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振中医TXT下载重振中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振中医全文阅读

作者:蜀都小侯爷     重振中医txt下载     重振中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七十一章 七味消渴胶囊与并发症(3)

    众人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希望钟医继续讲下去。

    当然,钟医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就我们研究表明,黄芪与糖尿病心肌病也是存在正比关系的。

    所谓的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糖尿病引发的特异性心肌病,和其他心脏病不同的是,它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特征。

    就我们在实验中表情,显示炎症,心肌纤维化、糖和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凋亡在此类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二十多天前,彭林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四号能改善大鼠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此外,黄芪甲苷四号显著改善了T2DM大鼠和高脂饮食大鼠的循环TC、TG、HDL水平和心脏脂质积累。

    黄芪甲苷四号能显著抑制T2DM大鼠TNF-ɑ、IL-6、IL-1β的表达及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脂质代谢,最终改善心功能有关。

    从功效上来看,AS-IV对T2DM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有关。

    在接下来,彭林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各项指标的测定,认为黄芪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肌氧化应激与纤维化,进一步恢复心肌功能。

    黄芪对心肌细胞的作用通过降低血清IL-6和AngII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及BNP表达,增加蛋白或调节NRG-1信号通路。

    所以我们能够得出结论黄芪多糖能改善心肌糖脂含量一定程度的代谢紊乱。

    以及可以认可,局部糜蛋白酶-血管紧张素Ⅱ系统的过度激活在糖尿病心肌病中起主导作用,而APS能部分抑制心肌糜蛋白酶和血管紧张素的活性Ⅱ糖尿病诱导的系统,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黄芪多糖可抑制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通过抑制局部心肌凝乳酶AngII系统,可降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

    同样,我们也可以推导出黄芪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这种疾病已经导致了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复杂,包括血流动力学、糖代谢、遗传、肾功能等氧应激及其他因素。

    在场各位都是专家,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直接说结论,黄芪可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尿蛋白,减轻肾病浮肿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可以用实验表明,肾脏是高耗能器官,线粒体作为主要供能细胞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PS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存率提高、维持线粒体功能并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AMPK/SIRT1/PGC-1α途径发挥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氧化应激在DN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氧化应激主要是通过损伤胰岛细胞与诱导胰岛素抵抗从而去诱发糖尿病。

    黄芪甲苷可以抑制高糖或者H2O2诱导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提高细胞内TRPC6蛋白的表达,发挥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保护作用。”

    听到钟医对糖尿病心肌炎和糖尿病肾病的赘述,现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时间,也不知道钟医接下来还要说些什么。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七味消渴胶囊与并发症(4)

    钟医说道这儿,药厂的人只觉得自己挖到了大宝藏。

    而杨光这时候则问道:“如果我们采用ADME评价法对黄芪甲苷四号进行评价,那是不是可以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疾病和通路网络分析、基因本体富集分析,获得AS-IV治疗DN的特异性分子生物学过程和药理活性?”

    “当然。我们体内外实验均证实黄芪甲苷四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并能抑制Wnt/β-信号通路,最终改善高糖所致的肾损伤。”钟医回答道。

    通过钟医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原理。

    这里可以知道,Wnt信号通路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通路,用于维持干细胞的干性和决定细胞命运。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黄芪多糖可能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肌营养不良并发症的潜伏着的胰岛素增敏剂和治疗剂。

    “并且,我们还从黄芪根部分离得到了一个水溶性多糖,是一个ɑ-(1-4)-D-葡聚糖。

    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形态学观察显示黄芪多糖可显著降低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球肾炎大鼠蛋白尿及形态学改变,提示黄芪多糖可能具有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潜力。

    有这个结论可以认为ASI可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及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黄芪多糖可以调节胰岛素抵抗性骨骼肌中的部分胰岛素信号,黄芪多糖的抗萎缩和抗凋亡活性主要体现在C2C12骨骼肌肌管和成肌细胞中。”

    钟医说完,看了看众人,见杨光等人没有反驳,则继续你说道。

    “我们研究上,好证明了黄芪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所谓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常见由糖尿病引起的疾病,会使患者的双眼视力下降。

    糖尿病病人在眼底的微血管病变被发现之前,通常会在暗适应、对比敏感度和颜色感知方面出现功能缺陷。

    这里,黄芪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以降低MDA含量/SOD活力,从而缓解了高糖环境对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和微血管的损伤。

    黄芪还可通过抗炎影响Akt-VEGF信号通路,减少白细胞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粘附,同时抑制视网膜外膜细胞凋亡和基底膜增厚。

    另外,我和彭林两人,研究探讨了黄芪多糖对代谢记忆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死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高糖暴露可诱导代谢记忆,并伴有miR-204/SIRT1轴持续失调,内质网络应激水平高,即使在正常葡萄糖替代后也可激活凋亡通路。

    黄芪多糖可逆转miR-204的表达,导致去抑制SIRT1和减轻内质网络应激诱导的凋亡,表现为降低p-PERK、p-IRE-1、Bax、Caspase-12、Caspase-9、Caspase-3水平,以及升高Bcl-2和未释放PARP水平。

    所以,可以表明黄芪多糖通过调控miR-204/SIRT1轴来抑制内质网络应激和随后的细胞凋亡。

    这一点,毋庸置疑了。

    当然,如果各位还有质疑的点,我们可以接下来探讨。”

    不过很显然,现场鸦雀无声的气氛,已经证明了钟医的话没有被反驳。也没有人有疑虑。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七味消渴胶囊与并发症(5)

    钟医看了看众人。

    既然大家没有反驳,那他就接着继续讲了。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黄芪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所谓的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引起的疾病。

    其特征是感觉疼痛、麻木和异常以及溃疡和坏疽等,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组织的破坏,约百分之15的糖尿病患者在某一阶段出现了糖尿病足。

    我和彭林的研究提示黄芪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源性成纤维细胞增殖,延缓细胞衰老和促进效应。

    同样,黄芪也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然而高浓度黄芪抗糖尿病并发症效应及机制的APS可产生抑制作用。

    黄芪多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源性成纤维细胞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浓度和随机激活基因表达(RAGE)m-RNA表达,显著缩短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肉芽组织出现和溃疡愈合的时间。

    我可以预见,APS的联合使用成为一个热点研究的方向。

    可以说,黄芪多糖与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结合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超微结构,恢复皮肤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发现APS与内皮祖细胞联合可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VEGF/VEGFR及Ang1/TIe-2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综上所述,黄芪抗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与效应。”

    钟医的话落下,现场更是陷入了某种死寂一般的沉寂。

    但,钟医没有停下,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等并发症多为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性改变、免疫介导微炎症状态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或者说已经确信,免疫介导微炎症状态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微炎症状态是一种局部的、非显性的慢性低度炎症,此反应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炎性因子可刺激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而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还可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黏附和浸润,并进一步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释放各种细胞因子,从而加重脏器损伤。

    直到今天,我和彭林的研究已证实抗炎药物可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但还没有一种既定的药物能通过调节微炎状态来改善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药表明黄芪可以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针对糖尿病并发症气虚血瘀对因调节。

    我们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活性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黄酮类化合物,可改善高糖状态下损伤的细胞以及基因的表达,调节氧化应激,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能力代谢等,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病症对症调节。

    中医基于行气化瘀理论治疗气滞血瘀之症,现代医学表明糖尿病并发症的核心为血管微炎症病变。

    当然,也有人会问,行气化瘀理论是否与调控血管微炎症状态相关。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我们使用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研究多以动物实验、有效成分为主,将黄芪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试验相对较少,分子机制探讨不足。

    所以,我们准备在后续深入开展黄芪分子基础研究,并积极开展黄芪及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新药研究。

    可以从调控血管微炎症,血管内皮功能切入,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与治疗,以期为黄芪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也从见解上说明了七味消渴胶囊的用途。”

今天家里停电,有点事情

    没有想清楚。明天正常更新,多更点!要完结了!

    这本书要完结了。很舍不得。

第八百七十四章 消炎药

    钟医说完,在场的人已经顾不上惊讶了。

    因为,后面马上有人抛出更加震撼的炸弹了。

    “先不忙着对彭林的七味消渴丸发表什么意见,听听我的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振中华说道。

    言语中,振中华还带着无比的骄傲和自信。

    “什么?消炎药?”

    “消炎药?蒲地蓝?真的吗?”

    “中药?消炎?真的有依据吗?”

    “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

    在场的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惊讶!惊奇!吃惊!不可思议!不明所错!以及不明所以。

    中药、中医,真的能够消炎吗?

    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在我们国家,消炎药,通常指抗生素或抗发炎药物。实际上,医学上对于抑制炎症反应,用的是非类固醇抗发炎剂或类固醇。

    所以,把抗生素称为消炎药,一定程度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

    说道消炎药,就不得不提到炎症这个词。

    所谓的炎症,就是平时所说的发炎,是生物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也伴有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改变等全身反应。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虽然病人可能感觉到疼痛等不适。

    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炎性反应并非等同于感染,即使很多时发炎是因感染而发生,发炎是生物体对病源体之反应之一。

    我们通常用的类固醇类消炎药,是一类机体会自然合成的物质,即人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则是指: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吡罗昔康,酮咯酸等等。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分法。

    其一、青霉素,青霉素主要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等。

    其二、头孢菌素类,比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以及头孢他啶等等。

    其三、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主要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

    其四、氨基糖苷类,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等。

    其五、四环素类,比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等。

    其六、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最常见的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等。

    其七、磺胺类,比如复方新诺明。

    诸如此类等等。

    现在,振中华直接抛出来一个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这属于什么?众人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振中华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但是,能够清楚知道的事情是:要变天了。肯定要变天了。

    刚刚彭林拿出中成药来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已经很可怕了,现在竟然还有人拿出了消炎药,中药的消炎药?

    糖尿病即便人数再多,能多过需要消炎药的人?

    要知道,人这一辈子,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离开消炎药。

    难道大家不知道消炎药滥用吗?不知道抗生素一次用起来比一次差吗?大家都知道,但是离不开啊。

    现在,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消炎药!

    这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敢深刻的去想。

    现场,死灰一样的寂静。

第八百七十五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

    钟医当然不会让这种气彻底的下去。

    他开口说话。

    “我当然知道大家的震惊,也知道大家的担心和忧虑。所以……我们那实验来说话吧。”钟医说道。

    “实验过程。”杨光迫不及待地说道。

    钟医当然不会让杨光久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由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适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

    我们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

    当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实际例子。

    现在,我们有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炎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大鼠急性肺炎模型中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有修复作用。

    我们研究发现,肺部感染性疾病诱发的炎症,与三羧酸循环等能量代谢过程紧密相关。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

    靶向代谢组学通过对生物样品中目标的低丰度代谢产物进行定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生物系统中代谢分子的浓度变化,是代谢组学当前研究的新热点。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疗效显著,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够显著改善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肺炎,但尚未有对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

    所以,我们做了整个研究,本研究以脂多糖诱导ICR小鼠急性肺炎模型为研究对象,以靶向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

    用这个研究来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小鼠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等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为后续开展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急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与临床用药提供方向和依据。”

    见众人竖起耳朵在听,钟医就没有卖关子了。

    他说道:“首先,我们用到的仪器有:小时YQ-3110微量振荡器涡旋混匀器,低速台式离心机TDL-80-2B。

    电热恒温水浴锅,超纯水系统,NewClassicMS型分析天平(d=0.01毫克),Kh-500B型超声清洗器,来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TSQ8000型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多功能酶标仪。

    所用的药物有,我们自己生产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拜阿司匹林。乙醚。甲醇。1,2-13C2-肉豆蔻酸、吡啶、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甲氧基胺盐酸盐。正己烷。

    氯化钠。标准品:丙酮酸、乳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酸、琥珀酸苹果酸、富马酸、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

    “方法那就更加简单了。”

    “首先,动物实验及样本收集36只ICR小鼠,体质量(20±5)g,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

    也就是对照组、模型组、拜阿司匹林组(200毫克/千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低剂量组(1.3毫升/千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剂量组(3.9毫升/千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组(11.7毫升/千克)。

    拜阿司匹林组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日1次,连续5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构建急性肺炎模型。

    即使用异氟烷麻醉小鼠后,用脂多糖(2毫克/千克)给小鼠滴鼻造模,空白组滴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小时后进行取材。

    各组小鼠摘眼球取血,解剖并取左肺中叶用百分之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后进行小时E染色,分装部分血清用于检测IL-10、TNF-α和NF-κB的含量,剩余血清置于-80摄氏度保存,进行后续代谢组学检测。”

    钟医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其次,是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丙酮酸、乳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顺式乌头酸、3-磷酸甘油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对照品,溶解成1毫克/毫升的对照品储备液。

    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稀释成4、120、16、0.1、0.5、1、0.02、0.01、0.04、2.5、0.16、240微克/毫升的对照品溶液,4摄氏度保存。

    精密称取1,肉豆蔻酸适量置于10毫升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溶解,配制成1毫克/毫升的内标储备液,4摄氏度保存。

    吸取内标储备液适量,加入甲醇稀释成浓度为5微克/毫升的内标工作液。

    然后是样本前处理及衍生化反应。

    取50微升血清,加入200微升预冷的含1,2-13C2-肉豆蔻酸(5微克/毫升)的甲醇溶液,涡旋3分钟,4摄氏度离心10分钟(14000r/分钟)。

    同时,取上清液100微升置30摄氏度真空浓缩仪挥干2小时,加10毫克/毫升甲氧胺吡啶30微升,涡旋5分钟,30摄氏度振荡1.5小时。

    继续加入30微升BSTFA,涡旋5分钟,37摄氏度振荡半小时,最后将样品4摄氏度离心10分钟,14000r/分钟,取上清进样。

    最后,分析条件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流速1.2毫升/分钟,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流速为24.0毫升/分钟,分流比为20∶1。

    色谱柱:TG-5MS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300摄氏度。

    升温程序:60摄氏度保持1分钟,以20摄氏度/分钟升至320摄氏度,保持5分钟。

    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300摄氏度,传输线温度为300摄氏度。溶剂峰延迟时间为3.8分钟。

    采用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50~500。

    各代谢物靶向定量测定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碰撞气为高纯氩气(99.999%)。

    质谱参数优化吸取一定量的各代谢物的储备液和内标储备液进行混合,用甲醇稀释并挥干,采用衍生化条件进行衍生化并进样,采用全扫模式,对代谢物进行测定,确定各代谢物及内标的出峰时间。

    然后,我们再采用TSQ8000的AutoSRM分析模式自动优化质谱仪分析参数,优化后的各物质参数是……”

    “是什么?”杨光好奇又迫切地问道。

第八百七十六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2)

    “实验的结果也很明显。

    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

    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呈正常形态,管壁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无渗出物。

    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内结构松散,出现肺泡、间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渗出物。与模型组相比,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各组较模型组总体病变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高剂量组肺泡结构较完整,肺间质渗出、出血及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组织结构接近于对照组的形态。

    中、低剂量组相较模型组来讲,肺组织结构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有所改善。

    拜阿司匹林组肺泡炎、间质性肺炎虽没有完全消失,但大部分消退,可见部分炎细胞浸润。

    各组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0、恶病质素和核因子kb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恶病质素和核因子kb水平明显升高,白介素10水平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恶病质素和核因子kb明显降低,白介素10明显升高。”

    “有没有数据。”杨光问道。

    “当然。”钟医拿出数据。

    对照组白介素10是93.04±4.524。恶病质素是111.80±3.378。核因子kb是923.1±29.07。

    模型组白介素10是80.19±2.562。恶病质素是151.10±3.441。核因子kb是1106.0±39.97。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组白介素10是108.70±4.828。恶病质素是113.20±5.129。核因子kb是886.5±30.47。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剂量组白介素10是95.39±3.047。恶病质素是129.30±3.385。核因子kb是973.7±23.3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低剂量组白介素10是97.96±2.167。恶病质素是130.60±2.586。核因子kb是961.4±33.49。

    拜阿司匹林组白介素10是93.44±2.301。恶病质素是141.50±3.784。核因子kb是987.2±26.73。

    钟医拿出了数据交给杨光后。

    他也不管杨光是不是在读交出去的数据,他继续说道。

    “我们通过GC-MS结合对照品单点对照法测定了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12种内源性代谢物。

    为了获得组间差异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的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并对获得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质量进行200次的置换检验,R2和Q2的截距分别为0.0928和-0.229,表明拟合度良好,模型稳定可靠。

    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分图中可以看出,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分离,给药组位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并偏向对照组,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于肺损伤的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t检验,进一步寻找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性代谢物,并以t检验P<0.05分析给药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组相对模型组的变化趋势。

    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12个主要内源性代谢物中,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丙酮酸、乳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3-磷酸甘油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高剂量组中存在显著性回调。”

    钟医看在场的人没有人回话。

    “所以我们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但其抗炎机制尚不清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当然,我们可以讨论炎症反应与能量代谢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可以通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炎的干预,探讨其对包括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等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是能量代谢的两个重要代谢途径,且三羧酸循环是在好氧生物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代谢过程,在人类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之一。

    糖酵解是所有生物体在葡萄糖分解代谢时必须通过的阶段。

    两者都是好氧生物能量合成和细胞代谢中心生化途径的重要环节。

    细胞内能量通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转移,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产生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特别是在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中。

    我们从结果中能够看出,靶向定量的代谢物中存在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等多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

    乳酸是缺氧状态中细胞代谢的产物,当组织器官低血流量灌注或细胞缺氧时,无氧糖酵解加速,乳酸生成增加,超过肝脏清除能力,从而导致乳酸含量增加。

    也能够从结果上看出来,急性肺组织损伤会导致血清中乳酸清除率降低,乳酸含量迅速升高,而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体内的乳酸可很快降低。

    所以,我们研究中模型组乳酸含量显著性升高,而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乳酸含量显著性回调,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提高乳酸代谢能力,从而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葡萄糖是肺泡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正常情况下,肺泡细胞主要靠葡萄糖有氧代谢获取能量。而缺氧或炎症反应时,肺泡细胞主要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获取能量,为了维持肺泡细胞所需的能量,细胞需要摄取大量的葡萄糖。

    而琥珀酸、苹果酸、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均属于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物。

    琥珀酸可通过HIF-1α诱导IL-1β炎症信号,为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动物模型中重要的代谢标记物。

    苹果酸是异常肺呼吸期间,尤其是在低氧或炎症状况下能量代谢改变产生的代谢物。

    异柠檬酸与酮戊二酸均是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连接细胞内碳-氮代谢的关键节点,也是在巨噬细胞中关键的抗炎信号。

    所以,在这个研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琥珀酸、苹果酸、酮戊二酸、异柠檬酸的浓度显著性下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灌胃给药有效改善小鼠的肺部炎症,并使琥珀酸水平得到较好的恢复。

    综上,靶向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和定量准确等特点。

    靶向研究的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干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重要代谢通路,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6个代谢物具有显著性差异。

    能够得出结论,上述且均与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关联,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阐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呼吸系统炎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第八百七十七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3)

    “我当然也知道各位的担忧。”振中华在钟医说完之后说道。

    “一个新的消炎药,还是中药的消炎药,大家对它的出现紧张、担心、不理解,都是正常的事情。”

    “即便我们已经做了实验。”

    “可是要知道它可以怎么样,也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样。”

    振中华说道。

    “接下来,我也来讲讲我的新的。

    已经说过了,我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4种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主治疖肿、腮腺炎、咽炎和扁桃体等疾病,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方中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苦地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板蓝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四种药药均苦寒,共奏清热解毒之效,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具有显著疗效。

    从上面那个实验,我们可以推导出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含量测定项下黄芩苷和菊苣糖的含量测定。

    但是,有不能得出苦地丁及板蓝根所含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记载的方法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快捷、高效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

    由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以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其多指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我们要建立了能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黄芩苷、汉黄芩素、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紫堇灵和腺苷含量的HPLC法,为其多指标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但该方法存在耗时长的缺点。

    也可以利用UPLC—MS—MS法测定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菊苣酸、黄芩苷、绿原酸、汉黄芩素、黄芩素和咖啡酸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还有,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12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可以实现了对核苷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的同时测定,具有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选择性强的优点,为其质量控制的提升提供了实验依据,但液质联用法存在仪器成本高、不易推广的缺点。

    UPLC法可用于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含量测定,可以对多成分、多指标进行同时测定,符合中药复方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凹。”

    振中华说道。

    “已经做过了实验了吧。”杨光理所当然地问道。

    “当然。”钟医也毫不客气地说道。

    话已经说道这儿了,当然不可能再客气下去了。

    钟医你等人,在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上,建立了能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9种成分含量的UPLC法。

    可以说,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怎么进行的。”杨光问道。

    “我们使用的仪器和试药是:

    仪器有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包括二元高压梯度泵、真空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Empower3色谱工作站。

    超声波清洗器。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明澈TM—D24UV纯水/超纯水系统,包括Prard超纯水柱。

    第二步是试药。

    对照品有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木犀草素、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均来自我们自己生产。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三氟乙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自制超纯水。

    色谱条件是watersBEHC18色谱柱。

    流动相:1毫升-L_1三氟乙酸一甲醇。流速:0.3毫分。进样量:3L。

    柱温:30摄氏度。检测波长:280纳米。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9种成分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单一对照品储备液。

    精密移取上述单一对照品储备液各1毫升,置于10毫升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

    得到9种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o.342、O.164、o.691、o.250、4.424、O.572、1.114、0.120、0.323毫克·毫升-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毫升。

    将它置于量瓶中,加入甲醇1毫升,密塞,称定质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过O.22址m微孔滤膜,即得。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根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处方,分别制备缺蒲公英、苦地丁和黄芩的阴性样品,按照上述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线性关系考察。

    将第一项下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稀释o、2、4、8、16倍,将稀释液注入液相色谱仪,在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第二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计算得9种成分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百分之1.46,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实验。

    按照第三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h精密吸取10毫升,按照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9种成分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百分之1.90。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实验按照第三项下方法重复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照第一项下色谱条件测定9种成分的含量,计算得RSD值均小于百分之2.5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回收率实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份0.5毫升,共6份。

    分别精密加入第二项项下制备的绿原酸、咖啡酸、紫堇灵、木犀草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单一对照品储备液各25毫升及菊苣酸单一对照品储备液50毫升、黄芩苷单一对照品储备液70毫升。

    按照第三项项下方法制备溶液,补充甲醇使总体积为2毫升计算9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

    “结果了?”杨光急迫地问道。

第八百七十八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4)

    从杨光急切的语气中,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一手资料!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实验一手资料。

    如果这个实验结果是好的,并且能够在其他实验室内进行复制,不知道会在整个华夏,会在整个药圈,会在整个医学界掀起什么样子的风浪。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应该是,这个实验的数据是好的,并且是有效能复制的。

    所以,杨光如此的急切。

    钟医也没有卖关子,而是诚恳的把实验数据交了出去。

    杨光快手的接过了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江州县中医院制造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绿原酸的重复性是0.98、稳定性是0.32、精密度是1.17。

    而咖啡酸重复性是1.46、稳定性是1.28、精密度是1.27。

    紫堇灵重复性是1.15、稳定性是0.11、精密度是0.83。

    杨光继续来往下看,看到菊苣酸重复性是0.31、稳定性是1.34、精密度是1.45。

    他莫名的点了点头。

    黄芩苷重复性是0.52、稳定性是0.4、精密度是70.63。

    木犀草素重复性是0.85、稳定性是1.90、精密度是1.06。

    这么高!

    杨光看见汉黄芩苷的数据,就知道钟医所言非假了。

    汉黄芩苷重复性是1.29、稳定性是1.76、精密度是1.44。

    黄芩素重复性是1.03、稳定性是2.41、精密度是0.94。

    汉黄芩素重复性是2.59、稳定性是1.27、精密度是1.06。

    可以复制吗?如果这些结果,如果这些东西都可以复制的话,那么意味着,那么意味着整个药圈,很有可能会变天了。

    等全部的数据看完,杨光的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了。

    钟医说道:“我们通过本实验DAD检测器对供试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

    结果发现,供试品溶液在280纳米波长处各成分峰形良好,且分离度较高。

    此外,实验初期对流动相进行了考察,分别考察了水一甲醇、水一乙腈、甲酸一乙腈、磷酸一乙腈、三氟乙酸一甲醇和三氟乙酸一乙腈系统。

    结果发现,样品在1毫升·L_1三氟乙酸一甲醇系统下,响应最好,峰形最佳,最终通过多个洗脱梯度的考察,优选了本文的洗脱条件,可以达到峰形好、分离度高的效果。

    《华夏药典》1999年版中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指标为菊苣酸和黄芩苷。

    其中,所用方法为HPLC法,存在耗时长、不能同时测定的缺点。

    我们采用了利用UPLC法,在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绿原酸、咖啡酸、紫堇灵、木犀草素、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7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具有简便、快捷的优势,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符合中药制剂整体评价的要求。

    本实验采用UPLC法在17分钟内同时测定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9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

    当然,你也有怀疑的权力和义务。

    我十分欢迎你重做实验。毕竟实验步骤和方法已经摆在那里了。”

第八百七十九章 蒲地蓝口服液皮肤病

    “说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看看它在实际病例中的体现。”钟医说道。

    “你们已经有数据了?”杨光又又又一次吃惊地问道。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而钟医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首先,我们先利用在了皮肤病上。”钟医说道。

    “皮肤病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皮肤的疾病,常见的皮肤病有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麻风、疥疮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

    而且,皮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大多数病症相对轻微,通过药物及时控制可缓解,少部分病情较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西医药物外敷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式,虽然能暂时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但见效较慢,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所以我一来江州县中医院就提出了,中药治疗皮肤病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控制皮肤病反复发作方面效果突出,可获得标本兼治效果。

    而我们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一种中成药,具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等功效,在抗菌、抗炎、抗病毒方面均表现出理想疗效。

    为进一步明确该药的临床价值,本文现就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皮肤病中的治疗效果展开探讨。”

    振中华娓娓道来,说到关键处,还不由的得意。

    他的目光也频频看向陈浩然。

    陈浩然自然也感受到了振中华的目光,不过这一次,他罕见的没有做出反应。

    陈浩然这种避让,让振中华整个人得到了相当大的满足了。

    他得意地说道。

    “我们在1999年12月到2000年8月期间,收集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0到65岁,平均30岁。疾病类型:过敏性紫癜31例,皮炎26例,湿疹20例,痤疮14例,其他9例。

    研究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2到65岁,平均35岁。疾病类型:过敏性紫癜32例,皮炎24例,湿疹21例,痤疮13例,其他10例。

    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发现,差异并不明显,有可比性。

    我们这里的纳入标准:均表现出典型皮肤病症状与体征,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疾病或存在局部淋巴结炎。

    并且他们都无药物过敏史。无皮肤肿瘤。对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患有皮肤肿瘤者。存在精神异常者。有药物过敏史者。伴有免疫性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对这些病人,你们有什么疑虑吗?”

    振中华介绍完毕之后,又专门问了陈浩然。

    陈浩然可有可无的看了振中华一眼,虽然中医不太讲究大概率,主要专供一病一例,但是振中华的这种分类,也还算是佩服的。

    所以,陈浩然没有说话。

    在这个时候,陈浩然不说话,自然,其他人也不会说话了。

    振中华见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难得有一次,他也能压制得陈浩然哑口无言,这种感觉不要太爽啊!

    得意!相当的得意。

    “所以,后续是什么?”杨光毕竟年轻,忍不住问道。

    他这么一问,众人也竖着耳朵,听振中华往下面讲。

    “小年轻,就是沉不住气。”振中华老神在在地说道:“让钟院长给大家讲吧,实验步骤这一块,没有人比他更加适合了。人老了,记性就是不好。”

    其实振中华想说的是:别到时候记混了,让你们这些小杂~毛找到什么可乘之机。

    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振中华如同其他人一般,把实验步骤退给了钟医。

    钟医自然是不会推脱的。他说道:

    “方法也不难的。

    给予对照组药物外敷治疗,即对患处进行清洁消毒后,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敷,敷药时确保将患病部位全部覆盖,20-40毫升/次,2次/日,连续治疗5天。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10毫升/次,3次/日,连续用药5天。

    我们的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分为治愈、好转、无效3个分级。

    治愈:治疗后,患者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患处3个月内无复发迹象。

    好转:治疗后,患者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所改善,患处3个月内有轻微复发。

    无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病症状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在1个月内就出现复发。

    总有效率=/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感染、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等。

    而我们使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研究数据若塔均应用,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

    表示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医的话刚刚落下,就听见杨光说道:“少说废话,直接说结果。”

    在场的谁不知道这些?

    钟医看了一眼心浮气躁地杨光,笑了笑。

    “结果也很显而易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较为明显,见。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去看。

    首先是对照组,对照组(n=100),它的治愈率是32,好转率是50,而无效率是18。我们这里可以看出,整体的有效率是82。

    而研究组的数据,则是治愈率40。单从这一项数据上,研究组就碾压了对照组。

    好转率是52。而无效率是8。整体的有效率是9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继发感染、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并且3个月后复发率也较低,差异明显,由此可见。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这一方面,极为的有用。”

    别小看这十个点的提升,一百个中就有十个提升,那么一千个,一万个,一亿个了?

    很多研究人员,求其一生,就只为了提高那么百分之一。

第八百八十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皮肤病

    得到了结果,现场可以想象的一片寂静。

    连杨光都不可思议的闭嘴了。

    钟医看着杨光若有所思的样子,心里却想着:这是一个优秀的实验者,也是一个优秀的前进者。我不能放他离开我这边,不能。

    瞬间,钟医抬头,对杨光爆发了势在必得的想法。

    而此刻,林婉岚也正看着钟医。

    瞬间,钟医和林婉岚的目光也接触上了,林婉岚懂钟医的想法,甚至不用钟医刻意去表达什么。而钟医也知道,林婉岚懂他的想法,他也给林婉岚充足的信任。

    要不说是两夫妻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是说得他们两个。

    林婉岚对钟医挑了挑眉毛,意思是:我倒是看你要怎么做。

    钟医对林婉岚扯了一个笑容,意思是:你看着吧。

    做完一个简短的交流,钟医继续开口了。

    “我们所能够理解的皮肤病,是指皮肤遭到内外因素影响后形态、机构、功能等均发生改变,形成病理过程后引起一系列皮肤病症状。

    不同皮肤病具有不同症状,但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反复性强,难以彻底根治。

    在临床治疗案例中有大部分已治愈患者常再次复发,因此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率成为当前我们医务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钟医说道。

    “我们过去在临床治疗中,对于皮肤病多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等常规药物外敷治疗,该药物是新型复合制剂。

    它主要由3%水杨酸和0.02%氟米松组成,其中氟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经人工手段合成。

    它能够对皮肤炎症反应进行抑制,缓解过敏反应,同时有效抵抗患者出现的组织增生情况。”钟医对杨光说道。

    “这有什么问题吗?”杨光反问道。

    上钩了。

    “该药在短时间内可有效缓解患者疾病症状,但若常见使用可能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可能是因为皮肤黏膜对糖皮质激素进行吸收而渗入患者血液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钟医回答道。

    “但它是现在最有用,也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方法了。”杨光回应道。

    只要杨光回应,自然就落入了钟医的想法之中。

    “所以,我们才采用了更高效的方式啊。发展新的方向和技术啊。”振中华感叹道。

    “对,鉴于药物外敷疗效不够理想,故我们尝试对皮肤病患者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钟医说道。

    众所周知,刚刚也说明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中成药制剂,中医辨证多与热毒有关系,而西医研究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目前在过敏性紫癜、皮炎、湿疹等方面有经验性用药。

    “刚刚你从结果上面也看见了,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3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也就是说,该结果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当然,我们究其原因,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包含的蒲公英为君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板蓝根为臣药,有清热解毒、利咽之效,苦地丁、黄岑两味共为佐使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四味药物配伍可共奏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散结之功效。

    我们也可以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之作用,且罕见不良反应。

    蒲公英、黄岑、苦地丁均具备较强的抗菌、消炎、解热之效,抗菌谱较为广泛,在减轻炎症反应所致的组织肿胀方面效果突出,而板蓝根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普遍被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

    想必这一点,陈浩然先生也不会陌生吧。”

    钟医这个时候点了一下陈浩然,当然,他可不敢抱着去收服陈浩然的念头。

    只不过,钟医这个时候在试探陈浩然的态度。

    如果说陈浩然的心态发生变化,那么肯定能从陈浩然的回应中看出来。

    “嗯!”陈浩然还是回应了一个嗯字,好像跟之前的一切回应都别无两样。

    但是钟医明白,他也能清晰的感觉出来,陈浩然的态度发生了某种他不知道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的陈浩然的想法让钟医摸不透的话,那么现在陈浩然的态度,让钟医找到了一点点的可乘之机。

    于是,钟医继续发起了猛攻。

    “基于我们上述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可以认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皮肤病的药理机制为抗菌、抗病毒、消炎。

    所以,经口服用药后能发挥出理想疗效,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减少复发风险。

    当然,我们值得注意的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虽然在皮肤病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但遗憾的是当前临床上关于该药在皮肤相关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报道仍较少。

    对于减少复发率、不良反应方面也还需要更多样本加以证实,另外根据说明书该药属于超适应症用药,可能有一定用药风险,易引起医患纠纷。

    所以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多学者加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对照研究及药理研究,不断完善该药说明书功能主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医生,还要各位研究员,各位的药厂、临床人员、和各个方方面面的人给我们进行反馈,让我们完善这些信息。”

    钟医真诚的请求道。

    目光落在了在场的药厂领导身上、落在了医生身上、落在了护士身上,也落在了研究员和各个相关人员的身上。

    最后,落在了杨光的身上。

    他轻轻一点,然后又飘然离开,继续说道:“总之,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远期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第八百八十一章 蒲地蓝治疗幽门螺杆菌

    “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对其他疾病进行了研究治疗。”振中华洋洋得意道。

    “还有?”杨光吃惊地叫道。

    这一次,不仅仅是杨光了,连陈浩然都抬头看向了振中华。

    陈浩然深邃的眼睛里面,看不出他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情绪,也看不出他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决定。

    不过,这一切落在钟医的眼中,仿佛又是那么的合理,和那么的清晰。

    怎么说了,一切好像都在钟医的预料之中。

    “我们下一个观察治疗的是胃病。”振中华说道。

    “准确的来说,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连锁反应。”钟医补充道。

    所谓的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最为常见当属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恶性疾病亦关系密切。

    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慢性胃炎的防治以及胃恶性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多采用四联疗法,即两类抗感染药物、铋剂加一类质子泵抑制剂根治幽门螺杆菌。

    而近年临床应用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比率有所下降,根本原因在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我们为寻求更有效、更安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我们选取110例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钟医说道。

    “还是按照老规矩,将其随机分成2组,给予对照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振中华补充道。

    这一次,振中华可不怕自己出错了,连这么简单都出错,那就有点老年痴呆了。

    “先是资料与方法的选取。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胃病科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2组。

    同样的,我们将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7岁,平均45.37±9.07岁,病程1-22年,平均10.4±2.3年。

    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43.67±8.65岁,病程1-20年,平均10.6±2.1年。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第二步,就是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加四联疗法: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毫升,每日三次,雷贝拉唑胶囊20毫克,每日两次,阿莫西林1.0克,每日三次,左氧氟沙星0.1克,每日三次,胶体果胶铋200毫克,每日两次。

    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胶囊20毫克,每日两次,阿莫西林1.0克,每日三次,左氧氟沙星0.1克,每日三次,胶体果胶铋200毫克,每日两次。

    疗程:2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停药4周后,观察并继而检测相关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当然,还有疗效评定标准。

    我们将明显疗效定为:13C-UBT阴性,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0%。

    有效规定为:13C-UBT阴性,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以及无效规定为:13C-UBT阳性,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症状积分评定标准:无症状记为0分。

    症状较轻,日常生活不影响记为1分。

    症状明显,轻微影响日常生活记为2分。

    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记为3分。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人工处理。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个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钟医还是一步步的将实验方法给罗列了出来。

    “结果是什么?直接说结果!”杨光没好气地说道。

    “这不方便你还原实验嘛。”钟医笑着说道。

    杨光翻了一个白眼。

    当然,钟医也不可能不说结果。

    很快,钟医说道:“我们实验的结果是。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百分之78.6,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百分之66.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例是治疗组:例数56例,Hp阴性44例子,根除率为百分之78.6。

    而对照组:例数54例,Hp阴性为36例,根除率只有百分之66.7。

    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百分之83.9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百分之74.0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的56人,显效治疗人数为31,占有百分之55.4。有效治疗人数为16人,占人数的百分之28.6。无效人数为9人,占百分之16.1。总体有效率为百分之83.93。

    而对照组人数为54人。显效治疗人数为2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40.7。有效治疗人数了18人,占百分之33.3。无效人数为14。占有26.0。总体有效率为百分之74.07。”

    “能提高九个百分点?”杨光吃惊道。

    钟医笑而不语的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做这个是有意义的。

    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严重,加之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临床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率增加。

    其中细菌耐药,主要为对大环内酯类和硝基咪唑类两大类药物耐药。

    我们能够看到,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体外培养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的菌株总根治率可达百分之70至80,且不良反应较小,能被大多数患者耐受,故我们选用了左氧氟沙星。

    但是,随着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增高,中药根治幽门螺杆菌越来越发挥其优势。

    上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黄芩、黄连、大黄等单味中药在杀灭幽门螺杆菌方面具有较好效果,而中药合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则将具有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整合到一起,同时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我们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有效率均较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小,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加四联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而且,不同于传统中药汤剂,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服用携带方便,配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第八百八十二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小儿感冒

    钟医说完之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

    他思索了几秒钟,接着张嘴就说道。

    “当然,我们也做了小儿感冒方面的药物统计。”钟医说道。

    “你们竟然连这个都做了?”杨光出了吃惊就是吃惊。要知道,小儿感冒是多难弄的东西。

    首先,小儿的特性就决定了他(她)不是很配合,以及说不清楚病症。

    其次,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十分复杂。

    当然,它还是能够简单分为一般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这种疾病的症状分为两种。

    其一,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至4天内自然痊愈。

    其二,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当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由于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热程2至3天至1周左右,起病1至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

    这种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第二,还有其他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其一,疱疹性咽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至4毫米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1至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其二,是咽结合膜热。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至2周。

    当然,还要担心它的并发症。

    以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所以,这种疾病极为的难治,以及不好对付。

    杨光没有想到的是,钟医他们竟然连这个也……有疾病的数据。

    “在我们中医看来,小儿感冒是因外感风邪引发的肺系病证,临床表现包括鼻塞、咳嗽、流涕、发热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按照发病季节和流行特征。

    可分为风热感冒、暑邪感冒、风寒感冒等类型,临床常见类型为风热感冒。

    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方法以辛凉解表清热为主,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多,我们为风热感冒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结果钟医你来说。”

    振中华又一次把结果扔了出去。

    “我们在选取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我院纳入的42例风热感冒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21例,研究组21例。

    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1例、10例。年龄区间是2岁至10岁,年龄平均值5.32±1.24岁。

    体重11-35千克,平均体重20.80±1.47千克。病程6-48小时,平均病程29.57±2.48小时。

    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2例、9例。年龄区间是1岁至11岁,年龄平均值4.66±2.13岁。

    体重12-34千克,平均体重21.74±0.58千克。病程7-49小时,平均病程30.42±1.36小时。

    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大致相似,可以进行对比,即P值大于0.05。

    我们给予对照组为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4-6岁患儿,每天三次,每次1-1.5袋。7-9岁患儿,每天三次,每次1.5-2袋。

    研究组为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4-6岁患儿,每天三次,每次5毫升。6-9岁患儿,每天两次,每次10毫升。

    观察指标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方面。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停止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四方面。”

    钟医介绍道。

    “直接说结果。实验我自然会去验证跟调查。”杨光说道。

    “对照组一共21例。显效是9例,有效是6例,无效是6例,有效率是15,为百分之71.43。

    研究组一共21人,显效是19,有效是1例子,无效是1例,有效率是20,占总人数的95.24。

    光这一项,就能够说明问题了。

    还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显著。

    对照组一共21例子。咳嗽停止时间是6.71±1.41天、流涕消失时间6.71±4.76天、咽痛消失时间5.34±1.52天、以及退热起效时间6.13±1.72天。

    而研究组21例中,咳嗽停止时间2.39±1.62天、流涕消失时间2.36±1.50天、咽痛消失时间1.16±1.51天、退热起效时间1.47±1.28天。

    光这些诗句,就能够说明问题了。”

    钟医看杨光若有所思,不接他的话了,于是总结了发炎。

    “我们作为医生,看见婴幼儿受到上呼吸道免疫和解剖特征影响,小儿风热感冒发病较高,且大部分因病毒感染引发,儿科急诊和门诊中,发热是主要临床表现。

    因患儿年龄小,治疗配合度较低,所以采取合理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临床对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以应用抗病毒类药物居多,若患者病情严重可加用抗生素治疗,但长久用药会产生耐药性,且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疗效欠佳。

    中医对该病症的治疗以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为主,中药制剂的疗效较佳,作用更为持久,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使用广泛。

    我们研究为患者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该药物是中成药配方,其功效为抗炎止痛、利咽消肿、清热解毒。

    从我们这一次的研究结果可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所以我说,为风热感冒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咳嗽、咽痛、退热、流涕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这一点极为重要。”

第八百八十三章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耳炎适用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对比试验已经有了结果,我们……”钟医侃侃而谈道。

    “什么?还有?”没有等钟医说道,杨光就迫不及待地吼道。

    钟医看着杨光那震惊中带着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

    “快,你们还有观察了什么?”杨光问道。

    这一次,就连陈浩然都忍不住的把目光真正的落在了振中华的身上,像是在思考什么,目光特别的灼热。

    “我们这一次观察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钟医说道。

    所谓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可引发鼓膜穿孔进而导致患者耳聋。

    甚至诱发颅内、外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长期反复使用时易产生细菌耐药,影响疗效忙。

    “我们研制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这一次的实验旨在探讨它联合洛美沙星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菌清除、炎症因子的影响。”

    “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首先是2000年3月至2000年7月收治于我们江州县中医院的10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心1中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其一,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

    其二,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其三,近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

    第三步,我们对照组滴人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8毫升/支,,6滴/次,患耳向上保持5分钟,每天2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O毫升/次,每天3次。

    2组均连续治疗14天。

    治疗14天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

    分为四种情况:其一,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耳道内无脓性分泌物。

    其二,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耳道内无脓性分泌物。

    其三,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耳道内残留少量脓性分泌物。

    其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耳道内脓性分泌物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钟医说完,看向了杨光,还以为他这一次也会想要结果,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次杨光好像不为所动。

    钟医只有自己自主动的把结果公布出来。

    “首先,在观察了临床疗效、复发率后,我们得出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更低(P<0.05)的结论。

    观察组53人,治愈14人,显效21人,有效17,无效1人,总体有效率为5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98。复发一人。

    而对照组总体人数47人,治愈11人,显效17人,有效13人,无效6,总体有效率为41人,为百分之87,复发6人。

    从细茵清除率上来讲,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53人,完全清除49人,假设清除3,未清除1,新细菌替换0人,再感染0人,细菌清除49人,占总人数百分92。

    而对照组47人,完全清除37人,假设清除4人,未清除5,新细菌替换2,再感染2,细菌清除34人,占总人数百分之72。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发生耳内瘙痒1例、耳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百分之3.77。

    对照组发生耳内瘙痒3例、耳痛3例、恶心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百分之17.02。

    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总体上而言,中医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归属于脓耳范畴,认为其大多因风热湿邪侵袭所致,治疗时应以清热疏风、排脓解毒为主。

    我们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发现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洛美沙星,复发率明显更低。

    方中蒲公英清热燥湿、消肿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表32组细菌清除率血消肿、利咽镇痛,苦地丁活血解毒、消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感染所致。

    这一次我们发现,联合用药后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单用洛美沙星,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改善患者细菌感染情况。

    方中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板蓝根中色胺酮等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苦地丁中含有苦地丁素、香豆素等,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细菌感染可引发机体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均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我们能够预测,联合用药后三者水平显著低于单用洛美沙星,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方中黄芩、苦地丁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蒲公英所含三萜可抑制TNF—d、I-6、I-8等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其水平。板蓝根所含活性物质能抑制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另外,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一定安全性。

    所以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洛美沙星可有效降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复发率,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且患者不良反应少。

    但我们主要仅采用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疗效论证,缺乏相关声导抗检查等听力情况描述。

    因此,今后我们也将在这个研究上基础上对其他疗效指标进行深入考察,以期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第八百八十四章 消癌平分散片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

    钟医又说道了:“既然大家都来了,大家就来看一看我研制的一种,新药——消癌平分散片。主要针对的是——癌症。”

    “癌症?你疯了吧?中药?癌症?”杨光脱口而出道。

    什么东西?癌症?

    其实,癌症是一种通俗的民间说法,它指所有的恶性肿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称作癌症。

    简单的说,恶性肿瘤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发生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们称之为癌。比如说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还有一类是从间胚叶或结缔组织血液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等,我们称之为肉瘤。比如说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恶性增殖的产物。

    而癌细胞的产生,是因为正常细胞由于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转变为癌细胞。

    但要是问癌细胞为什么会形成,只能回答,这是我们人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我们国内有多少恶性肿瘤患者?华夏1999年数据新发癌症病例429.2万,死亡病例约281.4万。相当于华夏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

    每10个男性里有3-4个人会患得癌症,每10个女性里有2-3个会患得癌症。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新数据显示,美国2000年新增癌症患者将达到173万,因癌症引起的死亡例数达到60万。

    癌症死亡率从1991年的215.1/10万降至2015年的158.6/10万,降幅达26%。

    而且,华夏癌症总体死亡人数占比高达百分之66!并且增加率还在一直上升。

    癌症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多发于40-60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类型的癌症具体的发病年龄都不一样。

    所以治疗癌症,从来都是个需要长期与其抗争的过程。

    要知道,癌症,从病人的角度而言,是既难以治疗,又特别难受的东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对于医生而言,癌症,是医生的终极敌人,是他们永恒的对手。

    而对于利益相关的人来说,治疗癌症,就是巨大的生机。

    而现在,钟医说他竟然在用中药治疗癌症?还研制成了药物,这简直是一件特别可怕和不可相信的事情。

    所以,才有了刚刚杨光发自灵魂的疑问。

    “这怎么可能,你怎么可能,你快说,你不要停。”杨光这个时候彻底的激动了。

    他当然知道钟医不可能骗人,所以,这才是他最激动的地方。

    太可怕了,简直是太可怕了。

    就连陈浩然,此刻都有些激动。

    如果说中医和中药真的能够在癌症这个领域快步向前,那么将是多么大的进步?又能够给钟医带来多大的提升啊?

    “如果你真的有治疗癌症的药物,那我立刻不干也没有什么!”陈浩然说道。

    这一句话,简直是石破天惊了。

    如果钟医真的有,陈浩然真的可能就立刻不干。

    此时,现场众人都十分的激动。

    “钟院长说得是真的吗?真的有可能吗?”

    “我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是又愿意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么将是一个重大的,巨大的进步。”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之中,钟医开口说道。

    “我这个药,消癌平分散片是依据部颁标准消癌平片改变剂型而来。

    它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肿瘤药物,为中药乌骨藤提取物,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碱和高分子多糖。主要功能为抗癌、消炎、平喘。

    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目前乌骨藤提取物上市的主要品种为普通片剂,但普通片剂给药起效较慢,有效成分溶出度较低。

    分散片遇水能迅速崩解,药物溶出快,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

    且制备工艺与普通片剂相似,简单无特殊要求。因此我们对消癌平片进行了剂型改革,制备成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分散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选取的乌骨藤符合《华夏药典》一部的合格药材饮片,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切碎。

    提取工艺考察影响水煎煮提取的主要因素有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而原提取工艺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已做了限定,故本试验着重考察加水量。

    选用得膏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在三因素中,对提取工艺影响主次为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

    为节约成本,又对加水量进行了进一步考察。

    吸水率考察乌骨藤100克,加水500毫升,隔一定时间观察浸透心程度。

    至全部浸透时,测得吸水率为15。至全部浸透时,约需10分钟,为使药材浸透彻底,据此设定浸泡时间为1分钟。

    出粉率考察处方工艺中乌骨藤为浸膏细粉入药,我们考察了乌骨藤浸膏的出粉率。

    以得膏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材煎煮时的影响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了考察,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对填充剂的种类、崩解剂的种类和加入方法以及润湿剂进行了考察。

    选用了甘露醇为填充剂,百分之九十五的乙醇为润湿剂,内加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外加崩解剂为交联聚乙烯毗咯烷酮。

    按优选后处方进行了中试生产,样品崩解时间稳定,其崩解时间平均为2分钟,且能均匀通过2号筛网。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

    这样,我们就能够完全得到消癌平分散片,能够进行使用了。”

    钟医娓娓道来,他先没有说自己得出的实验数据,而是先把自己如何制作消癌平分散片的过程给描述了出来。

    虽然钟医的话,都是在场中了想过听得话。

    但是,莫名的,众人有一种心浮气躁的感觉。

    直到有一个人大吼道:“说重点!重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2285/ 第一时间欣赏重振中医最新章节! 作者:蜀都小侯爷所写的《重振中医》为转载作品,重振中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振中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振中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振中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振中医介绍:
这是一个利用中医治病的故事。
钟医从国外知名学府毕业,回国后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外公教他的中医来治病,让众人大跌眼镜。
可更让人吃惊的是,钟医竟然成功了。
中药、中医、不是巫术,而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孤单。重振中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振中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振中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