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贞观长安小坊正TXT下载贞观长安小坊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长安小坊正全文阅读

作者:罪孽9999     贞观长安小坊正txt下载     贞观长安小坊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句丽朝贡

    金秋十月。

    高句丽宝藏王高藏,遣子高福男入长安,向大唐献上幼年玉爪海东青一对,百年野山参十支,高句丽马十匹,并上表乞和。

    范铮轻笑,五刀将还是一如既往地骄傲,哪怕是要向大唐低头,他也不肯派自家娃儿出来丢脸。

    咳咳,在这一点上,钱男生真的得感激自家老汉了,要不然他就得来装孙子。

    高福男一脸无奈,反反复复地强调“一衣带水”、“和睦相处”,却忘了一衣带水从来不是什么好话。

    至于被频频攻击的泊灼城、被洗得耗子见了都得流泪的长口,以及海滨三十里无人区,高福男只字不提,仿佛从未遭遇过这些。

    兵部尚书任雅相笑眯眯的:“别啊!大唐还指着高句丽帮忙练兵呢。”

    这厮就是坏,哪怕是真相你也别说出来啊!

    舟师打长口,是为了适应新鲜出炉的宝船;

    每年攻鸭绿水不克,也是为了让诸折冲府的新兵适应战场。

    以大唐现今的兵力,若不防备已经分崩离析的西突厥十姓、高原吐蕃,全力攻打高句丽,一年可定。

    梁建方絮絮叨叨的,数着从武德年至贞观年,高句丽军西渡辽水,偷袭汝罗守捉、怀远守捉诸般恶事。

    这不是在冤枉人,高句丽这么干是传统,当年隋文帝时期,便是因营州之地屡遭高句丽袭扰才愤而兴兵。

    奈何,在高句丽问题上,真是天不佑隋朝,两代帝王俱铩羽而归。

    如果仅仅说杨广,还能指责他瞎指挥,那么杨坚就是天意阻拦了。

    反正,意思就一个,高句丽想乞和,这些玩意不够!

    天子的目光移向范铮:“范卿好像没说话呢。”

    范铮捋了下胡须,一声轻笑:“新罗是谁带兵?金庚信吗?”

    金春秋与金庚信联手,一人主政、一人掌军,两家联姻的复杂关系让他们相互间配合默契,自然不会错过大唐磨擦高句丽的时机。

    金庚信下手狠辣,冬比乎、冬音乎诸城纷纷易手,气得钱男生暴跳如雷。

    一反手,金庚信一巴掌扇到百济王扶余义慈脸上,三日之内,连夺慰礼城、大木岳郡、汤井郡三城,露出獠牙警告百济,爷不装了!

    向来表现柔弱的新罗,这一次震惊了高句丽与百济。

    按照半岛的传统,此时高句丽与百济应当勾连,共抗新罗。

    偏偏百济太子扶余隆认为,高句丽沿海都后撤三十里了,根本没有资格再为百济盟友,就是要结盟也该东转,找眉来眼去的倭国。

    倭国的陆战能力,此时还并不突出,但优势在于船多。

    以对马岛为中转,千帆过海,奔袭新罗诸地的话,便是金庚信再厉害也得收兵回去应对倭国。

    没有百济的结盟,高句丽应付新罗就生生少了几分底气,骄傲如钱盖苏文都不得不向大唐低下头颅,暂时性乞和,以求度过难关。

    “金庚信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高句丽的大将温沙门,应该不是他对手,是吧?通事舍人?”

    范铮笑眯眯地看向僧信诚。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亦属供奉官,八品以上供奉官便应当常参上朝了。

    至于范铮自己,现在算清望官。

    僧信诚喜庆地顶一身绿袍出班:“回太子太保,温沙门虽稳重,较金庚信却略逊一筹。”

    高福男瞪着僧信诚,一时竟气结。

    枉钱氏如此信任你,你不思以死报国就算了,怎么还有颜面出现在本太子面前?

    <divcss=&ot;ntentadv&ot;>当面揭高句丽的短,你的家人还想不想活了?

    僧信诚表示,在长口时就已经阖家团圆,谢谢惦记。

    别看高句丽在面对金德曼时期的新罗,表现得咄咄逼人,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再被大唐打下了辽东,实力锐减,自然再不是新罗之敌。

    范铮把高句丽的伤疤揭开,大唐群臣自然变本加厉,开出的条件让高福男敢怒不敢言。

    包括而不限于割让泊灼城,每年贡粮食若干、海产若干,高句丽小娘子(划掉)。

    高句丽小娘子虽好,奈何长了脚,会跑。

    这一点,辽东人最有发言权。

    对于高句丽的请求,大唐理论上要再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斟酌了尺度,再遣萧嗣业等人与高福男磋商、商榷。

    反正,耐心等着吧。

    “安西都护府遇袭一事,都护麹智湛虽竭力守护,却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子明确指出了安西都护府的不足。

    范铮出班:“臣范铮以为,安西都护府管辖之地广袤,仅一府之兵,若分置诸镇,则遇事不及防守。”

    天子颔首,颇认同范铮话语。

    李勣出班:“可以庭州、伊州并五咄陆之地,置北庭都护府,命高侃为都护。”

    “西州、龟兹、于阗、疏勒,领朱俱婆、渴盘陀、俱毗罗、五弩失毕为安西大都护府。”

    确实是“大”都护府,手一挥就把西突厥的土地全部吞了。

    这种大事,以范铮如今的品秩,也能参与得了。

    但是,范铮可以发表一些流连于表面的意见,不能如李勣这般深刻。

    黄门侍郎许圉师出班:“臣许圉师有奏,司空此番安置,于我大唐而言倒是开疆拓土了,要安全归心需要多久?”

    “在此期间,兵员、粮草如何解决?仅之前安西都护府之置,便让关中民夫怨声载道。”

    范铮微微颔首,许圉师腹中是有货的,真知道民生疾苦。

    “许安西大都护府自安西募兵,并有权自主请仆从军。”

    “粮草亦许大都护府自征,不足部分朝廷补充。”

    李勣显然早有腹稿,智将之称非虚。

    安西大都护府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别的或许不足,钱却多的是。

    截取安西大都护府应上交的钱粮自用,固然是少了来回的损耗,弊端却也明显。

    范铮缓缓开口:“司空之言,正所谓头疼医头。就目前而言,是可以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弊端很突出,易使镇将无约束,成强枝弱干之势。”

    莫以为中原王朝是榕树,须根落哪里就能再长出一截来,可以独木成林。

    按历史的惯性,强枝弱干是要遭反噬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第七百六十章 大论之死

    雪花飘飘洒洒,骤降的温度让人猝不及防。

    逻些城,红山宫的大殿。

    赞普席之下,大论噶尔·东赞的面色很红,比赭石都红。

    大抵还是病了,高原严峻的气候对老弱病残并不友好,而噶尔·东赞的年纪,在人均寿命相对低很多的高原,已经算是长者了。

    高原的医师们会诊下来,即便钦陵按刀威胁,依旧只能摇头。

    这世间无药可救的病,除了穷,大约还有老。

    “大论保重身体。”

    赞普芒松芒赞怔怔地看着噶尔·东赞。

    即便年幼,即便论、尚体系对立,芒松芒赞还是知道,吐蕃现在离不开噶尔氏。

    噶尔·东赞喘了两声,笑容显露出来:“无妨的。赞普,野马衣林处,百余户庸为风雪所困,近万牛马在山谷里无法出来,老臣欲带一个东岱去解救他们出来,并为他们传达赞普对子民的关爱。”

    芒松芒赞想了许久,小眼睛里现出一丝忧虑:“大论,外头起风雪,太危险,令一东本前去即可。”

    噶尔·东赞温和地笑笑:“多谢赞普厚爱。只是,老臣这身子已经没有多少盼头了,还是趁着能动,再为吐蕃出点力吧。”

    很庆幸,赞普不是他祖父那种无情的性子。

    “赞悉若虽然年纪也不大,看事却较臣更通透,赞普日后不妨多倚重他。”

    “钦陵为玛本甚至是大元帅都没有问题,但性子暴了一点,不宜主政。”

    “若是日后噶尔氏违了赞普之意,请赞普念在老臣辛苦多年的份上,不绝苗裔。”

    噶尔·东赞带一个小东岱的人,顶风冒雪向野马衣林前进,赫然有一种悲壮的姿态。

    在此之前,噶尔·东赞的权力、事务,已经尽数移交到御前大臣噶尔·赞悉若多布手中。

    雪很大,纳木湖上都起了冻,不论是人是兽,上去都得滑好久才能勉强站稳。

    离逻些城近五百里之遥的纳木湖,又叫纳木错,在吐蕃语中是“天湖”的意思,海拔4718米,为吐蕃第一大咸水湖,湖中产细鳞鱼与无鳞鱼。

    当然了,出于信仰,吐蕃人是不会食用鱼类的。

    纳木湖也是苯教的第一圣湖,在大唐与吐蕃、吐谷浑这一块土地上,它的面积仅逊于青海、罗布泊,是典型的内流湖泊。

    西南风刮得冷飕飕的,偶尔有惊鸿一现的岩羊、棕熊、野驴、盘羊、毛沙鸡。

    毛沙鸡全名毛腿沙鸡,体重一般在七两到九两,小群觅食,不怕人。

    有趣的是毛沙鸡常以旱獭与鼠兔废弃的洞为巢穴,此现象被称“鸟鼠同穴”,与直观的字面意思略有出入。

    在纳木湖区域生存的惟一鹤类是黑颈鹤,它们无惧寒冬,即便是深冬也不迁徙。

    野马衣林便在纳木湖的一侧,庸贪图当地的水草丰美,被突如其来的冰雪困在一个山谷里,一两天绝对能撑过去,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

    本来救助这种事,轻易轮不到大论出马,可自知时日无多的噶尔·东赞却挺身而出,目的是为吐蕃赞普、为噶尔氏留下一个好名声。

    花了三天时间赶到野马衣林,噶尔·东赞也没废话,直接让奴从们开凿冰冻的落石。

    被困山谷,是因为山上的石头滚落谷口,再加上冰雪凝结,自然把路堵死了。

    不是里头的庸不自救,但他们工具不足,人手也有限,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杯水车薪。

    噶尔·东赞戴着细羊羔皮制作的尉,搬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面上现出吃力的模样。

    不是装模作样,等待画匠将这一幕描下,再将石头夸大到能砸死棕熊的地步,而是老噶尔的身体真不行了。

    哎,当年尿尿冲街去,而今尿尿滴湿履哟!

    <divcss=&ot;ntentadv&ot;>旁边的东本是最为难的。

    是努力保护大论的人身安全,还是紧跟大论的脚步,也去搬石头?

    搬石头的话,石头是应该比大论的大,还是应该比大论的小?

    搬大的,怕被骂盖过大论的风头;

    搬小的,怕被误解在影射大论!

    该怎么做才合适,哪个好心人教一教啊!

    挺急的!

    众志成城,石块虽巨,总有撬开的时候。

    “大论,通道打开了!”

    东本叫道。

    真怕了这个大论,身体明明很差,来野马衣林已经很勉强了,还要不自量力的搬石头。

    要是大论因此而……

    东本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成群结队的牛羊从谷口涌出,最后是一些狼狈的庸出来,公推了一名老年庸出来,被押到噶尔·东赞面前,躬身抚胸。

    “感谢伟大的赞普使者,顶风冒雪来野马衣林解救可怜的庸。”

    噶尔·东赞伸手扶了庸一把:“身为大论,解救吐蕃子民义不容辞……为什么?”

    一把解手刀扎入噶尔·东赞的心口,渗出黏稠的血液几乎成块,将狐裘染得紫黑。

    桂们一拥而上,将这名年老的庸手臂斩断,皮条迅速将人捆成待宰的猪。

    噶尔·东赞的问题,也是所有人想知道的。

    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庸,吐出几颗被打落的牙齿,放肆地大笑:“大论是记不得,被你从白兰羌掳来的牧民吗?”

    噶尔·东赞惨笑,竟无言以对。

    攻打白兰羌,是噶尔·东赞在一生中,唯一作为主帅出场的时刻。

    按惯例,掳敌人口增强己身,噶尔·东赞也不会例外。

    哪晓得,这竟成了报应!

    庸咆哮道:“看着我这张脸!我才三十五岁!”

    白兰羌的生存条件也艰苦,却比在吐蕃当庸强!

    千户从纳木湖畔抓了一抄大盐过来,一把糊在庸的断臂处,再让人包扎起来。

    盐与创口的密切接触,痛得庸满地打滚,惨嚎声却被风雪刮得无影无踪。

    盐可以止血,同时也是酷刑之一。

    吐蕃的酷刑之一,就是将盐块与划开的掌心包扎到一起,受刑者日夜哀嚎,只是求死。

    解手刀并不锋利,噶尔·东赞身上的狐裘也化解了部分力度,但终究是扎入了身体。

    再年轻个几岁,这一点伤对噶尔·东赞来说,养上两天就好了。

    但是,岁月不饶人啊!

    在回程途中,噶尔·东赞终究没挺得过去,永别了人世间。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第七百六十一章 大论

    御前大臣噶尔·赞悉若多布,似乎早就预见了父亲的死亡,悲而不伤,从容不迫地处理父亲的丧事。

    “那名庸,就交给噶尔氏处置了。”

    噶尔·钦陵赞卓眉头一挑,强势地开口。

    千户想说不合规矩,应当交给喻塞波掣逋(断事长官,约对标大唐刑部尚书),却见着孝的钦陵怒目按刀,只能叹息着交人。

    那名庸,落到喻塞波掣逋手里,大约死得惨烈;

    落到噶尔氏手里,千户想想就不寒而栗,那名庸应该三年内还死不了。

    吐蕃是个奴隶制社会,那些豪门大姓拥有私狱再正常不过了,深达丈许的地牢能让人闻之色变。

    面对钦陵似乎莽撞的举动,赞悉若却置若罔闻,意思却很明显。

    将庸推到大昭寺前的广场,在众人的围观下,一条凶恶、雄壮的多启咆哮着扑上去,一口咬断庸的一只脚掌,叼着脚掌、摇头摆尾向钦陵邀功。

    自有吐蕃医人上前,一番紧急救治。

    庸,绝对死不了,就是不知道以后还要面对多少次这样的遭遇。

    要是现在让一群多启将他撕成碎片,大约能称之为“仁慈”了。

    钦陵抚着狗头,赏了一块多肉的牛腿,多启吐出脚掌,心满意足地叼着牛腿骨咀嚼。

    多启后来称藏獒,骁勇善战,极为忠心,智商却不太高。

    至于后世在平原养的藏獒咬人,与藏獒本性凶猛有关,也与下山后太热、易烧坏脑子有关。

    后面这一句,可以想想散热器坏了的电脑是个啥样。

    钦陵此举,堪称残暴,旨在警告红山宫诸位尚、论,别以为噶尔氏当家人不在了,就可以肆意妄为!

    红山宫内,小论韦·松囊气得浑身哆嗦。

    无法无天!

    但经过钦陵这一手,一些于此时夺取噶尔氏权柄的举动便只能停下——谁也惹不起这个疯子。

    曩论查莫叹息:“噶尔氏两个小崽子羽翼已丰,一时不好下手。”

    纰论寒调傍深深看了眼查莫,一声不吭。

    赞悉若手段高超,整个吐蕃朝堂,除了尚系领头羊韦·松囊,谁也没法确定身边哪位同僚已经成了噶尔氏一系。

    甚至,连寒调傍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算不算噶尔氏一系!

    哪怕韦·松囊为官多年,凭丰富的经验都没法压制年轻的噶尔·赞悉若多布,这就很可怕了。

    岸奔达延莽布支眨了眨眼睛:“我忽然有个可怕的想法,大论的事,跟朝堂各位应该没有关系吧?”

    再争权夺势,底线,应该是有的……吧?

    若有一点不对劲,达延莽布支立刻自请迁孙波如本,远离这是非之地。

    御前大臣布金赞呵呵一笑:“应该没人蠢到那地步吧?逻些城的四个东岱,就有一个是玛本当囊所领,而当囊一直依附着噶尔氏。”

    当囊有兵,而钦陵善用兵,赞悉若善政务、算人心。

    纵然红山宫中诸位大臣都曾经领兵打仗,却无人敢说就稳稳压得住钦陵了。

    这才是让大臣们忌惮的地方。

    赞悉若再厉害,却不知兵。

    钦陵善战,才是支撑噶尔氏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被夺权、甚至是灭门的凭据。

    钦陵的重要性首次超过了兄长。

    小论韦·松囊摆手,眉眼间现出一丝恼火:“好好喝你的恰苏玛,别胡说八道。事先也没谁知道大论会真去野马衣林,更没人想到纳木湖附近会出这事。”

    再说了,这样的鬼天气,就算是哪个吃饱了撑的想使坏,也要有本事在噶尔·东赞之前赶到野马衣林。

    现在要考虑的是,大论已亡,韦·松囊要不要顺势坐上大论之位。

    <divcss=&ot;ntentadv&ot;>“御前大臣赞悉若嘛,还是很有本事的,我愿荐他接任小论之位。”韦·松囊眼中带笑,仿佛已看到大论之位纳入囊中。

    他递补大论,赞悉若递补小论,很合理。

    一个月后,噶尔·东赞入土。

    赞悉若昂然踏入红山宫,身后是按着刀柄的钦陵。

    “贤侄节哀……”

    韦·松囊等人出言相慰。

    赞悉若不苟言笑,步步上前,越过御前大臣之位,行到大论座前,转身坐下。

    “不可……”

    韦·松囊喊了半声,便告闭嘴了。

    在杀气腾腾的钦陵面前,再多的理由都不过一刀。

    莫以为是在红山宫,钦陵就不敢挥刀了。

    岸奔达延莽布支起身,对赞普行礼:“臣以为,大论已去,当令御前大臣赞悉若接替,方足以面对吐蕃今日的危机四伏。”

    韦·松囊瞪了达延莽布支一眼,却闻御前大臣布金赞笑道:“臣也认为,赞悉若足智多谋,可化解吐蕃诸多难题,当为大论。”

    玛本素和贵附和:“对!赞悉若为大论,吐蕃权力才平稳交接!”

    素和贵费心费力背叛了吐谷浑,结果上吐蕃来,权势未涨不说,甚至较在吐谷浑时还跌了一大截,何苦来着?

    但是,背叛这种事啊,往往没回头路可走。

    他倒不是噶尔氏这一系的,可噶尔氏如今锋芒毕露,他有得选吗?

    便是领军而战,他也斗不过钦陵啊!

    除了对自己忠诚,素和贵对谁都不忠诚,附和噶尔氏也毫无压力。

    纰论寒调傍面无表情:“附议。”

    曩论查莫的支持,更让韦·松囊如坠冰窟。

    合着,整个红山宫,就我韦·松囊一个滑稽人物?

    赞普芒松芒赞稚气的声音响起:“子承父业,可为佳话,准!”

    韦·松囊惊愕地看着赞普。

    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才是尚?

    芒松芒赞表示,活着的赞普才是好赞普。

    至于论、尚之别,不重要了,谁能让吐蕃平稳运转下去,谁就是大论。

    韦·松囊能力虽然也不错,可操控人心的手段还生涩呢。

    一名侍从自殿外走来,小声在韦·松囊耳畔开口。

    虽是小声,其实殿中许多人已然听见。

    “玛本当囊,率一东岱兵马,立于红山宫外。”

    赞悉若温和地笑了:“钦陵素来喜欢与人玩笑,又对行伍情有独钟,才搞了这档子事。”

    “钦陵你看,好像吓到人了,要不要给大家赔礼?”

    钦陵嘴角一勾,很勉强地开口:“没想到我随意玩闹,会惊扰到各位。”

    是在赔礼还是在示威,也只有他两兄弟心知肚明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4710/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长安小坊正最新章节! 作者:罪孽9999所写的《贞观长安小坊正》为转载作品,贞观长安小坊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长安小坊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长安小坊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长安小坊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长安小坊正介绍:
长安小坊正,不文,不武。
贞观之年,繁华之世,当活出自己的风采。贞观长安小坊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长安小坊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长安小坊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