勃的把刚刚当上相邦的苏秦请来了王宫中。
“大王您要亲征?”
苏秦透露出一丝不敢相信的表情。
“是的,今晚你就收拾一下,准备随寡人一道启程吧!”
齐王一副信誓旦旦模样。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齐王带领苏秦到达了济水之畔的历城。
因为此前赵国已经连下齐国十五城,在济水西岸驻军准备攻打历下了。
“赵国如今军队全在对岸了吗?”
齐王叫来主将匡章询问。
“是的,二十多万赵军已经全在济水西边了!”
匡章回应。
“好!”
“那我们的军队集结完毕没?”
齐王又问。
“我们四十万大军也已经全部集结于此了!”
匡章回答。
“好,寡人忍了赵军这么久了,等的就是今天!”
“你现在先吩咐下去,所有士兵整军待发,今日午时前把济水给我堵死,让赵军尝一下被济水淹没的滋味!”
“然后再给我命令在济水西岸潜伏的士兵去堵赵军后路,围杀那些被水淹的赵军!”
“最后全军出击,不要放过一个赵军,本王要让这二十多万赵卒全部葬身于济水之中!”
齐王下了军令。
原来齐王听匡章之建议,故意在赵军没越过济水之前,对其采取不抵抗政策,好让赵军轻敌,而自己早已经命人悄悄开始在济水东岸修好河堤,准备等赵军到达济水西岸后堵塞济水,以水攻为先,兵攻为后的战略。
“启禀将军!”
“有士兵在河边发现济水河床似乎在逐渐升高!”
副将翟强前来向主将赵遂禀报。
“济水河床在升高?”
“莫非是齐军堵塞了济水,想水淹我们军队吗?”
“赶紧吩咐所有士兵,暂时后撤!”
赵遂下令。
但是由于几日前刚经历秋汛,洪水涨的太快,没来得及撤退的赵军迅速被人洪水冲走。
赵遂带着大部队虽然逃过了洪水的侵袭,但是遇到了齐军的堵截,还好副将翟强及时斩杀了几名逃跑的士兵,暂时稳定了军心,勉强突破了齐军数次的堵截,但是随之而来前方面对的却是等候已久的三十多万齐军。
于是赵、齐在济西进行了一场大战,兵戈声、嘶吼声,惨叫声传到了数里之外。
齐、赵战场西面十里之地。
“将军,齐、赵已经在前方大战了,我们需要去支援赵军吗?”
有一副将前来禀报刚刚到达此地的宋军主将臧子。
“燕军到了没?”
臧子询问。
“燕军还没有消息!”
副将回应。
“那齐、赵战况如何?”
臧子又问。
“齐军军队士气皆强于赵军,恐怕赵军必败了!”
副将继续回应。
“赵军若大败,那齐国下一个要攻打的就定然是我们宋国了,唇亡齿寒,我们不能不救!”
“你赶紧命令下去,我们要全力援赵,不可有任何怠慢!”
宋将臧子带领宋军直奔齐、赵战场而去了。
81.魏赵联姻
虽然宋军前来支援了赵军,但是毕竟赵军士气实在太过低迷,只得随着友军宋军一起边战边退,直到燕军的出现,才勉强止住了颓势,两方在高唐东南十里重新对峙了起来。
“这次可多亏了你们宋国和燕国军队的援助啊,不然我们赵军这次恐怕就得遭齐军算计全军覆没了!”
赵遂这时终于能缓了一口气了。
“刚才我让人清点了一下士卒,你们赵军还剩十五万军队,加上我们燕国十万士卒和宋国的七万士卒,其实也不次于齐军多少的!”
“我们还有与齐军一战的实力,所以赵遂将军您也毋须太过担忧!”
燕将剧辛安慰赵遂。
“这次都怪我轻敌,导致我们赵军如今损兵折将如此之严重,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去面对我们大王了!”
赵遂似乎一脸的丧气之状。
“我也听闻过将军与齐军这段时间的战况,确实怪不得将军您,只怪齐军太过狡诈!”
“我觉得为今之计我们应该提起三军士气,找机会与齐军再战,一举击溃齐军才是!”
臧子可不想看到赵国退兵,所以希望劝赵遂整备军队与齐国再战。
“可是我们现在胜算在哪?”
“齐军会给我们机会吗?”
赵遂一脸迷茫。
赵国邯郸。
“启禀吾王,齐军在济西大败我军,幸得燕军和宋军赶来支援,如今才勉强与齐军在高唐对峙起来!”
清阳令栾清跪到了赵王面前。
“我们赵国败了?”
“为何会败?”
赵王有些不敢相信。
“齐国是以欺诈之术打败我军的!”
栾清把经过与赵王讲述了一番。
“看来都是寡人太过自信了,太过自信了,才酿成如今之局面啊!”
“东面伐齐失败,西面秦国又在攻打我赵国!”
“这……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赵王此刻简直是一筹莫展。
“吾王您这是怎么了?”
这时李兑来到了赵王面前。
“李相啊,正好你来了,寡人现在因为与齐、秦之战,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
赵王见李兑来,赶紧问其意见。
“公子胜不是从大梁带回了魏王的盟书吗?”
“昨日我也看了一番,其实也无甚苛刻之处,大不了您重新迎娶一个魏国王后,再让公子胜质于大梁,这样不就能解西面秦国之危了吗?”
“至于齐国,我们赵国如今应该及时止损,大不了割让几座城池与齐国讲和吧!”
李兑说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寡人不甘……不甘啊!”
“不仅伐齐没有取胜,反而大败,还有魏国吞并韩国之事!”
赵王似乎不愿意接受现实。
“可是为今之计只能如此了啊,大王您得为我们赵国以后着想!”
“相信只要我们赵国休养生息个几年,到时候一定还会有更好争霸天下机会的!”
李兑安慰赵王。
魏国大梁。
“恭喜吾王!”
“这次我们魏国终于又将要迎来新的王后了!”
“可喜可贺啊!”
“我们大梁可好久没这样喜事了!”
这日正是赵国公主入宫的日子,所以田文第一个来恭贺魏遫了。
“有什么好喜的,不过是与赵国的政治联姻罢了!”
魏遫似乎对今日大喜之事并不以为然。
“吾王,听说赵国公主长的可是如天仙一般,更甚他姐姐赵瑛呢!”
“您把赵瑛带回魏宫这么久,应该也玩腻了吧,正好不可以尝尝鲜嘛!”
田文故意小声在魏遫耳边说着。
“尝什么鲜?”
“寡人的魏宫可不缺姿色上乘之女,又何必稀罕一个赵女呢?”
魏遫此时心里突然想起了苏紫,毕竟已经好久没她消息了。
“启禀吾王!”
“宫外有一叫蒙骜男子,说是受苏紫姑娘委托,有一封书信要亲手交给您!”
魏肴突然来到了魏遫面前。
“蒙骜?”
“可是上次在齐营营救过寡人的那个蒙骜吗?”
魏遫一听蒙骜之名,瞬间想了起来。
“这属下不知啊!”
魏肴毕竟之前没见过蒙骜。
“赶快去请,请进来!”
“一定要以贵客之礼请进来,知道吗?”
魏遫怕侍卫怠慢了,所以提醒,毕竟自己现在更着急想知道,苏紫到底会给自己写什么信。
不一会,蒙骜被请了进来。
“吾乃蒙骜是也,拜见魏王!”
蒙骜首先向魏遫行礼。
“免礼……免礼!”
“果然是有一派名将之风啊!”
魏遫见到蒙骜后,见其虎背熊腰之状,俨然已经有了一大将形象。
“这是苏紫姑娘让我给魏王您带来的书信!”
蒙骜从怀中掏出了一黄颜色绣满了文字的丝帛,交给了魏遫。
丝帛文字之意是先恭喜魏国吞并了韩国,然后又恭喜魏遫迎娶了赵国王后,中间夹了一段苏紫感谢魏遫在大梁学宫外把自己外衣借给其御寒的事情,最后就是说蒙骜十分有才,善于兵事,希望魏遫能对其重用。
魏遫看完苏紫所绣这丝帛,把其藏入了自己衣袖中沉默了许久。
看来苏紫并非真的对寡人无意,不然他也不会在绣字刻意提到借衣之事!
虽然她没有向寡人提及魏丑夫之事,但是寡人知道一定是有她的帮忙,在秦太后身边的魏丑夫,才会愿意帮助寡人的大魏的!
苏紫这个时候还想着帮寡人,居然还把日后的名将蒙骜给寡人送来了!
可是寡人为了大魏一统,实在是无法顾及那些儿女私情!
难道寡人真是愧对她了吗?
……!
魏遫心里一直不停嘀咕着。
“吾王!”
“您的新王后已经到了宫门外了!”
“您该赶紧出去迎接了!”
魏肴这时又来到了魏遫面前。
“赵公主到了吗?”
“好,寡人现在就出去迎接!”
魏遫让人整理了一下衣物,然后出去迎接赵国公主了。
各种仪式酒宴结束后,魏遫回到了自己的寝宫,这时赵公主早已经躺于卧榻之上等候了。
“你叫什么名字?”
魏遫带着一丝醉意,走到卧榻前询问。
“我……我叫赵…赵殷绮!”
床上一少女紧张微弱的声音回应过来。
“赵瑛…………绮?”
魏遫听这名字这不是与其姐姐赵瑛的相似吗?
“不是瑛,是殷商的殷,我叫赵殷绮!”
赵殷绮知道魏王读错了自己名字。
“哦…赵殷绮啊!”
“你是赵王的妹妹?”
魏遫又问。
“是的!”
“当今赵王是我兄长,我乃赵国七公主!”
赵殷绮回应。
“这样啊!”
“你自己先休息吧!”
“寡人今日还有点国事需要处理!”
魏遫带着半醉之意离开了。
82.新兵入河西
河西少梁。
“秦将白起两个月来已经攻陷我们河西二十余城,近日幸得你们魏国前来支援,才勉强保住少梁到龙门间的四座关隘要地!”
“如今不知诸位将军对抵御秦军有何计策,尽可到来!”
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将牛翦担任了此次赵国防守河西的重任。
这时魏赵两军在此的主要将领都聚集在了一起。
而魏国援军,总数四万有余,则全由新军组成,廉颇、芒卯、韩聂、田驹各领一万,由不久前受田文劝说,来投奔魏国的田武掌军。
这其实也是魏遫的主意,魏遫想借这次河西之战对田文举荐的这四位新人考验一番,顺便也试试刚练出来的新军。
“如今秦军势强,我方势弱,不可力敌,当智取!”
芒卯首先第一个出来建议了。
“智取?”
“那不知这位将军有何智取的办法呢?”
牛翦询问。
“少梁以西尽是崇山峻岭,以北是我们在河西仅剩的几座关隘之城,以西是大河,以南平川甚多!”
“要是两军开战,我们正好借地势之优,以你们赵军的千余骑兵为先锋,去冲击秦军阵型,到时候秦军阵型一乱,我们不就有机会大败其了吗,到时候一马平川而下,整个河西之地不就夺回来了?”
芒卯提出自己意见。
“秦军哪有那么蠢,会在我们占据地形优势之下与我们交战?”
“而且我们赵国这一千骑兵练之不易,这样轻易去冲击秦军,恐怕会全部折戟啊!”
赵军前来督师的赵豹(此赵豹乃当今赵王之胞弟,赵胜之兄)似乎不同意此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魏、赵两军汇合了,但是实力依然不及秦军,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先修筑好防御工事,等秦军来主动进攻,我们找机会反击就是了!”
韩聂也说出自己意见。
“等秦军来进攻,这般太被动了,防御工事肯定要修的,不如我们现在还是先派一只先锋,去刺探一下秦军动向再做决定吧!”
廉颇也提出了自己看法。
“我支持廉颇的意见!”
“那就由我带人作先锋,去刺探秦军虚实吧!”
田驹自告奋勇。
“田驹你经验太浅了,到时候打草惊蛇可不好,还是由我廉颇去吧,毕竟我与秦军在这河西交过战,对其也甚是熟悉!”
廉颇似乎早打算好了。
“既然这样,就由廉颇将军去刺探敌情!”
牛翦同意了廉颇请求。
于是廉颇带领的自己手下一万士卒,开始身披茅草,悄悄开始向秦军方向潜伏而去。
毕竟这些人都是新军,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所以临行前,廉颇先把这些人召集了起来。
“将士们,我知道你们都是第一次经历战争,难免有些激动和兴奋!”
“但是我告诉你们,军令如山,本将军命令必须严格遵守!”
“如有违逆,就犹如它一般!”
廉颇直接举起弓箭,朝旁边一稻草人连射三箭,而且每箭基本都是正中稻草人心房之地,毫无偏差。
“将军果然好箭法!”
“真是好箭法!”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如将军您这般啊!”
“……!”
士兵们都向廉颇投来了羡慕眼光。
“不用羡慕本将军,你们以后只要勤快,多练习,迟早会有本将军这般功力的!”
“今日我们是要去刺探敌情,所以你们这些人一定不要过于张扬,要是有谁惊扰到了秦军,那就别怪我廉颇到时候不讲情义了!”
“而且我们新军虽然实行的是以斩获敌军人头,来累计的军功制,但是如有恋战不听令者,不仅之前所有斩获人头归零,而且回到军中还要受到重罚!”
“希望你们明白!”
“好,如果都没问题,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出战了!”
廉颇最后提醒一番。
这些新兵都是最近半年刚招来的,实行的乃是不同于之前魏武卒那种高薪政策,而是改为了依靠军功晋级爵位和俸禄的制度。
见士兵一个个都是斗志昂扬,于是廉颇带着人首先在附近割了大片茅草,披在身上,开始朝秦军营地靠近。
不一会,离秦军驻扎之地已不足三里。
“将军!”
“我们在前方又发现了秦军斥候活动迹象,人数好像有十来个,都穿着一身当地百姓服饰,我们还要继续避这些人吗?”
探子回来向廉颇禀报,这已经是廉颇遇到第三波秦军斥候了。
“不必了!”
“正好我教教兄弟们如何处理这些斥候!”
“如今进入秦营去!”
于是廉颇找了几个脑子好使的士兵,跟着自己悄悄开始朝这些秦军斥候靠近。
“白起将军让我们来这巡视敌情可真没意思,听说那魏赵联军加起来数量也不及我们秦军,那些魏军更是一群刚招来的新兵,打他们不是跟大人打小孩一样吗?”
“要我是白起将军,我早就带人直接去攻下前方少梁城了,何必这般浪费时间呢?”
“我们就算不巡视,谅这些魏赵军队也不敢来主动冒犯我们秦军啊!”
“可不是吗?”
在秦军斥候中,有一身高八尺汉子不禁抱怨了起来。
“白起将军就是太过谨慎了,做事总是疑神疑鬼的!”
“要我是我们秦军主将,我现在直接让所以兄弟们都躺在帐中睡大觉得了,何必冒着这寒风出来受这等苦呢?”
另一长的同样消瘦男子也附和起来。
“你们两个就别在这里抱怨什么了,白起将军既然这么吩咐我们,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听命令就是了!”
“如果你们再这般抱怨,小心我回去把你们原话告诉将军,看将军怎么处置你们!”
其中有一圆脸汉子出来提醒这两人。
“你去告啊?”
“我们等着你去告呢!”
八尺汉子有些不满了。
“算了、算了!”
“我们到那边尿尿去,别跟他一般见识了!”
消瘦男子拉了拉八尺汉子。
于是两人来到一旁茅草中小便了。
两人才刚动裤子,突然身后不知从哪出来几人,直接锁喉后,结束了两人性命。
于是有两人立刻换上这两汉子的衣物,包上了头和脸,这两人正是廉颇与一名下属。
恰好这名下属身高与那八尺汉子相差无几,廉颇身材与那消瘦男子也差不多。
随后廉颇和这名下属回到圆脸汉子所在处,趁机先处决了圆脸汉子,然后又陆续把队伍中其它斥候全部杀死了,全部换成自己人,开始去往秦军营地了。
83.廉颇探秦营
“将军不是让你们巡视营地周边吗?”
“怎么你们这么早就回来了,一个个还是遮头捂面的?”
秦军营地一看守将领质问刚从外面回来的一队斥候。
“这不天气太冷了吗?”
“您就通融一下,让我们早些回去歇息吧!”
其中一名斥候,偷偷往这看守将领手中塞了一些钱财。
“好吧,下不为例!”
看守将领倒是挺好说话,偷偷收下钱财后,就放几人进入了。
这支斥候队伍,正是廉颇和其下属。
廉颇带着几人进了营地后,首先通过询问,找到了自己几人住处,开始假装睡觉。
到了半夜士兵都睡着时候,廉颇偷偷起来叫上所有人穿回秦军衣装,到了营地外面,找了一个地方,悄悄作了一番吩咐,以两人一队,开始去四处查探秦军营地状况。
而廉颇自己带着一人更是悄悄来到了白起大帐外,往其内查探了起来。
这时已过子时,白起居然还没有入睡,似乎还在一个人对着一副河西版画研究着战术。
“赵国还有四万残军、魏国四万新军,一起八万!”
“如果我军去攻打少梁城,它们必然死守,这样即使攻下少梁城也得不偿失!”
“如果我军能把赵、魏军队引出来,对其全歼,那才是最佳战略!”
“可是如何才能引出它们呢?”
“是谁在外面?”
“是谁?”
白起似乎发现了帐外有些动静。
“没事,是刚才有两名士兵睡着了梦游,刚才闯到您的大帐外了,我已经代您训斥了它们一番!”
不一会,进来一个将领向白起报告。
“梦游?”
“我们军中经常出现士兵梦游之事吗?”
白起有些生疑了。
“好像偶尔会有!”
将领回应。
“哦…那没事了!”
“你出去吧!”
白起暂时放下了疑心。
原来刚才跟从廉颇的那名下属太过紧张,不小心撞到白起帐篷,被看守大帐的将领发现了,所以廉颇只得命下属与自己一起装作梦游模样骗过看守大帐的将领。
廉颇怕白起后面生疑,毕竟也已经打探到了秦军营地全部情况,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几人就以出营巡视名义,离开了秦营,带着全部军队回到了少梁城。
廉颇回到联军驻地后,立刻把秦军营地全部情况和与自己打探的白起消息,同早已经在等待的众将叙说了一番。
“廉颇将军带回这消息很及时,看来秦军果然不愿意来攻打我们少梁城,而是想引诱我们出去与他们作战!”
“既然如此,我们正好就在这等着秦军,我不相信秦军能一直和我们在这河西对峙下去!”
田武首先说着。
“你们魏军在河东就能供应粮草,而我们赵军存粮已不足一月,补给还得从邯郸方向运来,而且我们赵国东面与齐国还在交战呢,我们赵国现在可拖不起啊!”
“如果真要与秦军这样对峙,那你们魏国得给我们赵国补给粮草才行!”
赵豹为自己赵军粮草不足担忧了。
“这借粮之事,得寻求我们魏王同意才行!”
“而且我们魏军不过也只带了不足三月粮草!”
“我们魏国这些年,也一直战事频繁,河东耕地才刚刚开始恢复,恐怕就连养我们自己魏军都不够呢,又哪来余粮借给你们赵国呢?”
田武也道出了魏军的状况。
“我看这样吧!”
“既然我们两军粮草也就只能坚持一个多月了,那我们先防守半个月试试,如果秦军不进攻,我们再想其它办法应对吧!”
牛翦知道战场上是急不来的。
魏国大梁。
“启禀吾王,近日有收到消息,赵王已经拟好求和文书,送到了齐王手上了!”
不久前受田文举荐的郑同,来到了魏遫面前。
“齐赵议和是迟早的事!”
“那不知赵王的求和文书内容是如何?”
“齐王可曾答应否呢?”
魏遫询问。
“听说赵王求和文书是割观津、武邑两城予齐国,同齐国讲和,但是齐王不同意!”
“齐王要求赵国割东武城、清阳、缭等城池的全部赵国河东近二百余里土地,以及赵国日后不得干预齐国伐宋之事!”
郑同陈述。
“那先生您觉得赵国能答应这么苛刻条件吗?”
魏遫心里也觉得不可能。
“是的,赵王肯定不会答应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我们魏国出面的时候了!”
郑同似乎有自己想法。
“愿闻其详!”
魏遫也想知道郑同主意。
“我们魏国可以派使者以调停人出面,帮助赵国去一趟齐国,如果齐赵能议和,赵国以后一定会更加感激我们魏国的,那您吞并韩国的事,赵国恐怕也就再也不会提及了!”
“我郑同愿意代吾王您去出使齐国!”
郑同也想找机会表现一下自己。
“好,那此事就拜托先生您了!”
魏遫正好也想试试郑同能力。
待郑同离开后,魏遫想起了田文身边一个叫范雎的小随从,这范雎之才在魏遫心中可是仅次于苏秦的,便让人请来了田文对其询问。
“听闻相国您身边有一位名叫范雎的先生是吗?”
魏遫见田文到来后就直接询问了。
“范雎,确实是在我府中,不过他确实挺聪明的!”
“吾王,您怎么会提起它呢?”
田文似乎很好奇。
“我听闻那范雎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品行兼修之人,而寡人最近处理国事繁忙,身边正缺一些帮手,不知道相国可否把那范雎借予寡人用一番呢?”
魏遫知道田文同自己举荐了那么多人,唯独没这范雎,肯定是有一些私心了。
“既然吾王看上了范雎,那是范雎的荣幸,明日我就让范雎入宫服侍吾王您吧!”
田文会意了。
“既然相国这么慷慨,明日寡人让人再给相国您挑十名美女送过去,算是补偿相国了!”
“不知相国满意否?”
魏遫也知道最近田文甚是喜欢女色,所以正投其所好了。
“多谢吾王!”
田文立刻鞠躬感谢。
“如今相国在薛地的家人,可都有搬往襄城?”
魏遫转移话题了。
“有些已经准备搬了,还有一些在薛地住习惯了的,似乎不愿意离开!”
田文回应。
“如今齐、赵议和恐已成定局,齐王与赵王议和后,即有可能第一个对你们薛地动手,毕竟你和田武都投奔了我们魏国,齐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魏遫为田文着想。
“是的,我也知道!”
“但是薛地那些族人不听劝啊!”
“唉……我明日还是启程再回一趟薛地吧!”
“希望吾王您能同意!”
田文似乎很是无奈。
“好,最近国内也无大事,相国放心去吧!”
“要是相国有难事,一定要立刻派人来通知寡人便是!”
魏遫应允了田文。
84.冯谖说楚王
“大王,您的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子民八百万,试问天下间列国谁能比呢?”
“如今你们楚国虽然新败,但不也是从韩国手中重新夺回了鲁关以南的楚方城之地吗?”
“如果楚王您再夺回秦国的商於之地乃至齐国、宋国占领的淮泗之地,我想楚国不出三年必会重新强大起来!”
“如果您觉得楚国如今实力不济了,那您就更应该与赵国、魏国组成合纵联盟,以此去讨伐秦国和齐国了!”
“只有秦国和齐国彻底衰弱了,楚国才有重新崛起称霸诸侯、一统天下的机会啊!”
冯谖这日终于见到了楚王。
“你们魏国不讲信义,偷袭我们楚国的军队,导致我们楚国大败,如今你还有胆来劝说本王?”
“你不怕本王让人把你拖出去车裂了吗?”
楚王说话间一股怒气。
“两国即使交战,也是不斩来使的,这是一国之信誉,而大王你的楚国又是大国,我冯谖相信您一定不屑于做这等事吧?”
“不知道大王您刚可有细听冯谖之建议呢?”
冯谖见楚王怒气逐渐消了些,便开始把话题引回去。
“本王知道,你此来不就是受你们魏王之命,来与我们楚国交好的吗?”
“但是你们魏国让我们楚国损失了这么多军队,还借机吞并了韩国,这笔账不能就这么算了!”
楚王可不糊涂。
“韩国百姓都是自愿加入我们魏国的,哪有吞并之说呢?”
“那不知道大王您想要什么补偿呢?”
冯谖进行试探。
“除非你们魏国能把韩国颖水以南的土地全部交出来,给予我们楚国,我们楚国就能对你们魏国这次偷袭之举既往不咎!”
楚王开始狮子大开口了。
“之前我已经说了,这些地方的韩国百姓都是自愿加入我们魏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土地给了您的楚国,这些地方百姓必然会群起反抗,到时候您又要花费大量兵力和钱财去镇压!”
“试问大王,您觉得楚国还有这个能力去镇压韩国的乱民吗?”
“大王您想得到颖水以南这些韩国故地,不就是因为看上了其发达的铜铁冶炼,兵戈制造之术吗?”
“所以即使我们魏国把这些土地给了你们楚国,这些地方工匠也不会甘心为你们楚国效力啊!”
“与其这般,还不如让我们魏国帮您的楚国暂时代管这些地方,到时候您楚国需要兵器和用具的时候,只要您运来铜铁,我们魏国让这些地方工匠替您打造出来,以只收取工价的成本,卖给你们楚国不也是一样吗?”
“何必要毁了韩国南面这块天下间最大的冶炼之地,损一家而不利己呢?”
“而且我们魏国这次是真心想与你们楚国结盟的,我们魏王还答应送给贵国两座城池作礼物!”
“并且赵国已经答应与我们魏国结盟了,还互质了质子,各娶了双方公主为王后,如果您楚国现在还想讨伐我们魏国,那将面对的可不仅是我们魏国,还有赵国啊!”
“您再想想,如今您的楚国,与秦国早已经交恶,与齐国也并无往来,如果您不与我们魏、赵一起抱团取暖,到时候万一齐国和秦国逼着我们魏国与赵国一起联合讨伐您的楚国,试问您的楚国还挡得住列国的军队吗?”
“所以冯谖建议大王您同意我们楚、魏、赵三家之间的同盟吧!”
冯谖说的口水都快干了。
“好吧,本王考虑一下!”
楚王终于被说动了。
几日后,楚国公布了与魏、赵结盟之事,并接收了魏国两座城池,但是楚王以楚国兵力不足为由,并没有再出兵伐秦。
齐国与赵国在魏国委派的郑同建议下,进行了议和,最终赵国割让给了齐国五座城池。
齐国随后又在苏秦的撮合下,与燕国进行了议和,却唯独没有与宋国议和,不过齐王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解决薛地问题。
毕竟当听闻田文之弟田武也投奔魏国后,齐王更是觉得田文曾经封地薛地,更是像钉在自己身上一颗钉子一样,寝食难安。
于是齐王命匡章集结十五万大军开始讨伐薛地。
此时田文正在薛地,听闻齐王率军讨伐消息后,便听从随从命令,想逃回魏国。
没想到这时候,宋国国君此刻居然亲自带兵十万前来支援薛地了。
齐王听到宋君前来支援消息,瞬间更为愤怒了,便派人催促匡章攻城。
十五日之内,催促令就下达了十次,匡章不得已,只能带人强攻薛城。
毕竟薛城在田文手中经营了多年,城墙坚固,防御完备,又得到宋军的支援,所以齐军这次攻打薛地最终失败。
匡章身体本来就不佳,因为这次被迫急于攻城又受了伤,最终病倒在了军营中,回到临淄后不久就与世长存了。
这个时候齐王再次接连苏秦。
“大王,我们齐国的国力居列国之长,小小一个薛地又如何阻挡的我们呢?”
“而这次宋国不仅帮助赵国伐我齐国,这次居然又出兵帮助薛地,我们不如趁此机会联合魏国和楚国一起讨伐宋国!”
“只要灭了宋国,这薛地弹丸之地迟早不也得被大王您连根拔起吗?”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呢?”
苏秦向齐王建议。
“讨伐宋国是迟早的事!”
“寡人不希望楚国和魏国来与寡人一起瓜分宋国这块肥肉!”
齐王依然自信。
“可是如今您的齐国被宋军刚刚打败了,士气已不足,如果不联合楚国和魏国,难道以我们齐国如今之状况,真能一口气吞下万乘之劲宋吗?”
“所以大王您若想急于向宋国复仇,不如听我苏秦一言,去联合魏国和楚国吧!”
“若您真不想把肥肉分给魏国和楚国,可以等宋国被三国灭亡后,您再去攻打魏国和楚国,夺回被两国占领的宋地,难道以我们齐国如今之国力,还打不过这残楚弱魏吗?”
“您应该也知道楚国在伐韩战争中大败,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魏国刚吞并韩国,国内矛盾正严重,而且魏国还同赵国一起,正与秦国在河西交战!”
“我们齐国趁这时机拉拢楚国和魏国伐宋,不给它们两国喘气机会,我相信到时候一定魏、楚即使与您的齐国一起灭了宋国,也会让两国更加虚弱的!”
“大王您到时候再乘灭宋之势讨伐魏、楚,奠定我们大齐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苏秦说的很是有理有据。
“可是魏、楚能答应与我齐国一起伐宋吗?”
齐王有些疑惑。
“我苏秦愿意亲自替您出使魏国和楚国,我相信以我苏秦之才一定能说动魏王和楚王的!”
苏秦虽为齐相,但是却一直被齐王派人在临淄监视着,今日终于想到这个说动齐王办法,离开齐国了。
“好吧!”
“那此事就拜托国相了!”
齐王终于被苏秦说动了。
85.少梁之战
河西少梁城南五里。
对峙了半个月的秦军和魏赵联军终于要在这日开战了,两方此时正在相距不到百步之内的地方对垒着。
两军主将此刻都是一言不发,凝视着对方军阵。
秦军摆出的是人字形战阵,魏赵联军摆出的是一套防守的方阵。
方阵左边是精锐的赵军,右边是精锐的魏军,其中间是其他混合军队,两边各由其主将坐镇。
而秦军人形阵是最精锐的部队在前作矛头,由白起亲自率领,两边延伸的士兵逐渐变弱。
廉颇与赵豹就正处于中间混合军队中。
突然间,白起首先带领秦军朝魏赵联军方阵冲了过来。
魏赵联军见秦军冲来,迅速分开来,想引诱秦军进入方阵中。
白起见状,立刻带领秦军调转方向攻击田武的魏军。
田武一边带领魏军迎战,一边命令军队形成长蛇阵,与赵军靠拢。
白起见魏军防守严密,不易进攻,转而攻打一旁赵军。
赵军在牛翦指挥下,丝毫不慌乱,也开始摆起长蛇阵与魏军合为一体迎击秦军。
这时魏赵两军蛇尾部队迅速开始朝白起秦军包围过来,白起见不妙,迅速撤退。
魏赵联军没有追击秦军,又恢复了之前方阵。
联军阵法乃是牛翦与众将根据秦将白起善进攻的策略,专门为其准备的,没想到真的奏效了。
白起见讨不到好处,便喊话,想与联军明日再战。
魏赵联军当然不同意了。
这时轮到联军进攻了,联军还是以方阵朝秦军冲去。
秦军立刻摆出工字阵迎击联军,两军再次交战起来。
白起知道魏军大多是新军,经验不足,所以总是先避开赵军,去与看似最弱的魏军芒卯部交战。
几回合下来,魏军芒卯部逐渐显现了劣势,于是白起对其攻势更猛,直追不放,想以芒卯部为突破口。
而这时,突然一队赵军骑兵绕到秦军后方,攻击秦军薄弱之处,廉颇和赵豹这时也带着自己手下,跟着赵国骑兵冲了过去。
秦军后方被突袭,白起立刻停止与魏军芒卯部纠缠,想回师救援后方,但是牛翦赵军主力立刻挡在了白起面前,与白起秦军再次纠缠起来。
而赵国骑兵和廉颇、赵豹率领的军队,趁机开始全力攻打秦军后方,秦军后方军队迅速败下阵来,待白起赶回救援之时,已经伤亡打半了。
白起见败局已定,开始组织人断后,全军撤退起来。
联军顺势追击秦军,韩聂更是带领自己军队,追了秦军两百里,直到把秦军全部赶出了河西才撤退。
“少梁一战,我们联军以伤亡八千的代价斩杀秦军六万,可算是取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胜啊!”
“真是痛快……痛快啊!”
“诸位将军们,咱们喝起来!”
牛翦在临晋城与众将一起摆起了庆功宴。
“是啊,这次多亏了廉颇、赵豹、芒卯、韩聂几位将军,和你们赵国的骑兵,没有他们的勇猛,恐怕我们都没这么容易打败那白起的秦军啊!”
“所以这几位将军当为首功啊!”
田武也一边大口喝着酒,赞赏起了众将领。
“田武将军,您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田驹不也斩杀了秦军数十人,还保护了你,为什么就偏偏不提我呢?”
田驹明显有些不开心了。
“不提你还不是因为你立的功劳更大啊!”
“你保护主将之功难道不大吗?”
“可不是吗?”
“保护主将当然是大功劳了!”
“田驹将军之勇也不次于我们任何人啊!”
“哈哈……哈哈!”
“哈哈……!”
田武其他众将这时都开始逗起了田驹。
魏国大梁。
“恭喜吾王!”
“河西传来捷报,我们魏赵联军已经大破秦军白起,斩杀秦军六万人,收回了全部河西……!”
“这是谁在说话啊?”
“怎么听声音如此像一位故人呢?”
魏遫已知道来人是谁,有意说的。
“吾王,这么久不见,难道你不想苏秦我吗?”
苏秦突然来到了魏遫面前。
“听你声音,早就知道是你来了!”
“这段时间,在齐国待的可好?”
魏遫把苏秦早已当挚友一般了。
“在齐国待的能不好吗?”
“有吃有喝,在齐国还能当上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苏秦说着自己倒是笑了起来。
“好吧!”
“别扯了!”
“河西捷报寡人早就收到了!”
“你这次能来大梁看来一定是齐王有事委托你来吧?”
“不然寡人觉得齐王肯定不会舍得让你离开的!”
魏遫见到苏秦也是越来越亲切了。
“还是吾王您猜的对啊!”
“齐王确实有事托我来大梁!”
苏秦也把魏遫当挚友一般,所以说话间也没了君臣间严肃。
“赶紧说吧,寡人还有一堆国事要忙呢!”
魏遫用手示意了一下。
“齐王托我来,是想联合我们魏国还有楚国,一起去讨伐宋国!”
“不过这其实都是我的注意!”
苏秦终于进入主题了。
“我们魏、齐、楚三国一起讨伐宋国?”
“那宋国不是必亡吗?”
“这样岂不是给齐国占了大利啊?”
魏遫提出了自己不解。
“若我们三国一起伐宋,齐国可不一定真能占得大利啊,我反倒觉得能占大利的是我们魏国!”
“吾王,您不是免了韩国全境三年赋税吗?”
“而您又在进行着变法,现在我们大魏一定会很缺钱吧?而钱从哪来?当然可以从宋国得来了,所以我建议吾王您应该伐宋?”
“不然到时候宋国这块肥肉都让齐国割去了,那齐国将更加强大了,我们魏国可是会成为齐国下一个目标啊!”
苏秦提出了自己见解。
“可是宋国刚帮助我们魏国在薛地救了田相啊,我们不对其感恩,反而去讨伐它,不妥吧?”
魏遫有些疑虑。
“宋国救田相还不是因为想以田相之手取得吾王您大魏的庇护啊!”
“既然都是为了利益,相比伐宋和救宋,您觉得哪种方式得到的利益更大呢?”
苏秦解释。
“当然是伐宋利益更大了!”
“可是如果我们同楚国一起帮助齐国讨伐了宋国,那齐国下一个不就是要讨伐我们魏国了吗?”
魏遫心里也明白。
“齐王确实是打算联合您的魏国和楚国伐宋后,再对您的魏国和楚国动手的!”
“所以到时候我们魏国可以表面伐宋,然后私下通知楚国一起,对宋国进行围而不攻,就让齐军与宋军去打,消耗齐国!”
“等到齐国被宋国消耗差不多了,即使齐国攻下了宋国,那齐国必然也会虚弱无比,到时候我们再联合赵国、燕国与楚国一起对齐国伺机而动,我相信齐国一定抵抗不了的!”
“到时候我们四国一起削弱齐国,那您的魏国不又成了列国之首了吗?”
苏秦说出了自己计策。
86.安邑改田
魏国安邑。
此时安邑城正在进行着一场大变革。
“这里……到这里,让人来打个桩!”
“然后到那边同样距离再打个桩!”
“就按这样,往那边一直打过去!”
吴行正带着一群民夫打着界桩,后面还跟着百余名带甲的军人,这些军人都是魏遫在大梁为吴行专门挑选的士卒。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我家的地,谁允许你们在这乱打桩的?”
这时不知道从哪走来一群人,这群人中,其中为首一富态中年人哥指着吴行质问着。
“我是受国君委派来河东主持变革事宜的,这田乃是非法侵占的,已经由国君收回了,你有不了解可以去找你们这里的安邑令或是国中的田部令询问!”
吴行回应这中年人。
“什么?”
“国君收回?”
“我怎么不知道?”
“这田产乃是我祖祖辈辈经营了三代的,你说收回就收回吗?”
中年人直接让人开始强行拔桩了。
这时不远处士兵立刻过来把中年人和其带来的这群随从围了起来。
“国君有令,安邑由于曾经被秦占多年,刚复归,田地已不存在有主之说,所以整个安邑周边五十里地全部收归国有,至于种植之事全由上大夫吴行处置!”
前来一官员,开始宣读一份书简,这官员便是曾经就担任过安邑令的樊鱼。
“这可是我们祖辈三代的田啊,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正义了啊!”
“王法在哪?”
“正义在哪?”
“你们这般强盗!”
“强盗!”
中年人直接趴在地上闹起来了。
“大王的命令就是王法,王令不是写的很清楚吗?”
“而且这整个安邑周边土地都是从秦国手中刚夺回来的,何来你家三代田地之说?”
“继续打桩!”
吴行回应完这中年人后,带着人继续劳作起来。
经过一周左右时间,吴行带着人终于把安邑周边的界桩全部划明了,然后开始制定分田之策。
“城中百姓按户每户在城外分一菜地,城外百姓按村落所在户籍,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每口平分田地,然后每十年收回一次田地,再重新划分!”
“如果城中真有家境贫寒的百姓愿意出城专事耕种田地的,可以挑选一部分出来,迁移到城外村落居住,进行开荒耕种,以弥补耕种百姓的不足!”
“不知这样可否?”
吴行询问樊鱼意见。
“这样有点困难,您也知道,虽然这安邑刚刚收复不久,但是大量的良田已陆续被附近士族、大户霸占耕种,如果对其全部收回,再分配,恐怕会生乱啊!”
“尤其这安邑乃是我们大魏曾经立国之地啊!”
樊鱼表示有点困难。
“我既然是国君委任来变革的,当然不能再让这些士族和大户人家在此做蛀虫了,这里田地必须要均分给附近百姓,要是士族和大户人家阻挠,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
“至于这田地税收,第一年,我们免费为百姓提供种子,第一个收成日,只需交税一成当种子费,等百姓手中宽裕了,后面逐步开始实行二成,最高三成的税赋,而城中经商收入高者,四成税收如旧,如果此处遇天灾之年,免税一年!”
“不知这可行否?”
吴行继续征求樊鱼意见。
“这样是可行!”
“可是……!”
“不用可是了,我知道你又想说这里是曾经魏氏宗族聚集之地了!”
“我现在就去找他们处理此事!”
吴行知道樊鱼想说什么,便打断了其话。
不一会,吴行带着刚才那一百余名士卒,回到了安邑城中。
然后命人把这附近七家大族长老全部叫了过来。
“我知道你们都是曾经魏氏宗亲和跟随过魏国先君立业的后人,如今大魏百废待兴,急需变革强大,所以希望大家能做出一些牺牲,把田地暂时先分出去!”
“等到我们魏国真正强大了,国君自然也不会亏待于大家的!”
吴行对这些人说道。
“我们自己的田,凭什么分给别人?”
“你又是谁?”
“仗着国君给你点权利,就想来霸占我们的田地了?”
“就是,你有什么权利来管我们的田地之事!”
“我们告诉你,就算国君亲自来,我们也不可能把田交出去!”
这些长老们一个个群情激昂的反对吴行。
“试问秦国占领安邑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在哪?”
“你们当时为什么自己不从秦国手中把其占领你们的田地夺回来,反而都逃走了!”
“等到我们国君派军队把秦军赶走了,你们又回来坐享其成?”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我告诉你们,自从当年看见秦军后,你们逃走的那一刻,这里的田地就不属于你们了!”
“如果你们还想非法侵占田地,那就别怪我吴行不客气以国法处之了!”
吴行突然声音异常洪亮,然后示意士兵把这七个长老团团围了起来。
“你……你!”
“你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
“……!”
这七个长老见吴行来真的了,吓得一个个都哆嗦了起来。
“我也不想为难大家,我只是想实行国君的命令进行变法!”
“我刚才也跟你们说的很清楚了,这安邑方圆五十里之地都是我们国君的军队从秦国手中夺回来的,根本不属于你们这些人!”
“如果你们老老实实做一本分百姓,一样可以按户籍丁口分得属于你们自己的田地,如果你们有任何阻挠之举,那你们就一块田也别想分到!”
“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满,大可现在就去大梁找国君!”
吴行口气十分强硬。
“好,我明日就去大梁!”
“我就不信,国君能纵容你这般强占民田、霸凌我们魏氏宗族后人之行径!”
这时有一长老突然说了一句。
“你就是魏向吧?”
“我听闻过当年秦国前来攻打安邑之时,就是你的父亲魏陶带着你一起,组织城中宗族们第一个逃跑,导致后来安邑失守,你父亲魏陶与你乃是罪魁祸首!”
“我们大魏先王以及如今大王都没有追究你们父子过失,你居然还有脸去见国君?”
“好吧,那你去大梁吧,我看国君会不会追究你父子昔日之罪过!”
吴行在这安邑准备变法的时间,早就摸透了这安邑城中士族们的情况。
87.冯谖又见楚王
“寡人打算把整个河东以及山阳、济阳这三处地方划为我大魏国的粮仓!”
“颖水、汝水周围的韩故地全部辟为各种工人加工之地!”
“大梁、新郑定为商贾交易之地!”
“不知道苏秦你觉得如何呢?”
魏遫这日带着自己王后与苏秦三人一起,正在大梁北面大河之畔游船。
“大王这想法可以,不过可能需要点时间啊!”
苏秦回应。
“是啊,如今吴行在安邑变法已经开始顺利施行了,韩故地南部本就是铜铁冶炼之地,大梁和新郑虽然还比不上宋国陶邑,但是如果合起来是不输陶邑的!”
“只要我们大魏能培养出另一个陶朱公,寡人相信大梁以后一定会取代陶邑成为天下之中的!”
魏遫难得自信了起来。
“陶邑成为天下中原因,是因为列国商贾都信任陶朱公,所以几百年来,早已经都习惯的会集到宋国陶邑去进行交易了!”
“如果陶朱公依然在陶邑,您想再扶持一个来取代他是不可能的!”
“所以苏秦觉得大王您想让大梁成为天下之中,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我们大魏攻下陶邑,占领它,然后把陶朱公家族全部强行迁来大梁!”
“二,就是趁日后齐国与我们魏、楚一起讨伐宋国时候,您也派军队去主攻陶邑,攻下陶邑后,趁机把陶朱公家族连根拔了!”
“这样天底下商贾就会没地方去了,您正好以大梁居列国之中的条件,以重利邀请各地商贾来大梁进行交易!”
“这样我们大梁不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都了吗?”
苏秦向魏遫建议。
“如果我们魏国率先攻打陶邑,恐怕引发列国激烈反应,而且我们大魏现在主要正在发展国内,不适宜再大规模征战!”
“看来只能等三国伐宋时候,我们趁机去把陶朱公家族连根拔起了!”
魏遫不禁说道。
“夫君,您难得陪我出来一次,怎么又跟苏秦先生聊起这些打打杀杀的了呢?”
“就不能把国事暂时放下,陪我好好游玩一天呢?”
王后赵殷绮突然间打断了两人话语了。
“夫君您看,这大河中的水虽然是如此的浑浊,但是我们的心却都是清澈的!”
“我知道我不过是赵魏联姻的牺牲品,大王您经常很晚都在操劳国事,所以我也没有强求太多!”
“我很感激夫君您今日能抽时间陪我出来,我真的很感激……!”
赵殷绮突然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既然王后你不开心,那寡人过几日安排人护送你回赵国探亲吧!”
魏遫可不想惯着她。
“我不想回赵国!”
“我既然嫁到了大魏,当然以后就是大魏的人了!”
“之前是我不懂事,不懂得身为一个王后真正的职责,不知道怎么替大王您分忧解难,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以夫君,以大魏为重的!”
赵殷绮一边说着,一边擦干了眼泪。
魏遫与赵殷绮大婚这么久,其实也一直没怎么搭理过她,今日也是听说其在后宫中发脾气,毕竟魏遫也觉得自己有些愧对她了,就带她出来散散心了。
见赵殷绮突然间懂事了不少,魏遫便上前去亲自用衣袖替其擦拭了下眼角泪珠,对其进行安慰了一番。
楚国郢都。
“大王,那个魏使冯谖又来了!”
一内侍匆匆来向正搂着两美女在怀中一只手举着酒杯的楚王禀报。
“冯谖他又来干什么?”
“本王不是已经答应了他与魏国、赵国进行合纵之事吗?”
楚王似乎有些不耐烦了。
“我听闻那位冯谖说他此来不是为了合纵而来的,而是为了楚王您谋利而来的!”
内侍回应。
“他一个魏臣为我楚国谋利?”
“这不是天大笑话吗?”
“不见……不见!”
“去告诉他,寡人今日没空!”
“来……我们继续喝……喝!”
楚王说完搂着美女继续喝起酒来。
“大王,那冯谖说今日必须要见到您啊!”
“如果您不见他的话,我们楚国整个淮河以北之地将会尽失啊!”
不一会,内侍又来了。
“我们楚国的淮河以北之地不都被齐国和宋国占的差不多了吗?”
“淮北之地还能有多少土地?失就失了!”
“哪有美人在怀,美酒在肚享受呢?”
“寡人没时间见他!”
楚王对身上两个美人搂的更紧了。
“混账东西,寡人不是说不见那人吗?”
“你怎么又来了?”
“你不怕本王让你试试炮烙之刑的感觉吗?”
当几杯酒过后,再抬眼时,楚王又见到那内侍过来了,瞬间发怒了。
“可……是……是那冯...冯谖说,您……您今日若不见他,我们楚国不出三个月必...必亡啊!”
内侍吓得说话都支支吾吾了。
“哼……!”
“上一个诅咒我们楚国灭亡的人,已经被本王发配到湘西去了!”
“难道这冯谖也想步他后尘吗?”
“好,你把他给我叫进来,本王倒要听听他到底要如何诅咒我楚国!”
“都给本王滚……滚!”
“滚出去!”
楚王这时一下子气得把身上两个美女推倒在地,手中酒杯也摔到一边去了。
“大王,这是谁惹您生气了啊?”
这时冯谖进来了。
“除了你,还有谁敢惹本王生气?”
“刚才可是你在诅咒寡人的楚国?”
楚王质问。
“我冯谖哪敢诅咒大王您啊?”
“大王,您莫非是听错话了吧?”
冯谖一副不知所措模样。
“怎么可能?”
“刚才不是你说的,我们...楚...国不出三个月必亡吗?”
楚王声音格外的凌厉。
“我冯谖可不敢冒犯大王您的楚国啊!”
“我说的是,今日若大王您见了我冯谖,您的楚国不出三个月必能灭亡宋国啊!”
冯谖赶紧解释。
“是...这样的吗?”
楚王质问刚才内侍。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内侍摸了摸后脑勺有些糊涂了。
“滚出去,话都听不清楚的东西!”
“滚!”
楚王对着内侍一顿骂。
“你说我们楚国能三个月灭亡宋国?”
楚王似乎对宋国甚是感兴趣。
“是的!”
冯谖很是确定语气。
88.大造兵甲
“是的,大王!”
“如今齐王不想伐宋之事遭到列国反对,顺便也邀请了我们魏国和大王您的楚国一起谋划伐宋的事宜!”
“既然齐国伐宋,那齐王必然会出重兵,那宋国必将亡矣,所以我们魏国和您的楚国只需要派些许军队参与,见机行事即可!”
“我冯谖觉得我们魏国和您的楚国参与这次伐宋,最次也能得到宋国几块膏腴之地!”
“大王您也知道,宋国土地尽是膏腴,如果您的楚国和我们魏国能分得几地,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冯谖继续说着。
“从齐国手中分得宋地,不等于是虎口拔牙吗?”
“万一齐国灭了宋国以后趁机攻打我们楚国怎么办?”
楚王有些担忧。
“不是还有我们魏国吗?”
“如果齐国想趁灭宋后攻打您的楚国,那我们魏国必然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而且我们魏国与你们楚国、赵国不是有三国盟约吗?如果我们同时遭到齐国攻打,那我们不就就可以顺势联合燕国、赵国,来一次四国伐齐了!”
“况且宋国也不是真正的弱小之国,如果齐国灭了宋国,其必然也会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这个时候齐国哪里还经得住我们四国的联合讨伐呢?”
“这样您的楚国不就是,即可以夺回曾经被宋国占领的淮泗之地,甚至还有可能从齐国手中也夺回整个淮北呢!”
“不知道楚王您觉得我冯谖的建议如何呢?”
冯谖劝说。
“先生建议极佳!”
“我明日就让昭睢备些兵马,准备赶赴宋国去!”
楚王同意了出兵宋国。
魏国阳翟。
“大王最近为何要做这么多兵器啊?”
“是啊!”
“不仅我们阳翟在不停生产兵戈战甲,连雍氏、阳城、南梁、城父这几座城池作坊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呢!”
“而且我们大王最近从楚国置换来的铜铁,都是连绵不绝的运到我们这阳翟城呢!”
“看来我们大王肯定又要打仗了!”
“我们这阳翟城不是才刚平静了两年不到吗,难道又要打仗了?”
“要打仗肯定也不是我们这阳翟城啊!”
“楚国已经与我们大魏以及赵国结成了三国之盟,而且还运送给我们铜铁做交易,怎么可能再来打我们阳翟呢!”
“我听闻最近宋国似乎发生了内乱,莫不是我们大王要准备伐宋了,才需要这么多的兵戈战甲?”
“小小一宋国哪需要这么多兵戈战甲?”
“我听有消息传闻,大王要我们这南韩十六座城池,必须在半年之内生产四十万甲兵所需战甲武器呢,如果生产不出来,可是要严惩的!”
“所以我们还是赶紧打铁,生产兵器吧!”
城中两名正在打铁的工匠似乎正在议论着。
“刚才可是你们两人在此非议国家大事?”
突然一穿着盔甲,身材魁梧的将领走到了这两名工匠面前。
“没……没!”
“我们哪敢非议国家大事呢?”
“这……这位将军您……您误会了!”
两名铁匠此刻显得甚是紧张。
“既然没有非议,那就没事了!”
“以后别让我再听到这些有的没的,知道吗?”
这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魏遫派来督工的蒙骜。
“你们铜铺子这一周打造多少铜器了?”
蒙骜警告两名铁匠后,又来到其中一家生产铜器的作坊前。
“回将军的!”
“弓弩已经打造了五十件,箭簇三百有多,盾牌十副,击剑三十柄,长矛五十支,长戈七十柄!”
铜作坊管事赶紧出来回应了。
“为何盾牌如此之少呢?”
“而且你们这铜作坊可真乱,什么都造!”
蒙骜质问。
“因为盾牌所需铜料实在太多,我们店铺存铜已经快没有了!”
“如今整个阳翟城几乎都是铁器铺了,铜器铺就我们还有西边、东边一家,共三家,国君有令,我们也只能照办啊!”
管事的解释。
“楚国不是运了大批铜铁来吗?”
“为什么你们还会缺铜呢?”
蒙骜有些疑惑。
“楚国确实运了大批铜铁来,但是能到达我们阳翟的铜料是少之又少啊!”
“而且楚国运来的三成铜料都是要为其制造兵器,进行交换的啊!”
“因为楚国不需要铁器,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替其制作铁器兵戈!”
“如今我们这三家铜铺其实都是缺铜的!”
管事的继续解释。
“既然这样,以后你们铜器铺就只生产盾牌还有弓弩,其他器物交给铁器铺去做吧!”
蒙骜心里当然清楚,如今虽然铁器在魏韩之地早已经大力推广了,但是在盾牌和弓弩中,必须还是铜制作的才更加牢固。
蒙骜于是又让人重新统计了一下数据,在魏王下令生产四十万副兵甲的命令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南韩十六城,总共生产的兵甲不到十八万副,而且还有三万副是要交给楚国,与其置换铜铁的。
这让蒙骜压力巨大,只能每日在各处铜铁铺中进行着催促。
这日,阳翟城突然来了几名陌生人,其中一长相有些似白面公子的男子,进城后就开始到处打听起了蒙骜消息。
“是谁?”
“是谁在打听我蒙骜消息?”
蒙骜父母早已经不在,孤身一人入了齐军,后来经苏代和苏紫营救,推荐给了魏王,这个时候听闻有人打听自己消息后,自然好奇了。
于是蒙骜赶紧来查看打听自己之人,一看到瞬间激动了起来,原来正是女扮男装的大恩人苏紫,身边还带着两名苏代刚收的弟子。
于是蒙骜赶紧在自己住所邀请起了苏紫三人。
“苏……苏紫姑娘,你……你怎么会来这阳翟?”
蒙骜内心还是异常激动,所以说话间都有些口吃了。
“我这不是带着我路遇的一位好友和叔父刚收的这一位师弟出来游历嘛,刚好走到阳翟了,听说蒙骜你在这里,正好不就来看你了啊!”
“我这位好友叫荀卿,乃是孔仲尼门人!”
“我这位师弟叫虞信,乃是虞国后人!”
苏紫说完,分别介绍身边两人。
“在下蒙骜虽然一介武夫,但是曾经在齐国也没少听闻仲尼之说,没想到既然在这里碰见仲尼之高足荀卿先生了!”
“真是拜会先生了!”
“虞信先生也是一表人才,既然能拜入苏代先生门下,我想日后一定也不会是一般人!”
“幸会了!”
蒙骜分别与荀卿和虞信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