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 另一边,方腊是真的要昏倒了
readx;邓元觉死了。し
这就是这次战斗结束之后的最终结论,虽然以仅仅五个字来做结论略有不妥,但是在岳翻的心里面,这五个字足以涵盖整场战斗的精华所在,这本身就是一场为了杀死邓元觉而发动的战争,邓元觉的死亡,预示着宋军取得了战略和战策的完全胜利。
而邓元觉之死也符合了很多人的利益,在宋军全歼方七佛和郑清兵团之后,宋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就被解决了,而解决者不是官府的转运司,要是指望那些尸位素餐的混蛋转运使,平叛兵团一定会被生生饿死,所以岳翻从来就没有对他们抱有任何的期望,帮助宋军解决粮食问题的,是一些想要和宋军做生意的人。
从货币诞生之前,人类就学会了交易,因为交易的出现,才出现了货币,交易行为又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行为,所以人类在交易中所展现的智慧拉开了文明的大序幕,或许可以说,从交易出现开始,人类文明史才正式开始,而之前的狩猎采取,只是作为生物的本能及其延伸,和文明没有太大的联系,如果那也算作文明,那么豹子文明狮子文明老虎文明之类的,也就诞生了。
人类之所以会进行交易,就是希望在交易中获取本能行为无法获取的物品,比如不会捕鱼的人和不会捕鸟的人相互交换他们的物品,不会捕鱼的人获得了鱼,不会捕鸟的人获得了鸟,这就是交易,时至今日,站在整个世界文化文明巅峰的大宋王朝,自然也是交易最为繁盛的地区,没有之一,大宋的铜钱,被数十个周边国家所接受,从经济上来说,大宋才是当之无愧的宗主。
也因此,大宋人才是最会做生意的人……恩……应该说是大宋的生意人是最会做生意的人,大宋的那些非职业生意人,都是些蠢货,比如和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的那些外行生意人,就把大宋江山和中华国运给赔掉了,比a股振荡还要惨烈数万倍。
当然了,非职业生意人里面也有聪明的,会选择和职业生意人,也就是商人合作,通过与商人的合作,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和宋军做生意的目的。
帮助岳翻解决宋军后勤压力的,就是整个江南的和尚和商人家,出家人和生意人在这个时候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一起向宋军摇尾乞怜,根本的目的无外乎是看到了方腊的失败和宋军的最后胜利,想要提前为自己购买一张保命符,被方腊封为大国师的邓元觉本来就是一个僧人,还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僧人,而方腊起事过程中,那些商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原本以为宋军会失败得很彻底,甚至是方腊会改朝换代,结果看到了方七佛兵团和郑清兵团的惨烈覆灭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了解到,宋军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按照宋军的一贯做法,附贼之人的下场,是不言而喻的,僧人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集体,一个僧人居然会成为反贼的国师,这对于整个江南甚至江北佛教都是一颗定时炸弹,佛门出家人,居然附贼?
肥的流油的寺庙们就开始颤抖了,方丈元老们也开始颤抖了,宋军兵锋锐利,一举收复润州之后,这种战栗达到了一个高峰,于是几乎一夜之间,很多辆大车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宋军答应,满载而来,空手而归,临了了还要加上一句阿弥陀佛,施主,还请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这些出家人吧!至于钱粮,那都好商量。
借着商人的手,和商人合作,为宋军提供后勤钱粮,提供战备物资,转运司和转运使们都可以去死了,岳翻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宋军火速的组织了歼灭邓元觉兵团的战役,也都得益于这些僧人和商人的“贡献”,作为报答,邓元觉死在了鲁达的水火棍之下,三万精锐无一幸免,除了数千人投降之外,被斩首者达到了两万三千余人。
至于那剩下的七千人,也暂时被岳翻编入了宋军之中,难得的青壮,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鉴于这些青壮对宋军造成的重大伤亡,岳翻不得不把这些青壮定性为炮灰,下一场决战中,他们将会是最先去死的,他们不可能被宋军接受,尤其是原先的那些降兵,更不愿意接受这些原先的同僚。
至于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岳翻又如何不清楚?
大战结束了,鲁达立下了首功,阮小七是第二功,阮小七拼尽全力消灭了邓元觉的亲兵卫队,鲁达提着水火棍与邓元觉面对面一对一厮杀,拼得你死我活,最终一棒子把邓元觉打的五脏六腑移了位,吐血而死,临死前,邓元觉盘腿坐在战场上,以一个僧人的方式死掉了,只是最终逃不了愤怒的岳飞一刀砍下他的头颅,祭奠孙超的结局。
邓元觉是悍勇的,最后的时刻,他尚且还能把试图杀死他的刘唐打成重伤,把二十多个宋兵杀死,力气耗尽之后被鲁达打死,也算是全了他的忠诚和理想,宋军也为此付出了一万多人战死的代价,刘唐兵团更为此付出了三分之二的战死,阮小七的一千骑兵也损失了三百多人,张英一直在哆嗦。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巨大的伤亡换来了最后的胜利,比起前线厮杀的部队,倒是林冲和岳飞的截击部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都在前线打完了,邓元觉没逃出来,一千多溃兵被林冲和岳飞轻轻松松干掉,只放走了十个被斩断右臂的老弱病残给方腊报信,以示威胁——之前邓元觉派出的十七八趟求援兵全部都被截杀了。
宋军再次歼灭了敌军三万人,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岳翻执笔书写捷报,大宋军队于润州再度歼灭贼军八万,大宋军人拼死力战,为报吾皇恩德,不惜以一死,战死者甚众,最终还是斩杀贼军主将、贼国师邓元觉,大胜之,方贼震恐,不日即可荡平江南,待得方贼腊授首之日,再向吾皇恭贺大宋千秋万代!臣岳翻顿首!
这一次,岳翻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算上了自己的一点“微末之功”,这还实在是张叔夜过意不去,看着岳翻把主要功劳算作自己这个“临阵指挥”的头上,而自始至终没有发过一道属于自己的指令的张叔夜实在是没办法腆着脸把这个功劳算作是自己的,于是他好说歹说,岳翻把自己的名字记了上去,算是协助指挥。
要不是谭稹微笑着点点头,岳翻还真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算上去,天知道那个很好玩的徽宗皇帝能干出什么?徽宗皇帝可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比较好玩的皇帝了,他都能干出让自己儿子去考状元的事情,还能为一个青楼女子和自己的臣子吃醋,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但愿他不要做出什么让岳翻昏倒的事情就好了……
而另一边,方腊是真的要昏倒了……
...
一百零二 另一边,方腊是真的要昏倒了
readx;邓元觉死了。し
这就是这次战斗结束之后的最终结论,虽然以仅仅五个字来做结论略有不妥,但是在岳翻的心里面,这五个字足以涵盖整场战斗的精华所在,这本身就是一场为了杀死邓元觉而发动的战争,邓元觉的死亡,预示着宋军取得了战略和战策的完全胜利。
而邓元觉之死也符合了很多人的利益,在宋军全歼方七佛和郑清兵团之后,宋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就被解决了,而解决者不是官府的转运司,要是指望那些尸位素餐的混蛋转运使,平叛兵团一定会被生生饿死,所以岳翻从来就没有对他们抱有任何的期望,帮助宋军解决粮食问题的,是一些想要和宋军做生意的人。
从货币诞生之前,人类就学会了交易,因为交易的出现,才出现了货币,交易行为又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行为,所以人类在交易中所展现的智慧拉开了文明的大序幕,或许可以说,从交易出现开始,人类文明史才正式开始,而之前的狩猎采取,只是作为生物的本能及其延伸,和文明没有太大的联系,如果那也算作文明,那么豹子文明狮子文明老虎文明之类的,也就诞生了。
人类之所以会进行交易,就是希望在交易中获取本能行为无法获取的物品,比如不会捕鱼的人和不会捕鸟的人相互交换他们的物品,不会捕鱼的人获得了鱼,不会捕鸟的人获得了鸟,这就是交易,时至今日,站在整个世界文化文明巅峰的大宋王朝,自然也是交易最为繁盛的地区,没有之一,大宋的铜钱,被数十个周边国家所接受,从经济上来说,大宋才是当之无愧的宗主。
也因此,大宋人才是最会做生意的人……恩……应该说是大宋的生意人是最会做生意的人,大宋的那些非职业生意人,都是些蠢货,比如和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的那些外行生意人,就把大宋江山和中华国运给赔掉了,比a股振荡还要惨烈数万倍。
当然了,非职业生意人里面也有聪明的,会选择和职业生意人,也就是商人合作,通过与商人的合作,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和宋军做生意的目的。
帮助岳翻解决宋军后勤压力的,就是整个江南的和尚和商人家,出家人和生意人在这个时候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一起向宋军摇尾乞怜,根本的目的无外乎是看到了方腊的失败和宋军的最后胜利,想要提前为自己购买一张保命符,被方腊封为大国师的邓元觉本来就是一个僧人,还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僧人,而方腊起事过程中,那些商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原本以为宋军会失败得很彻底,甚至是方腊会改朝换代,结果看到了方七佛兵团和郑清兵团的惨烈覆灭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了解到,宋军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按照宋军的一贯做法,附贼之人的下场,是不言而喻的,僧人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集体,一个僧人居然会成为反贼的国师,这对于整个江南甚至江北佛教都是一颗定时炸弹,佛门出家人,居然附贼?
肥的流油的寺庙们就开始颤抖了,方丈元老们也开始颤抖了,宋军兵锋锐利,一举收复润州之后,这种战栗达到了一个高峰,于是几乎一夜之间,很多辆大车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宋军答应,满载而来,空手而归,临了了还要加上一句阿弥陀佛,施主,还请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这些出家人吧!至于钱粮,那都好商量。
借着商人的手,和商人合作,为宋军提供后勤钱粮,提供战备物资,转运司和转运使们都可以去死了,岳翻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宋军火速的组织了歼灭邓元觉兵团的战役,也都得益于这些僧人和商人的“贡献”,作为报答,邓元觉死在了鲁达的水火棍之下,三万精锐无一幸免,除了数千人投降之外,被斩首者达到了两万三千余人。
至于那剩下的七千人,也暂时被岳翻编入了宋军之中,难得的青壮,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鉴于这些青壮对宋军造成的重大伤亡,岳翻不得不把这些青壮定性为炮灰,下一场决战中,他们将会是最先去死的,他们不可能被宋军接受,尤其是原先的那些降兵,更不愿意接受这些原先的同僚。
至于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岳翻又如何不清楚?
大战结束了,鲁达立下了首功,阮小七是第二功,阮小七拼尽全力消灭了邓元觉的亲兵卫队,鲁达提着水火棍与邓元觉面对面一对一厮杀,拼得你死我活,最终一棒子把邓元觉打的五脏六腑移了位,吐血而死,临死前,邓元觉盘腿坐在战场上,以一个僧人的方式死掉了,只是最终逃不了愤怒的岳飞一刀砍下他的头颅,祭奠孙超的结局。
邓元觉是悍勇的,最后的时刻,他尚且还能把试图杀死他的刘唐打成重伤,把二十多个宋兵杀死,力气耗尽之后被鲁达打死,也算是全了他的忠诚和理想,宋军也为此付出了一万多人战死的代价,刘唐兵团更为此付出了三分之二的战死,阮小七的一千骑兵也损失了三百多人,张英一直在哆嗦。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巨大的伤亡换来了最后的胜利,比起前线厮杀的部队,倒是林冲和岳飞的截击部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都在前线打完了,邓元觉没逃出来,一千多溃兵被林冲和岳飞轻轻松松干掉,只放走了十个被斩断右臂的老弱病残给方腊报信,以示威胁——之前邓元觉派出的十七八趟求援兵全部都被截杀了。
宋军再次歼灭了敌军三万人,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岳翻执笔书写捷报,大宋军队于润州再度歼灭贼军八万,大宋军人拼死力战,为报吾皇恩德,不惜以一死,战死者甚众,最终还是斩杀贼军主将、贼国师邓元觉,大胜之,方贼震恐,不日即可荡平江南,待得方贼腊授首之日,再向吾皇恭贺大宋千秋万代!臣岳翻顿首!
这一次,岳翻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算上了自己的一点“微末之功”,这还实在是张叔夜过意不去,看着岳翻把主要功劳算作自己这个“临阵指挥”的头上,而自始至终没有发过一道属于自己的指令的张叔夜实在是没办法腆着脸把这个功劳算作是自己的,于是他好说歹说,岳翻把自己的名字记了上去,算是协助指挥。
要不是谭稹微笑着点点头,岳翻还真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算上去,天知道那个很好玩的徽宗皇帝能干出什么?徽宗皇帝可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比较好玩的皇帝了,他都能干出让自己儿子去考状元的事情,还能为一个青楼女子和自己的臣子吃醋,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但愿他不要做出什么让岳翻昏倒的事情就好了……
而另一边,方腊是真的要昏倒了……
...
一百零三 方腊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readx;对于方腊来说,宣和三年的四月末是他生命中最昏暗的一段时光的……开始,好像自从邓元觉全歼宋军五千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不仅北面被宋军南下兵团压着打,南面也开始遭受宋军残部的打击,并且之前一直和自己合作的那些大商人也开始露出了不合作的态度,他开始经受自从起事以来就没有经受过的打击。|
方腊不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人,如果没有他所收罗的这些同样不满意宋王朝暴政统治的人才,他是无法成为皇帝的,所以,他需要这些人才的帮助,可是仅仅开战两个月,他就失去了大量的将领和兵马,甚至还丢了自己族中最能干的后辈方杰和能力很强的国师邓元觉,以及他们麾下的六万精锐兵马,那可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
方腊的办公厅中,文武大臣分列两排,神色低沉而不安,王寅和司行方相互对视一眼,看了看前面方腊阴沉的面庞,就知道事情闹大发了,毕竟就是他们也不会想到邓元觉居然会兵败身死,还死的那么惨,死的那么悲剧,自己死了不说,三万兵马只有十个断臂人回来了,那副凄惨的样子,现在几乎整个丹徒城的士兵都知道了邓元觉惨死的消息。
原本是想激励士气的,结果没想到却是落得这样的下场,士气没激起来,自己一方的士气却更加低落,反过来,宋军的士气想必大大提高了,估计他们甚至会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的防守,这样一来,未来可真是不好说啊……
还有最近,主管后勤的王寅明显发觉了那些以往合作起来非常积极的大商家们的态度变得冷淡了许多,约定好的数目克扣不说,还在质量上动了手脚,一些米粮吃了之后甚至造成了士兵腹泻,引起了士兵的反感,但是,王寅却不能对那些商家做什么,杀了一个,就没有人会和他们合作了,只会把他们彻底的推到宋军那边去。
宋军展现出来的强势让这些精明的大商家感到不安了,他们很怕自己这些人被宋军大败,恢复了宋朝的统治,然后宋人开始反攻倒算,让他们去死,他们就哭都哭不出来了,所以现在,他们要开始为以后做准备了,王寅对这些商家恨的牙痒痒,但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利益交换过程,你失败了,他们自然不会追随你,他们也有家人,有孩子,想要未来。
大军的粮草已经开始不足了,二十多万军队,人吃马嚼的,他们自己所占领的地区也不算太大,这一次宋军南下,打乱了他们的攻城略地的计划,本来想把那些著名的江南产粮重地拿下,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宋军就来了,还打败了方七佛和郑清,逼得他们不得不率军北上迎战,而现在二十多万大军的消耗,没有商家的全力支持,他们很难自己解决。
那么还能怎么办?王寅稍微计算过,这些粮草估计也只能支撑二十万大军消耗两个月,然后就会出现粮食荒,这还是尽力削减每一名士兵的日常消耗量才算出来的时间,这就很要命了,粮食没了,再精锐的兵马也打不了仗了,那个时候咱们大家都可以等着被宋军砍下脑袋了!
只能在对抗宋军主力的同时,派人攻城略地,拿下宋军重要的产粮之地,甚至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引鸩止渴也要去做,那也就是强抢了,那些大商家不给,就只能抢了,不给就抢,再杀,一了百了,我活不了,你们也休想活!
王寅暗暗的下了这样的决定。
就在此时,方腊开口了:“朕决定了,即刻征兵备战,三日之后,誓师北伐,全军出动,直取润州,与宋军决一死战!”
此话一出,文武官员们都面面相觑,心直口快的司行方站了出来,对方腊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我军方才遭逢打败,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而宋军士气高昂,战力颇强,此时我军全军进取润州,并不是上上之策,反而很有被宋军打败的可能啊!”
王寅心中一颤,刚要出口让司行方不要再说了,结果方腊开口了:“那你以为什么才是上上之策?”
司行方并没有看出方腊的实际想法,便开口道:“末将以为,此时出兵与宋军决战是下策,上策就是留一部分军队固守丹徒,大军南归修休整,让丹徒军多争取时间,大军在南方多攻取一些州军,攻取一些宋庭重要的产粮地,为我军取得更多的战备物资,不瞒陛下,这些日子,我军的军粮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若是不重视,士卒没有饭吃,还如何打仗?”
王寅几乎要晕倒,这种事情,司行方也能说出来?那不是猪队友是什么?那是要私下里商议的,不是光明正大的说出来的!司行方只能打仗,不能理政啊!这下可好,不仅把自己给丢了出去,还把王寅给带了出去!
果不其然,方腊的面色有些变了,看了看王寅,开口道:“王卿,这是真的吗?我军真的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大军北伐了吗?”
王寅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恨恨的看了一下司行方,开口道:“陛下,司将军并不知道详情,我军粮草的确不如以往充沛了,但是,八个月的粮草支撑,还是足够的,八个月之内,我军粮草没有问题!”
方腊稍微点了点头,文武大臣们也微微松了口气,只有司行方不明所以的看着王寅,明明是王寅告诉他只剩下两个月的粮草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说谎呢?司行方还想问,但是方腊却打算了司行方的想法:“司卿,你还是回答朕,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我军就不能和宋军决一死战吗?”
司行方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陛下,此时此刻,宋军经历了数次大胜,就算一开始的确很衰弱,而经历多次战斗之后,宋军的实力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更别说宋军主力是西军,将军都是西军著名战将,即使新抵达的援军都是禁军,有那些熊虎之将带领,战力也会大大提高,更别说此时宋军的人数已经不落下风,携数次大胜之士气,我军如果与之正面交锋,会十分危险的!”
王寅闭上了眼睛,司行方还是没有看出来,今日的方腊已经不是过去的方腊了,过去的方腊还有一丝理智,现在的方腊只剩下疯狂,疯狂的恐惧和疯狂的求生欲已经让方腊陷入疯狂,石宝在那封信里面告诫自己的话,王寅记得非常清楚,这种时候,你还要和方腊唱反调,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司行方虽然心直口快,可也有很强的能力,唯一欠缺的是政治能力,这样一个人,要是死了,岂不是很大的损失吗?王寅并不希望看到自己战败,司行方的军事能力还是可以的,要是死于疯狂的方腊之手,也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虽然在政治上是个猪队友,但是在军事上,绝对是一个好帮手,即使冲着这一点,也不能看着司行方白白送死。
...
一百零三 方腊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readx;对于方腊来说,宣和三年的四月末是他生命中最昏暗的一段时光的……开始,好像自从邓元觉全歼宋军五千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不仅北面被宋军南下兵团压着打,南面也开始遭受宋军残部的打击,并且之前一直和自己合作的那些大商人也开始露出了不合作的态度,他开始经受自从起事以来就没有经受过的打击。|
方腊不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人,如果没有他所收罗的这些同样不满意宋王朝暴政统治的人才,他是无法成为皇帝的,所以,他需要这些人才的帮助,可是仅仅开战两个月,他就失去了大量的将领和兵马,甚至还丢了自己族中最能干的后辈方杰和能力很强的国师邓元觉,以及他们麾下的六万精锐兵马,那可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
方腊的办公厅中,文武大臣分列两排,神色低沉而不安,王寅和司行方相互对视一眼,看了看前面方腊阴沉的面庞,就知道事情闹大发了,毕竟就是他们也不会想到邓元觉居然会兵败身死,还死的那么惨,死的那么悲剧,自己死了不说,三万兵马只有十个断臂人回来了,那副凄惨的样子,现在几乎整个丹徒城的士兵都知道了邓元觉惨死的消息。
原本是想激励士气的,结果没想到却是落得这样的下场,士气没激起来,自己一方的士气却更加低落,反过来,宋军的士气想必大大提高了,估计他们甚至会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的防守,这样一来,未来可真是不好说啊……
还有最近,主管后勤的王寅明显发觉了那些以往合作起来非常积极的大商家们的态度变得冷淡了许多,约定好的数目克扣不说,还在质量上动了手脚,一些米粮吃了之后甚至造成了士兵腹泻,引起了士兵的反感,但是,王寅却不能对那些商家做什么,杀了一个,就没有人会和他们合作了,只会把他们彻底的推到宋军那边去。
宋军展现出来的强势让这些精明的大商家感到不安了,他们很怕自己这些人被宋军大败,恢复了宋朝的统治,然后宋人开始反攻倒算,让他们去死,他们就哭都哭不出来了,所以现在,他们要开始为以后做准备了,王寅对这些商家恨的牙痒痒,但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利益交换过程,你失败了,他们自然不会追随你,他们也有家人,有孩子,想要未来。
大军的粮草已经开始不足了,二十多万军队,人吃马嚼的,他们自己所占领的地区也不算太大,这一次宋军南下,打乱了他们的攻城略地的计划,本来想把那些著名的江南产粮重地拿下,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宋军就来了,还打败了方七佛和郑清,逼得他们不得不率军北上迎战,而现在二十多万大军的消耗,没有商家的全力支持,他们很难自己解决。
那么还能怎么办?王寅稍微计算过,这些粮草估计也只能支撑二十万大军消耗两个月,然后就会出现粮食荒,这还是尽力削减每一名士兵的日常消耗量才算出来的时间,这就很要命了,粮食没了,再精锐的兵马也打不了仗了,那个时候咱们大家都可以等着被宋军砍下脑袋了!
只能在对抗宋军主力的同时,派人攻城略地,拿下宋军重要的产粮之地,甚至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引鸩止渴也要去做,那也就是强抢了,那些大商家不给,就只能抢了,不给就抢,再杀,一了百了,我活不了,你们也休想活!
王寅暗暗的下了这样的决定。
就在此时,方腊开口了:“朕决定了,即刻征兵备战,三日之后,誓师北伐,全军出动,直取润州,与宋军决一死战!”
此话一出,文武官员们都面面相觑,心直口快的司行方站了出来,对方腊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我军方才遭逢打败,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而宋军士气高昂,战力颇强,此时我军全军进取润州,并不是上上之策,反而很有被宋军打败的可能啊!”
王寅心中一颤,刚要出口让司行方不要再说了,结果方腊开口了:“那你以为什么才是上上之策?”
司行方并没有看出方腊的实际想法,便开口道:“末将以为,此时出兵与宋军决战是下策,上策就是留一部分军队固守丹徒,大军南归修休整,让丹徒军多争取时间,大军在南方多攻取一些州军,攻取一些宋庭重要的产粮地,为我军取得更多的战备物资,不瞒陛下,这些日子,我军的军粮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若是不重视,士卒没有饭吃,还如何打仗?”
王寅几乎要晕倒,这种事情,司行方也能说出来?那不是猪队友是什么?那是要私下里商议的,不是光明正大的说出来的!司行方只能打仗,不能理政啊!这下可好,不仅把自己给丢了出去,还把王寅给带了出去!
果不其然,方腊的面色有些变了,看了看王寅,开口道:“王卿,这是真的吗?我军真的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大军北伐了吗?”
王寅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恨恨的看了一下司行方,开口道:“陛下,司将军并不知道详情,我军粮草的确不如以往充沛了,但是,八个月的粮草支撑,还是足够的,八个月之内,我军粮草没有问题!”
方腊稍微点了点头,文武大臣们也微微松了口气,只有司行方不明所以的看着王寅,明明是王寅告诉他只剩下两个月的粮草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说谎呢?司行方还想问,但是方腊却打算了司行方的想法:“司卿,你还是回答朕,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我军就不能和宋军决一死战吗?”
司行方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陛下,此时此刻,宋军经历了数次大胜,就算一开始的确很衰弱,而经历多次战斗之后,宋军的实力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更别说宋军主力是西军,将军都是西军著名战将,即使新抵达的援军都是禁军,有那些熊虎之将带领,战力也会大大提高,更别说此时宋军的人数已经不落下风,携数次大胜之士气,我军如果与之正面交锋,会十分危险的!”
王寅闭上了眼睛,司行方还是没有看出来,今日的方腊已经不是过去的方腊了,过去的方腊还有一丝理智,现在的方腊只剩下疯狂,疯狂的恐惧和疯狂的求生欲已经让方腊陷入疯狂,石宝在那封信里面告诫自己的话,王寅记得非常清楚,这种时候,你还要和方腊唱反调,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司行方虽然心直口快,可也有很强的能力,唯一欠缺的是政治能力,这样一个人,要是死了,岂不是很大的损失吗?王寅并不希望看到自己战败,司行方的军事能力还是可以的,要是死于疯狂的方腊之手,也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虽然在政治上是个猪队友,但是在军事上,绝对是一个好帮手,即使冲着这一点,也不能看着司行方白白送死。
...
一百零四 岳飞是一个自我引导型的人
readx;“越是表面看上去强大的东西,他的弱点和命门就越是明显,他最疯狂的地方,也就是他最虚弱的地方,他掩藏在虚伪的盔甲下的,就是可以将其置于死地的命门,抓住这个命门,致命一击,它强大的外壳就会彻底崩溃,留下可笑而又可耻的真身。小说”
岳翻躺在自己的军帐内,对坐在自己身边擦拭武器的岳飞这样说道,岳飞很疑惑为什么岳翻从一开始就能确定大宋有八成的胜率,他很不明白这个胜率是如何计算的,于是他在大战间隙来到了岳翻的营帐,似乎想要更进一步的真正的了解这位他从来不曾了解过的兄弟。
没错,岳飞的确认为他从来都不曾了解过这位兄弟,从他小的时候开始,岳飞就很少见过岳翻露出过孩子的表情,他似乎总是在思考,很少说话,很少与旁人做没有意义的交流,也就是闲聊,这对于一个有着很深沉的思想的大人来说或许是品质的体现,但是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岳飞自忖他从来就没有想象过自己可以这样。
可是他的弟弟就做到了,很多时候,岳飞都在怀疑,他的弟弟,到底是不是真的比他小三岁,还是说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限于知识的局限,岳飞不可能知道真相,岳翻也不可能把真相告诉岳飞,甚至他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宋,可这一切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了,容不得半点儿猜测。
岳飞曾经非常担忧自己的弟弟不能活到成年,因为那些道士和和尚都说自己的弟弟是一个不祥之人,必须要怎么怎么做才能善始善终之类的,岳飞每到此时都会勃然大怒——你们这些混蛋懂什么!!
岳飞虽然担心自己的弟弟的性格,但是却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弟弟的人品,岳飞很清楚地记得,看到税吏横征暴敛的时候,是岳翻带头聚齐了好多小伙伴,设下了一个圈套,把那个税吏狠狠地揍了一顿,还帮着大家想办法狠狠的收拾了那个税吏,并且帮大家想到了赚钱的法子。
家里的日子好了以后,也是岳翻最早提议要赈济乡民,大饥荒的时候,也是岳翻带着人维持了岳家庄的危局,甚至在失去了师尊和妻子之后,岳翻还是提起精神,为所有人报仇雪恨,这份心性,就是岳飞对岳翻最大的信心所在。
你要说我岳飞的兄弟是个不祥之人,那我绝对不让你好过!
这就是岳飞的决心。
同样的,岳飞从来也没有怀疑过自己弟弟的才华,岳翻的才华远远在自己之上,岳飞是这样认为的,岳飞最担心的那一点,也就是岳翻的性格问题,在那一夜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岳飞甚至感受到了自己弟弟心中的那一团炽热的烈焰,如果曾经的岳翻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绵羊,那么如今的岳翻就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老虎。
敢杀人!
岳飞不知道岳翻第一次杀人之后是什么感觉,他自己第一次杀人的时候,觉得很不度舒服,当晚大吐特吐了一阵子,第二天就好了,习惯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待在战场上,天生就应该出现在最艰苦的战场上,天生就是一个战士,只能存活于战场,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在战场上挥发,然后光荣的马革裹尸还!
他觉得,这是他岳飞岳鹏举的宿命!
可是岳翻呢?岳飞始终觉得他看不懂岳翻,虽然他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可是直到如今,岳飞还是觉得自己看不明白这位总是在思考的弟弟,他在思考什么,为什么总是在思考,思考来思考去,他思考出了些什么东西?
数十万人的大兵团决战眼看着就要开始了,岳飞不敢保证自己可以活着回去,所以有些问题就一定要在之前解决掉,他写了四封信,一封给父亲,一封给母亲,一封给妻子,一封给自己还不懂事的孩子岳云,至于岳翻的那一封,他决定用嘴来说。
于是他来到了岳翻的营帐里面,笑眯眯的提了一块肉,和岳翻两人就着这块肉,喝了一顿酒。
这是岳飞自从下决心禁酒以后第一次饮酒,岳翻知道岳飞是如何想的,岳飞是在担心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喝酒了,所以才会打破自己的禁酒令,但是,岳翻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诫岳飞,因为这里的历史不一样,和自己所熟悉的历史不一样,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自己一味的逃避,反而促成了许多许多自己根本就预料不到的事情,他真的不知道岳飞是不是可以一直活着,活到莫须有的年代。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一直活着,然后被杨再兴杀死,他不敢保证,因为这场战争,本不应该有他们岳氏兄弟的参加。
不过岳飞没有询问战争的胜负和自己的生死问题,而是在喝了一顿酒之后,询问起了岳翻关于岳翻为什么一直都确定大宋必胜的问题。
于是岳翻就说了那段话,这段话显然对岳飞的触动非常大,岳飞细细的品味了一下,突然面色一变:“六郎,此话不可对外人说起!切记!切记!”
岳翻笑了,他明白,岳飞明白了,岳飞不是那个愚忠的岳飞,不是那个被专家教授耻笑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殉道者,岳飞会思考,他有自己的思想,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是一个愚忠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愚忠的人,赵构会愿意杀掉他吗?恰恰就是因为岳飞不是愚忠之人,屡次抗衡赵构的命令,才逼迫赵构下了决心。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童年、少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岳飞是一个在末世王朝的苦难中成长的人,虽然在他十一岁之后,他的家境就开始好转,可是在那之前,他还是处于这个社会的底层,他经历过酸甜苦辣,看过人间百态,官府的横暴,土豪的嚣张,平民百姓的懦弱和悲哀,他都深深地看在眼里,在他十一岁之后,接受教育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这一切产生自己的看法。
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充满了愤怒,他对当权者,对那些受人尊敬却欺凌弱小的人投去怀疑、鄙夷、仇恨的目光,他对和他一样受到压迫的弱者深怀同情,他不断地使自己强大,是为了将来使自己成为正义的执行者,去保护那些弱小的人。
岳飞对他的“同类”——那些追求社会公平、遵循道德规范的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甚至是爱憎太分明的人。
这一切,成为岳飞强大的内驱力,他主动地付出艰辛的努力提升着自己,十一岁之前的贫苦生涯中,贫穷使他无法受到正规的教育,但他却想方设法刻苦自学,岳翻不止一次的看到岳飞拼命的挥舞刀枪棍棒,锻炼自己的**,也不断的寻找识字的人学习认字,为了今后可以更好地维护和自己一样的人的权益。
他是一个自我引导型的人。
他认定了一点,就不会改变,不会被环境所改变,不会被旁人所左右,他会因此受尽苦难和折磨,但是只要这种苦难和折磨杀不死他,他就会瞬间变得更加强大,越是苦难和折磨,就越能促使他变得更加强大,他从一个小兵到宋代武官的最高职位,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他是一个真正的凭着功劳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峰的男人。
见识过人间苦楚,品尝过酸甜苦辣,经历过国家民族沦丧之痛,岳飞会是一个愚忠的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吗?那样的提线木偶,为什么还会被杀掉?提线木偶难道不是最好用的杀人工具?外有金兵,内有盗匪,狡兔未死,就不要走狗了?
只是因为岳飞是一个真英雄啊!
那天晚上,岳飞和岳翻说了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岳飞和岳翻甚至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晚上岳飞和岳翻有过一番深深的交谈,那番交谈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所有人都没有感觉到岳飞有什么不同,但是岳翻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已经深埋进了岳飞的心田,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
一百零四 岳飞是一个自我引导型的人
readx;“越是表面看上去强大的东西,他的弱点和命门就越是明显,他最疯狂的地方,也就是他最虚弱的地方,他掩藏在虚伪的盔甲下的,就是可以将其置于死地的命门,抓住这个命门,致命一击,它强大的外壳就会彻底崩溃,留下可笑而又可耻的真身。小说”
岳翻躺在自己的军帐内,对坐在自己身边擦拭武器的岳飞这样说道,岳飞很疑惑为什么岳翻从一开始就能确定大宋有八成的胜率,他很不明白这个胜率是如何计算的,于是他在大战间隙来到了岳翻的营帐,似乎想要更进一步的真正的了解这位他从来不曾了解过的兄弟。
没错,岳飞的确认为他从来都不曾了解过这位兄弟,从他小的时候开始,岳飞就很少见过岳翻露出过孩子的表情,他似乎总是在思考,很少说话,很少与旁人做没有意义的交流,也就是闲聊,这对于一个有着很深沉的思想的大人来说或许是品质的体现,但是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岳飞自忖他从来就没有想象过自己可以这样。
可是他的弟弟就做到了,很多时候,岳飞都在怀疑,他的弟弟,到底是不是真的比他小三岁,还是说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限于知识的局限,岳飞不可能知道真相,岳翻也不可能把真相告诉岳飞,甚至他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宋,可这一切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了,容不得半点儿猜测。
岳飞曾经非常担忧自己的弟弟不能活到成年,因为那些道士和和尚都说自己的弟弟是一个不祥之人,必须要怎么怎么做才能善始善终之类的,岳飞每到此时都会勃然大怒——你们这些混蛋懂什么!!
岳飞虽然担心自己的弟弟的性格,但是却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弟弟的人品,岳飞很清楚地记得,看到税吏横征暴敛的时候,是岳翻带头聚齐了好多小伙伴,设下了一个圈套,把那个税吏狠狠地揍了一顿,还帮着大家想办法狠狠的收拾了那个税吏,并且帮大家想到了赚钱的法子。
家里的日子好了以后,也是岳翻最早提议要赈济乡民,大饥荒的时候,也是岳翻带着人维持了岳家庄的危局,甚至在失去了师尊和妻子之后,岳翻还是提起精神,为所有人报仇雪恨,这份心性,就是岳飞对岳翻最大的信心所在。
你要说我岳飞的兄弟是个不祥之人,那我绝对不让你好过!
这就是岳飞的决心。
同样的,岳飞从来也没有怀疑过自己弟弟的才华,岳翻的才华远远在自己之上,岳飞是这样认为的,岳飞最担心的那一点,也就是岳翻的性格问题,在那一夜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岳飞甚至感受到了自己弟弟心中的那一团炽热的烈焰,如果曾经的岳翻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绵羊,那么如今的岳翻就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老虎。
敢杀人!
岳飞不知道岳翻第一次杀人之后是什么感觉,他自己第一次杀人的时候,觉得很不度舒服,当晚大吐特吐了一阵子,第二天就好了,习惯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待在战场上,天生就应该出现在最艰苦的战场上,天生就是一个战士,只能存活于战场,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在战场上挥发,然后光荣的马革裹尸还!
他觉得,这是他岳飞岳鹏举的宿命!
可是岳翻呢?岳飞始终觉得他看不懂岳翻,虽然他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可是直到如今,岳飞还是觉得自己看不明白这位总是在思考的弟弟,他在思考什么,为什么总是在思考,思考来思考去,他思考出了些什么东西?
数十万人的大兵团决战眼看着就要开始了,岳飞不敢保证自己可以活着回去,所以有些问题就一定要在之前解决掉,他写了四封信,一封给父亲,一封给母亲,一封给妻子,一封给自己还不懂事的孩子岳云,至于岳翻的那一封,他决定用嘴来说。
于是他来到了岳翻的营帐里面,笑眯眯的提了一块肉,和岳翻两人就着这块肉,喝了一顿酒。
这是岳飞自从下决心禁酒以后第一次饮酒,岳翻知道岳飞是如何想的,岳飞是在担心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喝酒了,所以才会打破自己的禁酒令,但是,岳翻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诫岳飞,因为这里的历史不一样,和自己所熟悉的历史不一样,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自己一味的逃避,反而促成了许多许多自己根本就预料不到的事情,他真的不知道岳飞是不是可以一直活着,活到莫须有的年代。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一直活着,然后被杨再兴杀死,他不敢保证,因为这场战争,本不应该有他们岳氏兄弟的参加。
不过岳飞没有询问战争的胜负和自己的生死问题,而是在喝了一顿酒之后,询问起了岳翻关于岳翻为什么一直都确定大宋必胜的问题。
于是岳翻就说了那段话,这段话显然对岳飞的触动非常大,岳飞细细的品味了一下,突然面色一变:“六郎,此话不可对外人说起!切记!切记!”
岳翻笑了,他明白,岳飞明白了,岳飞不是那个愚忠的岳飞,不是那个被专家教授耻笑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殉道者,岳飞会思考,他有自己的思想,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是一个愚忠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愚忠的人,赵构会愿意杀掉他吗?恰恰就是因为岳飞不是愚忠之人,屡次抗衡赵构的命令,才逼迫赵构下了决心。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童年、少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岳飞是一个在末世王朝的苦难中成长的人,虽然在他十一岁之后,他的家境就开始好转,可是在那之前,他还是处于这个社会的底层,他经历过酸甜苦辣,看过人间百态,官府的横暴,土豪的嚣张,平民百姓的懦弱和悲哀,他都深深地看在眼里,在他十一岁之后,接受教育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这一切产生自己的看法。
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充满了愤怒,他对当权者,对那些受人尊敬却欺凌弱小的人投去怀疑、鄙夷、仇恨的目光,他对和他一样受到压迫的弱者深怀同情,他不断地使自己强大,是为了将来使自己成为正义的执行者,去保护那些弱小的人。
岳飞对他的“同类”——那些追求社会公平、遵循道德规范的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甚至是爱憎太分明的人。
这一切,成为岳飞强大的内驱力,他主动地付出艰辛的努力提升着自己,十一岁之前的贫苦生涯中,贫穷使他无法受到正规的教育,但他却想方设法刻苦自学,岳翻不止一次的看到岳飞拼命的挥舞刀枪棍棒,锻炼自己的**,也不断的寻找识字的人学习认字,为了今后可以更好地维护和自己一样的人的权益。
他是一个自我引导型的人。
他认定了一点,就不会改变,不会被环境所改变,不会被旁人所左右,他会因此受尽苦难和折磨,但是只要这种苦难和折磨杀不死他,他就会瞬间变得更加强大,越是苦难和折磨,就越能促使他变得更加强大,他从一个小兵到宋代武官的最高职位,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他是一个真正的凭着功劳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峰的男人。
见识过人间苦楚,品尝过酸甜苦辣,经历过国家民族沦丧之痛,岳飞会是一个愚忠的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吗?那样的提线木偶,为什么还会被杀掉?提线木偶难道不是最好用的杀人工具?外有金兵,内有盗匪,狡兔未死,就不要走狗了?
只是因为岳飞是一个真英雄啊!
那天晚上,岳飞和岳翻说了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岳飞和岳翻甚至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晚上岳飞和岳翻有过一番深深的交谈,那番交谈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所有人都没有感觉到岳飞有什么不同,但是岳翻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已经深埋进了岳飞的心田,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
一百零五 接着,决战终于拉开序幕
readx;一百零五接着,决战终于拉开序幕当宋军的探子得知方腊亲自率领二十三万大军前来攻打润州并且报告给宋军统帅们的时候,司行方已经被方腊重责五十大板,被抬着运回大后方了,王寅和诸多将帅拼命求情,这才换回了司行方的一条命,司行方没有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一个极端恐惧的人是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他们只是担忧,而方腊是恐惧,恐惧和担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一种只是让人不舒服,而另一种能让人死。
很不幸,方腊就是后一种,而且不仅他自己会死,还会让别人一起死,谁让他是皇帝呢?虽然他并不为史书和历史所承认。
而这并不妨碍他在自己的地盘和自己的统治集团内做一些随心所欲的事情,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力这样做,当然,他也要承担起这份权力行使之后的责任,于是,他就带着自己东拼西凑的二十三万大军前去攻打宋军了,他发誓,一定要把这支宋军彻底消灭掉,派几个人带着几万人去已经行不通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带着全部的精锐野战部队上去,把宋军生生的咬死。
郑清死了,方七佛死了,方杰也死了,邓元觉也死了,他连续失去了四个重要的统兵大将,现在,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把自己麾下所有能打仗的将军都带上,一起给他出谋划策,为他征战沙场,一起去进攻宋军的大本营润州。
吃掉邓元觉兵团之后,岳翻紧急命令刘唐和公孙胜率领本部人马重建润州前哨大营,就在孙超折戟沉沙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座大营,作为第一道防线,又命令张宪和姜武率军建立第二大营,作为第二道阻碍防线;又命令周阳和张晋率军建立第三道防线大营,三座大营各自有兵一万,作为三道阻碍防线。
岳翻打算利用这三座大营层层阻击,然后分次撤退,迟滞敌军兵峰的同时,还让方腊产生胜利的错觉,大军将会把主要战场放在城池和润州大营中,尤其是润州大营,岳翻打算放弃城池,在坚守一段时间之后,撤退到润州大营,然后把润州大营这座已经设置好的战争机器作为最后的决战战场,而林冲的三千铁骑也将在这里出动,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力量。
这次的战略计划,岳翻召集了全军各大统制官和全部的将帅一起参加,详细讲解了大军作战的计划和作战要点,尤其突出了讲解方腊的情绪,他已经彻底失去了方寸,并且有着深深担忧和恐惧,胜利对他而言就是救命的稻草,他一定会不顾一切的求取胜利,只要有胜利,他将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大量杀伤他的有生力量。
他的有生力量比我们多,我们只有十五万左右的生力军,而他至少是二十万,我们若要在这长达决战里面占据优势,而又不至于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巧妙的设置计谋,大量杀伤他的有生力量,在两军大决战之前。
三道防线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和种种针对步兵的杀伤武器,岳翻说,他们攻破我们第三道防线的时候,至少要丢下三万具尸体才可以接受!杀不到三万人,你们六个统制官就都可以自裁了!
“此战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战,此战若胜,我军将会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紧接着收复江南失地,将方贼赶尽杀绝,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若是失败了,江南不保!方贼若乘势北伐,大事不妙,我等都是千古罪人!诸君,拜托了!”
岳翻深深的朝着大家鞠了一躬,诸将纷纷回礼:“敢不效死力!”
全军总动员起来,全军按照战斗力划分,战斗力最强的岳飞、晁盖、王辉、叶断水、林冲、鲁达六部被安排在最后的主要战场润州大营,这座遍布着要人命的陷阱器械的绞肉机里面,成为克敌制胜的最重要一环,而其余的军队则被安排在润州城池中,随着三道防线被攻破,层层阻击,继续迟滞敌军,打掉他们的锐气,如有必要,可以适时的出击一下,主要目的是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死战。
最后的战场在润州大营,那里才是死战之所。
作为大军后勤基地的扬州和江宁府已经被紧急动员起来,厢军和民兵全部发给兵器,组织成军队,随时准备渡江支援前线大军,而如果前线大军战败,他们将被安排死守长江,为朝廷调派军队争取时间,而沿江平民百姓被紧急迁往北部,战火一旦烧起,方腊军一旦渡江,后果不堪设想。
百姓们倒是遵从了指令,主要还是因为这支宋军的确没有扰民的现象存在,军纪似乎很好,而换作方腊的军队……岳翻派出去的散播谣言的人们可是说过,方腊军队吃人!
宣传加自身表现,整个长江沿岸完成了战争总动员,当宣和三年五月初七方腊军队正式开始进攻刘唐和公孙胜镇守的防线的时候,宋军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战争动员和准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最后的决战,张英驻守在润州大营,张叔夜和监军谭稹驻守在城池,岳翻主动要求带着自己的护卫活动在各个战场,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他只是不想失败,仅此而已,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为宋庭而战,不管他的本意是如何,他在天下人眼中,都是在为宋庭而战,为了徽宗皇帝而战,这究竟是为什么,岳翻自己也弄不清楚,方腊是被逼的,他知道,他很清楚,这些人都是被逼的,打败了他们之后,江南人还是要承担更加深沉的痛苦,即使如此,他为什么还要为宋庭而战?
岳翻不知道。
他只知道带着骑兵护卫驰骋在战场上,出谋划策,设置战略战术,临阵指挥,他进入了第二道防线大营中,和张宪还有姜武这两个岳飞手下最能打的统制官在一块儿,看着不远处第一道大寨的战争情况。
“陛下,宋军抵抗十分剧烈,宋军弓弩箭矢优于我军,我军为此损伤惨重,尚未接近宋军营寨,就被击退,我军实在无法接近宋军营寨!”一名统制官带着三处箭伤哭着冲到方腊马前跪下:“末将麾下三千弟兄只剩下一百多人还活着,余者尽皆战死!陛下!还请陛下允许我部撤退!”
方腊铁青着脸看着巍然不动的宋军营寨,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扰乱军心,临阵畏敌,斩!”
亲兵立刻出列,把这名统制官拉了下去,这统制官不住的哀嚎,丝毫不能打动方腊的铁石心肠,身旁将帅也无人敢于劝说方腊,王寅微微叹息一声,他何尝不想为这个统制官说情,天地良心,大家都看到了,三千人,死的就剩一百多个,他自己都中了三箭,还不够吗?
方腊说,不够,他应该战死,而不是回来哭!
我要胜利!别的什么都不重要!我有大军二十三万,死伤一两个人算什么?食我俸禄,就要为我而死!这是你们应该做的!第二队,准备冲击!全歼宋军!!!
方腊拔出自己的天子剑,一挥,战鼓隆隆响起,战号吹响,第二队数目更多更强悍的方腊军朝着屹立不倒的宋军大营冲锋而去。
...
一百零五 接着,决战终于拉开序幕
readx;一百零五接着,决战终于拉开序幕当宋军的探子得知方腊亲自率领二十三万大军前来攻打润州并且报告给宋军统帅们的时候,司行方已经被方腊重责五十大板,被抬着运回大后方了,王寅和诸多将帅拼命求情,这才换回了司行方的一条命,司行方没有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一个极端恐惧的人是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他们只是担忧,而方腊是恐惧,恐惧和担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一种只是让人不舒服,而另一种能让人死。
很不幸,方腊就是后一种,而且不仅他自己会死,还会让别人一起死,谁让他是皇帝呢?虽然他并不为史书和历史所承认。
而这并不妨碍他在自己的地盘和自己的统治集团内做一些随心所欲的事情,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力这样做,当然,他也要承担起这份权力行使之后的责任,于是,他就带着自己东拼西凑的二十三万大军前去攻打宋军了,他发誓,一定要把这支宋军彻底消灭掉,派几个人带着几万人去已经行不通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带着全部的精锐野战部队上去,把宋军生生的咬死。
郑清死了,方七佛死了,方杰也死了,邓元觉也死了,他连续失去了四个重要的统兵大将,现在,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把自己麾下所有能打仗的将军都带上,一起给他出谋划策,为他征战沙场,一起去进攻宋军的大本营润州。
吃掉邓元觉兵团之后,岳翻紧急命令刘唐和公孙胜率领本部人马重建润州前哨大营,就在孙超折戟沉沙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座大营,作为第一道防线,又命令张宪和姜武率军建立第二大营,作为第二道阻碍防线;又命令周阳和张晋率军建立第三道防线大营,三座大营各自有兵一万,作为三道阻碍防线。
岳翻打算利用这三座大营层层阻击,然后分次撤退,迟滞敌军兵峰的同时,还让方腊产生胜利的错觉,大军将会把主要战场放在城池和润州大营中,尤其是润州大营,岳翻打算放弃城池,在坚守一段时间之后,撤退到润州大营,然后把润州大营这座已经设置好的战争机器作为最后的决战战场,而林冲的三千铁骑也将在这里出动,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力量。
这次的战略计划,岳翻召集了全军各大统制官和全部的将帅一起参加,详细讲解了大军作战的计划和作战要点,尤其突出了讲解方腊的情绪,他已经彻底失去了方寸,并且有着深深担忧和恐惧,胜利对他而言就是救命的稻草,他一定会不顾一切的求取胜利,只要有胜利,他将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大量杀伤他的有生力量。
他的有生力量比我们多,我们只有十五万左右的生力军,而他至少是二十万,我们若要在这长达决战里面占据优势,而又不至于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巧妙的设置计谋,大量杀伤他的有生力量,在两军大决战之前。
三道防线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和种种针对步兵的杀伤武器,岳翻说,他们攻破我们第三道防线的时候,至少要丢下三万具尸体才可以接受!杀不到三万人,你们六个统制官就都可以自裁了!
“此战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战,此战若胜,我军将会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紧接着收复江南失地,将方贼赶尽杀绝,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若是失败了,江南不保!方贼若乘势北伐,大事不妙,我等都是千古罪人!诸君,拜托了!”
岳翻深深的朝着大家鞠了一躬,诸将纷纷回礼:“敢不效死力!”
全军总动员起来,全军按照战斗力划分,战斗力最强的岳飞、晁盖、王辉、叶断水、林冲、鲁达六部被安排在最后的主要战场润州大营,这座遍布着要人命的陷阱器械的绞肉机里面,成为克敌制胜的最重要一环,而其余的军队则被安排在润州城池中,随着三道防线被攻破,层层阻击,继续迟滞敌军,打掉他们的锐气,如有必要,可以适时的出击一下,主要目的是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死战。
最后的战场在润州大营,那里才是死战之所。
作为大军后勤基地的扬州和江宁府已经被紧急动员起来,厢军和民兵全部发给兵器,组织成军队,随时准备渡江支援前线大军,而如果前线大军战败,他们将被安排死守长江,为朝廷调派军队争取时间,而沿江平民百姓被紧急迁往北部,战火一旦烧起,方腊军一旦渡江,后果不堪设想。
百姓们倒是遵从了指令,主要还是因为这支宋军的确没有扰民的现象存在,军纪似乎很好,而换作方腊的军队……岳翻派出去的散播谣言的人们可是说过,方腊军队吃人!
宣传加自身表现,整个长江沿岸完成了战争总动员,当宣和三年五月初七方腊军队正式开始进攻刘唐和公孙胜镇守的防线的时候,宋军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战争动员和准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最后的决战,张英驻守在润州大营,张叔夜和监军谭稹驻守在城池,岳翻主动要求带着自己的护卫活动在各个战场,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他只是不想失败,仅此而已,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为宋庭而战,不管他的本意是如何,他在天下人眼中,都是在为宋庭而战,为了徽宗皇帝而战,这究竟是为什么,岳翻自己也弄不清楚,方腊是被逼的,他知道,他很清楚,这些人都是被逼的,打败了他们之后,江南人还是要承担更加深沉的痛苦,即使如此,他为什么还要为宋庭而战?
岳翻不知道。
他只知道带着骑兵护卫驰骋在战场上,出谋划策,设置战略战术,临阵指挥,他进入了第二道防线大营中,和张宪还有姜武这两个岳飞手下最能打的统制官在一块儿,看着不远处第一道大寨的战争情况。
“陛下,宋军抵抗十分剧烈,宋军弓弩箭矢优于我军,我军为此损伤惨重,尚未接近宋军营寨,就被击退,我军实在无法接近宋军营寨!”一名统制官带着三处箭伤哭着冲到方腊马前跪下:“末将麾下三千弟兄只剩下一百多人还活着,余者尽皆战死!陛下!还请陛下允许我部撤退!”
方腊铁青着脸看着巍然不动的宋军营寨,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扰乱军心,临阵畏敌,斩!”
亲兵立刻出列,把这名统制官拉了下去,这统制官不住的哀嚎,丝毫不能打动方腊的铁石心肠,身旁将帅也无人敢于劝说方腊,王寅微微叹息一声,他何尝不想为这个统制官说情,天地良心,大家都看到了,三千人,死的就剩一百多个,他自己都中了三箭,还不够吗?
方腊说,不够,他应该战死,而不是回来哭!
我要胜利!别的什么都不重要!我有大军二十三万,死伤一两个人算什么?食我俸禄,就要为我而死!这是你们应该做的!第二队,准备冲击!全歼宋军!!!
方腊拔出自己的天子剑,一挥,战鼓隆隆响起,战号吹响,第二队数目更多更强悍的方腊军朝着屹立不倒的宋军大营冲锋而去。
...
一百零六 刘唐和公孙胜都不知道岳翻想
readx;刘唐和公孙胜打的很艰苦,方腊军不惜一切代价疯了一般的围攻大寨,仓促间建立起来的大寨摇摇欲坠,而岳翻布置的六千守军也并不足以对抗足足二十三万的方腊军,他们都明白,岳翻的布置只是为了迟滞方腊军的兵锋,而不是想要阻止方腊军的进攻,要是方腊军的进攻被阻止了,他们才算是犯了错误。
所以啊,这才比较难打,这些家伙不要命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的冲过来,第一波冲来的大概三千人被打的差不多全军覆没以后,三万人开始冲锋,由于战场地形被限制得很好,方腊军的二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平均铺开,一起进攻,这种地势反而为宋军创下了很好的条件。
因为战况紧急,刘唐和公孙胜都上了第一线,拿着弓矢拼命射击,拼命的阻止方腊军,他们两人的箭术其实都不是很好,但是方腊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战争的基本常识,或许是战争物资不充足的原因,大量军队都没有配备盾牌,冲锋就是拿着血肉之躯冲锋,不管箭术好不好,大家都是一射一个准儿。
“给我放箭!”刘唐瞪着通红的眼睛大声吼道,同时怒吼着连放三箭,放倒了三个方腊军士兵,现在的刘唐就像一个嗜血魔神,他不仅仅头发是红的,而且眼睛也红了,算上涨红的皮肤和满身鲜血,不得不说是个十足十的骇人杀神,他的存在,对敌人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而对自己人来说,却是安稳人心的良药。
“杀!杀!杀!杀!杀!”刘唐大喝一声就射一箭,喊一声就射一箭,这样疯狂的射击之下,方腊军损失惨重,被宋军密集的箭雨和滚木擂石打的抬不起头,但还是有部分英勇无畏的军队登上了寨门,和宋军展开激烈厮杀,公孙胜带人上前支援,血战三个多时辰,第二波进攻终于被宋军打退,而刘唐似乎还没有从激烈的战斗中回神,一个劲儿还在大呼杀杀杀杀!
有士兵上前劝说:“将军,敌军退了!”
刘唐勃然大怒:“贼子!竟敢谎报军情!待本将军斩了你!”说着挥剑就要劈,结果被公孙胜一剑拦住,一葫芦酒撒到了刘唐的脸上:“斩个卵子!”
刘唐被这酒给浇醒了,舔了舔嘴唇附近,眼神逐渐恢复了清明,看了看那个一脸惶恐的士兵还有一脸不爽的公孙胜,尴尬的摇摇头:“太过于紧张了,这仗打的,都快给逼疯了,牛鼻子,咱们是时候退下去了,弟兄们死伤严重,再不下去,估计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
公孙胜这才翻了翻白眼,点点头:“是啊,六郎的军令原本就是迟滞贼军进攻,现在贼军已经被我们打退了两波进攻,我们已经坚守了第一日,已经够了,今夜就趁夜撤退吧,否则就真的走不了了。”
刘唐夺过公孙胜手里的酒葫芦,一口灌了下去,咕咚咕咚的没把公孙胜放在眼里,公孙胜不停的翻着白眼,始终无法阻止刘唐的疯狂举动,这一葫芦的酒还是他死皮赖脸的向岳翻求来的,那些烈酒里面其实还有一瓶非常不错的陈酿,据说那是岳翻准备在庆功大会上使用的,公孙胜看中了那些酒,成天拎着一只空葫芦在岳翻面前晃悠,时不时还卖个萌,最后才求到了这酒。
这酒的确是好酒,刘唐喝的非常愉快,一口喝完,长出一口气,大呼一声:“痛快!牛鼻子!痛快啊!”
公孙胜空前无奈的抢回自己的酒葫芦,掂量掂量,郁闷的摇摇头:“老子千辛万苦得来的,却都便宜了你,唉!”
刘唐哈哈大笑了几声,然后笑道:“这又如何?去向六郎讨要就是了,反正六郎买了那么多烈酒,真是不明白六郎如何想的,那么好的酒,居然用来治伤,效果还真的很好,这样热的天儿,咱们那些兵马受了伤的居然伤口都没有化脓,就那样好了,呵呵呵呵,咱们打了那么久,伤亡近十万,但是战死的呢?也就不到两万人,其余的都好了,这真是奇迹啊!”
公孙胜随之点点头:“六郎怎么会知道那么些东西呢?到底是怎样知道的呢?那些事情你我闻所未闻,六郎却知道的如此详细,十万人战伤,居然只有不到三万人战死,其余的都给救回来了,而方腊贼军战死者估计已经有了十万之数,是我军的三倍有余,你说,六郎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这些人,可都能算在六郎的战功里面啊!”
刘唐看了看四周,环视了一下那些疲惫的士卒,微微叹息道:“不久之前,我还以为自己也要成了贼,结果现在居然成了官军,还成了统制,给人喊做太尉,还为宋庭打仗,拼死拼活,牛鼻子,你说,咱们这是为什么啊?”
公孙胜稍微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手中染血的战剑,然后嘴角露出了笑容:“咱们可不是为了大宋朝而战,刘太尉,我们,是为了六郎而战。”
刘唐也稍微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笑了:“你这牛鼻子,实在是……哈哈哈哈哈!对,对,对,咱们还是咱们,只不过是跟随六郎而已,不过牛鼻子,你觉得,六郎难道会做那种事情?跟了六郎有段日子,我可不认为六郎是那种人,虽然六郎很有才华,但是六郎绝对没有太大的野心,看他的眼睛就知道,这是我娘告诉我的。”
公孙胜白了刘唐一眼:“那只能说你眼神儿不好使,你得知道,六郎同样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只是六郎痛恨的方式不太一样,咱们是明目张胆的去做,自然被人家当成反贼了,可是六郎不一样,六郎要做官,还要东华门唱名,甚至要去吉虔二州,你可知是为什么?”
刘唐摇摇头,他不明白。
公孙胜开口道:“大宋朝,从来不信任武将,统兵都使用文人,文人统兵,文人掌军,武人只能打仗,而六郎要做文人,还要去吉虔二州,刘唐啊刘唐,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自从大宋立国以来,吉虔二州可曾安稳过?六郎去了那里……是为了掌军啊!”
公孙胜环视四周,小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然后刘唐悚然一惊:“六郎想要掌兵之权?”
公孙胜点点头:“加亮在投效六郎之后,曾经对我说,六郎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事情,总是在做着什么准备,暗自遣公明去江南购置土地家产,并且招募流民前往耕作,却是不知为何,似乎一直打算将岳氏家产转移至南方,而老郎君似乎一直不同意,所以六郎才没有动手。
不过他以为,六郎选择文官掌兵这条路,显然不是为了去吉虔二州剿贼,而是为了某个更需要他这样做的理由,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可能只有六郎一个人知道而已,六郎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等都不知道。”
刘唐思虑道:“我等的确不知道……”
一百零六 刘唐和公孙胜都不知道岳翻想
readx;刘唐和公孙胜打的很艰苦,方腊军不惜一切代价疯了一般的围攻大寨,仓促间建立起来的大寨摇摇欲坠,而岳翻布置的六千守军也并不足以对抗足足二十三万的方腊军,他们都明白,岳翻的布置只是为了迟滞方腊军的兵锋,而不是想要阻止方腊军的进攻,要是方腊军的进攻被阻止了,他们才算是犯了错误。
所以啊,这才比较难打,这些家伙不要命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的冲过来,第一波冲来的大概三千人被打的差不多全军覆没以后,三万人开始冲锋,由于战场地形被限制得很好,方腊军的二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平均铺开,一起进攻,这种地势反而为宋军创下了很好的条件。
因为战况紧急,刘唐和公孙胜都上了第一线,拿着弓矢拼命射击,拼命的阻止方腊军,他们两人的箭术其实都不是很好,但是方腊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战争的基本常识,或许是战争物资不充足的原因,大量军队都没有配备盾牌,冲锋就是拿着血肉之躯冲锋,不管箭术好不好,大家都是一射一个准儿。
“给我放箭!”刘唐瞪着通红的眼睛大声吼道,同时怒吼着连放三箭,放倒了三个方腊军士兵,现在的刘唐就像一个嗜血魔神,他不仅仅头发是红的,而且眼睛也红了,算上涨红的皮肤和满身鲜血,不得不说是个十足十的骇人杀神,他的存在,对敌人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而对自己人来说,却是安稳人心的良药。
“杀!杀!杀!杀!杀!”刘唐大喝一声就射一箭,喊一声就射一箭,这样疯狂的射击之下,方腊军损失惨重,被宋军密集的箭雨和滚木擂石打的抬不起头,但还是有部分英勇无畏的军队登上了寨门,和宋军展开激烈厮杀,公孙胜带人上前支援,血战三个多时辰,第二波进攻终于被宋军打退,而刘唐似乎还没有从激烈的战斗中回神,一个劲儿还在大呼杀杀杀杀!
有士兵上前劝说:“将军,敌军退了!”
刘唐勃然大怒:“贼子!竟敢谎报军情!待本将军斩了你!”说着挥剑就要劈,结果被公孙胜一剑拦住,一葫芦酒撒到了刘唐的脸上:“斩个卵子!”
刘唐被这酒给浇醒了,舔了舔嘴唇附近,眼神逐渐恢复了清明,看了看那个一脸惶恐的士兵还有一脸不爽的公孙胜,尴尬的摇摇头:“太过于紧张了,这仗打的,都快给逼疯了,牛鼻子,咱们是时候退下去了,弟兄们死伤严重,再不下去,估计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
公孙胜这才翻了翻白眼,点点头:“是啊,六郎的军令原本就是迟滞贼军进攻,现在贼军已经被我们打退了两波进攻,我们已经坚守了第一日,已经够了,今夜就趁夜撤退吧,否则就真的走不了了。”
刘唐夺过公孙胜手里的酒葫芦,一口灌了下去,咕咚咕咚的没把公孙胜放在眼里,公孙胜不停的翻着白眼,始终无法阻止刘唐的疯狂举动,这一葫芦的酒还是他死皮赖脸的向岳翻求来的,那些烈酒里面其实还有一瓶非常不错的陈酿,据说那是岳翻准备在庆功大会上使用的,公孙胜看中了那些酒,成天拎着一只空葫芦在岳翻面前晃悠,时不时还卖个萌,最后才求到了这酒。
这酒的确是好酒,刘唐喝的非常愉快,一口喝完,长出一口气,大呼一声:“痛快!牛鼻子!痛快啊!”
公孙胜空前无奈的抢回自己的酒葫芦,掂量掂量,郁闷的摇摇头:“老子千辛万苦得来的,却都便宜了你,唉!”
刘唐哈哈大笑了几声,然后笑道:“这又如何?去向六郎讨要就是了,反正六郎买了那么多烈酒,真是不明白六郎如何想的,那么好的酒,居然用来治伤,效果还真的很好,这样热的天儿,咱们那些兵马受了伤的居然伤口都没有化脓,就那样好了,呵呵呵呵,咱们打了那么久,伤亡近十万,但是战死的呢?也就不到两万人,其余的都好了,这真是奇迹啊!”
公孙胜随之点点头:“六郎怎么会知道那么些东西呢?到底是怎样知道的呢?那些事情你我闻所未闻,六郎却知道的如此详细,十万人战伤,居然只有不到三万人战死,其余的都给救回来了,而方腊贼军战死者估计已经有了十万之数,是我军的三倍有余,你说,六郎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这些人,可都能算在六郎的战功里面啊!”
刘唐看了看四周,环视了一下那些疲惫的士卒,微微叹息道:“不久之前,我还以为自己也要成了贼,结果现在居然成了官军,还成了统制,给人喊做太尉,还为宋庭打仗,拼死拼活,牛鼻子,你说,咱们这是为什么啊?”
公孙胜稍微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手中染血的战剑,然后嘴角露出了笑容:“咱们可不是为了大宋朝而战,刘太尉,我们,是为了六郎而战。”
刘唐也稍微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笑了:“你这牛鼻子,实在是……哈哈哈哈哈!对,对,对,咱们还是咱们,只不过是跟随六郎而已,不过牛鼻子,你觉得,六郎难道会做那种事情?跟了六郎有段日子,我可不认为六郎是那种人,虽然六郎很有才华,但是六郎绝对没有太大的野心,看他的眼睛就知道,这是我娘告诉我的。”
公孙胜白了刘唐一眼:“那只能说你眼神儿不好使,你得知道,六郎同样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只是六郎痛恨的方式不太一样,咱们是明目张胆的去做,自然被人家当成反贼了,可是六郎不一样,六郎要做官,还要东华门唱名,甚至要去吉虔二州,你可知是为什么?”
刘唐摇摇头,他不明白。
公孙胜开口道:“大宋朝,从来不信任武将,统兵都使用文人,文人统兵,文人掌军,武人只能打仗,而六郎要做文人,还要去吉虔二州,刘唐啊刘唐,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自从大宋立国以来,吉虔二州可曾安稳过?六郎去了那里……是为了掌军啊!”
公孙胜环视四周,小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然后刘唐悚然一惊:“六郎想要掌兵之权?”
公孙胜点点头:“加亮在投效六郎之后,曾经对我说,六郎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事情,总是在做着什么准备,暗自遣公明去江南购置土地家产,并且招募流民前往耕作,却是不知为何,似乎一直打算将岳氏家产转移至南方,而老郎君似乎一直不同意,所以六郎才没有动手。
不过他以为,六郎选择文官掌兵这条路,显然不是为了去吉虔二州剿贼,而是为了某个更需要他这样做的理由,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可能只有六郎一个人知道而已,六郎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等都不知道。”
刘唐思虑道:“我等的确不知道……”
一百零六 他们都不知道岳翻想做什么
readx;一百零六他们都不知道岳翻想做什么刘唐和公孙胜打的很艰苦,方腊军不惜一切代价疯了一般的围攻大寨,仓促间建立起来的大寨摇摇欲坠,而岳翻布置的六千守军也并不足以对抗足足二十三万的方腊军,他们都明白,岳翻的布置只是为了迟滞方腊军的兵锋,而不是想要阻止方腊军的进攻,要是方腊军的进攻被阻止了,他们才算是犯了错误。;
所以啊,这才比较难打,这些家伙不要命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的冲过来,第一波冲来的大概三千人被打的差不多全军覆没以后,三万人开始冲锋,由于战场地形被限制得很好,方腊军的二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平均铺开,一起进攻,这种地势反而为宋军创下了很好的条件。
因为战况紧急,刘唐和公孙胜都上了第一线,拿着弓矢拼命射击,拼命的阻止方腊军,他们两人的箭术其实都不是很好,但是方腊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战争的基本常识,或许是战争物资不充足的原因,大量军队都没有配备盾牌,冲锋就是拿着血肉之躯冲锋,不管箭术好不好,大家都是一射一个准儿。
“给我放箭!”刘唐瞪着通红的眼睛大声吼道,同时怒吼着连放三箭,放倒了三个方腊军士兵,现在的刘唐就像一个嗜血魔神,他不仅仅头发是红的,而且眼睛也红了,算上涨红的皮肤和满身鲜血,不得不说是个十足十的骇人杀神,他的存在,对敌人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而对自己人来说,却是安稳人心的良药。
“杀!杀!杀!杀!杀!”刘唐大喝一声就射一箭,喊一声就射一箭,这样疯狂的射击之下,方腊军损失惨重,被宋军密集的箭雨和滚木擂石打的抬不起头,但还是有部分英勇无畏的军队登上了寨门,和宋军展开激烈厮杀,公孙胜带人上前支援,血战三个多时辰,第二波进攻终于被宋军打退,而刘唐似乎还没有从激烈的战斗中回神,一个劲儿还在大呼杀杀杀杀!
有士兵上前劝说:“将军,敌军退了!”
刘唐勃然大怒:“贼子!竟敢谎报军情!待本将军斩了你!”说着挥剑就要劈,结果被公孙胜一剑拦住,一葫芦酒撒到了刘唐的脸上:“斩个卵子!”
刘唐被这酒给浇醒了,舔了舔嘴唇附近,眼神逐渐恢复了清明,看了看那个一脸惶恐的士兵还有一脸不爽的公孙胜,尴尬的摇摇头:“太过于紧张了,这仗打的,都快给逼疯了,牛鼻子,咱们是时候退下去了,弟兄们死伤严重,再不下去,估计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
公孙胜这才翻了翻白眼,点点头:“是啊,六郎的军令原本就是迟滞贼军进攻,现在贼军已经被我们打退了两波进攻,我们已经坚守了第一日,已经够了,今夜就趁夜撤退吧,否则就真的走不了了。”
刘唐夺过公孙胜手里的酒葫芦,一口灌了下去,咕咚咕咚的没把公孙胜放在眼里,公孙胜不停的翻着白眼,始终无法阻止刘唐的疯狂举动,这一葫芦的酒还是他死皮赖脸的向岳翻求来的,那些烈酒里面其实还有一瓶非常不错的陈酿,据说那是岳翻准备在庆功大会上使用的,公孙胜看中了那些酒,成天拎着一只空葫芦在岳翻面前晃悠,时不时还卖个萌,最后才求到了这酒。
这酒的确是好酒,刘唐喝的非常愉快,一口喝完,长出一口气,大呼一声:“痛快!牛鼻子!痛快啊!”
公孙胜空前无奈的抢回自己的酒葫芦,掂量掂量,郁闷的摇摇头:“老子千辛万苦得来的,却都便宜了你,唉!”
刘唐哈哈大笑了几声,然后笑道:“这又如何?去向六郎讨要就是了,反正六郎买了那么多烈酒,真是不明白六郎如何想的,那么好的酒,居然用来治伤,效果还真的很好,这样热的天儿,咱们那些兵马受了伤的居然伤口都没有化脓,就那样好了,呵呵呵呵,咱们打了那么久,伤亡近十万,但是战死的呢?也就不到两万人,其余的都好了,这真是奇迹啊!”
公孙胜随之点点头:“六郎怎么会知道那么些东西呢?到底是怎样知道的呢?那些事情你我闻所未闻,六郎却知道的如此详细,十万人战伤,居然只有不到三万人战死,其余的都给救回来了,而方腊贼军战死者估计已经有了十万之数,是我军的三倍有余,你说,六郎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这些人,可都能算在六郎的战功里面啊!”
刘唐看了看四周,环视了一下那些疲惫的士卒,微微叹息道:“不久之前,我还以为自己也要成了贼,结果现在居然成了官军,还成了统制,给人喊做太尉,还为宋庭打仗,拼死拼活,牛鼻子,你说,咱们这是为什么啊?”
公孙胜稍微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手中染血的战剑,然后嘴角露出了笑容:“咱们可不是为了大宋朝而战,刘太尉,我们,是为了六郎而战。”
刘唐也稍微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笑了:“你这牛鼻子,实在是……哈哈哈哈哈!对,对,对,咱们还是咱们,只不过是跟随六郎而已,不过牛鼻子,你觉得,六郎难道会做那种事情?跟了六郎有段日子,我可不认为六郎是那种人,虽然六郎很有才华,但是六郎绝对没有太大的野心,看他的眼睛就知道,这是我娘告诉我的。”
公孙胜白了刘唐一眼:“那只能说你眼神儿不好使,你得知道,六郎同样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只是六郎痛恨的方式不太一样,咱们是明目张胆的去做,自然被人家当成反贼了,可是六郎不一样,六郎要做官,还要东华门唱名,甚至要去吉虔二州,你可知是为什么?”
刘唐摇摇头,他不明白。
公孙胜开口道:“大宋朝,从来不信任武将,统兵都使用文人,文人统兵,文人掌军,武人只能打仗,而六郎要做文人,还要去吉虔二州,刘唐啊刘唐,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自从大宋立国以来,吉虔二州可曾安稳过?六郎去了那里……是为了掌军啊!”
公孙胜环视四周,小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然后刘唐悚然一惊:“六郎想要掌兵之权?”
公孙胜点点头:“加亮在投效六郎之后,曾经对我说,六郎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事情,总是在做着什么准备,暗自遣公明去江南购置土地家产,并且招募流民前往耕作,却是不知为何,似乎一直打算将岳氏家产转移至南方,而老郎君似乎一直不同意,所以六郎才没有动手。
不过他以为,六郎选择文官掌兵这条路,显然不是为了去吉虔二州剿贼,而是为了某个更需要他这样做的理由,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可能只有六郎一个人知道而已,六郎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等都不知道。”
刘唐思虑道:“我等的确不知道……”
...
一百零六 他们都不知道岳翻想做什么
readx;一百零六他们都不知道岳翻想做什么刘唐和公孙胜打的很艰苦,方腊军不惜一切代价疯了一般的围攻大寨,仓促间建立起来的大寨摇摇欲坠,而岳翻布置的六千守军也并不足以对抗足足二十三万的方腊军,他们都明白,岳翻的布置只是为了迟滞方腊军的兵锋,而不是想要阻止方腊军的进攻,要是方腊军的进攻被阻止了,他们才算是犯了错误。;
所以啊,这才比较难打,这些家伙不要命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的冲过来,第一波冲来的大概三千人被打的差不多全军覆没以后,三万人开始冲锋,由于战场地形被限制得很好,方腊军的二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平均铺开,一起进攻,这种地势反而为宋军创下了很好的条件。
因为战况紧急,刘唐和公孙胜都上了第一线,拿着弓矢拼命射击,拼命的阻止方腊军,他们两人的箭术其实都不是很好,但是方腊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战争的基本常识,或许是战争物资不充足的原因,大量军队都没有配备盾牌,冲锋就是拿着血肉之躯冲锋,不管箭术好不好,大家都是一射一个准儿。
“给我放箭!”刘唐瞪着通红的眼睛大声吼道,同时怒吼着连放三箭,放倒了三个方腊军士兵,现在的刘唐就像一个嗜血魔神,他不仅仅头发是红的,而且眼睛也红了,算上涨红的皮肤和满身鲜血,不得不说是个十足十的骇人杀神,他的存在,对敌人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而对自己人来说,却是安稳人心的良药。
“杀!杀!杀!杀!杀!”刘唐大喝一声就射一箭,喊一声就射一箭,这样疯狂的射击之下,方腊军损失惨重,被宋军密集的箭雨和滚木擂石打的抬不起头,但还是有部分英勇无畏的军队登上了寨门,和宋军展开激烈厮杀,公孙胜带人上前支援,血战三个多时辰,第二波进攻终于被宋军打退,而刘唐似乎还没有从激烈的战斗中回神,一个劲儿还在大呼杀杀杀杀!
有士兵上前劝说:“将军,敌军退了!”
刘唐勃然大怒:“贼子!竟敢谎报军情!待本将军斩了你!”说着挥剑就要劈,结果被公孙胜一剑拦住,一葫芦酒撒到了刘唐的脸上:“斩个卵子!”
刘唐被这酒给浇醒了,舔了舔嘴唇附近,眼神逐渐恢复了清明,看了看那个一脸惶恐的士兵还有一脸不爽的公孙胜,尴尬的摇摇头:“太过于紧张了,这仗打的,都快给逼疯了,牛鼻子,咱们是时候退下去了,弟兄们死伤严重,再不下去,估计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
公孙胜这才翻了翻白眼,点点头:“是啊,六郎的军令原本就是迟滞贼军进攻,现在贼军已经被我们打退了两波进攻,我们已经坚守了第一日,已经够了,今夜就趁夜撤退吧,否则就真的走不了了。”
刘唐夺过公孙胜手里的酒葫芦,一口灌了下去,咕咚咕咚的没把公孙胜放在眼里,公孙胜不停的翻着白眼,始终无法阻止刘唐的疯狂举动,这一葫芦的酒还是他死皮赖脸的向岳翻求来的,那些烈酒里面其实还有一瓶非常不错的陈酿,据说那是岳翻准备在庆功大会上使用的,公孙胜看中了那些酒,成天拎着一只空葫芦在岳翻面前晃悠,时不时还卖个萌,最后才求到了这酒。
这酒的确是好酒,刘唐喝的非常愉快,一口喝完,长出一口气,大呼一声:“痛快!牛鼻子!痛快啊!”
公孙胜空前无奈的抢回自己的酒葫芦,掂量掂量,郁闷的摇摇头:“老子千辛万苦得来的,却都便宜了你,唉!”
刘唐哈哈大笑了几声,然后笑道:“这又如何?去向六郎讨要就是了,反正六郎买了那么多烈酒,真是不明白六郎如何想的,那么好的酒,居然用来治伤,效果还真的很好,这样热的天儿,咱们那些兵马受了伤的居然伤口都没有化脓,就那样好了,呵呵呵呵,咱们打了那么久,伤亡近十万,但是战死的呢?也就不到两万人,其余的都好了,这真是奇迹啊!”
公孙胜随之点点头:“六郎怎么会知道那么些东西呢?到底是怎样知道的呢?那些事情你我闻所未闻,六郎却知道的如此详细,十万人战伤,居然只有不到三万人战死,其余的都给救回来了,而方腊贼军战死者估计已经有了十万之数,是我军的三倍有余,你说,六郎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这些人,可都能算在六郎的战功里面啊!”
刘唐看了看四周,环视了一下那些疲惫的士卒,微微叹息道:“不久之前,我还以为自己也要成了贼,结果现在居然成了官军,还成了统制,给人喊做太尉,还为宋庭打仗,拼死拼活,牛鼻子,你说,咱们这是为什么啊?”
公孙胜稍微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手中染血的战剑,然后嘴角露出了笑容:“咱们可不是为了大宋朝而战,刘太尉,我们,是为了六郎而战。”
刘唐也稍微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笑了:“你这牛鼻子,实在是……哈哈哈哈哈!对,对,对,咱们还是咱们,只不过是跟随六郎而已,不过牛鼻子,你觉得,六郎难道会做那种事情?跟了六郎有段日子,我可不认为六郎是那种人,虽然六郎很有才华,但是六郎绝对没有太大的野心,看他的眼睛就知道,这是我娘告诉我的。”
公孙胜白了刘唐一眼:“那只能说你眼神儿不好使,你得知道,六郎同样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只是六郎痛恨的方式不太一样,咱们是明目张胆的去做,自然被人家当成反贼了,可是六郎不一样,六郎要做官,还要东华门唱名,甚至要去吉虔二州,你可知是为什么?”
刘唐摇摇头,他不明白。
公孙胜开口道:“大宋朝,从来不信任武将,统兵都使用文人,文人统兵,文人掌军,武人只能打仗,而六郎要做文人,还要去吉虔二州,刘唐啊刘唐,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自从大宋立国以来,吉虔二州可曾安稳过?六郎去了那里……是为了掌军啊!”
公孙胜环视四周,小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然后刘唐悚然一惊:“六郎想要掌兵之权?”
公孙胜点点头:“加亮在投效六郎之后,曾经对我说,六郎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事情,总是在做着什么准备,暗自遣公明去江南购置土地家产,并且招募流民前往耕作,却是不知为何,似乎一直打算将岳氏家产转移至南方,而老郎君似乎一直不同意,所以六郎才没有动手。
不过他以为,六郎选择文官掌兵这条路,显然不是为了去吉虔二州剿贼,而是为了某个更需要他这样做的理由,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可能只有六郎一个人知道而已,六郎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等都不知道。”
刘唐思虑道:“我等的确不知道……”
...
一百零七 然而,他们都想知道
readx;可是,就算不知道岳翻到底想要做什么,公孙胜还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刘兄,不知为何,我总是觉得六郎在图谋什么大事情,而且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否则,为何六郎如此执着于兵权?要知道,渴望兵权之人,如果不是为了保全自己,就是想要做那诛心之事,而六郎既然不想做诛心之事,那么,就是想要自保,可现在也不是乱世,为何要自保呢?”
刘唐转不过弯,只好说道:“你这牛鼻子真有意思,难不成你还能把六郎的想法给推算出来不成?用你那几只王八壳?”
公孙胜一阵郁闷:“龟乃是长寿之物,灵兽,吉兽!怎地被你喊成王八?王八又是何物?为何听起来如此不爽?”
刘唐呵呵一笑:“问六郎去!”
公孙胜更加郁闷,摇摇头,看了看天色和方腊军的动向,开口道:“其他的且不说,看样子,今夜我们是非走不可了,方贼又要调兵进攻,咱们却已经精疲力尽了,兵马也不足四千,再打下去可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在没有看到六郎到底想做什么之前,我可不想死。小说”
刘唐抄起自己的大砍刀,狞笑道:“洒家也是一样!”
岳翻此时停留在第二道营寨之中,张宪和姜武率兵一万镇守的第二道防线,岳翻给张宪和姜武规定,必须要坚持一天一夜以上,一天一夜之后,自行突围,他在第三道营寨等着他们,一天一夜坚守不住,他就在第三道营寨等着他们的脑袋。
张宪和姜武顿感严肃,立刻表示一定坚守一天一夜以上,岳翻便登上寨门,看了看远处依稀可见的第一道营寨,皱了皱眉头,吩咐身旁的张宪道:“方腊被我军阻止到这个时候,已经心浮气躁,原本方贼就失去了冷静,你们接着抵抗,就能让他更加浮躁,失去本心,记住,你们会非常危险,但是你们每坚持一柱香,就是为我们多争取了一分胜算,知道吗?”
张宪看着远处的营寨,又看了看岳翻,开口道:“末将明白!”
说实话,张宪也觉得自己很看不懂这个年轻的参军,他的大哥岳飞的弟弟,第一次见到岳翻的时候,就是在岳飞醉酒打人的时候,那个时候岳翻的沉着冷静就给了张宪很深刻的影响,而那个时候岳翻只有十三岁,现在三年过去了岳翻长成了一个少年人,却似乎比那个时候更加内敛,更加深沉,和豪爽的岳飞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就像是两个极端,一个热烈如火,刚烈不屈;一个温和内敛,深沉冷静,智计深远,岳飞经常唯自己弟弟马首是瞻,似乎非常信任自己的弟弟,而对于岳飞,岳翻也是报以了十足十的信任,对于交给岳飞去执行的任务,岳翻从来不担心会失败,接下来的人物都是建立在岳飞成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似乎他从来不会考虑岳飞会失败。
也正是因为如此,岳翻才把自己的直属部下放在了第一道防线拼死拼活,而把岳飞的部下放在第二道防线,对于张宪来说,这是岳氏兄弟之间的小默契,因为岳家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属于岳翻的,是岳翻一直在打理岳家庄子,岳家的护卫都是岳翻的,而这些能力超强的护卫也不知道是岳翻从哪里搜罗而来的,岳飞没有护卫,自己这些人都是岳飞的兄弟,都是弓手。
所以此次的平叛兵团,就被隐隐分为了三个派系,一个是属于岳翻的派系,一个是属于岳飞的派系,一个是宋庭的派系,岳翻的派系反而是人数最多的,因为岳翻麾下十四个护卫全部都被编入军中成为基层军官,然后全部都成为了现在的中流砥柱,宋军士兵一半的兵力都在岳翻护卫的指挥之下,而宋庭势力仅仅局限于林冲和鲁达以及他们的部将,接下来就是岳飞的一些人。
岳六郎和岳五郎,这两个看似白身,没有任何根基的少年人,却在这场战争里面掌握了绝大部分兵马的指挥权,尤其是岳翻,直接掌握了战争的流程,张英和张叔夜都非常信任的把指挥权交给岳翻,一开始岳翻还有些不想接受,但是现在,岳翻似乎已经习惯了。
张宪很明显的感受到岳翻的变化,从战争开始期间的默默无闻,一直到如今哪怕是一个火头军见到了都会喊上一声“六郎”,张宪的感觉非常敏锐,岳翻在军中已经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而军士和军官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岳翻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就连林冲和鲁达这种西北宿将都会产生,并且不由自主的遵循。
岳翻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一种让人不由自主的信任他,听从他的指挥的魅力,或许是他的沉稳,或许是他的冷静,他的正确,他的成功,让大家都不由自主的信任这个“良家子”,而他的兄长,岳飞,以他的勇武和敢战让人们也都看好他,对他服气,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会产生。
岳氏双子,这是士兵们给岳家两兄弟的称号,这个“子”,张宪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明白,这并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带有尊敬的意味在里面,很久以前,能被称为“子”的人,都是具有很高的学问和很大的名气的人。
张宪很愿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岳飞会成为大宋军界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或许已经升起,只是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到,而岳翻,却让张宪看不懂他的未来,听岳飞说,岳翻的志向是东华门唱名,然后去吉虔二州做官,张宪知道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他的一个亲戚就从那里逃难过来。
所以,东华门唱名的,都是可以过上奢侈舒适的日子的人,可是吉虔二州,那种凶险万分的地方,为什么,岳翻会愿意去呢?东华门唱名的文曲星,那可是要在东京城里面治国的大文人,而不是去吉虔二州那种穷山恶水拼死拼活的人。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他的眼睛,有些这个年龄的少年人本不该有的沧桑之感,经历过不少事情的张宪清楚这种眼神,自己那过世的退役军官父亲就常常用这种眼神看着周围的一切,然后深深的叹一口气,而岳翻仅仅是没有叹气而已,那眼神,实在是让张宪觉得岳翻不止十六岁。
他曾经失去了他的妻子,还有他的老师,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这或许是让岳翻提早成熟的原因之一,可是那种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沧桑之感,不是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的人可以骤然拥有的,那是积累,必须是积累才能拥有。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
一百零七 然而,他们都想知道
readx;可是,就算不知道岳翻到底想要做什么,公孙胜还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刘兄,不知为何,我总是觉得六郎在图谋什么大事情,而且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否则,为何六郎如此执着于兵权?要知道,渴望兵权之人,如果不是为了保全自己,就是想要做那诛心之事,而六郎既然不想做诛心之事,那么,就是想要自保,可现在也不是乱世,为何要自保呢?”
刘唐转不过弯,只好说道:“你这牛鼻子真有意思,难不成你还能把六郎的想法给推算出来不成?用你那几只王八壳?”
公孙胜一阵郁闷:“龟乃是长寿之物,灵兽,吉兽!怎地被你喊成王八?王八又是何物?为何听起来如此不爽?”
刘唐呵呵一笑:“问六郎去!”
公孙胜更加郁闷,摇摇头,看了看天色和方腊军的动向,开口道:“其他的且不说,看样子,今夜我们是非走不可了,方贼又要调兵进攻,咱们却已经精疲力尽了,兵马也不足四千,再打下去可就要被咬死在这里了,在没有看到六郎到底想做什么之前,我可不想死。小说”
刘唐抄起自己的大砍刀,狞笑道:“洒家也是一样!”
岳翻此时停留在第二道营寨之中,张宪和姜武率兵一万镇守的第二道防线,岳翻给张宪和姜武规定,必须要坚持一天一夜以上,一天一夜之后,自行突围,他在第三道营寨等着他们,一天一夜坚守不住,他就在第三道营寨等着他们的脑袋。
张宪和姜武顿感严肃,立刻表示一定坚守一天一夜以上,岳翻便登上寨门,看了看远处依稀可见的第一道营寨,皱了皱眉头,吩咐身旁的张宪道:“方腊被我军阻止到这个时候,已经心浮气躁,原本方贼就失去了冷静,你们接着抵抗,就能让他更加浮躁,失去本心,记住,你们会非常危险,但是你们每坚持一柱香,就是为我们多争取了一分胜算,知道吗?”
张宪看着远处的营寨,又看了看岳翻,开口道:“末将明白!”
说实话,张宪也觉得自己很看不懂这个年轻的参军,他的大哥岳飞的弟弟,第一次见到岳翻的时候,就是在岳飞醉酒打人的时候,那个时候岳翻的沉着冷静就给了张宪很深刻的影响,而那个时候岳翻只有十三岁,现在三年过去了岳翻长成了一个少年人,却似乎比那个时候更加内敛,更加深沉,和豪爽的岳飞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就像是两个极端,一个热烈如火,刚烈不屈;一个温和内敛,深沉冷静,智计深远,岳飞经常唯自己弟弟马首是瞻,似乎非常信任自己的弟弟,而对于岳飞,岳翻也是报以了十足十的信任,对于交给岳飞去执行的任务,岳翻从来不担心会失败,接下来的人物都是建立在岳飞成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似乎他从来不会考虑岳飞会失败。
也正是因为如此,岳翻才把自己的直属部下放在了第一道防线拼死拼活,而把岳飞的部下放在第二道防线,对于张宪来说,这是岳氏兄弟之间的小默契,因为岳家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属于岳翻的,是岳翻一直在打理岳家庄子,岳家的护卫都是岳翻的,而这些能力超强的护卫也不知道是岳翻从哪里搜罗而来的,岳飞没有护卫,自己这些人都是岳飞的兄弟,都是弓手。
所以此次的平叛兵团,就被隐隐分为了三个派系,一个是属于岳翻的派系,一个是属于岳飞的派系,一个是宋庭的派系,岳翻的派系反而是人数最多的,因为岳翻麾下十四个护卫全部都被编入军中成为基层军官,然后全部都成为了现在的中流砥柱,宋军士兵一半的兵力都在岳翻护卫的指挥之下,而宋庭势力仅仅局限于林冲和鲁达以及他们的部将,接下来就是岳飞的一些人。
岳六郎和岳五郎,这两个看似白身,没有任何根基的少年人,却在这场战争里面掌握了绝大部分兵马的指挥权,尤其是岳翻,直接掌握了战争的流程,张英和张叔夜都非常信任的把指挥权交给岳翻,一开始岳翻还有些不想接受,但是现在,岳翻似乎已经习惯了。
张宪很明显的感受到岳翻的变化,从战争开始期间的默默无闻,一直到如今哪怕是一个火头军见到了都会喊上一声“六郎”,张宪的感觉非常敏锐,岳翻在军中已经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而军士和军官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岳翻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就连林冲和鲁达这种西北宿将都会产生,并且不由自主的遵循。
岳翻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一种让人不由自主的信任他,听从他的指挥的魅力,或许是他的沉稳,或许是他的冷静,他的正确,他的成功,让大家都不由自主的信任这个“良家子”,而他的兄长,岳飞,以他的勇武和敢战让人们也都看好他,对他服气,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会产生。
岳氏双子,这是士兵们给岳家两兄弟的称号,这个“子”,张宪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明白,这并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带有尊敬的意味在里面,很久以前,能被称为“子”的人,都是具有很高的学问和很大的名气的人。
张宪很愿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岳飞会成为大宋军界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或许已经升起,只是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到,而岳翻,却让张宪看不懂他的未来,听岳飞说,岳翻的志向是东华门唱名,然后去吉虔二州做官,张宪知道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他的一个亲戚就从那里逃难过来。
所以,东华门唱名的,都是可以过上奢侈舒适的日子的人,可是吉虔二州,那种凶险万分的地方,为什么,岳翻会愿意去呢?东华门唱名的文曲星,那可是要在东京城里面治国的大文人,而不是去吉虔二州那种穷山恶水拼死拼活的人。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他的眼睛,有些这个年龄的少年人本不该有的沧桑之感,经历过不少事情的张宪清楚这种眼神,自己那过世的退役军官父亲就常常用这种眼神看着周围的一切,然后深深的叹一口气,而岳翻仅仅是没有叹气而已,那眼神,实在是让张宪觉得岳翻不止十六岁。
他曾经失去了他的妻子,还有他的老师,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这或许是让岳翻提早成熟的原因之一,可是那种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沧桑之感,不是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的人可以骤然拥有的,那是积累,必须是积累才能拥有。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
一百零八 岳翻知道方腊已经缺粮了
readx;方腊的攻击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在第三次进攻被刘唐和公孙胜死命拼下去之后,夜幕降临了,无论多么心不甘情不愿,方腊都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让士兵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休息之后,明日再战。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首发
他万万没想到,被他打得精疲力竭的宋军居然还有偷袭的力量,剩余的三千余军兵在撤退之前最后偷袭了一把,把方腊赶制的攻城器械大营给端了,一把大火把方腊数十天的心血付之一炬,方腊在睡梦中被一片“走水了”的声音惊醒,听到大营被毁的消息的时候,惊魂未定,等到冷静下来看到了被焚毁的器械大营和一地死尸之后,除了下令把渎职的值夜主将斩首示众,一干人等全部斩首,就再也没有其他办法。
数十天的准备居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被宋军全部毁掉,不仅方腊懊恼万分,连主管后勤的王寅都是极为恼怒,司行方白天作战太辛苦,中了几箭,现在在养伤,前敌总指挥就由王寅接任,方腊秉持着皇帝不上前线的原则,把指挥权委任给了他,器械大营被偷袭,不仅仅是方腊自己的疏忽,作为前敌总指挥,王寅也脱不开关系。
“陛下,这是末将的罪过,还请陛下责罚!”王寅只能主动请罪,方腊杀了那个值夜主将而没有问责自己,未尝不是一种警告。
做人要识得好歹!
司行方不识好歹,不懂政治,但是他能打,他忠心,他是个纯粹的军人,所以方腊不会杀他,可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虽然方腊不像宋庭那样忌惮和猜忌武将,以至于很多有武略的人来投效他而不是宋庭,可是自己是兵部尚书,还握有兵权,这样一个敏感的职位上,如果自己不懂得好歹,方腊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方腊心中稍微有些松快,至少自己目前最能打的将军还是比较识数的,这多少让方腊有些放心,可以把军务交给王寅去打理,而军中公认的第一猛将石宝,说实话,方腊不是特别信任他,石宝给方腊的感觉就是一头猛虎,方腊自认没有降龙伏虎的本事,所以对猛虎就有些忌惮。
像李世民那样真正的翔龙,太少太少了。
所以就很少有人可以容忍猛虎的存在,只是此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猛虎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方腊需要石宝,也需要王寅。
所以方腊尽可能的不去插手前线将领的指挥,一开始的确是这样,他放手让将领自己指挥军队打仗,取得了很多战果,但是很快,方腊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皇帝或者是起义军首领哪怕军事才能不高也总是要尝试着插手指挥战争,哪怕是居于深宫之内,哪怕是为此打了败仗。
要让军队习惯于接受最高统治者的指挥。
方腊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开始向宋庭学习,削弱统兵大将的职权,更多的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为此不惜杀了几个明知故犯的将军,整肃了军纪,于是有了建立一个国家的最低限度条件,他的国家也随之建立,他也随之成为皇帝,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无条件信任统兵大将,而是时时刻刻握着兵权。
只是有些功劳太大的老将宿将不好动手,他还没有赵匡胤那么腹黑,不好意思用那么浅显的计策把兵权收归中央,而且目前内忧外患的,他没有条件这样做,王寅石宝司行方等大将还是握有相当的兵权,这就需要他们的绝对忠诚,忠心不二,否则方腊如何放心?现在司行方和王寅都表示了忠诚,方腊稍微轻松了一些,至于最后的石宝,有他的宰相方肥盯着,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自己既然亲临前线,那么自己自然就是毫无置疑的最高统帅,至于王寅这个前敌总指挥,如果没有自己的命令,除了他自己的本部兵马,是没有办法调动一兵一卒的,这一点上方腊抓得很死,所以方腊也明白这次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值夜将领的人选是自己定下的,王寅没有任何逾越之举,而且现在王寅已经站出来认错,等于帮自己维护了“天子无错”这个真理,还需要更多的表忠心吗?
王寅被罚了半年的俸禄了事。
不过王寅的忠心并不能改变战争的颓势和不利局面方腊被宋军毫无章法的攻击弄得有些昏了脑袋,就连王寅这样的人都有些难以应付,这些宋军极为诡异,或者说他们的统帅极为诡异,那个叫做张英的文官,实在是太可怕了。
方腊不得不下令全军立刻整装,进攻宋军,一刻都不能停缓,疲惫的士兵们大为不满,不少士卒都反对继续前进,要求睡觉,方腊大怒,下令斩首了一百多个鼓噪的士兵,这才勉强把士兵不满的情绪以恐惧代替,虽然这样做有很大的后遗症,可是无论是方腊还是王寅都知道,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另一边,刘唐和公孙胜带领残兵一把大火把自己的营寨烧掉之后,全军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线,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抵达了第二座营寨,一夜未睡的岳翻亲自下令打开寨门放他们进来,然后让士卒和伤兵直接退往城池内休养,自己把刘唐和公孙胜留了下来,开始询问他们一些细节。
“方腊的攻势很猛,一天之内发动了三次进攻,最长的一次持续了三个时辰,动用兵马不下三万,三次总动员的兵马不下七万之数,据密探回报,这已经是方腊全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了,大战未起,而动用三分之一的总兵力进攻,还屡遭挫败,不仅是士兵战力不足,更是统帅之无能。”公孙胜侃侃而谈。
刘唐接话道:“除了少数兵马战力强悍,我军应对起来稍微有些不足,其余兵马皆是乌合之众,连全身甲胄都不能齐备,步兵进攻居然没有盾牌护体,云梯井阑皆为赶制,质量极差,一捅就碎,可见方腊贼众势颓,命不久矣,我军临撤退之前,偷袭其器械大营,一举而破之,焚毁全部器械,十日之内,他们连云梯都没有了。”
张宪和姜武大喜过望,立刻向岳翻请战,要求率兵出寨破敌,而岳翻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大战未起,而动用三分之一的兵马作战,这不仅仅是战力不足和统帅无能,恐怕,还有方腊自己的心急在里面,方腊如此心急,不惜以七万兵马进攻我军不到一万人的镇守的营寨,会是什么原因?”
张宪和姜武一愣,没说话,刘唐也不知所以,唯有公孙胜皱了皱眉头,继而恍然大悟,狂喜道:“贼军缺粮了!”
众人大惊,随后齐齐看向岳翻,岳翻点点头,露出了笑容:“贼军大军二十余万,人吃马嚼,需要的粮草数目无法想象,凭着贼军如今所占据之地区人口和土地丰饶程度判断,加上参军人数,贼军断然没有那么多农户提供粮食,之前之所以不缺粮,是因为江南大商和寺院为其提供粮饷以求平安,而我大军至,江南商众和寺院皆投奔于我军,贼军自然缺粮!
贼军一旦缺粮,便是失败,方腊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如此焦急,想要与我军主力决一死战,在粮食耗尽之前打败我军主力,继而席卷江南,则粮食匮乏之问题全部解决,贼军更可乘势与我划江而治,则天下震动矣!”
...