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都是福报
跟崔老大告别之后,白云溪心里舒坦了不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也有心思观察周围的铺面了。
看着时间差不多,便准备回家。
当路过宝和堂时,刚好跟外出问诊的程大夫遇上了,
“白大嫂有礼,今儿怎么有空来镇上了?”
白云溪看着程大夫,还了个礼,
“这不是农忙结束了吗?我想着趁着空闲,把家里的房子翻盖一番。今儿来镇上寻找掌墨师傅,顺便再看一看砖瓦和木材这一块儿。”
听着白云溪的语气,程大夫一愣,
“怎会赶在这个节骨眼儿建房子?”
看着程大夫眼里的惊讶,白云溪无辜的耸了下肩膀,
“程大夫有所不知,目前我一家老小全住在窝棚里,眼下还算凑合,但每天听着战事的传言,愈演愈烈,心里总是不踏实。”
“战事一起,总会有些流民,万一到时波及到咱们这里,我家那个离笆院根本挡不住什么,一家子老弱妇孺,真要遇见点儿什么事儿,我这个当母亲的就算到了地下,都无法面对他们的父亲。”
白云溪说着,故作无奈的叹口气,
“所以,我想趁着农忙结束,赶快把房子建起来。不管好坏,先住进去再说。虽然我也知道,老百姓的院子都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但好歹有个院子不是?”
程大夫听着白云溪的叙述,沉默了片刻,
“白大嫂思虑的极是,既如此,若是能用上程某的地方,还请白大嫂不要客气。毕竟程某在这镇上也居住了几辈人,若想办个什么事儿还不算太难。”
听着程大夫的承诺,白云溪微微福身,表示感谢,
“说起来都是我的福气,刚入镇子,就遇见了小虎子舅娘崔氏,她娘家大哥,刚好就是掌墨师傅,我刚从崔家出来,已经跟崔家大哥约定好了,让他明天去我家实地查看宅基地,再定夺如何建造。”
程大夫听着,点了点头,
“都是白大嫂结的善缘,大嫂子有福气。崔家掌墨师傅确实不错,在镇上有一定的口碑,白大嫂能遇到崔家,建房屋的事儿可以放心了。”
听着陈大夫的夸赞,白云溪眼睛一亮,
“原本我这心里还没底,听程大夫如此一说,我这悬着的心也算是彻底放下了,回头房子建好,我请程大夫上门温锅,到时还请你不要推脱。”
听着白云溪的邀请,程大夫愣了一下,随机捋着胡须,温和一笑,
“只要白大嫂给程某下请帖,程某定然如实赴约,绝不推脱。”
说完这句话,不等白云溪道谢,程大夫直接把人引领到路边,低声道。
“程某半月后便启程去西北了。”
听着程大夫低沉的语气,白云溪猛的一愣,当发现他眼底的沉重时,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西北战事短时间之内不会结束,还要起大战不成?”
程大夫摇了摇头,
“听说这次战事起因不光是因为那些鞑子缺衣少粮,好像涉及到朝堂纷争什么的,具体事宜咱们这些老百姓也不得而知。”
第三百九十五章 预防流民
“但只有一点程某可以确定,这次的战事没那么快结束,白大嫂还需早作打算,多准备一些吃食,以防万一。”
停顿了下,程大夫又忍不住提议,
“若是条件允许,白大嫂不妨养一两个护院在家,最是保险。”
能让程大夫如此郑重的交代,事情怕是八九不离十。
想到这里,白云溪心里又是一阵哀叹,想她一个新世纪的文明人,突然出现在战事四起的世代,还是两眼一摸瞎的状况,可怎么在这乱世立足哟?
万一流民乱窜,她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怎么能抵抗那些饿极了的流民?
虽然她在影视上看过不少杀人越货的事,但真若让她上手,能下的去手才有鬼。
程大夫看着白云溪慌乱的眼神,心里虽然后悔,但事实如此,早点知道,对她来说也算是好事。
“白大嫂也别过于担忧,毕竟是上面的事儿,波及不到咱们这些底层老百姓。你只需护好自己的家,关好自家大门就成。”
朝堂上的争论,别说他们这些老百姓管不了,就是当朝天子,不一样挠头,否则,怎么任由战事发起?
说句大不敬的话,谁做皇帝对老百姓来说都没啥影响,老百姓只关心自己肚皮,谁给他们口饭,她们就拥护谁?
白云溪回过神,点了点头,
“您这话虽然不错,但心里总是慌慌的。”
朝堂动荡,上位者争权,轻者易主,重者兵戎相见,到最后受波及的还是他们这些老百姓。
不管他们怎么争,怎么抢,最终消耗的都是国库。
国库里装的都是天下百姓的税收,一旦国库空虚,来年的税收必定加重,到那时,老百姓肩上的担子只会更加沉重。
她这个替补老母亲,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又怎能独善其身?
白云溪心里吐槽了下,也知道这种事儿不是她一句话能够左右的。
虽然她是异世魂,接受了五千年沉淀,但她是人,又不是神。
身处在这个时代,除了一步一个脚印,真没有网文小说中那些穿越女的神通,动不动便能左右朝局,掌控一切。
“程大夫说的对,我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是得好好护着自己的小家,局势怎么演变咱们管不了。”
想到这点,白云溪舒口气,
“多谢程大夫告知,有您这句话,我也好早做准备,原本还准备入冬之前能住上新宅子就行,现在我得给崔家大哥好好商议一下,得尽快完工,”
“眼下时局不明,有一个院子围着,心里多少安慰些。”
若是天下大乱,老百姓无立锥之地,除非躲到天上去,否则哪里都不是安全窝。
程大夫看白云溪沉重的神色,知道她听进去了,点了点头,
“趁着天色还早,白大嫂赶紧家去吧。”
“我也提前预祝程大夫一路顺风,早些凯旋。”白云溪微微福身行礼,表示自己的谢意,才转身离去。
程大夫看着白云溪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眯着眼捋着胡须,微微叹息一声。
第三把九十六章 实地查看
乱世之下,一个女人带着一群孩子,确实不易啊。
唉~,说到底都是战事闹的,让人不安宁,尤其是老百姓,最是担心受怕。
这日子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师傅,你看什么呢?”说话间,程小春不知什么时候探出头,看着热闹的街道,笑嘻嘻的问了一句。
程大夫回过神,瞪了眼徒弟,哼一声,“把药箱子给为师拿进去。”
“哎~,我刚才好像看到了白大娘。”程小春眨眨眼,
程大夫看着徒弟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路过他身边时,抬头弹了他一个脑瓜蹦,
“天天就知道管一些乱七八杂的闲事,为师布置的课业可完成了?药方子会背了?”
陈小春一听,连忙捂着头后退一步,憋着嘴嘀咕一声,
“距离出发还有半月呢,就师傅急。”
“出发之前,你要是连几个外伤方子都背不会,休想跟着为师出门见世面。”
“师傅放心,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时间一到跟师傅一起出发呢。”
程小春听着师傅的语气,立马变乖了,
“我刚才一直背方子呢,看到白大娘路过我本想跑出来跟她打个招呼,谁知道师傅刚好回来了。”
程大夫看着他眼里的八卦,瞪了他一眼,
“怪不得几个方子都背不会,闲心太多。”
白云溪一路回到家,把自己的打算给孩子们叙述一遍,白安焱几个听着,相视一眼,
“娘,明儿掌墨师傅就来咱家看宅基地?”
“没错,这次的掌墨师傅姓催,口碑不错,娘想在秋收之前把房子建起来,也不知能不能来得及?”
在她那个时代,各种机械轮番上,速度快。这里全靠人工,好在她的四合院只有一层,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几人听着娘的语气,倒是没反对,早就商定好建房子,就是没想到娘的速度这么快。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白云溪就让小四去村口等人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小四就引领着一辆牛车停在了门口。
“娘,掌墨师傅到了。”
崔老大看着眼前的窝棚,怪不得白家这么急着建房,原来家里居住的条件这么差。
白云溪招呼父子俩坐下,杜氏连忙去倒水。
“家里简陋,咱们就坐在院子里说话,崔家大哥多担待。”院子里摆着小方桌,白云溪请人坐下,客气一句。
“无妨,院子里才敞亮。既然来了,还请大妹子带我们先看看宅基地。”
想想崔家的行事作风,白云溪没客气,知道她们一家子都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如此也好,刚好她也急。
白云溪起身,指着眼前这院子,
“实不相瞒,我想改造的就是眼前这个院子。”
说着,白云溪领着父子俩,从门口的篱笆院一直转到后院,特别是后院那一部分,特意转了两圈。
“这就是我家的宅基地,还算方正。”
崔家父子前后看过宅基地的形状,又随着白云溪回到前院坐下,端起碗喝口水,崔老大才开口,
“不知大妹子想建个什么样的院落?可有章程?”
第三百九十七章 五十贯钱的院子
白云溪听着,知道他想看房屋建造图,既然昨天已经说好了,她也没有拒绝。
回屋把自己画的房屋建造图拿了出来,摆在小方桌上,让崔家父子随意观看。
“这就是我准备的房屋建造图,请崔家大哥掌掌眼,哪里需要改动或是不合理之处,还请崔家大哥指出来,我们一起商量着改动。”
眼下这个时代,建房子也是有一些禁忌的,她这个外来人不是太清楚。
有人指点,自然是好事。
崔老大看着眼前的建造图,抿着唇角一直没有开口,心里的震撼却无法形容,他没想到白家手中竟然有如此建造图。
先不谈建造这么个院子,需花费多少,单是建成后的壮观景象,便让人眼热。
旁边的催大朗看着桌上摆放的图纸,忍不住惊讶一声,
“好一副壮观的建造图,这房子要是建出来,必定壮观。”
听着崔大郎的惊叹,白云溪笑了一下,
“家里人多,以后孩子们还要娶妻生子,就想着一步到位最好,省的最后折腾。”
听了白云溪的语气,崔老大终于回过神,抬头看着白家人,眼里都是凝重,
“百家妹子真准备按照建造图的样式建房子?”
白溪点点头,十分确认,
“我是想建个大院子,还请崔家大哥帮忙推算一下材料和砖瓦,我家的情况,想必崔家大哥也知道,若是超出太多,缩减几间也是可以的。”
崔老大听着,点点头,
“如此,请稍后,我和大朗一起算一下,所需砖瓦和木料。”
崔老大沉吟片刻,又盯着图看了一会儿,走到一片空地,随手捡了个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催大朗就蹲在他身边,两人时不时的嘀咕两声。
前后用了一盏茶的功夫,崔老大才抬起头,重新坐在板凳上,掏出草纸,把计算的结果一列列的写到草纸上,转头看向白云溪。
“我和大朗粗略算了一下,这就是所需的砖瓦数量和木材数量,请白家妹子过目,若是有哪里不懂直接问我便可。”
白云溪盯着草纸上密密麻麻的计数,跟她学习的统计数据完全不同。
若是让她看一项一项的看,还真有些困难。
最后,白云溪索性把草纸往前一推,
“这些数据对我来说慢慢看还行,一眼看懂还真有些困难,您不如直接告诉我,这些东西一并采购下来,需要花费多少钱便可。”
听着白云溪的要求,崔老大嘴角一抽,沉默片刻,又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
“若是按照你这个建造图算材料,总共下来则需五十贯钱左右。”
此话一出,不等白云溪开口,几个孩子便瞪大了眼睛,五十贯钱建座院子,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过奢侈了?
现在只有母亲一人掌管家,就算父亲在世,也不敢张口就敢建五十贯钱的院子啊。
白云溪没理会儿子们的表情,听着崔老大的报价,心里便开始盘算。
目前而言,她储物柜里的钱财全部加起来,刚好二百贯钱,其余的一些零散钱都在外面放着的。
第三百九十八章 住在大房子里饿肚子
若是再加上家具之类,全部下来,估计得需要七十贯,以她目前财力,拿出七八十贯钱建造院子,还是可以的。
二百贯钱对于大户人家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这些老百姓,若不是刚好遇上战事,有些人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
可惜,不等她开口,袖子就被白安焱揪住了。
白云溪回过头,看着老二眼里的纠结,直接起身,跟他走到旁边,眉头一挑,
“怎么了,这是?”
白安焱看着娘,又回头看了看院子里坐着的掌墨师傅,低声说,
“娘啊,建造这个院子是不是耗费太多了?咱家没有那么多钱啊。”
本以为他想着把秋收的粮食搭进去,建个房子也划算。
现在一听,他感觉再干两年也不一定能凑够这座院子的钱。
白云溪听着她的话,忍不住弯了一下嘴角,
“这个你放心,建造大院子需要耗费多少钱,娘心里有谱,定然不会再回到一贫如洗的日子。”
听着娘的语气,白安焱眼中全是疑惑。
家里总共就收了这么一季粮食,娘哪来的底气要建大房子?
但这话他不敢问出口,怕娘生气,想想被娘锁在套间里的粮食,他心里依旧没底。
一想到一家子住在大房子里一起饿肚子,他就忍不住犯愁。
听着老二的心声,白云溪抬头看他一眼,忍不住轻笑一声,
“这个你只管放心,娘心里清楚的很。建院子这事儿早就思虑周全了。”
“今儿让掌墨师傅过来估算建房子所需的材料,也是想看看咱们能不能负担得起?如今听着,虽然价格略高,但也在娘的计划之内。”
说完这句话,白云溪拍了拍他的胳膊,转身回去了。
又跟崔掌墨就细节问题咨询了一遍,让心里有个谱。
两人谈好之后,白云溪转头吩咐老二,小四,
“你们两个跟我一起随掌墨师傅去砖瓦窑厂,尽快把砖瓦定下来,再把把所需的木料也都定下,以目前的形式尽早开工。”
“是,娘。”
看着俩儿子回屋准备,白云溪才转头看向崔老大,
“忘了问了,从开工到竣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听着白云溪的询问,崔老大掐指算了一下。
“若是全部用我们自己人,两个月之内便可完工。”
崔老大话音一落,崔大郎便冲着白云溪拱了拱手,
“白大婶儿不要多想,我爹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带人,便于管理,每天按公按时完成,若是白大嫂这边也请了帮工,在管理方面我们不好随意插手,其余的倒没什么。”
白云溪看了眼崔大郎,轻笑一声,
“这点你们放心,就因为赶工建房子,我没准备请村里人帮忙,全部交由崔家大哥,唯一的要求就想尽快完工的同时,保质保量。”
崔老大抿着唇角,点了点头,一脸严肃,
“建造房子是崔家祖祖辈辈干的手艺,品质上绝对有保障,一座房子建下来,一住便是几辈人,房子品质不过关,砸的是我老崔家的名声。”
第三百九十九章 动工
听着崔老大的保证,白云溪顿时放心了不少,想一想也是,
古代存留的建筑个个坚固不催,风雨不塌。
虽然没有后世那些高科技做辅助,但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在建造房屋这方面,有独到之处。
这里的建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质量却不比她那时候的差。
众人商量好,便一起坐着崔家的牛车去了镇上,按照崔老大的引荐,一路来到砖瓦厂,按照数量定了砖瓦交了定金,第二天就可以送货了。
之后,一行人又去了徐氏木料行,把所需的木料都定下,木料跟砖瓦不同,需要提前准备,只需交定金,等候送货便成。
一圈下来,全部搞定,白云溪才带着儿子们一起返回家里。
既然要建房子,就得提前把宅基地周围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好在他们家住在村头,周围有很多空地,可以随便堆放。
白云溪作为家里的老母亲,只需动动嘴,动手的事儿就落到几兄弟身上了。
至于她们居住的窝棚,还能暂时住,不影响建房子。
白云溪看了一圈,家里几个窝棚刚好在宅基地中央,只需建造花坛的时候拆除便可。
到那时,房屋已经建好,他们直接搬进去就行。
全部打算好,白云溪一家就开始忙碌了,直到崔老大带着工人到来,按照先前商量好的吉时吉日开始动工,村里人才知道白家要翻盖房子了。
很多人好奇的不行,便跑来看热闹,
白云溪早早让杜氏烧了一锅热水放在八仙桌上,上面摞着碗,渴了自己倒水。
值得一提的就是,所有来做工的人,白家都不管饭,全部自备干粮。
单是这方面就解决了白云溪的大问题,不用准备饭食,也不用砌锅灶一类,如此倒也不耽误老二两口子侍弄田地。
看热闹的人站在篱笆院周围,看着白家动静,就是一顿指指点点,
“天呐,白家竟然不声不响的要翻开房子了?也不知会建个什么样的房子?”
“不管建什么,总比现在的窝棚强。”
“这话说的没错,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白家还是有底子的,以前竟没看出来?”
“这话虽然没错,但白家因为老举人的病也确实消耗不少。我觉摸着是她们在山里淘到了好东西,要不就是荒地赚到了钱。”
此话一出,众人突然一默,相互看了看,再次盯着白家,眼神透着意味不明,但谁也不敢上前去闹事儿。
对于村里看热闹的人,白云溪也没放到心上,进来有水喝,打招呼笑脸相迎,别的统统不管,只要不阻碍她家建房子的进度,随便看。
宋王氏冲进院子,一脸惊讶的看着白云溪,笑眯眯的冲她竖起大拇指,
“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嫂子我就佩服你这份儿沉稳劲儿,建房子这么大的事儿不声不响就启动了,比一般老爷们儿还爽快果断,不佩服你都不行。”
她们家才因为卖了粮食得了钱,要割肉庆祝,人家就开始建房子了。
第四百章青砖蓝瓦
听着宋王氏的调侃,白云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给她倒杯水。
“我也是没办法,眼下这窝棚能挨过一次冬,我可不敢保证能挨过第二次,万一塌了,家里一窝子老弱妇孺,万一有点什么事儿,我都无言去见孩子父亲。”
“如今趁着眼下还算太平,赶紧把房子建起来,不管战事如何,我心里也有个保障。”
说到这点,白云溪凑近宋王氏,低声开口,
“战事的流言对老百姓不好,但我却沾了光,粮食卖了个高价。”
白云溪说着,幽幽地叹口气,
“这事儿虽然听着不地道,但是对咱们老百姓来说,一年到头不就是这一亩三分地的收成吗?国家有战事,那是皇家官府该操心的事儿,咱们这些小老百姓除了听之任之,根本左右不了什么?”
“所以啊,把趁着粮价高,我便直接卖了,刚好可以翻盖房子。”
宋王氏听着白云溪的语气,赞同的点点头,
“别说你们,我家的粮食也在昨天全部卖掉了,换成了粗粮。这打仗的事儿咱们管不着,谁知道他们能耗到什么时候?咱们还得为自己打算一番。”
“再说,粮价上涨,哪是咱们能控制的?就算战事波及到咱们这里,那些个当官的也顾及不到咱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
宋王氏说着,抬头看了看左右,低声开口。
“你选择这个时期建房子,我觉得非常对,西北战事也不知道能打到猴年马月,万一有事儿,咱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心里也踏实。”
听着宋王氏的语气,白云溪点了点头,
“你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个意思。”
说归说,真若打起来,别说一座院子,就是一座城,该守不住的还是守不住,只不过这话她没法给宋王氏说而已。
自从动工这一刻,白云溪一家子全都进入到忙碌期。
催家人办事儿爽利靠谱,在掌墨师傅的带领下,所有的工人都能一步到位,除了木料没有送来,砖瓦每天不停歇的往村里运,供应上完全没有问题。
看着一车车青砖蓝瓦陆续的进入村子,堆放在旁边的空旷处,看的村里人眼热的很。
乡下人盖房子大多都是茅草屋,就是比窝棚质量好一些的房子。
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也只有屋脊周围用瓦片,其余的依旧用茅草覆盖,只要每年勤快点,定期换草,也不存在漏水的现象。
除了茅草屋,就是家家户户的围墙,乡下的围墙,大多使用泥巴墙,也就是泥土混合着碎茅草,结实又坚固。
但眼下,看着白云溪家的状况,这青砖蓝瓦的一车一车送个不停,估计是一点泥巴都不想用。
想想她们家以前的院子,再看看现在,很多人都忍不住牙酸。
“到底还是举人家,就是跟咱们小老百姓不一样,不盖房则已,一盖房就是青砖蓝瓦,看着羡慕死人。”
“可不咋的,咱们还天天看人家住窝棚,笑话人家从天堂到地狱,这才多久的时间,人家就翻身了,再瞅瞅咱们,真是不能比啊。”
第四百零一章 上梁
“还别说,白家这位姑奶奶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突然来这么大一手笔,说破天还是底子厚,咱们就算想翻身,也不敢搞这么大阵仗。”
“谁说不是呢?咱们就是那缺粮少衣的命,哪能跟举人之家相比?看他们这架势,房子建起来,定然不比地主家的差。”
不管外面看热闹的人怎么议论,白家的房子一天比一天高。
白云溪天天房前屋后的忙碌,时不时的还跟崔掌墨商量下局部的改动,根本没有闲暇时间理会村里的八卦。
直到房屋开始上梁,白云溪需要在这一天准备供桌祭祀,按照当地风俗,上梁前要举个祭祀仪式,这个仪式便叫祭梁。
寓意是祈求神灵护佑,房屋永固、平安长久、丁兴旺,学业有成,财源茂盛等求吉祈福。
其中就有诵祈福词这一块,按照习俗,需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诵。
当崔掌墨给她提起这事儿,白云溪稍作犹豫,自己就担了下来,
“房子是我家的,我就是这个家最大的长辈,诵词由我来念最合适不过。”
请人来念颂词,不但要上门恭请,还得给诵读人封手礼之类,想想就麻烦。
掌崔墨听着白云溪的语气,眼睛一闪,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妹子所言不差,房屋祈福,只要心诚变可。”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他也算摸清了这一家的脾气,看着都挺随和,但若较真起来,个个都有自己的脾气。
特别是那个小学究,每天端着副沉稳的模样,手中握着一本书,时不时地跟他们聊几句,看着挺招人喜欢的。
吉时到,随着鞭炮噼里啪啦的一阵响,祭拜之后,白云溪站在大堂中间,神色严肃的的诵了一段祈福词。
总之怎么好听怎么说,怎么吉祥怎么说,全部都是些吉祥如意的祝祷之词。
之后,随着掌墨师傅高喊一声上梁,带着大红绸花的主梁在工人们通力协作下,缓缓的升起,固定的房顶之上。
这一天,天气晴好,上梁顺利。
白云溪把供果撤到旁边,等工人们歇息时,把贡品分给大家一起品尝。
看着门口瞧热闹的人,白云溪也没吝啬,让李氏抓几把花生饴糖撒出去,让大家一起乐呵下。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白云溪看到了大伯拄着拐杖的身影,看着他眯着眼看着屋顶发呆,白云溪直接走过去,
“大伯来了,进来坐一会儿,院子里杂乱,喝口水还是可以的。”
老族长看着眼前的侄女儿,眯着眼打量她片刻,倒是没拒绝,直接拄着拐杖进了院子。
杜氏看到大爷爷过来,连忙给他倒杯水。
老族长坐在椅子上,看着院儿里忙得热火朝天,好一会儿才开口,
“建房子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不跟大伯说一声呢?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大伯父还能驳了你的面子不成?”
“你一个女人家带着几个孩子终究是辛苦,有堂兄妹帮衬着,多少也能轻松一些,何苦把自己孤立在人群之外?”
第四百零二章 她就是亲情淡薄
听着大伯的语气,白云溪愣了一下,想想她建房子前后,确实没想招惹村里任何人。
她不想招惹村里人也不完全怕麻烦,而是压根没这习惯。
自从她来到这里,村里人给他的感官确实不怎么好,本着不打扰,不麻烦的原则,跟村里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她的处事原则。
至于白氏族人,说实话,这些人她心里,其实跟村里的外姓人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别。
尤其是白云松当了族长后,那人的处事原则跟她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至于大伯父这个人,原则上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毕竟年纪大了,招惹他就跟招惹堂哥一家子没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她索性谁也不招惹,毕竟房子是她自己住的,理应自己忙碌。
想到这点,白云溪轻笑一声,
“大伯父莫怪,盖房子这事儿是我思虑之后才做的决定,毕竟一大家子总住窝棚也不是个事儿。”
“这一季的荒地收成还行,也该着我运气不错,粮食刚收下来就忙着播种,没来得及卖粮,正好赶上粮食涨价。手中有点余钱,便想着趁这个机会把房子建起来,也算有个正经的落脚处。”
“至于请人帮忙的事儿,说实话,侄女儿真没想那么多,只想找个靠谱的掌墨师傅带领着工人做事就成。”
“还有就是,人家都是自备干粮,也不用我起锅灶招待,省事的很,大伯不用担心。”
老族长听着白云溪的语气,直接沉默了,人情往来的事儿,这丫头还是没学会。
但看着她建的这个房子,规模真是不小,比起原先的宅院,有过之而不及。
“云溪丫头,你在村里住着,就得学会处理邻里关系,谁家有事儿,大家相互帮忙也是人情往来。你有事儿不请大家帮忙,往后别人有事儿也必然不好意思向你张口,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淡了。”
白云溪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伯父虽然言之有理,但我跟村儿里的感情本就淡薄,谈不上什么人情往来。以前我很少跟村里人打交道,之后也会如此。”
不说其他,只要她这个院子建成以后,村里人只会对她们敬而远之,这点她早就预料到了,也是她想要的结果。
虽然她的日子也没太好,但她跟村里人真合不来,何必勉强?
老族长看着眼前的侄女,沉默一会儿,
“我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人,只要你自己认为对,大伯便不反对,但真若有事儿,只管去寻。你堂哥虽然做事还很欠缺,心却不坏。”
“像今日上梁这么大的事儿,让你一个女人家出头就不妥。也怪大伯年纪大,这几天身体不爽利,一直窝在家里没出门,若不是今儿想出来透透气,还不知你闹了这么大动静。”
听着大伯父的语气,白云溪一愣,想了下,心里了然。
按照当地的风俗,祭祀祈福之类的活动,掌舵人要么是当家男主人,要不是一族之长,还有就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
第四百零三章 日子是过给自己的
大伯父这是提醒他没有请堂哥出面?
想到这点,白云溪直接摆了下手。
“这也没办法,孩子爹去世了,我就是这个家里的长辈,也是一家之主,这个院子以后是我们一家人居住,只有我出面才最合情合理。”
白云溪此话一出,老族长一愣,紧接又点点头,
“你真想也没错,你是孩子们的主心骨,有你主持,差不了。”
老族长说着,直接起身,“你家忙,我也不多打扰,先回了。”
“大伯慢走,回头等温锅的时候,再请大伯过来。”
白云溪也没留他,主要是确实忙,家里杂乱,老爷子年岁不小,万一再磕着碰着,都不好。
把人送到门口,看着他拄着拐杖,脚步蹒跚的缓缓离去。白云溪停顿一会儿,才转身回来,一转头就看到杜氏一点担忧的盯着他。
“怎么了?”
杜氏看了看门外,扶着婆婆坐在椅子上,
“娘,我怎么感觉大爷爷生气了?”
听着杜氏的语气,白云溪诧异的看她一眼,不愧是最敏感的人,竟然发现老爷子心里不痛快。
“不用理会这些杂事,只要咱家没事儿就好。”
她没请堂哥过来主持上梁仪式,大伯心里不痛快,但那又如何呢?
她建房子造屋子,造福的都是自家,麻烦别人本来就不是她的风格。但大爷爷若是认为堂哥作为族长就必须主持她家的上梁仪式,那他便是高估自己儿子了。
白云松一系列的作为,在她心里早就失去族长资格了。
听着婆婆的提醒,杜氏想了下,倒也觉得有理,她们家从开工到现在,全村人都知道了,天天都有人跑来看热闹。
像要好的宋大娘花婶都来道喜,就连三爷爷也拄着拐杖过来看一眼,问她们有什么需求,唯独大爷爷一家没有出面。
这点她知道,不管是大爷爷还是大堂伯,当族长久了,但凡谁家有事儿,都跑去请他出面,习惯了。
现在遇见一个不怎么讲究规矩的婆婆,不适应也正常。
白云溪看着杜氏走神儿,伸手拍了拍她的手。
“自家过日子,怎么舒坦怎么来,但凡让你心里不痛快的就不用勉强,人生匆匆数十载,若是天天都憋屈着过,那这一辈子岂不是都赔了。”
听着婆婆的安慰,杜氏有点哭笑不得,过日子有苦有甜,哪有人用赚赔来评价的?
也只有婆婆会突然冒出这种理论。
“行了,别想了,把供桌上的糕点收起来,等到师傅们歇息的空隙,给大家分一分,都尝尝,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哎~,”
杜氏看着供桌上的糕点,拿着笆斗开始收拾。
“大嫂,我帮你一起。”
李氏从后院回来,洗把手,笑嘻嘻的凑过去,捏着一块白糖糕塞进嘴里,又捏一块塞到杜氏嘴里,看的杜氏一脸无奈。
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氏又捏一块跑到白云溪身边,
“娘,你也尝尝,这个可甜了,软软的,好吃很。”
白云溪看着李氏鼓鼓的腮帮子,笑着摆摆手,“你自己吃,这个太甜了,我吃了牙疼。”
第四百零四章 住进大院子
在崔掌墨的掌控中,历时一个月二十五天,终于竣工了。
剩余的五天,做善后工作,打扫院子,收尾。
就像掌墨师傅预计的一样,刚好两个月一座院子建成。
看着眼前壮观的大院子,白云溪心里满足的很,整个建造过程,天气晴朗,秋高气爽。
原本,她拆掉窝棚,在外面搭建几个临时居住的草棚子,还担心遇到雨水,这下终于彻底放心了。
院子整体下来共十六间房子,房檐延伸出来一部分,做成连廊,下雨天不用担心,院子中间的位置跟原先预想的一样,建了一个梅花形状的花坛。
院子的东南角,白云溪请人打了一口井,以后再也不用跟村里抢着打水了。
多余的宅基地用围墙圈起来,当做菜园子。
但凡有院墙的地方,上面都扎了很多尖锐的毛竹,以防万一。
总体算下来,花费五十五贯,家具什么的白云溪看着以前留下来的家具,成色还不错,摆放起来还算合适,就不准备再打造新的了。
手中多留些钱财,以备不时之需。
白云溪作为老母亲,不偏不倚,按照东西厢房的排列,给他们分配了房间。
杜氏带着丫丫住在东厢房套间,紧挨着就是老二两口子,西厢房是小四小五的位置。
至于白安静,是家里的姑奶奶,白云溪把正屋最西侧的房间给她当做闺房。
她的房间便在堂屋隔壁的套间,如此分配,整个院子依旧住的满满当当。
几人各自领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后,都高兴不行,兴冲冲的摆设自己喜欢的物件,看他们走路带风的样子,白云溪坐在廊下的椅子里,抬头看着飘在空中的几朵云彩,眯着眼看着它们慢慢移动。
李氏把山里寻来的一盆桂花放到门口廊下,兴高采烈的凑到白云溪身边
“娘,我就说听您的话准没错,您去年还跟我说咱家一定会住上大院子,比以前的院子还好,看看眼前这个,果真如此呢。”
不等白云溪开口,扎着两个揪揪的丫丫就凑了过来,
“二婶这话没错,我奶奶就是最厉害的人,只要是她说的话就一定能变成真的。”
白云溪看着眼前俩活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两个皮猴,倒是会拍马屁,不过你们说的也没错,眼下咱们确实住上了大院子。从今以后,咱们家院子有了,田地也有了,你们得好好干,才能保证衣食无忧。”
“田地请娘放心,全都交给我,我一定给打理好。”
白安焱抱着一盆粉白的山茶花走进来,放到白云溪脚边,满脸的激动。
原来把图纸上的院子搬下来,竟然如此的壮观,早知道能住上这么大院子,就算让他三天不吃饭也值得。
高兴过后,白云溪摆了摆手,
“趁着这几天还算清闲,把家里归整归整,简单摆个温锅宴,请几个要好的邻里过来吃顿饭,走个过程。”
房子建好了,得请几个人过来坐坐,走个过场,增加点人气。
第四百零五章 准备温锅宴
像大伯父,三奶奶一家,站着族亲长辈名头,该做的礼数也不能少。
否则,到时候就有人说你不懂礼数,影响孩子名声,得不偿失。
杜氏听着婆婆的吩咐,直接点头,
“这个还请娘放心,媳妇一准给办好了,至于采购方面,回头我跟二弟妹商量一下,列个单子,去镇上一趟就把食材搞定了。”
“交给你我放心。”
白云溪看着杜氏,轻声开口,
“也不用准备太多,可以稍微精致些。娘不准备请太多人,就把几家交情不错的请来乐呵一下就成了。”
“毕竟咱们还在孝期,很多事儿还的得避讳一下。再说,眼下这种情况也不适合大操大办。”
建造房屋期间,她去了趟镇上,路过宝和堂时,特意询问了程大夫,自从他带着徒弟离去之后,到现在还没回来的消息,
如此,西北的战事应该不会那么快结束。
想到这里,白云溪转头吩咐小四,
“回头去镇上采购,你跟你二嫂一起去,顺便跟顺子打听一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消息。”
白安毅一听,直接拍着胸脯保证,
“娘放心,这件事交到我身上,保证没问题。”
这些天他一直忙碌不得空,正想去镇上溜达溜达呢。
就在这时,大门口传来一声惊叹,宋王氏跨着篮子走了进来,眼里全是震惊。
“我的老天爷哟,大院子就是好,瞧瞧这一间间房,看着就招人喜欢,你们家还是村里的独一份。”
看到宋王氏进来,白云溪连忙迎过去。
“宋大嫂,今儿咋有空过来了,家里还没有完全收拾好,有点乱,正想着过两天温锅邀请你过来坐席呢。”
“哎呦,这感情好,我就等着这一天呢。”
宋王氏把篮子递给杜氏,
“刚拔的菜,还新鲜着呢,想着你家这几天忙也没时间买菜什么的,就给你送来了。”
说着,又拉着白云溪。
“赶紧带我先转转,提前让我掌掌眼,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好的院子。”
白云溪看着她夸张的表情,忍不住扑哧一笑,
“咱两家就这点儿距离,你若是想来,可以天天来这里,现在我家房屋多,你就算住下来也不成问题。”
“住下倒是不用,每天跑一趟倒是可以。”
宋王氏说着,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声,拉着她在各个房间里转了一圈,最后只剩啧啧惊叹了,
“秋天盖房子就是好,干的快。还有就是,这砖瓦墙跟泥巴墙确实不一样,不用晾晒也不潮。”
听着宋王氏的感叹,白云溪跟着符合一句,
“确实是天空作美,整个过程没见一滴水。也许老天爷前看我前阵子太过坎坷了,可怜我呢。”
“瞧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应该是你有福气,这叫佛极泰来。以后啊,且享福呢。”
宋王氏说着,想着家里鸡犬不宁的闹腾,幽幽的叹口气,人比人气死人哟。
“在我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这么大的院子,这辈子也算值了。”
第四百零六章 不用夸我就是个替补
看着宋王氏眼里的羡慕,白云溪拍了拍她的手,
“这个不急,等到你家杰哥儿高中,别说这样的院子,再高大的门楼你也能住得。”
“哎呦,那可真是借你吉言了,我就盼着这一天呢。”
提起儿子,宋王氏眼睛闪闪发亮,若是杰儿一朝高中,她这些年的憋屈也算是值了。
想到白云溪温锅的事儿,宋王氏拍了拍白她的手,
“确定了哪天温锅?提前让孩子们叫我一声,我过来搭把手。”
“那我先提前谢过嫂子了,回头就让孩子招呼你。”白云溪笑着应下,又拉人在院子里坐下,喝茶歇脚。
“我家的情况嫂子也知道,不想太麻烦,也没准备请太多人,就咱们几家坐一坐,吃顿饭就行了。”
温锅宴这天,邀请的几家人如约而至,看着眼前的大房子,众人眼里都是掩不住的惊讶。
特别是老族长,拄着拐杖站在院子中央,看着正屋和左右两排的厢房,抿着嘴沉默片刻。
“这房子建的不错,敞亮,在咱们村,算是头一份了。”
站在他旁边的白云松听着爹的话,从震惊中回过神。
自从他得知堂妹家建房子,就一直稳坐在家里,等着人过来邀请他主持建房子仪式。
可惜,从头到尾,他也没等到堂妹过来请人。
心里本就窝着火,就连出村子也是绕路而行。
今日,算是第一次看到房子,从进门那一刻,心里就咯噔一下,在不知不觉中,堂妹已经把日子过起来了。
看看眼前这座宅院,比起以前过之而不及。
就在大家沉默观赏时,大门口又出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子,一头花白的头发,搭配着同样花白的胡须,笑眯眯的欣赏着眼前的院子。
“哈哈,不愧是云溪丫头的手笔,这院落建造的,真是壮观好看。早知道这丫头不是一般人,还真是没看错她。”
跟在他身后的白云山拎着一件果品站在老爷子身后,笑呵呵的符合一句。
“堂妹本就是女中豪杰,从前是,现在依旧没变,看看这院子,就算堂哥看着也望尘莫及。”
白云溪看着三伯和堂哥一家出现,笑着迎上去。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也就是我运气好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运气好就是有福气,从你出生那一刻,大家都说你是个有福气的女娃子,虽然经历坎坷了些,但终归也是佛极泰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听着三伯的话,白云溪几不可查的抽了抽嘴角。
可惜啊,你们口中的福气女子,已经去地下跟她夫君团聚了,我就是个替补而已。
温锅宴简单的摆了三桌,。
虽然比不上饭庄里的精致,但每一道菜是都是杜氏精心准备的。
整个席面,有鸡,有鱼,有青菜,另外再配些糕点,席面已经算是丰盛了。
虽然平时她们自家吃饭,白云溪没有要求太多,但是对外招待客人,是多少还是要忌讳一下的。
尤其是猪肉这一类,容易落人口实。
第四百零七章 有流民过来
自己吃饭,关起门过日子,以身体健康为主,怎么营养怎么来。为家人守孝,也不能拖垮自己的身体,否则哪有体力干活?
当然,她不是本尊,心态上本就没有守孝想法。
但招待客人的话,得注意形象,就连酒水她也只准备了清酒,意思一下,走个过场就算了。
众人吃饱喝足又在院子里说了会儿话,才各自散去。
白云溪带着杜氏一一把人送到门口,才转身回来,忍不住揉揉老腰,招待人这活平时真不能多干,太累人。
转眼间,又到了秋收。
按照夏收的标准,又让老二去镇上请了几个短工,也不知是不是缘分,请来的几个人依旧是夏收的那几个。
有上一季的合作,大家也熟悉了,干起活来效率更高。
好吃好喝的供着,抓紧时间把粮食收进粮仓,然后继续播种冬小麦。
这一次,白云溪准备把东坡和西坡山地全部播种冬小麦,来年收获之后还可以再播种一季晚稻。
如此搭配,时间上刚好错的开。
紧锣密鼓地忙活十来天,粮食终于进了仓,当冬小麦播种好后,白云溪终于松了口气,特意去镇上买些食材,准备犒劳一番。
入镇子之后,她突然发现,镇子里出现了很多外地人。
这些人虽然穿着不算破旧,但脸上的疲惫和沧桑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一看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走过来了。
看到这些人,白云溪心里一沉,匆忙买了点东西就回家了。
出了镇子,陆陆续续的又看到一些人往镇上走。
这些人穿着破旧,身上脏兮兮的,一身泥巴。
这些人跟镇上看到的那些有着共同的标配,就是瘦和疲惫。
听人说他们都是近期乞讨来的人,人数还不少。
早就有人打听了,他们这些人全都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
看到这些,白云溪心里就是一慌,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赶紧回家把人召集起来,把镇上看到的情况跟大家叙述一遍。
“来咱们这里逃荒的人越来越多,还都是从西北那边逃过来的。他们虽然看着可怜,但这些人能一路从西北到咱这里,都不是一般人。”
“所以,你们不要轻易发善心,把人引到家里来,特别是那些青壮劳力,一定不能招惹。值得庆幸的是,咱们的秋收播种都完成了。近期若是没什么事儿,你们别轻易出门儿。”
听着娘严肃的语气,几人脸色也不好看,
“娘,你说他们是不是传言的流民?”
李氏眨眨眼,好奇的问了一句。
杜氏听到流民两个字,脸色一变,心里忍不住庆幸,还好在这之前她们把房子建好了,只要关上大门,那些流民就进不来。
“娘,那咱们怎么办?”
白安焱搓着手,看着家里的妇孺,担心的不行。
“不怎么办,好好在家待着就行,外面的流民咱们可管不了,也不能招惹。就看数量能达到多少了,若是多的话,官府会出来干预,若是少的话,估计只能靠咱们自己应付了。”
第四百零八章 官府不管
“娘的意思是官府不准备管?”小四一听,直接站了起来,眼里都是不可置信。
等他再次开口质问时,肩膀就被小五拍了一下。
“娘说的没错,如果逃荒的人少,官府根本就不会出手。你自己想想,咱们村里,隔三差五就会遇见一两个乞讨的,若是个个都管,官府也忙不过来。”
“那不一样,平日里讨饭的都是咱们本地人,这些明显都是外来人,容易扰乱咱们百姓生活。”
小四抬着下巴,不服气看着自己的孪生兄弟,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
小五看着他骄傲的样子,无语的摇了摇头,
“你说的没错,只有乞讨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百姓生活,官府怕激起民愤,才会出手干涉。至于多少算多,却不是咱们说了算的。”
听着小五的解释,小四整个人就不愉快了。
“听你这意思,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呗,万一那些流民没讨到吃的,闹事儿咋办?”
“这得看情节是否严重,若他们只偷一口吃的,就算被偷的人家报官,官府除了斥责几句,也是不予理会的。乞讨的人多了,难免有人手脚不干净,官府若是抓人,牢房都得给挤爆了。”
小五说着,眼神不自觉的透着股阴郁,
“当然了,若是情节严重,出现伤亡,那得另说。”
几人听着小五的语气,都忍不住沉默了。
白云溪看几人气势低迷,虽然无奈,但眼下确实事实,她们逃避不了。
“小五这话没错,如果是小打小闹,官府自然不会理会。如果出现伤亡事故,那整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官府不得不管。”
好一会儿李氏才不甘心的开口,
“逃荒来的人本身就饿肚子,他们自然只会偷吃的。若是一个两个都是如此。那些被偷的人家也太可怜了。”
哎,听着咋就不痛快呢?
“原本大家因为粮价上涨的事儿,心里已经不平衡了,若是再被偷个一两次,估计会忍不住会发疯的。万一下手没个轻重,闹出人命什么可怎么好?”
杜氏说着,心里再次庆幸家里的房子盖的及时,若是以前的篱笆院,别说被偷,指不定就被抢了。
听着两人担忧的语气,不等白云溪开口,小五就开口了。
“这些逃荒的人若是被官府统一认定为流民,遇见必然要抓走服役的。我想着他们应该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必然处处躲避着官府的盘查。”
“怕就怕他们为了饱腹,抱成团儿伤人,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那些人被迫沦为流民,心里戾气本就重,为了一口吃的伤人,也不奇怪。
“那他们也太大胆了,本就属于外来户,若是敢挑衅咱们这些本地人,那是他们不知死活。”
白安焱哼了一声,看着众人,
“如果看到他们结伴进村子,我们紧闭大门,不给他们粮食。”
白云溪摆了摆手,
“小五说的是最坏的打算,但那些逃荒过来的青壮年确实都不是善茬,你们平时多注意一些,特别是家里的妇孺老小,能不出门就先别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