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终于到了
送走了王导和王洽父子,陶旭也没必要继续留在这尚书台了。
夜也都深了,巡夜的士兵马上就要出营了。陶旭不想发生无谓的争执,集合起部队,便悄悄返回了石头城。
“开门~㘗㘗~”
城头上的士兵已经换成了陶旭的部下,但夜色深了,城下人头攒动却看不清是谁。一听两声短促的哨子响,确认了是自己人,这才开门放入。
进城后,负责守东城门的蛇队队主立刻迎了上来,见到陶旭,立刻下跪见
“怎么样,都没事吗?中军现在是谁在主事?”陶旭随口问道。
“回郎主,一切安好。中军现有沈参军主事!”
“好了,你去吧。”
打发走了下属,陶旭也对身后的沈奂和刘建吩咐道,“你们也去休息吧。这几日警醒着些,可别大意了!”
“二郎放心!”
“自然省得!”
二人应了一声,也都各自带队去休息了。
回到中军,只见室内灯烛通明。沈劲犹带着十余名士兵坐在地下闭目养神。
“怎么这么晚了,你们还不休息?”
沈劲刚想起身,看清了来者是陶旭,这才松了口气。
“郎主你不在这里,我生怕有变故。因此让孙主簿先去休息,后半夜再轮值。”沈劲小心的答道。
陶旭点点头,小心使得万年船。自己的兵力只是这石头城里的四分之一,的确需要小心。
”那个人怎样了?“陶旭虽然没有点名,但沈劲十分清楚他说的是谁。
”都在武库里,没人能和她们见面。“
”嗯?她们?“陶旭听到”们“,顿时一愣,”不是让你捉一个么?“
”深更半夜的,我们也认不清这许多人,索性把她们家年轻女眷都捉来了。“
原来沈劲不睡觉是等着想向他请罪。
陶旭一掌握住石头城局势后,立刻让沈奂派人去和王洽取得了联系。按照王洽的吩咐,又让沈劲去诸葛恢府上把诸葛文熊给捉了来。
这种绑架的事虽然下作了些,但既然庾冰和诸葛恢们先动了手,陶旭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算了。捉来便捉来罢,别露了相就行。”陶旭让沈劲坐下,“数月未见,咱们也好久没见了。不如就在这里好好聊聊吧。骁骑参军的位置只是个过渡,你可别嫌弃啊。”
沈劲鼻头一酸,在陶旭身上的投入,终于看见回报了。
***
“咚~咚~咚~咚~”
长江上浩浩荡荡地行驶着数十艘高大的楼船,船上建有类似城楼的建筑,故而因此得名。
这些楼船每层都设有防护女墙,用以防御敌方射来之弓箭、矢石。女墙上开有箭眼,用以发射弓弩。为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有皮革,以隔热。
楼船上又遍插旗幡和刀枪,以壮声势。
可能这支船队的主人还嫌声势不够壮大,每艘楼船上都设有鼓手,时时刻刻的敲击着军鼓。
数十艘楼船绵延十余里,鼓声震天,江、岸往来车船闻之无不避退。
王恬一身戎装,志得意满的站在第一艘楼船的顶层爵室中。听着各船的军鼓声,十分满意。
琅琊王氏像他这般军容浩大者,上一个还是王敦。
王敦….怎么会想到他?
好像有些不吉利。
“离查浦还有多久?”王恬扭头问向身边的军官。
可身边的军官也不是水手,他们也只能再去问水手,才回报王恬说最多还有一刻钟。
“嗯,要加快速度了!”王恬略有些不满。
其实他的动作也不算慢的了。在姑孰置下的房产家当他一概没管,集合了部队就匆匆上船。
可紧赶慢赶,还是比预定时间晚了一天才能赶到建康。老头子一定不满意了。
“再快些!”想到这里,王恬愈发的有些不安起来,他朝手下吩咐道:“待会儿靠岸之后,直扑石头城。但凡有抵抗的,一律格杀勿论!”
“诺!”
军官们答应后,又赶着去船尾通知其他战船去了。王恬望着宽阔的江面,脸色开始凝重起来。
和陶旭一样,王恬的选择也是在查浦下船,采用陆上行军直扑石头城。但比起陶旭,他可高调多了。
不仅兵力上超出陶旭四五倍之多,而且这一次他还携带了很多重型装备。京城任何一支禁卫部队都无法和他单独对抗。
这是王恬的底气。
很快,一刻钟的路程在王恬的催促下不过半刻钟就走完了。王恬一马当先,率先下船。
他不顾码头驻军和江面上远远观望自己的几条艨艟快船,朝手下吩咐道:“下一批走一批,不用等后面的部队,全速开往石头城!”
陶旭和沈劲聊了几乎一夜,直到天色将明,两人才睡了两个时辰。
“报!郎主,不好了,城外来了大批军士!”钱队主急匆匆的闯进了中军大堂,见两人合衣而睡,案头的灯烛也才刚刚熄灭,不免有些惊讶。
这种时候陶旭也不敢怠慢,即便睡着觉都竖起了耳朵,一听有人进屋,立刻醒了过来。
沈劲反应也不慢,他醒来听钱队主又说了一遍,连忙道:“莫不是王敬豫的人到了?”
“或许吧,”陶旭吸了一口气振作精神,“你看清了是哪里的军士么?”
“倒是不像我们姑孰的豫州军!”钱队主出身沈奂手下,也曾是王恬的部下,豫州兵的服饰他再熟悉不过。
既然不是王恬,那就说明庾冰不肯善罢甘休了!
陶旭和沈劲对视一眼,心中都默认了这个推断。
“世坚(沈劲),你就留在这里,居中调度。我去看看。”陶旭抓起地上的铁胄,戴上就要出门。
“子初!“沈劲喊住了陶旭,”这次我还带了庄子里的五十个农客前来,以做支援。你要是人手不足,随便支用便是。“
”多谢了!“陶旭拍拍他的肩,笑了笑便随钱队主走了。
来到城头,各队已经严阵以待。所有的人手都被派上了城头。
负责南门防守的是沈奂,他见到陶旭前来,急忙来迎。
”怎么回事?“
”不太妙啊!“沈奂靠近陶旭,低声道,”外面的人层层叠叠,看起来少说也有上千人之多。不是右卫营的,就是左军营的。估计是诸葛老头搞的鬼。“
第一百六十一章 历阳军
陶旭跟着沈奂来到城墙处观察起来。
石头城是基于石头山而筑,除了沿着山体的内城外,还有一圈外城,用以士兵操演和居住。
陶旭站在内城的石头山上放眼望去,只见上千名军士分列成十余个大小不一的方阵,正与外城的龙、虎、蛇诸队隔墙对峙。
“看清对方的旗帜了吗?”陶旭问道。
“看清了,是历阳太守赵胤的旗帜。”沈奂答道。
历阳?
历阳距离建康也有数日的行程,并不比姑孰近多少。怎么昨天晚上庾冰等人刚刚知道自己进京,后脚历阳守军也进京了?
除非…..庾冰也备了一手。
陶旭直呼惊险。
如果他所料不错,王导和庾冰同时想到了抢占石头城,掌握京城防务这一点,并且同时采取了措施。
建康禁军将领的人选这几年一直都是一笔糊涂账。短期内,双方谁都无法如愿。
唯一的选择,就是行何进故事,调外兵入京。
但是调外兵也有风险,容易尾大不掉。
自从石城接触战后,庾怿的触角就被迫缩回。在长江下游,庾家没有直系部队可供调遣。
相反,王导手里的牌虽然不多,但唯一能调动的直系部队,王允之、王恬哥俩,恰好就在姑孰。只需要一道手令,就可以顺江而下,朝夕可至。
如果想要比王家动作快,那唯一的选择就是比姑孰更近的驻军。
庾冰思来想去,恐怕也只有身在历阳的赵胤可以调遣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王导为了双保险,居然还暗地里调动了陶旭的部队,虽然不多,但足以抢先一步,占据先机。
陶旭站在山头,远望城外的部队,只见对方虽然在列阵,但重型兵器全无,如果强攻,这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攻破工事坚固的石头城。
石头城西面紧邻长江,哪怕是攀山如同散步的猿猱也无法偷渡。
而北面则是连绵的山丘,也无法攻破。
至于南面,当年庾亮嫌东吴时期的石头城不够坚固,特地还把城墙扩展到秦淮河沿岸。如果有敌军想要从南面攻城,还得先把秦淮河给填平。
唯一的破绽就是东面。
可即便是东面,也不是那么好攻破的。庾亮为了加固防御,东面的城墙还特地加厚加宽。宽两丈多的城墙上每隔十步还设置有重型弩炮。
这样形如刺猬的防御体系可谓是固若金汤。
如果被他看到今天的情形,也不知道庾亮会不会后悔。
“你去告诉沈参军,让他集结好两个大队的预备队。让他们迅速下山到东城集合!”陶旭吩咐完,就匆匆带着沈奂下山去了。
***
城外的晋军的确是历阳太守赵胤的部下。
赵胤是扬州淮南人,出身武将世家。其父死于杜曾之乱,后来跟着陶旭的外祖父周访南征北战,也算是一员沙场老将了。
当年晋明帝临终之际,正是赵胤亲自动手,擒拿南顿王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为庾亮的执政铺平了道路。
可这些年赵胤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的儿子在郗鉴帐下“历练”,却得不到郗鉴的重用。朝廷里乱哄哄的,他也搞不清怎么回事。
直到四天前,他又接到了庾冰家人的密信,要赵胤连夜带兵进京,重新加封他为右卫将军,执掌右卫营。
接到信的赵胤立刻激动的从座位上跳起来,他立刻联想起当年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也是庾亮的家人,同样的使命。
这让赵胤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激情和热血。
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辜负小庾公的信任。当年南顿王和虞胤联合叛乱都被他击退了,何况区区一个王恬呢?
赵胤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接到信后的他立刻连夜集结了自己能指挥得动的两个步兵屯队,征集了历阳附近所有的大小船只,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建康。
可刚一下船,就被早已等候在查浦码头的庾冰家人给截了个正着。庾冰最新的命令是严令他迅速调集右卫营的禁军进驻石头城,接管骁骑军的防务。
赵胤虽然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但庾氏兄弟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军人天职首重服从嘛,没毛病。
可一赶到石头城下,赵胤心里就开始嘀咕了。
看着城头上密密麻麻的粗大弩箭散发着幽幽的银光,对准了轻装上阵的己方士兵。赵胤实在下不了进攻的命令。
右卫营他也曾接管过几年,右卫军的那点家当赵胤心里也门清。
除了寥寥无几的重弩炮,例如抛石机、冲车之类的攻城器械是一应俱无,根本打不动这金汤堡垒般的石头城。
“报!中领军顾中丞到!要求见将军!”
就在赵胤犹豫之际,一名探马飞奔着跑来向他报告道。
“中领军?顾中丞?”赵胤双眼一眯,顿时想起了这个人。
顾和这个人当年在王敦帐下任过护军长史,和赵胤有过一面之缘。印象里这个人和琅琊王氏走得很近,怎么突然又和小庾公搞在一起了?
就在赵胤努力回忆的时候,两个一身短打粗布服的男子骑着两匹黄骠马翩翩而来,见到赵胤,连连拱手。
“赵将军!可曾认得顾君孝啊?”
开口的正是顾和。他一身粗衣,可一头光亮乌黑的头发却暴露了他的贵人身份。
“啊,原来是中丞!末将甲胄在身,恕不能见礼了!”
赵胤知道现在的中领军是他,如果自己出任右卫将军,将来他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管以前交情如何,现在却不能得罪他。
“二十年不见,赵将军风采依旧啊!”顾和抚须大笑,显然是记得赵胤,但他对于过去的事也不愿意多提,反而指着身边的中年男子道:“这位是诸葛甝,当朝尚书令诸葛令君的长男。”
赵胤又和诸葛甝见过了礼。
“可能赵将军对小庾公的命令还不太理解,为什么小庾公要赵将军强攻这工事坚固的石头城?”顾和娓娓而道,把诸葛文熊的失踪顺理成章的推到了城内陶旭的身上。
“绑架一个弱女子,又算得什么大丈夫呢?”顾和越说越气,“如今只有拜托赵将军了!”
赵胤年纪大了,他脑子本来就转得不快,如今更是没怎么听懂顾和的故事,但核心观点他是懂了:朝中的贵人要他去救人。
第一百六十二章 姗姗来迟
按理说这种巴结贵人的事放在平常赵胤是毫不犹豫的。可赵胤脑筋虽笨,但也不傻。
久经沙场的他还没开战,就已经嗅到了空气中的危险气息。直觉在告诉他,不要开战!
赵胤犹豫着说道:“末将可以领命,但石头城十分坚固,内中堡垒层层叠叠,军械粮草足支半年,如果强攻,伤亡惨重不算,还需要重型器械才行啊。”
他指着身前这两个步兵屯队组成的方阵道:“中丞你看,这次小庾公催的急,来之前我也只带了两个屯队,恐怕人数还不足城中兵力的一半。纵然我已派人调遣右卫军前来助战,但他们也并没有必备的攻城武器啊。”
顾和虽然兼着中领军的差事,但他对于军事则是一窍不通。他回头看了看諸葛甝,諸葛甝对于军事就更不懂了,面对顾和的眼神,他也是一脸的无奈。
顾和叹了口气,这种事庾冰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出面的。诸葛恢也碍于面子不会出面,到最后还是得单练他一个人。
“那依照将军之意,这石头城是攻不下来的咯?”顾和只能继续施压,“难道就让歹徒逍遥法外?让诸葛令君父女分离?”
赵胤被他的话挤兑住,一张老脸通红,好半晌才说道:“恐怕是的。”
顾和简直就要气得吐血,怎么庾冰手下没人了嘛?这种老榆木圪垯都要启用?
可眼下又没有别的人选,只能靠他了。
顾和紧闭双眼,皱起眉头努力回想着建康城哪里还有攻城的器械。
”除非用火攻!“
突然,赵胤给出了一个选择。
”如今刚刚入秋,西北风还没刮起来。如果用松脂松油一类的东西组成火弹射入城中,说不定能用火逼出守军。只要守军出城迎战,末将就有把握破敌!“
顾和一听大喜,他连忙拍手称快道:”还是老将军主意高明!抛石机难寻,松脂火球还不好找嘛?“
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諸葛甝也立刻表示易燃物全都包在他身上了。
可就在諸葛甝准备拨马转身回城召集人手的时候,忽然听到从南边传来了隆隆的脚步声。
”莫不是?“
”王(恬)敬豫?“
顾和和諸葛甝面面相觑,赵胤却眯起了双眼,朝一旁的手下使了个眼色。
那赵胤的亲兵当即会意,他立刻指挥着旗手挥动旗帜。两支步兵屯队立刻变换起了阵型。
此时城内的陶旭也来到了外城城墙上。
他放眼望去,只见赵胤军前阵纹丝不动,后阵的预备队却默默地沿江列阵,隔着秦淮河列成了一字长蛇阵,彻底封锁住了沿河阵地。
”看来这个老将还是有一手的!“陶旭心里暗暗赞叹道。
就在赵胤军布阵完成后,南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线。
长线越来越近,城内城外双方看的也越来越清楚。为首的中军大纛上绣着”后将军王“的字样,正是王恬。
”终于来了!“陶旭叹道。
也难怪他来得慢,居然还有功夫在他的中军大纛上绣上最新的军号,看来王恬的确是耽搁了。
可王恬一来,也彻底瓦解了赵胤的战意。
要他在河对岸的王恬军虎视眈眈之下,强行攻击守备坚固的要塞据点,这种傻事赵胤可做不出来。
在这乱世里找一个靠山固然重要,可哪一座靠山也不值得他把命搭上去。
但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中丞,你看这…..“
赵胤虽然还是咨询的语气,但话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中丞,可不能放弃啊!”諸葛甝是苦主,他的亲妹妹就被关在石头城里,他也是最不愿意放弃的。一听赵胤有放弃的意思,他连忙劝解道。
“请将军在此稍歇,右卫军的援兵随后就来。”諸葛甝急道。
一看顾和低头不语,赵胤又脸色为难,諸葛甝又急道:“在下虽不知兵,但也知道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如今我军占据地利,不可轻易撤退啊!”
“不然的话,我亲自往金城跑一趟,请桓琅琊前来,他就在那里驻军。麾下亦有数千之众,足以抵挡王敬豫!”
真是病急乱投医,连桓温都搬出来了。
赵胤内心暗暗哂笑这个贵公子。
桓温在射阳被后赵军一顿操作,榨到几乎虚脱,往日的旧部几乎一扫而尽。如今的部众都是新近招募,听说连建康城里卖肉的屠夫都被他招纳来做队主,敢情是真的麾下无人了。
别说桓温不会来淌这趟混水。哪怕他真的来了,以他这些新兵的战斗力,如何是王恬和石头城内守军的敌手?
顾和听諸葛甝也是越说越离谱,他安慰道:“贤侄的心情老夫理解,可形势逼人,不得不暂退一二。有赵将军在右卫营,王茂弘必不能像昨晚那般咄咄逼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且待小庾公再想办法吧!”
说完,也不容諸葛甝反驳,立刻吩咐赵胤退兵,先抢占右卫军大营,日后再做计较。
可时至今日,恐怕安稳的撤退,也是很难的了。
对面的王恬军一看赵胤部队列阵于城东,一面又陈兵于秦淮河河北,也立刻采取了对应措施。
王恬军立刻派上了持有轻重弓弩的远程投射兵力,对准了河对岸的赵胤军。
“中丞,你看!”赵胤指着河对岸道,“王敬豫这是不肯罢休啊!”
他现在怕的就是城内的守军突然开门接战。只要城内的守军出城纠缠住自己,那对面的王恬就能从容的渡河,给予自己致命的一击。
赵胤征战一生,可不想在这种地方阴沟里翻船。
顾和铁青着脸,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赵胤的手下以中领军的身份朝对面王恬军喊话,说自己即将退去,为避免双方误会,请两军各退二十步。
赵胤军士兵的喊话在城墙上的陶旭这里听来也是清清楚楚。
“郎主,要不要装傻,给他们彻底加把火,送他们回家?”
一旁的刘建舔了舔嘴唇,露出一副饥渴的表情。他这个好战分子已经几个月没有动刀动枪了,眼下己方占尽优势,刘建觉得建功立业的时候又到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换防
陶旭伸手阻止了他。
虽然城下的军队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动手。
即便是已经控制起来的郭熙和他的手下,陶旭也没有伤害他们。
王导的命令只是占据石头城掌握军权,并没有火并的意思。而且以王恬的人手,在扬州附近还可以耀武扬威。
要是真的和庾亮彻底撕破脸,屯驻在武昌的数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河对岸的王恬和陶旭想的也差不多。虽然看不见他人在哪里,但对面的王恬军显然是同意了顾和的提议,沿河的守军开始往后退去。
赵胤赶紧抓紧这个机会,后队改作前队,前队改作殿后,偃旗息鼓,默不作声的退走了。
陶旭站在城头,默默地看着王恬军通过浮桥,来到城下,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要不是今天王恬凑巧赶到,这僵局还不知道如何打破。
“让各队下城列队迎接吧!”陶旭叹了口气,对刘建吩咐道。
虽然和王恬接触的不多,但以他有限的认识来看,王恬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一面中军大纛迎风招展,数面绣有不同图案的旗帜簇拥着一名全身甲胄的将官来到东城门之下,正是新任的后将军王恬。
“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监扬州诸军事王恬,奉丞相钧谕,现接管石头城防务!”
“请王将军出阵相见!”
陶旭还是一贯的谨慎,必要见到王恬露脸,才肯开门。
王恬除去铁胄,单骑出列。
“请将军少歇!末将这就开门~!”陶旭大手一挥,城内的守军立刻开始拉动沉重的大门。
石头城的东门连接陆地,因此宽敞了不少。可饶是如此,为了打开大门还是费了不少功夫。
片刻之后,两扇厚重的木门被完全打开,王恬一马当先,拍着马跑进城内。
只见城内左右两侧各列着一个步兵大队,正中面前是两个步兵队的队主,中间簇拥着陶旭。陶旭的身后则是负责各队安排的孙弘。
“末将也是奉了丞相的钧谕,从京口赶来。已于昨日接管了石头城防务!”
王恬一看是陶旭,脸色顿时拉了下来。
他当然也知道陶旭前来会和,但没想到他这么快,居然把整个石头城都已经摆平了。
陶旭不知道他的心思,吩咐孙弘捧着一堆文书上前道:“这是丞相的钧谕和城内各军的名册,还有武库和粮库的出入记簿。请将军清点!”
王恬也不答话,只是大手一挥,他身边的一名亲兵上前接了过去。
“各队队主都在哪里?”王恬一边下马一边问道。
陶旭上前一步道:“都在山顶的烽火台,等候将军发落!”
“那原有各军都在哪里?”
”按照丞相的吩咐,都已分割开来监视。末将已吩咐各队划出了将军麾下的驻地,各位队主可跟随末将手下的队主前往。“
“好!”难得王恬道了声好,他转过头向身后的亲兵吩咐道,‘让各队迅速抢占营房,把原有各队分割开来!陶校尉,你随我来!“
王恬身后的部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内,在陶旭手下的指引下,抢占了各处要害之处。
直到此刻,石头城的防务才算彻底交接过来。
陶旭跟在王恬身后,一路向山顶而去,一路回答着王恬的一些问题。
”阿父他….还好吗?“
问过了一些军务,王恬突然问起了王导。
王导看不起王恬这是世人皆知的。
自从他的长子去世以后,王导就把全部的宠爱都放到了王洽一人的身上。王洽也不负父亲的厚望,成为了和荀羡齐名的人物。
而王恬,虽然在外执掌兵权。但在王导的眼里一向都是残次品的代言词。身为高阶士族,却去做那些大头兵的苦差事,实在是有失身份。
可现如今,深陷窘境的王导却不得不依靠他来制衡超朝敌。也不知王导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可不管王导如何想,陶旭从王恬的神色中却看不出任何扬眉吐气的意思。
第一百六十三章(下)换防
相反,陶旭从王恬的眼里看出了一丝担忧。
“恩相他….”陶旭吞吞吐吐,这种话实在不好说。
要说王导身体很好吧,看他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差。要说王导身体不好吧,又有诅咒他的嫌疑。
王恬也不是傻子,听出了陶旭犹豫的潜台词,便不再问下去。
“多亏了你,不然,我可是罪人了!”王恬一边走,一边叹气道。
陶旭刚想谦虚几句,只见一队浑身布衣的汉子手执长短兵器,拦住了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叫你们的队主来!”陶旭立刻上前一步呵斥道。
“奉了沈参军的命令,无他的指令,任何人不得通行!”那队布衣士兵的头头看起来不认识陶旭,更不认识王恬,回答起来一点敬意都没有。
“这是奉命进驻的王敬豫将军!你们都瞎了狗眼吗?”陶旭怒不可遏,戟指怒骂道。
王恬却摇了摇头,轻描淡写的劝道:“不必和这些蠢人计较,倒是那个沈参军是谁?你的手下吗?”
“惊扰了将军,实在是末将无能!”陶旭只能连连道歉,顺带着把沈劲的来历说了一下。
“原来是吴兴沈氏之后!”提起沈劲的父亲,王恬可不陌生。
当年王敦作乱的时候王恬还小,在王导身边也曾见过。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投入了陶旭的麾下。
“末将擅自作主,将沈世坚任命为骁骑军参军,还望将军见谅!参军之职,请将军另择贤者!”
王恬又是呵呵一笑。陶旭帮忙让自己没有误了大事,原是自己承他的情。现如今以退为进,无非就是想让他承认陶旭的任命。
“不必了!”王恬摆摆手,“此人纪律严明,倒是个做事的人。可以给个一官半职。不过我并非骁骑将军,就给他一个步兵队的编制,兼做个行军司马吧。”
“多谢将军!”陶旭立刻跪下拜谢。
说话间,沈劲已经带着人到了。见陶旭正和一名青年将官说话,便立刻上前见礼搭话。
“恭喜世坚啊!”陶旭连忙将他扶起,“刚才王将军已经正式任命你为骁骑军行军司马,再另给你一个步兵队的编制,你可自为队主了!”
沈劲也是激动的不行。这些年不断的当舔狗,不就是为了洗刷家族的耻辱么?
如今有了个官职,就有了立功的机会。
他连忙下拜,郑重的行了一个大礼。
“职下听陶驸马说,石头城安危不定,所以特率乡里义士五十余人前来支援。正好够一个步兵队的编制。今后定鞍前马后,为朝廷和国家效力!”沈劲激动的道。
这种场面话王恬听的多了,早已免疫。但他还是象征性的安慰了几句,便让沈劲带着自己前往烽火台。
山顶的烽火台由钱队主的龟队看守,郭熙以下的全部军官都被关在这里。五十多个人把小小的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钱队主看到陶旭伴随着一名贵公子前来,连忙一脚踹开烽火台一层的木门。屋内的军官们立刻被惊醒,纷纷起身察看起来。
“王恬?”郭熙一眼就认出了王恬。
原先他对庾冰还抱有一线希望,可一看远在姑孰的王恬都来了。说不定王允之都兼了中护军的职务,这下可彻底砸了。
“将军的尊名,也是你能叫的?”
在王恬的面前,陶旭部下人人卖力。一听郭熙出言不逊,钱队主立刻上前给了郭熙一鞭子,瞬间就让他老实下去。
“你是郭熙吧?”王恬却不和他计较,在陶旭和亲卫的簇拥下站在门口,笑着打量郭熙,“我离京之前,你不还是国子监的博士吗?怎么如今也当起了军伍?”
“咦?你不是张衡么?怎么我一去这三年,你竟还只是个队主?咦,孙玄?”
王恬扫视一圈,似乎又认出了一个老熟人。当王恬眼光扫到一旁的钱队主时,又看到了他身后畏畏缩缩的孙玄。
他的熟人显然不止张衡和孙玄,一个人,一个、两个、三个…..
很快,王恬就从五十多人的房间里认出了五个相熟的军官。
“这些都是我过去在石头城驻防时的老部下。当年我还只是一个屯长,他们就是麾下的队主。如今我接管了石头城,他们却还只是队主!”
王恬一边认着人,一边压低声音和身边的陶旭解释道。
“你们这些人,怎么和郭熙混到一处去了?难怪现在还升不上去!”王恬突然拔高了声音,指着那些老部下道,“如今我升你们做各队所在的屯长。你们愿不愿意?”
这些军官原以为最好的结局也是被扫地出门,不料王恬竟然愿意给他们一个出路。
那个名叫张衡的队主立刻第一个下拜,“愿为二将军效命!”
王恬在家中排行老二,称呼他二将军,自然是表示效忠的对象是王家了。
王恬微微一笑,颔首表示赞许。
其余几个人一看王恬愿意给出路,当然也不甘落后的下拜表示愿意效忠。
王恬伸出马鞭轻轻一招,那些效忠的军官们立刻从房间里溜了出来。
“郭昌!”王恬突然一声暴喝,把在场人都吓了一跳。
只见王恬用马鞭指着一个跟在队尾也要溜出来的军官怒喝道:“当年我在石头城,你就屡次违抗军令,倒卖军资。如今更是追随郭熙作乱,抗拒朝廷天兵,像你这样的人,难道也想被赦免吗?”
那个郭昌从他的姓名就能听出来和郭熙有点亲属关系,如今被王恬这么一指,更是停在原地,面如土色。
两名士兵在钱队主的眼色下,立刻乖巧的上前把他架回了房间。
“你们其余的人听着,只要不跟随郭熙犯上作乱,违抗朝廷旨意的。我一概全部留用!”王恬倒是大方,他大手一挥,几乎把除了郭熙亲信以外的所有人都给赦免了。
“你们要不要这个机会?”
王恬都给台阶下了,其余的军官哪能不愿意,他们纷纷上前磕头求饶起来。
“好!既然你们都心向朝廷,那本将军也不会为难你们,都出去,各回本队吧!”
王恬大手一挥,剩余的几十名队主都灰溜溜的从房间出来,回自己所在的部队营房去了。
“慢着!”王恬又喊住了这些人,“半个时辰以后,所有队主以上军官,全部到中军大帐。本将军要点名!”
第一百六十四章 示威
各军官纷纷点头答应,这才散去。
“将军,郭熙和他的亲信怎么办?”陶旭十分乖觉的问道。
王恬面无表情的看了看瘫软在地下的郭熙,摇了摇头,“去掉他们的甲胄,把他们放走吧。”
钱队主也是个聪明人,他见长官都发了话,便不容郭熙说话,带着手下把郭熙和他的亲信们架出了屋子,直接带下山去。
跟着陶旭走到一旁的中军大帐,王恬很自然的坐在了正中的位置。陶旭也很自觉地坐在了他的旁边。
王恬喝退了其他人,只留下二人,这才郑重的言道,“子初,今日之事,还多亏了你。大恩不言谢,恬日后定有重报!只是你我上下有别,这官面上的礼,却省不得啊!”
陶旭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作为石头城最高指挥官,这个面子当然得给,否则一支军队失去了灵魂,就离死亡不远了。
“你虽是我的部下,但却情同兄弟。有些话不得不说在前面。日后无论如何,你我二人不能同时离开此城。以防有变!”
看着王恬认真的眼神,陶旭也十分认真的点了点头。
王恬见他如此乖觉,心中也轻松了几分。
他最怕陶旭仗着功劳和自己吊膀子,这种刺头下属最是难对付。尤其是目前主要对手还是庾冰的前提下,王恬更是不愿意后方起火。
陶旭能识相,他是最安心的。
当然,作为回报,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王恬也会给足陶旭的面子,比如沈劲这种关系户走后门。
“有一件事,我没想明白。”陶旭见王恬说完了,便开口问道,“这石头城内队主以上的军官,昨夜我已全部点名到位。将军为何甫一到任,又要点名?”
王恬呵呵一笑。
终于有你陶旭不明白的事了。
“待会点名,你以为我只是为了点名吗?”王恬反问道。
说着,王恬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帛画地图,摊开在案几上。
这是一张建康城的地图。
王恬指着所在的石头城,又划向东面的右卫军驻地,“石头城距离右卫军的驻地不过三里地。我虽没有看清刚才包围你的是哪只驻军,但他们退去的方向很显然就是右卫军的营地。他们既然给你来了个下马威,那我说不得也要还他们一个下马威!”
“将军的意思是?”陶旭心中隐约有些担忧。
“包围右卫军营三天三夜!”王恬沉下脸来,阴侧侧的说道,“告诉庾季坚,建康城究竟谁说了算!”
“这…..”陶旭有些愕然,他就不怕引起军事冲突吗?
王恬当然怕真的打起来,所以在诸将到来之前,他要给陶旭交个底。
“我这一去,就是三天。我会把石头城原有驻军和我从姑孰带来的一半部队拉出去。剩下一半和你的屯部留守。”王恬皱着眉头,一边心算,一边吩咐。
“这三天里的后勤粮草,就全拜托你了!”
“不敢!”陶旭抱拳道,“将军既有吩咐,旭必竭尽全力!”
“很好!”王恬赞许的点了点头,“城中的粮草还都足够吗?”
陶旭并不是很清楚,只能含混着说粮库里所屯粮草应该是足够两千人的部队吃用半年的,具体的还是要问负责接收的孙弘主簿。
“好,一会就让孙主簿和我的主簿交接吧!”王恬叹了口气。
失去了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这第二次机会,王恬要自己挣来!
不管是谁,在建康的地面上行动,必须经过他王恬的点头才行!
***
王恬进京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一支三千多人规模的部队把建康城西南方的右卫军驻地团团包围了整整三天三夜,水泄不通。
据说场面一度失控,愤怒的右卫军士兵甚至想直接冲出营去和骁骑军拼个你死我活。
但老谋深算的赵胤强行压下了军士们的怒火。他知道这次包围只不过是对自己包围石头城的一种示威。
别看营地外的骁骑军操练演武威声赫赫,但说不定两边的高层正在建康城里谈笑风生呢。
赵胤的猜测也是八九不离十。听到消息的顾和愤怒的找上门来,想和王导大吵一架。但接驾的是谢尚,他以王导病重的缘由挡了顾和的驾。甚至庾冰亲自出面,谢尚都硬着头皮拒绝了他的请求。
实在没办法了,庾冰只能请出了琅琊王司马岳,让他以皇太弟的身份进宫求见皇帝,再让皇帝亲自拜访王导,这才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在皇帝的出面调解下,王导很“通情达理”的让王恬撤去了对右卫军长达三天的围困。
撤围之后,饥饿难耐的右卫军纷纷扑上前来运送给养的运输车,抓起生菜和生米就往嘴里送。
***
进入十月,已经深秋的建康城依旧炎热难当。秋老虎的余威依旧肆虐着江东。
即便是再讲究体面的士族们,也穿着宽大的袍服,不修边幅的躺在自己家里不想动弹。
被王恬短暂打断的喜庆氛围很快又再次出现在建康城中。百姓们很快就忘了之前紧张的军事对峙,现在街头巷尾讨论的,更多的都是两场皇室婚礼的派头。
陶旭这边出面的自然是兄长,长沙郡公陶弘。因为陶旭身兼军职,不能时时回家,所以万事都是陶弘在出面。
“心在滴血啊!”
看着陶弘送来的账单,陶旭知道为了这次迎娶公主,哥哥是破天荒的大出血了。
不仅把长沙郡国这些年攒下来的家底全部一耗而空,就连建康城里的产业,也变卖了不少。这才在皇亲国戚居住的鸡鸣巷里淘换到符合公主府规制的府邸。
为了装修,陶弘又花了一大笔钱。
囊中羞涩的陶弘,已经一个多月没钱炼丹了。
恢复更新声明
首先对读者朋友们表示抱歉。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生活里出现了一点问题,心情差到极点,实在是没法更新,就算能写也都是满篇戾气。我不希望在文字里给读者带去负面情绪。明天开始我会恢复更新,尽快恢复。本书我说过不会烂尾,最后再次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