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报喜
晚饭做的面条,阿雯不太会,这个得劲大揉面,她太小了。
朱氏给她碗里装了个鸡蛋,给梁长鹤碗里也装了一个,她自己却舍不得。
阿雯看着朱氏,把自己的鸡蛋放在了朱氏碗里,端着碗走开。
“娘亲最近辛苦了,给你吃。”
朱氏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有这样的闺女她三生有幸。
“阿雯乖,娘亲吃面就好,你在长身体,你来吃。”
阿雯摇头。
在母女争执中,梁家来了客人。
来得是大姑,梁长书。
她直接去的梁有根屋里,同她来的还有大表姐,彭念娣。
阿雯端着面条就走过去,刚好听着大姑笑着说:“八月十五中秋正酒,爹跟娘到时候早点来。”
梁嘉莉也跑出来走在阿雯身边,见她吃着面条,又细又长,有些羡慕:“三婶做的面条就是好。”
阿雯望着自己碗里的面前,翻着记忆好像是挺不错的。
家里一般吃面条都是朱氏做,她揉面的劲道,很是让人喜欢。
“喜欢,下次吃面叫你。”
“阿雯,阿莉,过来大姑这里。”梁长书看着外面的侄女,笑着唤她们。
阿雯跟梁嘉莉一同走到梁长书面前:“大姑好。”
“大姑刚刚说正酒,是大表姐要成亲了吗?”
阿雯在大姑梁长书唤她的时候三两口就把面条吃个干净。
梁长书看着阿雯点头,望着一旁亭亭玉立的女儿点点头:“昨天下定的,请先生看了日子定在八月十五。”
阿雯望着一旁穿着新衣服新鞋子的女子,彭念娣,皮肤有些黑,眼睛很大很有神,性格有些腼腆,也很老实。
“恭喜大表姐。”
彭念娣脸色一下子就红了,声音小小的:“谢谢阿雯表妹。”
梁嘉莉跟彭念娣关系也处得来,当即拉着她就走了:“大姑,表姐今晚跟我睡。”
梁长书笑着摇头,看着这几个侄女,一晃眼就都长大了。
梁嘉莉拉着彭念娣去了大房,其实彭念娣与梁嘉芬关系最好,两人年轻差不多,小时候也总在一起玩。
梁嘉莉拉着她直接去了厨房,因大姐在厨房做猪食。
“姐,你看谁来了。”
梁嘉芬转过头来看到彭念娣,一脸高兴,连忙擦干净手把她拉着坐在一旁凳子上。
“你怎么来了?家里稻谷打完了吗?”
彭念娣低着头,脸色一下子如红苹果:“我是来报喜的。”
“报喜?难道你要嫁人了?”
“嗯。”
梁嘉芬一脸高兴,好奇的问:“男方是哪里的?性格怎样?你有相看过吗?可不要媒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一定要自己看了才算数。”
阿雯也在厨房,她连碗都没拿回去,坐在边上的她听到梁嘉芬的话,忽然觉得这个大姐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瞧瞧她说的话,多有条理性。
想必她心里定有对男人的一番衡量标准,日后的姐夫相信一定不会太差。
彭念娣仔细想了想:“他叫王文浩,是车行的小师傅,年纪比我大三岁,性格开朗与人相处也不错。”
梁嘉芬听了彭念娣的话点点头,大三岁不算大。
第62章 爷爷再登三房
只要那个王文浩是个勤快的,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差。
阿雯一直看着大表姐的脸色,叫她说着未来姐夫一脸的害羞,就知道她也是满意的。
满意就好,这年头就怕盲婚哑嫁,只要当事人见过且满意,日子也会很难。
再难都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阿雯回到屋里,跟父亲母亲说了大表姐要成亲的事情,得到的答案也相同。
婚嫁都是要双方愿意才能美满。
回房后,阿雯又开始了她的抄书时间,抄到手酸得抬不起来,这才睡下。
次日一大早,阿雯起来,洗漱后在院子里伸胳膊腿。
朱氏已经拿着衣服去河边洗了,她朝着厨房去,看着锅里有粥,拿着碗舀起来给爹端去。
刚喝完粥,她就听到大姑的声音。
“三弟,你这腿还好吧,昨晚陪着爹娘就没过来。”
“无碍,腿已经治疗了,多谢大姐借的钱,我会尽快还上。”
梁长鹤是感激自己这个大姐的,她送来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对于地道的农家,她能存下这五两也是很厉害的了。
“说什么傻话,拿给你你就用,以后有了再还也没事。”
“嗯,念娣成亲那天我就不去了,免得丢了你面子。”梁长鹤笑呵呵的说着,没有自卑,只有坦然。
梁长书又责骂一句:“你是她舅舅,你正该去,到时候认亲不还得来,就当提前认认。”
梁长鹤不说话,心中却打定主意不会去的。
“三弟,听爹说阿雯捣鼓出了什么豆腐,不知道可不可以让阿雯在念娣成亲那天帮着多做点,豆子我们家出。”
洗碗回来的阿雯听了立马接嘴:“大姑说得哪里的话,到时候你把豆子泡上,我们去你家做,多做点。”
“主要去大姑家想做多少就可以做多少,从家里送去就会慢很多。”
梁长书摸着阿雯的头顶,笑的慈爱:“阿雯长大了,都能替你爹分担了,真厉害。”
“我最近在研究豆皮,要是成功了到时候也给大姑做点。”
“好,大姑就先谢谢阿雯了。”
梁长书乐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闺女谁家不稀罕,她都想多生两个。
朱氏回来了又是一阵寒暄,阿雯也不去打扰,她自己回房间继续抄书。
至于豆皮的事,不急。
梁长书吃了早饭带着彭念娣回去了,梁家又恢复了往日平静。
梁家二老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她们在外卖豆腐的事情。
梁有根再一次来到了三房。
他依旧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看着已经平静的三子,心中不安总算退去。
“三河,你也不要埋怨爹,爹也知道分家不地道,可爹也是没有办法,如今阿雯出息了,居然做出了豆腐,还能卖钱,日后苦日子就会过去。”
梁长鹤看着自己的爹,心中没有埋怨那是假的,可这终究是自己的爹。
“爹想说什么直说吧。”
“你看能不能叫阿雯教一下大家这豆腐的做法,这样大家的日子都好了,你们颜面上也有光。”
梁长鹤望着他,有些事情他不愿意说破,可为什么就是非要说破。
第63章 打断骨头连着筋
“爹,你是想让四富学吧。”
“不一样吗?你兄弟立起来了,以后阿雯她们兄妹不就多了一座靠山吗?”梁有根劈头盖脸就是一说。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他那小儿子,梁长鹤有时候真的会觉得他是不是他爹在外面捡回来的。
不然为何一点也不疼惜他。
从断腿开始,他就没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心跟父爱。
“父亲亲自去跟阿雯姐妹俩商量吧。”
梁有根有些生气,这是一个儿子对父亲说话的态度?
这是一个读书人对自己父亲说话的语气?
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年的钱。
“你是她爹,她还不听你的。”
梁长鹤望着梁有根,一脸认真:“我是她爹,但是我不会不跟孩子商量就替她做决断,她有知道的权利。”
梁有根更气了,这是在骂他呢!
“梁长鹤,你这是在指责你老子我没有征求过你的意见吗?”
“父亲说的哪里话,父亲说的话,儿子自然记在心中。”
这读书人说话弯弯绕绕让梁有根头晕,他怒道:“别扯那些有得没得,你直接说让阿雯教不教?”
“儿子还是那句话,这需要问阿雯。”
梁有根气的直接走了。
他还没有脸直接找孙女要,所以他更生梁长鹤的气了。
回屋后他气的差点砸坏凳子,许春花看见了又是皱眉。
这老三越来越不像话了。
这一个豆腐的做法,至于那么死抠着不放吗?
这是他的亲人又不是仇人。
“有根,老三现在就是开水不怕烫,我们从朱氏哪里下手。”
梁有根坐在椅子上揉着额头,听着许春花的话也点头:“这个得你去说,到时候实在说不通,我就豁出去老脸跟阿雯要。”
许春花觉得也只有这样,她也是听到同村的人去赶集才知道这两丫头居然卖豆腐了,而且生意很不错。
这如今分家了没有公账,她手里也没钱,这豆腐就是赚钱也到不了她手里。
所以,只有把配方抓在手里那么一切都是她的。
朱氏跟梁长鹤心中对二老很是埋怨,这都分家了还要想三房里的东西。
那免税的五十亩还不够他们二老养老吗?
朱氏陪着梁长鹤说了会话,然后便去晒谷场了,她得把剩下的稻谷晒了。
朱氏也不去叫阿雯,自己一个人去,慢慢弄也可以的。
去的路上意外的遇到了她婆婆,许春花。
或许许春花就直接在看着她出门等着。
她看着许春花打了个招呼:“婆婆。”
许春花点点头,有些和颜悦色:“去晒谷场?”
朱氏有些受宠若惊,这使出反常必有妖,她立即提打起精神:“是。”
“那走吧,我也去那边。”
朱氏抬眼看了许春花一眼,有些惊讶,二老的粮食不是都晒完了吗?
她没说话,跟着许春花后面走。
快到晒谷场时候,许春花忽然站定:“老三媳妇,你来梁家这么多年,我有苛待你。”
朱氏立马也跟着站着,小心回话:“婆婆对媳妇很好。”
“那为什么让你们三房教一下大家都不行,分家了也还是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
第64章 找大房
许春花忽如其来的疾言厉色让朱氏心头一跳。
这个婆婆一般是不怎么管事,之前只要把事情吩咐了也就不理会了。
如今这是正面撕破脸皮了吗?
这东西是女儿跟侄女做出来的,她不能替她们做决定。
“婆婆说的什么话,如果需要学习你当去找阿雯姐妹俩,媳妇可是不会,婆婆先忙,媳妇去晒稻谷了。”
朱氏一番话尽量说清楚,她不愿意当着有其他村民的面去顶撞她,这会对梁长鹤名声有损。
许春花眼神狠狠的瞪着她,没想到这个朱氏居然这般厉害。
以前还真是小看她了。
偏巧这个时间也有许多妇人过来晒稻谷,与她打招呼。
她不得不扬起笑脸跟她们寒暄。
同时她也在想办法如何才能在阿雯哪里把豆腐的制作方法要过来。
这老三两口子简直太没把他们二老放在心上,这分家真是太对了。
过两天她就得去帮四富提亲,可没时间跟她们瞎耗。
许春花不满的走回去,她望着三房眼里都带着火气。
气呼呼的回到家,她看着梁有根一顿叨叨:“真是气死我了,以前不出声不出气,现在居然还有本人气人了,真是小看她了。”
梁有根那些一个碗替许春花端来一碗凉水,替她顺气:“这夫妻俩都是牛脾气,你就去大房找阿莉,你是她亲奶,她还能不给你看?”
许春花眼睛一亮,拍着大腿:“你这个方法可行。”
接着许春花又转身去大房闲逛,明确的去了厨房。
梁长海与大王氏去帮着自己娘家做活去了。
梁嘉芬去晒稻谷了,家里只有梁嘉莉一人。
此刻她正在做豆腐,中午拿去外婆家的。
许春花进来刚好看见梁嘉莉在点豆腐,刚在朱氏哪里受的气一下子没了,高兴的走到梁嘉莉身边,柔和问:“二丫头,你这做豆腐的手艺可真好,这是在放什么?”
梁嘉莉被突然进来的许春花吓了一跳,听着奶奶问在豆浆里放什么,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
她说:“奶奶今天不忙了吗?中午想吃豆腐吗?等会装一碗过去。”
许春花兴奋的看着锅里那点点絮状慢慢变成豆腐,点头:“还是二丫头孝顺。”
梁嘉莉只是笑笑,自己家的奶奶是什么样的,自己知道。
正巧,这个时候院里来了一个妇人,她直接朝着大房走来,看见厨房的许春花笑道:“大婶子,你在家就好,我来买点豆腐,阿莉听说你们在县城是两文钱一块,今天帮婶子也拿两块,家里来客人都不知道吃什么。”
说着她把四文钱交给了许春花,梁嘉莉此刻光顾着豆腐也没去想其他,笑着点头:“张婶先坐下,豆腐马上就好。”
许春花也笑着招呼:“张家媳妇先坐,阿莉正忙呢。”
张婶点头,与许春花寒暄:“你家孩子都是有出息的,瞧瞧这小小年纪就能捣鼓出豆腐,日后更是不得了。”
好听的话谁不喜欢听,许春花听着夸奖她家孙女,心中也高兴。
第65章 建一个摊位
最让她高兴的是,今天她荷包进帐了。
看来这豆腐必须得拿在手里。
瞧瞧,这才一个人就有四文,村里那么多人,他们不要吃吗?
想想她有些激动,钱,都是钱。
“这都是她们自己看书学的。”
张婶一听更羡慕,忽然想到梁长鹤:“你家三河的腿真站不起来了吗?”
许春花有些不知道怎么说,这说站不起来吧,怕会说她这个做母亲的咒儿子。
说能站起来吧,他们可是把三房都给分出去了,这个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在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梁嘉莉笑着说:“三叔的腿能好,也能站起来,张婶你的豆腐好了。”
“那就好,来年我还是想问一下他收不收学生。”
张婶走了,许春花也打算离开,梁嘉莉就那样望着她,带着笑:“奶奶把张婶买豆腐的钱给我呗。”
许春花拍开梁嘉莉的手,带着微怒:“小孩子家家的身上带什么钱。”
说完转身就走了,顺带还用碗装了一碗豆腐。
梁嘉莉有些生气的看着奶奶的背影。
她拿着碗舀一大碗豆腐端着去了三房,把豆腐放在厨房后跑到阿雯房间的窗户边,趴着看着她写字。
“怎么了?”阿雯抄着菜谱,看着突然来的二姐有些奇怪,她不是在做豆腐给她外婆吗?
她自己也应该抽空去一趟外婆家了。
“奶奶把卖豆腐的钱拿了不给我。”梁嘉莉郁闷的说着此事。
“卖豆腐?你刚出去卖豆腐了?”阿雯拿起笔抬头看着趴着窗户上的二姐。
“村里的张婶过来买了两块去。”
阿雯瞬间明白了,定是许春花去她哪里然后村里的张婶去买豆腐,然后把钱就直接给了许春花,可最后许春花又没有把钱给她。
“不气,奶奶什么样子你不知道吗?今天一上午爷爷奶奶都在找各种理由叫我爹同意,然后让我教他们。”
“他们怎么能这样。”梁嘉莉表示很气愤。
阿雯倒是看得淡,在利益面前人的本性就那样。
“你打算教吗?”
阿雯望着有些紧张的梁嘉莉,扑哧一笑:“放心,就算他们都知道了也没关系,我们继续做其他的。”
瞬间,梁嘉莉心里大石头落下。
“二姐,你想不想在村里开个小市场。”
“什么市场?”
阿雯组织了一下语言,看着院子外面的路。
其实梁家的位置还是比较好的,村里的人进出都会路过。
“就是在院子外面建立一个摊位,可以去拿点肉,生活用品、以及卖点豆腐。”
梁嘉莉眼睛一亮,思索这个可能性。
“我得跟我爹娘商量一下。”
阿雯点头,这是应该的。
瞬间把许春花的事情给抛到脑后。
这时绝对的没完。
二房也在忙着做豆腐,不过他们不在家里做,此刻他们在小王氏娘家。
王家在村里靠里面,在王家试验但也没什么人发现。
毕竟大家农活做完了还要去做其他的。
梁家这般清闲的人家也不多。
梁长江看着锅里老是不成型的豆浆,烦都烦死了。
第66章 落汤鸡也能开心
这马上都到中午了,他跟岳母打保票说能吃到豆花的,可如今这一锅是什么?
小王氏也气,这石膏也丢就进去了,怎么就是不能成型呢。
她拉过梁嘉静,也不顾她看不看的见,直接怒道:“你不是说这就是做豆腐的东西吗?怎么没办法成型?”
梁嘉静也才八岁,她哪里知道为什么不能成型。
她也是偷看了那么一回,又没有参与去做过,问她也是白问。
“我、我不知道。”
上次被吓到了,此刻小王氏发怒的脸她还是特别害怕。
她再怎么胆大也只有八岁。
梁长江脸色有些阴沉,这刚打的保票就要被打脸吗?
小王氏看着阴沉的梁长江,小心翼翼的说:“喝点豆浆也挺好的。”
梁长江气的走出厨房,饭都没心思吃,直接就走回家了。
回家路上看见大王氏娘家跟大哥一家在开心的吃着饭,他的心更堵。
他可看见了二丫头也在这里,既然在这里那她必定也是做了豆腐来的。
同样是闺女怎么差别就这么大。
他一定要把这豆腐的配方拿到手不可。
他可是听说了这东西卖钱可快了。
午睡起来后,太阳有些打阴,她连忙的跑出屋,想着天边的那团乌云。
看来是要下雨了呢。
“娘,要下雨了,快起来收稻谷。”
朱氏一听也连忙翻身起来,望着天色跟梁长鹤说:“你自己在家里小心点,我跟阿雯去收稻谷。”
梁长鹤点头:“快些去吧。”
母女俩快速朝着晒谷场去,路上也有很多村里的人都在朝着晒谷场去。
“三河媳妇你们也来了,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好好的稻谷都晒不干。”
朱氏也望着天空,有些叹气:“往年不也这样,今年还算好的了。”
阿雯望着飘着的雨,大声喊道:“娘,下雨了,快些。”
大家纷纷抬头,感觉到雨在下了,立马停止谈话纷纷朝着自己的晒谷的地方去。
大姐跟二姐俩人跑得气喘吁吁,这忽然就下雨让人很是无奈。
一道闪电劈下,闷雷声接着而来,砸在众人心里。
村民们都在迅速抢收,因阿雯家的稻谷收在最后,所以晒得比较多,此刻有些收不及时。
雨说下就下,从小变大也不过那么一秒。
“娘,雨太大了,我们收不了怎么办?”
看着大雨把稻谷淋跑,阿雯急啊,可她又没有经验怎么处理。
朱氏也急,可她只有一双手,没办法做多点事。
雨越来越大,可稻谷也冲掉了不少,朱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姐二姐忙着她们家的,快速收完了也过来帮忙,可人手依旧不够。
不知道谁家的一个孩子拿着扫帚过来帮忙,然后那些收完的妇人也跟着过来帮忙。
阿雯看着眼眶湿润,心中感动,她觉得村里的妇人都挺好的。
稻谷收完了,每个人都是湿透了,阿雯向大家道谢,跟着朱氏回家了。
大姐二姐也是浑身湿透,阿雯落后两步,看着大雨中的大姐二姐,嘻嘻一笑:“原来做落汤鸡也能这么开心。”
第67章 尝试做豆皮
回到家,阿雯先去换了一身衣服,朱氏也同样换了身衣服。
之后,朱氏立马去厨房切了点姜片熬姜汤。
等阿雯喝了一大碗姜汤,发了一身汗水朱氏这才放过她。
阿雯被姜汤辣得直吐舌,外面大雨还在下,今天是没什么事忙了,阿雯又去抄书了。
下雨天凉悠悠得倒也格外舒适,唯一不好的便是屋里太暗,不太方便抄书。
她眼珠子转了转,推开窗户看来了一眼父母的屋里,然后关着窗户跑到书库空间去了。
从外面看也只是觉得她在睡觉,她简直爱死了这样的作弊方法。
第二日依旧是在下雨,梁嘉莉上午跑到她房间说她爹娘同意她摆摊的问题。
所以,她来找她讨主意。
“你说只卖点肉跟豆腐如何?”
阿雯思索了一下,道:“如果你有能力的话可以卖点调料。”
梁嘉莉想了一下,然后摇头:“我爹说让我先卖豆腐,但是我又不想卖肉,调料倒是可以。”
阿雯想着梁嘉莉卖肉的样子,抖了抖,拿刀的样子不敢想象。
当然,如果大伯去卖肉又或者大伯娘去卖的话还是可以。
“你要不就先卖点豆腐,调料之类的,过几天我看豆皮能不能研究出来。”
梁嘉莉好奇的问:“还能做豆皮?”
阿雯点头:“不仅仅能做豆皮,还能做豆干、红豆腐、臭豆腐。”
品种这么多她就算只卖豆腐类就可以了。
梁嘉莉一下子喜滋滋的。
“雨明天也不知会不会停,明天集市说好了会去的。”
梁嘉莉忧愁了,为了明天的集市她可是叫她爹多做了好几个磨具一同做豆腐呢。
阿雯也望着天空,依旧黑压压的,完全看不出要晴的迹象。
雨天舒适,可也架不住一直下雨。
一连三天都在下雨,被雨打湿的稻谷都要发芽了,朱氏急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朱氏就把稻谷拿回家烤,可又能救得了多少呢。
村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沉寂了不少。
最近几天她老是听到村里的人前去查看河水。
这雨一直下,是近几年来最久的一次。
梁嘉莉的小摊位也在一个雨天开了起来,不仅仅可以买,还可以用东西换。
俗称以物换物,这样的方法是沿用旧市场的规则,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来换,就都可以吃上豆腐了。
至于调料,算了吧,雨下的这样大可没有谁去县城。
以至于梁嘉莉的小摊位上只有豆腐卖。
但是,也是因为下雨天,大家有些没去土里摘菜,都来换豆腐。
梁嘉莉这些天天天都要做两桶豆腐卖。
虽然下雨有些影响心情,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阿雯每天都在抄书,五本书也在半个月时间抄完了。因着在下雨也没有特意去赶时间,都是偶尔抄一点。
这半个月都在下雨,导致稻谷都在家里烘。
朱氏整日都在厨房,大伯娘也在厨房帮忙,大姐在帮着二姐做豆腐,现在也能独立完成。
这些日子,阿雯在尝试做豆皮。
第68章 怎么能独吞呢
豆皮的做法跟豆腐前期相似,只是在豆浆成絮的时候把它舀进放了布条的磨具中。
当然也是可以用一根签子去挑,那样太耗时间了,也就没有选择那样去做。
虽然这样做出来的分量有些分别,但是用勺子量着也就不差了。
待磨具几年放得差不多了就压着,依旧把水分压出来,最后一点点分离去晾干。
当第一块豆皮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大家都很是惊奇了一把呢。
梁嘉莉最是高兴,她的小摊又有新品种了。
这半个月的下雨,家里的人都出不去,二房的人自然也没出去。
他们每天看着梁嘉莉的小摊位眼红,偏偏自己做不出来。
眼红的不止二房,还有梁有根老两口。
这梁嘉莉的摊位也算大家看着开起来的。
这半个月的雨水让村里人都没法出去,只要没事都不愿意出去。
这个摊位的出现村里人都会过来换点豆腐。
有的提豆子,有些拿鸡蛋,有得拿小麦,只要用得着的都可以。
这些东西可都在大房里放着呢!
鸡蛋梁嘉莉得到了都会送给三叔补身体,其他的都会归类。
但是在梁家二老以及二房眼里,他们大房可算是赚到了。
梁嘉莉也确实赚到了,这些东西算下来得有小二两了吧。
这坐着家门口就能赚钱,这是梁有根的梦。
自然也是许春花的梦。
每天都听村里人过来说要点豆腐,耳朵都要听出花来了。
所以两口子再次准备找大房谈一谈。
“大海啊,你看你们在家门口都能做出生意,真是厉害。”
这上来就是一夸,让梁长海有些恍惚。
多少年父亲没有夸奖过他了?
“这都是二丫头跟阿雯搞的,儿子没有出半点力。”
一旁坐着的许春花也点头,笑着:“是个懂事的孩子。”
梁嘉莉有些高兴,也有些激动,这算是奶奶第一次夸奖她。
此刻是午时刚刚过,没什么人,她也就没有去守着。
爷爷奶奶分家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来,这来夸奖她的倒是可以多来几次。
许春花看着梁嘉莉笑的眉眼弯弯,话一转:“二丫头啊,你看我跟你爷爷这么大岁数了也没有个活干,能不能把门口那个摊位给我跟你爷爷。”
听到风声的二房也出现在了大房屋里。
“娘,你们这么大岁数了如何能做的,动,二丫头还是把摊位给二叔,二叔保证帮你做好。”
许春花气的瞪着二儿子:“哪来的回哪去,这里有你什么事。”
梁有根也跟说,声音很冷:“老二,自己回房,这是我们跟二丫头的事。”
一旁一点没有相让意思的梁嘉莉有些懵的看着他们。
梁长海跟大王氏脸色有些难看。
雨依旧在下,屋里的气氛也很不好,一股硝烟味。
“爹、娘,你们回吧,二丫她自己做。”梁长海下逐客令,并表示不会给任何人。
梁长江不高兴了,他也可以做好的,为什么不给他做,还是不是亲兄弟了。
“大哥,你是哥,就应该帮着弟弟们,怎么能独吞呢。”
第69章 一类的人
梁长江的话让梁长海心塞到了,他怎么就独吞了呢?
许春花也豁出去了,跟着梁长江的话说:“老大,今天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分家了就学会了这个法子,说不定就是分家前学会的,就等着分家自己独享。”
许春花的话更狠,望重点说那是拿着公家的东西贴补。
说他不孝都占理。
“娘,儿子是怎样的性格你不是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儿子会干吗?”
梁长江撇撇嘴,嘀咕:“谁知道你肚子里怎么想的。”
“老二!不要把什么人都想成你一样。”梁长海有些生气,说话声音难免大。
“你吼什么吼,我是什么样的人?大哥你把话说清楚。”梁长江也不干了,大声的质问。
梁长海看着不讲理的梁长江,又看着也不讲理的许春花,心里有些寒。
这是自己的亲人,为何总是做些让人寒心的事。
“二叔,你要那个摊位自己去弄个就好,之前我们没弄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弄,为何我们弄了你又来抢,这就是一个叔叔该做的事吗?”
阿雯清脆的声音传进大家的耳里。
梁长江看着阿雯,这个小丫头片子居然教育他。
“二叔怎么就是抢了,那个地方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想要个摊位自己做点东西卖也是可以的,”
阿雯若有所思的点头:“二叔说得在理。”
“阿雯,不可以给他。”梁嘉莉急了,连忙过来拉着阿雯的手。
阿雯拍拍她的手安慰着。
梁长江以为自己赢了,高兴的哼哼。
“既然哪里有二叔的,那也就是有三房的、大房的,所以,二叔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划分一下。”
阿雯继续以说着,并且又对着许春花说:“爷爷奶奶觉得阿雯说得对不对。”
梁有根很想说那个地方是他一个人的,可看着阿雯那双黑黑的眼珠子,硬是说不出口。
他说:“既然大家都有份,那么豆腐卖的钱也该分一分。”
梁长江跟着道:“就是。”
梁长海看着自己的父亲,很陌生,很无耻,一个长辈觊觎孙女的东西,真是让人觉得丢脸。
“爹,我们分家了,文书户籍都改过来了。”
他再次提心梁有根他们已经分家了,不在是一家人的。
梁有根气恼的看着梁长海,吼着:“分家分家,能分掉你我的父子关系吗?你依旧得服侍老子,你服不服?”
梁长海看着发怒的梁有根点头:“儿子是长子,理因服侍,但是我的女儿没有服侍爷爷奶奶的责任,所以,父亲,你没有权利要求二丫头交出豆腐配方。”
这次梁长海不在软弱,他为了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小家不惜对抗梁有根,他的父亲!
“啪!”梁有根气的伸手就是一巴掌,把大家都给打懵了。
阿雯是佩服大伯的,能有这样的勇气不容易。
毕竟生活在这以孝治国的时代里,能这般反抗自己父亲的也是凤毛麟角。
但是,她爹梁长鹤也算个异类,跟大伯难怪这么合得来。
感情两人都是一类的人。
第70章 捐族里
梁长海几十岁的人了,还叫父亲打脸,真是让人很讨厌。
“爹。”梁嘉莉很梁嘉芬纷纷扶着梁长海,担忧的望着他。
梁有根打了也懵了,他诺诺的说:“谁让你气你老子的。”
阿雯也是气笑了,这真是有什么父亲就有怎样的儿子。
“爷爷不是要豆腐配方吗?可以,爷爷能给钱给父亲治病吗?你也知道我们三房可是欠着一屁股债的。”
梁有根望着阿雯那冰冷的眼睛,忽然就有些心虚,他立马调整心态,一个丫头他心虚什么。
“刚你大伯还说我们已经分家了。”
“既然分家了,爷爷你这是在做什么?”阿雯厉声质问。
“这是分家前你们捣鼓出来的,这么久你们赚的钱没有一分上交,我们就自己来问了,阿雯,你还小有些不懂,奶奶也是为了这个家好。”许春花一脸为了家里的说着。
“如果我们不愿意给呢?”
许春花看着小小的丫头,脊梁挺直,那样认真。
“我们回去族里说清楚,你们这是在未分家的时候就研究出来的。”
“奶奶觉得能成功吗?”
“不觉得会失败。”
“哎呀,别啊,去什么族里,阿雯赶紧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都赚钱不好吗?”
梁长江有些着急,要是去族里也就真没他什么事了。
他爹娘什么时候开始对豆腐这般关注了,早知道他就早些出手了。
“二叔也知道是亲人,刚刚说话的时候怎么没有留点情面?”阿雯转过去看着梁长江一脸讽刺。
梁长江一噎,有些不高兴,这个小丫头越来越可恶了。
损了梁长江又看着许春花,笑得甜美:“奶奶觉得族里会不会喜欢豆腐呢?”
忽然许春花跟梁有根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什么意思?”
阿雯一笑,很甜,眉眼弯弯的:“我打算把豆腐的做法交给族里。”
“不行。”梁有根当即不同意。
许春花也皱着眉头,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丫头居然不给他们二老,去给族里,怎么想的。
“阿雯,你怎么给族里,你给二叔,二叔挣钱了一起分。”
梁长江也急了,这次是真的急了,生怕她真给族里。
“我觉得给族里挺好的,二姐你同意吗?”
梁嘉莉不想给爷爷奶奶,他们实在是太可恶了,居然还动手打爹爹,她一点也不喜欢他们。
至于二叔,她同样不喜欢,一脸的虚假骗人,看着就觉得假。
给族里的话,她没意见,还举手赞同。
“我同意。”
阿雯点头,然后看着大伯梁长海:“劳烦大伯去帮阿雯请族老来。”
梁长海点点头,面无表情的拿着蓑衣就走了。
梁有根恶狠狠的瞪着阿雯,很是吓人:“阿雯,你可知道我是你的亲爷爷,你怎么把东西给别人也不给你爷爷。”
许春花也跟着道,声音要柔和得多:“就是,阿雯,咱们可是亲人,他们哪里有我们亲,你现在改变注意还来得及。”
阿雯望着这对夫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是让人佩服他们的厚脸皮。
第71章 捐了
“爷爷奶奶可有做长辈的明理?可有爱惜子孙,可有德行有益,既然爷爷奶奶不把我们当儿子、当孙女,为何要我们一定要着敬重你们呢!”
阿雯这话虽然有赌气的成分,但是长者也不该用身为长者的身份去一味索取。
人的心都是肉长的,再是子女也不会永远欠着父母。
梁有根眉峰紧紧的拧着,看着老三家的这个丫头,小小年纪如此条理清晰,说话说得他这个老头子都有些羞愧。
“那、那又怎样,你们照样是老梁家子孙。”
许春花见梁有根有些气短,也跟着硬着脖子道:“你爹都是老娘生的,你不该替你爹尽孝?”
看着还在做垂死挣扎的二老,阿雯真是心死,这样的爷爷奶奶,真是让人讨厌。
“爹的免税田不是已经给爷爷奶奶了吗?怎么还不够吗?爷爷奶奶这胃口有点过分大。”
“爷爷奶奶可知,我们三房可是欠着几百两的外债,哥哥为此去给人当药童,爷爷奶奶可有半点心疼,如今这要起东西来也是半点不要脸面了。”
阿雯讽刺的看着二老,两人也不是过不得苦日子的人,怎么就见不得别人好呢。
正巧这时候大伯带着村里的族老来了,依旧是上次分家时候的那几位。
阿雯看着村长,笑着:“让各位见笑了,这么大的雨还让大家跑一趟是阿雯的不是,可这事还得大家一起才能处理。”
村长抖了抖身上的雨水,看着三房由一个丫头当家也是一阵唏嘘。
“阿雯找我们来人因什么事?”
梁有根急忙说:“无事,都是家事,是这小丫头太大惊小怪了。”
许春花也陪笑着说:“就是这丫头太急躁了,我们在跟她说呢。”
村长一脸疑惑的看着他们,这梁家的事情这个把月事情最多。
“村长,我打算把豆腐的做法捐给族里。”
阿雯既然说出来了也就不打算收回去。
就算梁有根跟许春花两人服软,她也不打算给他们希望。
这样的情况只有一次,她当时觉得分家了那么分家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怎么知道会遇到这样难缠的爷奶。
不是豆腐多贵重,只是只要发生了一次,那么下次呢?
她还会做其他,到时候少不得需要族里的支持。
村长被阿雯的手笔给惊呆了。
这谁家有点好东西不是藏着掖着,就这半个月他家也换了不少豆腐去吃。
豆腐炒肉、煎豆腐、豆腐肉末等等做法,顿顿吃他都不腻味,如今这忽然就把豆腐方法交给族里,这是好大手笔。
“你说真的?”陈大夫不愧是经历过大事的人,稍微兴奋一下就问。
“自然。”
其他两位族老爷爷也都笑得脸上出现了皱纹。
纷纷夸奖梁有根:“老梁啊,你们家的孩子有出息。”
“老梁啊,你们家老三腿什么时候好,我觉得我们村也可以办个学堂。”
这么好的风气,还不怕没有大人送孩子来吗?
梁有根面皮抽抽,脸色有些臭臭的。
第72章 长个教训
本来是他的东西,一下子就成了族里的产业,怎么让他不憋屈。
“我有一个要求,就算是族里的产业,我们家的人自己做着吃或送人不算侵犯族产,再有,我跟二姐在县城已经在做豆腐生意了,日后做豆腐可以是其他人,但是卖豆腐必须是我二姐或者大姐。”
阿雯趁机提要求,毕竟日后还要卖其他的豆制品,没有信任的人可不行。
村长跟三位族老商量了一下,觉得谁也没关系,主要这东西现在是族里的产业,日后也是用于族里,相信村民对于阿雯的这个要求也不会反对。
“可以。”村长点头。
阿雯又道:“既然村长同意,那么我想询问一下,日后我们做出来的其他东西可是属于分房后的,也就是说之后的东西所有权都会归我们自己。”
村长也是个人精,听到阿雯这样一说立马就明白了为什么族里会捡这么大一个便宜,感情这梁家在家讧啊。
不过这但是便宜了族里,这可是活钱,一年能挣不少钱的。
他也乐得做个送水人情:“你们分家了,自然是自己做主,东西是你们分家后研究出来的,自然也是你们自己拿主意,他人怎么能帮你拿主意呢。”
这话有些打脸了,但是村长这会为了族里的利益也是豁出去了。
梁有根低着头,脸色暗沉,心里极度烦躁,这东西没要成还如此丢脸,真是丢死人了。
许春花也有些对阿雯怀恨在心,小小年纪这般大的主意,真是越来越讨厌。
阿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回房间去拿笔纸,把制作方法写在纸上,交给村长。
同时她也写了张分家后东西的归属问题,然后请族老及村长签字。
这样她就走一分保障,不怕梁有根二人作妖。
梁有根看着阿雯写的文书,气的肝疼,这样的孙女要着干什么。
气狠狠的离开了。
许春花也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指责他们两个老的吗?
许春花看着阿雯,阴冷一笑:“阿雯真是长大了,会替父母做主了。”
阿雯也不去顶撞她,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至于一旁看热闹的二伯,她已经没去关注了。
恨她狠又如何?她父亲需要亲人帮忙的时候,他们作为父亲哥哥的又在想什么?
是真没钱吗?还是说是人心的自私。
事情处理了,阿雯心情很不错,拉着二姐就去了她的房间。
梁长海又笑着送村长跟几位族老回去,全程目睹的梁长江一脸后悔。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那么早提分家了。
不然这东西都还是梁家的,赚的钱也有他一分。
悔之不及啊。
气闷的回到自己家去。
许春花看着二儿子要走,也气得牙痒痒,都是二儿子闹的,不然阿雯怎么会吧豆腐做法交给族里。
“小江,你分家了也是我儿子,敢这么算计我真不怕天打雷劈,雨停了把今年养老粮交了。”
梁长江顿时苦着一张脸:“这还没交税,能不能先交税之后再交。”
许春花冷冷看着他,冰冷的说着:“不能。”
她必须给他长个教训,他居然敢打他们的主意。
第73章 涨水了
别以为她就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以为他们二老拿不到他就能拿到吗?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真是让小王氏带坏了。
“雨停就送过来。”说要气狠狠的走了。
梁长鹤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只是叹气一下。
此事过后,日子清净了很多,可雨水依旧没有停下来过。
这样的雨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梁长鹤腿朱氏每天都在帮着揉着,看着天色也在叹息。
梁长鹤拍着她安慰:“会没事的。”
开始阿雯不明白梁长鹤这话说的什么含义,直到晚上她睡觉她做梦梦见躺在一片海洋上,惊醒过来感觉屋里一股泥土气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她翻身爬起来,简直被眼前一幕差点吓死。
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了?
前世的她只在手机上看到那些一夜被淹没的人家,如今这是让她也体验一下吗?
连忙的,她把干的被子收进书库空间,再把空间的书籍都挪开了些。
急忙的跑下去,趟着水打开门朝着朱氏屋里喊:“爹、娘,涨水了,快起来。”
水都快在她的小腿边了,她努力朝着门外走去。
走到梁长鹤房间,拍打着房门,不一会朱氏打开了,明显的她是刚醒,如果没有阿雯喊,说不定还能一直睡着。
最近下雨都有些闷热,如今凉飕飕的不就正好睡觉吗?
朱氏也惊得一声冷汗,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先去库房看着被打湿透的稻谷,她的心拔凉拔凉的。
阿雯看着朱氏心疼粮食,扯着她道:“娘,你先去收拾家里值钱的东西,我去叫大伯他们。”
朱氏也知道此刻只能如此,点头吩咐:“你自己小心点。”
这一场洪水来得始料不及,整个村里都没几家知道。
梁长海一家起来后,又分别叫起来了梁长江跟梁有根几人,然后父子四人分别去叫村里其他人。
梁有根毕竟胜在年长,他那些,一个铜盆边走边敲:“发洪水了,大家快起来。”
梁长海三兄弟也有样学样,纷纷拿个铜盆敲打。
阿雯在朱氏收拾东西的时候,偷偷摸进库房,把稻谷全部收进书库空间。
这大水来得突然,她得做些应急准备。
在梁长海四人回来后,大家已经把值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东西太多却拿不了。
最后阿雯没办法只能偷偷的装进空间。
每个人都背着东西,梁长海负责把梁长鹤背出去,所以他的东西都在大伯娘身上。
阿雯真是特别想帮着把东西收进空间,可是暴露后的后果她承担不起。
梁家也承担不起,这个比什么真金白银还要诱人。
阿雯故意走在最后,在梁家人都走了一段距离后她骗朱氏说要上厕所,回来去上。
朱氏只是叫她小心点,阿雯就把东西放在二姐身上,快速朝着家里去。
这里可以看见家里但也不用担心。
阿雯快速的朝着大房去,直奔大房的库房,收走打湿的粮食。
爷爷奶奶那边跟二叔那里依旧,在把厨房里的东西也都洗劫一空,这才拿了个最小的锅。
第74章 外公外婆
本来把锅也打算放空间去的,可是空间死活不同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锅实在是太黑了,导致空间判定这东西不能进去。
无奈,阿雯只能把这锅给顶着。
她再次出去的时候,村里很多村民都出来了,纷纷走在一起。
都有些心有余悸,这洪水怎么说涨过来就过来了,整个村子都给淹没了。
轰,谁家的房子塌了,水浪一阵阵波纹荡漾在众人脚边,也同样荡漾在他们的心上。
梁有根扛着粮食忽然摔了一跤,粮食全部掉进水里了,他连忙去捞可依旧还是打湿了。
他气的拍打着洪水,眼睛都红了。
所有人都眼红的看着这一幕,心中难受。
这才收了稻谷怎么就这样了。
老天简直让他们没法活。
人越来越多,又开始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梁长江扶着怀孕的小王氏,梁有根只能是梁长富去扶着。
阿雯顶着口锅倒是让她免去被雨淋了。
村长立马组织大家前往高地,有亲戚的去投奔一下,这水什么时候退也不知道,这雨还会不会下大也不清楚。
梁有根打算去投奔自己的女儿,他刚摔倒浑身都痛,衣服也快成泥浆了。
他望着梁长鹤,大儿子背着他,此刻就像个累赘。
“三河,你家阿雯不是很能干吗?既然如此你们就自己找地方去,大海既然这么偏向你三弟,你也跟着去,莫要跟着我们。”
梁有根说得理直气壮,扶着梁长富的手带着许春花跟二房就走了。
梁长江此刻低头低着十足,他可不能得罪父亲了,不然真得喝西北风了。
小王氏也知道自己肚子里揣着的金疙瘩,也不敢做妖,低着头扶着梁长江小心的走着。
梁长鹤看着这样的父亲心中不能再寒,他只是有些歉意的看着背着他的大哥:“让大哥受委屈了。”
梁长海也对父亲的做法很不满,大灾难面前能不能先摒弃前嫌。
“无事。”
阿雯都无奈了,这老头真是越来越上不得台面了。
朱氏看着大王氏,歉意一笑:“先去我娘家吧。”
大王氏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只得点头。
她娘家都是在村里,刚刚也在人群中见过,人都无事。
于是大房三房去了朱氏的娘家。
朱氏娘家在三合村朱家坝。
走路得走半天时间,两家人也不耽搁立马朝着朱家坝方向去。
发现洪水的时候已经快天亮了,此刻已经慢慢天明,不过因为下雨的原因,天色一直都是阴沉沉的。
因梁长海一个人背着梁长鹤,所以这路也行走得慢。
到朱家坝的时候,都下午了。
所有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朱氏一到就像是鸟儿回笼。
她快速的去找到父亲母亲说明情况后也快速的去做午饭。
大家都饿了,早饭都没吃呢,又淋着雨走了一上午。
朱母先熬了一锅姜汤给大家,然后弄了点面食,比较快。
有吃得就可以,谁还挑剔。
阿雯望着忙来忙去的外公外婆,心里忽然就暖了。
这才是长辈的正确打开方式。
外公朱父找来了两套衣服给大伯跟父亲,母亲找来了她以前留在家里的衣服给大家换上。
第75章 红薯一般做什么用
吃到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阿雯一脸舒坦。
外婆王氏望着阿雯,笑的一脸皱褶:“阿雯可吃饱了?”
阿雯点头,看着精神抖擞的外婆,笑得甜甜的:“外婆煮的面条最好吃了。”
外婆被哄得眉开眼笑:“家里不大,你们三姐妹就一起挤挤。”
阿雯理解的点头,赞叹人比人真是要气死人。
瞧瞧外婆,再看看外婆教出来的母亲,或许父亲当年看中的便是这份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无关学识浅薄,无关家境贫寒。
不得不说她爹还是蛮有眼光的。
大房三房就在朱家住了下来。
房间比较紧俏,三姐妹一间,梁长海跟梁长鹤一间,大王氏跟朱氏睡她以前的屋,自然的梁长鹤与梁长海睡她兄弟的屋。
因朱家舅舅在县城学裁缝,一般不回来,不然也是住不下的。
朱氏把东西收拾好,便去厨房帮忙,毕竟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都是要吃饭的。
她们出来的时候带着的粮食不多,也带不了多少,所以只能吃家里的,但是朱氏会记下,日后还回来。
去厨房的时候,大王氏已经在里面跟朱母说话,两人说说笑笑到也热闹。
三个孩子也都在厨房帮着忙,阿雯最懒坐在凳子上看着大丫头摘菜。
朱氏走过去轻轻拍了她一下头,责备看着她:“大丫头二丫头都在摘,就你金贵。”
阿雯都无语了,她不是不想摘,是没活给她干啊。
猪草都弄好了,菜也被大姐二姐摘完了,她能做什么?
外婆见了也喝斥朱氏:“阿雯还小,你打她头干什么,打傻了我看有你哭的。”
她刚刚可是听说了阿雯丫头多厉害,之前传到村里来的豆腐就是她们家阿雯在书上学下来的,可厉害了。
朱氏一听母亲护着,撅着嘴有些不高兴:“有了外孙女就不要女儿了。”
阿雯看稀奇一样看着朱氏,原来不论多大的人都只是母亲的孩子。
外婆看着朱氏哭笑不得,拍着朱氏的头嫌弃道:“对,就是要外孙女不要女儿。”
大家一下子就笑开了,朱氏也跟着笑了。
晚饭做的南瓜糙米饭,外婆家其实也算比较殷实人家,二老一向节约,再加上舅舅还没成亲更加节约了。
吃完饭都是一大桌,都不算外人,也就没有桌。
桌上外公把晚上最好的一盘菜夹在阿雯碗里,嘱咐:“多吃点。”
来自长辈的关爱阿雯很开心,笑咪咪的对着外公笑着:“谢谢外公。”
吃饭的时间,又是倾盆大雨,外公忧愁的看着大雨。
外婆宽慰:“今年的雨是比较大,担心也没办法,明天还要去把田里的水放掉,你多吃些。”
外公只得点头,他只是有些担心土里的庄稼,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得减产。
“雨停了,我们就去把红薯挖了,免得在土里泡坏完。”
朱氏忙道:“红薯也差不多可以开挖了,刚好我们人多,很快就能把红薯挖出来。”
红薯粉,这是阿雯听到红薯一个想到的吃食。
“外公,红薯你们一般都做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