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医疗机构故事TXT下载医疗机构故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医疗机构故事全文阅读

作者:河坞     医疗机构故事txt下载     医疗机构故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章306节

    吸烟也有规矩,不能吸太多,一般吸三次。吸完了三次烟,就得把自己的烟丝给填满,回敬给主人。陶宽爷爷已经不再吸烟了,来的人吸完了三次烟,把自己的烟荷包拿了出来,手脚麻利得填满了烟丝,而且是那种很满的那种,双手奉上,把长烟杆递还给陶宽爷爷。陶宽起身推辞,笑着说:戒了几年了。也不是崽不让我吸,是自己身体不行,咳不住。戒了好了很多,也不咳了。看着陶宽爷爷的真诚,来的人也只好自己把烟吸了。该喝的茶喝了,茶也不差,该吸的烟也吸了,算起来也还是多吸了一次。到了这个时候就该把该说的话给说了,不然真还得在陶家吃饭吗?也就在这个时候,陶宽妈洗衣服回来了,都是银井湾里的人,作为家庭主妇自然就得很客气得招呼。来的人看到这个阵势,也就到了自己该把话给说了,不然就是自己的不是了,陶宽妈还没有回来,也许还可以多坐一会,现在陶宽妈回来了,只能是把话说了,自己好回去说给生产队长听。来的人没有了太多的客气,以前还要的客气都结束了,自己也喝了陶家的茶,吸了陶家的烟。来的人有些严肃对着陶宽爷爷说:有人看见你家的二个孙子砍了茶子树回家,话说到生产队长面前去了,不好的是当时说话的时候,有其他人在场,生产队长也不能偏袒,得有个结果,这才让我过来。陶宽爷爷这时候才知道来的人确切的意图,能让这样的人过来递个话也是生产队长的一片苦心。能和生产队长走得近就能帮着生产队长办其他人不能办的事,也能把事给办好,让陶家和生产队长二人都有面子,这才是这样的人最大的本事。陶宽爷爷也庆幸自己没有怠慢来的人,自己的礼数尽了,来的人就不能太过分得对陶家胡来。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你不给别人面子,别人何必给你面子,这理陶宽爷爷是很清楚的。来的人把话说得很是明白,陶宽爷爷也知道,瞒是瞒不住了的,也就是让来的人说点好话,能大事化小事就最好。更不能刺激来的人的情绪,以免形成对立面,二人都下不了台。陶宽爷爷对着房间里的陶磊说:磊,你去杂物间把你砍来的茶子树搬来看看。陶磊听了陶宽爷爷的话,心里也是咯噔一下,这些眼真毒,我还是背着他们的,终究还是有人告到生产队长那里去了。事既然有了,也就没有怕的理由,况且自己砍来的茶子树也不是完全活的,拿出来看看也好,省的他们乱说,于是应了句好的,直接从自己的房间门去了杂物间。陶磊刚出了厅堂却看见陶宽妈把茶子树给搬了出来,来到厅堂对着来的人说:就这几根快死的茶子树,也还是别人捡茶子的时候给掰断了的,即使不拿回家也活不过来。来的人看着陶宽妈手里的茶子树,也笑着说:就这几根啊,那没事,我过去对生产队长说说。说完便起身告辞,走到大门口还是回头对着陶宽爷爷说了声谢谢,头也不回得出门而去。陶宽爷爷此时最想说的就是挽留来的人坐下来吃饭,人家有仁自己就得有义,但这个时候人家也未必坐下来吃饭,吃了饭就更不好说话了。陶宽爷爷看着陶宽妈手里拿着的几根茶子树的枝条,对着陶宽妈说,把茶子树中午做饭就烧了去,实在不行煮锅猪菜也得烧了好。陶宽爷爷回过头来,看着陶磊,还是笑着对陶磊说:你去做作业吧,没事了。也许是话音越轻事越大,陶磊低着头回了自己的房间,去做作业了。等陶磊走开,陶宽爷爷也对着还站在厅堂的陶宽说:应该是没事了,也幸好你抓紧去了杂物间,把几根死了的茶子树枝条拿来,要是换做是陶磊,还说不定拿出多少茶子树来。陶宽妈没有说话,就进了厨房里去做饭了,事不管大小,饭还是要吃的,孩子难得回来,还得做点好吃的给孩子吃,不然孩子还心里不舒服了。有了茶子树的催,饭很快就熟了,四个人烧了六个菜,这也是陶家摘完茶子后的第一次大团圆吃饭。陶家现在四个人能聚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都不多了,陶宽爷爷的午饭都吃得很少,主要是陶宽妈把陶宽爷爷的早饭和午饭都做得很多,很烂,致使陶宽爷爷的午饭不能吃太多,以前兄弟俩没有回家吃午饭的时候,陶宽爷爷都难得坐在一起吃午饭。陶家的菜还是算好的,但陶磊却没有了大家坐一起吃饭的热情,也使吃饭的气氛有些沉闷。陶磊没有吃几口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桌子上只有三个人坐着吃饭,陶宽也不想说什么,更不会去指责陶磊的懵懂,埋头吃饭的陶宽,吃下了平时一样饭量也去了外面玩,怕陶宽爷爷的说教,到了这个年龄,孙子辈都有些怕祖辈,虽然陶宽爷爷并不会太多得指责他们兄弟俩。陶宽妈倒是无所谓,既然人家不来找事了,自己就没有必要去针对陶磊说什么。陶宽妈没有说话,陶宽爷爷也憋着牙慢慢得嚼着对于自己来说有些硬的饭,但能把这事给处理好,也不失是自己的一点薄面,要是换做是别人,估计今天不带走十来块钱是不会罢休的。陶磊现在不好说什么,等他自己到了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还是能处理好事情的,也会让生产队长个其他人都觉得自己没有护短。陶宽妈也恢复了原有的吃饭速度,没有摘茶子了,也就没有了那种急迫感,慢点吃自己会舒服很多。等陶宽爷爷都放下了碗筷,陶宽妈还在慢慢得嚼着自己做的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好。虽然没有了那种融洽的气氛,但四个人的饭还是吃饱了的,在陶宽妈看来,这餐团圆饭还是吃得不错的。

第三章307节

    女人对于一个家是最主要的,没有了女人的家显得要杂乱很多,陶宽爷爷对于这个深有体会,自己带着崽过着那种有些凄凉的生活,也让陶宽爹有些不好的记忆。从陶宽妈嫁进了陶家,陶宽爷爷就似乎年轻了几岁。这不仅是在陶宽爹的收入,更多的是有了陶宽妈。而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是一个事业,在南方的农村,女人没有了收入,只是靠着男人的体力活才能生存,有了一个家,也是男人给女人的一个事业。陶家以前都由陶宽爷爷带着陶磊和陶宽。陶宽妈大部分时间是在厨房里吃的,从陶磊去了学校住校,家里大家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少了。陶宽虽然犯事不断,但都仅限于陶宽自己就能去解决的问题,大可不必烦劳陶宽爹去解决,人家也不必来难为陶宽。陶磊不同,陶磊要不犯事,犯事就是要陶宽爷爷来摆平的。陶磊从那次砸了林家的锅,就没有过让陶家的人为难的事,直到今天竟然去砍茶子树来烧锅。茶子树被砍是银井湾里的人有些忿忿不平,尤其是那些年老的人,对于茶子树有些感情,都对于陶磊这样的做法心里很大的反感。也就在陶磊从官岭排砍来茶子树倒也没有人看见,等陶家的兄弟俩坐在前湾歇着的时候,陶磊坐着想得太过入神,而身边的陶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茶子树就放在路边,显得有些突兀,陶磊的入神和陶宽的无所谓致使过了几个人,或者是过了哪几个人,兄弟俩浑然不知。在陶磊看来,自己压根就没看到有人从身边过去。等到有人到陶家来问了,陶磊有些恼怒,但自己也不清楚是谁说到生产队长的面前去的,不然又是要砸谁家的锅,或者是拿着其他的事来立威。但事情没有了太多的处理,来的人也只是看了看陶宽妈拿出来的树枝,碍于陶宽爷爷的热情的招待,也就回去向生产队长复命了。生产队长听着回来说的话,也就没有太多的认真,能过就过,今年的茶子还能放到生产队里来,也许到了来年就完全得分到个人家里去了,况且陶磊砍的茶子树又不是别人家里的茶子树,而是分到陶家自己家里的茶子山。作为老一辈的人来说,对于茶子树还是很珍惜的。尤其是陶宽爷爷都算是银井湾德高望重的人,相信也会管得严些,自己也就不必去管,何必做这个恶人,再说自己没有了生产队长的身份,想求着陶宽爹帮着自己做些篾匠活,也就没有了原来的那样的便利,因此还是愿意在陶家做些人情,待到自己需要陶宽爹的帮忙时候,陶宽爹也会帮着自己来的。吃过午饭的陶磊,想着上午的事,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心思去砍柴了,陶家人也情愿陶磊早点去学校,免得让银井湾里的人瞪着这件事来。陶磊是日头稍微有点偏西的时候就背着陶宽妈给他准备好了的干粮菜和这几天的炒的菜去了学校。到了学校的陶磊,不再和以前一样把自己家里带来的干粮菜分给同学们吃,而是藏好只是自己吃粥的时候拿出几块来,其他的留着自己想吃的时候,趁着同学没有在寝室里的时候偷着自己吃几块。陶宽妈给陶磊炒的干粮菜,茶油放得多些,吃到嘴里很香,也没有了干粮菜的泥土味。在陶磊看来,这些味道就是日头晒的泥腥味,用茶油炒过就只剩下茶油的香味了。以前经常来吃陶磊带的干粮菜的那些同学,看着陶磊这样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去和陶磊称兄道弟了,只是站得有些距离,看着陶磊吃,心里怎么也想不通陶磊会变成这样。陶磊从这次摘了茶子回家,总觉得家里的茶油的来之不易,也不愿再和别人分享,更能体会到陶宽妈对自己的爱,而不愿和别人来分享。同样的,家里带来下饭的菜,也只是留着自己吃,还分好来,免得一次吃太多,或者让别人偷了去吃。陶磊的做法让别的同学无计可施,陶磊的性格谁都知道,就怕陶磊一下子毛了,跟自己来事,自己为了这点菜去惹陶磊而不值得。陶磊这次的改变不仅是同学们看不太懂,就是陶磊自己也是感觉自己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咋就说变就变呢,反正都得得罪,晚得罪还不如早得罪。陶磊自己也隐隐感觉自己不对,但这次摘茶子的痛苦碾压了同学们给自己的奉承,而让陶磊变得有些不近人情。本来陶磊玩的伴不多,通过这次,陶磊就更没有了愿意和他亲近的同学,而让陶磊变得有些孤僻和冷漠。陶磊去了学校,陶宽也就没有了伴,但陶宽还是愿意自己去砍柴,砍柴的地方也更偏向于官岭排的方向去,陶宽相信,即使陶磊不去,自己也会把官岭排的那些路修理得更好。以前总觉得去哪里砍柴都是砍柴,而且路还近些。但这次摘茶子,让陶宽吃尽了苦头,不仅是陶宽自己,就是陶磊这样的年轻人也不是很轻松,况且是难得做事的陶宽妈,更是觉得劳累有加,为了自己的娘能轻松点,陶宽也情愿到官岭排去砍柴。陶宽一个人走到官岭排去,确实也不是太轻松的事,虽然和摘茶子比起来轻松很多,但和去近点的地方去砍柴要劳累很多。等陶宽到了官岭排,日头有些明显的偏西,陶宽没有太多的选择,只得挑了个最容易把柴火砍了同时也能把路给整理好点地方动手。也就在陶宽看着日头晒过了银井湾,陶宽也就不管自己砍了多少柴火,抓紧得往家里赶,免得家里人担心。即使是这样,陶宽到了家里的时候,也不是太早,也只有些许洗脸洗脚的时间,天色也就暗了下来,银井湾的巷子里的那些人家有的人开始亮起了煤油灯来,陶家也点亮了厅堂里的煤油灯。

第三章308节

    陶宽到了家里,夜色逐渐浓了起来,巷子里也亮起了煤油灯来。过几天就是立冬了,南方的立冬并没有到真正的冬天,比起北方的深秋都还不到,陶宽没有了儿时的皮厚,没有了去溪水里洗澡的勇气,只能是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打些井水来洗洗刷刷,等这些结束的时候听到了陶宽妈叫他吃饭,这才走进厅堂。厅堂里的煤油灯有些亮,似乎也温暖了许多。陶宽爷爷坐着,看着陶宽进去,脸上的笑容有些亲近,从那次陶宽捡到鱼后,陶宽爷爷对于陶家的老二改变了很多,由原来的只对陶磊一个人好,慢慢变得亲近了些。陶宽更记得自己在挖界址的水沟的时候,陶宽偶尔得抬起头来,看到了陶宽爷爷最为亲切的笑容,这笑容也定格在陶宽的脑海里,今天的笑容只不过是那次笑容的重现。陶宽爷爷有意招呼陶宽吃饭,也对着陶宽妈说:坐着一起吃。没有了陶磊,陶家三个人吃饭的气氛似乎要融洽些,陶磊吃饭太过于得沉闷,即使是家里有高兴的事,陶磊也未必能露出太多的笑容。陶宽去厨房里拿碗筷,把三个人的碗筷都拿了出来,放下了二个碗在桌上,就去盛饭。陶宽盛好的饭端给了陶宽爷爷,而后再去盛。陶宽妈对着陶宽说:你盛你自己的饭,我的饭会自己盛的。有了陶宽妈的话,陶宽也就只是把自己的饭盛好,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对着陶宽爷爷说:我下午也去了官岭排,把那条最要紧的山路上的柴给砍了,等方便了我就去官岭排砍柴,顺便把要走的路给清理好来。陶宽爷爷听着陶宽的话,心里还是高兴的,但嘴里还是说:别太累了,尽量不要到那么远去砍柴,尤其是下午的时候,官岭排太过于得阴沉,不适合孩子去砍柴,你现在砍开了路,到了明年的上春,依旧会变得很茂盛,只有等到快摘茶子才去砍柴才是有用的。陶宽听着也嗯了一句。这个时候的陶宽爷爷,也不再得要求孩子们食不语了,他更喜欢陶宽说话,也许是年龄大了吧,想家里热闹点。此时的陶宽妈也坐到了桌子上吃饭,对着陶宽说:我们家里今年到底摘了多少茶子,明年也许就会多点。陶宽妈的话,却引来了陶宽爷爷的话,明年也就差不多吧,无非就是陶宽多摘点茶子,就陶磊那样,就是不去帮着陶宽挑茶子也就算是好得很了,想多摘茶子也只是你自己的想法罢了,最多只是陶宽不去挖水沟而专门摘茶子。有了话题,吃饭也就没有那样的慢了。陶家吃饭四个人的机会不是很多,三个人吃饭还是常见的,边说边吃还是很开心,而最让陶宽爷爷和陶宽妈开心的事是陶宽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得帮助他们。陶磊却不能,身体羸弱的陶磊能保住自己,不要他们去帮就好,且不说是人性的现实吧,农村里的人看重的还是一把力气,没有了一把力气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陶宽说完也就顾着自己吃饭,没有觉得自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整个银井湾到了摘茶子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把生产队里的田地分到各家各户去的开始。陶家更是如此,虽然官岭排的茶子最终还是靠着别人的帮助把所有的茶子摘完了,那也只是陶家个人欠了别人家里的情,陶家所在的生产队也算基本上完成大队支书交给生产队长的任务。接下来的就是银井湾里比较开心的事。生产队里的茶子都堆在晒谷场上,堆得想座山。生产队长也没有想到今年的茶子比往年都多,倒不是今年的茶子产量高,而是分到了各家各户去,大家在自己的茶子山上摘茶子摘得格外得细致,这也就相应的变成了产量变高。茶子一次肯定得晒不完,而得分多次晒,晒完了茶子就是把茶子壳和茶子给分拣出来。茶子壳倒是一种很好的柴火,不仅经得烧,留下的碳更是让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人家所需要。陶家也不例外,二个孩子砍柴是不错,但只是靠着星期天不能满足家里的需要,有了这样的条件,还是愿意去分拣茶子的,尤其是陶宽爷爷,年龄大了,砍不了柴但坐下来分拣茶子确实是一份很好的活。能帮着陶家挣到茶子壳,还能找到人说说话,谈谈天,日子过得轻松很多,至少可以认为自己还是有用的,不至于只是在家混吃等死。陶宽妈也希望陶宽爷爷能找到一个好去处。从生产队开始分拣茶子,陶宽妈就帮着陶宽爷爷提着团箕和凳子去占位置。团箕是一种篾匠器具,圆形。之所以叫团箕大概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吧。团箕对于南方的农村还是挺实用的东西,边缘高约五寸,过心径近三尺样子,以前有着特定的规矩,随着大家的改变,篾匠师傅也就改变了过心径的大小,做出大小不一的团箕来,便于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实用性。陶家有着自己的长处,有一个篾匠在家,所以团箕做得还是结实的,却不是最新的,就如同卖菜的吃菜叶般,只要能用就修修补补得用着,倒不是陶宽爹因为自己家里做手艺没有工钱,而是忙。忙了就容易拖,没有到实在没法用了,都勉强去用着,甚至有时候,陶宽妈因为要晒点吃的,还到别人家里去借。借给陶家团箕用的也是觉得好笑,但却能在自己家里需要陶宽爹帮忙的时候,陶宽爹都会尽力去帮着,也架不住陶宽妈的说,尤其是篾匠活的东西,更是如此。分拣茶子,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二条长凳找个日头容易照着的地方支起架子,搁上团箕便可开始了。而坐着分拣是必须的,尤其是陶宽爷爷这样年龄的老人,更不能站着,家里有个火桶或者其他的东西就可以了。

第三章309节

    银井湾地处二条溪水中间,溪水却以一个比较锐利的角度交汇一起。而交汇处是一处比较高而坚硬的岩石,形成一个类似尖角,远处看来极似一个小船的船头,也就是这个很像船头的岩石,才有了整个银井湾是个船形的说法。银井湾里的居民大多是外地迁来的,刚迁来的姓氏都很兴旺,等过了几代人也就慢慢得衰落下去,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船上只能是待新来的家族。而这次住下来的大多是清朝时期迁来的,而且很大的一部分人算是客家人。客家人讲究风水,在他们看来,不管哪个村庄没有了风水的庇佑,居民也就不太容易生存下去,即使是生存下去也不能变得兴旺发达。银井湾这条船,上上下下的人很多,就如以前因为其他原因而迁走的张家,史家,还有那风光一时的刘家都败亡了,留下一座水碓算是最大的遗产,仿佛诉说着曾经的无限风光。刘家水碓因为下游建起了一座新的水碓而逐渐荒废,更多在银井湾里嘴里说的就是那条比卷席粗细的蛇。溪水由西北方向而来,由东南方向而出,陶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北方向,在东南有一块较为平坦的田地,这块田地以前据说也是刘家的,陶宽爷爷所看到的却不是田地了,而且一块晒场,也就陶家所在生产队里的晒场。银井湾里的四个生产队都各自有自己生产队里的晒场,但以这块晒场最大而平整。晒场最热闹时候也就是每年分拣茶子的时候,分拣茶子在银井湾里的嘴里说成是扞茶子,这也算是俚语吧。陶家从陶宽带来的女人开始就帮着大户人家分拣茶子,到了后来的解放来,就帮着生产队里分拣茶子,但今年不同,茶子虽然还是生产队里的茶子,但也算是各家各户都有份的,尤其是陶家,虽然摘来的茶子不多,但也有个数,类似银井湾人嘴里的合伙的茶子,分拣茶子的时候也就格外得用心。陶家所在的生产队里的茶子能够丰收也是陶宽爷爷所没有想到的,就连生产队长和大队支书也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一个分到各家各户去摘会有如此的效果,大家都用心摘茶子,也摘得特别得干净,似乎摘来的茶子就是自己家里的,只不过是合着伙来榨油罢了。茶子堆在晒场的一角,像是座山,孩子们也就有了自己的开心的去处。刚摘下来的茶子,皮壳都很完整,也还是圆的,晒好的茶子就有了孩子们踩着去玩。孩子的体重轻,也压不破茶子最外面的皮壳,也就容易让孩子摔跤。陶宽和陶磊不一样,比较皮又好动,跟陶宽玩的孩子也多,但也只是在外面玩,从不到陶家去玩,怕的是陶磊那张不太理人的脸,还有大人的交代:出去玩的时候尽量不要和陶磊走得太近,那毛脸说翻就翻,咱家里的锅要做饭的,被陶磊给砸了,你就别回家吃饭了。有了家里大人的说教,加上吃饭的难,其他人家的孩子也就不太和陶磊去玩,也尽量得不到陶家去玩。现在好了,陶磊大了,也没有砸过其他人家的锅,倒是这次因为砍了茶子树被生产队长给警告一次,大家都以为陶磊会变好了,但还是不愿意和陶磊走得太近。分拣茶子的晒谷场俨然就是一个人情冷暖的聚焦点,但凡有些来往密切的人家都会坐到一起去分拣茶子,说着彼此体人的话,增加着彼此的感情。陶家也不例外,陶家和林家的关系是整个银井湾都知道的,曾经风光过的林家的祖上帮过陶家,到了这几年,陶宽爷爷也帮忖着林家,只是林家那张整块樟树的桌子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而变得一个传说而已。陶家的团箕和凳子是由陶宽妈拿过去的,在刚听到生产队里开始要分拣茶子的时候,陶宽妈就把家里的团箕给拿了出来,去找到一个向阳的地方摆了凳子,搁上团箕,一个分拣茶子的摊子也算是给支棱起来。陶宽妈这才回到家里去做饭,等饭好了铲了火到火桶里,才叫陶宽爷爷起来。初冬的银井湾,一日可谓是三季,早上起来的冷就是深秋了,有时候还带着露水霜,变得冷手冷脚,中午时分的日头和盛夏差不了太多,热的时候都得可以只穿个褂子,依然还是汗水淋漓,到了日头偏西就如同是春天,有些暖和的风吹得人甚熨帖,但这熨帖的风只是时间极短罢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深秋的寒意,没有穿上单夹袄就容易受凉,尤其是孩子和老人。而那些皮糙肉厚的汉子从早上到晚上都是一件衣服,陶宽就属于这样的人。在陶家与之对应的就是陶宽爷爷了,前些日子到了傍晚时分还可以穿个背搭挡挡胸口的风寒,到了现在绝对不行了,没有薄的夹袄上身,也许到了晚上就会咳嗽了。陶宽爷爷这样的情况也就是陶宽妈开始细心的时候,早上得开始铲个火桶,才不至于很冷。陶家一年四季的柴火不同,这个时候烧的柴火就要粗壮点,烧过后还可以留下些细碳,这样的火至少可以支撑到陶宽爷爷在温度还没有升高的时候,可以熏火。银井湾人不叫烤火,而是另外的一个词,熏!冷了就要熏,熏手熏脚。银井湾的冬天也许没有了北方的寒夜里那个彻骨的冷,因此用词也比较柔和得多,不叫烤火称而叫做熏。这样的说法很是寻常,就如说个熏鱼熏肉,细细的火,淡淡的烟,经久不息得熏着才有那样的味道。人也一样,慢慢得熏着才不至于糊了,或者是焦了。陶宽爷爷也是一样,得慢慢来,让不是太剧烈的火帮着自己身体抵御着自己感觉到的冷,而不是彻骨的寒。等到了日头升起,气温也就慢慢回升,火桶里的细碳也就慢慢得灭了。

第三章310节

    陶宽爷爷毕竟不是年轻人了,从初秋时的早晚背搭,到了这个时候的薄袄似乎跨越了一个轮回,有着露水霜的早上没有火桶是难以坐得住的,分拣茶子不像是其他的重体力活,那也只是手上动动,身体不会太热乎起来,不能产生太多的热量,尽管不像有些人家的老人,为了多分拣茶子,能分到更多的茶子壳而过早得到晒谷场上来,但也不能大上午来,做这些事情得靠着磨时间的,因此陶宽爷爷能见着日头就起来,吃粥,这才拎着铲了火的火桶来到晒谷场。等陶宽爷爷到了晒谷场上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坐了很多人了。看到陶宽爷爷的到来,就有人跟陶宽爷爷打招呼,陶宽一边应承着,一边去找自己家里的团箕。陶宽爷爷虽然年龄大了,但眼睛还是可以的,也看得远,说对整个晒谷场一览无遗吧,也还说得过去,毕竟整个晒谷场不大,有团箕那么大的东西肯定能看到,要么就是别人把陶家团箕给放起来了。陶宽爷爷一脸的笑眯眯,不像是有人愿意去把陶家的团箕给藏了起来。陶宽爷爷的东张西望,终于有人起来喊道:陶爷爷你家的团箕放这边呢。陶宽爷爷随着声音望去,这才看到林家的孩子在叫。陶宽循着声音走到林家的位置,这才看到林家的团箕也是在那个位置呢。陶宽爷爷便朝着自己的团箕走去,手里的火桶虽然不是太重,但也有些负担。这个时候林家的孩子走到陶宽爷爷身边来,把火桶给接了过去,带着陶宽爷爷走到陶宽妈给他找好的位置。到了这里才看到林家的女人也在那个地方和自己离得不远。都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江湖,陶家和林家走的近些,彼此的照应好些,分拣茶子也愿意在一起,彼此说说心里话,既把很多话说开了,也把茶子给分拣好了,一举二得。林家的孩子帮着陶宽爷爷支好了团箕,陶宽爷爷也就拍拍林家孩子的头然后坐了下来。陶家和林家坐的位置有些偏僻,离着茶子晒茶子的地方有些远,靠着陶宽爷爷是很难把要分拣的茶子端了过来,这就要林家孩子帮着去端。林家女人对着自己的孩子说:你别偷懒,去帮着你爷爷把茶子端来。孩子平时也看到自己的家里人对陶家爷爷尊敬,自然上心,帮着陶宽爷爷忙前忙后得去张罗,直到什么都搞好了,这才正式分拣茶子了。在自己的生产队里,陶宽爷爷似乎想到,今年的分拣茶子的场面也许就是最后的一次合伙来分拣茶子了,场面有些热闹,但也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最后晚餐的悲凉,习惯了这样场面的陶宽爷爷不能想象各家各户坐在自己家里分拣茶子的那种各自安好的做法。林家和陶家支起的团箕在晒谷场上有些偏,也就没有了处于热闹地方的那种嘈杂,耳朵也清净了很多,虽然也有着林家孩子的进进出出去端茶子,但还是算清净的地方。二家的关系这般的好,有着日头的烘烤,二家的大人也就说起了今年茶子的收成。陶家的茶子终因为人手少了,而由生产队出面给找到帮手,才把茶子给摘完了,而帮着陶家完成任务的就有林家。过去的林家因为孩子多,孩子又小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紧巴的,现在可好孩子长大了,人手够了做起事来也就快了很多。陶宽爷爷对着林家的女人说:你林家现在可好了,孩子大了,大家都能做事赚吃的了,家里的日子也就会慢慢得好起来了。陶宽爷爷说着这话,既为着林家日子好过而替林家高兴,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不易觉察到的难过。是啊,以前林家孩子多,林家的女人有帮不了自己家里的男人太多的事,少了一个帮手的林家男人也就压力大增,时不时地要靠着自己去帮忖,自己也就在林家有些不可或缺的位置,现在林家日子过得好了起来,这样的位置也就会慢慢得变淡,最终会变成普通的人际关系。林家孩子不记仇还好些,如果林家孩子记仇,将来的有一天二家也有可能闹掰了都有可能。这些都是陶宽爷爷能想到,却未必能看到,即使是看到却能未必去解决下来,因此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但这样的想法也只是自己在想,未来的事也未必会这样出现,嘴里也就不好再提出来。但这次林家的帮忙,陶宽爷爷还是要说出来的,不然人家林家的心里就会有些不快。不能自己家里端着一个施舍人高高在上,认为林家帮着自己陶家摘完了茶子是应该的,林家也就可能是还着人情债了,陶宽爷爷这话不能不说。这样的话得由着自己来说,陶宽爹说这样的话都有些吃力,现在趁着这样好的机会,陶宽爷爷是要表达出来的。陶宽爷爷问了林家的茶子收成后接着嘴就说:今年我家里的茶子幸亏林家孩子帮忙,这才能顺利得完成,这得要多谢你的孩子了,你看看我家那二个,看着禾篙堆一样的高大,做起事来真的是没有用,要是换了我们那会,也就不必让你家帮忙摘茶子了。陶宽爷爷说着这话,一方面贬低着自己家里的陶磊和陶宽,而又不动声色得抬高着林家的孩子会做事,这样就让林家的女人心里好受些。是人大多都是喜欢被别人捧着,林家以前日子过得不好,在银井湾有些人会看不起林家,现在孩子大了,这份面子也就慢慢得要挣回来的。林家的大人也把这些事情看得出来,但却不能仗着自己家里的孩子多去欺压别人家里,尤其是陶家就更不能忘记,现在陶宽爷爷提出来了,自己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也得把这样的事给说明白了,省得陶宽心里原本就有的那种不快给扩大起来。

第三章311节

    陶宽爷爷的诚恳让林家女人有些难以承受,从自己嫁到林家来,只要是自己家里有点什么事情,陶宽爷爷都会极力帮助自己,更别说借米的事。陶磊砸了自己家里的锅,陶家也作出了很大的赔偿,陶磊也被陶宽爹狠狠得打了一次,因此林家女人对于陶宽爷爷来说,还是感谢得多,动气的少。林家女人对着陶宽爷爷:陶叔,你别过意不去,孩子们在家也是玩,摘些茶子不是难事,只要睡一觉,什么事都没有了。说完便不再说什么话,只是低着头去练茶子了。陶宽爷爷虽然比林家女人大一辈,也就没有必要去和林家女人说太多的话,倒是林家的孩子时不时得帮着陶宽爷爷去端来茶子,省得陶宽爷爷起来不方便。初冬的日头,有些疲倦就像昨晚熬了夜,显得无精打采,热情更是不够,但终究还是日头,只不过是和夏天弱了很多。陶宽爷爷被日头晒着,身上也就渐渐得暖和起来,心里也就活泛了很多,手脚也就麻利起来。手脚麻利了,到晒好茶子的堆上端茶子过来的频率变得快了很多,终于陶宽爷爷自己站起来,对着林家的母子俩说:你别去帮我端茶子了,我这就过去自己端,你这样帮着我自然茶子就减少了,能带回去的茶子壳更少,我手脚暖和了,自己去端点茶子还是可以的。陶宽爷爷的坚持让林家女人也就顺着陶宽爷爷的心罢了。陶宽爷爷虽然年龄大了,但端来的茶子也少不了太多。也就在陶宽爷爷二次去端茶子后,陶家的帮手来了。陶宽妈也是家里的事做好了,这才过来的。要是换做平时,陶宽妈就不再过来了,但是在这个时候,陶宽妈还是愿意过来看看,能帮着多拣几个是几个。至少让别人知道,家里是看重老人的,不让陶宽爷爷一个人在拣茶子。位置是陶宽妈自己挑的,但却没有想到林家也会在这样的位置上来支起团箕。陶宽妈毫不费力就来到陶宽爷爷的位置上来,看着林家女人,心里也就高兴得说:婶,您也来了。林家女人对于陶宽妈的熟悉不亚于陶宽妈对自己的热情。银井湾里,陶家和林家的关系谁都清楚,陶宽妈嫁进陶家来,很多女人上的事都是林家女人来操持的,在一定程度上,林家女人就是陶宽妈的婆婆,而且是有这样的份而没有这样的名,陶宽妈也很尊重林家女人,林家女人也很看重陶宽妈的,觉得陶宽妈善良是个持家有道的好女人。林家女人也对着陶宽说:过来看看你爹啊。陶宽妈笑笑,对着林家女人说:我就知道您也会放到这个位置上来的,有您在我很放心,只是觉得时间还早,能过来帮着分拣点茶子也好。陶宽妈说完就有林家的孩子把自己坐的凳子端给陶宽妈坐,陶宽妈摇摇手,反而从自己的团箕下扯出一个凳子来,挨着林家女人坐了下来。女人自有女人的话题去说。陶宽妈对于银井湾里的人不太交往,即使是和供销社的营业员说得来,但还是有着很多私密的话要和林家女人说,甚至在为人处世上也得经林家女人的点拨,因此,在此碰到了林家女人也愿意多说几句体己的话来。陶宽爷爷更乐于看到陶宽妈对林家女人的好,自己的女人走得早,没有了婆婆对于陶宽妈不能说是一个遗憾,能跟着林家女人学做人也是陶宽爷爷所希望的。二个女人的谈话低得让在边上的陶宽爷爷都听不太清楚。二人嘴里说的,手里也没有慢下来,也飞快得拣着茶子,倒比陶宽爷爷快了很多。这次轮到陶宽妈去帮着林家端来了茶子,这就让林家女人眉开眼笑,欣然接受着陶宽妈的帮忙,就像陶宽爷爷接受着林家孩子的帮忙。时间也他们的指尖下流去,不久也就到了快做午饭的时候了,林家女人也是要做饭的,她也得早些回去,嘴里哼哼着林家男人的脾气不好,告别了陶宽爷爷往回走。和林家女人前后脚离开的也还有陶宽妈,在晒谷场上除了她们,也还有其他的女人都要回家做饭,甚至是在家里还没有嫁出去的大姑娘。没有了女人的晒谷场,也就变得有些冷清,原本有些嘈杂的晒谷场,也就变得冷清了很多,有些不着调的男人就说女人走了清净,但也只是嘴里说说,而且还得在一个女人都没有了才说,不然就有女人过来讨个说法,而被那些女人说得无地自容。陶宽爷爷也被日头晒得有些晕乎乎的,早上吃的粥虽然很稠,但也经不住做事的消耗,等陶宽妈走了不久也就不愿意坐着分拣茶子了,站起来捶捶腰,这才朝着自己家里走去。陶宽爷爷走路比同龄的老人快些,但对于陶宽妈来说,这样走路的速度还是很慢的。整个晒谷场变得有些冷清,原本清净的地方倒也没有什么,但热闹的地方就有些愈加冷清。陶宽爷爷回家也不是空着手的,至少自己早上带去的火桶就必须得给背会家里来。早上穿着去的薄袄,到了这个时候也穿不住了,得提在手里,这样陶宽爷爷的二只手也就没有了空闲。从晒谷场上到自己家里去,陶宽爷爷不说了是走得很艰难,但也不会太轻松,几乎穿过了银井湾里二端,陶宽爷爷走过巷子,就有人和陶宽爷爷打招呼,问陶宽爷爷拣了多少茶子,陶宽爷爷极力分辨说:自己老了,也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做不了太多的事。这些人听到陶宽爷爷的话也就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了,自己家里的饭要熟了,也只是这样问问,你陶家拣到多少茶子壳和我有个毛关系。等拐过分叉路口,只要踏上田埂路就算到家了。陶宽爷爷也闻到饭菜的香味了,陶宽爷爷抓紧了自己的脚步,朝着大门口走了过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3194/ 第一时间欣赏医疗机构故事最新章节! 作者:河坞所写的《医疗机构故事》为转载作品,医疗机构故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医疗机构故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医疗机构故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医疗机构故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医疗机构故事介绍:
写点关于底层卫生院生活,记录卫生院的过程医疗机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医疗机构故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医疗机构故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